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第43卷第1期2004年1月

石 油 物 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 G FOR PETROL EUM

Vol.43,No.1

Jan.,2004

文章编号:100021441(2004)0120033204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陈守田1,2,孟宪禄2

(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357)

摘要:针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三角洲沉积薄互层储层的特点,研究不同微相的砂岩与测井特征、地震属性的关系,探讨利用沉积微相、波形特征定性预测砂岩储层发育带的技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储层厚度结果表明,本区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地震属性有很高的相关度,厚砂层的预测符合率较高。

关键词:储层预测;薄互层;沉积微相;地震属性;相关度;波形特征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松辽盆地中白垩统姚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古地势平坦,形成的沉积层角度非常低平。随着湖盆整体抬升,湖盆快速收缩,河流—三角洲快速推进,沿长垣向南及东西两侧的三肇凹陷和古龙凹陷分流,由大庆至肇州一带姚一段沉积厚度由60m减薄至不足20m,形成面积巨大的扇型三角洲储集砂体[1]。研究区位于三肇凹陷的卫星地区,处在葡萄花油层河流—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过渡的相带区,主要针对该沉积体系的葡萄花油层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工作。各井取心显示,葡萄花油层内部含钙质比较普遍。钙质生成于浅水湖湾、封闭沼泽长期蒸发浓缩的环境及枯水期的河道,是三角洲浅水环境中沉积常见矿物。含钙层泥岩形成于封闭的浅水中,含钙层砂岩形成于河道砂体沉积过程的枯水期或干旱期。中、下部泥岩颜色多为灰绿色、棕灰色夹紫红色薄层,中部紫红色多于下部,代表了由三角洲外前缘至三角洲内前缘湖退反旋回沉积过程,沉积环境水体浅,暴露时间增加,泥岩红色和浅色增多。钙质在泥岩层、砂岩层和过渡岩层普遍发育。

1 高钙质薄互层岩石电性、物理特征分析

区内探井在多数葡萄花油层有不同程度取心,为分析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我们采用描述详尽、资料全面的取心资料井作为“标准井”,如卫10井和卫11井,利用岩心描述、自然电位和双侧向测井曲线,分析沉积结构和岩石成分,建立岩石与电性、地球物理特征关系。

整体上看,油层表现较低的声波时差值,有别于油层顶底湖相泥岩,其原因就是油层的泥岩不纯,普遍含砂含钙质。

钙质胶结层在声波时差曲线上为低值“尖峰”(高速层,一般速度3800~4000m/s),在电阻率曲线上对立高电阻“尖峰”(大于15Ω?m),在SP 曲线上为低值异常。钙质砂岩具有低孔渗特点。

河道粉砂岩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较高幅度异常,幅度在8.5mV以上,通常呈钟形;电阻率曲线为高值,一般大于10Ω?m,形态有箱形、梯形和斜坡形,一般厚度3~5m;在声波时差曲线上高于平均值,低于纯泥岩层。钙质层和含钙层存在于河道砂层的顶底或者中间。

席状砂边滩砂层,一般厚度1~2m,在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上呈刺刀状,因含钙泥较多,达30%~50%,分选差,孔隙低,声波时差与过渡岩性一致,整个油层中具有低声波时差和高阻值的特点。钙质胶结表现为较低的时差值。

过渡岩性是葡萄花油层的主力储层,电阻率中等偏低,为3~5Ω?m,个别高含砂层电阻率较高,但自然电位呈低幅度异常,厚度不一,1~5m均可见到。

2 砂岩储层预测的难点

2.1 葡萄花油层岩性组成

葡萄花油层是由不同速度、密度的钙质粉砂岩、过渡岩性、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具有不同的波阻抗值,各岩性的速度大小见表1。

一个地震波形包含的属性信息是与之相对应

收稿日期:20030102;改回日期:20030405

作者简介:陈守田(1968—),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及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表1 据测井资料统计的各岩性速度

岩 性速度/(m?s-1)

钙质粉砂岩3770~4500

粉砂岩3330~4440

过渡岩性3077~4167

纯泥岩2850~3570

的岩性信息,当包含的岩性较多时,求解不具有唯一性,因此,许多研究都是简化成二元介质。二元介质是2种速度和密度完全不同的岩性,与波形属性具有唯一关系,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并不存在简单的二元介质组成的地层。我们研究的葡萄花油层是由四元介质组成,不同岩性的波阻抗、地震响应和地震属性可能相同,给利用属性区分岩性的差异带来了困难。

2.2 砂岩速度特征

砂岩声波时差有大、中、小3类,即高钙质砂层的速度大于围岩,低钙质砂层的速度小于围岩和接近围岩3种情况,因此砂层组的波阻抗增大、减小或无影响,反射波增强、减弱或无变化,与砂层厚度无关。

当引起砂层组的速度变化主要是砂层厚度的变化时,属性预测砂层厚度精度较高,反之,精度就较低。

2.3 薄层的分辨

组成薄互层单层岩性的厚度均不足1/8波长,约为8.0m。前人研究成果表明,薄互层中厚度小于1/8波长的单层用直接的时差或振幅方法是无法分辨的[2]。本区葡萄花油层实际情况亦是如此,其原因是每个单层顶底反射系数是相反的,产生的反射信号时差很小,近似于反向叠加,信号叠加干涉结果是相互削弱。因此,地震反射波是一组薄互层的整体地震响应,不论砂层的波阻抗差与围岩相比是大,是小或接近,都不能分辨出单层界面的反射波,而反射波中包含了单层反射能量的贡献量。

3 预测方法研究

3.1 测井标准

作为葡萄花油层的储层砂岩,有一定孔渗系数,是油田开发的主要储层。随着开发技术的发展,砂岩储层的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低孔隙的砂岩储层也成为人们开发的目标,区内早期目标主要是中高渗透的厚层砂岩层,后期则中低渗透的薄砂岩层增多。早期的探井一般只划分3~5个砂层,而后期钻井测井划分多达10~13个砂层,出现了砂层划分标准的变化。

为了利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需要统一划分砂岩层的测井标准。为此,依据测井资料重新划分了砂岩层并确定各层厚度。依据深侧向、自然电位和微电极曲线,按照测井数据表提供的真电阻率值进行划分。真电阻率值8Ω?m以上,自然电位幅度差9mV以上,解释为储层砂岩,该标准解释的砂岩总孔隙度在15%以上。

3.2 地震属性预测

统计区内所有钻井,将葡萄花油层的砂层厚度与声波时差绘制成散点图(图1),可以发现厚度小于3m的单砂层声波时差变化范围很宽,为65~96μs/ft。而厚度大于3m的单砂层声波时差具有稳定的一致性,变化范围很窄。据32个样点的统计

,其中24个样点的声波时差值基本一致,为87~89μs/ft。厚砂层这种特性,使其可以用地震属性预测。

 

图1 砂岩厚度声波时差关系图

 

在葡萄花油层,厚层砂层表现为相对较低的速度,速度高于纯泥岩,而低于过渡岩性和钙质粉砂岩。高速的钙质层和低速的纯泥岩层均较薄,单层厚度0.2~1.0m,总厚度不足油层厚度的10%,对整个油层的平均速度影响不明显,因此厚层粉砂岩的速度贡献显得很有意义。当引起砂层组的速度变化主要是砂层厚度的变化时,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层厚度精度较高,反之预测的砂层厚度精度就较低。

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每一个砂层组包含多个单砂层和其它岩性层,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特性是每个单层相互干涉叠加的结果,因此,砂岩厚度通过地震波形间接反映出来,地震反射波包含着各种岩性的厚度、速度和波阻抗信息。波形的变化反映了这些信息的变化,近年来发展的属性技术,能定量地描述这些岩性信息所反映出的波形变化,为薄互层的岩性预测提出了新的方法。

3.3 沉积微相预测砂岩

因沉积微相不同和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不同,影响了砂层与地震属性相关度,决定了砂岩的可预测或不可预测。

?

4

3

?石 油 物 探 第43卷

砂层电性和物理特性受胶结、分选、孔隙大小等因素影响较大,从沉积环境分析看,不同沉积微相的水动力强弱差异和水体深浅条件决定了沉积砂体的厚度和物性。席状砂微相,水动力条件较弱,分选差,厚度薄(1~2m),砂岩电性物性各异,与地震属性相关度较低,不能用地震属性预测。

水动力强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微相,砂层厚度较大(3~5m),分选较好,钙质含量低,孔隙度大,与地震属性的相关度都较高,砂岩厚度和孔隙度比可以较精确地预测。

4 预测技术

4.1 沉积相带和物源方向预测技术

葡萄花油层沉积厚度北部薄,南部厚。南部厚度61m,北部厚度48~54m。三角洲前缘相带厚度反映了物源的方向和加积的趋势,沉积厚度的增大是三角洲不断推进加积的结果,代表该时期水体深度大,湖水退缩缓慢。油层较厚的芳29井岩心资料,中部砂层组5号层上下泥岩为灰黑色,可见在三角洲内前缘沉积相带也是水体较深的区域。据砂地比统计结果预测的分流河道主方向由西北和东北2个方向流向南部深水区,北部除河道间洼地砂地比较低外,其余砂地比均高于南部,而在分流河道沉积区与南部深水区交界处,出现异常厚的河口砂坝沉积,如芳32井8号层厚8.6m,9号层厚6.0m,油层砂地比达35.5%,高于分流河道沉积区18%~20%的砂地比。砂地比反应了沉积相带砂体分布。

4.2 微相分析预测技术

采用顶面拉平河道砂下凸的方法开展井间小层对比。针对上、中、下3个砂层组沉积相带的不同,以钙质层、纯泥岩层作为标准层,按厚度一致的原则,分级控制,逐级对比,并作微相识别。利用测井曲线沉积特征分析结果,通过同一时间单元追踪对比,确定单层砂体沉积微相,根据砂体的平面几何形态,勾绘出9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不同的微相区砂岩储层发育程度不同,通过微相分析预测砂岩。

上部1~3小层为水进型三角洲外前缘亚相,砂体厚度薄,以席状砂、透镜砂为主。微相有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1和2小层微相以席状砂为主,3小层有少量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大面积仍为席状砂及河间泥坪。

中部4~6小层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砂体厚,以水下分流河道和边滩为主。在各小层上,分流河道较多,除来自西北方向的河流外,还有来自东北方向的河流。在河道之间砂岩不发育,因此横向上砂岩变化较大。

下部7~9小层为三角洲外前缘亚相,自下而上小层的水下分流河道作用增强,河道增多,砂体增厚。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浅滩、河口坝、席状砂和河间泥坪。

4.3 波形特征定性预测技术

CGG公司的Stratimagic软件将给定的目的层时窗内波形特征划分成若干类型,按类型分色显示,具有直观方便的优点。波形类型依据几何图形原理,按几何特征划分和归类。

波形划分类型的多少和目的层时窗都可选择,显示的彩色可合并与改动,把感兴趣的目标区突出显示。葡萄花油层波形划分为15类,5种色彩,分上、中、下3个时窗。

依据区内的已知井砂岩厚度统计,探区划分为砂岩发育区(厚度5m以上)、较发育区(3~5m)和一般发育区(3m以下)。以对应波形类型为依据,在Stratimagic波形分类图上预测了砂岩发育情况。

砂岩发育程度相同的井点波形类型相似,由已知井对应的波形确定砂岩发育程度的波形类,以此预测无钻井区的砂岩发育程度。波形统计结果大于5m的砂层在上部60%的井,中部77%的井,下部71%的井所在的波型为发育类区,3~5m的砂岩在上部67%的井,中部66%的井,下部85%的井所在的波型为较发育区。

上部砂岩组西北部为砂岩发育带,东部不发育区有2块明显席状砂。在西北部砂岩发育带与东南发育带之间为砂岩较发育带。从物源特点看,可认为从西北物源携带大量砂质由北向南沉积,形成北厚南薄的大面积砂岩,河道显示不明显,东部表现为明显的水体较深的砂岩缺乏区,有一来自东北物源的碎屑进入深水区沉积了两片席状砂体,并留下较短的河道砂沉积。

中部砂层组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狭窄,横向变化大,河道之间砂体不发育,是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的砂岩发育带。

下部砂层组自北向南的河道在南部形成大片河口坝砂体,河道主要分布在西部,而东部为大片的洼地,砂岩不发育。

4.4 地震属性预测技术

提取地震属性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解释人员

?

5

3

?

第1期 陈守田等1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必须不断提取属性,不停地找与砂岩相关的属性。

使用地震属性预测砂岩的方法有许多,如神经网络法、模式识别法、数值模拟法及L PM 法[3~5]。无论何种方法,找到与砂岩相关性高的属性是关键。检验属性与砂岩厚度相关性的指标常用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表示线性相关有效的指标,但属性与砂岩的关系多为非线性关系。对于非线性关系,我们希望散点与单调的非线性函数相关性最高。Cen 2dall 系数τ是指示单调程度的指标,有N 个散点,则有N t 个直线段(不包括重合点),N t =N (N -1)/2,如果直线段斜率为N p ,N n ,N 0和N m 个正、负、零和无穷大,则

τ=

|N p -N n |(N t -N m )(N t -N 0)

当τ=1时,这些线段斜率符号相同,离散点则严格单调;当τ=0时,斜率为正、负个数相等,单调性最差。因此,τ值愈接近1,则单调性愈好。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应用G eoframe 解释系统中的L PM 储层预测软件,分层提取了多种属性(包括波阻抗属性)。为了避免盲目性

,提取属性的原则是分大类,每类提取2种以上

,在L PM 软件

中绘出散点相关图,采用协克里金非线性算法,取

相关度最高的地震属性预测砂岩厚度。从上、中、下段分别提取不同的属性,发现上部砂岩厚度与平均波阻抗相关差;中部砂岩厚度与平均波阻抗单调非线性相关;下部砂岩厚度与平均波阻抗非单调非线性相关(图2~图4)。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半

波峰能量有很高的相关度(图5)。

图2 葡萄花油层上部砂岩组波阻抗散点图

图3 葡萄花油层中部砂岩组波阻抗散点图

图4 葡萄花油层下部砂岩组波阻抗散点图

 

图5 卫星地区葡萄花油层井点砂岩厚度与半波峰能量相关图

(相关度为81.1)

(下转第79页)

?63?石 油 物 探 第43卷

种方法。

2)要综合多种测井响应参数,保证所用井数据的真实性。区块内测井资料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对反演越有利。

3)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

4)地震解释层位数据要准确,这是实现测井资料与地震剖面有机结合的保证。

参 考 文 献

1 何樵登,梁光河.利用地震资料和测井约束反演地层参数[J].石油物探,1995,34(2):1~7

2 马劲风,王学军,贾春环.波阻抗约束反演中的约束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00,39(2):1~12

3 张玉芬,刘春华.多参数约束反演及其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7,22(2):199~222

4 仲自勉,陈宝树,刘学才.测井资料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J].测井技术,1995,19(2):140~145

5 赵先然,谭廷栋.油藏描述中测井与地震波资料结合技术[J].石油学报,1994,15(1):1~8

6 薛凤琴,肖文霞,杨俊琴.Strata反演剖面在储集岩体解释中的应用[J].长庆石油物探,1997,10(1):1~7

7 高少武,蔡加铭,赵波,等.地震和测井资料反演储层波阻抗技术[J].石油物探,2002,41(3):179~284

8 张永刚.地震波阻抗反演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石油物探.2002,41(4):385~290

9 杨谦,李正文.地震资料宽带约束反演方法及应用[J].

石油物探,1996,35(4):37~42

10 李保华,石平,刘大恒.宽带约束反演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J].石油物探,1994,3(3):11~17

11 张宏彬,何樵登.宽带约束反演[J].石油物探,1995,34

(1):1~10

(上接第36页)

通过16口开发井及探井后验井对井精度分析,累计厚度大于4m的砂层组预测厚度误差小于0.8m为符合,与实际钻井符合率上部为66.6%;中部为80%;下部为71%。累计厚度4m以下的砂岩预测符合率上部为20%;中部为40%;下部为62%。由此可见,厚砂层的预测符合率较高,薄砂层的预测符合率较低。

5 结束语

薄互层储层预测是从分析沉积物源方向和趋势出发,利用微相分析砂岩发育带,用波形特征定性预测储层分布厚度,最后提取地震属性,并选取最大相关属性,定量预测厚度4m以上的砂层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影响砂层与地震属性的相关度,决定了砂岩的可预测或不可预测。一般情况下,三角洲外前缘微相水动力条件弱,砂岩和薄砂岩物理特征与围岩差异小,规律性差,与地震属性相关度较低砂岩厚度和孔隙度不可预测;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岩物理特征与围岩差异明显,规律强,与地震属性的相关度较高,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可以预测。

参 考 文 献

1 大庆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卷2)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278~308

2 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5~8

3 刘文岭,牛彦良,李刚,等.多信息储层预测地震属性提取与有效性分析方法[J].石油物探,2002,41(1):100~106 4 陈军,陈岩.地震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2001,40(3):94~99

5 熊燕,包吉山.模糊神经网络预测储层及油气[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0,35(2):222~227

?

9

7

?

第1期 刘百红等1测井和地震资料宽带约束反演的应用

sion.Xia H ongrui,Zhou K aiming and H u ang Q iao. GPP,2004,43(1):30~32

The initial acoustic impedance model is the initial

solution for acoustic impedance inversion.Construction of initial model should first calibrate the horizons be2 tween well logs and seismic records,and interpret hori2 zons correctly and determine the controlling range of each well guided under the geology theory.We propose a method to characterize subsurface structures in terms

of horizons,faults,pinchouts,and associations.In case

of sparse or uneven well controls,we use pseudo2wells to guide interpolation.The interpolation is constrained

by horizon information and well data.The proposed

method can tackle reverse faul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itial model.

K ey w ords:building of model;pseudo2well;well con2 trolling zone;horizon;stretching and compressing

Xia H ongrui,G eophysical Prospecting Division of Jiang2 han Oilfield Company,Qianjiang433100,China

A method for prediction of reservoirs of thin interbed2 ed layers.Chen Shoutian and Meng Xianlu.GPP, 2004,43(1):33~36,79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taohua

oil reservoir of thin deltaic interbeded sedimentary layers

in Songliao basin,we study the relation among sand2 stones of different microfacies log characters,and seis2 mic attributes to try qualitatively predict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development zone in terms of sedimentary mi2 crofacies and waveform character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high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thickness of sandstone oil reservoir and seismic at2 tributes.Thick sandstones can be predicted with high reliability and the thickness of sandstone reservoirs is predicted.

K ey w ords:prediction of reservoir;thin interbeded lay2 er;sedimentary microfacies;seismic attribute;correla2 tion;waveform character

Chen Shoutian,Research Center of Basin and Reser2 voir,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102249Chi2 na

Multi2scale coherence cube analysis of buried hill hy2 drocarbon reservoirs.Zhang Jiazhen,W ang X uejun, W ang Yonggang,Lin H ongmei,Zhu Jiajun,Jia R ong and Li Aimin.GPP,2004,43(1):37~40

Coherence cube can clearly reveal faults and stratal

characters 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eismic cube.

Multi2scale coherence cube analysis is an ideal method to unveil geologic details and stratal characters.This paper discusses geologic meanings of multi2scale analysis,pre2 sents principles of multi2resolution analysis,and sum2 m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coherency cube algorithm. Satisfactory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applying the method to the analysis of buried hill hydrocarbon reser2 voir.

K ey w ords:buried hill hydrocarbon reservoir;multi2 scale analysis;multi2scale coherence cube;wavelet transform

Zhang Jiazhen,G 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Limited,Dongying257015,China Study of local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onf iguration in m ajor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south part of South China Sea.B ai Zhilin,W ang H oujin,G ao H ongfang and G uo Yiqun.GPP,2004,43(1):41~48

Local structures are the places where hydrocarbon concentrates in basins.The study of geometry,genesi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 structures helps to understand the regularity of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which ar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uccess of drilling.This pa2 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regularities of local structures in Zengmu Basin,Beikang Basin,and Nanweixi Basin, and studies the configurations of local structures and the types of hydrocarbon trap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outh part of South China Sea has a regional tectonic setting that is favorable for the growth of local struc2 tures.The local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sedimentary basi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fault controls.The configu2 ration of local structures and trap types are controlled from the positions of the local structures and the degree of reformation from regional tectonic movement.

K ey w ords:south part of South China Sea;sedimentary basin;local structural features;structure configuration B ai Zhilin,Guangzhou Marine G eology Bureau,ML2 NR,Guangzhou510760,China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3D seismic data interpre2 tation.Zhang Yonghu a.GPP,2004,43(1):49~53 The paper described comprehensive3D seismic da2 ta interpretation.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interpre2 tation of seismic section should be performed using se2 quence stratigraphy and techniques of balance se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ructure styles and filling model, and the resulted interpretation then be converted into geology interpretation by using well and field geology data.Interpretations should be verified by model com2 putation and balance section technique.Desire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by applying the method in the inter2 pretation of complex structures in Biyang Depression.

K ey w ords:Biyang Depression;comprehensive interpre2 tation;structural styles;filling model

Zhang Yonghu a,Research Institute of Henan Oilfield, Nanyang473132,China

Application of Jason inversion technique in identif ica2 tion of lithologic traps.Yan K uibang,Li Dongmei and Wu Xiaoqu an.GPP,2004,43(1):54~57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principles and implemen2 tation of Jason inversion technique.The thinking and technical means to identify lithologic traps in the north2 ern part of Songliao Basin were illustrated through case studies of identification of lithologic traps in areas of Y ingtai-Daan and Changjiaweizi,which verified the lithologic traps in well fields of wells Gu655and Gu534.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Jason inversion tech2 nique should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dentification of lithologic traps.

K ey w ords:Songliao basin;Jason inversion;lithologic traps;reservoir;wavelet;energy spectrum;seismo2 gram;impedance

Yan K uibang,G eophysical Prospecting Company of Daqi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Daqing163357,Chi2 na

Discussion on seismic acquisition at m ature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Biyang Depression.Zhang Fusheng,Chang

?

2

?GEOPHYSICAL PROSPECTIN G FOR PETROL EUM 2004

地层压力预测方法(DOC)

地震地层压力预测 摘要 目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图解法和公式计算法两大类10余种。本文对各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压力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改进措施,经J1.K地区的实测资料的验证,效果良好。 主题词地层压力地震预测正常压实异常压实 引言 众所周知,油气层的压力是油气层能量的反映,是推动油气在油层中流动的动力,是油气层的“灵魂”。因此,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研究油气层的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油气田勘探中,研究油气层压力特别是油气层异常压力的分布,以及预测和控制油气层压力的方法,不仅可以保证安全快速地钻进,而且可以正确地设计泥浆比重和工程套管程序;同时也可以帮助选择钻井设备类型和有效安全正确的完井方法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钻井的成功率以及油气田的勘探速度等问题。其次,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准确的压力预测以及认真而系统的油气层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发现新的油气层,而且对于了解地下油气层能量、控制油气层压力的变化,并合理地利用油气层能量最大限度地采出地下油气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少年来,人们在异常地层压力(这里主要指异常高压或超压)预测方面进行了种种尝试,然而直到本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岩石物理研究的不断深人以及地震技术的不断提高,才真正使得地层压力的地震预测成为现实。 对于异常高压地层,一般表现为高孔隙率、低密度、低速度、低电阻率等特点,因此,凡是可以反映这些特点的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均可用于检测地层压力。但是,由于各种测井方法均为“事后”技术,这就使得在初探区内利用地震方法进行钻前预测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地震地层压力预测还可以提供较测井方法更为丰富的空间压力分布信息。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压力预测,主要是利用了超压层的低速特点,因为在正常情况下,速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出现超压带时,将伴随出现层速度的降低。可见,取准层速度资料是预测地层压力的关键之一,而选择合适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同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到目前为止,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名目繁多,但就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公式计算法两大类。本文将对各种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内容、特点、应用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系统全面的叙述。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一种简单而实用的改进措施,经JLK(吉拉克)地区实际资料的计算,效果良好。 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综述 图解法 在所有地震地层压力预测方法中,最为直观简便的方法莫过于图解法了。按照判定超压层方式的不同,又可细分为等效深度图解法、比值法和量板法三种。 等效深度图解法 等效深度图解法(或可形象地称之为直接趋势线判别法)是以页岩压实概念为基础

地震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地震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摘要】碳酸盐岩储层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储层预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在空间密集采样的优势,能够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准确度,降低了钻探风险。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与技术: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技术、体曲率技术、地震相分析、蚂蚁体追终技术。 【关键词】地震解释;储层预测;地震属性分析 0.引言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世界上50%以上的油气赋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1]。碳酸盐岩在我国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南方以及海域的相关盆地[7]。具有很大勘探潜力,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单一预测方法不能满足勘探开发需求,地震资料密集采样优势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在碳酸岩储层预测中地震储层预测技术起着重要作用。 1.碳酸盐岩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1地震属性分析 地震属性技术现已广泛用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针对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应用地震属性技术对储层进行预测,能够较好地提高储层预测的精确度[2]。地震属性是由叠前或叠后地震数据通过各种计算而得到的属性参数,属性参数通常代表的意义各不相同[4]。地震属性参数的异常是多解的,异常可能反映地岩性、岩相、地层的变化,也可能反映缝洞分布区域的变化,甚至是由噪声所引起的各类影响。多解性的缝洞地震响应往往非常的微弱并且存在信噪比较低的影响。在地球物理模型正演的基础上,多方法的联合预测,可以减少地震属性多解性的影响,更好地发挥地震属性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识别[2]。 1.2相干体技术 相干体技术由CTC和Amoco公司于1997年发明,是重要的地震解释技术之一。相干体分析技术依据是利用地震波形相干原理,计算中心地震道和指定相邻道的相干系数,将普通地震资料转换成相干系数资料,用来突显出地震资料中异常现象,相干技术是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常用的断裂预测方法。它是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在断层识别、特殊岩性体的解释方面有明显优点[7]。地震相干体分析技术作为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对预测碳酸盐岩表层非均质储层等方面有良好效果。在地震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3体曲率技术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技术综述 储层评价是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岩心分析资料以及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资料等,从测井角度综合评价含油气储层,查明复杂岩性储层的参数计算方法、流体性质判别以及解决面临的某类特殊地质问题等。 中国石油拥有一批科研院所和测井公司,对碳酸盐岩复杂岩性测井评价方法有深入研究。其中在国内油田比较有特色的单位有四川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塔里木塔河油田等,在国外区块对碳酸盐岩有深入研究的有长城钻探、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过去几十年已经储备了一批碳酸盐岩测井评价专家,形成了多项特色评价技术。 (一)储层参数评价技术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通常具有较大的非均质性,它使得基于均质性地层模型的阿尔奇公式难以准确地描述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为了获得这类储层的孔、渗、饱及其它关键参数,借助微观岩心分析、数字岩心技术和特殊测井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了均质性储层参数评价方法,形成了新的针对非均质性储层的参数评价技术。 1.储层四性关系综合评价技术 u技术原理: 碳酸盐储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大小相差大、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常规的孔隙不能完全反映储集性能,岩石物理研究采用薄片分析、X-衍射、毛管压力实验等多种手段解析岩石组分、内部结构、孔隙类型、裂缝发育情况、孔喉大小、孔喉配置关系等岩石内部的微观结构,充分了解岩石的岩性、物性特征,用岩心刻度测井,分析储层电性特征,结合录井、试油资料,确定储层的含油性,只有立足于充分的岩石物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确定储层的“四性”关系。

u技术特点: 以岩石物理研究为坚实基础,确定岩性、物性特征,以测井资料为主,结合录井、试油资料进行储层综合评价。 u适用范围: 复杂岩性碳酸盐岩储层。 u实例: 下图为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实例,通过岩石物理研究确定储层岩性、物性、划分储层类型,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分析测井响应特征,结合录井和试油资料分析储层的流体性质。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第43卷第1期2004年1月 石 油 物 探 GEOPHYSICAL PROSPECTIN G FOR PETROL EUM Vol.43,No.1 Jan.,2004 文章编号:100021441(2004)0120033204 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 陈守田1,2,孟宪禄2 (1.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北京102249;2.大庆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黑龙江大庆 163357) 摘要:针对松辽盆地葡萄花油层三角洲沉积薄互层储层的特点,研究不同微相的砂岩与测井特征、地震属性的关系,探讨利用沉积微相、波形特征定性预测砂岩储层发育带的技术。利用地震属性预测技术定量预测储层厚度结果表明,本区整个油层砂岩总厚度与地震属性有很高的相关度,厚砂层的预测符合率较高。 关键词:储层预测;薄互层;沉积微相;地震属性;相关度;波形特征 中图分类号:P631.4 文献标识码:A 松辽盆地中白垩统姚一段沉积时期,盆地古地势平坦,形成的沉积层角度非常低平。随着湖盆整体抬升,湖盆快速收缩,河流—三角洲快速推进,沿长垣向南及东西两侧的三肇凹陷和古龙凹陷分流,由大庆至肇州一带姚一段沉积厚度由60m减薄至不足20m,形成面积巨大的扇型三角洲储集砂体[1]。研究区位于三肇凹陷的卫星地区,处在葡萄花油层河流—三角洲沉积体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过渡的相带区,主要针对该沉积体系的葡萄花油层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工作。各井取心显示,葡萄花油层内部含钙质比较普遍。钙质生成于浅水湖湾、封闭沼泽长期蒸发浓缩的环境及枯水期的河道,是三角洲浅水环境中沉积常见矿物。含钙层泥岩形成于封闭的浅水中,含钙层砂岩形成于河道砂体沉积过程的枯水期或干旱期。中、下部泥岩颜色多为灰绿色、棕灰色夹紫红色薄层,中部紫红色多于下部,代表了由三角洲外前缘至三角洲内前缘湖退反旋回沉积过程,沉积环境水体浅,暴露时间增加,泥岩红色和浅色增多。钙质在泥岩层、砂岩层和过渡岩层普遍发育。 1 高钙质薄互层岩石电性、物理特征分析 区内探井在多数葡萄花油层有不同程度取心,为分析研究提供了详细的资料。我们采用描述详尽、资料全面的取心资料井作为“标准井”,如卫10井和卫11井,利用岩心描述、自然电位和双侧向测井曲线,分析沉积结构和岩石成分,建立岩石与电性、地球物理特征关系。 整体上看,油层表现较低的声波时差值,有别于油层顶底湖相泥岩,其原因就是油层的泥岩不纯,普遍含砂含钙质。 钙质胶结层在声波时差曲线上为低值“尖峰”(高速层,一般速度3800~4000m/s),在电阻率曲线上对立高电阻“尖峰”(大于15Ω?m),在SP 曲线上为低值异常。钙质砂岩具有低孔渗特点。 河道粉砂岩层在自然电位曲线上为较高幅度异常,幅度在8.5mV以上,通常呈钟形;电阻率曲线为高值,一般大于10Ω?m,形态有箱形、梯形和斜坡形,一般厚度3~5m;在声波时差曲线上高于平均值,低于纯泥岩层。钙质层和含钙层存在于河道砂层的顶底或者中间。 席状砂边滩砂层,一般厚度1~2m,在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曲线上呈刺刀状,因含钙泥较多,达30%~50%,分选差,孔隙低,声波时差与过渡岩性一致,整个油层中具有低声波时差和高阻值的特点。钙质胶结表现为较低的时差值。 过渡岩性是葡萄花油层的主力储层,电阻率中等偏低,为3~5Ω?m,个别高含砂层电阻率较高,但自然电位呈低幅度异常,厚度不一,1~5m均可见到。 2 砂岩储层预测的难点 2.1 葡萄花油层岩性组成 葡萄花油层是由不同速度、密度的钙质粉砂岩、过渡岩性、粉砂岩和泥岩组成,具有不同的波阻抗值,各岩性的速度大小见表1。 一个地震波形包含的属性信息是与之相对应 收稿日期:20030102;改回日期:20030405 作者简介:陈守田(1968—),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地震资料解释及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法及标准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一、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 1、内容和要求 (1)颜色; (2)矿物成分、含量、结构等,其中矿物结构分粒屑结构、礁岩结构、残余结构、晶粒结构。 粒屑结构:要求描述粒屑组分、含量、基质、胶结物等特征。粒屑组分描述应包括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等方面的内容。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粒屑含量是指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基质(一般把粒径<0.032mm的颗粒划为基质=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成因及胶结物(亮晶)成分、含量、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等都是应描述的内容。 礁岩结构:分析原地生长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及成因;分析异地堆积的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等。 残余结构:确定原结构类型、残余程度,分析成因。 晶粒结构:描述晶体形态、晶粒间接触关系以及晶间孔发育和连通程度,确定晶粒大小、各种晶粒的比例。 (3)沉积构造 物理成因构造 a.流动构造:确定类型(冲刷痕、皱痕、微型层理及渗流砂),描述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向; b.变形构造:确定类型(滑塌构造、水成岩墙),描述特征; c.暴露构造:确定类型(雨痕、干裂、席状裂隙、鸡丝构造、帐蓬构造),描述特征; d.重力成因构造:确定类型(递变层理、包卷构造,枕状构造、重荷模构造),描述特征。 化学成因构造

a.结晶构造:确定类型(晶痕、示底构造),描述特征; b.压溶构造:确定类型(缝合线、叠锥构造)描述特征; c.交代增生构造:确定类型(结核、渗滤豆石),描述特征。 生物沉积构造 a.生物遗迹:确定类型(足迹、爬痕、潜穴、钻孔),描述形态和分布; b.生物扰动构造:确定类型(定形扰动、无定形扰动),描述形态和分布; c.鸟眼构造:描述鸟眼孔的大小、充填物质与充填情况、分布特点,分析成因。 生物—化学沉积构造 a. 葡萄状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b. 叠层石构造:确定大小、藻的类型,分析成因; (4)、沉积层序研究 在单井剖面上划分沉积旋回,确定其性质、大小;分析旋回间的接触及组合关系;在旋回内部划分次级旋回并分析不同级别沉积旋回的成因及控制因素。 建立研究井的沉积层序及单维模式。 2、技术和方法 (1)岩心观察和描述 系统地观察描述岩心的颜色、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古生物类型以及孔、洞、缝发育情况。 (2)岩心实验室分析 岩心薄片鉴定。 酸蚀分析。将岩石制成光面,放入酸液(浓度为23%的醋酸或5%~10%的盐酸)中,作用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干净,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结构、构造和不溶组分。 揭片分析。将涂有醋酸盐的薄膜覆盖在经酸蚀后的岩石光面上,作用一定时间后揭下该薄膜,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非碳酸盐组分分离。把岩石制成3cm×3cm×0.6cm的样品,放入浓度为20%的醋酸中浸泡,使碳酸盐全部溶解掉,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酸不溶物的成分和特征。 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岩石的矿物成分、超显微结构和构造、超微古生物化石。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c245633.html, 基于储层分类的碳酸盐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 作者:赵冰 来源:《石油研究》2019年第07期 摘要: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渗相关性较差,导致直接利用孔渗拟合关系计算渗透率误差较大。为有效对研究区储层渗透率进行准确评价,以岩心压汞资料为基础,采用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将研究区储层类别划分为四类,并从物性特征方面验证了分类的合理性。对分类后的每类储层建立了相应的孔渗回归模型,与分类前的孔渗回归模型相比,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的渗透率计算结果与岩心渗透率吻合度更高,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渗透率;Winland R35 1 引言 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时代久远,具有较长的成岩作用时期以及比较广泛的成岩类型,相对于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储层各向异性大。因此准确评价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具有一定的难度[1-2]。碳酸盐岩岩石物理分类是在储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条件下,以岩石物理特征为依据,将储层划分为若干相对均质的过程,一般借助于岩石物性资料实现,比如说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毛管压力曲线参数等[3],在这种相对均质的储层中评价储层参数即变得较为容易且更为准确。本文以中东地区H油田M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基于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方法对渗透率进行分类评价。 2 储层分类 Winland R35岩石物理分类作为碳酸盐岩储层中最常用的方法[4],认为R35反映岩石中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与岩石的物性参数具有直接关系,储层岩石分类可依据R35的大小来进行。参照Winland经验公式,针对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对903块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实测R35进行拟合,拟合公式见式(1)。 其中:R35为压汞测试中进汞饱和度达到35%时对应的孔喉半径,μm;k为渗透率,mD;Φ为孔隙度,%。 利用式(1)求取了拟合后的R35值,与压汞实测R35值较为吻合,故根据此式来进行储层分类,划分原理参考Al-Qenae K J[5]。将反映储层孔隙结构的参数排序后绘制其与序号的半对数分布图,观察直线的斜率变化,每一次斜率的变化都表明一种新的岩石类型。绘制R35的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碳酸盐岩储层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沉积相及成岩史、储集空间类型及控制因素、孔隙、裂缝、溶洞、储集空间体系,储层非均质性,储层参数确定及评价等。基本工作流程列入表5.1。 无论是以原生孔隙为主,还是以次生储集空间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其沉积相及成岩史是这类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础。它决定储集类型、孔隙、裂缝、溶洞发育程度和分布、储渗能力、储层非均质性。也是储层层位对比划分的基础和依据。 一、沉积相描述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 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下面在表5.2中列出碳酸盐岩常见的几种颜色反映由氧化到还原环境的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凝矿):海相矿物。 c. 锰结核: 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 黄铁矿: 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一、地层压力预测软件有: 1.JASON软件 Jason软件是一套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和地质等资料解决油气勘探开发不同阶段储层预测和油气藏描述实际问题的综合平台。 Jason 的重要特点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非地震信息(测井,测试,地质)的引入,由地震数据推演的油气藏参数模型的分辨率和细节会得到不断的改善。用户可根据需要由Jason 的模块构建自己的研究流程。 其反演模块包括: InverTrace:递归反演 稀疏脉冲反演 InverTrace_plus:稀疏脉冲反演 RockTrace:弹性反演 InverMod:特征反演 (主组分分析) StatMod:随机模拟 随机反演 FunctionMod:函数运算 压力预测原理:由JASON反演出地层速度,速度计算垂直有效应力,进而求出孔隙流体压力。 2、地层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预测和分析软件DrillWorks/PREDICTGNG 软件功能: ?趋势线(参考线)的建立 --手工 --最小二乘方拟合 --参考线库 ?页岩辨别分析 ?上覆岩层梯度分析 --体积密度测井 --密度孔隙度测井 --用户定义方法(程序) ?孔隙压力分法 --指数方法 电阻率、D一指数 声波、电导率 地震波 --等效深度方法 电阻率、D--指数 声波 --潘尼派克方沾 --用户定义方法(程序) ?压裂梯度分法 --伊顿方法

--马修斯和凯利方法 --用户定义方法(程序) ?系统支持项目和油井数据库 ?系统支持所有趋势线方法 ?系统包括交叉绘图功能 ?用户定义方法(程序) ?包括全套算子 ?系统支持井与井之间的关联分析 ?系统支持岩性显示 ?系统支持随钻实时分析 ?系统支持随钻关联分析 ?多用户网络版本 数据装载功能: ?斯仑贝谢LIS磁盘输入 ?斯仑贝谢LIS磁带输入 ?CWLS LAS输入 ?ASCII输入 ?离散的表格输入 ?井眼测斜数据 ?测深/垂深表格 用户范围: ?美国墨西哥湾 ?北海 ?西部非洲 ?南美 ?尼日利亚三角洲 ?南中国海 ?澳大利亚 DrillWorks/PREDICTGNG 与其它软件的区别?世界上用得最多的地层压力软件 ?钻前预测、随钻监测和钻后检测 ?用户主导的软件系统 ?准确确定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 --孔隙压力梯度 --破裂压力梯度 ?使用下列数据的任何组合来分析地层: -地震波速度 -有线测井

碳酸盐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对比,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岩石为生物、化学、机械综合成因,其中化学成因起主导作用。岩石化 学成分、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但结构构造复杂。岩石性质活泼、脆性大。 ●以海相沉积为主,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发育。 ●成岩作用和成岩后生作用严格控制储集空间发育和储集类型形成。 ●断裂、溶蚀和白云化作用是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作用。 ●次生储集空间大小悬殊、复杂多变。 ●储层非均质程度高。 1.沉积相标志 (1)岩性标志 岩性标志包括颜色、自生矿物、沉积结构、构造、岩石类型等五方面。 ①岩石颜色:岩石的颜色反映沉积古环境、古气候。 ②自生矿物: a.海绿石:形成于水深10~50m,温度25~27℃。鲕绿泥石:形成于水深25~125m,温度10~15℃。二者均为海相矿物。 b.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海相矿物。 c.锰结核:分布于深海、开放的大洋底。 d.天青石、重晶石、萤石:咸化泻湖沉积。 e.黄铁矿:还原环境。 f.石膏、硬石膏:潮坪特别是潮上、潮间环境。 ③沉积结构。碳酸盐岩的结构分为粒屑(颗粒),礁岩和晶粒三种。不同的沉积结构反映不同的沉积环境。 粒屑结构;粒屑结构由粒屑、灰泥、胶结物和孔隙四部分组成。粒屑结构代表台地边缘浅滩相环境。根据颗粒类型、分选、磨圆、排列方向性、填充物胶结进一步确定微相。 a.内碎屑、生屑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b.鲕粒、核形石、球团粒、凝块石反映化学加积、凝聚环境,水动力中高能。鲕粒包壳代表中等能量,持续搅动,碳酸钙过饱和的环境,核形石(藻包壳)、泥晶套反映浅水环境。 c.分选好,反映持续稳定的水动力条件,反之则反映强水动力条件。 d.磨圆度高反映强水动力环境,反之反映弱水动力环境。 e.颗粒、生屑化石平行排列,尖端方向交错,长轴平行海岸,反映振荡水流。尖端指向一个方向,长轴仍平行海岸线,则为单向水流。 f.用胶结物和灰泥的相对含量反映水动力强弱。胶结物/(胶结物+灰泥)在0~1之间,越接近0,水动力越弱,反之越强。 礁岩结构: a.生长结构:原地生长坚硬生物骨架,代表台地边缘生物礁环境。 b.粘结结构:层纹状、波纹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上-潮间中低能环境。柱状、锥状藻迭层结构代表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晶粒结构:泥晶代表盆地低能,广海陆棚低能环境。 ④沉积构造。反映水流成因构造: a.沟膜、槽模、递变层理代表浊流环境。

碳酸盐岩储层

世界碳酸盐岩储层 碳酸盐岩中储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 碳酸盐岩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层,约占全球储量的一半,产量已达到总产量60%以上。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3油气资源储存于碳酸盐岩储层中,特别是中东、北美、俄罗斯的许多大型或特大型油气田均与碳酸盐岩密切相关。 碳酸盐岩和碳酸盐沉积物从前寒武纪到现在均有产出,分布极广,约占沉积岩总量的 1/5至1/4。碳酸盐岩本身也是有用矿产,如石灰岩、白云岩,以及菱铁矿、菱锰矿、菱镁矿等,广泛用于冶金、建筑、装饰、化工等工业。 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 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层系分布范围广泛,从震旦系至三叠系均有分布,约占大陆沉积岩总面积的40%。据初步统计,我国有28个盆地发育分布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很大。我国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约为385亿吨油当量。 我国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一般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多期岩溶叠加改造、多期成藏等过程,形成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我国碳酸盐岩勘探正处于大油气田发现高峰期,是近期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与常规的砂岩油气藏相比,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对于以“潜山”起家的华北油田而言,碳酸盐岩油藏探明储量比例只有41.6%。因储层具有典型的双重介质特点,渗流规律特殊,加之非均质性严重、开发技术不完善,开采效果迥异。 碳酸盐岩勘探技术发展 近年来,中国石油开始全面开展碳酸盐岩物探技术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碳酸盐岩配套技术,储层钻遇率大幅度提高,在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发现了一批大型油气田,碳酸盐岩勘探成为油气储量产量增长的重要领域。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碳酸盐岩勘探以地表地质调查和重磁物探为主,发现了如四川威远、华北任丘等油气藏。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地震勘探技术在落实构造、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现了塔里木盆地轮古、英买力潜山及塔中等含油气构造。进入21世纪,随着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深化了对碳酸盐岩非均质储层油气藏的认识,全面推动碳酸盐岩油气藏勘探开发进程。在塔里木、四川等盆地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超过1.5万平方公里,探井成功率提高了25%。

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预测技术

万方数据

?50?SINO—GLOBALENERGY 2010年第15卷 度和孔洞孔隙度基本不具备储集能力。轮古西地区裂缝型储层平均裂缝孔隙度达0.17%,平均孔洞孔隙度只有0.92%,平均渗透率为6.73x10。3斗m2,全区裂缝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达113.55m。 取心常见缝面油污侵染。但多数裂缝发育段难以得到较好的岩心收获率。原始裂缝状态不易保存。但可清楚看到散落岩心缝面的油迹。裂缝是荧光显示最活跃的油气储集空间类型。因此,轮古西地区裂缝型储层是有利的含油层。 3.2孔洞型储层 孔洞型储层以基质孑L隙和中小溶蚀孔洞为主要储渗空间,但孔洞十分发育,且连通性好;一般裂缝不发育,渗透性较差,平均渗透率仅0.15x10刁肛mz。轮古西地区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达2.19%,基本无裂缝孔隙度,全区12口井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66.42m.是本区发育的储层类型。3.3裂缝一孔洞型储层 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储集空间既有孔洞.又有裂缝,两者对储集性能均有相当大的贡献。其中孔洞主要由孑L(包括基质孔隙和溶蚀孔隙)和小一中洞组成,裂缝发育,可以是储集空间之一,更足沟通孔洞的渗流通道。这种缝洞系统及由它连通的先成孔隙,具有储渗空间数最较多、匹配好、储产油气能力强等特点。该类储层具有储集空间大、渗透性好的特点,而且具有较高和稳定的产能。如L942井在5810~5830m的大溶洞的上下,洞顶及洞底缝发育,溶蚀孑L洞也很发育。构成了良好的裂缝一孔洞型储层,产量很高。 轮古西地区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孔洞孔隙度为2.26%,平均裂缝孔隙度为O.24%,平均渗透率为17.55x10—3tl,m2.全区12口井裂缝一孔洞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50.37m。是轮古西地区具有较好开发价值的一种储层类型。 3.4洞穴型储层 洞穴型储层储集空间为大型洞穴(和裂缝),洞穴(包括大洞、巨洞)储集空间巨大。加之裂缝对沟通洞穴和改善渗流性能的作用,形成了储集空间巨大、储渗能力极好的最有利储层类型。这种洞穴型储层一般具有规模较大的储渗体,具有储量规模大、产量高、易开采的特点。据测井解释,其孔隙度可高达50%,如k15井。 未充填巨洞在岩心上难以见到.要靠钻井放空、井涌、井喷及泥浆漏失、图像等信息加以判断和识别,如Lgl5井在5736.1—5740m井段,累计放空2.09m;5735~5743m井段,漏失43.3m3。钻井液溢流,槽面被稠油覆盖,气泡占槽面的10%,集气点火可燃:L915—1井在5919.0~5953.43m井段。发生严重井漏,共漏失钻井液1375.0m,。 轮古西地区洞穴型储层平均洞穴孔隙度为26.21%。裂缝平均孔隙度为0.48%。渗透率高达3992.83x10旬“mz,该类储集体为最具价值的储层。在本区k15、L915-1、L915-2、L940、L941等井中均有发现,全区洞穴型储层平均累积厚度为18.8m。 对比这几种类型的储层:裂缝型以及孔洞型储层很难形成稳定的产能: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既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又有良好的渗透性能,能够形成稳定的产能,是本区一类重要产层(如L99、L942井);洞穴型储层具有最好的储集能力和渗透性能,是本区最有价值的储层类型。从轮古西单井产能与储层厚度分布关系图可以看出.具有洞穴型储层的井都获得了一定的产能。因而,寻找孔渗能力最好的洞穴型储层和裂缝一孔洞型储层,是钻探成功的关键。4洞穴型储层地震反射特征 在地震上,溶洞发育层段(洞穴型储层)表现为“串珠状”强反射。k15井在进入奥陶系潜山表层岩溶带钻遇未充填洞穴.在钻进过程中于5732—5736m井段放空2.09m:L941井在5621—5636m井段取心见1.66m充填洞以及宽5mm、长650mm垂直张开缝.且井筒内不断有稠油返出。过这两口井的地震剖面上均表现出串珠状强反射特征(见图1)。 图l过井地震剖面溶洞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地球物理正演模拟发现: ①在两条裂缝的交点处出现了“串珠状”强反  万方数据

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

一.研究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影响因素 1.渗透率 1.1存在成层渗流的渗透率 对于渗流成层性的存在, 地下水往往具有承压性质。即使渗流的成层性不甚明显, 但岩体的渗透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总是存在的。将岩体的渗透系数表达为 1.2裂缝型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计算方法(详见李亚军《缝洞型介质等效连续模型油水两相流动模拟理论研究》)先通过建立裂缝型介质几何模型,利用几何模型对裂缝型介质做关于等效渗透率张量的分析,建立了求解裂缝型

多孔介质等效渗透率张量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连续边界条件和周期边界条件下的边界积分方程,得到裂缝型多孔介质网格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所求得的等效渗透率张量能够反映裂缝的空间分布和属性参数对油藏渗透特性的影响假设裂缝型介质为水平介质,裂缝为垂直于水平面且具有一定厚度的矩形面,裂缝的纵向切深等于所研究区域的厚度,此时可视为二维空间中的介质体,裂缝等价于二维空间中的线型裂缝。 图一 裂缝的中心位置,开度,长度,倾角,方位角,密度,组系等参数称为裂缝的特征参数,所有裂缝以这些特征参数进行定义。如图二在二维空间,裂缝通过中点O方位角H长度L 及开度h 确定。根据裂缝属性参数的地质学统计分析研究,假设裂缝中心位置服从均匀分布,裂缝长度服从指数分布,方位角服从正态分。

图二 裂缝的开度是指裂缝壁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所处深度。孔隙压力和岩石类型。根据所发表的一些关于天然裂缝的宽度数据可知,裂缝开度通常在10~200Lm之间变化,统计资料表明最常见的范围在10~40Lm之间(如图三),且服从对数正态分。假设采用裂缝开度的对数正态分布,裂缝系统各属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函数见表一。 表一

陈晶_2011010949_碳酸盐岩储层成因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成因类型 及其基本特征 姓名:陈晶班级:地质11-7 学号:2011010949 碳酸盐岩储层分类受到岩相、成岩、构造、流体等多方面的控制,根据储层成因机理、主要储渗空间类型和岩石特征将碳酸盐岩储层分为4种类型:礁滩型储集层、岩溶型储集层、裂缝性储集层、白云岩储集层。 1 礁滩型储集层 1.1 成因 礁型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变化控制礁滩体的成岩早期暴露, 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和岩溶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的根本原因。 礁丘在纵向上营建,形成隆起,礁丘顶部及礁前发育礁坪及中高能的生屑砂砾屑滩,向两翼逐渐相变为礁翼和棘屑滩,横向上过渡为礁后低能带、中低能砂屑滩和滩间海。在海平面相对变化和礁丘营建的共同作用下,礁丘的顶部间歇性暴露于大气淡水环境中,受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在纵向上区别为大气淡水渗流岩溶带和大气淡水潜流岩溶带。 在暴露期间由礁型地貌转化而成的岩溶地貌,已形成岩溶发育规模。礁滩复合体核部形成岩溶高地,礁翼形成岩溶斜坡,礁后低能带、礁滩间海形成岩溶洼地、洼坑。储层在侧向上主要发育礁滩复合体核部和翼部,核部以好—中等储层为主,翼部以好储层为主,礁后低能滩和低能泥晶灰岩沉积区储层变薄变差。 碳酸盐岩的埋藏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孔渗性的一种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多期油气运聚和埋藏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的有效储集能力。多期构造破裂作用所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流条件,增加了储层和微观孔隙结构的连通性。

1.2 特征 1.2.1 礁滩型储集层岩石类型 塔中礁滩体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礁滩相礁灰岩类和颗粒灰岩类,其中生屑粘结岩、生屑灰岩、生物砂砾屑灰岩是发育孔洞型储层的岩石类型,而砂屑灰岩、砂砾屑灰岩、鲕粒灰岩是孔隙型储层潜在储集岩类型。以塔中82井区为例,在剖面上一般以内碎屑灰岩和隐藻泥晶灰岩为主,一般占地层厚度的25% 以上;生屑灰岩、生物礁灰岩和泥晶灰岩相对少一些,一般占地层厚度的10%~15%。 1.2.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礁滩体储层储集空间以大型溶洞、溶蚀孔洞、粒内及粒间孔、裂缝为主。 溶蚀孔洞一般为肉眼可见的小洞、大孔,岩心显示礁滩体储层溶蚀洞比较发育,孔洞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孔洞发育段岩石呈蜂窝状。 粒内溶孔主要见于砂屑内,少数见于生屑和鲕粒内,是同生期大气淡水选择性溶蚀所致。 粒间溶孔指粒间方解石胶结物被溶蚀形成的孔隙,主要溶蚀粒间中细晶粒状方解石,溶蚀强烈时,可溶蚀纤维状方解石甚至颗粒边缘,使颗粒边缘呈港湾状或锯齿状。 裂缝是碳酸盐岩重要储集空间,也是主要的渗流通道之一,从成因来分主要有3种类型,即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 1.2.3 储层控制因素及分布特征 礁滩体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一是沉积微相控制了岩石的岩性和结构,从而控制了岩石原生孔隙的发育。生屑滩、粒屑滩由于颗粒支撑作用形成大量的粒间孔,虽然大部分孔洞为灰泥、生物碎屑和多期方解石充填、半充填,但仍有1%~3%残余孔隙被保存,同时为组构的选择溶蚀奠定了基础。 二是早期暴露蜂窝状溶蚀是形成优质孔洞层的重要因素。中—晚奥陶世构造与海平面振荡变化频繁,造成沉积的多旋回叠加,海平面的相对下降可能造成短暂的同生期大气淡水岩溶成岩环境,使礁滩复合体形成的古地貌高部位露出海面。在潮湿多雨的气候下,受到富CO2 的大气淡水的淋滤,选择性地溶蚀了准稳定矿物组成的颗粒或第一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又可沿着裂缝、残留原生孔发生非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溶缝和溶蚀孔洞,从而形成优质孔洞层。 三是构造作用是改善礁滩体储层储集性能的关键,走滑断裂活动的断裂和裂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解释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相关概念,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然后通过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推理出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之后,文章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总结出影响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在储层评价的具体因素。 标签: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储层评价;应用 20世纪80年代初,汪培庄提出了综合评判模型,此模型以它简单实用的特点迅速波及到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广大实际工作者运用此模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与此同时,还吸引了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此模型进行深化和扩展研究,出现了一批诱人的成果,诸如:多级模型、算子调整、范畴统观等等。而且,针对实际应用中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可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和广义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一、概念综述 对一个事物的评价,常常要涉及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词条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决策词条,归根结底都是模糊综合评价法。比如,要判定某项产品设计是否有价值,每个人都可从不同角度考虑:有人看是否易于投产,有人看是否有市场潜力,有人看是否有技术创新,这时就要根据这多个因素对事物作综合评价。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显著特点主要有二,一是相互比较。以最优的评价因素值为基准,其评价值为l;其余欠优的评价因素依据欠优的程度得到响应的评价值。二是可以依据各类评价因素的特征,确定评价值与评价因素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即:隶属度函数)。确定这种函数关系(隶属度函数)有很多种方法,例如,F 统计方法,各种类型的F分布等。当然,也可以请有经验的评标专家进行评价,直接给出评价值。 (二)储层评价 储层评价是在全面认识储层、掌握其地质开发特征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参数,综合运用所有的研究成果对储层做出符合实际地质条件的评价与分类,从而为油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发表时间:2018-12-28T11:00:31.38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作者:刘正强[导读] 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新疆 834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石油呈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局面,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耗大量能源,每年石油消耗量不断上升,石油能源的大量短缺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让石油的开采面临着较大压力,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石油勘探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为了提升石油地质勘探工程科学化、合理化水平,要深入了解石油地质勘测以及石油储层的体系,不断完善储层评价方法。本文主要围绕石油地质勘测现状以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字: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建设和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石油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石油开采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创新发展开采技术。在这种状态下,我国仍然面临着石油能源供不应求的问题,石油作为当今社会生产生活最为基本的能源之一,它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着重要支持和促进作用。我们要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就要确保整个石油行业在新时期的石油地质勘探研究当中不断创新,提升石油勘探能力,全面提升石油开采率,对当今石油勘探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评价方法进行探究,减轻我国面临的石油能源压力。 一、石油地质勘探 1.1石油地质勘探简述 石油是当今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它的来源主要以地质勘探和开采为主,这两种技术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为了石油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石油行业也在不断创新,石油勘探涌进了更多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这对石油地质的勘探研究有着更高的实践意义。现金越来越多的石油企业将发展重心从经济效益转为地质勘探技术研究上,建立了多支高素质的地质勘探队伍,进一步提高勘探效果和规模。进行石油地质勘探主要是利用各种勘探手段进一步了解地质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石油地质勘探能够准确查找油气资源,从而为后期的石油开采工作留下依据。近年来我国对石油地质勘探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石油勘探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石油开采量,科学高效的石油地质勘探为石油开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进一步推动石油行业的发展。 1.2石油地质勘探现状 石油是工业发展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加大石油能源的开采,我国对于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也做出了重大调整,改善了以往的地质勘探模式着重投入短期研究和发展工作,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石油地质勘探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石油地质勘探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我们已经从传统的开发区转向沙漠、丛林、深海、极地等更为严密性的区域,这个地质勘探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第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石油企业越来越多,在这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正当的竞争情况,这对石油行业的发展有很大阻碍,同时也影响着地质勘探秩序;第三,目前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事业的发展,这对石油勘探技术带来了较严格的约束,要不断提高石油勘探的环保制度,这也在一定情况下为正常的石油勘探工作带来了一定阻碍;第四,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地的油田总量在逐渐降低,这对于小型油田开采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小型油田在开采过程中产量低、开采效益低,不适应当今市场发展情况,要适当地做出改善。 二、储层评价方法 2.1欠平衡钻井技术 石油的储层评价是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储层评价能够为勘探和开采提出指导性建议,它能够有效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采用随钻储层评价方法是当今储层方法中最为常用的一种,这种方法主要依据随钻检测工具来完成石油的储层评价工作,使用这种方法的技术费用较高,耗时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延误工期。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钻探技术的提高,我们对储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提出了一种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储层评价方法——欠平衡钻井技术,我们利用欠平衡钻井技术打开石油层,这时候井底是属于欠压状态,低部的流体会不断涌入井内,这样能够根据流动情况进行实时的储层分析。我们使用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工作过程中,地质层和井筒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地质层和井筒进行系统建模,能够根据参数对储层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石油勘探技术。 2.2储层综合分类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就是确定储层的相关系数之后,对影响储层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依照综合分析的结果,对储层进行评价分类。在利用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过程中,确定储层的相关参数是关键,在进行储层分析过程时,只有全面掌握储层情况,才能保证储层综合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石油勘探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石油的高效开采。 2.3储层综合定量评价 采用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就是根据储层的特点,将不同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方法综合应用,进一步处理储层综合定量评价中复杂不确定的问题。利用这种方法,确定权数尤其关键,我们针对整个系统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法、主要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来进行确定。我们运用储层综合定量评级方法,能够将储层进行分类分段分区来评估,我们根据不同的时段、区段对石油储层质量进行差异比较,这样能够进行石油储层的科学评估,充分了解储层的各种因素,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方便工作人员对储层的开采。 参考文献: [1]刘敏红,黎强.关于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08). [2]唐明,赵晓琴.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4). [3]杨桂林.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06).

沉积和成岩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沉积和成岩特征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 ——以波斯湾南帕尔斯气田为例 1、摘要: 世界上最大的非伴生气藏赋存于上达兰-上胡夫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碳酸盐岩蒸发继承。南气田地区的详细描述表明,储层物性是区域沉积和成岩过程的函数。研究单元的沉积相研究表明,沉积物在碳酸盐均斜缓坡的内部区域沉积,随后受到表层成岩作用和埋藏作用。 沉积相的垂直分布表明旋回和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岩石类型的分类基于主导的毛细管空间,定义不同的区域。这种方法体现了孔渗性能和岩石类型的关系。成岩叠覆对储层物性有很大影响。 虽然在储层研究的原始孔渗非均质性继承了上达兰-上胡夫的古地台,但是孔渗性被成岩叠覆严重改变了。 因此确定了沉积相类型与储层物性的可能的初步关系。因此,要精确表征上达兰-上胡夫的储层物性特征就必须整合成岩特征和沉积史。 关键词:碳酸盐储层非均质性,成岩作用,波斯湾,南帕尔斯气田,胡夫储层,达兰-胡夫地层。 2、介绍 在波斯湾盆地自20世纪70年代,许多巨大的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已被发现。大多数气田生成于二叠,三叠层系(伊朗地层委员会1976年;萨博&凯拉德皮尔1978),或胡夫碳酸盐层系。根据我们的估计,波斯湾地区占世界已探明天然气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在这个天然气前景地区,也被称为胡夫储层,有超过80个非伴生天然气领域。有机丰富的志留纪热页岩被认为是这些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广泛分布在阿拉伯板块和扎格洛斯山脉,阿拉伯环拱,以及中部和北部阿曼山。在波斯湾地区这种潜在的储层在仍然相对未开发的(伊朗,卡塔尔,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科威特)。沉积物往往向北变厚,远离阿拉伯陆棚,说明存在一个内地深盆,现在的伊朗,和向西部和海湾东南区域变浅趋势(Kashfi 1992年)。三叠系的非渗透性的硬石膏和页岩层序(相当于Sudair地层)为储层提供了盖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