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现代文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doc

高中现代文阅读经典试题(含答案)doc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醉酒之后

刘庆邦

项云中喝得一塌糊涂,他不知道自己的酒量,一口气喝了小半瓶。酒下去了,心底的痛苦和委屈却翻了上来,肺腑里发出压抑很久的哭声。这天下午的第四节课是自习,初二班的同学听见了项老师的哭声,吃惊之余,难免从教室里溜出来,挤在老师门外。不料老师的门是虚掩的,同学们一挤一拥,竟把老师的门推开,蜂拥到屋里去了。

项老师不只是哭,还在诉:太绝情了!说好的你等我三年,我调到市里,咱们就结婚。这才一年多,你咋就不理我了呢!

当晚,校长专门安排食堂为项老师做了他最爱吃的酸汤面叶儿。校长说,我们学校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项老师是到我校来的第一位本科毕业生,我们指望项老师能挑起学校的大梁呢!

项云中低着眉,懊悔地苦笑一下,摇了摇头。他想:不能再待下去了,该写一份请调报告了。

次日上课,项老师发现同学们变了。以往每天第一节课,总有同学迟到,而今全班齐刷刷的。以前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王大牛学习不咋样,但他把自己当成同学们的开心果,一点儿都不介意同学们打他。可今天,同学们不再打了。

还有,班长余红霞带着值日的同学,到项老师宿舍打扫卫生了。项老师整天忙于教学,对卫生不是很讲究。余红霞在扫床底时看到一双翻毛皮棉鞋。因地面有些潮湿,鞋底上还沾有黄泥巴,棉鞋已经发霉,翻毛上面像是又长了一层毛。

一天晚上,一位家长给项老师打电话,一上来就给项老师道辛苦。家长说,这几天孩子回家挺晚,说是在学校上晚自习,谢谢项老师啊!项老师并没安排学生晚自习,他很警惕地说:您的孩子学习挺自觉的,表现挺好的,放心吧。

第二天,项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又发现了新情况:王大牛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他问:王大牛,你的脸怎么回事儿?

王大牛站起来了,说没事儿。

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项老师走到王大牛课桌旁边,要看得更仔细些。

见老师向他走来,王大牛赶紧低下头:老师,真没事儿,我就是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一下。

王大牛说被马蜂蜇了一下,若搁以前,不知同学们会笑成什么样呢!可眼下竟一个笑声都没有。一下课,项老师就对余红霞说:最近放学后,同学们都能按时回家吗?

余红霞脸上红了一下,又白了一下,说:这几天放学后,有一些同学到山上采中草药去了。采到药材卖给收购点,攒点儿钱交下学期的学杂费。王大牛爬到山崖上摘一只马蜂窝,就被蜇到了。

项老师对同学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但提了两条要求:一要注意安全,二要跟家长说实话。

周一早上,余红霞和几个班干部提着一样用绿方巾包着的东西来到项老师办公室,对项

老师说:我们代表全班同学送给您一样东西,请您一定收下。

项老师说:我怎么能要同学们的东西呢!

余红霞不容分说,解开方巾,打开纸盒,里面放的是一双皮鞋。皮鞋是黑色的,闪着亮光。当皮鞋呈现在老师面前时,同学们的眼睛无不亮闪闪的。他们想,项老师的女朋友之所以不理他了,是因为项老师没有城里人最爱穿的皮鞋。有了这双皮鞋,说不定他们就会重归于好。

当晚,项云中把已经写好的请调报告撕掉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描写学生符合其年龄特征,比如开篇写孩子们听项老师哭时,又“溜”又“挤”又“拥”,写出了孩子们喜新奇、爱热闹的特点。

B. 校长让食堂做项老师喜欢吃的酸汤面叶儿,语重心长地劝导项老师要担当重任,说明校长是通情达理的,对项老师也充满了期望。

C. 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但也释放了项老师的精神压力,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

D. 发生在项云中身上的故事,也揭示了山村教育的困境,促使人们思考山村教育的未来和出路,在温情的背后,人们也应有冷峻的理性反思。

(2)小说开头写项云中醉酒,结尾写同学们将一双新皮鞋送给项老师,这两处情节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王大牛这一人物有什么特点?小说为什么要塑造王大牛这一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1)C

(2)①项云中醉酒,展现了项老师心灵脆弱的一面,交代了他的人生困境,为下文他写请调报告作了铺垫;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感情的理解,因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②同学们送皮鞋给项老师,表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他们淳朴的心愿,暗示了上文部分同学放学回家迟、王大牛被蜇的真正原因,又为结尾项老师撕掉请调报告作了铺垫。

(3)①学习落后,但开朗洒脱,不计较同学打他的光头;热爱老师,勇敢无畏,为攒钱给老师买鞋,不避凶险摘马蜂窝。②刻画王大牛这一形象,表现了同学们精神状态的改变,他们懂得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同时,王大牛这一人物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行为特征都很特别,增添了小说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解析】【分析】(1)C项,“醉酒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项云中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文中无此意;“使他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教书育人工作”无中生有。

(2)开头写项云中醉酒,主要是因为女朋友和他分手,从而展现了项老师心灵脆弱的一面,交代了他的人生困境,为下文他写请调报告作了铺垫;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感情的理解,因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结尾写同学们送皮鞋给项老师,原因是他们想,项老师的女朋友之所以不理他了,是因为项老师没有城里人最爱穿的皮鞋。有了这双皮鞋,说不定他们就会重归于好。表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他们淳朴的心愿,暗示了上文部分同学放学回家迟、王大牛被蜇的真正原因,又为结尾项老师撕掉请调报告作了铺垫。

(3)王大牛在文中不是主要人物,对他的描写文中涉及到三处,一是:以前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王大牛学习不咋样,但他把自己当成同学们的开

心果,一点儿都不介意同学们打他。可今天,同学们不再打了;二是:第二天,项老师一走上讲台,就又发现了新情况:王大牛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他问:王大牛,你的脸怎么回事儿?王大牛站起来了,说没事儿。……见老师向他走来,王大牛赶紧低下头:老师,真没事儿,我就是不小心被马蜂蜇了一下。三是:余红霞说……王大牛爬到山崖上摘一只马蜂窝,就被蜇到了。分析他的形象,抓住“学习落后,但开朗洒脱,不计较同学打他的光头;热爱老师,勇敢无畏”等来分析即可。分析他的作用,可从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表现等角度分析即可。如表现了同学们精神状态的改变,他们懂得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同时,王大牛这一人物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行为特征都很特别,增添了小说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故答案为:⑴C;

⑵①项云中醉酒,展现了项老师心灵脆弱的一面,交代了他的人生困境,为下文他写请调报告作了铺垫;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感情的理解,因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②同学们送皮鞋给项老师,表现了同学们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他们淳朴的心愿,暗示了上文部分同学放学回家迟、王大牛被蜇的真正原因,又为结尾项老师撕掉请调报告作了铺垫。

⑶①学习落后,但开朗洒脱,不计较同学打他的光头;热爱老师,勇敢无畏,为攒钱给老师买鞋,不避凶险摘马蜂窝。②刻画王大牛这一形象,表现了同学们精神状态的改变,他们懂得了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同时,王大牛这一人物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行为特征都很特别,增添了小说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回答。内容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概括主要内容,突出对象(形象)特征,表达情感,揭示、升华主题。结构上回答思考的角度:思考考查的句、段与题目、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关系。比如“项云中喝得一塌糊涂,他不知道自己的喝酒水平,一口气喝了小半瓶。酒下去了,心底的痛苦和委屈却翻了上来,肺腑里发出的是压抑很久的哭声”,人物形象上展现了项老师脆弱的一面,情节结构上为下文写请调报告作铺垫。

⑶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以往课间休息时,同学们都爱打王大牛的头,把王大牛的光头打得啪啪响。王大牛学习不怎么样,但他把自己当成了同学们的开心果,似乎一点儿都不反对同学们打他”“王大牛同学的脸是肿的,肿得像一个小面盆一样,肿得把眼珠子都包住了”等,从中提炼概括。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余

侯发山

康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可是,康百万发现,康家的摊子大了,利润倒没怎么上升。难道

是里面有人捣鬼?他通过调查,发现大相公以及各个行当的相公、账房先生及小相公,都是按照他的旨意在循规蹈矩地做事,并没有投机取巧,更没有吃里爬外。原因出在哪里呢?他愁肠百结,百思不得其解。

这天后晌,康百万信步来到了神都山下,想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郁闷。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如果说黄河有男子汉的粗犷,则洛河有女子的婉约。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康百万来到老汉身边,顺势坐在河岸上,观看老汉捞鱼。

老汉看了康百万一眼,没有说话,转眼盯着水面。

康百万瞅了瞅老汉身边的鱼篓,发现鱼篓里只有两条二斤左右的黄河鲤鱼,皱着眉头问道,大叔,您啥时候来的?

老汉说,大清早就来了。

康百万不禁惊讶地问,大叔,大半天您就弄到这两条啊?黄河里的鲤鱼不是也不少吗?你是说我捞鱼的水平很臭吗?老汉似乎不高兴了。

康百万忙说,大叔,没有,我没有那个意思。

忽然,老汉猛地一甩胳膊,舀子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瞬间完成了下水和出水的过程。一条鱼被舀子捞着了,这条鱼不小,有三斤多重。老汉把鱼丢进了鱼篓。

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

老汉气呼呼地说,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

为什么?康百万顺嘴问道。

老汉说,有句古话叫做“漏水的勺子才能舀到大鱼”。这是为啥?因为漏水的那些孔,不但没有影响俺们捕鱼,反倒如渔网一般,减轻了水的冲击力,捕大鱼如探囊取物。

大叔,您说的好像有一些道理。可是,像您这种捞法啥时候才能把鱼篓捞满呀?康百万感到不可思议。

老汉瞪了康百万一眼,恶狠狠地说,我不稀罕小鱼!

康百万闹了个大红脸,不明白老汉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

话不投机,好半天两人都没有说话。康百万觉得无趣,准备起身离去。

老汉瞄了康百万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康百万说,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

“……”康百万张嘴说不出话来。仔细琢磨老汉的话,不禁对老汉肃然起敬,他的话太有哲理了。

当天晚上,康百万失眠了。留鱼?留鱼?留余?康百万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心里一下子亮堂了,兴奋得差点叫起来。

不久后,康百万召集家族会议,大刀阔斧地改变经商策略,其中最主要一条就是,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他说,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随后,他让当朝文状元牛瑄雕刻“留余匾”挂在客厅,作为家训让后世子孙铭记。

此后,康家世世代代秉承留余思想,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

(原载《天池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故事情节虽然谈不上紧张激烈,但布局谋篇的技巧纯熟,例如开头写康百万找不出生意利润无法提高的原因,巧设悬念,吸引了读者。

B. 作者善用动作、神态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例如写康百万“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为老汉生气做铺垫。

C. 小说的语言应该与文章的内容相贴合,为内容服务,例如本文人物对话语言十分契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具有明显的生活化、个性化的特点。

D. 作者擅长借故事说道理,虽然只叙述了一件平常无奇的小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哲思,在当代社会也颇有现实意义,让人读来深受启发。

(2)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留余”有哪些深刻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B

(2)①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3)①“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②“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解析】【分析】(1)B项,“表现了他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错误。结合“康百万发现了秘密所在,忽然笑了,快嘴快舌地说,大叔,您的舀子的洞太大了,只能捞到大鱼,一斤以下的小鱼都捞不到啊”分析,康百万笑是因为发现了大叔的秘密所在,并不是对老汉的不屑与嘲弄。故选B。

(2)结合“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据说,伏羲创造的八卦图就是根据这一景象画出来的”分析,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丰富了文章内容。结合“黄河里走着不少大大小小的船只,船工的号子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一个头戴草帽的老汉,站在河边的树下,拿着一个大舀子——漏水的勺子,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分析,写黄河和洛水的特点,以黄河、洛水的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的形象。结合“黄河黄,河面宽阔,像一幅

闪光的黄绸;洛水清,水流平静,河面如清绒的地毯”“两条河交汇后,一黄一清界限分明,绵延数里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旋涡,经过一番激烈‘搏斗’,最终洛河融进了黄河里”“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分析,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主旨的表达。

(3)“留余”,结合“如果舀子底部没有窟窿,想‘一网打尽’,大鱼小鱼都不放过,怕是一条鱼也捞不到”“如果连小鱼也不放过,天长日久,河里还会有鱼吗?不留鱼,俺们渔民日后咋生活?后世子孙咋生存?赶尽杀绝那是自掘坟墓”“做生意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分析,是做事之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过于贪婪,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结合“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分析,开头说康家所有人员都“寻求利润最大化”,结构利润不升;结尾说康百万改变策略,“只赚取利润的百分之六十,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利益均衡,保持人与社会、自然各种关系的和谐,相伴相生,正常谋利,谋正当利,适可而止”,结果康家“一直富裕了四百多年”,对比之中就可以知道“留余”是发展之道。结合“留余忌尽,忌盈忌满,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留余不但是昌家之道,也是做人之则”分析,“留余”是做人之则。

故答案为:⑴B;

⑵①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③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⑶①“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②“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③“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作答。通读全文,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环境描写,从人物形象上看,以黄河、洛水的瑰奇景象为捕鱼老汉的出场做铺垫,并衬托了老汉看似普通平凡,实则有大智慧的形象。从思想主旨上看,以黄河浑浊、洛水清澈交汇融合,暗示凡事皆应有所调和,有助于下文谋利亦须留余的主旨的传达。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段描写生动形象而富有文化气息,营造了历史文化的背景,调节了叙事节奏,丰富了文章内容。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

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要能结合文章主旨来挖掘。通读全文可知,“留余”是做事之法。无论捕鱼还是做生意,都不可过于贪婪,只图眼前利益,而要适可而止,从长计议;“留余”是发展之道。家族的昌盛,社会长远发展,都要考虑人与自然等各方面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留余”是做人之则。为人处世要修身养德,留有余地,福不可享尽,势不可使尽,心机不可用尽,这是中华民族应该世代传承的美德。

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加州牛肉面

穿过五月花广场的时候,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了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恰好教堂敲响礼拜的钟声,成群的鸽子从喷泉劲射的水柱旁掠过。几位黑人摇滚乐手走过来,向他露出了好看的白牙。

今天是个美妙的日子。林郁不禁哼着《美丽的加利福尼亚》,找了一家加州牛肉面馆,正经八百地坐在餐桌旁,接受美国女招待的服务。一年多来,他一直在这样的馆子干洗盘子的苦差,至今也没有品尝出加州牛肉面和咱们的兰州牛肉面有什么不同。

好了,总算幸运,他设计的小童凳,终于被一家儿童用品超级商场的老板点了头。美国佬真痛快,看中了,一下就拿出5000套的订单。在加州,成功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同是武汉来的一位电脑工程师,为停车场晒太阳的小汽车设计了折叠式钢丝白布蓬,起了个俏皮的名字叫“汽车太阳镜”,从老美的荷包里掏出大把大把的钞票,如今开了两家公司呢。

回到寓所,林郁却不敢陶醉,伏在设计图上精心修改。这是一组竹节、树兜、蘑菇形状的小童凳。一个个富有中国园林的山野情趣,又有那么一点点西方抽象艺术的现代韵味。或许,这就是美国佬乐意说OK的妙处所在?

楼道里响起沉重的脚步声,接着响起沉重的关门声。林郁知道,这是邻居——一位著名的台湾流体力学专家回来了。他原来好风光,供职于一家高科技军火公司,年薪让大陆人想都不敢想。偏偏“冷战”降下帷幕,经济萎缩,以高科技军火工业闻名的加州倍受打击。他被炒了“鱿鱼”,这几天正被迫在街头擦皮鞋。“皮鞋,也需要流体力学吗?”林郁觉得有点开心。

加州牛肉面真不容易吃啊!林郁为自己庆幸,不禁抓起床头的拉力器使劲拉了一下,仿佛要试试自己的力量。在用尽力气撑开最后一个回合时,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一切努力都十分顺利。林郁同家乡的一家工艺品出口公司订了货,还点名挑选著名的星海钢琴厂承担油漆工艺。他要让小童凳闪烁中国国漆的古典光彩,柔和而凝重,体现东方文化的高雅与悠远,征服加利福尼亚和整个美利坚。

样品很快送来加州,果然出色,宛如一套精致的工艺品。国漆的光泽沉静温润,又拉出了木纹、竹斑……很适合贵夫人们去娇宠她们的小宝宝。美国的童凳太没文化,不是一段粗糙笨拙的原木,就是冷冰冰的钢制组装品。

林郁特意借了台湾流体力学家的高级轿车,去超级商场送样并确定交货期。他已胜券在握,让国内提前生产了5万套。

“NO,NO,”一位经销主管连连摇头,“林先生,你为什么修改设计,给这么有魅力的作

品穿了一件多余的外衣?”

林郁完全出乎意料,林郁急忙托起一只“蘑菇”说:“瞧,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出这么美妙的工艺品……”

“NO,孩子们不需要工艺品。他们只需要最原始、最自然、最亲切或者能唤起好奇心而动手去组合的东西。”

林郁懵了,只顾选择一些美丽的词语,夸耀中国的传统国漆工艺。

“NO,在我们美国人看来,越是漂亮的东西越不可靠。顾客们有充分的理由这么怀疑:只有非常糟糕的木料,才用得着刷这么好看的油漆……尽管我个人对你们国漆工艺充满敬意。”

……

林郁又找到了一家加州牛肉面洗盘子。半夜三更,饥肠辘辘扒拉牛肉面时,他依稀觉得味道与中国的牛肉面不太一样。

抬起眼,窗外一派灯红酒绿。加州不是他的家,但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吃出味道来……

(1)请从结构和主题两个方面谈谈标题“加州牛肉面”的作用。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林郁急匆匆的脚步声第一次放舒缓了一些,还仰起了脸迎着夕阳金色的余晖。

②他一眼瞥见床头妻子和女儿的照片,眼角一下迸出了泪花。

(3)结合整篇小说的内容,评析林郁这一人物形象。

(4)联系全文,简析最后一段的作用,并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①结构上:作为整篇小说的线索,引出全文的内容,并收束小说的情节使其前后呼应。②主题上:具有象征意味,加州牛肉面象征着美国的文化,没有频出它的味道的特别之处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理解美国文化。

(2)①动作描写,脚步“放舒缓了”“仰起脸”暗示了林郁此刻轻松愉快的心情。②神态描写,表现了林郁此刻丰富复杂的情感:事业终于有起色的欣慰,创业艰辛的感慨,对远在大洋彼岸妻女的思念。

(3)①林郁能吃苦,有远大的理想,也富有才智。他能在牛肉面馆洗盘子,也能设计出让外国人感兴趣的“小童凳”。②林郁看到流体力学专家被迫擦皮鞋时感到很得意,说明他的个性当中也有小人得志、自私浅薄的一面。③林郁是无数在异国他乡追寻自己成功梦想的中国人的代表,他的经历表明只有了解、接受并逐渐融入异域文化才能在异国获得成功。

(4)①“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象征着林郁仍然会在国外奋斗,并逐步适应国外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差异。②结尾意味深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呼应标题,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④林郁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其实我们整个民族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既要保持文化的独立,同时也应该有接纳异国文化的胸襟。【解析】【分析】(1)从结构上看,“加州牛肉面”是行文的线索,贯串全文,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从主题上看,表面上是加州牛肉面和兰州拉面的区别,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两种不同的面食象征不同的文化基因,看似容易品出味道,实则任重道远。深刻揭示了文化差异鸿沟不容易填补的主题。

(2)解题时首先应考虑句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之后分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分三步走。①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②说出此种写作手法的作用(如某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什么)。③还是要分析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了。①动作(行为)描写,表现了人物轻松愉悦的心理。②神态描写,突出人物既欣慰又心酸,同时思念远方亲人的复杂情感。

(3)林郁这一人物形象主要是吃苦耐劳、聪明机智、理想远大,同时也有目光短浅、小人得志、自私浅陋的一面。根据文章第二段“一年多来,他一直在这样的馆子干洗盘子的苦差”可以看出他吃苦耐劳,根据文章第三段“他设计的小童凳,终于被一家儿童用品超级商场的老板点了头”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会设计板凳。根据“林郁知道,这是邻居——一位著名的台湾流体力学专家回来了。他原来好风光,供职于一家高科技军火公司,这几天正被迫在街头擦皮鞋。“皮鞋,也需要流体力学吗?”林郁觉得有点开心。说明他的个性当中也有小人得志、自私浅薄的一面。“可以看出他小人得志、自私浅陋。文章结尾“半夜三更,饥肠辘辘扒拉牛肉面时,他依稀觉得味道与中国的牛肉面不太一样。”牛肉面的味道不同透露着着文化差异的问题。“加州不是他的家,但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吃出味道来……”这句话含蓄的表达了表明只有了解、接受并逐渐融入异域文化才能在异国获得成功。结合文章主旨评论时需结合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作品主旨谈个人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4)解题时应从艺术手法、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作品主旨等方面加以分析。结尾主要运用象征手法,结合人物形象含蓄地表明了主人公将逐步适应国外的生活;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结构更加完整;最后思考主旨,不仅是反思现实,更要注重不同文化观念的融合。

故答案为:⑴①结构上:作为整篇小说的线索,引出全文的内容,并收束小说的情节使其前后呼应。②主题上:具有象征意味,加州牛肉面象征着美国的文化,没有频出它的味道的特别之处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理解美国文化。

⑵①动作描写,脚步“放舒缓了”“仰起脸”暗示了林郁此刻轻松愉快的心情。②神态描写,表现了林郁此刻丰富复杂的情感:事业终于有起色的欣慰,创业艰辛的感慨,对远在大洋彼岸妻女的思念。

⑶①林郁能吃苦,有远大的理想,也富有才智。他能在牛肉面馆洗盘子,也能设计出让外国人感兴趣的“小童凳”。②林郁看到流体力学专家被迫擦皮鞋时感到很得意,说明他的个性当中也有小人得志、自私浅薄的一面。③林郁是无数在异国他乡追寻自己成功梦想的中国人的代表,他的经历表明只有了解、接受并逐渐融入异域文化才能在异国获得成功。

⑷①“加州牛肉面还得吃下去”象征着林郁仍然会在国外奋斗,并逐步适应国外的生活习惯与文化差异。②结尾意味深长,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呼应标题,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④林郁的遭遇很有代表性,其实我们整个民族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文化差异的问题,我们既要保持文化的独立,同时也应该有接纳异国文化的胸襟。

【点评】(1)本题考查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解题时应从情节线索及作用,主旨的象征意味方面加以考虑。结构上看,“加州牛肉面”是行文的线索,贯串全文,使故事情节更集中紧凑,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从主题上看,表面上是加州牛肉面和兰州拉面的区别,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两种不同的面食象征不同的文化基因,看似容易品出味道,实则任重道

远。深刻揭示了文化差异鸿沟不容易填补的主题。

(2)本题考查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品味能力。解题时首先应考虑句子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之后分析人物的心理与情感。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审准题干,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处和侧面展现人物的景物描写、他人烘托与对比、他人和作者的评价处,筛选关键词句整合出答题要点,答题时要联系具体描写内容作答。

(4)本题考查作品结构的分析,对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讨的能力。解题时应从艺术手法、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作品主旨等方面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致秋行状(节选)

文/汪曾祺

云致秋家贫,少孤。他家原先开一个小杂贸铺,不是唱戏的,是外行。致秋上过小学、初中,还在青年会学了两年英文。他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照戏班里的说法是写得很“溜”。他有一桩本事,听报告的时候能把报告人讲的话一字不落地记下来。他曾在邮局当过一年练习生,后来才改了学戏。因此他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

致秋原先在致兴成科班。致兴成散了,他拜了于连宣。于先生原先也是“好角”,后来塌了场,就不再登台,在家教戏为生。

云致秋很聪明,摹仿能力很强,他又有文化,能抄本子,这比口传心授自然学得快得多,于先生很喜欢他。没学几年,就搭班了。他是学“二旦”的,但是他能唱青衣。致秋唱了几年戏,不管搭什么班,只要唱《探母》,太后都是他扮的。致秋有一条好嗓子。据说年轻时扮相不错。我一共看过他两出戏:《得意缘》和《探母》。他那很多地方是死膛肺里的氧气实在不够使,我看他扮着郎霞玉,拿着大枪在台上一通折腾,不停地呼哧呼哧喘气,真够他一呛!不过他还是把一出《得意缘》唱下来了。《探母》那回是“大合作”,在京的有名的须生、青衣都参加了,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那么多的“好角”,可是他扮的萧太后还真能压得住,一出场就来个碰头好。观众也有点起哄。一来,他确实有太后的气派,“身上”穿着花盆底那两步走,都是样儿;再则,他那扮相实在太绝了。京剧演员扮戏,早就改了用油彩。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后来都是用油彩。可他还是用粉彩、鹅蛋粉、胭脂,眉毛描得笔直,樱桃小口一点红,活脱是一幅“同光十三绝”,俨然陈德霖再世。

云致秋到底为什么要用粉彩化妆,这是出于一种什么心理,我一直没有捉摸透。问他,他说:“粉彩好看!油彩哪有粉彩精神呀!”还是真话么?还是标新(旧)立异?玩世不恭?都不太像。致秋说:“粉彩怎么啦,公安局管吗?”公安局不管,领导不提意见,就许他用粉彩扮戏。致秋是个凡事从众随俗的人,有的时候,在无害于人,无损于事的情况下,也应该容许他发一点小小的狂。这会使他得到一点快乐,一点满足:“这就是我——云致秋!”

致秋一辈子走南闯北,跑了不少码头,搭过不少班,“傍”过不少名角。他给金少山、叶盛章、唐韵笙都挎过刀。他会的戏多,见过的也多,记性又好,甭管是谁家的私房秘本,

什么四大名旦,哪叫麒派、马派,什么戏缺人,他都来顶一角,而且不用对戏,拿起来就唱。他很有戏德,在台上保管能把主角傍得严严实实,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该你得好的地方,他事前给你垫足了,主角略微一使劲,“好儿”就下来了;主角今天嗓音有点失润,他也能想法帮你“遮”过去,不特别“卯上”,存心“啃”你一下;临时有个演员,或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点事,上不去,戏都开了,后台管事急得乱转:“云老板,您来一个!”“救场如救火”,甭管什么大小角色,致秋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他好说话。后台嘱咐“马前”,他就可以掐掉几句;“马后”,他能在台上多“绷”一会儿。有一次唱《桑园会》,老生误了场,他扮的罗敷,愣在台上多唱出四句大慢板!一一临时现编词儿。一边唱,一边想,唱了上句,想下句。打鼓佬和拉胡琴的直纳闷:他怎还唱呀!下来了,问他:“您这是哪一派?”——“云派!”他聪明,脑子快,能“钻锅”,没唱过的戏,说说,就上去了,还保管不会出错。他台下人缘也好。从来不“拿糖”“吊腰子”。为了戏份、包银不合适,临时把戏“砍"下啦,这种事他从来没干过。常言道:“宁带千军,不带一班。”这种事,致秋从来不往里掺和。戏班里流传两句“名贤集”式的处世格言,一是“小心干活,大胆拿钱”,一是“不多说,不少道”,致秋是身体力行的。他爱说,但都是海聊穷逗,从不钩心斗角,播弄是非。因此,从南到北,都愿意用他,来约的人不少,他在家赋闲当“散仙”的时候不多。

他给言菊朋挂过二牌,有时在头里唱一出,也有时陪着言菊朋唱唱《汾河湾》一类的“对儿戏”。这大概是云致秋艺术生涯登峰造极的时侯了。

我曾问过致秋:“你为什么不自己挑班?”致秋说:“有人撺掇过我。我也想过。不成,我就这半碗。唱二路,我有富裕;挑大梁,我不够。不要小鸡吃绿豆,强努。挑班,来钱多,事儿还多哪。挑班、约人,处好了,火炉子,热烘烘的;处不好,虱子皮袄,还得穿它,又咬得慌。还得到处请客、应酬、拜门子,我淘不了这份神。这样多好,我一个唱二旦的,不招风,不惹事。黄金荣、杜月笙、袁良、日本宪兵队,都找寻不到我头上。得,有碗醋卤面吃就行啦!”

(1)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小说中的云致秋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归纳分析。

(3)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4)有人评论汪曾祺“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请结合文本对汪曾祺小说的特点加以分析。

【答案】(1)开篇交代云致秋的家庭背景和上过学的经历,以及他的文笔“溜”、记性好、有“书卷气”等特征,为后文做铺垫。

(2)①聪明过人:有点“书卷气”,学戏极为聪明,什么戏都能演。②热情敦厚,人缘极好,又极具人情味。台上“救场如救火”,台下从不掺杂纷争。③淡定从容,甘当配角:虽有能力,但甘当配角,能把主角“傍”得舒舒服服。④特立独行,有时发一点小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人都用油彩,只有他坚持用粉彩。

(3)①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他会唱的戏多,乐意帮人救场。②运用叠词“严严实实”“舒舒服服”,表现出云致秋很有戏德。③多用短句,简练明快。

(4)①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矛盾冲突,更关注生活,通过生活来写人写事。小说中云致秋即是这样的小人物。②内容多横写市井风情,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

故传说等等,渗透着乡土气息,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范。所选的小说中对云致秋所扮的角色的描写就体现出了杂家的特色。③语言朴素、自然,于平常中求韵味,有散文化的特点。

【解析】【分析】(1)第一段“家贫,少孤。他家原先开一个小杂贸铺”交代了云致秋的家庭背景;“致秋上过小学、初中,还在青年会学了两年英文”交代上学经历;“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写了云致秋的文笔和气质特点,为后文写他的独特个性和气质做铺垫。

(2)依据第一段“文笔通顺,字也写得很清秀,而且写得很快”、第三段“云致秋很聪明,摹仿能力很强,他又有文化,能抄本子,这比口传心授自然学得快得多”、第五段“他聪明,脑子快,能“钻锅”,没唱过的戏,说说,就上去了,还保管不会出错”等,可知云致秋聪明过人。依据第五段“‘救场如救火’,甭管什么大小角色,致秋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他好说话”“为了戏份、包银不合适,临时把戏‘砍’下啦,这种事他从来没干过”等可知,云致秋热情、人缘极好、厚道等特点;依据第五段“在台上保管能把主角傍得严严实实,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和最后一段“唱二路,我有富裕;挑大梁,我不够”“我一个唱二旦的,不招风,不惹事”可知,云致秋知足从容,甘当配角等特点。依据第三段“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后来都是用油彩。可他还是用粉彩、鹅蛋粉、胭脂”可知,云致秋特立独行,坚持自我的特点。

(3)“该你得好的地方,他事前给你垫足了”“主角今天嗓音有点失润,他也能想法帮你……”“临时有个演员,或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点事……甭管什么大小角色,致秋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云致秋乐意助人、帮人救场的特点。“他很有戏德,在台上保管能把主角傍得严严实实,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长短句结合,且用“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等叠词,简洁明快地赞美了云致秋很有戏德。

(4)本题要求分析汪曾祺“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的特点,考生可以分析本文的散文倾向的特色。首先,本文弱化情节、几乎没有冲突,而是写云致秋“和一般出身于梨园世家的演员有些不同,有点‘书卷气’、有戏德,并以琐碎的生活剪影来写人写事,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其次,“来约的人不少,他在家赋闲当‘散仙’的时候不多”“挑班、约人,处好了,火炉子,热烘烘的;处不好,虱子皮袄,还得穿它,又咬得慌”等句子都可以看出,本文语言有朴素自然中显韵味显内涵的散文化特点;还有,“甭管是谁家的私房秘本,什么四大名旦,哪叫麒派、马派,什么戏缺人,他都来顶一角”“ 戏班里流传两句“名贤集”式的处世格言,一是‘小心干活,大胆拿钱’,一是‘不多说,不少道’”等都可以看出,本文还写了戏剧派系、市井思想等等,内容广博中展现云致秋特点,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故答案为:⑴开篇交代云致秋的家庭背景和上过学的经历,以及他的文笔“溜”、记性好、有“书卷气”等特征,为后文做铺垫。

⑵①聪明过人:有点“书卷气”,学戏极为聪明,什么戏都能演。②热情敦厚,人缘极好,又极具人情味。台上“救场如救火”,台下从不掺杂纷争。③淡定从容,甘当配角:虽有能力,但甘当配角,能把主角“傍”得舒舒服服。④特立独行,有时发一点小狂: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等人都用油彩,只有他坚持用粉彩。

⑶①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他会唱的戏多,乐意帮人救场。②运用叠词“严严实实”“舒舒服服”,表现出云致秋很有戏德。③多用短句,简练明快。

⑷①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因素很弱,较少矛盾冲突,更关注生活,通过生活来写人写事。小说中云致秋即是这样的小人物。②内容多横写市井风情,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等,渗透着乡土气息,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范。所选的小说中对云致秋所扮的角色的描写就体现出了杂家的特色。③语言朴素、自然,于平常中求韵味,有散文化的特点。【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先在文章中找到与表现人物形象相关的内容,再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特别要注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句段。答题时一般是先概括性格特点,再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注意运用的艺术手法和用词用语特点、句式特点,结合表达效果分析。语言简短,如“不洒汤,不漏水,叫你唱得舒舒服服”,显得简洁明快;叠词运用,如“严严实实”“舒舒服服”等,写出他的“戏德”;运用排比手法,讲述几种不同情况如“很有戏德”“主角今天嗓音有点失润”“临时有个演员,或是病了,或是家里出了点事”,体现出他的热情助人和会的戏多。

(4)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也需要拓展延伸。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隐身树

甫跃辉

①我记得它们,那些隐身的树。一棵,一棵一棵,一棵一棵一棵,我记得它们站立的土地,沟渠边、小山坡、竹林旁,或旧屋后。我也记得风吹过它们的样子,它们开花的样子落叶的样子。当整个村子在变迁,房屋拆了建新的,人老了死了出生了长大了离开了到来了住下了,它们沉默着,渐渐藏身隐匿之地。但我仍然记得它们。

②最先隐身的,是大院子里的桃树。那是很老的一棵桃树了,在我家的东北边,通往邻居家的路边。春天开很密集的粉色花朵,夏天里密集地结出桃子,初秋桃子密集地成熟。无论满树的花还是满树的果,都让人担心,桃树要被压塌了。我记得,奶奶会在桃树下纳凉。那桃子是什么味,却早忘却了。不知道在一个什么日子里,斜对面的邻居家修路,砍掉了它。

③接着隐身了的,是我家后院的两棵银桦树。它们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高的树。走在村子里,稍一抬头就能望见它们。竹林已高出两层楼的瓦屋,它们收紧枝桠像是抱紧了手臂,高高地肃立在竹林之上,真似乎要插到云霄里去。

④它们给我的最大快乐,是上面不知何时有了个硕大的鸟窝。春末夏初,两只老鸹绕着高高的银桦树飞上飞下。你见过老鸹在天上飞么?天蓝透了,闪亮的白云缓缓走动,老鸹展开它们黑而亮的翅膀,不紧不慢地飞,不时发出响亮的一声:“哇——”它们视域下的村庄,愈发静寂了。

⑤一声一声,嘹亮,孤独,庄严。

⑥银桦树热闹起来了。当老鸹飞近,一个个小脑袋探出头,数一数,一只两只三只……

最多时候,同时出现的有四只还是五只?鸟窝离我们至少三四十米远,要看清初雏鸟并非易事。但我们每天回家,必然要站在后院里仰头看上半晌。

⑦不知过去多久,雏鸟们长大了,老鸟们带着它们围着银桦树飞啊飞;又不知过去多久,小鸟们飞得不知踪影了,两只老鸟仍绕着银桦树飞啊飞。漆黑的身影,补丁一样打在天上。

⑧两棵银桦树是忽然被砍倒的。它们实在太高,不可能直接从脚下砍倒,只能从树梢砍起——先砍掉枝桠,再从上往下一截一截砍掉主干。后来听大人说,邻居家是以一千块钱的价格卖掉它们的。那两只老鸹莫非预料到两棵树的命运?早两年它们便飞走了。

⑨再也看不到它们了,那高耸的身影。站后院朝南望,空落落的天让人不习惯。

⑩时间似乎在加速,更多的树列队走向隐匿之地。

?紧接着加入隐身队伍的,是水井边的几棵柳树、石榴树,邻居后院的一棵李子树,我家后院附近的两棵银桦树,田边的一棵桃树。然后,是菜地边的一排长期充当篱笆的树——是些什么树呢?是几棵桃树、一棵酸木瓜树、一棵柏树和一棵枇杷树。那棵枇杷树还年轻,别的树是有些年岁了。桃树已经很少再结果;酸木瓜树更是,枝干老硬虬结,每年不过聊以自慰般开几朵红红的寂寞的小花。柏树呢?从老屋我那间房的窗口,刚好能望见它。夏日忧愁的雨雾里,它静穆地立着。奶奶信佛,我曾经爬上柏树,给奶奶折下树枝,晒干了舂碎,让她当做香面带去寺庙。奶奶老得不能出门了,不再到寺庙去了,它也就再没什么存在的价值了吧?反正这么些树,三两天给砍光了。

?接下来呢?时间继续着吞噬一切的习性。

?后院边上的邻居家从外地回来,要盖新房了。他们决定,要砍掉我家南边的一片竹林,还有竹林边的几棵树:狗骨头树、洋草果树和苦楝树。

?多少个日子,正午的时候,太阳总要把那棵三四层楼高的洋草果树的影子投到后院,正晒着的衣服,完全给遮挡住了;又有多少个日子,大风吹起来,小小的小小的紫色花朵,忽忽悠悠地,飘到院子里来了。让小时候的我觉得有点儿可惜的是,那么秀丽的花,最后结出来的果是有些傻气的,圆乎乎的,黄暗暗的,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枝头。但对大人来说,它们倒有别样的用场,可以收集来做成胶水,将一层一层布粘牢,待压实晒干后,便可剪成鞋垫。

?那棵狗骨头树呢?据说木质坚硬,是做陀螺的上佳之选。我是有过一只陀螺的,是用它的枝桠做的么?如今回想起来,已经很模糊。

?时间不停歇。后院那棵比我年纪还大的大枇杷树也隐入黑暗中了。它站立的地方,已建起钢筋混凝土的新房。那年,我回到家,看到新房,没和爸妈提起它,爸妈也没和我提起它。好几年过去了,几乎从未有人提起过它。就仿佛,它从未存在过。只剩下东边那棵小枇杷树,一年一年立在那儿,开花,结果,果实没人摘,也没人吃。一年一年,熟透风干的果实落满拆剩一半的老屋的屋顶。记得那晚躺在新房的床上,睡不着了。闭上双眼,看见那熟悉的村子了。面对时间的深渊,呼唤那些早已隐身的树的名字。一棵,一棵一棵,一棵一棵一棵,它们在我心里翠绿地显现。

(有删改)(1)第⑦段划线句中的比喻贴切形象、意味深长,请联系⑧⑨两段赏析其妙处。

(2)第?段多用叠词,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文中写到都多“隐身树”,作者是如何组织这些材料的?请加以分析。

(4)分析标题“隐身树”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视觉效果上两者都是大块背景下醒目突兀的存在,意蕴上老鸟的身影像补丁那样充实、弥补着现代社会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空洞;渲染出时移物换中老鸟独自守护的萧索凄凉,为下文鸟走树倒的失落伤怀作了铺垫。

(2)“小小”“圆乎乎”“黄暗暗”“一嘟噜一嘟噜”等叠词描摹洋草果树花、果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形象生动,传达出亲切、爱怜之感;“忽忽悠悠”传神地描绘了花朵悠然飘落、轻盈舒缓的情态,“一层一层” 突出村人制作鞋垫的耐心细致,折射童年村庄生活的悠闲自在和朴素自足,表现作者对此的怀念;增添了散文的音韵美。

(3)按照树消失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通过反复出现的叙写时间消逝的语句勾连在一起。详写略写交替出现,整体上先详后略:栖息着一窝子鸟的、村子里稍一抬头就能看到的、高大到难以砍伐却依然被砍伐的、庄严肃穆的银桦树,其命运具有悲剧象征意味,故而最为浓墨重彩;其他关联着童年乡土生活回忆的树则写得相对简略,如大院子里的桃树、竹林边的洋草果树;后半部分中有些树更是随着时间的加速消逝一笔带过,如水井边的柳树、石榴树等。(写作顺序、勾连方式、指出详略布局、例举详写略写内容、分析详略安排理由)

(4)揭示写作对象;引发阅读兴趣;树的“隐身”暗示了它们被砍伐、被大多数人抛弃遗忘的命运,象征宁静质朴、富有生活情趣的乡土生活的消逝,统摄全篇;将树拟人化,把它们视为藏身自我记忆的鲜活存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对童年乡土生活的怀念和呼唤,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

【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中本体为“漆黑的身影”,也就是指两只老鸟,喻体是“补丁”,补丁“打在天上”,显得突兀醒目。⑧⑨两段写了两棵银桦树被砍倒,老鸟飞走,表达出作者的失落和伤感。结合⑧⑨两段来看,第⑦段划线句一方面写出了小鸟飞走,只剩老鸟守护银铧树的萧索凄凉,另一方面写出老鸟守护银铧树的画面给人们内心带来的充实。另外,还要考虑到这个句子是文段的结尾处,有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解答时可通读全段,分别找出使用了哪些叠词,每个叠词是写什么的,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就可以了。如“小小”“忽忽悠悠”是用来写紫色花朵的,“圆乎乎”“黄暗暗”“一嘟噜一嘟噜”是用来写果的,这些叠词生动形象;“一层一层”是用来写做鞋用的布的,表达出作者的怀念之情等。

(3)由文中“最先隐身的”“接着隐身了的”“紧接着加入隐身队伍的”“呼唤那些早已隐身的树的名字”可以看出文章是按照树消失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这就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另外,文章对于消失的树,有的详述,如银桦树等,有的略写,如后半部分出现的更多的树。详写的是被作者寄托了深厚情感的树,略写的是有关童年回忆的树。

(4)文章标题是“隐身树”,从表层含义来看,文章内容写树木被砍伐逐渐消失,就像隐身了一样,可见标题揭示了写作对象。从深层含义来看,树木的消失意味着乡土生活的消逝,所以这个标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看,树木“隐身”用了拟人手法,其好处是生动形象,这就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

故答案为:⑴视觉效果上两者都是大块背景下醒目突兀的存在,意蕴上老鸟的身影像补丁那样充实、弥补着现代社会的缺失和人们心灵的空洞;渲染出时移物换中老鸟独自守护的

萧索凄凉,为下文鸟走树倒的失落伤怀作了铺垫。

⑵“小小”“圆乎乎”“黄暗暗”“一嘟噜一嘟噜”等叠词描摹洋草果树花、果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形象生动,传达出亲切、爱怜之感;“忽忽悠悠”传神地描绘了花朵悠然飘落、轻盈舒缓的情态,“一层一层” 突出村人制作鞋垫的耐心细致,折射童年村庄生活的悠闲自在和朴素自足,表现作者对此的怀念;增添了散文的音韵美。

⑶按照树消失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通过反复出现的叙写时间消逝的语句勾连在一起。详写略写交替出现,整体上先详后略:栖息着一窝子鸟的、村子里稍一抬头就能看到的、高大到难以砍伐却依然被砍伐的、庄严肃穆的银桦树,其命运具有悲剧象征意味,故而最为浓墨重彩;其他关联着童年乡土生活回忆的树则写得相对简略,如大院子里的桃树、竹林边的洋草果树;后半部分中有些树更是随着时间的加速消逝一笔带过,如水井边的柳树、石榴树等。(写作顺序、勾连方式、指出详略布局、例举详写略写内容、分析详略安排理由)

⑷揭示写作对象;引发阅读兴趣;树的“隐身”暗示了它们被砍伐、被大多数人抛弃遗忘的命运,象征宁静质朴、富有生活情趣的乡土生活的消逝,统摄全篇;将树拟人化,把它们视为藏身自我记忆的鲜活存在,形象地展现出作者对童年乡土生活的怀念和呼唤,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掌握常见修辞方法,并了解其效果作用;此处考查比喻,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鉴赏能力;此处考查叠词,叠词的作用是音韵和谐,生动形象;同时分析叠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本题考查的是谋篇布局的手法的基本能力;可从写作顺序、勾连方式、详略布局等角度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标题含义的作用的基本能力;可结合文章内容,从照应、线索、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规则体系。在道德规则体系中,道德基准是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准,凝聚和体现着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一个人认同社会共同体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并习惯于遵守和践行这个道德基准,他就具备了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基本德行。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一是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生活方式相适应;二是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并且简单、易知、易行,可以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所践行;三是可以作为基本参照,用来审视和规定其他道德规则或标准,用来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首先,工业化大生产、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方式成为历史记忆。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其次,个人脱离家庭作为独立个体走向社会,并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人与人的横向关系成为现代社会关

系的主导,以父子纵向关系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关系被取代。再次,国家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由家或家族组成,而是由公民组成,个人以独立的身份与其他个人、社会、国家发生关系。

在我国古代社会,农耕自然经济是人们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方式,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父子关系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从生到死生活在一起的熟人圈子是人们交往的基本范围,宗法等级制度下的风俗习惯制约着人们的绝大部分行为。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孝”被确立为社会的道德基准。我们的先人把这一道德基准贯彻到道德规范体系、法律规范体系以及官吏的任免之中,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道德基准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

确立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对于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彰显个人的价值主体地位,回答了人们处理与他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应秉持什么样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确立的道德基准,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公民道德的新发展。当前,我们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道德基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让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行为规范力。

(节选自焦国成《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社会生产生活资料不再从家庭获得,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

B. 由于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所以它们的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

C. 在道德、法律规范体系及官吏任免中贯彻“孝”,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鲜明特色。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价值共识,是现代社会新的道德基准。(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建立规则体系为前提,论述了道德体系的道德基准问题。

B. 第二段提出观点,然后阐述两种社会诸方面变化,得出社会道德基准必然变化的结论。

C. 全文围绕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着重论述了当前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

D. 文章先概述“新”“旧”社会差异,再阐明我国情况,由一般到特殊,逻辑顺序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人如果能够认同、遵守、践行人们普遍信奉的道德基准,就具备了基本的德行。

B. 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

C. 随着现代社会个人地位的凸显,制定并践行着眼于公民个人的道德基准也重要起来。

D. 确立现代社会道德基准,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显得很重要。【答案】(1)C

(2)C

(3)B

【解析】【分析】(1)A项,“不再从家庭获得”表述绝对,由原文第二段“人们的生产生

活资料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而是从市场上获得,从而导致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家长主导制瓦解”可知,应该是“主要不是从家庭获得”;B项,“道德基准也完全不同”错误,由第二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可知,应为“有所不同”; D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错,陈述对象改变,由原文第四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全体公民的社会价值共识。其中着眼于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可知,应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故选C。

(2)C项,“着重论述了当前构建新道德基准的可行性”错误,原文第一段着重论述了“道德基准至少应符合三个条件”,第二、三段论述了“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相应的道德基准也会有所不同、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第四段论述了现代社会的道德基准的作用和意义。由此可知,文中只是论述其作用与意义,未论及“可行性”。故选C。

(3)B项,“由于个人取代家庭成为最基本的社会细胞,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错误,强加因果,由原文第三段“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社会,社会的基本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可知。故选B。

故答案为:⑴C;⑵C;⑶B

【点评】⑴此类题目一般考查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以在通读文本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到原文找到答案所在位置,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切记不能只看文字,关键意思一致,据此进行选择。

⑵此类题目一般考查论证知识,其中涉及论证知识的基本属性,更注重考查该知识在所选文本中的实际运用。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文章中心论点。接着需要就每段话找出分论点或者概括段意,分清层次,把握论据与论据的关系,把握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把握论据的作用。

⑶此题考查理解、推断文本的能力。这类题型一般为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多选择文中易被忽视的词语。这就要求考生通读文本时注意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是一些副词(有些、一般、可能、将要等)。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快5G、物联网等技术大规模应用,为数字中国建设拓展应用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修言认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资本缺乏投资充电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充电设施“落地难”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三是相关新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摘编自《陈修言: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搜狐网2019年3月17日)材料二:

图1 2014——2018我国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图2 2014——2018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及年度同比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发布会通稿《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材料三:

近日,有感科技在江苏南通发布了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突破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有感科技CTO贺凡波博士介绍,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对此,有感科技给出了创新型的解决方案,首次提出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企业经受住这一市场变化的关键,就是创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

(摘编自《无线充电技术开创新能源汽车充电新思路》,《光明日报》2019年2月20

日)

材料四:

3月26日,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2019年的补贴政策中,续航里程小于250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享受财政补贴,其他车型的补贴幅度也大幅缩水,同时对车辆的技术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3个月过渡期结束后,地方政府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转而将资金用于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发展前期的主要矛盾是成本过高,因此需要给予补贴以降低购买成本。随着市场规模扩大,成本不断下降,续航里程和充电便捷性就成了主要制约因素。因此,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是当前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有效的方式。财政补贴新政策实施后,那些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缺乏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局;优质企业在经历短暂的冲击后,仍会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因为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增量市场。同时,要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抓紧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积极提升服务体验,增加消费者使用意愿。

(摘编自《告别“营养液”的新能源汽车当自强》,《经济日报》2019年3月29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4-2018年,我国汽车销售年度同比增长率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的过程;汽车销售量在后三年比较稳定,2017年达到最高。

B. 2018年,我国汽车销量年度同比增长率出现负增长,而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主流。

C. 2016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急速下降,但之后两年的同比增长率,前者远低于后者。

D. 2016-2018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度同比增长率明显低于之前两年,这可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续航短、充电难等问题有关。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逐年上升,传统燃油汽车市场日趋饱和,这表明传统燃油汽车即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

B. 有感科技发布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续航短、充电难的问题,并且使得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得到普及应用。

C. 超薄型中置线圈方案是对传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重大突破,彻底解决了制约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发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问题。

D. 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技术标准和补贴门槛,更能适应和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行业发展。

(3)在当今市场与政策环境下,新能源汽车企业应如何发展?请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1)B

(2)D

(3)①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②突破技术瓶颈③完善基础设施④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解析】【分析】(1)C项,“抽象地表达出漫长的等待时间”错,“天色渐渐亮了”是对漫长的等待时间的具体化描写,故C错误。故选:C。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