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笔记资料

最新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笔记资料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学习笔记资料

目录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1)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4)

第三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0)

第四章安全评价 (11)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12)

第六章应急管理 (13)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14)

第八章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5)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理论

1、基本概念

★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法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的规定,或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事故种类20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事故等级

4、事故隐患分为两类

(1)一般事故隐患:能够立即整改排除

(2)重大事故隐患:应该全部或局部停产停业才能整改

5、危险源分为两类

(1)第一类危险源:能量。决定严重程度。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失控的因素。决定事故的可能性。

6、海因里希法则

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1:29:300

7、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和原则

8、事故致因理论

★三种事故发生次数分布统计:

(1)泊松分布:由生产条件、机械设备及其他偶然因素引起的。(2)偏倚分布:精神或心理有缺陷的工人

(3)非均等分布:事故频发倾向者

★主要事故致因理论

9、我国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

★安全工作体制: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

★12项治本之策:规划,指标及体系;行业标准和规程;增加投入,扶持重点;科技进步;经济政策;培训教育;立法;约束机制;主体责任;严处责任事故;监督体制,救援体系。

★我国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①事故死亡人数总量控制指标、②绝对指标、③相对指标、④重大和特大事故起数考核指标;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1、《企业安全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2010年6月1日实施。

2、《基本规范》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模式。

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是人。

4、安全标准化建设重点内容:

(1)确立目标

(2)设置机构,确定职责

(3)投入保证

(4)法规执行和制度完善

(5)培训教育

(6)设备设施管理

(7)作业安全

(8)隐患排查治理

(9)重大危险源监控

(10)职业健康

(11)应急救援

(12)事故管理

(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安全文化三个层次:(1)直观表层文化;(2)安全管理体制的中层文化;(3)安全意识形态的中层文化。

6、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功能:

(1)导向功能:将价值观内化为个人价值观,达到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

(2)凝聚功能:将每个职工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激励功能:员工理解企业及工作意义后,增大工作动力;

(4)辐射和同化功能:通过良性传播影响他人;

7、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①安全承诺;②行为规范与程序;③安全行为激励;④安全信息传播与沟通;⑤自主学习与改进;⑥安全事务参与;⑦审核与评估。

8、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①建立机构;②制定规划;③培训骨干;④宣传教育;⑤努力实践。

9、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的减分指标:死亡事故、重伤事故、违章记录。

10、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位;

11、危险化学品与下列场所距离应符合规定:居住区、商业中心、公园、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引用水源、水厂、车站、码头、农田保护区、军事禁区等;

12、剧毒化学品或重大危险源报县级安监和公安备案;

13、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

14、重大危险源计算:同个场所多品种时

(实际存放量/临界量)+(实际存放量/临界量)≥1

15、事故严重程度评价:

①最大危险原则:一种实物具有多种危险,且事故后果相差大。

②概率求和原则:适用于,后果相差不大,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16、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核心是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

17、安全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主要负责人负责原则

★系统性原则

★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18、安全生产规则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解决“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

★其他安全制度重点解决“干什么,怎么干”

★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责任制、定期例行工作制、相关方、重大危险源、设施和费用、危险物品、消防、隐患、防灾、交通、事故调查、应急、安全奖罚;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防护用品、工器具、特种作业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规范、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三同时”、定期检查、维护、检验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环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标志、作业环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19、组织保障

★五类危险行业应设置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其他企业100人以上的应设置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

★其他企业100人以下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20、安全生产投入

★安全生产投入保证:董事会、厂长或经理、投资人。

★费用支出范围:①安防设备设施;②应急器材和个人防护;③安全检查和评价;

④重大危险源隐患相关支出;⑤安全培训及救援演练;⑥其他安全相关。

★违规提取和使用费用的,安监局和财政部责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逾期不改,安监局处理。

★安全风险抵押金——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21、风险抵押金储存标准

22、风险抵押金存储时间,核定通知单送达1个月内。

23、风险抵押金使用:抢险救灾事故善后。

★当年未动用,自然转存,下年不再另存。

★动用了,重新核定数额(非原数额),补齐。

24、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①消除危险源;②限制能量;③隔离;④故障-安全设计;⑤减少故障和损失。

25、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①隔离;②设置薄弱环节;③个体防护;④

避难与救援。

26、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基本原则:①必要性和可行性;②自力更生与勤俭节约;

③轻重缓急与统筹安排;④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7、安全技术措施包含的内容:①应用场所;②名称;③目的和内容;④经费;

⑤实施部门和负责人;⑥开工竣工日期;⑦预期效果及验收。

28、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9、需要进行安全生产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的单位:

①非煤矿山建设项目;

②生产、存储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建设项目。

③国家或省级重点的化工、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纺织、烟草、轨道交通、电力、公路、水运、商贸等项目。

3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能作出经本部门批准可延长10日(=30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31、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将试运行方案报负责建设项目安全许可的安监部门备案;

32、建设项目试运行:不得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

33、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试运行后:安全设施验收评价。

34、特种设备在使用前或后30日内,向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登记。

35、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检验有效期满1个月前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定期检验。

36、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

37、特种设备报废:①严重事故隐患、②无改造维修价值、③超过使用年限。

38、安全教育培训:

①主要负责人和安全员:危险行业48学时,每年16学时。其他单位32学时,每年12学时。

②其他从业人员:危险行业72学时,每年20学时。其他单位24学时。

③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6年。3年复审。连续干满10年,可6年一审。

39、安全检查六种类型:

①定期检查。②经常性检查。③季节性及节前后检查。

④专业检查。⑤综合性检查。⑥职工代表不定期检查。

40、安全检查的内容:

41、安全检查的方法:①常规检查。②检查表法。③仪器检查。

42、劳动防护用品分类方法:性能、保护部位、用途

43、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44、特种劳保“三证”“一标”: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安全标志。

45、承包商管理的四个方面:①明确双方责任;②资质和能力;③现场风险分析;

④现场监督管理。

★严禁以某一部门名义进行发包。

★签订安全协议。

★收取风险抵押金(工程总造价的5%)。

★开工前,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安全交底。 ★发包单位要求承包单位风险分析,制定安全措施。 ★发包单位对承包单位进行消防等方面教育。

★承包单位严重违章,导致严重后果,发包单位有权终止合同。

第三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

1、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第一章,我国安全工作体制:国家监察、

地方监管、企业负责)。

2、监督管理的基本特征:权威性、强制性、普遍约束性。

3、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④、坚持行为监察与技术监察相结合的原则。 ⑤、坚持监察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⑥、坚持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5、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垂直管理、分级监察。

4、监督管理的方式

事前 事中

事后

行为监察 技术监察

6、煤矿安全检查体制的特点:垂直管理、检查与管理分开、分区监察、国家监察。

7、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日常监察、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定期监察。

8、特种设备实行专项安全监察体制。

9、特种设备两项制度:①市场准入制。②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7个环节全过程一体化监察制。

10、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方式:

①、行政许可制度(市场准入制和设备准用制)。

②、监督检查制度。

③、事故应对和调查处理。

第四章安全评价

1、安全评价分为:预评价、验收评价、现状评价。

2、安全评价的程序: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安全评价结论、评价报告编制。

3、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人、物、环境、管理。

(2)、按事故类别分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10类: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4、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直观经验分析法(对照经验、类比)、系统安全分析法(事件树、事故树)。

第五章职业危害预防和管理

1、职业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工作日、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MAC):任何时间不超过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

★超限倍数——符合8小时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分钟,不应超过的倍数值。

2、职业性病损包括工伤、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

3、法定职业病4个基本条件: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②接触职业危害因素。③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④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

4、法定职业病10类115种。

5、职业危害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级预防的原则。

6、我国职业病以尘肺为主。

7、每年至少1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

8、职业危害预评价:可行性。控制效果评价:评价防护措施及其效果。现状评价:找出薄弱环节。

9、职业危害控制:①工程控制技术措施;②个体防护措施;③组织管理等措施。

10、监督管理部门分工

11、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卫生管理

★设置组织架构,建章立制。

★职业危害申报。

★三同时管理。

★材料与设备管理。

★作业场所管理。

★职业危害检测。

★职业危害告知。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卫生评价。

★事故应急救援、报告与处理。

第六章应急管理

1、预警的目标:警示危险程度

2、预警的任务:对事故征兆的监测、识别、诊断与评价,及时报警,并矫正和控制。

3、预警的特征:快速性、准确性、公开性、完备性、连贯性

4、构建预警机制需要遵循及时、全面、高效和引导原则。

5、一个完整的安全生产预警管理体系:

①、外部环境预警系统:自然环境、政策法规、技术工艺预警;

②、内部管理不良预警系统:质量、设备、人的行为活动管理预警;

③、预警信息管理系统;

④、事故预警系统;

6、预警:监测、识别、诊断、评价。

7、预警控制对策: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危机管理

8、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①、营救受伤人员;②、控制事态;③、消除危害后果;④、查清事故原因。

9、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

10、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原则: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②、条块结合,属地为主;③、统筹规划,合理布局;④、依托现有,资源共享;⑤、一专多能,平战结合;⑥、功能实现,技术先进;⑦、整体实施,分步实施。

11、事故应急响应程序:接警、级别确认、应急启动、救援行动、恢复和结束。

12、应急预案体系

(1)、综合预案(总体预案):应急方针、政策、组织结构及职责,行动总思路;(2)、专项预案:针对某种具体特定类型制定。综合预案的附件。明确程序和措施;

(3)、现场处置方案:针对具体装置、场所、岗位制定的处置措施。更强针对性。

13、应急演练:策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

第七章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

1、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2、单位负责人1小时内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报告;

3、安监部门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报至国务院总共9小时;

5、情况紧急,允许现场直接向县级以上安监部门报告;

6、一般事故,逐级报至市级;

7、较大事故,逐级报至省级;

8、重、特大事故,逐级报至国务院;

9、事故报告的内容:单位概况、事故时间、地点以及现场情况、经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采取的措施;

10、事故单位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

11、事故调查:“政府领导、分级负责”

①、特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调查;

②、重大:省级人民政府;

③、较大:市级人民政府;

④、一般:县级人民政府;

跨地区发生事故的,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12、事故调查期限:60日,最长120日;

13、事故调查工作原则:政府领导、分级负责;

14、事故调查报告批复:特大,30日(最长60日)。其他15日。

第八章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安全生产统计包括事故统计、职业卫生统计、行政执法统计;

2、统计工作步骤: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

3、千人死亡率=(死亡人数/从业人数)×103

4、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从业人数)×103

5、百万工时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总工时)×106

6、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106

5、重大事故率=(重大事故起数/事故总数)×100% 7、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的统计

(1)、直接经济损失

①、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

★丧葬及抚恤金;

★补助及救济费用;

★歇工工资;(注意)

②、善后处理费用:

★处理事故费用;

★现场抢救费用;

★清理现场费用;

★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

③、财产损失价值:

★固定资产损失;

★流动资产损失;

(2)、间接经济损失

①、停产减产损失;

②、工作损失价值;

③、资源损失价值;

④、处理环境污染费用;

⑤、补充新员工的培训费用;

⑥、其他损失费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