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乡土文艺腰鼓教材

乡土文艺腰鼓教材

乡土文艺腰鼓教材
乡土文艺腰鼓教材

阜宁县东沟中心小学

腰鼓教材

(乡土教材内部教材)

主编:

目录

第一讲走进腰鼓的世界

第二讲腰鼓的预备动作和基本鼓谱第三讲路鼓和小收点

第四讲黄莺落架和蜻蜓点水

第五讲各种步伐的调整步

第六讲双燕齐飞与飞虎出洞

第七讲拜四方与雄鹰展翅

第八讲追风鼓和金三锤

第九讲对鼓和大进军及转身

第十讲半蹲打和白鹤亮翅

第十一讲组合套路

腰鼓带斜挂在右肩上,腰鼓系在左腰间,鼓手丁字步站好,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左手指如拿毛笔的手势一样拿着鼓锤轻压在右鼓面,手心向下,鼓锤头向前,锤缨在身体方向:右手也如拿毛笔一样拿着鼓锤,右手臂顺右腿自然下垂,手心向腿,锤头向前。(见图2-1)

预备起势时

右手抬起高举过

头,锤头朝下同

自己眉毛齐,左

手从鼓上向前伸

出,锤缨向前,

手心朝上,锤头

与鼓面平行。

腰鼓基本

鼓点与表演动作

的名称

1. 路鼓

2.返路鼓3.花

样鼓4.小收点5.大收点6.金三锤

7.收点切分鼓8.朝阳鼓9.双锤单音鼓10.乱鼓11.友谊鼓

12.天山鼓13.欢庆鼓14.迎春鼓15.胸鼓16.三锤变化鼓

腰鼓的基本鼓谱

腰鼓的基本鼓点和动作都是2/4拍节

●=咚是右手敲击鼓面时发出的声音

×=叭是左手敲击鼓面时发出的声音

⊕=钗是钗手碰击钗时发出的声音

△=嗒是双手或单手击鼓或碰击鼓锤时发出的声音

基本鼓点与动作分解

鼓手按预备姿势站好后,接到“开始”口令时,右手从上向下先打鼓,打咚后手下

垂向后伸,离右腿45度,左手从外向怀中翻回击鼓,打叭后手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上;然后右手又从下向上升击鼓,打咚后翻手举至头顶回到开始时预备姿势,左手是从右胸前向外翻手击鼓,打叭后手向前伸展,锤缨在前回到开始时预备姿势。右手上下舞动打咚音,右手抬起再向下打时鼓锤绕头下落,左手由内向外翻手打叭音,无论是右手还是左手都要求动作果断、

有节奏,这是基本打法,一定要

做好。

腰鼓一般都与行进步伐相

同,都是先跨左脚、右手击鼓,

后跨右脚,左手击鼓,都是2/4

节拍,每小节是二拍,一步一拍。

动作解说中提到“正常击鼓”

就是基本打法,提到“跨左、右

脚或腿”就是先左后右正常步

伐。

钗手的基本动作

钗手必须会打腰鼓,知道鼓点的变化及动作的表现。钗手在腰鼓中担当着指挥作用,表演开始时,钗手紧握钗,双手伸展,示意全体队员做好准备,也可单举左手示意。开始时双手上下击钗两声,小收点起步。

第一讲

走进腰鼓的世界

腰鼓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打击乐器。据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腰鼓这种打击乐器,古今形成制不同。古之腰鼓,据北宋陈旸著《乐书》(成书于徽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前)记载:“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纤腹。”隋唐时,用于西凉、龟兹、疏勒、高丽、高昌诸乐,秦时挂在腰间,用两手掌拍击。今之腰鼓,框用木制,长形,

两端小而中腰较粗,

双面蒙皮,用于民间

腰鼓舞,秦时用绸带

系鼓,缚在舞者腰间,

双手各执鼓槌,交替

击奏,并伴有舞蹈动

作。新中国成立前,

腰鼓最初盛行于陕北

革命根据地,新中国

成立后流行全国,尤

其在我国北方,是民

间群众文化娱乐活

动、庆典活动的主要

形式,并且不断有所发展,形成了不同地区的不同腰鼓打法、套路和风格,如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安塞腰鼓”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腰鼓,这种原受群众喜爱的乐舞活动形式在大江南北更加盛行、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它不但成为各种表演、比赛、庆典活动的重要节目,而且成了广大群众平日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文体和康乐活动,天天锻炼,天天娱乐。我们深信随着腰鼓这种民间喜闻乐见的乐舞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开展和推广,必将推动促进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发展,提高我国全民的健康长寿水平。

附:安塞腰鼓

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鼓”的安塞腰鼓。安塞位于陕北高原,那里的腰鼓历史悠久,格调古朴。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的时候,都要演出腰鼓助兴,每次演出的阵容都很大,一般都有60名左右的鼓手。有时几个队连在一起,能拉开一两里路距离。腰鼓手们的装束一律着古代将士的便服,或黄或红包头,素色衣服,显得整齐壮观。电影《黄土地》里的腰鼓手们穿着黑色,想必是为了渲染贫苦背景。实际上,在上场表演的腰鼓手们,很少有穿皂服的。

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大奖,近年来,它

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北京奥运会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

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

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第二讲

腰鼓的预备动作和基本鼓谱

鼓手的预备动作

腰鼓带斜挂在右肩上,腰鼓系在左腰间,鼓手丁字步站好,抬头挺胸,面带微笑。

左手指如拿毛笔的手势一样拿着鼓锤轻压在右鼓面,手心向下,鼓锤头向前,锤缨在身

体方向:右手也如拿毛笔一样拿着鼓锤,右手臂顺右腿自然下垂,手心向腿,锤头向前。(见图2-1)

预备起势时右手抬起高举过头,锤头朝下同自己眉毛齐,左手从鼓上向前伸出,锤缨向前,手心朝上,锤头与鼓面平行。

腰鼓基本鼓点与表演动作的名称

1. 路鼓2.返路鼓3.花样鼓4.小收点5.大收点6.金三锤

7.收点切分鼓8.朝阳鼓9.双锤单音鼓10.乱鼓11.友谊鼓

12.天山鼓13.欢庆鼓14.迎春鼓15.胸鼓16.三锤变化鼓

腰鼓的基本鼓谱

腰鼓的基本鼓点和动作都是2/4拍节

●=咚是右手敲击鼓面时发出的声音

×=叭是左手敲击鼓面时发出的声音

⊕=钗是钗手碰击钗时发出的声音

△=嗒是双手或单手击鼓或碰击鼓锤时发出的声音

基本鼓点与动作分解

腰鼓手的基本动作

鼓手按预备姿势站好后,接到“开始”口令时,右手从上向下先打鼓,打咚后手下垂向后伸,离右腿45度,左手从外向怀中翻回击鼓,打叭后手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上;然后右手又从下向上升击鼓,打咚后翻手举至头顶回到开始时预备姿势,左手

是从右胸前向外翻手击鼓,打叭后手向前伸展,锤缨在前回到开

始时预备姿势。右手上下舞动打咚音,右手抬起再向下打时鼓锤绕头下落,左手由内向外翻手打叭音,无论是右手还是左手都要求动作果断、有节奏,这是基本打法,一定要做好。

腰鼓一般都与行进步伐相同,

都是先跨左脚、右手击鼓,后跨右

脚,左手击鼓,都是2/4节拍,每

小节是二拍,一步一拍。动作解说

中提到“正常击鼓”就是基本打

法,提到“跨左、右脚或腿”就是

先左后右正常步伐。

钗手的基本动作

钗手必须会打腰鼓,知道鼓点

的变化及动作的表现。钗手在腰鼓

中担当着指挥作用,表演开始时,

钗手紧握钗,双手伸展,示意全体队员做好准备,也可单举左手示意。开始时双手上下击钗两声,小收点起步。

第三讲

路鼓和小收点

路鼓

鼓点●×●× ∣●●×●×∣

钗声⊕⊕⊕

每小节是二拍,一拍一动。第一小节第一拍●×则跨左脚,左脚跨出时要抬起,膝弯90度。第二拍●×上右腿,上右腿时右脚跟稍偏左,象农民在稻田里踏水插秧一样前进。手的动作时第一拍时,右手在头顶翻手向下打右面鼓面(见图3-1),右手打完咚后手臂下落向后伸直,离腿45度,左手也由预备动作变成击鼓动作,左手由外向怀

中来打右鼓面,左手打的是叭,左手击完鼓后,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头(见图3-2)。第二拍时,右手打咚(如图3-1),右手是由下向上抬起打右鼓面,击完鼓后右手迅速上举并翻手到头顶,锤头朝下与自己眉毛齐,锤缨在上;左手从右胸前翻手(手心向上)向外伸打右鼓面,打的是叭(如图3-2),打完后手向前伸,锤头还是朝着鼓,第二小节第一拍●●×时,跨左脚,右手鼓锤绕头下来击鼓两下手臂同样下落后伸,左手从外

向内翻手击鼓,击完鼓后还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上。第二拍●×时,右手又上抬击鼓后翻手击鼓后并向前伸还是锤头指向鼓。如此按节拍循环前进。

钗手根据鼓谱上击钗,要求节奏分明,动作与鼓手相同

小收点

鼓点:●●×●× ∣●—∣

钗声:⊕⊕⊕⊕⊕

此鼓点斩钉截铁,是各种花样鼓点变化转折时用。步伐是原地踏步先左后右。

第一小节与路鼓后半部分打法一样。第二小节只是右手击鼓打咚,左手不击鼓,但左手要在右手击鼓的同时配合做一个击鼓后左手停在右胸前锤缨甩在右肩头上的动作,

双脚相应站成丁字步,准备再开始打其它的鼓点。

钗在鼓谱所示处击

钗。

组合动作:一遍小收

点(原地不动);三遍路

鼓(原地踏步)或听从钗

手的指挥变化;一遍小收

点(原地不动)。

小收点在腰鼓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贯穿作用,

在动作结束、转折变化时

用。

大收点也用

于转折变化时,但此组鼓点本身也以演变出许多花样动作来。

包括:斗鼓、半蹲鼓、飞龙回首鼓、双飞燕、雁南飞、黄牛甩尾、双打对。

第四讲

黄莺落架和蜻蜓点水

黄莺落架

鼓点●×●× ∣●●×●× ∣●●●∣

钗声⊕⊕⊕⊕

第一、二小节如同基本鼓点“路鼓”的打法一样,脚原地踏步(或往前走两步;左脚先跨),第三小节脚变成左前右后的弓步,右手击鼓咚咚咚,(见图4-1)左手停在右胸前,锤缨在右肩上。第二遍向左转身重复打一遍,再向左转,再重复打一遍,最后小收点复原位(共打四个方向,动作相同)。

钗如鼓谱所示处击钗,钗手也是弓步最后三锤不击鼓。

蜻蜓点水

鼓点●●×●× ∣△△∣

钗声⊕⊕⊕⊕

第一小节左脚向斜前45度滑步两次(步伐小),手臂按照路鼓的后半段打完。第二小节第一拍右脚后退一大步,两手同时击右面鼓;第二拍左脚提起同时侧身弯腰,两手在头顶上方锤头交叉击一

次,锤缨向上(见图4-2)。

组合动作:小收点一遍,

四遍的黄莺落架,转体360

度,打四面,结束时一遍小

收点;打完小收点四个人一

小组围成小圆(各人转体)

往圆中心打蜻蜓点水四遍,

再打小收点,打完转回四排

排面。

流行于民间的腰鼓动作很多,鼓点也有很多变化,例如:

路鼓

路鼓是指在行进间所表演的腰鼓动作和鼓点。

包括:秧歌步、慢步路鼓、对鼓、跑跳步、黄莺落架、幻影鼓。

返路鼓

返路鼓也是一种行进的鼓点,与路鼓不同是把坚强有力的拍节放在了第一步,使之动作更有冲击力。

包括:行步抡劈、打虎转身、大进军、大转身、红军舞、打虎、伏虎、小缠腰、右飞转身、左飞转身、打虎聚花、秧歌戏水、童子腿、戈壁飞马、金秋打草。

双锤单音鼓

双锤单音鼓是腰鼓演变的一种击鼓方法,双手同时击单面或双面鼓,鼓声响亮,动作风趣,潇洒协调。

包括:调整

鼓、箭步飞天鼓、

天女散花鼓、龙腾

虎啸鼓、点脚跨步

鼓、箭步四声鼓、

风吹雪莲鼓、天马

行空鼓、黄鹂窜柳

鼓、跨步四声鼓、

转身鼓、花桥步、

配花鼓。

乱鼓

击鼓者感情奔放,不受约束,随心所欲地击鼓,尽情渲染气氛,增强斗志。

包括:飞燕迎春鼓、翻江倒海鼓。

金三锤

金三锤是腰鼓鼓点的一个名称,金鼓齐鸣,最后三锤,激昂有力,别具特色。

金鼓齐鸣分立式和弓蹬步两种。

第五讲

各种步伐的调整步

调整步

调整步1------两拍(黄鹂窜柳)

鼓点●●∣●●∣●●∣●●∣

钗声⊕⊕⊕⊕⊕⊕⊕⊕

箭步,先向左侧跨步。第一小节第一拍,向左跨左脚,右脚并跟左脚跟,双手同击

右面鼓,第二

拍左脚再跨,

右脚并跟,双

手架膀击左

右鼓面。第二

三、四节动作

相同。共跨八

次,击八次

鼓。然后同样

的动作再向

右方跨步再打一遍。

钗与鼓相同。

调整步2-------三拍(右手击鼓)

鼓点∣●●●-∣●●●-∣

钗声⊕⊕⊕⊕⊕⊕

脚步垫步跳(左脚微抬,右脚跳步走)。第一小节第一拍左脚跨一步,右手先由下至上击一次右面鼓,击完鼓后右手迅速上举并翻手到头顶,锤头朝下与自己眉毛齐,锤缨在上;第二拍右脚跳步一次,右手翻手由上向下击一次右面鼓后手臂下落向后伸直,离腿45度;第三拍左脚再跨一次,右手再由下至上击一次右面鼓重复第一拍动作;第四拍右脚跳步一次,右手由上回到下方向后伸直,离腿45度,准备继续第二小节的重复(右手不击鼓)。

调整步3-------四拍

鼓点∣●-∣●-∣●-∣●-∣

钗声⊕⊕⊕⊕

第一小节第一拍左脚左横跨一步,两手同时击右面一次后向外左右展双臂(侧平举);第二拍右脚后交叉一步,两手同时击左右两面鼓一次后成上举;第三拍左脚再左跨一次,两手同时击右面一次后成侧平举;第四拍右脚并步,两手同时击左右两面鼓一

次后成上举。第二小节重复第一小节,但脚步方向相反。

钗是单声,如谱所示击钗,动作如鼓。

不同节拍的调整步用于不同的队形变化。调整步1多用于进场或变化路线较长时,调整步2多用于队形变化较为复杂、人员变动时间不定时,如圆形等。调整步3多用于细微变化时。

以小组人数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调整步将规定的鼓点串联进行队形变化组合

第二拍同第二小节的第一拍,但方向相反,手斜举位置也相反。

第六讲

双燕齐飞与飞虎出洞

双燕齐飞

鼓点●●●●∣●-●-∣

钗声⊕⊕⊕⊕⊕⊕

第一小节第一拍左脚向左跳一步、右脚提腿(脚离地面),两手同时击左右两面鼓一次;第二拍右脚向右跳一步、左脚提腿(脚离地面),两手同时击左右两面鼓一次;第三拍重复第一拍;第四拍右脚右后交叉,两手同时架膀(左右手交叉击鼓)击左右两面鼓一次。第二小节第一拍右脚右跨一步,左脚同时向右偏高抬腿,两手同时击右面鼓后左手成斜下举(45度)、右手成斜上举(45度),脸朝左转45度(见图6-1)

飞虎出洞

鼓点●●∣●-●-∣

钗声⊕⊕⊕⊕

第一小节第一拍左脚向左跨一步、右脚收垫步,两手同时击左右两面鼓一次(见图6-2);第二拍右脚向右跨一步、左脚收垫步,两手经向上画圆(锤头朝下)后同时击左右两面鼓一次。第二小节第一拍左脚前弓步跨一步,两手同时击右面鼓一次后成左手斜

上举,右手斜下举(45度);第二拍右脚向上并步,左手空拉肩,右手击一次右面鼓后上举。

组合动作:小收点一遍,双燕齐飞一遍;重复三、四次。小收点一遍,飞虎出洞一遍;重复三、四次。

第七讲

拜四方与雄鹰展翅

拜四方

鼓点●×●× ∣●●×●×∣●-∣

钗声⊕⊕⊕⊕⊕

第一、二小节如同基本鼓点“路鼓”的打法一样,脚原地踏步(也可采用原地不动。第三小节右脚后踢腿后以左脚为轴心转身180度成丁字步站立,两手同时击右面鼓后右

手翻腕上举、左手后摆45度。

雄鹰展翅

鼓点∣●-●-●-∣

钗声⊕⊕⊕

第一拍左脚向后撤一步,身体同时右转45度,两手同时击右面鼓后成左手前上举45度右手后下举45度;第二拍左脚向前跨一步,左手还原到鼓前右手击一次右面鼓后翻腕上举,身体转回正面;第三拍两手同时击右面鼓后成左手前上举右手后下举,身体

同时转体45度,眼光看右手。打完后以小收点结束,右手由前向后绕一圈再击鼓,左脚同时收回成丁字步。

天女散花(左、右交换)此鼓适合双人或双队背靠背打。

鼓点●●∣●●∣●●×●×∣●-∣

钗声⊕⊕⊕⊕⊕⊕⊕⊕⊕

第一节第一拍时左脚向前方上第一箭步右脚紧跟向左脚并靠,双臂同时从左前方向右后方(在头前)画半圆后下落时,双手同击右面鼓向前甩,第二拍时同样时左脚前跨(右脚不并跟)双手如前一拍一样在头前画半圆后,双手同击右鼓面向前甩。第二节第一拍时右脚向前跨一大步,身体同时侧转,(脸向左),双手同时提打左、右鼓面,第二拍时,左脚抬起,身体以右脚为自转向左转身,(脸向后),同时双手在脸前交叉,分击左右鼓面,右手压左手。然后收点定位,继续左右循环(第二节第二拍左脚抬起时,

膝与大腿平)。

第八讲

追风鼓和金三锤

追风鼓

鼓点∣●-●-●- - -∣

钗声⊕⊕⊕

第一拍时左脚向前跨一步成弓步,两手同时击右面鼓后双手成前平举(锤缨朝前)(见图8-1);第二拍时右脚后退左脚紧跟

(重心后移)成后吸步,两手同时击右面鼓后双手成后平举(锤缨朝后);第三拍时左脚滑步两次成左前弓步(重心在前),两手同时击右面鼓(重音),随着钗声指挥变成后弓步(重心在后),两手同时击右面鼓(轻音)(见图8-2),依次循环做。

打钗的人在重音时两手前上举打钗,慢慢由上移至后下举时轻音。

金三锤

鼓点∣●●×●∣●●×●∣●●×●-∣●●●∣

钗声⊕⊕⊕⊕⊕

第一小节第一拍正常击鼓,第二拍咚时右手击鼓,左手随着右手击鼓的声音把

手甩到右胸前,锤缨甩到右肩上来(见图8-3)。第二小节与第一小节打法相同,第三节是正常击鼓,第四节没有钗声只有鼓声;也是右手击鼓,左手前伸如图。

此鼓动作分立式或弓蹬式。弓蹬式是左腿在前成弓步如图8-4,右腿在后成蹬步,击鼓时身体要有前腑后仰的起伏。立式是身体直立,左腿抬起稍前伸,脚尖伸直,右腿

微弯,左脚尖随鼓点一拍一点地。

钗如鼓谱所示处击钗,动作和鼓一样。

第九讲

对鼓和大进军及转身

对鼓

鼓点●×●× ∣●●×●×∣

钗声⊕⊕⊕

此鼓是以路鼓点为基础,二人面对面对打,两人都伸左脚成弓蹬步,左脚对左脚,右脚后蹬,第一节第一、二拍打在自己的鼓上,身体向后稍仰,第二拍●×时,咚同时打在对方左鼓面上,叭还打自己的右鼓面,腿还是左弓蹬步,身体向前倾如(图9-1)(图9-2)。第二小节●●× ●×是打在自己鼓上,但腿变成了左脚蹬直,右腿在后稍弓,身体稍后仰。同样动作返复三此。收点。钗如鼓谱所示处击钗,最后一声钗时两人面对面,弓蹬步,两人右手钗对击。最后一钗时两人面对面,弓蹬步,两人右手钗对

击。最后一钗是在第二小节第一拍击钗。对鼓(可以前后对或左右对)。

移动对鼓两人面对面往前移动四步打鼓点黄莺落架(最后鼓点咚咚咚时两手同时击

两面鼓,重复两次),左脚成弓蹬步打完一次咚咚咚收回再成弓蹬步打完一次咚咚咚。重复第二次鼓点时各自在对方的左侧继续往前两步转身再对打咚咚咚、咚咚咚。依次类推打完要求的次数后收点。

常德中考地理乡土教材 ——澧县地理

澧县乡土地理 【地理位置】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介于东经111°12′30〞至112°0′5〞与北纬29°16′至29°37′之间。东临安乡、津市,南接临澧,西邻石门,北抵湖北省松滋市、公安县。全县总土地面积2075平方公里,东西极长85公里,南北极宽60公里。 【区位交通】澧县地处湘鄂边界、华中腹地,北有湖北荆州市,南有常德市,东有岳阳市,西有张家界市,处于四大中等城市的

中心和新兴的武汉及长株潭两个城市群交 汇地带,公路距离均在300公里以内,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澧县与长江直线距离80公里,水路经洞庭湖入长江,可北上南下,通江达海,历来就是湘西北地区和澧水流域的中心物流集 散地。随着“环洞庭湖经济圈”的经济融合和“津澧(津市、澧县)融城”战略的实施,澧县将成为澧水流域中心城市和湖南省参 与长江经济开发的一大战略要地。 纵贯县境的枝柳铁路(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跨越长江,过境15公里,设澧县客货运站。经过澧县腹地的国家重点线路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国道207线、省道302线、省道304线贯穿县境大部地区,与纵横密布的县乡公路构成完整交通体系。公路辐射区域扩展至“长三角”、“珠三角”和广大华北中原地区。 【地形地貌】澧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为太青乡太青山,海拔1019.5米,最低为九垸乡出草坡,海拔28.2米。全境山、丘、平、湖均有,且分布比较集中,大体比

例为1:1:3:4。山区属武陵山脉尾端;丘陵区大多分布在湘鄂边界;澧阳平原是湖南省最大的平原,大部分在澧县;湖区原属八百里洞庭范围,逐年淤积而成。 【土壤条件】全境成土母质主要有第四纪红色粘土、河湖沉积物、灰岩分化物、紫色砂岩、页岩风化物、砂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7种。土壤共分为水稻土、潮土、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黄壤7个土类,其中以水稻土、红壤、潮土为主要土类。 【气候特征】澧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征为春秋温和,夏热冬寒,四季分

河南乡土教材

河南乡土教材 1.列举河南著名的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 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功夫、朱仙镇木板年画。 2.列举河南文化代表(河南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 豫剧、少林功夫、安阳殷墟、司母戊鼎。 3.列举河南著名人文历史景观: 禅宗起源宝刹---少林寺; 中国佛教第一名刹---洛阳白马寺; 中国甲骨文的发现地---安阳殷墟; 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开封大相国寺。 4.列举中原文化名人: 古代:“诗圣”杜甫(巩义);“文圣”韩愈(孟州);“画圣”吴道子(禹 州);“医圣”张仲景(邓州);“字圣”许慎(漯河);“酒圣”杜康(汝阳);“科圣”张衡(南阳);“商圣”范蠡(南阳);“律圣”朱载(沁阳)。 近现代: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著名画家李伯安;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书法家张海。 5.我省为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采取了那些重要举措?

(1)举行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原”人物评选活动; (2)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3)举办“河南省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6.列举河南知名的文化活动: (1)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2)洛阳牡丹文化节; (3)开封菊展。 7.列举我省的红色旅游景点: (1)郑州二七纪念塔(2)洛阳八路军办事处(3)信阳许世友将军故里(4)兰考焦裕禄纪念园(5)林州红旗渠 (6)确山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8.列举河南的文化资源优势: (1)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存在深厚的文化底蕴; (2)河南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3)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遗产丰富。 9.近年来,我省采取了那些文化强省的举措? (1)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动;

校本课程腰鼓课程纲要(修改后)

校本课程——《腰鼓咚咚》课程纲要 xx 海港区xx 小学高雯 课程名称: 腰鼓咚咚 课程类型: 艺术类选修课 教学资源: 自编 开发主持: xx 学习对象: 三至六年级 学习时间: 每周一课时共32 课时 一、课程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以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还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打腰鼓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又可以在教导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生学习腰鼓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活动中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风格特征、活动习俗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目标: 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腰鼓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目标: 学生进行腰鼓表演,进行表演欣赏、评价。 三、课程内容 第一课: 认识腰鼓,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 第二课: 了解腰鼓文化及xx 大腰鼓 第三课: 学习背腰鼓,抓鼓棒及准备姿势。 第四课;初步认识腰鼓的基本鼓点。 第五课: 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xx: 学习左手“吧”的敲打。第七课: 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二年级下册乡土教材——植物王国汇总

九村中心小学一年级下册乡土《植物王国》 集 体 备 课 教

学 设 计 一、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 教学目标: 1、认识云南省的植物环境与资源。 2、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云南分布的主要植物资源。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云南的植物资源情况。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二、掌握云南的主要植物及分布。 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省,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分布在全省各个不同的海拔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大约有1万种左右(占全国一半)。 其中很多是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云南樟树、木姜子、香茅草、萝芙木、三七、牛角瓜、鹿角藤、薯蓣、铁力木、油渣果……等,都是云南省所产的著名经济植物。 三、了解云南的野生植物 根据历次调查的资料,估计我省野生的有用植物约在700种左右。其中有含芳香油植物、含油脂植物、含纤维植物、含淀粉植物、含单宁植物、含生物碱和杀虫剂植物、以及含橡胶树脂植物等主要项目的原料植物。因此,就云南省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量来说,是其它任何省区都不及的。

四、知道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后,经济价值也非常大,估计可以达到相当于全省农业产值的一倍。教学反思: 二、珍奇植物多种多样 1、众多的名木古树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名木古树。 2、知道名木古树分布地。 3、欣赏云南的名木古树。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云南的名古树。 2、知道云南名古树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云南的地理特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云南省地处我国南部边疆,云贵高原西南部,地形复杂。属亚热带、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多样。云南省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有森林1560.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77%。 二、了解云南的名木古树。 云南省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遗留的古树名木较多。 全省现有古树名木1691株。其中,一级古树247株,二级古树558株,三级古树866株,名木20株。分属77科、178属、338个树种。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寺观内外、村寨附近,常以“圣树”、“佛树”、“神树”、“祭树”、“风水树”、“祖先树”等特殊身份,受到人们的祟敬和爱护。 三、阅读课本。 认识介绍的云南的名木古树。 四、课后调查。 本地有哪些名木古树。 教学反思:

韶关历史(乡土教材下册)

善美和谐的家乡韶关 ——七年级历史下册(乡土教材) 一、“岭南第一相”——张九龄 1、“岭南千年第一人,一时功业迥无论。江南入相从公始,衮衮诸贤继后尘。”这首诗赞扬和是张九龄。张九龄是韶关曲江人,734年(唐玄宗时)官至宰相,他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位宰相,开岭南人入朝为相之先河。张九龄是古代岭南最杰出的诗人,世称“岭南诗祖”。2009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唐诗三百首》邮票中有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脍炙人口。 二、“更加风采动朝端”——余靖 1、位于韶关市风采路的“风采楼”是明朝时为纪念北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余靖而修建的。风采楼现已成为韶关市的象征。余靖是岭南继唐代张九龄之后又一历史名人。余靖与欧阳修、范仲淹、尹洙四人被尊为“四贤”而名扬天下。后人在广州建有“八贤堂”,余靖是八贤之一。 2、北宋中期余靖曾出使辽国,运用高明的外交策略,促成了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均衡局面,保证了北宋的稳定。 三、“布衣文人”——廖燕(清朝),韶关曲江人,1682年(康熙时)廖燕的《二十七松堂集》问世,以观点鲜明、文风犀利而名扬天下。此诗集中许多篇章记载了韶州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显示出浓浓的故乡情。廖燕一生未做官,被称为“布衣文人”。 四、韶关的“关“字的含义与明清之际在韶州设立的水陆三个税关有关,其中韶关的太平关是清代广东的两大税关。 五、抗倭名将陈璘 陈璘(1532年3月3日—1607年6月2日),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县(今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明代将领、抗倭英雄。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陈璘出征朝鲜,于露梁海战中痛击日军,大败石曼子(岛津义弘),立下援朝第一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参与播州之役,先击破杨栋梁军,后歼灭四牌、七牌贼军,攻破青龙囤,致使杨应龙自焚。晚年又平定苗民,为边境治安立下功勋。 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1] 。 六、兴学重教 1、韶关的正规教育从汉代就开始,正规的学校教育兴盛于宋代。 2、韶州的书院、府学、县学的兴起是从宋代开始的。 3、1183年(南宋时)创办的韶州濂溪书院改为相江书院,成为广东四大书院之一。 4、174年(东汉)曲江县长区社在武溪中游立《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勋碑》,此碑为广东最早的汉碑。 5、宋代是粤北学校教育兴盛时期,最负盛名、享誉岭南的是韶州相江书院和韶州府学。 七、外来影响: 1、唐代时六祖惠能在韶曹溪宝林寺(南华寺)开山传法,完成了《六袓坛经》。 2、大文豪韩愈两次贬岭南,传播诗书礼仪,留下“暂欲系船韶石下,上宾虞舜整冠裾”的著名诗句。宋代时,帽子峰上建有“整冠亭”纪念韩愈。 3、北宋理学家周濂溪任职韶州,以理学治韶。 4、大文豪苏东坡南贬驻足韶州,留下十余首诗,并作有著名的《九成台铭》、《卓锡铭》、《六袓栽塔功德疏》等铭记和留下许多书法墨迹。 5、明代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到韶州传教时,首次将西方的数学、地理名著《几何原本》、《万国全书》地图集以及西方的天文、地理、几何、机械工艺等科技传入中国。

校本课程腰鼓课程纲要(修改后)

校本课程——《腰鼓咚咚》课程纲要 秦皇岛市海港区北环路小学高雯 课程名称:腰鼓咚咚 课程类型:艺术类选修课 教学资源:自编 开发主持:赵晴 学习对象:三至六年级 学习时间:每周一课时共32课时 一、课程背景: 腰鼓是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它来源于生活,又很好地表现了生活。腰鼓是满、彝、汉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历史悠久,发音脆亮,在民间广泛流传,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性。腰鼓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她既能锻炼人的体魄,又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以美的享受。作为学校教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源远流长,风格独特,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还具有队形多变、刚劲豪放的特点。打腰鼓既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又可以在教导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生学习腰鼓本身就是一种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活动。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校本课程活动中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表演形式、风格特征、活动习俗等,从而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 2、技能目标:学习、掌握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艺术学习艺术的热情,在腰鼓队节目的排练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应用目标:学生进行腰鼓表演,进行表演欣赏、评价。 三、课程内容 第一课:认识腰鼓,了解腰鼓的起源、历史。 第二课:了解腰鼓文化及安塞大腰鼓 第三课:学习背腰鼓,抓鼓棒及准备姿势。 第四课;初步认识腰鼓的基本鼓点。 第五课:学习右手“咚”单点、碎点的敲打。 第六课:学习左手“吧”的敲打。

第七课:学习“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八课:学习“咚咚吧”花点的敲打。 第九课;学习“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课:学习“咚咚吧、咚吧”两拍的敲打。 第十一课:学习“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四拍的敲打。 第十二课:学习“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三课:学习“咚、咚、咚、咚”的两种双点的敲打。 第十四课:学习“啪啪啪、啪啪、啪”的帮点的敲打。 第十五课:学习“咚、啪、咚、啪”的单点的敲打。 第十六课:学习“咚、啪、咚、啪、咚咚吧、咚吧、咚”的敲打。 第十七课:“大缠腰”动作 第十八课:“小缠腰”动作 第十九课:“十字步”动作 第二十课:“四步三望”动作 第二十一课:“弹跳步”动作 第二十二课:“鸭子步”动作 第二十三课:“马步横移”动作 第二十四课:“对鼓”动作 第二十五课:“金鸡啄米”动作 第二十六课:“丰收步”动作 第二十七课:“跨步侧踹”动作 第二十八课:“跪打”动作 第二十九课:“飞燕展翅”动作 第三十课:动作组合 第三十一课:复习课 第三十二课:展示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的选择: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汇报法等。 2、教学的组织形式:面向全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指导。 3、教学用品:腰鼓、大镲等。 4、活动队规模:36人左右。

山西省历史中考乡土教材复习资料

山西省历史中考乡土教材复习资料 古代山西(政治部分) 1、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在芮城的西侯度人 2、 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能舍弃前嫌、团结人、实行变革 3、 春秋时期,晋国被哪三家瓜分——韩、赵、魏 4、 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李悝的《法经》 5、 长平之战交战的双方及结果——赵国与秦国、结果:赵军主力丧失殆尽、国力衰败、无力抗秦 6、 卫青、霍去病是今临汾西南人(原河东平阳人),被汉武帝提拔,成为西汉时抗击匈奴的名将 7、 从东汉时,迁入山西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畀族、羯 8、 鲜畀族对开发雁北的贡献——建立了北魏、定都平城、结束了北方混战局面 9、 李渊起兵的时间、地点——617年5月、太原、反隋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山西文水人 10、 五代十国中在山西建立起来的政权是——后唐、后晋、后汉、北汉 11、 陈家谷战役交战的双方及今天所在地——北宋与辽、今朔州南 12、 列举山西人民抗金的重要事例——王彦领导的“八字军”、梁兴领导的“忠义社”、洪济领导的僧兵、王忠植领导的吕梁山义军等 13、 山西移民主要迁往地——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出发集散地是洪洞 14、 大顺军两次入山西的原因是——恢复经济、巩固新政权 15、 北汉何时灭亡——赵匡胤三次攻打北汉均失败,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 16、 晋阳保卫战的领导者——刘琨(刘琨舞剑、刘琨听鸡成语的来源) 二、 古代山西(经济部分) 1、 山西有发展农业的较好条件,有丰厚的矿产资源,自古就有“煤铁之乡”之称。 2、 山西自古有经商和贸易传统,从先秦起,山西商人足迹遍天下,明代晋商与徽商相匹敌,成为全国最大的两个商帮。 3、 反映汉代山西农业生产技术发达的臂画在——平陆县枣园村、是西汉末年的墓壁画 4、 山西人民认识煤炭的文字记载时间是——6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5、 山西何时开始采铜矿石——黄帝时代、晋南地区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导读:范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历史乡土教材

湖南乡土教材复习资料(适用于张家界考标) 慈利县二坊坪九年制学校 1、湖南境内发现了大量的远古遗存,其中著名的有(玉蟾岩遗址)、(高庙遗址)、(彭头山遗址)和(城头山遗址)。玉蟾岩遗址位于(道县),距今约(1万年)左右,出土遗物主要有(打制石器、骨、角、牙蚌制品),反应了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出土遗物中遗存的稻谷颗粒,经专家鉴定为栽培稻种,是探索水稻演化历史的珍贵材料。高庙遗址位于(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出土了(陶器、玉器、竹篾垫子)等器物,还发掘出一座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彭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距今约(8000)年,这里出土了一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石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城头山遗址)距彭头山遗址约20千米处,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这里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其中还有配套的灌溉系统。 2、(宁乡炭河里)是湖南出土青铜器较为集中的地方。其中的(四羊方尊)、(人面纹方鼎)、(大铜铙)都属稀世珍宝。备注:识记四羊方尊图 3、湘西(龙山里耶)的一口古井中出土了3.6万余片秦简。里耶秦简一简一事,所记内容涉及内容广泛,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长沙马王堆发掘出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以(T 形帛画、素纱褝衣、彗星图、导引图)等闻名于世,更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它们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4、(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的蛮濮文化。(战国中期)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5、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 6、明初,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一带的人口,因“从征”“屯垦”和从事商贾等,大批涌进湖南。明代的湖南居民中,土著已是少数,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江西移民)成了湖南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民间有(“江西填湖广”)一说。清朝前期湖南人口迁徙的现象也比较严重。一是省内向西向南迁移,一是省外向四川、贵州移民。当时四川地广人稀,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移民纷纷西迁,充实了当地的人丁。这便是(湖广填四川)。 7、湖湘文化的开启者是(屈原)和(贾谊)。 8、王船山,(衡阳县)人,提出“宇宙是气构成的物质实体”,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阐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反对保守思想,是一位具有(唯物主义观点)的思想家。 9、蔡伦,(耒阳人),制造出轻便廉价的植物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浏阳花炮创始于(唐朝)。 10、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就有湖南的(岳麓)和(石鼓)两大书院。位于长沙的是(岳麓书院),石鼓书院位于衡阳。 11、(魏源),湖南隆回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乡土教材的编制

乡土教材的编制 一、编写乡土地理教材的意义 乡土地理是地理课程的四大块内容之一,其重要作用体现在:第一,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第二,作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三大块内容的延伸和实证,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上,结合周围的地理事物展开较为深入的探究,逐步养成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区域分析能力。第三,由于乡土地理教材主要由地方上完成,并且纳入地方课程的开发计划,因而有利于调动当地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他们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编写的基本要求 1.确定范围 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或直辖市区一级的行政单位,比如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普陀区等。乡土地理所阐述的区域要有明确的地理界线,构成一定的区域空间。乡土地理的叙述应先交待清楚其行政隶属关系、具体地理位置、区域界线以及与周围地区的关系,还应当阐明学校和家乡的详细区位,比如大致经纬度,与河流、山脉、湖泊、铁路、高速公路、城乡中心、车站等地理标志物的位置关系。 2.要有特色 为了建立完整的区域地理概念,乡土地理的阐述可涉及地形地貌、天气气候、河流与湖泊、植被与动物、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城镇建设等诸多方面,但不宜平铺直叙,而要突出特色,重点讨论区域地理特征。要通过一个区域多方面的探讨,构建特色鲜明、界线清楚、功能明确的地理单元,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地域空间概念,对于区域内的地理事物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有正确的认识。 3.突破“封闭”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地理区域不是封闭而是相对开放的。它与外界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和人的交流,这些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在我国全面推行市场经济、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开放化,与外界的各种交流亦不断扩大。因此,在阐述乡土地理时,要有开放的、动态的观点,并将其置身于宏观大背景下来讨论,决不能就“乡土”论“乡土”。 4.人地协调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不少地方自然灾害愈演愈烈,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因此,乡土地理必须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强调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和人地协调。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列举一些生动的地理事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会怎么样,违背自然规律、搞短期行为会造成什么恶果。还可分析本区的环境生态状况是好转还是恶化?原因在哪里?区内的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界有哪些影响?区内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以及所应采取的减灾防灾措施。 5.关注变化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可较为系统地介绍这些年来本区所发生的显著变化,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并介绍本区在新时期的发展规划和将要建设的重点项目,使学生对未来产生美好憧憬。还可列举本区不同时期的地图:看一看家乡有哪些重大变化?一些重点工程建设对于本区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6.强化实践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多安排一些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活动的安排上,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调研,多考察,开展专题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就家乡某一方面的发展提

乡土教材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乡土教材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小议《爱我清远》 《爱我清远》是一本面向我市中小学而开设的乡土教材,教材设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不失现代化、标准化。语言精简朴素能直接阐明道理,主要以介绍和故事的形式向全清远市的中小学生介绍清远的历史文化、地理、先进人物事迹、民俗风情等。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起了巨大的教育和推动作用。 一、从身边事说起,增强了可靠性、真实性,竖立了学生的信心。 《爱我清远》主要描写我们身边发生的事物,学生耳染目闻,非常熟悉。对这些带有进步意义的事迹,我们加以合适的指导,让学生深受感染,从中受到教育。如《美丽的黄花湖》,黄花湖是我市佛冈县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那里山清水秀,生产了畅销全国的“佛宝矿泉水”,还有来自地下的天然温泉。课堂中我向学生介绍了这些知识,课后活动带他们去实地考察参观。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赐给我们的美丽景观,也为故乡有一个如此美丽可爱的景观而感到骄傲,增添了他们热爱故乡、热爱大自然之情,为祖国的建设,学习更加拼搏努力。 二、纵横历史与地理,让学生了解清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操。 《爱我清远》还纵横了历史地理。开语篇就引用了儿歌的方式赞扬了清远的地理风貌、丰富的矿产资源、深远源长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韩愈是我国著名的大诗人,他被贬时曾来

到阳山、连州等地任官。当时他心中忧郁,提笔刻凿了历史名碑《喜燕亭》,还建亭子纪念,现存于连州市第一中学内。教材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各县(区、市)的地理环境,让学生更加了解我市的地质结构。 三、民俗风情增添了学习兴趣。 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是最吸引人的。我市共有三个民族,分别是汉族、瑶族、壮族。我们汉族每逢喜庆都舞龙敲鼓以作庆贺。而瑶族呢?他们原始的美丽穿着,以令同学们大开眼界,领略了远古人类的美丽与存在。而每四年举行一次的瑶族特有的篝火晚会更是让同学们惊奇不已。像戏剧般、又像神话似的事情,离我们只有百里之遥,使他们又深深受到教育:故乡是多么可爱啊! 四、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同时并进。 我们也读到可歌可泣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刘大伯为了掩护游击队而与敌人作了顽强的斗争,他那不折不挠的英雄浩气至今永存。清城区第一中学的黄老师为了救助落水儿童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让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现代的先进人物更加肃然起敬,坚定了信念。 没有浮华的词句,但拥有一颗火红的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爱我清远》为我市的教育增加了亮丽的一笔,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起了无可否认的辅助作用。

二年级下册乡土教材——植物王国

二年级下册乡土教材——植物王国

————————————————————————————————作者:————————————————————————————————日期:

九村中心小学一年级下册乡土《植物王国》 集 体 备 课 教 学

设 计 一、云南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 教学目标: 1、认识云南省的植物环境与资源。 2、培养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云南分布的主要植物资源。 教学过程: 一、讲解云南的植物资源情况。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二、掌握云南的主要植物及分布。 被人们称为“植物王国”的云南省,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分布在全省各个不同的海拔地带、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大约有1万种左右(占全国一半)。 其中很多是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植物,云南樟树、木姜子、香茅草、萝芙木、三七、牛角瓜、鹿角藤、薯蓣、铁力木、油渣果……等,都是云南省所产的著名经济植物。 三、了解云南的野生植物 根据历次调查的资料,估计我省野生的有用植物约在700种左右。其中有含芳香油植物、含油脂植物、含纤维植物、含淀粉植物、含单宁植物、含生物碱和杀虫剂植物、以及含橡胶树脂植物等主要项目的原料植物。因此,就云南省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量来说,是其它任何省区都不及的。 四、知道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 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后,经济价值也非常大,估计可以达到相当于全省农业产值的一倍。教学反思:

二、珍奇植物多种多样 1、众多的名木古树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名木古树。 2、知道名木古树分布地。 3、欣赏云南的名木古树。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云南的名古树。 2、知道云南名古树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云南的地理特点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云南省地处我国南部边疆,云贵高原西南部,地形复杂。属亚热带、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类型多样。云南省是我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森林资源丰富,全省有森林1560.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77%。 二、了解云南的名木古树。 云南省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遗留的古树名木较多。 全省现有古树名木1691株。其中,一级古树247株,二级古树558株,三级古树866株,名木20株。分属77科、178属、338个树种。这些古树主要分布在寺观内外、村寨附近,常以“圣树”、“佛树”、“神树”、“祭树”、“风水树”、“祖先树”等特殊身份,受到人们的祟敬和爱护。 三、阅读课本。 认识介绍的云南的名木古树。 四、课后调查。 本地有哪些名木古树。 教学反思:

XXX学校校本课程简介

开发校本课程开辟第二课堂创建特色学校 ----XXX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2017年秋学期,我们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发展教师,助力课堂,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打造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我校以创建特色学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以“质量立校,全面育人”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把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逐年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在5年内构建学校创新型、开放性、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建设装备了第二课堂活动教室 XXX学校创建于200X年,是XX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9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学班66个,在校学生3600人。学校中小学建设了48个第二课堂社团,包括:简笔画、水粉画、工笔画、素描、书法、绢花、手工(剪纸、十字绣、泥塑、塑胶+其它)、烙画、声乐、合唱、乒乓球、篮球、足球、摄影、棋类、花样跳绳、电脑制作、武术、生化探索实验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地理大课堂、演讲与主持、时事论坛、摄影、科学实验室、地理大课堂等。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他们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写会画、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能言善辩。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常态化、制度化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科组为主体,制定初中3年的总体计划,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具有年龄特征的课程计划,形成了主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主任→辅导教师四个层面的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抓“三落实”:一是课时落实到课表;二是任课教师落实到人;三是检查落实到位;同时实行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组负责制,即学科组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解决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全员参与,发挥集体的智慧。这样,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使得“校本课程”常态化、制度化。校本课程实施有如下7个特点:1.课时进课表;2.培训促提高;3.教学有场地;4.过程有督查;5.上课有教材;7.学生有收获。 三、开发教师的专业特长,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充分考虑到本地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结合学校

永州乡土教材之文化遗产

第七章文化遗产永州,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它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山脉起伏,气候宜人,常留有文人墨客的足迹,为永州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 零陵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过去称为花灯或调 子,主要有祁阳花鼓灯和道县调子戏 两大艺术派系。以后,两派合流,成 为零陵花鼓戏。花鼓戏传入零陵的 时间在清乾隆前后,距今已有200 多年历史。清乾隆、嘉庆年间(1796—1820),诸联所著《明斋小识》载:“花鼓戏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于乡野,继而城市;始盛于村俗农甿,继沿于纨绔子弟。”文中概括了当时花鼓戏的发展演变情况。早期的花鼓戏,只有半职业性班社在农村作季节性演出,由于花鼓戏经常遭受歧视和禁演,各地花鼓戏班都曾兼演当地流行的大戏剧目以作掩护,这种戏班称“半台班”或“半戏半调”、“阴阳班子”。建国后,各地分别成立专业剧团,进入城市剧场。据1981年统计,湖南省有花鼓戏剧团54个,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1957年,湖南省戏曲学校成立,设有花鼓戏专科。零陵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50多个,内容主要是表现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婚姻爱情和其他社会生活;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语言通俗,形象生动,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念白、歌舞、声腔、伴

奏等,都富有地方特色,为流行地区群众所喜闻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1年初祁阳花鼓灯艺人来零陵,组建了剧团。后来道州调子艺人加盟其间,形成了祁阳花鼓灯和道州调子的合流。1956年,正式定名为零陵花鼓戏。 零陵渔鼓 零陵渔鼓是今永 州境内所有渔鼓的 统称,流布于永州全 境及周边地区,为湖 南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零陵渔鼓产生于 明末时期。 零陵渔鼓的表现形式基本有三种:一是只有唱;二是有说有唱;三是说,唱、表演结合。零陵渔鼓的演唱内容一般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演义等。 零陵渔鼓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可以说,它反映了社会最低层人群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道德背景,具有极高的科学、文化、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学术价值。 零陵渔鼓的旋律跌宕起伏,行腔极具跳跃性,到高腔部分,艺人会使用假嗓或将真假声结合,这种技巧的运用,在其它渔鼓中并不多见。另外,零陵渔鼓将渔鼓腔、小调、戏曲腔等进行有机融合,形成

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节日文化读本 齐村乡北雅握小学

目录 序言 前言 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 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 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 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 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 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 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 附录 (64)

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 守望了千年的沉默 依旧是绿色的无言 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 呵护夜的安宁 守望绿色的风

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 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到了27岁,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哲学博士。28岁回来,在北京当北大教授。不到30岁全国闻名,凭什么?凭13岁之前受的国学教育基础! 胡适之——读古书长大的!徐志摩、朱自清,白话文不是写得很好吗?——读古书长大的!钱钟书、沈从文——读古书长大的!

乡宁乡土教材

第一单元谁不说我的家乡好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家乡的位置 乡宁县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西南,吕梁山南端,临汾地区西部山区,面积2031平方公里,县政府驻昌宁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5。4130 ” -360907 ”,东经110。3018 ”?111。 16 ' 57”之间。县域东依姑射山与临汾、襄汾毗连,西隔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宜川相望,南跨马首山、云邱山、岢当山与新绛、稷山、 河津为邻,北以高天山、云泰山、清川河为界,与吉县接壤。 县城位于县境北部,鄂河中游。地理座标为北纬35 ” 57' 50 ” - 35 5835 ”, 东经1104910 ” --1105120 ”之间。平均海拔950米。东距临汾市界65公里,由界到临汾城区33公里;东南至襄汾县界62 . 5公里,由界至襄汾县城20公里。;南距新绛县界40公里、稷山县界40公里,由界至新绛县城25公里。至稷山县城10公里。;西南距河津县界50公里。,由界至河津县城15公里;西距黄河35公里,隔河距陕西省韩城市85公里、宜川县87公里:北距吉县界15 公里,由界至吉县城15公里。从县城向东经临汾北上距山西省会太原市372公里,距首都北京933公里。

行政区划 乡宁县共有10个乡镇,分别是光华镇、台头镇、管头镇、双鹤乡、昌宁镇、枣岭乡、关王庙乡、尉庄乡、西坡镇、西交口乡。 第二课独具特色的环境 一、地貌的形成与形态 本县为临汾盆地与吕梁山的结合部。大地构造为山西台背斜,属中国地台区华北台块的一个隆起区。这种构造格局主要是燕山运动控制全县地貌轮廓的构造形式,又经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剥蚀构造倾斜地貌。全境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流水作用,暴雨洪流尤为明显;物理风化作用亦很强烈,产生大量碎屑物质,一遇暴雨,坡面冲刷严重,植被不断遭到破坏,河流泥沙含量相应增大,尤其黄土覆盖地区,坡面冲刷侵蚀与沟谷侵蚀都很强烈,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在陡坡山地,则表现为流水侵蚀、物理分化和块体运动,局部高寒山顶还具备发育冰缘地貌条件。全县地貌主要是剥蚀侵蚀地貌,黄土地貌和风秋物堆积地貌,其中以剥蚀侵蚀地貌为主。 全县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呈倾斜状。境内山峦起伏,高差悬殊,最高山

浅议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浅议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使用 (乐育中学黄小舵) 摘要: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除教科书之外,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乡土社区资源、信息网络资源以及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历史遗迹、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适当插入地方文史资料,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诸多不足,让历史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行,提高学生实践、分析能力,实现历史教育中服务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梅州人文历史悠久,素有“客家文化中心”、“世界客都”等美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育着蕴育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如何充分挖掘整合梅州乡土历史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却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历史教育工作者面前崭新的重大的课题。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乡土教材课程资源 中学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人文精神,但现行教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却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尽管经过多次修订,现行教材在内容上作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图文资料,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明显。长期以来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通过乡土历史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些内容只被当作资料加以介绍,而并未当作历史课程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来支持历史课程的实施。在新

颁布的历史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标就要求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 而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我们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大历史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获得地方历史、地域文化的认知。为了弥补统编教材这方面的缺陷,并重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想象历史、进入历史、了解历史,并感受和发现身边的历史。教师可通过向学生提供发生在身边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材料,挖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自己对历史材料领悟和思考后得出结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重新喜欢历史。 此外,这些资料还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素材。这些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弥补现行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只偏重历史学科的“知识系统”,呆板教条、单调枯燥等缺陷;可以拓宽学习和研究视野,从而使历史学习和研究显得更加饱满丰腴,富于情趣,活跃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在乡土历史课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深刻内涵和作用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说过:爱国主义并非空泛的口号,爱国必先爱家,只有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她建设她,进而热爱我们的祖国。他呼吁:社会各界都要重视乡土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乡土教学,要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知乡爱乡。历史由远而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

南梁腰鼓校本课程教案

柔远初中学校课程教学教案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南梁腰鼓 级组:七年级 负责教师:杨国锋 2013 年3 月

目录 第一课认识腰鼓,熟悉鼓性 (1) 第二课“大缠腰”动作 (2) 第三课“小缠腰”动作 (3) 第四课“十字步”动作 (4) 第五课“四步三望”动作 (5) 第六课“弹跳步”动作 (6) 第七课“鸭子步”动作 (7) 第八课“马步横移”动作 (7) 第九课“对鼓”动作 (8) 第十课“金鸡啄米”动作 (9) 第十一课“丰收步”动作 (10) 第十二课“跨步侧踹”动作 (11) 第十三课“跪打”动作 (11) 第十四课“飞燕展翅”动作 (12) 第十五课动作组合 (13)

第一课认识腰鼓熟悉鼓性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南梁腰鼓”的简历。 2、掌握腰鼓的构造、性能和有关术语。 3、初步熟悉鼓性。 教学内容:1、学习背鼓和手握鼓楗的方法。 2、学习“咚”和“吧”打法。 3、学习“小换点”“大换点”的节奏和打法。 教学重点:(1)握鼓楗(2)“咚”用右手打鼓,“叭”用左手打鼓。教学难点:“大换点”第三组的两个“咚”的打法。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腰鼓、鼓楗。 教学步骤:1、教师简单讲述《南梁腰鼓》的发展历史,以及表演的场次和规格,大型活动的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习腰鼓的积极性。 2、介绍腰鼓的结构和背腰鼓的方法让学生领会。 3、教师讲解示范腰鼓的两个固定点,“咚”与“吧”的打法,并交待“咚”用右手打,“吧”用左手打。 4、初步熟悉鼓性“咚”和“吧”由慢到快。 节拍为:×××××××× 咚吧咚吧咚吧咚吧 5、逐渐熟悉鼓性:练打“小换点” 节拍为:××××××××××O 咚咚咚咚咚咚吧咚吧咚 6、进一步熟悉鼓性:练打“大换点” 节拍为:××××××O:××××××× 咚咚吧咚吧咚咚咚吧咚吧咚咚 ××××××O 咚咚吧咚吧咚 7、背鼓点:齐背、抽背,达到人人会背:原地打、转向打、分组轮换打。 8、优生表演打,其他学生蹲下欣赏9 9、找出差生错的地方,集中纠正。 10、带着表情打,教师用优美的动作引导学生打。 11、总结课中学生学习情况:重表扬、鼓励,调动其学生腰鼓的积极性。但必须强调学生要打好腰鼓,一定要有吃苦思想的准备,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