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3.2)岁、BMI23.5±1.2、营养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4.2)h、卧床时间(14.2±3.2)d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BMI高、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长,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区管理,做好营养状况评估,加强BMI高患者切口管理,做好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观察与护理,严格规范化操作,加强基础护理管理是主要的护理对策。

标签:骨科;切口感染;护理对策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骨折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往往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控制切口感染是临床医护共同的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500例作为实验对象,男350例,女150例;年龄12~71岁,平均(45.8±15.3)岁;开放性骨折320例,闭合性骨折180例;就诊时间1~22h,平均(7.2±3.5)h。

1.2方法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切口感染,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相关影响因素的选择包括[1]: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态、骨折类型、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卧床时间等。

1.3统计处理数据均EXCEL数据库录入,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数资料用个体例数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和方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感染率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0例,感染率为4.0%。

2.2感染相关因素感染年龄(54.5±1

3.2)岁、BMI(23.5±1.2)、营養不良占33.4%、开放性骨折占73.6%、手术时间(12.3±

4.2)h、卧床时间(14.2±3.2)d 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分析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 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VSD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Ⅱ期手术时间、抗感染费用、不同时间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抗感染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Ⅱ期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创面1周愈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3周及3周以上愈合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可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 骨科创伤通常造成肌肉、肌腱、血管、神经等软组织的损伤,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会造成肢体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导障碍,并伴有剧烈疼痛,极易引起其他严重并发症[1],常规换药处理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或感染严重的患者其效果并不佳,往往需行Ⅱ期手术来进一步清创[2],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也增大了患者的痛苦。VS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其在处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损伤及创面感染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8~63岁,平均(31.5±6.0)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6例,感染创面9例,创面部位:四肢34例,腰骶部11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17~65岁,平均(32.0±5.7)岁,创面类型:新鲜创面37例,感染创面8例,创面部位:四肢35例,腰骶部10例。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无患严重并发症、伴发性疾病、新鲜创伤继发严重感染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外科清创术,彻底清除创面异物,给予药物镇痛、创面清洗、创缘修整等处理措施,清创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常规换药处理,根据患者创面情况每隔2 d更换敷料1次,感染创面给予抗生素进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发表时间:2014-07-17T15:33:1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林波刘少平[导读]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 林波刘少平(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概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采用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骨科创伤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19-02 骨科疾病患者由于伤口未获得及时处理导致伤口受到感染从而引发骨科创伤感染疾病,而此类病症在骨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由于其受伤部位血液不能及时供应,或者治疗效果较差以及患者免疫过低等情况,受伤面及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情况较为严重会引发骨髓炎等病症[1]。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采用VSD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现文章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3.5岁;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其中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其中创面感染较久患者26例,创面感染较为鲜明患者34例。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体质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 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首先对患者创面感染部位实施处理,并结合创面治疗状况进行换药治疗,并确保每隔7d进行一次病原学检测,直到创口部位完全长出肉芽,并且确保其可以进行植皮治疗治疗或创面缝合。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VSD方法治疗,相同的对患者创面实施有效处理,并对伤口部位使用NaCl进行冲洗操作,根据受伤部位大小程度,在腔隙与创面采用VSD药物实施填充治疗确保将创面完全覆盖,缝合操作应在VSD敷料以外进行缝合,并给予患者半透明生物进行覆盖,利用系膜法对其进行引流,把引流管道接连成Y形状,采用负压吸引进行辅助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流动情况。患者手术治疗后6-8d拆除VSD药物,观察创面内牙生长情况,并对肉芽生长情况较为优良的患者给予缝合治疗,如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基本完成生长,可给予其植皮消灭创面方法治疗,如患者创面仍然存在毁坏组织,则要给予患者实施2次或3次VSD技术治疗,直至患者创面肉芽完全丰满,然后再实施植皮治疗[2]。 1.3治疗判定标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有效:患者患病部位皮肤多数存活,患病部位只存在少量分泌物质,创面受伤面积逐渐变小,还需进行换药治疗,同时需要在伤口部位进行植皮治疗才能完全愈合;无效:创面部位部分皮肤完全坏死,未生长出健康肉芽,伤口面积逐渐扩大去明显缩小现象。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显效8例,无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20例;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对比[n(%)] 3.讨论相关专家指出,对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给予VSD 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助于对创面进行消毒,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创面。有关文献显示,采用VSD 方法治疗,可让加快创面增生速度以及胶原的合成,还可以加快创面收缩纤维的合成速度,增加其细胞的活跃性能,防止细菌入侵给创面带来危害[3]。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给予VSD 方法治疗,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0例,两组治疗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给予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参考文献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探究 发表时间:2018-07-02T13:55:54.3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杨佩1 杨小军2 郭伟3 [导读] 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解放军第517医院山西忻州 036300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3.1±0.9)次、抗菌药使用时间(5.9±1.3)d、抗菌药总费用(210.3±16.1)元,创面愈合时间(17.5±1.7)d,住院时间(19.7±3.9)d,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优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引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够加速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交通领域的各种事故中导致的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十分常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生率还在逐渐上升。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控制并发症是创伤骨科面对的重要课题[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用以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我院特实施此次研究,现就此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你,我院收治的72例骨科创伤与创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各自3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2例和14例,年龄范围在17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9.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和13例,年龄范围在1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9.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面积和创伤程度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创面实施有效清理,然后在创面上将事前完成修剪的VSD敷料覆盖。对于较深的创伤面,需要以敷料填入创面底部,在使用单项生物半透明薄膜将创口封闭,保证其密封状态。再调整负压吸引器的设置为0.017到0.060 MPa,具体标准以敷料有明显凹陷为准。患者连续接受7到10天的负压吸引后,取出敷料,对创面实施全面检查。对于创伤面积较小,已经出现了丰富肉芽的创面,可实施缝合;对于出现丰富肉芽,但创伤面积较大的创面,以植皮的方式消除创面;对于床上面积较大,并且依然有软组织大量缺损的创面,则可再次实施VSD覆盖,直到丰富肉芽出现后以创面植皮给予治疗。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引流技术治疗:首先清理患者的创面,根据创面的实际状况实施辅料覆盖,1天或2天更换敷料1此;对于大面积的创伤,需增加引流条并且实施抗感染处理;每5到7天为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直到患者创面具有丰富的肉芽以后,根据创面面积选择直接缝合或植皮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并对比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标准为[2]:患者在2周内创面完全愈合,表皮完好覆盖,无需再接受敷料治疗,视之为治愈;患者创面面积有显著缩小,且有健康肉芽生成,分泌物明显较少,并且在接受植皮术后床面愈合,视之为显效;未达到显效疗效标准,视之为无效。痊愈与显效均视之为临床有效。 此外,对比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抗菌药使用时间、抗菌药费用、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治疗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红,采用SPSS19.0作为数据统计分析的工具,计数数据表示为(数量/百分比),以卡方减压验证组间差异;计量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方差),以t检验验证组间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在各自36例患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中,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1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无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9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发表时间:2017-03-21T13:39:06.36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唐为永刘卫[导读] 讨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出现切口感染。阜宁县中医院江苏阜宁224400 摘要: 目的:讨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应该采取怎样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出现切口感染。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18例创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在对患者进行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前, 收治其中的259例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清创消毒等处理, 其余259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518例患者, 研究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 低于对照组的2.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骨科创伤手术中采取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十分有必要,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几率,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 骨科; 创伤手术; 切口感染; 控制措施手术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切口感染这一并发症,这一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恢复与生存质量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骨科创伤手术大多为急诊,患者不仅发病急、病情重,而且进行手术的时间很长,因为大多数患者都要植入骨折内固定物,病症和手术流程较复杂,治病因素也比较多,这也是骨科创伤患者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的原因,也进一步导致临床疗效缓慢、不明显的情况。为了使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切口感染问题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在在骨科创伤手术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切口感染问题进行预防。本文以我院收治的5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组行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 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518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62例, 女256例, 最小12岁, 最大80岁, 平均年龄( 45.3士17) 岁,其中364例为四肢外伤手术、73例为关节假体置换手术、21例为关节镜、33例为骨盆手术、10例为胸椎手术、17例为腰椎手术。排除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25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1.2 方法 对照组仅按照常规进行清创消毒等基本处理,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本处理基础上行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等措施。 1. 2.1 术前预防 术前预防包括手术室环境准备和手术患者准备。手术需要在一个空气流通且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需要保证整个手术室内器具与空气的洁净,因此,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提前半小时将手术室的空调做相应的调整,使室内温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并且进行空气的净化。尽量减少手术室内人员的走动,否则会使手术室的净化效果受到影响。在手术患者的准备方面,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因为骨科创伤手术多发于意外事件,病情重且多是急性的,在突发性伤害下,有些患者甚至面临需要截肢的情况,所以,患者在手术前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要积极处理,抚慰患者的情绪,鼓励患者,减少负面情绪,让患者配合治疗。此外,骨科创伤手术很多是开放型伤口,受污染的切口极易感染,医护人员要迅速为患者处理好伤口的污染物,并用生理盐水和3% 双氧水等清洗伤口,使伤口保持清洁。在进行手术清洁工作前,医护人员要严格做好自身的消毒除菌,以免使患者的伤口造成二次污染。 1 . 2 .2 术中控制 细菌是造成切口感染的直接因素,因此手术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用具与器械、手术包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灭菌。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已经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要与没有使用过得手术器械分开并隔离,保证无菌操作贯穿整个手术,如果手术时间较长,还要在切口周围加盖无菌巾,并且及时吸净手术中的冲洗液。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中,为了保障手术顺利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各医护人员要互相监督,增加安全保障,防止医师过于集中精力而忽略手套破损或污染的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观察。 1 .4 疗效判定 临床感染症状及体征: 体温> 38 ℃ , 切口渗液明显、红肿热痛或高热寒颤。 1. 5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 18.0 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以数( n ) 与率(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才检验,p< 0. 0 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组的518例骨科创伤患者中,研究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低于对照组的2.86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前, 发生11例感染, 其中Ⅱ类切口6例、Ⅲ类切口5例, 控制时间为15d 左右, 经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病原菌12株,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株、革兰氏阳性菌7株、真菌2 株; 切口感染控制措施实施后, 发生3例感染, 属于Ⅲ类切口, 控制时间为8d , 经细菌培养检测结果显示病原菌2株, 为革兰氏阴性菌。 3 讨论 骨科创伤手术进行过程中,由于切口暴露在外,因此容易受到更多的环境影响,如手术室前准备、手术操作用具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使切口沾染细菌,造成感染。为了使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切口感染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研究以518例患者为例,分别设置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术中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97% 低于对照组的2.8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要防止骨科创伤手术中的切口感染,要对医护人员的术前预防与术中控制进行严格的控制管理,以防止术中出现切口感染的状况,在手术室控制方面,对手术室的人流、物流进行合理划分,提前做好手术室环境、器具的清洁,保证空气流通,并对人员流动进行管制,手术中的无菌用品与污染物品都要分开放置,防止细菌的传播滋生。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落实洗手流程,着重注意穿戴术前手套,对切口做好术前清洁,根据手术时长,按规定加盖无菌巾。参考文献: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20T16:14:50.27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6期供稿作者:吴金沙 [导读]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吴金沙 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557100 摘要:目的对于因骨科手术引起的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感染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对于其中导致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总结。结果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因此我们在手术的过程当中要引起特别的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干预手段来进行预防,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杜绝感染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 骨科手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通过骨科手术可以到对患者损伤的骨骼进行修复或者是重建的目的,并最终使得手术部位的功能得到回复。由于在骨科手术的进行当中通常会对手术的部位进行组织的分离、骨膜的剥离然后在骨骼受损的部位进行固定物(钢钉、钢板、髓内、异体骨等)的植入,使得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手术后容易出现机体的排斥反应及切口的感染。一旦切口发生感染,就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比如引起内固定物外露、手术部位皮肤缺损、骨髓炎、骨不连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治疗,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肢体残疾,更严重的将会危机患者的生命。由于引起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众多,而且种类也比较的复杂,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了解感染的相关因素,从而积极的采取措施来进行预防,特进行本次的临床回顾,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相关的资料与方法 1.1相关资料: 此次临床回顾选取的患者为2011年9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骨科进行骨科手术的26例切口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12—81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6.8±2.9)岁,患者发生感染的严重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1.2统计方法: 将26例患者手术切口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每位患者手术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研究。记录当中有可能发生感染的因素,最终将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汇总。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回顾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用P<0.05来表示具有统计学的差异。 2.结果 通过进行临床的回顾和总结发现,骨科手术患者切口的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系。具体的因素与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之间的几率关系明细见下表(表1)。本院在近3年实施的687例骨科手术当中有26位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的情况,感染的发生率为3.78%,通过下表我们还可以发现切口感染与骨科手术的手术部位、手术用时、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手术时有无人参观和手术是不是接台手术都有一定的关联(P<0.05)。 3.讨论 根据本次统计结果表明,手术的类型、手术的部位、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地点、是否是接台手术、手术时有没有参观人员都是造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所以,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应该先对可能增加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参考文献: [1]叶竹梅.外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山东医药,2010,16(34):67-68. [2]魏全珍.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2(4):145-146. [3]魏凌云.围术期氧对剖宫产肥胖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广东医学,2010,12(7):148-149.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d1443139.html,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和伤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换药,肉芽生长丰满后再行缝合或植皮,但是当软组织缺损较多、创面较大、感染严重时,常规换药时肉芽组织很难达到充填创面缺损的目的,需要行皮瓣转移手术来消灭创面,而且常规换药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多,医生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1],本研究对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 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使用VSD治疗的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l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80岁,平均51.3岁。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0例,机器压伤16例,运动扭伤1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 伤原因、损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7-05-04T15:51:25.5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乔世平 [导读]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鸡西市梨树区医院 158100 摘要:解决病痛一直是医疗工作者的根本任务,治疗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成效成为了临床应用的关键,在创伤性的骨科病症以及创面感染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经过验证确认了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达成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骨科创伤;感染创面;治疗效果 在骨科各种病症的临床治疗中,随着就医人数的增加,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的治疗手段和临床经验经过多年的积累有了一个比较丰富的储备,这些储备就是医疗水平提高重要的参照,只有不断提升治疗水平和发展治疗手段,参能应付愈加繁重的医疗工作。对于解除创伤骨科疾病以及形成的创面感染,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了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能够有效的治疗创面的感染,将渗出物清理干净,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人体的伤害,创伤性骨折的创伤面以及骨科手术的切口感染一直是重点研究、严正对待的问题,本文将做好调查研究,从中采用对比参照的方法,明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良好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中,女29例,男13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机器绞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空坠落伤4例。 研究组中,女25例,男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3.1±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机器绞伤13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1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一般的防止感染的方式是直接在创面处用药,定期的更换保持药物的特性作用于感染创面,达到消除感染,恢复创面的疗效,还可以进行输液治疗,加强人体抗菌能力和免疫力,减少对创面感染的影响,化解感染导致的脓肿和流脓。 1.2.2 研究组 本组的患者就要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第一步先要将患者的创面处清洗干净,保持清洁无菌的状态,要适当的扩大创面的尺寸,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清除已经受到感染的皮肤组织以及让脓液顺利流出创口,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初步清理之后对创面进行评估和测量,要将感染流脓物彻底的清除,就要利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吸取,从身体内拔除。依据创面的尺寸确定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的形状和大小,将备好的泡沫放在创面上,最好紧贴创面,然后进行缝合,安设好吸收装置。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是要确保创面自然的生长愈合后,再实行后续的治疗手段,防止了外界对于创面愈合的干扰和病菌侵袭,也就能够很好的治愈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6±4.2)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5)d,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2,P=0.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 2=5.8333,P=0.0157)。 3 讨论 创伤性骨科病症的创面一般比较难以处理,对患者的伤害较大,如果再发生感染对于治疗更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以往的常规治疗这种创面感染的做法,就是定期的更换敷药方式进行一定时期内的治疗,通常要占用术后患者很长的时间才能治愈感染,增加了恢复时间和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康复的费用支出,费时费力,而且患者在增多,医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会大大增加。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感染事半功倍,通过封闭式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感染的面积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迅速有效的控制住感染向恶化的趋势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关键在其对感染物质的吸引式拔除,建立封闭式的负压引流过程,由于可以根据创面来确定引流材料的形状和大小,就能够全面的覆盖创面感染部位,从根本上祛除感染引发的坏死组织以及脓液,可谓迅速而且高效,保证创面的正常生长愈合,加快康复过程。 (2)引流疗效的保障也是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关键部分,采用的特殊医用薄膜对引流材料实施保护,能够持久的保持负压吸引力的作用,将感染所致的脓液等物质彻底的从患者的创口处清理干净,不留隐患。 (3)封闭式的操作过程,一方面能够减少创面与外界可能存在的各种病菌接触发生反应从而加剧感染,阻止细菌滋生使创面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严重的后果以及感染的复杂程度加剧;另一方面在彻底的治愈感染后,还可以持续保护创面进行伤口的愈合以及恢复,直至彻底痊愈为止。 (4)传统的治疗感染的方式更多的依赖于药物,在药物中存在大量的抗生素,长期的使用也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患者依赖用药化解感染,采用引流技术方法,减少了抗生素的摄入,降低了抗药性,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的恢复。 (5)从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劳动强度角度出发,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几乎能够掌控全程的治疗,感染被迅速高效的治愈,减少了康复时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护理常规 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外科基础护理常规。 2、急症患者立即配合医师处理。 3、根据病情正确安置体位,卧硬板床,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四肢骨折应抬高患肢20°~30°。 4、石膏夹板固定及牵引病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有不适及时处理。 5、各种骨折,尤其是脊柱骨折、高位截瘫病人要按时更换体位,翻身时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线,避免推拉、扭曲等,以免椎体错位,加重脊髓损伤;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 6、按照护理质量要求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足下垂等。 7、观察生命体征、精神及睡眠状况、二便及疼痛等,发现异常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 8、做好心理护理,应鼓励安慰病人,使其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9.、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3日无大便者给缓泻剂,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及结石。 10、鼓励病人多做肢体活动和床上运动,上肢骨折应练习握掌运动,下肢骨折练习提髌和足背屈活动等。

骨折急救护理常规 1、骨折急救原则是积极抢救生命。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施以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等相应措施。 2、内出血和外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者,取休克卧位及抗休克治疗,严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变化,给予氧气吸入与强心、升压、镇静、止痛、止血剂,必要时输液、输血,注意保暖。 3、有昏迷者多数原因为颅脑损伤所致。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切开,人工辅助呼吸。如出现颅内出血,可及早开颅探查。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 4、妥善处理伤口。开放性骨折应迅速采用消毒或清洁敷料压迫、包扎止血。压迫止血无效,应考虑止血带止血。记录使用止血带的时间,每隔1小时松解止血带10分钟,以避免组织坏死和神经损伤。伤口表面有异物应清除,外露的骨端切勿还纳入伤口内,应消毒处理后给予灭菌敷料敷盖,伤口内不宜使用药物。 5、对于骨折应作简单而有效的固定。主要目的是减少疼痛,防止合并损伤,便于病人的搬运和转送。上肢骨折固定在胸壁前,下肢骨折同健肢固定在一起。 6、迅速转运病人。全身情况稳定后,及时运送医院。搬运过程需迅速、敏捷、平稳,避免震动和骨折端的活动,以免损伤软组织。保持功能位置,减轻病人疼痛。对疑有脊柱损伤者,搬运时切忌扭曲,保

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论 著· 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黄辉,彭维波,陆定贵 (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外科,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特征及预防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70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部位、病原菌分布及感染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0例,感染率为3.64%,感染部位分别为呼吸系统40例占44.44%、泌尿系统16例占17.78%、消化系统14例占 15.56%、 穿钉部位11例占12.22%、切口9例占10.00%;80例进行病原菌培养,培养出53株病原菌,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2株、 铜绿假单胞菌8株,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34株,检出率为64.15%; 年龄大、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死亡率为8.89%, 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1.47%(P<0.05)。结论 骨科住院患者常合并一定程度的医院感染,可加重病情,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特点实施干预。 关键词: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征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529(2013)027-0339- 03Clinical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p atientsof orthopedics dep artmentHUANG Hui,PENG Wei-bo,LU Ding-g ui(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National Medical College,Baise,Guang xi 53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hosp italized patients oforthopedics dep artment so as to put forwar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470cases of orthopaedic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infection sites,distribution of pathogens,and the influence on prog nosis were observed.RESULTS Nosocomial infections occurredin 90cases of p atients with the infection rate of 3.64%.There were 40(44.44%)cases of patients with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s,16(17.78%)cases of patients with urinary system infections,14(15.56%)cases ofdigestive sy stem infections,11(12.22%)cases of puncture site infections,and 9(10.00%)cases of patients withincision infections.Totally 53strains of pathogens were cultured from 80cases of patients,the top  three species ofpathogens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12strains),Pseudomonas aerug inosa(8strains),and methicillin-resistant S.aureus(34strains),the drug  resistance rates of which were 64.15%.The advanced age,prophylacticuse of antibiotics,invasive operation,and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s.The mortality  of the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s was 8.89%,higher than 1.47%of those withoutnosocomial infections(P<0.05).CONCLUS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orthopedic p atients canaggravate the illness,multiple factors invol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incidence,thu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s by aiming  at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Hospitalization patients;orthopedics department;Nosocomial infection;Characteristic收稿日期:2012-09-07; 修回日期:2012-11-03 骨科患者一般情况比较严重, 由于手术的影响,极易引起各种感染[ 1]。为了解我院骨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 的发病率,对本院骨科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 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2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住院收治患者2470例,男性1310例,女性116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4岁,平均 (57.56±14.69 )岁;包括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胫骨平台胫腓骨合并跟骨骨折、前臂骨折等。· 933·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第23卷第2期 Chin J Nosocomiol Vol.23No.2 2013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感染性伤口的护理体会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科感染性伤口的护理体会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及各类工作意外频发导致骨折及合并大面积创面缺损、感染等病例逐年递增。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临床上对于大面积创面合并重度感染的治疗仍十分棘手。负压封闭引流能彻底去除腔隙和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操作简单方便,临床效果很好。其封闭结构可有效避免交叉感染,负压能刺激肉芽组织的生长,为软组织修复提供良好的条件。但负压环境有利于厌氧菌生长。2011年至今,我们应用VSD结合敏感抗生素灌注治疗骨科软组织感染、缺损3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骨科应用VSD结合抗生素灌注对我院存在的骨科创面感染进行治疗,病例有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创面经久不愈的时间范围从伤后4w~1年。患者的创面大小不一,平均面积为9.2cm×7.50cm。患者的病情分类如下:①22例软组织感染、缺损,肉芽组织生长少,颜色灰暗,骨外露;②8例为慢性骨髓炎患者。术后内固定物取出后感染4例;③8例为术后内固定物未取出感染者,但采用其他方法治疗后效果差者。 1.2手术方法及技术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有限公司提供的全套VSD材料。方法:首先对创面彻底清创,必要时扩创,骨髓炎的可开窗减压,手术原则为保证无引流死腔。置引流管及冲洗管,采用VSD覆盖,衔接负压吸引器,维持125~450mmHg负压。根据术前及术后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据此调整灌注液中抗生素的种类及浓度,如果暂无药敏结果,可采用庆大霉素盐水(0.9%氯化钠100ml加24万U庆大霉素)灌洗。患者一般连续应用2~3次VSD护创材料,使用敏感抗生素持续灌注5~6d/次,直至创面为新鲜肉芽组织且无坏死组织,再行手术修复。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该类患者均为高能量损伤导致,病情复杂且随时有加重可能,甚至可因感染并发症、其他的迟发性病变而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临床上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对感染严重的患者,可取创面深部的脓性分泌物,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1.2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首先是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糖尿病,此类患者的创面愈合能力较差,除处理局部创面外,还需营养支持治疗,为机体组织细胞的再生提供营养支持。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因为控制欠佳的血糖可直接导致其创面难以愈合,甚至感染创面不断扩大。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9-08-19T10:16:08.1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作者:杨勇 [导读]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杨勇 湖南省芷江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1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录入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引流,实验组患者实施VSD进行引流,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和实验组的96.67%相比明显更差。对比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实验组(14.21±4.36)d,对照组(22.48±5.03)d,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VSD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临床疗效 在骨科治疗中,开放性伤口和创面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以往主要是将其创口清洁消毒后进行换药,在肉芽组织丰满后再进行游离和植皮或直接进行缝合,但治疗换药时间较长,会对患者造成不少痛苦,且很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近年来,VSD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为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录入30例患者。实验组中共包含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介于14-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中共包含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17-75岁之间,平均年龄(44.8±3.2)岁。所有患者中包含26例新鲜创面、11例感染陈旧创面、13例上肢创伤、10例下肢创伤。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位置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引流,根据患者创面更换敷料,并给予抗生素避免感染,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新肉芽组织后缝合创面。实验组患者实施VSD进行引流: 1.首先需要对创面进行清洁消毒,随后实施VSD负面覆盖,针对创伤比较深的患者,得采用敷面填充,直到创面完全填充后将创面全部覆盖,随后给予负压吸引,注意需要保证负压于130-450mmHg范围内,若VSD敷面表面存在凹陷说明存在负压。 2.定时采用抗生素对患者创面进行冲洗,同时也需要进行创面病原学检测,针对新鲜肉芽组织患者需要实施手术缝合,并于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后对其创面进行修复治疗,针对创口较大的患者应进行游离植皮,创口深且大的患者,可根据情况每周进行一次VSD覆盖,直到长出新鲜肉芽组织。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患者创面完全愈合且在2周内将感染创面完全控制且敷料良好为显效;患者创面有所改善,皮肤存活良好,可发现创面分泌物减少为有效;患者创面和感染等情况均未得到控制和改善,甚至部分创面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其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结果中X2值应用于检验患者的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通过P<0.05表明研究成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和实验组的96.67%相比明显更差,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 <0.05)。 2.2 对比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实验组(14.21±4.36)d,对照组(22.48±5.03)d,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的恢复过程主要包含炎症阶段、修复阶段和感染形成阶段,局部细胞凋亡或出血、炎症反应为炎症阶段,患者坏死组织很容易出现炎性病症,随着病情发展和新生血管的出现,就会有新生肉芽出现,此时血管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就会开始修复,从而到达修复阶段[3]。 在第三个阶段时,创面炎症加剧会使创口出现很多分泌物,而应用VSD技术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局部感染情况,将创面缩小减少分泌物,同时将坏死创面进行清除,不仅能减少脓液,还可以对创伤位置的感染情况进行缓解,再结合引流管引流,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4]。 在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出来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缝合或植皮,而在之前采用的半透明膜可以很好将外界细菌进行隔离,使局部血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