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作者: ————————————————————————————————日期:

?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 办法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建城[2010]1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

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 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 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 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 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 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规划布局、功能等级、用地规 模和配套设施;确定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建设指标、布局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物流设施用地、布局和规模。

扬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二章规划目标 (2)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3) 第四章对外交通规划 (5) 第五章物流发展规划 (8) 第六章道路网络规划 (11) 第七章慢行交通规划 (15) 第八章公交规划文本 (17) 第九章静态交通规划 (21) 第十章客运枢纽规划 (25)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27) 第十二章附则 (31)

图01 城市区位图 图02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图03 市域公路网现状图 图04 市域公路网规划图 图05 市域铁路网现状图 图06 市域铁路网规划图 图07 市域航道网现状图 图08 市域航道网规划图 图09 市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整合图 图10 一体两翼综合交通系统规划整合图图11 疏港交通规划图 图12 主城区现状用地图 图13 主城区规划用地图 图14 主城区空间发展结构图 图15 主城区干道网现状图 图16 主城区干道网规划图 图17 主城区快速路节点控制图 图18 主城区现状公交线路图 图19 主城区大容量公共系统规划图 图20 主城区公交枢纽规划图 图21 主城区公交停车保养场规划图 图22 主城区公交首末站规划图 图23 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 图24 主城区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5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6 老城区步行交通系统规划图 图27 市域物流园区规划图 图28 主城区货运通道规划图 图29 主城区道路网络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30 主城区近期公交优先规划图 图31 主城区近期公共停车场规划图 图32 远景一体两翼规划用地概念图 图33 远景一体两翼快速路网规划概念图 图34 远景一体两翼轨道线网规划概念图 图35 主城区旅游交通网络规划概念图图件目录

规划体系(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体系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 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 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

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考虑城市应急交通建设需要,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保障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协调发展。 第九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规划期限,应当与城市总 体规划相一致。 第十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地域范围,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编制范围相一致。 第十一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调查分析:以调查为依据,评估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交通存在的问题,构建交通战略分析模型。 (二)发展战略: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等,确定交通发展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预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趋势与需求,确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及预期的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和政策。确定交通资源分配利用的原则,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要求和目标。 (三)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确定交通系统功能组织的原则和策略。论证客运交通走廊,确定大运量公共客运系统的组成和总体布局。论证货运交通走廊,确定货运通道布局要求。 (四)交通场站:提出各类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原则和要求。论证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关系,确定各类综合交通枢纽的总体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XXXX_2020年)

威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威海市规划局 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威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七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交通发展趋势 (3) 第三章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四章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5) 第一节机场发展规划 (5) 第二节港口发展规划 (5) 第三节铁路发展规划 (6) 第四节公路发展规划 (6) 第五章道路系统规划 (7) 第六章客运系统规划 (10) 第一节轨道交通概念规划 (10) 第二节常规公交系统规划 (11) 第三节出租车系统规划 (13) 第七章内外衔接系统规划 (14) 第一节对外公路客运站布局 (14) 第二节枢纽内外衔接规划 (14) 第八章货物物流系统规划 (16) 第九章停车系统规划 (17) 第十章旅游交通规划 (18) 第十一章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19) 第一节交通需求管理(TDM) (19) 第二节交通系统管理(TSM) (20) 第三节智能交通系统规划(ITS) (20) 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 (21) 第一节近期道路改善计划 (21) 第二节近期公交改善计划 (22) 第三节近期对外交通改善计划 (23) 第四节近期停车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人行过街设施改善计划 (24) 第五节近期交通发展政策 (25) 第十三章附则 (26) 第十四章附表 (2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需要规划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引导和支撑的城市发展。根据《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威海市城市布局将形成“一线、多核、多组团”的带型城市结构。这些都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加以引导和支撑。 需要规划内外一体的交通系统融入区域一体化。威海处于胶东半岛青烟威一体化区域,需要对于现有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加以规划整合。 需要规划集约化、高效的交通系统来应对私人机动化挑战:威海市机动化进程明显加快,私家车在家庭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家庭,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交通系统面临严峻考验。 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建设计划来指导城市的交通近期建设。 第二条规划原则: 发展原则—交通规划要有发展的眼光、前瞻的思维、超前的意识。交通发展不但要与威海的社会、经济相适应,而且要引导和支撑威海城市空间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发展等战略实现,拉动威海经济发展。 优先原则—即公众利益优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优先和社会环境优先的原则,交通发展应坚持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理念,建立有足够吸引力的公共交通系统,引导威海的开发建设。 公平原则—交通规划应兼顾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在公共交通优先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和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满足不同方式的出行需求。 协调原则—对外交通与对内交通相衔接、道路功能与道路等级相协调、干道与支路相协调、路段与交叉口相协调,公交网络与道路网络,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相协调,使其与威海用地开发、交通需求相协调。 第三条规划目标: 支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扩展和土地优化使用;面向政府交通决策。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 总则 (1) 1.1. 目的 (1) 1.2. 作用 (1) 1.3. 编制原则 (1) 1.4.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 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 工作阶段 (2) 2.2. 工作要求 (2) 3. 规划内容 (3) 3.1. 交通发展战略 (3) 3.2. 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 对外交通系统 (4) 3.4. 城市道路系统 (4) 3.5. 公共交通系统 (5) 3.6. 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 客运枢纽 (5) 3.8. 城市停车系统 (6) 3.9. 货运系统 (6) 3.10.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 近期规划 (6) 3.12.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 技术要点 (7) 4.1. 现状调研 (7) 4.2. 交通调查 (8) 4.3. 现状分析 (10) 4.4. 需求分析 (11) 4.5. 方案制定 (13) 4.6. 方案评价 (13) 4.7. 强制性内容 (13) 5. 成果要求 (14) 5.1. 成果形式 (14) 5.2. 规划文本 (14) 5.3. 规划说明书 (15) 5.4. 规划图纸 (16) 5.5. 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总则 1.1.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 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1.2.2.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 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1.3.编制原则 1.3.1.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 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宜昌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二、项目概况 (一)城市概况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接合部、鄂渝湘三省市交汇地,是湖北省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它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东部与荆州市与荆门市毗连,西部与恩施州接壤,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北靠襄樊市和神农架林区。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形象地反映了宜昌河谷丘陵地形特征。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是一个有着24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的故乡。 宜昌市是举世闻名的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大坝坝址距城区仅3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与南北大动脉—焦柳铁路在境内交汇。沪渝、沪蓉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纵贯全境。现辖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五个县,当阳、枝江、宜都三个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五个城区。全市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20万;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

里。 宜昌具有丰富的旅游、林特、水能、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宜昌,为宜昌发展勾画宏伟蓝图。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险要的战略地位,使宜昌成为海内外关注的地方。 近几年来,宜昌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综合功能日益增强,相继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日宜昌市已成为以水电、旅游为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 (二)项目背景 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翻坝运输高速公路、沪—汉—蓉高铁、石(门)—运(城)铁路、宜昌港、三峡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陆续布局和实施,宜昌在不远的将来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等水陆公铁多式联运的立体交通新格局,宜昌将从过去的“终端型”交通变成中西部结合的区域性“枢纽型”交通中心,未来宜昌将建设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这一重大变化势必将对城市空间格局、功能组织、发展方向等产生较大影响,结合宜昌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宜昌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同步修编势在必行。 三、设计范围 与正在修改的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同步编制,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法规标题】关于印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文字号】建城[2010]13号 【颁布时间】2010-2-2 【正文】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规划委员会,天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政管理委员会、规划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日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应当组织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调控交通资源,倡导绿色交通、引导区域交通、城市对外交通、市区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支撑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专项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设施单项规划、客货运系统组织规划、近期交通规划、局部地区交通改善规划等专业规划的依据。 第四条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 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直辖市、市人民政府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管理。 第五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相互反馈与协调。 第六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第八条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贯彻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保护自然与文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城市综合交通图 城市交通规划的概念 概念1: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量发展的预测,为较长时期内的各项交通用地,交通设施,交通项目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综合布局与统筹规划,并进行综合评价,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概念2:城市交通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交通活动特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未来交通进行研究的过程和对未来交通的安排 一个战略,两个网 一个战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两张网:城市道路网,城市公交网 城市四大基本活动系统图 我国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P44-49,论述 城市道路的分类 国标(作为城市骨架)的分类: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2.生活性道路 按交通目的的分类:1.疏通性道路2.服务性道路 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 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 第二章 人的交通活动特性的4项要素: 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 描述道路上车流的三项参数: 速度V、流量Q、密度D 三者关系:D=Q/V 动力净空长度: 即一辆车所需的净空长度L,动力净空长度为L=l+l t+l r+l0 l—车长l0—安全距离l t—反应距离l r—制动距离 道路容量C: 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下,可以合理期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道或车行道某一断面的单向或双向最多的车辆数(相当于通行能力) 服务流量Q: 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的行车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一条车道某一断面的最多的车辆数 交通量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了解现状城市道路网的交通分布状况,包括对道路网、路段、交叉口、交通枢纽等的交通流量、流向调查以及公共交通的线段、客流量、集散量调查 内容:机动车流量、非机动车流量、行人流量以及流向的调查,速度的调查,交通事故以及设施状况的调查 OD调查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成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等各项因素

海口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简介

路网规划: 近期将新建道路652公里 该方案认为,海口应形成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满足城市发展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达到国家标准,符合绿色交通及畅通工程要求。 规划方案中,确定道路总长由现状的305公里增加到1659公里,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路网密度由3.35公里增加到7.42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6.45平方米增加到16.47平方米。近期新建及改造的重点片区,规划次干道及支路同步建成,满足片区发展需求。近期新建道路652公里,改造136公里,合计788公里. 同时,海口应建立起等级清晰的多种道路系统:由5条高速公路和2条快速路构成的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系统;干线性主干道系统:由18条道路构成,满足组团间及对外交通集散需求;普通主、次干道系统由19条普通主干道、84条次干道构成,形成满足各组团特点的路网体系,满足组团内部片区间交通需求;支路系统:由886条支路构成,满足片区内部集散及出入交通需求。 而城镇间道路系统依托对外公路及老城-铺前、长流-大致坡、澄迈-文昌等横向公路,建立城镇间联系。

近期增加900辆公交车 该方案认为,海口应最终形成轨道交通与BRT(城市快速公交)配合的优质、大容量、快速公交网络。公交客流主要走廊上应布设公交专用道,总长约258公里,保障公交优先通行权,提高运行速度。 规划认为海口近期应新增公交车900辆,总规模约1700辆车,主城区建设19个场站,面积19.3公顷,外围乡镇设置32处场站。增建200多对公交停靠站,完善站台设施。 加强对公交服务薄弱地区及近期重点发展地区的覆盖,引导主城区向两翼发展,外围组团以西海岸、长流、桂林洋及灵山为线网重点拓展区域。提高演丰、龙塘、三门坡、石山、龙桥、龙泉、大致坡等偏远乡镇的通车率和覆盖率,实现村村通公交。 在停车场建设方面,该规划提出应建立以配建停车为主,公共停车为辅,占路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设施供应结构。远期公共泊位应由现状的2%提高到15%以上、配建泊位由39%提高到70%以上,逐步改变白天占道停车现象。远期需设置460个公共停车场、4.6万个泊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录 序言 (1) 1、总则 (1) 1、1、目得 1 1、2、作用 1 1、3、编制原则 1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 2、工作阶段与要求 (2) 2、1、工作阶段 2 2、2、工作要求 2 3、规划内容 (3) 3、1、交通发展战略 3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 3、3、对外交通系统 4 3、4、城市道路系统 4 3、5、公共交通系统 5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5 3、7、客运枢纽 5 3、8、城市停车系统 6 3、9、货运系统 6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6 3、11、近期规划 6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 4、技术要点 (7) 4、1、现状调研

7 4、2、交通调查 8 4、3、现状分析 10 4、4、需求分析 11 4、5、方案制定 13 4、6、方案评价 13 4、7、强制性内容 13 5、成果要求 (14) 5、1、成果形式 14 5、2、规划文本 14 5、3、规划说明书 15 5、4、规划图纸 16 5、5、基础资料汇编 17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得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得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得目得、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与要求。 1.总则 1.1.目得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得综合交通体系。 1.2.作用 1.2.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就是城市总体规划得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指导城市 综合交通发展得战略性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就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得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3.编制原则 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与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1.3. 2.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得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得关 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〇年五月

目 录序言 1.总则 1.1.目的 1.2.作用 1.3.编制原则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2.工作阶段与要求 2.1.工作阶段 2.2.工作要求 3.规划内容 3.1.交通发展战略 3.2.综合交通体系组织 3.3.对外交通系统 3.4.城市道路系统 3.5.公共交通系统 3.6.步行与自行车系统 3.7.客运枢纽 3.8.城市停车系统 3.9.货运系统 3.10.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3.11.近期规划 3.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技术要点 4.1.现状调研 4.2.交通调查 4.3.现状分析 4.4.需求分析 4.5.方案制定 4.6.方案评价 4.7.强制性内容 5.成果要求 5.1.成果形式 5.2.规划文本 5.3.规划说明书 5.4.规划图纸 5.5.基础资料汇编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序言 为了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明确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定位及作用,规定了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组成,以及编制管理与审查制度。为了指导各城市做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 本《导则》提出了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的目的、原则、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及编制程序,并明确了规划成果形式和要求。 1. 总则 .1. 目的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2. 作用 .2.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2.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 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 应符合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 编制原则 .3.1. 应以建设集约化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 自然与文化资源。 .3.2. 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掌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 掌握城市道路网规划及红线划示 了解城市交通的特征及交通调查的基本知识 熟悉城市交通及对外交通的主要设施及规划要求熟悉城市交通政策的概念及制定原则 熟悉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知识 (一)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基本概念 l、城市综合交通,市际,近郊和城市 2、城市交通系统,人物,通道,车辆,管理 a、城市交通和城市用地布局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l、影响因素 ?区域?用地布局?已有交通 2、规划基本要求 用地 ?划分地缺?通道?景观 运输 ?与沿路开发协调结合 ?结构完整,分布均匀,有可靠性 ?密度和面积率,密度4~6kM/km2,20%?分流?有利于管理,多路交叉口 ?对外交通联系方便 环境和历史要求布置管线的要求 3、规划程序 ?调查?问题分析?预测?战略对策 ?初步方案?方案评价和修改?图纸和报告 4、道路分类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5、道路系统的空间布局 ?干道网的类型 方格网环行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道路网性质、常规快速?功能、交通和生活 ?道路衔接 高低车速、主次道路、生活和交通性,分离性 6、城市交通枢纽 贷运客运设施性 7、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间距?路网密度,干道网,城市道路网 ?道路红线 道路用地和两例建筑用地的分界线,红线内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和分隔带。宽度根据要求变化,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建筑景况和地下管线的要求。 建筑后退。 快速干道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红线宽度(米) 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断面类型 一块板两块板,车速>50公里/小时,景观,地形三块板四块板 (三)城市交通调查和主要交通特征 l、目的 2、内容 3、居民出行调查 4、居民出行特征 5、道路交通调查 (四)城市交通规划 l、基本概念 是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设计达到该目标的策略,制订和实施计划的过程。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问题定义、目标制订、备选方案设计与评价,实施反馈。 2、系统构成 3、规划一般步骤 4、规划层次 5、规划任务 (五)城市交通政策 1、意义 2、内容 3、基本特征 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5、我国城市交通政策 (六)城市对外交通 l、铁路 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关或无关站场起主导作用会让站中间闽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 2、公路 技术等级行政等级市城布置要求

《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公示

为了建立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相适应的交通体系,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缓解由于快速机动化、开发强度和交通瓶颈导致的交通问题。根据西安市政府工作部署,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西安市规划局组织,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3月开始编制《西安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经过资料整理、交通调查、方案研究、成果汇总四个阶段的工作,2012年6月完成规划成果,并在2012年7月顺利通过西安市规划委员会评审,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现拟上报政府。 规划目标:建立与西安都市区发展协调、网络完善、组织合理、集约高效、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交通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即大西北门户,东西联系枢纽,通达国际;区域服务功能即服务关天、晋南、豫西地区;空间引导功能,即重塑空间,引领产业,促进城市空间有序发展;低碳集约功能,即发展“公交+慢行”、建立绿色、健康的交通体系。 规划范围:分主城区、都市区、市域三个层次。主城区约500平方公里、都市区约1600平方公里、市域约10108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层次。近期为2011—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一、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建设西部内陆地区通达国际,沟通中西部,辐射大西北,服务关天、晋南和豫西地区的对外门户和综合交通枢纽。 航空:扩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造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阎良或渭南北预留第二机场。 铁路:建设“六客专、四城际、八干线、两环线”的铁路网;形成“四主四辅”客运站和“一编一集三主两辅”货运站的铁路枢纽。 公路:规划“两环四廊九射”的高速公路网;建设公路客运站14个,与机场、大型铁路客站、城市公交统一布局,一体化建设。 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依据分区、分层交通组织原则,构建体系完善、衔接便捷、等级匹配、交通组织合理、运输高效的道路网络。 构建“通道+放射+环+网格”的道路网。快速路分两级:一级快速路为“三横四纵”布局;二级快速路为“两片、三横三纵、三横五纵”布局,快速路网密度0.48km/km2。 三、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建设“公交都市”,形成以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为主体的交通结构,实现公交出行比例到50%,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到25%。 轨道交通线网由15条线路组成,呈棋盘+放射形,线路总长度550~600km;快速公交线网由7条线路组成,呈环形+放射形,线路总长度160km;公交专用道设置60条,总长720公里。 四、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枢纽设施,支撑城市内外交通高效转换;以枢纽引导用地布局形态,优化公共客运服务。 都市区规划46个客运枢纽,其中8个对外客运枢纽、8个主城区边缘换乘客运枢纽、20个主城区内部客运枢纽、10个外围新城客运枢纽。 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都市区规划“一心三环十射九带”绿道网,满足市民休闲和交通需求。一心为明城墙内休闲廊道,串接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三环中一环为环城公园、二环为唐城墙遗址带、三环为昆

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9页

第一部分交通发展历程 一、主要成就 1、交通建设投资逐年增长。近五年来,交通建设投资数额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9年的11.2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3.2亿元,年均增长24.1%,超过了同期GDP年均20%的增长速度。 2、对外交通设施规模扩大,功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 公路:目前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骨干,二级、三级、四级等公路为补充,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公路网络体系。2019年底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326公里,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实现了晴雨通车,通公路的行政村达到100%。 铁路:基本形成以胶济、蓝烟、胶黄、胶新铁路为骨架的铁路网络体系。其中,胶济铁路是青岛港通往腹地的主干道,复线工程和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完工;胶新铁路是我国东部沿海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口:基本形成了以青岛港(包括前湾港港区、老港区、黄岛港区)为核心,胶南大湾港、鳌山港等一般性小型港口为补充、结构较为合理、配套较为齐全的港口体系。其中,青岛港是我国能源运输的枢纽和大宗散货的集散中心、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主枢纽港之一。2019年港口总吞吐量达到2.65亿吨,外贸吞吐量 1.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946.59万标准箱。 航空:青岛流亭机场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干线机场。自1982年开航以来,机场规模和能力不断提升,开通航线条数、年旅客吞吐能力、年货邮吞吐量等统计指标分别由1995年的35条、80万人次、1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94条、787万人次、11.6万吨。

3、城市道路设施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来,青岛市区人均道路面积由10.74平方米/人增长到19.6平方米/人。其中市内四区的道路长度由705公里增长到997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9.76平方米/人增长到9.16平方米/人。 4、公共交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市公交线路里程增长了1.1倍,达3136公里;加大了公交场站的建设力度,解决了公交占路扰民问题;公交车辆总量增长了1.24倍,达5030标准台;公交客流总运量由2019年的4.2亿人次/年增长到2019年的7.6亿人次/年;公交出行比重由2019年的19.6%提高到2019年的21.5%。 5、交通管理手段趋向合理,智能化规模逐步扩大。随着道路网的逐步完善,对单向行驶的道路进行了优化调整,目前实施单向交通的道路约130条,总长度约为95.4公里;为加强对货车和摩托车的管理,规范行驶路线,防止扰民,对部分道路实施了禁止摩托车和货车通行;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水平产生质的飞跃,由过去的单点定时控制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停车诱导系统得到了初步应用。 第二部分交通发展战略 一、需求预测 本次规划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重点研究范围为中心城区,面积1408平方公里;对外交通部分兼顾市域,面积10654平方公里。 通过建立青岛市交通预测模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得到以下预测结果:2020年,居民一日出行总量由现在776万人次/日增加到1276万人次/日;机动车发展规模由现在52.3万辆增加到120万辆左右,千人拥有率由149辆增加到220~280辆;公交出行比重由现在21.5%提高到35%左右,其他机动化出行由现在31%提高到41%左右;公交车辆由现在5030标台增加到12000-13000标台;前湾港疏港交通由现在约4万标准货车/日增加到10-12万标准货车/日。 二、发展目标

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示 为加快中心城市“三片融合、中心崛起”的进程,缓解交通拥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绍兴市规划局与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交通局联合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网上招标,确定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三安(韩)公司中标,他们会同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单位于2010年8月份着手进行现场踏勘,到12月底有了初步设计思路,及时向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汇报;2011年6月9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在调研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时听取了汇报;7月29日召开了专家及部门评审会,目前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完成,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11月30日-12月29日 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 2、电子邮箱:sxsghj1@https://www.wendangku.net/doc/6e7330372.html, 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155号,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 绍兴市规划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第一章总则 【第 01 条】规划背景

随着近年来绍兴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 快,随着城市扩展,镜湖新区的建设、中心崛起发展战略面 临的新的交通出行需求,在低碳绿色的城市发展潮流下,绍 兴市交通面对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压力和 矛盾。为此,2010年绍兴市政府决定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 通规划。 【第 02 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传统 和自然风貌,积极推动低碳绿色交通发展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和物的流动提供经济、安 全、有效的服务。 3.从全局出发,鼓励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解决方案 的原则。 4.有效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带动区域经济 发展的原则。 5.促进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的原则。 6.与城市发展过程相协调,与现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的原 则。 【第 03 条】规划依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