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也谈公共领域

也谈公共领域

也谈公共领域
也谈公共领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7297201.html,

也谈公共领域

作者:梁书宏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3期

摘要当前,公共领域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研究的热点。公共领域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

的结构转型》一书的中心话语,在其晚期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书中,哈贝马斯专门用一章来谈政治公共领域的作用,可以看出公共领域思想在哈贝马斯整个思想体系中是一个有分量的

概念。然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也招致了其它一些学者的不同看法。因此,在展开对哈贝

马斯及其公共领域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公共领域的实质作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领域泰勒阿伦特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1-284-02

关于公共领域的研究一直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学术研究的热点,它吸引着无数社会学家、传播学家、政治家、法学家、哲学家等等的眼球,整个学术界呈现出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多

元局面。因此,探讨一下公共领域为何的问题,那么首要的工作便是对公共领域加以认识。

一、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

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论述,首推哈贝马斯。正如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这一“研究对象特别难以把握,这就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哈贝马斯本人主要着眼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与发展”,“关注的是这一历史形态的主要特征”,因此强调的是一种从历史学角度的考察。但他也清楚地表明,仅仅历史学的考察是不够的,这一对象需要各个角度的考察,因为“研究对象究其本

身而言打破了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的界限”。①

哈贝马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公共领域进行了考察。在他眼里,公共领域主要指的是资产阶

级的公共领域,即“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是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这种政治讨论手段,即公开批判。”。②可以说正是从私人领域中才分化出公共领域,其目的在于通过同国家公共权力的“斗争”中来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只不过这种“斗争”采取的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暴力形式的,较为温和的“批判”。核心仍是保护私有财产。而此时哈贝马斯所采用的思维方法仍然是主体意识的范式,在他眼里,作为主体的理应是集作为物主的私人和人的虚构统一性于一体的私人集合体中的每位成员,而主体的对立面便是作为国家代表的权力机关。

至于这一用来保护私有财产,反对权力机关的公共领域的具体内容,哈贝马斯也做过一些说明,即,“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交集

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交集 ——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所体现的传播理论探讨 姓名:李科学号:120216029 “伊丽莎白,现在我怎么才能保护你呢?”①这句话是德国著名的法学家和出版商戈德·巴修里斯(Gerd Bucerius)1965年对德国女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Elisbeth Noelle-Neumann)所说。后者由1980年出版了《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的阐述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此理论最早探讨的是1965年联邦德国选举时在最后阶段所出现的“民意雪崩”现象。书中诺依曼对舆论与大众传播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把舆论视为一种对人产生约束的机制,通过“问题出现—社会讨论—民意达成”来达成一种大多数人认可的公共意见。“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个人和社会群体的舆论以及公共意见形成过程、规律进行了探讨与阐述。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是怎么对人产生约束力的?这些我们都可以结合电影《杜拉拉升职记》来分析。 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其一生不断的在与外界产生交流、互动。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即我们可以认为的社会公共领域,另一方面是人感性动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这是个人心理领域。这两个领域构成了整个广义上的社会环境,它们之间是不断重叠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而在这两个领域当中我们要看到舆论的控制作用。诺依曼的沉默理论模型中有四个可验证的假设,当中的一点是人的本质特性即对社会孤立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迫使人们站到胜利的一方。从某方面来讲这是个人处于社会中做出的对意见气候的判断,个人领域参与社会领域的变化,社会领域又反过来在影响个人领域,沉默数量在不断的加大。以上这些在现代化的公司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杜拉拉所在的DB公司是一家外企,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员工不能在公司内部进行恋爱。作为个人的你为了社会的某种规则例如养家糊口你得放弃你的一些主张,在公司这个全体中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正如诺依曼所说“有形的大众全体:个体生活在共同的基础上,并从被周围的观察中解脱”。②在这里诺依曼想要重点阐述的是来自“邻居的控制”,我们把它借鉴到公司这一群体中来而不是周围邻居。杜拉拉作为一个个体生活在公司这个共同的基础上,她是从周围的观察—社会规则中来进行解脱的,杜拉拉与男主人公王伟恋爱了但是他们却在公司形如路人,这体现了以上几点。 不管是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还是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他们都深度分析了从众形象的形成。班杜拉的三元交互理论分析了趋同心理产生的原因,认为趋同心理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是群体产生的压力即占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对选择产生的压力,内部原因是个人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所产生的信息压力即我们更容易选择我们认为对的一方,这点与诺依曼的人对意见气候有着明显的判断力有着相似的地方。而在一个公司里面分析从众现象的形成是再也恰当不过的。公司作为一个小型的群体和少数人控制大多数人的地方,舆论在这里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司会告诉你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公司会通过一些手段例如奖金、年假等来笼络一些人以此形成大多数,就这样公司内部就形成了一个意见气候,它试图告诉你老板是权威、你是在为我赚钱等。这些现象在你的脑海里形成了信息压力和群体压力,当然个人领域不一定会完全屈服公共领域的压力,当你足够到可以利用信息压力并对他人产生信息压力的时候你就占据了主动权,就像电影中的玫瑰逼迫老 ①【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著董璐译:《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1页 ②【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著董璐译:《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106页

自媒体能否成为公共领域

自媒体能否成为公共领域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一般学者仅仅将自媒体定义为博客,因其传播方式为个人提供了生产、发布、接收信息的私密空间,兼具个人和公共两种特性。但我认为,不仅是博客,同样包括QQ传播,手机短信,手机上网等传播方式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媒体的影子,它们都能够按照媒介的功能创造,传播,分享信息,都能够表达个人意见,故将其都认定为“自媒体”。按照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自媒体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自媒体时代”。 如今,博客、微博等自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当人们在认识到这种“我们即是媒介”的“微特质”和“Twitter 般叽喳琐碎”的“微内容”正在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改变人们生活的时候,这种惊喜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呼吁慈善救助、发布新闻消息、促进B2B商业运营还是讨论时尚艺术、抒发个人情感、记录日常点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媒介将生活传播、分享并发挥效用。同时基于此,现代公民社会更为重要的内容——公共领域也正在悄然成长,它的发展对于法治国家、传媒和公众的良性互动之价值更具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针对后期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变化,基于前人观点,在1962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

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说法。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就是与私人领域相对,公众对社会问题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突出表现为对抗公权力的舆论领域。公共领域的最终目的就是公众对公共事务、公共权力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 公共领域,这在中国学界已经是一个陈旧话题,但是随着互联网传播技术革命的深入越谈越新。新的网络技术赋予了普通网民进行网络内容创作的主体地位,民众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者变为信息生产者,这对于改变民众的信息传播观念和激发参与公共生活的热情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继BBS、博客的浪潮之后,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形式,近年来在中国网民群体中火速流行和蔓延,再次推动了虚拟空间社会生活公共化的趋势,从而将“公共领域”这一概念以更鲜明更丰富的形象拉进了人们的视野。 公共领域的建构基础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私人组成的公众,具有独立人格,能在理性基础上就普遍利益问题展开辩论;二是拥有自由交流、充分沟通的媒介;三是公众能就普遍利益问题自由辩论,充分交流,进行理性批判,达成共识进而形成公共舆论。简言之,公共领域的建构要有三个根基:公众、媒介、公共舆论。 在中国,自媒体如电脑、手机、笔记本等工具已不再是少数人拥有并控制的媒介。每个人都可能拥有新的传播工具,免费邮箱,博客、播客的零门槛化,匿名的论坛发言,私人化的短信发布等,都人人都涌入了一个共同的舆论平台上,成为公众里的一员。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多种传播技术的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技术零门槛化,新颖性等

公共领域的论文

公共领域道德缺失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 (2) 引言 (3) 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及其特征 (4) (一)公共领域道德的含义 (4) (二)公共领域道德的特性 (4) 1.继承性延续性 (4) 2.现代文明社会交往的基础 (4) 3.广泛性 (5) 4.简明性 (5) 二、公共领域各方面道德缺失的表现 (5) (一)社会公共生活方面 (5) (二)虚拟网络方面 (5) (三)经济交往方面 (6) 三、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事例 (7) 四、公共领域道德缺失的根源 (8) (一)经济状况方面的原因 (8) (二)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 (8) (三)道德观念不深 (8) (四)道德教育不当,缺乏公共意识 (9) (五)政府监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9) 五、怎样治理公共领域道德缺失 (10) (一)教育引导:建立良好的德育体系 (10) (二)社会保障:建立社会赏罚机制 (10) (三)约束机制:加强公共领域道德确实的法律约束 (10)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内容摘要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不过,当今来看,这些古训早已被不少人抛之脑后,为钱、为名、为利,道德底线一再失守,我们常常埋怨这个社会缺少诚信,又由于制度不完善和规则意识没有深入人心,才导致了社会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生活中,对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划分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状态。其中,作为民主表达的公共空间和公共利益的来源,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社会与国家之间相互衔接的一个良好中介,也是现在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道德缺失现象不断出现,是的道德调节的作用被极大地削弱,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古训,道德底线失守,公共领域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多种规范行为准则的方式,最主要的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两种,下面让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一、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分领域和层次的。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社会公德作对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道德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有;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 继承性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凝聚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广泛性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道德。 简明性如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等就是基本的生活共识,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等公共道德规范,更是简明了。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 ㈠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文明礼貌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是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倡导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㈡助人为乐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该做的事,看做是自己的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道德,是有爱心的表现。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应该“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共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关爱别人,在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 ㈢爱护公物 对社会共同劳动成果的珍惜和爱护,是每一个公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公用的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的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秩序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珍惜,爱护公物,就意味着全社会的公共财物都能物尽其用,用有所值。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媒介研究进路》这本书只选了?公共领域的诸种机制?这一节,论述了宴会、沙龙、咖啡馆在机制上拥有一些共同的标准,由此可窥豹一斑。 目录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公共领域的概念与早期报刊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传媒的功能退化 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一些评价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概述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图: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结构图哈贝马斯研究公共领域结构时重点采用了民主理论的视角,强调了政治公共领域对实现民主的重要作用,崇尚公民公众拥有对公共事务自由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的空间和权利。他研究的公共领域主要是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黄金时代的公共领域由拥有部分经济和政治特权的资产阶级组成,在小规模的咖啡馆、图书馆、大学及博物馆等场所谈论时政,而且人员严格限制在资产阶级内部。因此,?公共领域?概念的提出,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建立一个民主的、平等参与的、自由讨论的整合社会。由于哈贝马斯过分注重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平民公共领域的关注,因此,不少学者对其理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产生怀疑。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渊源 对于公共领域的研究,是西方哲学家最为关注的课题之一。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的源头在于美籍德裔犹太血统的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dt)。阿伦特说的公共领域是指作为行动(action)实现的场所,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所谓行动是指人们之间不借助于中介而直接交往的活动,它是人类意识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优于劳动和工作的真正人类自律。阿伦特认为,劳动与工作都属于私人领域,劳动的特点

从哈氏_公共领域_到网络公共空间

1“公共领域”的提出 按照“公共领域”概念的创始人、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定义,公共领域是“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 比利时的社会学家汉斯·韦斯特拉滕教授认为,公共领域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①公共空间是一个公共论坛。它对社会公众开放,可以在其间表达和交流多种多样的意见、经验;②各种论点和意见可以通过理性讨论展开交锋,让公众作出自由的判断和选择;③系统地和批判性地检验政府的政策是这种公共领域的首要任务。 这种公共领域在15、16世纪的西方,主要的场所是咖啡馆和各种沙龙(家庭聚会方式),主要人物是知识分子。这种形式的讨论在近代报纸诞生以后,逐渐被独立出版社或者规模较小的报纸所取代,因为这种小型报纸更为人所知,更加方便地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然而更值得重视的是,在咖啡馆或沙龙里的讨论是口头交流,人们或即兴发言,缺乏深思熟虑,或争论不休,难免感情用事,发言很情绪化。 在报纸上进行书面语言的讨论,在其措辞行文中更理性化。所以,早期报纸很快取代咖啡馆、沙龙,成为最主要的公共领域。这种公共领域很具约翰· 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所倡导的"意 见自由市场"的境界。 按照西方学者的认识,“交流是民 主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理想的公共领 域内,公民可以自由地交流意见,平心 静气地讨论问题,多元思想得以充分表 达。这样的公共领域成为市民社会的象 征;形成和国家政权既对立又相互依存 的关系;形成了真正代表市民的社会舆 论,成为维护公众利益的屏障。正如美 国的一位政治学家迪萨德所说:“正确 的结论是由大众的声音聚合而成的,而 非权威的选择。尽管从许多方面而言, 这确实愚蠢,但这是我们所有人借以依 靠的东西。”首先,交流的参与者是深思 熟虑的公众话题的制造者,而尽是现代 意义广的咖啡馆里的“大杂烩”;这种话 题不是无聊的小道消息或者绯闻,而是 一种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的话题,从 而实现哈贝马斯所设想的“让理想的讨 论达到对国家最理想的境界”。其次,大 众传媒作为民主交流的社会平台,它必 然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其最高宗 旨,以专业理念运作媒体,要求客观、公 正、平衡、全面,要求多样、开放、保证文 化质量、保护弱势群体。 2“公共领域”与传统媒体 但纵观当今社会和大众传媒,令哈 贝马斯和西方一批学者失望的是,这样 的理想条件在西方各国已荡然无存,而 且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正如哈贝马斯所 说的那样,大众传媒的公共原则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尤其在国家权力的扩张和 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中很少能够完全 实现,尤其随着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和舆 论技术的出现、限制,甚至在根本上改 变了公共领域的性质和特征。当市场法 则渗透进入公共领域的时候,“理性一 批判论争逐渐被消费取代,公众交流的 网络消费为个人行为,不过这种接收方 式却是整齐划一的”。在当前,政府、企 业、编辑为了他们各自利益在大众传媒 上所设置的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 受众对政治的认识和他们日常生活中 的话题。大众传媒的集团化使得传媒 “千台一声”、“千报一面”,非主流的意 见一般难以进入主流媒体,即使有不同 声音,也微弱得难以让人听见。铺天盖 地的大众传媒形成了“符号暴力”—— — 拒绝自由交流,使得媒体只能在固有思 维的轨道上运作。不是现代人懒于思 考,而是大众传媒强行要代替公众进行 思考,并且把“结果”批量生产发售。受 众变成媒体产品的被动消费者,丧失了 对权力的批判作用。由于大众媒介主要 控制在占据了主流并且拥有公共权威 的阶层的手中,这样势必造成公共权威 思想上的暴力侵犯。因此,西方学者所 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罗志洋涂迎春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汉娜·阿伦特提出公共领域理论以来,经过哈贝马斯的概念化并详细阐述后,公共领域理论便逐渐深入到欧洲主流思想的体系中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密不可分,报纸、杂志、广播、 电视则成为公共领域的载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传播和接收信息 的方式,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公共领域”的优势,网络传播凸显了公共领域在社会民主法制建设中的重 要作用,也使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方式构建公共领域的前景。 关键词:公共领域;网络公共空间;传统媒体 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1-03-24 理论视野 149 P I ONEERING WITH SCIENCE&TECHNOLOGY MONTHLY NO.62011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构建_以Web2_0时代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例

2010年第3期No.3 2010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 na l of Sichuan U niv ersit y (So 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168期Sum N o.168 k 文化与公共性研究k 收稿日期:2010-01-10 作者简介:宋石男(1978)),男,四川乐山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 互联网与公共领域构建 )))以Web2.0时代的网络意见领袖为例 宋石男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 要:在W eb2.0时代,互联网为民众提供了平等、多元的话语平台,使公共领域呈现向所有人、所有问题开放的趋势,/受众0转为/公众0,网络也转为/共有媒体0,公共性得到回归。在此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对传统的/意见领袖0的定义发起挑战。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公共话题、推进公共事务的能力还相对有限,但已逐步显示出民众通过自有/共有媒体来影响公共政治的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领域;W eb2.0;网络意见领袖 中图分类号:K 244,B2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10)03-0070-05 Web2.0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媒介的公共性回归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网络意见领袖如何利用Web2.0媒介参与公共领域的建构?又如何在公共领域中展开行动,进而创造属于自己的传播模式?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新时期讨论公共领域的一个新焦点。 一、Web2.0时代的公共性回归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公共领域的内部结构也在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变革[1]。在笔者看来,中国当代公共领域迎来的最大变革,或是Web2.0时代的公共性回归。 学者胡泳曾将各种基于数字技术、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消解了传统的信息中介的媒体系统称作/共有媒体0。这一概念,是基于近年互联网发展的一大主题)))Web2.0的兴起 [2]85-86 。简单地说,Web2.0媒介包括以博客、 微博客、SNS (社交网站)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介,此外,还包括论坛、网上讨论组(如豆瓣小组,QQ 群等)、电子邮件列表、聊天软件系统(如QQ 、M SN 等)、维基百科系统、xm l 联合(如r ss 聚合,是一种关于网络内容订阅的服务)、协同出版(国外如dig g 科技新闻网站,国 内如译言网站)、视频分享(国外如yo utube,国内如优酷、土豆)等。上述Web2.0媒介的内容形式不一,传播方式多样,而核心要质皆在于/用户创造内容,进而创造价值0。 关于Web2.0,其创始者蒂姆#欧内利如此定义:/Web2.0以网络作为平台,横跨所有互联设备;Web2.0应用充分调动这一平台的内在优势:把软件作为不断升级的服务加以提供,使用软件的人越多,软件越好;这些应用从多种来源(包括个人用户)吸取和重混数据,与此同时,允许自己的数据和服务被他人重混。0这个定义过于晦涩,不过欧内利还曾用一句话概括其本质: /我认为Web2.0的本质是利用集体智 能。0[2]86不少IT 人士也对Web2.0有精辟见解。有些人认为,Web2.0即鼓励用户之间的交互性行为,提倡个人价值和个性的充分表达,并从每一个体出发来优化应用效率的互联网信息理念。其典型特征是通过互联网四通八达、廉价高效的信息管道,将用户置于蜂巢状结构之中,实现/泛中心化0,即弱化寡占性的信息源,弱化自上而下的、树状的信息传播结构[3] 。这也可理解为民主化的信息网络重构。每一个体既可以作为平等的信息源进行对外传播,又能够在个性化的服 70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分领域和层次。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学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思考:社会公德在我国当前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看网络论坛在公共话语构建中的作用 ——以发展论坛为例 史娜 摘要:本文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开始,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演化过程,然后以新华网的发展论坛为例解析网络论坛对拓展公共领域的积极意义,之后又用哈氏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对公共话语构建的局限性,最后表明网络论坛已经接近于哈贝马斯所谓的公共领域。 关键词: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网络论坛公共话语 于尔根·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被公认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当代的黑格尔”。1961年,他完成了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一书中,他充分运用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和建筑学的综合思维方式,对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但当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丝毫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本书竟然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认识对象,他在该书中提到的公共领域理论也被封为传播学的圭臬之一。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公众可以快捷、方便的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之中,网络论坛给公众的参与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局限,网络论坛还不能真正承担起构建公共话语的责任。 一、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理解 “公共领域”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德裔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来的,之后熊彼得、布鲁纳和杜威等人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过此问题。哈贝马斯是公共领域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他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立足于批判的立场对公共领域的历史起源、结构、功能做了透彻的分析和展望。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看成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他的定义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的领域;但私人随即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的、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①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但有别于私人领域,只限于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哈贝马斯在论述公共领域概念的同时,也对公共舆论的媒介进行了分析,作为载体的媒介使得公共舆论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对话有了交流的空间,对公共交往网络的形成和公共领域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哈氏的公共领域实际上是资产阶级通过公共讨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冲突的一个公共话语空间。总的说来,公共领域就是政治权力之外,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它不仅使等级制度阶梯的下层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接触,而且通过越来越多的横向共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消弱权威,而且它本身表现为一个独立领域,和私人领域相对,其产生的基本前提是国家和社会的分离,一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简述 摘要:市民社会理论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政治社会、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三个阶段,哈贝马斯在市民社会理论第三阶段即文化社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公共领域理论。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是国家权力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缓冲地带,其核心诉求是通过观念和文化的力量对抗政治权力,用观念启蒙来影响公众和政治权力持有者,不断发扬和扩大民主。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对于规范政治权力、促进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启示人类解放的途径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哈贝马斯;市民社会;公共领域 按照哈贝马斯的论述,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各种形态的国家主义。在西方,打着凯恩斯主义旗号的国家干预政策逐渐大行其道,名学宿儒绞尽脑汁为新兴的国家主义寻找学理上的论证和支撑;东方一些国家则以列宁主义为核心,建立起国家覆盖和管理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新制度。然而,当国家主义的弊端尽显无遗的时候,当国家和社会都不堪重负的时候,学术界又开始寻找一度迷失的市民社会理念,试图重建政治国家与社会的合理关系。在哈贝马斯看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分的现代性理想依然有着强烈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如何发挥市民社会的自治和自主量、如何复兴公共领域的理性的批判性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学术界重点探讨的问题。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 (1)政治社会、公民社会和文明社会阶段。它主要包括古希腊和近代早期的市民社会思想。亚里士多德的概念,就既有公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意思,又指文明社会和道德社会。亚里士多德对城邦和家庭做出的区分,成为后世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先声。受古典市民社会概念的影响,近代早期的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都提出了在政治社会和自然社会二分中界定市民社会的主张。在这些理论家看来,在自然社会里,或者充满争斗,或者无法永远保持自由和平等的状态,所以人们需要通过缔结契约的方式来克服前政治和前国家的自然社会的弊端。(2)经济社会阶段。主要包括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他们的理论认为市民社会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会自组织生活。他们的理论也是对现代社会日益被划分为经济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的解放并不是人类的解放,市民社会的解放充其量不过是有财产的人的解放,而人类的解放需要通过市民社会的自我扬弃来实现。(3)文化社会阶段。主要包括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等从事文化批判和建构的学者与学派。在葛兰西看来,“市民社会所包括的不是‘整个物质关系’,而是整个思想文化关系;不是‘整个商业和工业关系’,而是整个知识和精神生活”。葛兰西开辟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后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基础。哈贝马斯是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市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领域”概念,而且建设性地研究了公共领域的发展路径和结构转型,为后发国家理解现代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边界

公共领域的关注背景:个体化、代议制(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向往) 公民社会:国家——社会二元制 公共领域的理论综述:阿伦特的公共领域理论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 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历史渊源:一体——分化——融合(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发展现实:多主体、多中心治理(公民社会的高潮)(舆论领域——行动领域) 新媒介的发展——微博、论坛——既是机遇,也存在困境。 边界问题:不可能截然分开。存在着虚拟世界的自由进出,二者融合。但是理应存在二者边界,否则造成公共问题私化,或者私人问题公共化。(虚幻的繁荣(网络)、泛政治化) 可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公共领域问题的研究是否在一定程度是参与式民主对抗精英式民主的一把利剑? 其次,关于中国的公共领域问题,在深受“大政府主义“以及”集权主义“影响的中国是否能够孕育出自己的公共领域?中国的公民理性到底是何种程度? 最后,国家——社会两者的关系是否真如大家所说是一种对立和抗衡的状态?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探讨 关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探讨,较早涉及的是汉娜.阿伦特。尽管《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条件》和《革命论》构成了阿伦特共和主义传统的完整理论链条,但是公共领域思想确实贯通这一理论大厦的主线。在她所描绘的古希腊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反差极大地历史长卷中,透露着她对已逝去的雅典公共政治生活的眷恋。 伴随着工业化时代的不断深入,自由主义与工商精神盛行于这个世界。我们逐渐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个体自由不断增加,民族国家、阶级、族群及传统所锻造的社会秩序不断衰微,个体自我实现的理想在社会中处于有利位置,人们选择和决定塑造其自身,个体成为自身的原作者,而将磋商公共问题视为浪费时间。托克维尔指出,个体是公民的头号敌人,因为无论个体聚集起来做什么公共事务,都会限制他们自由地追求自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而且现代社会的个体往往对“公共利益”、“美好社会”、“公正社会”疑虑重重,除了对满足个体人身财产安全的事情之外,个体对“公共利益”是漠不关心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中的“公域”正被“私域”侵占了。 在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现实与社会特征,阿伦特特别关注公共领域的复兴。公共领域是行动的场所,是行动者通过言行自我彰显、取得意义的空间,公共领域的遮蔽意味着主体的存在意义无处寻找。阿伦特认为,在公共领域健康发展的古希腊城邦中,经济活动被限制在私人领域中,公民在公共领域中能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政治事务。这不仅易于形成共同观点,达成社会共识,而且也使个人在行动中获得了自由,从而使社会得以进步。但近代以来,随着公共领域的衰落,个人的独特性无法展现,政治蜕变成经济,代议制取代了公众协商。这不仅使相互孤立隔绝的个人完全丧失了判断能力而只能接受同一化的观点和规则,从而变成了“无思”“无能”的“单一化”的人,而且也使社会的共识因个人对政治的冷漠和被“代表”而无法通过协商得以形成,这是现代宪政危机的主要表现。而解决现代宪政危机并且铲除极权主义的根源,除了通过“革命行动”,复兴公共领域之外别无他途。 阿伦特根据人类活动的不朽性程度把人在世界中采取主动性的方式分为“劳动”(Labour)、“工作”(Work)和“行动”(Action)三种类型,与之相对应,人类活动的领域可分为私人领域(劳动)、社会领域(工作)和公共领域(行动)。在她看来,“劳动”是相应于人体生理过程的活动,它为生命过程供给生活必需品;“工作”是相应于人类存在的一种非天赋、非自然的个人创造性活动,它营造的是一个与自然界截然不同的“人工”世界;

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家庭美德的主要规范 1、尊老爱幼 首先,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其次,抚育子女是父母的法律责任和道德义务。 第三,倡导尊老爱幼的美德,必须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不道德行为。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它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履行同等的义务。男女平等不仅包括夫妻之间,而且包括子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以及父系和母系亲属之间不同性别,均应有平等的权利。 3、夫妻和睦 夫妻关系是一切家庭伦理关系的起点,也是家庭关系的轴心。夫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关系。夫妻和睦是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关键。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说:不论皇帝还是庶民,能在自己家庭中得到和睦就是最幸福的人。因此夫妻和睦是重要的家庭美德规范。 平等相待,相敬如宾,是夫妻和睦的关键。也是建立美满幸福家庭生活的关键。忠于爱情,矢志不渝,是调节夫妻关系的道德准则。 夫妻是生活上的终身伴侣。 反对轻率离婚,是维护夫妻和谐的重要美德。 实行计划生育,是夫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 4、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是我国传统道德中传播最久的美德之一。勤俭,即勤劳与节俭。勤劳指的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生活消费的态度,它要求人们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俭约财力。 5、邻里团结 邻里是家庭地域位置的邻近,生活空间相连接的一种家庭与家庭之间的社会联系。邻里之间朝夕相处,犹如一个大型家庭,彼此交织着多方面的生活联系。邻里关系的好坏,是否团结和睦,对每个家庭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邻里团结就成了家庭的重要美德。 邻里之间应该以礼相待、互谅、互让、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搞好邻里团结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邻里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团结互助的关系。 要做到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就要助人为乐,心里有他人,不乱挤占共用场地和设施。 邻里之间,从早到晚,长年累月,低头不见抬头见,因此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纠纷和矛盾。

媒体在公共领域建设中的作用_庞立臣

理论视野 媒体在公共领域建设中的作用● 庞立臣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舆论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对政治力量以及其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赋予新闻媒介以神圣职责。大众传播媒介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民主制度在话语领域最主要的表现。在我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为舆论监督,它是指公民或新闻媒体发表与传播针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 应当指出,现代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舆论力量,对推动社会秩序中的公共权力监督和公共舆论有着空前影响。我国是一个社会公共体系极为庞大、公共事务极其复杂的社会,在民众与政府的关系中,公共权力特有的垄断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民众很难对公共权力实施直接而有效的监督。加之近年来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已经使人们的政治热情不断减少,民众对政治普遍淡漠,除非当公共权力切实触及其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会做出反应。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保持社会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压力,非社会舆论莫属。 新闻媒体因其传播活动同舆论的联系,特别是通过舆论对政府决策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作用,服务于民主政治。媒体提供了民意上传的现代化工具,公众及公众团体可以通过传媒公开发出呼声,以影响舆论,这是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现代媒体对执政机构和官员所作所为的报道,是使其接受公众舆论监督的重要条件。而现代媒体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媒介,可以成为公众论坛,将公众对执政机构和官员的监督意见传递给后者。由媒体作为中介的舆论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中对权力进行制约的重要 者形式之一,为大众提供言论自由的通 道或载体是它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在今 天的情况下,媒体权利和政府权力往往 结合在一起,党政行为变相地以舆论监 督的形式出现,弄不好会得到相反的效 果。由于把媒体监督与舆论监督混为一 谈,特别是把媒体监督与政府意见、权 力结合在一起,使得媒体监督有时会出 现“缺位”或“越位”,当老百姓真正需 要代表他们的意见、心声时,媒体缺位、 失语;而在有些场合,一些媒体人利用 媒体权利干预司法、干预人身自由,把 社会公器变成个人私器或少数人专用之 器。一旦这种“缺位”、“越位”泛滥,给 社会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可低估的。新闻 报道、舆论监督,必须遵循客观原则。当 然,大量事实证明,客观有时只是一种 非常美好的理想,但很难做到。这是因 为,人是社会中的人,是某一利益群体 的一分子,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新闻不 可能超然物外,清澈如水。那么,是不 是我们就不去追求客观了呢?也不是!客 观性首先是一种意识、理念,其次是一 种方法,更高层面上应是一种境界。 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社会 公器,是一个舆论场,而公民社会中的 公众则是民间的舆论场,两者共存于当 下这个社会中,形成了特殊的公共领 域。媒体通过自身得天独厚的舆论监督 加大并增进了公众对媒体的介入和信 任;反过来,公众通过媒体的舆论监督, 促进了现代公民社会的形成。这两个舆 论场的重合、互动,构成了现代社会健 康文明发展的有效机制。重合得越多, 这个社会就越和谐;重合得少,甚至于 不重合,那这个社会就会出问题甚至产 生动乱。  (作者单位:潍坊日报社)方式之一。 应当说,近年来,我国各级党组织 和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以至于党和政府把媒体纳入权力运作体 系,把媒体变成有限公共资源,把批评 报道变成民主化进程的内容。所有这 些,无疑提高了媒体的社会作用和地 位,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个交互作用的问 题。比如:从公共性方面,媒体可以是 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它的宣传作用; 另一方面,又可以是人民群众的喉舌。 前者的意义具有一种权力背景,体现和 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权威性。因此,重要 的媒体监督都是上级党委、政府认可 的,是一种政府权力、态度的转化。从 另一方面讲,把它纳入到一般意义上的 媒体舆论监督,政府可进可退,减少了 政府的压力。从制度层面上讲,政府把 媒体批评作为一种治理技术,无疑是一 种社会进步,因为在以往,媒体只是意 识形态的工具,无从谈及公众舆论。现 在把媒体纳入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很 自然地显现出它的公众批评的形象威 力,为党和政府提供了一个合法的舆论 平台。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当 下的新闻媒体可以说正在成为公众精神 和公众意愿的代言人。 具体说来,新闻媒体在参与现代政 治民主中可以充当公众参与决策的工 具;可以充当公众参与评判决策及其后 果、议论公共事务的工具,充分聚焦公 众注意力,围绕重大问题形成公众舆 论,成为对权力进行舆论监督的工具。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除支持舆 论对公共领域的监督外,应尽可能避免 权力过分干涉公共领域。 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凸 显了媒体的地位与作用。从理论层面上 讲,媒体监督只是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或 青年记者?2009年6月中30

智慧社区公共区域WiFi网络建设方案

小区/居民社区公共WiFi网络建设方案 信锐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本文档版权归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所有,并保留对本文档及本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和修改权。 本文档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外,其著作权或其它相关权利均属于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本文档内的任何部分进行复制、摘录、备份、修改、传播、翻译成其他语言、将其全部或部分用于商业用途。 免责条款 本文档仅用于为最终用户提供信息,其内容如有更改或撤回,恕不另行通知。 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已尽最大努力确保本文档内容准确可靠,但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任何情况下,信锐网科技术有限公司均不对(包括但不限于)最终用户或任何第三方因使用本文档而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或损害负责。 信息反馈 如果您有任何宝贵意见,请反馈: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A1栋6楼 邮编:518055 您也可以访问信锐技术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6617297201.html,,获得最新技术和产品信息。

目 录 一、概述 (5) 1.1项目概述 (5) 1.2项目需求 (5) 二、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7) 2.1整体设计内容 (7) 2.2方案构架 (8) 2.3智慧社区WLAN覆盖方案设计 (8) 2.3.1小区公共区域覆盖方案 (9) 2.3.2地下停车场覆盖方案 (10) 2.4安全的无线网络设计 (11) 2.4.1无线接入前的安全认证 (11) 2.4.2使用无线时的安全合规 (12) 2.4.3安全合规的上网安全审计 (13) 2.4.4客观环境下的安全防护 (14) 2.5社区极致运维管理方案 (15) 2.5.1图形化管理后台,可视化操作 (15) 2.5.2高可靠性、扁平化设计,减少运维工作 (16) 2.5.3移动APP,随时随地进行网络管理 (17) 2.6大数据收集与增值服务 (18) 2.6.1大数据收集与分析 (18) 2.6.2智慧消息推送 (22) 2.6.3小区无线增值服务 (23) 三、信锐小区解决方案优势 (25) 3.1完善的解决方案 (25)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读书笔记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马斯 前言: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后期产生的社团组织具有进步意义,通过招募私人成员自愿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把市民排斥在外的协会里,后来社会的政治规范贯彻实施。 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原本以文学和艺术批评为特征的公共领域逐渐政治化了。直到19世纪中叶,舆论报刊繁荣、对抗官方检查制度。检查制度的实际功效,仅仅在于把文学和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投入政治漩涡之中。 (1848欧洲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叛乱。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法国的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二共和,确定了普选权。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然而,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权,废除大部分承诺的改革。叛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1848年革命的失败标志着早期自由主义公共领域的结构已经开始转型。 19世纪英国的大众自由主义,对阶级的形成过程、城市化过程、文化动员过程进行研究,文学公共领域由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操纵的领域转型。 传统民众文化中,激进知识界的影响,独特组织形式和行为方式的新政治文化:平民公共领域以资产阶级为参照,但是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变称。增加了解放潜能。(只是不具备资产阶级社会公共领域的前提) 民众被资产阶级、贵族排除在外,来衬托他们的背景。所以民众才是构成代表性公共领域的前提条件。(辩证关系) 18实际,当资产阶级私人转变为公众,进而成为一种新型公共领域的载体时,代表型公共领域的成规旧俗便瓦解了。 排解机制在进行分野和压制的同时,唤起了无法排解的对抗力量。 公共领域本身就带有父权特征。(女性和没有独立地位的男性从中排挤出去。) 女性争取公民权不是改变阶级机制,不仅深入到经济制度而且也深入到私人领域的核心(小家庭内部空间)性别决定了政治公共领域的结构以及它与私人领域的关系。 既然女性主义者的斗争已经使女性赢得了几乎所有的正式公民平等权,此时凸显出来的对立就是男性形象塑造的平等和女性所应有的真正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对立。 福柯将权力话语的形成规律视为总是能构建出“他者”的排挤机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