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进一步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教材的重点是速度,从平均速度引入,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过渡到瞬时速度,说明瞬时速度表示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教材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栏目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速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很熟悉。由于在初中学习的是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且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没有强调方向性。高中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准确地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学生开始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可能有误,不注意其方向性,也不清楚平均速度与时间和位移的一一对应性。在平均速度的基础上引入瞬时速度也要处理好,要让学生体会极限的思想,学生接受这一概念的难度应该不是很大。

设计思路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都用位移与时间的比来定义,直线运动中质点的位移用坐标的变化量Δx来表示的方法是重要的。以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为例,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理解用Δx表示位移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如先选定质点运动的直线为一维直线坐标系,确定坐标轴的原点和坐标轴的正方向,并确定坐标轴的标度。

学生开始时可能误认为平均速度与初中学过的速度没有区别,可通过实例让学生注意到,初中学的速度定义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它没有方向。现在说的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用极限思想介绍瞬时速度是可行的。定义了平均速度

x

v

t

?

=

?

后进一步指出

“为了使运动的描述精确些,可以把Δt取得小一些,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小一

些;Δt越小,描述越精确;想像Δt非常小,可以认为

x

t

?

?

表示物体的瞬时速

度。”这样处理较清晰地体现了极限思想,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思维方法的感悟,但又回避了严格的极限概念和计算,也没有引入“极限”这个术语。

STS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科学在技术中的应用。本节教材在“STS”栏目中设置了“速度与现代社会”的文章。介绍了车辆速度的提高与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并讨论了环境、资源等问题。在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时,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文章的最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

在“说一说”栏目中,费恩曼所举的有趣的例子可组织同学阅读、议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警察所说的超速指的是瞬时速度,女士说的是一段时间走的路程和将要走过的路程,这位女士不懂瞬时速度。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矢量性;

2.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会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3.理解瞬时速度的意义;

4.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

4.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

定义;

5.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速度或速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

2.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4.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已经进行了两节课的学习,学习了描述运动的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位移和路程等几个概念。

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用什么方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移

在坐标系中,与某一时刻t1对应的点x1表示t1时刻物体的位置,与另一时刻t2对应的点x2表示t2时刻物体的位置,则Δx=x2-x1,就表示从t1到t2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我们已经知道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能不能说,物体的位移越大,物体运动得就越快

不能。因为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运动的时间有关。

那么,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本节课将会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物理量。

[新课教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讨论与交流】

以百米赛跑为例,你参加赛跑的跑道是笔直的,你能说明“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坐标用来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比如,我在起点的位置、我在终点的位置或我在全程中点的位置(50 m处)等,都可以在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上的点来表示,而在我从起点跑到终点的这段过程中,我的位移可以用起点和终点间的坐标变化量来表示。

1、直线运动的坐标与坐标变化量

(1)某时刻的坐标表示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Δx=x2-x1。

一辆汽车在沿平直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

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A点,坐标是x1=

10m,一段时间之后,时刻t2到达B点,坐标是x2=

30m。x2-x1就是这辆汽车位置坐标的变化量,可以用符号“Δx”表示。

本章只讨论物体沿着直线的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2、时间的变化量

同样可以用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

Δt=t2-t1

其中的t1、t2也分别表示从起点运动到两对应位置的时间。

【思考与讨论】

1.上图中汽车(质点)在向哪个方向运动

2.如果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位移Δx是正值还是负值

让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开讨论,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汽车在沿x轴正方向运动,图示汽车从坐标x1=10m,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2=30 m处,则Δx=x2-x1=30m-10=m=20m,位移Δx>0,表示位移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如果汽车沿x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则位移Δx是负值,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坐标轴的正方向相反。

二、速度

(播放比赛片段):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21岁的上海小伙刘翔像闪电一样,挟着狂风与雷鸣般的怒吼冲过终点,以明显的不可撼动的优势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约翰逊1993年8月20日在德国斯图加特创造的世界纪录,改写了奥运会纪录。

请问我们怎样比较哪位运动员跑得快呢有几种方法呢试举例说明。

讨论、思考并回答:

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例如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所用的时间最短,跑得最快,所以他夺得了金牌。

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位移,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假如用相同的时间,刘翔将跑得更远,说明刘翔跑得更快。

请同学们再多想一些比较快慢的例子,哪些是用相同位移比时间,哪些是用相同时间比位移的

我们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就是相同位移比时间。

我亲身经历了,在校运动会前,我们班主任在选拔百米跑运动员的时候,他没有秒表,而是用目测的方法来估计哪位同学跑得最快。他让我们同时起跑,看谁跑得最远。这种方法就是相同时间比位移。

由上分析可知,运动的快慢跟运动的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讨论与交流】

以下有四个物体,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

如何比较A 和B 、B 和D 、B 和C 的运动快慢

比较A 和B :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都是100 m ),A 用的时间长(20 s ),B 用的时间短(10 s ),在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

比较B 和D :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都是10s ),B 行驶了100m ,D 飞行了2000m ,B 行驶的位移比D 短,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即飞机比汽车快。

比较B 和C :它们的位移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要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只有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大小量。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由上列表可算出以上四个物体每秒钟位移大小分别为 5 m 、10 m 、25 m 、200 m ,这说明飞机行驶得最快。

1、速度

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速度是表示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

v =t

x ??(量度式) 在初中也学过速度,不过那时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它们一样吗

初中我们学的速度是路程跟时间的比值,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它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相等的。现在我们学习的速度概念更严谨。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另一个物理量,它与这里的速度是不同的。

物体的速度大小通常由运动物体本身确定,速度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及时间的长短无直接关系。不能说Δx越大,v就越大;也不能说Δt越大,v就越小。

3、单位

由速度的定义式中可看出,v的单位由位移和时间共同决定,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常用单位还有km/h、cm/s等。

4、速度是矢量

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个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大小: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方向:速度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也相同。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在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天空,日出日落;草原,骏马奔驰;树丛,蜗牛爬行。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慢会发生改变:飞机的起飞,汽车的行驶,运动员的奔跑等。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在长期对运动的思索、探究过程中,为了比较准确地描述运动,人们逐步建立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并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定义平均速度呢

1、平均速度

(1)概念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用来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的,平均速度是矢量,是一种等效的处理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是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

(2)公式

x v t

??=(定义式) 该式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对各种情况求平均速度均适用。

(3)方向

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它的大小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一致。

(4)平均速度的一一对应性

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

平均速度与所取的时间间隔或位移段是一一对应的,所取的时间间隔不

同,或在不同段位移内计算平均速度,达到的结果一般都不相同。

【讨论与交流】

美国田径运动员刘易斯,在199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下了的百米跑世界纪录。下表中给出了当时的实测记录。请算出每个10 m 内的平均速度,并填入表中。

在每个10 m 内的平均速度不同,那么我们在求平均速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变速运动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提及平均速度,必须要

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课堂训练】

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s 内的位移为10m ,第二个5s 内的位移为15m ,第三个5s 内的位移为12m ,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s 内的平均速度以及前10s 、后10s 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计算得出:1v =2m/s ,2v =3m/s ,3v =2.4m/s ,4v =2.5m/s ,5v =2.7m/s ,

6v =2.4m/s 。

由此更应该知道平均速度应指明是哪段时间内的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是对物体运动快慢的粗略描述,如果要精确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应怎样描述呢

【讨论与交流】

问题:在上面我们讨论的美国田径运动员刘易斯的百米赛跑记录中,我们要想知道他在前10 m 内的平均速度已经可以求出来了,我们还可以求出他在前9 m 内的平均速度,前8 m 内的平均速度……前2 m 内的平均速度,最初1 m 内的平均速度,等等。在这些求出的速度中,哪一个能更准确地描述刘易斯在起跑时的速度

结论:取得的位移越接近最初起跑,越能准确描述他的运动快慢。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而当我们把时间间隔或位移间隔取得越短时,越能更准确地描述在这一小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这就是瞬时速度。

对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我们能了解它在更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我们对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的了解精确些。如果能了解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程度,就更精确了。

(1)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骑摩托车或驾驶汽车时的速度表显示的速度就是瞬时速度。

在质点从t 到t +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t x ??中,Δt 取值非常非常小时,这个值就可以认为是质点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准确地讲,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矢量。

(2)公式

x v t

??=(Δt →0) (3)大小:反映了物体此时刻的运动快慢。

(4)方向:与物体经过该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5)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

我们要测出物体过A 点时的瞬时速度,用物体在

AD 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误差太大,用AC 段的平均速度

代替误差就减小了,用AB 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误差就更

小了。

由此可得,从A 点开始所取的位移越小,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就越精确。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以至于分辨不出速度的变化,运动可视为匀速。这是一种极限思维。

物体在某点附近,当Δt →0时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也就是设想从该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的速度。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A B C D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答案:BD

解析:瞬时速度是为了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引入的物理量,所以A选项错。平均速度在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时较粗略,但当平均速度中所对应的时间Δt越小,越能更精确地描述物体在那一时刻附近的运动快慢,所以选项B对。平均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而瞬时速度是与时刻相对应的物理量,不能说明它与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C错。D正确。

【阅读】教材第16页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讨论与交流】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到星系、天体,小到微观世界的分子、原子,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以下列举的是几种常见的运动物体的速度:

①人的步行速度为1 m/s左右,人的奔跑速度最大可达10 m/s,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 5 m/s,汽车的速度一般为20 m/s,现代飞机的速度高达 1 000 m/s,2003年上海开通的磁悬浮列车的设计时速为430 km/h,约120 m/s。

②普通雨滴的直径一般约为1 mm,毛毛细雨的雨滴直径在0.5 mm以下,滂沱大雨的雨滴直径为5~7 mm,雨滴下降的最大速度一般不会超过8 m/s。

③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侵害,2004年4月的台风就给惠州市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台风是很可怕的大风暴,风速最高可达60m/s,刮风的范围一般是几百千米到1000km。台风会带来恶劣的天气和大量的降雨,会给当地农作物、交通及各种建筑物造成很大的破坏。

④地球绕太阳转动,转动一周所用时间为1年,转动速度大小为×104 m/s;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27天,转动速度约为×103m/s,即约为 1 km/s;同步地球卫星绕地球公转周期为1天,运行速度约为3 km/s。

⑤在常温下,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105m/s,美国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使带电粒子速度很容易达到了106m/s;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速度高达107m/s,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任何物体不论是宏观物

体还是微观物体,也不论它相对于什么参考系,其运动速度都不会超过光速(3×108 m/s)。

(1)上述材料中“人的步行速度为1 m/s左右”“人的奔跑速度最大可达10 m/s”“汽车的速度一般为20 m/s”“台风的风速最高可达6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2)观察雨滴下落情况,思考下列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

①大雨滴降落速度大,还是小雨滴降落速度大

②根据生活经验,物体下落时总是越落越快.雨滴在六楼的下落速度一定比在一楼下落的速度小吗即雨滴的下落过程是越落越快的吗(学了自由落体运动后,再体会)

参考答案:(1)“奔跑的最大速度”、“台风最高速度”均为瞬时速度;“人的步行速度”“汽车的速度一般是2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2)可以讨论:①大雨滴降落速度大,小雨滴降落速度小;②不一定,因雨滴下落过程受空气阻力作用,到地面附近时已经是匀速运动了,故在六楼和一楼观察雨滴下落基本上一样快。

四、速度和速率

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相应部分的知识点,让学生总结。

1、速度与速率

(1)速度: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速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16页图-2,观察汽车的速度计,讨论后说出你从

表盘上获取的有用信息。

指针指在相应数字的瞬间,就表示汽车在那一瞬时的速率是那个值。

还可以从表盘上直接读出公里里程等。

日常生活中的“速度”有时指速度,也有时指速率,要看实际的物理情景。

【讨论与交流】

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的时间围绕操场跑了一圈,都回到了出发点,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吗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位移都是零,平均速度等于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都是零。即使一位同学站在原地不跑,他的平均速度也是零。体验平均速度的缺陷,引入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v =t

x ??,甲、乙的位移都为零,所以他们的平均速度也都等于零.在这里平均速度无法显示他们运动快慢的不同,要用到另一物理量平均速率。

2、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1)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

因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

(2)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瞬时速率

当Δt 取值非常非常小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所以有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瞬时速率。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糙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而瞬时速度能更准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是不同的,前者跟位移相关,后者跟路程相关。

[布置作业]

教材第18页“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1、直线运动的坐标与坐标变化量

(1)某时刻的坐标表示位置。

(2)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Δx =x 2-x 1。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2、时间的变化量

Δt =t 2-t 1

二、速度

1、速度

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2、公式

v =t

x ??(量度式) 3、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 ·s —1,常用单位还有km/h 、cm/s 等。

4、速度是矢量

大小: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方向:速度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概念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公式

x v t

??=(定义式) (3)方向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方向与该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一致。

(4)平均速度的一一对应性

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计算平均速度有关。

2、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2)大小:反映了物体此时刻的运动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

(3)方向:与物体经过该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即物体运动轨迹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4)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

物体在某点附近,当Δt→0时的平均速度就是该点的瞬时速度,也就是设想从该时刻开始做匀速运动的速度。

四、速度和速率

1、速度与速率

(1)速度: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2)速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2、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1)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

(2)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瞬时速率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的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速度的矢量性、理解其物理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运动的快慢名师教案完整版

运动的快慢名师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3节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单位。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4)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简单的计算。 在讲述机械运动的形式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删去了“频闪摄影”这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对于速度公式v=s/t的应用,教材中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引导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随后研究机械运动的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讲解平均速度,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虽然教学的重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的计算,但速度的相关计算学生已在数学学科中掌握了一些知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和机械运动的分类,此外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核心素养】 通过游戏和实验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素养。 【教学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点: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图片,体温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 2、猜一猜水水移动的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因此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3、提问,按摸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了?(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新授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学生已有经验的再现,能够说出如何比较谁快谁慢。)(一)同距离,比时间 1、师:还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呢?瞧,老师准备了。(课件2009柏林田径世锦赛男子百米决赛成绩。) 2.快速读一读,在百米决赛中,第一名是?他的成绩?看看比赛是用什么方法比出运动快慢的? 3.对。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板书—同距离比时间) 4、还有那些体育赛事也是采用同距离比时间多少的方法进行运动快慢比较的? 设计意图:同距离比时间的多少。通过数据引导学生判断距离相同情况下,可以比较时间的多少来判断运动的快慢。 (二)同时间,比距离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 (2)你们能给下的运动速度排序吗?在教材第30页上完成。 (3)提问,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 (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 (三)这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1)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这样的活动吗?(小组讨论) (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3)讨论测量要求: ①从表格中知道,用不同的速度的步伐走,同样的距离5米。 ②学生吃算正常步伐与慢行的步伐。 ③测量时间时,我们可以用秒表。(出示教学秒表的用法,学生试用) ④知道怎样计算速度,用距离除以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借助计算器,结果保留整数。 ⑤除了这样子测算行走速度的方法,我们还可以这样做(出示表格2)在这张表里,有哪些情况与第一张表相同?哪些不同? ⑥测量距离时,我们可以使用卷尺,如果尺子不够长怎么办?(分两次测量)提醒大家,测量时要注意将尺子拉直,沿直线测量。 ⑦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将同学们分成两大组,左边这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1,右边的几个小组进行测量活动2。在室外,老师已经事先画好了一段五米的距离,做测量活动一的同学可以直接到哪个场地测量。做测量活动2的小组,老师已经标好起点位置了。这样的活动你们会做吗?在小组内讲讲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分工。(学生讨论) ⑧完成测量和记录后,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家,正常步伐的速度与慢一些步伐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分小组开始开始测量。 (5)回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在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在时间相同的情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案)1

沪粤八下《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规范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 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学生取出两张16开纸A和B ,将A双折一次,将B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一猜:哪张纸片下落得较快?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纸片下落快,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那你们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 物体运动快慢如何比较呢? 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 我们再做一次实验:让这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如何来比较他们下落的 快慢呢? 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江苏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知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尺、橡皮筋、木梳子。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 导入新对比展示一组运动快慢的图片或视频:飞欣赏,思考。从学生熟悉的实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参与-活动 ●教学用具 微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 [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 [总结]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 [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讨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的时间来表示速度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案和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定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4.学会使用秒表。 5.经历合作实验,体会团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运动的快慢是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 3.经历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准备】 小球、秒表、小球轨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街道上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 2.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能比较出不同车辆、行人的行进快慢吗? 3.学生观察课件后作出汇报。(教师板书课题)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13展开实验,并明晰实验过程。 一是如何保证实验的公平,减少实验误差;二是怎样观察实验,获取并处理实验数据。 2.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一: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实验二:在同一条轨道上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三、深入研讨,提升认识。 1.怎样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学生相互交流后汇报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作出适当修改补充。 2.要比较不同动物运动快慢少的怎么做? 3.总结: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际上就是比较小球在这段距离内运动的时间。时间越短,小球运动得越快;时间越长,小球运动得越慢。 【板书设计】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相同的距离→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比较测得的时间→比较出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反思】 上完了这一课,我感觉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不够深入,整堂课有点像走过场的味道。而且在实验讲解环节不够充分,我在讲台上操作不能顾及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难度较大。还有一点,这一堂课组织教学没搞好。比如学生在观看动物奔跑后不能将注意力及时转到实验操作与观察中,过于兴奋。当时的我没有发觉,只顾着自己去讲解。在课后,组里的老师针对这个问题,给我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活动,实验课的组织教学比较难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一堂实验课下来,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自己讲得太多,对学生扶得过多,学生自己探究的内容过少。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开展实验常规操作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石。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 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第6课,继续研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聚焦板块,回顾了第5课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在相同时间内,根据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探索板块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告知相同运动时间里不同交通工具通过的具体距离,比较快慢;第二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比较快慢;第三个活动是两名同学从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比较快慢。三个探索活动都指向“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距离长,运动得快”,但具体操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的维度是层层深入的:激活已有的经验——同一起点、同时出发、同时停止、软尺测距离,进一步到不同起点、不同时出发、秒表计时、软尺测距离。研讨板块,“怎样比较在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运动相同时间时,比较运动的距离,距离长的运动快,距离短的运动慢”。拓展板块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追及跑”游戏,是对本课研究结果的应用;第二个活动是“比较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旨在让学生知道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运动的快慢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说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第5课,学生学习了“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也学习了如何使用秒表、如何分工合作等,为本课“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的活动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人教版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 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 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 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 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 ,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 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 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百米冠军: s m 12100=8.33 m /s 万米冠军:s m 168010000=5.95 m /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 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 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 内、1 h 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 、1 min 、1 h ”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

教案: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粗略探究感受直线运动,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形成通过科学实验建立科学概念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规范化的物理计算 【教学难点】 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用具】 接力棒计算机、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2张图片,回顾上节课运动快慢的知识,让学生明确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慢之分。 接着,继续展示2张田径运动的照片,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老师组织活动参与“接力棒”比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播放PPT,让学生回答:下列运动员,哪个跑得更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当路程与时间都不一样时,怎么比较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公式:v=s/t 单位:m/s 、km/h 给出例题:人骑车的速度约为5m/s,武汉昨夜风速约为5km/h,计算哪一个比较快? 通过这个例题,让学生掌握m/s与km/h的换算关系:1m/s=3.6km/h。 列出一些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给出一道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掌握。 2.匀速直线运动 展示游乐场的图片,讲解按照运动路线,可以将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 针对直线运动中的小车,对其运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的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特点:沿直线运动、速度不变 讲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展示行驶列车图片,让学生了解平稳运行的列车近似认为是匀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 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和方向。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揭示什么是运动的速度。教材结合一组速度型运动的图片和刘翔110米栏比赛,利用“比快慢”这样对比性的问题,引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问题,即运动速度。为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概念,教材特地给出了运动速度的定义,以使学生获取明确的认识。 第二部分,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测量走路的速度。教材安排的给速度排序活动,速度单位是相同的,只要比数字大小便可,让孩子感受到各种典型的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教材介绍的测量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规定走5米的路程,走路的速度不一样,测量花的时间有什么变化。第二步规定走5秒的时间,走路的速度不一样,测量走的路程有没有变化,让学生在测量活动中再一次体会速度的组成要素。 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教材以气象预报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资料进行分析,知道物体运动具有一定的方向,也只有知道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才能做好台风到来的准备。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识别缓慢运动。教材用图片展现了四个生活中所见的例,引导学生发现缓慢运动、学习观察缓慢运动的方法,并且学习如何计算运动速度。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对于新的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从知识层面上讲,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对物体运动的快慢已有感性的认识,但并不知道要用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知识疏理 速度(矢量—有大小和方向):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1、 平均速度:t s v 平均速度通常不是速度的平均 平均速度只有同具体的运动过程或时间过程联系才有意义。 2、瞬时速度: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是质点从这一时刻或通过这一位置开始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是质点位置的变化率。 3、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4、单位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能力目标】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情意目标】 1.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2.通过师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方法】 1.通过例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辨别快慢. 2.通过讨论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 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 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高垚骏(安徽省宣州区新田中心初中)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由“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两部分内容组成,重点介绍了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速度的定义首次提

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速度单位也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组合单位,要注意领会速度单位间换算的技巧,利用速度公式解题是学生第一次应用物理公式解题,应注意规范化的解题习惯。 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策略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恩施市白杨坪镇初级中学:周相凯 一、教学内容: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停表测量时间。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 (4)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 (5)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建立速度概念,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2)知道速度图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三:教学重点: 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能用公式s=v/t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准备: 课件、动画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1)、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应选定一个。

(2)、什么叫做机械运动? 2、引入新课: (1)、在运动会的100m短跑比赛中,作为观众的你是怎样判断谁跑得快的?记录成绩时又是怎样判断的? (2)、课件引入:20XX年伦敦奥运会上博尔特夺得100米短跑比赛冠军的情景。 3、教学时间: (1)、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时间单位。 (2)、这些时间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时间。 4、教学速度的概念: (1)、动画演示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较。 (2)、教师找一名学生与他比较运动的快慢:在时间内比较路程;在路程相同时比较时间;并提出问题:如果路程与时间都不同,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 (3)、我们可以用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我们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比叫作速度。它表示的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它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5)、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常用单位:km/h。关系:1m/s=3.6km/h。 5、教学速度的计算: 例: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中,张华以7.5s的速度夺得60m短跑的冠军,求他的速度是多少? (1)、学生自己答题。 (2)、指名回答。 (3)、师生订正。 6、师生小结: 向学生展示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7、学生作业: P67T1、2.

省一等奖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湖北省黄冈市私立武穴市百汇学校施鑫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单位。(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4)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简单的计算。在讲述机械运动的形式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删去了“频闪摄影”这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对于速度公式v=s/t 的应用,教材中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引导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随后研究机械运动的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讲解平均速度,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虽然教学的重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的计算,但速度的相关计算学生已在数学学科中掌握了一些知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和机械运动的分类,此外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5)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游戏和实验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生活的意义。

(3)通过练习掌握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学生活动和观看视频了解机械运动的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规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物理概念课,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及理论的基础。初中是系统正规物理教学的开始,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就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物理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兴趣。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以“传递小国旗”游戏引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以“刘翔比赛视频”巩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速度的概念上,我借此机会讲授交通标志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形式,我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和观看视频,使学生认识物体在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变化,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于接受,以此来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计算刘翔跨栏的速度,再让学生认识到刘翔跨栏时速度是在改变的,进而巧妙的引出平均速度,自然的过渡到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如何描述做变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运动的快慢》是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的内容。讨论物体的运动时,运动的快慢是人们主要关心的问题.速度的计算在小学的数学课中已有接触,学生并不陌生,但小学的数学中学生习惯于用长度表示速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亲身的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时候,通过比较运动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时候,比较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时候比较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速度的概念及速度的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科学世界”,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美感,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因为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学生遇到未知事物要去发现,遇到新问题要去解决。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速度的计算。 二、说教学与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我在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观察法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我在学法上采取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及观察法等。主要体现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规律。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以活动为载体,这样来设计教学程序: 1、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通过四组生活中常见的和运动快慢有关的图片来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 物体的运动情况,得出运动有快有慢从而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2、自主学习,找出疑难: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有不少项目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更好的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所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强。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奥运会女子10000米和男子100米决赛的两张图片,这两位选手都打破了世界记录。让学生体会到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在学习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的超越自己。通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从而总结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路程比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在得出这个结论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不同路程、不同时间如何进行比较快慢的问题。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学生的思路清晰,参与讨论的热情和讨论的效率自然高了起来。 得出速度概念后可以对比刚刚学过的密度公式的建立让学生自己来说出 速度的公式及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对于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也可以借鉴密度单位间换算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 公开课教案 尧冰松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 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 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 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 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投影]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 ,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 ,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 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 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百米冠军:s m 12100=8.33 m /s 万米冠军:s m 168010000=5.95 m /s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 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 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 内、1 h 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 、1 min 、1 h ”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 ”表示,时间用“t ”表示,速度用“v ”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 ”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 ”,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 =t 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