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 十二章起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 十二章起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 十二章起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 十二章起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第157条第2款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这一规定属于(B)的立法规定。

n m l k j A.想像竞合犯n m l k j B.牵连犯n m l k j C.结果加重犯n m l k j D.结合犯

2.根据我国《刑法》第171条第3款规定,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者运输伪造的货币的,依照伪造货币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刑法的这一规定是(B)的立法例。

n m l k j A.牵连犯n m l k j B.吸收犯n m l k j C.结合犯n m l k j D.结果加重犯

3.甲为杀害乙,将炸药包放在乙睡的床下,并在夜晚引爆炸药包,致使乙被炸死,同时家中3人被炸伤,乙及邻居家房屋被炸毁。对甲应(C)。

n m l k j A.以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数罪并罚。

n m l k j B.从一重处罚,系手段行为和目的行为的牵连。

n m l k j C.从一重处罚,系想像竞合犯。

n m l k j D.按吸收犯处理。

4.甲虐待其妻乙,某天打乙,第二天辱骂乙,第三天又对乙冻饿,这些方法反复多次地实施。甲的行为属于(A)。

n m l k j A.徐行犯n m l k j B.连续犯n m l k j C.继续犯n m l k j D.即成犯

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警察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C)。

n m l k j A.结果加重犯n m l k j B.结合犯n m l k j C.吸收犯n m l k j D.想像竞合犯

6.甲为杀死乙,放火把乙家的房屋点着,造成乙的一家三口死亡,房屋烧毁,甲的行为属于(A)。

n m l k j A.想像竞合犯n m l k j B.实质数罪n m l k j C.牵连犯n m l k j D.吸收犯

7.甲为擅自设立金融机构而伪造公文、印章,甲的行为属于(C)。

n m l k j A.想像竞合犯n m l k j B.数罪n m l k j C.牵连犯n m l k j D.吸收犯

8.某工厂仓库工作人员甲利用晚上值班的机会,在一周内三次窃取通信电缆,甲的行为属于(D)。

n m l k j A.继续犯n m l k j B.吸收犯n m l k j C.牵连犯n m l k j D.连续犯

9.甲向乙讨债不成,遂将乙劫持并关押月余。甲的行为是(D)。

n m l k j A.牵连犯n m l k j B.结合犯n m l k j C.连续犯n m l k j D.继续犯

10.法定的一罪有(B)

n m l k j A.牵连犯n m l k j B.结合犯n m l k j C.连续犯n m l k j D.继续犯

11. 下列诸罪中,(A)是继续犯。

g f e d c A.非法拘禁罪g f e d c B.贪污罪g f e d c C.盗窃罪g f e d c D.故意伤害罪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牵连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

g f e d c A.牵连犯必须是出于一个犯罪目的

g f e d c B.牵连犯必须是行为人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

g f e d c C.牵连犯是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罪名

g f e d c D.牵连犯是实际的一罪,所以不实行数罪并罚

2.下列哪种犯罪是继续犯(ACD)。

g f e d c A.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g f e d c B.受贿罪

g f e d c C.遗弃罪g f e d c D.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3.实质的一罪包括(BCD)。

g f e d c A.吸收犯g f e d c B.结果加重犯g f e d c C.想像竞合犯g f e d c D.继续犯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ABC)。

g f e d c A.抢劫致人死亡的g f e d c B.强奸致人死亡的

g f e d c C.危险物品肇事,后果特别严重的g f e d c D.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的

5.关于吸收犯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BC)。

g f e d c A.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

g f e d c B.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

g f e d c C.入室抢劫罪的非法侵入住宅与抢劫行为存在吸收关系

g f e d c D.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这种情况也属

于吸收犯。

6.在刑法理论上,所列选项中哪些行为属于牵连犯,但根据刑法的规定应按数罪并罚处理?(ACD)

g f e d c A.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

g f e d c B.因受贿而徇私枉法的

g f e d c C.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g f e d c D.为骗取保险金而故意杀害被保险人的

7.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CD)。

g f e d c A.结果加重犯g f e d c B.继续犯g f e d c C.连续犯g f e d c D.吸收犯

8.关于下列情形哪种说法正确?(ABCD)

g f e d c A.过失致人死亡罪与交通肇事罪过失致人死亡属于法条竞合关系,发生竞合时优先适用交通肇事罪

g f e d c B.招摇撞骗罪、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属于法条竞合关系,发生竞合时择重法条定罪处罚

g f e d c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假药罪发生竞合时,择重法条定罪处罚g f e d c D.故意杀人罪与绑架罪存在包容竞合关系,发生竞合时(绑架又杀害人质

的)适用绑架罪定罪处罚。

9.下列哪种情形属于想像竞合犯?(ACD)

g f e d c A.甲盗窃数额较大的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

g f e d c B.甲盗窃100公斤炸药,同时触犯盗窃罪法条

g f e d c C.甲擅自将工业用盐假冒食用盐出售,同时触犯非法经营罪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g f e d c D.甲盗窃乙公司研制的染料秘密配方,价值数百万元,同时触犯侵犯商业

秘密罪和盗窃罪法条

10. 牵连犯的表现形式有(AD)。

g f e d c A.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的牵连g f e d c B.方法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

g f e d c C.实行行为与非实行行为的牵连g f e d c D.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

11. 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ABC)。

g f e d c A.连续犯g f e d c B.牵连犯g f e d c C.吸收犯g f e d c D.惯犯

12. 甲某为骗取贷款伪造了某储蓄所储蓄章和行政章,并印制了空白存单。然后伪造100万元的存单数份,迅速在一天之内从五个银行分别抵押贷款五笔共500万元。案发时500万贷款被某甲挥霍一空。(BC)

g f e d c A.某甲犯有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诈骗罪,属于牵连犯,对某甲应当以

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

g f e d c B.某甲犯有伪造公司企业、印章罪,伪造金融票证罪、金融凭证诈骗罪和

贷款诈骗罪,属于牵连犯。对某甲应当以金融凭证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

g f e d c C.某甲分别从五个银行骗取贷款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g f e d c D.某甲分别从五个银行骗取贷款的行为,不属于连续犯

13下列情形属于结果加重犯有(BC)。

g f e d c A.侮辱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g f e d c B.故意伤害他人,并致其死亡的

g f e d c C.强制猥亵妇女致人死亡g f e d c D.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致其死亡

三、判断题:

1.想像竞合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触犯一个罪名的犯罪。(×)

n m l k j√ n m l k j×

2.盗窃犯罪分子在偷了他人的彩电以后,将彩电在自己家里藏了1个月,这种情况是继续犯。(×)

n m l k j√ n m l k j×

3.某甲与某乙为琐事发生争吵,某乙气急之下朝某甲右眼打了一拳即要退回屋内,某甲追上朝乙胸部打了一拳,某乙倒地,因反射性心跳停止而死亡。某甲的行为在刑法罪数理论上属于结果加重犯。(×)

n m l k j√ n m l k j×

4.刘某与有夫之妇李某勾搭成奸,后李某因受丈夫责骂,与刘某中断了关系。刘某怀恨在心。一天下午,刘某将李某骗至自己的住处将其杀害,当晚又潜入李某家将其丈夫杀害。刘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n m l k j√ n m l k j×

5.甲玩弄枪支不慎走火,打死乙,子弹穿过乙的身体以后,又把丙打成重伤。甲的行为是牵连犯。(×)

n m l k j√ n m l k j×

6.凡多次实施犯罪行为且触犯一个相同罪名的犯罪都是集合犯。(×)

n m l k j√ n m l k j×

7.某甲向某乙讨债不成,遂将某乙劫持并关押数月。某甲的行为是继续犯。(√)

n m l k j√ n m l k j×

8.区分一罪及数罪的标准是结果的个数。(×)

n m l k j√ n m l k j×

9.甲是某国有企业的会计,他分三次贪污公款1万元,第一次、第二次都是4000元,第三次2000元。甲的行为是连续犯。(√)

n m l k j√ n m l k j×

10.甲在强奸乙后,为了灭口又把乙杀死。甲的行为是牵连犯。(×)

n m l k j√ n m l k j×

四、名词解释:

1.即成犯

即成犯是指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即告完成的犯罪形态。

2.状态犯

状态犯是指犯罪既遂后,其实行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的犯罪形态。

3. 接续犯

接续犯是指行为人在同一机会以性质相同的数个举动接连不断地完成一个犯罪行为的形态。

4.法规竞合

法规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的或部分的)关系的刑法规范,但只适用其中一个刑法规范的情况。5. 集合犯

集合犯是指行为人以犯不定次数的同种犯罪为目的,实施了数个性质相同的犯罪行为,刑法却规定作为一罪论处的犯罪形态。

6. 想像竞合犯

想像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7. 继续犯

继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

8. 结果加重犯

结果加重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

9.牵连犯

牵连犯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实施某种犯罪,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类型。

10. 吸收犯

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的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

11. 结合犯

结合犯是指数个各自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而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的犯罪类型。

五、简答题:

1.继续犯与状态犯的区别

答:继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

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状态犯,指犯罪既遂后,其实行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处于持续之中的犯罪形态。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继续犯的不法状态从犯罪实行那一刻即告发生,并一直存在于犯罪行为终止以前的整个犯罪过程中。状态犯的不法状态则发生于犯罪行为终止之后,而不存在于整个犯罪过程中。第二,继续犯是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继续;状态犯则只是不法状态的继续,而不存在犯罪行为的继续。

2.继续犯与即成犯的区别

答:继续犯是指作用于同一对象的一个犯罪行为从着手实行到行为终了犯罪行为与不法状态同时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即成犯,指犯罪行为实行终了,犯罪即告完成的犯罪形态,如强奸罪。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继续犯以犯罪行为和不法状态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为要件,而即成犯在犯罪构成要件上没有时间的要求。

3.想像竞合犯的概念和特征

答:想像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其特征是:第一,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这是构成想像竞合犯的前提条件,如果是实施了数个行为,则不可能构成想像竞合犯。第二,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

4.结合犯的概念与特征

答:结合犯,是指数个各自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而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的犯罪类型。结合犯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结合犯所结合的数罪,原为刑法规定的数个独立犯罪。第二,结合犯是将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第三,数个独立的犯罪结合成一个独立的新罪,是基于刑法的明文规定。

5.结果加重犯的概念与特征

答:结果加重犯,也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的特征是:第一,实施了基本犯罪行为。基本犯罪行为是结果加重犯存在的前提,没有基本犯罪行为就不会有结果加重犯。第二,产生了基本犯罪构成以外的重结果。构成结果加重犯,以发生重结果为不可缺少的条件,并且重结果必须由基本犯罪的犯罪行为所引起,即重结果与基本犯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否则,不构成结果加重犯。第三,刑法就严重结果规定加重法定刑。这里的加重法定刑,是相对于基本犯罪的法定刑而言的,即结果加重犯的法定刑高于基本犯罪的法定刑。

6.连续犯的概念与特征

答:连续犯,是指基于同一或者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成立犯罪的数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情况。连续犯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这是连续犯成立的前提条件。第二,必须是数个行为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同一的犯罪故意,指行为人预计实施数次同种犯罪的故意,每次实施的具体犯罪都明确地包含在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之中。概括的犯罪故意,指尽管每次实施的具体犯罪并非都明确地包含在行为人的故意内容之中,但他概括地具有实施数次同一犯罪的故意。第三,性质相同、独

立成罪的数个行为必须具有连续性。这是成立连续犯的重要条件。第四,数个行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

六、论述题:

1.试述想像竞合犯与法规竞合的区别

答:想像竞合犯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法规竞合,或称法条竞合,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包容(完全的或部分的)关系的刑法规范,但只适用其中一个刑法规范的情况。想像竞合犯与法规竞合都是实施了一个行为,都是触犯了数个罪名。两者的区别在于:(1)法规竞合时的一个行为,只是出于一个罪过,并且是产生一个结果;想像竞合犯中的一个行为,往往是数个罪过和数个结果。(2)法规竞合,是由于法规的错综复杂规定即法律条文内容上存在着包容或部分包容关系,以致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刑法规范;想像竞合犯则是由于犯罪的事实特征所导致,即出于数个罪过或产生数个结果,以致一行为触犯数罪名。(3)法规竞合时,一行为触犯的数个刑法规范之间存在此一规范规定的犯罪构成包容另一规范规定的犯罪构成的关系;想像竞合犯中,一行为触犯的规定数个罪名的法条不存在犯罪构成之间的包容关系。(4)法规竞合的情况下,在竞合的数法规中,仅仅一法规可以适用于该行为,其法律适用问题,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或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来解决;想像竞合犯的场合,竞合的数法规均可以适用于该行为,其法律适用问题,依照“从一重处断”的原则来解决。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

一、选择题:

1.刑事责任的开始时间是(D)。

n m l k j A.有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n m l k j B.司法机关立案之时

n m l k j C.犯罪人被宣告为有罪之时n m l k j D.犯罪人的行为构成犯罪之时

2.犯罪人死亡的,其刑事责任的终结时间为(A)。

n m l k j A.犯罪人死亡时间n m l k j B.死者家属申请的时间

n m l k j C.法院裁定生效的时间n m l k j D.法院作出判决的时间

3.告诉才处理犯罪,自诉人告诉以后又撤回告诉,其刑事责任的终结时间是(A)。n m l k j A.追诉时效届满n m l k j B.自诉人在境外定居的时间

n m l k j C.法院同意撤回告诉之时n m l k j D.被告人提出反诉的时间

4.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有(ABCD)。

g f e d c A.定罪判刑方式g f e d c B.定罪免刑方式

g f e d c C.消灭处理方式g f e d c D.转移处理方式

5.刑事责任的法学根据是(ABC)。

g f e d c A.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

g f e d c B.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

g f e d c C.行为人实施的符合犯罪构成的实际行为

g f e d c D.危害行为

二、判断题:

1.刑事责任法学根据就是行为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

n m l k j√ n m l k j×

2.有刑事责任不一定有刑罚,有刑罚一定有刑事责任。(√)

n m l k j√ n m l k j×

3.刑法中的免除处罚实际上否定了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存在。(×)

n m l k j√ n m l k j×

三、名词解释:

1.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刑事法律的规定而应当为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所承受的,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以刑事处罚、非刑罚的处理或者单纯宣告有罪的方式对其行为进行否定评价的负担。

四、简答题:

1.刑事责任的特征

答: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刑事法律的规定而应当为其实施的犯罪行为所承受的,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以刑事处罚、非刑罚的处理或者单纯宣告有罪的方式对其行为进行否定评价的负担。其特征是:第一,刑事责任是刑事法律规定的一种应当承受的负担。第二,刑事责任因犯罪行为而产生。第三,刑事责任以刑事处罚、非刑罚方法的处理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为内容。第四,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者本人承担。第五,刑事责任由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担。这种责任具有强制性,表现在一方面刑事责任是直接借助于国家强制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等)来迫使犯罪人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刑事责任的承担也一般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即除为数不多的几种亲告罪外,被害人是否要求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不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2.刑事责任的功能

答:刑事责任的功能,是指刑事责任在制定刑法和惩治犯罪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对刑事责任的功能,可以从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第一,就刑事立法方面看,刑事责任是衡量对行为是否规定为犯罪和如何配置刑罚的依据。换言之,立法者是依据自己的刑事责任观念来制定刑法,确定犯罪的范围和刑罚的配置的。第二,从司法方面讲,刑事责任是审判机关决定是否适用刑罚和如何适用刑罚的标准。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加以说明:一是,刑事责任是决定适用刑罚的必要前提。某人有刑事责任,才可能对其适用刑罚,没有刑事责任存在,就不能适用刑罚。二是,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判处刑罚重轻的标准。这也是刑法规定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3. 刑事责任与刑罚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答:刑事责任与刑罚的联系表现在:刑事责任存在与否决定刑罚的存否;刑事责任的轻重决定刑罚的轻重。二者的区别是;性质不同;有罪必有责,但有责未必有刑;刑事责任与犯罪同生,而刑罚是在法院有罪判决生效后执行。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一、选择题:

1.我国刑罚对犯罪的特殊预防的对象是(B)。

n m l k j A.犯罪分子n m l k j B.被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

n m l k j C.有犯罪倾向的人n m l k j D.普通人

2.在我国,有权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的机关是(C)。

n m l k j A.公安机关n m l k j B.检察机关n m l k j C.人民法院n m l k j D.监狱

3.我国刑罚的适用对象是(A)。

n m l k j A.犯罪的人或者单位n m l k j B.违法犯罪分子

n m l k j C.严重违反党纪的人n m l k j D.严重违反行政法规的人

4.我国刑罚与剥削阶级刑罚的根本区别是(D)。

n m l k j A.适用的机关不同n m l k j B.适用的对象不同

n m l k j C.严厉程度不同n m l k j i D.社会政治内容不同

5.一般预防的对象主要是(C)。

n m l k j A.犯罪分子n m l k j B.有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n m l k j C.受刑人之外的社会成员n m l k j D.违法分子

6.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ABCD)。

g f e d c A.适用的根据不同g f e d c B.适用的对象和机关不同

g f e d c C.严厉程度不同g f e d c D.法律后果不同

7.犯罪与刑罚的统一表现在(ABC)。

g f e d c A.起源相同g f e d c B.命运相同

g f e d c C.相互依存g f e d c D.反抗与遏制的关系上

二、填空题:

1.刑罚的法律特征表现为和两个方面。

答案:刑罚的法定性、依法适用和执行

2.我国刑罚的适用与执行,不仅具有惩罚犯罪的作用,还具有罪犯的作用。

答案:教育改造

3.我国刑罚的目的是,它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预防犯罪、一般预防、特殊预防

三、判断题:

1.刑罚是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方法,它可以剥夺受刑人的任何权利。(×)

n m l k j√ n m l k j×

2.所谓刑罚,是统治阶级用以惩罚违法犯罪的强制方法。(×)

n m l k j√ n m l k j×

3.作为法律制裁体系中的一种制裁措施,刑罚和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在于适用的对象、严厉程度、适用机关与部门、适用根据与程序、确立机关不同。(√)

n m l k j√ n m l k j×

4.刑事责任的大小决定刑罚的轻重。所以,刑罚等同于刑事责任。(×)

n m l k j√ n m l k j×

5.我国刑法中的刑罚不是国家惟一的强制方法。(√)

n m l k j√ n m l k j×

6.刑罚适用的对象是触犯法律的人。(×)

n m l k j√ n m l k j×

7.一般预防的对象是受刑人之外的社会成员。(√)

n m l k j√ n m l k j×

四、名词解释:

1. 刑罚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以限制或剥夺其一定权益的痛苦为内容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2. 一般预防

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制定和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威慑、儆戒其他人,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3. 特殊预防

特殊预防是指通过适用刑罚对犯罪的人进行惩罚改造,预防他们重新犯罪。

4. 刑罚目的

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的目的,即国家的刑事立法采用刑罚作为对付犯罪现象的强制措施及其具体适用和执行预期实现的效果。

五、简答题:

1.简述刑罚的特点

答: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以限制或剥夺其一定权益的痛苦为内容的强制性制裁方法。刑罚的特点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1)刑罚的属性,即刑罚所具有的性质、基本特征,或者说一定的制裁方法之所以被称为刑罚的根本理由。从这一意义上讲,刑罚的属性是通过对犯

罪人一定权益的限制或剥夺而造成的痛苦,换言之,使犯罪人承受一定的被限制、剥夺的痛苦,是刑罚的惩罚性质所在,是刑罚的本质属性。(2)刑罚的社会政治内容,即刑罚的阶级性问题。什么样的国家为了什么样的利益对什么人适用刑罚,是刑罚社会政治内容的核心。(3)刑罚的法律特征也是刑罚区别于其他强制性制裁方法的重要之点。其具体表现为:刑罚是刑法明文加以规定的;刑罚的适用和执行必须严格地遵循法律的规定。(4)刑罚的目的性指制定、适用刑罚的终极目标。我国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这是刑罚正当性的根据所在。

2.简述刑罚与犯罪的关系

答:刑罚与犯罪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刑罚与犯罪的对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国家方面看,犯罪是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是对现行统治关系、统治秩序的反抗和破坏;而刑罚是保护合法权益的武器,是对付违反现行统治关系的生存条件的行为的一种自卫手段。这种破坏与反破坏、反抗与遏制的关系,使刑罚与犯罪处于一种对立的地位。二是从犯罪人方面来看,犯罪是其为了满足自己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而使他人遭受痛苦;刑罚则在使犯罪人因受到处罚而遭受痛苦的同时使他人感到欣慰。因此,刑罚与犯罪永远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刑罚与犯罪的统一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二者起源相同。犯罪与刑罚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次,二者相互依存。刑罚随犯罪的产生而产生,犯罪应受到刑罚的惩罚,因而又使得犯罪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社会现象。最后,二者命运相同。刑罚不仅伴随着犯罪的产生而产生,而且也将伴随犯罪的消灭而消灭。二者共生共灭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六、论述题:

1.论刑罚的一般预防目的。

答: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制定和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威慑、儆戒其他人,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受刑人本人,而是他们之外的社会成员。详言之,一般预防的对象为以下四类人员:(1)危险分子,即具有犯罪危险的人。(2)不稳定分子,即有犯罪的倾向的人。(3)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即直接或间接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人。(4)其他社会成员,即上述三类人以外的一般公民。

一般预防的对象不是犯罪分子,因此,其方式只能是通过对犯罪人适用刑罚这一客观事实,对其他社会成员产生心理影响。具体而言,一般预防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刑罚的威慑、安抚、教育和鼓励作用来表现的:(1)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威慑社会上的危险分子和不稳定分子,抑制他们的犯罪念头,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2)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表明国家对犯罪的不能容忍,安抚犯罪被害人及其家属,以防止报复性犯罪活动的发生。(3)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对广大公民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自觉地防微杜渐,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地同犯罪进行斗争。

刑罚的一般预防意图是可以实现的。然而,实现一般预防的过程,比实现特殊预防的过程还要复杂得多。从刑罚的角度讲,要达到一般预防的效果,应当特别注意:(1)刑罚的适当性,是指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适应,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刑事立法上的罪责刑相适应;二是刑事审判中的罪责刑相适应。对于刑罚轻重与一般预防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把重刑化作为实现一般预防的手段,认为刑罚愈重,其威慑效果愈强,愈有

助于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于是主张在刑法上设定过重的法定刑并大量增设死刑条款;在刑事审判中应一律从严乃至极力扩大死刑的适用。另一种是将轻刑化作为实现一般预防的手段,认为重刑只会造成相反的效果,而只有轻刑才能达到一般预防的功效,所以主张在刑法上应当大大降低犯罪的法定刑并废除死刑,在刑事审判中应少用自由刑而多用财产刑和资格刑。以上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都不利于达到一般预防的目的。(2)刑罚的公开性,是指国家应将刑罚公布于众,使全体社会成员均能知晓。刑罚的公开性也是由刑事立法上的刑罚公开和刑事审判上的刑罚公开两方面组成的在现代社会,刑罚的公开对实现一般预防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刑法上明文规定各种犯罪的具体法律后果,可以促使人们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不敢走上犯罪道路。其次,在刑事审判中公开判决结果,可以使人们受到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而这种教育作用正是一般预防所需要的。(3)刑罚的及时性,是指犯罪案件发生后,司法机关应当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犯罪人缉拿归案,交付审判,执行刑罚。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刑罚的威慑力。相反,若案件久拖不决,或者使犯罪人长期逍遥法外,则会使人们失去对司法机关乃至法律的信任。即使犯罪人最终受到刑罚处罚,但因为不及时,其威慑和教育作用将大大降低。在某些场合,不及时的刑罚甚至会毫无效果可言。因此,为了实现一般预防,对犯罪必须及时侦查、起诉、判决和执行刑罚。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限制自由刑包括(A)。

n m l k j A.管制n m l k j B.拘役n m l k j C.有期徒刑n m l k j D.无期徒刑

2.管制作为一种主刑,它是由(C)。

n m l k j A.法院判决,法院执行n m l k j B.法院判决,劳改机关执行

n m l k j C.法院判决,公安机关执行n m l k j D.监狱

3.在主刑中,最轻的刑罚方法是(D)。

n m l k j A.拘役n m l k j B.拘留n m l k j C.罚金n m l k j D.管制

4.对被判处(B)的,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折抵刑期。

n m l k j A.管制n m l k j B.无期徒刑n m l k j C.有期徒刑n m l k j D.拘役

5.判处有期徒刑、拘役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B)之日计算。

n m l k j A.判决执行之日n m l k j B.主刑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

n m l k j C.判决确定之日n m l k j D.判决生效之日

6.被判处(A)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每月可以回家1至2天。

n m l k j i A.拘役n m l k j B.管制n m l k j C.有期徒刑n m l k j D.无期徒刑

7.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内,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D)。

n m l k j A.15年有期徒刑n m l k j B.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n m l k j C.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n m l k j D.无期徒刑

8.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在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条件是(D)。

n m l k j A.没有故意犯罪n m l k j B.确有悔改表现

n m l k j C.确有立功表现n m l k j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9.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A)之日计算。

n m l k j A.判决确定之日n m l k j B.判决生效之日

n m l k j C.判决执行之日n m l k j D.死缓考验期满之日

10.吴某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于2002年7月27日考验期满,其所在服刑的监狱于当日上报了将死缓减为无期徒刑的材料。两天后即7月29日,吴某因同监舍的郑某无故辱骂他而将郑某打聋了一只耳朵。对吴某应当如何处理?(C)

n m l k j 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n m l k j 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n m l k j C.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n m l k j 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11.在单位犯罪中,能够对单位适用的刑罚方法是(C)。

n m l k j A.吊销营业执照n m l k j B.没收财产n m l k j C.罚金n m l k j D.剥夺荣誉称号

12.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D)。

n m l k j A.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n m l k j B.违禁品

n m l k j C.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n m l k j D.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

13.对于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刑,确定罚金数额的依据主要是(C)。

n m l k j A.犯罪分子本人的经济状况n m l k j B.犯罪分子家庭的经济状况

n m l k j i C.犯罪情节n m l k j D.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14.甲因犯某罪,于1987年4月2 日被公安机关逮捕。1987年6月10日,

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1987年6月18日判决交

付执行,甲在有期徒刑执行期间未获假释。对甲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开始计算时间是(B)

n m l k j A.1987年4月2 日n m l k j B.1991年4月2日

n m l k j C.1991年6月10 日n m l k j D.1991年6月18日

15.甲因犯生产、销售假药罪,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附加没收其部分财产。下列财产中,哪些可以作为没收财产的内容(D)

n m l k j A.运假药的汽车n m l k j B.甲与其父母合建的住房

n m l k j C.枪支、弹药n m l k j D.甲个人的生活用品

16.甲因犯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

年7月1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D)。

n m l k j 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n m l k j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n m l k j C.1989年7月1 日至1999年6月30日

n m l k j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17.甲因走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如何处理?(D)

n m l k j A.只偿还立案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n m l k j B.只偿还案件侦查终结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n m l k j C.只偿还查封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n m l k j D.只偿还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18. 被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最长为(B)。

g f e d c A.3个月g f e d c B.3年g f e d c C.2年g f e d c D.1年

19.下列哪种情形是没收财产刑(D)。

g f e d c A.甲某贩卖毒品1000克被当场查获,对其1000克毒品予以没收

g f e d c B.甲某是用自己的渔船组织偷越国(边)境,被法院予以没收

g f e d c C.甲某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利益4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

g f e d c D.甲某犯贪污罪,法院没收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

20. 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1日折抵刑期2 日的刑种是(C)。

g f e d c A.剥夺政治权利g f e d c B.拘役g f e d c C.管制g f e d c D.有期徒刑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刑罚方法中,属于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方法有(ACD)。

g f e d c b A.管制g f e d c B.罚金g f e d c C.剥夺政治权利g f e d c D.拘役

2.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刑罚方法包括(BC)。

g f e d c A.剥夺政治权利g f e d c B.罚金g f e d c C.没收财产g f e d c D.拘役

3.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与被判处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的规定有下列相同点(ABD)。

g f e d c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g f e d c B.按照法定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g f e d c C.未经有关法定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自由的权利

g f e d c 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法定机关批准

4.有期徒刑与拘役的主要区别是(ABCD)。

g f e d c A.适用对象不同g f e d c B.执行机关不同

g f e d c C.执行场所不同g f e d c D.服刑人待遇不同

5.拘役与拘留的区别是(ABCD)。

g f e d c A.性质不同g f e d c B.适用对象和机关不同

g f e d c C.依据法律和期限不同g f e d c D.法律后果不同

6.有下列情形(BCD)之一的,有期徒刑的期限可以为20年。

g f e d c A.加重处罚g f e d c B.死缓减刑g f e d c C.无期徒刑减刑g f e d c D.数罪并罚

7.可以执行有期徒刑的有(AB)。

g f e d c A.未成年犯管教所g f e d c B.监狱g f e d c C.公安机关g f e d c D.看守所

8.对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时”是指(AC)。

g f e d c A.审判前被羁押时g f e d c B.立案前

g f e d c C.审判时g f e d c D.死刑判决核准后执行死刑前

9.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有下列情形(ABD)之一的,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g f e d c A.有过失犯罪g f e d c B.有一般立功表现

g f e d c C.有故意犯罪g f e d c D.无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表现

10.死刑缓期执行的条件是(AD)。

g f e d c A.罪该处死g f e d c B.有悔改和立功表现

g f e d c C.被害人有重大过错g f e d c D.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11.甲因强奸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在死缓考验期内,打伤一名狱警越狱逃跑,狱警某乙发现后驾车紧追。不得已朝甲开枪射击。甲中弹受伤,将甲抓获。对此案(BCD)

g f e d c A.某乙构成故意伤害罪g f e d c B.对甲应当数罪并罚

g f e d c C.某甲构成脱逃罪g f e d c D.对于某甲应当核准执行死刑

12.罚金与罚款的区别在于(BCD)。

g f e d c A.期限不同g f e d c B.性质不同g f e d c C.适用对象不同g f e d c D.适用机关不同

13.根据刑法规定,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有(ABCD)。

g f e d c A.单处罚金g f e d c B.选处罚金g f e d c C.并处罚金g f e d c D.并处或单处罚金

14.对于(AB),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是1年以上5年以下。

g f e d c A.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

g f e d c B.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g f e d c C.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g f e d c D.被判处无期徒刑的

15.对下列哪种情形应当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AB)

g f e d c A.甲某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g f e d c B.甲某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g f e d c C.甲某犯故意伤害罪(致人重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

g f e d c D.甲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

16.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下列(ABCD)情况,2年期满后,经合法程序批准后减为无期徒刑。

g f e d c A.有悔罪表现g f e d c B.没有故意犯罪

g f e d c C.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g f e d c D.有立功表现

17. 不适用死刑的情况有(BCD)。

g f e d c A.犯罪时怀孕的妇女g f e d c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g f e d c C.犯罪时不满16岁的犯罪分子g f e d c D.审判时不满18岁的犯罪分子

18. 管制刑罚有如下特点(ACD)。

g f e d c A.不关押犯罪分子g f e d c B.由公安机关决定

g f e d c C.由公安机关执行g f e d c D.在劳动中同工同酬

19.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哪几种权利?(ABCD)

g f e d c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g f e d c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g f e d c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g f e d c D.担任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20. .(ABC)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g f e d c A.管制g f e d c B.有期徒刑g f e d c C.拘役g f e d c D.无期徒刑

三、判断题:

1.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一律不能外出。(×)。n m l k j√ n m l k j×2.管制期满,应当由人民法院向本人和有关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n m l k j√ n m l k j×

3.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应当同工同酬。(×)n m l k j√ n m l k j×

4.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n m l k j√ n m l k j×

5.拘役是限制犯罪分子的一定自由,而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自由,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n m l k j√ n m l k j×

6.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应当强制参加劳动,但可以酌量发给劳动报酬。(×)n m l k j√ n m l k j×

7.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能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是可以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n m l k j√ n m l k j×

8.李某因犯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如果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应当只偿还其犯罪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n m l k j√ n m l k j×

9.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抵刑期2日的刑种是有期徒刑。(×)n m l k j√ n m l k j×

10.死缓是介于无期徒刑与死刑立即执行之间的一种独立的刑种。(×)n m l k j√ n m l k j×

11.对于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期满后,尚未裁定减刑以前又犯新罪的,应认

为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n m l k j√ n m l k j i×

12.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终身。(×)n m l k j√ n m l k j×

13.对被判处死缓的罪犯,判决确定之前的羁押时间,应当计算在缓期2年的

期限之内。(×)n m l k j√ n m l k j×

14.判处主刑(管制除外)同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在主刑执行期间,当然剥

夺政治权利。(√)n m l k j√ n m l k j×

15.对判处死缓的罪犯执行死刑的决定性条件是抗拒改造且情节恶劣。(×)

n m l k j√ n m l k j×

15.对判处死缓的罪犯执行死刑的决定性条件是抗拒改造且情节恶劣。(×)

n m l k j√ n m l k j×

16.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n m l k j√ n m l k j× 17.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它只能随主刑附加适用,而不能独立适

用。(×)n m l k j√ n m l k j×

18.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可以在国家机关中担任非领导职务。(×)n m l k j√ n m l k j×

19.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不得担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职务。

(×)n m l k j√ n m l k j×

20.犯罪分子被判处罚金刑以后遭遇到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按原判决的罚金数额缴纳确有困难,经申请,人民法院查证属实后,可以酌情减少罚金数额或者免

除全部罚金。(√)n m l k j√ n m l k j×

21.罚金刑的科处不以犯罪分子自己所有的金钱为限,而没收财产则必须是犯罪

分子自己所有的财产。(√)n m l k j√ n m l k j×

22.罚金自判决指定的期限届满第5日起,人民法院对于没有法定减免事由不缴纳罚金的,应当强制其缴纳。(×)

n m l k j√ n m l k j×

四、名词解释:

1.主刑是指是对犯罪人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其特点是:只能独立适用而不能附加适用,即对一种犯罪只能适用一种主刑而不能适用两种以上的主刑。

2.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其特点是既可以附加主刑适用,一般也可以独立适用,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对一罪可以同时适用两个以上的附加刑。

3.自由刑是指以剥夺或者限制人的自由为内容的刑罚方法。

4.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犯罪人的人身自由,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并对受刑人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5.有期徒刑是指是指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并强迫其劳动和接受教育改造的一种刑罚方法。

6. 罚金是指人民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金钱的刑罚方法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刑法总论专业法学年级2013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正确的是( c ): A.不明知所犯罪客观要件内容就不构成故意犯罪 B.错把乙当甲杀害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C.错将100克面粉当毒品海洛因贩卖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D.非法拘禁他人两天后出于良心发现自动中止放出被害人构成犯罪中止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B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 D )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和共同行为的的同时犯 C.共同过失行为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B )。 A.结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6.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

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C ) A.刑事拘留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刑事拘留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7.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D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B )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期满六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但判前先行关押时间不算在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悉乙家的丙为自己能盗窃成功标别墅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

刑法总论测试题

刑法总则测试题 1.《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属于() A.狭义刑法 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 D.刑法修正案 2. 根据《刑法》第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何种解释?() A.扩张解释 B.缩小解释 C.字面解释 D.当然解释 3. 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是以下哪一刑法原则的要求()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C.罪刑均衡原则 D.罪刑均衡原则 4.如果在日本嫖宿幼女不构成犯罪,在泰国幼女卖淫合法。那么一个日本人到泰国嫖宿中国幼女的,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按照属人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 B.按照属地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 C.按照保护管辖原则我国有权管辖 D.我国无权管辖 5.行为人甲于1997年9月1日既聚众斗殴又寻衅滋事,按照旧刑法,甲仅构成流氓罪,其法定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10年。根据现行刑法,甲犯了数罪,其聚众斗殴罪的最高法定刑为3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为5年;其寻衅滋事罪的最高法定刑为5年有期徒刑,追诉期限10年。如果2007年6月发现了甲的上述罪行,对于甲的行为应当如何适用刑法?() A.适用1979年刑法 B.适用1997年刑法,以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追诉C.适用1997年刑法以寻衅滋事罪追诉D.不予追诉 6.“过失犯前款罪的,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A.叙明罪状 B.简单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刑法学总论试题A

刑法学总论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5、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6、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7、防卫过当是指()。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9.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10.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11.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装有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12.某甲在1997年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1999年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A.行为人的预见程度不同 B.行为人的预见内容不同 C.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的意志内容不同 D.行为人对行为是否实施的意志内容不同 14.下列人员中,因为精神因素而不负刑事责任的是()

(完整版)刑法总论习题集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D )。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1985年5月生,1998年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2380余元;1999年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 和现金1200余元;2001年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被抓获。孙某应对( B )负刑事责任。 A、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抢劫和绑架行为 C、盗窃和绑架行为 D、绑架行为 4、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刑法理论上对其称之为( B )。 A、结果犯 B、行为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5、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 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B )。 A、犯罪预备 B、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6、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7、( A )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A、犯罪的时候 B、侦查的时候 C、起诉的时候 D、审判的时候 8、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5 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 D )决定执行的刑罚。 A、10年以上15年以下 B、5年以上15年以下 C、5年以上11年以下 D、6年以上11年以下 9、下列情节中,属于量刑酌定情节的有(D )。 A、累犯 B、未成年人犯罪 C、立功 D、犯罪动机 10、防卫过当是指( C )。 A、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选出后,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BCD )。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D、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2、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有:(BCD)。 A、危害行为B、犯罪的时间C、犯罪地点D、犯罪方法 3、刑法中的危害行为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形式:(CD)。 A、故意形式B、过失形式C、作为形式D、不作为形式 4、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ACD)。 A、法定的义务 B、道义上的义务 C、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 D、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AB 5、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 A、犯罪时空上不同B、犯罪未果的原因不同 C、犯罪的结果不同D、犯罪的行为不同 6、根据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原理,下列(ABCD)不构成共同犯罪。 A、缺乏意思联络的同时犯罪 B、同时实施故意内容不同的犯罪 C、超出共同故意以外的犯罪 D、一方故意,另一方过失而构成的犯罪 7、避险不适时的情况有(AD)。 A、事前避险B、假想的避险C、事中避险D、事后避险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 A 、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 犯罪的,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 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 时刑法. C 、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 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 )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刑罚 D、其它 2、制定刑法的根据包括( ). A、法律根据 B、实践根据 C、经济根据 D、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A、定罪上一律平等 B、量刑上一律平等 C、行刑上一律平等 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 正确错误2、无论我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在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

刑法学总论

刑法学总论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但书规定】:《刑法》第37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刑法》第13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行政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者是罪与非罪的区别:37条是犯罪,但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13条不认为是犯罪。 2.【预备、未遂、中止的相关概念和处罚方式】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22条第2款) 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刑法》第23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条第2款) 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1款) 处罚方式: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24条第2款) 3.【共同犯罪人及其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作用地位为主兼用分工形式(以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为主要标准,适当照顾到共同犯罪人行为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刑法》第26条第1款)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刑法》第27条第1款)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有人认为 D 项不属于,故不选 D 项不算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 罪决定 立法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不 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 从新原则 B. C. 从旧原则 D. )。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 .发生在荒野 C.发生在“严打”期间 4 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D .被害人是盲人 在本质上违反了( B .罪刑法定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 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 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 、“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C. 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 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7 外国人A 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 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 。 A 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8\1983 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 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他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 )? 30 B 实施伤害行为, 9 当开往A 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 B 国境内时, 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 )原则。 A 、普遍管辖原则 、保护原则 ( )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A 国公民甲某与 C 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 C 、属地原则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 A 刑法典 B c 刑法修正案 D

《刑法学》第1章-第6章在线测试标准答案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剩余时间: 54:40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得“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得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您得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得行为,( )处罚、 A 、可以定罪 B 、不得定罪 C 、根据情形 D 、由法官裁定 2、刑罚得轻重,应当与( )相适应 A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 B 、犯罪分子所承担得刑事责任 C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与犯罪分子所承担得刑事责任 D 、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 3、我国刑法根据各种行为得社会危害性程度与人身危险性得大小,规定了( )处罚原则 A 、轻重有别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人民代表裁定 D 、法官 4、关于刑法溯及力得下面说法正确得、 A 、当时法律不认为就是犯罪,而修订后得新刑法认为就是 犯罪得,适用新刑法、 B 、当时法律认为就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就是犯罪得,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 时刑法、 C 、当时法律与新刑法都认为就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得,适用新刑法 D 、如果依照当时得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该判决继续有效、 5、我国刑法得社会主义本质已经弱化甚至不再强调 A 、阶级性 B 、法律性 C 、道德性 D 、文化性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广义刑法就是指一切( )得法律规范得总与、 A 、规定犯罪 B 、刑事责任 C 、刑罚 D 、其它 2、制定刑法得根据包括( )、 A 、法律根据 B 、实践根据 C 、经济根据 D 、道德根据 3、刑法基本原则有 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阶级性原则 4、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得具体体现

刑法学总论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共3题,共计40分) 1.张某案(本题12分) [案情]张某(女)与李某系夫妻,林某(男)系李某的同事。张某因怀疑其丈夫李某有外遇,为弄清真相,遂找到林某了解情况。1998年7月22日上午,张某给林某打电话,让林某来家中,要与李某对质当面核实此事,林某应邀前往。当日下午2时许,林某来到张某家中,当得知李某外出未归时,遂对张某进行语言调戏、拉拽,张某表示反对。林某仍继续纠缠。张某借口喝水而脱身,去另一房间取出一把小宝剑(金属制工艺品),藏在身后回到原房间。当林某再次调戏,实施强行亲吻、搂抱、拉拽等侮辱猥亵动作时,张某手持小宝剑朝林某的腹部猛捅一刀,致林某倒地丧失行动能力。隔了一会儿,张某见林某倒地挣扎,又朝其胸部、背部等处连捅二十余刀,林某因心脏被刺破当场死亡。林某不再动弹,张某即委托李某之嫂报警,公安机关遂到张某家中将等候的张某抓获。归案后张某如实陈述了事情经过,但认为自己杀坏人没什么不对的,拒绝认罪和悔罪。[问题](1)张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构成犯罪,构成何罪(故意杀人罪还是过失致人死亡罪)?为什么?(8分) (2)如果张某构成犯罪,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应当如何处罚?说明理由。(4分) 答案:故意杀人罪防卫过当——扎腹部事后防卫 法定情节:自首、防卫过当 2.吴甲致吴乙死亡案(本题14分) [案情] (1)吴甲曾因抢劫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8年1月2日,在有期徒刑执行3年整(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为2年整)时被假释。 (2)1999年3月13日,吴甲因李某欠其借款未还一事,酒后到李某家索要欠款,而与李某发生口角。吴甲为报复李某,即到其父亲吴乙家的院内拿了一根铁棍(长140厘米,直径5厘米)。吴甲回来后,见其李某与吴乙站在路上说话(两人相距约1米),便手持铁棍向李某奔去。吴甲之弟吴丙见状过去阻拦,吴甲遂在距离李某约3米远的地方朝李某的头部抛出铁棍。李某慌忙躲闪,铁棍飞过李某,正好击中吴乙的头部(左颞部),吴乙在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 (3)吴甲对造成父亲死亡悔恨不已,先是去村委会投案,后因惧怕处罚在公安人员到来之前逃走,被公安机关网上通缉。1999年6月3日,吴甲被抓获。 [问题](1)对于吴甲致吴乙死亡一案,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其犯罪形态(既遂、预备、未遂、中止)为何?说明理由。(6分) (2)吴甲是否构成累犯?说明理由。(4分) (3)如果吴甲致吴乙死亡的犯罪行为应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则法院对于吴甲应当如何决定总和刑期(数罪并罚)?(4分) 答案:杀人罪既遂——打击错误 不构成累犯——假释期间犯新罪 撤销假释,先减后并,(5——3年)并10年,并罚得出的刑期为需要继续执行的刑期。

最新刑法学总论试题A

刑法学总论试题 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20分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就刑法修改所作的说明,属于(。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学理解释 D 、论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 、从新原则 B 、从旧原则 C 、从新兼从轻原则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3、孙某 1985年 5月生, 1998年 6月盗窃他人财物价值 2380余元; 1999年 8月抢劫他人手机一部和现金 1200余元; 2001年 10月实施绑架行为时, 被抓获。孙某应对(负刑事责任。 A 、盗窃、抢劫和绑架行为 B 、抢劫和绑架行为 C 、盗窃和绑架行为 D 、绑架行为 4、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A 、犯罪预备 B 、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5、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罚有(。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6、某甲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0年,执行 4年时,因犯脱逃罪,应当判处有期徒刑 5年,那末,人民法院对其应在(决定执行的刑罚。 A 、 10年以上 15年以下 B 、 5年以上 15年以下

C 、 5年以上 11年以下 D 、 6年以上 11年以下 7、防卫过当是指(。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一般损害的 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 D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 8、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刑法理论的是( A. 没有行为就没有犯罪 B.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 犯罪手段是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D.犯罪客体属于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 9. 甲谈恋爱失败,遂对女青年怀恨在心。某日,甲手持一刮脸刀片,趁人不备,将 6位女青年脸部划成轻伤。甲的行为属于( A. 牵连犯 B.想像竞合犯 C.吸收犯 D.连续犯 10.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 A. 按劳取酬 B.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C. 不发报酬 D.根据劳动表现发给报酬 11. 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 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 趁机将乙装有 5000元现金的提包拿走。甲和丙的行为属于( A. 共同犯罪 B.非共同犯罪 C. 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D.任意共同犯罪 12. 某甲在 1997年 9月盗窃巨款后外逃,于 1999年 4月归案。对某甲适用刑法应采用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是(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总论

《刑法学》练习习题库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选择题: 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D)。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A)。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B.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D.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4. 我国刑法典的生效时间(C)。 A.从刑法批准之日起施行B.从刑法通过之日起施行 C.公布一段时间后再施行D.从刑法批准公布之日起施行 5.论理解释包括(ACD)。 A.当然解释B.学理解释C.扩张解释D.限制解释 6 6.广义上的刑法包括(ABC)。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法规范D.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7.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所说的法律有特别规定主要是指(ABCD)。 A.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特别规定 B.对民族自治地方适用刑法的特别规定 C.刑法典施行以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特别刑法的规定 D.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基本法的特别规定 二、填空题 1.刑法是关于、和的法律。 答案:犯罪、刑事责任、刑罚 2.刑法的功能是、、。 答案:规制功能、保护功能、保障功能 3.广义的刑法不仅包括刑法典,还包括和。 答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4.我国修订后的《刑法》于年月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年月日起施行。 答案:1997、3、14、1997、10、1 5.刑法的解释按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和 答案: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6.刑法的解释按效力分类,可以分为、和。其中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的主体分别是、和。 答案: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三、名词解释 1.立法解释 立法解释是指由立法机关所作的解释。通常认为立法解释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刑法立法中所作的解释性规定;二是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三是在刑法施行的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作的解释。 2.扩张解释 扩张解释是指根据刑法的立法精神,将刑法规定中所使用的词语的含义扩大到较字面含义为广,以阐明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 3.单行刑法 单行刑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刑法规定进行部分补充、修改或废除部分刑法规定的单行规范性法律文件。 4. 附属刑法 附属刑法是指规定在经济法规、行政法规等非刑事法律中的有关犯罪的刑罚的附属刑法规范的总称。 四、简答题 1. 简述我国的刑法体系 从总则来看,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是指导和适用于整部刑法的通则性规范;第二章犯罪,规定的是犯罪概念、犯罪构成、犯罪特殊形态等犯罪总则性质的内容;第三章是关于刑罚种类的规定,第四章是运用刑罚的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 分) 1.以下不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发生在荒野 B.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C.发生在“严打”期间 D.被害人是盲人 4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在本质上违反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D.罪责自负原则 5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38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30余万美元的“中介费”、“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A.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B.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C.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7外国人A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B实施伤害行为,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8\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 A从新原则他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9当开往A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B国境内时,A国公民甲某与C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A、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原则。 A、普遍管辖原则 B、保护原则 C、属地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有人认为D项不属于,故不选D项不算错 A刑法典 B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罪决定 c刑法修正案 D立法解释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刑法学1知识点总结

刑法学1知识点总结(大红本) 第一章刑法概说(非重点)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罚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第二节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客体(非重点)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犯罪故意

第三节犯罪过失 第四节与罪过相关的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六节认识错误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第二节正当防卫 第三节紧急避险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非重点)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刑罚概说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刑罚的目的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非重点)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第二节主刑 第三节附加刑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 1.【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 例外 B 补充 C 限制 D 特别 正确答案:A 2.【第01章】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 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 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 正确答案:ABC 3.【第01章】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内容的法律规范,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 正确答案: 错 4.【第02章】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A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正确答案:D 5.【第02章】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 聚众淫乱罪 B 组织淫秽表演罪

C 寻衅滋事罪 D 无罪 正确答案:D 6.【第02章】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限制解释 B 类推解释 C 文理解释 D 扩张解释 正确答案:B 7.【第02章】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 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 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 正确答案:BCD 8.【第02章】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 累犯 B 自首 C 缓刑 D 减刑 正确答案:ABCD 9.【第02章】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 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 C 对中止犯的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章刑法与刑法学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1.刑法的概念: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2.刑法的地位: (1)刑法从属性说:刑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用刑罚来制裁违反其他法律的行为的法律,不仅仅具有用刑罚来加强其他部门法的制裁措施的作用。 (2)刑法独立性说;当刑法加强某一禁止性命令的强制力量时,事实上已经将原有的规范改造为新的法律规范,这就是刑法规范。其他法律规范对与刑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并不当然是刑法规范。所以,刑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虽然他基本上属于制裁性规范。3.刑法的性质: (1)公法 (2)司法法(立法法,行政法,司法法) (3)实体法(实体法,程序法) 4.刑法的分类: (1)广义的刑法:指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全部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2)狭义的刑法:指系统规定了犯罪与刑罚的刑法典刑法规范。 5.刑法规范: (1)评价规范,意思决定规范。 (2)裁判规范,强制规范。 6.刑法的性质: (1)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的广泛性。 (2)刑法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刑法具有谦抑性。 刑法的谦抑性包括: a.刑法的不完整性 b.刑法的补充性 c.刑法的宽容性 第二节,刑法的功能 一.行为规制功能 二.社会保护功能,体现为预防犯罪 三.人权保障功能 刑法的保障功能:保障无辜者不受追究,保障犯罪者只受刑法追究。 第三节,刑法的制定和完善 一.封建时代刑法;近代转型为大陆法系; 二.建国初很长时间没有颁布刑法典,只通过三个单行刑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妨害国家货币治罪条例》《惩治贪污罪条例》。 三.1979年中国颁布了刑法典,称旧刑法,79刑法。 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后的需要:a.字数过少,导致意义不明确;b.重要规定未能贯彻现代法治理念(如,类推,现代刑法禁止类推); 四.97年颁布了新刑法 四.1997年刑法。 结构,大的方面:编,章,节;小的方面:条,款,项。 第四节,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刑法学总论期末考试答案

姓名:胡永阳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9.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犯罪论的结构涉及到的三要素不包括()。1.0分 ?A、 罪 ? ?B、 责 ? ?C、 刑 ? ?D、 行 ? 我的答案:D 2 关于紧急避险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紧急避险保护了合法利益,但是牺牲了第三者的利益? ?B、 紧急避险所保护的利益大于所牺牲的利益 ? ?C、 紧急避险的行为是无害的,因此符合法律规范 ? ?D、 紧急避险实际上损害了合法利益 ? 我的答案:C 3 防卫过当的构成条件是()。 1.0分 ?A、 必须是正当防卫行为 ?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 ?C、 造成重大损害

? ?D、 以上都是 ? 我的答案:D 4 根据我国《刑法总则》规定,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1.0分 ?A、 犯罪预备 ? ?B、 犯罪未遂 ? ?C、 犯罪中止 ? ?D、 犯罪既遂 ? 我的答案:D 5 关于因果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刑法中,若一个行为直接导致一个结果的发生,不需要再做因果关系判断。 ? ?B、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有刑法意义的危害行为与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C、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在案件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的关系,而非刑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 ? ?D、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哲学上的因果关系具有相同的意义。 ? 我的答案:D 6 财产性犯罪中,()是作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 1.0分 ?A、 犯罪是否得逞 ? ?B、 是否着手 ?

?C、 结果是否发生 ? ?D、 结果是否造成危害 ? 我的答案:C 7 特殊缓刑的适用对象只能是被判处()一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军人。 1.0分 ?A、 一年 ? ?B、 二年 ? ?C、 三年 ? ?D、 四年 ? 我的答案:C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1

刑法学总论模拟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不株连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立场 2、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3、“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遍管辖原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 B、贩卖毒品 C、绑架 D、投毒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的犯罪中。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6、行为人误用空枪去杀人,导致未遂的,属于()。 A、客体的错误 B、对象的错误 C、工具的错误 D、因果关系的错误 7、(),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 8、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 A、结果说 B、行为实施终了说 C、构成要件说 D、目的实现说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追诉时效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A、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B、尾随被害人的行为C、守候被害人的行为D、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3、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A、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B、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C、帮助犯D、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 4、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 A、事前防卫B、假想的防卫C、防卫挑拨D、事后防卫5、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B、以犯罪事实为根据C、以刑事法律为准绳D、罪责自负原则 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 D、胁迫犯

刑法总论练习题答案(1)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填空题 1、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2、普通刑法、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3、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4、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5、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二、选择题 1.ABD 2.C 3.AB 4.AC 5.A 6.B 7.B 8.A 9.B 10.ABCD 11.AD 12.B 13.AC 14.B 15.B 16.B 17.AB 三、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对 5.错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 1、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3、所犯罪行承担的刑事责任 4、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有罪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5、适用法律 二、选择题 1、B 2、B 3、B 4、B 5、ABCD 6、D 7、ABC 8、B 9、A 10、D 11、 C 12、BC D 13.D 14.C 15.D 16.D 17.C 18.D 五、案例分析 二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填空题 1、属地原则、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2、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3、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4、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5、外交特权、豁免权 二、选择题 1、D 2、B 3、ABCD 4、C 5、BC 6、BD 7、AB 8、AB 9、C 10、C 11、 A 12、ABC 13、ABCD 14、 B 15、ABCD 16、ABCD 17、D 18、 C 19、A 20、AC 21、ABC 三、名词解释(略) 四、案例分析 1、李某的申诉理由不能成立。因为刑法的溯及力针对的是新刑法生效后,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而本案不属于这种情况。 2、对王、李某能适用我国刑法。对王某、李某应定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并按刑法第64条规定,对王某、李某实行数罪并罚。理由是:按我国刑法第7条的规定,王某、李某是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杀害我国公民程某,并抢劫财物,所以应适用我国刑法。 3.适用中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属人原则的规定。 4. 对被告人甲应适用我国刑法。 根据我国《刑法》第6条关于属地原则之规定。 5.适用中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属人原则的规定。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一、选择题 1、B 2、D 3、A 4、A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五、案例分析 不构成犯罪。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第五章犯罪客体 一、选择题 1、ABC 2、A 3、C 4、B 5、CD 6、AC 四、案例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