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三年级上湘教版4.12浮与沉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湘教版4.12浮与沉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湘教版4.12浮与沉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湘教版4.12浮与沉教案

4.12浮与沉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常见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状态。

2.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物体的浮沉,并根据浮沉状态将物体分类。

3.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4.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意识到“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证实沉入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能找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平衡尺、绳、橡皮筋、测力计、水槽、铁块、木块、塑料块、卵石、橡皮泥、气球、吸管、蜡烛、牙膏皮、橡皮、可乐瓶、有盖和无盖的小玻璃瓶、肥皂、萝卜、马铃薯、锡箔纸、海绵、棉线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生活经验: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同学们回忆一下,举例说说。

二、提问:试预测,我们将所带材料放入水中,哪些会下沉,哪些会上浮?并说出预测的依据。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1.我们来用实验验证预测是否正确。

2.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入水中的物体

2)实验时,放入水中的物体,应轻拿轻放,防止水溅出。

2.学生准备实验材料。

3.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检查原来预测的依据是否正确,现在有什么发现。

拓展延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新课

学生动手实验,感知浮力。

1.教师说明实验方法,提出探究问题:将空可乐瓶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用手缓慢将可乐瓶向水中压,有什么感觉?

2.学生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实验感受,得出科学结论。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4.提问:水对浮在它上面的物体有浮力,那么水对下沉的物体是否也有浮力呢?

5.学生提出猜测。

6.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准备好半桶水,将2~3千克的卵石装入网丝袋中。每位同学认真体验1~2次,提牢网丝袋,慢提慢放,注意安全。另外,让装卵石的网丝袋浸入水中时,不要触及桶底或桶壁。

2)学生预测:用手提着装了卵石的网丝袋放入水中,感觉会变重还是变轻。

3)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7.学生汇报交流。

拓展延伸

你还有哪些方法来对此进行验证?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教师演示沉船实验。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沉船打捞上来呢?

一、探究实验:怎样改变物体的浮沉状态呢?

(实验前,教师为每组准备两种不同的材料)

1.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做好记录。

2.分组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3.学生汇报交流。

二、打捞“沉船”。

1.学生分组设计打捞方案。

2.分组实验,教师及时指导。

3.汇报交流。

拓展延伸

1.打捞“沉船”,还有没有其它新的办法呢?

2.课后,我们可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或新华书店、访谈等途径收集信息,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打捞沉船的方法。

板书设计:

浮与沉

一、预测:材料放入水中是浮还是沉?

思考:为什么物体能浮在水面上?

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的作用。

二、汇报交流

三、打捞沉船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李时珍(1518~1593),明代和。 3.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4.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5.土壤有三类:、和。 6.要准确知道一杯水的体积,可以用或来测量。 7.向盐粒、高锰酸钾颗粒“藏”到水中的现象,我们说它们在水里。 8.人们把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 9.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发明。 10.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 11.()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2.地球可供利用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 13.压缩的空气有(),他的应用有() 14.()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发明。 15.蔡伦造纸的原料是()()()和()。 16.20世纪中叶开始,()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 17.工业革命后,钢铁、()()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 18.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 ) ①漂白纸浆②剥去树皮③沥干水分④将木头切成小片⑤将木头煮烂成浆⑥烘干水分压成纸张⑦搅拌纸浆 19.量筒上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0.物体在水中有的会(),有的会() 21.人体吸入()会引起()及()等症状,大量吸入()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二、多项选择题。 1.如何保护土壤?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A、植树造林 B、乱扔废旧电池 C、开展宣传活动 D、清除白色垃圾2.正确向量筒中倒水做法正确的是() A、量筒不倾斜 B、烧杯挨着量筒的边缘慢慢倒水 C、量筒微微倾斜 D、烧杯与量筒保持一定的距离倒水 3.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 A、冰山 B、湖泊 C、地下水 D、大海 E、植物体内的水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课后反思:

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得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得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得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就是表示物体得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得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得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得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得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得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得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得冷热得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得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得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得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得判断物体得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得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得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就是温度得单位。 3.摄氏温度得读与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得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 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得基本方法,掌握操作得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得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得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得各种各样得温度计并先让她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得认识与使用。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冷与热 2.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学会自制“液体温度计”。 2.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得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得过程中,培养科学探究得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得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滴瓶或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水槽或大烧杯(无条件得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热水、冷水、酒精、煤油(其它液体)等。 教学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得温度计,提问:您们想自己有一支温度计吗? 2.教师介绍伽利略与雷伊发明得温度计。 3.这两种温度计利用了空气与液体得什么性质?让我们来研究吧! 一.活动自制“液体温度计” 1.指导学生自制“温度计”。 (1.)出示器材:小药瓶、橡皮泥、红墨水、空玻璃管。 (2.)要求:聪明得同学们,能否利用这些器材与以学得知识讨论这怎样来制作“液体温度计”? (3.)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4.)制作“液体温度计”,对于学生作品,教师组织进行评价。 2.观察自制“温度计”在热水与冷水中液柱得变化。 (1.)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2.)对学生得实验、记录、描述提出要求并予以方法上得指导。 (3.)学生观察。

湘教版本三年级科学下

第一课时新学期的话 教学目标 1.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2.本学期的相关要求。 3.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上期期末测试试卷。 2.课件:蚕宝宝的一生。 教学过程 1.新学期的问候 2.对转入的新生的关注 3.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45人,分为9组,每组5人,一般情况以此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特殊情况另行调整,在每次学习活动中会要对小组进行评价,老师都会做好记录,期末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奖励。 4.复习上期已学主要内容。 5.学生自由翻阅新书。 6.简单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我们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程以及磁铁的性质、光线传播的性质,学习实验描述、长期观测和记录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并渗透珍爱生命、敢于质疑、尊重证据、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7.播放课件:蚕宝宝的一生,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或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冷与热 1.知冷知热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会使用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水温。 2.会用温度单位做好每次测量的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遇到问题善于思考,观察测量时能做到细致认知。 2.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关注与温度有关的事物现象。 科学知识: 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会正确读写温度计表示的温度。 教学准备: 冷水、温水、热水、温度计、温度计模型、烧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一.教学导入: 1.讲述1400多年前,《齐民要术》记载的人们当时制作豆豉如何判断豆子发酵的温度一事。 2.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形也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 二.活动感觉冷热 1.过渡:同学们从生活经验中说出了需要判断物体的冷热的情形,我们怎样判断物体的冷热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2.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做教材第2页的活动。 3.当学生发现同一杯温水,不同的手感觉竟然不一样时,教师提出:这个活动告诉我们什么? 4.释疑:光凭感觉难以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5.教师讲解温度的概念。 三.活动测量温度 1.出示温度计模型,学生观察,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刻度、玻璃管、玻璃泡) 2.利用南车信箱介绍了“摄氏温标”。知道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 3.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4.测量水温:教师应首先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说明道理。让学生学习使用 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的基本要领。再测4杯水的温度。(安全教育) 四.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1.)出示学生搜集来的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并先让他们做些介绍,教师再做补充。 (2.)详细介绍体温计的认识和使用。 2.热胀冷缩 第一课时

2019审定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控制溶解 1.有些物质在水里能溶解,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 2.溶解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是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素有关。大多数物质在水的温度越高时,溶解越快;进行搅拌时,溶解越快;颗粒越小时,溶解越快。 3.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质的量是不一样的。在20°C时, 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在20°C时,100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20 4.克白糖。 4.多余的盐粒,一直留在水中,不再溶解了。这个现象叫做饱和。 5.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对比实验要遵循只有一个条件 (即要对比的因素)不同的规则,因为如果实验中有几个不同的条件,就比较不出到底是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如在做"搅拌会影响溶解的快慢吗”的实验时,对比的因素是搅拌对溶解的快慢的影响,即不同条件是搅拌与不搅拌,所以要准备两份同样多的食盐、两杯-样多且温度相同的水,实验时要将两份食盐同时放入两杯水中。 6.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物质的量,会受到温度的影响,比如在10°C时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202克白糖,但是在20°C时, 100毫升水里则可以溶解204克白糖。所以在100毫升水里溶解202克白糖时形成的溶液,在10°C时是饱和的,但是在20°C时则是不饱和的。 第二单元水的三态变化 1.水有气态的水蒸气、液态的水和固态的冰,它们都是水。水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或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

2.水在通常情况下,会在水的表面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水蒸气是- -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4.加快空气的流动、加大蒸发的面积、提高温度都可以加速水的蒸发。 5.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6.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C ) , 水中会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剧烈地翻腾起来,水迅速地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7.当温度降低到0o C以下时,水会结冰;当温度上升到0°C以上时,冰会融化成水。 8.云、雾、雨、露都是地表的水分蒸发就能成水蒸气,在不同的环境下遇冷形成的。云是在高空形成,云遇冷则会下雨,雾和露形成则是靠近地面,这些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凝结现象。 9.烧杯用火加热必须隔着石棉网。 第三单元天气观测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单位。空气的温度简称气温,用来测量气温的温度计叫气温计。使用气温计测量温度进要在避免太阳直射,且距地面 1.5米高的位置进行。 2.气象站的温度计是放在百叶箱里来测气气温,我们这里的温是14时(下午两点)最高。 3.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他写出《物候学》一书。 4.云的观察分为云量和云状两个方面。根据云量我们把天气分为晴天、少云、多云、阴天。云有卷云、积云、层云三种主要形态。 5.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空中。这些水最终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

新版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新版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年级班姓名: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有)质量。 3.空气(能)流动,空气流动形成(风)。 4.将纸风车(或纸蛇)放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纸风车(或纸蛇)会(转动),因为燃烧着的蜡烛加热了它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5.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6.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分度盘)(指针)。另外附加(砝码和镊子)。 7.天平的使用: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取:取下(橡皮垫圈)。 (3)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4)调(节):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5)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6)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

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7)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1.昆虫的特征: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如蚂蚁、蜻蜓、蝗虫、蝴蝶、蜜蜂、苍蝇、蟑螂等都属于昆虫。 而蝎子、蜘蛛、蜈蚣等都不是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3.鱼的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像金鱼、草鱼、鲫鱼都属于鱼类。 而墨鱼、鳄鱼、鲸鱼都不属于鱼类。 4.鸟的特征: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像鸽子、麻雀、鸡、鸭、鹅、鸵鸟、企鹅等都属于鸟类。 而蝙蝠、蜻蜓不属于鸟类。 5.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性防水),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doc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 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 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一了解记录一采集标本 一整理资料一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1 拓展延伸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1单元: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本册课本是科学课的起始册,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学兴趣可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三、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

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湘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各种各样的材料 1形形色色的材料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2、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意识到有些材料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和态度。 (三)科学知识目标: 1、建立“材料”的概念。 2、知道可以把材料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教学重点: 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分析制作物体的材料类型并做记录。 教学难点: 把不同的物体按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观察记录表、橡胶、陶瓷、塑料、丝绸的历史资料。 学生:每人自带玩具及各种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同学们,咱们身边的物体都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

教学新课 一、它是用什么做的 1、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或你带来的物品,它们各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 2、学生分组活动,指名回答。 3、把这些物体按不同的材料分一分类。 4、学生分组讨论,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5、交流汇报。 6、小结: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 二、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观察棉花和石油这两种物体的材料来源:棉布来自棉花,塑料来自煤和石油。 2、体会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区别。 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合成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3、说说你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拓展延伸 你对材料还有哪些问题?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尝试着解决问题,了解有关材料的更多知识。 板书设计及教学后记: 1形形色色的材料 1、你知道哪些材料?塑料、玻璃、木材、橡胶、棉花 2、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对于简单的特征明显的材料,学生分类很清楚,但有些不熟悉的学生就 不能准确判断了,很多学生把材料和物品混为一谈。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是多感官、多角度的结合:眼睛看颜色、形状、大小,手摸冷热、光滑程度,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应用眼、耳、鼻、舌、手等多种感官的配合,使我们的观察更仔细、更全面。 2、观察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得更精确、细致、清楚。对观察物体的适当的处理可以使观察更深入,发现更多秘密。不断地思考,能让我们在观察中有更多的发现,观察更深入。 3、观察过程中注意找物体的共同特征。共同特征是物体分类的依据。分类前要注意先定标准(共同特征),记住每一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植物标本制作包括:采集、处理、固定、贴标签。标签包括物品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采集人。 4、达尔文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于1859年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第二单元:身边的动植物 1、动物的特征包含:外型、繁殖、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我们可以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分为: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2、蚯蚓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3、李时珍是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历经27年对药物的鉴别考证,著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内容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2、鉴别土壤主要有手捏法、搓条法、沉淀法等。用“手捏法”鉴别土壤的方法是:手握土壤后,再伸开手掌,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3、不同的植物适合生活在不同的土壤里,最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是壤土。 4、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可以代替土壤向作物提供养分,使作物能够正常生长。 5、土壤受到的破坏主要原因有:非法取土(流失)、乱倒垃圾(污染)、沙漠化、盐碱化等。 6、土壤的保护措施有:(1)植树造林,(2)禁止乱扔,(3)土壤的改良,(4)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题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20分) 1.人们用_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中央气象台预报某地今天气温为9一20℃,是用测量出来的。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为_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为摄氏度(℃)。 4.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分别是:、等。 5.液体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_。这就是液体的性质。 6.风有_、_的不同。 7._是测量雨量的仪器。 8._是观测风向的仪器。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当时的_。_ 是观测风力的仪器。 9.磁铁的吸引力就是_。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称为_。 10.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磁极叫_,用“_”表示。指向南的磁极叫_,用“_”表示。 二、我会辩(15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相同的。( ) 2.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一37℃ ( ) 3.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力定级的人是中国唐代著名天文学家李淳风。( ) 4.白光是单色光。( ) 5.能用放大镜看太阳。( ) 三、我会选(20分,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每小题前的括号里) 1.零下温度的刻度,从0开始,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全选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豆子发酵的温度和人体温度差不多。 B、空气和水的传热性差。 C、铁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D、热能穿过真空传递。 3.以下工作中,应用了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有( ) A、铺设火车铁轨,中间留有缝隙。 B、气球吹爆了。 C、夏天自行车轮胎气不能充得太足。 D、给发烧的小孩额头上擦拭酒精。 4.下列成语与天气有关的是_。 A、冰天雪地 B、晴空万里 c、倾盆大雨 D、春暖花开 5._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俄国 四、我会答。(25分) 1.怎样测量水温?(9分) 2.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现象(7分)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1单元: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 教学目标: 1、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2、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寻“宝”发现。 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 2 观察“宝贝” 教学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

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教学重点: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教学新课 一、只有细心观察的人才会有收获,我们这节课就带大家学习达尔文观察宝贝。 板书:观察宝贝 二、学习讨论达尔文的观察方法 1、观察的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2、观察的基本方法:看、摸、闻、听、尝 三、观察宝贝 1、如果每组选一样你们最感兴趣的宝贝观察,你们选哪一样?打算用什么方法去观察这个宝贝?(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完善,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 3、学生观察宝贝,教师巡视指导。 3、整理“百宝箱”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分类或排序,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理由,懂得给事物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 2、能简单处理收集到的研究材料。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在事物的各种特征中找共同特征”,以共同特征为基础进行简单分类。 教学难点:能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对它们进行简单的分类或排序 教学准备:纸盒或瓶子作标本容器、标签纸、胶水、真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科学 1、校园寻“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模仿科学家一样地去寻“宝”能寻到合适的探究材料。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学习和实际体验,让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学习有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学习达尔文的探究方法来开展自己的寻宝活动 教学准备:纸和笔、一个小盒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一、学习卷首语,介绍指南车,我们从校园开始走进科学。 二、介绍科学家达尔文。 教学新课

一、教师引导学生阅读1、4页的内容。 二、达尔文是怎样寻宝的,谁能给大家说说?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三、学习达尔文进行寻“宝”游戏。 1、介绍游戏要求。(活动范围及安全事项) 2、查看寻宝清单。 3、开始校园寻宝,用纸和笔记下寻宝时的发现。 4、“百宝箱”收集宝贝。 四、流寻“宝”发现。 l、拓展延伸 一、教师检查“百宝箱”。 二、总结全课。 布置学生保留“百宝箱”,下节课带来继续研究。板书设计: 校园寻“宝” 1、了解科学家:达尔文 2、寻“宝”游戏 教学后记: 2、观察“宝贝”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并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能用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图画记录被观察物的特征,同时提出问题并试着作出初步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与思考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三)科学知识目标: 观察、认识一些自然物的性质。 教学重点: 学习模仿达尔文进行细致观察并了解观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抓住被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 教学准备: 放大镜、前一课找到的“宝贝”、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l、教学导入 一、展示找到的宝贝 二、你们为什么觉得它是宝贝呢?它有什么特别吗?你是怎样发现它的特别之处的?你们很不错,发现了那么多。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

湘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一单元冷与热 1 知冷知热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_指针式温度计等, 3、测量人体温度的温度计叫体温计,它的测量范围一般在35℃- 42℃之间,因为人体正常体温是37℃。 3.1742年,瑞典科学家摄尔西斯创立了“摄氏温标”。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或水结冰时)的温度为 0 摄氏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6、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出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7、零下六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 。三十六摄氏度写作36℃。 8、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大,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下,读数时要从上往下数,写温度时前面加“-”,表示零下。温度计越往下数字越小,说明是零摄氏度以上,读数时从下往上数。9、1632年,法国化学家雷伊对伽利略温度计进行了改革,发明了液体温度计。 2 热胀冷缩 1.温度计是根据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但是,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反而会膨胀。 3.酒精灯灯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三部分,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加热后,铜球___不能___通过金属环;冷却后,铜球__能_通过金属环。这说明铜球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受冷时体积____收缩____。 5. 描述实验现象时,我们要说清楚实验__前__、实验__中__、实验_后___看到的___现象___,以及实验条件是什么。 6.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我能举出生活中关于热胀冷缩的事例:①安装地板砖时留缝隙;②温度计;③夏天电线变长;④冬天有时罐头瓶盖打不开,用火烤一烤就行打开。 3 热的传递 1.热传递的方向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2.热可以通过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递。 3.炎热的夏天衣服穿少一点,是为了加快热的传递,所以感到凉快。 4.寒冷的冬天衣服穿厚一点,是为了减少热的传递,所以感到暖和。 5.我能举出生活中,热传递事例三个:①用烤火炉烤火;②电熨斗熨烫衣服;③微波炉蒸煮食物。5.不同材料制作的物体传热本领是不同。 6.传热比较快的材料有铁_、玻璃、铝等;传热比较慢的材料有木头、陶瓷、塑料等。 简答题 1.常见的温度计有哪些 答:常见的温度计有: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红外线温度计、指针式温度计。 2.架设高压电线时为什么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答:因为电线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拉得太紧,冬天受冷容易断裂。 3.在铺设铁轨时为什么要在铁轨间留缝隙 答;因为铁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不留缝隙,夏天受热容易变形。 4.啤酒瓶或饮料瓶中的啤酒、饮料为什么不能装的太满 答:因为啤酒或饮料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如果装的太满夏天受热容易使瓶子胀破。 5.妈妈做好的汤放在桌子上没人吃,为什么变少了 答:因为汤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汤过一会儿变冷了,体积变小了。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实验 名称 水流有力量的实验 实验 材料 小水轮、烧杯、水 实验步骤1、在烧杯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的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做好记录。 实验 现象 当用水流冲击小水轮时,小水轮会转动起来。 实验 结论 水流是有力量的。 注意事项1.小水轮转动要灵活,要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冲水。 2.水量尽量保持均匀。

实验 名称 使用量筒 实验 材料 量筒、水、水杯、水槽 实验步骤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必须选用合适规格的量筒。 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量筒能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注意事项1、不能加热,所量液体的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2、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平(若仰视,造成读数偏小,所量液体体积偏大,俯视反之)

实验 名称 土壤性质实验 实验 材料 砂质土、壤土、黏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瓶、支架。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瓶口,倒放在支架上,在塑料瓶内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砂质土渗水最快,黏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注意事项1.塑料瓶内加入砂质土、壤土、黏土应该同样多。 2.三个塑料瓶内应该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2019最新改版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2019最新改版)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 1.空气(占据)空间。 2.空气(有)质量。 3.空气(能)流动,空气流动形成(风)。 4.将纸风车(或纸蛇)放在燃烧着的蜡烛上方,纸风车(或纸蛇)会(转动),因为燃烧着的蜡烛加热了它周围的空气,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 5.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 6.天平的构造(底座)(托盘)(横梁)(平衡螺母)(标尺)(游码)(分度盘)(指针)。另外附加(砝码和镊子)。 7.天平的使用: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取:取下(橡皮垫圈)。 (3)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4)调(节):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5)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6)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 (7)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1.昆虫的特征: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如蚂蚁、蜻蜓、蝗虫、蝴蝶、蜜蜂、苍蝇、蟑螂等都属于昆虫。 而蝎子、蜘蛛、蜈蚣等都不是昆虫。 2.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3.鱼的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像金鱼、草鱼、鲫鱼都属于鱼类。 而墨鱼、鳄鱼、鲸鱼都不属于鱼类。 4. 鸟的特征: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像鸽子、麻雀、鸡、鸭、鹅、鸵鸟、企鹅等都属于鸟类。 而蝙蝠、蜻蜓不属于鸟类。 5.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性防水),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孩子们对于身边常见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属性的观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累,重点训练了学生能按要求有顺序地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对身边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等内容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一学期,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因此,我将和孩子们一道,并引领他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具有科学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希望孩子们在科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比较好的发展。 二、本学期科学探究目标 1、提问——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用一定的方式表述;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2、猜想与假设——能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会根据观察的现象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初步的推论;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3、观察和实验——能按观察对象的变化,培养细致、敏锐和长期观察的能力;会借助工具间接地观察物体;知道对某些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尝试制定简单的调查、实验或观察计划;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控制变量实验;会使用直尺、量筒、指南针等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制作——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5、数据收集与处理——能读懂浅显的文献资料和简单的二维图表;能根据事物的显性变化特征进行分类;能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有目的地室内采访和室外调查,获取有效信息;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处理数据,并用简单曲线图表达。 6、表达与交流——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初步构建自己的观点,并能用语言、文字、统计表等方式将自己的研究过程、结果、观点表达出来;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实验;根据观察的结果,尝试对现象做出解释。 7、评价——知道感官在观察中存在局限;能针对别人的研究结论提出质疑;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知道结果可以重复验证;尊重证据。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出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训练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过程的描述能力,围绕认识事物的变化和性质,引领学生学习“冷与热”、“变化的天气”、“我们来养蚕”、“磁铁的奥秘”、“多彩的光”等内容。 本册教材在“指南车”卡通人的引领下,通过游戏、观察、测量、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物体冷热变化的特点、天气变化的特征,了解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