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镀工艺

电镀工艺

1、铁件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预镀碱铜→ 酸性光亮铜(选择)→ 光亮镍→ 镀铬或其它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 阳极→ 电解除油→ 弱酸浸蚀→ 半光亮镍→ 高硫镍→ 光亮镍→ 镍封(选择)→ 镀铬

2、锌合金镀铬工艺流程

除蜡→ 热浸除油→ 阴极电解除油→ 浸酸→ 碱性光亮铜→ 焦磷酸铜(选择性)→ 酸性光亮铜(选择性)→ 光亮镍→镀铬

3、不锈钢直接镀铬工艺

1) 电化学除油→热水洗→冷水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半分钟;适用于自动线上不锈钢镀铬,不宜镀铜或镍)→水洗→镀铬。

2) 阴极电化学除油→清洗→阳极活化(10A/dm2)→直接镀铬。

3) 化学除油→清洗→阳极电化学除油(0.5A/dm2)→清洗→浸酸活化(1ml/L HCL、10ml/L H2SO4,室温,45S)→清洗→镀铬

注:镀铬时,应先用是正常电镀时电流密度的1.5~2倍镀3~5分钟,然后再正常电流密度电镀,要尽量缩短各工序之间的过渡引起的停留时@@@@@@@@@@@@@@@@@@@@@@@@@@@@@@@@@@@@@@@@@@@@@@@@@@

电镀相关基础知识

一、基础化学知识

1.盐酸有何特征?

答:纯净的盐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一般因含有杂质三氯化铁而呈黄色。常用浓盐酸中约含37%的氯化氢。盐酸易挥发,是一种强酸。在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盐酸作为浸蚀剂。

2.硫酸有和特征?

答:浓度为96%的硫酸溶液,比重为1.8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水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量。在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硫酸作为浸蚀剂,由于其挥发性低,所以可利用加热提高浸蚀速度。

3.硝酸有何特征?

答:硝酸是一种氧化型的强酸,在见光受热时分解放出氧而使别的物质氧化,所以硝酸应盛在棕色瓶内,电镀生产中广泛使用权有作为浸蚀剂。

4.现有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各一坛,能凭目测将它们分辨出来吗?

答:冒白雾的是盐酸,冒黄烟的是硝酸,无烟雾的是硫酸。

5.如何区别碳酸钠,片碱(NaOH)?

答:碳酸钠又名纯碱,又称弱碱,是白色粉末,水溶液呈碱性,电镀中配制去油溶液。

片碱,化学名氢氧化钠,是强碱,又称烧碱,是白色固体或片状体。与水溶解后放出热量,易灼烧皮肤,电镀中用碱性镀槽、发黑、去油等用处。

6.什么叫溶液、溶剂与溶质?

答:一种或数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液体物质里形成的均匀、稳定液体叫溶液。能够溶解其它物质的液体叫溶剂,被溶剂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7.什么叫溶解与溶解度

答:溶质在溶剂作用下,以分子状态不断地扩散到溶剂分子间去的过程叫做溶解。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溶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该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8.什么叫溶液浓度?

答:一定量溶液里所含溶质的量叫做溶液的浓度。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比例浓度、重量百分浓度、克/升浓度、摩尔浓度与当量浓度等。

9.什么叫比例浓度?

答:以溶质与溶剂的重量或体积之比来表示的浓度叫比例浓度。一般比例浓度中均标明是重量比或是体积比,若不标明,则固体按重量计,液体按体积计。如配制1:1的盐酸溶液,将1体积的浓盐酸与1体积的水混合即得;又如配制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将1克高锰酸钾溶于5000毫升水中即得。

10.什么叫重量百分浓度?

答:用100克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来表示的浓度叫重量百分浓度。

11.什么叫克/升浓度?

答:以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来表示的浓度叫克/升浓度。电镀生产中广泛运用克/升浓度

12.什么叫摩尔浓度?

答:通常所说的摩尔浓度是指体积摩尔浓度,即以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浓度,常用符号M表示:

13.什么叫当量浓度?

答: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当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当量浓度,常用符号N表示。

二.有机化学

14.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答: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15.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有哪些不同?

答: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在某些性质方面的不同见下表:

性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可燃性大多数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一般都能耐热,不易燃烧

熔点大多数熔点低,一般在300℃以下一般不易熔化

可溶性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

导电性溶液或熔化时均不导电一般溶液或熔化时可导电

化学反应以分子形式参加反应且很慢以离子形式参加且反应激烈

结合形式以共价键结合以离子键结合

16.什么叫烃?它主要分哪几种?

答:分子中只含有碳原子和氢原子的有机物叫做烃。烃按其结构可分为开链烃和闭链烃(简称环烃)。开链烃可分为烷烃、炔烃和烯烃三种,闭链烃又可分为脂环烃和芳香烃。

17.烷烃、烯烃、炔烃分子式的组成各有什么规律?它们的通式是什么?

答:烷烃分子中含氢原子个数等于碳原子个数的2倍加2个;烯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等于碳原子个数的2倍;炔烃分子中氢原子个数等于碳原子个数的2倍减去2个。若以n 表示烃分子中碳原子个数,则烷烃分子式的通式应该是CnH2n+2,烯烃分子式的通式是CnH2n,炔烃分子式的通式是CnH2n-2.

18.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答:烃分子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产物叫做烃的衍生物,如1,4-丁炔二醇(C4H6O2)、十二烷基硫酸钠(C12H25NaSO4)等。

19.有机物在电镀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答:有机物在电镀生产中应用较广,是电镀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之一。它主要可用作络合剂(如EDTA、HEDP等)、添加剂(如糖精、DE、DPE、香豆素、1,4-丁炔二醇、香蓝素、洋茉莉醛、十二烷基硫酸钠、OP乳化剂、海鸥洗涤剂等)、防蚀剂(如乌洛托品、硫脲、甘油等)、溶剂(如乙醇、乙醚、汽油、煤油等)。

三.物理化学与电化学

20.什么叫表面张力?

答:在液气两相的界面上,液体分子所受液体内部分子的引力大于气体分子对它的引力,由此造成的使液体表面缩小的力叫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的大小与溶液的性质、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21.什么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有哪些类型?

答:能显著改变液体表面张力或两相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物质叫表面活性剂(有时称界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型的,如肥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等;有阳离子型的,如脂肪族胺盐、烷基季胺盐、烷基嘧啶卤代物等;有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羚酸型、磺酸脂型等;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OP乳化剂、平平加、海鸥洗涤剂、氟碳类等。

22.表面活性剂的组成与性质如何?

答: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是由亲油性基团和亲水性基团两部分组成。表面活性剂有乳化作用、泡沫作用增溶作用,并能改变固液两相接触时的润湿性能。

23.表面活性剂在电镀生产中的用途有哪些?

答:表面活性剂在电镀中主要用来除油、提高阴极极化作用和改善溶液分散能力。例如,两性表面活性剂(如环氧系列)能明显提高阴极极化作用。

24.怎样选用表面活性剂?

答:在弱酸性、弱碱性或中性介质中,一般选用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OT、OP等);在强酸性介质中一般选用非离子型(如聚乙二醇等);为提高阴极极化作用,宜选用具有两性的表面活性剂,且分子量不宜过大(一般碳原子数为4—8较理想),活性基团宜多不宜少。

25.络合物与电镀的关系如何?

镀后处理知识

1、前言

镀后处理和镀前处理在金属的表面镀工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许多采用表面镀技术制造的产品出现缺陷往往都是由前处理或后处理不当造成的,有关前处理的知识在一般的电镀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叙述,但对镀后处理还没有文章进行过系统的论述,镀后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镀层的耐腐蚀性能或者保持镀层原有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镀后处理是除氢处理和钝化处理[1]。为了提高镀层的抗腐蚀性能,一般都要同时进行除氢和钝化处理,有些还需要涂有机膜,如镀锌件目前一般要经过除氢和化学钝化处理,仿金电镀要经过化学钝化和涂有机膜处理[2]等。

2、镀后处理

2.1除氢处理

除氢对于电镀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电镀体系中,被镀金属离子在阴极上得到电子,氢离子也同样会得到电子,生成原子态的氢,渗透到金属镀层内部,使镀层产生疏松,当搁置一段时间后,原子态的氢会结合生成氢气而体积膨胀,这样就导致镀层产生针孔、鼓泡甚至脱落等不良缺陷,如果渗透到基体还会导致整个构件的氢脆现象,特别是对于高强度钢,一旦渗氢容易导致构件的脆断。因此,电镀后要在一定的温度下热处理数小时,以驱除渗透到镀层下面或者基体金属中的氢。

相对于钝化处理来说,除氢处理的方法比较单一和简单,一般都是采用热处理的方式把原子态的氢驱逐出来,对于常用的镀锌构件,一般是在带风机的烘箱中,220℃恒温条件下保温2小时,这个工序一般是在钝化之前,这样不会造成由于驱氢而导致钝化层的破裂[3]。不锈钢化学镀镍后经过400℃,1.5h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硬度,降低脆性[4]。Fe-Mn合金镀层经过100℃、150℃、200℃,1.5h的除氢处理后,拉伸结合强度分别提高了49.5%、75.5%和121.8%[5],可见,除氢处理对于提高镀层的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由上可见,除氢处理通常是选择一个最佳的温度区间(一般是在200~300℃之间)和时间(一般是2~3h)进行热处理,但是针对不同的镀层稍有差异,而且不同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镀层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除氢要保证即能有效的驱除渗透到镀层或者金属基体的原子态的氢,又不会导致镀层破裂。

2.2钝化处理

钝化处理是指在一定的溶液中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处理,在镀层上形成一层坚实致密的、稳定性高的薄膜的表面处理方法,钝化使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一步的提高并增加表面光泽和抗污染的能力。

钝化处理按照钝化膜的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盐钝化和有机类钝化两类;根据钝化膜组成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性可分为铬酸钝化和无铬钝化。铬酸钝化是无机盐钝化的一个分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无铬钝化有:钼酸盐溶液、钨酸盐溶液、硅酸盐溶液、钛盐钝化[6]、

含锆溶液、含钴溶液、稀土金属盐溶液、三价铬溶液、磷酸盐钝化(磷化处理)[7]等无机盐钝化和有机类钝化等[8][9][10]。

2.2.1 无机盐钝化处理

无机盐钝化处理研究比较成熟和应用较早的是铬酸盐钝化,在含铬钝化膜中,Cr3+起骨骼作用,Cr6+起血肉作用,Cr6+在空气中具有良好的自修复功能,因而对镀层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改变Cr6+和Cr3+的不同配比,还可以得到不同色彩的钝化膜[3]。由于这些突出的优点使得铬酸钝化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钝化工艺。但是由于Cr6+具有相当高的毒性且易致癌,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希望寻找可以代替铬酸钝化的新配方和新工艺。

钼和铬是同族元素,因此,它与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钼酸盐已经广泛用于钢铁以及有色金属的缓蚀剂[11]和钝化剂。钼酸盐钝化处理方法主要有阳极极化处理、阴极极化处理和化学浸泡处理[9]。把镀锌件在钼酸盐中进行化学浸泡处理,测试结果表明钼酸盐钝化比不上铬酸盐钝化,但可以明显提高锌层的耐蚀性[12]。使用钼酸盐/磷酸盐体系处理镀锌件,腐蚀试验结果显示,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其钝化效果没有铬酸钝化好,但是在酸性环境中却优于铬酸钝化,室外暴露试验结果相当[8]。锌镍合金镀层经过钼酸盐钝化处理,其耐腐蚀性能也不如铬酸钝化,并且不具有自修复作用,不过还是可以明显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13]。

钨酸盐作为金属的缓蚀剂同钼酸盐具有相似性,锌、锡合金的经钨酸盐钝化形成的钝化膜,盐雾试验显示其耐腐蚀性能要逊于铬酸[8]。用于钝化Sn-Zn合金时,其抗盐雾性能和抗湿热循环试验性能比铬酸盐和钼酸盐都要差[14]。

硅酸盐钝化处理具有价格低廉,无毒、无污染,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15]。但是其耐腐蚀性能比较差,日本的有关实验室正进行着硅酸钠为主体的电解液中阳极极化镀锌钢板形成高耐腐蚀的氧化膜研究,不过,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9]。

含锆溶液已经代替铬酸盐用于铝基表面的预处理,但很少用在锌基金属的处理,一般可以用来作为镀锌件涂漆的前处理,而不作为锌基表面的后处理[8]。此外,含锆溶液还存在成本较贵问题。

含钴溶液一般应用较多还是铝及铝合金表面的钝化处理,对于锌基金属表面的研究不多[8]。

稀土金属如含有铈、镧等的盐类是铝合金在含氯溶液中有效的缓蚀剂,研究表明铈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能对镀锌层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16]-[18]。

对于三价铬溶液,虽然其毒性只有六价铬的1%[18],对三价铬的钝化研究也有不少,不过其耐腐蚀性能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再者使用三价铬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铬的污染问题,因此很难普及。

2.2.2 有机类钝化

有机类钝化是很有希望代替铬酸钝化的一种无铬钝化工艺。文献[19]对镀锌层的有机物无铬钝化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主要提到了二氨基三氮杂茂(BAT4)及其衍生物的钝化,丙烯酸树脂钝化、环氧树脂钝化、单宁酸钝化、植酸钝化和有机钼酸盐钝化等。

Z.W.Chen[20]等学者认为,对镀锌层最有希望代替铬酸盐钝化的是一些特别的锌的有机螯合处理,它能在锌表面形成一层不溶性有机复合物薄膜,膜内分子以配位形式与基体金属相结合,形成屏蔽层,增强了膜的抗蚀性。研究表面,BAT4及其衍生物对锌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效率。

美国专利5662967[21]提到的一种金属基表面镀锌处理的钝化方法,其钝化液中含有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通过实验,认为在总体上用这种含有烷基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所配置成的钝化液浸镀Zn或Zn-Al合金后,耐腐蚀性能接近甚至某些方面超过了铬酸盐钝化,很有发展前途,不过目前国内还没有见到其使用。

单宁酸是一种多元苯酚的复杂化合物,水解后溶液呈现酸性,可以用于镀锌层的钝化处理,成膜过程中,单宁酸提供膜中所需要的羟基和羧基,一般来说,浓度高对成膜有利,随膜层变厚,颜色变深,耐蚀性能增强,但是浓度超过40%,虽然膜层颜色加深,但是对耐腐蚀性能影响不大。不过单宁酸存在价格较贵,与规模的生产应用还存在一定距离[19]。

以欧洲钢铁企业为中心的研究机构正在致力于电解聚合法研制有机防锈膜如有机硅烷、硫醇等来代替铬酸盐表面处理方法,不过,目前仅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9]。

文献[24]对植酸酸在金属防护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指出,植酸可以在金属表层形成坚固致密的单分子保护膜,抑制金属的氧化腐蚀。从而是一种理想的钝化液。

2.2.3有机类与无机盐混合钝化处理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无铬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又有研究将有机物与无机盐进行混合对镀层进行钝化处理。使用混合钝化液所获得的钝化膜其耐腐蚀性能通常要比单一的无机盐钝化或有机物钝化更加优良。

单宁酸可以用于镀锌件的钝化处理,但是如果在钝化液中加入金属盐类,有机或无机缓蚀剂,可以进一步增强其耐腐蚀性能[19]。

文献[22]对经过水溶性的丙烯酸树脂加入到钼酸盐和磷酸盐中得到的钝化液处理后的镀锌试件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认为其抗腐蚀性能接近了铬酸钝化。

轴类零件表面镀硬铬---请教

字体: 小中大 | 打印发表于: 2008-3-11 07:49 作者: 小虾米虾米来源: 中国机械资讯网

请教下:轴类零件表面镀硬铬,一般的镀铬厚度是多少?镀铬是否均匀?镀铬后还需增加磨工艺吗?

我也来说两句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lg110 (2008-3-11 08:36:37)

目前国内传统工艺是表面镀硬铬(镀层厚度0.02~0.05mm)并抛光,其表面粗糙度Ra 为1.6~0.4μm

?鸭绿江(2008-3-11 09:29:54)

镀铬后的精度和粗糙度是否符合你的要求,决定是否加工。

?国际化(2008-3-11 17:58:24)

一般都是磨好之前,毕竟镀硬铬的成本比较高,要注意轴2端的毛刺,不然很难解决的。

?小玮(2008-3-11 18:41:34)

根据粗糙度选择镀后是否加工,一般镀20~30微米;

btw:如果轴是在400°C以上热处理过的,不如改镀化学镍吧,硬度也能到1000HV,比较环保,镀铬污染太大了,而且由于不存在电势差的问题,所以镀层均匀,电镀的镀层是有厚薄的

?铅笔刀(2008-4-15 17:53:04)

我是烟台的,化学镀可以联系我,探讨工艺请联系138********

?外协采购(2008-5-17 19:54:40)

镀铬之前有什么需要处理的吗

?lszhuoyuan (2008-5-29 10:56:34)

工件镀铬修复0.2左右应该是安全尺寸,太厚结合力不是太好.如果不能解决时联系我们!

?糊涂生(2008-7-15 17:01:42)

轴类零件表面处理一般发蓝(发黑)就可以了吧?

?deyang01 (2008-7-15 22:51:26)

镀铬前一定得磨,镀多厚得看你工艺了。可以磨的,比如耐腐蚀而又要求的轴就镀得厚,单边0.15吧,镀后都莫了的

镀铬工艺流程(二)

2008-12-13 00:09

镀铬与镀硬铬有什么区别

镀铬是泛指电镀铬

镀铬有两种的,一种是装饰铬,一种是硬铬。

镀硬铬是比较好的一种增加表面硬度的方法,但是它的优缺点很多,所以好多情况下都没采用。

优点一,表面光洁度好,优点二,不会生锈,一点锈斑都不会有;三,镀的过程中原零件变形小。四,如果零件尺寸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几丝铬来达到尺寸(如12楼所说的修补,当然了,这是优点,也是个缺点,所以要镀铬的零件都要放余量了)。优点五,表面比较美观。等等

缺点一,价格高,不光镀的费用高,而且镀后还要再加工。缺点二,不适合表面比较复杂的零件,缺点三,厚度太薄,一般只有0。05-0。15mm左右,缺点四,对零件表面的光洁度要求比较高。等等

镀硬铬一般采用比较多的是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机械,如:模具等

镀装饰铬顾名思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表面光亮、外形美观、防锈等等。

根据其目的来判断要镀那种铬

请问高手们影响硬铬硬度的因素主要有那些????一般有些什么办法可以提高镀层的硬度?为什么我在硬铬槽加了点硫酸后硬度反而降低了?

请高手们赐教!!不胜感激!!!!!!!!!!!!!

1. 铬酐浓度和硬度的关系

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时候,铬酐浓度低时硬度高。但浓度低,镀液变化快,不稳定。

2. 硫酸含量和硬度的关系

在正常的镀铬工艺规范中。铬酐与硫酸的比值应该保持在100:1。在其它浓度不变时,提高硫酸含量,铬层的硬度也相应增高。但在二者比值为100:1.4,再提高硫酸含量硬度值又会下降。

3. 电流密度和硬度的关系

在正常温度下,铬层硬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当电流密度达到

一定极限时硬度趋向稳定。

4. 镀铬液稳定和硬度的关系

在较高温度(65~7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高15~20%;在较低温度(35~4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没有多大差别。

5. 镀铬层厚度与硬度的关系

一般硬铬镀层硬度是随厚度提高而提高的,硬度的最高值在0.2㎜左右。以后,即使在提高厚度,硬度也不会再增加。

6. 铬镀层随着受热温度的提高,硬度显著下降。

镀铬

镀装饰铬常见故障及纠正方法

镀硬铬

镀铬属于发展较晚的工艺,虽然早在1854年就有人从三价格槽液中镀得金属铬,1856年又发明从三价格槽液中镀铬的工艺

,但是直到本世纪20年代,镀铬工艺才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镀铬工艺传到我国比较晚,有关镀铬知识的介绍和应用的记载大都是在30年代初期。我国对金属铬元素的介绍和命名直到

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

我国古代字典中虽然收有“铬”这一单字,但并不具有金属铬的含义。古代字典中“合”的含义有二:A剔发;B古代兵器

名(相似于钩)。用“铬”字代表元素Cr,是利用现成汉字,而给予新的含义。

1865年出版的《格物入门》里已经收有化学元素r符号,但没有汉语译名,也没有写出英文名。以后我过学者在翻译外国化

学书籍时,曾试图用下列各种汉字代表Cr。

1870年广州的何了然在《化学初阶》中定名为鏴,1873年北京同文馆的《化学指南》中定名为隶,1910年广州的《广东劝

业报》上定名为“格罗谟。”

1972年,我过的化学先驱者徐寿在编译的《化学鉴原》中定名为“铬”这一规定在当时的科技界所接受。但是用鏴表示

Cr元素,在我国华南地区也应用过一段时间。直到本世纪初,广州出版的各种报刊中仍然用鏴字,如广州《实业报》第九

期(1810年)就有《鏴养制法》一文,所谓鏴氧就是氧化铬。在第十期还发表《电气镀鏴法》一文(1908年)所谓镀鏴就

是镀铬。

在现代汉语中,铬字的古义已经消失。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里。铬专门用于表示金属元素Cr,注音为ge。

而在古汉语中铬字有两个读音:luo和ge。从徐寿的化学元素命名原则和现代字典的规定,铬应当读ge(音同格)。有趣的

是在电镀行业中大部分人都将镀铬读为读luo(音同落)

早期镀铬文献

由于镀铬属于晚期的工艺,在我国早期电镀书籍《电气镀金》,《镀金》等书中,不见有镀铬的介绍。在19世纪后期出版

的“西学”书籍中也不见有镀铬的记载。

我国最早介绍镀铬的文献是广州出版的《实业报》。该报第十期上有《电气镀铬法》一文,发表与光绪34年5月12日(

1908年6月10日)。由于镀铬在国外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此我国在1908年前还不可能有镀铬的应用。

当20年代镀铬在国外普遍应用后,进口产品不少采用镀铬,我国才知道这一新工艺。当时从广州,上海进口的洋货,如钟

表,水箱,灯罩,“多见有镀铬者”。尤其是进口的电筒,包括简体和反光罩,“亦用镀铬代镀镍,”“镀铬表面坚滑鲜

明,现银光色亮,较胜于镀镍,”直接对我国电筒业产生威胁。为了与外货抗衡,国货不得不迎头赶上,迫使我过电镀界

开发这项新工艺。(括弧内文字为当时报刊语句)

30年代时,镀铬在我国电镀业中已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关于镀铬的理论知识则很贫乏,只有极少数文章涉及镀铬

早期应用镀铬的城市

1931年,英商在天津开办的华北电镀公司,在电镀工种中已包括镀铬,这是我国最早应用镀铬的记录。上海应用镀铬也开

始与30年代初期,据上海电镀前辈的会议,上海诚錩电镀厂在1931年已应用镀铬。其中如中南电镀厂,外商的通用电镀厂

,罗时电镀厂等,也属于应用最早的电镀厂。这些厂镀铬设备多来自国外。

30年代镀铬论著

液压启闭机活塞杆镀铬层非正常失效分析

任中伟路芳亭

(中国三峡总公司金结检测中心,湖北省宜昌 443133)

本文所讲的非正常失效主要是指活塞杆在使用—年内即产生锈蚀及镀铬层的破坏。

我们发现,在同一工程中泄洪深孔油缸的活塞杆很快锈蚀了,可相同直径、长度还稍长的导流底孔的活塞杆却没有锈蚀,所以对这种活塞杆很决失效的真正原因应作深入的探讨。

1 镀铬层的正常失效

(1)由针孔及孔隙造成的锈蚀。镀双层铬(先镀乳白铬后镀硬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孔隙,使用时,水气通过针孔从孔隙到达母材,时间长了就逐渐锈蚀,锈蚀面积大了、严重了就进一步造成镀铬层剥落,这种失效在褪镀后蚀坑边缘是圆滑的。

(2)磨损造成的镀层减薄,当镀层全部被磨损就会产生锈蚀。

2 近期所见镀铬层的几种非正常失效

(1)锈蚀部位在褪镀后蚀坑边缘是非圆形的(有折角)或出现裂纹或出现麻丝状其

尾部是尖的,电镀专家认为这都是比较典型的由内部应力造成的失效。

(2)活塞杆涂有油脂的外仲部位在油脂层未损坏悄况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锈蚀了。

(3)在对返修的活塞杆进行褪镀前检测时.用蓝点法(贴滤纸法)测试孔隙木测出蓝点,而褪镀后发现该处有裂纹或蚀坑。

(4)褪镀后经加工的表面还有疏松,有的经油浸后留有油迹(擦不掉但用砂布能擦掉)凡留有油迹的地方必有灰点等缺陷。

3 镀铬层非正常失效的原因

3.1 对材质抗拉强度大的大型活塞杆,未进行镀前消应和镀后去氢是非正常失效的原因之一

GBll379—89《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铬电镀层》及GB/T12611-90《金属零件镀覆前质量控制技术要求》标准规定凡钢件的抗拉强度大于1050MPa的都要镀前消除加工应力并在镀后去氢,因此,有的教授认为凡是抗拉强度达到800MPa(已属于高强钢)的就要去氢。对40Cr 活塞杆只规定抗拉强度大于530MPa而没规定上限是不够的,至少要限制上限在800MPa以下。非正常失效活塞杆多数达到800-900MPa,有的已超过900MPa。

对于大件(可认为直径大于300,长度大于12m的应属于大件)尽管抗拉强度未达到800MPa,专家认为也应镀前消应镀后去氢。

前面谈到的导流底孔活塞杆可能就是因为镀前采取停置(7D)时效消应和镀后又进行厂去氢才至今未锈蚀(泄洪深孔活塞杆却未进行镀前消应和镀后去氢)。

关于镀前小消应及镀后不去氢的坏处,有些专家分析认为。镀铬时20%的电流用在镀铬上,20%的电流用在还原六价铬上,而60%的电流用于析氢。电镀时必然会折出镀液中的氢,析出的氢一部分进入人气,也有一部分进入母材中,如果未及时地将进入到母材中的氢驱除掉.就会在以后的加工过程中或安装中或使用中产生氢脆裂纹,这些裂纹将破坏镀层的结合力造成镀层剥落。因此,去氢应在镀后3h,内及时进行。

电镀前,机械加工会对像40Cr这样的对应力敏感的材质产生加工应力,故也要进行消应处理,有应力存在就可能随时释放出来影响镀铬质量。

也有专家指出,GBll379-89标准中表2横向第三栏“仅用于未喷丸工件减少氧脆和恢复疲劳强度而进行的热处理”就是指的抗拉强度小于1050MPa的大件及40Cr这样的母材的左氢要求。也就是说标准中还是涵盖厂这部份内容的。再说国标是针对普通的常规镀件而言,对大件及40Cr这样的材质一定更要严格要求。

3.2 活塞杆材质存在缺陷是非正常失效的原因之二

活塞杆表面存在一定量的杂质及疏松,这些缺陷用锻件标准衡量可能不超标,但对电

镀却是严重的问题(尤其是这些缺陷不是单个的而是集中在一处)。电镀液中含有酸,电铰时,这些酸浸入到杂质及疏松部位中,电镀时虽然覆盖上了,但却是搭桥过去的,中间是串的,事后浸入的酸作怪,很快就从里向外腐蚀并成块剥落。有缺陷的表面在电镀过程中使氢析集,形成氧气气泡,造成镀层结合不牢,这就能很好解释为什么有的活塞杆外部涂有油脂,水气一时无法浸入,但不到一个月又锈蚀的原因;也能很好解释为什么用蓝点法测试时无孔隙而褪镀后基体上有蚀坑、裂纹的原因。

(2)锻件锻造比过大也有可能造成材质缺陷。锻件锻造比一般要求大于或等于3,而有问题的活塞杆锻造比达到8以上,而过大的锻造比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钢锭存在偏析是不可避免的,过大的锻造比就要求钢锭的中心线和锻件的轴线的一致性较高,才能避免钢锭的心部缺陷外露。当我们将有问题的活塞杆返修褪镀又将杆径车小后,发现杆的表面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其中有大量的亮线及灰点,也有明显的疏松及裂纹,更有甚者是返修时未褪镀前用砂轮打磨锈蚀处发现基体上就已经存在有裂纹了。

GB/T1261-90标准明确规定待镀件表面不允许有氧化皮、斑点、凹坑等缺陷。

还有一种材质缺陷也是由加工造成的,有些锻件加工余量过大将表面密实部分加工掉了而露出了钢锭心部的缺陷。锻件校直不够加工时为了找正只好一边多车一边少车,结果多车那边将密实部分车掉了,而少车那边可能黑皮才刚车掉,这都是不正常的,都会对电镀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锻造专家认为对直径大的40Cr锻件选用520℃的回火温度偏低(专家建议回火温度不低于550℃),不能很好地消除锻件中的应力,并且还应随炉冷却以便进一步地降低锻件表面的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产生微裂纹的根源之一,其不良后果是同镀前不消应、镀后不去氢是一样的。

材质存在的上述缺陷是造成电镀层非正常失效的主要原因,这种先天不足是不能用后天的电镀来弥补的。

4 返修后又很快失效的原因

返修后又很快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褪镀后少了去氢工序。褪镀液中含有较浓的酸,酸造成氢脆,因此,应在褪镀后3h之内进行去氢。褪镀后去氢不只是对40Cr这种对氢敏感的材质,就是对35#钢、45#钢及所有褪镀件都必须去氢。褪镀后不去氢可能在下一步电镀过程中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不能用镀后去氢加以弥补的。

另一个造成返修后很快失效的次要原因可能是返修时增加了电镀时的电流密度。在无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轻易改变在水工行业用了几十年、电镀过近10万根活塞杆的工艺是有风险的。

就这个问题,有些专家认为,只要硬铬的硬度能达到,还是用小电流好,因为电流大析出氢就多,进入杆件基体的氢也多,会产生更多气泡,电流大镀层表面应力也大,但不密实,易产生裂纹与剥落。

要求电镀电流达到30A/dm2只是部分书上写的,水工行业并未在这样大的杆件上

实践过,而日本的书就写明“根据需要也有用40℃,10-15A/dm2低温低电流电镀”的。专家还说我们国内五机部的厂已用低电流电镀多年,工艺是成熟的。最近某电镀厂的厂长参加了有英国人参加的纺织机械订货会,在谈到电镀时,将他们厂的电镀工艺给英国人看,结果英国人不认可,英国人要求将电流密度减小到5A/dm2,并说只有这样才能使Cr的沉积速度慢,沉积速度慢则结晶细。厂长说效率太低了,英国人回答我不管效率,我只要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