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9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多聚体与单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体与其构成的多聚体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

B. 由葡萄糖构成的多聚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

C. 多聚体由单体脱水缩合而成,其基本骨架是碳链

D. DNA的特异性与其构成单体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

2.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蛋白质和核酸的特有元素分别是N、P

B.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C. 蛋白质可在细胞器中合成,而核酸不能

D. 蛋白质和核酸的生物合成过程都需要对方的参与

3.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膜的元素组成相似,结构基本相同

B. 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通过囊泡实现

C.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上均可发生能量转换

D. 人体内性激素的合成与性腺细胞的内质网有关

4.细胞吸收某些离子,最终使其在细胞内的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浓度的现象称为积累,

积累率以某离子再细胞内的浓度(c i)与其胞外浓度(c o)的比值即[c i/c o]来表示。

根细胞积累的上述元素均为大量元素

B. 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 根细胞吸收K+和NO3?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D. 根细胞吸收离子的量与细胞外液中离子的量不成比例

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

B. 细胞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体

C.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细菌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D. 细菌和T2噬菌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相同

6.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磷酸腺苷可用于DNA的合成

B. 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C. 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

D.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结合同一底物

7.下列对癌细胞快速增殖影响最小的是()

A. 细胞核大,核仁数目多

B.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C. 线粒体DNA拷贝数目增多

D. 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

A. 合成都不需要光

B. 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 都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D. 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9.下列经典实验未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的是()

A. 探究卡尔文循环中碳的转移途径

B. 通过人鼠细胞融合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

C. 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D. 探究DNA的复制是否为半保留复制

10.镜检玉米花粉母细胞时,发现细胞内正在联会的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呈异常的“十”

字型结构如图所示(图中字母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可推断()

A. ①和②、③和④是同源染色体

B. 图中有一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

C. 出现“十”字型结构表明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

D. 该细胞只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H,aBh的配子

11.如图表示某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的组

成及来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遗传病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 母方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卵细

C. 父方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的精子

D. 该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约占1

2

12.研究发现,一条DNA上的某基因经“DNA-RNA-DNA”途径可转移插入本DNA

其他位置或其他DNA上。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 DNA-RNA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

B. RNA-DNA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苷酸

C. 该基因转移至本DNA上时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D. 该基因转移至其他DNA上时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13.关于基因、DNA与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n个基因控制n个性状

B. 细胞内全部核基因的长度等于核DNA长度,也等于染色质长度

C. 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核DNA可多次复制,核基因可多次转录

D. 不同基因在转录时的模板链可能不同,但同一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相同

14.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

GCC 、GCA 、GCG )变为苏氨酸(ACU 、ACC 、ACA 、ACG ),失去了原有的酶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M 基因突变为m 基因是因为G-C 替换为A-T

B. M 基因突变为m 基因后导致三个密码子发生改变

C. 赤霉素是M 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豌豆茎的生长

D. 在杂合体Mm 个体中,M 基因表达,m 基因不表达

15.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男孩(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

交叉互换)。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 可以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B. 可以排除此病的基因位于X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C. 可以断定该男孩的母亲是杂合体

D. 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是1

2

16. 某严格自花受粉的植物,其野生型开紫花,突变Ⅰ型和突变Ⅱ型开白花。突变Ⅰ型

和Ⅱ型杂交后,子一代均开紫花,子二代中紫花:白花=9:7.由此推断,该植物花色素的生成途径可能是( )

A. 前体(白色)→基因A 紫色色素

B. 前体(白色)紫色色素

C. 前体(白色)→基因A 紫色色素→基因B 白色色素

D. 前体(白色)→基因A 白色色素→基因B 紫色色素

17. 下列关于变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单倍体育种目的是得到具有优良性状的单倍体

B. 人工诱变处理可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

C. 通过杂交、筛选,可定向集合亲本的优良基因

D. DNA 重组技术可克服物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

18. 研究发现,位于果蝇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t )在纯合后,可使雌蝇(XX )发育

成不育的雄蝇,但对雄蝇(XY )没有效应。一对该基因杂合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产生F 1,F 1自由交配产生F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代雄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或XY

B. F 1雌蝇中纯合体占1

3

C. F 2中t 基因的频率为37

D. F 2中雌蝇和雄蝇数量比为5:7

19. 血浆白蛋白是存在于血浆中的高水溶性球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浆白蛋白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有关

B. 血浆白蛋白也可大量存在于组织液中

C. 血浆白蛋白减少可能会导致组织水肿

D. 血浆白蛋白的合成需3种RNA 的参与

20. 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反射弧的传入神经纤维传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消耗能量

21.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结构,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

B.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运输至突触后膜需要消耗能量

C. 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D. 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2.研究发现过度肥胖引起的H型糖尿病患者中,在注射等量的胰岛素后,长期服用药

物X的患者,其血糖下降幅度明显高于未服用药物X的患者。为探究药物X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模型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的模型鼠未注射胰岛素

B. 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过度肥胖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

C. 药物X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

D. 药物X可能会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3.下列有关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抗体是由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分泌的

B. 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C. 抗体可以在细胞内液中发挥免疫效应

D. 抗体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24.下列有关赤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霉素仅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是一种植物激素

B. 赤霉素主要分布于植物的根尖、休眠的种子中

C. 赤霉素使大麦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D. 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细胞生长,并具有两重性

25.持续干旱的地区容易发生蝗灾,导致玉米等农作物减产。科学家对某蝗灾地区进行

了相关研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当地所有蝗虫和玉米等作物构成一个群落

B. 蝗虫灾害加快了当地生物群落的演替速度

C. 标志重捕法是调查蝗虫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

D. 蝗灾过程中,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符合“J”型增长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

2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调节中起

重要作用。如图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RH”的中文名称是______,其分泌受到图中______物质的调节。

(2)从应激刺激到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属于______调节,腺垂体能接受CRH的调节是因为______。

(3)氢化可地松是糖皮质类激素,具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

用。异体蛋白注射到大鼠足跖内,可在短时间内引起组织的急性炎症,炎症部位明

蛋清等试剂,为验证氢化可地松的抗炎作用,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27.

类型5年群落10年群落20年群落

优势种物种数优势种物种数优势种物种数

草本青蒿262418

灌木9马桑1613

乔木111松树23

(1)20年间,发生在退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经历了______三个阶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群落演替的实质是______。

(2)2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用样方法调查优势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20年间,退耕农田上的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这种变化提高了______。

(4)我国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请从生态功能的角度分析,退耕还林的意义是______。

28.玉米是二倍体植物,风媒异花传粉。自然界中的普

通玉米(AABBDD)粒中蔗糖含量低,无甜味。现

有2个超甜玉米和1个普甜玉米品种,它们都是普

通玉米单基因突变的纯合体,其控制基因及其生化

途径如下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玉米品种(纯种)隐性突变基因染色体(号)甜度

普甜玉米a4微甜

超甜玉米b3甜

d?甜

(2)表中普甜玉米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表中超甜玉米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3)两株不同品种的超甜玉米杂交,子一代为非甜玉米。请利用子一代玉米为材

29.解磷菌能分泌酸性物质分解并释放土壤中固化的磷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元素之一,可用于合成植物体内的______等化合物(至少写两种)。

(2)筛选土壤中解磷菌时,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磷酸钙,筛选原理是观察培养基中是否出现溶磷圈,培养基中出现溶磷圈的原因是______。

(3)解磷菌主要有细菌和真菌两种类型,欲从菌落特征上判断其类型,应观察并记录______等参数。

(4)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土壤中解磷菌数量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______。甲、乙同学用同一稀释培养液计数菌落数时,甲同学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35、146和152,乙同学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45.51和60,甲、乙同学统计的菌落数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30.在人体内,胰岛素基因表达后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细胞

器内加工时,切去头部的引导肽及中间的C段肽后,形成由A、E两条肽链组成的胰岛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前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前胰岛素原基因(简称P基因),会设计出多种脱氧核苷酸序列,这是因为______。由于P基因较小,故常用______法获得该基因。

(2)人们常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原因是______。研究发现诸如胰岛素原等小分子蛋白质易被大肠杆菌内的蛋白酶水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生产时可选用______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

(3)从大肠杆菌中获取的前胰岛素原无生物活性,需在体外用蛋白酶切除引导肽和C段肽。不能从大肠杆菌中直接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胰岛素的原因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31.实验者在适宜条件下探究温度对葡萄试管苗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关

数据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来改变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2)叶片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0C,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是______。

(3)葡萄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叶片呼吸速率。温度高于25°C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单体与其构成的多聚体具有相同的元素组成,A正确;

B、由葡萄糖构成的多聚体的结构不同,功能也不完全相同,如糖原和淀粉都是储能,而纤维素是组成细胞壁的成分,B错误;

C、多聚体由单体脱水缩合而成,其基本骨架是碳链,C正确;

D、DNA的特异性与其构成单体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有关,D正确。

故选:B。

单体是能与同种或他种分子聚合的小分子的统称;是能起聚合反应或缩聚反应等而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是合成聚合物所用的低分子的原料。多糖(淀粉、糖原和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因而被称为多聚体。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大分子的种类、基本单位、结构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D

【解析】解:A、蛋白质和核酸含有N、P,磷脂、ATP也含有N、P,A错误;

B、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错误;

C、核酸可以在细胞内合成,核酸的主要合成场所是细胞核,C错误;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指导,核酸的合成需要酶(多数为蛋白质)的催化,D正确。

故选:D。

1、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2、核酸的功能:

(1)细胞内携带遗传物质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3.【答案】C

【解析】解:A、生物膜的主要由磷脂形成的基本骨架组成,元素都是:C、H、O、N、P,结构也基本相同,A正确;

B、内质网膜形成的囊泡会到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形成的囊泡会到细胞膜,所以生物膜成分的更新可通过囊泡,B正确;

C、在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可以发生能量转换,但是叶绿体内膜上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相关过程无能量转换过程,C错误;

D、性激素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D正确。

故选:C。

本题是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考查,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

的主要反应。考生只有对相关知识进行准确记忆,对比分析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4.【答案】A

【解析】解:A、钠不是大量元素,A错误;

B、根细胞对K+和NO3?的吸收较多,对另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少,体现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根细胞逆浓度从外界吸收K+和NO3?,所以根细胞吸收K+和NO3?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

D、细胞外溶液中Na+和SO42-浓度高,但细胞对两种离子的吸收较少,因此根细胞吸收离子的量与细胞外液中离子的量不成比例,D正确。

故选:A。

根细胞吸收这四种离子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消耗ATP,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道不大。

5.【答案】C

【解析】解:A、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菌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们都是自养生物,A正确;

B、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为二分裂,细胞增殖过程不出现纺锤体,B正确;

C、细菌没有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C错误;

D、细菌和T2噬菌体都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它们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相同,D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答案】A

【解析】解:A、一磷酸腺苷可用于RNA的合成,A错误;

B、酶的合成需要消耗ATP,B正确;

C、ATP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C正确;

D、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可结合同一底物,即DNA,D正确。

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酶具有催化功能。

本题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识记酶和ATP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B

【解析】解:A、癌细胞,细胞核大,核仁数目多,有利于细胞的快速增殖,A错误;

B、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与癌细胞的快速增殖无关,B正确;

C、线粒体DNA拷贝数目增多,线粒体数目增多,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C错误;

D、细胞质内含有大量游离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旺盛,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D错误。故选:B。

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包括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癌细胞的特征等,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并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结构。要明确特征之间的关系,例如糖蛋白减少,会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转移。

8.【答案】A

【解析】解:A、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A错误;

B、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B正确;

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吸收和传递光能,C正确;

D、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提取色素时应该用无水乙醇,D正确。故选:A。

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及作用:

色素种类颜

定性滤纸条上显

现的色素层析图

主要功能化学性质

类胡萝卜素胡

①橙黄色

吸收、传递

光能

①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酒

精等有机溶剂中;

②叶绿素的化学性质没有类胡萝

卜素稳定,其合成易受温度、光照

和Mg等的影响

②黄色

吸收、传递

光能

叶绿素叶

绿

素a

绿

③蓝绿色

少数吸收、

转化光能;

大多数吸

收、传递光

绿

素b

绿

④黄绿色

吸收、传递

光能

色素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B

【解析】解:A、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发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碳循环途径,A错误;

B、人鼠细胞融合实验验证不能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因为目前技术只能监测放射性物质,但是不能明确该放射性是哪种元素发出的,即使用35S标记蛋白质,也不能证明膜的流动性,课本上是用荧光标记蛋白质来完成该实验的,B正确;

C、T2噬茵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

D、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培养液中、然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D错误。

故选:B。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

(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用3H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3)15N标记DNA分子,证明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卡尔文用14C标记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

(5)鲁宾和卡门用18O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

本题以同位素标记法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复制等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了解人类科学史的研究,掌握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遗传实验过程、采用的实验方法、得出的实验结论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答案】C

【解析】解:A、①和②、③和④是非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图中有2个四分体,四条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HA和hB的相同位置含有非等位基因,这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2次或3次或4次易位,其中至少有2次相互易位)发生2次相互易位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存在同源区段,属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C正确;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bH,aBh的配子,也可产生异常配子HAa或hBb等,D错误。

故选:C。

本题是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左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右边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两对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型结构”,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

本题考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情况,意在考查考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该遗传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A

生了异常的卵细胞,BC错误;

D、该患者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正常配子约占1

,D正确。

2

故选:D。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遗传病患者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的组成及来源,根据染色体颜色可知,患者体内多出的一条21号染色体来自母亲。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2.【答案】A

【解析】解:A、DNA-RNA过程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A错误;

B、RNA-DNA过程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苷酸,B正确;

C、该基因转移至本DNA上时可能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

D、该基因转移至其他DNA上时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

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13.【答案】D

【解析】解:A、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细胞内全部核基因的长度小于核DNA长度,B错误;

C、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核DNA不能再进行复制,但核基因可多次转录,C错误;

D、不同基因在转录时的模板链可能不同,但同一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相同,D正确。故选:D。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解析】解:A、根据第229位由丙氨酸(GCU、GCC、GCA、GCG)变为苏氨酸(ACU、ACC、ACA、ACG),说明M基因突变为m基因是因为G-C替换为A-T,A正确;

B、由A分析可知:M基因突变为m基因后导致一个密码子的改变,B错误;

C、M基因控制合成的酶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故不是M基因的表达产物,C错误;

D、在杂合体Mm个体中,M基因表达,m基因也表达,只是表达的酶失去了原有的活性,D错误。

故选:A。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性状的控制,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答案】C

【解析】解:A、只能判断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不能断定控制此病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不能排除此病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B错误;

C、无论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或XY同源区段,都可以断定该男孩的母亲是杂合体,C正确;

D、如果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男孩的基因型是bb,这对夫妇的基因

,D错误。

型是Bb×B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该男孩正常的概率是3

4

故选:C。

由题意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男孩,因此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如果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男孩的基因型是bb,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Bb×Bb;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该患病男孩的基因型是XbY,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 B X b、X B Y,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男孩的基因型是X b Y b,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 B Y b×X B X b。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人类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要点,并应用相关知识解释遗传问题。

16.【答案】D

【解析】解:两白花突变型植株杂交,子一代为紫花,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符合9:3:3:1的变式,因此花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二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_bb:aaB_:aabb=9:3:3:1,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可知A_B_表现为紫花,A-bb、aaB-、aabb表现为白花,即A和B 同时存在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并可推知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综上分析,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子二代中紫花:白花=9:7,可推出与花色有关的基因为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且A-B-开紫花,否则为白花。

本题考查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花色的控制途径判断各种不同花色的基因型,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解析】解:A 、单倍体育种目的是得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优良纯合体,A 错误; B 、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用紫外线、X 射线诱变处理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性状,B 正确;

C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杂交、筛选,定向集合亲本的优良基因,可将多个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新品种中,C 正确;

D 、DNA 重组技术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实现种间遗传物质的交换,克服了远缘杂交亲本的不亲和现象,D 正确。

故选:A 。

2、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18.【答案】C

【解析】解:A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雄蝇的性染色体可以为XX 、XY ,A 正确; B 、F 1中雌蝇的基因型为18TTXX 和14TtXX ,雄蝇的基因型为18ttXX 、18TTXY 、14TtXY 和18ttXY ,因此雌蝇中纯合体占13,B 正确;

C 、由题意及分析B 可知,F 2中雌蝇的基因型为16TTXX 和14TtXX ,雄蝇的基因型为16TTXY ,14TtXY ,112ttXX ,112ttXY ,F 2中t 基因的频率为512

,C 错误; D 、由题意及分析B 可知,F 2中雌蝇的基因型为16TTXX 和14TtXX ,雄蝇的基因型为16TTXY ,14

TtXY ,112ttXX ,1

12ttXY ,故雌蝇和雄蝇之比为5:7,D 正确。 故选:C 。

由题意知:一对该基因杂合的雌雄果蝇交配后产生F 1,F 1自由交配产生F 2,即亲本基因型为TtXX 与TtXY 。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19.【答案】B

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血浆中,在组织液中的含量很少,B错误;

C、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

D、蛋白质的合成需要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D正确。

故选:B。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化学成分;识记和理解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0.【答案】B

【解析】解:A、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

B、兴奋部位膜内侧的Na+浓度低于膜外侧,B正确;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错误;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1、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1.【答案】C

【解析】解:A、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运输至突触后膜为扩散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

C、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后,悔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后膜上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C正确;

D、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其中抑制性递质不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错误。

故选:C。

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突触前膜→突触后膜,轴突→树突或胞体)

本题考查了突触的结构、兴奋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22.【答案】D

【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实验组对照组的模型鼠都注射了胰岛素,A错误;

B、由题干信息无法确定Ⅱ型糖尿病是由于过度肥胖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的,B错误;

C、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C错误;

D、实验组服用药物X后再注射胰岛素,血糖浓度降低;对照组没有服用药物X,对其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没有显著降低,这说明药物X使老鼠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胰岛素得以降低血糖,D正确。

故选:D。

1、由曲线情况可知,注射胰岛素后对照组血糖浓度下降缓慢,而实验组血糖浓度在 60 分钟内明显下降。

2、血糖平衡的调节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人体血糖调节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体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变量,同时能结合曲线图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3.【答案】B

【解析】解:A、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分泌,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A错误;

B、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

C、抗体可以在细胞外液而不是细胞内液中发挥免疫效应,C错误;

D、抗体分子的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分泌抗体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B。

有关抗体需要掌握的知识:

3、产生场所:核糖体;

4、分布: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少量分布。

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抗体的化学本质、产生部位和产生场所等,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24.【答案】C

【解析】解:A、赤霉素也存在于赤霉菌中,A错误;

B、休眠的种子中赤霉素很少,B错误;

C、赤霉素促进麦芽糖化,能产生α-淀粉酶,C正确;

D、赤霉素不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5.【答案】B

【解析】解:A、当地所有蝗虫和玉米等作物构成多个种群,而群落包括所有生物,A 错误;

B、蝗虫灾害导致玉米等农作物减产,改变演替速度和方向,B正确;

C、样方法是调查蝗虫种群密度的最佳方法,C错误;

D、蝗灾的稻田中蝗虫爆发,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最终种群数量呈现S型,D错误。

故选:B。

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本题以蝗虫为载体,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群落的改变,掌握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趋势,区分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理解种群数量变化,难度不大。

26.【答案】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神经递质神经-体液腺垂体细胞表面存在与CRH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实验思路:选取两组大小与生理状况一致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组小鼠的足跖注射等量的蛋清溶液,随后观察两组小鼠足跖的肿胀情况。

实验结果:注射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溶液的小鼠足跖肿胀情况小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

【解析】解:(1)由图示可知,图中“CRH”的中文名称是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其分泌受到图中ACTH和糖皮质激素的负反馈调节,神经递质的神经调节。

(2)从应激刺激到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腺垂体能接受CRH的调节是因为腺垂体细胞表面存在与CRH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由题干给出的材料,确定实验组注射一定浓度的氢化可地松溶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两组同时注射等量的蛋清以引起小鼠炎症反应,一段时间,根据炎症消退情况判断。故实验思路:选取两组大小与生理状况一致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组小鼠的足跖注射等量的蛋清溶液,随后观察两组小鼠足跖的肿胀情况。

故答案为:(1)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神经递质

(2)神经-体液腺垂体细胞表面存在与CRH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3)实验思路:选取两组大小与生理状况一致的小鼠,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组小鼠的足跖注射等量的蛋清溶液,随后观察两组小鼠足跖的肿胀情况。

实验结果:注射一定浓度的氢化可的松溶液的小鼠足跖肿胀情况小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

据图分析: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下丘脑可以分泌相关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相关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的内分泌腺,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同时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分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影响二者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激素。

本题考查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内环境稳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答案】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中优势种的取代增大随机采样和取平均值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解析】解:(1)该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经历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阶段。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中优势种的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

(2)2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增大;在用样方法调查优势种的种群密度时,为减小调查误差,应注意随机采样、样本足够的多和取平均值。

(3)20年间,退耕农田上的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4)我国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系统退化问题,退耕还林的意义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

故答案为:

(1)草本、灌木、乔木群落中优势种的取代

(2)增大随机采样和取平均值

(3)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4)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1、据表格分析,群落演替的起点是农田,属于次生演替,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

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本题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适中。

28.【答案】普甜玉米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超甜玉米通过抑制酶2的合成抑制蔗糖合成淀粉aaBBDD AAbbDD、AABBdd 实验方案:将子一代玉米自交(或杂交),统计子二代超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d基因不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非甜玉来:超甜玉米=1:1,则d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

【解析】解:(1)普甜玉米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从而提高细胞内蔗糖含量;超甜玉米通过抑制酶2的合成抑制蔗糖合成淀粉从而提高细胞内蔗糖含量。

(3)两株不同品种的超甜玉米杂交,子一代为非甜玉米,则亲本为AAbbDD、AABBdd,子代为AABbDd.利用子一代玉米为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鉴定d基因是否位于第3染色体上的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方案:将子一代玉米自交(或杂交),统计子二代超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若d基因不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则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若d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则子二代中非甜玉来:超甜玉米=1:1。故答案为:

(1)普甜玉米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超甜玉米通过抑制酶2的合成抑制蔗糖合成淀粉

(2)aaBBDD AAbbDD、AABBdd

(3)实验方案:将子一代玉米自交(或杂交),统计子二代超甜玉米和非甜玉米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若子二代中非甜玉米:超甜玉米=9:7,则d基因不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若子二代中非甜玉来:超甜玉米=1:1,则d基因位于第3(号)染色体上根据图形分析可知,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1促进淀粉水解为蔗糖;基因B和基因D控制合成的酶2促进蔗糖合成淀粉。因此超甜玉米为aabbdd。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对应关系。

29.【答案】核酸、ATP、辅酶(还原氢)、磷脂解磷菌分泌酸性物质将磷酸钙分解大小、颜色、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①二者的实验操作有差异(是否摇匀);②二者所有培养基有差异

【解析】解:(1)植物体内含有P的化合物有核酸、ATP、辅酶(还原氢)、磷脂等。(2)筛选土壤中解磷菌时,普通培养基中加入磷酸钙,解磷菌分泌酸性物质将磷酸钙分解,会出现溶磷圈,因此筛选原理是观察培养基中是否出现溶磷圈。

(3)菌落的特征包括大小、颜色、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等。

(4)在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土壤中解磷菌数量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甲、乙同学用同一稀释培养液计数菌落数时,甲同学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35、146和152,乙同学涂布了 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45.51和60,甲、乙同学统计的菌落数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①二者的实验操作有差异(是否摇匀);②二者所有培养基有差异。

故答案为:

(1)核酸、ATP、辅酶(还原氢)、磷脂

(2)解磷菌分泌酸性物质将磷酸钙分解

(3)大小、颜色、形状、边缘特征、隆起程度

(4)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①二者的实验操作有差异(是否摇匀);②二者所有培养基有差异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选择培养基的原理;识记菌落的特征;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及计数微生物的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0.【答案】密码子具有简并现象(存在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人工

修饰蛋白质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

【解析】解:(1)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现象,因此根据氨基酸序列会设计出多种脱氧核苷酸序列,对于较小的基因(如P基因),可用人工方法合成该基因。

(2)人们常选用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原因是单细胞、繁殖快、遗传物质少,研究发现诸如胰岛素原等小分子蛋白质易被大肠杆菌内的蛋白酶水解。为防止蛋白质被降解,在生产时可选用蛋白酶缺陷型的大肠杆菌作为受体菌。

(3)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不能对前胰岛素原进行加工。

故答案为:

(1)密码子具有简并现象(存在多种密码子决定同一种氨基酸的现象)人工合成(2)单细胞、繁殖快、遗传物质少蛋白酶缺陷型

(3)大肠杆菌为原核细胞,缺少加工修饰蛋白质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

1、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反转录法、根据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合成DNA法)。

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本题考查蛋白质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蛋白质程的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1.【答案】酶的活性25 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大于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高于光合速率

【解析】解:(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2)25℃时,上部、中部和下部叶位的净光合速率都是最大,所以葡萄试管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葡萄试管苗从上部到下部,叶龄逐渐增大,从上部叶位到下部叶位光合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3)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用于整株植物呼吸作用利用,所以对叶片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活性相比光合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

故答案为:(1)酶的活性

(2)25 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

(3)大于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高于光合速率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