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环境规划学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

答:(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2)环境规划学上,由于经济社会属性也会直接影响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程度,主要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目标、污染源结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排放方式、经济技术水平、总量分配准则等,因此在环境规划中实际利用的是允许纳污负荷量。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

答:环境承载力是某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阈值。

作用: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基本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

(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

答:循环经济理论是基于产业生态学发展起来的,单一产业不能构成产业生态系统,完成产业的生态转型,循环经济导向的产业生态转型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深刻的变革。

作用: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经济,它通过纵向、横向和区域耦合,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融为一体,使物质、能量可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功能正向积累、持续利用。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答: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3)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4)相关指标,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生态指标3类。

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

答:城市综合环境规划区主要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而部门环境功能区划一般可分为大气环境功能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包括工业区、商业区、居民区、文化区、交通稠密区、清洁区;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划包括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鱼类保护区,一般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及一般景观水域;噪声功能区分为5类:特殊住宅区、居住文教区、一类混合区、二类混合区、商业中心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等。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答:基本措施:(1)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包括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

(2)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包括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统计报表制度,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3)科学研究方面的措施,包括协调发展规划方法的研究,生态工程工艺研究。

功能:(1)完成综合技能(2)完成诱导机能(3)完成科学的、合理的机能(4)完成调整环境的机能(5)完成确保实行机能。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6、根据环境规划的实践,如何理解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基本框架的含义。

答:针对环境规划具有多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特征,可采用决策树这样的结构框架进行分析,即将这种多方案、多目标的决策过程,按因果关系隶属层次和复杂程度分成若干个有序的方案和若干等级的目标,形成由对策-目标组成的递阶展开的“树枝状”决策分析系统。

在对策-目标决策分析树系统中,如果能通过价值观念的评价实现对复杂因素的量化,把不同性质的环境、经济、社会目标指标置于统一的价值系统之中,就可以对任意方案Xr,求得其各级目标值及其综合目标的价值u,从而得出各个方案的相对优劣排序。在决策树分析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不同性质的目标之间的价值应如何综合比较分析。

7、从方法学上讨论费用一效益分析、数学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3类技术方法处理环境规划决策问题上的差异与内在联系。

费用效益分析是用于识别和度量一项活动或规划的经济效益和费用的系统方法,其基本任务是分析计算规划活动方案的费用和效益,然后通过比较评价,从中选择净效益最大的方案,提供决策。它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决策分析框架。将其引入环境规划中,可作为一项工具

手段以进行环境规划的决策分析。

数学规划方法是指利用数学规划最优化技术进行环境规划决策分析的一类技术方法。从决策分析的角度看,这类决策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根据规划系统的具体特征,结合数学规划方法的基本要求,将环境系统规划决策问题概化成在预订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下,对由若干决策变量所代表的规划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数学规划模型。

多目标决策分析是指确定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体系和实现这些目标方案的评价选择问题。

第五章水环境规划

1、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水环境规划研究对象和研究尺度的不同,可将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水环境规划可分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2)依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可将水环境规划分为区域、流域以及城市等层次。其中以流域和城市水环境规划最为常见。

5、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答: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

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6、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

答:(1) 按水环境目标分类:a、自然水环境容量 b、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a、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b、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c、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

(3)按降解机制分类:a、稀释容量 b、自净容量

(4)按可再生性分类:a、可更新容量 b、不可更新容量

(5)按可分配性质分类:a、可分配容量 b、不可分配容量

7、水环境功能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水污染控制单元?

答:水环境功能区划遵循“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计算-综合决策”的过程,步骤: (1)技术准备阶段A.收集和汇总现有的基础资料、数据 B.确定工作方案

(2)定性判断阶段A.分析使用功能及其影响因素。B.提出功能区划分的初选方案或多种供选方案

(3)定量计算阶段A.确定设计条件。设计条件必须在定量计算前进行 B.选择水质模型及计算C.计算混合区范围D.优化模拟。对功能区达到各个环境目标的技术方案及投资进行可行性分析。

(4)综合决策阶段A.通过对水环境功能区的综合评价,确定切实可行的区划方案B.拟定分期实施方案

水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根据对水环境污染的分析,并考虑行政区划、水域特征、污染源分布等特点,将源所在区域与受纳水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水污染控制单元。

1)对于每一个控制单元,可单独进行环境评价,实施不同的控制路线;

2)针对不同的水质目标和不同的污染物,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种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案,以适应解决不同环境问题需要;(3).在每个控制单元内,污染物票房清单应齐全,水域控制断面应有常规检测资料;(4)对各控制单元间的相互影响,应根据水量与质量平衡关系,通过污染物的输入和输出来定量表达。

12、概括说明水环境承载力及其表述方法。

答:水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个地区、某一时间、某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能力。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2、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1)弄清问题(2)确定环境目标(3)建立源与大气环境质量间的输入相应关系(4)选择规划方法与建立规划模型(5)确定优选方案(6)方案的实施

4、简述大气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子系统是大气环境保护的对象,它的具体表述是城市大气质量规划。

制定大气环境规划,就是要通过协调大气环境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最小的合理费用采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组合技术,充分利用大气的自净能力,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使大气环境质量满足保护以人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系统的需要。

大气环境质量规划是以城市总体格局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规定了城市不同功能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限值浓度。它是城市大气环境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6、简述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如何确定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

答: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在区域大气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以及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期内所要解决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和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大气环境规划的目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大气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

7、为什么要进行大气功能区的划分?如何进行划分?

答:(1)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目的如下:

A、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的区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要分别划分为一、二、三类功能区,各功能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大气环境标准,来保证这些区域社会功能的发挥

B、应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地合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

C、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对不同的功能区实行不同大气环境目标的控制对策,有利于实行新的环境管理机制

(2)大气功能区划分可采取以下步骤:

1.确定评价因子

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

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

4.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

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第七章土地利用规划

3、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步骤。

答: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评价;3、土地利用预测;4、土地利用战略研究5、土地利用分区; 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和实施。

4、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包括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包括土地评价、土地利用预测、土地利用优化配置、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作用:(1)土地评价:是以不同的土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它的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土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评价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2)土地利用预测:属于社会经济预测,是对土地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的预测,包括人口发展预测、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结构预测等,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期工作。

(3)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是以区域土地利用系统为对象,以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根本目标,通过系统确定、系统分析和系统调控等各个环节的不断调控和反馈,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

(4)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和及时反馈的一种战略环境管理方法和制度。

5、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2)土地评价;(3)土地利用预测;(4)土地利用张略研究;(5)土地利用分区;(6)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7)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八章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1、什么是固体废物?

答:是指生产建设、日程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3、什么是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答:固体废物管理规划是在资源利用最大化、处置费用最小化的条件下,对固体废物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层次进行整合调节和优化设计,进而筛选出切实的规划方案,以使整个固体废物管理系统处于良性运转。

第九章城镇环境规划

2、简述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

答:城市规划包括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规划。

首先,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即对所要规划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土地利用、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状况,以及对大气、水、土壤、噪声和固废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详尽的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适当地作出相当的环境质量评价。

其次,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即根据现有状况和发展趋势对规划年限内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预测,根据环境功能状态确定城市功能分区及相应的环境目标,进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设计,对城市大气、水体、噪声等进行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制定固体废物和工业污染资源管理控制规划,以及对城市的交通运输、能源供给、土地利用和绿地建设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与规划。

4、比较城市环境规划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异同点。

答: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首先,在明确规划的对象、目的以及范围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其次,在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规划。

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内容是(1)现状调查及评价(2)基础研究(3)环境预测与规划。城市环境规划其涉及范围广,数据需求量大,要使用多种模型方法,而开发区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经济开发为中心,来描绘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科学蓝图。

7、什么是乡镇环境规划,其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关系是什么?

答: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它以乡镇环境条件为基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原理,综合考虑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经过环境系统分析,从而制定出最佳的环境保护方案。

作用:乡镇环境规划所制定的功能区划、质量目标、控制指标、各项政策措施以及工程项目的生产规模、结构布局等,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的方向和要求,指导乡镇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乡镇环境规划,可以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效益,促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乡镇环境规划是乡镇总体规划的重要篇章,是整个乡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章流域环境规划

2、简答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答:流域环境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为:(1)系统分析与优化(2)流域分析与流域保护(3)流域生态学(4)景观生态学(5)恢复生态学

3、简述流域环境规划的主要步骤。

答:(1)流域资源、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现状调查;2.流域水环境问题诊断与规划目标的确定;

3.流域社会经济系统分析;

4.流域环境规划基础研究;

5.流域环境规划方案;

6.规划实

施与管理。

6、简述流域环境规划方案的组成。

答:污染源治理工程(电源和农业面源)、湖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河道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以及陆地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工程。

第十一章生态城市规划

1、如何理解生态城市规划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答:生态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建设的对策、目标和措施所做的规划,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生态状况,维持生态城市平衡,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简答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1)高质量的环境保护系统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

4、比较城市环境规划与生态城市规划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生态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规划

理论指导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学

研究内容调控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的

关系

预防和控制城市环境对城市

人口的负效应

规划要素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的

和谐稳定,也是也是生态规

划的重要内容

以大气,水,土壤,噪声和

固体废弃物等自然基质环境

为主

规划目标创造高效、和谐的城市环境,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的统一,人与自然共生

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支持

对“城市”的概念理解将城市作为由经济,社会,

环境构成的人工——自然复

合生态系统

将城市作为与自然环境相互

作用和影响的物质个体

对“环境”的概念理解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工环境)

基本指自然环境

第一章绪论

1. 环境规划: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 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1)系统整体性(2)综合交叉性(3)区域分异性(4)动态响应性(5)规划前瞻性(6)信息密集(7)政策应用性强

4.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1)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3)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5)系统原则(6)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7)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环境规划基础

1. 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应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2. 总量控制分类:(1)容量总量控制(2)目标总量控制(3)行业总量控制

3. 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承受的人类系统的作用量。

4. 环境承载力: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熵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的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5. 指标体系(1)资源供给指标,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2)社会影响指标,如经济实力、污染治理投资、公用设施水平、人口密度(3)污染容纳指标,如污染物排放量、绿化状况、污染物净化能力

6. 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原则下)应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7. 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当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大系统的整体。

8. 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产(2)生活(3)还原(4)信息传递

9. 人类的与环境之间,即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内部存在4个主要矛盾:(1)人类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相对稳定性的要求与当前自然生态环境急剧变化的矛盾(2)人类改变自然环境的快速性与自然环境恢复和调节的缓慢性之间的矛盾(3)地球上蕴藏的矿产和地下水资源等的有限性和人类的需求及开采能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4)地球的体积是有限的,物质的生产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发展如无计划则是无限的。

10.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益?

答,企业的集聚效应,功能区的临近效应,城市设施间的协调效应,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时间的经济效应,城市合理配置对外联系效应。

11.循环经济理论的特征:(1)循环经济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2)循环经济可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3)循环经济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一个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框架

12. 循环经济理论的原则(1)减量化原则(2)再利用原则(3)再循环原则

第三章内容

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2. 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2)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3)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4)环境规划目标应当满足现有技术经济条件(5)环境规划目标要求能作时空分解、定量化

3. 环境规划目标的可达性分析(1)环境保护投资分析(2)技术力量分析(3)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4)其他分析

4.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5. 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规范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5)适应性原则(6)选择性原则

6. 环境预测: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7. 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况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8.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1)为了合理布局(2)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3)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9.环境规划方案优化步骤

(1)分析、评价现存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研究为实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措施;(2)对所拟定的环境规划草案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环境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和生态效益分析;(3)分析、比较和论证各种规划草案,建立优化模型,选出最佳总体方案;(4)预测评价区域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产生的影响;(5)概算实施区域环境规划所需要的投资总额,确定投资方向、重点、构成与期限,以及评估投资效果等。

第四章技术

1. 环境费用—效益分析的基本程序:

(1)明确问题

(2)环境质量与受纳体影响关系确定

(3)备选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4)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计算(5)备选方案的费用—效益评价

2. 费用—效益分析的评价准则(1)净效益最大(2)费效比

第五章

水环境规划的类型: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水质管理规划)和水资源系统规划(水资源利用规划)

2. 水环境规划的基本步骤:

信息基础采集与问题诊断——确定规划目标——选定规划方法——拟定规划措施——规划方案优选——规划实施与评估。

3. 水环境功能区划:

(1国家层次(2 重点城市层次

4. 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和污染物特征有关

5.城市水污染控制规划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答:以国家颁布的法规与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目标,最佳适用防治技术为对策措施群,统筹考虑污染源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质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 大气环境规划: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2.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

a.弄清问;b确定环境目标;c.建立源于目标关系;d.选择方法建立模型;e确定优选方案;f方案实施。

3. 大气环境功能区分为:一类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等),二类区(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及广大农村等),三类区(工业区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4. 划分大气功能区的方法:多因子综合评分法、模糊聚类分析法、生态适宜度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

5. 大气功能区划分的步骤:1.确定评价因子。2.单因子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3.单因子权重的确定。4.单因子综合分级评分标准的确定。5.评价结果的最终确定。

6. 大气总量负荷分配原则:1.按燃料或原料用量的分配方式。2.一律削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1.等比例消减的分配原则。2.A-P值分配原则。3.按贡献率消减排放量的分配原则)。

3.优化规划分配原则(1.源强优化规划分配原则。2.最小治理费用的分配原则。)。7. 为控制中国酸雨和SO2污染不断恶化的趋势,1998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两控区)的划分方案。

8. 两控区划分的基本条件:酸雨控制区,现状监测降水PH小于4.5,硫沉降超过临界负荷,SO2排放量较大的区域;SO2控制区,近年来环境空气SO2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SO2排放量较大,以城市为基本控制单元。

9.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答、一,减少污染物的能源政策:采取合理的能源政策,集中供热,采用有效的治理技术,实施清洁生产,控制移动源的排放。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大气污染物合计布局,合理布置城市功能区。三,加强绿化:植物净化,合理设置绿化隔离带。

第七章土地能利用规划

1. 土地:是由自然物质和由人类经济活动形成的经济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多方位、多层次、多时段和多功能的基本特征。从环境学的角度,土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2. 土地资源:是指土地总量中在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那部分土地,是人类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劳动对象,具有质和量两种内容。

3.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

4,土地利用保护原则?

答,综合保护原则,连续保护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5.土地开发:人类谋取积极手段扩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第八章固体废物管理规划

1.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2. 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3. 固体废物的危害:a.大量占用土地b.污染水体c.污染大气d.污染土壤。

4.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固体废物的管理系统,即如何使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费用最小,如何给各处理场所如填埋地堆肥场和焚化场等分配合适的固体废物量,使城市或区域的垃圾处理费用最小。

5.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内容?

答:一,总体设计,二数据调查与分析,三,规划模型开发,四规划方案生成及后优化方案。

第九章城镇环境规划

1. 开发区环境规划:是区域环境规划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既有区域环境规划的共性,又有其独特之处。

2. 乡镇环境规划:是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措施,是以农村县域和镇区环境为对象的综合性环境规划。

3. 乡镇环境规划的目的:在于调控人类自身的活动,减少污染,防止资源破坏,从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4. 乡镇环境规划的作用:给人们提供了环境保护的方向和要求,指导乡镇建设和管理活动的开展对有效实现环境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

5.城镇环境规划包括: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测及评价。

第十章流域环境规划

1. 流域环境规划:以水环境子系统为核心,将与其密切相关的其他子系统纳入规划的范畴,以保障水质达标和水生态系统健康。

2.理论方法和基础:系统分析与优化,流域分析物流域保护,流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

第十一章生态城市规划

1生态城市的概念:

(1)从生态哲学角度讲,其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价值取向所在,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

(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内涵式”,采用利于保护自然价值,又利于创造社会文化价值的“生态技术”

(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4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和制度等都将“生态化”。

(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环境规划学答案

环境规划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 答: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2、 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 答:作用:(一)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合理分配排污消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四)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五)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地位:环境规划担负着从整体和战略层次上的统筹规划、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任务,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 策性强。 基本原则:(一)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二)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三)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五)系统原则; (六)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 (七)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 答:(1)按规划期划分包括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包括经济制约型、协调型和环境制约型(3)按环境要素划分包括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和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按照行政区划分划分和管理层次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划分和管理层次划分包括国家环境规划、省(市)区环境规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5)按性质划分包括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和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等。

环境规划学复习整理(郭怀成版)(DOC)

生态环境规 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规划:是针对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发展趋势,结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建设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指导生态环境计划的重要依据。 2、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 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3、环境容量: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地区(一般应是地理单元),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污染源分布的条件下,根据地区的自然净化能力,为达到环境目标值,能够承受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 4、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区域性;时序性;可变性;可调控性;客观性) 5、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在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6、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7、环境预测: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对未来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8、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环境状态(环境质量)和使用功能(干什么用)上的差异对规划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9、水环境规划:是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水质,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充分地发挥水体的多功能用途,在达到水环境目标的基础上,寻求最小(或较小)的经济代价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10、大气环境规划:就是为了平衡和协调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大气环境系统的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挥大气环境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 11:、水环境容量:水体在特定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12、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给定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优化分配到源,以确保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值的方法。 13、固体废物:是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市生活垃圾、) 14、噪声: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的、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害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5、噪声污染:我们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把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称为环境噪声污染 16、景观生态规划:是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和对策及建议。 17、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学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环境规划是(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2、(B)的环境规划是在保护人体健康的前提下,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的指引下进行。A美国 B日本C俄罗斯D英国 3、下列哪一项不是污染容纳指标(C) A、污染物排放量 B、绿化状况 C、污染治理投资 D、污染物净化能力 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理论支柱(B) A、复合生态 B、社会生态 C、人类生态 D、产业生态 5、(A)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补充作用。A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B经济区划 C国土规划 D城市总体规划 6、环境预测的主要依据是(D) A、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B、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年度发展目标 C、城镇发展规划

D、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7、(A) 下列哪项是环境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A环境质量指标 B经济指标 C社会指标 D生态指标 8、(D)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A水体特征 B 水质目标 C污染物特性 D环境风险 9、(A)什么时候环境保护年度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体系。A1992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5年 10、( C )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环境规划的类型不包括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持续型 D环境制约型 11、(B)提高或充分利用水体纳污量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人工复氧 B污水稀释 C污水调节 D河流流量控制 12、(B)下面关于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错误的是A具有一般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具体(时、空)、客观、可计量B 与人类社会发展目标协调 C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D保证目标的先进性 13、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不包括哪个?() D A、生产 B、生活 C、还原 D、能量传递 14、确定环境规划目标常用的方式() C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教案资料

环境规划学-简答题

水环境规划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水环境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参见水质规划);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这两个部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以实现水体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后者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它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是水环境规划的落脚点。 简述水环境控制系统规划的内容和特点 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是以国家颁布的法规和标准为基本依据,以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区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的最佳综合效益为总目标,以最佳适用防治技术为对策措施群,统筹考虑污染发生—防治—排污体制—污水处理—水体质量及其与经济发展、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调查、监测、评价、预测、模拟和优化决策,寻求整体优化的近、远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 特点:在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中,规划方法的选择是决定规划成败的关键,也是规划的核心内容。根据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可将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分为两大类,即系统的最优化问题和规划方案的模拟选优问题。 简述水资源系统规划的目的、任务和规划层次 目的:水资源系统规划将作为区域内各项水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编制国家水利建设长远计划的依据 任务: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改善生态环境要求,以及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区域内水资源的条件和特点,选定规划目标,拟定合理开发利用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方案。 层次:1、流域水资源规划。2、地区水资源规划。3、专业水资源规划 简述水环境容量的类型 1、按水环境目标分类:A、自然水环境容量。B、管理(或规划)环境容量。 2、按污染物性质分类:A、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B、有毒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 C、重金属的水环境容量 3、按降解机制分类:A、稀释容量 B、自净容量 4、按可再生性分类:A、可更新容量 B、不可更新容量 5、按可分配性质分类:A、可分配容量 B、不可分配容量 水环境功能区如何划分?如何确定水污染控制单元? 一)水环境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优先保护 2、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 3、统筹考虑专业用水标准要求 4、上下游、区域间互相兼顾,适当考虑潜在功能要求 5、合理利用水体自净功能和环境容量6、与陆地上工业合理布局相结合 7、对地下饮用水源地污染的影响 8、实用可行,便于管理 二)水环境功能分区依据 1、自然保护区及源头水执行 II 类标准 2、生活饮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3、渔业水域执行 II 类或 III 类标准 4、风景游览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5、工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用水区执行 III 类或 IV 类标准 三)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与步骤 1、系统分析 2、划分步骤: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决策和综合评价 试述水环境规划方案中可以考虑采取的技术措施。 一)减少污染物排放负荷 1. 清洁生产工艺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D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 A采取协调和审议的措施,(1)规划部门内部的协调和调整:(2)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调整。(3)与区域周围邻近的地区间的协调和调整,(4)与国家办事机构的协调和调整。 B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1)制定资源利用开发标准;(2)统计报表制度;(3)依法控制保证规划的实施;

环境规划学重点

环境规划目的:达到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 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内涵: (1)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 (2)任务:使系统协调发展; (3)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 (4)主要内容:根据环境保护需要约束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安排和部署环境保建设; (5)特征: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我国环境规划存在的问题 (1)缺乏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环境规划 (2)新开发区的环境规划方法有待完善和发展 (3)环境规划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走上法制的轨道 (4)环境规划人员技术力量和素质有待提高 (5)规划决策支持系统(PDSS)有待加强 (6)环境规划缺乏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对我国环境规划的建议: 1 进一步明确环保主管部门的权责范围。 2 完善财政负责和行政问责制度 3 强化环境规划的地方参与性 环境规划的作用: 1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 合理分配污染减排负荷,约束排污者行为 4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5 作为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可以从环境的角度提出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促进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并从预防为主的观念出发,变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为全过程控制,将污染控制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及工艺改革、提高生产效益结合起来,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境规划是进行经济区战略布局和划分的补充和完善,利于经济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利于经济区原料基地、生产基地合理安排和建设,利于经济区形成工业生产链,利于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的发挥和形成,促进经济区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1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2 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 3 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4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 系统原则;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切勿让任何老师知道 《环境规划与管理》试题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环境规划的基本原理就是使得在保证环境目标(环境质量)或不超过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D )。P8或者P3 A、环境效益达到最大 B、社会效益达到最大 C、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D、使得所有的效益与损失的总与为最大 2、环境规划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关系最密切的有( ABCD )。P4 A、人口与经济部分 B、生产力的布局与产业结构 C、因经济发展产生的污染 D、国民经济能够给环境保护提供多少资金 3、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环境规划的相互关联主要有( ABD )。P6 A、城市人口与经济 B、城市的生产力与布局 C、城市规模 D、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4、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 BD )。百度 A、“十五小”企业 B、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排污单位 C、没有按时缴纳排污费的企业 D、在特别保护区域内的工业生产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 5、环境规划的作用就是( ABCD )。P3 A、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 B、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C、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D、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6、下列那一种废物最有可能为危险废物( C )。 A、生活垃圾 B、包装垃圾 C、电镀污泥 D、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7、环境规划的特征有( ABCD )。P6~7 A、区域性 B、动态性 C、政策性强 D、信息密集 8、环境规划的原则有( ABCD )。P9~10 A、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D、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原则 9、按照环境要素,环境规划可以划分为( ABD )。P12

环境规划学试卷及答案

环境规划学试卷(附完整答案答案) 一、填空(共40分)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二、国外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1、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2、政府官员参与,公众参与; 3、将环境标准作为基本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4、以毒性污染物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为重点防治对象; 5、环境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6、新市镇规划中必然包括环境规划内容; 7、重视以法律、行政管理手段落实规划。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方法(10分) 1、出台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2、促使全社会增强低碳意识; 3、发展低碳产业; 4、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 5、提倡低碳的生产; 6、构建低碳生活方式; 7、建立低碳经济管理制度 四、则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0分) 1、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区划为基础 2、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依据 3、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为根本 4、应满足现代技术经济条件 5、要求指标定量化、能作时空分解 五、水环境规划的过程及具体内容:(10分) 1、查明水资源现状与水环境问题 2、预测规划期生产、生活用水及水环境变化趋势 3、划分水环境功能区 4、确定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功能的规划指标) 5、选定合适的水环境规划方法 6、拟定水环境规划方案(节流、开源、防污) 7、提出优选方案并决策 8、保障水环境规划落实 六、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及主要措施(10分)

环境规划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定位:1.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环境”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2.任务在于使该系统协调发展。3.依据社会经济原理、牛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4. 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5.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6.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明确全国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环境保护目标; 而国家性环境规划则应具有国家级的法律效力,能够协调各行政区域、各部门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且实现资金管理的国家统筹规划。 环境规划的功能:1?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4.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信息密集、政策性强 环境规划的原则: 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利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国民经济计划总要求的原则③遵循牛态规律,合理利用坏境资源原则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⑤系统原则⑥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⑦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 环境规划的类型: 1 ?按规划期划分①长远:10年以上②中期: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入。)③短期:年度环境规划-一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行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心 2?①长远规划:制定长远坏境目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②年度坏境规划:具体,不全面 3.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经济制约型⑵协调型⑶环境制约型 4?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5.按性质划分(1)生态规划(2)污染综合防治规划(3)自然保护区规划(4)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1?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现状调查。2.规划方案的设计和优化。 3.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4.规划实施计划设定。 5.规划实施与管理。 6.规划实施反馈。(1.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2.环境调查和评价3.环境模拟与预测4.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5.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6.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 7.保障措施) 环境规划的协调和衔接战略:1?环境总体规划与要素规划。2?国家环境规划与区域、地方环境规划。 3.环境规划与其他部门规划。 4.时间尺度衔接过度问题。 环境规划的导向性和调控性:1. i标约束性转变。2.经济导向性转变。3.空间调控性转变。 是一个复杂的反映了环境净化能力的量,是从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提出的, 环境容量: 其数值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即环境系统具有依靠能流、物流和负爛流来维持自身的稳态,有限地抵抗人类系统的干扰并重新调整自组织形式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连续性-一人类社会生活的连续,经济发展的连续(关键是不能超越环境承载力) 稳定性-一生活的稳定、环境的稳定;多样性一物种多样性(生态平衡、自然资源利用);均衡性一-各地区均衡发展(当代人间的公平);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 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 A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B 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 C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 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 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 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 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 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 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 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 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 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 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 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 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6 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设计的基本过程: A 分析调查评价结果,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 B 分析预测结果,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目的分析,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 D 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E 制定化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这是规划的主体。 7 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运行机制和模式: A 环境规划方案决策的影响机制,决策风险的影响,决策时效的影响,社会成本核算的影响,决策机会的影响。除了四项因素外,最高决策者决策智商决策倾向,决策方法等亦对规划方案实施有重大影响。

环境规划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 1.环境规划的概念 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规划的功能 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行为 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3、环境规划的类型 1.按规划期划分 a.长远环境规划(>10年) b.中期环境规划(5-10年) c.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 a.经济制约型 b.协调型 c.环境制约型 3.按环境要素划分 a.大气污染控制规划 b.水污染控制规划 c.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4.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 a.国家、省(区)、部门、县区、农村、自然保护区、城市、重点污染 源(企业)等 5.按性质划分 a.生态规划 b.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c.专题规划(如自然保护区规划) d.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第二章 1、环境容量(environmental capacity) 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受危害的前提下,某一地区的某一环境要素中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基本环境容量(绝对容量)某一环境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环境标准值-环境背景值 变动环境容量(年容量)某一环境在污染物的积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情况下,每年所能容纳的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年净化率×绝对容量 例如,某地土壤中镉的背景值为,农田土壤标准规定的镉的最大容许值为1ppm,农田对镉的年净化率为20%。该地土壤镉的绝对容量则为,年容量为 2、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环境规划学复习

环境规划学 一、环境规划的基本定义 ★1.政府为协调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方式,强化源头防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经济持续增长;预先对资源与环境保护进行合理的时空安排。2为何预先进行合理时空安排? 1)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2)环境容量的有限性 3)生态平衡的脆弱性 4)人类欲求的无限性 3.资源环境的重要性何在? 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保障人体健康与社会福利,满足经济过程所需的首要物质基础。 二、环境规划的核心本质 ★1. 政府为限制经济逐利的盲目冲动和肆意妄为,加强工业化、城填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中的资源管理、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基于相关规划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做出的综合决策。 2.基于哪些规划?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层级) 2)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上层级) 3)国土空间规划(以主体功能区为基础)

3.受哪些条件约束? 1)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约束 2)人体健康与公共安全的约束 3)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约束 4)成本支出与技术能力的约束 4.人民群众最起码的环境权益 1)喝上干净水 2)呼吸清洁空气 3)吃上放心食物 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规划的主要分类 1、以规划期限分类 1)短期 3~5年 2)中期 5~10年 3)长期 10~20年 ◆长期与短期规划有何区别? 2、以规划内容分类 1)综合:各行政层级的环境保护规划 2)单项:专一性的污染防治规划、生态与资源保护规划★二、环境规划的技术流程 1、环境形势的审慎判断 2、规划目标的权衡决策

3、实施方案的优化比选 4、规划文本的斟酌措辞 5、规划图表的精准绘制 第三节指导思想 一、环境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提高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为核心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强化资源节约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 1.坚持绿色发展、标本兼治 2.坚持质量核心、系统施治 3.坚持空间管控、分类防治 4.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共治 5.坚持履取尽责、社会共治 第二章理论基础 第一节环境容量 第二节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三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体☆考点多 第一节环境容量 一、环境容量的定义 ★作为反映环境自净能力的量,其数值应能全面表征污染在环境中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迁移、转化和空间机械运动

环境规划学(郭怀成)期末总结

环境规划期末总结 1、环境规划:人类为了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目的: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基础——环境,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3、环境规划的实质:是一项为克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出现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功能:①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保障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③合理分布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④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⑤实行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 5、环境规划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前瞻性、信息密集和政策性强。 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①前期环境保护工作评估;②环境调查和评价;③环境模拟与预测;④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确定;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⑥重点工程和融资渠道;⑦保障措施。 7、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 8、按环境与经济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9、按环境要素划分:大气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10、按行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环境规划、省(区)市环境规

划、部门环境规划、市(县)环境规划、农村环境规划、自然保护区环境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和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染防治规划。 11、按性质划分: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环境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 12、环境容量:是保证达到预定环境保护目标的前提下环境单元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的数量。 13、环境承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14、环境承载力的特征:①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结合;②区域性空间性。 15、环境承载力的定量描述:至少包括3个自变量:时间、空间、人类经济行为的规模与方向。 16、指标体系:资源供给指标、社会影响指标、污染容纳指标。 17、城市空间结构的环境经济效应:①企业的聚集效应;②功能区的临近效应;③城市设施区间的协调效应;④土地利用的密度效应;⑤时间的经济效应;⑥城市合理配置及对外联系效应。 18、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19、环境规划体系: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是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 20、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

4527环境规划与管理学复习资料

04527环境规划学 复习重点:第一到第六章及第八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内容、技术与方法及应用。 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或判断题,简答题,单选题,论述题,计算题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市场价格法:直接根据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利用因环境质量变化引起的产量和利润的变化来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经济效益或经济损失。2.机会成本法:是指把一定的资源用在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对其他产品生产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效益。 3.防护费用法:环境资源破坏时带来的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为防护该环境资源不受破坏所支付的费用来推断。 4.水环境规划:对某一时期内的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所作出的统筹安排和设计。 5.耗氧有机物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所能容纳的耗氧有机物的最大容许量。该容量即通常所说的水环境容量。 6.空间结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分布及组织优化的科学。 7.大气环境质量预测:为了了解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活动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以便采取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 8.社区:指居住在某一个特定区域内的、共同实现多元目标的人所构成的群体。 9.环境预测: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已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发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10.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 和质量的特征值。 11.环境容量:是一个复杂的反映环境净化能力 的量,其数值应能表征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物理、 化学变化及空间机械运动性质。 12.规划协调型预测:指通过一定手段,使环境 与经济协调发展所能达到的环境状况。 13.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对规划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 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14.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 定量的评述,旨在获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15.总量控制:就是依据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 定该区域内污染物容许排放总量,再按照一定原 则分配给区域内的各个污染源,同时制定出一系 列政策和措施,以保证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区域容许排放总量。 16.土地资源:能满足或即将满足人类当前和可 预见的将来利用需要的土地。 17.固体废弃物:指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 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质。 18.土地开发:指人类采取积极的手段,扩大土 地的有效利用或提高土地利用深度,以满足对土 地不断增加的需求。 19.水污染控制系统:是由污染物的产生、输送、 处理到水体中迁移转化等各种过程和影响因素 所组成的系统。 20.环境功能区划: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 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 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21.集中供热:就是将分散的锅炉以及可以利用 的燃烧装置集中起来,代替分散的状态。 22.清洁生产: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 的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便增加生 态效益及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23.浓度控制:是对人为污染源排入环境的污染 物浓度所作的限量规定,以达到控制污染源排放 量之目的。 24.环境规划: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 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 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 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26.社区环境评价:是对一个社区的描述和社区 自我评价,它的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社 会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指标的评价。 27.土地退化:指由于某些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 性状发生了不利于维持原有生产能力的变化,从 而引起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持续下降甚至消失。 28.城市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 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 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29.水环境承载力: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某 种状态下水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支持 能力。 30.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 境承载力的,并能满足当代人又不损害子孙后代 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 (1)探索阶段 (2)研究阶段 1

环境规划学课后习题与答案页码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P1 2、环境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P3 3、环境规划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是什么?P4 4、如何划分环境规划的类型?P8 5、国际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是什么?P17 6、结合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说明其特点和发展前景?P17 第二章环境规划学的理论基础 1、什么是环境容量?从环境规划学上如何认识?P37 2、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它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如何?P38 3、从环境规划学的角度,如何理解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理论?P45 4、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性是什么?P47 5、如何理解复合系统与环境规划的关系与指导作用?P51 6、论述城市地域结构、集聚效应对环境规划的作用?P55 7、何谓循环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P56 8、试论述循环经济与产业生态学的关系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作用?P65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 1、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P72 2、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确定的原则是什么?P75 3、环境规划中的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P85 4、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什么?P88 5、综合环境功能区划与部门环境功能区划的区别是什么?P96 6、结合实际分析环境规划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P93 7、如何理解环境规划方案的运行机制和模式?P98 8、环境规划实施的基本措施和应发挥的功能是什么?P100 9、结合环境规划法说明其动态管理的内容?P106 第四章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 1、结合一水体(河流、湖泊)水质监测数据,试用不同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水体质量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根据预测的要点如何考虑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预测的效果。P115 3、根据某城市有关资料,讨论怎样选择、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预测,并进行预测结果的分析。 4、以河流问题为例,概述建立河流水质预测系统的一般过程及要点。P128 5、结合生态等问题,讨论如何对难以量化问题进行环境影响预测。 6、根据环境规划的实践,如何理解环境规划决策分析基本框架的含义。 7、从方法学上讨论费用一效益分析、数学规划、多目标决策分析 3 类技术方法处理环境规划决策问题上的差异与内在联系。 8、结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技术方法,讨论如何处理环境规划中经济、社会、环境等目标的协调分析问题。 9、结合区域SO2 控制问题,分析运用费用一效益方法进行环境规划决策的基本过程及处理方法要点。P121

环境规划学试卷及答案

《 环境规划学试卷(附完整答案答案) 一、填空(共40分) 1、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做的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2、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经济制约型,协调型,环境制约型。 3、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相关指标。 4、环境规划决策特征: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 5、分担率=单个污染源排放量/所有污染源的总排放含量 6、大气环境污染预测:比例法、箱式模型法、高斯烟流模型 :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8、能源弹性系数是年平均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和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比值。 二、国外环境规划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分) 1、人体健康重于经济发展; 2、政府官员参与,公众参与; … 3、将环境标准作为基本规划目标和规划手段; 4、以毒性污染物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为重点防治对象; 5、环境规划是经济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6、新市镇规划中必然包括环境规划内容; 7、重视以法律、行政管理手段落实规划。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与方法(10分) 1、出台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 2、促使全社会增强低碳意识; 3、发展低碳产业; 4、大力推进低碳科技创新; 5、提倡低碳的生产; 6、构建低碳生活方式; 7、建立低碳经济管理制度 四、则确定环境规划目标的原则(10分) 1、? 2、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区划为基础 3、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为依据 4、以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为根本 5、应满足现代技术经济条件 6、要求指标定量化、能作时空分解

环境规划试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2 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3 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4 绿色GDP: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GDP 的值。5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 分)1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GDP 。2 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3 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代化水平提高。4 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和功能区。5 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6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专利等。7 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8 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9 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平均指标、相对指标。10 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11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三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 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 )A、区域分工全球化B、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 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 ,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人口容量B、适度人口C、人口承载力 3 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人口数量B、人口迁移C、人口素质D、人口分布 4 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C )A、局部优势B、潜在优势C、全局优势 D 现实优势5 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 5 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有助于培养科技人才(3)可以避免漫长的探索过程,为发展赢得时间(4)可以节约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试制费用2.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有那些?(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2)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3)区域发展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3.区域分工的特点和模式各是什么?(一)区域分工的特点:(1)区域生产的专业化(2)区域间经济的联系性(3)区际劳动分工的层次性和综合性(二)区域分工的模式:(1)垂直分工。(2)水平分工。(3)混合分工4.简述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1)社会消费。(2)资源状况。(3)科技水平(4)原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传统(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5.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原因? (1)区际差异与区域优势(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原料指向、市场指向、交通指向)(3)劳动地域分工规律(4)区域利益等。五、论述题:(各10 分)一、区域市场化水平是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 1. 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持续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2. 市场地域范围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3. 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谈谈你对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两者关系的认识答:(一)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1,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多的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