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

趋势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毕业设计(论文)

( 2012 届大学专科)

题目: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学院:保密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保密

姓名:保密

学号:保密

指导教师:

2011年10 月

目录

摘要 (1)

前言 (2)

1. 什么样的人才是物流人才 (3)

物流人才主要集中的四个领域 (4)

物流人才分类 (5)

物流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5)

高级物流人才 (5)

物流人才是中国的紧缺人才 (5)

2.物流人才的需求及供给状况 (6)

物流人才的发展现状 (7)

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7)

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7)

物流人才的预测 (7)

3.物流人才的发展趋势 (8)

4.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 (9)

5.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10)

如何培养物流人才 (11)

谢辞 (13)

参考文献 (13)

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摘要:现代物流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的学科有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物流人才必须能够解决物流中经济、管理、工程、信息、外语甚至于法律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为了培养既系统完整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知识又能将其应用于现代物流实践的专业人才,必须在教育的各个层次设置专门的物流专业,培养出大批专门的物流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物流产业是我国21世纪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物流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培养渠道少,物流师资匮乏,培训体系不健全,行业认证制度不完善等,是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要拓展教育渠道,加强师资培养,规范培训工作,尽快使物流人才培养与物流实践的发展相适应。

物流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既取决于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走向,又取决于自身的发展速度是否能跟上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提升速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现代化已是必然的趋势。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人才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

关键词:现代物流;物流人才;趋势

现代物流人才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前言

钢铁之父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卡耐基深深地懂得“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这个道理。什么是人才人之成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有内外因同时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价值被逐步发掘和体现,最终被别人被社会判定为“才”。也就是说,人才资格的评判必须通过工作岗位这个载体来实现,能胜任岗位要求的人,即为人才。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中国贸易市场;同时,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尤其是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人才”是国内近几年才突然“热”起来的名词,在各种媒体的追捧下,物流人才已经成为我国内最紧缺的专业人才之一,且其薪资之高,需求量之大,使得“物流人才”几乎成了“金饭碗”的代名词。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国的物流人才需求总量为600万人,而且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将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只会多不会少。然而,我国物流人才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我国物流人才总量奇缺,尤其是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我国物流人才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满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再次,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完

善,培养出得物流人才参差不齐。物流人才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1.什么样的人才是物流人才

“物流”成了时髦的语言,经济界都在谈论物流;“物流企业”成了许多经营者追求的名字,各地纷纷成立物流公司或将相关企业更名为物流企业;“物流人才”成了教育界备受关注的话题,高等院校纷纷设立物流专业;“物流业”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都在搞物流规划。这些充分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但实践证明,“物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物,对“物流”的定义也在不断深化。我们不少人大讲物流,但实际上对“物流”的理解没有抓住本质,或站在不同岗位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本行业在物流中的重要性,对物流的理解是一知半解。理论指导实践,错误的理解可能出现错

误的实践,不利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实践证明,做一个成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很难,因为要体现为众多客户一体化的服务功能。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正在制定物流企业分类标准。不是哪个企业都可以成为物流企业,既有硬件的要求,又有软件的要求。

实践证明,要成为一个“物流人才”也不容易,人才有不同层次,不能讲高学历才能成为人才,也不能讲一般操作领域出不了人才。这里讲的“物流人才”,是指物流理论研究、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方面的人才。要高度重视复合型物流人才的培养。因为物流人才在知识结构上,不仅要有物流的知识,还要有管理、工程、计算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但物流人才并不一定要物流专业毕业,也不能把物流人才无限拨高,好像物流人才什么都懂,比别的人才高一等。但同样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的确缺少高水平的物流理论家,也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战略家与企业家,这是我们应当下功夫的。

实践也证明,物流服务业的形成需要时间,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需要起步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成熟期。中国的物流业从总体上讲,已迈过起步期,进入发展期,东部地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要使物流服务业成为一个地区或全国的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1.1物流人才主要集中的四个领域

我国物流人才主要集中在企业,咨询,国际物流中心和科研四大领域

目前我国从事物流的企业已经突破10000家,物流市场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由于企业包含面很广,尤其是制造业对物流人才有着大量的需求,例如许多知名制造企业纷纷斥巨资进军物流业,所以企业物流人才是物流人才中需求的最大块。

其次城市规划系统和企业物流系统的改造和完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规划和设计,物流运输货场的规划,物流网络的合理布局等,都是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都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

再者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形成的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需要大量精通进出口贸易、海关业务、保险业务、仓储管理、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等工作的都需要大量的国际物流人才。

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物流理论和物流技术都相对落后,这就需要高度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物流技术的推广。另外,我国物流人才的严重短缺还要求大力发展物流教育,更需要高水平的物流科研和教学队伍作支撑。

物流人才分类

物流人才基本上分3类,分别是基层物流操作人才、中层物流管理人才、高层物流管理人才。目前我国对高层物流管理人才需求量巨大。

基层物流操作人员,这类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如货物的上架、分拣、堆垛、包装、配送等,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操作能力的训练、吃苦耐劳精神的加强和企业文化意识的培养。但随着先进机械设备和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和推广,对物流操作人才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层物流管理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对物流运作的某-部门进行管理,他们必须熟悉自身从事的物流环节的运营,使本环节的物流工作进行得更有效、更合理,此外还要有整个物流大系统的理念,并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使整个物流系统合理化、科学化。因此,中层物流管理人才应掌握物流基础理论、物流管理、经济管理、决策分析、外语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缺少高层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是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要求从业人员知识面广,有较强的战略判断和把握能力,能敏锐地发现市场的变化,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调控。

物流人才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由于物流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运作的特点,同时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增加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因此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的青睐。

复合型的物流人才需要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方式送到指运地,过程的设计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合规合法的。一体化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少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造成客户更大的损失,引起法律纠纷和大数额的索赔。

复合型的物流人才需要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物流作业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中存在着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作业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就有可能造成网络的瘫痪。所以物流从业人员应具备一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

复合型的物流人才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物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货物的供需双方要随时发出各种货物供需信息,及时了解货物在途、在库状态,时时监控物流作业的执行情况,而提供服务的物流企业,也必定要有这种准确及时的处理各种信息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能力。

复合型的物流人才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物流从业人员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整合客户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和人力等企业内部资源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复合型物流人才需要有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能够很好的执行作业指令、完成常规作业只能说明员工具备了基本的业务操作能力,异常事故的处理能力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复合型物流人才需要拥有对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由于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市场对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将会越来越高,要求各级从业人员有能力不断发现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优化作业流程,持续改进作业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高级物流人才

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长远的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

高级物流人才需要具备各方面知识,其中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财务知识,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

物流管理的核心在于宏观上资源整合、微观上精益运作。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熟悉该行业的基本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规划与布局、货物的运输与配送、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机械设备的基本运用原理、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特点等专业知识。

由于现代企业的物流运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当高。高级物流人才除了能够熟练的掌握电脑使用技能和办公自动化工具,还必须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正确的判断企业的物流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的物流变革指明方向。

物流之所以被称作“第三方利润源”,就是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级物流人才,担任的是企业中高层岗位,只有精通财务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为企业进行“物流诊断”,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

高级物流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借鉴世界上最新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财务、外贸、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企业的物流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并达到不断节约成本的目的。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是一切高级人才的必备技能。

物流人才是中国的紧缺人才

从一些大型人才市场获悉,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使各大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人才的热度直逼IT人才,高级物流人才更是受到追捧。仅上海一地,人才缺口就达60万。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从需求情况看,目前行业内的初级操作类职位需求很大,但由于门槛低,该职务人数相当大,不过薪酬普遍不高,这类职位人员流动率较高,因此始终呈现出供需两旺局面。一般来说,物流企业会长期进行操作人员的补充性,如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货代操作员、进出口操作员、客户服务人员等。相对于初级职位的“兴旺”,中高级职位普遍让求职者感到“高不胜寒”。物流配送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国际货代销售主管等职位企业在***时都遇到困难。上海虹鑫物流打出月薪3万元***物流配送总监和市场拓展总监,虽然条件十分诱人,但真正合适的人才很少。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非常紧缺。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人才猎头也很难猎取,有些职位闲置两年了都难觅“主人”。初级物流人才,包括报关员、货运操作、海运操作、采购、仓管、单证员、客服、销售人员等,对于学历、经验要求并不严格,达到中专或者大专学历即可。报关、单证等职位还非常看重“岗位资格证书”。若是应聘外资企业,无论什么岗位,对求职者都有英语要求,TNT物流甚至要求快递员有良好的英语口语和阅读能力。对国际货贷、区域物流管理等岗位来说,英语能力更是硬性指标之一。高级物流人才,

像总监、经理等职,都需要“熬年头”,如物流配送总监需要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不过由于***普遍困难,很多企业有意将8年经验的门槛降低至5年。

从薪酬待遇看,物流行业中低层岗位薪酬并不高。工作第一年月薪多为1000-1500元,工作3年以上才能突破3000元大关。职位越往上走,薪酬便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业务主管只有3000元左右的月薪,到了部门经理,就快速升至8000元-1万元;而高级物流经理年薪可以达到50万元-100万元不等。企业性质不同薪水标准也有差异。如国有企业高级物流经理年薪20万元-40万元,同样职位在合资企业则可能达到百万元以上。另外,销售开发经理、配送经理等职位,由于人才相对紧缺,也很有“谈价”余地。

从专业建设看,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218家大学开设了物流类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黄有方认为,物流类专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由于物流人才严重欠缺,各种名目的物流培训和教育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2.物流人才的需求及供给状况

物流人才的发展现状

随着今年来市场的需要,国内人才市场出现了物流人才热,尤其是一些外国公司或合资企业对物流经理的需求增加,而国内人才市场上符合要求的人选太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面对物流市场错综复杂的局面,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纵然客观因素很多,但是最令人头痛的第一件大事,是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也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据权威机构调查,物流人才已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物流人才的紧缺与物流人员的相对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物流行业本身是一个跨度较大的行业,所谓的“物流人才热”和“物流热”一样,也带有很大的泡沫意味。

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到2011年8月底,全国本科类高校中共有97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的教学,在校本科生数量近16000人,研究生不到3000人,各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的在校生约有150000人,这样一年为社会输送的各类物流人才每年约万人,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得权威预测,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500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的缺口约为4-万左右。

与物流人才奇缺现象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番景象是物流业平庸人员太多,许多大型企业将富裕人员安置到自己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由于物流人才不足、又无适合的人才可以引进,只好聘用普通的人员,造成企业经营水平低下,难以适应物流业发展日益国际化的要求。一位国内知名的物流公司的总经理这样评价道:“本公司共有676名员工,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12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

91人、具有大中专学历的186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80%以上的人需要进修提高,50%的人员可随时被替换。

供需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高校“闭门造车”,企业“孤军奋战”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问题上,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往的分配体制中企业只能与其上级人事主管单位要人,而学校也是将毕业生全部交给人事系统来解决就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啦开了育人单位与用人单位的距离。

课程设置老化,更新速度慢,加剧了物流人才培养的误区由于物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企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而许多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老化,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用一定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原理解释和分析,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导致部分课程实用性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和教学设施及条件所限,学生掌握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远远不够,导致企业招进来的毕业生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物流行业的工作环境差强人意由于物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较低,收入偏低,而传统的物流企业缺乏激励机制、灵活的用人机制和员工享受不到更多的培训,导致物流人才放弃本专业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物流人才的预测

根线据《中国统计年签》的统计数据,按照物流人才的界定,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进行预测,今后随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物流企业之间的兼并收购将日益频繁,物流企业大型化、集团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有可能下降。

具体来说,目前行业内的初级操作类职位已经趋于饱和,但由于薪酬普遍不高,这类职位人员流动率较高,因此始终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一般来说,物流企业会长期进行操作人员的补充性招聘。相对于初级职位的“兴旺”,中高级职位普遍让求职者感到“高不胜寒”。物流配送总监、市场拓展总监、仓储经理、采购经理,国际货代销售主管等职位企业在招聘都遇到困难,真正合适的人才很少。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仍然不足。

3.物流人才的发展趋势

物流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求,既取决于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走向,又取决于自身的发展速度是否能跟上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提升速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现代化已是必然的趋势。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人才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与时俱进。目前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客户关系管理

过去物流管理着重在企业内部作业与组织的整合,对下游顾客的对应仍以服务品质为主要管理重心。因此,评价管理绩效的指针多半为订单周期时间的速度、供货率等。然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发展下,企业逐渐转向强调跨企业界限的整合,使得顾客关系的维护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物流管理已从物的处理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为其量身定做所用的物品与服务。物流人才就相应的应该具备对客户的需求与市场发展趋势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认知度,才能把握物流服务市场,从而把握客户。

由供应链局部利益对立转向整体联合

传统商业通道中,企业间多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利益,因此往往造成企业间对立的局面。然而在追求更大竞争力的驱动下,许多企业开始在各个商业流通机能上整合,通过联合规划与作业,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通道体系,使通道整体绩效大幅提升。这就要求物流人才具有宏观的物流运作的观念,能够站在供应链管理的制高点上,把握整个供应链发展的脉搏,使整个供应链管理实现一体化。

由事先预测转向适时监控与调整

传统的流通模式通过预测下游通道的资源来进行各项物流作业活动,不幸的是预测很少有准确的,因而浪费了许多自然及商业资源。新兴的物流管理趋势是强调通道成员的联合机制,成员间可以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尤其是内部需求及生产的资料,使得不同供应链环节的企业无需去作不必要的预测,这样就要求物流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监控能力和对供应链管理的开放式的思路与策略。

由传统的经验主义转向判断和调整策略

从我国物流发展历史来看,经验曲线一直是企业用来分析市场竞争趋势及发展对应策略的方法,并以企业长年积累的经验作为主要竞争武器,通常强调“干了几十年”的经验来指导当前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然而科技的突飞进步,企业固守既有经验寻求突破的经营模式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在高度变化的环境下,经验及现存通道基础结构反变为最难克服的障碍。成功的物流人才要站在本企业和其所在的供应链上,建立新策略方向的嗅觉和持续变迁管理,才能使得人才自身和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由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

传统财务评价只看一些绝对数值,新的评估方法将重在相对价值的创造,亦即在通道中提供加值服务,顾客所增加的价值中企业可占多少比例。物流人才也就不能仅仅凭借其仅有的理论知识,通过捕捉几个“关键的数据”来判断物流管理的绩效和发展趋势,而应该根据其对物流技术发展的动态把握来作辩证性的判断,从而得出相对优化的发展判断和发展导向方案。

由功能整合转向业务流程系统改造

在渠道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物流人才和企业必须能够更快响应上下游顾客的需要,因而必须具有能够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营运,有以程序式的操作系统来运作的能力。物流作业与活动多半具有跨功能、跨企业的特性,故物流人才具有程序式整合能力是参与物流管理成功的要件。

由封闭式信息管理转向开放式信息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结构下,供应链内相关企业必须将供应链整合所需的信息与其他企业分享,否则无法形成有效的供应链体系,物流人才也不应该怕“肥水流到外人田”,而应该具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信息共享,适应供应链发展的需要。

由“事先上岗培训转向即学即用式培训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可预见的未来,任何物流服务的业务流程大多通过人力或者人力为主来完成。然而,物流作业多半需要在各个物流据点和运输网络中进行,大约有90%的时间,物流主管无法亲自加以监控。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增加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度。物流管理人才必须将原以个别人员技能训练的方式转向知识基础的学习发展。物流管理的成功需要建立物流从业人员的关键知识能力。而此发展目前并不理想,有待企业及专业教育机构更多地努力。

由管理会计方式转向综合价值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原本就需要强调数字管理。但一般接受会计程序的会计系统中,其显示的财务信息有很多的限制,无法提供有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因此,当作业基础成本制发展出来后,许多企业愿意投注许多资源建立基本会计系统,着重在提供加值创造,跨企业的管理信息,以期能确认并支持可创造价值作业,而非仅在于收益增加,成本升降上,所以物流人才在强调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必须具备相关的成本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4.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学历教育”,主要指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二是“职业培训”、“资格认证”等短期培训。这两条路构成了物流人才的培养体系,而该体系存在着不合理性;一方面物流专业学科教育发展比较缓慢;而另一方面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业不够完善,没有找到适合的发展道路。

从各院校来看,各种与物流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分散于不同的高等学校的不同学科中,各高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和实践,无论从物流人才的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并且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缺少实践环节,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从市场上的培训机构来看,缺乏统一指导,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从企业来看,各物流企业从不同的业务需要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但多以操作型或技能型为主,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物流人才。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的拥有现代物流理念的物流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人才、物流科研、物流师资等在业内最缺乏,能够进行整套物流方案的策划与设计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今后一段时间,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人化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更吃香。物流滞后于物流业发展。

我国物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物流滞后,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为核心的物流目标体系。高等院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人员知识面较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不适应现代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5.培养我国物流人才的建议

创造物流发展的“软环境”,形成对物流的正确认识。

我国现代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时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我国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流通”,忽视流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流通方式和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重视对物流的宣传引导,认识现代物流,接受现代物流理念。如何培养物流人才

首先要抓好物流学科建设。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正处在不断研究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一个交叉学科,与学、工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工程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这些学科,要开展对物流学科的研究。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的物流学科带头人。

第二要抓好师资与教材两个环节。物流师资建设,要组织单课程或多课程的师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而教材已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高质量的问题,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要确定不同层次物流专业的核心材料,组织高水平老师编写,并争取进入部教材规划。

第三要推动物流的产学研结合。物流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产业,作为理论性极强的科学,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物流研究中心与物流研究所要与教学结合起来,把研究成果用于企业。学校在教学中要重视物流实验室建设,重视实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中专与高职的学历,更要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案例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政府,高校、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良性循环。

第四要培养多层次物流人才。物流研究生要重理论研究与方法,面向科研人员,高等学校教师和企业的高层人员,目的是培养其较强的研究能力、使其能够驾驭教育要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面向企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适应性,具有物流经营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以及具有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高、中级物流经营

人才,使其能够直接和操作物流作业的全过程。专科和高职是基础性的物流,要重操作、技能和实践,主要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从事物流过程的实际操作人员。

要提高整个物流人员的素质,除了不断输入新的素质较高的人员以外,还必须重视在职人员的职业,加强现有物流人员的培训。职业培训的起点要高,培训对象应以项目经理为主,要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讲授、研讨,也可以是座谈、交流,并由不同的层次,以适应不同人员的需要。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应更强,在短时间内发挥实际功能和作用,解决具体问题。长期培训要有长远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片面地强调实用。

我国物流在职人员的培训,要把物流人员的培训作为重点,培养造就优秀物流企业家,围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家。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水平为核心,大力提高物流企业家素质。还要培训物流专业人员,如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的专业人才与专业物流工程人才。

强化资格认证提高物流人才水平

为了与专业人才上岗需要通过权威机构的测评、考核,获得资格认证的国际惯例接轨,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协会和机构借鉴国际经验,适时引进国际先进的物流培训体系,对该体系的培训内容中与中国国情不符合的方面做适当的修改,推出中国物流行业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培训,同时承担资格认证或职称的评判与审定。

通过出口进修扩大物流人才培养渠道

组织有一定实践经验和专业基础的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进修,学习国外在物流方面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物流换页人才的学校应当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外国物流机构的交往,将师资送到国外培训进修,并积极引进物流高级人才,以缓解我国在这方面的人员欠缺。

开展物流专题研究强化物流人才

物流专家要大力开展物流的专题研究,保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物流专题研究要围绕物流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物流人才对物流产业发展的研究和世界各国物流制度的比较研究等专题进行。要支持和资助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在物流方面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高我国物流理论和技术的整体水平;鼓励企业建立物流研究机构,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物流领域的专家还可以积极撰写培训教材,为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提供充足的保障,也可以深入企业普及物流,为物流人才的培养展开专题研究,

谢辞:

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感谢导师对我两年多学习的悉心教诲以及对论文写作的认真指导,使我顺利修完所规定的各门课程并完成论文。从论文开题开始,导师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分别对论文的选题、论文的结构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他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真诚的为人品格深深的影响了我,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牛鱼龙,怎样成为物流人才,海天出版社, 2008年

[2]刘联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思考,物流技术, 2009年2月

[3]马永刚、刘雅丽、张莉莉着,《物流人才紧缺与物流人员相对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2009年

[4]周启雷着,《我国物流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措施》,《现代物流》,2008年

[5]宋方,蒋长兵,黄顺泉,陈葵,《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2011年

[6]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7]郑红友着,高等院校的物流教育,《学苑》,2005年

[8]李楠,我国物流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研究,硕士论文,2008年

[9]牛玉龙,第三方物流,2004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