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犯罪学(一)自考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

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

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

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

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

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

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

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

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

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

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

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

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

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

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

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

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

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

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

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

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

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

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

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

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

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

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

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

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

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

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

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

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

系。

30、人防:P290指犯罪预防主

体组织人力、发动群众为犯罪预

防采取的相应措施。

31、技防:P291是利用技术设

施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手段。

32、物防:P290指采用物质装

置用以阻却犯罪实施所进行的

犯罪预防。

33、重点预防:P289是抓主要

矛盾的预防方法。

34、一般预防:P288一般预防

的对象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尤其

要指向可能接受犯罪影响的潜

在犯罪人。

35、特殊预防:P289指采用专

门措施针对特定对象开展的制

止、制约、遏制犯罪的举措。

36、犯罪中预防:P288是犯罪

预防的应急措施,即在犯罪已经

发生的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

便于犯罪的停止,预防犯罪后果

的发生。

37、输导性预防:P291是对有

犯罪倾向的风险偏好者,通过教

育、劝导和帮助,疏缓和排解他

们的郁闷、仇恨、偏激情绪,帮

助他们消除困难和挫折感,促使

他们消除犯罪意念,从而达到预

防犯罪的目的。

38、堵塞性预防:P292是通过

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

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

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一种预防

犯罪方法。

39、控制性预防:P292是对有

不良行为和处于违法犯罪边缘、

具有犯罪危险性的社会成员采

取的管束性措施。

40、情境犯罪预防:P314是一

种预防犯罪的形势,它通过管

理、设计等方式,建立一种特定

的预防犯罪环境,在犯罪易发区

或高发区,通过减少犯罪机会而

预防犯罪。

41、犯罪饱和法则:P43犯罪的

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二、简答题

1、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2、犯罪学的作用是什么?

(1)认识犯罪

(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

刑事法律提供依据

(3)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

论依据

(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

础提供帮助

3、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

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科

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

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

策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4、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

有哪些?

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

研究法

5、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

些?

(1)确定选题阶段

(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3)实施阶段

(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

结阶段

(5)提出研究成果

6、古典犯罪学派的主要思想。(1)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7、贝卡利亚认为有效的刑罚应具有哪几个原则?

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8、菲力的犯罪三原因论。

人类学因素、自然地理因素、社会因素

9、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的原则

10、犯罪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文献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11、犯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历史性、政治性、社会性、文化性

12、犯罪方式的特征是什么?(1)受客观条件的制约,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随着犯罪产生的过程而出现

(3)复杂多样性

(4)累积而非淘汰式发展13、当代中国的犯罪现象的规律是什么?

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起伏率、消长率、辐射率三大规律

14、犯罪的起伏率表明什么问题?

(1)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2)犯罪对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依存性

(3)犯罪起伏具有潜伏周期和时间上的持续性

15、犯罪的消长率表明什么问题?

(1)影响和制约犯罪率、发案率高低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即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它们构成矛盾的两个对立面,始终处于激烈的斗争之中。斗争结果表明,积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减少;消极因素增多,犯罪就会增多。

(2)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既可能是原生的,也可能是由积极的主体事物中派生的。(3)诱发犯罪的消极因素和遏

制犯罪的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

下可能互相转化。

16、研究犯罪人的意义。

(1)深刻理解和揭示犯罪现象

构成的核心。

(2)有利于拓展犯罪研究的范

围和深化、丰富犯罪学的内容。

(3)有利于制定犯罪的预防和

控制对策。

(4)有利于指导被害预防的实

践。

17、犯罪人的情感特征。

低级性、冲动性、多变性

18、犯罪行为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形式多样性、传染

性、违规性、社会性、生物性

19、犯罪原因的特征。

因素的释能性,因素的复杂性、

综合性,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

20、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1)有利于从深层次上认识和

把握犯罪现象,探索其发展、变

化规律

(2)研究犯罪原因是搞好犯罪

预防的基础

(3)研究犯罪原因可以为犯罪

人的改造与矫治提供充分的依

(4)全面、准确地研究犯罪原

因,是促进犯罪学学科自身发展

的需要

21、犯罪原因系统的构成要素。

(1)犯罪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2)具体犯罪产生的原因

(3)犯罪条件

(4)犯罪的相关因素

22、犯罪动力发生的原理。

惯性原理、加速度原理、内动力

原理、引力原理

23、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

法有哪些?

(1)消除犯罪的内驱力是治本

的措施

(2)消除犯罪的外诱力是消除

犯罪内驱力的保障措施

(3)提高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素

质是遏制犯罪内驱力形成的基

本方法

(4)加强社会控制,完善以法

律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行为规范,

是提高社会对犯罪控制力的重

要手段

24、标签论。

人类的行为并不取决于行为的

内在性质,而取决于社会对其所

采取的态度,取决于社会的解释

和认定。

25、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是规范冲突。社会存在

两类文化规范的冲突:一类是随

着文化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

的文化规范之间的冲突。另一类

是同一时期两种对立文化规范

之间的冲突。

26、亚文化论。

亚文化论是指一种独立于社会

上展主导地位的社会性的行为

和价值体系。

27、差异交往论。

人的犯罪行为是在交往的互动

中习得的。犯罪行为的习得主要

发生在与犯罪者关系密切的群

体中。

28、挫折攻击论。

当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遭到挫折

后,就会产生和侵犯性反应,从

而引起犯罪。

29、社会解组论。

社会是依赖人们彼此交流和影

响来达到社会控制的,一旦缺乏

交流和影响,就会出现社会规范

内在化机制无效,由此导致社会

解组,引起犯罪的发生。

30、犯罪社会原因的特点。

(1)它不是自然性的,而是社

会性的,具有社会关系结构的规

定性。它在犯罪发生过程中起必

要作用。

(2)它是引起机动的刺激诱发

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引力和助

力。

(3)它是动态的、可变的和可

调整的,受国家和社会政策的直

接影响和左右。

(4)它产生于社会关系,与现

实社会生活直接相关,尤其与社

会心理、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密

切相关。

31、影响犯罪的心理因素主要

有哪些?

不良的认识观念、畸形的需要、

不良的动机倾向、偏执变异的性

格特征、消极的心理状态

32、为什么说重型精神病人容

易出现危险行为和暴力危害行

为?

(1)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现

实。

(2)不能适应日常的生活与工

作。

(3)人际沟通出现障碍。

(4)缺乏疾病意识

33、为什么说变态人格患者容

易发生暴力行为?

具有变态人格的人,因为人格偏

离正常,社会道德感和义务感缺

乏,自制能力较常人差。

34、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

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被害人在犯罪被害过程中易被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引发犯罪人实施加害行为的诱因、条件和相关因素。

35、犯罪预测的作用。

(1)提供信息,为控制犯罪创造条件。

(2)为制定犯罪对策、采取防控措施提供预测根据。

(3)为犯罪预防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36、犯罪预测的特点。

现实性、示导性、结果的可变性、复杂性

37、犯罪预测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1)预测犯罪指数总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

(2)预测犯罪原因、条件的变化趋势

(3)预测犯罪结构的变化趋势(4)预测犯罪手段的变化趋势(5)预测犯罪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危害性程度

(6)预测社会治理犯罪的能力38、犯罪预测所依据的原理有哪些?

可知性、系统性、连续性、类推性、因果性、矛盾可转化、可控性

39、犯罪预测的经验判断法主要有哪些?

(1)个人直观判断:相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比例推断法(2)集体经验推断:意见交换法、意见测验法、意见汇总法40、犯罪预防的原则有哪些?

可操作性、讲究效益、专门机关与群众结合、讲究科学、法制、打防并举,预防为主

41、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应抓的重点问题有哪些?

(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

(5)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

(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42、如何开展“三抓三促”工作?

(1)抓点、线、面相结合,促

社会面防控能力的突破

(2)抓人防、物防、技防相结

合,促安全防范能力的突破

(3)抓管、控、治相结合,促

治安管控能力的突破

43、三级犯罪预防理论。

犯罪预防必须从实际的犯罪和

被害及想象的犯罪和被害方面

着手,以公共卫生机构的防范和

治疗传染疾病模式来设计犯罪

预防的模式。

4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

原则是什么?

(1)打击和防范并举,指标与

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原则

(2)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

合的原则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

地管理原则

(4)“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4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义

是什么?

(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解决

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

建设创造稳定的、良好的社会秩

序提供重要保证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

(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坚持

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形式

和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的重要体现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加强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专门

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新发

四、论述题

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P11-12

2、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

系.P13-15

3、论刑事立法在预防犯罪中的

作用。

(1)对有犯罪倾向的,威慑

(2)对一般的人,警示

4、试分析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

犯罪学派的区别。P47-48

5、试述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

况。P52-55

6、试论现阶段我国的犯罪状

况。P103-113

7、运用犯罪的起伏率、消长率、

辐射率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

犯罪现象。P113-116

8、犯罪人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P121-129

9、试述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

点。P176-178

10、试论现阶段我国犯罪增长

的主要原因。

变革中的社会必然表现出一定

的矛盾与冲突,诸如社会心理机

制的转换,个人心理的失衡,以

及社会思想价值观方面的混乱

等,从而成为诱发犯罪心理和导

致犯罪增长的深层原因。同时,

社会结构变化及控制功能的弱

化,都是犯罪增长的重要因素。

11、试论犯罪原因系统各构成

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P154-156

12、试述社会经济与犯罪的关

系。P186-188

13、试述社会文化与犯罪的关

系。P195

14、试述家庭环境与犯罪的关

系。P197-200

15、试述学校环境与犯罪的关

系。P200-202

16、试分析现阶段中国犯罪诱

发因素的增多。

17、试述现阶段中国社会控制

功能的削弱及其对犯罪现象的

影响。

18、试分析被害预防对犯罪预

防的价值和作用。

19、为什么说犯罪是可以预防

的?P284-286

20、如何提高公民的自防意识

和能力?P350-351

21、试从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功

能角度谈谈预防犯罪的种类。

P291-293

22、试分析犯罪预防实践体系

的构建。P293-301

23、试分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的内容。P326-329

24、试分析犯罪防控系统的三

道防线。P332-356

111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 B.惩罚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 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 B.生物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 D.心理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A.“自由意志”说 B.行为中心论 C.罪刑法定 D.罪刑相适应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 B.达尔文 C.李斯特 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A.社会性的因素 B.家庭因素 C.人性中的“贪”和“利” 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 B.定性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 D.探索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 B.调查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D.逻辑推理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 B.定性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 D.二次分析法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犯罪学自考单选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1.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人类学家( A ) A.托皮纳尔 B.贝卡利亚 C.费尔巴哈 D.加罗法洛 2.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以色列律师( D ) A.汉斯·冯·亨蒂 B.施奈德 C.艾连·伯修 D.门德尔松 3.犯罪的产生与国家、法律紧密相连,表明了犯罪具有(C ) A.社会性 B.稳定性 C.阶级性 D.普遍性 4.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 C ) A.犯罪数量剧增 B.发案率高 C.反革命犯罪减少 D.中老年犯罪逐渐增多 5.挫折攻击论认为挫折攻击是一种( B ) A.正常性反应 B.侵犯性反映 C.异常性反应 D.变态性反应 6.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 A ) A.呈正相关关系 B.无关系 C.有一定关系 D.呈负相关关系 7.精神障碍者实施的最多的犯罪种类是( B ) A.高技术犯罪 B.暴力犯罪 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 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 C ) A.犯罪条件 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 D.犯罪时间 9.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被害人与( D ) A.既然被害人 B.潜在被害人 C.复合被害人 D.状态性被害人 10.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1.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 A )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D.系统实施 12.改变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防患于未然的预防主张是( A ) A.罪前预防 B.罪中预防 C.罪后预防 D.罪中和罪后预防 13.标签论的提出者是西方犯罪学家( D ) A.塞林 B.萨瑟兰 C.塔尔德 D.坦嫩鲍姆 14.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 B )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真题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B.以情绪状态为标准,分为预谋犯罪人和激情犯罪人 C.以反社会程度为标准,分为初犯、偶犯、累犯、惯犯、职业犯 D.以组织形式为标准,分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黑社会组织 13、犯罪现象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过程体现的是 A.犯罪规律 B.犯罪状况 C.犯罪特点 D.犯罪属性 14、我国犯罪结构存在着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犯罪类型结构中,比较突出的犯罪类型是 A.侵财型 B.侵犯人身权利 C.暴力型 D.聚众型 15、以下选项中,一个国家内决定犯罪区域分布状态的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16、一定地域的年度内刑事发案数与年均总人口数之比,称为 A.犯罪数 B.发案率 C.犯罪明数 D.犯罪暗数 17、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犯罪高峰出现在 A.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B. “十年动乱”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改革开放攻坚期 18、由犯罪统计“漏斗效应”所致,统计数据与实际数量最接近的部门是 A.警方 B.公诉机关 C.审判机关 D.监狱 19、对犯罪学中的被害人概念阐述错误的是 A.本概念中的犯罪是指刑事犯罪 B.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损失表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C.被害人既可能是已遭受犯罪行为侵害者,也可能是尚未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但具备被害性者 D.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 20、当代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 A.性恶论 B.自然犯罪论 C.相对自由意志论 D.理性选择理论 21、犯罪生物学理论中,体质生物学的代表性研究是 A.犯罪家族研究 B.染色体异常研究 C.孪生子犯罪行为研究 D.体型与犯罪研究 22、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在受到挫折后容易引起攻击行为的反应类型是 A.内罚性反应 B.外罚性反应 C.无罚反应 D.过罚反应 23、对西方犯罪学影响巨大,被视为现代犯罪学理论基础的是迪尔凯姆的 A.犯罪生态学理论 B.紧张理论 C.控制理论 D.失范理论 24、社会控制理论的假定是 A.社会中存在自己所鼓励的文化目标并提供实现这种文化目标的合法手段

全国2019年04月自考(000235)犯罪学(一)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5.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查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犯罪学(一)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试题犯罪学(一)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以下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属于微观性预防的是() A. 倡导主文化 B. 克服社会弊端 C. 提高家庭结构的合理性 D.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下列犯罪防控系统的措施中,不属于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的是() A. 搭建自行车棚 B. 开展就业指导 C. 加强旅馆业的管理 D. 被害预防 3.在下列措施中,属于美国三级犯罪预防理论第一层次的有() A. 转处 B. 通过旅游、运动等方式改造青少年 C. 刑罚预防 D. 邻里照看 4.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治安应达到的要求,是社会治安治理的() A. 最终目标 B. 战略目标 C. 阶段性目标 D. 长期目标 5.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措施属于() A. 罪前预防 B. 罪中预防 C. 罪后预防 D. 重点预防 6.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 A. 犯罪预防 B. 犯罪控制 1

C. 打击犯罪 D. 改造罪犯 7.在犯罪研究中,凡是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相关变动方向同增同减的,叫做() A. 先行关系 B. 后行关系 C. 逆相关关系 D. 顺相关关系 8.犯罪意向调查推测的对象是() A. 被害人的亲属 B. 犯罪人的邻居 C. 公安人员 D. 具有犯罪倾向者 9.根据损失与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可以分为() A. 货币损失和实物损失 B. 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C.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D. 身体创伤和精神创伤 10.没有固定职业或稳定生活来源和居无定所的被害人是() A. 孤独型被害人 B. 挫折型被害人 C. 职业型被害人 D. 流动型被害人 11.在特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率最高、犯罪行为最集中的年龄阶段被称为() A. 初犯年龄 B. 累犯年龄 C. 差别年龄 D. 高峰年龄 12.犯罪人犯罪意识的外化表现是() A. 犯罪心理 B. 犯罪现象 C. 犯罪行为 D. 犯罪动机 13.支配犯罪行为发生的是() A. 生理病变 B. 生理异常 C. 犯罪动机 D. 潜意识 14.体格性格分型说是西方犯罪学者提出来的() A. 犯罪遗传生物学观点 B. 犯罪体质生物学观点 C. 犯罪心理学观点 D. 犯罪精神病学观点 15.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严打”是在() 2

自考犯罪学

犯罪的起伏律:是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的发展变化。 犯罪的消长律:是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犯罪的辐射律:是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狭义的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 律的科学。 广义的犯罪学:研究犯罪对象、犯罪原因及 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狭义犯罪与广义犯罪学之间比较:关系:二者是包含关系。狭义犯罪学是指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它的知识体系包括犯罪学的基本问题和理论,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广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控制的学科,不仅涵盖了狭义犯罪学,而且还包括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 犯罪研究对象: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 对策 犯罪现象:犯罪事件的发展、变化中外部形 态和联系。两个视角:犯罪事件和全部或部 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增加犯罪发生概率的各种实物或 现象。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 犯罪。是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犯罪控制:国家专门机构在犯罪行为发生后 或过程中采取的把犯罪数量和犯罪质量限制 在社会所容忍的正常范围内的强制性手段。 犯罪预防:为消除犯罪原因和条件,防止和 减少犯罪发生而事前采取的社会性和专门性 的综合性措施。 犯罪学研究意义:认识犯罪;指导刑事政策;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推动犯罪 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犯罪学的科学性质与地位:犯罪学属于“正 题法则”的学科:三个特征:探求规律使 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只研究很少变 量的倾向。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犯 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区别:一是研究目 的不同,刑法的目的是预防犯罪保护法益, 从而正确制定和适用刑法;犯罪学目的是有 预防犯罪,是从法律之外的更宏观的是社会 角度去研究犯罪的学科,更重视社会实际问 题的接解决。二是研究对象不同,刑法学研 究的是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而犯罪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犯罪规律、犯罪原因以及其犯罪对策。三是研究方法不同,刑法学主要采取的是规范分析的方法, 而犯罪学主要采取的是事实分析法。联系: 犯罪学研究为刑事科学研究提供素材与经验 性证据,犯罪学推动刑法学的变革与完善; 刑法学研究为犯罪学研究明确重点。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对象 ---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犯罪学对犯罪的 认识是形势政策学研究的基础;从预防犯罪 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较刑事政策学 广泛。 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联系:首先,二者 起源是分不开的;研究内容是相同的,犯罪 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 象,是犯罪学和社会学共同内容和主题;研 究方法一致,社会学研究方法是犯罪学研究 的重要方法。区别: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 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犯罪学对犯 罪现象的研究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 研究。 刑事古典学派:时代背景,18前世纪欧洲的 “黑暗时代”,宗教神学主义色彩浓厚,18 世纪后,启蒙思想和学说兴起,,社会契约 论和理性思想逐渐受重视;思想基础,理性 主义思潮下,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民主、自 由思想深入人心,个人、自由主义广泛流行, 人们对残存的酷刑进行了猛烈批判。影响: 刑事古典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 动的产物,其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 主义的刑罚观,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 的犯罪人处遇制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 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贝卡利亚:贝卡利亚是18世纪意大利著名 的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其著名的代表著作《论 犯罪与刑罚》,对后世的犯罪和刑罚理论与 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犯罪研究史上占 有重要的地位。 边沁: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法学家、 古典犯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 法律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学说对19世纪以后的刑事立法、刑事司 法及犯罪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志自由论:主张犯罪是人基于自由意志而 理性选择的结果 行为中心论:由于人们都有同等的意志自由, 人们主客观条件是完全平等的,因而判处刑 罚必须以客观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 报应刑论:罪从刑生,无罪无刑,罪是因, 刑是果。 犯罪预防论:通过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报 应的同时,也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起到了 预防犯罪的效果。 龙勃罗梭:意大利著名精神病学家、法医学 者和犯罪学家,长期以犯人为对象进行解剖 学和人类学研究,于1876年发表了《犯罪 人论》。他是犯罪人类学派的创始人,被视 为犯罪学的鼻祖。他提出了天生犯罪人论及 刑罚目的在于防卫的预防观。 天生犯罪人论:认为犯罪人是出生在文明时 代的野蛮人,其生物特征决定了他们从出生 时起就具有原始野蛮人的心里以及行为特征。 加洛法洛:意大利法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 梭的学生,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885年发表代表作《犯罪学》,提出自然犯 罪的概念及与之相适应的犯罪预防观。 李斯特:李斯特是德国著名的刑法学家、犯 罪学家,他对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的研究成 果丰富,对其后的犯罪学理论有着重要的影 响。 简述刑事古典学派和犯罪实证学派的主要犯 罪学理论观点评析:刑事古典学派:a 意志 自由论,其关于犯罪原因的分析都建立在 “意志自由论”的基础上 b 行为中心论 c 报应刑论 d犯罪预防论评析:刑事古典学派 的理论观点和体系作为启蒙运动的产物,其 所主张的树立合理主义,功利主义的刑罚观, 主张消除不合理的、非人道的犯罪人处遇制 度等思想,对西方国家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 法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实证犯罪学派 a 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 批判刑事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 c主张 刑罚制度改革 d主张刑罚外探索犯罪预防、 矫正罪犯的措施 简述20世纪后的当代犯罪呈现的特点评析: 1、犯罪学研究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多元 的景象 2、犯罪社会理论成为犯罪学研究的 主流(a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成为犯罪学研究 的主要方法 b 社会原因被视为犯罪的主要 原因 c 犯罪的社会预防成为犯罪对策的核 心内容) 3、犯罪预防理论得到更多的研 究 4、青少年犯罪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 问题 5、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拓展了犯罪学 研究深度和广度 6、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日益密切 简述新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的犯罪形 式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马克思主 义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论研究犯罪 问题 2、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发展和丰富 社会主义犯罪学理论3、将社会治安综合治 理、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作为犯罪学研究的根 本任务4 、广泛开展了犯罪学理论的国际交 流和合作5、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实 践,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服务6、犯罪学研究 方法的运用得以进一步改进 中国成立后犯罪状况:1、1949-1954。第一 次犯罪高峰的特点:1、犯罪类型主要是政 治性犯罪 2、犯罪主体是旧社会的反动遗留 势力 3、年龄偏大,中老年为主。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思辨研究和实证研 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探 索性研究具体步骤和方法:选题、研究设 计、资料收集、资料处理和分析、撰写研究 报告。 社会学中犯罪行为:违反社会规范并损害社 会秩序,应当受到规范处罚的行为。 刑罚学中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违反刑法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中犯罪行为:那些具有一定社会危害 性的、需要采取强制或者其他有效措施进行 惩治、控制、矫正及防范的反社会行为。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 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 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 .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是( ) 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 .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 财产矛盾 B.利益观念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 年代初期 B.60 年代中后期 C.80 年代初期 D.2000 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A.犯罪观 B.不良的社会风气

全国13年10月自考00235 犯罪学(一) 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 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885年出版著作《犯罪学》的学者是 A.托皮纳尔B.加罗法洛 C.费尔巴哈D.德哈尔特 2.犯罪学是一门 A.心理学类学科B.从属学科 C.单一学科D.综合性学科 3.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科学社会主义者认为,犯罪的根源在于 A.社会分层B.分配不公 C.私有制D.财富不均 4.杰里米·边沁是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学说的核心是 A.自由意志理论B.功利主义理论 C.保安处分论D.社会契约论 5.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认为犯罪原因可分为 A.人类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B.生物学、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浙00235# 犯罪学(一)试题第1页(共5页)

C.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D.人类学、空间学和社会环境因素 6.下列学者中,从事犯罪人类学研究的是 A.德国的李斯特B.英国的格林 C.法国的塔尔德D.美国的塞林 7.通过收集某一地区特定时期的犯罪数据,总结该地区犯罪特点的研究方法是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 C.思辨研究D.演绎研究 8.在毒品犯罪调查中,让中学生填写关于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是否有涉毒行为的问卷。这种调查方式是 A.自我报告调查B.参与调查 C.被害人调查D.滚雪球调查 9.为了科学收集资料和研究问题而确定研究思路、制定研究计划的过程被称为 A.确定选题B.提出假设 C.研究设计D.资料收集 10.以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为主要特征的犯罪类型是 A.经济犯罪B.暴力犯罪 C.毒品犯罪D.财产犯罪 11.犯罪行为与个人的具体生活环境紧密相连。下列诸项中,属于具体生活环境的是A.政治环境B.经济环境 C.文化环境D.社区环境 12.犯罪人在人生态度、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基本看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犯罪人的 A.人生观特征B.世界观特征 C.情感特征D.生活方式特征 13.犯罪现象是指一国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犯罪现象属于A.心理现象B.法律现象 C.社会法律现象D.社会伦理现象 14.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犯罪统计数量之间依次存在着 A.恒比关系B.明、暗数比例关系 C.递减的“漏斗效应”关系D.递增的“漏斗效应”关系 浙00235# 犯罪学(一)试题第2页(共5页)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和狭义犯罪学之争实质上是犯罪学() A.研究方法之争 B.研究目的之争 C.研究对象范围之争 D.研究手段和形式之争 2.对犯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作为一门成体系的学科,犯罪学的历史有() A.200余年 B.100余年 C.50余年 D.20余年 3.借助医学、精神病学、生物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科学诊断、检测手段,获取特定研究对象的生理、病理指标,揭示其与犯罪之关系的方法是() A.临床诊断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文献法 4.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是() A.洛克 B.菲利 C.贝卡利亚 D.萨瑟兰 5.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现象的特殊性称为() A.犯罪现象的属性 B.犯罪规律 C.犯罪的基本状况 D.犯罪特点 6.加罗法洛在犯罪的分类中提出的概念是() A.自然犯罪 B.未成年人犯罪 C.女性犯罪 D.暴力犯罪 7.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 A.改造自然的主张 B.改变人的观念的主张 C.改良社会的主张 D.改变时空条件的主张 8.目前,世界各国犯罪的高发年龄期为() A.儿童期 B.青少年期 C.中年期 D.老年期 9.特定的社会变迁与经济进程对不同制度国家的犯罪现象() A.没有影响 B.起抑制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发生相同或相似的影响作用 10.要有效的发挥思想文化在抑制犯罪动机中的作用,就必须() A.引导亚文化 B.遏制亚文化 C.消灭亚文化 D.发展亚文化 11.改革开放后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的新态势是() A.向北部倾斜 B.向西部倾斜 第 1 页

犯罪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犯罪学:P2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P4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现象:P4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4、犯罪原因:P5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5、犯罪对策:P5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由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6、犯罪组织形式:P84指犯罪群体实施犯罪时人员的构成形式。 7、犯罪方式:P84指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8、犯罪类型结构:P89指按一定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 9、犯罪后果:P89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10、犯罪动态:P90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11、犯罪的起伏率:P113指无论犯罪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变化。 12、犯罪的消长率:P114指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彼此消长。 13、犯罪的辐射率:P116指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14、犯罪人:P117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15、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P136是产生犯罪的源泉,它由犯罪人的需要。欲望和客观环境的诱发及刺激因素等构成。 16、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P138它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运作机制对犯罪行为的作用方向相反,具有抑制、约束作用。 17、犯罪条件:P147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 18、犯罪诱因:P148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19、犯罪动力:P156即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20、亚文化:P173是小于主文化的局部文化与特定人群的文化。 21、犯罪根源:P146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的终极原因。 22、犯罪因素:P148指可能引起犯罪行为产生的一切基本要素。 23、犯罪动机:P208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24、犯罪被害现象:P228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25、被害的诱发性:P228指被害人由于自身的刺激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实施犯罪侵害的驱动性。 26、被害的易感性:P228指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 27、被害的受容性:P228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 28、犯罪预测:P252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29、犯罪预防:P280指综合多种社会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通过消除或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原因的途径,有效地防止、遏制和减少犯罪的行为体系。

2007年1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 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孔德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罗法洛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 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

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 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 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立案率 B.破案率 C.人犯率 D.犯罪率 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恒比数 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 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违法性 B.社会性 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 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 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 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 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

【自考真题】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10、由美国司法部出版的犯罪统计资料是 A.《统一犯罪报告》 B.《全国犯罪被害调查》 C.《犯罪白皮书》 D.《杀人犯罪补充报告》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犯罪人的社会学特征是 A.犯罪人的人生观 B.犯罪人的认知能力 C.犯罪人的社会地位 D.犯罪人的需要 12、下列选项中关于犯罪人分类表述错误的是 A.以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分为常态犯罪人和病态犯罪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