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开尔

文”,(K)。

②常用单位采用摄氏温度(t)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

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

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

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

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

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

、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

叫熔化。 晶体物质:

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

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晶体熔化图象 非晶体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不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非晶体凝固图象

固 液 熔

化 汽化 凝华

晶体凝固特点:放热,固液共存,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不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

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 放 热

蒸 发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

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

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 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 度 (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 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 2、 温 度 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 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 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 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 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 (3)体温计 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 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 (2)固体的分类 (3)晶体 (4 )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 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 4、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 ②两种方式 (1)汽化 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 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 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 蒸发 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 ②两种方法 (2)液化冷却 加压 (1 (2 5、升华和凝华 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 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 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 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

归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案.do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变化教 案 物态变化是什么意思?物态变化包括汽化和液化,八年级的同学需要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第一部分 一.教学内容: 3 汽化和液化 4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 知道蒸发可以制冷。

4. 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三. 知识点分析 三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沸腾现象: 探究水沸腾的特征: 1观察实验现象: 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沸腾前;二是沸腾中;三是移去火源之后。 具体观察思考内容: ①首先开始给冷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 ②继续给水加热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③当水沸腾时,观察气泡上升的过程中体积大小有什么变化?同

时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温度计的示数能说明什么? ④撤掉酒精灯,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又说明了什么? 2沸腾的特点: ①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汽化现象。②沸点: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③沸点与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④液体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2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控制变量法:增大减少液体的表面积,提高降低液体的温度,加快减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都可以影响液体的蒸发。 2.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任何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物态变化》复习说课稿

《物态变化》概念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知识目标简单、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因此“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充分发挥本章应有的‘载体’作用”就成了本章的主要任务。 二、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九年级复习,学生因长时间没有知识反馈,遗忘非常大,复习有难度。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以知识网络----考点复习----针对训练---- 链接中考为主线,对本章所涉及到的概念进行全面回顾,突出晶体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现象等重点内容,突破用图像法描述物质特征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 重难点: 重点:1、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2、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 3、用图像法反映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难点: 用图像法反映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四、复习方法、学法

学法: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学法是:知识梳理、自主学习、图像对比、练习巩固等方法。 五、复习过程 (三学生自主复习 通过阅读,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课件上的相应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梳理各种概念,简单理清各物态变化之间的联系,对《物态变化》这一章有一个整体的回顾。 (五展示评价提升 以上设计的题目学生自己完成之后先在小组内部展示评价,再由小组推荐优秀成员在全班展示,组与组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则根据情况适当引导,以保证评价过程不偏离复习目标,同时做适当补充。最后由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共同总结,使学生自主建构并完善这一单元的知识体系。 (六当堂反馈检测 通过精选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概念,并能运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1-5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节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 ②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辨别不同的物态变化形式. ③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一些水的循环现象,总结水的三态循环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生活和生产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体会物理与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②通过引导学生检索资料,调查研究,使学生学习文献探究和调查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自然界水三态的循环的学习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认识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节水意识。 ②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难点]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高压锅电冰箱的工作过程. 三、导入新课 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利用它可以将被蒸煮的食物加热到100℃以上,所以食物容易被煮熟. 电冰箱也是家庭厨房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它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学完本节后,相信你会得到答案. 四、教学过程: 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 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不是冰的升华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2.地球上水的循环

物态变化教案

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中的物理规律。 重、难点: 1 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2时 教学过程: 一、 前提测评: 无 .... 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 导学达标: 弓I 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猜想:〔 …… 〕 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 (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有关温度的知识 T 温度计 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 70页试验:图4.4-1示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 靠, 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 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 〕 (3)、教师引导: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 可否判断温度高低? 这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 物态变化教案 温度计 4.1-2 示),

(加刻度、缩小体积……得到准确的测温度的仪器)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实物、录像观察) 3、试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 (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4、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 C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它是 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C。低于0C用负数表示例:37 C读作 —45 C读做 0C读做 5、体温计: (1)结构、量程、分度值 (2)使用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温度计的使用方面,按课本要求让学生进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骤总结并进行板书。 可以对几种温度计进行对比 熔化和凝固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 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 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

最新物态变化说课稿

物态变化说课稿 孙秀玲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物态变化。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级主题“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态变化相关现象的探究和学习,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其它热学理论的基础。《物态变化》这一章在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及相关的知识掌握不会太困难1、教材的编写特点 2、教材的编排体例 教科书的形式生动活泼,图片是呈现科学情境的重要形式。教材的版式新颖,以版块的形式区分各个栏目。版面和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的。在内容处理上能用图片表示的内容,不再用文字重复。有时以叙述为主的教学内容在页面上表现为文字太多,教科书就增加一些图片以使全书图文基本均衡。 教科书的每章由情境引入──阅读指导──认识现象──探索规律──知识应用等内容组成。每一章都用章首图和文字引导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物理世界;阅读指导使学生明确本章的重、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从生活中大量的现象入手探索相关规律;最后使知识升华应用。每一节用想想做做,想想议议,演示,探究,科学世界,STS,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向学生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这种组成程序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参考程序,同时也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科书不但为科学内容服务,与之相伴的还有大量的其他信息,同样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教科书图片中人物性别角色的呈现就特别注意。如果进行物理实验的开动机器的都是男性唱歌跳舞的都是女性就会对学生产生不正确的引导。 教科书通用的材料还反映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学生使用这样的教科书除了学到科学知识还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材在处理涉及物理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内容时,十分注意世界上各种文明对科学发展的贡献,特别是中华文明的贡献。 3、教材的内容结构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教材按声、光、热、电的顺序展开。首先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两个基本观象入手,通过探究引出声音的特性,从而拓展到声的利用。又从光的直线传播入手,通过探究得出的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等重点内容;进一步拓展到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眼睛与眼镜等光学知识的重要应用上来。还从霜、雪、雨、露入手,详细剖析了物态变化与温度的辩证关系。最后一章介绍了电学的初步知识——电流和电路;为八年级下册电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这种安排既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规律,又体现了课程标准在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材每章的内容都是围绕着核心内容和重、难点内容展开,并为其服务,使学生心中的知识树更加系统更加丰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物态变化一章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概念;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放热等基本特点。本章教材的知识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呈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案例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案例 1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能描述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3 教学过程 师:我们今天这一堂课一起来复习第二章《物态变化》. 教师同时板书:物态变化 师:下面请同学们熟读课本第二章有关知识点.

学生熟读、熟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 师:物质有哪三种状态?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什么是物态变化? 生: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师:什么是温度? 生: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师:0 ℃和100 ℃分别是怎样规定的? 生: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 ℃. 师:实验室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 生:温度计. 师: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 生:根据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师: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生:选、放、读、记. 师:哪位同学能说的具体点吗? 生: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

《物态变化》复习课 教案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一、六种物态变化 附题单: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有熔点(凝固点) 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 蒸发和沸腾 (二)液化: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物态变化》章末复习 一、六种物态变化 二、熔化与凝固 晶体: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 2.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3. 三、汽化与液化 (一)汽化(吸热) 1..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加热。 3.液体在的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气压减小,沸腾时的温度降低;气压增大,沸腾时的温度升高。 (二)液化(放热) 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_________。 练习题 1. 请将下列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用线连接起来。 河水结冰 升华 露水的形成 凝华 冰化为水 凝固 冰冻的衣服被晾干 熔化 雪的形成 液化 放在阳台上的水逐渐变少 汽化

物态变化复习课_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 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 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 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反思 导入部分 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 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 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 一个总复习。物态变化与我们的 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 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我们着重 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 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 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 的学习目标。 开门见山的方 式导入,说明 本章的重要 性,可以有效 提高学生的认 识。 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 1.知识建构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 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2.对应练习 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 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 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 一:“物态变化三角形” 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 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 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 化的讲解基本 到位,但是如 果在加些生活 中的例子辅 助,效果应该 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 多,可以让学 生分组做,使 课堂更加高 效。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一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 章节(课题)名称物态变化复习(一)学时 1 总课 时 17 三维目标知识 技能 1.知道常用温度计原理及构造; 2.正确使用温度计; 3.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异同点; 4.会用汽化和液化解释一些现象。 过程 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 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学生特征分 析 学生兴趣浓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误区项目内容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 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 影响。 复习提问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2.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 3.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现 象的辨识 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 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学生思考 讨论问题创设情境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及使 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 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大家相互 讨论 引入课题 培养学生认 识图象、利用 图象的能力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精品资料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 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是0 ℃,的温 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 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下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如图乙所示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______℃,水的温度是______℃。 探究结论:温度计的结构和读数方法的不同点(有无缩口,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 【典题探究】: 1、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下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由于经验的积累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学生学完几章物理知识,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但有待于提高。 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形式展示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水的沸腾,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专题训练,比较表格和图像的优缺点,会利用表格或图像归纳结论.让学生掌握章节物理知识的复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及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方法】以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复习方法】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以观察、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为辅的复习方法. 【教学准备】因为在新课教学中已经进行过实验探究,结合复习课大容量、快节奏的特点,在复习课教学中实验探究主要借助于图片展示为主,所以准备如下资源:包含雾、露、霜、雪、雨、固体熔化和凝固、水沸腾、温度图象、水与人类、水资源现状、节约用水等内容的ppt课件. 【教学流程】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物态变化课型复习课 教材分析本章教材主要涉及了温度的概念,固、液和气三种物态,以及三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化和凝固、气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自然现象,及物态变化中伴随的吸放热等基本特点。并且会利用物态变化规律解释现象。 学情分析 由于本章知识贴近生活,知识体系简单,学生学习较好,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有些物态变化只 能理解,不能直接感受,需要记忆的概念例子也比较多,容易混淆,因此,掌握还不够扎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列表、图像等方式分析、总结、概括和归纳知识

2.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形成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助人、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方法列表、讨论、讲解、总结

教具投影仪、温度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知识体系投影出示知 识结构 教师巡视 学生自己复 习 巩固知识点 二、应用知识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前应首先了解温度计的 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思路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要了解它的 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如图是液态温度计的结构 示意图.(测量前要了解温度计!) 答: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分度值 2: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列要求中正确 的是( ) 引导学生回 顾测量工具 使用方法 生讨论交流 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会用 所学知识解 释问题做到 学以致用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知识点与习题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 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3)、晶体熔化的条件: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5.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6.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7.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本章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投影片),并回答: (1)什么是温度;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3)吸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放热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什么是熔化和凝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点? (5)什么叫熔点和凝固点? (6)什么是汽化和液化?汽化的两种方式及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常用的液化方法有哪些? (7)什么叫升华和凝华? 2.知识网络(板书设计)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docx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 九年级物理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时安排1第1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标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教学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课前准备试卷-课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 1、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物态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生活常见的物质的温度值。 2、能辨析常见的物态变化以及他们的吸放热情况。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辨常见物质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教学过程: 一、中考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部分考点成为了中考必考的内容。尤其是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是中考的必考知识之一。利用图像辨别晶体和非晶体也频繁考查,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也是物理常识之一。 二、基础知识复习 (一)温度 多媒体出示有关于温度的常见知识,引领学生复习。 {温度计的使用时本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物理实验考试中常考,因此在复习温度计使用可以稍微提示一下} (二)熔化和凝固 引领学生复习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 点拨:1在此过程中要尤其注意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2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要引起注意,重点强调 3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在课本已经罗列出来,飞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背诵。 4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不变。

5 列举生活中关于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汽化和液化 引领学生复习关于汽化和液化的相关知识 点拨: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此部分不必着重强调,点到为止】 3、说明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并举例说明:高压锅和青藏高原沸点低的例子 4 列举生活常见的汽化和液化的现象,并进行解释 ①刚刚从冰箱拿出的矿泉水一会儿瓶壁上有水珠。 ②冬天人民呼出的白气 ③开水壶上方的白气 ④雾和露水的形成 ⑤洗完澡,风一吹,感觉身上比较冷。 ⑥夏天教师里面泼水后会感觉比较凉爽。 (三)升华和凝华 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升华和凝华的相关知识 点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冬天的雪 2、秋天的霜 3、冬天冻住的衣服可以变干 4、樟脑丸变小 5、冬天玻璃厂上的窗花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课题: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物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会测温度 3.知道物态变化的几种具体形式、产生的条件和吸、放热情况 4.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1.能用温度计测物体的温度。 2.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讨论、练习、讲解 教学过程: 一、小试牛刀 1.物体的叫温度。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温度,该仪器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正确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①被测温度不要超过温度计的②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③读数时,玻璃泡离开被测物体,且要待玻璃管内液柱后再读数。视线要跟液柱上表面。 3.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甩下去。 4.物体的三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 注意:(1)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例如熔化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要达到; ②还要继续。(2)六种物态之间的变化每两种互逆。例如物质经汽化可由液态变成气态,相反物质也可经液化由气态变成液态。 5.固体分为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确定的,非晶体则没有。 6.沸腾是在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跟液面的气

压关(选填“有”或“无”)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的温度保持。 7.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要吸热.有作用。 8.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先是温度要达到;②要继续。 9.液化的两种方法是:①②。 1O.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叫升华。升华要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叫凝华。凝华要热。霜的形成属现象。 二、大显身手 1、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2、下面是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择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分度值和测量范围 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F.整理仪器 请在横线上按实验的正确步骤顺序排列 3、铁匠师傅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放人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烟”,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和________. 4、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成小水滴落下来。 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 6、(多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A.打开暖水瓶盖,从瓶口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课 【复习目标】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③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难点:①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②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学具准备】 温度计、体温计、停表、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蜡、海波、水、碘的升华和凝华演示器等及多媒体课件。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 【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展示两幅美丽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美丽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大雪、雾凇。 设疑:你知道她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物态变化》(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现实生活中的雪和雾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体现物理和 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温度和温度计专题一知识点聚焦: 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程度的物理量。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火柴的温度约800℃,水的凝固点是0℃等。 2.温度单位: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 ℃,的温度是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 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口腔温度),读做,-6.8 ℃读做或。3.温度计原理:温度计是专门测量的仪器,它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1)测量前:①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合适的温度计;②观察温度计的和。 (2)测量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3)测量后:①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②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5.体温计:体温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使用前要先甩一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实验设计:利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实验1:学生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 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下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 实验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分度值。用温度计测量烧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