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机化合物环境数据表_V_1.0

有机化合物环境数据表_V_1.0

有机化合物环境数据表_V_1.0
有机化合物环境数据表_V_1.0

有机化合物环境数据表更新日期20040115V 1.0

作者乌锡康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动物半致

死量LD50

毫克/千克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BOD/COD

生物可降解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A

2-氨基苯甲酸

2-氨基苯甲醚

4-氨基苯甲酸

2-氨基苯甲酸甲酯

4-氨基苯甲酸乙酯

2-氨基-4-甲苯甲醚

2-氨基吡啶

3-氨基吡啶

4-氨基偶氮苯

2-氨基酚

3-氨基酚

4-氨基酚

氨基硫脲

3- 氨基-1,2,4- 三氮唑

氨基乙酸-2- 氟乙酯盐酸盐

5.75ppm 147

6.2

188-189

24-25

88-89

51.5

57-58

64

126

174

123

186.5

181-183

153-156

3.5

224

256

235

204

250-252

360

1.328

164

284

17

26

11

280

1.0927

1.1682

1400-2000

2850-6000

2910

100(N)

1450

200

28

500

420

1270

19

1100

10(腹腔)

数据仅供参

2.49

2.49

2.49

+

+

+

1.32

0.6

8 10

70(N)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LC

5000ppm LC 80% 1000

LC1.95ppm 160 300

4600

550

2000

2500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B

八氟丁烯

八氟环丁烷

八氟异丁基甲醚八氟异丁烯

巴豆醛

苯胺

苯丙氨酸

苯丙烯醛

苯丙烯酸

苯并噻唑酮

苯并三氮唑

1,2-苯二胺

1,4-苯二胺

1,2-苯二酚

1,3-苯二酚

1,4-苯二酚

1,2-苯二甲醚

1,3-苯二甲腈

1,3-苯二甲酸

1,4-苯二甲酸

1,4-苯二甲酸二甲酯

-75

5.5

-5.89

271

-7.5

135-136

104

80.1

184.4

318 分解

0.85

0.879

1.022

1.497

1.207

155

1.78

34

14.2

2.22

2.15

3.07

2.4

2.20

0.85

0.5, (1.15)

1.49

2.26

0.38

520,13(N),

1200(AN)

+

+

0.136ppm

8.65ppm

0.676ppm

253

300

103

139.7

105

109-111

171

22.5

345-348

425

140.6

258

267

240

281.4

287

206

1.371

1.272

1.358

1.0842

41

38

451

840

59

1.510

288

0.016

3890

301

1189

1360-2020

481

6000

6400

10000

1.92

1.89

1.89

1.83

0.06

0.69, (1.47)

1.15

0.48

-

-

+

0.031

0.773

0.794

0.40

3

58

0.941 1.06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2500

17000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0.982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对苯二甲酰氯

1,3-苯二甲酸二辛酯

苯酚

苯酚

苯酐

苯磺酸

N-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

2-苯基苯酚

苯基-2,3-环氧丙基醚

N-苯基顺丁酰亚胺N-苯基吗啉

苯基三氟硅烷

苯甲胺

苯甲醇

苯甲醚

苯甲醛

苯甲腈

苯甲酸

苯甲酸苄酯

苯甲酸丁酯

苯甲酸-4-氟丁酯苯甲酸-5-氟戊酯

83-84259

40.9182 1.05882395

400 3200

1000

2700

3850

128-148

930

310

2.33 2.38 1.1 2.00.462

+

-

640.011ppm

0.052ppm

87

56

3.5

88-90

57

275

245

1.2

1.11

0.032

0.7

2.4 2.180.14

268

185

206

153.7

179

234

249

324

250.3

1.06

0.983

1.046

0.989

1.05

1.015

1.266

1.114

1.005

-15

-37.5

-26

-23 - -26

122

21

-22.4

40

1.5

3.3

2.7

3100

5000

400-800

1700

1700

5100

1.7(腹腔)

100(腹腔)

2.5

1.81

1.98

2.41

1.95

2.00

1.5 1.55

0.17

1.62, (1.78)

0.96 1.65

0.598

0.094(+)

0.621

0.805

440

350

132

11

480

5.55ppm

0.042ppm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

死量LD50

毫克/千克

38(腹腔)

3400

1.6

-34.6 -26.4

127

-1 19.6 115.7

-13

222

14 20.1 -25.8 -23.8 19.6 78.5 -30.6 -41.8 234-237 235-237

213.2

219

197.2

243.5 分解

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1.093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苯甲酸-2-氟乙酯

苯甲酸甲酯

苯甲酸钾

苯甲酸钠

苯甲酸乙酯

苯甲酸异丙酯

2-苯甲酰基苯甲酸苯甲酰氯

苯肼

1,4-苯醌

苯腈

1,3,5-苯三酚

苯氧乙醇

-苯乙胺硫酸盐

-苯乙醇

-苯乙醇

苯乙腈

苯乙酮

苯乙酸

苯乙烯

吡啶

3-吡啶甲酸

4-吡啶甲酸-12.5199.5

1.13

+

0.707

1.0509

1.0112

1.212

1.098

1.318

1.005

1.460

1.1094

1.0135

1.0242

1.0214

1.03

1.081

0.91

0.98

6500

3700

0.001

126

10

10

11.35

1000

188

130

1.52

1260

1.160.634

1790

1790-240

1.96

16

0.3

互溶

78

3000

100-150

1000,

4920

1580

7000

5000

2.53

3.030.5 0.518

(1.40)

1.12, (1.60)

1.47

0.425

+

0.522

+

0.363ppm

2.54

0.007ppm

0.47

+

-

+

0.185

55 190.7

245

203.5

220

233.5

202

265

145.3

115.3

2.122,8872

340

3.44ppm

0.085ppm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7500

800

570

166 0.017互溶0.83

1.6

2.40

BOD/COD

生物可降解

0.72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

2-吡咯烷酮

丙胺

丙氨酸

丙苯

丙醇

丙二胺

1,2-丙二醇

1,3-丙二醇

1,2-丙二醇二硝酸酯

丙二醇单丁醚

丙二醇单甲醚

丙二醇单乙醚

丙二酸

丙二酸二甲酯

丙二酸二乙酯

丙二醇碳酸酯

丙腈

丙醛

丙炔醇

丙酸

丙酸丁酯

丙酸甲酯

丙酸钠

24.6

150.6

-83

297

-101

-126.2

-37.2

-32

245

393

48

159

97.2

119.3

188.2

214

密度

千克/

1.1

1.277

0.7172

0.862

0.804

0.8732

1.038

1.0554

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1.16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1900

2200

33740

15000

(1.2)

0.47 1.50

0.995

+

+

0.625

+

2700 2.4ppm

0.231ppm

-100

-95

-100

135.6

-61.9

-49.8

-48.8

-92.78

-81

-17

-92

89.5

-87.5

170.1

121

132.8

140(d)

181.4

198.9

242

97.35

49

115

141

145.5

79.7

2200

6600

1350

1540

5330

1600

29000

39

410

70

4000

5000

3460

0.9234

0.8979

1.631

1.1528

1.055

1.2069

0.7768

0.807

0.97

0.992

0.8750

0.937

7350.380.53

200

互溶

2.20

1.94

1.4 11.51

1.13

0.02

0.36 1.3

0.390.545

-

+

150

0.145ppm

0.015ppm

0.037ppm

330

1.070.520.487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3800

15

21.8 0.84

0.057

13

0.075

0.2(1.5

1.6)

0.23

0.7

0.69

1.1

BOD/COD

生物可降解

0.774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0.79

0.9267

0.97

0.609

0.825

0.94

0.806

0.841

1.051

0.90

0.943

0.958

1.1098

0.924

0.887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1.12

对微生物

的毒性

270

8100(N)

1700

300

嗅阈

丙酸乙酯

丙酮

丙酮腈醇

丙酮肟

丙烷

丙烯

丙烯醇

丙烯氯

丙烯腈

丙烯醛

丙烯三聚物

丙烯酸

丙烯酸丁酯

丙烯酸-N,N- 二甲胺基乙酯

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2- 羟基乙酯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2- 乙基已酯

丙烯酰胺

L-薄荷醇

-95

-19

61

-185

-129

-136

-83

-86.9

13

-64

-75

-75

-70

-75

56.2互溶 1.112 2.07 4.58ppm

3ppm

2690ppm 136.3

-47.8

97

45

77.4

52-53

141.6

145

64105 2.10

0.86

1.39

2.20

1.33

1.87

19.5, (N)

+

0.387

0.42

0.623

+

115

53

0.21

41

0.47ppm

700

78

46

950

3700

2300

200

1000

1000

5600

102

3180

16.6ppm

互溶

1.6

1.64

1.330.4ppm

0.003ppm

80.560 1.4(1)0.7050.263ppm

100

218

216

216.5

20 1.710.54+2700.0009ppm

1ppm 84.5

41-43

2050

0.890

0.97+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BOD/COD 生物可降解

0.823

+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1.653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0.14 0.16

0.08

对微生物

的毒性

1550

10000

嗅阈

C

草酸

草酸钠

草酸二乙酯草酰二腈臭氧

D

氮三乙酸蛋氨酸

胆甾醇

丹宁酸

碘仿

丁胺

丁苯

丁醇-1

丁醇-2

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丁醚

丁二腈

丁二酸

1,3-丁二烯丁硫醇

189

-41185

95

34.1

400-1600

0.170.18

1.076

231ppm

0.051ppm

240

281

148.5

218

4000

33.8

360 分解 1.067(0.83)

0.31 0.46

430

603

6480

29590

9080

7400

450

8530

2.62

3.22

2.60

2.47

2000

1.25

0.49, (1.96)

1.26

1.87

+

+

0.000019-

1.1ppm -104.5

-88

-89.5

-114.7

-50

16

34.4

-95.4

80

185

-100

99.5

183

117.3

99.5

207.5

230

142.4

267

235

-4.41

0.74

0.86

0.81

0.806

1.005

1.02

0.9939

0.7704

0.985

1.56

0.621

互溶

71

125

互溶

0.447

0.153,

+

+

+

800

650,

8200(N)

500

10000

128

68

0.74

1.60

1.85

(1.25)

0.64

0.782+

+

+

0.455ppm

0.001ppm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345 50-100

104.5

44.6 2900

3800

13050

12210

4000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

-丁内酯

丁腈

2-丁炔-1,4-二醇丁醛

丁酸

丁酸钠

丁酸乙酯

丁酸异戊酯

丁酮

丁酮肟

丁烷

丁烯-1

2-丁烯-1,4-二醇丁烯-2-醛

丁烯-2-酮-3

丁烯-3-酰胺

1-丁氧基-2-丙醇2-丁氧基乙醇

1-(丁氧乙氧基)-2-丙醇

E

偶氮苯

偶氮二异丁腈

-43.5

-111.9

57.5

-97

-5.5

204

117.94

101

75

163.7

密度

千克/

1.1254

0.7954

0.817

0.957

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37

56

2.44

1.65 1.75

1.38

1.16

0.34 1.16

0.41

0.505

+

0.297

100

875

0.009ppm

-76.8

-73.2

-83.4

-29.5

124-127

184.5

79.6

152

0/882

0.866

0.805

0.923

14

370

100

140

2.44 1.70.6971150

0.3-19mg/L(

N), 0.63

0.27ppm

204ppm -130

-74

-6

102.4

0.67

1.080

0.858

-

180

1350

1.5

33

1930

0.001ppm -90229.40.93105270

2.28

1.70

-90171.10.878

0.8(2.12)

0.17, (0.90)

+

+

(0.53)

68.5

102

216

293

340

1.203

1.250.0019

1000

200

3.210 0.06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BOD/COD

生物可降解

0-

15

0.022ppm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蒽磺酸

2,6-二氨基吡啶4,4-二氨基二苯甲烷

二苯胺

二苯基甲烷

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二苯醚

2,2-二苯乙腈

二丙胺

二丙二醇

二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酮醇

二丙酮醇

二丁胺

2-(二丁胺基)乙醇1,4-二噁烷

1,7-二氟-2-庚酮

二氟化氧

1,18-二氟十八烷1,19-二氟-10-十九酮

121

93

285

231/11

mm

261-262 1.0015000

1.47

26-27

0.384ppm

28

76

-39.6

-40

-70

259

109.4

231.8

228

190

197.8

169

159.6

228.7

101

1.073

0.7387

1.0252

0.918

0.950

0.930

0.93

0.7670

0.8615

1.033

0.0213990

3500

930

5500

1800

5200

3720

4000

550

1070

5660

0.7(腹腔)

10.2(腹腔)

40(腹腔)

-0.03ppm

1000ppm

2.110.070.68825891ppm

0.1ppm

1.7400-27007.78ppm

0.08ppm -57

-62

-75

10

互溶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

死量LD50

毫克/千克

10.9(腹腔)

9.6

2.3(腹腔)

18(腹腔)

1.6(腹腔)

LC 32%

LC7.5%

LC4.6%

20760

3900

4790

6560

(1.10)

9050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1,16-二氟十六烷

1,13- 二氟-7- 十三酮

1,14-二氟十四烷

1,5-二氟戊烷

1,8-二氟辛烷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F1211)

二氟一氯乙烷

二氟一溴乙烷

二甘醇

二甘醇二丁醚

二甘醇二乙醚

二甘醇单丁醚

二甘醇单甲醚乙酸酯

二甘醇单乙醚

二甘油醚(二环氧丙基醚)

二磺酰氟戊烷

-8

-60.2

-44.3

-68.1

245

254.6

230.4

209.1

202

1.118

0.8853

0.9082

0.9536

1.04

0.9885

1.29 1.490.06 0.15

(0.32)

0.1388600

互溶

-76

4.61ppm

LC

1ppm.18 小

240

2340

二甲胺

2-(二甲氨基)乙醇二甲苯-92.2

-59

6.9

134.6

0.68

0.8866

0.13

2.15

3.17

1.3(0.4)

0.98

0.653+

0.309+

0.061ppm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2560BOD/COD

生物可降解

(+)

0-

0.219ppm

0.005-0.06

ppm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

1,3-二甲苯

1,4-二甲苯

二甲苯胺(混合物)二甲基苯胺

二甲基(环上)苯胺N,N-二甲基苯胺

2,4-二甲基苯胺

2,5-二甲基苯胺

3,4-二甲基苯胺

2,4-二甲基吡啶

2,6-二甲基吡啶

3.5-二甲基吡啶

N,N-二甲基-1,3-丙二胺

N,N-二甲基丙烯酰胺

二甲基丙二酸

N,N- 二甲基

-N-(3,4-二氯苯基)

2,5- 二甲基-1,4-二噁烷

4,4- 二甲基-1,3-二噁烷

二环已胺

-48

13

139

138.4

密度

千克/

0.864

0.86

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2.63

1.42

2.56

2.64

BOD 值

克/克

(2.53)

0 2.35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0.198

2

15.5

51

-64

-6.16

-5.9

-70

-40

192

158

192

218

217

226

157-158

144

171.6

123

171-172

0.96

0.98

0.98

0.9332

0.9225

0.9385

0.80

0.9853

11410 2.53 2.630.25

0.095,

8

(+)

707-821

200-400

400-800

710

1870

460

0.024-

200 1.20

1.98

(0.4)

(0.396)

0.205-

0.226

-0.1254-2550.91233490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4300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

1,2-二甲苯

1,3-二甲苯

1,4-二甲苯

2,4-二甲酚

2,5-二甲酚

2,6-二甲酚

3,4-二甲酚

3,5-二甲酚

2,6-二甲基-4-庚醇N,N- 二(1- 甲基庚基)乙酰胺

2,6-二甲基-4-庚酮N,N-二甲基甲酰胺1,1-二甲基肼

O,O-二甲基硫代磷

酰氯

O,O- 二甲基磷酸-1-羟基-2,2,2-三氯

乙酯

N,N-二甲基-N’-(4-

氯苯基)脲

1,3-二甲基-2-咪唑

啉酮

2,2-二甲基戊二酸

3,3-二甲基戊二酸-25144.4

密度

千克/

0.88

水中溶解

度克/升

0.175

COD 值

克/克

2.91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0.851ppm

0.324ppm

0.49ppm

26

73

46

65

68

-54

-46

-61

211.5

212

203

225

219

1.036

0.971

576

1.023

0.968

0.8600

1750

3560

8200

5800

4200

450

12357

2.62

0 0.82

1.50

0.82

00.313,+

+

168.1

153

0.806

0.95

1.336

互溶 1.540.02(0.10)0.065,

8.79ppm 83-

176

8.2

85

102

225.5 1.055

0.2301500

2840

0.06 0.09

(1.47)

0.02,(1.47)

+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4416

3590

1800

3890

330

1.1451960

+

0-

BOD/COD

生物可降解

(+)

-

100ppm

0.2-9.0ppm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0.92

1.10

0.9366

1.0958

1.0842

0.856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0.06,(0.26)

0.02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2,2-二甲基辛酸

2-甲基-2,4-戊二醇

二甲基亚砜

N,N-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醚

二甲亚砜

2-二甲氧基苯

二甲氧基甲烷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1,2- 二乙氧羧基)酯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N-甲基

氨基甲酰甲基)酯

二硫代磷酸-O,O-二甲基-S-(2- 乙硫乙基)酯

二硫代磷酸-O,O-二甲酯

二硫代磷酸-O,O-二乙酯钾盐

二硫代磷酸-O,O-二异丙酯钾盐

二硫化碳

二硫氰基甲烷

1,2-二氯苯

-40

18.5

-20

18.54

22.5

2.8

198

189

166.1

189

206.7

44

2.20 2.20

49.92510000

-

0-

0.20

0.03

1.58

108.6

-18

46.3

179

1.263

1.305

2.3

0.14 1.420

0.34

0, -

0-

0.214

35(N)

+

0910,47(N),

0.096ppm

0.072ppm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150(AN)

330,86(N),

86(AN)

720.93(N),

260(AN)

嗅阈

1,4-二氯苯1,3-二氯苯

1,4-二氯苯

3,4-二氯苯胺

2,4-二氯苯酚

2,6-二氯苯甲腈

2,4-二氯苯甲酸

2,4-二氯苯氧乙酸2,3-二氯丙醇-1

1,3-二氯丙醇-2

1,2-二氯丙酸

2,2-二氯丙酸钠

1,2-二氯丙烷

二氯丁基锡

1,4-二氯丁烯-2

1,3- 二氯-5,5- 二甲海因

2,2’-二氯二乙醚

2,4-二氯甲苯

二氯甲烷

2,3-二氯-萘醌-1,4

二氯四氟丙酮水合物

53

71.5

45

143-7

164.2

216

18.2

-4

96.4

173.4

259-260

210

1.458

1.383

0.08

4.5

2710

1200

720

90

100

860

4700

2560

700

1.42

1.19

00

0-

0.048ppm

6

174.3

-100.5

1.416

1.3616

1.359

1.156

0.5

110

500

0.08

1.05

0.79

0.750.712

0-

0.10.209-

0.851ppm

0-

0.234-

0.01ppm 3.5158 1.18 1.280.3

-50

-13.4

-96.7

188

24

178

201.1

40.1

106

1.22

1.250

10.2

13.2

112

3249

1600,2136

440

61

0-

0.38

1.34

0-

0.049ppm

0.912ppm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

死量LD50

毫克/千克

2500 267 1.6695089

3603

86.3 5.5 5.05

4500

14100

770

0.592

1.025

(0.2)

0.002

BOD/COD

生物可降解

0-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1,1-二氯-2,2-双(4-氯苯基)乙烷

2,5-二氯硝基苯2,6-二氯-4-硝基苯胺

二氯乙酸

1,1-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

, ’-二氰基乙醚二硼烷

2,2-二羟甲基丁醇-1

2,4-二羟基二苯甲酮

4,4'-二羟基二苯甲烷

2,6-二羟基异菸酸2,6-二叔丁基-4-甲基酚

二烯丙基胺

二硝基苯(混合物) 1,3-二硝基苯

2,4-二硝基苯酚

110

56

102-114

6

-97.4

-35.9

0.95

194

57.3

83.7

1.563

1.174

1.25

0.539+

135

0-

35.5ppm

19.1ppm

255ppm

11.2ppm

1.8-3.5ppm

+

13700

144

160

300

70

8600

4950

0.93

2.27

0.086,(0.10)

0.51

0.092

-

265 1.0480.00041800

7.9ppm

89.8

114

300-302 1.571

1.683

0.49

0.469

5.6

-

30-

14

115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

死量LD50

毫克/千克

皮下LD100 59-61

70 64-66 85.8 51300 1.5210.3 1.3300

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9

57

26

16

嗅阈

二硝基氟苯

2,3-二硝基甲苯2,4-二硝基甲苯2,6-二硝基甲苯4,6-二硝基-2-甲基苯酚

2,4-二硝基氯苯

二硝基萘

2,4-二硝基-6-仲丁基苯酚

二溴七氟异丁基醚1,2-二溴乙烷

二戊胺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

二乙胺

2-(二乙氨基)乙醇1,2-二乙苯

二乙醇胺

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汞

N,N-二乙基苯胺N,N-二乙基羟胺

315 1.4982

1.290.05

1070

+

40

1150

117

270

131.410.1

91-93

2.169

0.7771

9.84ppm

0.708ppm

9.24ppm

0.186ppm

74000ppm

0.186ppm

0.034ppm

20

10000

0.708ppm

2.59 2.79

2.54

0.49

0-

0-

-45

-70

28

-70

-38.8

50.3

162.1

183.5

269

194

216

0.711

0.8851

1.092

1.035

0.935

互溶648

2460

1820

9210

44

2.95 1.30.445+

互溶 1.06 1.520.10.095+

14.4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

死量LD50

毫克/千克

1300

2080

1.02

-96.383.4

144.5

690.722

0.806

0.739

500

35

5000

6500

(致死量)

258

5800

2.15

0.77

2500(腹腔)

225(腹腔)

46(腹腔)

46.5(腹腔)

100(腹腔)

100(腹腔)

10(腹腔)

60(腹腔)

137(腹腔)

0.19

0.01

0.015

+

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

N,N-二乙基乙醇胺

二乙基酮

二乙烯三胺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

二异丙胺

N,N'- 二异丙基碳化二亚胺

二异丙醚-70

-39

163

206.7

密度

千克/

0.880

0.9586

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0.316ppm

9.3ppm

0.398ppm -86

二异丁胺

二异丁基酮

F

反丁烯腈-2

反丁烯二酸

5-氟苯基乙砜

氟苯乙酮

3-氟丙胺

3-氟丙醇

3-氟丙基苯甲酸酯3-氟丙基硫醇

3-氟丙腈

3-氟丙酸

3-氟丙酸酐

-70

-46.4

136-140

168

122.8

290,升华

0.7460

0.8053

0.826

1.635

0.339ppm

(1.24)

0.57 0.70

(0.576)

0.78

0.126ppm 2877.25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100(腹腔) 18(腹腔) 100(腹腔) LD75

(腹腔)

75(腹腔)

80(腹腔)

84(腹腔)

64(腹腔) 130

LD50 静脉1 5.2(腹腔) LD10057

皮下

8.5(腹腔) 28(腹腔) 0.9(腹腔) 2.0(腹腔) 10(腹腔)

50(腹腔)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3-氟丙基-4-甲苯磺

酸酯

3-氟丙基硫氰酸酯

3-氟丙基-1’2’2’2’-

四氯乙醚

2-氟丙酸甲酯

氟丙酮

氟丙酮酸

3-氟丙烷磺酰氟

3-氟丙烷磺酰氯

3-氟-2-丙烯-1-醇

-氟代巴豆酸钠

1,4-氟碘丁烷

氟碘酪氨酸

1,5-氟碘戊烷

1,2-氟碘乙烷

4-氟丁醇

4-氟丁醛

4-氟丁基磺酸氟

4-氟丁基对甲苯磺

酸酯

6(腹腔)4- 氟丁基-1’,2’,2’-

四氯乙醚

4-氟丁基硫赶乙酸1.6(腹腔)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数据仅供参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2.8(腹腔) 16.5(腹腔) 16(腹腔) 0.65(腹腔) 0.1( 静脉,兔)

1.25(腹腔) 43(腹腔)

50(腹腔)

80(腹腔) 100(腹腔) 2.7(腹腔) 53(腹腔)

40(腹腔) 100(腹腔) 75(腹腔)

60(腹腔)

35(腹腔) 1.2(腹腔)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4-氟丁基硫氰酸酯

N-4-氟丁基乙酰胺

4-氟丁腈

4-氟丁酸

-氟丁酸甲酯

4-氟丁烯酸乙酯

2- 氟-2’-n- 丁氧基二乙醚

7-氟庚胺

7-氟庚醇

7-氟庚醛

7-氟庚腈

7-氟-1-庚炔

7-氟庚酸

氟庚酸甲酯

7-氟庚酸乙酯

7-氟-2-庚酮

7-氟庚烷

10-氟-2-癸酮

氟化氢

6-氟己胺

6-氟己醇6-氟己醛

0.036ppm

0.9(腹腔)

1.2(腹腔)

0.58(腹腔)

数据仅供参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动物半致死量LD50毫克/千克

50(腹腔)

1.35(腹腔)

2.5(腹腔) 4(腹腔)

4(腹腔) 1.7(腹腔) 45(腹腔)

9(腹腔) 2.8(腹腔) 0.7(腹腔) 52(腹腔) 2.7(腹腔) 75(腹腔) 1.0(腹腔) 1.9(腹腔) 1.5(腹腔) 10(腹腔) 7.5(腹腔) 10(腹腔) 1.7(腹腔) 32(腹腔) 90(腹腔) 53(腹腔) 79(腹腔) 100(腹腔)BOD/COD 生物可降解

化合物名称熔点沸点密度

千克/

升水中溶解

度克/升

COD 值

克/克

BOD 值

克/克

对微生物

的毒性

嗅阈

6-氟己腈

6-氟己酸

氟己酸氟乙酯

氟己酸甲酯

5-氟己酸乙酯

1-氟己烷

6-氟己烷磺酰氟

6-氟己烷磺酰氯

6-氟-1-己烯

6-氟己酰胺

1-氟-8-甲基十一酸

1-氟-9-甲基硬脂酸

氟甲酸乙酯

10-氟癸醇

10-氟癸醛

10-氟癸酸

氟癸酸氟乙酯

1-氟-2-癸酮

氟癸酸乙酯

1-氟癸烷

9-氟壬醇

9-氟壬基苯基酮

9-氟壬醛

9-氟-1-壬炔

9-氟壬酸

毒性指对好氧降解微生物, 标(N)指对硝化菌, 标(AN) 指对厌氧菌, 这些数据以及有关BOD 的数据, 由于来源不一致,实验条件不同

考括号内数据为专用菌或经长期驯化菌的数值

数据仅供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二课时 [思考回忆]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板书) [板书] 二、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的含义 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 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知识导航1] 引导学生再从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出发小结上述2答案,从中得出对“同分异构”的理解: (1)“同分”——相同分子式(2)“异构”——结构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或结合方式不同、性质不同。 (“异构”可以是象上述②与③是碳链异构,也可以是像⑥与⑦是官能团异构)“同系物”的理解:(1)结构相似———一定是属于同一类物质; (2)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分子式不同[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自我检测1》] 《自我检测1》 下列五种有机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互为同一

物质; 互为同系物。 ① ② ③ ④ CH 2=CH -CH 3 ⑤ CH 2=CH -CH=CH 2 [知识导航2] (1)由①和②是同分异构体,得出“异构”还可以是位置异构; (2)②和③互为同一物质,巩固烯烃的命名法; (3)由①和④是同系物,但与⑤不算同系物,深化对“同系物”概念中“结构相似”的含义理解。(不仅要含官能团相同,且官能团的数目也要相同。) (4)归纳有机物中同分异构体的类型;由此揭示出,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同分异现象是由于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具有不同的结合顺序和结合方式产生的,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的其他同分异构现象,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将分别在后续章节中介绍。) [板书] 二、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和判断方法 1.同分异构体的类型: a.碳链异构:指碳原子的连接次序不同引起的异构 b.官能团异构:官能团不同引起的异构 CH 3-CH -CH=CH 2 ︱ CH 3 CH 3︱ CH 3-C=CH -CH 3 CH 3-CH=C ︱ CH 3 CH 3 ︱

物性数据

1# 硝基苯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硝基苯的定性温度为:140110125()2 T C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2040 30()2 t C +=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 硝基苯在12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31.0954710/o kg m ρ=? 定压比热容 )(77029.1C kg kJ C po ??= 导热系数 0.134945/()o W m C λ=?? 粘度 45.6898110o P a s μ-=?? 循环冷却水在30℃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3 995.78/i kg m ρ= 定压比热容 4.179 0/(k g pi c kJ C =?? 导热系数 0.61564/()i W m C λ=?? 粘度 0.00079732i P a s μ=? 2# 煤油 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825kg/m3,粘度7.15×10-4Pa ·s ,比热容2.22kJ/

3# 题目上面有 4# 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 (℃) 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 (℃)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可根据水的定性温度 按以下各式求水的物性: 式中——水的定性温度,℃; ——水的密度,kg/m3; ——水的比热,kJ/(kg·℃); ——水的导热系数,kW/(m·℃); ——水的粘度,Pa·s。

经计算可得水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30/88.975m kg =ρ 定压比热容℃kg kJ c p ?=/(194.40) 导热系数 ) ℃m W ?=/(6771.00λ 黏度 s Pa ??=-501076.30μ 循环冷却水在35℃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ρi=994 kg/m 3 定压比热容 c pi=4.08 kJ/(kg·℃) 导热系数 λi=0.626 W/(m·℃) 粘度 μi=0.000725 Pa·s 5# 6#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拓展应用) 一.学习目标 学会用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来表示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重点难点 结构简式表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三.知识梳理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电子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1. 结构式的书写 (1)结构式定义 (2)书写注意点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2.结构简式书写: (1)定义 (2)书写注意点 ①表示原子间形成单键的“—”可以省略 ②“C=C”和“C≡C”中的“=”和“≡”不能省略。但醛基、羰基、羧基可以简写为“-CHO”、“-CO-”、“-COOH” ③不能用碳干结构表示,碳原子连接的氢原子个数要正确,官能团不能略写,要注意官能团中各原子的结合顺序不能随意颠倒。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乙烷、乙烯、乙炔、乙醇、乙酸、乙醛 3.键线式: 定义:将碳、氢元素符号省略,只表示分子中键的连接情况,每个拐点或终点均表示有一个碳原子,称为键线式。每个交点、端点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一条线段代表一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有四条线段,用四减去线段数既是氢原子个数。 【练习】写出下列有机物的键线式 丙烷、丙烯、丙炔、丙醇、丙酸、丙醛

CH 3CH 2CH 2CH 3CH 3CHCH 2CH 3 3 CH 3CH CHCH 3 注意事项: (1)一般表示3个以上碳原子的有机物;弄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 (2)只忽略C-H 键,其余的化学键不能忽略; (3)必须表示出C=C 、C ≡C 键等官能团; (4)碳氢原子不标注,其余原子必须标注(含羟基、醛基和羧基中氢原子)。 (5)计算分子式时不能忘记顶端的碳原子。 【小结】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键线式 【过关训练】 C C C C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Br H Br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C C C H H H H H H H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可进一步简化,如: 略 去碳 氢 元素短线替换 省略短线 双键叁键保留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二〇一七年八月

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规划研究院、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要起草人: 科技标准处项目管理人:

目录 1 任务来源与工作过程 (1) 1.1 任务来源 (1) 1.2 工作过程 (1)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 2.1 控制污染改善环境的需要 (2) 2.2 表面涂装行业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水平提高的需要 (3) 2.3 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完善标准体系的需要 (4) 3 山东省表面涂装行业概况 (5) 4 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12) 4.1表面涂装行业VOCs产排污环节 (12) 4.1.1 加工纸制造 (12) 4.1.2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 (14) 4.1.3 金属制品 (16) 4.1.4 通用设备及专用设备制造 (18) 4.1.5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 (19) 4.1.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20) 4.1.7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23) 4.1.8 电子产品制造 (25) 4.1.9 仪器仪表制造业 (28) 4.1.10 金属制品、机械、设备、汽车修理 (30) 4.2 污染物处理技术分析 (34)

4.2.1 源头控制 (34) 4.2.2 末端治理 (35) 5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41) 5.1 国外相关排放标准 (41) 5.1.1 美国 (41) 5.1.2 欧洲 (45) 5.1.3 日本 (48) 5.2 国内相关排放标准 (50) 5.2.1 国家标准 (50) 5.2.2 其他省市标准 (50)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52) 6.1 适用范围 (52) 6.2 术语及定义 (52) 6.3 实施时间 (52) 6.4 控制指标选取 (53) 6.4.1有机污染物控制指标选取 (53) 6.4.2 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指标选取 (56) 6.4.3 标准框架的确定 (57) 6.5 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及制定依据 (59) 6.5.1 有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59) 6.5.2 有组织排放速率限值 (69) 6.5.3 无组织浓度限值 (79)

最经典总结-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 考点一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8·全国Ⅲ·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C)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解析]C错:与氯化氢的反应是发生在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产物是氯代苯乙烷。A对:“铁粉”“液溴”是苯乙烯()在苯环上发生溴代反应的条件。B对: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对: 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苯乙烯。 2.(2018·北京·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其结构片段如下图。

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 B.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 C.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 D.结构简式为 [解析]B对:该高分子完全水解生成和,分别含有官能团—COOH、—NH2。A错:水解生成的单个分子是对称结构,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相同的化学环境。C错:氢键对高分子的性能有影响。D错: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 式为。 3.(2017·江苏)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关于下列萜类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C) A.a和b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和c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a、b和c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b和c均能与新制的Cu(OH)2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解析]a中没有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A项错误;a、c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项错误;a中的碳碳双键、b中的羟基以及与苯环相连的甲基、c中的醛基均可以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项正确;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官能团为醛基,只有c可以与新制Cu(OH)2反应,而b不能,D项错误。

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例题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了解有机物存在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的含义,能判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初步学会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说明:根据成键两原子间共用电子的对数,可将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即成键两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单键,共用两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双键,共用三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三键。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说明: (1)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2)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称为极性键。共价键的极性强弱与两个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小有关,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就越强。 种类实例含义应用范围 化学式CH4C2H2 (甲烷) (乙炔) 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 子。可反映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 和数目 多用于研究分子晶体 最简式(实验式) 乙烷最简式为CH3, C6H12O6的最简式为 CH2O ①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 整数比的式子②由最简式可求最简 式量 ①有共同组成的物质②离 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常用它 表示组成 电子式用小黑点等记号代替电子,表示原子 最外层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多用于表示离子型、共价型的物质 结构式①具有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 映物质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 结合或排列顺序的式子,但不表示空 间构型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②能反映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常用结构式表示 结构简式(示性式) CH3—CH3 (乙烷) 结构式的简便写法,着重突出结构特 点(官能团) 同“结构式”① 球棍模型小球表示原子,短棍表示价键用于表示分子的空间结构 (立体形状) 比例模型用不同体积的小球表示不同原子的 大小用于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结合顺序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一、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种物质的比较

二、怎样才能正确书写同分异构体?准确判断出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的方法有哪些? 1.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 (1)降碳对称法(适用于碳链异构) 下面以C7H16为例写出它的同分异构体: ①将分子写成直链形式:CH3CH2CH2CH2CH2CH2CH3 ②从直链上去掉一个—CH3,依次连在剩余碳链中心对称线的一侧的各个碳原子上,得到多种带有甲基的,主链比原主链少一个碳原子的异构体。 。根据碳链中心对称,将—CH3连在对称轴的右侧就会与左侧连接方式重复。另外甲基不能连在链端链上,否则就会与第一种连接方式重复。 ③再从主链上去掉一个碳,可形成一个—CH2CH3或两个—CH3来取代有5个碳原子的主链上的氢。当取代基为—CH2CH3时,由对称关系只能接在中间的碳原子上,即 。当取代基为两个甲基时,在主链上先定一个甲基,按照对、邻、间的位置依次移动另外一个甲基,注意不要重复。 (2)取代法(适用于醇、卤代烃异构) 先碳链异构后位置异构 如书写分子式为C5H12O的醇的同分异构体,如图(图中数字即为—OH接入后的位置,即这样的醇合计为8种): (3)插入法(适用于烯烃、炔烃、酯等) 先根据给定的碳原子数,写出具有此碳原子数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碳链骨架,再根据碳链的对称性,将官能团插入碳链中,最后用氢原子补足碳的四个价键。 如书写分子式为C5H10O的酮(插入)的同分异构体,如图: 。 2.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 (1)基元法 如丁基有4种同分异构体,则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2)替代法 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将H替代Cl);CH4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新戊烷C(CH3)4的一氯代物也只有一种同分异构体。 (3)对称法(又称等效氢法) 等效氢法的判断可按下列三点进行:

PET常用物料物性数据表

1.4 物性数据表 171-1000 一、乙二醇(EG) ............................ - 0 - 表1.1乙二醇的物性数据〔7〕........................................ - 0 -表1.2乙二醇液体密度〔7〕.......................................... - 1 -表1.4乙二醇粘度〔6〕.............................................. - 2 -表1.5乙二醇液体动力粘度〔7〕...................................... - 3 -表1.6乙二醇气体动力粘度〔7〕...................................... - 4 -表1.7乙二醇液体蒸汽压〔7〕........................................ - 5 -表1.8乙二醇液体比热〔7〕.......................................... - 6 -表1.9乙二醇气体比热〔7〕.......................................... - 7 -表1.10乙二醇蒸汽热容量(理想值)〔7〕压力:1.01325 bar ...... - 8 -表1.11乙二醇蒸发热〔7〕........................................... - 9 -表1.12乙二醇液体导热系数〔7〕.................................... - 10 -表1.13乙二醇气体导热系数〔7〕.................................... - 11 -表1.14乙二醇液体表面张力〔1〕(N/M).............................. - 12 -表1.15乙二醇和它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比重〔15〕(g/ml).. (13) 表1.16乙二醇水溶液冰点〔15〕 (14) 表1.17乙二醇水溶液沸点〔15〕 (15) 表1.18乙二醇水溶液二元体系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的热容〔15〕Cp(cal/g.℃) 0 表1.19乙二醇和它的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15〕(厘泊) (2) 表1.20图1.2 水—乙二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0 表1.21图1.3 乙二醇—二甘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2) 表1.22图1.4 乙二醇—三甘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5) 表1.23图1.5 乙二醇—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1〕 (8) 表1.24图1.6 乙醛—乙二醇二元体系汽液平衡图表 (10) 二、对苯二甲酸(PTA) 0 表2.1对苯二甲酸的物性数据〔14〕 0 表2.2对苯二甲酸爆炸强度:〔14〕 (1) 表2.3对苯二甲酸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14〕 (2) 表2.4对苯二甲酸蒸汽压:〔7〕 (3) 表2.5对苯二甲酸固体比热:〔7〕 (4) 表2.6对苯二甲酸气体比热:〔7〕 (5) 表2.7对苯二甲酸理想气体热容量:〔1〕 (6)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江西省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第1部分:印刷业) 编制说明 (报审稿)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1部分:印刷业)》编制组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

标准制定主管部门: 江西省环境保护厅 标准编制牵头单位: 江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协作单位: 赣州市环境监测站、宜春市环境监测站、景德镇市环境监测 主要起草人员: 储险峰、陈谊、钟鸿雁、康长安、邹新、徐洁、罗小龙、于雯、刘敏、李文辉、胡巍。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标准编制过程 (2) 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5) 2.1印刷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5) 2.2标准制定必要性 (6) 3 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1印刷业行业分类 (14) 3.2我国印刷业发展概况 (14) 3.3江西省印刷行业概况 (16) 4 印刷行业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20) 4.1印刷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及产污节点 (20) 4.2印刷行业VOC S末端治理防治技术 (25) 4.3我省印刷企业VOC S 排放现状 (28) 5标准制定原则及思路 (36) 5.1标准制定的原则 (36) 5.2技术路线 (37) 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38) 6.1标准的适用范围 (38) 6.2标准的结构框架 (39) 6.3术语与定义 (39) 6.4污染控制标准值形式 (42) 6.5污染因子的选择 (43) 6.6排放控制要求的确定及依据 (46) 6.7排气筒高度的规定 (64) 6.8监测与监控要求 (65) 6.9生产工艺和环境管理要求 (66) 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及经济技术分析 (69) 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减排效益 (69) 7.2实施本标准的技术分析 (69)

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与简单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教学内容教 学 环 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 入 有机物种类繁多,有很多有机物的分子 组成相同,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为什 么? 结构决定性质, 结构不同,性质 不同。 明确研究有机 物的思路:组成 —结构—性质。 有机分子的结构是三维 的设 置 情 景 多媒体播放化学史话:有机化合物的三 维结构。思考:为什么范特霍夫和勒贝 尔提出的立体化学理论能解决困扰19世 纪化学家的难题? 思考、回答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让学生认 识到人们对事 物的认识是逐 渐深入的。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交 流 与 讨 论 指导学生搭建甲烷、乙烯、乙炔、苯等 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并进行交流与讨论。 讨论:碳原子最 外层中子数是 多少?怎样才 能达到8电子 稳定结构?碳 原子的成键方 式有哪些?碳 原子的价键总 数是多少?什 么叫单键、双 键、叁键?什么 叫不饱和碳原 子? 通过观察讨论, 让学生在探究 中认识有机物 中碳原子的成 键特点。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点归 纳 板 书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征:1、碳原子 含有4个价电子,易跟多种原子形成共 价键。 2、易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碳链、碳 环等多种复杂结构单元。 3、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 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 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目少 于4)。 师生共同小结。通过归纳,帮助 学生理清思路。

简单有机分 子的空间结 构及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观 察 与 思 考 观察甲烷、乙烯、乙炔、苯等有机物的 球棍模型,思考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 子的空间构型、键角有什么关系? 分别用一个甲基取代以上模型中的一个 氢原子,甲基中的碳原子与原结构有什 么关系? 分组、动手搭建 球棍模型。填 P19表2-1并思 考:碳原子的成 键方式与键角、 分子的空间构 型间有什么关 系? 从二维到三维, 切身体会有机 分子的立体结 构。归纳碳原子 成键方式与空 间构型的关系。 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与分子空间构型 的关系归 纳 分 析 —C——C= 四面体型平面型 =C= —C≡ 直线型直线型平面型 默记理清思路 分子空间构 型迁 移 应 用 观察以下有机物结构: CH3 CH2CH3 (1) C = C H H (2) H--C≡C--CH2CH3 (3) —C≡C—CH=CF2、 思考:(1)最 多有几个碳原 子共面?(2) 最多有几个碳 原子共线?(3) 有几个不饱和 碳原子? 应用巩固 杂化轨道与有机化合物空间形状观 看 动 画 轨道播放杂化的动画过程,碳原子成键 过程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观看、思考 激发兴趣,帮助 学生自学,有助 于认识立体异 构。 碳原子的成键特征与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整 理 与 归 纳 1、有机物中常见的共价键:C-C、C=C、 C≡C、C-H、C-O、C-X、C=O、C≡N、 C-N、苯环 2、碳原子价键总数为4(单键、双键和 叁键的价键数分别为1、2和3)。 3、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叁键中有 两个键较易断裂。 4、不饱和碳原子是指连接双键、叁键或 在苯环上的碳原子(所连原子的数 目少于4)。 5、分子的空间构型: (1)四面体:CH4、CH3CI、CCI4 (2)平面型:CH2=CH2、苯 (3)直线型:CH≡CH 师生共同整理 归纳 整理归纳 学业评价迁 移 应 展示幻灯片:课堂练习 学生练习巩固

DB3301T+0277—2018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 3301/T 0277—2018 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 2018-12-30发布2019-01-30实施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4) 4 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 (6) 5 监测要求 (8) 6 实施与监督 (10)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挥发性有机物的采样方法 (11)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便携式仪器法测量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 (14)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20)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金属滤筒吸收和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纺丝油烟的采样及分析方法 (26)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法律和法规,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加强杭州市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促进行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的进步,结合杭州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工业涂装、化学纤维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及臭气浓度的排放控制要求、监测和监督要求。本标准颁布实施后,国家和浙江省发布的相应行业型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涉上述行业污染控制要求的,当其严于本标准或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时,执行国家和浙江省行业型排放标准的相关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要求严于本标准时,按照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排污许可证执行。 新建污染源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现有污染源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本标准。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并将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 本标准附录A~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杭州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杭州市环保产业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应巍、唐伟、夏阳、卢滨、何校初、井宝莉、杨超、张奇漪、施明才、陈超、沈小东、沈鸿海。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教案 一、前言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是应用四种谱学方法(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研究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相关知识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和信号归属。熟悉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方法和程序。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理论课授课36学时。 教材选用常建华主编《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第三版),科学2011年出版教学目的 1.掌握四种谱学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提供的信息与化合物结构的对应关系进行相应的结构解析和信号归属。 2.熟悉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般方法和程序。 3.了解光谱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红外、紫外光谱的解析方法。 (2).质谱的解析方法。 (3).1H-NMR、13C-NMR的解析方法。 2.教学难点 (1).四种谱学的原理和规律。 (2).四种光谱学的综合解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能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等一些先进教学方法。并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全部课程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2.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幻灯、实物投影、分子模型模拟等辅助教学手段。 五、教学容与要求 第一章紫外光谱(第1-2节)课时安排:2学时 [基本容] 介绍课程性质,阐述波谱分析课程,了解其功能和作用,介绍波谱中各种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监测分析中的角色,充分阐述多谱技术的联合应用的功能和价值。 [基本要求] 熟悉:波谱技术在有机化合物结构检测与分析,尤其是立体结构鉴定中的主要应用。 了解:常规化学检测技术的特点,波谱技术的优缺点。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解读 发布日期:2018-05-16浏览次数:来源:作者:为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进一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省环保厅组织制定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DB37/ 2801.5-2018),已经省政府批准,由省环保厅和省质监局联合发布,将于2018年10月23日起实施。为方便公众全面了解该标准编制的背景、主要思路、技术可行性等,现做以下解读: 一、为什么要编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生产、燃料涂料制造、溶剂涂料使用等过程,部分VOCs 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可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表面涂装行业的涂装工序属于溶剂涂料的使用过程,是环境空气中VOCs排放的重要来源。我省是表面涂装行业大省,除汽车制造、家具制造、铝型材工业外,我省具有涂装工序并产生VOCs排放的规模以上涂装企业(不含汽车修理与维护)有1000余家。表面涂装相关企业使用的溶剂和涂料种类繁多且用量大,部分企业生产车间及涂料贮存车间密闭性较差,且未能配备有效的污染治理设施,导致VOCs排放量大,并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因此,制定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标准对于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有什么特点 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与涂料类型和涂装技术有关。涂装相同面积

时,使用油性涂料产生的VOCs最多,水性涂料次之,粉末涂料最少;使用空气喷涂技术产生的VOCs最多,静电喷涂和刷涂等工艺产生的VOCs较少。我省多数表面涂装企业生产过程中仍然使用油性涂料和空气喷涂技术,导致VOCs排放量大。表面涂装行业VOCs排放量与车间密闭性及末端治理措施也有很大关系。很大一部分表面涂装企业的生产车间为半封闭形式,生产设备分布不集中,部分企业只对污染较集中、较严重的喷漆工位、烘干工位等工位产生的废气进行收集和处理,而大部分有机废气仍以无组织的形式排放。且部分企业未采取有效的末端治理措施,或仅安装水吸收、活性炭吸附等简易VOCs治理设施,对VOCs处理效率较低,使VOCs排放量高。 三、目前表面涂装行业可行的VOCs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治理可分为防、治两条途径。“防”主要是源头控制,即通过提高低有机溶剂含量的环保涂料(水性涂料或粉末涂料)的使用比例,改进涂装工艺技术(静电喷涂、刷涂、滚涂等),研发智能化涂装测试线,涂装车间充分密闭等方法,减少VOCs产生。“治”主要是对涂装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VOCs废气进行收集净化处理。结合省内典型表面涂装企业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结果,表面涂装行业VOCs废气较高效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催化燃烧(RCO)和高温焚烧(RTO)等。 从我省表面涂装企业涂装工艺水平、污染控制技术及调研实测数据来看,企业采取原料调整、改进喷涂工艺或喷涂技术、配套高效的污染治理设施等方式完全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5部分:表面涂装行业》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高二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选择题 1.3-甲基戊烷的一氯取代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2.已知化合物B 3N 3H 6(无机苯)与C 6H 6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图: 则无机苯的二氯取代物B 3N 3H 4Cl 2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3.有机物Q 的分子式为C 5H 10O 3||,一定条件下Q 遇NaHCO 3、Na 均能产生气体||,且生成气体体积比(同温同压)为1∶1||,则Q 的结构最多有( ) A .12种 B .10种 C .8种 D .7种 4.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相连的事实是( ) A .苯的一氯取代产物无同分异构体 B .苯的邻位二氯取代产物只有1种 C .苯的间位二氯取代产物只有1种 D .苯的对位二氯取代产物只有1种 5.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 A .3种 B-4种 C .5种 D||,6种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关系 B .碳原子数相同、结构不同的烷烃一定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C .两有机物互为同系物||,则它们也是互为同分异构体关系 D .碳原子数≤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的烷烃有4种 7.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B .羰基硫(COS )的结构式:O = C =S C .质量数为37的氯原子:17 37Cl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8.邻甲基苯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且分子结构中有甲基和苯环的异构体有(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9.用相对分子质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的芳香族产物数目为( )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10.化学式为C 5H 7Cl 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 A .只含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B .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 C .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 D .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 11.1 mol 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下)||。它在光照的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3种不同的一氯取代物||。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 B .CH 3CH 2CH 2CH 2CH 3 C . D . 二、非选择题 1.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通告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的药品制剂||。苯丙醇胺(英文缩写PPA)结构简式如下: CH 3CH 2CHCH 3CH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课后练习 1.(双选)以下有关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一般以四个共用电子对与另外的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 B.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只显-4价 C.在烃中,碳原子之间只形成链状 D.碳原子既可形成有机化合物,也可形成无机物 【解析】在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不一定只显-4价,如在CH3Cl中,碳显-2价,B项错误;在烃中碳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环状,如环已烷,C项错误。 【答案】AD 2.下列结构式从成键情况看不合理的是() 【解析】根据几种原子的成键特点分析:碳原子和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氢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氧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氮原子形成3个共价键,D中C、Si成键不合理。 【答案】 D 3.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解析】因为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而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因此A 项中两种结构简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B项也是同种物质。C项中两种结构可认为是CH4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被—CH3取代,甲烷的二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故C项中两种结构表示同一种物质。D项中两物质分子式相同,但碳架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 D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的化合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凡是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彼此一定是同系物 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两者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A项,分子式不一定相同,如C10H8与C9H20,A错;互为同系物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结构相似,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两者缺一不可,B 错;对于C项则仅是最简式相同,分子式不一定相同;D中明确了物质的分子式相同,却又是不同的化合物,则必然是同分异构体,满足同分异构体的条件,故D正确。 【答案】 D 5.下列式子是某学生书写的C5H1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有机物结构特点(解析)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考点二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 知识点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碳元素位于第二周期ⅣA族,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很难得到或失去电子,通常以共用电子对的形式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2.由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总是形成4个共价键,每个碳原子不仅能与氢原子或其他原子(如氧、氯、氮、硫等)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C—C)、双键(C =C)、三键(C≡C)。多个碳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长短不一的碳链,碳链也可以带有支链,还可以结合成碳环,碳链与碳环也可以相互结合,因此,含有原子种类相同,每种原子数目也相同的分子,其原子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结合方式,形成具有不同结构的分子。 要点解释: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仅以单键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这样的碳原子称为饱和碳原子,当碳原子以双键或三键与其他原子成键时,这样的碳原子称为不饱和碳原子。 种类实例含义应用范围 化学式CH4、C2H2 (甲烷)(乙 炔)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可反 映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多用于研究分子晶体 最简式(实验式)C6H12O6的 最简式为 CH2O ①表示物质组成的各元素原子最简整数比的 式子②由最简式可求最简式量 ①有共同组成的物质 ②离子化合物、原子晶体常用 它表示组成 电子式用小黑点等记号代替电子,表示原子最外层 电子成键情况的式子多用于表示离子型、共价型的物质 结构式①具有化学式所能表示的意义,能反映物质 的结构②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或排列顺序 的式子,但不表示空间构型①多用于研究有机物的性质 ②能反映有机物的结构,有机反应常用结构式表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能充分体现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规律。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关。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得失电子都不容易,主要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结合。依据共用电子对数可将碳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分为单键、双键、三键这三类;依据共用电子对是否有偏向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依据原子轨道重叠成键的方式又分为σ键、π键,有的还存在大π键。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多样性决定有机化合物大多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常见的同分异构有碳骨架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官能团类别异构。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官能团的相互影响会使有机化合物具有某些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类有机物中碳原子不同的成键方式和同分异构体。 难点:有机物的结构与碳原子成键方式的关系及如何书写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 【知识讲解】 烃分子中有,烃的衍生物中有-x、-OH、 等不同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决定了有机化合物具有各 自典型的性质。学习有机化合物,必须明确“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以分子中碳原子结合成的碳骨架为基础的,故首先要研究碳原子的结合方式——成键情况。 一、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上节已把有机物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这就是根据碳骨架的形状来分的,烃中又有烷烃、烯烃和炔烃,这是根据碳原子形成不同的碳碳键来分的。 1、单键、双键和三键 碳原子最外层4个电子,要形成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每个碳原子需共用4对电子。若每个碳原子分别与4个碳原子各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形成的该共价键为单键。若两个碳原 子间共用两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双键,用表示。若两个碳原子间共用三对电子的共价键称为三键,用表示。下面介绍几种常见有机物的成键情况。 (1)中碳原子成键情况和空间构型 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5°(或109°28′)。 C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参与成键时,形成杂化轨道。中分子中C原子形成sp3杂化轨道:,形成了四个完全相同的杂化轨道,分别与H原

HDPE物性数据表

HDPE 5310M 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电线电缆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电缆绝缘料外观颜色:本色 用途概述:用于低、中、高速绝缘生产线 备注说明: 性能:由乙烯、丁烯集合而成的双峰高密度聚乙烯,并含有适量助剂的本色粒料。因为其 分子量呈双峰分布,所以它具有优异的加工性能、很好的力学性能及良好的电性能。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密度/ / 0.941-0.959 g/cm3 熔体流动速率/ / ≤1.0g/10min 机械性能拉伸强度/ / ≥19.0MPa 断裂伸长率/ / ≥400% 耐环境应力开裂性48h / ≤2/10/ 电气性能介电常数1MHz / ≤2.40/ 体积电阻率/ / ≥1×1013Ω?m HDPE 6100M 韩国湖南石油化学公司 管材级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挤出级外观颜色:--- 用途概述:用途:供水管,工业用管子。 备注说明:特性:电子光谱法,高冲击和高强度。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熔体流动速率/ ASTM D-1238 0.12 g/10min 密度/ ASTM D-1505 0.950 g/cm3 机械性能屈服拉伸强度/ ASTM D-638 220 Kg/cm2断裂拉伸强度/ ASTM D-638 390 Kg/cm2

最终拉伸率/ ASTM D-638 >500 %

挠曲强度/ ASTM D-747 8,500 Kg/cm2 洛氏硬度/ ASTM D-785 50 R 冲击强度/ ASTM D-256 30 kg?cm/cm 耐环境应力破裂/ ASTM D-1693 >1,000 F50hr 热性能脆化温度/ ASTM D-746 <-80 ℃熔点/ ASTM D-2117 131 ℃维卡软化点/ ASTM D-1525 122 ℃ HDPE&NBSP;6100M&NBSP;中石化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BSP;管材级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管材级外观颜色:--- 用途概述:农业排灌管、热水管、支架 备注说明:类型:挤塑 ②原料技术数据 性能项目试验条件[状态] 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数据单位 基本性能熔体流动速率/ / 0.15 g/10min 密度/ / 0.954 g/cm3 机械性 能 拉伸强度/ / 18.0 MPa 其它性 能 粉末灰分/ / 0.03 % HDPE&NBSP;6100M&NBSP;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NBSP;管材级 ①原料描述部分 规格级别:挤出级外观颜色:本色、圆柱状或扁圆状颗粒 用途概述: 用于制造日用品和各类工、农业用品,如薄膜、中空容器、管道、单丝、延伸带、电绝 缘制品等。 备注说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