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巧用肌理》

平遥县襄垣中心小学雷志娟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3、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a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和制作一种新的图案画----巧用肌理。

肌理就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顾名思义,肌,即皮肤,理纹理、质地。(课件出示)

物体表面都有一层“肌肤”在自然的造化中,它有着各种各样的组织结构,或平滑光洁,或粗糙斑驳,或轻软疏松,或厚重坚硬。这种种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变化,使之形成一种客观的自然形态,即肌理,从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课件出示)

二、提供空间,主动学习

1、大自然是一位神画家,他的鬼斧神刀使自然界充满肌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生活中的肌理效果。

课件出示图片

讨论:上图的这些肌理美吗?你会运用到美术绘画上去吗?

小结:肌理并不都是美的,只有当它在一个特定的空间、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光线之下才能呈现出某种美感。我们正是从这里汲取了艺术的灵感,把这种自然肌理感觉恰当地运用到视觉语言表现中去,创造出人为的艺术肌理之美。

2、学习肌理的制作方法

肌理的制作方法:拓印法、混合法、点绘法、滴流法、线绘法、压印法、吸附法、喷洒法、爆炸摄影法...

课件演示:

常见的肌理制作方法

(1)实物拓印法:在平放的玻璃板上(玻璃板底下衬白布或白纸)黏贴实物,进行拓印。

(2)揉纸拓印法:将一张纸揉成一团展开,形成了丰富的肌理,再涂上颜色拓印到另一张纸上,获得有趣的肌理效果。

(3)混合法:运用不同工具进行绘制,产生出丰富的效果。

(4)点绘法:是用许多细小的点构成整幅图像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绘画领域上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表现力很强的技法。

3、欣赏肌理作品

老师有一位搞设计的朋友最近也在玩肌理,他做出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想看吗?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边看边介绍运用的制作方法。

三、感受过程,探究方法

制作肌理效果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需要大家进行大胆的尝试,才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让我们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创造肌理吧。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1、运用实物拓印法拓印出肌理效果。

要求:尝试2种以上不同材料,并总结写出拓印的技巧。

2、运用揉纸拓印法拓印出肌理效果。

要求:尝试利用不同材质的纸,并注意技巧。

3、尝试运用混合法,利用不同材料、工具进行肌理创作。

要求:注意工具特性、创意大胆。

4、尝试选择运用点法进行肌理创作。

要求:熟知技法特性、有创意。

学生选一种喜欢的制作方法进行创作,师巡回指导。

四、全课总结

说说你的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寻找其他获取肌理的方法,教师提示,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用复印机复印实物或用计算机制作等等,都可以得到有趣的肌理纹样。

感觉肌理教学案例

《感觉肌理》教学课例 恩施市硒都民族实验小学贺卿 教材简析: 《感觉肌理》这课出自辽海版第八册第5课,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体现出非常丰富的想象能力,通过引导能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本课的设置是为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发现和体验纹理呈现的美感,运用各种方法留下肌理的这些过程,这种简单的方法是学生易掌握的。在本课的图例中展示的自然纹理和实物纹理,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寻找发现更多纹理清晰的实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多种颜色和多种形式呈现肌理,在作业中体现操作能力以及创造力,使实物的纹理在轻松和愉快的活动中呈现。 本课属于“选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有效目的的达成。选择肌理为探索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参用书中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心去寻找自然界中的肌理,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难点是肌理效果的表现与应用。参考本课的重难点,我选用活动进行教学,设置了3个活动:1、感知并了解肌理;2、制造肌理;3、肌理的创意表现。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的资源结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赏析作品,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佳作来。 3、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及探究美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然界中的肌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寻找,收获是很大的。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肌理,力求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3、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学习流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0课《巧用肌理》教案 湘美版

第十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重难点: 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1.导入语: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 2.提示语: (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 4.小训练: 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重难点: 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1.图片: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 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学生作品:集市、秋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拓包压印纹理图 2.版面设计: 3.备注:课目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离手级课目的修拟将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教学过程: 一、继续活动: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二、文案设计 1.导入语: 一个灵感、一个心情、一段记忆、一种情绪……生活可以饱含激情地在字里行间中流淌。当某一天重新捧起这小心收藏起来的心境时,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于是你会感觉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么值得咀嚼和回味。 2.提示语: (1)一段文字、一个故事,通过理解和想象,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再现文意,这样的图画又叫插图。 (2)人类最早就是以图形来记录生活,使用图形替换语句中的字词,会使文字变得生动,直

《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 湘版美术十一册曙光路小学姜南 教学目标: 1、了解肌理的作用、探究制作不同肌理效果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 2、感受肌理的变化,运用制作方法制作出与众不同的肌理效果 3、体验肌理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学重点:认识肌理、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效果的肌理纹样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制作方法制作工整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PPT、游戏盒子两个、物品两件、教师肌理作品、颜料、水粉笔、水、调色盘、盐、牙刷、白纸、皱纹纸、彩色肌理纸、卫生纸、铅笔等学生:硬币、钥匙、鞋底、白纸、颜料、水粉笔、调色盘、卫生纸、铅笔、毛线、固体胶、瓦楞纸、油画棒、拷贝纸、树叶、 一、导入 1、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不同感受——游戏 . 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盒子盖瓦能纸,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他用手触摸,感受实物的凹凸不平的纹理。 师将学生摸过的材料分别拓印下来,再让这个学生猜。对号入座,并说出触摸与眼观的感觉 2、总结肌理概念:肌理:物体表面呈现出的纹理 3、板书、揭示课题 二、新授 1、感受天然肌理 仔细观察图片的肌理效果,说说它带给你的感受(学生谈谈前3张)图1:河流、海浪翻滚到岸边——美丽的河岸 图2:蓬松、软软的QQ糖——晶莹剔透 图3:空灵、变幻莫测——神秘空间 其他图片:欣赏感受 师:天然肌理(板书) 小结:天然肌理是自然界送给我们最美的礼物,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2、认识人为肌理 有天然的肌理,那会不会有人制作出来肌理呢?你来说一说身边有哪些有肌理的物体(生举例谈身边的肌理,教师PPT出示校园内拍到的实物图片)

师:我们把人制作出来的肌理叫什么肌理呢? 生:人为肌理(板书) 师:人为肌理有哪些作用呢?(PPT分析图片) 生:美观、实用(板书) 总结:人为肌理与自然肌理都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3、小练习制作人为肌理 师:我们可以制作人为肌理吗?怎么制作?教师示范,学生总结方法生:直接拓印、粘贴拓印、揉纸拓印…….(板书) 学生尝试小练习——用一种方法制作人为肌理 小结:粘贴、揉纸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方法。 4、师生探究不同的制作方法 师: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方法呢 教师出示自己的肌理作品粘贴黑板,师:这幅作品老师给它取了个有诗意的名字:缤纷世界,你知道它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吗? 如:点绘法、滴墨法、吹彩法、喷刷法、滴流法…… 教师适当示范,学生自我总结方法,并加以想象 特殊的技法有: 撒盐法、皱纸法、吸附法、抗水法、飞白法、弹线法、刮法、擦印法…… 三、作业练习 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制作与众不同的肌理,并加以想象取名四、作业展示 说说作品的名字,你制作完作品心理有什么感受?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五、课后拓展 欣赏图片:肌理在当代艺术创作上的运用 师:物体上的肌理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的视觉感受,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只要善于创造,你们将会创造出更绚丽的物品 板书:巧用肌理 天然肌理 美观、实用人为肌理——拓印——直接拓印 粘贴拓印 揉纸拓印 点绘 滴墨 吹彩 喷刷 滴流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案

第7课巧用肌理 第7课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三、教学思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用于拓印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较粗糙的表面和规律的纹理。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选用粗铅笔、蜡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以及较薄的彩色纸(32开大小比较合适)。教师在课前应做多种尝试,了解使用不同材料的拓印效果,获取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以满足教

做一位魅力的小学美术教师

做一位魅力的小学美术教师 长清区石麟小学孙晓红 2014年8月美术是门有魅力的学科,优秀的美术教师也总有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其实个人魅力包括很多方面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则是一个美术教师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包括知识、管理、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享受到美术教学的幸福。 一、有智慧的美术老师要有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精神 在新课程改革下,美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学科自身限制,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差距,仍然没有摆脱“落后”的位置。镜头一:已打过上课铃数分钟,孩子们各忙各的,有的在写数学作业,有的在忙学习用品,有的在忙着寻找美术书,似乎还顾及着美术老师残存的“面子”,有的举着手,皱着眉冲刺状,估计下课还没上厕所……等学生都安定下来一堂课已过去了十分钟。 镜头二:新课讲完了,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美术作业,进来了一位主课老师问,我来找两个学生订正下作业可以吗?不容分说便把孩子叫到身边,给孩子讲解作业要点。 这些场景我想大多数美术老师会有些“似曾相识”吧!面对这样的场景,我们还会有怎样的教学激情呢?有的美术老师面对这样的现

实,顺其自然,不可置否;有的逆来顺受,习以为常;有的“反抗”过,可又沉默了……美术老师主观上的不重视,行为上的不作为,也造成这种现象的恶性循环。有句话说得好:如果自己都不把美术当回事,还有谁还会在乎。为什么我们不能打起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只要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满怀斗志,就能在“夹缝”中求生存。我想作为美术老师自己要有一种信念,我的课堂我做主,自己要把自己的学科当回事。 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总是提早到课堂,用行动给予学生我很重视的心理暗示。不需要说什么,讲什么,课前提前五分钟到教室,在班上走一走,摸摸孩子的脑袋,帮孩子整理整理美术用品,通过一系列的肢体语言,告诉孩子:“快上课了,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的吗?”其他老师看你这种架势,就知道你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八成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多半会给你个面子,赶快收尾吧。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老师们都知道了你的“固执”,自然不会占用美术课的时间。你的“重视”让孩子感受到了,别的老师也认同了你的“重视”,谁还会不重视呢?我认为一名美术教师要真正游刃有余的驾驭课堂,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过人的教学智慧。 二、有追求的美术老师会把美术课堂当成自己成长的训练场 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规矩和模式,无非就是讲授一操作一交流三段式。所谓公开课和“榜样”也就离不开这三段模式。这种“三段式”其实是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 感觉肌理(二) 教学目的: 、感觉肌理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感觉肌理 2、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感觉肌理 教学重点、难点:感觉肌理 、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 、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 2、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 3、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 2、导入

新课: A、触摸实物 (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B、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 (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c、出示课题 3、讲授新课: A、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 B、讨论拓印、磨印的方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

小学六年级美术下册《巧用肌理》教案

10.《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3、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能够创造性的利用肌底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教学重点: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出示,用于拓印材料、油画棒、水粉画工具,纸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一猜 (出示一幅拼贴画作品)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作品,一起来看看是什么? 生:瓶花 师:嗯!那你们知道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生:用水彩笔 师:嗯!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先画再剪贴的 师:答对一半了,其实它是拓印出来的,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生:想!

师:好,睁大眼睛仔细看哦!这是一颗白菜头,可以发现被切开的这面有不规则的纹理,它看起来像什么呢? 生:花朵。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我要用颜料把这一面的纹理拓印在纸上.... 请你们找一找它像作品中的哪个部分呢? 生:花朵 师:嗯,都找对啦!这幅作品就是用不同物品的皮肤纹理进行拓印,然后剪贴而成的。是不是很特别啊? 生:是 师:白菜切面的纹理给我们带来了花朵的效果,这种纹理就叫做肌理。 肌理就是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今天我们就要创作肌理,感受肌理带来的美。(出示课题) 二、新授 1、看一看: 师:老师找到了一些关于肌理的图片,想不想看一看啊? 生:想 师:图1:这是天然的肌理,古树身上的肌理可以看出岁月的痕迹;这幅是经过河流冲蚀、干涸以后的地面,呈现出来的肌理已经千疮百孔。 图2:(动物身上的肌理)可爱的斑点狗和热带鱼也有专属于它们自己的肌理哦! 图3:再看看微观世界里花瓣和细胞的肌理又是什么模样呢!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大自然中就有丰富的肌理,我们一起找一找。 树叶:你们看,树叶有什么样的肌理?有粗的、细的弧线和弯弯的小细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优美、细腻、蓬勃向上的感觉。 树桩:那这节树桩表面的肌理是什么样的?粗糙、坚硬,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厚重、敦实的感觉。 羽毛:这些羽毛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纹理,也形成了不同的肌理,有的是小小的线条,有的是漂亮的色彩,这些羽毛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轻盈、优美、柔软的感觉。 海螺:这是一个大海螺,谁来说说?它身上有高低起伏的点、线,还有漂亮的色彩,使人感觉到很坚硬、冰凉、凹凸不平。 鸟窝和鸟蛋:鸟窝和鸟蛋形成了一种对比,它们有什么样的肌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鸟窝很粗糙,鸟蛋很光滑,鸟窝给人厚重的感觉,鸟蛋则显得细腻。 这些丰富的肌理就构成了美妙的大千世界,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肌理。 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自然形成的事物入手,通过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不同的肌理,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所以平时要带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个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欣赏生活中的设计 我们人类很早就认识了肌理,并运用肌理来装饰和美化我们的生活。 夏朝陶鼎:这是3000多年前夏朝的一个陶鼎,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你看这个鼎是做什么用的?最初是煮东西用的锅,后来发展成祭祀祖先的器皿,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这个字也就有了显赫、尊贵的意义,例如我们夸一个人时好说:大名鼎鼎;说话算话时就说:一言九鼎。这个陶鼎身上装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肌理?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商代簋:这是商代王室贵族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盛放食物用的容器,是青铜制作,你在它的身上发现了什么肌理?有什么样的感觉? 非洲陶罐:这是一件非洲的陶罐,上面有很丰富有趣的肌理,谁来说一说? 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是古代一些贵族的私家花园,里面有亭台楼榭、假山池塘,是很美的地方,你能找到园林中的不同肌理吗?它们组合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鹅卵石地面:这个地面是什么组成的?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 建筑:这两个建筑物有什么不同的肌理?分别能带给你什么感觉? 服装:这是服装大师设计的衣服,你找到了什么肌理?

六年级美术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课前准备: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 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 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教师示范作品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 ①学生猜测,师生按学生所说方法尝试练习。 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

3. 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 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我觉得学生学得比较轻松,玩得愉快,真正学到了东西,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有部分学生还能给作品命一个非常有诗意的名字。课堂成了学生们的乐园。我想,通过触摸来感觉肌理后,再来讲是不是要易懂一些呢?于是,在课堂上,我请同学们触摸平整的纸和触摸揉皱的纸,再谈感觉,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结,这张纸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纹理,这就是肌理。后来人们把肌理引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这样,把难懂的美术术语融入情趣和探索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体验到了肌理之美。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巧用肌理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0课巧用肌理。 教学目的: 1. 能够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的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 能够创造性的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的创作。 3.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教学重点: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的拓印出肌理。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用于绘画表现。 教学准备:课件出示,用于拓印的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概念 1.同学们,我们平时用什么绘画?油画棒、铅笔……今天我们用一些不同的物品来绘画。

老师先跟你们做个游戏?用手摸摸猜猜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板书课题:巧用肌理 3.什么是肌理? 肌理是原指人的皮肤的纹理,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造型艺术中的肌理是指人的造型行为造成的表面效果,其中包括视觉和触觉的心理感受。 4.教师用实物展示(例如镜子、砂纸、树皮、文字)。 5观察你的周围,你会发现许多物体的表面凹凸起伏,形成规则或不规则的纹理。 (学生回答:例如、竹编织品、水泥地面,叶子、钥匙,鞋底,硬币、井盖,象棋、花玻璃,树干等)。 6、提问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 学生会回答:盲人用触觉认识文字,蜗牛用触角探路。 7、教师出示课件,欣赏优美图片。 二、找寻肌理。 同学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肌理呢,利用肌理在艺术创作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我们就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1.第一种方法:拓印法 (1)揉纸拓印法 ①找一名学生上黑板演示揉纸拓印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做) ②课件出示,教师示范拓印的作画过程,将一张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丰富的肌理,再涂上颜色拓印到另一张纸上,获得有趣的肌理效果。 (2)实物拓印法

10 感觉肌理-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感觉肌理作者族艳慧徐州市少华街小学 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感觉肌理》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本课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和生活中不同材料表面不同的肌理,通过触摸让学生感觉不同材料不同的肌理特征。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美感,并对肌理进行重组,创作一幅有肌理趣味的新作品。 学生情况: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简单有趣,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大胆的说出来,表达自己看到肌理的真实感受,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眼睛和体味生活的心灵。 教学方式、手段: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采用了游戏法、直观演示法、探究法、多元评价法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创造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准备: 菠萝、苹果、多媒体课件、树叶、水粉、彩纸、画架、画板。 学生准备: 彩色铅笔、彩纸、可磨印的物品,同学收集不同的东西:树叶、水粉;画报纸、胶棒;谷物、白乳胶;切开的藕、玉米、水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欣赏不同材质的肌理,感受材质的肌理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并对肌理进行重组,创作一幅有肌理趣味的新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材质的肌理美感,学习用磨印法获得材料的肌理。 教学难点:将肌理进行重组,创作富有肌理趣味的作品。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摸物猜物,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特别的礼物(菠萝和苹果),我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摸完说出所摸物体的感觉,让同学们猜一猜。 猜完出示实物,看,同样都是水果,菠萝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而苹果的表面却是细腻光滑的,物体表面不同的纹理我们就称为肌理。 2. 触摸实物,感觉肌理。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小朋友带了了很多不同的东西,现在就请你们拿出来用手摸一摸、用眼睛仔细看一看它们的肌理。还可以交换东西互相摸一摸、看一看,并互相说一说不同的肌理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东西,说一说这种肌理的特点和带给自己的感受。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肌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觉肌理。(板书——感觉肌理)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好奇、爱玩,通过猜一猜,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一下了解了肌理的概念,通过触摸、观察自己和同伴带来的东西,更直观的感受到了不同事物的不同肌理。通过和同伴说一说让学生自由表达了自己的感觉。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讲授新课 1. 磨印肌理 这些物体表面的肌理真好看,我想把它留在我的画面上,有什么好办法吗?可以画,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磨印,怎么磨印呢?谁来演示一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磨一磨。 2. 展示磨印作品,师生简单讲评,磨印的画面中有点、有线、还有面,有的清楚、有的有一些斑驳的纹理。 设计意图:通过磨印,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复制肌理,感受肌理出现在自己笔下的成就感,对肌理产生兴趣。 3. 欣赏大自然中的肌理

湘美版小学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

《巧用肌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湘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划分为造型·表现领域。本节课意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肌理,学习拓印肌理,创作肌理画,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主体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智力水平迅速提高,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创作能力,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直观教学法更为有效。 三、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学会体会,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并能使学生掌握拓印法的创作技法。 难点,运用肌理丰富绘画效果,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所呈现出的不同肌理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

产生有趣的想象,从而创作肌理画。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微课程视频、作业纸、树叶、油画棒、彩铅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程开始前先和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猜一猜老师带来的两个物体树叶和石头,激发学生兴趣,引出学习内容认识肌理,创作肌理,运用肌理。 (二)、讲授新课 1、展示肌理的定义,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我们的脚印、手印、指纹都是肌理。肌理又被引申为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并展示有关肌理的相关图片,给学生以直观认识。 2、小组讨论,并请学生回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教室内,有什么可以成为肌理创作的实物,教师加以引导总结。 3、讲授获得肌理常用的方法——拓印法。通过学生观察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总结出拓印法的合适的创作工具是油画棒和铅笔。并总结出拓印法的第一个优点,形体准确。 4、播放微课程,讲授拓印法的具体拓印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在微课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肌理进行联想创作,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微课程播放结束后老师提问。通过微课程的学习总结出拓印法的第二个优点,快速。 5、图片欣赏运用拓印法创作的肌理画,给学生以创作启发。

湘教版美术六上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 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巧用肌理》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巧用肌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第十一册。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象。 本课共设置了三个活动,这里选用活动一进行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为: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为: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教师准备好: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好。 教学理念: 1、创设审美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通过多媒体的资源优势结合范作展示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赏析作品,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灵感,创作出佳作来。 3、教学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及探究美的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5、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情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 湘教版

第7课巧用肌理 一、教材分析 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篇首语明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对物体表面肌理的关注,提出教学任务。 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以此收集各种不同颜色和纹理的拓片,为拼贴作业准备材料。教材列举了一些便于课堂操作的拓印方法,以及这类拓片制作的拼贴画。 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教材就制作要求和步骤作了相应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关键问题。 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学习屋提供了获取肌理的其他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味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能够大致分析和理解肌理纹样的点、线、面结构以及明暗的组合规律,用图形进行简要的表现,并运用于绘画表现。 三、教学思路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用于拓印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自然物和人工物,有较粗糙的表面和规律的纹理。拓印工具和材料可以选用粗铅笔、蜡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以及较薄的彩色纸(32开大小比较合适)。教师在课前应做多种尝试,了解使用不同材料的拓印效果,获取制作过程中的细节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课堂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拼合课桌以增大工作空间,便于学生交流、互助。提示学生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建议不使用其他锋利的刀具),不允许在制作过程中打闹玩笑。课后收拾工具,清洁教室,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活动建议分三个课时完成,基本思路为:发现与感受——认识与理解——运用与创造。第一课时的教学思路着重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并对此进行联想和描述。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的导入部分从一张纸开始,将一张表面平整光滑的纸揉成团后展开,形成了丰富的纹

美术教学设计--感觉肌理

美术教学设计--感觉肌理 美术教案-感觉肌理感觉肌理(二)教学目的:强调眼手脑的结合,尝试用拓印磨印等不同方法把各种凹凸不平材料的肌理效果表现出来,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兴趣,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观察触摸到动手表现,充分感受不同质地材料的肌理美。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肌理美,更能创造漂亮的肌理美。 教具准备:搜集各类凹凸不平的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好的磨印拓印画面用于表现肌理的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触摸实物(有几件东西在没有让它们亮相之前,我想让几位小朋友来用手触摸一下,你有什么感觉呢?)这几件实物分别是:海螺贝壳麻袋树叶陶瓷等。 说说触摸的感觉,导出肌理概念(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物体中,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叫做肌理。 )出示课题讲授新课:出示树叶,感受它的肌理。 指导学生观察树叶的纹理,用手触摸它的叶脉。 (树叶上细细密密的叶脉就象张蜘蛛网一样,有意思!)提问学生:漂亮的事物把它表现在画面上才好,怎么表现呢?讨论拓印磨印的方

法。 (可以照着画下来,那就是写生。 )再进一步提问:如果要把纹理一模一样地表现出来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结合磨印拓印的画面,使学生开始对肌理的表现有种认识,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磨印拓印的方法。 (磨印是把纸覆盖于物体表面,用硬质的绘画工具在上面来回磨出来的效果。 拓印是把物体的表面涂上颜料,然后盖印在纸上的效果)说说特别的肌理。 (大自然孕育了这么多奇妙的万物供我们欣赏。 )观察桌上的实物,再通过触摸,把你觉得好看的描述一番。 (小组交流,个别提问。 )学生作业。 用颜料拓印,用彩色铅笔蜡笔磨印或选择自己的方法,选择一些物体把它们的肌理表现出来。 (全体尝试)把自己的满意之作展示一下。 说说通过什么方法能让你的作品看上去更有意思呢?引导学生对自己表现的肌理进行联想。 >归纳出用剪贴添画的方法完成更有意思的画面。 第二次作业在完成的肌理画面上再做尝试。 巡回指导进行小结: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十课巧用肌理湘美版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技能目标:发现或制作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肌理,学会用拓印的方法采集图案。 情感目标:学会体验,发现问题,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审美的意识。 学情分析:《巧用肌理》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六年级下册。根据课程标准[选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 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 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 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运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 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 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角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 想象。 本课共设置了三个活动,这里选用活动二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地拓印出肌理。利用各种肌理拓片制作肌理拼贴画,并对此进行联想。

教学难点:能够创造性地利用肌理拓片进行拼贴画制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学生上节课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方法、制作途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然后命名。 2、师问:你们自己做的这些肌理拓片美吗?你会运用到美术绘画上吗? 板书:肌理 二、佳作欣赏,感悟美丽 1、欣赏第一组图片(树叶、褶皱的纸、手指,并提问我们能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拓印肌理 2、欣赏第二组美术作品图片(提问:这些画是用什么画的?怎么画的?) 学生:肌理制作出来的。 3、过渡语:好,同学们都说的很好,那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这两组图片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 (板书“拼贴”) 三、探究方法、示范制作 1、课件展示教师制作的拼贴画。 2、小组讨论猜测这幅画分别运用了什么肌理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是怎么得来的?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讲述作画过程:运用了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直接手绘等,然后经过裁剪,拼贴制作而成。 3、过渡:现在大家跟老师一起制作这幅画吧! 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过程,部分学生参与制作。 4、老师准备裁剪好的拓片发给学生,学生依次上黑板拼贴 5、拼贴完毕后与课件上老师的作品做出对比,找出制作拼贴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把要点板书在黑板上。 (板书“画”) 6、展示制作要点: 预先安排位置

第十课 巧用肌理 教学设计

第十课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按“拓印剪拼→剪拼拓印”的思路重新建构活动,剪拼拓印运用纸制底版使用拓包拓印一张粉拓版画,画一幅画,运用肌理级样丰富画面,更改为: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教学过程: 第1课时 1、导入语: 生活中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不同的肌理,展示着不同的规则和变化,它丰富了我们视觉和触觉的感受,产生许多有趣的想象。恰当地适用物体的肌理,可以造成很强的真实感与立体感,展示出一幅幅更为灿烂而富有生命的图画。(在原文基础上略有变化) 2、提示语: (1)肌理,是物体表现呈现出的级理。 (2)拼贴时注意形、色的对比,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处理好虚实关系,预先摆放安排位置,细心调整画面,然后再贴。 (3)画面表现出丰富的肌理级样,综合运用不同布纹的拓包,作品会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 3、注明语: 4、小训练: 选择不同布质材料制作拓包,看看能拓出什么不同效果。

第2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好肌理的纸材制作一幅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彩拓版画,运用不同肌理的纸材。 2、图片: 活动一:实物拓印(将扇子上的纸换为彩色纸)。 彩纸拓印(将用色深色一图换成用纸团压印) 学生作的删去“小鱼图” 活动二:画家作品:红蜻蜓、黑蜻蜓(孙田成) 拓印步骤:捶纸、染底、拓印。 学生作品:集市、秋 小训练:拓包制作示意图 拓包压印纹理图 2、版面设计: 3、备注:课目设计 第3课时 活动一: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拓印肌理,利用拓印肌理制作一张拼贴画。 活动二:制作纸制底版,用拓包蘸颜料拓出一幅粉拓版面。

感觉肌理 教案

感觉肌理 一、导入 今天老师想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想不想看?不要眨眼睛。看我变出了了什么?(用硬币放在白纸上,用铅笔磨,可以魔术硬币的花纹)。 为什么我这样就可以变出来呢?为什么上面会有印子呢? 这里有一块铁皮,你可以摸一下,和另外一个比较一下。(找两个同学摸) 生:硬币上面是凹凸的,另外一个是光滑的 无论是凹凸的还是光滑的都是物体表面的纹理,那么我们把物体表面不同的纹理叫做肌理。(揭题,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肌理。 二、新授 (一)感觉肌理,触摸实物 1、现在老师这里准备了两种水果,请同学来摸一摸,然后来猜出这是什么水果。 你怎么知道里面是——请你说一说你摸上去的感觉。 2、除了水果,我们大自然中还有很多不同的肌理。 (ppt树叶)树叶有什么样的肌理?(有粗、细的弧线和弯弯的小细线) (ppt羽毛)(都是小小的细线,柔软) (ppt树皮)(粗糙、厚重)

这些丰富的肌理就构成了美妙的世界,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到大自然中寻找更多的肌理。 3、我们认识了肌理之后,运用他们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 鹅卵石地面(这个地面是什么组成的?有没有人走过这种地面,你有什么感觉,它能促进我们身体血液的循环,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盲道(这和我们平时的路面有什么不同) 看来肌理不仅可以美化装饰生活,还有很多实用的功能。 (二)表现方法 刚刚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肌理,我想把它们留在画面中,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树叶拓印:这幅画是什么物体上的肌理?虽然是树叶,它们大小不一样,现状呢?仔细看看用了什么方法。 揉纸添画:这都是非常完整的画了,都是画的很饱满。猜猜这种肌理是怎么创作出来的?一张纸是很光滑的,如果我们把它揉皱后,纸的肌理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再进行绘画,就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三、老师范画 老师画了一张画,漂不漂亮?想不想学好现在我来问问大家我们平时画画的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起形第二步:上颜色。 那这幅画呢?还要多一个步骤,选肌理。今天我们选的肌理是瓦楞纸。

《巧用肌理》教学设计

美术小课题研究汇报课教学设计 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 《巧用肌理—活动三:手绘线条肌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7课 【教材分析】 巧用肌理语言的学习对视觉意识的培养有着深刻的意义。根据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肌理在造型表现中的作用,通过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尝试利用简便的工具和材料拓印肌理,制作拼贴画,巧用肌理丰富绘画表现。帮助学生发现、了解不同质地的物体表面呈现出的不同肌理以及规则和变化,丰富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并产生有趣的想像。 本课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肌理,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和方法进行拓印。活动二:掌握拼贴画制作的一般方法,运用对比关系和对纹理的想像,调整、安排画面,锻炼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活动三:分析肌理的造型规律,利用线条和笔触的变化,尝试运用肌理纹样丰富图形,使作品产生独特的效果。 三个学习活动形成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情意、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均有体现。感受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视觉现象,认识生活与艺术表现的密切关系;了解造型媒材、手段的运用;分析研究造型表现要素的简单规律、变化以及多样性等等。在利用肌理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发挥想像,并能够对造型的一般规律有所发现和领悟,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和智慧。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教师节课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有意识的恰当运用线条,通过线条的主次、虚实的对比,进行线条的表现。其中有两次蔬菜的写生课,在写生时为了更好的处理线条,引导学生对蔬菜的纹理进行了观察和表现,所以学生对线条表现纹理的方法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通过上节课肌理的拓印和拼贴练习,学生对什么是肌理以及获取的方法有所理解和掌握,为本节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设计思路】 首先以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图片资料的欣赏,分析画面肌理及肌理的表现作用,结合形象表现的具体方法,引出笔触的概念,并通过对比认识不同形象在笔触上的区别。通过写生练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注意在视觉观察时加上触觉的体验,以加深印象,认识材料的纹理。恰当组织,提高活动效率。注重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