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广东高考物理复习物理选修3-3专题训练

2016广东高考物理复习物理选修3-3专题训练

2016广东高考物理复习物理选修3-3专题训练
2016广东高考物理复习物理选修3-3专题训练

2016广东高考物理复习物理选修3-3专题训练

一、高考考点回顾

选修3-3主要是热学内容,是中学物理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内容在《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中是Ⅰ级要求,属理解能力这一层次——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

以往高考考查的内容一般涉及三个内容:(1)分子动理论;(2)热力学定律.(3)气体的性质.近年也开始涉及固体和液体的一些基本内容,这复习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近年全国卷高考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基本固定为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另一道是计算题.分子动理论和热力学定律这部分内容,在题型上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涉及实验史实、基本现象以及与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等具体实际的一些基本应用.气体性质这部分内容主要考查理想气体及气体实验定律,涉及温度、压强和体积三个状态参量,题型多为计算题.

二、例题精选

[例1].如图1所示,绝热气缸中间用固定栓可将无摩擦移动的导热隔板固定,隔热质量不计,左右两室分别充有一定质量的氢气和氧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两室气体温度相等,氢气的压强大于氧气的压强,松开固定栓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系统重新达到平衡时,氢气的内能比初时小

B .初始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大于氧气分子的平 均动能

C .初始时氢气分子的平均动能与氧气分子的平均动能

相等 图1

D .松开固定铨直至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有热量从氧气传递到氢气

E .松开固定钥直至系统重新平衡的过程中,氧气的内能先增大后减小 [评析]: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开始时氢气和氧气的温度相等,所以初时的平均动能相等.由于中间用导热板隔开氢气和氧气,所以重新平衡后,两边温度应相等,又由于可视为理想气体,所以最终内容也相等.松开固定铨后,氢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而外界对氧气做使内能增加.最后,由于氧气放热,氢气吸热而达到平衡.选项C 、D 、E 正确.)

[例2]:能过大量实验可以得出一定种类的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分子速率分布情况,下表为0℃时空气分子的速率分布,图2为速率分布图线.由此可知

A .速率特别大的分子与速率特别小的分子都比较少

B .随着温度的升高,空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比例高

C .在400~500m/s 这一速率间隔中分子数占的比例最大

D .若气体温度发生变化将不再有如图2所示“中间多,两头少”的规律

E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并非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增大,而是速率增大的气体分子所占的比例增大,使得气体分子平均速率增大.

图2

[评析]:这是一个气体分子运动的统计规律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要掌握:一是分子沿各个方向运动的机会相等;二是分子速率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分速率的分布呈“中间多,两头少”的正态分布.当温度升高时,分

子数最多的速率区间移向速率大的一方,速率小的分子数减小,速率大的分子数增多,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但整体上仍是“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所以,选项A 、C 、E 正确.

[例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压强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如图3所示,这个过程气体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气体对外界做 功.(填“正”或“负”);气体 (填“吸热”或“放热”)

[评析]:由图可知,从状态A 到状态B ,气体的压强不 变,体积增大,即对外界做正功;又根据V

m

=ρ知气体密度 减小;根据常数=T

V

知,温度T 升高,即气体从外界吸热.) 图3

[例4]:如图4所示,一固定的竖直气缸有一大一小两个同轴圆筒组成,两圆筒中各有一个活塞,已知大活塞的质量为1 2.50kg m =,横截面积为

2

180.0cm

s =,小活塞的质量为2 1.50kg m =,横截面积为2240.0cm s =;两活塞用刚性轻杆连接,间距保持为40.0cm l =,气缸外大气压强为51.0010Pa p =?,温度为303K T =.初始时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相距2

l ,两活塞

间封闭气体的温度为1495K T =,现气缸内气体温度缓慢下降,活塞缓慢下移,忽略两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

g 取210/m s .求

(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接触前的瞬间,缸内封闭气体的

温度. 图4

(2)缸内封闭的气体与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

[评析]:试题将气缸中的气体、活塞、力与物体的平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1)设初始时气体体积为V 1,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刚接触时,缸内封闭气体的体积为V 2,温度为T 2.由题给条件得:

121()()22

l l

V s l s =-+ , ① 22V s l = , ②

在活塞缓慢下移的过程中,用p l 表示缸内气体的压强,由力的平衡条件得:

111221()()s p p m g m g s p p -=++- , ③

故缸内气体的压强不变.由盖–吕萨克定律有

12

12

V V T T = , ④ 联立①②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T 2=330K . ⑤

(2)在大活塞与大圆筒底部刚接触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1.在此后与汽缸外大气达到热平衡的过程中,被封闭气体的体积不变.设达到热平衡时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2,由查理定律,有:

1

2

p p T T '= , ⑥ 联立③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p 2=1.01×105Pa . ⑦ [例5].在汽缸内燃烧0.05g 的汽油,在活塞连杆上产生的平均压力为4900N ,冲程为0.12m ,已知汽油的燃烧值q =4.62×107J/kg.求:

(1)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 (2)气体和汽缸的内能增加多少? (3)此汽缸的效率多大?

[评析]:这是一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题,汽缸内燃烧汽油放出的能量被缸内气体吸收,同时气体对外做功,因此气体和汽缸内能的变化由热传递和做功两个过程共同完成.

(1)在汽缸内燃烧汽油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由题意知,此过程可认为等压过程,FS W -=,气体吸收的热量qm Q = (1)FS W -==-588J (2)qm Q ==2310J

热力学第一定律:Q W E +=?,得:1722=E ?J (3)%.%Q

W

425100≈?=

η 三、试题选编

一、选择题(在所给的5个选项中,有3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5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若气体的压强和体积都不变,其内能也一定不变 B .若气体的内能不变,其状态也一定不变

C .若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

D .气体温度每升高1 K 所吸收的热量与气体经历的过程有关

E .当气体温度升高时,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2.人类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是从宏观到微观不断深入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

的是___

A.液体的分子势能与体积有关

B.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C.温度升高,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D.露珠呈球状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E.晶体的各项异性是指在各个不同同方向的物理性质不同

3.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而不是该气体

所有分子体积之和

B.只要能减弱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气体的温度就可以降低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

D.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

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4.如图5所示,内壁光滑、导热良好的气缸中装有一定

质量的理想气体.当环境温度升高时,

A.内能增大

B.对外做功

C.压强增大图5

D.体积增大

E.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期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

B.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D.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

E.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水蒸发吸热的结果

6.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增加物体的内能,必须对物体做功或向它传递热量

B.对某物体做功,必定会使该物体的内能增加

C.可以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D.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E.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过程

7.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6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r>r 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

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

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D.在r=r0时,分子势能为零

E.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热力学定律,热机的效率不可以达到100% 图6

B.做功和热传递都是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改变系统内能的

C.内能少的物体也可有可能把部分内能传给内容多的物体

D.温度是描述热运动的物理量,一个系统与另一个系统达到热平衡时两系统温度相同

E.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其单个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大量分子的运动也是无规律的

9.关于空气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当人们感到干燥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小

C.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D.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水的饱和蒸汽压与相同温度时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之比

E.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某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和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

D.通常金属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相同,所以金属是非晶体

E.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横线上,每题6分)

11.布朗运动是大量液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引起的,是大量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产生的结果.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和有关.

12.一定质量的气体从外界吸收了4.2×105J的热量,同时气体对外做了6×105J的功,则气体的内能是增加还是减小?;变化量是;分子势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分子的平均动能是增加还是减少?

13.如图7所示,在注射器中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用力缓慢推动活塞使气体的体积减小,并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则管内气体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按照气体分子热运动理论从微观上

解释,这是因为:

图7

14.如图8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沿直线AB 变化到状态B .在此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在任何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是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的.密闭容器内充满100℃的水的饱和蒸汽,此时容器内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若保持温度不变,使其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此时容器内水蒸汽的压强等于

标准大气压.

图8

1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图9所示的由A 经B 到C 的状态变化.设状态A 的温度为300K .则:状态C 的温度T C

= K ;如果由A 经B 到C 的状态变化的整个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400J 的功,气体的内能增加20J ,则这个过程气体 (填“吸收”或“放出”) J

的热量.

图9

16.在做“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不变的关系”实验时,以下两个操作的目的是:①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是为了 ;②不能用手握住注射器且移动活塞要缓慢是为了 ;

m 3

17.浸润液体是由于内分子密度比液体内部分子密度(填“大”或“小”),比内分子密度大.

18.我国“蛟龙”号深海探测船载人下潜超七千米,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在某次深潜实验中,“蛟龙”号探测到990m深处的海水温度为280K.某同学利用该数据来研究气体状态随海水深度的变化,如图10所示,导热良好的气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计活塞的质量和摩擦,气缸所处海平面的温度T0=300K,压强p0=1atm,封闭气体的体积V o=3m2.如果将该气缸下潜至990m深处(1atm相当于10m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则990m深处封闭气体的体积为 .下潜过程中封闭气体(填“吸热”或“放热”),传递的热量(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

图10 19.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11所示.玻璃测温泡A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处于冰水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银面在O 点处,右管D中水银面高出O点h1=14 cm,后将A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使C中水银面仍在O点处,测得D中水银面高出O点h2=44 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Hg).

则恒温槽的温度T= .此过程A内气体内能______(填

“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______(填

“吸热”或“放热”).

图11

20.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000mL 溶液中有纯油酸0.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液体为80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内,让油膜在水面上尽可能散开,测得油酸薄膜的轮廓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图12中正方形边长为1cm,则油酸膜的面积为 cm2,.实验测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让油膜尽可能散开的目的是

为了:

图12

三、计算题(每题9分)

21.如图13所示,容积为V1的容器内充有压缩空气.容器与水银压强计相连,压强计左右两管下部由软胶管相连,气阀关闭时,两管中水银面等高,左管中水银面上方到气阀之间空气的体积为V2.打开气阀,左管中水银面下降;缓慢地向上提右管,使左管中水银面回到原来高度,此时右管与左管中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已知水银的密度为ρ,大气压

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可视为

理想气体,其温度不变.求气阀打开前

容器中压缩空气的压强p1.

图13

22.如图14所示,由U形管和细管连接的玻璃泡A、B和C浸泡在温度均为0 ℃的水槽中,B的容积是A的3倍.阀门S将A和B两部分隔开.A内为真空,B和C内都充有气体.U形管内左边水银柱比右边的低60 mm.打开阀门S,整个系统稳定后,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相等.假设U形管和细管中的气体体积远小于玻璃泡的容积.

(1)求玻璃泡C中气体的压强(以mmHg为单位);

(2)将右侧水槽的水从0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U形管内左右水银柱高度差又为60 mm,求加热后右侧水槽的水温.

图14

23.一竖直放置、缸壁光滑且导热的柱形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氮气,被活塞分隔成Ⅰ、Ⅱ两部分;达到平衡时,这两部分气体的体积相等,上部气体的压强为P Ⅰ0,如图15(a )所示,若将气缸缓慢倒置,再次达到平衡时,上下两部分气体的体积之比为3:1,如图15(b )所示.设外界温度不变,已知活塞面积为S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活塞的质量.

图15

24.如图16所示,两气缸A 、B 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 的直径是B 的2倍,A 上端封闭,B 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A 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a 、b ,活塞下方充由氮气,活塞a 上方充有氧气.当大气压为P 0,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7℃且平衡时,活塞a 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4

,活塞b 在气缸正中间.

(1)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b 恰好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 (2)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a 上升,当活塞a 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

16

时,求氧气的压强.

图16

25.如图17所示,一密闭容器内贮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导热的光滑活塞将容器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开始时,两部分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强都相同.均为

V 0、T 0和P 0.将左边气体加热到某一温度,而右边仍保持原来的温度,平衡时,测得右边气体的压强为P .求:左边气体的温度T .

图17

26.如图18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长l 1=66 cm 的水银柱,中间封有长l 2=6.6 cm 的空气柱,上部有长l 3=44 cm 的水银柱,此时水银面恰好与管口平齐.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6 cmHg.如果使玻璃管绕底端在竖直平面内缓慢地转动一周,求在开口向下和转回到原来位置时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封入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在转动过程中没有发生漏气.

图18

27.如图19所示,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 1=25.0cm 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l 2=25.0cm 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 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 0=75.0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 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图19

2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如图20所示的变化过程,在0℃时气体压强

P 0=3×105Pa ,体积V 0=100mL ,求:(1)气体在状态A 的压强P A ;(2)气体在状态B 的体积V B .

图20

29.一种水下重物的打捞方法的工作原理如图21所示.将一质量为

3310M kg =?、体积300.5V m =的重物捆绑在开口朝下的浮筒上,向浮筒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开始时筒内液面距水面的距离为140h m =,筒内气体的体积为

31 1.0V m =,在拉力的作用下浮筒慢慢上升,当筒内的页面距水面距离为2h 时,拉力减为零,此时气体的体积为2V ,随后浮筒与重物自动上浮.求2V 和2h .

(已知大气压强50 1.010p Pa =?,水的密度为331.010/kg m ρ=?,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不计水温变化筒内气体质量不变且为理想气体,浮筒质量和浮筒壁厚可以忽略)

图21

C

/t ?

30.如图22所示,一气缸水平固定在静止的小车上,一质量为m、面积为S 的活塞将一定量的气体封闭在气缸内,平衡时活塞与气缸底相距L.现让小车以一较小的水平恒定加速度向右运动,稳定时发现活塞相对于气缸移动了距离d.已知大气压强为p0,不计气缸和活塞间的摩擦;且小车运动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强仍可视为p0;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图22

参考答案

1.ADE 2.ADE 3. ABE 4.ABD 5.BCE 6.ACE 7.ACE 8.ACD 9.BCE 10.ACE 11.不平衡;微粒的质量、液体温度;

12.内能减小;1.8×105J.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平均动能肯定减少. 13.增大;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 14.先增大后减小.增加.1 15.375、吸收、420

16.①保证气体质量不变;②保证实验的温度保持不变 17.附着层,大,表面层

18.V=2.8×10-2m 3 ;放热,大于 19.364 K(或91 ℃) .增大,吸热

20.114;6.5×10-10;让油膜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

21.解:以所有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则封闭气体的初始状态为p 1,v 1,p 0,v 2,末状态为压强p 2=p 0+ρgh ,体积为v 1+v 2,由玻马定律得 p 1v 1+p 0v 2=(p 0+ρgh )(v 1+v 2)

解得封闭气体最初的压强:gh )V V (P P ρ1

2

11++= 22.(1)在打开阀门S 前,两水槽水温均为T 0=273 K .设玻璃泡B 中气体的压强为p 1、体积为V B ,玻璃泡C 中气体的压强为p C ,依题意有:

p 1=p C +?p ①

式中?p =60 mmHg ,打开阀门S 后,两水槽水温仍为T 0,设玻璃泡B 中气体的压强为p B .依题意,有:p B =p C ②

玻璃泡A 和B 中气体的体积为:V 2=V A +V B ③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 1V B =p B V 2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180 mmHg B C A

V

p p V ?==⑤

(2)当右侧水槽的水温加热至T ′时,U 形管左右水银柱高度差为?p .玻璃泡C 中气体的压强为:p C ′=p B +?p ⑥

玻璃泡C 的气体体积不变,根据查理定律得:

0C C p p T T '='

⑦ 联立②⑤⑥⑦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T ′=364 K .⑧

23.解:设活塞的质量为m ,气缸倒置前下部气体的压强为20p ,倒置后上

下气体的压强分别为2p 、1p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S mg p p +

=1020,S

mg

p p +=21 倒置过程中,两部分气体均经历等温过程,设气体的总体积为V 0,由玻意耳定律

4201010

V p V p =,4202020V p V p =,解得 g

S

p m 5410= 24.解:(1)活塞b 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a 不动,活塞ab 下方的氮气 经历等压过程,设气缸A 的容积为V 0,氮气初始状态的体积为V l ,温度为T 1,末态体积V 2,温度为T 2,按题意,气缸B 的容积为V 0/4,由题给数据及盖吕萨克定律有:

12

12

V V T T = ① 且010********V V V V =+

= ② 02003

44

V V V V =+= ③ 由①②③式及所给的数据可得: T 2=320K ④

(2)活塞b 升至顶部后,由于继续缓慢加热,活塞a 开始向上移动,直至活塞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1/16时,活塞a 上方的氮气经历等温过程,设氮

气初始状态的体积为1V ',压强为1P ';末态体积为2V ',压强为2

P ',由所给数据及玻意耳定律可得

10102

013

,416

V V P P V V '''===, ⑤ 1122P V P V ''''= ⑥ 由⑤⑥式可得: 2

043

P P '= ⑦ 25.解:设平衡时,左边气体的体积为V ,则右边气体的体积为2V 0-V ;并设此时左边气体的温度为T ,

依题意,加温前:左边V 0、T 0和P 0; 右边V 0、T 0和P 0;

加温后:左边V 、T 和P ; 右边2V 0-V 、T 0和P ;

对左边,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T

PV

T V P =000; 对右边,由玻玛定律:)V V (P V P -=0002

联立可得:00

12T )P P

(T -=

26.解:设玻璃管开口向上时,空气柱压强为:P 1=P 0+ρgl 3…①式中ρ和g 分别表示水银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

玻璃管开口向下时,原来上部的水银有一部分会流出,封闭端会有部分真空.设此时开口端剩下的水银柱长度为x ,则P 2=ρgl 1,P 2+ρgx =P 0 …②(P 2管内空气柱的压强.)由玻意耳定律得P 1(sl 2)=P 2(sh )…③(③式中,h 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S 为玻璃管的横截面积.)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h =12cm …④

从开始转动一周后,设空气柱的压强为P 3,则P 3=P 0+ρgx …⑤

由玻意耳定律得P 1(sl 2)=P 3(sh ')…⑥(式中,h '是此时空气柱的长度.) 由①②③⑤⑥h '≈9.2cm

27.解:研究玻璃管上、下两端封闭气体的初态和末态的状态参量,根据大气压强和水银柱长可求出封闭气体的压强,结合玻意耳定律求解.以cmHg 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1=p 0+l 2①

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1′,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1=p 1′l 1′② 如答图1所示,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 ,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

l

3′=l 3+l 1-l 1′-Δl ③

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 2′,则p 2′=p 1′-l 2④

由玻意耳定律得p 0l 3=p 2′l 3′⑤

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Δl =15.0 cm.

答图1 28.解:(1)如果转换成热力学温标可知,A3这条线过原点,也即为等容变化.即:

0℃时: T 0=273K 、 P 0=3×105Pa 、 V 0=100mL A 状态:T A =500K 、P A =? V A =100mL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A

A

A T V p T V P 000 解得:P A =5.5×105Pa

(2)状态A 到状态B 是等温变化,则由:P A V A =P B V B ;由图可知:P B =3×105Pa ;又P A =5.5×105Pa 、V A =100mL

29.解:(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压强不变,缸内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理想气体不考虑分子力,内能仅由物质的量和温度决定,温度升高,气体的内能增加,正确选项ab.

(2)解:当F=0时,由平衡条件得:02()Mg g V V ρ=+① 代入数据得:32 2.5V m = ②

设筒内气体初态、末态的压强分别为P 1、P 2,由题意得:

101P P gh ρ=+ ③ 202P P gh ρ=+ ④

在此过程中筒内气体的温度和质量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得:

1122PV PV = ⑤联立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得:h 2=10m ⑥

30.设小车加速度大小为a ,稳定时气缸内气体的压强为p 1,活塞受到气缸内外气体的压力分别为:f 1=p 1S ① f 0=p 0S 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f 0=ma ③

小车静止时,在平衡情况下,气缸内气体的压强应为p 0.由玻意耳定律得:

p 1V 1=p 0V ④,式中V =SL ⑤ V 1=S (L -d )⑥ 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得:a =0p Sd

m L d (-)

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70)

1.正确、灵活地理解应用折射率公式 (1)公式为n=sin i sin r(i为真空中的入射角,r为某介质中的折射角)。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入射角、折射角是可以随光路的逆向而“换位”的,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记忆:折射率等于真空中光线与法线夹角的正弦跟介质中光线与法线夹角的正弦之比,再简单一点说就是大角的正弦与小角的正弦之比。 2.n的应用及有关数学知识 (1)同一介质对紫光折射率大,对红光折射率小,着重理解两点:第一,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与介质无关;第二,同一介质中,频率越大的光折射率越大。 (2)应用n=c v,能准确而迅速地判断出有关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波长、入射光线与 折射光线偏折程度等问题。 3.产生全反射的条件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 1.半径为R、介质折射率为n的透明圆柱体,过其轴线OO′的截面如图所示。位于截面所在的平面内的一细束光线,以入射角i0由O点入射,折射光线由上边界的A点射出。当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减小至某一值时,折射光线在上边界的B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求A、B两点间的距离。 解析:当光线在O点的入射角为i0时,设折射角为r0,由折射定律得sin i0 sin r0=n① 设A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d A,由几何关系得

sin r 0= R d A 2+R 2 ② 若折射光线恰好发生全反射,则在B 点的入射角恰好为临界角C ,设B 点与左端面的距离为d B ,由折射定律得 sin C =1n ③ 由几何关系得 sin C = d B d B 2+R 2 ④ 设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d ,可得d =d B -d A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得 d =? ????1 n 2-1-n 2-sin 2i 0sin i 0R 。⑥ 答案:? ????1 n 2-1-n 2-sin 2i 0sin i 0R 1.测玻璃的折射率 常用插针法:运用光在玻璃两个界面处的折射。 如图所示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对光路的侧移。用插针法找出与入 射光线AO 对应的出射光线O ′B ,确定出O ′点,画出折射光线OO ′,量出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根据n = sin i sin r 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2.测水的折射率 常见的方法有成像法、插针法、观察法、视深法等。 (1)成像法 原理:利用水面的反射成像和水面的折射成像。 方法:如图所示,在一盛满水的烧杯中,紧挨杯口竖直插一直尺,在直尺 的对面观察水面,能同时看到直尺在水中的部分和露出水面部分的像,若从点P 看到直尺在水下最低点的刻度B 的像B ′(折射成像)恰好跟直尺在水面上刻度A 的像A ′(反射成像)重合,读出AC 、BC 的长,量出烧杯内径d ,即可求 出水的折射率 n = (BC 2+d 2)(AC 2+d 2)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学部分 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基础单元测试卷A卷

专题05 牛顿运动定律 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牛顿第一定律是根据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总结出来的 B.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 理想实验的思维方法与质点概念的建立一样,都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思维方法 D.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作用 【答案】C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 2.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沿水平方向拉测力计A,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为F,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为F',则() A. F与F'大小相等 B. F的方向水平向左 C. F'的方向水平向右 D. F'作用在测力计B上 【答案】A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故A正确;由题可知,测力计B受到A的拉力为F的方向向右。故B错误;测力计A受到B的拉力为F′方向为向左。故C错误;F′是测力计A 受到B的拉力,所以是作用在A上。故D错误。故选:A。 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在火箭发射与飞船回收的过程中均要经受超重与失重的考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 B. 飞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C. 火箭加速上升时,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小于自身重力 D.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减小时,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答案】A 【解析】火箭加速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宇航员对座椅的压力大于自身重力,故A正确,CD错误。船落地前减速下落时,加速度向上,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故B错误;故选A。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在方向与水平面成斜向下、大小为F的推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则物体的加速度为() A. B. C. D. 【答案】C 5.质量为45kg的小明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当电梯竖直向下运动经过5楼时,“体重计”示数为50kg,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2.此时小明处于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7套含答案)

2013年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14.如图所示,直线I、Ⅱ分别表示A、B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v-t图 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物体的加速度小于B物体的加速度B.t0时刻,两物体相遇 C.t0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近D.A物体的加速度大于B物体的加速度 15.如图所示,物块A、B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A静止在斜面上, 细线绕过光滑的滑轮拉住B,A与滑轮之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则物块 A受力的个数可能是 A.3个B.4个C.5个D.2个 16.如图所示,A、B、C、D是真空中一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现在在A、B两 点分别固定电量为+q、-q的两个点电荷,则关于C、D两点的场强和电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两点的场强不同,电势相同B.C、D两点的场强相同,电势不同 C.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不同D.C、D两点的场强、电势均相同 17.图示为某种小型旋转电枢式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 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以角速度ω匀 速转动,线圈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线圈的两端经 两个半圆形的集流环(缺口所在平面与磁场垂直)和电刷与电阻R连 接,与电阻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t=0时刻,线圈平面 与磁场方向平行(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阻R的是直流电B.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最大值E m= nBSω C.电压表的示数为D.线圈内产生的是交流电 18.2009年5月,英国特技演员史蒂夫·特鲁加里亚飞车挑战世界最大环形车道。如图所示,环形车道竖直放置,直径达12m,若汽车在车道上以12m/s恒定的速率运动, 演员与摩托车的总质量为1000kg,车轮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A.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定为4.08×104W B.汽车通过最高点时对环形车道的压力为1.4×l04N C.若要挑战成功,汽车不可能以低于12 m/s的恒定速率运动 D.汽车在环形车道上的角速度为1 rad/s 19.如图所示,一竖直绝缘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上端连接一带正电小球P,小球所处的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小球平衡时,弹簧恰好处于原长

2019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力学题专题

力学题的深入研究 最近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几道力学题虽然不是特别难,但容易错,并且辅导书对这几道题或语焉不详,或似是而非,或浅尝辄止,本文对其深入研究,以飨读者。 【题1】(1)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 ○ 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 和 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 2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m/s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 m/s 2,若用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原解析】一般的辅导书是这样解的: ①和②一起研究:根据T s s v n n n 21++=,其中s T 1.050 15=?=,得

1.0210)01.1100.9(25??+=-v =s m /00.1,1 .0210)28.1201.11(2 6??+=-v =s m /16.1, 1 .0210)06.1028.12(2 7??+=-v =s m /14.1,因为56v v >,67v v <,所以可判断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这样解是有错误的。其中5v 是正确的,6v 、7v 是错误的。因为公式T s s v n n n 21++=是匀变速运动的公式,而在6、7之间不是匀变速运动了。 第一问应该这样解析: ①物块在两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如果继续做匀加速运动的话,则6、7之间的距离应该为01.1300.201.11s 5667=+=?+=s s ,但图中cm s 28.1267=,所以是在6和7之间开始减速。 第二问应该这样解析: ②根据1到6之间的cm 00.2s =?,加速度s m s m T s a /00.2/1 .01000.222 2=?=?=- 所以s m aT v v /20.11.000.200.156=?+=+=。 因为s m T s s v /964.01 .0210)61.866.10(22 988=??+=+=- aT v v -=87=s m /16.11.0)2(964.0=?--。 ③ 首先求相邻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差,从第7点开始依次为,cm s 99.161.860.101=-=?,cm s 01.260.661.82=-=?, cm s 00.260.460.63=-=?,求平均值cm s s s s 00.2)(3 1321=?+?+?=?,所以加速度222 2/.1 .01000.2s m T s a -?=?==2/00.2s m 根据ma =mg μ,得g a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实际上'ma f mg =+μ(此式中f 为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摩擦力),得m f g a + =μ',这是加速度的理论值。因为a a >'所以g a =μ的测量值偏大。

2020高考物理电学实验专题讲解和练习

。 专题四 电学实验 电学实验是高考实验考查的重点、热点内容。试题注重联系实 验操作的考查,如测量仪器的读数问题、实验线路的连线问题、电 表和其他用电器的选择问题都是实验操作的仿真模拟,需要考生具 备良好的动手实践经验。试题还注重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如根据 实验数据画出图线,根据图线分析得出结论。“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 力”在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指出的五个考试目标之一。是近几年 高考物理实验题的命题趋向。 完整的设计一个实验,要经历多个环节,在实际考查中,一般 不会考查全部环节,而是只考查其中的几个环节,有的题目给出条 件和实验器材,要求阐述实验原理;有的给出实验电路图,要求领 会实验原理,确定需测物理量及计算公式;有的则要求考生根据操 作步骤及测定的物理量判断出实验原理……虽然考查方式不尽相 同,但目前高考中几乎所有的设计型实验题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以 不同方式或多或少的对实验原理作一定的提示,在给出实验器材的 前提下进行考查。 由于考查环节和要求的不同,题型也不尽相同,但较多的是选择、 填空、作图题。 在复习过程中,应对所学电学实验逐个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方 法,比较不同实验的异同(如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和电表的连接) 不断充实自己的经验和方法,逐步达到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新 的问题。对于设计型实验题目要明确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实验原理 的设计,它是进行实验的依据和起点,它决定了应选用(或还需)

哪些实验器材,应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编排实验步骤。而实验原理的设计又往往依赖于所提供的实验器材(条件)和实验要求,它们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 到的原理公式为:R=U,E=U+Ir。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 I 及电流I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

2021年高考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2021模拟模拟-选择题专项训练之交变电流 本考点是电磁感应的应用和延伸.高考对本章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三突出”:一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二是突出考查交变电流的图象和交变电流的四值;三是突出考查变压器.一般试题难度不大,且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于电磁场和电磁波只作一般的了解.本考点知识易与力学和电学知识综合,如带电粒子在加有交变电压的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交变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等.同时,本考点知识也易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相联系,如“电动自行车”、“磁悬浮列车”等.另外,远距离输电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不同情况下的有效值计算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对变压器的原理理解的同时,还要掌握变压器的静态计算和动态分析. 北京近5年高考真题 05北京18.正弦交变电源与电阻R、交流电压表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连接,R=10Ω,交流电压表的示数是10V。图2是交变电源输出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 ) A.通过R的电流i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100πt (A) B.通过R的电流 i R 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i R=2cos50πt (A) C.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100πt (V) D.R两端的电压u R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u R=52cos50πt (V) 07北京17、电阻R1、R2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R1=10Ω,R2=20Ω。合上开关后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A 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V C、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2A D、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2V 08北京18.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n2=11:5。原线圈与正弦交变电源连接,输入电压u如图所示。副线圈仅接入一个10 Ω的电阻。则() A.流过电阻的电流是20 A B.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是1002V C.经过1分钟电阻发出的热量是6×103 J D.变压器的输入功率是1×103 W 北京08——09模拟题 08朝阳二模16.在电路的MN间加一如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负载电阻为100Ω,若不考 虑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则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A.220V,2.20 AB.311V,2.20 AC.220V,3.11A D.311V,3.11A t/×10-2s U/V 311 -311 1 2 3 4 A V M ~ R V 交变电源 ~ 图1 u/V t/×10-2s O U m -U m 12 图2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难题汇编含答案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难题汇编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万有引力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简化为圆轨道,还应用到了其他的规律和结论.下面的规律和结论没有被用到的是( ) A.开普勒的研究成果 B.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得出的引力常量 C.牛顿第二定律 D.牛顿第三定律 2.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学中所有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 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 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 3.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古人认为那是“天神之火”,是天神对罪恶的惩罚,下面哪位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的迷信。 A.库仑 B.安培 C.富兰克林 D.伏打 4.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 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在物理学发展的历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下对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牛顿运用理想实验法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安培总结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 C.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时空观 D.第谷通过大量的观测数据,归纳得到了行星的运行规律 7.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受力分析与平衡练习(二)

备战2021新高考物理-重点专题-受力分析与平衡练习(二) 一、单选题 1.一条形磁体静止在斜面上,固定在磁体中心的竖直上方的水平导线中通有垂直纸面向里的恒定电流,如图所示.若将磁体的N极位置与S极位置对调后,仍放在斜面上原来的位置,则磁体对斜面的压力F N和摩擦力F f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A.F N增大,F f减小 B.F N减小,F f增大 C.F N与F f都增大 D.F N与F f都减小 2.如图所示,有8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板叠放在一起,每个木板的质量为100 g,某人用手在这叠木板的两侧加一水平压力F,使木板水平静止.若手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木板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则水平压力F至少为() A.8 N B.16N C.15 N D.30 N 3.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一根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通过光滑的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轻绳一端固定在墙壁上的A点,另一端从墙壁上的B点先沿着墙壁缓慢移到C点,后由C点缓慢移到D点,不计一切摩擦,且墙壁BC段竖直,CD段水平,在此过程中关于轻绳的拉力F 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一直减小 B.F一直增小 C.F先增大后减小 D.F先不变后增大 4.如图所示,倾角为的粗糙斜劈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a放在斜劈上,轻质细线一端固定在物体a上,另一端绕过光滑的滑轮固定在c点,滑轮2下悬挂物体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固定点c向左移动少许,而a与斜劈始终静止,则()

A.斜劈对物体a的摩擦力减小 B.斜劈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增大 D.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减小 5.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在保持该姿势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环对人的作用力保持不变 B.当运动员双臂的夹角变小时,运动员会相对轻松一些 C.环对运动员的作用力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是环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6.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将木块压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现增加外力,则关于木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变大 B.都不变 C.静摩擦力不变,最大静摩擦力变大 D.静摩擦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7.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靠在一起静止放在粗糙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kg, kg,A、B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因数均为0.6,g取10m/s2,若用水平力F A=8N推A物体。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对B的水平推力为8N B.B物体受4个力作用 C.A物体受到水平面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6N D.若F A变为40N,则A对B的推力为32N 8.如图所示,一只可视为质点的蚂蚁在半球形碗内缓慢从底部经过a点爬到最高点b点,之后开始沿碗下滑并再次经过a点滑到底部,蚂蚁与碗内各处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且小于1,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9高考物理动量与能量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2019高考物理动量与能量专题测试题及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19届高考模拟】如图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分别为m、m、2m,三个小球从同 一高度同时出发,其中A球有水平向右的初速度,B、C由静止释放。三个小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运动,小球与地面之间、小球与小球之间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则小球与小球之间最多能够发生碰撞的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考模拟】如图所示,有一条捕鱼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码头自由停泊,然后他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后停下,而后轻轻下船。他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为d,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已知他自身的质量为m,则船的质量为( ) A.B.C.D. 3.【全国百强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考模拟】如图所示,倾角θ = 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斜面长度为60m。质量为3kg的滑块A由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 = 15 m/s沿斜面向上运动,与此同时,一质量为2kg的物块B从静止由斜面顶端沿斜面向下运动,物块A、B在斜而上某处发生碰撞,碰后A、B粘在一起。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0 m/s2。则

A.A、B运动2 s后相遇 B.A、B相遇的位置距离斜面底端为22.5 m C.A、B碰撞后瞬间,二者速度方向沿斜而向下,且速度大小为1m/s D.A、B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135J 4.【湖北省宜昌市英杰学校2018-2019学年高考模拟】光滑水平地面上,A,B两物块质量都为m,A以速度v向右运动,B原来静止,左端有一轻弹簧,如图所示,当A撞上弹簧,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 A.A、B系统总动量为2mv B.A的动量变为零 C.B的动量达到最大值 D.A、B的速度相等 5.【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考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0.5kg的小球在距离车底面高20m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平抛,落在以7.5m/s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匀速行驶的敞篷小车中,车底涂有一层油泥,车与油泥的总质量为4kg,设小球在落到车底前瞬间速度是25m/s,则当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时,小车的速度是() A.5m/s B.4m/s C.8.5m/s D.9.5m/s 二、多选题 6.【山东省烟台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在连续的敲打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高三物理专题训练 —连接体 一、选择题 1. 如图1-23所示,质量分别为m1=2kg,m2=3kg的二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中间用一 轻弹簧秤连接。水平力F1=30N和F2=20N分别作用在m1和m2上。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弹簧秤的示数是10N。 B. 弹簧秤的示数是50N。 C. 在同时撤出水平力F 1、F2的瞬时,m1加速度的大小 13m/S2。 D. 若在只撤去水平力F1的瞬间,m1加速度的大小为13m/S2。 2. 如图1-24所示的装置中,物体A在斜面上保持静止,由此可知: A.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B. 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C. 物体A可能不受摩擦力作用。 D. 物体A一定受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无法判定。 3.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1和2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如图1-25所示。如果它们 分别受到水平推力F1和F2,且F1>F2,则1施于2的作用力的大小为: A. F 1 B. F2 C. (F1+F2)/2 D. (F1-F2)2 4. 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1-26所示,对物 体A施于水平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 A. m1F/(m1+m2) B. m2F/(m1+m2) C. F D. m1F/m2 5. 如图1-27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A、B两个长方形物块,质量分别为m A、m B,在平 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推动下,两物体一起沿斜面向上做加速运动。A、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A、B之间的相互作用为T,则当它们一起向上加速运动过程中: A. T=m B F/(m A+m B) B. T=m B F/(m A+m B)+m B g(Sinθ+μCosθ) C. 若斜面倾角θ如有增减,T值也随之增减。 D. 不论斜面倾角θ如何变化(0?≤θ<90?),T值都保持不变。 6. 如图1-28所示,两个物体中间用一个不计质量的轻杆相连,A、 B质量分别为m1和m2,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当它们在斜面上加速下滑时,关于杆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μ1>μ2,则杆一定受到压力。 B. 若μ1=μ2,m1m2,则杆受到压力。 D. 若μ1=μ2,则杆的两端既不受拉力也不受压力。

高考物理试题专题汇编3

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试题汇编-选修3-5 18 (全国卷1).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 ,激发态能量2 1/n E E n =,其中n=2,3…。用 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A. 143hc E - B.12hc E - C.14hc E - D. 1 9hc E - 解析:原子从n=2跃迁到+∞所以 1 24 E hc E E λ +∞=-=- 故:14hc E λ=-选C 19(海南).模块3-5试题(12分) (1)(4分)3月11日,日本发生九级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在泄露的污染物中含有131I 和137Cs 两种放射性核素,它们通过一系列衰变产生对人体有危害的辐射。在下列四个式子中,有两个能分别反映 131I 和137Cs 衰变过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 _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131I 和137Cs 原子核中的中子数分别是________和 _______. A.X 1→ 137 156 0Ba n + B.X 2→1310541Xe e -+ C.X 3→137 56Ba + 1 e - D.X 4→13154Xe +1 1p 解析:由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守恒可以得出正确选项 B C 78 82 (2)(8分)一质量为2m 的物体P 静止于光滑水平地面上,其截面如图所示。图中ab 为粗糙的水平面,长度为L ;bc 为一光滑斜面,斜面和水平面通过与ab 和bc 均相切的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圆弧连接。现有一质量为m 的木块以大小为v 0的水平初速度从a 点向左运动,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返回后在到达a 点前与物体P 相对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 。求 (i )木块在ab 段受到的摩擦力f ; (ii )木块最后距a 点的距离s 。 解析:(i )设木块和物体P 共同速度为v,两物体从开始到第一次到达共同速度过程由动量和能量守恒得:0(2)mv m m v =+ ① 22011 (2)22 mv m m v mgh fL =+++② 由①②得:20(3) 3m v gh f L -=③ (ii )木块返回与物体P 第二次达到共同速度与第一次相同(动量守恒)全过程能量守恒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高考物理专题物理学史知识点全集汇编 一、选择题 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 B.牛顿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D.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是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下列关于伽利略在实验方法及实验成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 B.通过实验发现斜面倾角一定时,不同质量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加速度相同C.通过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D.为了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 3.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 B.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 C.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 D.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 4.2014年,我国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取得世界级成果。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发现电荷量都是某个最小值的整数倍 C.牛顿运用理想斜面实验归纳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D.库仑做库仑扭秤实验时采用了归纳的方法 5.发明白炽灯的科学家是() A.伏打 B.法拉第 C.爱迪生 D.西门子 6.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史实的是( ) A.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惠更斯总结出了折射定律 D.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利用双缝干涉实验首先发现了光的干涉现象 7.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引力常量G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会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

2017_2018学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二十二题型技法__10法速解物理选择

专题检测(二十二) 题型技法——10法速解物理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一粗糙的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 1和2,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均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间的距离为( ) A .l +μm 1g k B .l +μm 1+m 2g k C .l +μm 2g k D .l +μm 1m 2g k m 1+m 2 解析:选A 弹簧对木块1的拉力与木块1所受的摩擦力平衡,当m 1的质量越小时摩擦力越小,弹簧的拉力也越小。当m 1的值等于零时(极限),则不论m 2多大,弹簧的伸长量都为零,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m 2无关,故选A 项。 2.[多选]一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已知此物体在最初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3.3 m/s ,且在最初5 s 内和最后5 s 内经过的路程之比为11∶5,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一共运动了8 s B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0.6 m/s 2 C .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6 m/s D .物体匀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56 m/s 解析:选AB 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运行总时间为t 。把物体的 运动视为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最后 5 s 内的位移为x 2=12 a ×52=12.5a ,最初5 s 内的位移为x 1=12at 2-12 a (t -5)2=5at -12.5a ,由题意知x 1∶x 2=11∶5,联立解得t =8 s ,A 正确;物体最初5 s 内的位移为x 1=3.3×5 m=16.5 m,5at -12.5a =16.5,联立解得a =0.6 m/s 2,B 对;由v =at 知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v =0.6×8 m/s =4.8 m/s ,C 错;由平均速度定义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 v +02=12 ×0.6×8 m/s=2.4 m/s ,D 错。 3.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与返回抛出点时速度大小的比值为k ,物体返回抛出点时速度大小为v ,若在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则物体从抛出到返回抛出点所经历的时间为( ) A.k 2-v k 2+g B.k 2+v k 2-g

高考物理大题专题训练专用(带答案)

高考物理大题常考题型专项练习 题型一:追击问题 题型二:牛顿运动问题 题型三:牛顿运动和能量结合问题 题型四:单机械能问题 题型五:动量和能量的结合 题型六:安培力/电磁感应相关问题 题型七:电场和能量相关问题 题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复合场中的运动 题型一:追击问题3 1. (2014年全国卷1,24,12分★★★)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s。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m。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答案:v=20m/s 2.(2018年全国卷II,4,12分★★★★★)汽车A在水平冰雪路面上行驶,驾驶员发现其 正前方停有汽车B,立即采取制动措施,但仍然撞上了汽车B.两车碰撞时和两车都完全停止后的位置如图所示,碰撞后B车向前滑动了4.5 m,A车向前滑动了2.0 m,已知A和B 的质量分别为2.0×103 kg和1.5×103kg,两车与该冰雪路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10,两车碰撞时间极短,在碰撞后车 轮均没有滚动,重力加速度大小g = 10m/s2.求: (1)碰撞后的瞬间B车速度的大小; (2)碰撞前的瞬间A车速度的大小. 答案.(1)v B′ = 3.0 m/s (2)v A = 4.3m/s 3.(2019年全国卷II,25,20分★★★★★)一质量为m=2000kg的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

高考物理专题汇编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

高考物理专题汇编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 一、高考物理精讲专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1.在如图甲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两平行极板MN 垂直于y 轴,N 板在x 轴上且其左端与坐标原点O 重合,极板长度l =0.08m ,板间距离d =0.09m ,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电压,两板间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在y 轴上(0,d /2)处有一粒子源,垂直于y 轴连续不断向x 轴正方向发射相同的带正电的粒子,粒子比荷为 q m =5×107C /kg ,速度为v 0=8×105m/s .t =0时刻射入板间的粒子恰好经N 板右边缘打在x 轴上.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电压U 0的大小; (2)若沿x 轴水平放置一荧光屏,要使粒子全部打在荧光屏上,求荧光屏的最小长度; (3)若在第四象限加一个与x 轴相切的圆形匀强磁场,半径为r =0.03m ,切点A 的坐标为(0.12m ,0),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23 T ,方向垂直于坐标平面向里.求粒子出磁场后与x 轴交点坐标的范围. 【答案】(1)4 0 2.1610V U =? (2)0.04m x ?= (3)0.1425m x ≥ 【解析】 【分析】 【详解】 (1)对于t =0时刻射入极板间的粒子: 0l v T = 7110T s -=? 211()22T y a = 2y T v a = 22 y T y v = 122 d y y =+ Eq ma =

U E d = 解得:4 0 2.1610V U =? (2)2T t nT =+ 时刻射出的粒子打在x 轴上水平位移最大:032 A T x v = 所放荧光屏的最小长度A x x l ?=-即:0.04x m ?= (3)不同时刻射出极板的粒子沿垂直于极板方向的速度均为v y . 速度偏转角的正切值均为:0 tan y v v β= 37β=o cos37v v = o 6110m/s v =? 即:所有的粒子射出极板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相同. 2 v qvB m R = 0.03m R r == 由分析得,如图所示,所有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后发生磁聚焦由磁场中的一点B 离开磁场. 由几何关系,恰好经N 板右边缘的粒子经x 轴后沿磁场圆半径方向射入磁场,一定沿磁场圆半径方向射出磁场;从x 轴射出点的横坐标:tan 53C A R x x ? =+ 0.1425m C x =. 由几何关系,过A 点的粒子经x 轴后进入磁场由B 点沿x 轴正向运动. 综上所述,粒子经过磁场后第二次打在x 轴上的范围为:0.1425m x ≥ 2.如图所示,在空间坐标系x <0区域中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 1,在一、四象限的正方形区域CDEF 内有方向如图所示的正交的匀强电场E 2和匀强磁场B ,已知CD =2L ,OC =L ,E 2

高考物理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物理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前端装有橡皮泥,小车B前端装有撞针,轻推一下小车A使之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连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 (1)木板的一端下边垫着小木块用来________。 (2)在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A.弹簧测力计B.毫米刻度尺 C.天平D.螺旋测微器 (3)已测得小车A(包括橡皮泥)的质量为m1=0.310 kg,小车B(包括撞针)的质量为m2=0.205 kg,由以上测量可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碰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 碰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________ kg·m/s。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平衡摩擦力(2)BC(3)0.6200.618 (4)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小车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 v)之和在碰撞中保持不变

解析(1)木板的一端下边垫着小木块用来平衡摩擦力。 (2)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和速度,所以需要天平,需要运用刻度尺测量点迹间的距离,从而计算出速度。所以B、C两项是正确的。 (3)碰撞前,小车A的速度v1=0.20 0.1m/s=2.0 m/s, 碰撞后,系统的速度v2=0.168 0.14m/s=1.2 m/s, 则碰撞前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p1=m1v1+0=0.310×2.0 kg·m/s=0.620 kg·m/s,碰撞后两车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p2=(m1+m2)v2=(0.310+0.205)×1.2 kg·m/s=0.618 kg·m/s。 (4)可以知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两小车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 v)之和在碰撞中保持不变。 2.如果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受到的冲量都相同,则此物体的运动() A.是匀速运动B.可能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D.可能是匀速圆周运动 答案 B 解析根据冲量I=Ft,在任何相等时间t内冲量I相同,说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是恒力,因此物体做匀变速运动,其中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可见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向心力大小恒定,但方向指向圆心,是变力,所以选项D错误。 3.某物体受到-2 N·s的冲量作用,则() A.物体原来的动量方向一定与这个冲量的方向相反 B.物体的末动量一定是负值 C.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 D.物体的动量增量一定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答案 D 解析由动量定理知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负号表示

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项训练题(全套)

2018届高三物理选择题专题训练1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 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 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 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O。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2 A.2 B.2 C.1 D. 2 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绕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 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 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