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发酵:无氧条件下,底物脱氢后产生的还原力[H]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的一类低效产能生物氧化反应称为发酵。

单菌发酵: 现代发酵工业中最常见,传统发酵工业中很难实现。

混合菌发酵: 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

液态发酵: 发酵基质呈流动状态的,如啤酒发酵、柠檬酸发酵等。

固态发酵: 发酵基质呈不流动状态。如固态酱油发酵、米醋发酵、大曲酒(白酒)发酵等。半固态发酵: 发酵基质呈半流动状态,如黄酒发酵、传统稀醪酱油发酵等。

淀粉水解糖: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以葡萄糖为主的水解液的过程称为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制得的水解液称为淀粉水解糖。

液化:利用a-淀粉酶将淀粉液化转化为糊精及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的过程;

糖化:利用糖化酶将糊精或低聚糖进一步水解,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狭义)。

糖蜜预处理:糖蜜是甘蔗或甜菜制糖的副产物。发酵前对糖蜜进行稀释、酸化、灭菌及澄清等过程称为糖蜜前处理。

发酵机制:指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产物的内在规律。

代谢控制发酵: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中间代谢产物过量积累,这种发酵称为代谢控制发酵。

巴斯德效应:在好气条件下,酵母发酵能力降低的规律称为巴斯德效应。其现象是乙醇的积累减少,实质是细胞内糖代谢降低。

鲜啤酒:未经巴氏灭菌或超滤即出售。新鲜、爽口,保质期短

生啤酒:未经巴氏灭菌,但经超滤等无菌过滤后出售。新鲜、爽口,保质期较短。

熟啤酒:经巴氏灭菌后出售。苦味增加,有熟味,保质期长。

前体物质:在有些氨基酸、核苷酸、抗生素等发酵中添加一些特殊物质能获得较高的产率,它们在发酵中主要起避免反馈抑制、作为产物的前身等作用,这些特殊物质称为前体物质。促进剂:在氨基酸、抗生素和酶制剂发酵过程中,可以在发酵培养基中加进某些对发酵起一定促进作用的物质,称为促进剂。

染菌:“杂菌污染”,是指在发酵培养中侵入了除菌种外,有碍生产的其他微生物。

总染菌率:发酵的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罐中染菌的批数与总投料批数之比。

简答:

发酵流程:

●比拟放大的基本过程:

普遍:小型实验-中间规模试验(中试)-大型规模生产(工业化生产)

发酵工程:斜面菌种-摇瓶试验(培养基、温度、起始pH值、需氧量、发酵时间)-小型发酵罐-中试-大规模工业生产

●发酵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自然发酵时期

2、纯培养技术建立(第一个转折期)

3、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建立(第二个转折期)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建立(第三个转折期)

5、发酵动力学、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第四个转折期)

6、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工程技术建立(第五个转折期)

●微生物工业发展趋势:

1、几个转变:分解代谢→合成代谢;自然发酵→人工控制的突变型发酵→代谢控制发酵→通过遗传因子的人工支配建立的发酵

2、化学合成与生物合成相结合

3、大型、连续化、自动化发酵:发酵罐的容量可达500t,常用的也达20-30t。

4、人工诱变育种和代谢控制发酵:微生物潜力进一步挖掘,新菌株、新产品层出不穷。

5、原料范围不断扩大:石油、植物淀粉、天然气、空气、纤维素、木质素等

●举例说明微生物工业的范围:

酿酒工业(啤酒、葡萄酒、白酒)

食品工业(酱、酱油、食醋、腐乳、面包、酸乳)

抗生素发酵工业(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等)

有机酸发酵工业(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酶制剂发酵工业(淀粉酶、蛋白酶等)

氨基酸发酵工业(谷氨酸、赖氨酸等)

微生物环境净化工业(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等)

生物能工业(沼气、纤维素等天然原料发酵生产酒精、乙烯等能源物质)

●发酵产品主要类型:

微生物菌体:1.单细胞蛋白(饲料添加剂、食品)2.食(药)用菌(蘑菇、香菇、灵芝、猴头等)3.微生物农药(细菌、真菌、病毒:苏云金杆菌、白僵菌)4.疫苗(细菌、病毒)第一代: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第二代:基因工程疫苗,第三代:人工合成疫苗 5.微生态制剂(细菌:乳酸菌、双歧杆菌)

代谢产物:(分为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这是一类当前最主要的微生物发酵产品,也是开发潜力最大的一类);酒精、酱油、食醋、酸奶、谷氨酸、柠檬酸、核酸、多糖、脂类、维生素、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酶:酶制剂工业是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与生物体内的酶具有相同功能的酶制剂。我国主要应用在食品方面,其中产量较大的是α-淀粉酶、糖化酶、葡萄糖异构酶、蛋白酶和脂肪酶。

●如何理解传统工艺,原料决定菌种,现代工艺,菌种决定原料:

发酵原料是一种选择培养基。传统工艺就是利用这种选择作用,把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野生菌,在发酵基质上进行选择富集培养,这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结果可生产出有特殊风味的食品。

在使用纯种发酵剂前,我们必须对原料进行灭菌,以防止其他杂菌对发酵的干扰。

●发酵产品主要有哪些附加值:

发酵有利于食品保藏,发酵产品的保健作用,发酵增加了食品的营养价值

●菌种发展总趋势,如何理解:

发酵菌氧化菌

野生菌变异菌

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

诱变育种基因重组定向育种

●工业菌种选育的定义、方法:

按照生产要求,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理论,利用自然菌种筛选、人工诱变育种、代谢控制育种或基因重组定向育种等方法得到优良菌种的工作。

(1)自然选育:从自然界土壤、水、空气、动物、植物、矿物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菌种的方法。

(2)生产育种:长期生产过程中自然突变获得优良菌株。

(3)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如去除吸附位点)

(4)诱变育种:采用物理、化学诱变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突变几率,然后通过定向筛选获得所需优良菌株。

(5) 代谢控制育种:通过改变微生物菌种的代谢途径或代谢自动调节系统(如增加特定基因拷贝数来提高限速酶含量)而使微生物发生异常代谢,使所需中间代谢产物过量积累。(6) 基因重组定向育种:通过转化、转导、杂交和原生质体融合等遗传学方法和技术定向地重组微生物DNA,使微生物的功能发生定向的改变。

●工业菌种衰退的定义、防止方法:

1、定义:指菌种整体在多次接种传代过程中逐渐造成生产能力降低,表现为发酵力(如对培养基的利用)或繁殖力(如孢子的产生)下降或发酵产物得率降低的现象。

2、防止方法:作好菌种保藏工作;尽可能使每次培养条件适合而一致;尽量减少传代次数;应使用幼龄菌培养

●菌种复壮的概念与方法:

1、概念:在菌种已衰退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群体中找出少数未衰退的个体,以恢复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

2、方法:单细胞菌株分离法;

沸水筛选法:菌液用沸水处理后进行单细胞菌株分离,从而挑选出优良菌体。

改变培养条件法:采用有利于高产菌株而不利于低产菌株的条件来选出高产菌株。

通过宿主体复壮: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复壮

诱变处理法:对发生回复突变进行重新诱变育种。

●工业菌种保藏原则与方法:

1、原则:挑选优良纯种,最好是休眠体(如孢子、芽孢等),创造一个最有利于休眠的环境条件(如低温、干燥、缺氧、营养物质缺乏等),就可以达到菌种保藏的目的。同时,作为可行的方法,还要考虑方法的经济和简便。

2、方法:斜面低温保藏法;石蜡油封保藏法;砂土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工业菌种扩大培养工艺与级数:

工艺:斜面→摇瓶→种子罐→发酵罐

级数:斜面菌种→一级种子摇瓶培养→二级种子罐培养→发酵罐(二级)

斜面菌种→一级种子摇瓶培养→二级种子罐培养→三级种子罐培养→发酵罐(三级)尽量采用二级发酵

●培养基种类:

按成分不同: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组合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不同: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

按功能不同: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按培养目的不同:种子培养基、孢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设计的原则:

“投其所好”,明确目的:用于培养菌体种子的培养基营养应丰富,氮源含量较高;用于生产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氮源一般应比种子培养基低,若代谢产物是次级代谢产物,要考虑是否加入特殊物质;工业生产发酵培养基,应选择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原料。

●发酵培养基设计的基本步骤:

1、调查研究:菌种来源、生理特性、生物合成途径,产物化学性质、提炼方法、质量要求等,以便“投其所好”。

2、培养基成分的确定:C/N比、重要金属非金属等、复合培养试验

3、发酵条件的确定:温度、起始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渗透压等

4、补料:对碳及氮的代谢予以适当控制,或添加各种养料和前体物质

5、不断完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改进

●代粮发酵主要原料:

野生植物淀粉、野生植物纤维、木屑水解物、石油原料与产品(如石蜡、醋酸、乙醇等)、空气原料(碳酸气)

●促进剂作用原理(以抗生素生产为例):

1、起生长因素作用

2、推迟菌体自溶

3、抑制了某些合成其它产物途径而使之向所需产物途径转化

4、降低了产生菌的呼吸

5、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改善通气效果

6、与产物结合,防止反馈抑制

●结合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与各自优缺点,思考实际生产中,该如何对方法进行选择?

1、酸解法:又称酸糖化法,它是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将淀粉

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缺点

(1)水解时间短(1)副反应多,产物纯度低

(2)所需设备少(2)需耐腐蚀、高温、高压设备增加了危险性与污染

(3)生产能力大(3)对淀粉原料要求高:颗粒小而均匀,淀粉乳浓度较低

原料较精细

2、酶解法是指用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优点:缺点:

(1)副反应少,产物纯度高,质量好且出糖率高(1)水解时间长

(2)条件温和,生产安全,污染少(2)易造成过滤困难、泡沫多等问题(3)对淀粉原料要求较低:可用粗原,淀粉乳浓度较高

3、酸酶结合法:集中酸法与酶法优点、克服两者缺点的方法,可分为:

酸酶法酶酸法

适用于:颗粒坚硬原料颗粒不均匀、杂质较多原料

不适用于:正好相反

选择:从水解糖液的质量和降低糖耗、提高原料利用率来说,选择酶法;

从水解速度来说,选择酸法;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酸酶结合法,尤其是酶酸法。

●甘蔗糖蜜与甜菜糖蜜的主要区别

①甜菜中蔗糖较多,而转化糖含量极少,但总糖量接近。

②甘蔗糖蜜呈微酸性,而甜菜糖蜜则呈微碱性。

③甜菜糖蜜中总氮量较丰富。

●糖蜜作为发酵原料的适用性

1、含糖量很高。

2、主要含非结晶糖,回收困难。

3、含大量的可发酵性糖,无需糖化。

●谷氨酸发酵糖蜜预处理的方法与各自原理(补充):

●巴斯德效应机制:

(1)好氧,进入TCA,产生的柠檬酸、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

(2)6-磷酸果糖积累,进而6-磷酸葡萄糖积累,抑制已糖激酶;

(3)1,6-二磷酸果糖减少,对丙酮酸激酶激活作用减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积累,抑制已糖激酶。

●啤酒生产原理:

大麦经发芽得到麦芽,麦芽糖化所得糖在啤酒酵母作用下进行酒精发酵生成二氧化碳和乙醇。同时,麦芽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有机酸、高级醇和酯类,与啤酒花共同形成啤酒独特的风味。

●啤酒花的作用:

(1)酒花油与苦味酸赋予啤酒独特的香味和爽口的苦味;

(2)酒花树脂可提高啤酒泡沫持久性;

(3)沉淀蛋白质,有利于啤酒澄清;

(4)抑菌防腐。

●柠檬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图

葡萄糖经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丙酮酸羧化作用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缩合生成柠檬酸。

●黑曲霉生产柠檬酸,有那些特有的优势?见书P67-68

1)、在黑曲霉中不存在苹果酸酶,不可能催化草酰乙酸生成苹果酸。

2)、当黑曲霉在缺锰离子的产柠檬酸培养基中,菌体的组成代谢(戊糖磷酸途径、生成葡

萄糖途径)酶和三羧酸循环的脱氢酶的活力显著降低。

3)、缺锰离子时HMP和TCA循环酶水平低,生长期菌丝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脂肪含量明显减少,氨基酸和 NH4+水平升高,丙酮酸和草酰乙酸水平升高。

4)、当黑曲霉生长在缺锰离子的高浓度糖培养基中时,细胞内NH4+浓度异常高,达

25mmol/L,随之出现几种氨基酸(谷氨酸、谷氨酰胺、鸟氨酸、精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积累和分泌,使NH4+对细胞的毒性被解除。

5)、黑曲霉的丙酮酸羧化酶已被提纯,与其他真菌相反,此酶不被乙酰-COA抑制,α-酮戊二酸对其只有微弱的抑制作用,但该酶的调节性很差,为组成型酶。

6)、黑曲霉的柠檬酸合成酶没有调节作用,它对乙酰-COA的亲和力取决于草酰乙酸的浓度,在柠檬酸积累的情况下,草酰乙酸浓度可提高此酶对乙酰-COA的亲和力。

7)黑曲霉中有一种单纯的、位于线粒体上的顺乌头酸水合酶,它在催化时能建立以下平衡: n(柠檬酸):n(顺乌头酸):n(异柠檬酸)=90:3:7

8)在积累柠檬酸时,顺乌头酸水合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降低,高酸环境可进一步造成顺乌头酸水合酶、NAD和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

9)黑曲霉中NAD-异柠檬酸脱氢酶只有一种,且活性很低。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有两种:一种在细胞质中,不受柠檬酸抑制,另一种在线粒体中,与TCA循环有关,他们受生理浓度的柠檬酸抑制。

10)α-酮戊二酸脱氢酶被葡萄糖和NH4+抑制,在柠檬酸生成期,菌体内不存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或其活力很低。

11)黑曲霉不仅有一条标准呼吸链,还有一条侧系呼吸链。

柠檬酸为什么能过量积累?

1、锰离子缺乏,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NH4+浓度升高,有氧时黑曲霉走不产ATP的侧系呼吸链,解除了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促进EMP途径畅通。

2、丙酮酸羧化酶不被调节控制,源源不断提供草酰乙酸。

3、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两个CO2固定反应的平衡,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4、顺乌头酸水合酶催化建立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的平衡,造成柠檬酸最初的积累。

5、柠檬酸的积累使pH值下降,抑制了异柠檬酸脱氢酶和顺乌头酸水合酶的活力,促进了自身进一步积累。

●柠檬酸生产调节措施:

1、菌种选育优良菌株

2、发酵条件:锰离子缺乏、有氧、控制Fe2+含量、pH值2.0-2.5左右

●谷氨酸生产工艺过程:

1、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将淀粉先用α-淀粉酶液化后在高温下加酸糖化得到葡萄糖

2、发酵:斜面活化一级摇瓶种子二级罐种子发酵

3、谷氨酸提取:等电点锌盐法

4、粗谷氨酸制味精:谷氨酸与碳酸钠进行中和制成谷氨酸钠,才具有强力鲜味。

同时经过一系列的精制过程,才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味精。

●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图:

糖经酵解途径(EMP)和磷酸己糖途径(HMP)生成丙酮酸。丙酮酸经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经CO2固定生成草酰乙酸,两者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由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氨基化合成谷氨酸。

●解释表5-3:

现象:

(1)生物素贫乏培养基中积累大量谷氨酸,生物素丰富培养基中几乎不积累谷氨酸。(2)生物素贫乏培养基培养的细胞内谷氨酸含量较生物素丰富的培养基中培养的少,且较容易洗出。

机理:

生物素是脂肪酸生物合成中的辅酶,生物素缺乏时,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受阻,造成磷脂含量

不足,细胞膜结构不完整,提高了通透性,有利于谷氨酸分泌到培养基中,消除了谷氨酸对其自身合成的抑制,同时谷氨酸也较容易洗脱。

●谷氨酸生产菌种选育模型:

(1)生物素缺陷型(2)油酸缺陷型(3)甘油缺陷型(4)温度敏感突变株

●谷氨酸生物合成人工调节措施:

1、菌种:选育,如对氟乙酸抗性菌株。

2、发酵条件:生物素限制、氟乙酸控制、锰离子缺乏

●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应用技巧:

1、接种后培养温度应适当提高

2、发酵液温度上升时,控制在菌体最适生长温度

3、主发酵旺盛阶段,控制在代谢产物合成最适温度

4、到发酵后期,适当升高温度

5、好氧发酵,通气条件较差时,适当降低温度。

6、培养基浓度较低或较易利用,适当降低温度。

●pH值对微生物生长与发酵的影响:

1、不同微生物对pH值要求不同。

2、同一微生物生长最适pH值和发酵最适pH值往往不同。

3、同一微生物在不同pH值下,可能形成不同发酵产物。

4、控制一定的pH值是防止杂菌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

●发酵过程中pH值的调节及控制:

1、初始pH值

2、缓冲体系

3、加酸、加碱

4、补料:添加碳酸钙法、氨水流加法、尿素流加法

●溶解氧控制的意义:

1、供氧对需氧微生物必不可少

2、发酵液中的微生物只能利用溶解状态下的氧

3、氧在水中微溶,在发酵液中更难溶

4、在现代高浓度发酵工艺下,氧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5、发酵工业中氧的利用率很低

因此必须强化供氧、提高氧的溶解度与利用率。

●发酵过程中搅拌对溶氧的作用:

1、把大气泡打成微小气泡,增加了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

2、使液体作湍流运动,增加了气液接触时间;

3、减少气泡周围液膜与菌体表面液膜厚度;

4、使菌体分散,避免结团,增加接触面积。

●泡沫产生的原因,泡沫过多的危害:

原因:

1、好氧发酵中,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

2、为增加溶氧,必须进行剧烈搅拌。

3、发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CO2等气体,也会凝聚成气泡。

危害:

1、造成发酵罐装料系数减少,降低生产能力。

2、严重时造成排气管大量逃液。

3、升到罐顶可能从轴封渗出,增加染菌机会。

4、部分菌丝黏附在罐盖或罐壁上而损失。

5、影响通气搅拌正常进行,妨碍菌体呼吸,造成代谢异常,终产物产量下降或菌体提早自溶,进而促使更多泡沫生成。

●消泡方法、原理与各自优缺点:

A、化学消泡化学消泡是一种使用化学消泡剂的消泡方法

(1)原理:

消泡剂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其表面张力较低(相对于发泡体系而言),接触到气泡膜表面时,气泡膜局部表面张力降低,破坏了力的平衡,造成气泡破裂,产生气泡合并,最后导致泡沫破裂。

(2)优点:

①消泡迅速彻底,效果好。②不需改造现有设备。③不仅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也适用于小规模发酵试验。

(3)缺点:①对氧的溶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②容易带来杂菌污染。

B、机械消泡(1)原理:机械消泡是一种物理作用靠机械强烈的震动,压力的变化,促使气泡破裂,或借机械力将泡沫排到罐外,消泡后,液体返回发酵罐。

(2)优点:①不影响氧的溶解。②罐内消泡不增加杂菌污染。

(3)缺点①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②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消耗一定的动力。

●补料定义、作用与内容:

(1)定义:在发酵过程中间歇或连续补充某些养料以维持菌的生理代谢活动和产物合成的需要。补料是间歇性发酵到连续性发酵的一个中间过渡,所以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2)作用:

1、控制抑制性底物浓度(高浓度反应底物抑制菌体生长)

2、解除或减弱分解代谢物的阻遏(如葡萄糖分解代谢物会阻抑

多种酶与产物的合成)

3、使发酵过程最优化

4、可纠正异常发酵

●染菌的危害:

(1)浪费大量原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扰乱生产秩序,破坏生产计划;

(3)遇到连续染菌又找不到原因,影响生产积极性;

(4)降低发酵产率、提取得率、产品质量;

(5)提高三废治理难度。

●不同时期染菌对发酵的影响与挽救方法:

(1)种子培养期染菌

菌体浓度低、培养基营养丰富,较易染菌,应严格控制。

若将污染的种子带入发酵罐,则损失更大,因此一经发现,应立即灭菌丢弃,并对种子罐、管道等进行仔细检查和彻底灭菌。

采用备用菌种或以无污染的适当菌龄的发酵罐内的发酵液作为种子,接入新鲜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2)发酵前期染菌

发酵前期易染菌,且危害很大,需特别注意防止。

一旦发现染菌,如原料营养还比较丰富,则进行重新灭菌、接种发酵;如已消耗较多营养物质,则放掉部分料液、补充新鲜培养基,重新灭菌、接种发酵。

(3)发酵中期染菌

中期染菌会造成发酵异常,产物产量下降,应尽力做到早发现、快处理。

可通过加入一部分发酵旺盛的培养料,调节通风、温度、pH等措施挽救,如发酵单位到达一定水平则可提前放罐。

(4)发酵后期染菌

后期染菌对抗生素、柠檬酸发酵影响不大,但对氨基酸、核苷酸等破坏较大。发酵后期如染菌量不多,可继续发酵。如染菌严重,破坏性较大,可提前放罐。

●染菌后的异常现象:

1、种子培养异常:菌体生长缓慢;菌丝结团;

2、发酵异常:菌体生长差;pH值过高或过低;溶解氧水平异常;泡沫过多;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CO2排放异常;

3、溶解氧水平异常变化显示染菌;

4、CO2异常显示染菌。

●主要染菌原因:

种子带菌或怀疑种子带菌、空气系统有菌、夹套穿孔、其它设备渗漏、操作问题、外界带入杂菌(取样、补料)、设备穿孔、空气系统有菌、接种、管理问题

●染菌主要途径及预防:

(1)种子带菌及其防止措施

?严格控制无菌室污染,严格无菌操作;

?种子保存管的棉花塞应有一定的紧密度,且有一定的长度;

?培养和保存温度不宜有太大变化;

?菌种培养基或器具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每一级种子培养物均应经严格检查,确保未受污染后才能使用

(2)空气带菌及其防止:

空气的净化工艺和设备的设计;过滤介质的选用和装填;过滤介质的灭菌和管理等;(3)培养基和设备灭菌不彻底染菌及防止:

原料含较多菌;未充分排除罐内空气;灭菌温度、时间未控制好;设备、管道存在死角。(4)设备渗漏染菌及防止:

措施:选用优质材料、科学合理加工、经常检查。

(5)操作失误染菌及防止

淀粉原料采用实罐灭菌,大颗粒应先筛去,再搅拌均匀,加入一定量淀粉酶液化或糖化后灭菌;

在灭菌升温时,要打开排气阀门,排尽罐内冷空气;

严防泡沫升顶,可添加消泡剂防止泡沫的大量产生;

严格控制灭菌温度,避免蒸汽压力的波动过大;

发酵过程越来越多采用自动控制,控制仪器如用化学试剂灭菌,一定要彻底。(6)噬菌体污染及其防治

?严禁活菌体排放,切断噬菌体的“根源”;

?净化生产环境,消灭污染源;

?保证纯种培养,严防种子本身带噬菌体,特别是溶源性噬菌体;

?轮换使用菌种或使用抗性菌株。

当代文学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 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 元小说“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由于马原的小说 而引起注意。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在中长篇报告文学或系列报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犹如某一专题的小型百科全书,以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现象剖析渗透等特点引起读者重视。以钱刚、李延国的作品为代表 文化散文源于贾平凹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大散文。这类散文多以对历史文化 的反思和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求索为主要内容。以文化氛围的宏大和思想意蕴的恣肆为特征。呈现出深邃、阳刚、博大、沉雄的气概。以余秋雨、马丽华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与作者作家自发的写 作,明确提出来自1989年《钟山》杂志的卷首语。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有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等。 新历史小说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中后期,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 文学形式。是先锋小说或新写实小说中诸多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观念在关于历史的文学叙述中的投射。代表作家苏童、刘震云、叶兆言 朦胧诗派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采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 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新潮小说又称先锋小说,出现于80年代前期。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

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一价定律:同质商品与服务在相同市场上出售,不限制销售与无运输成本,则两个市场中该商品的价格相同。 绝对购买力平价:如果一价定律成立,汇率可以从任何单一价格中获得 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时期内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化决定了该时期内汇率的变化。 外汇远期交易:是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客户可以在将来的某一段时期(通常是一个半月)内的任何一天按约定的汇率要求办理交割 经常项目:指本国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易而经常发生的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主要的项目,包括对外贸易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三个项目。 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将货币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形成实物资产或者购买现有企业的投资,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者便可以拥有全部或一定数量的企业资产及经营的所有权,直接进行或参与投资的经营管理。 二、简答题 1.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和特点: 资产证券化(ABS):是将资产收益权以证券的形式在资本市场发行并流通的过程。 适合进行证券化的资产特点: (1)、产生稳定未来收益 (2)、期限较长 (3)、流动性差 2、货币期权定价的敏感度 (1)远期汇率变动影响 (2)即期汇率变动影响 (3)时间价值或者期限的影响 (4)波动率的影响 (5)利差的影响 (6)不同的期权执行价格的影响 3.外汇市场的三个层次 (1)银行与顾客之间的外汇交易 (2)银行同业间的外汇交易 (3)商业银行与央行间的交易 4.国际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1)垄断优势理论 (2)区位理论 (3)生命周期理论 (4)内部化理论 (5)国际折中理论 5.直接投资产品周期理论 该理论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说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同,并把企业的区位选择与海外生产及出口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动态分析。该理论将世界各国大体上分为三种类型,即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次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一般为发展中国家)。 6.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区别 1)外国债券的面值货币限定为发行地国家货币,欧洲债券发行人可根据具体因素,选择用某种第三国货币标明债券面值。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名词解释1

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股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光合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是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膜或光合细菌的载色体在光下催化腺二磷(ADP)与磷酸(Pi)形成腺三磷(ATP)的反应。 3.底物水平磷酸化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常生成一些含有高能键的化合物,而这些化合物可直接偶联ATP 或G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等高能分子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侧链基团在另一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离,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调节酶的活性的方式成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5.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肝脏具有较强的合成酮体的酶系,但却缺乏利用酮体的酶系。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而不是高血糖的产物。进食糖类物质也不会导致酮体增多。 6.P/O比值 物质氧化时,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或ATP摩尔数),即生成ATP的克分子数 7.脂肪酸的β-氧化 脂酰Co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入β氧化要经过四步反应,即脱氢、加水、再脱氢和硫解,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个少两个碳的新的脂酰CoA。 8.暗反应 暗反应是激发分子的热力学的缓和过程,是电荷的分离、电子的传递、磷酸化或短命的中间体形成等多种基本过程。 9.光反应 光反应又称为光系统电子传递反应(photosythenic electron-transfer reaction)。在反应过程中,来自于太阳的光能使绿色生物的叶绿素产生高能电子从而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10.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11.脂肪动员 在病理或饥饿条件下,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12.EMP途径 又称糖酵解或己糖二磷酸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总反应为:C6H12O6+2NAD+ +2Pi+2ADP→2CH3COCOOH(丙酮酸)+2NADH+2H+ +2ATP+2H2O 13.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生物化学过程,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 的偶联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学术界的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完成了文艺工作者、作家的组织化。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伟大开端。 2.1958年“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4.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第二次文代会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5.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似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各地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得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郭小川《一个和八个》、《在桥梁工地上》等 6.《红豆》:《红豆》通过写1949年某教会大学的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的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表现了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的欢乐。思想和艺术贡献:知识分子的主题;人物塑造没有观念化的痕迹;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倒叙的手法。 7.历史剧: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的戏剧。不论何种戏剧形式或剧种,都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展示情节,创作故事。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涉及话剧、京剧、昆曲等多种戏剧样式。以话剧而言,数量约在20部之间。它们的作者主要是老一代的剧作家,如郭沫若、田汉、曹禺等。这些作家在处理他们所不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时,往往生硬而捉襟见肘;比较而言,“历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

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从商品界中自发地分化出来的,并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特殊商品。”价值尺度货币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衡量和表现商品的价值。所谓衡量商品的价值,就是评价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 所谓表现商品的价值,就是把社会承认的劳动量表示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流通手段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这种间接交换被称为商品流通。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时,这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世界货币当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转移工具时,便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系统的货币制度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支付能力,不论每次支付数额有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劳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平行本位金银这两种货币均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其特点是,国家对两种货币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生金银的比价自由确定金币银币的比价。 双本位金币与银币同为本位币,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熔化及输出入,但二者的交换比率由国家规定的一种货币制度。简金银这两种货币按一定的法定比价流通。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 良币:实际价值高于名目价值,实际价值较高。 劣币:实际价值低于名目价值,实际价值较低。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的定义: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即比率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制度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他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就是由国家以法律规定,铸造成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的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法偿效力的本位币来流通的制度。简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又称生金本位制,即国家发行代表一定重量黄金的纸币来流通,但纸币不能自由地兑换黄金,居民只可按规定的含金量在一定数额以上、一定用途之内向银行兑换金块的一种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又称“虚金本位制”。实行这种货币制度的国家,货币单位仍有含金量的规定,但国内并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同另一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准备基金,居民可按固定比价用本国银行券兑换该国货币,再向该国兑换黄金。 货币需要量:是指一定时期(如一年)商品流通所必需的货币数量,是对某一计划时期客观所需要的货币数量的估算 货币流通量:是指在流通中实际存在的货币数量 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暂时让渡或转移,其不发生所有权变化。也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091班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长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5、头尾发展律指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部(下肢)部。胎儿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6、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的形态发育遵循下肢发育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的规律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8、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9、性早熟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1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指“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1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3、临界照度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也就是需要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标准规定的的临界照度为5000lx。14、学生健康监测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15、玻地面积比采光口有效的采光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 二、简答题 1、近年来,儿少卫生学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学校,为儿童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核心任务: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2、请说出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3、以身高为例阐述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 身高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了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突增开始的年龄,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右。女孩约在9~11岁开始,男孩约为11~13岁。突增的幅度也不一样。男孩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10~12cm,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加28cm;女孩每年约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

现当代名词解释

名解 1,朦胧诗 朦胧诗是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朔,芒克,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当时食指,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新的探索,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奥秘的探险。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是: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向抽象,由物象转向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侧重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②主体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的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③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通感,抽象词与具象词的巧妙搭配和超现实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意象叠合,寓于暗示性。北岛《回答》,《宣告》,《迷途》《一切》,舒婷《致橡树》《双栀船》《会唱歌的鸢尾花》,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江河《纪念碑》,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朔《大雁塔》 2,政治抒情诗(特点,局限性,作家,代表作) 特点:①“诗人”会以“阶级”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说来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深”,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②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③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是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鲜明,声韵铿锵。 郭小川《望星空》,诗集《投入火热的斗争》,叙事诗集《将军三部曲》,《致大海》《白雪的赞歌》《深深地山谷》,贺敬之《东风万里》《十年颂歌》,诗集《放歌集》 局限性: 3.第一次文代会(时间,地点,意义,内容) 1949,4,2在北平,由郭沫若提议召开, 意义:①第一次文代会实现了党对文学的全面领导,确立了新生政权与文学艺术家之间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②确立了以毛泽东“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③确立了今后文学的总方向,为工农兵服务④成立了一个组织: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后成立下属协会(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 内容: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会议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矛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 4.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原生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理性批判精神的缺席:表现现实生活的荒诞、丑恶、灰暗或无奈,创作主体往往对现实 采取一种无奈的认同态度,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零度”叙述: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是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