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1.余暇: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机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

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占用,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的说,体质是

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

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

5.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1)关系的亲近性;(2)目地的教育性;(3)内容的娱乐性;(4)

方式的互助性。

6.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

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7.简述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于任务的基本要求中必须遵循的三条原则?

(1)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的原则。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3)指导社会体育工学,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16.试述在对社会体育参与者类型及管理原则:参与者类型;(1)俱乐部

或体育团体的参与者;(2)体育培训班的参与者;(3)业余自由参与者。管理的原则:(1)激发性原则;

(2)人本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

17.社会体育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受重视程度不够;(2)体育人口少,体质状况差;(3)实际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4)社会体育经费投入少;(5)居民体育场地设施差,甚至被侵占;(6)地区和行业间的发展不平衡。

18.大众体育:是群众体育的别称。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闲暇时自愿参加的,

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19.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前病期等。

20.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有哪些作用?

(1)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2)可以保护劳动力;

(3)可以修复劳动力;(4)可以提高劳动生产者;(5)社会体育的健身产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

21.生活方式转变向社会体育提出了哪些问题?

(1)支配余暇的方式缺乏社会指导;(2)电视与网络时代的到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3)生活节奏的加快引起种种困扰;

22.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有哪些?

(1)参与人群的广泛性;(2)参与过程的自主性;(3)参与实践的亲历性;(4)参与形式的多样性;(5)参与的非稳定性。

23.社团在社会体育管理中的作用?(1)增加体育人口;(2)缓解经费

不足;(3)解决场地设施;(4)使体育协调发展;(5)促进社会体育产业的发展。

24.我国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整体数量不足;(2)缺

乏独立性;(3)体育社团的自身管理不规范。

25.如何对体育社团进行管理:(1)进一步放权,鼓励体育社团的发展;(2)加强法制建设,规范体育社团管理;(3)加强人才培养。

26.健身类体育活动:是指正常人为了达到一定的健身、健心、健美目的所采用的的具体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27.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28.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

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

29.体育人口的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1)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就可以算一个体育人口;(2)每周身体活动频繁度在3次以上;(3)每次身体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4)每次身体活动强度在中等程度以上。

30.简述社会体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职工体育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主体的全面发展;(3)职工体育有助于培养职工的人格;(4)职工体育可以促进企业公共关系的改善;(5)职工体育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

31经济如何影响社会体育的发展?

(1)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社会体育投入的数量;(2)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体育的投资;

(3)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进而影响对社会体育的参与;(4)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体育结构和手段。

32.社会体育中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

(1)受重视程度不够;(2)体育人口少,体质状况差;(3)实际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4)社会体育经费投入少;(5)居民体育场地设施差,甚至被侵占;(6)地区和行业间的发展不平衡。

33.简述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政治因素。

(1)不同政治制度影响着对社会体育的参与权利;(2)不同的政治体制影响参与热情(3)不同的政治需求决定了社会体育发展的内容。

34.试论述社会体育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原因:(1)经济发展水平低;(2)法律制度不健全;(3)未形成科学的健康观念;(4)体育体制改革步伐滞后。

解决方法:(1)宣扬体育生活方式;(2)加强舆论监督;(3)推进体育法制建设;(4)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5)配合社会改革,完善体育体制。

35.社会体育参与: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交

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而展开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36.体育观念: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体育的基本认识,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对

体育在人生中的地位的看法和在价值观中的排序,它是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决定性因素

37.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38.我国体育人口判断的标准是什么?1.国际上多数国家同行的标准2.我国确定体育人口的目的3.我国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

39.简述开展社会体育活动要遵循的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二.科学求

实的原则:

(1)运动负荷适宜;(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4)因人制宜。

40.试述重复练习法和间歇练习法的区别: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

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方法。而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任意两次(组)练习之间,有严格规定的间歇,以使锻炼者在间歇时得到必要休息和一定的恢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重复练习法有以下几个特点:1.相对固定的练习条件2.反复练习同一锻炼内容3.练习的

间歇时间无严格规定。间歇练习法严格规定了两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控制下一次(组)练习开始时机体恢复的程度。

41.简述社区体育的概念: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

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42.我国各级政府和体育组织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城乡居民参与体育的机会,使体育人口的数量得到一定的增长,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并非每个人都能自觉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中,进而影响了社会体育的发展,试论述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政治和经济因素:

政治:(1)不同政治制度影响着对社会体育的参与权利(2)不同的政治体制

影响参与热情(3)不用的政治需求决定了社会体育发展的内容

经济:(1)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社会体育投入的数量(2)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对

体育的投资(3)社会经济发展决定了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进而影响对社会体育的参与(4)经济发展水平也影响着体育结构和手段

43.体育社会问题: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它影响到体育系统以至社会正常运行,使部分人意识到它的危险性并希望使之得到改善。44.间断体育参与: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不能参与体育活动,到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45.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

所,根据居室条件与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46.社会体育社会问题有哪些解决方式?

(1)宣传体育生活方式(2)加强舆论监督(3)推进体育法制建设(4)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与产业(5)配合社会改革,完善体育体制

47.简述社区体育发展对策:(1)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居民体育精神(2)

加上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养(3)完善体育社团(4)增加体育设施(5)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区体育活动

48.重复练习法是社会体育活动主要练习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1)有利于练习者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和巩固动作技能,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2)有利于在多次练习中培养练习者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3)适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育基础的人在身体锻炼中灵活安排和协调运动负荷;也有助于在练习中及时发现动作错误,改进技术,尽快掌握动作技能。

49.简述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1)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2)

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3)活动场所多样化,以“就近”为主(4)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5)参与主体多为老人和妇女

50.妇女体育的特点及影响参与体育的因素。特点:(1)健身是主要目的

(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体育活动为主(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因素:(1)传统的女性角色观念(2)教育水平(3)闲暇时间

51.体育人口率:是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和比重。

52.简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的政府管理型和社会管理型的优缺点是什

么?

答:1).政府管理型:优点: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源,实现预期的目标;缺点:容易抑制社会体育对体育的支持和参与,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体育的发展。

2).社会管理型:优点:有利于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各种体育组织内部进行不受外界干扰的有效管理;缺点:在大局上缺乏有力的协调和统一的能力。

53.简述社会体育的人文功能。

答:①:培养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②加速体育科学知识传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③:加强社会交往,稳定社会情绪。

54.老年人体育的特点及体育锻炼的原则?

答:特点:①老年人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②老年人体育活动形式多以群体活动为主;③老年体育的强度较低;④老年体育的组织程度较高。

体育锻炼的原则:①全面锻炼,因人制宜;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③动静结合,相辅相成;④轻缓适量自监自控。

55.简述社区体育的功能。

答:①促进体育参与;②改善生活方式;③实现人文关怀。

56.体育态度:是人们对体育运动这一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7.间歇练习法:是指在任意两次(组)练习之间,有严格规定的间歇,以使

锻炼者在间歇时得到必要休息和一定的恢复,然后再进行下一次(组)练习的方法。

58.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答:①增强职工的体质;②提高职工综合素质;③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文化。

59.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自我成就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60.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答:①活动内容以传统体育活动为主;②活动时间以早晚为主;③活动场所多样化,以“就近”为主;④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规范;⑤参与主体多为老年人和妇女。

61.根据所学知识简述当代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状况。

答:①政府重视、以法治体;②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③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④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⑤重视残疾人体育的开展;⑥注重体质与健康监测,推动和指导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⑦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开展大众体育活动。

62.简要说明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答:①创业阶段;②马鞍型发展阶段;③畸形发展阶段;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⑤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阶段。

63.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参加对象主要是农民,以增

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64.社会体育参与: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身心健康、活跃文化生活、加强社会交

往等目的,采用体育锻炼、娱乐休闲或健美体育等方法而开展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体育行为。

65.社会体育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体育参与者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运行,妨碍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当代社会体育的社会问题有哪些:

(1)受重视程度不够(2)体育人口少,体质状况差

(3)实际指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4)社会体育经费投少

(5)居民体育场地设施差,甚至被侵占

(6)地区和行业间的发展不平衡

66.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

67.或然体育参与:是指受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影响,可能参与,也可能不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他们对体育的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偶然性。

68.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69.简述影响社会体育的参与的外部因素:(1)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是社

会体育的基本制约因素(2)文化构筑了社会体育的社会氛围(3)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会体育参与的重要因素①政治制度是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保障②社会体育管理的根本任务是扩大人们的体育参与 a.社会体育的社会定位影响了人们的体育观念 b.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决定了体育参与条件的社会公平

70.简述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要素:(1)余暇(2)生活节奏(3)生活空间(4)生活消费(5)行为习惯

71.社会体育参与的形式主要有哪几种分类:

(1)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度划分:①体育人口②准体育人口

(2)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关系划分:①终身体育参与②间断体育参与(3)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体育参与

(4)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体育参与72.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提高劳动者的工作适应能力

(2)减少职业病,降低医疗卫生费用

(3)提高出勤率和劳动效率

(4)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73.简述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的影响:

(1)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让你类对体育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体育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①政治教化型②自由型。

(3)以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时代,体育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4)在知识经济时代,体育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

74.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根据所学知识论述如何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有哪些?

(一)确定我国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

(1)人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①经济建设的需要②社会发展的需要③国防建设的需要④应对突发应急时间的需要

(3)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

(4)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二)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基本宗旨,遵循三条原则

①宗旨:为人民服务

②原则:

a、从实际出发,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

b、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c、指导社会体育工作,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2)做到协调发展

①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②与文化发展相协调③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发展相协调

(3)抓好社会体育的基本建设

(三)实现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1)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管理途径:

①社会体育的管理对象:职业人群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残疾人体育等。

②社会体育的管理形态:职工体育、城市社区体育、农村体育、俱乐部体育、家庭体育等。

(2)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体育途径

①强身健体的体育途径②休闲娱乐的体育途径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

绪论 1.体育的分类:竞技、学校、大众 2.目前我国社会体育的专业人才培养分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学校教育,一种是社会成人 教育。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 究基本属于管理学、社会学的范畴。 4.社会体育是对实现社会功能结构的研究,终身体育是对人的体育参与的研究,身体锻炼 是对实现社会体育基本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5.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6.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调查访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对比法、文献阅读法、数理 统计法。 第一章第一节 1.社会体育:只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社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 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人民大众在余暇是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 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 展身体、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4.娱乐体育: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提哦啊姐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5.体育锻炼和娱乐体育是开展社会体育的两个基本手段。 6.体育休闲:指人们怀着自由自在心态,在余暇时间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着特定目的的、 不拘于一定形式身体娱乐活动。 7.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 体育活动的过程。 第二节 1.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简况: ①创业阶段(1949-1957) ②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 ③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 ④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 ⑤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阶 2.国外大众体育发展的原因: ①营养过剩造成文明病的蔓延 ②余下增多大众体育造成了良好条件 ③都市化石大众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大众体育的期望 ⑤老年社会对大众体育的迫切需求 ⑥大众体育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形式 3.当代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 ①政府重视、依法治体 ②组织机构群众化、基层化 ③以丰富的内容与形式普及大众体育 ④千方百计增加大众体育场地设施的容量

体育概论总复习

一.列举体育起源主要学说。 1.游戏说: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和身体完善间的重要联系,肯定了游戏是在人的 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由于精力过剩所从事的一种身体活动(仅仅 从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揭示出体育产生的最终原因)。 2.模仿说:模仿说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人类试图去再 现自己所见到或感到有趣的行为或活动,从而形成了一些带有动物行为特点的活动。对于原始体育来说,模仿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这一行为更多的是手段,而不是 目的(模仿的观点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 3.巫术宗教说:巫术就是早期人类试图控制自然力的一种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导。 体育的起源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 活动,巫术和宗教并非体育起源的最初动力。 4.劳动说:劳动说认为,体育是从生产劳动中产生出来的,是人类伴随着劳动在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生产劳动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最主要的方式,而 不是唯一的方式。 5.战争说:尽管战争不能作为体育起源的原动因,但是战争丰富了原始体育的内容,并使之具有一定的仪式化和军事化倾向,对体育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需要说:体育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一种社会活动,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包 括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人类本身的需要(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 生的。 体育的起源不是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为体育的产生创造力前提条件,模仿、游戏是体育产生的直接原因,巫术、宗教、战争对体育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需要是体育产生的诱因和目的。总之,体育的起源表现出明显的多源性。 二.西方的骑士七技有哪些内容?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三.近代体育的三大基石是什么? 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四.体育(广义)的概念是什么? 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概念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培养组 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体育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人、人的运动、目的指向、运动项目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1. 余暇: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机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占用,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 5. 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1)关系的亲近性;(2)目地的教育性;(3)内容的娱乐性;(4)方式的互助性。 6. 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则? (1)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的原则。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3)指导社会体育工学,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8.简述妇女体育的特点? (1)健身是主要目的; (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体育活动为主; (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社会体育导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 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3、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根本目 的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以健康、高尚、文明、 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4、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 体育活动的过程。 以终生体育的思想为指导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是现代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质也是实现社会体育广泛普及化、经常化和终身化。 5、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一)由政府走向社会 (二)由人治走向法治 (三)由行政走向市场 (四)由经验走向科学 (五)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6、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要素:(一)余暇 (二)生活节奏 (三)生活空间 (四)生活消费 (五)行为习惯 7、健康的10条标准: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的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抵抗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8、体制: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 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9、体制的指标: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 4.心理发展状况 5.适应能力 10.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是,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称为 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前病期等。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102123001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选择案例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拓展和实践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社会体育领域相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终极版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1.详述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体育领域中的各种体育现象,对社会体育的研究基于管理学、社会学范畴。他主要研究对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的最佳方案,以及处理有关社会体育中各种问题的原则。 2.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3.群众体育:人民大众为在余暇时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4.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由政府倡导的群众性体育活动计划,其全称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群众体育相比,无特定内涵。只是由于全民健身更形象化、动作化,更能表达广泛性和参与性,所以更容易形成为群众运动的口号。 5.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集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身体发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6.娱乐体育:娱乐体育是指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乐度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其更本目标在于消遣、娱乐、放松、获得积极性休息,陶冶情感,已将康、高尚、文明、科学的方式度过余暇,所采用的体育手段大多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5.体育休闲(闲暇体育):人们在余暇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二进行的放松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 6.终身体育: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惊醒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过程。

7.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 1.由政府走向社会。 2.由人治走向法治。 7. 3.由行政走向市场。 4.由经验走向科学。 8.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因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习惯 9.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持7-8小时睡眠时间、有规律的早餐、少吃多餐、不吸烟、不饮或饮少量低度酒、控制体重、有规律的锻炼 10.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而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11.体质: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 12.亚健康: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8、亚健康原因:环境破坏、营养过剩、运动不足、高度紧张 9、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 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和自我成就需求,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服务。 15、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增强社会成员的身心健康,真枪体制,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 实施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体育法规体系。 将社会体育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夸大社会体育资源。

社会体育导论

《填空题》 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1949-1957),马鞍型发展阶段(1958-1965),畸形发展阶段(1966-1976),恢复、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1977-1991)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1992至今)的5个阶段 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性质及特性 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社会体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1余暇时间2生活节奏3生活空间4生活消费5行为习惯 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1人的需要2社会的需要3社会体育自身的功能4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7、社会体育参加可以是群体性的,也可以是个体性的 8、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9、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 10、体育体制是影响体育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11、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1神型兼顾2动静结合3内外俱练4锻炼与养护结合5健身与卫生结合6善于模仿动物,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 12、康复体育的手段方法:医疗体操、医疗性运动、我国传统体疗手段和适应性体育活动 13、妇女体育的特点:1健身是主要目的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育活动为主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14、老年体育项目多以传统体育养生项目为主 15、残疾人体育的内容随残疾人的残疾类型、程度、体质状况而定,可以分为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 16、社区体育的功能:1促进居民参与2改善居民生活方式3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17、职工体育可以分为一般性的单位内的群众体育锻炼和单位间的竞赛活动 18、我国在1993年12月,原国家体委颁发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是我国体育的基本法,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开展体育工作的基本纲领和总章程 20、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以法规性文件的形式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21、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 22、1996年,原国家体委发布了《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使国民体质测定工作逐步在全国城乡开展起来 23、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其他10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 24、为了推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制定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发布了实施办法,规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 25、法律方法的特点: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26、国家体育总局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是国家最高的体育行政部门 27、《体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支持体育社会团体按照其章程,组织和开展体育活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28、我国现行社团分类:(一)按照活动性质分类:人群社团、项目社团、(二)按照组织化程度分类:初级社团、中级社团、高级社团 29、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 《简答题》 一、分析大众体育产生的原因:

(完整版)社会体育导论考试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二、课程考试要求及命题原则 1.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体系结构,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三、考试内容 绪论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包含哪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 考试重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 考试难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考试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体育?在社会中它扮演着什么角色?群众体育、、广义群众体育、狭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身体锻炼、娱乐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又称生涯体育、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五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考试重点:什么是社会体育?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考试难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 考试重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考试难点: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考试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重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难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影响社会体参与的个体因素、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人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 大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1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内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湖北大学社会体育导论考试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2009级) 一个人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没有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职业规划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让自己一开始赢在职场的起跑线上,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 一、个人资料 姓名:刘玉龙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0年5月12日 个性特点:性格外向,善于交往,有韧性 学历:大学本科二年级 专业:社会体育 座右铭:明天决定今天 二、大学毕业后的十年总体规划 愿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体育馆之类的体育活动场所(包括场地和体育设备的营销) 三、自我盘点 1、优势: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创业是一条漫长的路;并且我的意志力也强,不管 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可以挺下来;我善于交际,可以结交一些朋友;我在学生会的时间也锻炼了我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2、劣势:家是在农村没有经济的来源;自己针对营业方面有许多不懂得地方;自己平时有 些粗心容易忽略或忘记一些东西;自己存在惰性。 四、解决自我盘点中的劣势和缺点 关于资金的来源可以查看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向国家或银行贷款;从现在开始着手自己可以经营一个小的地摊,简单的做一下了解,到其他公司干几年吸取他们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经验;经营时可以和自己较好的朋友合资,干事的过程中互相提醒,弥补自己的马虎的问题;运用自己的优势来弥补自己的劣势。 五、社会环境分析 1、一般因素: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需求不断得到 满足,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大多数人为提高身体的健康开始从事体育运动,全国体育人口数目不断的增加。 2、特殊因素: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我国的体育方向开始想全民健身转变,国 家也颁布了许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体育运动的发展前景很大,随着人数的增加,开设体育运动的场馆也成为有前景的发展。 六、角色建议 家人:现阶段先要把学习学好,在同龄人中有自己的强处。 老师:保证学习的同时,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善于思考。 同学:要走出去,先去适应这个社会。

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系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是大众体育的主体部分。有着较为复杂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国内外着力于朝社会化、科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学习立足于对社会体育现象最简练的描述与概括,是体育专业学生宏观了解社会体育系统和社会体育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课程主要对学生认识体育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性导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概念和方向,了解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分类,以有利于在后期教学开展工作,解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分类,对专业的本质问题进行适当的客观描述。注重社会体育的专业适应性,学生要建立起学科的重要概念体系; (二)掌握社会体育学科形成原因,对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三)理解社会体育对体育学科客观表述的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功能性。以便解决对体育发展中的布局等各种问题,促使对学科认知组合的不断合理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重点: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化趋势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学科。社会体育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仍不成熟,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难点: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2、社会体育的产生于发展 重点:社会体育有着一个复杂的概念和术语体系。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曲折阶段。国外社会体育的发展概况。社会体育其结构特点、组成要素和功能价值。现阶段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方向与体质。 难点:社会体育产生于发展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2、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 4、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重点:社会体育与社会的产生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是医治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社会体育对建设社会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 2、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 重点:我国社会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调节器,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难点: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体育人口概述 4、非体育人口

【最新范文】《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 1、社会体育 2、群众体育 3、娱乐体育 4、余暇体育 5、终身体育 6、体育人口 7、非体育人口 8、社会生产方式 9、生活方式 10、亚健康 11、社会体育指导员 12、职工体育 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 14、农村体育 15、社区体育 16、体育锻炼 17、心境

18、娱乐体育 19、运动处方 20、运动强度 21、健康 22、体质 23、体力 24、终身体育 25、老年人体育 26、社会老龄化 27、老年人身体锻炼 28、残疾人 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 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 31、结构性访谈 32、非结构性访谈 33、体育锻炼 34、间接参与 35、生活活动

36、余暇时间 37、异化 38、职业标准 39、农村体育 40、运动处方 41、运动强度 42、运动时间 43、运动频率 44、灵敏度 45、柔韧度 46、最大摄氧量 47、健康 48、体质 49、体力 50、形态指标 51、身体素质指标 52、运动能力指标 53、运动能力

54、防御能力 55、身高 56、体重 57、腰围 58、臀围 59、皮褶厚度 60、肺活量 61、血压 62、台阶实验 63、握力 64、坐位体前屈 65、亚健康 66.社会化: 67、大众传播: 68.民族: 69.种族: 70、体育人口: 71、社区体育:

72、直接参与: 73、终身参与: 74、素质教育: 75、生活方式: 76、孔德: 77、结构功能主义: 78、冲突论: 79、社会变迁: 80、社会团体

答案 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娱乐体育,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渡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4、余暇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时间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5、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6、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7、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 8、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人们需要的满足方式。 9、生活方式,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育概论复习题及答案编辑版

一、判断40 1、《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 D 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A.原始 B.本来 C.未来 D.基本 2、 A 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 A.生产劳动 B.学习技能 C.生活实践 D.身体进化 3、广州成功举办了2010年第 B 届亚运会。 A.15 B.16 C.17 D.18 4、以下不属于奥林匹克文化特征的是 B 。 A.人文性 B.单一性 C.象征性 D.多元性 5、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体育组织是 A 。 A.中华全国体育总会 B.中国奥委会 C.国家体委 D.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6、 A 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者、指导者和捍卫者。 A.国际奥委会 B. 国家奥委会 C.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 D.竞技制度 7、 B 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人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A.娱乐体育 B.竞技体育 C.学校体育 D.社会体育 8、负责管理体育事业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以及由它们制定和实施的各种体育法规和措施的总和称之为 C 。 A.行政领导 B.政策机构 C.体育体制 D.国家教委 9、体育的功能取决于 D 。 A.体育自身的特点 B.社会的需要 C.劳动 D.A+B 10、竞技运动的本质特征是 B 。 A.高度的科技性 B.激烈的竞争性 C.严密的组织性 D.广泛的国际性 11、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 B 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A.娱乐 B.社会文化 C.经济 D.政治 12、 C 是要把动作做得好而省力,在做动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时间和能量的消耗。 A.动作的准确性 B.动作的协调性 C.动作的经济性 D.动作的弹性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DOC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社会体育导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析 1、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 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 2、健康是指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和道德上完全安宁的状态 3、亚健康是指一种自感不适,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 4、终身体育参与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之后能将体育参与持续到老龄的人 5、间断体育参与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午或老年 后又恢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6、主动体育参与指人们接受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对体育运动和身体娱乐产生浓厚兴 趣,自觉自主地坚持体育活动 7、被动体育参与指是人们迫于某种社会压力被迫进入或在特定环境下被卷入到体育中来 8、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可分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参加者 9、休闲体育是指人们在余暇的时间里,为了丰富生活、增进健康、调节精神而进行的放松 身心的各类体育活动 10、重复练习法是指根据具体锻炼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练习同一内容的 方法 11、社会团体(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群体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行动,病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二、填空判断选择题 1、在近50多年中社会体育大约经历了创业阶段,马鞍型发展阶段,畸形发展阶段,恢复、 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和改革的深化与发展阶段 2、生产方式对体育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制约着人类社会各历史时期体育的内容、 性质及特征 3、社会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和劳动力的后备力量 4、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余暇、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行为 习惯 5、职工体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6、确定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依据: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③社会体育自身的功 能④社会体育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7、社会体育参与可以是群体性,也可以是个体的 8、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①参与人群的广泛性②参与过程的自主性③参与实践的亲历性 ④参与形式的多样性⑤参与的非稳定性 9、社会体育参与程度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10、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时间划分:终身体育参与和间断体育参与 11、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积极程度划分:主动体育参与和被动体育参与 12、按照社会体育参与的强制程度划分:当然体育参与和或然体育参与 13、民族传统健身方法的基本特点:①神形兼顾②动静结合③内外俱练④锻炼与养护结合 ⑤健身与卫生结合⑥善于模仿向自然学习,创造独特有效的健身方法 14、妇女体育的特点:①健身是主要目的②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的体 育活动为主③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群众体育: 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 体育锻炼: 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 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 亦称生涯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 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亚健康的定义: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 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 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 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 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 前病期等。 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①环境破坏②营养过剩 ③运动不足④高度紧张 重复练习法与间歇练习法 的区别: ①重复练习在两次(组)之 间的间歇时间是较自由确 定的,一般在练习者基本恢 复、自己不觉累(到练习前) 的情况下才开始第二次(组) 练习。②间歇练习是在练习 者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 就继续进行下一次(组)练 习。 示范法: 是指导者把要教的内容通 过正确的动作,将其变成直 观的形象,锻炼者进行模仿 练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示范法时的注意事项: 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示范要正确合理③示范 的位置必须使每个锻炼者 都能看清楚④示范的次数 要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适 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㈠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㈡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点: ①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 因②抓主要矛盾③根据存 在同样错误动作的锻炼者 人数确定纠正的形式(若是 多数人的错误,则采取集体 纠正的方法;若是个别锻炼 者,则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 式。) 体育人口的概念: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 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 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 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 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 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 的一种社会群体。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㈠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考虑的因素:①国际上多数 国家通行的标准。②我国确 定体育人口的目的。③我国 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 ㈡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 准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 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 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 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评价:这一判定标准不适合 于就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 城市工薪阶层;农村居民; 农民工等。 对此标准你有何看法? 你认为我国体育人口该如 何判定? 在这一基本判定标准之外, 再设立一些符合多种人群 市级体育参与状况的标准, 是十分重要的。 与外国相比,差距在哪? ①目前体育人口数量不够 多,但其质量有了很大的改 善。②体育人口总是比发达 国家少,但大大超过发展中 国家的平均水平。③体育人 口在年龄和职业绝狗方面 欠合理等。 如何缩小差距? 我国今后发展体育人口时, 必须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合理性。在制定体育 人口的发展战略时必须着 重加强置业人群(特别是知 识分子)、中青年人群(特 别是女职工)的体育工作。 非体育人口: 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 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可 分为两类:准体育人口(偶 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和不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生活方式与社体的关系? ㈠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体的 几个要素:①余暇②生活节 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 行为习惯 确定我国社体目的与任务 的依据: 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 ③社体自身的功能④社体 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社体的特点: ①健身性与娱乐性②全民 性与普遍性③余暇性与主 动性④多样性与灵活性⑤ 公益性与社会性⑥时代性 与永恒性⑦民族性与世界 性 社体参与的形式: ㈠按照社体参与的强度划 分①体育人口②非体育人 口 ㈡…的时间关系划分 ①终身体育参与②间断… ㈢…的积极程度划分 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 ㈣…的强制程度划分 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 影响社体参与的基本因素: ㈠影响社体参与的个体因 素①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②个人的身体状况③个人 生活方式④个人经济条件 ⑤个人社会特征 ㈡影响社体参与的外部因 素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 体的基本制约因素②文化 构筑了社体的社会氛围③ 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体参与 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国社体的发展阶段?

《社会体育导论》8

批准人:年月日 一、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10分) 社会体育活动可以分为3类:第一种国家组织的大规模的群体性活动,如中国的“全民健身计划”,“一二一启动工程”,“五个亿万人群”等;第二种是指一个城市、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甚至一个街区的群体性的活动,如春节环城长跑比赛、社区太极挙表演等;第三种个人参加的各种健身康复、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活动,这类活动是直接与每个参与者有关的,也是今天我们主要讲述的内容。

(二)教学过程(65分) 1.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 ①重复练习法 a重复练习法及其特点: 相对固定的练习条件、反复练习同一锻炼内容、练习的间歇时间无严格规定 b重复练习法的作用:有利于练习者在反复练习中,逐渐掌握和巩固动作能,同时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利于在多次练习中培养练习者的体育兴趣、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育基础的人,在体育锻炼中灵活安排和调控运动负荷;也有助于在练习中及时发现动作错误,改进技术,尽快掌握动作技能 c重复练习法的分类:连续重复练习法、单次练习与间歇练习交替重复练习法 b持续练习法 特点:连续不间断运动时间较长,一般至少在20~30分钟,;锻炼的运动强度不大,一般控制在最大强度的50%~60%(心率控制在100~170次/分)。 主要用于增强练习者的体力,发展一般耐力,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常用于健身的项目有散步、慢跑、游泳、自行车、舞蹈、健美操。

c变化练习法 变换练习法是指在变换锻炼的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身体练习的方法。 d间歇练习法 特点:严格规定两次(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如2分钟或心率恢复到100次/分钟),以控制下一次(组)练习开始时机体恢复的程度间歇练习法能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和练习效果,特别是人的心肺功能和一般耐力。 (2)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①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导者用语言向锻炼者说明锻炼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分析动作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锻炼者学习掌握动作技能。 运用讲解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讲解要做到精讲 b讲解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d要正确运用体育术语 e讲解中可使用口诀 ②示范法 动作示范是体育指导的重要方法,它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重要途径。示范与讲解构成了体育指导中最根本的指导方法。示范是把教的内容变成直观的形象,指导者做一个正确的示范动作,锻炼者马上就能对所学的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