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16.6.3.1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及标本交接的规定与程序

4.16.6.3.1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及标本交接的规定与程序

4.16.6.3.1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及标本交接的规定与程序
4.16.6.3.1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及标本交接的规定与程序

标本采集、送达、固定及标本交接规定与程序

一、目的

规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二、适用范围

组织学、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运输,申请单填写。

三、工作流程

(一)组织活检标本

1、申请单填写:根据检测要求详细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特别要填写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验结果,以前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应填写检查结果。妇科标本应填写月经史、妊娠史。字迹应清晰可辨。

2、申请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要提前一天与病理科预约,将申请单送达病理科(申请单上注明手术的大概时间),患者或患者家属要与病理科填写《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知情同意书》;如手术取消或手术时间变动,有关科室要及时通知病理科,手术中确需临时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者,手术主刀医师要及时与病理科联系,并及时将申请单送达病理科并让家属补签《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知情同意书》。

3、标本获取

(1)组织标本获取

①对于病理诊断来说,组织越多,诊断成功率越高,因此临

床医师在切取组织时,在病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取组织。

②取材时应尽量获取未坏死组织,较大肿瘤中央区域常常坏死,做穿刺时应避开坏死区域。

③取材尽量避免过度挤压组织或高温烧灼。

④肿瘤切除标本应标记标本的方位,并在申请单中记录清楚,以便在发报告时报告各切缘情况,建议对下述标本进行方位标记。

A.带皮肤的肿瘤在标本的十二点位用缝线标记。

B.不带皮肤的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分别在十二点位和前面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

C.宫颈环切(leep术)标本在12点位用缝线标记;

D.肠管切除标本于近断端用缝线标记

E.肾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输尿管与肾血管切缘。

F.膀胱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左、右输尿管及尿道切缘。

G.子宫全切、次全切标本可在子宫前壁用缝线标记或沿前壁切开暴露内膜。

H.其它部位肿瘤以方便病理医师识别切缘为原则进行标记。

(2)组织标本固定

①标本应完整送检,不要任意将标本切开,如需要将标本切开,应按同一方向将其切开并在申请单中注明内容物。

②标本应及时固定,应记录离体时间及固定时间,一般应在30分钟以内固定;除特殊说明外组织标本一律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与标本比例为10:1。

③标本应选择大小合适的标本袋,标本袋或瓶应清楚标记病

人姓名及标本类型、部位、组织块数量等信息。

一个病人多个标本(互不相连)应分开放置不同的标本袋中并标记清楚。

(二)细胞学取样

1、胸、腹水

(1)血性胸、腹水应用肝素抗凝。

(2)液体应尽量多送,并及时制片。

(3)如果不能及时送检时可保存在冰箱冷藏柜里,但仍需尽可能提早送病理科,避免细胞发生褪变。

2、痰

(1)可以送清晨第一口痰,但不局限于第一口痰,血痰为好。

(2)一定是深咳出的痰,而不是唾液。

(3)最好放在密封的容器内送检,以防标本干涸。

(4)支气管镜检查后第一口痰阳性率较高,应送检。

(5)最少应连续送三次。

3、尿液检查

(1)可以送清晨第一次尿,但不局限于第一次尿,血尿可随时送检。

(2)一次尿应全部送检,标本量多可增加阳性率。

(3)膀胱镜检查后第一次尿阳性率较高,应送检。

(4)至少连续送三天。

(5)标本应及时送检、及时制片,避免细胞退变。

四、病理标本采集、送达制度

1.采取标本时,注意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人为变形。手术标本送检前请勿自行剖开,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开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在场;或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详细描述剖开前后情况。临床对手术标本有特殊要求时(如照相等),应提前通知病理科,以免在病理科取材时破坏其完整性。

2.检材标本应置于敞口容器内,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7-10倍。

3.送检科室应建立送检标本登记本,每次送检标本应由病理科人员签收,以避免丢失标本。

4.标本切取、固定后应尽快送往病理科,以便于及时取材、制片和诊断,及时发出病理报告。

5、记录好标本采集时间(时间精确到分钟)。除特别要求外,标本需用10%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

病理标本取材

1、活检组织包括:子宫内膜诊刮、浅表或深部组织穿刺物、皮肤组织、内镜钳取粘膜、微创手术切去不完整组织等 ?应描述标本的数量、大小(mm、cm、多量时聚堆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小量小标本,应全部取材 ?多量小标本,取材后剩余者应保管好备用 ?粘膜和皮肤应“立埋”以便观察各层结构 2、大标本取材 记录标本的手术类型 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 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 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 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 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 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 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 重取材要记录 描述和记录标本大小(三维长度、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标本可测直径 切面:沿大面切开,描述和记录其特点,如实性或囊性,各占比例,色泽、质地、出血坏死,囊壁厚度,内容物颜色等 前列腺、甲状腺、胰腺等脏器应间隔一定距离做多个平行破面,以免漏掉微小肿瘤. 取代表性区域,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材 完整瘤体要带包膜,如甲状腺、乳腺 取材块的大小2cmx1.5cmx0.3cm 编号:数量、剩余组织记录“留”,全部取材时记录(全包)一包等,微小组织试做 重取材要记录 3皮肤和皮下组织 肉眼观察:形状、大小、测量、三维 皮肤表面:平滑、粗糙、水肿、水疱、毛发附着、色素、白斑、疣状物、乳头、结节状隆起、皮下结节、硬度等全部描述 取材的组织块大小、方向、切缘等 4肿瘤 整体观察:肿瘤位置、数量、大小、形状、色泽、质地、活动度、生长方式等 溃疡病变:数目、部位、直径、形状、色泽、边缘、深度、底部、穿孔等 切面:最大径破面观察囊性、实性、囊实性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修订稿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 准操作程序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规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二、适用范围 组织学、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运输,申请单填写。 三、工作流程 (一)组织活检标本 1、病人知情同意:所有为了疾病的诊断而采取的有创组织活检,在活检前均应向患者和或其家属说明活检病理诊断的必要性。特别向其说明,病理诊断并不是万能的,有时病理活检并不能得出明确诊断,使患者和/或其家属了解病理诊断的局限性,使其对活检不能明确诊断表示理解,必要时(根据各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申请单填写:根据检测要求填写本中心相应的专用申请单,病人信息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应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包括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特别要填写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验结果,以前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应填写检查结果,在本中心检查的应填写相应的病理号。妇科标本应填写月经史、妊娠史。字迹应清晰可辨。 3、样本获取 (1)组织样本获取

①对于病理诊断来说,组织越多,诊断成功率越高,因此临床医师在切取组织时,在病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取组织。 ②取材时应尽量获取未坏死组织,较大肿瘤中央区域常常坏死,做穿刺时应避开坏死区域。 ③取材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挤压组织。 ④肿瘤切除标本应标记标本的方位,并在申请单中记录清楚,以便在发报告时报告各切缘情况,建议对下述标本进行方位标记。 A.带皮肤的肿瘤在标本的十二点位用缝线标记。 B.不带皮肤的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分别在十二点位和前面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 C.宫颈环切(leep术)标本在12点位用缝线标记; D.肠管切除标本于近断端用缝线标记 E.肾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输尿管与肾血管切缘。 F.膀胱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左、右输尿管及尿道切缘。 G.子宫全切、次全切标本可在子宫前壁用缝线标记。 H.其它部位肿瘤以方便病理医师识别切缘为原则进行标记。 (2)组织标本固定 ①标本应完整送检,尽量不要将同一份标本分开,分送不同单位作检查;不要任意将标本切开,如需要将标本切开,应按同一方向将其切开。

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及标本交接相关规定与程序

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及标本交接相关规 定与程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及标本交接相关规定与程序 病理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及标本交接相关规定 1、凡手术切除或抽取、钳取、刮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不得随意丢弃、切开、私自留取或仅部分送检标本;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征得病理科的同意,在病理医师的指导下切开或留取组织; 2、标本采集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烧灼,以免影响诊断; 3、标本切除后应立即固定,标本离体到固定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足量10%中性甲醛缓冲液固定,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3-5倍; 4、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如标本干涸、严重自溶或腐败者),应与送检医师及时联系说明情况;对于一份标本分送两家或以上医院病理科者,应拒绝接收; 5、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按操作规程及时剖开,充分固定,时间应大于6小时(或过夜),第二天取材; 6、住院病人的标本由科室安排专人送检,门诊病人的标本由病人或其家属送到病理科; 7、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达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时间精确到分钟); 8、需要做冰冻切片检查的需提前预约,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便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当日提前开机等候;

9、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切取后应保持新鲜,不要加任何液体,立即送到病理科,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 10、标本送检时应和填写详细的病理申请单一起送到病理科,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但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24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出具书面病例报告; 11、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 12、标本和申请单应有两套各自独立的标记,接收标本、取材时实行“双核对”。 病理科标本核对和交接制度 病理科登记人员在接收标本时,必须仔细检查送检标本和申请单上所填写的内容,与送检人员一起严格核查,合格后才可签收;并根据标本的类型进行分类编号,登记。为了查找方便可在细胞学标本编号前冠以“C”字母(Cytology);在尸检标本编号前冠以“A”字母(Autopsy)等。 1、标本的类型有: ①组织病理标本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内窥镜标本(胃黏膜,肠黏 膜,支气管黏膜和子宫颈钳取的组织等)、穿刺标本(肝穿标本和肾穿标本等)。 ②细胞学病理标本包括:细针穿刺涂片、胸腹水等体液标本、痰、宫颈刮片等。

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31 血液标本采集流程 注意点: 1、根据医嘱采集标本,根据检验目的与要求确定采集时间、方法和试管,并通知患者准备。 2、落实双人核对检验项目、检验时间、试管、电子条形码上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齡、 住院号。标本容器准备:应根据真空采血对照表准备核对试管。 3、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禁在正在输液或输血的肢体或针头、输液或输血穿刺点上方、 皮管内采血标本,应在对侧肢体采血。 4、如同时采多个项目的标本,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试管→凝血标本管→其他 标本管,需抗凝的试管拔出后按要求轻轻摇匀。 5、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拔管后按压时间延长至10 min.。 1、 采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 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需空腹采血应提前通知患者,避免因进食而影响检验 1、 核对床号、姓名、检验单检验项目、采血量、试管。 2、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点,上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嘱患者握拳。 3、 載手套→穿刺→固定头皮针→接采血真空试管→根据目的采集所需血量→反折针头,拔/换采血管→松止血带、松拳→迅速拔出头皮针→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1~2min.→脱手套。 操作前准备 试管准备 1、 核对医嘱/执行本,检验单、患者。 2、 根据检查项目准备核对试管、检查试管质量并贴好试管上的标签,不能遮挡试管中的刻度。 1、 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載口罩,掌握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方法。 2、 操作用物准备齐全,环境符合操作要求。 1、 查对床号、姓名。 2、 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在进行的治疗。 3、 肢体活动情况和静脉充盈情况。 4、 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疤痕、伤口等。 5、 患者的心理状态,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需求等。 1、 再次认真查对,询问并观察患者反应,交代注意事项。 2、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医疗废物按有关规定处置。 3、 标本及时送检。 采血 评估 告知 整理送检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得检查与取材得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得内容,初步判断病变得性质。 2、核对申请单得编号与标本得编号、标本得份数就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得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与不完整得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与质地等。 3、1、2少量得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得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得标本应置于4%得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与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得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记录切除标本得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与记录送检标本得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得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与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与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得厚度及其内外表面、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得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得标本,应描述与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得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得特点与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得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得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得“正常”结构与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得肿瘤标本,切取得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得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得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得数量,依巨检病变得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组织块得面积,通常在2cmx1、5cm 以内,厚度不宜超过3mm(快速包埋制片时则应尽量薄些)。 3、2、10组织块得切面应平整。需要指定组织块得包埋面时,可将其非包埋面切出凹痕作为标记。管壁与囊壁组织应立埋。 4、标本摄影,必要时酌情进行(标本固定前或固定后)。 5、切取组织块得编号、数量与取材后就是否尚有标本存留等

各种标本的采集操作程序

[目的] 规范标本采集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所有标本. [职责] 采集、运送微生物标本的临床各科室工作人员. [标准操作程序] 1.血液、骨髓标本 1.1采集指征 对可疑血流感染患者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可疑血流感染的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 1)发热(≥38℃)或低温(≤36℃)。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X1 O9/L 特别有 “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小于 1000X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粘膜出血。 7)昏迷。 8)多器官衰竭。 9)血压降低。 10)呼吸加快 11)降钙素原升高(PCT) 12) C 反应蛋白升高(CRP) 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夕卜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菌血症的患儿(特别是2岁或以下的幼儿)一般出现于门诊,常伴有明显发热(>38.5 C)和白细胞增多(总数互20,OOOx 1 O 9/L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低体温,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中风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信号。 1.2血培养次数和采血时间 采血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以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区别病原菌与污染菌。(一套血培养为一瓶需氧培养加一瓶厌氧培养。一次静脉采血只能注入到1套培养瓶中)。尽可能选用可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临床对可疑菌血症患者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可在寒战时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 h 进行采血。 除特殊情况之外(如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采集血培养后的2至5天内,无需重复采血培养。 1.3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集血培养的建议: 1.3.1急性心内膜炎:对于可能的心内膜炎患者必须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30min 之内抽取血培养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在24h 内仍报告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1.3.2亚急性心内膜炎:需在24h 之内连续从不同部位抽取3套血培养,间隔30-60min 。如24h 内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全部培养一共为5套。 1.3.3对于亚急性心内膜炎的评估皮肤消毒尤为重要,因为其主要的病原菌为皮肤定植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因此,血培养必须取自外周静脉而非留置的静脉导管。取自导管的血培养会伴有很高的污染风险从而导致错误的心内膜炎的结论。建议采用正确的皮肤消毒,从不同的外周静脉部位分别采集血培养不能从留置的导管采血。 1.3.4急性脓毒症:10min 内从不同的部位采集2-3套血培养。 1.3.5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应改变血培养方法如延长培养时间或增加特殊培养基以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物(真菌、结核菌等)。 1.3.6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从不同体位先采集2一3套血标本24-36h 后估计体温升高之前(通常下午)再采集2套以上 4皮肤消毒剂: 1.4.1推荐使用碘酊、次氯酸和洗必太或碘伏。 1.4.2碘酊、次氯酸和洗必太的消毒效果要优于碘伏。 1.4.3消毒剂需要有足够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碘酊作用30s;碘伏作用1.5--2 min)。 1.4.4洗必泰的作用时间和碘酊一样但是没有过敏反应,因此不必擦去,但不能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 1.5静脉穿刺点皮肤消毒程序: 1.5.1 70%酒精消毒皮肤(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5cm 以上),作用60秒; 1.5.2用碘伏消毒皮肤(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5cm 以上)作用1.5-2min 或用碘酊消毒皮肤作用30秒; 1.5.3再用70%酒精脱碘(以采血点为中心,螺旋式用力由内到外直径5cm 以上); 1.5.4静脉穿刺采血。 注:血液培养须特别注意消毒因许多微生物,尤

末梢血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末梢血标本采集标准程序 末梢血采集作业指导书 1.目的 采集末梢血标本以做门诊血常规检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门诊检验科做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 3.物品准备:一次性采血针、75%酒精、无菌棉球、0.5毫升离心管 (EDTAK 2抗凝管)、试管架、编号笔、微型震荡器、口罩。 4.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 4.1检验申请单用钢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4.2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 标本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5.操作步骤: 5.1查对检验申请单、受检者姓名及是否已按医嘱准备,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5.2常用选择无名指,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用一次性采血针穿刺,让血液自然流出,用消毒棉球轻拭 去第一滴后,将血液收集在0.5毫升离心管(EDTAK 2抗凝管),约0.2-0.3 毫升。 5.3用干棉球压住穿刺部位,嘱采血对象按压2-3分钟。 5.4在微型震荡器混匀。马上送检。 6.注意事项 6.1采血前应核对好姓名和检验项目,明确标本要求。 6.2血常规用EDTAK2抗凝管收集血标本后,在微型震荡器混匀,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6.3除特殊情况外,不要在耳垂采血。婴幼儿可自拇指或足跟两侧采血。烧伤患者可根据情况选用皮肤完 整的肢体末端。采血部位应无炎 症或水肿。末梢采血不可用力挤压。 7.标本运输及实验前存放: 立即送检,如需保存,可置2-8 C存放不超过8小时。

8.其它:如分析失败,将对同一原始样本进行检验。如仍不能发出报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检者重新采样检验。 9.相关文件 9.1采样管理程序 9.2标本管理程序 10.相关记录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静脉血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1. 目的 抽取静脉血标本以做各项检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科做生化、免疫、血常规等项目所需血液标本的采集。 3. 物品准备:止血带、一次性垫巾、无菌棉签、复合碘消毒液、一 次性采血针、负压真空管(数量和种类根据要求选取后检查灭菌日期、有效期及有无漏气)、试管架、编号笔、口罩。 4. 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 4.1 检验申请单用钢笔填写,使用正楷字,字迹清楚,填写完整。 4.2 填写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5. 操作步骤: 5.1 查对检验申请单、受检者姓名及是否已按医嘱准备,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在采血管上贴好与检验申请单相对应的标签。 5.2 选择血管,常用肘窝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内侧静脉,小儿可采用颈外静脉、大隐静脉。 5.3 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垫巾、止血带。 5.4 用复合碘棉签消毒穿刺部位。

5.5 在静脉穿刺部位上方4-7厘米处扎止血带,嘱受检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5.6 穿刺:推荐使用真空采血技术。摘掉静脉穿刺针上的保护套,进行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贴好标签的负压真空管采集静脉血,松开止血带,受检者松拳,用棉签压住进针处,拔出针头,嘱采血对象按压2-3分钟。 5.7 为受检者整理衣袖。 5.8 采血完毕后,产生的医疗垃圾按规定分类处理。 6. 注意事项 6.1 采血前应核对好姓名和检验项目,明确标本要求。 6.2抗凝管收集血标本后,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5~6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 6.3 一般生化、免疫检验用干燥非抗凝管收集标本,采样量3-5ml。若检验项目较多,应适当增加采样量。 6.4 血常规检验用EDTAK2抗凝管收集标本,采样量0.5-1毫升。 6.5 凝血四项、血红蛋白电泳、3P试验用枸橼酸钠(0.2ml)抗凝管收集标本,采样量必须准确,为1.8ml。血沉用枸橼酸钠0.4ml抗凝,抽血1.6ml。 6.6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以枸橼酸钠0.2ml抗凝,另加入葡萄糖20mg,抽静脉血1.8ml,混匀。 6.7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需用肝素管抗凝。 6.8 血液粘度测定需同时抽取血常规、血沉和肝素抗凝血(5ml)三份样本。 6.9 餐后,血糖、血脂可增加而影响测定结果,故一般应空腹抽血。有些食物成分:高蛋白、高脂及饮食可引起血中蛋白、血脂、尿酸增高;香蕉、咖啡等可引起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的测定等。 6.10 药物影响:如异菸肼、庆大毒素、氨芐青毒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

血标本采集错误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血标本采集错误时的应 急预案及程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血标本采集错误时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制定日期: 1、发现血标本采集错误时,若血标本未送至检验科,及时找出血标本;若血标本已送至检验科,电话通知检验科,暂停检验。 2、立即上报护士长、主管医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错误标本是否补做检验项目,如需要,医师下达医嘱,护士打印检验条码,更换血标本条码送检;如不需,毁弃血标本,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谅解。 3、值班护士重新遵医嘱打印条码,贴于试管上,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抽取血标本送检。 4、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 血标本溅洒、溶血或凝血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制定日期: 1、发生血标本溅洒、溶血或凝血时,重新选取标本管。 2、向患者做好解释,取得患者谅解。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按要求重新抽取血标本送检。 4、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 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制定日期:(一)发现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症状时,立即通知医师。 (二)绝对卧床,抬高患肢高于心脏平面30cm,要求远端高于近端,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三)严禁挤压、按摩患肢;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防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四)病情许可,鼓励患者多饮水,对不愿饮水的患者要适当增加静脉输液量,减轻血液黏稠度。 (五)遵医嘱应用抗凝溶栓治疗。 (六)密切观察皮肤温度、色泽及疼痛情况。 (七)警惕肺栓塞的发生,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如患者突发胸闷、胸痛、喘憋、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症状,立即通知医师,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做好急救准备。 (八)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

病理科操作规范及流程

病理标本的验收规范及流程 病理科应有专人验收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活检)申请单和送检的标本。 (二)病理科验收人员必须: 1.同时接受同一患者的申请单和标本。 2.认真核对每例申请单与送检标本及其标志(联号条或其他写明患者姓名、送检单位和送检日期等的标记)是否一致;对于送检的微小标本,必须认真核对送检容器内或滤纸上是否确有组织及其数量。发现疑问时,应立即向送检方提出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3.认真检查标本的标志是否牢附于放置标本的容器上。 4.认真查阅申请单的各项目是否填写清楚,包括:①患者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送检单位(医院、科室)、床位、门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取材部位、标本数量等],②患者临床情况[病史(症状和体征)、化验/影象学检查结果、手术(包括内镜检查)所见、既往病理学检查情况(包括原病理号和诊断)和临床诊断等]。 5.在申请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或患方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以便必要时进行联络,并有助于随访患者。 (三)验收标本人员不得对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进行改动。

不合格标本的处理规范与程序 1.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病理科; 2.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合; 3.标本上无有关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4.申请单内填写的字迹潦草不清; 5.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6.标本严重自溶、腐败、干涸等; 7.标本过小,不能或难以制做切片; 8.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 病理科不能接收的申请单和标本一律当即退回申请医师,不予存放,并记录。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规范及程序 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下列程序取材: 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若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 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则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 妥善保存备用。 3.1.4.黏膜和皮肤组织应“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2.1 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表面、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 其直径(mm或cm)。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

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血常规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1.目的 规范血液常规检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血液常规检测标本的采集。 3.职责 3.1 门诊和临床各科护士、门诊检验工作人员负责标本的采集。 3.2 临床护士或检验科后勤组人员负责标本的运送。 3.3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室如何正确采集标本。4.程序 4.1 标本采集前病人的准备 4.1.1 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紧张。建议取血前采取坐位5分钟。 4.2 标本采集 4.2.1 静脉采血法 4.2.1.1器材:真空采血针、含EDT A·K2(3.0-4.0mg)真空采血管、消毒液、消毒棉球、压脉带。 4.2.1.2标本采集部量:2.0ml。 4.2.1.3采血部位:手臂肘部静脉。 4.2.1.4 操作程序 a. 患者坐位或卧位,扎上压脉带消毒皮肤。嘱病人握紧拳头,暴露静脉。 b.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真空采血针,与皮肤呈30度角的位置迅速刺破皮肤,然后适当降低角度穿破静脉壁进入静脉腔中,见回血后,解开压脉带,将针头顺势深入少许。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中。 c. 利用真空负压,血液自动注入抗凝管直至所需血量。嘱患者松拳,用无菌干棉球压住伤口,拔出针头。 d. 立即将采血管轻轻颠倒5-8次,使其充分抗凝,并贴上对应病人及检测项目信息的条码。2小时内送检。

4.2.1.5 注意事项 a. 禁止在输液手臂同侧采血,同时在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 b. 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以免引起血液淤滞,血液成分的改变。 c. 防止溶血,避免采血管过度震荡。 e. 正确选择抗凝管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 4.2.2 毛细血管采血法 4.2.2.1 器材:一次性采血针、微量吸管、小试管、玻片,75%乙醇棉球、消毒干棉球、无菌镊子。 4.2.2.2 采血量:20ul。 4.2.2.3采血部位:成人以左手无名指指端内侧为宜,半岁以上儿童以中指为好,半岁以下婴幼儿通常选择足跟或拇指采血。 4.2.2.4操作程序 a. 操作者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其自然充血,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自然待干。 b. 紧捏刺血部位,用一次性采血针迅速刺破皮肤,深度约2-3mm。 c. 擦去第一滴血,吸取从穿刺处自然流出的血液或从远端向指尖方向轻轻挤压的血液20ul,迅速轻轻注入已加入稀释液的小试管里。 d.用无菌玻片沾取末梢血一滴推制血片一张,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 4.2.2.5注意事项 a. 末梢采血时,挤压力不能过大,以免过多组织液混入。 b. 避开冻疮、发炎、水肿部位,以免影响结果。 4.3 标本的处理 4.3.1 检测前的标本处理 对临床标本进行验收,对有凝块、溶血、采血量不符合要求、无条码或无标识等不合格标本,按照《标本采集与管理程序》处理。合格标本,常温放置,4小时内完成检测。 4.3.2 检测后标本的处理 按照实验室规定,血常规标本保存3天,对超过保存期的标本,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放置于专门的污物间废弃标本箱中,再由医院专门工作人员统一处理。

标本采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word版本

标本采集应急预案及 处理程序

标本采集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1、正确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禁止在静脉输液管道内采血,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2)、尿液标本的采集 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 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 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 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 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 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临床不合格标本常见的原因 1)标本溶血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样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在摇匀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血样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球);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不及时摇匀(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介面温度过高,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 2)标本凝血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血液粘度高的病人,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异常的开塞操作(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丁基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标本放在最后,导致拔针后针管内的血液返入试管,造成血量过多而凝固;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

病理切片考试标本描述

切片考试标本描述 1.肝细胞水变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紊乱,肝窦变窄。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化,严重气球样变。胞浆稀少,透亮,细胞核多位于中央区,增大,淡染。 2.病毒性肝炎(慢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紊乱,肝窦变窄, 3.大部分肝细胞水变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疏松化,严重气球样变,某些区域可见点状坏死和桥接坏死,纤维组织和胆管增生,伴淋巴细胞浸润 4.肝细胞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可辩,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变窄,大部分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脂滴空泡,空泡大的把细胞核挤到一边 5.肝萎缩:肝小叶结构仍可辨认,肝索排列紊乱、变窄,肝细胞体积缩小,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淤血(萎缩原因),汇管区可见纤维组织增生,部分胆管数目增多。 6.肝脓肿:低倍镜,肝细胞间散在局限的类圆形的脓肿灶,高倍镜,脓肿灶可见有多量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及细胞碎片,可见小胆管增生及纤维组织增生。 7.肝硬化:正常肝组织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包绕大小不等的略呈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假小叶内中央静脉可缺如、偏位,多个,有时见到汇管区;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血增生的结缔组织中有小胆管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8.肝细胞性肝癌:正常肝脏结构已被肿瘤组织浸润、破坏。细胞

呈巢状排列;多数癌细胞体积大,呈多角形,胞浆丰富,核大深染,可见病理核分裂像。残存肝组织被肿瘤压迫,部分区域有假小叶形成或见肝细胞水变性、脂肪变等病毒性肝炎的病变。 9.肉芽组织:主要由大量的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以及炎症细胞构成;新生毛细血管管腔不规则,有的仅呈条索状而无管腔;内皮细胞肥大,核椭圆形,可突出管腔;纤维母细胞梭形,胞浆较丰富,核多椭圆 10宫颈慢性炎性息肉:鳞状上皮(部分切片为柱状上皮)披覆;上皮所包绕的为增生组织,包括纤维组织、血管以及腺体。部分血管管壁增厚扩张充血;(注意与肉芽组织鉴别)伴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11.肺气肿:肺泡不均匀扩张,肺泡间隔断裂,扩张的肺泡融合成较大的囊腔;部分肺泡间隔见血管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肺泡腔可见水肿液 12.肺淤血水肿:大多数肺泡壁毛细血管及小静脉扩张充血,大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淡红色、比较均匀的水肿液。一些肺泡腔内有少量心衰细胞,胞浆内含有灰黑色颗粒。 13.小叶性肺炎:多个大小不等的实变病灶散在肺组织中,细支气管腔内见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管壁小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有中性粒细胞渗出;可见代偿性肺气肿 14.肺大叶性肺炎:肺组织全部实化,肺泡的轮廓隐约可见肺泡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规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二、适用范围 组织学、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运输,申请单填写。 三、操作人 临床医师 四、工作流程 (一)组织活检标本 1、病人知情同意:所有为了疾病的诊断而采取的有创组织活检,在活检前均应向患者和或其家属说明活检病理诊断的必要性。特别向其说明,病理诊断并不是万能的,有时病理活检并不能得出明确诊断,使患者和/或其家属了解病理诊断的局限性,使其对活检不能明确诊断表示理解,必要时(根据各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申请单填写:根据检测要求填写金域检验中心相应的专用申请单,病人信息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应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包括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特别要填写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验结果,以前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应填写检查结果。妇科标本应填写月经史、妊娠史。字迹应清晰可辨。

3、样本获取 (1)组织样本获取 ①对于病理诊断来说,组织越多,诊断成功率越高,因此临床医师在切取组织时,在病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取组织。 ②取材时应尽量获取未坏死组织,较大肿瘤中央区域常常坏死,做穿刺时应避开坏死区域。 ③取材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挤压组织。 ④肿瘤切除标本应标记标本的方位,并在申请单中记录清楚,以便在发报告时报告各切缘情况,建议对下述标本进行方位标记。 A.带皮肤的肿瘤在标本的十二点位用缝线标记。 B.不带皮肤的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分别在十二点位和前面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 C.宫颈环切术标本在12点位用缝线标记; D.肠管切除标本于近断端用缝线标记 E.肾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输尿管与肾血管切缘。 F.膀胱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左、右输尿管及尿道切缘。 G.子宫全切、次全切标本可在子宫前壁用缝线标记。 H.其它部位肿瘤以方便病理医师识别切缘为原则进行标记。 (2)组织标本固定 ①标本应完整送检,尽量不要将同一份标本分开,分送不同单

标本采集程序

标本采集程序 1.目的 规范临检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各种临床临检标本来集。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等各种体液等。 3.职责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和病人如何正确采集标本。 4.程序 4.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住院病人必须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体检目的及送检日期等;门诊病人必须先编号后采集标本。 4.2 采集标本前,后及送检前均应仔细逐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验项目的有关事项,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4.4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和收集的方法,如: 4.41所有标本在收集血清和血浆时,均不能混入纤维蛋白丝,血细胞,其他尘埃颗粒及气泡,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而溶血,血脂标本以及气泡对临检分析仪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4.42 收集血清时必须待血液完全凝固后再分离血清,相对离心力10000g5-10分钟,凝血功能差或使用过抗凝药物的病人标本,应当延长时间待其充分凝固。 4.43所有标本均避免反复冻融,有絮状沉淀应低速离心去除后在测定,无论室温,低温冰箱,还是冰冻保存均应密闭后才能保存。 4.44用于感染性诊断实验的标本采集,必须确保采集标本的的容器干净,推荐使用一次性采集材料,包括试管,离心用的玻璃,加样用的Tip头,样品杯等。 4.45所有标本在加样前,必须按检验项目要求将标本重新排列好并校对标本与申请单是否一一对应。 4.46所有标本在临检分析仪测定时,应根据仪器加样速度确保仪器加样中心的标本在3小时内测试完毕,以免标本蒸发而浓缩。 5.试剂 5.1所有的临检学试剂在用于操作检测标本之前必须保存在室温平衡30分钟以上,以保证试剂的灵敏性。 5.2 所采购的试剂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程序。 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 4.2静脉采血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第六节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 【护理目标】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患者、标本、送检准确。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 2.需两人共同核对医嘱,患者的血型必须与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血型 检验报告单、医嘱上的血型相符。 3.告知患者/家属交叉配血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按静脉采血法评估患者的静脉、皮肤情况并进行采血。 5.根据申请用血量决定交叉配血标本的量,若申请用血为200 mL则标本量为2 mL,申请用血量每增加200mL标本量增加1 mL。 6.床旁采血前再需两人同时在床旁再次核对医嘱、患者(按采血容器标签上内容)、患者血型、用血申请单、交叉配血申请单。 7.采血完毕,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马上送输血科(或检验科)。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护理操作和解释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血准确、送检及时。 【操作流程及要点说明】 与静脉采血法流程图同。

第七节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护理目标】 标本采集时间及容器符合检查要求,标本无污染,患者安全。 【操作重点步骤】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标本采集原则、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抗生素使用情况,准备血培养基。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方法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4.根据医嘱、评估结果选择恰当的血培养基和采血量。 5.采血过程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6.在申请单上准确记录采血量、采血时间、操作者姓名。 7.采血后,标本马上送检验室,防止标本变质、被污染。 8.医疗废物按“感染性医疗垃圾”处理。 【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对所做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解和满意。 2.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3.标本送检和异常结果回报及时,异常情况得到及时处理。

病理实验标本描述

1.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浅,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内见许多匀细粉染颗粒; 管腔边缘参差不齐呈星芒状,腔内有淡粉色絮状蛋白物。 2.肝细胞水肿 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病变弥漫,体积明显增大,胞浆淡染,可见许多匀细粉染颗粒; 有的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球形,高度疏松,呈空泡状或气球样变。 3.肝脂肪变性 肝索排列紊乱,肝窦受压变窄; 肝细胞体积增大,大小不等,胞浆内有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圆形空泡, 空泡较小时多见于细胞核周围,大者则将核挤至一侧。 (冰冻切片锇酸染色将脂滴染成黑色,苏丹III染色呈橘红色。) 4.肉芽组织 (镜下红染区为出血灶,紧邻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内可见炎细胞和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其内皮细胞核较肥大; 毛细血管之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体积大,两端突起,核椭圆,染色浅,核仁清楚。 5.混合血栓 低倍镜下,血小板小梁呈不规则粉染的珊瑚状; 高倍镜下,小梁呈细颗粒状,其表面有中性白细胞附着,形成白细胞边层; 小梁内和小梁间有红染细丝状纤维蛋白网,其间充满红色的血细胞。 6.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物,部分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阑尾壁血管扩张充血,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均可见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 (有些切片还可见多量嗜酸性粒细胞。) 7.肾脓肿 切片中有多数境界较清的蓝紫色病灶,病变区肾脏的正常组织结构被破坏,代之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病灶周围无脓肿膜形成。 8.乳头状瘤 肿瘤组织向表面生长,形成分支乳头状突起,切片中可为不同断面; 肿瘤的实质为被覆于乳头表面的鳞状上皮,层次多,瘤细胞分化较好,与正常表皮相似,基底膜完整; 肿瘤的间质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的纤维脉管束,构成乳头的轴心,其内有炎细胞浸润。 9.高分化鳞癌 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下呈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的细胞团,即癌巢; 多数癌巢中央有层状红染的角化珠,有的区域伴有钙化,其外为类似棘细胞层的癌细胞,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癌巢最外层,癌细胞排列整齐,类似于表皮的基底细胞层; 肿瘤的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间质位于癌巢之间,内有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10.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局限性增厚,形成粥样斑块; 斑块深部,为红染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夹杂胆固醇结晶,呈柳叶状空隙; 斑块表浅部,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即纤维帽,有玻璃样变性; 斑块底部及边缘,为含有泡沫细胞的肉芽组织。 (中膜平滑肌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 11.大叶性肺炎 肺组织弥漫性病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一定数量红细胞及巨噬细胞; 肺泡腔内红染细丝状的纤维素渗出呈网状,及穿过肺泡间孔的现象明显可见。

(推荐)标本采集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标本采集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1、正确标本的采集 1)、血液标本的采集:静脉采血时,除卧床病人,采血时一般取坐位,成人多用肘前静脉,婴幼儿常用颈静脉。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禁止在静脉输液管道内采血,从未输液的另一侧或输液部位以下的部位采血。血清(浆)标本的收集各室应根据所检验项目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标本收集管,并确定采血量。 2)、尿液标本的采集 一般由患者或护理人员按医嘱留取。取样时应注意明确标记,避免污染,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尿杯收集尿样。中段尿、导管尿等特殊尿样的采集由医护人员行相关操作留取标本。 3)、粪便标本的采集 留取后收集于合格的一次性洁净专用粪杯送检。应取新鲜标本,选取异常成分的粪便,如含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标本,外观无异的从表面、深处及粪端多处取材,取3~5 g及时送检。 4)、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 一般由妇科医师采集。采集阴道分泌物标本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盆浴。应于各种治疗、检查前采集标本,避免阴道冲洗或上药,被检者在采样前2小时不能排尿。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暴露宫颈,采样前,用棉拭子将宫颈口过多的分泌物轻轻搽拭干净。更换棉拭子,用生理盐水浸润的棉拭子伸到宫颈管内0.5-2cm,稍用力转动两周,以取得分泌物及脱落细胞。 5)、痰标本的采集 嘱病人先行清水反复漱口,并指导或辅助病人深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一般应采集清晨第一次咳出的痰液,采样时应收集带血丝部分或有干酪样颗粒的部分。痰液极少者可用溶液雾化吸入导痰。痰液收集于一次性洁净专用痰杯内及时送检。 6)、其他标本的采集 脑脊液、胸腹水及支气管灌洗液等其他标本由临床医师按相应操作采集。 2、临床不合格标本常见的原因 1)标本溶血主要是因为标本采集量不足,管内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转装于采血管时,未卸下注射器针头(血样在一定压力下,通过狭小的通道受到挤压,血细胞变形或破裂);在摇匀抗凝剂,抗凝管摇匀方式错误或幅度太大(血样冲击力过大,破坏血球);使用干粉剂采血管时,不及时摇匀(其溶解接触面不均衡,介面温度过高,出现溶解热和反应热)。 2)标本凝血使用注射器采血时,分装量超过采血管额定量;抗凝管没有摇匀或未及时摇匀、摇匀方式错误;血液粘度高的病人,选择采血针型号过小,采血速度过慢;异常的开塞操作(即水剂的抗凝剂常吸附在丁基胶塞上),异常开塞后胶塞会带走部分预加的抗凝剂,导致抗凝剂剂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条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时间过长而导致血液凝固;多项采血时将血常规标本放在最后,导致拔针后针管内的血液返入试管,造成血量过多而凝固;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 3)采血容器不当、采血量过少护士对检验相关业务和一些新开展业务不熟,造成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