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NJFU外国城建史整理

NJFU外国城建史整理

NJFU外国城建史整理
NJFU外国城建史整理

外国城建史

第一章古代城市

城市起源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p.s.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私有制、阶级(BC4000-3000城市产生、城市革命)

古埃及

4个时期: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新王国时期、晚期

1.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第一王朝/古王国首都)白城、持续千年

卡洪城:(见下文)中王国

底比斯城:(中王朝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岩)“百门之城”

阿玛纳城:(新王朝都城)崇拜太阳、无城墙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

2.卡洪城布局特点

1)布局特点:①绿洲小城、长方形(380×260)、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奴隶、贵族、中产者)。

②明显反映阶级对立:贫民住宅7~10 ㎡,贵族宅院有的占地60m*45m,70 多个房间,几层院落。

③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2)意义:①现存人类按网格体系规划居住地最早的证据

②城外建有巨大金字塔、墓葬和神庙,暗示城内住民除了从事农业,更多的人是从事修建金字塔的工作

③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3.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因地制宜,城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和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希波丹姆斯形式雏形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中轴线布局、序列、对比、主题、尺度)

两河流域和波斯(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的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

古巴比伦王国-埃及帝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苏美尔地区

1.乌尔城(BC2000—2100)

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

2.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

3000BC巴比伦城 650BC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

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

P.s.爱克巴塔纳(伊朗首府):中国的向天法地思想

古印度

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卫城、下城);周密计划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

古代美洲地区

1.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

2.古墨西哥: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

3.古玛雅:提卡尔城、奇琴伊察城(羽蛇城)

4.古印加:马丘比丘遗址

古希腊

1.4个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四大发展动因:朴素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的阻挠

2.卫城(图)

1)目的

①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主地位

②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各地的人前来,繁荣雅典

③给自由民工匠以就业机会,建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25%

④感谢守护神雅典娜保佑雅典在坚苦卓绝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的辉煌的胜利

2)布局特点:雅典作为最民主的城邦国家,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

山门: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因地制宜不对称;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从山门口就可以看到雅典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铜像

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南边一个向西突出的陡崖上,柱上浮雕主要是表现希腊人打败波斯入侵者的战争场面,起着铭记、激励和炫耀其强大的作用

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纪念碑,代表最高成就“神庙中的神庙”

伊瑞克提翁神庙:爱奥尼样式代表(女像柱廊),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精巧3.城市特点

1)大多数坐落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 2)大都有城墙环绕 3)宗教在城市布局和社会结构方面占主导地位 4)大都有中心广场,广场四周是宗教和政府的建筑物 5)从中心广场放射出宽阔的林荫道,在市中心的林荫道两侧居住着富人 6)从富人住宅的周围一直延伸到城墙的地带是其他人居住的地方 7)商人和工匠住在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称为市 8)城市通知其周围的农业土地,从农民那里取得食物,作为回报,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4.希波丹姆模式(城市规划之父)——米利都城

1)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对该形式进行理论阐述

2)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

3)采用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形式

4)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

5)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6)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典型城市——米利都

1)(位置)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2)(道路)城市路网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

3)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部街坊面积较小,南部街坊面积较大

4)城市中心划分为4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用地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5)城南北两个广场,是一个规整的长方形;周围有敞廊,至少有3个周边设置商店用房

5.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

1)大多按希波丹姆规划系统进行规划建设

2)严格按几何规律进行规划设计

3)卫城和庙宇不再是城市中心,新的城市中心是广场,广场在两条主干道的交叉点上

4)城市广场普遍设置敞廊,开间一致、形象完整,前希腊城市主体建筑位于高地以突出其高大形象,而此时通过其本身建筑体系与高度突出自己

5)城市供水自附近山巅蓄水供应,城市有绿化种植和花园,环境卫生条件较希腊前期好p.s.普南城、亚历山大城(古代最大的藏书机构、世界上最早的灯塔)

古风古典时期圣地建筑群: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和奥林比亚圣地

古罗马

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帝国时期

1.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后建城市;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选址、城市区划及地块划分、奠基仪式&城市建设

2.罗马共和时期城市特点

1)自然发展,布局凌乱;

2)市中心形成广场群,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广场的公共性较强;

3)广场有丰富的雕像装饰

3.罗马帝国时期

1)城市建设

①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

②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

p.s.图拉真广场: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正门是3跨凯旋门,进门后是120*90米广场,广场中立图拉真青铜像,两侧长廊各有圆厅,广场底部是巴西利卡;巴西利卡之后是24*16米的小院子,中央立高达35米的记功柱;穿过院子是一围廊式院子,内有崇拜图拉真庙宇,是广场艺术高潮所在

③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

④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

⑤营寨城提姆加德

2)城市特点:总体布局凌乱;城市港口均筑防御城墙;输水道;消遣享乐场所规模宏大4.营寨城:十字路——丁字路、四城门——三城门

p.s.罗马城市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a.公共建筑及建筑群 b.广场及广场群建设

5.比较共和时期的广场与帝国时期的广场

1)共和时期:开放不规划空间;建筑强调自我特征;没有统一规划,长时间建设,作为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心而存在

2)帝国时期的广场:封闭规整空间;强调轴线关系,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事先统一规划,短期内建成;广场作为皇帝歌功颂德纪念而存在

(从罗曼努姆广场到图拉真广场形制的演变,反映了从共和制过渡到帝制,皇权加强的过程)6.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公元1C末奥古斯都)

公元一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1)城市选址:高爽地段,良好水源,丰富农产资源,便捷的交通;

2)建筑选址:建筑物的性质与城市的关系;

3)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与常年风向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关系;

4)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

p.s.理想城市:平面正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神庙居中;为避免强风,放射形道路可不直接对向城门;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有极重要影响

第二章中古的城市

西欧中世纪

1.城市起源: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

2.城市建设特征

1)城市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地区;四周有坚固城墙包围

2)城市道路:以环状与放射环状为多,随着工商业发展,也建造一些方格网城市

3)城市中心:教堂常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有的城市有市政厅广场与市场广场

4)城市划分:划分为若干教区,市民住所往往与家庭手工作坊相结合

5)城市景观:城市环境景观美好,具有人的尺度的亲切感,建筑环境亲切近人

6)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征,以色调为例,红色的锡耶纳、灰色的巴黎、金色的威尼斯

3.意大利

1)佛罗伦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凡契奥广场):市政厅,塔楼(95米)城市标志

特点:象征城市共和国独立而带有纪念意义的市民广场;广场有市政厅作为城市标志,平面呈L型,形成三个互相关联的空间构图;进入广场的道路各有对景,因此从道路望入广场总是封闭的

2)威尼斯:最富庶最强大

3)锡耶纳:红、中心区德尔坎波广场(地理位置上的共同焦点)、锡耶那大教堂4.法兰西&德意志

1)【法】圣密启尔山城:典型的城堡型城市;卡卡松

2)【德】纽伦堡;诺林根;吕贝克;伯尔尼

P.s.888年巴黎作首都,中世纪的巴黎街道狭窄而曲折,巴黎圣母院也修建于这个时期

东罗马与俄罗斯

1.拜占庭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圣索菲亚教堂

2.14C莫斯科克林姆林宫重建和扩建,其三个典型建筑为:乌斯平教堂、多棱宫和伊凡钟塔

阿拉伯及其他伊斯兰城市

中世纪印度

莫卧尔王朝的新都安哥拉:“印度之珠”泰姬.玛哈尔陵墓

中世纪日本

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天守阁(姬路城、名古屋)

文艺复兴&巴洛克

早(佛罗伦萨)、盛(罗马)、晚(威尼斯、伦巴底)、巴洛克时期

3.阿尔伯蒂——《论建筑》/1450

阿尔伯蒂将他的城市规划思想归纳为两条:一是便利;二是美观

1)继承了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主张首先应从城市的环境因素来合理考虑城市选址和造型,而且结合军事防卫的需要来考虑街道的布局,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

2)典型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中心点通常设置教堂,宫殿或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进行组合

4.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

5.斯卡莫奇

1)完整的按照费拉锐特理想城市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

2)另一个方案:城市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的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及市场广场,主要广场南侧有运河横穿

p.s.由于战争需要,一些星形城市均设置突出的棱堡,由于其内放射性的锐角很难设计房屋,于是出现了有栅格型街道的矩形理想城市

6.佛罗伦萨特点

1) 建筑主要活动是城市公共建筑和教堂

2) 从阿诺河修建了联通市中心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为设骑楼的连排式多层房屋

3) 重视立面设计,不重视体积

7.罗马建设特点

1) 开辟3条笔直的道路通向城门,三条轴线在城门之里的椭圆形广场上相交

2) 3条道路交叉点安置方尖碑,作为对景

3) 轴线构图广泛运用

4) 强调建筑体积

5) 多数教堂采用集中式构图,具有纪念碑性质

8.圣马可广场布局特点

拿破仑大帝誉之为“欧洲最美丽的客厅”,拜占庭式的教堂、文艺复兴式的图书馆、高直式的总督府、四周为新旧市政大厦、高耸的钟塔成为城市的标志,不同空间的互迭和视觉手法

的巧妙运用,达到了形体环境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1)空间组合:三个梯形广场组成封闭、复合式广场

2)设计手法:a.梯形空间取得良好的视觉效果 b.虚实结合

3)艺术处理:a.四周建筑采用统一母题券廊,视觉统一有序b.中心教堂和灯塔起对比作用4)结合自然环境,四周采用外廊与水城风光呼应

5)比例宜人,建筑群之间的大小、高低组合适度

6)新、老建筑衔接得当,变化丰富又相互协调

9.罗马圣彼得广场建设特点

1)以方尖碑为中心,长圆形广场和梯形广场相接。

2)两个广场都围以柱廊。

3)梯形广场的地面向教堂逐渐升高。

p.s. 圣彼得堡大教堂:(120拉斐尔、伯拉孟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卡洛·马泰)10. 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城市特点

1)突破宗教束缚,大型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主要景象

2)地理学、数学等科学知识强有力影响了城市规划结构

3)许多城市因不能适应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发展变化与要求改建,但城市布局没有新的突破4)设计思路由细节逐渐扩大到环境

5)巴洛克的浮华雕饰及建筑物的轴线构图,极大丰富城市景观

6)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强调运动感和景深,有助于把不同时期同风格建筑构成整体环境11.两个时期的城市改建

(文艺复兴)

1)拓宽调直道路,改善城市公共设施与卫生条件,调整城市防御体系

2)教堂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性建筑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象

(巴洛克)

强调运动感和景深,这也有助于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物构成整体环境

12.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园林建设

阿尔伯蒂《论建筑》第九章载有关于园林、花木、岩穴、苑路等的布置,主张别墅建筑须以凉廊或其他园林建筑小品延伸到周围绿化中去,并强调外部景观的重要性,按对称和比例塑造物质环境

E.g.①佛罗伦萨波波里庄园是早期文艺复兴开始营建的意大利北方第一名园

②罗马埃士特庄园是16世纪末建造的巴洛克园林的先驱

绝对君权时期

1.法国广场

2)特征

a)城市广场成为君主个人功绩、伟大的展示场所

b)出现了分布在一条轴线上的广场系统的规划

c)纪念性的公共广场有了较大的发展,绿化、喷泉、雕塑、建筑与广场空间整体上协调统一,同时不同广场之间也有了协调的处理

2.园林建设

1)典型案例:凡尔赛花园、维康宫

2)特征

a)注重秩序感、几何和数的和谐,轴线突出、对称等古典主义思潮的设计手法

b)凡尔赛花园的设计成为法国园林设计的巅峰。中轴对称,整齐人工剪裁的植物与中央十字形的水渠,加上笔直轴线形成强烈的透视感,同时花园不设围墙,使其与田园连成一片,形成无限感。大量精美的雕塑和建筑小品均体现出了君主、贵族的无限力量和大统一的情绪。长达3公里的中轴线。强烈的轴线、对称的设计手法造成无限深远的透视,反映了法国的王权、财富和超自然思想。

3)影响:其规划思想、三条笔直的放射大道、严谨布局的大花园为其后一些城市借鉴运用

第三章近代资本主义城市

城市的特征(产业革命)

1.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畸形发展

2.城市功能结构变化:城市中出现了大片工业区、交通运输区、仓库码头区,工人居住区,城市生活的空间随之扩大;原来封建城市的结构布局被打破

3.城市中心出现:各种商业金融机构在市中心集聚,形成了资本主义城市的市中心

4.交通拥挤:城市盲日扩展,形成大量的紊乱的人流货流,造成车辆剧增和交通阻塞

5.环境恶化:工业的盲目发展,污水、废气、垃圾污染了城市环境

6.景观质量下降:建筑紊乱,城市设计缺乏整体环境考虑,建筑艺术衰退

7.城市土地成为资产阶级榨取高额利润的有力手段

克里斯托弗伦敦改建

1.规划

1)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

2)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3)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

4)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

2.评价

1)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因此失去政府的支持

2)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3.意义:它表明社会的主人是资产阶级而非国王教会,城市的布局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他们的经济利益,但这个规划没有很好的结合现状和地形,而且要求改变私人土地的所有权,而当时伦敦的主要土地分属于贵族和富户所有,所以官方没有采纳这个规划

p.s.温泉疗养城市:巴斯(小约翰伍德Circus、“皇家克莱逊特”、Lansdowne Crescent 长蛇逶迤)

巴黎

1.罗马营寨城时期

1)罗马营寨城基础上发展 2)塞纳河渡口的小岛上 3)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4)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修建

2.古典主义(绝对君权)时期

1)17世纪做了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筑工作,还建造了法兰西广场和皇家广场。最重要的工作是改造巴黎旧房屋,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2)路易十四时期,继续改造卢浮宫和建设一批古典主义大型建筑物;富裕居民在巴黎建府邸;建路易十四胜利广场;形成巴黎城市主轴线;采用区域性轴线构图

3)在巴黎市内建筑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

4)对着卢浮宫建立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延长丢勒里花园轴线,到达星形广场,后成为

巴黎城市的中枢主轴

5)形成巴黎最壮观林荫道(香榭里舍大街)

3.雅各宾时期

1)改建重点:第三等级和贫穷的手工业工人聚居区(铺设街道路面、增加水井、清除垃圾、添置街灯)

2)开辟新干道、减轻市中心交通负荷

3)封闭一些墓地,修建绿化广场

4)在建筑形体上追求简单形体,平整的墙面积很少有装饰,平面大都由简单几何形组成

4.拿破仑帝国时期

1)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

2)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3)有连绵券廊的里利沃大街

4)巴黎西部改建了贵族区

5)市中心以纪念碑、纪念柱和纪念性建筑点缀道路和广场

6)修建明星广场与凯旋门

7)东西凯旋门——奠定中心轴线;协和广场——控制城市中心

5.欧斯曼巴黎改建(拿破仑第三时期)

背景:当时法国国内及国际作铁路网形成,使巴黎成为欧洲最大交通枢纽之一

目的:功能要求、艺术要求、政治目的

改造要点

1)完成了巴黎的”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

2)在市中心开辟95公里顺直宽阔的道路

3)为美化巴黎城市面貌,对道路的宽度与两旁建筑高度,屋顶坡度都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限制

4)改建市中心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宫前广场、协和广场、雄狮凯旋门)

5)为适应城市结构变化带来的分区要求,市中心分散为几个区中心

6)建造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和其它市政设施,促进城市近代化

7)重视绿化建设,建设两种绿地

不足

1)未能解决工业化提出的新要求

2)未能解决城市贫民窟问题

2)城市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意义:对城市美化运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规划历经百年仍属世界一流;当时19世纪的巴黎曾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6.1965 年“巴黎地区战略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1)方针:”保护旧市区,重建副中心,发展新城镇,爱护自然村”

2)打破单一中心模式,规划多中心城市群,树立区域发展战略思想

3)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安排工业和城市分布

4)沿塞纳河发展成带状城市结构,规划发展两条城市发展走廊

5)保护、改造巴黎旧城。

华盛顿:朗方规划——2000放射长廊发展战略规划

1.朗方规划特点

1)街道方格网,穿插对角线大道2)建筑物低3)建筑物安排有序4)绿地公园非常多

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Utopia);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新协和村;傅立叶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田园城市、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田园城市(图)

【英】霍华德·1898《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再版《明日的田园城市》1.田园城市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掌管。

2.具体设想

3.田园城市与城市群(ppt)

4.思想内核:社会改革的主张

5.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

6.实践:莱奇华斯、韦林

7.贡献/价值

1)英国卫星城镇产生的基础

2)摆脱传统规划用来显示统治者或规划师个人情缘的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是城市规划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3)针对城市严峻复杂的环境社会问题,不是就城市论城市,而从城乡结合的角度进行研究4)建立了一种先驱式的模式,一种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5)首创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目标的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西】马塔——带型城市(1882)

p.s.指状城市

1.主要内容:

1)城市依靠一条交通轴呈带形发展,宽度有限,理想情况下为500米,长度无限

2)沿交通脊布置一条或几条电气铁路和市政管线

3)城乡结合

4)从一个或若干城市做多方延伸,可形成有机网络

【法】戛涅——工业城市(19C末)

p.s.勒.哈佛的重建

1.主要内容:探讨现代城市在社会和技术进步的背景中的功能组织

1)人口32000人

2)明确的功能分区,中央为城市中心,生活居住区是长条形的,各分区之间用绿带隔离

3)有先进的城市交通

4)重视城市规划的灵活性,为各功能区发展留有余地

5)建筑采用先进的材料钢筋混凝土

城市美化运动

1859纽约中央公园 p.s.

1909伯恩海姆芝加哥规划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第四章现代城市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诞生

1909英国的第一个城市规划法

1909美国的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成立了芝加哥城市规划委员会

1916年的纽约区划法---第一部Zoning Law

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的规划机构与立法

【苏格兰】盖迪斯——区域规划

《进化中的城市》“调查——分析——规划”

2.内容

1)把衰败地区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

2)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

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3.实践:大赫尔辛基规划

4.影响:对其后欧美各国发展新城、改建旧城、大城市向城郊疏散的工作均起着重要影响

格里芬——堪培拉规划

1)澳大利亚首都规划的国际竞赛方案

2)很好的利用了地形,使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融为一体

3)人口密度:30平方公里,2.5万人

4)南政北住

5)一系列广场,放射路,蛛网路

6)有田园城市的美誉

柯布西埃——集中主义

1.代表作:1922《明日的城市》 1933《阳光城》

2.主要思想:

1)通过技术改造完成集聚功能

2)提高密度解决拥挤问题,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

3)合理分布城市各区密度

4)采用一种高效、新型的交通系统

卫星城市理论

雷蒙·恩温于1922年出版了《卫星城市的建设》;指出卫星城市系在大城市附近,并在生产、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受中心城市的吸引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或工人镇;它往往是城市集聚区或城市群的外围组成部分

大伦敦规划(区域规划)

1.规划内容

规划为单中心同心圆封闭式结构,在交通组织上采取放射路和同心环路直交的道路网;建成区内绿地成网,区外绿地楔状插入市内,重点绿化泰晤士河;在半径为48公里的范围内,由内而外划分为内圈、近郊圈、绿带圈和外圈

内圈:改造和恢复功能,降低密度

近郊圈:建设良好的居住区,空地尽量绿化

绿带圈:宽约8公里,制止城市向外蔓延

外圈:疏解伦敦过剩人口

2.借鉴作用

1)在区域范围内平衡人口、经济、社会发展 2)完善规划立法 3)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3.存在问题

1)中心区人口没有减少,反而增长

2)对三产发展估计不足,通勤时间过长

3)新城建设投资大,不能疏解人口

4)工业迁出后无有效改造,旧区矛盾依然重要

5)环形与放射路上交通负荷不断增长

6)地铁、快速交通延伸至郊区,城市无计划蔓延依旧。

p.s.“大伦敦规划”的主题思想及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作用

我国新城规划中,往往不注重对于城市规模和城市绿化的控制,导致城市的过度蔓延和无序发展;大伦敦规划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新城并没起到疏解中心城市的人口的作用,同时增加了城市周围交通负荷,对于我国新城规划来说,更应重视新城的发展和经营,在产业结构上和中心城市形成互补,缓解中心城市人口,同时重视联系中心城市的交通规划

P.s.大伦敦发展总体规划三个文件:1964《东南部研究》、1967《东南部战略》、1970《东南部战略规划》

新城

英国新城运动是战争的产物,1946国会批准新城法,1947年批准了城乡规划法;瑞典是继英国后建设新城最早的国家,瑞典的第一个新城是1950规划的魏林比

1.1946-1950年第一批英国新城

1)规划特点:较多地体现了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规划思想;这一代新城在功能和形式等方面大体一致,都强调独立和平衡

a)规模较小,密度较低 b)按邻里单位进行建设,功能分区严格 c)道路网呈环状放射型

2)缺点:a)对经济问题考虑较少 b)发展不快 c)就业困难,年轻人回流大城市

3)典型城市——哈罗新城(1947)

P.s.考文垂与斯蒂文乃奇的市中心商业步行区设计是现代化城镇第一批设计完好的步行区2.1955-1966 的第二代英国新城

1)规划特点:针对第一批新城的缺点开始进行建设;这个时期的新城也考虑区域经济平衡,把新城作为经济发展点,通过建设发展点来重新分布区域人口,组织区域经济

a)城市规模比第一代新城大 b)功能分区不如第一代严格 c)密度比第一代新城高 d)交通规划比第一代新城先进e)人口集中中心,结构紧凑 f)有一个繁荣的市中心g)绿化系统完善2)典型城市——坎伯诺尔德1955;朗科恩1964

3.1967 年后的第三代英国新城

1)规划特点:

“反磁力”城市,规模更大,成为独立的新城非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与,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重视公共交通,重视景观设计

2)典型城市——密尔顿?凯恩斯

4.英国三代新城发展趋势

1)离市中心距离:50——130公里

2)新镇规模:5——25万人

3)居住区建筑密度:75人/公顷——密度不断提高

4)居住组织:从邻里到社区

5)功能分区:从严格到岗位完全分散

6)建设目标:从平衡自足到社会、经济、区域协调综合考虑

5.新城建设得与失

1)从卧城到基本独立的新城,规模从小到大,独立性增强,分散大城市过于集聚的功能和人口,在更大范围内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2)没起到反磁力作用

3)过度关注新城建设,使得老城区建设资金匮乏,因而衰退

4)如何维系和创造传统城市中人们向往的“邻里关系”、“社区氛围”,成为新城建设的难题

战后重建

1)【法】勒哈佛是法国沿英吉利海峡的主要港口城市

2)【波】1945制定“华沙重建规划”

特点:①限制城市工业发展,扩大广场与绿地面积;②用地性质:内容与范围都超历史,中心区还规划了科学文化结构;③工业建设:恢复重工业,以克拉科夫为重点

3)【苏】卫国战争破坏严重的斯大林格勒和明斯克需要重建

4)【荷】成功塑造了位于市中心的林巴恩步行商业街

美国社区运动

1.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

2.斯泰恩的汽车交通与大街坊理论:1933雷德朋体系“人车分流”

3.1929年佩里的邻里单位原则6条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亩 (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4.屈普的区划理论《城市规划与交通》

2)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

3)广亩城市是一个把集中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

《雅典宪章》

1928·瑞士·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33·CIAM第四次会议·“功能城市”

1.内容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居住、工作、游憨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间距较大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憨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

2.积极意义

1)核心观点也是最有争议的观点,是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宪章所提出的城市发展对策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2)雅典宪章以欧洲城市现状分析为基础,所以当时欧洲城市的现状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3)从总体上看,雅典宪章对陈旧、传统观念的挑战,强调城市发展必须保持与生产、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致性,以先进的科学、工程技术发展和改造大城市的思想具有其进步意义

3.存在问题

1)城市规划中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简单化

2)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地点,扩大了城市交通量,城市交通日益恶化

3)宪章中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导致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4)明显带有勒·柯布西埃“光明城市”的理论倾向

《马丘比丘宪章》

1.内容

1)城市与区域:协调平衡城市与区域的关系,有效利用资源

2)城市增长:城市增长的存在问题与不同形式

3)分区概念:更加有机的分区概念,反对简单机械的分割

4)住房问题: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并涉及人类尊严

5)城市运输:鼓励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多样化城市运输

6)城市土地使用:通过立法解决城市土地使用的有效性和公平

7)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已是危及人类生存的大问题

8)文物和历史遗产的保存与保护:更加全面的文物与历史遗产的保存观念,鼓励保护性利用,并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

9)工业技术:恰当地评价先进的工业技术及其使用

10)设计与实践:动态的、强调过程的设计与实践观

11)城市与建筑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空间、城市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连续性,突出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生活习俗,不再是“壮丽的表演”

2.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

1)相对于雅典宪章的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对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宣扬社会文化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的观点,认为规划应对人的需要作出反应。

2)从雅典宪章认为规划结果是一种终极思想到马丘比丘宪章认为城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强调规划的工程性,不仅包括规划的实施。

3)马丘比丘宪章重新认识规划师在规划中所起的作用,提倡公众参与的作用。

4)马丘比丘宪章认为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部分地失去活力,提出应创造综合性的多功能的环境。

3.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1)单个城市走向区域规划

2)物质规划走向综合规划

3)静态规划走向动态规划

4)精英规划走向公众参与

区域规划

英国:1千万人口、R48KM的艾勃克隆比规划

美国:纽约及其周边的区域规划

苏联:大型工业项目、新城市、疗养区

昌迪加尔·1951·勒?柯布西耶

1.指导思想:以城市形态象征生物体形,构成了城市地图特征。

2.优点:

a)功能分区明确,布局规整 b)精美的道路设计 c)行政中心采取强烈映衬手法,形象鲜明

3.缺点:

a)功能分区导致社会分化 b)脱离印度国情,缺乏民族性 c)城市布局过分有序、机械,建筑空间和环境丧失人情味

巴西利亚(1956 /科斯塔)

1.规划布局特点

1)城市布局骨架由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功能迥异的轴线相交构成,平面形状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

2)功能分区明确:机头——三权广场;机身(城市交通主轴)——纪念性大道、高楼群;机身——商业区、住宅区、使馆区;飞机尾部——文化区和体育区,其末端是为首部服务的工业区、印刷出版区;城市主轴和两翼成十字交叉,象征巴西是天主教国家

3)现代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

4)运用公园、绿地、湖泊等美化设施,顺应地形

2.缺点

1)单纯讲究物理性功能或视觉功能,而忽视了人们的心理功能的需要;

2)规划过于追求平面上的超凡形式,而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却较少考虑。

3.意义

1)结构清晰,功能分区明确,各功能分区有良好的交通联系,步行交通与车行交通各成系统

2)城市中心设计杰出

3)严格按照雅典宪章功能分区思想和”形式理性主义”规划思想,对柯布西耶的思想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1955·Team10

1)1954《杜恩宣言》“人际结合”

2)簇群城市

60s城市整体规划

1.大伦敦发展总体规划---集中发展

2.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3.华盛顿地区2000年规划---放射长廊发展战略

4.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

5.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精选3篇

荷马史诗奥德赛读后感精选3篇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

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 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 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因此,《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

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1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高一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00字5篇

高一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00字5篇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在四五年前,我的外国文学史老师,姓蔡,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抓紧多读书,你在大学读的书可能是你这一辈子读书的一半。 我当时对此颇为怀疑。工作以后,教学之后,我肯定也有很多的时间去读书。 没想到,这句话是对的。 在初初工作的时候,忙着站讲台,怎么教书、怎么育人,把所有精力投入其中,还是免不了偶尔的兵荒马乱。很快,结婚、生孩子,又是夺去了不少的精力。那几年,读的书太少。 这个暑假,孩子已经会跑会跳,虽然还是黏糊着,但是婆婆一直帮衬着,我也有了自己的时间。最近在看的,是《城南旧事》。今日的唠叨,也源于此。 大学时候读的书里面,就有这一本。这是现当代文学老师要求读的书目,那时候每个学科一周一两节课,每个老师却都喜欢布置一堆阅读书目。要感谢我同宿舍四年的舍长,总是在边上督促我。看书带着我、复习带着我,总算是坚持读着书。那时候,读的杂了也乱了,有些囫囵吞枣,现在就忘剩下一个书名一个作者几个情节,有些可能都会忘记看过了吧。 《城南旧事》不在这一类别。那份心情,至今还藏在心底。我不知道你会不会也有这样一份心情,有些书,看完以后诸多感受在心,

又不愿与人说,感觉那是一个人的世界,挤不进、出不来。有时候你会想重温,可是又有些情怯。 《城南旧事》带给我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感受。我借了书,看完了,买书,却再没有翻开。那份情怯,是对文本厚度难以承载的情怯。 最近的苏城,暑气渐消,清风迎面,初秋的凉爽给人以无限轻松与遐想。懋懋起得早,午睡也早,我抽了一本书断断续续地看。在林海音的笔下,她以孩童的天真无邪去描写自己少年时代所见所闻的5个生活小故事,却正是这双眼眸的倒影,折射出那个年代贫穷、苍凉的旧中国面貌。童心无欺,沉重感像细丝缠绕心扉,一时难以暂缓。 看书,总是会给人带来一阵一阵的悸动。这一阵阵的悸动,又慢慢施以人身,改变着我们。前几天看一个公众号,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你想要学生成为怎样的人,你就要成为怎样的人。公众号推了一篇龙应台的旧文,中心观点便是从小多读文史哲,让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最后是这样一句话: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从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星,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历史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的特定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 开学在即,希望我的学生们,可以爱读书,多读书。新学期,在阅读里徜徉。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城南旧事》,作者是林海音。说起这位作家,可了不得!因为她的文章《窃读记》被入选了语文课本,语文课本一学期只有36篇呢!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00字2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00字2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读后感1000字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被人们称为西方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但是这一次我是真正深入这部经典戏剧,走近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美妙的音韵,复杂的人物关系刻画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导演了一个凄美的悲剧故事。 “故事发生在维洛那名城,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鲜血把市民的白手污渎。”开场诗这第一句已经挑明了故事的前因。仇恨使许多人失去生命。罗密欧与朱丽叶不顾两家之间的仇恨,私下结婚。提伯尔特与迈丘西奥的争斗,由于罗密欧的争斗,两人先后去世。罗密欧被放逐后,朱丽叶在嫁给巴里斯前夜服毒假死,而罗密欧却不知情,与巴里斯争斗后,杀死巴里斯,自己服毒自杀,朱丽叶醒来也拔剑自杀。罗密欧的母亲在他被放逐后也去世了。 两人相恋,一直希望能够长相厮守,可是由于家族的仇恨才酿成了这种无法挽回的悲剧,直到众人纷纷的离逝,直到最后一刻,仇恨才化解。为什么两家人不互相宽容,互相谅解一些呢?仇恨使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家人长期生活在互相交恶,而命运的决定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恋,一同离去。 如果双方能够宽容一点,那么结局或许就不会如此了。“恨灰中燃起了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敌,今日的情人,这场恋爱怕要种下祸根。”这是朱丽叶在舞会上的一句台词,她放弃了仇恨,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纯洁的爱,宽容使她爱上了罗密欧,而罗密欧也是如此。 凯普莱特曾在舞会上对罗密欧宽容过,可以使短暂的他说过觉得罗密欧人不错,只是是蒙太古家的人。可见,这一点点的宽容终还是不能释放仇恨。 富兰克林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提伯尔特和迈丘西奥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那么他们就不可能纷纷命丧黄泉。 莎士比亚运用了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给我们揭示了人性的这一丑恶——仇恨 使人丧失了理智,丢失了许多人的性命。我想我们应该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待人。 古往今来,许多为人因宽容而走向成功。鲍叔牙荐管仲,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就了霸业。奥巴马上任担任总统,荐前竞选人希拉里为国务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同学之间也要学会宽容,这样才能友好相处,共同进步。平时,时常见到同学之间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吵,最终伤了感情。. 仇恨不会使人快乐。《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伟大的戏剧呈现给我的不仅是凄美悲伤恋歌与各种精湛的艺术手法,还让我了解到宽容是那么重要。或许宽广的心胸才能开拓更多的可行之路,而斤斤计较,心怀仇恨只能终日饱受煎熬,似一道厚重的墙挡在前进的路上。 学术上把沙士比亚一生中创作的39个剧本分成5大类:历史剧,喜剧,悲剧,悲喜剧以及传奇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于1594年,被列为悲剧,虽然根据《外国文学史》中所说,被公认的沙翁”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

2020年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外国城建史大题

城市的产生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 古埃及与两河流域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及影响(前四点为成就,后四点为影响)?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 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6:古代两河流域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12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布局有何特点? 古代印美地区的城市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 古希腊的城市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11:从爱琴文化中的克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E1:雅典卫城的布局特点。10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 (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古罗马的城市17: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8: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19: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20: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 21: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11 E2:欧洲中世纪城市非常优美,请分析其形成的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原因。10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 1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5篇

三国演义四大名著读书笔记1500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三国演义读后感1 可惜,诸葛亮在这里弄错主次,对荆州不予重视,关羽失荆州后,蜀汉从此不可能“顺流而东”,而秦川方向则无法打通,只能坐困两川之地。 当诸葛亮意识到这一点时已太迟了,他面临决择: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守? 他清楚自己的分量,在《后出师表》中,他说:“量臣之才,故知伐贼,才弱敌强也”。本身才干如此,如不主动进取,则:“然不伐贼,王业也亡,惟坐而亡,孰与伐之?”这是因为“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如若要进取,手中力量又是怎样?自入主汉中以来,经彝陵之战(火烧连营)后,几年功夫,共有70馀名善于冲锋陷阵的将领和一千多军事骨干死亡,这批军事骨干是经数十年积聚培养而来的,倘若再经数年,将再损失三分之二,已明显表明兵力不足。假如坐守,等候敌方进攻,所付出代价,与主动进攻是相等的。所谓:“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这是诸葛亮个人见识,是比较客观的。 古今中外,打仗表面是打军事仗,其实是打后勤战,旷日持久之仗,更是打国家综合实力战。蜀国综合国力如何呢?一组来自正史《三国志》的数可说明:蜀亡时,“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军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馀万(斤、石?),金银各二千斤…”。

可以说,库存到了扫砖缝地步,这是一个国家的物资储备!从数中,还可看到,平均每9人要养一个兵,每七户要养一个官。(予按:今之为政者当鉴之!)这种情形,即使在诸葛亮初次北伐之际,(时已经彝陵之战)情势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别说要“北定中原,恢复汉室”。那怕自保已是很难的了。难怪诸葛亮又承认:“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料也”。 蜀国的情形是这样,诸葛亮也认识到了,作为当时政治家和军事家且怀有政治阴谋的司马懿,当然非常了解周边其他二国的情形。他故意夸大对方力量,危言耸听,为的是要牢牢掌握魏国武装力量之大权,以期一旦时机成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夺取魏国政权。 司马懿背后的魏国情况如何?以魏国方面而言,自曹操占有中原之地后,削平境内各路豪强,平定北方,势力直达辽东半岛。采取安定境内政策,屯田兴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人口增殖,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全境已初步安定,逐渐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是,他虽挂名为汉朝宰相,实则牢牢掌握国家权力,事权归一,并且以汉朝正统名义号令全国,体现出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才能。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立国称为魏,七年后,曹丕死,子曹睿为魏王,司马懿被任命为全国武装力量总司令―骠骑大将军。对于司马懿这个政治野心家来说,真是天上掉下来的良机!但司马懿自身衡量,要夺取魏国政权时机尚未成熟:曹操死去才七年,原来一批忠实手下尚在;自己的羽翼未丰满;朝廷重臣对自己有诸多猜疑…。于是以退为进,上书曹睿,要到西凉屯兵,表面上是守雍、凉二州,实则拥重兵不放,

中国城建史常考题目及答案

中国城建史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3. 主要古代城市的规划建设思想与城市格局(周代洛邑城——曹魏邺城——吴国金陵——隋唐长安——元大都、明清北京) 4. 唐长安和汉长安的比较 5. 中国古代规划思想及典型城市(匠人营国思想、管子城市建设思想) 6. 中国古代规划重要著作(周礼考工记——管子——孙子兵法——商君书) 7. 不同历史时期都市布局的完善与发展 8. 不同历史时期居住区的完善与发展 9.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 10. 平江城规划以及平江图、平江城的意义 11. 中国古代城墙的防御设施的演变 12. 中国古代不同类型城市选址特征及其原因 13. 中国古代城市与西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上、土地制度上、***上的异同 14.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和典型城市 15. 近代城市体系的二元结构下不同类型的城市及其各自特征 16. 上海自1845年开埠为商埠起至1949年上海解放止,一百多年来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近代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17. 青岛的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意义,青岛在德占时期与日占时期规划有何不同 答案: 1. 宋朝之后城市建设与之前城市建设特征比较 (1)商业分布:宋代之前的城市建设中商业是被限定在“市”内的,到了宋代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而突破了“市”的限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沿街、沿河开设各种店铺,形成熙熙攘攘的商业街。 (2)筑城技术的改变:在宋代前后,由于火药的发明并广泛用于攻城导致筑城技术有较大的改变,在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到明代城墙加砖更为普遍,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 (3)城市中居住区:中国古代城市中居住区城“闾里”,里市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自周(或更早)至唐代一直实行这种严格的管理。如唐代实行“里坊制”,有封闭的坊墙,有定时启闭的坊门。唐长安可以说是严格管理的封闭的“里坊制”的顶点。△自宋代以后这种形式渐渐被打破。如宋代城市中虽也有坊的制度,但已非唐长安那种坊里的形式,无坊墙及坊门,通常是指一定的居住地段或居民管理的单位。△元大都中也有坊,是有城市道路分割的一块地段的名称。居住区有街巷组成。有巷分隔城长条形的地段。 2.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秉承思想体系 (1)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城市性质有了严格规划,《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思想基本成了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所秉承的思想体系; (2)东周时期产生了“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多元化时代,即有与《周

外国城建史题库

城建史思考题(外国部分) 1:为什么说城市是人类第二次革命和第三次大分工的产物?马克思怎样论述城市诞生的条件?恩格斯怎样评价城市诞生的意义?(P1-3) 2:古埃及人的宗教哲学对城市建设有何影响?从古埃及几个不同时代城市的规划特点谈城市规模随时代发展演变的关系和阶级差别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反映? 3:古埃及城市建设有哪些成就?(P4-8) 4:古代两河流域早期由什么部族人开发?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世俗统治之间的关系与埃及人有何不同?这在城市形态上有何反映?(P10) 5: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P11) 6:古代两河流与城市新巴比伦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2-13) 7:古代米提亚-波斯人首府爱克巴塔纳城市规划布局反映了什么样的宇宙观?古波斯王大流士的宫城建设部局有何特点? (P14) 8:印度河早期文明中有哪两个著名城市?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有何成就?(P16-17) 9:古代美洲曾形成哪三个大的文化中心?各有何著名的城市?城市有哪些主要要素?其规划布局有何特点?(P18-20) 10:古希腊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条件有何关系?古希腊历史上有那几个发展时期?其城市文明在那些时期达到高峰? (P21) 11:从爱琴文化中的科里特文化到迈西尼文化,城市建设演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P22) 12:希腊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的卫城有何演变和发展?为什么说城市建设的市民参与传统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的城邦国家? (P23-24) 13:古代雅典城市是怎样形成的?其城市布局的混乱和空间规划设计的高超艺术如何统一解释?(P26) 14:试分析描述雅典卫城的空间序列效果,(P27-28)并加以评论. 15:古希腊公共外部空间有何特点?希波丹姆的规划原则包括哪些内容?在米利都城规划中得到如何运用?(P28-30) 16:希腊化时期希腊城市布局有何变化?城市建设有何进步?(P31-33) 17:古罗马城市建设与古希腊有何异同?你能从自然、社会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解释吗?(P35-36) 18:古代伊达拉里亚的城市规划程序和思想有何意义?(P36)古罗马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 19: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城市建设有何成就和问题?(P37,41-43,46) 20:古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建设有何成就?试分析其空间设计构图手法。(P37-38,42-43) 21:为什么说典型的罗马城市规划模式只有在营寨城这类殖民城市里得到实现?试述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并予以评价?(P46)22:西欧中世纪初期发生了那些重大社会变迁?对城市发展来说产生了什么后果?(P47-48) 23:西欧中世纪分为几个时期?何时城市再度兴起?城市中的社会力量是如何变化的?(P47-48) 24:西欧中世纪城市发展的基础有那几种类型?其选址,规模,产业人口分布有何共同特征?(P48) 25:西欧中世纪城市采取哪些平面类型?城市中的要素有何布局特色?(P48)举法、德等国实例说明。(P53-57) 26:为什么说西欧中世纪城市在今天看来有许多优点作为宝贵的遗产?中世纪城市的问题是什么?(P49) 27:中世纪意大利几座著名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何特色?(P49-52) 28:中世纪东罗马和俄罗斯人在城市文化方面有何联系?有何成就?试举著名城市建设为例说明?(P58-62) 29:伊斯兰地区的自然和社会以及宗教文化在其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何反映?除在西亚以外,在欧洲、印度还留下什么宝贵的历史遗产?试分析其空间艺术构图的成就。(P63-70) 30:日本在中世纪如何吸收中国城市文化?有那些仿中国城市规划的作品?何时独立发展自己的文化?(P70-71) 3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这一运动的思想支柱是什么?文艺复兴运动如何分期?(P73) 32: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有哪些著名的建筑、规划师?(P73)其具体贡献各有哪些? 33:试述文艺复兴的几个理想城。分述其平面布局和形式的依据(P74-76) 34: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手法是什么?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手法有何特点?举例说明。(P76-79) 35: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城市广场设计?各有何手法特色?(P80-85) 36: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有何著名园林?(P86) 37:绝对君权时期的政治、经济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兰西是当时欧洲城市与建筑的中心?(P87) 38: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城市建设有那几方面重大实施?其基本手法有那些?举例说明。(P88-91) 39:绝对君权时期法国园林建设有那两大作品?其影响如何?(P91-92) 40:当时的俄国和德国、丹麦城市规划如何反映出凡尔赛规划的影响?(P93-95)

外国城建史复习题重大

外国城建史复习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 古埃及人认为现实世界是暂时的,灵魂是永存的。因此皇帝的陵墓,庙宇,方尖碑,狮身人成为主要的建筑物构成死者之城,并用花岗岩材料建设;而城市与住房甚至宫殿都是短暂的,因此常用粘土,土坯和芦苇等不耐久的材料,它们构成了生者之城。 城市建设的成就: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国王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及其演变,典型城市 规划模式:采用一种几何形状,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城市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广场占有一个或者几个以上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 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 私宅地段分为三种住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 希波丹姆规划模式的演变: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米利都城),到有显著的城市轴线(塞里纳斯城),更进而到道路与建筑有计划的配合(普南城)。 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道路为棋盘式,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普南城:城市背山面水,位于向阳的陡岩脚下,东西600米,南300米,市中心广场居城市主要位置,是商业,贸易,政治活动中心。 3-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 相同特点:均由广场群主场的大型广场空间,是城市的中心。 不同特点: 1. 共和国时期:由广场群组成,是城市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空间呈开敞状,周围的房屋比较散乱自由,广场为市民聚欢的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 2. 帝国时期: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的雕像占广场中央主要位置,广场群以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来表彰各代皇帝的业绩,广场形式又开敞转为封闭,又自由转向严整。 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 早期文艺复兴的城市,代表为佛罗伦萨:16世纪后半叶,从阿诺河修建了联通市中心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两侧严格对称,且设有骑楼的联排式多层房屋,丰富了市中心广场的群体构图。沿袭了中世纪市民建筑的特点,着重正立面的设计,不重视体积表现,建筑物均临街并立,广场雕塑放在边沿。这个时期佛罗伦萨大教堂的穹顶建成,成为城市的外部标志。 盛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重建是这个时期是这个时期的壮举,大穹顶顶点离地137.8米,丰富了城市的立体轮廓。教堂入口广场由梯形和椭圆形平面组合而成,十分雄伟。 晚期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为威尼斯:此时期开拓了接到广场,修建教堂,府邸,还建造了商业和集会的敞廊,市政府,中塔,图书馆,博物馆,铸币厂,学校等等。在滨水部分修建了不少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世承班王丽婷我最近在拜读《欧洲文化的起源》,一本充满智慧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出版的年代太过久远了,泛黄的书页,生锈的书钉,却给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读书感觉。细细品味,仿佛在翻一份老黄历,内容真实而吸引人,总是给予我新的知识与见解。 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传说与事实这一部分里面的神话了。其实这学期我在上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就特别对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欧洲文化的起源》这本书正好凤毛麟角般的涉及到一点,简直就是无巧不成书。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神奇的梦。这里有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在神的故事里,有着一个庞大的神的谱系,这些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并不像那群东方之神一样忧患重重、忍辱负重,而是打打闹闹地过着人一样的世俗生活。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正是因为幻想与人性的融合,才使得这些神话故事拥有无穷魅力。在英雄传说中,则大多是英雄们为民除害的故事,有赫剌克勒斯的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珀尔修斯取女妖头颅的故事,忒修斯杀死食人牛的故事,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等。在这神话的遐想中,古希腊人寄寓了自己的智慧、理想、情感、愿望。虽然,神话是先民们通过想象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但也真实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因而它的天真浪漫,它的活泼乐观,它的纯真质朴,都成为人类童年时期自由天性的真实写照。童年,有粗野的儿童,也有早熟的儿童,而马克思却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今天,当人性的童贞逐渐为成年的理性所取代的时候,这时你却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回那份童年的纯洁无暇。这便是古希腊神话所显示出的“永久的魅力”。 同时古希腊神话是一部以神话方式记载的人类历史。古希腊神话中有的传说,可以看成是用象征文化方式记录的人类发展简史。比如,英雄传说中,海格立斯曾作了十二件大功,他杀死了九头水蛇。那么据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考证,这实际是代表了人类所走过的文明历程。涅墨亚雄狮是大森林的象征,九头水蛇是沼泽地的象征,实际是表明了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征服大森林,迈进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提修斯杀了米诺托牛,则是曲折地反映了雅典王子提修斯冒险到克里特岛获取航海术这段历史。又如,著名的三美神金苹果之争,其实是关于土地平等权益的一场争端。由此引发的特洛伊战争则是古希腊为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海外制高点的一段挑战自然的历史。人们考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河南城建学院《中外城建史》试题B答案

平顶山工学院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外城建史》试题B答案 供城市规划专业0513041/2 班使用 一、填空题(25分) 1、商城 2、汉朝 3、瓦子 4、秦 5、里弄 6、帝国主义共占城市 7、新巴比伦王国 8、帝国时期9、要塞型、城堡型、商业交通型10、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广亩城市11、中心阁12、“功能城市”13、建筑十书14、盖迪斯 15、人的需要和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是一切建设工作成功的关键 16、人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综合空间 17、适度的集中、均衡的分散 二、选择题(10分) CAACC AACBA 三、简答题(40分) 1、1)唐长安城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影响到城市布局。 长安城布局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原则,宫城、皇城居中在城市最北面,其它设施则按照封建礼制顺序布局。道路是规整的方格网状系统,有集中的市,市和坊都有封闭的坊墙。 2)宋东京城的布局主要立足点在促进商业的交易,所以城市总体的布局没有严格按照儒家思想的学说。除了皇城、宫城内部布局采取轴线布局,外城的布局比较自由,大街道一般都与商业结合,形成商业街,有集中的市,也有分散的商业街道,市和坊无坊墙。 2、答:城市的产生是在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后,剩余产品的出现,产生了私有制,才出现了以交换产品的场所-市。所以早期的城市是从农业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与农业的关系很紧密,因此大部分城市都靠近河流。秦汉以后国内有统一的市场,商品流转数量大,商业的运输主要是靠自然水运条件,所以在通航河道的重要渡口或交汇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商业都会,因此这个时期城市的建设靠近河流主要是方便商业的运输。 3、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明确的侵略意图,有的偏重于军事,有的偏重于商业贸易,有的偏重于交通运输;城市的布局体现了民族矛盾,中国居住区和外国居住区在建筑质量上,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绿地标准,公用设施水平上有显著差别;城市的布局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密集的道路网,众多的临界街坊,反映了资本主义城市以营利为目的的特征。 4、雅典卫城建立在城内一个陡峭的山顶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成挡土墙形成的大平台,山势险要,只有西面有个上下的通道。卫市的主要建筑是供奉城邦保护神雅典娜的帕提农神庙。卫城建筑的布局不是刻板简单的轴线关系,而是按照人们祭祀是行走的路线设计的,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展现给人们,使没段路程展现给人们面前的都是不同的建筑优美景象。 5、圣马可广场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达到统一和谐的情调。大广场与靠海的小广场通过钟塔过渡,靠海的大广场和靠海的小广场用用台阶和一对狮子雕像进行过渡。同时广场四周建筑底层采用外廊式做法,使广场空间与建筑室内空间有个过渡。在艺术处理方面,高耸的直塔作为竖直线条,与周围这些建筑物众多的水平线条形成对比。总之,圣马可广场运用了不同空间的互迭手法,视觉上采用相似、对比的手法,使得建筑群体的组合和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高峰。 6、1)、进步性:提出了通过限制大城市规模来控制大城市恶性膨胀问题;通过在大城市中布置大面积的绿化带来改变城市环境质量;在城市中心设置公共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室外活动的需要;工业区,铁路干线放在城市边缘地带,避免干扰城市。 2)、霍华德没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本质,资产阶级不会把大量的资金投入毫无利润可赚的绿化设施和公共活动场地,更不会对城市人口进行疏散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 (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 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 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 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 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 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十一、巴黎 (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 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 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 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 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 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 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 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 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 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 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 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 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 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 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 ·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 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 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 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 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 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 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 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 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 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 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 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 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 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 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 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 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 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 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 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城法》与卫 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 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 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 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 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 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 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 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 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 民地城市。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 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 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 测;忽视地形约束 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 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 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 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 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 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 (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 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 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 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式。灵活 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 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城市宽度 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马德 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 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 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十九、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 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 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 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300万人明日城市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畅想曲 二十、卫星城理论几代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 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 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 规划。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二十一、雅典宪章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 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 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 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 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 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二、大伦敦规划优缺点(四个圈,内圈,近郊 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 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 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 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 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 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 疏解不力、不便 二十三、英国新城几代及城市规划特征 (1)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 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两侧工业、4 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 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 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 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 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是18层的市政厅和St.Joseph教堂)。简单平淡。。 1946年新城法和1947年城乡规划法---英国。生活 与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2)50年代前的第一代新城14个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 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 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 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 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 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 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 二十四、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结构缺点 (1)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1951年规 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 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 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 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 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 计---简洁而表意。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 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二十五、荷兰兰斯塔德城市规划特点人口和城镇分 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形成既分开又 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 线向四周发展 二十六、大伦敦,大巴黎总体规划p200 二十七、场所p265定义: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 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 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二十八、新陈代谢派理论p279丹下健三事务所成 员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把设计和技术看做人的生命 力的外延,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的动态过程,主张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 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二十九、美国方格形城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三十、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城 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 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 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 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 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三十一、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 域化规划思路;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 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 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 它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 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 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