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B

A.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D.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2.商品是 A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 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C. 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D. 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3.商品的二因素是 D

A. 价值与价值量

B. 使用价值与效用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使用价值与价值

4.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 B

A.它是商品生产者所要获得的东西 B.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它是商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D.它能满足商品生产者的消费需要

5.在一切社会里,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 A

A.使用价值 B.价值 C.货币 D.物质资料

6.商品的价值得到表现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商品的 C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7.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B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剩余价值理论 D.生产价格理论8.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C

A.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B.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9.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10.劳动的二重性是 D

A.两次劳动 B.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C.两种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11.商品生产者要获得较多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C A.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下波动

12.商品的价值量是 D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 B.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

C.生产技术决定的 D.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反方向变动 D.同方向变动

14.下列关于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比例由市场决定 B.复杂劳动相当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能还原为一定量的简单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在相同劳动时间内创造相同价值

15.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D

A.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B.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C.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D.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16.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C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17.在简单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 B

A. 表现另一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B.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C. 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

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8.货币的本质是 A

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19.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C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 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20.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21.人们在商店购买商品的货币执行的是( B )。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价格标准职能

22.决定商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因素包括 A

A. 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与货币流通速度

B.流通中实际具有的货币量

C. 纸币发行量

D.社会贮藏的金属货币量

23.通货膨胀是 D

A.任何形式的货币流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现象

B.伴随商品生产一同出现的现象

C.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特有的现象

D.纸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现象

2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D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D

A.商品价格经常高于商品价值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与商品价值不一致 D.商品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6.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这是因为 B

A.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人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换自己的劳动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由价值决定的D.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27.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的形式之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都是不相同的。但是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互相交换,这是因为 C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的抽象劳动

D.裁缝和木匠分别拥有对衣服和家具的所有权

28.投入某种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29.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使用价值,也就离不开 A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30.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 C

A.商品的成本

B.商品的效用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盈利

二、多项选择题

⒈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AC

A.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B.由交换决定的

C.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的决定因素

E.商品的社会属性

2.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BCE

A.抽象劳动的结果

B.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具体劳动的结果

D.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

E.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商品的价值是 ACE

A.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 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D. 商品的自然属性

E.商品的社会属性

4.商品的价值是 ADE

A.抽象劳动的结果

B.具体劳动的结果

C.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一定社会关系下社会财富的社会形式

E. 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5.商品的价格是 BCE

A.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B.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C.由价值决定的

D.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E.受供求关系影响的

6.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 ABCDE

A.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

B.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C.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形式

D.科技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D.自然条件等

7.对商品价值量的分析表明 ABD

A.商品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C.简单劳动只有换算为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E.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BCDE

A.商品价值的变动

B.货币商品价值的变动

C.纸币发行量的变动

D.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

E.银行存款利息率的变动

9.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ABE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10.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 ABDE

A.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

B.是观念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

C.总是准确地反映商品的价值

D.有时并不真正反映商品的价值

E.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

1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ABDE

A.使商品生产从物物交换转变为商品流通

B.可以用价值符号来代替

C.必须是具有十足价值的金币

D.使商品的买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

E.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12.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ACE

A.可以作为具有价值的金银饰品存在

B.会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商品销售困难

C.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D.使社会购买力增加

E.是把货币作为社会财富贮藏起来

13.货币职能中包含危机可能性的是 BD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14.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其他矛盾有ABCD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

E.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矛盾

15.等价交换原则是 BCDE

A.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

B.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E.一切市场经济通行的原则

16.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ADE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17.一定时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取决于 ABCD

A.商品价格总额

B.待销售商品总量

C.商品价格水平

D.货币流通速度

E.货币发行量

18.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 ABC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B.价值的决定与价值的实现

C.商品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D. 价格与价值量的不一致

E.价值规律在不实现中实现

19.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BCE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东西必有使用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E.一个人不能同时占有一个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0.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BDE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D.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

21.纸币是货币符号,它在流通中的发行量应 ABC

A.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C.代表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D.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E.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22.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ABC

A.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23.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包括 BDE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的存在

C.生产资料的原始公社公有制

D.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E.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北大经济学专业的冷门方向

北大经济学专业的冷门方向零风险过复试 【人物介绍】 本科院校与专业: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 成绩:总分395分 感悟:我最初在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经济学专业之间徘徊良久,经过半年多的等待、观察和反复对比,我最终选择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较为冷门的政治经济学,在当年仅有5人通过初试线的情况下,以复试录取比例1:1的零风险轻松通过复试。 回顾我去年的整个备考的过程,我觉得既是幸运的也感到非常后怕。我愿意把我的经验和教训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够吸取我的教训,在考研这条道路上走得更顺利一些。其中到底报考哪一所院校更有把握,我觉得一直是我考研路上最纠结的环节之一。有一度我非常后悔自己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择校择专业上面,甚至还出现了半途转换报考院校的“重大失误”,导致自己在复习当中相当的被动和紧迫。幸好在最后的3个月备考当中,我及时明确了最终的报考意向和调整了自己的复习重心,并且能够结合当年报考的实际情况冷静分析和选择了一个比较冷门的方向,把报考风险和难度尽可能的压缩到最低,最终顺利进入了北京大学这座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学府,继续我的学业生涯。 从大二决定考研开始,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业规划,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专业——院校——方向”。我先分析了几大名校的经管院系,包括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现已并入清华大学),中国人大,北大光华管理和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等,这些院校的竞争无疑都是异常激烈的。每年的录取率偏低不说,考研分数之高也令人咋舌。如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院的专业课考试内容是所有院校中考试范围最广的,也是唯一不指定任何考试参考书目的院所。从分数线来看,总分需达到380分以上才有把握进入复试。而且对数学成绩要求比较高,没有130分以上,除非其他几门考试成绩有竞争力,否则很难被录取。所以我并没有把目标选在这些院系,而是把选择的范围收窄在北大经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等性价比较高的学院;再结合我以后打算去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方面的岗位,也并没有打算非要去银行、走证券、入投行等金融行业。所以我报考的方向并没有选择大热门的金融、证券学、财政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适合在国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这些相对“冷门”的方向上。但其实,报考这些专业的难度也不一定见得比其他专业小。根据我最初对北大经院近几年招简进行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比较和研究后发现,政治经济学2010年、2011年都曾出现过无人上复试线、或者上复试线但无一人被录取的的先例,这证明北大在招生时还是非常严谨和挑剔的。 几经犹豫,6月的时候我决定改报我的第二目标院校——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政治经济学,并开始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认真复习数学和英语上,同时也开始粗略的复习专业课。就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练习

第二章练习 请选择出正确答案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 B.机器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出现 2.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3.具体劳动 A.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B.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C.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D.创造剩余价值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为尺度的。 A.具体劳动 B.简单劳动 C.复杂劳动 D.个别劳动 5.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 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6.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人类劳动的产品 C.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的产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E.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的体现 7.构成商品的主要特征有 A.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B.一般是人类劳动产品 C.是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的产品 D.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E.是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物质产品 8.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C.价值的存在不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D.使用价值的存在要以价值的存在为基础 E.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两者是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D.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人与社会关系 E.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10.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 A.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 B.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的饿关系 C.复杂劳动化为简单劳动的关系 D.个别劳动化为社会必要劳动的关系 E.私人劳动化为社会劳动的关系 11.直接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供求关系 C.纸币发行量

上海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上海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政治经济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熟知西方经济学和其它经济学知识,对国内重大经济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较为了解,具有独立进行经济学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经济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成为经济学研究、教学和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二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延长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一年。 三、研究方向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四、课程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修满33学分,其中 1、学位公共课:5学分 2、学位核心课程:12学分 高级微观经济学A、高级宏观经济学A、高级计量经济学A、高级微观经济学B 3、专业必修课程:9学分 专业必修资本论I、中级政治经济学(I、II) 4、选修课程:6学分 从学院开设的课程或外院开设的部分课程中选修6学分课程 5、实践环节和科研能力培养: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结合专业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并写出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报告。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类学术活动。应具有独立从事经济学研究的能力。 6、其他规定 (1)在第一学期课程中,学生可以选择《高级I系列课程》替代《高级A系列课程》; (2)每学期每个学生选修课程总学分不能超过18学分,总门数不能超过8门; (3)硕士项目一年级学生,如果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在修读完《高级微观经济学II》、《高级宏观经济学II》、《高级计量经济学II》的前提下可以申请参加硕博连读资格考试,通过者可以转入硕博连读项目。 五、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确定指导老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和论文写作,最晚在第3学期举行论文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后,可以申请进入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要求参照《关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 课程名称中英文对照: 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Marxism Epistemology 第一外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资本论I、II Capital Theory I、II 高级微观经济学I、II、ⅢAdvanced Microeconomics I、II、Ⅲ 高级计量经济学I、II、ⅢAdvanced Econometrics I、II、Ⅲ 高级宏观经济学I、II、ⅢAdvanced Macroeconomics I、II、Ⅲ 经济数学Mathematics for Economics 中级政治经济学I、II Intermediate Political Economics I、II 现代公司财务Modern Corporate Finance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二、思考题 4.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5.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特点? 6.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 1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参考答案: 二、思考题 4.(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为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了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方面的关系,这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 5.经济规律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共同点,即都有客观性。但是,与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1)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而经济规律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它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一般比较顺利。而在阶级社会里,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程度和态度是不相同的。 6.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系。(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几个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系。(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的本质联系。 12.(1)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这是因为:第一,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变化是客观的。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所说的经济条件,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第二,经济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任何经济规律的作用都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能够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认识经济规律就是指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指人们使自己的主观行动和措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二、思考题 1.怎样理解商品经济产生与存在的条件? 3.如何认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 4.怎样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 7.怎样认识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8.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怎样的? 10.如何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3.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哪些作用? 14.怎样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

政治经济学 题库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题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价值 5.具体劳动 6.抽象劳动 7.个别劳动时间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9.劳动生产率 10.货币 11.价值尺度 12.价格标准 13.价值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1.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①一定有价值②一定没有价值 ③有交换价值④不一定有价值 2.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是() ①使用价值②商品的效用 ③供求关系④价值 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 ①有相同的效用②使用价值大小相等 ③都有价值④能满足交换双方的需要 4.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 ①体力劳动②具体劳动 ③抽象劳动④脑力劳动 5.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④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6.价值的实体是指()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②商品体本身 ③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①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②生产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③生产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④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8.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④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9.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的是() ①具体劳动②抽象劳动 ③生产关系④劳动生产率

10.在商品的价值形式中,1只绵羊=2把石斧,或=1件上衣,或=80斤粮食,或=1克黄金,或=一定量其他商品,属于() ①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的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 11.在1只绵羊=2把石斧的交换中,1只绵羊的价值是通过2把石斧的()表现出来 ①价值②价格 ③使用价值④交换价值 12.一般价值形式同货币形式相比较() ①形式相同,内容不同②内容相同,形式不同 ③内容和形式都不同④内容和形式都相同 13.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是() ①使用价值②交换价值 ③劳动④价格 14.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①商品的质量②商品的供求关系 ③商品中包含的转移的劳动量大小④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5.货币的本质是() ①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③商品交换的媒介④流通的手段 16.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 ①纸币②铸币 ③金和银④观念上的货币 17.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黄金上,是因为黄金() ①有特殊的自然属性②具有社会属性 ③是劳动产品④具有价值 18.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购赊销的情况所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 19.纸币代表金属货币是执行()职能 ①价值尺度②流通手段 ③贮藏手段④世界货币 20.商品交换中存在供求规律,() ①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值提高②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值降低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和价值 ④供求关系只影响商品的价格而不影响商品的价值 三、多项选择题 1.有价值的东西() ①必然有使用价值②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③必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一定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⑤一定具有物质承担者 2.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③是商品的社会属性④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 一、名词解释题 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劳动生产率、货币、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二、单项选择题 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矛盾 B、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D、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3、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斧子”中() A、斧子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B、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斧子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4、试辨别下述论断哪个是正确的() A、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 B、凡是具有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使用价值 C、凡是具有价格的东西都必然具有价值 D、凡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5、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A、这两者之间是不能比较的 B、这种区别不会导致价值量的区别 C、简单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复杂劳动 D、复杂劳动可以还原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6、当投入劳动量不变,但遭受自然灾害时,会造成() A、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上升 B、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 C、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不变,单位产品的价值下降 D、农产品的使用价值量下降,单位产品的价值不变 7、价值规律是() A、自然经济的基本规律 B、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产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D、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9、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 A、商品流通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市场交换 10、商品的价格是()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练习二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一、名词解释 商品、商品经济、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商品拜物教、货币、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价值尺度、价格、价格标准、流通手段、商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货币贮藏、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通货膨胀、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关系、竞争机制 二、单项选择题: ⒈商品是() ①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任何社会的劳动产品 ③任何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④不要求等价补偿的物品 ⒉商品的二因素是() ①价值与价值量②使用价值与效用 ③价值与交换价值④使用价值与价值 ⒊商品的价值量是() ①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大小决定;②由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中实际付出的劳动决定的;③生产技术决定的; ④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①成正比②成反比③反方向变动④同方向变动 ⒌形成商品二因素的原因是()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需要人和工具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③生产商品的劳动同时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④生产商品的劳动包括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 ⒍政治经济学中所说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 ①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③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④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⒎劳动的二重性是() ①两次劳动;②两种劳动;③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④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⒏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①劳动者和生产资料②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③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⒐私有制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①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矛盾 ②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③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生产中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⒑货币的本质是() ①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前四章学练习题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方式 3、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生产资料所有制 4、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 A、劳动对象 B科学技术 C、生产工具 D、劳动力 5、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 C、生产工具 D、科学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个及以上的正确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理论来源是() A、重商学派 B、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C、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2、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B、人类唯一的实践活动 C、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D、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3、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生产力 C、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生产力 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B、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C、政治经济学要联系上层建筑研究生产关系 D、政治经济学要联系经济基础研究生产关系 E、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力 5、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人们不能创造经济规律 C、人们可以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可认识经济规律

大学生政治经济学论文

论城乡差距 班级:国贸三班 姓名:颜丙烨 学号:20112112319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举世瞩目,但也面临着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困扰,使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研究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如城乡差距扩大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剧、公务员不断涨工资,而工人收入增长缓慢等都是收入差距带来的原因,造成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一方面是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后,并未被城市真正所吸纳,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仍游离于城市产业部门之外。这大大地限制了中国城乡间和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我们可以把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选择和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构成城乡差距形成的根源。其主要实施机制的三套马车: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人民公社制度和户籍制度严重扭曲了生产要素市场,直接造成日益强化的二元经济结构。 金融制度方面,由于农业效益低、风险大和银行对城市的偏好,农业银

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日益下降。财政制度方面,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支出部门分割严重,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税收制度方面,城乡税赋不公平,农村税率偏高。另外,农村税费改革后,税制仍不科学,农民负担过重。土地制度方面,当前的城市扩张热是有利于城市,政策是偏向城市,在实际操作上不利于农民。户籍制度方面,国家明确将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人为将城乡居民分割为两个在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方面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城市偏向方面,在我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急于赶超工业化国家的渴望没有达到预期情况下,城市居民作为改革体制以前的受益者,对政府形成一种压力,以便保护他们的相对福利,造成再次城市偏向。干部队伍方面,乡镇机构臃肿,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非编制定额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急剧扩大,形成恶性膨胀,加重了乡镇财政开支,全国乡村两级负债接近万亿元。 城乡隔离的体制结构,使各种要素的相互流动受到制约,这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要素还包括人力资源要素及技术要素等。医疗卫生方面,城乡之间的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医疗保障不平等,导致农村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农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社会保障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建设非常薄弱;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救济;农村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外,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没有建立起来。 教育方面,精英教育致使教育资源和文化设施的城乡投入不平等,最终使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城市人口主要由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群体构成,这无疑是城乡差距的最大不平等。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由于对城乡的偏好不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多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参考答案 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这个规定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不同于以流通为对象的重商主义,也不同于仅仅以农业部门为对象的重农主义,也不同于当时以分配为出发点的经济思想。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因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既要联系生产力,又要联系上层建筑,来揭示生产关系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力是指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它们既矛盾又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运动。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艺等意识形态,统称为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3)要从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考查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并不只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关系,而且还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2.为什么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答:(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可得到解释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又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从而退出历史舞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不仅如此,生产力的发展还提出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要求并规定了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3)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推动下,已相继出现了五种基本类型的经济制度,即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可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挥作用,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 3.怎样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克服了它的阶级与历史局限而创立的。马克思首次系统全面地表达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这两大发现,确立了马克思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同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章节测试

政治经济学试题 第一章导论 二、单项选择题 ⒈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①分配关系②消费关系③生产关系④交换关系 ⒉生产资料是指() ①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③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④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⒊社会生产方式是() ①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④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⒋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 ①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③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⒌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①价值规律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③剩余价值规律④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⒍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 ①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 ①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②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 ④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⑤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 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劳动资料的革新 ③自然资源的开发④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

⑤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①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③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④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⑤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 ①认识它②利用它③限制它④发现它⑤创造它 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 ①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③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④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⑤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⒍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 ①辨证统一关系②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形考任务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构成是() B. W=k+p 2企业主收入是()。D. 扣除利息之后的利润的转化形式 3利息是()A. 对储蓄行为的奖励 4产业资本要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其三种职能形式必须()B. 两个条件必须都具备 5利润是剩余价值的()C. 转化形式 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C. I(v+m)=IIc 7资本周转时间是流通时间和生产时间的()D. 总和 8商业利润来源于()。 C. 商业资本按比例参与的产业剩余价值的分 9流动资本不包括()B. 工具 10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是()B. 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11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与() D. 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12固定资本是指以下列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C. 都包括 1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 B. 购买阶段 14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 以上三种划分都不对

15平均利润率是() D. 总剩余价值与总资本的比率 16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之一是() C. 以上三种都对 17生产价格是() D. 价值的转化形式 18生产价格与价值() A. 数量可能相等但性质不同 19级差地租产生于() A. 土地经营的垄断 20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的() A. 周而复始 2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 有效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 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22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相对于()而言的 资本有机构成保持不变时同量资本积累能够吸收的劳动力, 资本和土地的绝对人口承载力 23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包括() 不变资本节约, 剩余价值率不断提高 24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政治经济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 1.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社会力量和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 是苏联在1918-1920年间所采取的一项战时经济政策,主要措施包括,国民经济高度集中管理,实行余粮收集制等。 3.是苏联在1921年以后所实行的一项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4.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二、 1、(1)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2.(1)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2)建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与所有制结构; (3)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与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4)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3.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构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且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 1.(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解放与发展生产力。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关系) 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消除两极分化---按劳分配,社会保障。第三.社会和谐与人的自由发展(上层建筑)。消灭阶级压迫,政治上实现公平、民主、自由 (2)为什么把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放到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中? ?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原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公有制 ?公有制的性质(生产关系)与量(生产力);生产力---存量与增量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公有财产的量才能增加,公有制才能发展。 ?2.(1)原苏联、中国、东欧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 ?(2)马克思的“共同胜利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暴力革命只起助产婆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取得胜利。?(3)列林的“一国胜利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即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环节通过暴力革命首先取得胜利。 ?(4)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大本营”的解体

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政治经济学》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政治经济学》(编号为01013)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判断分析题,计算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忙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4.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7.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8.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9.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11.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13.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1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6.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7.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8.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9.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20.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必看分享

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考研经验必看分享 第一,考研前的思想准备。考研的目的无非有两个:一个是想深造,学到更多知识,提高自己能力;另一个是获得更高学历,为找个更好的工作。如果定下了考研的目标,要坚定信念,不要想其他的,比如不去想某同学找到了好工作,年薪十几万。选好学校和专业后就要为之奋斗,不要朝三暮四,因为当你还在为纠结选哪个学校和专业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时,别人已经在努力学习了。我想看这篇文章的师弟师妹必然选择的是北大,目光远大,敢于奋斗,那就不要想其他的,好好看书做题。我当时选择北大马院的政经专业,主要看它相对比较好考,专业题难度不大,竞争者也比较少。选定之后,虽然家人和朋友对这个专业的前景颇有微词,我忽视他们的意见,没有想其他学校和专业,一心复习。我想,既然已经选定专业了,如果还老想着它的就业前景,那会很纠结的,还怎么复习?这里还要插一句,对于往届生,在选学校和专业时还是要保守一点好,而且往届生最好找学校的自习室看书做题。本人觉得在教室里看书效率最高,动力最足。 第二,考研复习的总体学习计划和时间的把握。我当时只有四个多月的复习时间,总体学习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细致复习阶段,时间两个半月。数学看课本,做课后练习题,做李永乐的红色复习全书;英语记单词,看英语文章,每天做两篇阅读理解;专业课,看书本,做课后习题,做考研辅导书;第一阶段不看政治。第二阶段,知识深入,能力提高阶段,时间一个月。数学,看一遍数学课本,总结复习全书,做前五年真题,做四百题前五套,做超越135分;英语全面复习,挑出重点难记单词集中记忆,继续做阅读理解,做前五年真题,专项练习完形填空、翻译、排序,看看作文材料和范文;专业课,分析近三年真题,集中做笔记和记忆知识;政治开始看辅导书上知识点,做后面习题。辅导书看完后,练习选择题,提高准确率,做近三年真题。第三阶段,模拟训练,能力提升阶段,时间二十天左右;数学,快速看一遍课本,总结超越135分,做四百题后五套,规定时间练习正常难度的模拟题;英语,规定时间练习做模拟试题,做到每天至少写一篇大作文和小作文;专业课,针对证明题和计算题进行练习,记忆笔记;政治做模拟题,注意练习主观题,加强知识点记忆。第四阶段,全面总结,练习手感阶段,时间十天左右。数学总结四百题和套题,练习模拟题五套左右,快速过一遍课本,记忆重要公理的证明;英语模拟练习三套,单词全面熟悉一遍,大小作文每天一篇,不建议背范文。政治,做好主观题考点预测,根据预测着重加深记忆,模拟练习两套。这四个阶段,任务都不轻松,关键是看平时每天的自习时间和效果,如果每天都抓紧一点,多完成一点,到后面时间可能宽裕,自己可以做轻松的事情,信心也更足;如果每天放松一点,或者偷懒不学,到后面,任务繁重,会发现自己极为紧张,知识掌握不牢固,手忙脚乱,没有信心。 第三点,考研复习中的心理问题。决定了考研,复习过程中的压力是很大的,因为你放弃了找工作,机会成本很大,可能是年薪十万的工作;而且一旦考试失利,后果还是很严重的。因此必须要放松心态,对自己充满信心,做好再考一年的准备。建议在复习中找一个同性伙伴,这样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相互帮助,比如占个座、打水、解答疑问等等。如果有暗恋的对象,最好不要表白了,就将她或他当作学习奋斗的动力和目标吧。当然如果有男女朋友的,那复习准备应该动力十足,当然俩人在这期间还是不要闹矛盾。在复习中,难免遇到困难,比如简单的题目做错,或者有些题目不会,这样可能会打击自己的自信,进而产生放弃的心思。无论是谁都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一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1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承担者。其特殊性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并通过交换来实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本质因素,其实体是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互相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通过交换,交换成功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才能够分别得到实现,商品内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讲解要点:商品的定义,使用价值(定义、多样性、和价值的关系、体现什么关系、属于何种范畴),交换价值(定义、与使用价值及价值的关系),价值(定义、本质、和使用价值的关系体现什么关系、属于何种范畴)。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 (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商品对人的有用性。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是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物。 每一种有用物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从质的方面看,不同的物由于其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属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用途;即使是同一种有用物也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而在不同方面有用,具有多种多样的使用价值。从量的方面看,为了衡量有用物的量,需要一定的社会尺度。有用物的性质不同,计量尺度也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计量同种有用物的社会尺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物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属性,不会随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人们从商品使用价值中,分辨不出它是哪种社会制度下的产物,使用价值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生产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的自然属性,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使用价值本身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我们对商品的分析不能不涉及到使用价值。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的根本属性是使用价值。一、任何使用物品的价值都是抽象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