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_马建华

第41卷第24期

2010年12月

 

 人 民 长 江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V o l .41,N o .24

D e c .,2010

文章编号:1001-4179(2010)24-0007-06

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马建华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根据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干旱灾害等基本情况,特别是近几年特大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分析了干旱灾害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启示,从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以提高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关 键 词: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对策措施;水利工程;西南地区中图法分类号:P 426.61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马建华,男,长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管理工作。

1 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

贵州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和重庆市(以下简称西南5省(区、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介于东经91°21′~112°04′、北纬20°54′~34°19′之间,总面积136.4万k m 2

,占全国总面积的14.2%。区域内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主要属于我国第二级阶梯,高程以1000~2000m 为主;广西盆地主要属于第三级阶梯,高程在1000m 以下。区域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谷、坝(盆地)镶嵌其中,其中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谷地、盆地仅占总面积的8%左右。区域内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其中贵州、广西岩溶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73%和41%。

区域内河流众多,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0k m 2

以上的主要河流有38条,主要分属长江、珠江和西南诸河,广西南部有部分小河流直接流入北部湾。区域内河流具有河谷深切、比降大、水量丰富、含沙量低和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的特点。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当地水资源总量8347亿m 3,占全国的29.4%。区域内水能资源富集,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3.1亿k W ,占全国的44%,可用于经济开发的装机容量约2.5亿k W ,年发电量约9.19万亿

k W·h ,分别占全国的61%和68%。该地区是我国重

要的战略水资源储备地和水电基地。

区域内矿产资源丰富,140多种矿产中大部分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利用价值高等特征。西南5省(区、市)有我国“第二林区”和“绿色宝库”之称,现有森林蓄积量占全国的27.6%,是我国重要的林产基地。该地区还是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宝库,物种繁多、区系复杂,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之美誉,区域内脊椎动物和种子植物分别占全国的7/10和2/3,许多为特有或具世界保护意义的动植物。

1.2 社会经济

西南5省(区、市)辖地级行政区61个、县级行政区549个。2008年区域内总人口2512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9%,平均人口密度183人/k m 2

,城镇化率33.5%;地区生产总值33499亿元,占全国的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32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耕地面积约1850万h m 2

,其中农田有效

灌溉面积651.5万h m 2

,分别占全国的15.2%和11.2%;粮食产量8673万t ,占全国的16.4%。

2 干旱基本情况2.1 干旱季节性分布

干旱季节性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季节里因降水量、

人 民 长 江2010年 

前期土壤含水量等不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而造成作物缺水,出现季节性干旱的特性。由于西南5省(区、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农作物生长的季节性与降水年内分配不相适应,农业季节性干旱特征明显。历史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本区域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夏旱和秋旱,其中贵州干旱类型主要是夏旱,其次是春旱和秋旱;云南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其次是夏旱、秋旱、冬旱和春夏连旱;广西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夏旱较少;四川干旱类型主要是春旱和夏旱;重庆干旱类型主要为夏旱和夏秋连旱。

2.2 历史干旱灾害情况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和建国后干旱灾害统计资料分析,干旱灾害从古至今都是西南5省(区、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极其严重,尤其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更为突出。

历史上本区域干旱总体呈现“每年有旱情,三至六年一中旱,七至十年一大旱”的特点。建国后1950~2007年58a的干旱灾害统计资料显示,本区域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灾害发生,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5~10a就会出现一次。据1990~2007年18a干旱灾害统计资料,本区域多年平均因旱减产粮食114万t,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19亿元。

2.3 近年特大干旱灾害情况

西南5省(区、市)近年来连续发生了2006~2007年和2009~2010年两次特大干旱,较大面积的旱灾给本区域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给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带来了极大困难。

2006~2007年,四川、重庆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受灾人口突破6800万人;因旱造成1537万人、1632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4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超过233万h m2;造成较大的粮食减产和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2009~2010年,西南5省(区、市)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秋、冬、春连旱,尤以贵州、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更为严重,干旱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历史罕见。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5100万人;因旱造成2148万人、2773万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625万h m2;造成较大的粮食减产和工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由于干旱缺水,还造成经济林和天然植被大面积枯死,因旱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2.4 干旱灾害等级划分

根据全国抗旱规划的有关成果,可依据旱灾损失调整统计资料,按因旱粮食损失率和因旱饮水困难人口两个指标反映西南5省(区、市)各县级行政区的干旱灾害等级。

由于农业干旱损失在各类干旱损失中所占比重最大,影响最直接,因此可采用因旱粮食损失率L(%)(指因旱粮食损失量占正常年份粮食产量的百分比)指标来近似代替农业受旱严重程度,从而间接反映整个旱灾的严重程度。因旱粮食损失率L≥5%的县为易旱县,其中L≥20%的县为严重旱灾县,L在10%~20%之间的县为中度旱灾县,L在5%~10%之间的县为轻度及以下旱灾县。发生过一次以上因旱粮食损失率L≥40%的县为特旱县。

因旱饮水困难是指由于干旱造成城乡居民临时性的饮水困难(长期饮水困难的不属于此范围),可采用多年平均因旱饮水困难人口R(万人)来反映因旱饮水困难的严重程度。多年平均因旱饮水困难人口R≥1万人的县为人饮困难县,其中R≥5万人的县为重度人饮困难县,R在1~5万人之间的县为中度人饮困难县。

根据上述方法和标准,综合西南5省(区、市)因旱粮食损失率、饮水困难人口和特大干旱典型年旱灾情况分析,本区域549个县级行政区中,中度旱灾和严重旱灾的易旱县有331个,占60.3%;特旱县有224个,占40.8%;人饮困难县348个,占63.4%,详见表1。

表1 西南5省(区、市)干旱灾害等级划分情况个

省份

县级

行政区

易旱县

严重

旱灾

中度

旱灾

小计

轻度及

以下旱灾

特旱县

人饮困难县

1~5

万人

5万人

以上

小计贵州88170711767443579

云南129296695341147921100

广西111044446534232750

四川1810105105576592988

重庆400161624392231

合计54930301331197224214134348

3 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与启示

3.1 特大干旱灾害成因分析[1]

3.1.1 极端异常气候

从气候角度来讲,我国干旱分常年性干旱气候和季候性干旱气候。西南5省(区、市)大部分地区属季候性干旱气候区,正常年份不会造成严重干旱,但如果气候异常就会造成严重干旱,且干旱范围、时间和程度会随着气候异常程度加重而严重,时段降雨量越少、气温越高,干旱越严重。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云南、贵州大部分地区和广西、四川、重庆的部分地区降

8

 第24期 马建华: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雨量较多年同期总体偏少5成以上,一些地区偏少7至9成,其中云南和贵州时段平均降雨量为有实测资料以来同期最少;而同期该区域气温较多年同期总体偏高,其中云南时段平均气温较多年同期偏高1.5℃以上,是1950年以来同期最高,贵州时段平均气温是1950年以来同期的第3高值。因此,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该区域降雨量之少、气温之高均为有实测资料以来的前几位,实属极端异常气候事件,是特大干旱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

3.1.2 社会经济环境脆弱

西南5省(区、市)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8347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322m3/人,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7倍,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61万m3/k m2,是全国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量的2.03倍,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这样的地区发生特大干旱灾害,除出现极端异常气候这一直接原因外,其社会经济环境脆弱是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河谷深切、坡耕地多、居住分散,抵御特大干旱灾害的能力天生不足。西南5省(区、市)大部分河流河谷深切、田高水低,且大部分耕地为坡耕地,绝大部分无条件灌溉,基本为“望天田”;人高水低,且居住分散,广大山区农村居民人畜饮水主要依赖山泉、小河沟和集雨小山塘、小水窖,供水保证程度极低。因此,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在面对极端异常气候发生时显得十分脆弱。

(2)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山高坡陡、岩溶地貌广布,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较大。西南5省(区、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198m m,但由于从东到西跨越不同的气候带,加之地域辽阔、地势高亢、山峦重叠,气候的区域变化和垂直变化均十分显著,降雨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黔中、滇中、滇东高原和川东盆地降雨量相对较少;受季风影响,该区域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的70%~90%都集中在5~10月,其余月份降雨很少。由于该区域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92%,地面高程由1000~2000m左右快速下降至1000m以下,地形坡度很大,由此造成大部分河流比降较大,加之岩溶地貌广布,地表很难留住水,水渗透到地下,也很容易流走。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较大困难。

(3)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西南5省(区、市)部分地区由于历史上长期存在滥砍滥伐的现象,破环了天然森林植被,有的原始森林被砍伐,有的将天然林砍伐后改造为大面积的人工橡胶林和桉树林,造成水土流失、局地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和石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地区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断流等情况,天然森林植被对水的涵养能力下降。随着本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或渗入地下,加之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使得河湖水体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因此进一步加剧了本区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4)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城乡居民用水保障程度不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目前西南5省(区、市)现状人均供水能力除广西高于全国平均值外,其他省(市)现状人均供水能力在255~337m3/人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具有调节性能的大中型骨干蓄水工程较少,其供水能力仅占总供水能力的24.9%,水资源调控能力严重不足。如贵州目前仅有28个县(市、区)建有中型以上水库;云南目前还有37个县(市、区)无中型以上水库;广西有26个县(市、区)无中型以上水库。由于已建水源工程不足,且多以引提水和小型蓄水工程为主,加之已建工程老化、损坏严重,且配套不足,遇干旱年份许多县城、乡镇不能正常供水,在保证率P=95%的情况下,本区域约有2/3的县级行政区缺水率大于20%,缺水严重,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供水保障能力低。由于农村人口较多且居住分散,人畜饮水以“五小”水利工程供水为主,“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范围不足、标准不高,加之受山高坡陡、岩溶发育、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遇干旱年份农村人畜饮水极其困难,农村人畜饮水保障程度很低。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限制,加之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力与群众自筹能力均十分有限,投入不足,耕地灌溉率偏低,仅为35%左右,且已建灌溉设施老化失修、配套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总之,由于本区域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造成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极低。

(5)社会抗灾减灾意识薄弱,旱情测报应急能力不足,水利管理水平较低,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完善。由于西南5省(区、市)水资源相对丰沛,其社会抗灾减灾意识淡薄,缺乏应对抗大旱、抗长旱的充分准备。目前本区域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开展土壤墒情测报,中小河流、小水库等水利工程缺少水文测报设施,科学抗旱手段不足。同时,抗旱减灾体系不完善,基层抗旱物资装备、服务组织等保障体系不健全,抗旱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未建立,应急抗旱能力较低。本区域水管体制改革还很不深入,还不同程度

9

人 民 长 江2010年 

存在“重建轻管”、“重规模轻效益”、“重骨干轻配套”、“重经济轻生态”等问题;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价改革等还不到位;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管理设施陈旧落后、职工队伍不稳,水利管理水平仍较低。因此,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仍很不完善。

3.2 特大干旱灾害带给我们的启示

近几年的西南5省(区、市)特大干旱灾害给本区域工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给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大牲畜饮水带来极大困难,同时也全方位考验了本区域的水利工作,虽然西南5省(区、市)特大干旱已经过去,但它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带来了许多深刻启示。

(1)必须牢固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切实做到未雨绸缪。我国陆域广阔,降水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干旱灾害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心腹之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趋多、增强,区域降水和河川径流变化波动明显增大,再加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影响,直接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升高,发生特大洪涝干旱灾害的年份增多。这种特殊的国情和水情,时刻警醒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水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应把解决水安全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其做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抗御干旱灾害能力。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水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民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关系国泰民安的重中之重。近几年的西南5省(区、市)特大干旱灾害充分暴露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如已建工程老化严重,配套设施不完善,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不足,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不足等。从水利工作的重要地位和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现实情况出发,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把“兴水利、除水害”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大资金筹措和投入力度,加强西南5省(区、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重点水源及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力加快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从根本上全面提高西南5省(区、市)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3)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良好的森林植被对水的涵养有重要作用,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可起到“保土保水”的作用,防治污染可以改善水环境。因此,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可以“保水改水”,有效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近几年西南5省(区、市)特大干旱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有一定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强化森林植被保护,加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水污染防治,建设生态家园,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4)必须全面加强水利管理,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现代化的水利管理和完善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是应对特大干旱灾害的有效措施。近几年西南5省(区、市)特大干旱灾害已充分暴露出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低以及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不完善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全面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以提高遇特大干旱时的应急保障能力。

4 对策与措施

针对西南5省(区、市)特大干旱灾害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特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从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强化水利管理,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4.1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着力加强重点水源及配套工程建设。按照“大中小并举,蓄引提结合”的原则,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尽快构建较为完善的骨干水源工程体系。根据西南5省(区、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尽快建设一批以大、中型水库为骨干,小型水库、引(提)水工程、连通工程及打井工程为重点的骨干水源工程;根据有关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积极推进滇中引水、引大济岷等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前期论证工作;抓紧实施牛栏江-滇池应急补水工程、黔中引水工程;结合各河流梯级水电站建设,充分挖掘和发挥其综合利用效益,使之合理承担供水和灌溉任务,以有效提高西南5省(区、市)的水资源调控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

按照“主体配套并重”的原则,同步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及时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已建水源工程中配套设施不完善、损坏严重的,应安排专项资金尽快配套、修复,以充分发挥已建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和潜力;新建水源工程的骨干配套工程应纳入水源工程同步立项、同步实施,以及时发挥新建水源工程的效益。

(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按照“塘窖堰泵渠并举”的原则,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山丘

10

 第24期 马建华:西南地区近年特大干旱灾害的启示与对策

区抗旱减灾能力。根据西南5省(区、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抓紧建设一批以小塘坝、小水窖(池、柜)、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小型水利设施,大幅度提高农村分散居民和农田的供水保障能力。

按照“两结合”的原则,加快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以提高农田的产出效益和用水效率。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基本农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结合起来,加强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把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节水灌溉结合起来,大幅度增加节水灌溉投入,用好优惠政策,加快节水灌溉推广和普及步伐。

(3)全力加快城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按照“节约治污开源并举”和“正常应急结合”的原则,加快城镇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确保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用水要求。节水是缓解资源型缺水城镇水资源总量不足以及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城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有效措施,应加快工业节水改造,积极推广城市生活节水器具,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有效提高水的使用效率,降低用水需求,减少污水排放。治污是改善城镇水环境,提高供水水质,增加有效供水水量的根本措施,应加大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逐步将入河污染物负荷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允许的范围内,确保城镇供水水质,增加有效供水水量。在强化节约与保护的同时,加快城镇供水水源工程建设步伐,优先考虑通过对现有水源工程改扩建和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城镇供水能力;结合缺水状况、新增供水要求和应急备用要求建设新水源工程,尤其是调节性能好的水源工程;同步实施城镇供水配套工程,以满足城镇供水要求,提高城镇供水保障率。

按照“量质兼顾”的原则,加快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对已纳入全国农村人饮建设规划且已实施的农村居民,应进行复核评估,如不满足供水水量要求,应提高标准续建,并全面追加水质净化设施;对纳入规划未实施以及新增的农村居民,应统筹考虑水量水质要求,并加快实施建设。

4.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强化森林植被的保护,加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快水污染防治,逐步实现建设生态家园的发展目标。严禁滥砍滥伐森林植被,做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工作,做好死亡天然林地的清理补栽工作,加快农村小水电开发,加大沼气设施建设力度,解决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保护好森林植被,提高其对水的涵养能力;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并举,加强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基本农田,提高保水保土能力;实现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强化点源、面源、内源等污染物治理,不断改善水环境状况,提高供水水质,增加供水水量。4.3 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

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加强工程措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监测预警、抗旱保障、公众防灾避灾等抗旱非工程措施,提高抗旱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地方资金配套政策,调动农村居民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以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市场融资和个人投入为辅的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西南5省(区、市)水利资金投入。加强中小河流水雨情和重点旱区土壤墒情监测站网建设,构建区域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速的抗旱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加强中长期天气、水雨情和旱情的预测预报工作,提高灾害预报的超前性、准确性;加强旱情预警系统建设和设施改造,尽快建立旱情监测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提高抗旱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制定并完善抗旱预案,加大对基层抗旱服务组织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建立抗旱责任制、多方协调联动机制等抗旱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抗旱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深入开展防灾减灾避灾知识、政策、法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避险、应急自救、抗灾减损的能力。

4.4 强化水利管理

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优化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加大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水功能区达标管理,有效保护水资源,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测,保障饮用水安全。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加快水管体制改革,保障基层公益性水利管理单位的正常运转;加快水价改革步伐,确保工程良性运行;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改革,充分发挥广大农民、个体或民营经济实体建好、管好、用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和作用;积极支持农村用水者协会发展,通过协会调动广大农户在工程建设、使用维护、水费计收等方面的积极性;健全基层水管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能力;完善水利工程监管体系,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11

人 民 长 江2010年 

提高项目建设成效,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加强重点水源工程调度运行管理,发挥好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以有序的工程建设和良性的工程运行,确保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5 结语

近几年西南5省(区、市)发生的特大干旱灾害,给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给城乡生活用水带来极大困难。虽然极端异常气候是特大干旱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但是社会经济环境脆弱,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是造成特大干旱灾害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水忧患意识,大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尽快完善抗旱非工程措施体系,全面加强水利管理,从根本上增强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陈雷.应对西南特大干旱灾害的实践与思考[J].时事报告,2010,

(5)

(编辑:喻伟)

R e v e l a t i o n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o f c a t a s t r o p h i c d r o u g h t d i s a s t e r s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i n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M AJ i a n h u a

(C h a n g j i a n g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o m m i s s i o n,M i n i s t r y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W u h a n43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 b a s i c s i t u a t i o n s o f p h y s i c a l g e o g r a p h y,s o c i a l e c o n o m y a n dd r o u g h t d i s a s t e r s o f G u i z h o u,

Y u n n a n,G u a n g x i,S i c h u a n a n dC h o n g q i n g p r o v i n c e s(a u t o n o m o u s r e g i o n s o r m u n i c i p a l i t i e s),e s p e c i a l l y t h e p r o b l e m s e x p o s e d

b y

c a t a s t r o p h i c

d r o u g h t i nr

e c e n t y e a r s,w e a n a l y z et h e c a u s e s a n dr e v e l a t i o no

f d r o u

g

h t d

i s a s t e r s a n dp u t f o r w a r dt h e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f r o mf o u r a s p e c t s s u c ha s a c c e l e r a t i n g t h e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p r o j e c t,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i m p r o v i n g n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m e a s u r e s

f o r d r o u

g

h t r e l

i e f a n de n f o r c i n g w a t e r m a n a g e m e n t,s o a s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d r o u g h t-r e s i s t a n c e a b i l i t y a n d p r o v i d e a s t r o n g s u p p o r t f o r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o c i e t y a n de c o n o m y.

K e yw o r d s: c a t a s t r o p h i c d r o u g h t d i s a s t e r;c a u s e a n a l y s i s;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n c y p r o j e c t;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上接第6页)

F l o o d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s o f T

G Pa n dp r a c t i c e o f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o p e r a t i o n i n2010

C A I Q i h u a

(C h a n g j i a n g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o m m i s s i o n,M i n i s t r y o f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W u h a n43001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r e eG o r g e s P r o j e c t(T G P),a b a c k b o n e o f Y a n g t z e R i v e r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p l a y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i nt h e f l o o dc o n t r o l o f t h e m i d d l e a n dl o w e r Y a n g t z e R i v e r.I n t h e f l o o d s e a s o n o f2010,h e a v y f l o o d s h a p p e n e di n t h e m a i n s t r e a ma n d m o s t o f t h e t r i b u t a r i e s,b u t t h e t h r e a t o f p e a k f l o o df r o mt h e u p p e r r e a c h m e e t i n g w i t h t h e f l o o df r o mt h e m i d d l e-l o w-

e r r e a c h e s t o t h e p e o p l e w a s a v o i d e dt h r o u g hs c i e n t i

f i c o p e r a t i o n a s t i m e l y f l o o d d e t e n t i o n,a p p r o p r i a t e f l o o dd i s c h a r

g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p e a kr e d u c t i o na n d s h i f t i n g.We r e v i e wt h e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e f f e c t s d e t e r m i n e d i n t h e p l a n,i n t r o d u c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2010

f l o o d o f t h e Y a n

g t z e R i v e r,a n a l y z e t

h e m o d e a n d e f f e c t o f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G P,d i s c u s s s e v e r a l m a t t e r s r e l a t i n g t o r e s-

e r v o i r o p e r a t i o n b a s e do n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o p e r a t i o ni n2010a n dp r o v i d e s o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

K e yw o r d s: f l o o d c o n t r o l b e n e f i t;o p e r a t i o nm o d e;f l o o d s e a s o n i n2010;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l o o do f Y a n g t z e R i v e r;T G P 12

中国地质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和危害。 3.掌握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和灾情。 【自主学习】 一、地震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2.我国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原因: 总结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影响因素。(自然、人文) 唐山灾情严重,有其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①地震的强度大;②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③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④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⑤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⑥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3.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口死亡数下降,但经济损失上升? ①地震预测,建筑物搞震性加强,民众的防震意识加强;②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损失上升。 4.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加强国际合作等。 工程性措施: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②实施岩土体改造加固工程,防止诱发次生灾害。 二、滑坡、泥石流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教材P33) 2.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特点(时间和空间)。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 1.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震多发区(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②地形:地势起伏大(崎岖);③岩性:破碎,有不稳定的土体,风化碎屑物多,土质松散;④降水: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⑤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破坏植被(毁林开荒、过度樵采、开矿等);②工程建设开挖陡坡,破坏山体的稳定性。 2.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非工程性措施: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②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③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④

地质灾害行业统计报表

地质灾害行业统计报表 填报单位: 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 填表人:联系电话: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2017年07月

表1单位基本情况 统计报告期: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01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组织机构代码): 02单位名称: 03单位曾用名称: 04法定代表人: 05 06邮政编码: 07通讯地址: 08联系电话:传真: 09电子信箱(E_mail): 10资质证书类别、等级和编号: 丙级编号: 乙级□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甲级□ 甲级□乙级□ 丙级编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 丙级编号: 甲级□乙级□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 丙级编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 甲级□乙级□ 甲级□乙级□ 丙级编号: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 11上级主管单位: 12注册(开办)资金:币种万元 填表日期:2017年月日

表2单位人员情况 统计报告期: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数量期末单位人员合计人01期末单位技术人员合计人02 期末从事地灾业务人员合计人03 一、期末从事地灾业务技术人员合计人04 (一)期末各级职称技术人员合计人05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06 中级职称人员人07 初级职称人员人08 (二)期末各专业技术人员合计人09 1.水文地质专业人员人10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11 中级职称人员人12 初级职称人员人13 2.工程地质专业人员人14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15 中级职称人员人16 初级职称人员人17 3.环境地质专业人员人18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19 中级职称人员人20 初级职称人员人21 4.岩土工程专业人员人22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人23 中级职称人员人24 初级职称人员人25 填表日期:2017年月日

西南干旱高考地理热点

高考地理热点:聚焦西南五省市干旱问题原因及应当措施 背景材料: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墒情差,致使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旱灾。其中云南、贵州、广西等省(自治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以上,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为历史最少,水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以上,土壤含水量普遍仅20%左右,旱情极为严峻。目前云南全省、贵州大部、广西局部持续受旱时间超过5个月,且仍呈发展趋势,对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损失十分严 重。 请用地理知识具体解释一下西南地区干旱产生原因和详细 应对措施

一.原因 1. 四川方面:当前气候变暖是大背景,在此前提下,比较容易产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而四川处于我国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高原季风等多种季风环流影响的交叉过度地带,受 多种季风影响,气候复杂。 四川干旱的原因有: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影响。我省和西南其他省份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去年冬季积雪偏少,高原热力条件好,导致印缅低槽弱,南亚季风弱,输送到我国西南地区上空的水汽不充沛,加之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偏东偏北,造成我省及西南地区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暖,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 雨天气。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我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 ○ 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 3.○ 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我 27________面积缩小、○28国河流上游地区的○ 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 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 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 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 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 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 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

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 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 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 ) ①锋面雨带②热带气旋③寒潮④西风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 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 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 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 方法技巧练 方法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 方法技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时间强降水集 中地区 原因 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 分布及成因 一、选择题 1.山区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有 A.崩塌、地震、泥石流B.台风、滑坡、泥石流 C.地震、滑坡、泥石流D.崩塌、滑坡、泥石流、 2.下列灾害中属于我国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 A.干旱和洪涝B.崩塌和台风C.泥石流和滑坡D.寒潮和台风3.2018年8月7日立秋后一段时间,甘肃省大部分地方星现多雨状况,与往年同期相比,酒泉市、兰州市、白银市北部、临夏州、定西、庆阳市北部及陇南等地降水偏多1﹣6倍。此次强降水可能会引发的地质灾害有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 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7.下列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的是 A.地震﹣台风﹣雷暴B.干旱﹣山崩﹣泥石流 C.暴雨﹣山洪暴发﹣海啸D.台风﹣暴雨﹣泥石流 8.连续暴雨在山区容易引发的自然灾害是 A.火山、地震B.沙尘暴C.寒潮D.滑坡、泥石流 9.滑坡是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容易诱发滑坡发生的自然因素有

①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②山多坡陡,植被缺乏③乱砍滥伐,毁林开荒④地震 ⑤春季干旱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10.以下四位同学对我国自然灾害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B.华北地区多干旱 C.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D.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我国东北部11.人们常说“祸不单行”,伴随地震的发生,往往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有可能是A.水土流失B.土地沙漠化C.洪涝灾害D.滑坡 二、解答题 12.读“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华北地区部分区域地图”、“乡宁县气候统计图”、“乡宁县滑坡灾害景观照片”,回答下列问题。 (1)乡宁县所在的地形区为____(填地形区名称);图中A山脉为____,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乡宁县所在地形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渐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按照县政府办《关于印发〈新晃侗族自治县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我局职能及实际情况,制定县交通运输局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县关于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规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全县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 二、地质灾害事故突发处置领导小组 县交通运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局办公室、交通行政执法大队、公路养护段为成员单位的灾害突发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公路养护段职工和交通执法人员为应急救援队伍。 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主要任务 (一)发生一般性垮塌方,影响交通但未发生伤亡的灾害事故

1.事故报告。公路养护人员发现管辖路段发生垮塌方或滑坡后,立即将发生的时间、地点、垮塌面积损害情况报告公路养护段,公路养护段在赶赴事发地的同时,立即报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 2.赶赴事故现场。接到事故报告后,分管局长,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局政策法规安全监督科、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 3.事故现场处置。公路养护段对垮塌滑坡现场要立即设置警示标志,交通行政执法大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维护现场交通秩序,疏导车辆和行人,不能通行车辆和行人时,要立即设立禁止车辆通行标志,安排值守人员;局交通建设管理科要立即组织机械、机具抢修道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二)发生大面积垮塌方,造成行人、车辆的伤害损失重大灾害事故 1.事故报告。公路养护段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将道路、人员、车辆受损垮塌方面积等情况及时报告交通局,局交通建设管理科将受损及灾害情况及时报市交委公路处,局政策法规科将事故基本情况及时报县应急办和市交委安全处。

干旱灾害应急预案

xx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我市干旱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使干旱灾害处于可控状态,抗旱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辖区内干旱灾害、供水危机以及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1.4工作原则 1.4.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不断提高抗旱的现代化水平。 1.4.2抗旱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抗旱以保障城乡供水安全、粮食生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抗旱工作按照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1.4.5坚持依法抗旱、实行公众参与,专群结合。驻我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主要承担抗旱的应急攻坚任务。

1.4.6抗旱用水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先节水、后调水”的原则,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最大程度的满足城乡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 1.4.7坚持抗旱统筹,在防洪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各乡镇政府设立防汛抗旱指挥机构,负责各乡镇的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抗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业、本单位抗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2.1xx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 北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市的抗旱工作,其办事机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承担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2.1.1xx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机构 北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市政府发展市长任指挥,市委分管副书记、政府分管副市长、武装部负责人及驻军负责人、水务局局长任副指挥,市计划局、市财政局、教育局、水务局、气象局、交通局、建设局、公安局、农业委员会、民政局、卫生局、水文局、北安火车站、农垦北安分局、通北林业局、供电局等单位的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2.1.2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抗旱工作职责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领导、组织、监督、协调全市的抗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实施有关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的命令,拟订全市抗旱制度,提出抗旱工作具体部署,组织制定、实施全市抗旱预案和掌握全市的旱情、灾情并组织实施抗旱减灾措施,统一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督促

大家都来关注西南地区百年大旱

大家都来关注西南地区百年大旱- 农田水利 极端天气事件,使云贵地区在去年夏秋连旱基础上,延续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引起了政府、各界媒体及社会人士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本人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这次特大干旱是在去年的夏秋连旱的基础之上,连续发生的冬春连旱,受旱时间长,土壤失水严重,可谓是天灾。 这次特大干旱之所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主要是时间太长,有些地方缺水已达200天。大家如有机会可来云贵地区看看,即使不是在这样长的缺水年份,而在正常平水年份,山区老百姓也常会有十几天或一两个月缺水期,要去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云贵地区,前些年搞的“三小”工程就是针对这种平水年和一般的缺水年,老百姓只要挖个水池、水窖,搞个小山塘就基本可以解决一两个月的喝水问题。但这次干旱时间确实太长了,小水池、小水窖的容量小,那能承受这样长时间的干旱,这些地区的乡镇供水工程抗旱能力根本抵抗不了这样长时间的干旱。这也暴露出了一些乡镇或人饮工程标准定得过低,设计供水能力无法保证长期受旱对水的需求等问题。 二、云贵地区特有地形地貌,使之本身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 通过这次大旱的发生、发展能看出,受旱情况首先是高山地区,其次是半高山地区,再蔓延到各地;而受旱最严重的地方,基本上是在

高山和半高山地区。 云贵高原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大多岩层没有隔水层,不能阻止降水下渗,地表径流直接流入地下暗河和地下溶洞,导致高山区和半高山区缺水现象严重。一个网上转载很广的事例“云南一老百姓到几百米深的溶洞中去找水,就是这一地区特有地形的真实写照”。 山区还有一个特点是高差大,有些地方的落差甚至达到几百米,河水一般引不到老百姓家中,有些地方要搞三到四级泵站才能将河水提到村寨,成本很高。比如:某些座落在乌江边的村寨也会发生干旱缺水的原因,就是由于落差太大了。 近年,水利部门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多投向“三小”工程,骨干水源工程少,这些“三小”工程对一个月、两个月的轻旱作用效果到是明显;但对于这样罕见的特大干旱,作用不大。起码有95%以上的“三小”工程都已干枯。因此,在云贵地区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迫在眉睫。 值得一提的是,东部平原地区捐献的一批抗旱应急机具,如扬程才19米的水泵,而流量却达800米/时,由于扬程低、流量大,运来这些地区,基本派不上用场,只能作摆设罢了。不过,水利部派出支援干旱地区的地下水钻探队、钻探设备和地质专家的到来,钻探深井、抽取地下水作为抗旱应急水源点的措施,对缓解云贵地区旱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石漠化现象,土壤、植被不能含养水源,储存不了水份。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洪涝与干旱

⑴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③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④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⑵印度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⑶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①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②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③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④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干旱小专题: ⑴温带沙漠-----塔克拉玛干(卡拉库姆)沙漠形成的原因: 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 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形成的原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 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 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 ②受秘鲁寒流影响,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

⑷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形成的原因: 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⑸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⑹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⑺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①南水北调;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⑧海水淡化等。 ⑻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②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 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会经济原因)(

中国的地质灾害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 2.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难点: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基本知识】 一、我国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多发区 多发区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 二、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1)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来源:学&科&网Z&X&X&K] 思考: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 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一个地震带:南北地震带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 思考:唐山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主要有:a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b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主要有:c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d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e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 思考: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来源:学。科。网]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3、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我国地震的震源浅、烈度高。 思考: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财务管理办法(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严肃财务纪律,确保经费合理使用,促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依照协会章程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纳入协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活动。 第三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方针,强化资金管理;依法办事,照章纳税。 第四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协会经费预算;依法组织收支,努力节约支出,科学配置资金;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协会内部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对协会经济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第五条财务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定期进行后续教育。会计不得兼任出纳。财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财务人员调离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六条协会财务管理部门设在秘书处,财务活动实行秘书长领导下的统一管理。 第二章收入管理 第七条协会的收入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协助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八条协会的收入包括: (一)会费收入; (二)捐赠收入; (三)政府资助; (四)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收入; (五)利息收入;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九条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协会财务管理,统一核算。 第三章费用管理 第十条协会的费用是为组织和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协会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不得投入会员单位进行营利。 第十一条协会的费用支出包括: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干旱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及减灾对策 一、对农业的影响 1、干旱带来的危害:农业受灾面积广,农作物歉收、减产、绝收严重;春耕困难;电力紧张;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人畜饮水困难。 干旱是危害农牧业生产的第一灾害,气象条件影响作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而水分条件是决定农业发展类型的主要条件。干旱由于其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后延影响大,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生产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干旱是我国主要畜牧气象灾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畜产品和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重干旱对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影响,极大重旱区有相当部分的晚稻无法正常抽穗,部分晚稻已出现干枯、绝收现象;早稻减产可能增大,将部分推高粮食价格。据统计,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早稻播种面积占国内早稻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产量占全国早稻总产量的53%,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0%。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夏粮产区,持续的干旱会导致粮食减产,部分推高农产品价格。甘蔗后期生长受到抑制,甘蔗叶片发黄干枯,甚至蔗茎出现萎缩、空心、死亡。 例如云南省的干旱,云南省是南菜北运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重要的花卉大省,大旱造成蔬菜和花卉供应水平下降,全国很多地方的鲜花价格上涨。茶叶也是云南经济重要支柱,大旱造成茶叶产量下降,价格上涨。云南同时也是全国蔗糖生产大省,由于干旱造成的甘蔗产量下降,也势必引发全国食糖价格的上涨。大葱早产价格锐降,与市场上蔬菜批发价格普涨的趋势不同,大葱却因干旱的气候导致价格锐减。成都龙泉聚合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胡文的货车前,成捆的大葱摆了一地。“大葱需要赶在开花前收成,按照往年的气候,大葱开花期一般在4月。由于太热太干,3月中旬本地的大葱就开始集中开花,农民不得不提前收割,货就大量囤积起来了。”普洱茶减产提价,云南普洱茶受旱情影响,当地茶区几乎无一幸免,预计损失将超过五成。云南普洱茶收购价格已涨至45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涨200%,但质量不如往年。 部分花卉涨幅超五成 按照往年,一般春节过后花市相对转淡,鲜花价格下跌30%至50%,但是眼下的花价却依旧保持高位,部分花卉价格涨幅竟超过50%。 中国鲜切花有八成来自云南。受干旱影响,云南花卉受灾严重,加上春季正是鲜花热销的时节,各地的花卉价格都出现了上扬的趋势 同时,严重干旱对冬小麦、油菜的播种出苗和蔬菜生长以及柑、橙、柚等果树的果实发育等也有不利影响 2、人的生活用水、牲畜饮用水不能保障,种植的农作物不能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其次是对城区居民生活有重要影响。饮用水的供应受到一定影响,有些城市限水或间断供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上扬;旱区人们的生活成本普遍上升。长期干旱影响空气质量,某些疾病影响增大;由于浇水不及时,城乡苗木、花卉等园林绿化受到影响。 2)水产养殖投苗或将延后,间接影响水产饲料企业。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是水产大省,淡水养殖产量占全国养殖量的30%,干旱将影响池塘的投苗进度。随着水产养殖旺季的临近,如果旱情无法缓解,那么农户养殖积极性将受较大影响,对水产饲料生产销售企业构成利空。 二、对策 由于干旱的程度不同,其造成的损失也不同,干旱分为不同的级别,一般干旱不一定会引起损失,农作物都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就像我们可以几天浇一次花,花照样长得很好,水生生物,如鱼类,也有一定抗旱能力,人类不干扰,雨水来后,会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就怕水少时,人们大量捕捞,定会给水生生物及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虽然不同的农作物耐旱程度不同,像小麦、玉米都是很耐旱的,我国北方由于降雨量少,气候干燥,一般都种植耐

从岩土工程浅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

从岩土工程浅析西南地区地质灾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力度增大,给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特征、危害以及防治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措施浅析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灾害工程学。地质灾害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二、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 (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各村、街道直属有关单位: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我办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二、预防地质灾害重点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 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 ******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 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 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四、监灾及灾后应急措施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 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 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 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 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各村委会和街道直属有关部门是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单位,不仅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防 灾的工作总结,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总结推广在防灾减灾中所

2018年西南旱灾心得体会:西南大旱是“天灾”还是人祸-范文精选

2018年西南旱灾心得体会:西南大旱是“天灾” 还是人祸-范文精选 大旱之时,救急当然是首先要做的。但从长远治本来看,我认为还要重新检点我们对西部的认识,那里是生态脆弱地区,能不能像目前一些地区那样盲目大开发? 西南大旱,上至国家总理,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为此着急。我想到的是,天灾如同人体的重大疾病,疾病往往不是一天两天得上的,一定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本地生态系统的改变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 大力开发西部,曾是各级政府呼吁和努力做的事。西部的矿产在挖掘,西部的河流在开发,西部的原生态林变成了桉树林、橡胶林,西部的荒原变成了城镇。让西部的人民也富裕起来,无可厚非。但是西部生态的脆弱,西部物种的珍惜,以往西部人与自然是如果相处的?在挖掘时,开发时,种植时,建设时,我们认真地研究过西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吗? 西南大旱原因当然还有待全面去分析,不过,从已透露的信息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人祸的蛛丝马迹,在抗旱的同时,这些因素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为了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根据有关有资料,云南橡胶林集中的西双版纳地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有雾日减少了30天,现在更减少了60天,说明当地湿润度下降,区域性气候出现变化。而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3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庞大的生态系统改造是不是造成大旱的一个诱因? 此外,这些年,西南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密集上马,一座水电站,就会对河流的流域生态带来重大改变,金沙江上游现在有“一库八级”电站在修建中和将要修建,上游对江水的蓄积,不仅让下游的河道干枯,也会使地下水位降低。而西南水电开发的总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几十个三峡大坝的水平,如此巨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将造成怎样的生态影响,它是否也是大旱的一个原因? 其实,且不说水电站对生态的改变,水电站对水资源的“挟

干旱、洪涝、寒潮灾害

旱灾、洪涝、寒潮 旱灾 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此外,旱灾后则容易发生蝗灾,进而引发更严重的饥荒,导致社会动荡。 旱灾对农业影响的特点 1.晚 多种作物不能及时播种,普遍形成晚播晚发。有效积温相对减少,生长发育后延,成熟期推迟,普遍变成晚茬作物。 2.弱 长期干旱造成了农作物植株小、根系弱、叶片面积小,生物产量大幅度减少,直接影响经济产量。 3.乱 由于受害程度不同,农作物播种有早有晚,品种杂乱,长势不整齐,给管理造成困难。 4.慢 受害的农作物脆弱,抗逆能力差,管理措施效应慢,养分吸收慢,光合积累慢。 洪涝 水灾分为“洪”和“涝”两种“洪”,指大雨、暴雨引起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 “涝”,指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的积水成灾。 对农业的危害 洪涝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由于持续较长时间的强降水或者雨量过分集中,常常导致农田被淹或积水。当农作物被水浸没时,就切断了作物与大气的接触,致使作物

呼吸作用受抑制而引起生理障碍。这时作物仅能靠水中溶解氧获得氧气供应,时间过长就会发生呼吸困难,导致体内碳水化合物被迅速消耗,进而出现呼吸停止,根系变黑,以致枯死。同时由于洪水进入农田夹带的泥沙沉积,造成植株被埋没、折断、倒伏等直接机械损伤,并诱导病菌侵染,加重危害。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受洪涝面积约一亿亩,成灾6000万亩,因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上百亿公斤。 寒潮 是指冬半年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 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使气温在24小时内迅速下降达8℃以上的天气,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洋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讽为寒潮发生。还会引起大范围强烈降温、大风天气,常伴有雨、雪的大规模冷空气活动。 寒潮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寒潮冷空气带来的降温可以达到10℃甚至20℃以上,通常超过农作物的耐寒能力,造成农作物发生霜冻害或冻害。 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冻害和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寒潮冻害特指冬季严寒对越冬作物的冻害。寒潮天气过程是高纬地区大规模的强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一、XX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分布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县境内分布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二)地质灾害点整体分布情况:经调查目前全县境内共分布各类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50余处,其中重点监测灾害隐患点29处。地质灾害整体随地形地貌的变化呈区块分布,南部中低山区主要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灾害类型。山前丘陵地区主要发育有泥石流、地裂缝等灾害类型,地面塌陷和采空区主要分布于矿山开采区,中部平原区基本没有统计规模以上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为因挖砂取土形成大面积的遗留采坑及讯期洪水诱发的各类次生地质灾害。 (三)XX年全县地质灾害灾情统计:据不完全统计,XX年我县受全年干旱气候影响,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和监测巡查区内未发生达到统计规模以上的地质灾害,全年无地质灾害伤亡事故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领导,特成立县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成员从相关部门抽调。领导小组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指导、

协调、督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和情况通报。 三、XX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段和重要隐患点 根据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和以往地质灾害体复活移动情况及气象水文特征,圈定XX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并拟定以下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 2.重点监测点:村平顶五组QT-13、QT-14点,其QT-14山体滑坡灾害点为活动性中等规模滑坡体,其滑坡面在雨水的侵蚀和暴雨的冲刷下可能引起更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并引发次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生。 3.防治措施:由乡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可能受威胁群众及时搬迁避让,圈定预防范围,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提醒过往行人及放牧人畜注意安全,汛期和雨季期间指定专人定期监测,将监测记录及时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备案。 (二)乡辖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具体措施 1.灾害预测:该乡辖区内分布有多处滑坡体。 2.重点监测点:乡南山牧区大南沟QT-18滑坡体,沟QT-19和QT-20滑坡体,缠头湾子QT-21和QT-22滑坡体。特别是位于沟的QT-20滑坡体,经调查该滑坡体下有流动牧民居住,目前,该滑坡体

干旱的原因

干旱的原因 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长江区多为伏旱,华北区旱灾频率最大以春旱最为严重,个别年有春、夏、秋连旱;西南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地区多夏旱。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另外,东北地区到底是以春旱为主还是以夏旱为主?教材上是说盛夏季节常引起旱灾,可人教社星图社地理室合编的星图社出版的地图册上 p19“中国的干旱灾害和季节干旱地区分布”一图却又用春旱表示东北区。 干旱在我国是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 干旱的概念: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干旱的类型: 1、按干旱发生的原因分类 (1)土壤干旱 土壤含水量少,土壤颗粒对水份的吸附力,植物的根系难以在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去补偿蒸腾的消耗,植物体内的水分收支便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以至发生旱害。 (2)大气干旱 虽然土壤中具有一定的、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分,但由于空气极度干燥、光照强、气温高,植株蒸腾加剧,终使水分入不敷出,植株体内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遭致旱害。 2、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分类 (1)春旱 春旱主要发生在3-5月份,这时我国华北、西北和东北的许多地方,春季温度回升很快,空气干燥,太阳辐射较强,风力大,蒸发力强,在这些地区冬季降水稀少,一量春季长时间无雨或雨量明显偏少,就易发生春旱。 (2)夏旱 日射强烈,气温很高,空气温度低,因而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如长期少雨或无雨极易造成干旱。 (3)秋旱 秋旱的特点与夏旱相类似,但强度稍弱。秋夏主要影响夏播作物和部分晚熟春播作物的灌浆成熟,影响越冬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4)冬旱 由于冬季,大陆性干冷气团控制我国广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