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教史

外教史

外教史
外教史

斯巴达的教育目的、内容、特色:

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以确保对奴隶与平民的统治,并支持对外的掠夺或防御战争。

教育特色及内容:(1)婴儿检视。儿童属于国家所有,婴儿一出生就受到国家长老的检视。凡身体畸形的,就被抛到弃婴场。检视合格的儿童交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2)斯巴达式的训练始于诞生。婴儿要进行忍受、控制和意志锻炼。儿童5-6岁时观摩成人活动。7岁后进行教育场训练。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斯巴达人非常重视女子教育。女子通常和男子接受同样的军事、体育训练,其目的是造就体格强壮的母亲,以生育健康的子女。并且当男子出征时,妇女能担负起防守本土的职责。(3)训练效果——国家机器。从小经历过严酷训练和教育的斯巴达青年,个个举止庄重、态度严峻,静如处子,动如狡兔。

雅典的教育目的、内容、特色:

目的:培养具有多种才能、能说会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活动家和商人。特色:除了军事、体育以外,还有较多的智育成份;并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雅典人中间,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内容:1.身的教育不仅着眼于军事准备,而且注意到躯体的健美匀称、动作的灵活适度。2心的教育在雅典又称为“音乐教育”,既包括狭义的音乐教育,也包括文字、文学等文化教育。3宗教、道德教育则全贯穿在全部身的教育和心的教育之中。

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

相同: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奴隶无权享受教育。

区别:1、政府对教育的态度不同。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服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雅典盛行私人办学,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的教育。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雅典竭力培养奴隶主子弟成为身强力壮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的7至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基督教对儿童观的评述

积极方面:1、严禁杀婴或弃婴。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宣称新生婴儿为具有灵魂的人,谴责杀婴行为。这些宣传随着基督教的兴起,逐渐深入人心,有力地改变了以往杀婴或弃婴的陋习。2、开启收养机构。基督教在全球势力所到之处,兴办的类似机构如育婴堂、孤儿院等大都与其有关。近代许多幼教机构也是由各派基督教人士首创。此类机构的出现在历史上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消极方面:1、原罪的儿童观:(1)原罪论。认为人生而有罪,本性恶。2)赎罪论。由于人是带着“原罪”来到人间的,人生在世就要不断用自己的血汗来洗涤自己的罪恶,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3)禁欲主义。由于人类本性恶,犯有原罪,故须压制人的情欲,摧残肉体以拯救灵魂。

:柏拉图认为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象世界,一个是理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的;现象世界是虚幻的、无常的,是理念世界的淡薄的阴影和“分有”的结果。人是神所创造的万物中最优者;人由肉体和灵魂构成,人的灵魂先于肉体存在于理念世界中。认识论——学习即回忆。柏拉图认为,认识不是对万物存在的现象世界的感知,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到教育上,他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三等级理论:将人分为三个等级,即金、银、铜铁质三等。他认为金质的人,即哲学家其特性是理性发达,只有他们才能认识最高的理念——善,并根据“善”来治理社会,从而达到天下太平。银质的人,即军人其特点是意志刚强、勇敢,他们适合担当卫国者的任务。铜铁质的人则以贪欲为特征,只宜成为工农商各业的劳动者,他们应习惯于克制欲望,服从前两种人的领导。三个等级的人应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国家才能维护正常的运转。

教育体系:(1)胎教(2) 0~6岁:幼儿教育(3)6~18岁:普通教育。学习音乐以陶冶心灵,体育运动以锻炼身体。(4)18~20岁主要是进行军事训练,除继续受音乐教育外,还应该学习初步的科学知识,这是一个军人所必需的。(5)20岁后,高等教育。(6)20~30岁,选拔少数人学习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谐音学等高级课程,为掌握辩证法,成为哲学王做准备(7)从30~35岁,再挑选合适的人完整地学习辩证法;从35~50岁为实践时期,掌握了辩证法的哲学家在最高的统治地位上为公众服务(8)到50岁时真正的哲学家已经认识了“善的相”,他们既可以从事哲学研究,在轮到他们时也可以统治城邦。

对学前教育的论述及其历史地位:论述:1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他提出实行儿童公育的制度。主张:(1)婚配和育儿都由国家负责。(2)把儿童从出生到6岁作为学前教育期。这个时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段:即O~3岁,为第一阶段;3~6岁.为第二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儿童出生后,交给国家特设的养育院,由乳母养育,并对婴儿用摇篮曲、儿歌施加教育的影响。在第二阶段,即儿童满3岁后,要集中到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里去,由保姆监护。2教育内容:认为和谐的教育应当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1)“音乐”既包括现在意义上的音乐教育,也包括诗歌、文学等其他富有陶冶功能的内容。(2)指出,一生专门从事体育运动而忽略音乐文艺对于心灵影响的人,往往变得野蛮残暴;反之,又不免过度软弱柔顺。理想国未来的护卫者需要两种品质兼而有之,彼此和谐。历史地位:柏拉图重视教育的政治意义;在西方首次提出优生、胎教及公共学前教育的思想;阐述了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慎选故事教材(即教学具有教育性)的问题;提倡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这些观点在西方幼儿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其公共学前教育的思想,给文艺复兴后的许多教育家以重要启迪,为近代公共学前教育理论及机构的创立提供了思想资料。

:人的灵魂由三部分组成:(1)植物部分,即身体的生理部分(2)动物性部分,指本能,欲望和情感(3)理性部分,即真正的人性部分。教育顺序:顺应着灵魂的上述三个部分,亚氏主张相应进行三种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只是低级的部分应服从高级的部分,即体育应服从德育,德育应服从智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灵魂的高级部分,即理性部分和意志部分。他主张通过体育、德育和智育三部分的教育,使人得到和谐的发展。

自由教育——发展理性:自由教育论的核心是强调自由教育是惟一适合于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从而使人从愚昧和无知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应避免机械化的、专业化的训练。

历史贡献:(1)白板说及内发的最初表述(2)和谐发展的思想(3)关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教遵循自然的原则(4)年龄分期的尝试(5)关于教育环境的思想、注道德习惯和道德实践的培养等。大多开创了同类思想之先河,给后世以重要影响。其中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在17~18世纪发展为重要的教育思潮。

研究和讲授的包括:一是致颂词,一般在庆功会或葬礼上发表演说颂扬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功德和业绩。二是进行政治鼓动,针对国家重大的政治、军事、社会问题发表演说,进行辩论,申明自己的观点,影响公众舆论。三是法庭上诉讼案件的控告与辩护。

论天性与教育的关系:1、“天性是教育的原材料”,教育是铸造这个原材料的艺术。2、艺术的完善更胜于优质的材料。认为中等的雄辩家得之于天性者较多,而优秀的雄辩家则更多得之于教育,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应当适应自然:

论家庭教育:(1)主张要慎选保姆。(2)理想的父母:品德、知识、勤勉。

幼儿语言教育:1、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昆体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2、详细讨论了幼儿语言教学法;昆体良强调应在幼年时期就注意纠正儿童发音上的错误,以免积习形成,伴随终身。

论教育和教学方法1、对教师的要求:(1)德才兼备(2)适度约束学生2、注意教学的双边活动3、因材施教:(1)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天赋素质(2)长善救失(3)扬长避短4、反对体罚5、量力而行。昆体良奠定了教学中量力性原则的思想基础。指出:教师要节制自己的力量,俯就学生的能力。6、启发诱导。昆体良认为教师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不发问的学生提问。7、劳逸结合(1)主张学习与休息相间。(2)赞成儿童应有游戏。8、其它:教学必须明白易懂。要求对学生的表扬既不可吝啬,也不可浪费。

骑士教育

1、目的: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2、教育阶段及教育内容: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1)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2)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具有古典性质,但并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内涵。(3)世俗性。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4)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家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5)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综上可见,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两重性,进步性与落后性并存,尽管它还有不足之处,但它扫荡了中世纪教育的阴霾,展露出新时代教育的灿烂曙光,开欧洲近代教育之先河。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

(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

《大教学论》1632: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之作。《母育学校》1630:为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详细论述了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教育的各个问题。《世界图解》1654: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语言学入门》1931;《人类事务改进通论》1644。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内涵: 1、循自然界的“秩序”。认为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有的普遍法则。把人也看作是整个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的发展以及对人进行的教育也应服从这一普遍法则2、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遵循自然界“秩序”占主要地位。对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评价:1、教育的主导原则。充分吸取、借鉴了前人及同时代人的教育成果,在亲身改革学校和教育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2、理论批判和理论建树的武器:理论依据或立论基础。(1)旧瓶装新酒。夸美纽斯还不能完全摆脱旧传统的窠臼,这表现在他也时时引用《圣经》。2)引证自然的研究或论证方法。自然法则,在当时可以与宗教教条相抗衡,并使人们信服的依据之一。3、具体的巧妙做法: 1)在涉及到人生目的、教育目的及德育等较为抽象的问题时,夸美纽斯往往引证《圣经》,宗教色彩较为浓厚。(2)涉及到教学等务实性的问题时,夸美纽斯则将《圣经》及宗教教义弃之不顾,而总是引证自然来为理论依据。4、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意义(1)表明了夸美纽斯探求教育工作规律的可贵意图。(2)这一主张进一步打破了教会宣传的“《圣经》包含一切真理’’的禁区,使人们的注意力从《圣经》转向实际,转向现实世界,有利于教育工作摆脱神学的束缚。(3)引证自然,在当时是个进步的主张,今天看来也含有积极因素。(4)夸美纽斯思想中所包含的内发论思想为后来的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人所提倡的内发论提供了先导。5、局限与缺陷:他所提出的所谓自然法则是肤浅的、简单的,往往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非事物的本质。

母育学校的性质、意义和任务

(1)性质:在夸美纽斯看来,每一个家庭都可成为一所学校,孩子的母亲便是主要教师。(2)母育学校任务:他把为儿童奠定体力、道德和智慧发展的基础,作为第一个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3)意义: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从普及教育的角度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角度,考虑学前阶段教育的重大任务。他认为在母育学校里,应当把一个人人生旅途中所应具备的一切知识的种子播植到他的身上。

对幼儿教育的贡献

1、详细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及人受教育的可能性

2、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

3、撰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与其配套的亦可堪称历史第一的看图识字课本《世界图解》

4、首次深入“研究了在家庭条件

下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它的目的、内容和基本方法。”

1、内涵:绅士教育是近代欧洲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教育观。

2、教育的目的、任务及作用:培养有理性、有才干、有作为的绅士。绅士必须有强健的身体、还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教育作用:基于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即“白板”说,反对“天赋观念”说,洛克对环境教育等外力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作了高度评价,认为生活中所见到的每个人或好或坏,千差万别,均是由于教育之故。 对儿童的体育、养护等问题的建议

(1)运动与锻炼。特别提倡游泳。认为游泳既有益于健康,同时还是一种护身的技能,可应付某些特殊场合的急需。除了要积极锻炼外,洛克反对人为的束缚,主张让“自然”按照它所认为最好的方式去形成体态(2)饮食。主张儿童有节制的生活,饮食应“极清淡、极简单”。(3)睡眠。主张儿童的卧床应该坚硬,宁可用棉絮,不可用羽绒;因为“硬床可以锻炼身体”,有益健康。(4)还针对当时上流社会过分照顾子女的习惯,反对成人要儿童服用任何药物去预防疾病。 德育的标准、内容、原则及具体方式

(1)标准:洛克指出,人并非生来就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道德观念及道德习惯的形成完全是经验和教育的结果。还提出了自己世俗的道德标准,这就是“有利”。 (2)内容:聪明、礼仪、刚毅。认为所谓“良好的德行”大致有三层含义:一为世俗的聪明。二要懂得上流社会的礼仪、礼貌,外表上显得彬彬有礼,文雅大方。三是具有性格刚毅、坚强、能吃苦耐劳等品质。(3)德育的主要原则 :一是要训练儿童以理性克制欲望。二是要求从小通过教育及练习去培养儿童必需的、良好的性格习惯。(4)德育的具体方式:A .反对溺爱、放纵子女B .慎用体罚、训斥C .正确运用奖

(1)本来面目、原始倾向。(2)儿童的天性。儿童在生长发展过程中,有其节律性、阶段性。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即要求教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进程,考虑其年龄特征,适应其本性施教。着重从人的成长受三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的制约,论证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必要性。(3)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对待儿童。2、目标:自然教育的目的即培养“自然人”。自然人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受传统束缚而率性发展的人;二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非等级、非阶级、非固定职业的人;三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3、自由的原则:坚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和压制,反对经院主义教育强迫儿童呆读死记宗教教义,反对当时学校中盛行的严酷的纪律和体罚。要求教育者只需创造出一个能促进儿童自然发展的适当环境,让儿童发挥本身的积极性,通过活动和个人经验,认识生活,进行学习,健康成长。教育者最好作一个“导师”,而不是“教师”。4、历史意义:反对封建专

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和压制,反对经院主义儿童呆读死记以及学校中盛行的严酷的纪律和体罚。的划时代意义;引导了近代儿童研究和教育“内发论”的方向。

“新庄”实验时期1767-1779:劳动教育,文化学习,道德教育。斯坦兹实验时期1798:家庭、爱的教育,学习与劳动的结合,教学心理化尝试。杜洛多夫实验时期1799-1805:要素教育,和谐教育,进一步教学心理化实验。伊弗东实验时期1805-1825:对以前实验的深入研究、推广,办理教师训练学院。

人性发展的三阶段:认为从低级天性发展到高级天性分为三个阶段:“自然状态”:具有本能纯洁,纯粹为自我而生存。“社会状态”:作为堕落的人进入的状态,人与其同胞处于联系和契约中而存在“道德状态”:人自我创造,把自己提升到道德境界,提出来道德化目标。与孔子有所相裴氏认为,教育一方面要遵循自然,另外还要通过教育的作用,把人性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教育心理化:目标:教学过程心理学化。裴氏接受了卢梭等前人的影响,要求教育应遵循自然。并力图通过研究与实践将这一思想深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教育心理化”的口号。)二层涵义: 一是就教育的目的或结果而言,要求教育应使人固有的、内在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二是就教育活动或过程而言,要求教育应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及人性规律协调一致,注意个别差异,区别对待素质不同的儿童,使儿童在获取知识、发展智慧和道德情感诸方面,都处于自然主动的地位。直观性教学原则:(1)“直观”含义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觉,也可包含整个认识过程。概念的基本精神就在于“促进人和外界的交往”。(2)幼小儿童应采用直观学习直观(3)(表象)到概念——教学过程的基础 家庭教育与爱的教育:(一)家庭教育1、教育科学的出发点:出于遵循自然的要求,使人的能力得到应有发展,裴氏认为家庭教育十分重要。2、母亲在儿童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3、父母最了解儿童 在家庭中,母亲是异常伟大的教师,她最了解儿童、热爱儿童,母爱发的发挥最能表现教育的意义及成效。认为由母亲对儿童进行教育,比学校教师更恰当。4、教育应始于诞生,裴氏声称:我要找出儿重最初开始学习的时间,我立刻确定这个时间与儿童的诞生是一致的。”最初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二)爱的教育 1、教育的主要原则——基于爱;2、爱的教育的含义:(1)指对教育对象的真诚的、全身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2)“提升学童价值” ——帮助的目的在于自助。 要素教育论 :(一)教学追求——简化 认为:“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讲,要求普遍地简化它的方法.这种简化,是我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二)理论基本内涵 1、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各门学科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即所谓要素;2、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从这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的因素。这样的教育、教学就符合心理学的原则,简便易行,效果良好。 3、要素教育原理可体现在智育、德育、体育及劳动教育等各个方面,但主要体现在智育中。(三)智育 1、教学的两个重要任务:(1)培养儿童对人类的爱,促进道德的发展。(2)发展智力——“形式教育之父” 认为人的认识首先从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开始,观察为认识之始。(3)智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认为教学要和儿童自己对事物的亲身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教给儿童的东西,只有在其智力所及范围之内,才能变成自身的东西。(四)德育1德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养成儿童的博爱精神。2、道德教育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 ——儿童对母亲的爱。 德育应由对母亲的爱着手,其进一步发展,便可促进一个人道德力量的实现。3、儿童道德教育的过程——家庭中奠定基础。4、德育氛围——学校教育应效法较好的家庭教育 (五)体育和劳动教育 1、认为儿童生来就有要求活动的愿望,这也就是有待发展的体力的萌芽,是体育和劳动教育的基础。2、体育和劳动教育、智育、德育是不可分开。3、主张教学和手工业、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4、使功课与劳作合一,提倡职业训练,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实际生产量的最好途径。 “内心自由”观念,即要以理性克制欲望,指导意志。 “完善”的观念,要求意志专心、坚定,不为外力所动。 “仁慈”的观念,即要求协调人际关系,无争斗。“正义”的观念,即守法。 “公平”的观念,即要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教育的目的:(一)道德的目的或必要的目的: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道德。(二)选择的目的或可能的目的: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匀称的兴趣”,达到“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儿童的管理:1)威胁。即以惩罚威胁儿童,不许他们随心所欲,乱说乱动2)监督。即对儿童加以严密监视、督促3)命令。这是教育者对儿童的行为规范直接提出要求4)惩罚。这是在上述手段未奏效后采取的严厉措施5)权威和爱。认为人心屈服于权威,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权威可发挥很大效用。6)不给儿童空闲。即通过组织儿童游戏,或给儿童讲故事等活动,将儿童的空闲时间占领下来。

教学阶段论:第一阶段——清楚地感知新教材。第二阶段——巧妙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第三阶段——系统地形成普遍性的概念体系

。第四阶段——巩固地应用所形成的观念 在性格形成学说指导下,他推行了一系列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的措施,同时非常重视教育,为工人及其子女创办了系列教育设施,包括:为1~6岁儿童创办社会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学校;为6~10岁儿童开办初等学校;为11~17岁的少年工人开设夜校;以及为工人及其家属举办业余教育机构。 性格形成学说:1、“环境决定论”(1)反对性格形成的“意志自由论” (2)坚持“环境决定论” (3)社会环境是形成人的性格的决定性因素。 幼儿学校教育制度:(一)设立幼儿学校的必要性1、早期教育的意义 :从性格形成的学说出发,欧文十分重视幼儿教育。2、开设幼儿学校的理由 (1)改善工人幼小子女的处境,采用新的原则来实施教育和训练。(2)解决家庭主妇的后顾之忧。(3)主张儿童公育(二)幼儿学校的内部设施和分班制度1、设施 游戏场2、分班制度a 第一部分以1~3岁儿童为对象.b 第二部分以3~6岁的儿童为对象。(三)幼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1、智育 2

、体育、军训、音乐和舞蹈3、德育 (1)1837年,时年已55岁的福禄倍尔在德国的勃兰根堡设立一所教育机构,专收3~7岁的儿童,并将在瑞士发明的教材和教具都付诸实用,终日和幼小孩子们打交道。1840年,福禄倍尔把这所机构命名为“幼儿园”。拟定了幼儿园游戏和作业的内容与方法。(2)1849年,福禄倍尔开办了幼儿教师训练所。同年,结识了别劳男爵夫人。她是福禄倍尔思想的热诚信徒和宣传者,曾将福禄倍尔晚年的生活和思想记叙在《回忆福禄倍尔》一书中,成为后人研究福氏生平及思想的宝贵资料。幼儿园运动一度在德国得到发展。1851年8月,由于政治原因,即幼儿园复辟势力有破坏作用,普鲁士教育部长在下令禁设福禄倍尔式的幼儿园。1860年,即福氏去世后8年,普鲁士政府才解除对幼儿园的禁令。

教育的基本原则:1、统一的原则。教育的目的则是引导人有意识地和自由地表达神的统一的内在法则,从人性中培养神性,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智慧的人。 2、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必须观察、效法或遵循自然万物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追随儿童的天性。3、发展的原则。(1)教育是由内因决定的进化过程,如果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神的精神就会在儿章的活动中显示出来。(2)发展是分阶段的又是连续的。(3)教育工作中应按照儿童生命发展的阶段,去帮助和指导儿童的发展;防止以跳跃的、速成的教育促成儿童早熟。(4)发展的结果是对立面的调和4、创造的原则。:“上帝按照自己的意象造人,人应当像上帝一样地创造与产生。”即人性中培养神性。5、社会参与的原则。福禄倍尔重视教育的社会目的。他力陈个体进步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离的。 幼儿期特征及任务:(1)特征:幼儿期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开始的时期。婴儿期儿童教养的重点在于身体的养护及感官的发展,这时则较多注意其心智的发展。(2)任务:在于变内因为外因,让孩子通过参与人和物的外部世界的活动,来展现自己的天性。幼儿期的教育对于发展中的人来说,是至关紧要的。

幼儿园教育制度:1、弥补家庭教育缺陷2、家园合作3、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4、幼儿园的主要任务一是通过活动和游戏的方式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社会态度和美德,发展体格,锻炼外部感官,使他们认识人和自然;二是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做好升人小学的准备;三是培训幼儿园教师和推广幼儿教育新方法和新经验。 幼儿园的教学原则:致力于从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从事物中积累自己经验的机会。要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使其学会从亲身经验、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从人类社会的真正生活中去认识。

幼儿园的课程:1、歌谣与游戏 2、福禄倍尔恩物 3、作业。4、运动游戏 5、自然研究

8种恩物:第一种恩物是一个小盒子里装有6个绒毛做的颜色各异的小球,分成红、黄、蓝、绿、紫、白6种颜色。第二种恩物是硬木制作的3件物品: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第三种恩物是一个沿各向对开一下的大立方体。第四种恩物是一个沿纵向切成许多平板的立方体。给儿童大量这种立方体,使他们不仅能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并能很容易地写出算术数字和符号。第五种恩物是一个立方体,分割成27个体积相等的小立方体,它们可以组成一个大立方体。第六种恩物是28个砖形木块,其中三个纵向二分,6个横向平分,也可组成一个大立方体。第七种恩物是一个大立方体,可分成64个小立方体。第八种恩物是一个大立方体,可分成64个长方体。

福禄倍尔的历史贡献;1、创办了幼儿园,广泛组织了训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客观上顺应了19世纪以来,在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发展幼儿社会教育的趋势。2、详细论述了幼儿园工作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发明了恩物,大大推动了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为其成为教育理论领域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作出了卓越贡献。3、福禄倍尔反对强制性教育,重视儿童积极主动的活动,以及内发论的思想,对后世发生了重要影响,成为19世纪末叶以后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之一。4、福禄倍尔的理论和实践大大推动了19世纪后半期欧美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其主张还逐渐影响到小学乃至中学的课程设置。 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

昆西教学法:主要特征:1、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教育的中心。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强调学校应成为理想的家庭、完善的社区和雏形的民主政治,在促进民主制度的发

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3、主张学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造的精神。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其目目标在于发展人的整个机体,包括培养感觉、体力、智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学校的任务在于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必需的作业和活动。

葛雷制:1、社会性质的作业2、二重编制法

新教育运动:1、教育理想。造就“新人”,即身心健全、自由独立、能够创造新文化的人。 2、教育原则、宗旨。主张推行卢梭的自然教育原则。教育宗旨是发展儿童的特性,尊重儿童的人格,自然地促进儿童在智力、道德、创造力方面的充分发展。3、教育方式:倡导自由教育。4、具体做法:主张建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所谓理想学校。

爱伦·凯特与儿童的世纪:1、成人们了解孩子的性质。2、孩子的淳朴天真必须由成人留心保留

1、实用主义哲学:其核心概念是“效用”。主要论点:一是经验自然主义,二是工具主义,三是哲学对教育的指导

2、机能主义心理学与本能论心理学:1)机能心理学2)构造心理学规定心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①什么?把意识经验分析为它所由构成的最简单的要素;②怎样?寻求这些元素如何结合为复杂的心理活动;③用与心理过程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这些心理过程3)构造心理学把心理学推向定型化和脱离生活实际。 4)本能论心理学

3、社会学:1)人性论2)庸俗进化论3)民主观。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思想渊源

一是西方历史上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其中尤以卢梭的影响为大。二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思想。社会本位论是与儿童本位论对立的思潮,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社会需要。这一思想滥觞于柏拉图。三是杜威吸取了西方历史上众多思想家的观点,并结合现代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实验科学的新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儿童中心论

他主张教育应建立在儿童的天性、本能的基础上。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根据反对传统教育的需要,尤为重视心理的因素,大力倡导儿童中心论。1、地位。儿童中心论的思想并非杜威首倡。当杜威形成其教育观点时,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正在欧美风起云涌。2、对传统教育的猛烈抨击。批评传统教育只是自上而下地把成人所制定的教材与教法强加给正在生长的儿童,所强施给儿童的东西超出了儿童经验的范围。指出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消极地对待儿童,机械地使儿童集合在一起,课程和教法的划一。

社会中心论

提出要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教育要以社会为中心。认为构成教育过程的因素除心理学以外,还有社会学。在考虑教育问题时,无时不着眼于社会的需要,因此明确提出:1、要把“教育的社会方面放在第一位”,教育要以社会为中心2把儿童训练成社会的成员,要用为社会服务的精神熏陶他并授以有效的自我指导的工具; 3、并认为,实现了上述这一切,“我们将有一个有价值的、可爱的、和谐的社会的最深切而最好的保证。”

教育本质观的论述:

一)教育即生长:1、生长论代表了杜威的儿童发展观。“生长”原来是一个生物学或心理学的概念,其立论的基础则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杜威的机能心理学与本能心理学。2、基本内涵1)生长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相联结的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2)生长必须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依据。

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1、内涵及意义:杜威称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有两条原则:1)“交互作用原则”。即经验表现为主体与客体、有机体与环境的一种相互作用。2)“连续性原则”:人最初的经验来源于“先天的能力;但在人的一生中要不断经历、改变各种事物,在活动中获得的新的经验增加到原有的经验中去以后,就会对原有经验进行改组改造3)经验的改组、改造具有两个重要意义:其一是“增加经验的意义”,即使儿童认识到过去未曾感觉到的事物的联系。其二是:“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和“一种有教育意义和足以提高能力的经验。”杜威这一思想的特点是将目的和过程,将主体与客体,将个性化与社会化通过主体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将认知、获取经验与行动结合起来。

三)教育即生活(组织论):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学校的改造应把学校改造成简化、净化的雏形社会,学校中的课程不应着眼于文字科目,而应着眼于儿童现在的生活经验,教学应从学习者现有的直接经验开始,注重培养儿童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

教育目的论:

一)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杜威认为外在的教育目的不能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固定的目的呆板僵化,不具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情况;终极的目的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因为世界是变动不居的。杜威所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这个目的就是“生长”。二)目的论的实质:1、教育目的论回答“教育应为一定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杜威的“生长是为了进一步生长”是从儿童发展的过程这一角度规定教育目的的,它没有反映出教育目的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不能揭示出教育目的应揭示的东西,不能给人提供一个切实的可以遵行的目的。

2、杜威认为在非民主的社会里,教育目的是外在于并强加于教育过程的,饱含权威与专制色彩。

3、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是民主主义的特征,民主主义的道德含义在于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全面的生长和发展,杜威将个人发展与民主的社会目标看作一致的东西。

4、结论:讨论杜威的教育目的,关键不在于“有目的”与“无目的”的问题,而在于杜威“支持什么目的”与“反对什么目的的问题”。杜威主张的教育目的就是“过程内的生长”。

教学阶段论:

教学法的要素: 1)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即令其产生兴趣的一些活动——暗示;2)在这种“情境”里面产生促使学习者思考的“真实问题”——问题;

3)学习者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个问题——假设4)学习者须具有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并加以整理排列,使之有条不紊——推断5)学习者将设想付诸实施,并检验其有效性——结论。

幼儿期的价值:

认为这较长的生长时期正好蕴藏着使他们进行较为复杂而高深的学习的可能,因此幼儿期较长并不是弱点或缺点。幼儿期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不但是接受中高等教

育的基础,尤其是他一生事业、习惯、嗜好的基础。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绝不应以成人为标准而抹杀儿童期的尊严。

幼儿的特点:

1)未成熟状态:发展的能力。杜威反对把婴幼儿看成无知无能的东西,认为婴幼儿自身蕴藏着学习和成长的“能量”和“潜力”(2)“依赖性”和“可塑性”:认为未成熟的幼儿具有的2个特征即“依赖性”和“可塑性”。依赖性指一种力量而不是软弱,它包含相互依赖的意思。”一方面,幼儿需要“成人继续不断的养护”,同时幼儿具有社交能力。可塑性:即儿童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努力的活动,通过经验的不断改造来改变自己,使自己达到新的发展,而不是单纯靠的外力的作用。

杜威的设计教学法

1、设计教学法特点: 1)、这是一种由学生自发的、有目的、有计划、在实际中进行、

手脑并用,并获得一个完整经验的学习活动。2)、相对传统教学而言,它要求废除班级授课、摒弃教科书,不受学科限制,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选择活动所需要的教材。2、设计教学法的种类:1)依照学生人数分类:个别设计。团体设计。2)依照学科范围分类:单科设计。合科设计。大单元设计。3)依照设计的性质分类:创作的设计、问题研究的设计、欣赏的设计、技能练习的设计。

实验:1907年,蒙台梭利收到罗马住宅改善协会的邀请,在罗马贫民区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于该年1月6日正式开学,当时有50名3—6岁的贫穷儿童。在此,她将最初使用于低能儿童的教育方法经过适当修订,运用于正常儿童,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并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注意。

思想渊源:(一)方法论——来自心理缺陷儿童、低能儿童研究的影响(二)生物学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三)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1、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2、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3、官能心理学(四)近代自然教育思想(五)宗教的影响

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1)教育具有双重目的:“一是生物学的目的,二是社会学的目的。从生物学上讲,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帮助个体自然地发展;从社会学上看,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她认为教育的这两个目的总是交叉重叠的,但宜根据儿童的年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儿童形成的婴幼儿时期,帮助儿童身心自然发展更重要一些;而在“急速发展时期”过后,应更多地注意社会学的目的。2)教育的基本任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生物的目的与社会的目的相结合,“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其价值取向都是建立在个人本位基础上的。

环境观:

一儿童心理发展与遗传、环境的关系:(一)儿童发展是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提出儿童不仅具有肌体,而且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儿童的生命就是根据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二)重视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第二位因素2、坚信环境对人的智力、心理的发展是举足轻重。

二.独特的心理胚胎期与环境:(1)“内部组织结构”的建构:人的本能是在生活中逐渐显现出来的,是通过自己和环境交往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内部组织结构”。(2)人类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称之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的(或称精神的)胚胎期”,具体表现在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

三、新教育的三个因素:(一)环境的重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

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新旧教育的重要区别:旧教育只包括教师和儿童两个因素,对于环境是不重视的。新教育包括教师、环境和儿童三个因素,三者之间彼此都应发生作用。2、“有准备的环境”:因为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极其复杂,许多地方对幼儿并不适宜。一个孩子出生后要适应这样的世界,取得经验,就需要成人的帮助。为此,必须在成人和儿童的世界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要起这样一种桥梁作用,其目的是使成人的世界适合儿童的发展(二)新生婴儿的环境:对于新生婴儿而言,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三)3岁以后的儿童的环境1、“有准备的环境”的标准对于3岁以后的儿童,蒙台梭利则主张供给一个能激发其活动动机的预备环境。(1)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环境。(2)能提供美观、实用、对幼儿有吸引力的生活设备和用具。(3)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印象。(4)能为幼儿提供感官训练的教材或教具,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5)可让儿童独立地活动,自然地表现,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6)能引导儿童形成一定的行为规范。

论自由、纪律和工作:

(一)自由活动的意义:1、抨击传统教育压抑儿童自发冲动2、提出科学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自由(二)提出独特的纪律观:1、主动的纪律2、纪律存在工作之中。工作: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是人类的本能与人性的特征。游戏与工作的比较:相同:愉悦身心、促进儿童发展。差异:(1)前者主要作用是愉悦儿童身心,兼有促进儿童发展;后者主要作用促进儿童发展是,兼有愉悦儿童身心。(2)假设一个促进儿童发展的流程可以表现为兴趣—开始操作—出现专注—获得发展4个阶段的话,只具备前两个阶段称为游戏,具有这个流程的4个阶段才称为工作。(3)把儿童日常玩耍称为游戏,而把儿童在“有准备环境”中专注地操作某种材料称为工作。工作促使纪律形成的原因:1、生理的角度:工作有助于儿童肌肉的协调和控制2、心理的角度:工作有助于培养意志力3、工作有助于培养独立性。

论教师:

一、具备观察的素质,了解儿童特点:(一)观察——发现儿童的秘密(二)善于观察

——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二、善于指导或引导儿童。四项职责:1、不是直接教儿童方法和观念,也不能采用奖罚等手段。2、应是儿童的示范者。3、根据儿童的成熟程度,引导儿童选择相应的作业,使他们通过作业,达到自我发现和发展4、指导包括维持良好的纪律和阻止不良行为三、成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络者与沟通者。(一)教师必须时常与儿童的父母及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二)“儿童之家”的特点及重要性即在于使学校与家庭合一,并作为一个过渡机构,使学校具备社会化的功能。

中等教育主要是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类型主要是文法学校和公学,主要是私立寄宿的,也接受来自教会等社会团体的资助。

《福斯特法案》 英国政府在1870年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福斯特法案》) 新大学运动:19世纪英国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1)新大学运动——城市学院的兴起.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揭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学院不进行宗教教学,重视自然科学学科,与传统大学截然不同。城市学院的兴起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从此,科学步入高等教育的殿堂,高等教育不再仅仅是贵族和上层阶级的特权,中产阶级也有机会进入高校大门。

大学推广运动: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主要是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大学推广运动在加强大学与社会之间联系,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子有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推动课程改革。 《巴尔福教育法》:1902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巴尔福教育法》

《费舍教育法》: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制定初等教育法,也称《费舍教育法》,他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迈进了一步,国民教育意味着14岁以前的初等义务教育。

《巴特勒法案》194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以巴特勒为主席的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改革法案《巴特勒法案》。初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幼儿园、幼儿学校和初等学校。小学生毕业后根据11岁考试结果,按成绩、能力和性向进入三类中等学校: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它结束了战前英国教育制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中央教育行政管理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相结合、以地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也基本上建立了初等、中等和继续教育相互衔接的学校制度,扩大了国民受教育的机会。

《詹姆斯报告》:1972发表的《詹姆斯报告》是这一时期师范教育改革较有影响的文件。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师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计划,即著名的“师资培训三段法”,把师资培训分成由个人高等教育、职前教育专业训练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构成的统一体。 《1988年教育改革法》.1988年7月29日,《1988年教育改革法》。这个法案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

建立帝国大学1806帝国大学是专门负责整个帝国公共教育管理事务的团体;帝国大学总监作为全国教育界的最高首脑,负责学校的开办、取缔,教职员任免、提升等诸项事宜。 《费里法案》(初等义务教育法案 )1881-1882先后两次颁布的《费里法案》。6~13岁为法定义务教育年龄;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项原则,且将原则贯彻实施予以具体化。《费里法案》所确定的教育原则及实施办法,不但促使法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为后来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创办。国立中学修业六年,实行寄宿制,一般学习古代语及现代语、文学及科学知识,并可依据各地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一些其他课程。学生毕业时获学士学位并有资格出任国家官吏。市立中学由地方政府创办,在校生主要学习古典语言基础、历史及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

《阿斯蒂埃法》——职业技术教育,1919年,法国阿登省议员阿斯蒂埃提出。主要内容:(1)由国家代替个人来承担职业教育的任务。 (2)规定全国每一市镇设立一所职业学校,经费由国家和雇主各负担一半。(3)18岁以下的青年有接受免费职业教育的义务,雇用他们的工厂主、商人必须保证青年人每周有四小时时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 (4)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三部分:补充初等教育的普通教育、作为职业基础的各门学科、获得劳动技能的劳动实习。他的颁布,使法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第一次获得了有组织的形式,成为一种由国家管理的事业。该法在法国的历史上有“技术教育的宪章”之称。

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47)。在其影响下,法国开始大力扩充初等教育,致力于中等教育的普及,基本实现了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衔接。

1959年《教育改革法》

《国家与私立学校关系法》1959年12月,以调解国家与宗教团体及个人在办教育问题上的矛盾。国家采取“简单契约”或“协作契约”的形式,分别给予私立学校以财政资助; 《富尔法案》1968年11月法国议会《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

《课程宪章》1990年,法国成立了全国课程和教学大纲的编写机构——“国家课程委员

年,该委员会公布了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宪章》。 《普通学校规章》腓特烈·威廉二世于1763年颁布了著名的《普通学校规章》,标志德国义务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

文科中学:文科中学科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和公学,是17、18世纪德国中 等学校的主要类型。这种学校1537年由斯图谟创办,文科中学则尤重古典。

实科教育。1695年,虔信派教徒弗兰克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方法施教并对贫家子弟免费提供教材,此后又设立科学学校(其中配备各种实验室、各类仪器)、诊所、印刷厂、师范学校及文科中学等 柏林大学1810年,洪堡创建。

《总纲计划》1959年,德国教育委员会公布 《汉堡协定》的签订(1964) 《教育结构计划》1970

职业基础教育年计划(1978),职业基础教育是将220种职业划分为13个职业领域,学生学习某职业领域的必备知识、技能,为以后接受特定职业的专门训练奠定基础。

“双元制”培训制度是一面在工厂企业培训中心接受实际操作性的训练,一面在职业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校为每届接受双元制教育的学生同企业签订三年职业义务教育合

学区制产生于殖民地时期,这时的学区制是个民间机构。1789年,马萨诸塞州首先赋予学区以法律地位,拥有学校设置、教师聘任、教材选用、学校管理等权利。此举后来被其他州所仿效。因其便于学生就近入学及符合当地居民自制的愿望等原因受到许多人的欢迎,到19世纪中期,学区制在美国已被普遍采用。 公立教育运动由贺拉斯·曼与巴纳德等人倡导开展了公立教育运动,促进了美国初等教育的发展。这一运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实习强迫入学和免费教育。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1918年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指出美国教育的指导原则应是民主观念的原则,应使每一个成员通过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活动来发展他的个性。他在美国教育史上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告。它不仅肯定了六三三学制和综合中学的地位,而且提出了中学是面向所有学生并为社会服务的机构的思想。这一时期,美国中学的改革对美国教育乃至其他国家的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八年研究”计划的实施(1936~1941)

初级学院运动:19世纪末至29世纪初兴起的初级学院运动,它所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有利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1892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珀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设想。第一个阶段的两年为“初级学

院”,第二个阶段的两年为“高级学院’;把大学的课程分为两部分,使前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中等教育,后一阶段的课程类似于专业教育或研究生教育。

《史密斯——休斯法案》: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史密斯——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1958年9月2日,美国总统亲自批准颁布了《国防教育法》。

第一,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即所谓“ 新三艺” )的教学;第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第三,强调“ 天才教育” ;第四,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中小学教育法》: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小学教育法》,重申了黑人、白人学生合校教育的政策,制定了对处境不利的儿童的教育措施。70年代美国教育改革出现两个时髦概念,生计教育:美国教育总署署长马兰于1971年,其实质是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的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教育。生计是一种广义的职业,是一生中所能从事的所有职业。生计教育是扩大了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要求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重新建立教育制度。生计教育的教育过程重视与劳动实践活动结合,与企业、社区和家庭结合。1976年开始,在美国基础教育委员会倡导和推动下进行的,是70年代后期美国教育改革的主流,返回基础主要是针对中小学校出现的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薄弱而言的。返回基础教育运动实质上是美国的一种恢复传统教育的思潮,它否定了“进步教育”运动的基本主张,强调严格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83; 《普及科学?a美国2061计划》1985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1991年

4.18日,美国总统布什签发了教育部长亚历山大起草的

1918《统一劳动学校规程》和《统一劳动学校基本原则》

《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1921-1925年,国家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教育组编制正式公布

《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联共(布)中央1931年8月25日颁布,实施普及义务教育。 《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1958年9月21日赫鲁晓夫交提出《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标志着苏联一场规模较大的教育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 《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1966年11月,

《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1977年

1984年。 《学制令》1872年(明治五年)8月颁布,这标志日本近代学校制度诞生,更具体的确定了日本的教育领导体制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是近代日本教育的基本措施。

《教育敕语》1890年颁布,主张把忠、孝、仁、爱、礼、义、信等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并利用日本的神道加以修饰,将三者溶为一体。表明日本教育开始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与日本民族意识结合起来,以适应日本社会各方面急速发展的需求,反映了日本政府统一的思想和教育的要求。从此,日本教育的发展转向强调民族主义和加强国家对各类教育的控制。是日本教育走向法西斯教育的开端。 《大学令》1918年,日本政府公布了修改的《大学令》

《学校教育法》,确立新学制。1947年公布《学校教育法》,内容有: ①废除中央集权制,实现地方分权,设教育委员会管理各地学校行政事务。②采用6334制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由6年延长至9年。③男女教育机会均等,一律实行男女同校制度④高级中学以实施普通教育和专门教育为目的,设 课分为综合制和单科制。⑤将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为单一类型的大学,以学术为中心,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验能力。

《社会教育法》改革社会教育(1947)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3、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5、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要素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格莱。特色:1、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2、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3、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4、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5、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存在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法国的萨特以及奥地利的布贝尔等。 特色:1、教育的新定义:“自我生成” (2)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 2、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3、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4、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5、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结构主义教育:代表人物:皮亚杰。特色: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3、重视早期学习4、提倡“发现学习法” 5、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朗格郎。特色:1、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2、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3、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

人本化教育: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弗罗姆。特色:1、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 (2)重视人格培养2、主张课程人本化3、强调学校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

英法德的初等教育法案

英:《福斯特法案》、《巴尔福教育法》、《费舍教育法》

法:《基佐法案》、《费里法案》、《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德:《初等义务教育法》 二战后80年代的教育法规

1880《教育令》、1987年《苏联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基本方针》、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1992《课程宪章》、1985年《高等学校总纲法》

美德即知识: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就是美德的获得和完善的过程。

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他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产婆。因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发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

性恶论:基督教义声称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应当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嬉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并采取严厉措施来制止这类表现。预成论:(1)生理学观点:当妇女受孕时,一个极小的、完全成形的人就被植于精子或卵子中,即人在创造的一瞬间就形成了。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2)心理或社会学观点: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故在社会上,儿童被看成小大人,一旦他们能行走和说话,就可加入成人社会,玩同样的游戏,穿同样的服饰,要求有与成人同样的行为举止。

夸美纽斯“泛智”思想:指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并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该思想反映了文艺复兴以来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蒙昧主义,提倡发展科学的时代精神,以及普及教育的民主要求。泛智的思想,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活动的宗旨,体现了其世界观的进步性。

夸美纽斯种子说与白板说:种子说:认为人生而具有学问、道德和信仰的种子。白板说:人心“比作一块白板。板上什么都没有写,但是什么都能写上”。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前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力,即追求“形式”的目的;后者则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获取有实际用处的知识,即追求“实质”的目的。

卢梭消极教育:时间上:儿童12岁以前处于“理性的睡眠期”,此时儿童不能了解人际关系及道德观念,故要求这段时间“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内涵上:即除了增强体力、发展感觉外,成人不应对儿童进行道德灌输,或传授真理。要求上:而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

卢梭的“自然后果”律:教育他们的唯一方法是“使他们经验从中去吸取教训”。让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自己错误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中受到教育,并改正错误。

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主要针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具体特点是: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亦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文纳特卡计划:1、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起来,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相联系。2、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共同知识或技能。二是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

设计教学法:这是一种由学生自发的、有目的、有计划、在实际中进行、手脑并用,并获得一个完整经验的学习活动。

德可乐利教学法:1、对传统教育的批评 2、德可乐利教学法的结构。3、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分为三段:观察、联想、表达

做中学:倡导通过各种“作业”、各种活动,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甚至可通过“做中学”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

蒙氏人类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之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的胚胎期”,具体表现在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阶段。

吸收心理: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即能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的联系,获得各种印象和文化,

贝尔——兰开斯特制:其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开放大学:60年代末期,英国创办了“开放大学”,这在英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971年1月正式开学。它主要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为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传统教育:一般指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依据形成的课堂教学制度、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主要有如下主张:1、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

2、系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

3、根据各科的逻辑系统编写教材、实行分科教学;

4、教学必须以教师为主,强调纪律和教师的权威。简而言之即为所谓“三中心”:课堂、书本、教师中心。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包括欧洲的新教育与美国的进步教育等,一般以杜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验为代表。特点:1、反对系统传授知识,主张按儿童的兴趣活动,从经验中学习;2、反对分科教学,主张综合课程;3、教学中反对以教师为主、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可归纳为所谓“三中心”:活动、作业、儿童中心。

终身教育:代表人物:朗格郎。一、基本观点:1、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终身教育能够使人在各方面作好准备并应付新的挑战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二、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1)“学会学习”即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获得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更好地应付新的挑战,使他为在未来的学习化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作好准备。(2)应该把教育看成一个过程,运用更好地显现个性的、灵活的方法。3、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1)教育机会均等(2)建立学习化社会。

平行教育(马卡连柯):是教育和影响个人的一种形式;但它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在这里,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

前景教育: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集体教育中,要求教师经常给学生指出美好前景,使其经过一定努力去完成的新任务,吸引学生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成员,为完成新的任务,实现新的前景去开展活动,从而使整个集体永葆青春。

《外国美术史》必考点精选笔记学习资料

《外国美术史》必考点精选笔记

《外国美术史》笔记 (1)贝利尼: A.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注重风景的描绘,把自然景色诗意化,作品充满宁静和淡雅的情调。 B.成功之处在于将风景的氛围与画中人物的精神状态紧密结合在一起。 C.色彩和素描的表现力成为首要的因素,这也是威尼斯画派的共性: a.《有小树的圣母》:用刺眼的色彩安排揭示人物内心壮丽感受和精神状态。 b.《神的欢宴》《湖的圣母》:大胆采用外光,色彩明朗鲜艳,流畅的线条富 于音乐性.D.这种和谐优美的基调促进了威尼斯画派的形成和发展。 (3)提香: A.作品显得壮丽,热情,富于想像,色彩强烈,用笔奔放。 B.人物更为粗旷,更加意气风发,也更完整: a.《天上人间的爱》:牧歌式的情调,反映出当时在人文学者中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 b.《乌尔宾诺的维纳斯》:追求光与色的波澜壮阔,形象逼真,生动,情节的风俗化处理,加强对世俗欢乐的认同感,反映他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C.晚年内心充满不安的情绪,笔触显得凝重,色彩更加单纯:《丹伊娜》。 D.艺术的优点在于笔触的运用方法为造型的表现提高了更多可能性。 1)乔托: A.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不仅表现了卓越的绘画技巧,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

B.主要创作形式是壁画,用人文主义精神来理解圣经题材,塑造的是典型的人的形象,渗透着崇高的道德内容:壁画《逃往埃及》。 C.为了表现真实的生活场面,开始探索写实的技巧,这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技法和理论上的重要课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15世纪罗马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美术)(P-72)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全盛时期在艺术上形成了以罗马为中心的罗马画派 1)达·芬奇: <1>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 <2>A.《岩间圣母》: a.使用明确的几何结构来安排人物,为当时盛行的金字塔构图奠定了基 础,使整个画面在复杂的动态中取得平衡。 b.柔和的光线不仅使形的塑造得以深入,也使整个形象具有诗意的光辉。 B.《最后的晚餐》: a.为圣母玛利亚食堂所作,挑选关键的时刻进行描绘。 b.所有人的性格都从行动与手势中表达出来。 c.通过象征真理的耶酥和象征邪恶的犹大之间的戏剧性对比表达了自己对 人生的看法。

全日制教育硕士大纲之中教史和外教史

全日制教育硕士大纲之中教史和外教史

全日制教育硕士大纲之中教史和外教史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 中国教育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把握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掌握学习教育历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教育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现象,探讨有益于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启示。 4、通过历史上教育人物矢志探索教育的精神,培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二、考查范围 一、西周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六艺”。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私人讲学兴起;诸子百家的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 2、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教育与社会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以“六艺”为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论道德教育;论教师;历史影响。 3、孟轲的教育思想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人格理想与修养学说;“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4、荀况的教育思想荀况与“六经”的传授;“性恶论”与教育作用;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以“六经”为教学内容;“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5、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以“兼士”为教育目标;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6、法家的教育思想“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7、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中庸》:“尊德性”与“道问

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艾略特非人格理论P128 卡夫卡《城堡》主题 “城堡”既非具体的城市,又非国家,它只是一种象征。因而有无穷的寓意: ( 1 )“城堡”象征与普通人疏远、敌对的冷漠无情的国家机器。 ( 2 )上帝 ( 3 )象征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目标 ( 4 )象征犹太人苦苦追求的国家、故乡、精神归宿。 ( 5 )象征“代沟”,K至死未能进入城堡,象征卡夫卡争取与父亲沟通的失败。 卡夫卡《城堡》的艺术贡献 (1)独特的叙述角度和叙述手法 卡夫卡叙述手法的特点,是将叙述者与主人公合而为一。《城堡》中的K既是主人公又是叙述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只能通过主人公的感官(所见、所听、所想、所思)才能获得信息,再没有旁观者清的叙述者出场来向读者解释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 (2)象征寓意的意象构筑。《城堡》中的K半夜被摇醒,要求出示居留许可证,其实也就象征着无所归依的现代人被摇醒说明自己的人生由来,解释自己的生存依据。 (3)精确、细致、严密的语言风格 《城堡》作为卡夫卡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品,表现了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造诣。整个小说像日常生活用语,简单而生动;又像法律用语,严密而精确,娓娓道来。尽管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荒诞的,但卡夫卡对事物过程的描述完全是现实主义的,冷静而细致。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逻辑严谨,推理缜密,无懈可击,使读者难以摆脱作者的叙述逻辑。 约克纳帕塔法:译为河水静静流过平原。表现的就是约克纳帕塔法颓败的命运,旧的制度、旧的秩序不断瓦解、慢慢消亡的命运。也是《喧哗与骚动》的主题之一。 《喧哗与骚动》思想内容 小说写的是杰弗逊镇上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在没落过程中各个家族成员之间的遭遇和精神状态。 这个曾经出过将军和州议员、拥有大量田产和黑奴的庄园世家现在败落了。 《喧哗与骚动》叙述人意义 (1)白痴班吉 作者在第一部分选择白痴班吉来叙述故事,是有其深刻用意的。因为人生,尤其事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人生,浑浑噩噩,就“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这正好点明了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标题来自莎剧《麦克白》的一段台词:人生像一个白痴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无丝毫意义。 人生的毫无意义由于是通过班吉的混乱意识表现出来的,就更具有发人深省的象征意义。班吉33岁,只有3岁孩子的智力,没有时间概念,过去和现在之间没有任何界限,都汇入一种混乱的意识流动中。但是,读者从班吉混乱的意识中,仍然可以感受到他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关怀而感到的痛苦。 叙事结构: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由不同的叙事者讲述。尤其有特点的是第一部分的叙事者——白痴班吉的叙事风格。 班吉的叙事突出地反映了福克纳对意识流小说技巧的精心营造,白痴的形象也寄托了福克纳的刻意追求:

外国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外国美术史》知识点汇总 1、埃及古王国时期的美术以(金字塔建筑)和雕刻最为突出。 2、古埃及有两大神庙,分别是(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 3、古埃及雕刻程式为(正面律)。 4、古埃及的浮雕和壁画都有严格的制作程式,画面体现出强烈的(秩序)感。 5、(《纳菲尔提提王后像》)被称为埃及历史上最美的女性雕像。 6、古希腊建筑的基本形制是(围柱)式。 7、古希腊三种基本柱式包括(多利克)式、(伊奥尼亚)式、(科林斯)式。 8、希腊人献给雅典娜的神庙是(巴底农神庙)。 9、带领建造雅典卫城的雕刻家是(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是其代表作。 10、波留克列特斯制定的标准人体比例是头与人体之比为(1):(7),他的雕刻范例是(《持矛者》)。 11、《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希腊雕刻代表作。 12、古罗马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广泛使用(拱券)结构,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是(万神庙)。 13、古罗马最大的椭圆形竞技场是(科洛西姆竞技场)。 14、中世纪艺术又被称为(基督教)艺术”。 15、拜占庭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16、(大型彩色玻璃窗)取代墙面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17、巴黎圣母院属于(哥特)式建筑。 18、拜占庭式教堂内部装饰的主要形式分别是(马赛克镶嵌画)。 19、意大利画家(乔托)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美术的分水岭。 20、《维纳斯的诞生》和《春》是(波提切利)的代表作。 21、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天顶画作品是(《创世纪》)。 22、提香是(威尼斯)画派的主将。 23、尼德兰画家(扬·凡·埃克)对油画方法作了重要改进,被称为“欧洲油画之父”。 24、德国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油画家和版画家是(丢勒)。 25、意大利巴洛克艺术最杰出的代表是(贝尼尼),他设计了圣彼得大教堂前的广场和柱廊。 26、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主要代表画家是华托和(布歇)。 27、《纺织女》、《宫娥》的作者是17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委拉斯贵支)。 28、十七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杰出代表是佛兰德斯艺术家(鲁本斯),代表作是《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29、《夜巡》是荷兰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的代表作,其成名作是(《杜普教授的解剖学课》)。 30、十七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画家是(卡拉瓦乔),被称为“推开十七世纪大门的人”。 31、十七世纪法国画家(拉图尔)以烛光、火把作为其艺术表现的核心。 32、《吉普赛女郎》是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肖像画家(哈尔斯)的代表作。 33、法国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是(达维特),代表作《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34、(安格尔)是法国古典主义美术的集大成者,代表作《泉》。 35、(库尔贝)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旗手,“现实主义”一词即得自

外教史题库第四五套

外教史题库第四五套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外国教育史》试卷(第五套) 一、填空题(30%) 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法国教育学者利托尔诺认为教育起源于(),美国教育学者()认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活动的当下的无意识的模仿,经典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生物本能、孟禄、劳动 2、原始社会教育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是()、()、()。无阶级性、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相联系、简单性 3、古埃及最早的学校主要是()、()、()、()。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 4、斯巴达极为重视军事体育教育,五项竞技是其训练的基本项目,它们是赛跑、()、()、()和()。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 5、撰写小说《巨人传》以揭露和批判西欧封建社会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是()。拉伯雷 6、古罗马共和国后期,初等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读、写、算和()。十二铜表法 7、卢梭认为对2—12岁的儿童只能进行()教育,不可学习书本知识,因为这一阶段在他看来儿童正处于()时期。感官、理智睡眠 8、欧文为改善工人的教育环境,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于1816年创办了(),它包括幼儿学校、()和()。性格形成学园、小学、夜校 9、西方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德国 10、()被称为美国进步教育之父,他的教育实践被人们总结为()。帕克、昆西教学法 11、日本明治维新前,教育主要分为()、()、()三等。日本近代第一个教育改革法令是()。幕府、藩国、民众教育、学制令 12、联邦德国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被称为国家的“第二支柱”。职业技术教育 13、1892年,美国组织了()负责制定中等教育目标和标准课程计划。十人委员会 二、名词解释(20%)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资料-外新史考研复习笔记

新闻传播学考研攻略 第一章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与发展 一、人类早期新闻传播活动 三个阶段 口头传播、——人类传播史上延续最久的时期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座里程碑——马拉松 ——口头传播 标记传播 声光传播 图式传播——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 手写传播——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公元前59年, 《每日纪闻》: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新闻信,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私人——流行于上层社会 官方,政情、军情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毕昇,古登堡 二、近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 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17世纪 欧洲 德国——世界上最早诞生定期刊物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周报:1609年《通告——报道或新闻报》与《报道》 最早的日报——1660年《莱比锡新闻》

德国最早出现近代报刊的原因 第一,活字印刷术 第二,邮政系统发达 第三,封建政治统治势力薄弱 英国 第一份日报——1702年《每日新闻》 初创期近代新闻事业的特点 第一,报刊从一般出版物中分离 第二,报纸与杂志逐渐区分开来 殖民地国家近代报刊 特点:早期近代报刊多数为殖民者所创办。 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使得社会分工更加发展,对信息的需求量增大 政治上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起,打破了长期停滞的封建秩序,加速了社会政治变动,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新兴的阶级和政治力量更加迫切需要传播信息、宣传观点,左右舆论,以促进社会的变革 社会物质条件上看: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 三、近代报刊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英国 皇家特许制度:英控制印刷出版的措施。1528年,英王亨利八世下令限制印刷业的发展,1538年正式建立皇家特许制度,规定所有出版物均须经过特许,否则禁止出版。1557年,玛丽女王下令成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公司的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外国美术史要点笔记总汇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志者,事竟成。本文由ljj050530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外国美术史笔记总结》外国美术史笔记总结》 一. 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 1.爱琴及古代希腊美术。 A 古风时代,美术史上通常把雕像中的男青年称为“库罗斯”,把少女着衣称为“科丽” B 古典时期古典初期的希腊雕像带着朴实和严谨的风格,青铜像《德尔斐的奴者》最为典型米隆的《掷铁饼者》;波利克莱妥斯的《持矛者》;帕特侬神庙;《三女神》是帕特侬神庙东山墙雕刻局部 18 世纪德国美术史家温克儿曼的话慨括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也是古典盛期美术的本质特征。晚期有:史柯帕斯------《头像》。普拉克西特列斯----《尼多斯的阿芙洛狄黛》,利西普斯---《刮汗后的运动员》, C 希腊时期合作的《拉奥孔》,公元前 2 世纪前后著名的《米罗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2.埃特鲁里亚和古代罗马美术帝国早期和中期的罗马美术帝国时期神庙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罗马万神殿,纪念性建筑有:提图斯凯旋门;图拉真记功柱。兽场有:科洛西姆斗兽场 二. 中世纪欧洲美术 1. 拜占庭美术建筑有;圣索菲亚教堂 2. 罗马史美术建筑:比萨主教堂 3 哥特式美术建筑特点: A. 哥特式教堂的基本特征,交叉肋拱和尖拱套配构成教堂的骨架;B.发明飞扶壁,在侧廊的扶壁或侧廊顶部用独立的飞券凌空跨过侧廊上方,于中堂拱顶的起脚处抵住中堂;C.柱子又高又细;D。外部体形巍峨高大,高耸向上。代表建筑有: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早期的哥特式的代表作;兰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德国有科隆主教堂;意大利的米兰主教堂绘画:乔托----《哀悼基督》 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美术 1. 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多纳泰罗------《大卫》;波提切利------《春》和《维纳斯的诞生》 2.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美术 A. 达.芬奇特点:薄雾法,柔和细腻的明暗过度,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可感可触的人物和环境,精致的细节从属于整体的生动效果,科学知识与艺术要求获得了深刻的统一,把解刨和透视运用于绘画当中。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画,深刻的人性。作品:《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B.米开朗琪罗特点: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刻画的女性形象也具有刚勇的气概。作品:《大卫》,从极具表现力的传达出他对人的信心,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摩西》,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威严的目光有震慑一切的气势,体现了“令人生畏”的风格。《创世纪》《创造亚当》《末日审判》 C.拉斐尔特点: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的统一起来,是古典主义的完美的体现,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古典主义的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体现。作品:《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雅典学派》 D.提香和威尼斯画派的杰出代表乔尔乔涅----《入睡的维纳斯》,《暴风雨》。提香-----《酒神节的狂欢》,《乌尔比若的维纳斯》。委罗涅塞------《利未家的宴会》。丁托列托-----《最后的晚餐》 四.意大利以外地区的文艺复兴美术 1.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奠基人是凡.埃克兄弟-----《根特祭坛画》,也标志着油画的成熟。勃鲁盖尔-----《雪中猎人》,《农民的舞蹈》,《农民的婚礼》 2. 德国的文艺复兴美术丢勒-----《四骑士》,《四使徒》。荷尔拜因-----《伊拉斯谟肖像》 3. 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埃尔.格列柯-----《托莱多风景》 五.17 世纪意大利美术 1.阿尼巴尔.卡拉齐------法尔耐塞宫大壁画。卡拉瓦乔----

教育史

更多教育学考研资料,尽在“教育学统考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5191749.html,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史考研真题------------------------------------------------ 1996年中教史简释下列各词 1有教无类2三纲领、八条目3鸿都门学4四书五经5朱子读书法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同文馆8、癸卯学制9、杨贤江10、陕北公学回答下列各题 1、试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及其意义。 2、简述隋唐科举考试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和对教育的影响。 3、简评宋代三次兴学及其意义。 4、简述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5、试述严复在教育的作用及学习西方方面的主张,你有何评价。 6、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你有何评价。 外教史简答题1“七艺” 2昆体良 3绅士教育 4自然适应性原则5教育万能论 6“国防教育法”7《巴甫雷什中学》 问答题 1试论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思潮形成的过程,基本主张和历史意义。2述评欧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特点 1997年中教史名词解释 1、孔子的“求放心” 2、荀子的“化性起伪” 3、教学相长 4、九品中正制 5、苏湖教学法 6、洪仁玕 7、京师大学堂 8、康有为的“废八股”“变科举”的主张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10、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 问答题 1、谈秦皇汉武文教政策指导思想的演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朱熹是怎样用理学观点阐述教育作用的 3、试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理论并加以评价 4、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 外教史简答1 “五项竞技” 2西塞罗 3修道院教育 4人文主义教育5《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 6费里法令 7“九五”决定8永恒主义问答1 试论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2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述评。3 应如何正确评述教育历史人物?(举例说明) 1998年中教史名词解释 1、六艺 2、稷下学宫 3、《学记》 4、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5、《三字经》《千字文》 6、1872年幼童留学美国 7、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8、京师大学堂 9、晏阳初的乡村平民教育10、抗大的教育方针 问答题 1、从对人性论的不同观点,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主张 2、简述唐代中央官学制度的构成,并分析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明末清初启蒙教育思想有何共同特点?试举例加以阐明 4、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并加以评价 5、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并予以评价 6、评述杨贤江在教育理论上的贡献 外教史简答题1 亚里士多德 2耶稣会教育 3形势教学阶段4拿破仑教育改革5史密斯—休斯法 6《教学与发展》 问答题1 西欧近代初等教育发展述评。2 试比较进步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3 外国教育史学科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关系。(20分) 1999年中教史填空 1、指出下列各书的作者《春秋繁露》、《论衡》、《师说》、《四书章句集注》、《明夷待访录》、《变法通议》 2、在先秦诸多私学中,被称为“显学”的两家分别是和 3、中国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 4、北宋六大著名书院分别是:、、、、、 5、中国近代最早颁布的两个学制分别是:、 6、京师同文馆始建于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建于年。 7、科举制度废止于年。 解释下列名词有教无类/稷下学宫 /太学 /文以载道 /苏湖教法 /生活教育 分析题1、简述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2、简述科举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3、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并加以评析外教史名词解释1七艺 2公学 3法国的帝国大学4快乐之家 5统觉 简答题1绅士教育论 2儿童中心主义3教育万能论 4要素主义教育理论 论述题1裴斯泰洛奇教学思想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意义。(25分) 2 20世纪前半期欧美国家教育改革述评。(20分) 2003年中外史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2.科举制度3.生活教育(陶行知)4.《大教学论》5“毛雷尔法案”6.要素主义 简答1.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 2.朱子读书法 3.《学记》中启发教学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论述1.战后的美国教育改革进程及其经验与教训 2.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理念 3.欧洲新教育运动发展历程 2004年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1.长善救失 2.快乐之家 3.三舍法 4.消极教育 5.万木草堂 6.教育即生长 简答: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出自哪里?含义?2.蔡元培关于教育方针的思想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3.什么是西欧的"双轨制"教育?特点和影响? 论述: 1.试从科举制的演变分析中国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你如何看待清末的废科举? 2.试述评19c末20c初欧美教育科学化运动基础,基本内容,和对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

外国建筑史复习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 (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2)新建筑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1)“第一” l1775~1779年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第一座生铁桥

l第一个完全以铁架和玻璃构成的巨大建筑是1833年出现的巴黎植物园的温室 l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框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是芝加哥保险公司大楼 l第一座真正安全的载客升降机是美国纽约由奥蒂斯发明的蒸汽动力升降机 l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是1850年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在巴黎建造的圣吉纳维夫图书馆,在这里铁结构、石结构、玻璃材料得到有机配合。 l1876年建造的巴黎廉价市场是第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具有自然采光的百货大楼。 (2)世界博览会的两次突出的建筑活动 l1851年英国伦敦博览会的“水晶宫”展览馆(Crystal Palace)——开辟了建筑形式与预制装配技术的新纪元 设计人:帕克斯顿 外形:为一简单阶梯形的长方形,并有一与之垂直的拱顶,各面只现出铁架与玻璃,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完全表现了工业生产的机械本能,整座建筑只应用了铁、木、玻璃 l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的埃菲尔铁塔(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机械馆(当时世界跨度最大:115m)

外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版

原始美术1.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史前罗浮宫)、西班牙的阿尔 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史前西斯廷)。 2.中石器时代的美术;拉文特岩画,表现人类活动的情节性绘画。它们以人类狩 猎为主要情节,以表现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表现成剪影效果或带状样式,以拉长的四肢和夸张的动作强调动势,表现狩猎场面中的紧张和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3.新石器时代的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英格兰南部的圆形巨石栏“斯通亨治” 是最典型的代表。 古代两河流域美术 4..苏美尔---阿卡德美术;建筑,马赛克。绘画,代表作为乌尔城出土的军旗。 古代埃及美术5.古王国美术(前3000年——前2300年) 雕刻程式(正面率):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决定比例的大小;3人物着重刻画头部,其他部位非常简略;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的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6.《拉蒙霍特普夫妇像》、《老村长像》和《书吏凯伊》是古王国时期写实主义的 杰作。浮雕《纳美尔浮雕石板》 7.中王国美术(前2150年——前1700年): 建筑:门图普太普享殿、方尖碑。 8.新王国美术(前1071年——前332年): 建筑: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克神庙。 古代希腊美术9.希腊艺术形成的条件: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希 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温和的希腊气候,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些为希腊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0.古风时期;瓶画黑绘风格(代表作《阿喀琉斯与埃阿斯玩骰子》)和红绘风格 11.古风时期,希腊神庙建筑典型形式----围柱式。又分为多利克式和爱奥尼亚式。 在这两种基础上又创造出一种科林斯式。 12.古典时期;雕刻;米隆《掷铁饼》 13.古典盛期最伟大的雕刻家菲狄亚斯(为巴底农神庙创作的雅典娜女神像旁放的 盾上刻着)《命运三女神》 14.波留克列特斯(是菲狄亚斯的同时代人),写了《法则》一书,系统地阐述了 人体各部分的比例,提出头与人体之比为1:7。 15.古典后期;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小酒神》、《萨提尔》、《尼多斯的阿芙 罗底德》 16.古典后期;史珂珀斯《尼奥贝群像》 17.古典后期最后一位重要的雕刻家;留西波斯《赫拉克列斯》 18.希腊化时期《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纪念打败托勒密舰队的海战,底座做 成战舰的船头,女神的衣服紧贴身体向后扬起,张开双翅像是在欢呼胜利,体现出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心情。衣纹刻的很深,造成较轻的阴影,衣纹贴在身体上的螺旋形变化加强了人物的感动和生命力。 19.《米洛斯的阿芙罗底德》造型具有古典美,融合了希腊古典雕刻中优美与崇高 两种风格。既有菲狄亚斯的庄严崇高,又有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优美抒情。以其空间的体积感和女人体的柔美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古代罗马美术20..罗马美术; 建筑;拱券结构——《万神殿》、罗马式——凯旋门、纪念柱(代表作图拉真纪念柱) 欧洲中世纪美术20.拜占庭美术;穹顶结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外教史重点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一节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 1、裴斯泰洛齐生于瑞士,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其成长期间在罗林学院学习语言学和哲学,受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爱弥儿》的影响。 2、1767年,“爱国者协会”被取缔,裴斯泰洛奇遭拘捕,之后放弃学习决定到农村去探求帮助农民和“教育救国”之路。 3、1768年,建立诺伊霍夫新庄,但由于经营不善五年后破产。受这一启发,他直接投身于教育实验,希望通过教育革新来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愿望。 4、1774年的“贫儿之家”,收容五十余人,教儿童基本知识,习的谋生能力,懂的做人的道理,并教一些道德知识,学习生产技艺参加生产劳动,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但由于人们的不理解,1780年“贫儿之家”被迫停办。 5、1792年法兰西共和国立法会议曾授予裴斯泰洛奇“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荣誉称号。 6、1799年,在斯坦兹城的孤儿院陆续收容了80多个5到15 岁的儿童。1807年发表的《与友人论斯坦兹经验的信》可看出,其在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活动中,首先是基于对儿童的爱心,力求将孤儿院办成充满亲子之爱的大家庭式的教育机构;其次是力求对儿童全面进行“心的教育—手的教育—头的教育”,是儿童在智力、身体和道德方面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知识教学和学习工农业技艺以及参加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途径,探索教育过程的人性基础,这为他的学校教育家庭化、要素教育与教育心理化等思想打下基础。1799年9月孤儿院改作医院,又一次终止了他的教育实验。 7、之后在布格多夫任教,期间他的教育革新试验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学校里师生之间家庭式的融洽关系,学生身心得到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教育与教学原则与方法体系。这为《葛笃德如何教育他的子女》等著作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和论述的教学心里化、要素教学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等新的教育理论提供了实践基础。 8、1805年重新建立伊佛东学校,之后成为当时欧洲的“教育圣地”。1825年停办此学校。 9、在新庄写了《天鹅之歌》和《生活命运》总结其一生的教育活动,1827年病逝享年81岁。 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1、在他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 2、由于上帝的创造,人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基本能力。(虽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但他却依此肯定每个人都具有发展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 (二)、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 1、人是由三种互相依存的状态组成的:一是动物性,是大自然的产物,表现为自然人;

外国建筑史笔记[完整版] (1)

外国建筑史 第一章 18c下半叶~19c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1)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c60年代到19c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和折衷主义。(1)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al)—一由于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而向罗马共和国借用英雄的衣裳。主要是公共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国家主要式样实例主要建筑师及作品备注 法国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 雄狮纪念碑 马德莱娜教堂部雷伟人博物馆 牛顿纪念碑 法国古典复兴建筑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 部则常吸取东方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手法—— “帝国式”风格 勒杜农村公安队宿舍 英国希腊复兴不列颠博物馆 爱丁堡中学 德国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 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辛克尔柏林宫廷剧院 柏林老博物馆 柏林百货商店 美国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 (2)浪漫主义(Romanticism)——最早出现于18c下半叶的英国 阶段时间风格实例 先浪漫主义时期18c60年代 ~19c30年代 模仿中世纪的寨堡 或哥特风格 追求非凡的区位和异国情调埃尔郡的克尔辛府邸 威尔特郡的风蒂尔修道院的府邸英国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哥特复兴(浪漫主义)19c30年代~70 年代 以哥特风格为主英国国会大厦 英国斯塔夫斯的圣吉尔斯教堂 伦敦的圣吉尔斯教堂 曼彻斯特市政厅 (3)折衷主义(Eclecticism):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亦称“集仿主义”。 国家时期代表建筑 法国19c中叶巴黎歌剧院巴洛克+洛可可 巴黎的圣心教堂拜占庭+罗马风 美国19c末与20c美国在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上,采用欧洲折衷主义形式,并特别热衷于古典

《外国美术史》复习笔记

《外国美术史》复习笔记 1、法国的拉斯科洞窟: 1)画家用粗壮简练的黑线勾画出轮廊。 2)用红、褐、黑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结构。 3)气势雄壮,富有动感,充满粗犷的原始气息和野性的生命力。 2、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 1)壁画轮廓线比较细,有明暗、粗细浓淡变化。 2)与色彩渲染结合紧密,表现动物身体的结构。 3)明暗起伏更为丰富,富有感情色彩。 3、拉文特岩画: 1)表现人类狩猎活动的情节性绘画。 2)以人物、动物的运动和速度为特点,把运动中的形象加以拉长和夸张动作,强调动势。 3)狩猎场面紧张活力。构图具有浓厚的情节性和生活气息,但忽略细节刻画,用色单纯。 4、巴比伦美术: 著名的汉漠拉比法典:法典刻在黑色的玄岩石碑上,上部为浮雕,下部为文字。 5、古代埃及美术特色: 1)埃及艺术是为法老和少数贵族服务的,歌颂王权,强调国家的政权和等级制度。 2)宗教对埃及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是为死者服务的,埃及艺术称为“来世的艺术”。 3)埃及艺术的形式,是壮丽、宏伟、明确、稳定,有严格的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上的美化。 6、金字塔建筑艺术特色: 1)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 2)金字塔具有庞大的体积和重量,给人以精神上的压力。 3)金字塔外观匀称、稳定。它象征了法老的威严和地位,说明了埃及人顽强的意志力。 7、古埃及雕刻程式有: 1)姿势必须保持直立,双臂紧靠躯体,正面直对观众: 2)根据人物地位的尊卑军定比例的大小: 3)人物这种刻画头部,其部位非常简略; 4)面部轮廓写实,又有理想化修饰,表情庄严,感情表现很少; 5)雕像着色,眼睛描黑,有的眼睛用水晶、石英等材料镶嵌,以达到逼真的效果。 8、古埃及浮雕和壁画的特点: 1)正面律,表现人物头部为正侧面,眼为正面,肩为正面,腰部以下为正侧面;

外教史试题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 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东方xx学校教育的类型有哪些? 5.东方文明古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六、论述题 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五、简答题 1.xx教育体系的特点何在? 2.xx教育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3.xx和xx教育的异同何在? 4.xx“产婆术”的特点是什么? 5.xx设计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何特色? 6.亚里士多德是怎样划分儿童的年龄分期的? 六、论述题 1.试分析斯巴达、雅典教育的异同,雅典教育繁荣的历史原因及其启示。

2.试分析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教育思想体系。 3.简述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理论要点。 五、简答题 1.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教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总结昆体良培养雄辩家的目标具体内容是什么? 3.关于教师,昆体良有何论述? 六、论述题 1.简述古代罗马教育在不同时期的内容、培养目标及形式。 2.试析古代罗马教育继承希腊教育传统的原因及罗马人在教育上的创造。3.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五、简答题 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原因何在? 3.中世纪大学对当时社会发展的意义何在? 4.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古代xx教育有何特色? 6.古代xx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8.维多里诺教育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9.xx的教育观点的要点是什么? 10.xx对教育的主要影响何在?

清华师兄中建史最新整理笔记

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10 学时) (一)建筑史观与木构体系 ? 德昆西的类型说 ? 梁思成的崇俭说 ? 李约瑟的非神权说 ? 张光直的文明延续说 ? 中国固有的阴阳五行说 ? 演变的轨迹: ? 古风时期(上古三代的茅茨土阶,东周的地域景观、秦汉的体系成型、魏晋南北朝的华夷交融); ? 古典时期(从唐风到宋韻,体系的成熟); ? 古典晚期(“清式”的矛盾,中国“洛可可”的倾向); ? 西风东渐的近现代。 ? 演变特征:地域性重于时代性;古风在民间;演进的关键因素: 异质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 (二)华夏聚落的空间概念 ? 长城:游牧—农耕分界限,屋宇变化的地理景观。 ? 城乡同构、交混(亚细亚生产方式)。院、坊(里、闾)、城三个空间层次的同构。 ? “井”的结构与聚落拓扑分析。 ? “中”的概念与定位、定向(中心与轴线):中国的曼陀罗。 ? 从周王城到明清北京。古代城市的地域特征。 ? “营”、“井”、“中”的图式表达。 ? 从结构分析看传统空间的本质。 (三)木构建筑的营造意匠(CHINESE TECTONICS ) ? 尊卑的规制与典章制度。 ? 贵柔的体系 ? 柔性的结构 ? 柔曲的外形 ? 柔糜的装修、色彩 ? 北方官式与江南苏式的异同及渊源关系 ? 模数化的趋势 ? 萧散的园林 1 )造园之“意” ? 隐喻的境 ? 写意的形 ? 模糊的界 2 )造园之“匠” 作业 1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或中国木构建筑特征 ? 中外建筑关系( 6 学时+上讲讨论 2 学时) (一)“建筑之树”与世界建筑体系。

? 古代建筑的“趋同”和“伪形”; ? 中国古代建筑对外来影响的“涵化”; ? 近现代接受西方的“同化”的挑战。 (二)丝绸之路与中国古代建筑 ? 丝路背景:“胡”与“佛”的移入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嬗变。 ? 希—印建筑影响:从希腊、犍陀罗到东土。伊斯兰建筑影响。 (三)西风东渐与中国近现代建筑 ? 洋风与中式(17 -19 世纪) ? 鲍扎尔与中国古典复兴 ? 近代中西比较 ? 探索“中国风”。 ? 历史建筑保护( 6 学时) (一)基本概念 西方词汇的含义: Conservation: Preservation-Restoration-Rehabilitation-Reuse--Recyclability Regeneration-Renewal-Revitalization ? 意义:保护-发展,保守—进步,文明演进中的制衡。 2 、目的: 3 、专业作用 4 、保护机构 (二)对象与原则 ? 对象 ? 原则 (三)策略与方法 1 、修复性保护 2 、结构性保护 ? 保护与再生 作业 2 :建筑演进中的新旧矛盾 ? 总复习(2 学时+上讲讨论2 学时) ? 教学参考材料 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全国统编教材 李允鉌:《华夏意匠》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 计成:《园冶》(陈植注释本) 沈复:《浮生六记》 常青:《建筑志》 汉宝德:《斗拱的起源》、《明清建筑二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查尔斯. 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 缪朴:传统的本质,《建筑师》36 、40 期 汉宝德:大乘的建筑观,《世界建筑》1990 年5 期

美国文学笔记整理完整版-专八人文知识

美国文学笔记整理完整版 -1776 北美殖民时期Colonial Settlements 约翰·史密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家 John Smith A Ture Relation of Virginia《关于费吉尼亚的真实叙 述》(美国文学第一本书) 乔纳森·爱德华兹清教徒主义作家(Puritanism) Jonathan Edwards -1783 独立革命时期Revolution of Independence (启蒙运动) 本杰明·富兰克林Poor Richard’s Almanac穷查理历书; Benjamin Franklin The Way to Wealth致富之道; 1706-1790 The Autobiography自传(记录作者从穷到成功的经历,“美国 梦”反映,体现启蒙倡导的理性主义和有序、教育的 观点) 托马斯·潘恩美国独立之父the father of American revolution Thomas Paine Common Sense常识(独立战争宣传册revolutionary pamphlets) -1809 American Crisis美国危机(鼓励人民抵抗英 军,共16小册) Rights of Man人的权利(支持法国革命) The Age of Reason理性时代(基督给他名誉带来的影响) 菲利普·弗伦诺独立诗人a poet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美国 诗歌之父 Philip Freneau The Rising Glory of America蒸蒸日上的美洲 1752-1832 The British Prison Ship英国囚船 The Wild Honey suckle野生的金银花 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印第安人殡葬地

外教史填空题及答案

1、学校产生于_____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___的需要。 3、“三艺”是辩证法、文法、_____。 4、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____、角力。 5、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 6、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____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7、“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____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8、“三艺”为_____所创。 9、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 10、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____提出的。 11、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 12、苏格拉底以其“_________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3、________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4、古代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官吏和______。 15、昆体良的教育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 16、古代罗马共和晚期的小学是____子女进的学校。 17、古代罗马共和早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_________。 18、西欧中世纪后期产生的城市学校是一种_____性学校。 19、在中世纪的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里,__是全部学科的“王冠”。 20、早期中世纪的教会学校主要有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___。 21、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具有明显的___性和等级性。 22、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从组织上和思想上打破了___对教育的垄断局面。 23、___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24、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_____的文化革命。 25、托马斯·莫尔是_____世纪英国的人文主义者。 26、在教学方法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反对___主义的强迫注入。 27、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______教育家。 2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办了一所宫廷学校,称_______。 29、_____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 30.夸美纽斯是___世纪捷克的教育家。 31.《大教学论》是_____的教育代表作。 32.夸美纽斯的泛智思想就是______________。 33.17世纪世界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的教育家是______。 34.《母育学校》是_____关于幼儿教育的一部名著。 35、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是__国教育行政制度的一个特征。 36、英国最著名的古典大学是牛津大学和_____。 37、英国教育史上著名的“初等教育法”颁布于_____年。 38、在英国,“公学”实际上是专为上层社会子弟服务的一种__学校。 39、____制也称相互教学制度。 40、基佐法案是法国____时期著名的教育法案。 41、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提出著名的教育方案有康多塞教育计划、雷佩尔提教育计划、_________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