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子群的乘积是子群的充要条件

子群的乘积是子群的充要条件

子群的乘积是子群的充要条件
子群的乘积是子群的充要条件

子群的乘积是子群的充要条件

问题的引入:在《近世代数》第二章的第3节(子群)中,我们知道了一些子群的定义和性质。特别是定理5的给出,使我们有了这样的思考:多个子群在满足哪些条件下,它们的乘积是否还是子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面对它进行探讨。

群的定义为:设G是一个非空集合,○是它的一个代数运算,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1. 结合律成立,即对G中任意元素a,b,c都有

(a○b)○ c=a ○(b○c);

2. 对G中有元素e,叫做G的做单位元,它对G中的每个元素a都有

e○a=a;

3.对G中每个元素a,在G中都有元素a-1,叫做a的左逆元,使

a-1○a=e;

则称G对代数运算○做成一个群.

子群的概念是群论中一个基本概念,群论的全部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和子群有联系,特别,有事要根据子群的各种特征来对群进行分类,即根据子群来研究群,这也是研究群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代数学中子群的定义为:设G是一个群,H是群G的一个非空子集。如果H本身对G的乘法也作成一个群,则称H为群G的一个子群。

课题正文

一、群的概论

群论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范围广泛和内容十分丰富的数学分支,在近世代数和整个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19世纪,数学中一个长达三世纪之久而未能解决的难题,即五次和五次以上代数方程的根式解问题,被挪威青年数学家阿贝尔和法国青年数学家伽罗瓦所彻底解决。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引入了一种新概念和新思想,即置换群的理论,它对今后数学的发展,特别是代数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可以说,阿贝尔和伽罗瓦是群伦和近世代数的创始人。

在阿贝尔和伽罗瓦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对于这一理论中大多数的本质问题来说,用以构成群的特殊材料——置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是在于对任意集合里所规定的带属性质的研究,即对代数系统的研究。这样一个现在看起来很平凡的发现,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把置换群的研究推进到了更一般的抽象群的研究上去。这样便把群的研究建立在公式化的基础上,使它的理论变得更加严谨和清晰,从而为这一理论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群的性质

设H是群G的一个非空子集,若H对于G的乘法构成群,则称H为G的子群,记作H≤G.

注:对于任意一个群G,都有两个子群:{ e }与G。这两个子群称为G的平凡子群。别的子群,如果存在的话,叫做群G的非平凡子群或真子群。

性质1一个群如果只包含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群;否则称为无限群。

定理1 群G的元素a的左逆元a 也是a的一个右逆元,既有

a-1a=a a-1=e.

定理2群G的左单位元e也是G的一个右单位元,即对群G中任意元素a均有ea=ae=a.

定理3 群G的单位元及每个元素的逆元都是惟一的。

推论1在群中消去律成立,即

ab=ac ﹦﹥b=c,

ba=ca ﹦﹥b=c.

三、子群的判定和子群的判定方法

1、是群的子群的充要条件为H1H2=H2H

是群H2}。?的两个子群,H1H2={h1*h2|h1属于H1,H2

是群的子群的充要条件为H1H2=H2H1

设H1H2=H2H1,只需证对任意a,b属于有a*b-1属于。由定义知,存在a1,b1属于和a2,b2属于使a=a1a2,b=b1b2。那么,b^(-1)=b2-1*b1-1,由于都是子群,所以b1^(-1)属于,b2-1属于。这样

的话,a*b-1=a1*a2*b2-1*b1-1。由于a2和b2-1都属于H2,所以a2*b2-1也属于H2,记为c。又因为H1H2=H2H1,必存在e,f分别属于H2,H1,使a1*c=e*f,这样的话a*b-1=a1*a2*b2-1*b1-1=a1*c*b1-1=e*f*b1-1又因为f和b1-1都属于H1,所以f*b1-1属于H1,e属于H2,所以a*b-1=e*f*b1-1属于H2H1。又因为H1H2=H2H1,所以a*b-1属于H1H2,所以是群的子群。设是群的子群。设p=a*b为一个H2H1集合中的元素,a属于H2,b属于H1。这样的话,a-1和b-1也分别属于H2和H1,于是p-1=b-1*a-1属于H1H2。又因为是群的子群,所以p=(p-1) -1也属于H1H2,于是H1H2包含H2H1。另一个方向的包含关系可以将上述推理反向而得到。结论就是H1H2=H2H1证毕。

例题2设G4={p=| pi∈{0,1}},⊕是G4上的二元运算,

证明<{<0,0,0,0>,<1,1,1,1>},⊕>是群的子群。证明首先对于任意的X=,Y=,Z=∈G4

因为xiyi∈{0,1}

所以X⊕Y∈G4

因为(xiyi) zi=xi (yi zi)

所以(X⊕Y)⊕Z=X⊕(Y⊕Z)

<0,0,0,0>是幺元。

X⊕X=<0,0,0,0>,即任一X,以它自身为逆元。

所以,< G4,⊕>是一个群。

其次,由于{<0,0,0,0>,<1,1,1,1>}G4,且⊕在{<0,0,0,0>,<1,1,1,1>}上是封团的,由定理5-4.7可知<{<0,0,0,0>,<1,1,1,1>},⊕>是的子群。

定理5、设是群,S是G的非空子集,如果对于S中的任一元素a和b有a△1 b∈S,则的子群。

证明首先证明,G中的幺元e也是S中的幺元。

任取S中的元素a,a∈SG,所以e=a△∈S且a△e=e△a=a,即e 也是S中的幺元。

其次证明,S中的每一元素都有逆元。

对任一a∈S,因为e∈S,所以,e△∈S即∈S。

最后证明,△在S上是封闭的。

对任意的a,b∈G,由上可知∈S

所以a△b=a△∈S

至于,运算△在S上的可结合性是保持的。因此,的子群。

例题3设都是群的子群,试证明

证明设任意的a,b∈H∩K,因为都是子群,所以∈H∩K,由于*在H和K中的封闭性,所以a*∈H∩K,由定理5即得的子群。

四、子群与子群的乘积子群的条件

定理设H,K是G的两个子群,则

HK≦G óHK=KH.

证1) 设HK ≦G,有推论2知

(HK) =HK.

但由于H =H,K =K. (HK) = KH =KH,从而

HK=KH.

2) 设HK=KH,则有

(HK)(HK) =HK. KH =HKKH=HKH=HHK=HK.

从而由推论3知,HK≦G。

本定理中的条件HK=KH是两个集合的相等,并不是说H中的任何元素与K中任何元素相乘是可以交换。

所以HK=KH,

则HKLKH=HKHKL=HKKHL=HKHL=HHKL=HKL,

所以(HK)=KH, 因为HK是G的子群,

又因为HK=KH,(KH)L=L(KH).

我们把HK看成一个整体,假设HK是G的子群,则(HK)与L的乘积是子群的充分必要条件是(HK)L=L(HK)

例1 取定一个整数n,令nZ={nz|z∈Z},那么nZ是整数加群Z 的一个子群,显然,这暑加群的子群的乘积仍然是子群。

证由定理5知,设H,K是群G的两个子群,则HK≤G HK=KH。很显然,群G的子群nZ对自身的乘法仍然是子群,即

(nZ)(nZ)=(nZ)(nZ)≤Z.

当另取两个整数m1,m2,(其中m1属于奇数,m2属于偶数),则

m1Z≤Z,m2Z≤Z,

所以(m1Z)(m2Z)=(m2Z)(m1Z)≤Z.

同理也可以推出对任意整数m1,m2,都有,

(m1Z)(m2Z)=(m2Z)(m1Z)≤Z.

即整数加群的子群的乘积是子群。(证毕)

i.设A,B,C是群G的子群,且任意两个子群的乘积(按字母顺序组成,如:AB=BA,AC=CA,BC=CB)还是子群,则

ABC≤G?ABC=CBA

证: a. 设ABC≤G,则由推论1知:1)

(-

ABC =ABC

由于1-A =A, 1-B=B,1-C=C,所以ABC=CBA

b. 设1)

ABC =ABC,又知ⅱ成立,

(-

所以(ABC)1)

(-

ABC =ABC·1-C1-B1-A =ABC·CBA

因为 ABC·CBA=ABCBA=ABCA=ABAC=ABC

所以由推论1知,ABC≤G.

显然,在证明三个子群的乘积还是一个子群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ⅱ.(设H , K是群 G的子群,则HK≤G的充分必要条件是HK=KH)和推论1.

即:三个子群A,B,C的乘积在满足条件:(1)ABC=CBA,(2)在A,B,C 三个子群中任意两个子群(按字母顺序组成)的乘积还是一个子群,则ABC是一个子群.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讨论四个子群的乘积的情况.

ⅳ.设A,B,C,D是群G的子群,且任意三个子群的乘积(按字母顺序组成,如:ABC=CBA,ABD=DBA,BCD=DCB……)还是子群,则ABCD≤G?ABCD=DCBA

证:a. 设ABCD≤G,则由推论1可知:1)

ABCD =(ABCD).

(-

由于1-A =A, 1-B=B,1-C=C, 1-D =D,所以

1

ABCD= 1-D1-C1-B1-A=DCBA.

(-

)

b.设1)

ABCD =(ABCD),又知任意三个子群的乘积还是子群

(-

成立,所以(ABCD)1)

(-

ABCD =ABCD·1-D1-C1-B1-A =ABCD·DCBA.因为ABCD·DCBA =ABCDCBA=ABCD.所以由推论1知,ABCD≤G.

即:四个子群A,B,C,D的乘积在满足条件:(1)ABCD=DCBA,(2)在A,B,C,D四个子群中任意三个子群(按字母顺序组成)的乘积还是一个子群,则ABCD是一个子群.接下来继续讨论五个子群的乘积的情况.

ⅴ.设A,B,C,D,E是群G的五个子群,且任意四个子群的乘积(按字母顺序组成,如:ABCD=DCBA,ABCE=ECBA,BCDE=EDCB……)还是子群,则ABCDE≤G?EDCBA

证:a.设ABCDE≤G,则由推论1可知1)

ABCDE=(ABCDE).

(-

由于1-A =A, 1-B=B,1-C=C, 1-D =D, 1-E =E

所以1)

(-

ABCDE=1-E1-D1-C1-B1-A=EDCBA.

b.设1)

ABCDE=(ABCDE)又知任意四个子群的乘积还是子群成

(-

立,所以

(ABCDE)1)

ABCDE=ABCDE·1-E1-D1-C1-B1-A =ABCDE·EDCBA.

(-

因为ABCDE ·EDCBA =ABCDEDCBA=ABCDEABCD =AABEDCBCD=ABBCDE =ABCDE.

所以由推论1知,ABCDE ≤G.

即:五个子群A,B,C,D,E 的乘积在满足条件:(1)ABCDE=EDCBA,(2)在A,B,C,D,E 五个子群中任意四个子群(按字母顺序组成)的 乘积还是一个子群,则ABCDE 是一个子群.

由上可知,从三个子群的乘积到五个子群的乘积,它们满足各自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子群。

一般的情况下,子群与子群的乘积不一定是子群,但是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子群与子群的乘积可以是乘积。例如:条件HK=KH 只是两个子群的乘积是子群的充要条件。那么我们就可以猜测,多个子群(大于5)的乘积是否还是子群,下面就进行简单的探讨。 ⅵ.设121

-n H H H

是G 的n 个子群,则121

-n H H H

≤G ,

?

(Hs

H H

21

)=( s H 2H 1H ) (s=2、3、4……n )(任意s

个子群

的乘积按字母顺序,如:221

-n H H H

= 2-n H 2H 1H

321-n H H H = 3-n H 2H 1H ……)

证明:由归纳法有:

①s=2时,与上面ⅱ中的情况类似

?

设21H H ≤G ,则由ⅰ知121)(-H H =21H H

但由于1H ,2H 都是子群,故11

-H =1H ,12

-H

=2H

所以121)(-H H =12

-H

1

1

-H =2H 1H 从而21H H =2

H 1H

?

设21H H =2H 1H ,则有( 21H H )121)(-H H =21H H ﹒12

-H

1

1

-H

=21H H 2H 1H =21H H 1H =1H 1H 2H =2

1H H

从而由推论1知21H H ≤G.所以s=2时结论成立。 ②当s=n-1时:

?

设121

-n H H H

≤G ,由ⅰ知1

121)(--n H H H =121

-n H H H

但由于1H ,2H 1-n H 都是子群,故11

-H =1H ,1

2

-H

=2H 11

1

)

(---=n n H H

所以1

121

)(--n H H H

= 1

1

)(--n H

12

-H

1

1

-H ,从而

121-n H H H = 1

-n H

2H 1H

?

设121

-n H H H

= 1

-n H

2H 1H ,则有(121-n H H H )1

121)

(--n H H H =

121-n H H H ? 1

1)(--n H 12

-H

1

1

-H =121

-n H H H

1

-n H

2H 1H =

121-n H H H

从而由推论1知21H H 1-n H ≤G. 所以s=n-1时结论成立。 ③因为当s=n-1时结论成立,所以当s=n 时,结论显然成立。 综合①②③知:在满足特定的条件下多个子群的乘积仍然是子群。两个子群的乘积不一定就是子群,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是子群,既子群的乘积仍是子群的判定条件。 参考文献

1. 石生明.《近世代数初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2. 刘绍学.《近世代数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3重印).

3. 陈重穆 主编.《有限群伦基础》.重庆出版社.1983.

4.

第1章 集合与充要条件教案(1)

第一章集合与充要条件 1.1 集合的概念 第一节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 [新授]: 1.集合的概念 (1)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2)无限集 5.常用数集 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6.空集?(不能写成{?}) [巩固]: 例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小于10的自然数的全体;(2)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英文的26个大写字母;(4)非常接近1的实数. [点评]:组成集合的对象是确定的,对于一个对象是否是集合中元素,只有两种结果:是或不是,出现形容词修饰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周长为20cm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充要条件教材分析

充要条件(教材分析) 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了命题的条件与结 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 教材中,这节内容被安排在数学选修2-1第一章中“常用逻辑用语”的第二节。除 了教学位置的前移之外,新教材中与充要条件相关联的知识体系也作了相应的扩充。 在“充要条件”这节内容前,还安排了“四种命题”这一节内容作为必要的知识铺 垫,为学生学习充要条件打下基础,也便于老师讲透充要条件这一基本数学概念。 显然,教材的这种处理,充分说明充要条件这一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体系中的基础 性和重要性,新教学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位在“掌握充要条件的意义”。 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新旧教材最大的差异在于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定义的处理上,旧教材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以如下方式分别定义的, “一般地,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即A?B,这时我们就说条件A是B成立的充 分条件,也就是说,为使B成立,具备条件A就足够了。”“一般地,如果B成立, 那么A成立,即B?A,或者,如果A不成立,那么B就不成立,这时我们就说,条 件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使B成立,就必须A成立。因为‘B?A’ A?’是等价的,所以,如果A不成立,那么B就一定不成立,和它的逆命题‘B 也就是说,要使B成立,A就必须成立。”与旧教材大段枯燥难懂的表述相比,新教 材的定义显得更简洁精炼,“一般地,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 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与定义表述的繁简成鲜明对照的是,新教材的例题、练 习题、习题数均大幅增加,是旧教材的两倍。显然,新教材的编写者在数学概念的 处理上贯彻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这一新的教学观,因此淡化了对定义的纯文 字叙述,而更注重学生从感性上去领悟,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加深理解。当然,一 次性给出定义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学生在判断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之前,还必须 先分清何者是条件,何者是结论,这增加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1·

(完整版)集合与充要条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能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 A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高个子的男生 B 电脑上的容量小的文件全体 C 不大于3的实数全体 D 与1接近的所有数的全体 2.下列集合中,为无限集的是( ) A 比1大比5小的所有数的全体 B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全体 C 超级电脑上所有文件全体 D 能被百度搜索到的网页全体 3.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2.0 (3) A N B Q C R D Z Q π*∈-∈∈∈ 4.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大于5的自然数 B.一切很大的数 C.路桥系优秀的学生 D.班上考试得分很高的同学 5.下列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不大于8的自然数 B. 很接近于2的数 C.班上身高超过2米的同学 D.班上数学考试得分在85分以上的同学 6.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 A.由3,3,4,5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3个元素 B.所有平行四边形构成的集合是个有限集 C.周长为20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D.如果,,a Q b Q a b Q ∈∈+∈则 7.下列集合中是有限集的是( ) {} {}{} {}2.|3..|2,.|10A x Z x B C x x n n Z D x R x ∈<=∈∈-=三角形 8.下列4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 {}{}{}2222.|10.|.|0.|10A x R x B x x x C x x D x x ∈-=<-=+= 9.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0.0.0.0A B C D ∈?????≠? 10.用列举法表示集合{}2|560x x x -+=,结果是( ) A.3 B.2 C.{}3,2 D.3,2 11.绝对值等于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是( ) A.3 B.{}3,3- C.{}3 D.3,-3 12.用列举法表示方程24x =的解集是( ) {}{}{}{}2.|4.2,2.2.2A x x B C D =-- 13.集合{}1,2,3,4,5也可表示成(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计算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 一、知识基础 二、相关练习 1.对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作物产量及太阳辐射量作比较,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对太阳能利用率最低的是英国甜菜 B.以色列玉米呼吸作用的消耗率最大 C.高的太阳辐射量,能使作物有高的光合作用量,但不一定有高的作物产量 D.作物产量高的地区,往往不是太阳辐射高的热带,而是在昼夜温差大的温带 2.将状况相同的某种绿叶分成四等组,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强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表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B

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C.27~29℃下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30℃下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为2mg/h 3.右图为某绿色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氧气释放速度之间 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在500lux下,此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在1000lux下,此植物每小时氧气的释放量为0ml C.在1500lux下,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为5ml/h D.在4000lux下,此植物氧气的释放量为15ml 4.一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 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气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 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 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 右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0~5分钟之间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 。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 (3)在5~20分钟之间,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溶液后,氧气产生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 (4)加入少量的NaHCO 3 。 (5)加入NaHCO 溶液后,平均每分钟释放摩尔的氧气。 3 (1)呼吸作用消耗了容器中的氧气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浓度逐渐减少,光合作用速率逐渐下降 (3)光合作用使密闭容器内的CO 2

(完整版)集合与充要条件练习题

13.集合1,2,3,4,5也可表示成( ) ) B 电脑上的容量小的文件全体 D 与1接近的所有数的全体 ) B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的全体 D 能被百度搜索到的网页全体 ) R D.Z Q ) B. 一切很大的数 D.班上考试得分很高的同学 ) B.很接近于2的数 D.班上数学考试得分在85分以上的同学 A.由3,3,4,5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3个元素 B.所有平行四边形构成的集合是 个有限集 C.周长为20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D.如果a Q,b Q,则a b Q 7?下列集合中是有限集的是( ) A. x Z |x 3 B.三角形 2 C. x | x 2n, n Z D. x R | x 1 0 8?下列4个集合中是空集的是( ) A. x R|x 2 1 0 B. x|x 2 x C. x|x 2 D. x|x 2 1 0 9?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0 B.0 C.0 D.0 A.3 B.2 C. 3,2 D.3 , 2 11 .绝对值等于3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是( ) A.3 B. 3, 3 C. 3 D.3,—3 12 .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 2 4的解集是( ) A. x|x 2 4 B. 2, 2 C. 2 D. 2 A. x|x5 B. x|0x5 、选择题 1 ?下列语句能确定一个集合的是 A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高个子的男生 C 不大于3的实数全体 2?下列集合中,为无限集的是( A 比1大比5小的所有数的全体 C 超级电脑上所有文件全体 3 ?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0 N B. 2 Q C. 3 4 ?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A.大于5的自然数 C.路桥系优秀的学生 5?下列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A.不大于8的自然数 C.班上身高超过2米的同学 6 ?下列语句不正确的是( 10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x|x 2 5x 6 0,结果是(

09数学分析教案_(华东师大版)第九章_定积分 第三节可积条件

§3可积条件 教学要求: 理解可积的必要条件以及上和、下和的性质,掌握可积的充要条件及可积函数类,能独立地证明可积性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可积的充要条件及可积函数类,能独立地证明可积性的问题; 一、必要条件: Th 9.2 若函数f(x)在[a,b]上可积,则f(x)在[a,b]上有界. 证明 反证法 若f(x)在[a,b]上无界,则对于[a,b]的任意分割T ,必存在属于T 的某个小区间?k ,f(x)在?k 上无界,在i ≠k 的各个小区间上任意取定ξi ,并记| ()|i i i k G f x ξ≠=?∑,现在对任意大的正数M ,由 于f(x)在?k 上无界,故存在ξk ∈?k ,使得|()|k k M G f x ξ+> ?,于是有1 |||()|()|()|n i i k k i i k i i k k M G f x f x f x x G M x ξξξ=≠-+???> ??-=?∑∑≥由此可见,对于无论多小的||T||,按上述方法选取点集{ξi }时,总能使积分和的绝对值大于任何事先给出的正数,这与f(x)在[a,b]上可积相矛盾。这个定理指出,任何可积函数一定是有界的,但要注意,有界函数不一定可积。 例1 证明狄利克雷函数D(x)在[0,1]上有界但不可积 证明 显然|D(x)|≤1,x ∈[0,1]. 对于[0,1]的任一分割T ,由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中的稠密性,在属于T 的任一小区间?i 上,当取ξi 全为有理数时, 1 1 ()1n n i i i i i D x x ξ==?=?=∑∑,当取ξi 全为无理数时,1 ()0n i i i D x ξ=?=∑,所以不论||T||有多 小,只要点集{ξi }取法不同(全取有理数或全取无理数),积分和有不同的极限,即D(x)在[0,1]上不可积。由此可见,有界是可积的必要条件,所以在讨论函数的可积性时,总是假设函数是有界的。 二、可积的充要条件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可积,固然根据定义,直接考察积分和是否能无限接近于某一常数,但由于积分和的复杂性和那个常数不易预知,因此这是极其困难的。下面给出的可积准则只与被积函数本身有关,而不涉及定积分的值。 设T={?i |i=1,2,…,n},为对[a,b]的任意一个分割,由于f(x)在[a,b]上有界,它在每个?i 上存在上下确界,,记sup (),inf (),i i i x x M f x m f x ∈?∈?==,i=1,2,…,n,作和1 1 (),()n n i i i i i i S T M x s T m x === ?=?∑∑分别为f(x)关于分割 T 的上和与下和,或称达布上和与达布下和,统称为达布和,任给ξi ∈?i ,i=1,2,…,n,显然有 1 ()()n i i i s T f x ξ=?∑≤≤S(T),与积分和相比较,达布和只与分割T 有关,而与点集{ξi }无关,由不等式就能通 过讨论上和与下和当||T||→0时的极限来揭示f(x)在[a,b]上是否可积。所以,可积性理论总是从讨论上和与下和的性质入手的。 定理9.3(可积准则)函数f(x)在[a,b]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ε>0,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使得S(T)-s(T)<ε。 本定理的证明依赖于对上和与下和性质的详尽讨论,这里从略(完整证明补述于§6) 设ωi =M i -m i ,称为f(x)在?i 上的振幅,有必要时记为f i ω,由于1()()n i i i S T s T x ω=-=?∑或记为i i T x ω?∑, 因此可积准则又可改述如下: 定理9.3'函数f(x)在[a,b]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ε>0,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使得 i i T x ωε?<∑。 几何意义是:若函数f(x)在[a,b]上可积,则图中包围曲线y=f(x)的一系列小矩形面积之和可以达到任意小,只要分割充分细,反之亦然。

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计算 【知识回顾】 呼吸作用的计算会涉及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葡萄糖的消耗量、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能量、产生A TP的量等计算问题。 1.细胞呼吸的总反应式 (1)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2)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酵母菌、植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高等动物和人体的骨骼肌细胞、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胡萝卜的叶、玉米的胚等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的呼吸,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也只进行无氧呼吸。] 2.细胞呼吸的能量关系 (1)有氧呼吸1mol葡萄糖彻底分解释放2870kJ能量,1161kJ储存在ATP中,形成38ATP (第一阶段形成2ATP、第二阶段形成2A TP、第三阶段形成34ATP),其余以热能散失。(2)无氧呼吸——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 在无氧呼吸的乳酸发酵与酒精发酵过程中,第一阶段产生2A TP;第二阶段释放的能量太少,不足于形成ATP,释放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如果消化了相同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在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中,转移到ATP的能量与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是相同的,都是61.08kJ /mol,形成2A TP,但释放的能量要多一些,1mol葡萄糖分解成酒精释放225.94kJ能量,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释放196.65kJ能量,61.08kJ储存在A TP 中,其余以热能散失。 3.呼吸类型 (1)O2的浓度对细胞呼吸的影响 O2浓度直接影响呼吸作用的性质。O2浓度为0时只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下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浓度为10%以上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2)细胞呼吸时气体的变化情况(以植物为例) ①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和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②如果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不吸收氧气,能放出二氧化碳; ③如果既有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则吸收的氧气量小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例题讲解】 〖例题1〗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在安静情况下,人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以产生的CO2量是(B) A.1/3Nmol B.3Nmol C.6Nmol D.12Nmol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的有关计算。 〖解析〗酵母菌发酵产生CO2的摩尔数为N,由反应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需消耗N/2的葡萄糖;由人通过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人消耗N/2的葡萄糖,可产生3N的

(完整版)高中数学一轮复习《1集合与充要条件》教学案

盐城市文峰中学美术生高中数学复习教学案 §1集合与充要条件 【考点及要求】: 1.了解集合含义,体会“属于”和“包含于”的关系,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2.了解并掌握集合之间交,并,补的含义与求法; 3.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会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基础知识】: 1.集合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文字描述为 和 符号表示为 和 2.常见集合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复数集 3.集合的表示方法1 2 3 4.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相等关系:_________A B B A ???且 2)子集:A 是B 的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_或B A ? 3) 真子集:A 是B 的真子集,符号表示为_____或____ 5.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 ,记作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 6.若已知全集U ,集合A U ?,则U C A = . 7.________A A ?=,_________A ??=,__________A A ?=, _________A ??=,_________U A C A ?=,_________U A C A ?=, 8.若A B ?,则____,___A B A B ?=?= 9.若q p ?,则p 是q 的 条件, q 是p 的 条件. 10.若q p ?,且p q ?,则p 是q 的 条件. 【基本训练】: 1.{}a a a ,202-∈,则a 的值等于_________. 2.若全集{}4,3,2,1,0=U ,且{}3,2=A C U ,则A 的真子集有 个. 3.集合{}{}02,12<-=>=x x x B x x A ,则______=?B A . 4.1>x 是x x >2的_____________ 条件. 【典型例题讲练】 例1.已知集合{}{} 03)32(,082222≤-+--=≤--=m m x m x x B x x x A (1) 若[]4,2=?B A ,求实数m 的值;

充要条件中的基本关系

充要条件中的基本关系2012-08-29、30 1. 已知R b a ∈,,则“00>>b a 且”是“00>>+ab b a 且” 2. 02≥++c bx ax 对R x ∈?恒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0,0≤?>且a 或 0,0≥==c b a 3. 直线0=++C By Ax 与圆()()22 2r b y a x =-+-()0>r 相切的充要条件是 r B A C Bb Aa =+++22 4. B A >是B A sin sin >的 (B A =?) 5. 3,221>>x x 是{6 52121>>+x x x x 的 条件。 6. ABC ?中,B A cos sin >是ABC ?为锐角三角形的 条件. 必 要不充分 7. 写出ABC ?为锐角三角形的一个充要条件: 8. 写出ABC ?为钝角三角形的一个充要条件: 9. 写出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充要条件: C B A c o s c o s c o s 10. ABC ?中,c b a ,,是三边长,则222b a c +=是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 充要条件吗? 11. b a , 0<吗?(锐角?) 12. ⊥的充要条件是0=?. 13. 已知条件p : k =3,条件q :直线y=kx +2与圆x 2+y 2=1相切,则p 是q 的 条件 14. 000≤+≤≤n m n m 则, 或若. 写出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15. 如果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若0x y +≤,则0x ≤或0y ≤”,则这个命题 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 16. 在ABC ?中,“0>?AC AB ” 是 “ABC ?为锐角三角形” 17. 设命题p :关于x 的不等式21110a x b x c ++>与22220a x b x c ++>的解集相同, 命题q :111222a b c a b c ==,则命题q 是p 的_________条件 18. 已知p 是r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q 是r 的充分条件,s 是r 的 必要条件,q 是s 的必要条件.现有下列命题: ①s 是q 的充要条件; ②p 是q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③r 是q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④?p 是?s 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⑤r 是s 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则正确命题序号是 19. 已知p :23≤-x ,q :()()011≤--+-m x m x ,若?p 是?q 的充分 而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42≤≤m 20. 求证:关于x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012>+-ax 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 的充要条件是40<+-ax 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推出“40<+-ax ax 对于一切实数x 都成立”. 21. 已知全集U =R ,非空集合A =??????????x |x -2x -(3a +1)<0,B =?????? ????x |x -a 2-2x -a <0. (1)当a =12时,求(?U B )∩A ; (2)命题p :x ∈A ,命题q :x ∈B ,若q 是p 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

可积条件

§3 可积条件 教学目的:掌握可积判别准则及可积函数类。 重点难点:重点为可积性判别,难点为可积函数类的证明。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一 可积的必要条件 定理9.2 若函数f 在[]b a ,上可积,则f 在[]b a ,上必定有界. 证 用反证法.若f 在[]b a ,上无界,则对于[]b a ,的任一分割T ,必存在属于T 的某个小区间k k x f x ??在,上无界.在k i ≠各个小区间i ?上任意取定i ξ,并记 ().i k i i x f G ?= ∑≠ξ 现对任意大的正数M ,由于f 在k ?上无界,故存在k k ?∈ξ,使得 ().k k x G M f ?+> ξ 于是有 ()()()i k i i k k i n i i x f x f x f ?- ?≥?∑∑≠=ξξξ1 M G x x G M k k =-???+ 由此可见,对于无论多小的T ,按上述方法选取点集{}i ξ时,总能使积分和的绝对值大于任何预先给出的正数,这与f 在[]b a ,上可积相矛盾. 口 注:有界函数不一定可积。 例1 证明狄利克雷函数 ()?? ?=x x x D ,0,1为无理数 为有理数 在[]10, 上有界但不可积. 证 显然()[].1,0,1∈≤x x D 对于[]10, 的任一分割T ,由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中的稠密性,在属于T 的任一小区间i ?上,当取i ξ全为有理数时, ()11 1 =?=?∑∑==n i i i n i i x x D ξ;当取i ξ全为无理数时,

()01 =?∑=i n i i x D ξ.所以不论T 多么小,只要点集{}i ξ取法不同(全取有理数或全取无理数), 积分和有不同极限,即()x D 在[]10,上不可积. 口 由此可见,有界是可积的必要条件.以后讨论函数的可积性时,总是假设函数是有界的. 二 可积的充要条件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可积,固然可以根据定义,直接考察积分和是否能无限接近某一常数,但由于积分和的复杂性和那个常数不易预知,因此这是极其困难的.下面即将给出的可积准则只与被积函数本身有关,而不涉及定积分的值. 设{} n i T i ,,2,1 =?=为对[]b a ,的任一分割.由f 在[]b a ,上有界,它在每个i ?上存在上、下确界: ()().,,2,1,inf ,sup n i x f m x f M i i x i x i ===?∈?∈ 作和 ()(),,1 1 i n i n i i i i x m T s x M T S ?=?= ∑∑== 分别称为f 关于分割T 的上和与下和(或称达布上和与达布下和,统称达布和).任给 ,,,2,1,n i i i =?∈ξ,显然有 ()()().1 ∑=≤?≤ n i i i T S x f T s ξ 与积分和相比较,达布和只与分割T 有关,而与点集{}i ξ无关.由不等式(1),就能通过讨论上和与下和当0→T 时的极限来揭示f 在[]b a ,上是否可积.所以,可积性理论总是从讨论上和与下和的性质入手的. 定理9.3 (可积准则) 函数f 在[]b a ,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0>ε,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T ,使得 ()()ε<-T s T S 设i i i m M -=ω称为f 在i ?上的振幅,有必要时也记为f i ω。由于 S(T )-()= T s ∑=n i i 1 ω i χ?(或记为i T i x ?∑ω), 因此可积准则又可改述如下: 定理3.9', 函数f 在[]b a ,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0>ε,总存在相应的某一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题解法探究(01)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计算题解法探究 植物的新陈代谢历年来都是高考的“主角”,而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知识为背景的试题历来是高考生物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在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中,尤其是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试题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计算题经常出现。这类试题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生理过程,同时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是综合性较强的热点试题。不少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常常感到困惑,甚至不知如何分析。本文将通过知识整理和典例精析的形式,帮助考生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净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 1.表示方法: 净光合速率通常以o2释放量,或co2二氧化碳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真正光合速率(也称 为总光合速率或实际光合速率)通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2.相互关系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测得o2吸收量(即空气中o2的减少量)或co2释放量(即空气中的co2增加量)直接反应呼吸速率。 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此时测得的空气中的o2增加量(或co2的减少量)比植物实际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或消耗的co2量)要少,因为植物在光合作 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co2。因此此时测得的数值并不能反映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而反映出表观光合速率或称净光合速率。图像如下:(5-1)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6CO2 +12H2O——→ C6H12O6 + 6H2O+6O2 解题的时候把我以下5点: (1)反应前后的摩尔比是进行有关计算的基础。 (2)光合作用释放6个o2全部来自光反应阶段原料H20的分解。 (3)光反应阶段需要12个H20,光解产物24个【H】,在暗反应中用于还原6个co2,并产生

尺寸链计算(带实例)

尺 寸 链 的 计 算 一、尺寸链的基本术语: 1.尺寸链——在机器装配或零件加工过程中,由相互连接的尺寸形成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如下图间隙A0与其它五个尺寸连接成的封闭尺寸组,形成尺寸链。 2.环——列入尺寸链中的每一个尺寸称为环。如上图中的A0、A1、A2、A3、A4、A5都是环。长度环用大写斜体拉丁字母A,B,C……表示;角度环用小写斜体希腊字母α,β等表示。 3.封闭环——尺寸链中在装配过程或加工过程后自然形成的一环,称为封闭环。如上图中 A0。封闭环的下角标“0”表示。 4.组成环——尺寸链中对封闭环有影响的全部环,称为组成环。如上图中A1、A2、A3、A4、 A5。组成环的下角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5.增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同向变动,该组成环 为增环。如上图中的A3。 6.减环——尺寸链中某一类组成环,由于该类组成环的变动引起封闭环的反向变动,该类组 成环为减环。如上图中的A1、A2、A4、A5。 7.补偿环——尺寸链中预先选定某一组成环,可以通过改变其大小或位置,使封闭环达到规 定的要求,该组成环为补偿环。如下图中的L2。

二、尺寸链的形成 为分析与计算尺寸链的方便,通常按尺寸链的几何特征,功能要求,误差性质及环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位置等不同观点,对尺寸链加以分类,得出尺寸链的不同形式。 1.长度尺寸链与角度尺寸链 ①长度尺寸链——全部环为长度尺寸的尺寸链,如图1 ②角度尺寸链——全部环为角度尺寸的尺寸链,如图3

2.装配尺寸链,零件尺寸链与工艺尺寸链 ①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4 ②零件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5 ③工艺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工艺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如图6。工艺尺寸指工艺尺寸,定位尺寸与基准尺寸等。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 ”的含义。 2、初步掌握充分、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 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能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 2、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知识方面: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 方法技能方面: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⑴在中q 是p的必要条件的理解; ⑵如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⑶判断命题条件与结论间关系时,条件p的确定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思考1: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为什么?【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说明你是她的孩子】 思考2: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二、复习回顾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的计算 (1)有光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黑暗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速率=外界环境中O2减少量或CO2增加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 (2)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且两种呼吸都能产生CO2,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为1:1,则只进行有氧呼吸;若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的O2的体积比大于1,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若只有CO2的放出而无O2的吸收,则只进行无氧呼吸。 例4.(2006上海)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B.1/2倍C.2倍D.3倍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 根据无氧呼吸反应式可知: 氧气减少了24,可知有氧呼吸产生了24ml CO2,又因CO2共增加,可知无氧呼吸产生了24ml CO2。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CO2量相同的情况下,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其消耗葡萄糖的比为1:3。答案:D 例5.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 CO2,而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 CO2,若在光照强度为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 A.0 mol B.0.02 mol C.0.03 mol D.0.04mol 解析:植株在黑暗处释放0.02mol CO2表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为0.02mol,在a光照下每小时吸收CO20.06mol意味着光合作用实际量为0.06+0.02=0.08molCO2,若光照强度为(1/2)a时光合速度减半,即减为0.04mol,此时呼吸释放CO2仍为0.02mol故需从外界吸收0.02mol CO2。答案:B

集合与充要条件测试题Word版

集合与充要条件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①“全体著名文学家”构成一个集合;②集合{0}中不含元素;③{1,2},{2,1}是不同的集合;上面三个叙述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2、已知集合}12|{<<-=x x M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M A 、∈5 M B 、?0 M C 、∈1 M D 、∈-2π 3、在下列式子中,①}210{1,,∈ ②}210{}1{,,∈ ③}210{}210{,,,,? ④{0,1,2}??≠ ⑤{0,1,2}={2,1,0},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3,2,1,0{}1,0{??A ,则集合A 的个数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5、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A A = B 、A A ? C 、A A ?≠ D 、A A ? 6、已知集合*{|2}A x x x N =≥∈且,*{|6}B x x x N =≤∈且,则B A ?等于( ) A 、{1,2,3,4,5,6} B 、{2,3,4,5,6} C 、{2,6} D 、{|26}x x ≤≤ 7、集合A={0,1,2,3,4,5},B={2,3,4},A B ?=( ) A 、{0,1,2,3,4,5} B 、{2,3,4} C 、{0,1,2,2,3,3,4,4,5} D 、{1,2,3,4} 8、设{|A x x a =≤=( ) A 、{}a A ? B 、{}a A ∈ C 、a A ? D 、a A ∈ 9、设{}()M 1{1,2},{1,2,3},S P M S P ===??,则等于( )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编稿:周尚达审稿:张扬责编:张希勇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 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命题“若p,则q”的形式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 相互关系. 2.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重点: 四个命题与充分必要条件的理解与判定 难点: 充要条件的判定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命题 1. 命题的定义: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要点诠释: 1. 不是任何语句都是命题,不能确定真假的语句不是命题,如“”,“2不一定大于3”。 2. 只有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才是命题。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例如:“起立”、 “p是有理数吗?”、“共产党万岁!”等。 3. 语句能否确定真假是判断其是否是命题的关键。一个命题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能既真又假,模 棱两可。命题陈述了我们所思考的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者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类似于集合中元素 的确定性。 2. 命题的表达形式: 命题可以改写成“若,则”的形式,或“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是命

题的条件,是命题的结论。 知识点二:四种命题 (一)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则”; 逆命题:“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位置; 否命题:“若非,则非”,或“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 逆否命题:“若非,则非”,或“若,则”;实质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两者分别否定后再换位或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换位后再分别否定。 要点诠释: 对于一般的数学命题,要先将其改写为“若,则”的形式,然后才方便写出其他形式的命题。 (二)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1)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同假; (2)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

第23讲函数可积条件2009

第23讲 可积条件及可积函数类 讲授内容 一、可积的必要条件 定理9.2 若函数f 在[]b a ,上可积,则f 在[]b a ,上必定有界. 证:用反证法.若f 在[]b a ,上无界,则对于[]b a ,的任一分割T ,必存在属于T 的某个小区间 k k x f x ??在,上无界.在k i ≠各个小区间i ?上任意取定i ξ,并记().i k i i x f G ?= ∑≠ξ 现对任意大的正数M ,由于f 在k ?上无界,故存在k k ?∈ξ,使得().k k x G M f ?+> ξ 于是有 ()()()i k i i k k i n i i x f x f x f ?- ?≥?∑ ∑ ≠=ξξξ1 M G x x G M k k =-???+ 由此可见,对于无论多小的T ,按上述方法选取点集{}i ξ时,总能使积分和的绝对值大于任何预先给出的正数,这与f 在[]b a ,上可积相矛盾. 例1 (有界函数不一定可积)证明狄利克雷函数()?? ?=x x x D ,0,1为无理数 为有理数,在[]10, 上有界但不可积. 证:显然()[].1,0,1∈≤x x D ,对于[]10,的任一分割T ,由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实数中的稠密性,在属于T

的任一小区间i ?上,当取i ξ全为有理数时,()11 1 =?= ?∑∑==n i i i n i i x x D ξ;当取i ξ全为无理数时, ()01 =?∑=i n i i x D ξ.所以不论T 多么小,只要点集{}i ξ取法不同(全取有理数或全取无理数),积分和有不同 极限,即()x D 在[]10, 上不可积.由此可见,有界是可积的必要条件.以后讨论函数的可积性时,总是假设函数是有界的. 二、可积的充要条件 要判断一个函数是否可积,固然可以根据定义,直接考察积分和是否能无限接近某一常数,但由于积分 和的复杂性和那个常数不易预知,因此这是极其困难的.下面即将给出的可积准则只与被积函数本身有关,而不涉及定积分的值. 设{}n i T i ,,2,1 =?=为对[]b a ,的任一分割.由f 在[]b a ,上有界,它在每个i ?上存在上、下确界: ()().,,2,1,inf ,sup n i x f m x f M i i x i x i ===?∈?∈作和()(),,1 1 i n i n i i i i x m T s x M T S ?=?=∑ ∑ ==分别称为f 关于分割 T 的上和与下和(或称达布上和与达布下和,统称达布和).任给,,,2,1,n i i i =?∈ξ,显然有 ()()().1 ∑=≤?≤ n i i i T S x f T s ξ 与积分和相比较,达布和只与分割T 有关,而与点集{}i ξ无关.通过讨论上和 与下和当0→T 时的极限来揭示f 在[]b a ,上是否可积.所以,可积性理论总是从讨论上和与下和的性质入手的. 定理9.3 (可积准则) 函数f 在[]b a ,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0>ε,总存在相应的一个分割T ,使得()()ε<-T s T S 设i i i m M -=ω称为f 在i ?上的振幅,有必要时也记为f i ω。由于S(T ) -()= T s ∑=n i i 1 ω i x ?(或记为i T i x ?∑ω),因此可积准则又可改述如下: 定理 .9' 函数f 在[]b a ,上可积的充要条件是:任给0>ε,总存 在相应的某一分割T ,使得 εω

尺寸链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尺寸链 12-1填空: 1、零、部件或机器上若干首尾相接并形成封闭环图形的尺寸系统称为尺寸链。 2、尺寸链按应用场合分装配尺寸链零件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 3、尺寸链由封闭环和组成环构成。 4、组成环包含增环和减环。 5、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6、当所有的增环都是最大极限尺寸,而所有的减环都是最小极限尺寸,封闭环必为最大极限尺寸。 7、所有的增环下偏差之和减去所有减环上偏差之和,即为封闭环的下偏差。 8、封闭环公差等于所有组成环公差之和。 9、如图所示,若加工时以Ⅰ面为基准切割A2和A3,则尺寸A1 为封闭环;若以Ⅰ面为基准切割A1和A2,则尺寸A3 为封闭环。 10、“入体原则”的含义为:当组成环为包容尺寸时取下偏差为零。 12-2 选择题: 1、一个尺寸链至少由C 个尺寸组成,有A 个封闭环。 A、1 B、2 C、3 D、4 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间接获得的尺寸称为 C 。 A、增环 B、减环 C、封闭环 D、组成环 3、封闭环的精度由尺寸链中 C 的精度确定。 A、所有增环 B、所有减环 C、其他各环 4、按“入体原则”确定各组成环极限偏差应A 。 A、向材料内分布 B、向材料外分布 C、对称分布 12-3 判断题: 1、当组成尺寸链的尺寸较多时,封闭环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 2、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等于所有组成环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 3、封闭环的公差值一定大于任何一个组成环的公差值. ( √) 4、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时在装配过程中最后形成的一环,(√)也即为装配的 精度要求。(√) 5、尺寸链增环增大,封闭环增大(√),减环减小封闭环减小(×). 6、装配尺寸链每个独立尺寸的偏差都将将影响装配精度(√)。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尺寸链?它有何特点? 答:在一个零件或一台机器的结构中,总有一些互相联系的尺寸,这些尺寸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尺寸链具有如下特性: (1) 封闭性:组成尺寸链的各个尺寸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封闭的形式。 (2) 相关性:其中一个尺寸的变动将会影响其它尺寸变动。 2、如何确定尺寸链的封闭环?能不能说尺寸链中未知的环就是封闭环? 答: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往往是机器上有装配精度要求的尺寸,如保证机器可靠工作的相对位置尺寸或保证零件相对运动的间隙等。在建立尺寸链之前,必须查明在机器装配和验收的技术要求中规定的所有集合精度要求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就是这些尺寸链的封闭环。 零件尺寸链的封闭环应为公差等级要求最低的环,一般在零件图上不需要标注,以免引起加工中的混乱。 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是在加工中自然形成的,一般为被加工零件要求达到的设计尺寸或工艺过程中需要的尺寸。 不能说尺寸链中未知的环就是封闭环。 3、解算尺寸链主要为解决哪几类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