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DNA疫苗的研究现状

DNA疫苗的研究现状

DNA疫苗的研究现状
DNA疫苗的研究现状

dna 疫苗的研究现状

刘超(复旦大学,上海市,200433)

摘要:dna疫苗作为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最新产物,可有效诱发持久的免疫反应,由于其相比普通疫苗具有一系列优点,近年来许多学者在dna疫苗的作用机理及安全性方面做出了相当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关键词:dna疫苗;作用机理;安全性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传统疫苗对于艾滋病,疟疾及肿瘤等疾病的免疫依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原因在于在上述疾病的预防过程中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传统疫苗中只有减毒活疫苗可有效诱发细胞免疫,但其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且有潜在致病性,一旦病毒回归到野生状态,将会对疫苗接受者造成致命威胁,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满足实用的要求。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新型疫苗和免疫接种手段也取得了不断的进步。1990年wolff 等将纯化的dna表达载体注入小鼠肌细胞观察到肌细胞内目标蛋白质的表达,确立了以重组dna作为疫苗的概念,由于其易于制备,诱导细胞免疫持续有效,易于储存运输等突出优点,近年来科学家对其作用机理,安全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此两方面进行综述。

1 dna疫苗的作用机理

目前在dna疫苗的作用机理方面,尽管国内外学者作了不少探索,但其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1 dna可能的摄取途径

1992年wolff等对肌细胞摄取dna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肌肉细胞通过t小管及细胞膜穴样内陷纳入外源基因。其观察表明裸dna穿过肌纤维进入t小管及膜穴样内陷,可能因为骨骼肌收缩过程中钙离子外流,导致肌纤维胞间液中电荷改变,导致dna进入t小管与膜穴样内陷,后者无笼蛋白,dna进入膜穴样腔后与被锚定于其内侧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一步经载体蛋白通过浓度梯度进入肌浆,穴腔则再循环至肌肉细胞表面等待下一轮dna的摄入。

体不稳定,诱发肿瘤等疾病。目前使用的载体一般为环形dna,由于介导同源重组的dna一般应为线性,故整合概率极小,根据temin 的预测,即使整合致癌概率也仅为10-16~10-19。但为了调控基因表达,质粒dna常带有哺乳动物dna短序列,目前还无法得知其整合概率。ledwith等提出,仅7bp的短序列插入就足以影响基因重组。但到目前为止外源dna与宿主dna整合的报道仍很少。

2.2免疫耐受的相关因素

dna疫苗的一大优越性在于可以持续表达抗原,但这可能导致免疫耐受,大多数dna疫苗的预防接种者是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婴儿及儿童,接种后免疫系统可能将抗原识别为自身物质而引发免疫耐受。klinman等的实验表明编码疟疾环孢子蛋白的dna疫苗在新生小鼠体内诱导了免疫耐受。但另外很大一部分dna疫苗并不导致新生动物免疫耐受,且成年动物由dna疫苗引起的免疫耐受并不十分明显,对于大于两岁的老年小鼠免疫保护有一定降低。可能原因为在幼年及老年小鼠中dna疫苗免疫原性较弱。故dna疫苗免疫耐受主要与编码抗原的性质及接种动物年龄有关。

2.3 dna疫苗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可能性研究

质粒中的cpg序列具有免疫原性,很多年前人们就发现细菌dna可在小鼠体内诱导抗双链dna

抗体的产生,促进b细胞长时间激活,从而可能导致红斑狼疮。为了阐明cpg序列是否可以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mor等统计了反复经dna疫苗免疫的小鼠b细胞分泌的自身抗体量,发现igg抗dna分泌细胞的数量增加了2-3倍,血清中igg抗dna抗体的滴度也上升了35~60%。但这样的自身抗体水平上升并不足以引发自身免疫病或使易患病小鼠出现恶化。虽然理论上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病,但实际上还未有dna疫苗致病的例子。另外一些研究表明,cpg寡核苷(onds)可能对dna疫苗有免疫增强作用,hemmi 等发现 onds序列可结合钟形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及dna蛋白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apcs,更多关于cpg序列的特性还有待研究,其对dna疫苗的作用也应做进一步分析。

3. dna疫苗的优化策略

2005年7月18日,由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美国富道公司联合开发的west nile-innovator dna疫苗得到美国农业部批准正式上市,成为全球首个正式上市的dna疫苗,开创了dna疫苗的新纪元。目前dna疫苗的研制在全球如火如荼地进行,我国科学家对sars病毒m基因片段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对sars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有利的启示。许多科学家称dna疫苗的开发开启了第三次疫苗革命。但就目前来讲dna疫苗技术尚不是十分成熟,仍未克服其本身免疫原性较差的缺点。对于dna疫苗的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优化载体。2.目的基因选择。3.寻找更有效的免疫佐剂。

3.1载体的优化

对于载体的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优化基因调节元件。2.添加甲病毒复制子。3.优化cpg序列。klinman等给幼龄小鼠反复注射cpg寡核苷后发现其有长期的免疫保护作用。由于cpg序列的免疫原性较为复杂,目前应着力于寻找最佳刺激序列并研究其最佳插入位点,增强免疫原性的同时避免cpg序列诱导自身免疫病。

3.2目的基因的选择

dna疫苗的免疫性归根结底是由编码的目的基因决定的。优化dna疫苗,选择关键片段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对逆转录病毒如艾滋病,其变异性使得获取关键基因的工作变得十分困难,一个很有效的策略是采用多基因联合应用的鸡尾酒dna疫苗。另外考虑到不同物种密码子使用的偏爱性,在特定基因中可考虑替换密码子来提高免疫效率。

3.3免疫佐剂的优化

由于dna疫苗的转化效率偏低,其免疫原性实际较弱,采用佐剂增强免疫反应是优化dna疫苗的一大途径。目前使用的佐剂主要有细胞因子或共刺激分子等免疫调节佐剂。常用的有

il-2、il-3、il-4、gm-csf等。另外最近leifert等对蛋白转换域ptd的研究表明,以ptd 联合dna疫苗使用可有效缩短免疫时间、加速ctl反应。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将酵母聚糖与hiv dna疫苗联合使用,可活化apcs以增强ctl反应。我国科学家对丙肝核酸疫苗佐剂的研究表明不同佐剂可改变dna疫苗反应特性从而影响免疫效果,对于针对免疫反应路径设计佐剂以优化免疫效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4.小结与展望

dna疫苗的诞生依赖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其有效激活细胞免疫等一系列优越性使之在预防及治疗传染病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对hiv、hbv及肿瘤治疗等诸多疾病的dna 疫苗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关于dna疫苗免疫机理的研究也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得到补充完善,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证实dna疫苗的安全性并量化风险。对于dna 疫苗的作用机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抗原提呈机制,另外需要寻找新的更适合于dna 疫苗的佐剂以增强其免疫效果。新理论及新技术的发现将带动dna疫苗的优化和完善,而相关法规的完善也将进一步规范dna疫苗的研究及生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dna疫苗的广泛应用会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疫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 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6016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5583002.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60165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6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YuF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疫苗(vaccine)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疫苗产品的最大的需求与供给市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疫苗产业在疫苗品种数量上与发达国家差距已较小,但在某些疫苗品种的产能、关键生产工艺、部分疫苗的质量上仍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中国许多疫苗品种的产能严重不足,生产技术急需提升。目前,中国正在相关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努力迈向疫苗研发和生产强国。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认为,未来几年,疫苗行业将成为世界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国内市场方面,由于需求量稳定增长、公众的免疫观念加强以及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支持,疫苗市场亦将在良好的土壤中得以高速发展和增长。 《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在多年疫苗行业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疫苗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通过资深研究团队对疫苗市场资讯进行整理分析,并依托国家权威数据资源和长期市场监测的数据库,对疫苗行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分析。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疫苗市场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可以帮助投资者准确把握疫苗行业的市场现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作出疫苗行业前景预判,挖掘疫苗行业投资价值,同时提出疫苗行业投资策略、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建议。 正文目录 第一章疫苗行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疫苗定义及分类 一、疫苗定义

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HPV疫苗的研究进展 摘要:子宫颈癌是引起女性死亡的第二大癌症。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子宫颈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近年来,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子宫颈癌方面备受关注,关于HPV疫苗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HPV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HPV疫苗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 Zhang Ting(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Abstract: Cervical cancer is the second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women, many studies confirm that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In recent years, HPV vaccines get much attention in the fields of cervic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nd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it.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progress HPV vaccine researching.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 virus; cervical cancer; HPV vaccine 宫颈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2位恶性肿瘤,每年大约死亡50万人。在西方发达国家,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有效实施使该病的死亡人数急剧下降[1],但在那些社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宫颈癌不仅相当常见,而且多为晚期,预后很差。流行病学以及病毒学资料已经证实,HPV 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内在联系[2]。分子生物学及免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动物模型中对HPV疫苗研究取得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HPV(human papilloma virus,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在治疗宫颈癌方面的研究。 1 HPV的地域分布及感染特点 1.1 HPV是含有大约800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病毒,并按照其致癌特性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HPV16,18,52,33,45,39等均属高危型,它们与CIN2级与CIN3级密切相关,其中HPV16和18与71%的宫颈癌有关 [3]。HPV16是在所有国家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他类型的HPV的患病率因地理位置的差别而有所差异,如HPV45在非洲西部常见,而HPV39多见于非洲中部及南部。相同基因型的HPV中存在多样的基因组型是与史前时代种族分离进化相关的,这些变异体之间的区别是在其DNA内容物的1%~5%。在墨西哥的人口中HPV16变异体数量和美国、印第安地区相比,比预期的高出很多,相反,HPV18变异体在欧 洲比在非洲常见。 1.2 HPV感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该病毒的自发清除以及多类型HPV联合感染常见。已有证据表明,在性活跃人群中,HPV感染是常见并且短暂的,只有那些长期感染高危型HPV的病人才有罹患宫颈癌的危险,这是因为HPV感染及宫颈癌前病变有较高的自愈能力。目前,已 有一些研究,其目的在于观察HPV感染的自然病程和自发清除率。一项加拿大的调查中发现,HPV16的24个月累计感染率最高(12%),感染时间最长(平均持续18.3个月),其次是HPV31(平均感染14.6个月)。一项哥伦比亚研究显示,与其他HPV类型相比,HPV16及其相关基因型(31,33,35,52,58)具有较低的清除率。另有资料显示,非欧洲的HPV16变异体的自发清除率较低,并因此表现出了更强的致癌性。 2 HPV预防性疫苗及其临床试验成果、前景

RV疫苗的研究现状

RV疫苗的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8-11-21T09:51:57.73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9期作者:文程1程玉宏1王薇2 贾佳1冷淑萍1 何旭辉1 [导读] 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 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感染各类人群,尤以A 群轮状病毒最为常见[1]。自1943年发现以来,人们对RV的形态结构、致病机制、免疫学特性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毒引起的腹泻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而且该病毒的血清型地方差异性大,易变异,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庆 163312, 2大庆油田总医院儿科,黑龙江大庆163111 轮状病毒(Rotaviruses,RV) 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感染各类人群,尤以A群轮状病毒最为常见[1]。自1943年发现以来,人们对RV的形态结构、致病机制、免疫学特性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毒引起的腹泻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而且该病毒的血清型地方差异性大,易变异,给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预防RV感染显得尤为重要,现今预防RV腹泻的方式主要是以疫苗为主,本文主要就目前RV疫苗的研究现状做以简要的综述。 1.单价疫苗 由于人和动物轮状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的VP6蛋白,且动物毒株更易进行培养,因此动物轮状病毒株被用来研制减毒活疫苗。这种方法称为“琴纳法”。最早的轮状病毒疫苗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是来源于非人类宿主的一价疫苗,包括一价的Jennerian疫苗、恒河猴轮状病毒、改良型Jennerian疫苗等,这些疫苗免疫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反应性较高,因此未进行广泛推广。 2.多价重配疫苗 首批研发的RRV株猴轮状病毒(G3P[3]型)也因免疫保护性欠佳而被终止。后来,RRV与人类病毒株基因G1、G2、G3重配后,研制出四价恒河猴-人重配株轮状病毒疫苗(RRV-TV,RotaShield,惠氏公司),该疫苗纳入了美国婴幼儿免疫计划,但由于检测出15例肠套叠,而于上市后9个月被终止使用[57]。 目前唯一直接来源于动物毒株开发的疫苗是羊毒株疫苗C10P[12]型,并以进入临床观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其进行1000名以上的儿童进行接种,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已临床推广使用。但该疫苗仍需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观察其肠道并发症。 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的Rotarix于2005年初在墨西哥上市,Rotarix为口服HRV减毒活疫苗,为单价疫苗,对大多数血清型轮状病毒产生交叉保护。Rotarix上市后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显示:Rotarix安全性好,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腹泻,减少住院率,不增加肠套叠的发生率。 目前美国市场上唯一的轮状病毒疫苗是由默克公司研发的Rota Teq,该疫苗于2006年初于美国上市,已纳入美国婴幼儿免疫接种计划。Rota Teq为五价人-牛重配型轮状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经过大规模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发现,其安全性好,不增加肠套叠发生率,对于G1-G4导致的严重程度的轮状病毒腹泻,其有效率为98%,有效性可持续2个轮状病毒发病周期。Rota Teq可减少G1-G4型轮状病毒引起的住院和急诊率,且对G9型轮状病毒腹泻也具有预防效果。 3.亚单位疫苗 轮状病毒合成肽疫苗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Streckert等[2]合成了一段氨基酸序列SAAFYYRV,该序列存在于轮状病毒参考株SA11外壳蛋白VP7上,通过免疫小鼠,获得了理想的保护作用,该研究拓宽了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的思路,可应用于轮状病毒蛋白疫苗的研究中,以VP4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最为显著[59]。但亚单位疫苗也有其缺点,亚单位疫苗不能起到内生性抗原的免疫效果,因其为外部抗原。另外,由于亚单位疫苗高度纯化,导致其免疫原性较弱,机体的免疫应答及抗体的产生不能被有效的刺激。 4.基因疫苗 基因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标志着疫苗第三次革命的到来。Greenberg等将编码鼠轮状病毒VP4、VP6及VP7基因的cDNA插入表达质粒,形成DNA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血清抗体,产生抗轮状病毒的保护作用。将编码的特异性蛋白基因或抗原多肽及质粒DNA导入宿主内,免疫系统经诱导后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能够起到预防及治疗作用,该免疫制剂为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注入的DNA在细胞内表达,即可激发体液免疫,又可诱发细胞免疫,进而调动整个免疫系统,注入的DNA毒性小、稳定性好,具有减毒活疫苗的有效性,同时具有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目前DNA疫苗以其持久的免疫反应性,且制备简单、易于保存等优点而受到普遍重视。 5.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一大热点,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出重组蛋白,细胞易培养,同时可保留重组蛋白的天然免疫原性,种子易于储存,且具有安全、廉价、便于大量生产等优点,为“生物制药”提供了可能性。 已建立的转植物基因表达系统,包括烟草、马铃薯、番茄、香蕉等。目前已成功地获得了链球菌属突变株表面蛋白(spa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等疫苗。这种来源于植物的“可食用疫苗”为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之,轮状病毒的毒株型因地域、环境等因素差异较大;而且我国现今所生产的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程序欠妥,因此轮状病毒疫苗尚不能真正有效的起到对轮状病毒腹泻的保护作用;但现有实验证明,以益生菌如干酪乳杆菌为有效载体而构建的重组pLA- VP7/L.casei对轮状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为轮状病毒重组乳酸菌多价口服的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 谢婧. 2013-2014年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D]. 兰州大学. 2015 [2] Streckert HJ, Grunert B, We rchau H, et a1.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the carboxy-terminal region of the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

EV71疫苗的研究进展

第27卷第4期2010年8月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 ing Vol.27No.4 August2010 EV71疫苗的研究进展* 李明1,2尹怡1,2综述李晋涛2$审校 1(第三军医大学学员旅,重庆400038) 2(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重庆400038) 摘要: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H FM D)已经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但目前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问世。许多科技工作者正在研发各种类型的EV71疫苗,包括灭活疫苗、类病毒颗粒疫苗、合成肽疫苗、DNA疫苗及转基因口服疫苗。本文就EV71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并对各自优劣和发展前景进行讨论。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疫苗 中图分类号R5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5515(2010)0420933204 An Over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EV71Vaccine Li Ming1,2Yin Yi1,2Li Jintao2 1(Student Brigad e,T hird Military Med ical University,Chongqin g400038,China) 2(I nstitution of I mmunolog y,PLA,Thir d Military Med 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8,Ch ina) Abstr act:EV71infection has become a ser ious public healt h threat especially among young childr en.Yet,at pr esent, no specific antiviral drug against EV71infection is available.A number of scientists are st udying various kinds of vaccines,including inactivated vaccine,virus2like par ticle vaccine,DNA vaccine,synthetic pept ide vaccines,and transgenic or al vaccine.T his article reviews the recent advancement in t he design of va rious kinds of vaccine aga inst EV71as well as their prospect ive usefulness,effectiveness,weaknes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for egr ound. Key words:H and2foot2mouth disease(HF MD);Enterovir us71(EV71);Vaccine 引言 手足口病(hand2foot2mouth disease,H FMD)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婴幼儿疾病。近年来,引起H FMD 的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V71)[1]。EV71属于小RNA病毒科,由单链RNA和衣壳蛋白VP12VP4构成,目前已发现其两种受体:人类清道夫受体B2(SCARB2)和P选择素的糖蛋白配体1 (PSGL21)[1]。自1969年EV71在加利福尼亚H FMD中首次被报道后[2],EV71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余次爆发和流行,且死亡病例趋于增多[3,4]。最近在亚太地区的流行也呈上升趋势,1998年我国台湾的EV71大爆发,有129000例病例,重症病例多达400例,死亡78例[5]。随后,在山东、北京、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00402,3057170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03B12) $通讯作者。E2mail:ljtqm s@yah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5583002.html, 海等多个城市相继有疫情的报道,其中2008年全国就有488955人被感染,126人死亡[6,7]。EV71引起的H FMD给人类特别是婴儿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目前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问世,科技工作者主要致力于各种EV71疫苗的研究,本文拟将基于EV71的疫苗研究及其存在问题做一简要综述,以期把握其研究脉搏。 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病原体,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剂。最早的EV71灭活疫苗被发展用以应对1975年保加利亚的H FMD 流行[8]。但之后一直没有被使用和继续深入研究,因此没有数据证明其有效性。直到1998年台湾H FMD疫情流行后,灭活疫苗再度被研究。Wu 等[9]用灭活EV71疫苗、重组VP1蛋白、DNA疫苗分别免疫接种实验母鼠,并比较其新生小鼠对野生型EV71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三种疫苗都提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介绍

肿瘤疫苗研究进展介绍 摘要:肿瘤疫苗,即含肿瘤抗原基因或肿瘤抗原肽的疫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与传统疫苗防止疾病的作用不同,癌症疫苗通过促使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已经生成的肿瘤达到治疗效果。现在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的肿瘤疫苗有宫颈癌HPV疫苗、黑色素瘤疫苗、淋巴瘤疫苗、白血病DNA疫苗、前列腺癌疫苗、肺癌疫苗等,本文对上述疫苗一一进行了介绍。此外,本文还对肿瘤疫苗研究过程中几个重大的突破进行了介绍,如MUC1蛋白与肿瘤疫苗的关系、DC疫苗的原理及应用等。 关键词:肿瘤疫苗宫颈癌HPV疫苗黑色素瘤疫苗淋巴瘤疫苗白血病DNA疫苗前列腺癌疫苗肺癌疫苗 MUC1蛋白 DC疫苗 Abstract:The tumor vaccine,which contains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encoding gene or tumor associated antigen(peptide),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 Unlike the fun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vaccine, the tumor vaccine treat a tumor through making the immune system attack the tumor. Up to now,three are several tumor vaccines has made progress,including the cervical cancer HPV vaccine ,melanoma vaccine,lymphoma vaccine,leukemia DNA vaccine,prostate cancer vaccine,lung cancer vaccine, which is also talked about in this article. Besides, several breakthroughs will be included in this article, which contains the MUC1 and the dc vaccine. Key words:tumor vaccine,cervical cancer HPV vaccine ,melanoma vaccine,lymphoma vaccine,leukemia DNA vaccine,prostate cancer vaccine,lung cancer vaccine, MUC1,dc vaccine (一)肿瘤疫苗的定义及分类 肿瘤疫苗,即含肿瘤抗原基因或肿瘤抗原肽的疫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它来源于自体或异体肿瘤细胞或其粗提取物,带有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可通过激发特异性免疫功能来攻击肿瘤细胞,克服肿瘤产物所引起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TAA的免疫原性,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消灭肿瘤。其中,TSA的免疫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可以启动以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反应为主的抗肿瘤效应,有效打击肿瘤,防止转移、复发且不伤及无关组织。它既可以独立地治疗肿瘤,又可与手术及放、化疔结合,具有疗效高、特异性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对于中晚期已经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而言,具有独到的治疗作用。(1) 根据肿瘤疫苗的用途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种: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其中,预防性疫苗是用与某些特殊肿瘤发生有关的基因制备的疫苗,可接种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健康人群,进而控制肿瘤的发生;而治疗性疫苗是以肿瘤相关抗原为基础,主要用于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的。 而根据它的来源,又可以把它分为肿瘤细胞疫苗、基因疫苗、多肽疫苗、树突状细胞疫苗、CTL表位肽疫苗等。其中,肿瘤细胞疫苗是从机体肿瘤组织中提取肿瘤细胞,经灭活处理后使瘤细胞丧失致瘤性,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然后对机体进行主动免疫。但由于肿瘤细胞肿瘤抗原抗原TSA表达低下,并缺乏一些免疫辅助因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摘要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对不同类型禽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优越性与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最近,亚洲一些国家不断暴发的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全球一系列动物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极大关注,最近的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罗马提交会议指出[1],当面临AI大流行威胁时,采取大规模扑杀感染动物的措施会丧失很大一部分食物来源,使地方养禽业遭受严重打击,显得不太合理。对禽流感的预防,必须努力集中在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同时,加强必要的免疫措施。免疫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减少病毒的扩散和提高群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从而控制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nus,AIV)的广泛传播[2]。然而,如果疫苗的使用和管理不当,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污染环境,威胁公众健康。因此,研制安全、高效的AIV疫苗是专家们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 理想的疫苗应具有高的生物保护容量,同时消除环境污

染和易感动物感染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对于AIV疫苗的发展,以下几种设计思路均已被采用或尝试。 1全病毒灭活疫苗 由于AIV基因组的抗原漂移,AIV疫苗仅能提供70%的保护力。针对这种特点,AIV灭活疫苗通常制备成针对几种不同亚型AIV的多价疫苗,己证明1种灭活疫苗可以至少包括4种不同的AIV亚型。同只含单一亚型的疫苗比,多价疫苗并没有减弱对同一种HA亚型AIV攻击的有效保护[3],而且各亚型抗原之间不产生免疫干扰。AIV灭活疫苗能使免疫鸡群在感染AIV野毒时有效地减轻损失,并显著减少可能存在于鸡群和环境中的病毒数量,缩短其存活时间,是AI 防治的主动措施、关键环节和最后防线。而且灭活疫苗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免疫效果确实、免疫持续期长等特点,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商品化的AIV疫苗应用于家禽中。我国己研制成功不同亚型的AIV疫苗,且证明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但灭活苗本身存在一些缺陷[4],主要是:影响疫情监测;存在散播病毒的风险;免疫剂量较大,制备成本高。其最突出的缺点是不能诱导产生有效的粘膜免疫抗体和细胞免疫 应答,因而无法有效地抑制呼吸道中AIV的复制。近年来,人们试图从技术上突破此缺点,筛选并利用同亚型弱毒疫苗

MAGE基因在肺癌疫苗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2.004.018作者单位: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通信作者:刘超,E m a i l :l i u c h a o @b y y f y .c o m.c n MA G E 基因在肺癌疫苗研究进展 刘帮助 刘超 ?摘要? 随着对肿瘤逃避免疫监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有希望治疗肿瘤的新方法三其中肿瘤疫苗作为肿瘤的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成为肺癌非常有吸引力的靶向治疗策略之一, 尤其适用于完全切除术后患者的辅助治疗三近年来肿瘤疫苗是采用MA G E 多肽二基因和树突状细胞等方法来免疫肺癌患者,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已观察到免疫反应和肿瘤的缓解,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评价三目前正在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进行论证三 ?关键词? 黑色素瘤抗原; 免疫治疗;疫苗;肺癌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o f M A G E g e n ei nl u n g c a n c e rv a c c i n e L I U B a n g -z h u ,L I U C h a o .D e p a r t m e n t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t h e F i r s t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B e n g b u M e d i c a lC o l l e g e ,B e n g b u 233004,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L I UC h a o ,E m a i l :l i u c h a o @b y y f y . c o m .c n ?A b s t r a c t ? A st h et u m o rt oe v a d ei mm u n es u r v e i l l a n c e m e c h a n i s m f o rt h ec o n t i n u o u si n - d e p t h r e s e a r c h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h a sb e c o m ea p r o m i s i n g n e w m e t h o d f o rt r e a t m e n to fc a n c e r .O n ec a n c e r v a c c i n e a sat u m o r - s p e c i f i ca c t i v e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o f l u n g c a n c e rb e c o m e sav e r y a t t r a c t i v es t r a t e g y o f t a r g e t e dt h e r a p y ,e s p e c i a l l y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c o m p l e t e l y r e s e c t e da d j u v a n tt h e r a p y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c a n c e r v a c c i n e s i st h eu s eo f MA G E p e p t i d e s ,g e n e s ,a n dd e n d r i t i cc e l l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l u n g c a n c e r ,t u m o r i mm u n e r e s p o n s e a n dm i t i g a t i o nh a v e b e e n o b s e r v e d i n p h a s eⅠ/Ⅱ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 s ,a n d g o o d c l i n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a c h i e v e d .O n g o i n g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u l t i -c e n t e r c l i n i c a l s t u d y w i l l d e m o n s t r a t e i t .?K e y w o r d s ? MA G E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V a c c i n e ;L u n g c a n c e r 肺癌在发展中国家恶性肿瘤中病死率居首,尽管常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二化疗二放疗取得了较大 改进,但是5年生存率仍较低[ 1] 三综合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就诊时 70%患者已是中晚期[2] ,据统计仅有20%可以接受 手术治疗,且术后复发和转移率高达50%以上,而化疗对复发患者的有效率不足25%三在肺癌的靶向治疗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 G F R )为靶标的分子靶向治疗受到国内外肿瘤界的普遍关注,但经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出现进展即产生了获得性耐药三因此迫切寻求更新的肺癌治疗模式尤为重要,而免疫治疗是一种极具有可能替代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前景的方法三 肿瘤疫苗研制是免疫治疗热点,肺癌疫苗是具有吸引力的靶向治疗,尤其适用于完全切除术后患 者的辅助治疗;它的低风险性和合理性尤其引人关注三然而肿瘤疫苗研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大多数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很弱,抗原表位少,表达分布不均,很难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三而黑色素瘤抗原编码基因(MA G E )被认为是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理想免疫原,可以作为肿瘤治疗型疫苗的靶抗原,在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三本文主要针对MA G E 基因的结构表达调控特点二肺癌疫苗研制在肿瘤免疫治疗的作用以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三1 M A G E 基因发现与结构特点 1991年,v a nd e r B r u g g e n 等[3] 使用基因转染技术发现了黑色素瘤细胞系上的MA G E -A 1基因,其后发现该家族中MA G E -A 基因亚家族有12个成员,并根据其在染色体上分布的区域不同分为A 二 B 二 C 二 D 四个主要亚系和MA G E -E ~L 以及N e c d i n 二r e s d i n 等多个次要亚家族, 它们均定位于x q 28上,具有独特的基因组结构三其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和正常睾丸组织和胎盘中均有表达,而其他正常组织不表达三根据MA G E 家族基因的结构特 四 713四国际呼吸杂志2012年2月第32卷第4期 I n t JR e s p i r ,F e b r u a r y 2 012,V o l .32,N o .4

疫苗的研究现状

疫苗的研究现状 专业:生物工程班级:09级1班作者:马志双指导老师:吴光杰 摘要:通过比较国内外疫苗行业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疫苗流通体系,调研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的品种和质量,以及评价我国疫苗制品和疫苗生产企业的双重竞争等三方面,综述了我国疫苗制品、疫苗市场与疫苗生产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疫苗产业的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发展趋势; 疫苗研究; 发展现状。 1 引言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或其毒素、酶,人或动物的血清、细胞等制备的供预防、诊断和治疗用的制剂。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 2 我国疫苗的发展现状 我国疫苗流通领域的开放和计划免疫范围的扩大, 加强计划疫苗需求,激活有价疫苗市场。我国主要的有价疫苗品种包括流感病毒裂解疫苗、Vero 细胞乙脑疫苗、狂犬疫苗、水痘疫苗等。其中, 流感疫苗市场最大, 年销售额达8亿元。国产疫苗虽然在价格上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但国际医药企业凭借技术、资金和品牌优势, 以及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的完整体系,占据国内有价疫苗市场的一半份额。我国加大传统疫苗的技术改良与新型疫苗品种的开发力度。我国开发的疫苗品种大多为单价疫苗、减毒疫苗等传统疫苗品种, 而国外上市的疫苗多以联苗、灭活疫苗等新型疫苗为主, 国产疫苗品种在稳定性、产能及关键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近两年, 我国在传统疫苗技术提升、新型基因工程疫苗品种开发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治疗性乙肝疫苗、SARS疫苗等新产品已

肿瘤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肿瘤基因疫苗研究进展 基因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抗原的基因与质粒重组,构建出真核表达载体,导入人或动物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合成外源抗原蛋白,并诱导机体产生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1]肿瘤的治疗目前仍是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肿瘤疫苗的发展经历了肿瘤细胞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基因疫苗三个阶段。 肿瘤基因疫苗也称DNA疫苗, 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主要包括与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s)有关的全长、表位、独特型(Idiotype,Id)和融合脱氧核糖核酸(Deaxyribonucleic Acid,DNA)疫苗, 能够自主复制的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疫苗,与树突细胞(Dendric Cell,DC)相关的肿瘤基因疫苗等。 近年来, 肿瘤基因疫苗在动物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 甚至I期及II期临床 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990年Wolff等[2]首次发现将编码报告基因的DNA质粒直接肌肉注射, 能在肌细胞内获得较持久的蛋白表达。1992年Tang等[3]将表达人生长激素基因的质粒DNA导入小鼠细胞后, 诱导小鼠产 生了特异的抗人生长激素的抗体, 从而提出了基因免疫的概念。1993 年,Ulmer[4]等将可表达甲型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核蛋(Nucleoprotein,NP)的质粒DNA 注射小鼠,发现可有效地保护小鼠抗不同亚型、分离时间相隔34年的流感病毒的攻击。随后的大量动物实验都说明,在合适的条件下,DNA接种后既能产生细胞免疫又能引起体液免疫。于是,核酸疫苗技术应运而生。随后的几年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从而使基因免疫的研究更加深入。 1 肿瘤基因疫苗的免疫学机制 肿瘤基因疫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机理可能是DNA疫苗转染至宿主细胞后, 将其编码的抗原蛋白提呈给免疫系统,诱导MHC-I限制性CD8+ 的CTL和MHC-II限制性的TH以及抗体产生,引起广泛的免疫应答。质粒DNA进入组织后,通过胞饮方式被摄入宿主细胞,在细胞内表达产生抗原蛋白, 细胞将表达蛋白转运至近的抗原提呈细胞(APC), 然后蛋白被多蛋白酶体系降解成为有不同抗原表位的短肽进入内质网腔内, 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MHC-I肽复合物,递呈给并激活CD8+T细胞, 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反应。辅助性T细胞( HTL)则诱导和维持CTL效应。动物实验证明了抗原特异性的HTL在CTL清除肿瘤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而另一些短肽则与MHC-I结合, 形成MHC-II肽复合物, 提呈给CD4+ T细胞使其激活,刺激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分泌抗体, 产生体液免疫。[5] 2 肿瘤核酸疫苗的构建 核酸疫苗的构建方法是将编码保护性抗原的目的基因片段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上,主要包括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外源抗原基因的选择与分析、抗原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与鉴定几个方面。 2.1 载体的选择 构建核酸疫苗的载体主要有重组质粒型载体和病毒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尤以前者较多。质粒载体必须是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拷贝地扩增,而在动物细胞内则能高效表达,但不复制,也不含有向宿主细胞基因组内整合的序列,一般以PBR322 或PUC 质粒为基本骨架,带有细菌复制子,真核生物的启动子(有的含

DNA+疫苗及其免疫途径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0.04.010 · 综述·DNA 疫苗及其免疫途径的研究进展 楚琰,吴兴安 DNA 疫苗(DNA vaccine)又称为核酸疫苗、基因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采用某种方法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然后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翻译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以达到预防和(或)治疗疾病的目的。1990 年,Wolff 等[1]发现小鼠的骨骼肌细胞能捕获含外源基因的质粒并表达外源基因,首次提出了基因免疫的概念。1992 年,Tang 等[2]将含生长激素基因的质粒导入小鼠表皮细胞,88% 的被免疫小鼠产生了抗生长激素抗体,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显著提高。随后的大量动物实验都说明在合适的条件下,DNA 接种后既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又能产生体液免疫。于是,基因疫苗技术应运而生,并逐渐显示出作为第 3 代疫苗的优越性。 最近几年来,关于基因免疫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和动物的各种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及肿瘤性疾病。目前,在医学上针对结核杆菌、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和 T 细胞淋巴瘤的基因疫苗已进入临床阶段;而针对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牛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相关癌症、巨细胞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病毒、疟原虫、利什曼病、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的核酸疫苗也正处于研究和开发之中。 虽然 DNA 疫苗研究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多数DNA 疫苗,尤其是针对大型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 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仍不理想,普遍存在免疫原性低、诱发的抗体滴度低以及不能完全清除病毒感染的问题,妨碍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因此,探索提高 DNA 疫苗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是目前 DNA 疫苗研制的重要环节。已有的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影响 DNA 疫苗的免疫效果,如目的基因的选择、质粒载体的选择、免疫佐剂的选择等,其中免疫途径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DNA 疫苗存在多种不同的免疫途径,不同免疫途径和免疫方式可对抗原 DNA 的吸收、表达和递呈产生影响,从而诱导出不同强度的免疫反应,其诱导的免疫应答机制也各不相同[3]。现有资料表明,不同 DNA 疫苗最佳的接种方式不同。因此,需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优化选择。 本文就 DNA 疫苗免疫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注射免疫法 所谓直接注射法就是将重组质粒 DNA 直接注射到动物或人体的不同部位,如肌肉、静脉、腹腔、皮内和皮下等。该法需要大量重组质粒 DNA,但操作简单,无需复杂设备,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1.1 肌肉注射 目前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包括骨骼肌和心肌在内的横纹肌系统是最有效的摄取外源基因的组织[4]。肌肉组织具有安全、体积大、免疫接种容量大的优点,是一个可以长期分泌治疗性蛋白的有效平台,能引起有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因此多被用来进行 DNA 免疫注射[5]。但是肌肉组织缺少相关的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故其抗原提呈能力较弱。将质粒 DNA 注射进入肌肉组织后,最多只有1% ~ 2% 的肌纤维被转染,而影响质粒 DNA 扩散的主要屏障是肌束膜[4]。尽管如此,但由于肌肉组织的骨骼肌细胞可通过 T 小管或沟隙摄取 DNA,且可长时间持续表达,因而其内化质粒 DNA 及表达编码基因蛋白的能力远优于其他类型细胞,从而成为 DNA 疫苗最主要的免疫方法之一。DNA 转染的效率还与质粒 DNA 的大小、构型、肌细胞的状态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DNA 分子越小,越有利于肌细胞的摄取,反之则扩散和摄取的效率越低。超螺旋闭合环状双链质粒构象对质粒进入肌细胞并在其中有效表达是十分有利的;而线性或开环的双链质粒 DNA 的转染效率则较低。对肌细胞而言,处于再生状态的肌细胞摄取质粒 DNA 的能力较强。 研究表明[6],肌肉内接种诱发的免疫类型以 Th1 型为主,包括激活 CD8+ 的 CTL,CD4+ 的 Th1 细胞以及产生 IgG2a 为主的 B 淋巴细胞,且所获得的免疫力随免疫次数增加而不断加强。其产生 Th1 型优势应答的机制除与巨噬细胞和 NK 细胞活化产生 Th1 类细胞因子有关外,尚与肌肉的部位有关。骨骼肌所属淋巴结为周围淋巴结,其内有较多 Th1 类细胞及可提供 Th0 向 Th1 类细胞分化的微环境,这也是骨骼肌成为比较理想的肌注部位的原因之一。 1.2 静脉注射 有文献显示[7],静脉注射的免疫保护效率与肌注无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虽然静脉注射导入 DNA 的转染率很低,但其内丰富的抗原提呈细胞及其对特异抗原的识别和高效提呈,能够弥补转染率的不足。 1.3 腹腔注射 腹腔注射由于可迅速吸引众多巨噬细胞吞噬处理侵入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2006AA02A225);军队科技攻关课题(2008G112) 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与病原生物学教研室通讯作者:吴兴安,Email:wuxingan@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5583002.html, 收稿日期:2010-03-29

国内外疫苗市场现状与发展分析-市场研究报告解读

國內外疫苗市場現狀與發展分析 ?關鍵詞︰疫苗市場現狀發展 ?信息整理︰慧典市場研究報告網https://www.wendangku.net/doc/6215583002.html,/ ?信息來源︰醫藥經濟報 ?發表時間︰2006年09月11日 8月下旬,科技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我國第一個艾滋病疫苗Ⅰ期臨床研究結果。49位受試者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接種疫苗的受試者中產生了針對HIV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

受試的這種艾滋病疫苗,是由兩種疫苗組成的混合型基因疫苗,其抗艾滋病毒的能力得到了加強。Ⅰ期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這支艾滋病疫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已經達到國際同類疫苗的免疫應答水平。 就在上述結果宣布之時,來自全球170多個國家的2.4萬名各界代表聚集在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多倫多,參加第16屆世界艾滋病大會。會上,國際艾滋病協會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官員對中國政府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所作的努力給予了肯定。 大會發布了名為《艾滋病疫苗藍圖》的雙年度報告,全面總結了世界艾滋病疫苗研發的最新動態。國際艾滋病疫苗行動組織主席伯克力表示,疫苗是人類戰勝艾滋病的最大希望,目前全球有30多個疫苗項目正在研發中,已有多種疫苗進入了臨床試驗,這些試驗將在2008年後產生結果。 這份報告還預測,有效的疫苗將到2030年使全球每年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數從現在的460萬下降到200萬以下。 而要做出任何準確預測,迄今仍然十分困難。因為盡管艾滋病疫苗是世界各國科技競爭的熱點,但經過20多年的研究努力,至今尚未有一種研發成功,一切預測都缺乏現實基礎。面對“艾滋病疫苗何時能夠研發成功”這個人們最關心的問題,由于種種障礙與風險,科學家僅能表示審慎的樂觀。但也有科學家認為,這個機會可能在中國,“如果中國政府給予重視,中國有可能率先研制出艾滋病疫苗”。 疫苗中國造 2005年3月12日10時,經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我國首支艾滋病疫苗在廣西南寧揭開了人體試驗序幕。試驗從80余名志願者中選取了49名受試者,均為18~50歲的健康成人,其中33名男性,16名女性,分8組進行試驗。 該疫苗是由DNA疫苗和非復制性重組痘病毒載體疫苗構成的復合型疫苗。按照“致敏強化”的免疫策略,先用DNA疫苗進行初次免疫,然後用病毒載體疫苗進行增強免疫。兩種疫苗分別注射,每種疫苗注射的次數不等,注射方式包括肌注、皮下注射等。 可以說,這只艾滋病疫苗是專為中國人設計的。從1996年起,科研人員在國內艾滋病高發區進行了大量流行病學調查,並從患者血液中分離出HIV-1中國流行株,確定其為B/C混合亞型。通過基因組全序列分析,科研人員確定了病毒的基因序列,據此構建了這種復合型艾滋病疫苗。 從臨床前的動物實驗來看,該疫苗在動物體內產生針對HIV-1的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比例為100%,誘導CD8+淋巴細胞產生陽性反應的比例為5%~11%。這是一個比較令人滿意的實驗結果,因為通常的實驗結果在1%~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