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管理理论综合概述(doc 9页)

现代管理理论综合概述(doc 9页)

现代管理理论综合概述(doc 9页)
现代管理理论综合概述(doc 9页)

现代管理理论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都致力于本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规模急剧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这一切都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对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许多管理学者结合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思想,产生了多种管理学派。西方现代管理论的形成标志着西方管理理论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主要讲述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是关于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 .战后经济的重建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超级大国,而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的国家。

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1 )蒸汽机的发明,是能源的第一次革命,将人类领进了工业文明时代。( 2 )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类的生产力产生了巨大的飞跃,对管理理论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3 )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给工业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4 )人类的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科技革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第二阶段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到20 世纪 70 年代初,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

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 1973 年末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从这时开始资本主义世界进人了经济滞胀时期,这也是对经济结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调整的时期。

4 .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中化工业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资本的统治也和战前不一样,资本主义世界企业发生了如下的一些变化:

( 1 )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 2 )垄断企业混合合并。( 3 )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发展。( 4 )企业的股份高度分散化。( 5 )企业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国际形势的各种变化企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给管理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应用什么样的管理理论来指导巨型的企业?如何进行跨国界、跨地区、跨文化的管理?管理如何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管理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如何把环境因素的变化融合到具体的企业管理中去?由于人们心理、行为的多样性和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广度不同,管理大师们所采用的分析模式也是多视角的,使得管理理论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流派,它们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主流。

(二)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的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管理对象是在不断变化的,管理理论是过去事实的总结,隐含着对过去的管理现象所总结出的规律,同时又有它的自身的一些特殊性。所以管理者在应用管理理论时既不能否认已有的管理理论的科学性,也不能完全照搬管理理论。而且随着管理对象的日益复杂化、多变性,对管理方法的要求也就越来越科学化、定量化,这就要求管理理论要有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要有科学工具来支持。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其他学科提供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管理科学也是如此。现代科学理论“老三论”和“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新三论”对于管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如何对这一系统加以认识是进行管理研究的关键性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很好地把握了管理对象这一演变过程。所以这些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 1961 年 12 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中指出,在西方,只是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到了 40 年代,才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最早的一批著作都是由一些富有实际经验的管理人员写出来的,如泰罗、法约尔等人。可是,到了 60 年代初期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却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带来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泰勒对车间一级管理所进行的有条理的分析和法约尔从一般管理观点出发对管理经验进行的深刻总结等,到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已萌发得过于滋蔓,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林。孔茨在他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中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二是关于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

现代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现代管理理论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它们可概括如下一些方面。

1 .强调系统化。系统化就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现代管理论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

2 .重视人的因素。人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的,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管人。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3 .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也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

4 .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样以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5 .加强信息工作。现代管理理论强调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如何采集信息、分析信息以及有效、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以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成为现代管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

6 .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

7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现代管理理论来自众多的人们的实践,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将不断发展。

8 .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现代管理论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以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9 .强调不断创新。管理就是创新。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应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变革,从而使组织更加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10 .强调权力集中。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现代管理论认为组织中的权力应趋向于集中。管理者通过有效的集权,把组织管理统一化,以达到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目的。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战以后,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生产力迅速增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的国际化进程加速,这一切都给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工作的普遍重视。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筹学、电子计算机等与管理紧密结合。除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家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等都纷纷加人了研究管理的队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一切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出现了研究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呈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已故的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形象地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1961 年孔茨把当时西方的管理学派分为 6 个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人群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学派、数理学派。 1980 年孔茨又指出西方的管理理论已经发展到 11 个学派:经验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管理过程或管理职能)学派。

尽管学术界还有其他对西方现代管理论学派的划分方法,但纵观主要观点,国内外多数学者同意将《管理理论的丛林》中的诸家观点归纳划分为六大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以便于在理论上对它们进行归纳和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这六个学派是彼此独立、截然分开的。

( 1 )它用在历史的渊源和论述的内容上都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彼此交叉、融合。其中管理科学学派就是对古典管理理论中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经验主义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都体现了管理动态的特点,它们都认为不存在固定不变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因此都强调管理模式应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但经验学派注重案例的研究。而权变学派试图建立起理论上的权变管理模型。最后,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和系统管理学派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它们都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社会系统学派强调组织不仅是一个系统,而且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应用社会学的观点去分析管理问题。

( 2 )从研究方法来说,社会系统学派与人际关系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它们都建立在相同的理论基础之上,产生的历史背景也几乎相同。而决策理论学派强调了决策在系统运行中的重要作用;系统管理学派则突出用系统观去分析管理问题,追求系统的整体优化,重点在于建立适合于现代系统的组织结构。

由此可见,各个学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各自有自己的研究特色,这就构成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三是关于现代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

现代管理理论在管理思想史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对人的看法上。从“科学管理”到后来的“管理科学”,都将人看作是“经济人”;行为科学将人看作是“社会人”;而现代管理论将人看作是“复杂人”,认为人是怀着不同需要加入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2 .在管理的范围和涉及的组织要素上。“管理科学”主要是计划与控制方面,涉及的主要要素是技术、组织机构和信息;行为科学的范围主要是组织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包括了人和团体的,所涉及的组织要素主要是人、组织机构和信息;现代管理理论适用的管理范围是组织的整个投入——产出过程,涉及到组织的所有要素。

3 .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管理科学”多用一些自然科学的方法,采取逻辑与理性的分析、准确衡量等手段,行为科学多取自社会科学的方法,采用影响、激励、协调等手段来诱发绩效;现代管理理论综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种方法,运用系统与权变的观点,采取管理态度、管理变革、管理信息等手段使组织的各项活动一体化,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4 .在管理目的上。“管理科学”追求的首先是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其次是最大限度的满意。行为科学的管理目的则相反;而现代管理理论追求的不是最大,而是满意或适宜,并且是生产率与满意并重,或利润与人的满意并重,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高效率、低消耗地输出高功能,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历史贡献

现代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 .用战略的观点进行管理。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和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从长远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管理。

2 .用市场的观点进行管理。明确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社会需求及潜在需求情况,这是市场观点的根本所在。明确社会对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需求情况,对组织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3 .用变革的观点进行管理。社会环境是经常变化的,组织的变革也是必然要发生的,这是由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随着社会上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相应的要求对各级管理人员和非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对

组织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对组织的技术、设备进行相应的改造或更新。

4 .用竞争的观点进行管理。为了提高组织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开展各组织间的竞争。通过竞争,可激发组织积极提高全体成员文化和技术水平,完善组织中各种薄弱环节,促进他们为社会、为顾客提供自己最优的服务和产品。

5 .用服务的观点进行管理。组织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需要。组织必须以所服务的对象为出发点,尽可能地使顾客感到方便和满意。

6 .用专业化和多样化的观点进行管理。组织活动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统一,对于较大的组织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7 .用素质的观点进行管理。素质是指人们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现代管理中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切事情都是人去做的,人的素质的高低与组织发展有直接关系。

8 .用开发的观点进行管理。开发的观点既包括重视各种新成果的研究、开发各种新资源、扩大新领域、运用新方法,也包括对管理人才的开发。

9 .用经营的观点进行管理。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科学的经营,不断提高经营效益。

10 .用风险的观点进行管理。

在科学的基础上,要敢于冒风险,大胆地承担组织的各项新任务,完成新目标。组织活动是针对未来的,而未来则是不肯定的,主管人员在进行管理时,必然要冒风险,不想冒风险的主管人员是搞不好管理的。

本章应该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

1 .系统论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系统论是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 L.V. 贝塔朗菲创立的。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

些,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直辖市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2 .信息论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

信息论可以分成两种:狭义信息论与广义信息论。狭义信息论是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广义信息论,则超出了通讯技术的范围来研究信息问题,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信息论为控制论、自动化技术和现代化通讯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研究大脑结构、遗传密码和生命系统开辟了新的途径,为管理的科学化和决策的科学提供了思想武器。信息方法为认识当代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为认识论的研究和发展,将进一步提高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3 .控制论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学科。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4 .耗散结构论

“耗散”一词起源于拉丁文,原意为消散,在这里强调与外界有能量和物质交流这一特性。耗散结构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家普里戈金,于 1969 年在理论物理和生物学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

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耗散结构是指处在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把复杂系统的自组织问题当作一个新方向来研究。在复杂系统的自组织问题上,人们发现有序程度的增加随着所研究对象的进化过程而变得复杂起来,会产生各种变异。针对进化过程时间方向不可逆问题,借助于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一般复杂系统,提出非平衡是有序的起源,并以此作为基本出发点,在决定性和随机性两方面建立了相应的理论。

5 .协同论

协同论是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规律的理论。哈肯建立的协同论是贝塔朗菲之后对系统论的进一步发展。

哈肯发现系统的结构是由序参量决定的,这样使得不同系统中不同的结构特征,从序参量的角度上找到了相同的本质和规律:系统的慢参量决定了系统的状态参量,而状态参量表现了系统的功能。协同论使我们对系统的一般性质有了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

6 .突变论

突变论是研究客观世界非连续性突然变化现象的一门新兴学科,自本世纪 70 年代创立以来,十数年间获得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突变论的主要特点是用形象而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事物的连续性中断的质变过程。

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突变论认为,系统所处的状态,可用一组参数描述。当系统处于稳定态时,标志该系统状态的某个函数就取唯一的值。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变化,该函数值有不止一个极值时,系统必然处于不稳定状态。雷内·托姆指出:系统从一种稳定状态进入不稳定状态,随参数的再变化,又使不稳定状态进入另一种稳定状态,那么,系统状态就在这一刹那间发生了突变。突变论给出了系统状态的参数变化区域。

突变论提出,高度优化的设计很可能有许多不理想的性质,因为结构上最优,常常联系着对缺陷的高度敏感性,就会产生特别难于对付的破坏性,以致发生真正的“灾变”。

(二)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

孔茨在他的《管理理论丛林》一文中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它们是:

最新 项目管理基础理论概述-精品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新媒体手机阅读项目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章】国内手机阅读市场发展现状 【第二章】项目管理基础理论概述 【3.1】凤凰新媒体手机阅读市场环境分析 【3.2 - 3.4】凤凰手机阅读业务的设计与项目分析 【第四章】新媒体手机阅读项目的管理模式 【结论/】新媒体手机阅读项目建设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项目概述 2.1 项目管理的概念 2.1.1 项目管理的内涵 从表面上来看,项目管理指的是:在各种约束条件下,运用具体方法和相关理论,针对项目执行全过程展开的管理活动。即:针对项目投资、管理决策全过程,明确项目管理目标,开展项目计划制定、组织执行、协调监督、控制管理等方面工作。现如今,“项目管理”既被看做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又以管理新学科的身份而存在。如此得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项目管理的含义: ①管理活动,即:根据项目的特征和执行状况,有针对性组织相关管理活动; ②管科,即:围绕项目管理活动展开分析研究的学科,旨在为完善该项管理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一种理解属于客观实践活动范畴;第二种理解属于理论总结范畴。从本质上而言,此二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相应指导。立足于上述观点,指出项目管理含义:一个临时组成的专门组织,以项目管理方法为依托,组织、计划以及控制项目进程,达到优化项目管理全过程、协调项目管理目标的效果。其中,优化项目管理全过程理指的是:通过科学的管理决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项目全过程维持于高效运行状态,并取得最佳执行效果。而协调项目管理目标指的是:在管理项目过程,要针对人力、物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化管理,并设置具有约束力的管理目标,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完全既定目标。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活动主要围绕五项基本任务展开: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执行、监测项目质量、控制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进度。项目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执行过程,它具备一定的规律性。在具体工作过程,会借助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工具,完成项目计划制定、项目组织执行与控制管理等工作环节,推动项目既定执行目标的实现。项目管理工作与其他作业管理工作有所区别:一般性的作业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质量监督和效率考核等方面任务,注重分析对比任务前期与后期的执行效果。一般性管理方法尽管适用于各种项目管理环境,但与项目管理方法相比,其在成本控制、风险预防等方面的效果有所不足。 在项目管理实际过程,管理者针对项目展开具体工作,并不负责调配资源任务,而是通过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促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但资源调拨的最终决定权,掌握在项目业务领导手中。通常情况下,项目管理对象,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076-60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说明安全管理的定义,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有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分析、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 2.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政策性。(2)规范性。(3)权威性。

(4)思想性。(5)科学性。(6)全面性。 (7)复杂性。(8)长期性。(9)连续性。 (10)应急性。 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事故发生 1.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2.用事故致因理论来分析事故和预防事故。 用海因里希理论来分析事故和预防事故 (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公司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了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中,安监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地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在详细地分析中,找到事故起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把高压气体直接对非承压部件进

行政管理理论详细概述

行政管理理论 第十一章行政绩效评估 第一节 (一)行政绩效评估的含义与特点(重点) 绩效:也是业绩、成绩、效果等。指的是个人或组织开展的活动所取得的成就或产生的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就是行政机关利用法律、政策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活动和自身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工作成就以及积极效果。 行政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政绩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评估的活动。(也称行政绩效考核) 行政绩效评估的特点: 1、系统性 2、层次性 3、注重定量性 4、多角度性 5、公正性 6、复杂性 (二)行政绩效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绩效评估的作用和功能: 1、行政绩效评估的责任落实作用(弗莱恩观点和看法:) 1)是政府的支出必须获得人民的同意并按照正当程序支出 2)资源必须有效率地利用 3)资源利用必须达到预期的效果 2、行政绩效评估的对比作用(三种形式:1横向比较 2纵向比较 3综合比较) 3、绩效评估的计划辅助作用(参照三个方面的信息:) 1)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表现状况 2)部门内部工作条件、工作程序及环境方面的变化

3)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变化的预测 4、绩效评估的监控支持作用 5、绩效评估的民主和教育作用 6、绩效评估在吸引政治资源方面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 1、开展行政绩效评估能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2、行政绩效评估能够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绩效 3、行政绩效评估能改善和提高我国政府的信誉和形象 第二节 (一)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重点) 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指行政组织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所设定的作为衡量行政绩效高低的一系列数据、标准的总和。 行政绩效指标的分类: 一、根据行政绩效的内容性质划分行政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经济发展指标包括: 1)人均国民收入的水平 2)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 3)社会就业率 4)进出口总额 2、社会发展指标包括: 1)社会教育事业发展指标 2)社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指标

项目管理三大理论解释

X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简介 X理论是麦格雷戈对把人的工作动机视为获得经济报酬的“实利人”的人性假设理论的命名。主要观点是: ?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绝大多数人没有雄心壮志,怕负责任,宁可被领导骂; ?多数人必须用强制办法乃至惩罚、威胁,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 ?激励只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层次上起作用; ?绝大多数人只有极少的创造力。 因此企业管理的唯一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所以这种理论特别重视满足职工生理及安全的需要,同时也很重视惩罚,认为惩罚是最有效的管理工具。麦格雷戈是以批评的态度对待X理论的,指出:传统的管理理论脱离现代化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来看人,是极为片面的。这种软硬兼施的管理办法,其后果是导致职工的敌视与反抗。 他针对X理论的错误假设,提出了相反的Y理论。Y理论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与X理论相对立。Y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一般人本性不是厌恶工作,如果给予适当机会,人们喜欢工作,并渴望发挥其才能;?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寻求发挥能力的机会; ?能力的限制和惩罚不是使人去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唯一办法; ?激励在需要的各个层次上都起作用;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广泛具有的。 因此,人是“自动人”。激励的办法是:扩大工作范围;尽可能把职工工作安排得富有意义,并具挑战性;工作之后引起自豪,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职工达到自己激励。只要启发内因,实行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统一起来的最理想状态 X理论和Y理论的实验 莫尔斯和洛施在亚克龙工厂和卡默研究所同时进行X理论实验,他们用严格监督和控制的办法对工人进行管理,施加精神的。心理的和物质上的压力,期望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结果工厂生产效率提高了,而研究所的效率则下降了。他们又在史脱克领研究所和哈特福工厂同时进行了理论实验,为职工创造一切条件,为他们排除一切前进障碍,满足他们各种需求,以此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实验结果正好与x理论的实验结果相反,研究所工作效率提高了,而工厂的效率降低了。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的结果,莫尔斯和洛施提出了超Y理论。应把工作或生产效率,同管理形式和职工胜任感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和提高工作或生产的效率。 X理论和Y理论点评

最新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21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21新 版)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2021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一、安全生产管理发展历史 二、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遍规律,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 又有其特殊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中安全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生产活动的通用规则。 (一)、系统原理 1、系统原理的含义: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都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定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具有紧密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二)、人本原理

行政管理学概述

行政管理学 1.社会管理规律学科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 目录

(1)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法律政策方法、行政指令方法和经济方法。 (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在处理某一具体公共事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的时间顺序和前后相连的工作步骤或环节。 行政程序的特点:稳定性、完整性、简便性、合法性。 行政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手续性程序和决定性程序;从横向上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监督、考核奖惩等。优化行政程序的方法很多,当前主要应该是简化行政程序。简化行政程序的基本方法就是简化行政工作。也可采用“六何追问法”来简化行政程序。 (3)行政计划。是指行政机关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和公共利益,依法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行政计划应该有时间期限。讲究成本效益,规定达成目标的方式、途经和手段,落实到具体的组织并确立责任。 3、现代行政方法 (1)目标管理方法。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获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即由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确定目标、执行目标与评估目标成果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目标管理方法的特点:以人为中心,以工作为中心,以成果为中心,注重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强调整体性和协调性。 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的主要作用:(1)目标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2)目标管理有利于突出以工作为中心;(3)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目标管理有利于明确责任,强化责任。 目标管理的程序:制定目标;实施目标;成果评价。 (2)战略管理方法。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的主要目的:服务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明确政府的角色和行为方式,以及公共政策的走向,为企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发展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秩序和政策环境。 公共组织的战略管理分为四个步骤:(1)界定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公共组织所处的位置是能否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根据公共组织的内外环境,一般可制定四种管理战略,即极小—极小战略、极小—极大战略、极大—极小战略、极大—极大战略。(2)制定战略规划。(3)实施战略规划。(4)战略评价。 (3)标杆管理方法。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的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标杆瞄准的类型:内部标杆瞄准、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行业内部标杆瞄准、跨行业标杆瞄准、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标杆瞄准的流程:整体规划与标杆项目的选定;内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外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标杆项目的绩效改进;持续改进。 (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项目管理概论考试试卷库(13608)

《项目管理概论》考试试题库- 2005级项目管理工程硕士(2007年5月) 1.1987年由(B)组织公布了全球第一个PMBOK,并于1996年、2000年、2004年分别 进行了完善 A. IPMA B. PMI C. CCTA D. PMRC 2.PMBOK 3.0定义的知识领域不包括(B) A. 项目整体管理 B.项目技术管理 C. 项目成本管理 D. 项目采购管理 3.PMBOK3.0定义了(D)个项目管理过程 A. 4个 B. 9个 C. 5个 D. 44个 4.PMBOK3.0指南定义项目管理知识的组成部分不包括(D) A. 项目生命周期 B. 项目管理过程组 C.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D. 理解项目环境 5.哪个文件不属于PMBOK3.0指南定义的三个主要文件(D) A. 项目章程 B.项目范围说明书 C. 项目管理计划 D. 项目生命周期 6.PMBOK3.0定义的项目特征不包括(C) A. 临时性 B. 独特性 C. 费用特性 D. 逐步完善 7.项目与日常运作的相同之处不包括(B) A. 由人来做 B.管理对象 C. 受制于有限的资源 D. 需要规划、执行与控制 8.哪项工作不属于项目(A) A. 设备日常维护与点检 B. 环保新产品的开发 C. 组建同学联谊会 D. 组织班级旅游活动 9.不属于项目目标的是(C) A.时间 B.成本 C.组织 D.质量 10.传统项目管理起源于(D) A. 军工行业 B. 软件行业 C. 航天工业 D. 建筑行业 1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项目管理理论认为任何项目都是由两个过程构成:项目实现过程和项目管理过程 B. 项目的实现过程也称项目过程,通常用生命周期表述 C. 典型项目生命周期程分为四个阶段:概念、开发、实施和结束阶段 D. 不同的项目有着相似的项目生命周期 12.项目生命周期的定义通常不包括(A) A. 项目经理的职责与权限 B. 项目各个阶段应当从适合种技术工作 C. 项目各个阶段可交付成果及参与人员 D. 如何控制和批准项目的各个阶段 13.随着项目生命周期的进展,人力投入和费用的变化趋势是(C) A. 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 先变大再变小 D.先变小再变大 14.随着项目生命周期的进展,逐渐变大的是(A) A. 项目成功完成的可能性 B. 项目的风险 C. 项目的不确定性 D. 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项目产品的特点和成本的影响 15.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项目变更的代价最高(D) A. 概念阶段 B.开发阶段 C.实施阶段 D.结束阶段 16.下列对项目管理过程表述不正确的是(A) A. 大多数项目管理过程会因为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差异 B. 项目管理过程包含了PDCA戴明环的管理理念 C. 项目管理过程相互交叉与重叠 D. 项目管理过程一般有5个管理过程组组成: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

现代管理学概论(章节重点)

现代管理学概论 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1) 第二章东西方管理思想 (1) 第三章现代管理学原理 (2) 第四章现代管理环境 (2) 第五章现代管理者 (4) 第六章现代管理过程 (5) 第七章现代管理方法 (7) 第八章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 (8) 第九章现代管理创新 (9) 第十章21世纪管理和管理学的发展 (9) 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有效整合:一个组织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础上的有效综合,以保证组织系统的最佳的整体功能。 3、管理的核心:对现实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 4、管理的程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5、管理的动力:动态的创造性 6、现代管理的特征:①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动态性。内部和外部的动态。③创造性。④艺术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比较法(2)系统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心理研究法(5)归纳演绎法。 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①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②是发挥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催化剂。③是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大学校。④是兴国之道。 第二章东西方管理思想 1、东方管理思想:①儒家的管理思想。②道家的管理思想。③兵家的管理思想。 ④法家的管理思想。⑤日本的管理思想。 2、西方古典管理思想:①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③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 3、西方行为科学管理思想:⑴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⑶麦格雷戈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4、西方现代管理思想:⑴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⑵明次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⑶科特的“领导理论”。⑷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⑸德鲁克的“经验主义”理论。⑹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⑺豪斯和米切尔的“目标—途径”理论。⑻西蒙的“决策”理论。⑼卡斯特的“系统管理”理论。⑽威廉?大内的“Z理论”。⑾

《安全管理》之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点 安全管理科学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例如在宏观管理方面有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安全行政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劳动环境及卫生条件管理、事故管理等;在微观的综合管理方法方面有安全生产“五大原则”、“全面安全管理”、“三负责制”、“安全检查制”、“四查工程”、安全检查表、“0123管理法”、“01467”全管理法等,还有专门性的管理技术,如“5S”活动、“五不动火”管理、审批火票的“五信五不信”、“四查五整顿”、“巡检挂牌制”、防电气误操作“五步操作管理法”、人流物流定置管理、“三点控制”、“八查八提高”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安全班组建设等。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企业更需要发展科学、合理、有效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一个具有现代技术的生产企业必然需要相适应的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目前,现代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工程中最活跃、最前沿的研究和发展领域。 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有:安全管理哲学、安全系统论、安全控制论、安全信息论、安全经济学、安全协调学、安全思维模式、事故预测与预防理论、事故突变理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模型学、安全法制管理、安全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安全行为抽样技术、安全经济技术与方法、安全评价、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管理的微机应用、安全决策、事故判定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危险分析、故障树分析、“PDCA”循环法、危险控制技术、安全文化建设等。 现代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事后型为预

行政管理学概论综合测试答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行政管理学概论课程综合测试2 学习层次: 专科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中国公务员序列中, 调研员属于( ) 。 A.综合管理类 B.专业技术类 C.行政执法类 D.领导职务类 2.中国根本的行政领导制度是( ) A.集体负责制 B.个人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分工负责制 3.某部长为了掌握整个工作情况, 一方面派人汇总有关的数据资料, 另一方面亲自带人到几个重点单位进行走访。这种领导方法是( ) A.调查研究的方法 B.矛盾分析的方法 C.群众路线的方法

D.系统的方法 4.从行政决策的地位作用来看, 中国国务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属于( ) 。 A.战略性决策 B.策略性决策 C.战术性决策 D.经验性决策 5.某工程指挥部需要做出一项是否在 8月上旬正式开工的决策, 如果开工后天气晴朗, 能够按期完工, 且能够节约开支20万元; 但如果天气变坏, 影响施工, 则将损失15万元; 8月份正是该地区的雨季。如果推迟到9月份再开工, 则要付出窝工费5万元和损失费6万元。指挥部经过重复分析.论证, 做出了8月份正式开工的决定。这是( ) A.确定性决策 B.不确定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渐进性决策 6.以函询调查的形式, 围绕行政决策要解决的问题, 向有关领域的专家分别提出问题, 使专家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发表意见, 而后将她们的答复意见加以整理.综合, 再发给专家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的循环重复, 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

结论。这种决策方法是( ) 。 A.头脑风暴法 B.德尔菲法 C.线性规划技术 D.贝叶斯定理 7.( ) 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神经系统”。 A.咨询系统 B.信息系统 C.决策系统 D.监督系统 8.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经济手段的突出特点是( ) A.权威性.无偿性.规范性和平等性 B.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稳定性 C.利益性.有偿性.平等性和间接性 D.平等性.稳定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9.现代意义上的行政公共关系诞生于( ) 。 A.20世纪初的美国 B.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D.20世纪80年代的政府改革浪潮 10.上级向下级下达计划.任务.指示.决议; 向下级提供组织

企业行政管理知识点

企业行政管理PPT知识点 第一章企业行政管理概述 第一节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内容与功能 1、行政管理的基本含义:以全面提高组织效能,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目的,而对企业内部办 公事务、后勤事务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流通过程所作的规划、组织、监督、控制与协调。 2、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财尽其用、时尽其能、文畅其流 3、企业行政管理的目标:支持与辅助;协调沟通;信息收集和处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4、企业行政管理研究的具体对象:人、结构、过程、事务对象 5、企业行政管理的内容:企业行政环境、企业行政文化、企业行政组织管理、 企业行政事务管理、企业行政协调与沟通、企业人事行政管理、企业财产物资管理、企业后勤服务管理、企业安全保障管理 6、企业行政管理的功能: (1)整合功能:整合整个组织架构和各类管理活动 (2)综合功能:人事、财务、后勤、保卫、监察、环保、文化建设和机关管理 (3)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资金、后勤、保卫和公共关系 (4)保障功能:制度保障、安全保障、后勤保障、文化保障、监督和监控企业的正常运行。第二节企业的制度化管理 1、企业制度化管理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内部成员约束的强制性可以促进企业成员行为的优 化有益于企业行政管理的公开、公正 2、企业行政规章制度建设的原则: (1)可行性原则:避免脱离实际,主观臆造;事无具细 (2)群众性原则:防止少数人闭门造车,脱离实际 (3)联系性原则:上下联系、左右联系、先后联系

3、企业行政制度的内容:事务行政、财务行政、人事行政管理 企业行政制度规范的行为模式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可以这样行为福利 (2)应该这样行为晚婚法定婚假15天 (3)不应该这样行为请假 4、日常事务行政管理制度 《会议管理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以《办公室管理制度》为例:办公室职责、办公室主任、副主任职责、分类管理制度(1)负责公司本部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 (2)负责公司的公文、资料、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 (3)负责公司来往文电的处理和文书档案管理,负责对会议等决定事项进行催办、落实(4)对外联络,拓展公关业务,促进公司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 (5)负责公司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推行与修订 5、财务行政管理制度 一般包括总则、财务工作管理、支票管理、现金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和处罚方法。 以会计档案管理为例: (1)凡是本公司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文件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均应归档。 (2)会计凭证应按月、按编号顺序每月装订成册,标明月份、季度、年起止、号数、单据张数,由会计及有关人员签名盖章,由总经理指定专人归档保存,归档前应加以装订。(3)会计报表应分月、季度、年度、按时归档,由总经理指定专人保管,并分类填制目录。(4)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外出,凡查阅、复制、摘录会计档案,须经总经理批准。 6、人事行政管理制度 包括事务处理准则、人事作业程序和人事管理规章。 (1)事务处理准则是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分工及职责、人事管理人员的服务守则的相关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示范文本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管理随着安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发 展,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的出现,使安全管理的原 理、内容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拓展。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是为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 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措施。安全管 理的任务是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 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避免各种损失,保障员工的安全健 康,从而推动企业生产的顺利发展。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原理 是从管理的共性出发,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 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安全管理规律。安 全管理原则也称为二级安全管理原理,是在安全管理原理

的基础上,指导安全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遍性;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具有指导性。 安全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和强制原理。 一、系统原理 (一)系统原理的含义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是指人们在管理工作中,运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系统是由相互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的,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借鉴国外新行政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具有国际行政管理先进水平的约束机制,才能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启示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笔者认为,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

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现代管理学概论作业.

企业竞争战略与企业管理探析 摘要 :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现代企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谁能够最快地吸收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并运用于企业的竞争战略中,谁就可能获得竞争的主动权,赢得市场。本文将企业管理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理论进行简单的探析,提出了确保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两种最基本的竞争战略形式 , 同时也对企业管理战略进行了阐述。 任何企业都面临三个问题 , 第一是进入哪个行业比较合适 ; 第二是在这个行业里采用哪种竞争战略谋取企业竞争优势 ; 第三是企业如何让自己发展壮大即选择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 [1]。这三者之间既有连续性 , 又具有因果关联性。哪个环节出现了失误 , 都将影响企业的命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 入世后的中国企业该怎样走好每一步 , 已成为每位企业家特别关注的主题 [2]。本文试图对企业竞争战略与企业管理战略进行探析 , 希望引起各位读者的关注。 一、企业竞争战略类型 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主题是企业应选择何种战略形式来确保企业在同行业中赢得竞争优势。根据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发展历程 , 无一不是选择了一种适合企业发展环境、令竞争对手难以模仿、难以做到的竞争战略 , 并持之以恒地实施这种战略。虽然每个企业可能采取多种竞争手段及表现形式来参与竞争 , 但从本质上说 , 竞争战略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种基本类型 : 其一是总成本领先战略 , 其二是特色化战略[3]。 1、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势 所谓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要使自己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比竞争对手的价格低 , 通过低价位获得竞争优势。企业通过总成本领先战略主要可以获得如下利 益 :( 1 扩展了市场空间。 ( 2 企业从薄利多销中获得了多销厚利的结果。 ( 3 增加了进入障碍 , 减少了行业外其他企业对本行业的进入。 ( 4 由低成本 , 提高了企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