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第九章防治原则

【目的要求】

1.掌握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治则、治病求本的概念,正治反治,治标治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和三因制宜等原则。

3.了解调理精气血津液等治则。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A.肾中精气的盛衰

B.心肺的功能状态

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

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

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

2.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顺应四时调摄

D.昼夜晨昏调养

E.起居有常

3.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

A.药膳保健

B.注意饮食卫生

C.提倡饮食有节

D.克服饮食偏嗜

E.强调高营养饮食

4.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A.提高治愈率

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

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E.以上均不是

5.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人工免疫

B.早期诊断

C.早期治疗

D.先安未受邪之地

E.阻截病传途径

6.不属于治则的是: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理气血

D.活血化瘀

E.调治脏腑

7.“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

A.早治防变

B.治病求本

C.调理脏腑

D.调理气血

E.三因制宜

8.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寒者热之

D.因人制宜

E.寒因寒用

9.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

A.热因热用

B.寒者热之

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10.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

A.实则泻之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培土生金

E.滋水涵木

11.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通因通用

D.热者寒之

E.寒因寒用

1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

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

E.以上皆是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治寒以热

14.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

A.虚证

B.真实假虚证

C.实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夹杂证

15.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祛邪兼扶正

B.扶正兼祛邪

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

16.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单独祛邪

B.单独扶正

C.先扶正后祛邪

D.扶正兼祛邪

E.祛邪扶正并重

1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E.寒湿泄泻

18.“塞因塞用”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腹胀

B.血枯经闭

C.肾虚尿闭

D.气郁腹胀

E.阴虚便秘

19.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

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D.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充分滋阴的基础上配以补阳剂

E.以上皆不是

20.阴病治阳适用于下列何证:

A.实热证

B.实寒证

C.阴阳两虚

D.虚寒证

E.虚热证

2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阴阳双补

22.下列非调理脏腑治则的是: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B.实则泻腑,虚则补脏

C.脏病治腑

D.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E. 腑病治脏

23.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

A.先治其标

B.先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虚则补之

E.以上皆不是

24.血虚证,临床多从何脏腑论治:

A.肝胃

B.脾胃

C.肝肾

D.肝胆

E.肝胃

25.骨和髓之病变,多从何脏论治: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26.单纯的气血证常从何脏论治:

A.心肝肺

B.肝肾

C.心肝肾

D.心肾

E.肺脾肾

27.水湿痰饮多从何脏论治:

A.心肾

B.肺脾肾

C.心脾肝肾

D.肺肝脾肾

E.心肝脾肺肾

28.气滞宜:

A.益气

B.活血

C.降逆

D.行气

E. 补气

29.亡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

A.滋阴制阳

B.扶阳消阴

C.回阳救逆

D.救阴固脱

E.阴中求阳

30.“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

A.因时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人制宜

D.标本同治

E.治病求本

(二)B型题

A.静功锻炼,注意保津养阴

B.运动适度,注意养阳

C.户外动形锻炼,注意养阳

D.晨炼必待日光,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

E.以上皆宜

1.春季养生活动最宜:

2.秋季养生活动最宜;

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

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

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

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

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

3.上述何项属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

4.上述何项属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

A.补益心阳

B.补养心气

C.清心泻火

D.活血祛瘀

E.补养心血

5.心阳不足者,法宜:

6.心脉瘀阻者,法宜:

7.心火炽盛者,法宜:

A.脾不统血

B.脾气下陷

C.脾虚湿阻

D.脾虚水肿

E.脾虚带下

8.健脾利水之法适用于:

9.益气升提之法适用于:

A.滋养肝阴

B.补养肝血

C.清降肝火

D.疏肝理气

E.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潜阳

10.肝阳上亢化风者,治宜:

11.肝阴不足者,治宜:

A.热者寒之

B.寒者热之

C.热因热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12.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泄病证,其治则当属:

13.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

14.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阳中求阴

15.治疗阴虚阳亢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

16.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

A.热病见热象

B.寒病见热象

C.阴虚见热象

D.热病见寒象

E.寒病见寒象

17.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

18.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

19.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

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

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

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

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

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

20.“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

21.“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

22.“寒因寒用”的治则适用于:

A.行气开郁

B.开窍通闭

C.降逆和胃

D.益气固脱

E.益气升提

23.气闭者,治宜:

24.脾气下陷者,治宜:

A.活血化瘀

B.温经散寒

C.清热补气

D.益气活血

E.活血通络

25.血瘀者,治宜:

26.血寒者,治宜:

A.补髓填精

B.补益肾气以摄精

C.疏利精气

D.通络散结

E.活血化瘀

27.小儿五迟者,治宜:

28.男子滑精、早泄者,治宜:

A.补气填精

B.疏利精气

C.益气摄津

D.补血养津

E.滋补肾阴

29.气滞精阻者,治当:

30.津血亏少者,治当:

A.单纯扶正

B.单纯祛邪

C.扶正兼祛邪

D.祛邪兼扶正

E.扶正祛邪并重

31.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

32.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

A.真实假虚

B.虚实夹杂且微虚微实

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

D.邪实正未衰

E.虚实夹杂且甚虚甚实,病邪胶固不易扩散

33.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

34.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

A.因人制宜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既病防变

E.未病先防

35.“用温远温”此属于:

36.“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

37.“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

A.春季

B.夏季

C.长夏

D.秋季

E.冬季

3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

39.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

40.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

(三)D型题

1.以热治热适用于:

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

B.阳热偏盛

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

D.真寒假热证

E.真热假寒证

2.以寒治寒适用于:

A.阴寒偏盛

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

C.真热假寒证

D.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E.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适用于:

A.大便粘滞不爽

B.少腹胀满窜痛

C.腹胀硬满不减

D.脾气虚运化无力

E.腹部胀满时减

4.通因通用适用于

A.肾阳虚损

B.膀胱湿热

C.尿频清长

D.尿频、热痛

E.夜间尿多、遗尿

(四)X型题

1.养生原则确立的基础是:

A.对病因与发病条件的研究

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

C.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

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

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

2.动形养生可达到:

A.促进血液流畅

B.舒筋活络

C.调节情志变化

D.怡神、静神

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

3.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

A.排遣情思

B.改变其错误认识

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

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

E.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

4.克服饮食偏嗜包括:

A.防止饮食不洁

B.食能以时

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

D.药食结合

E.避免五味偏嗜

5.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

A.肝

B.脾

C.心

D.肺

E.肾

6.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

A.心的生理特性

B.真气状态

C.肝的生理特性

D.宗气的状态

E.肾的生理特性

7.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

A.以药为主

B.以食为主

C.药食结合

D.因时制宜

E.辨证施膳

8.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

A.抽搐

B.大出血不止者

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

D.食积所致泄泻者

E.尿闭

9.“寒因寒用”适用于:

A.寒热错杂证

B.真热假寒证

C.阳偏盛的实热证

D.真寒假热证

E.热厥证

10.“热因热用”适用于:

A.真寒假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真热假寒证

D.格阳证

E.阴偏盛之实寒证

11.“塞因塞用”适用于:

A.阳明腑实证

B.气郁腹胀

C.阴虚便秘

D.血枯经闭

E.食滞腹胀

12.“通因通用”适用于:

A.脾虚泄泻

B.食滞泄泻

C.瘀血崩漏

D.肾虚泄泻

E.气虚泄泻

13.从治法适用于:

A.脾虚腹胀

B.肾虚癃闭

C.肺虚多汗

D.瘀血所致的崩漏

E.格阳证

14.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

A.纯虚证

B.虚实夹杂证

C.纯实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热假寒证

15.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

A.真实假虚证

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

C.真虚假实之证

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

E.以上情况皆可运用

16.“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

A.饮食偏嗜

B.性别

C.劳逸损伤

D.年龄

E.体质

17.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

A.夏季慎用温热

B.冬季慎用寒凉

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

D.“春不用桂枝”

E.“夏不用麻黄”

1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19.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

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扶正与祛邪

D.调整阴阳

E.三因制宜

20.中医养生的主要作用为:

A.增强体质

B.预防疾病

C.增强心理调摄能力

D.延缓衰老

E.促进病体康复

21.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并补

22.推拿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

A.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B.调整生物信息

C.改变系统功能

D.发挥物理热效应

E.通过经络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能

23.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

A.调饮食

B.慎起居

C.适寒温

D.食补剂

E.和喜怒

24.从治适应于:

A.脾虚腹胀

B.肾虚癃闭

C.肺虚多汗

D.瘀血所致的崩漏

E.格阳证

25.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

A.锻炼身体

B.药物预防

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E.起居有常

2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

A.食滞泄泻

B.血虚经闭

C.肝病膨胀

D.肝病吐血

E.湿滞泄泻

27.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

A.清泻阳热的方法

B.滋阴法

C.温散阴寒法

D.益气回阳固脱

E.补阳法

二、填空题

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夏养______,秋冬养______”。

2.重视精神调养应注意①________;②_______。

3.调摄饮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4._______和________,是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

5.调神的方法,除四季调神外,主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谓“练功”三要素,习惯上系指气功活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

7.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是________,其中心环节是________。

8.推拿、针灸养生,其运用原则主要是________。

9.__________是确立治则的前提和基础。

10.治则在临床上的运用,体现了高度的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11.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应力求做到_______,_______。

12.治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________。

13.外感伤寒早期治疗的关键在_______的治疗;外感温热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________的治疗。

14.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_________而治的,同属于_______的范畴。

15.正治又称______,常用的正治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反治又称________,常用的反治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治疗阳偏衰时,在扶阳剂中适当佐用滋阴药,称为______;治疗阴偏衰时,在滋阴剂中适当佐用扶阳药,称为_______。

18.扶正主要适用于______,即所谓________;祛邪主要适用于______,即所谓_______。

19.调补_______为治理气虚的重点;调补______为治疗血虚的重点。

20.调气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和_______两方面。

21.大、小肠病变临床多以______论治;实际运用中,泻腑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求之。

22.三因制宜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3.根据因时制宜的原则,春夏不宜过用______药,秋冬当慎用________药。

24.扶正祛邪治则在运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25.阴阳亡失者,其亡阳者重在_______,亡阴者又当以_____之法急治。

三、判断题

1.中医养生学反映了预防医学鲜明特色。()

2.“顺应自然”的原则,即是顺应四时气候和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养生。()

3.顺应自然的养生活动应注意坚持春夏养阴,秋冬养阳的原则。()

4.养静藏神的机制,与心肝的生理特性及机体真气的状态密切相关。()

5.养静藏神的同时,中医养生学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

6.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胃功能状态,是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

7.惜精养生即要禁欲。()

8.祛邪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

9.推拿、针灸只能治疗疾病,不能用以养生。()

10.内伤疾病的早期治疗首在调理气血。()

11.伤寒的早治必须把握住太阳病这一关键。()

12.卫分证的治疗是温病早期治疗的关键。()

13.正治即从治,反治即逆治。()

14.反治法与正治法的实质无异。()

15.病变本质与临床表现相符者,应采用从治法。()

16.塞因塞用即用补益药物治疗具有闭寒不通症状的虚证。()

17.对阳虚无以制阴而阴盛的虚寒证,应采取扶阳以制阴的方法,故称为“阳病治阴”。()

18.对阴虚无以制阳而阳亢的虚热证,采用滋阴的方法以制阳亢,又称“阴病治阳”。()

19.阴胜则阳病,则宜在温散阴寒的同时佐以扶阳。()

20.补气时,以调补脾胃为重点。()

21.补血时,以调补心肝为重点。()

22.气虚致血虚者,应以补气为主,辅以补血。()

23.血病在先,应以理血为主,所以气随血脱者,应先补血,病势缓后再进补气之剂。()

24.气闭者宜行气,气脱者宜升提固脱。()

25.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

26.脑之病常从肝、脾和心论治。()

27.脾之阴阳气血失调主要侧重于脾阳与脾气虚衰。()

28.脏病不可以治腑,但腑病可以治脏,例如膀胱虚寒证,温补肾阳则虚寒自除。()

29.三因制宜是针对不同病因而治疗的法则。()

四、名词术语解释

1.养生

2.治则

3.治法

4.中医养生学

5.顺应自然

6.早期诊治

7.治病求本8.正治9.反治10.寒者热之11.热者寒之12.虚则补之13.实则泻之14.寒因寒用15.热因热用16.通因通用17.塞因塞因18.扶正

19.祛邪20.调整阴阳21.因时制宜22.因地制宜23.因人制宜

五、简答题

1.预防与治则的关系如何?

2.防止外邪侵害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要做好养性调神有哪几个方面?

4.治则与治法有何区别与联系?

5.正治法与反治法有何异同?

6.为什么要抬病求本?

7.试列出扶正与祛邪治则指导下确定的常见治法有哪些?

8.单独使用扶正或祛邪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9.调整奇恒之腑阴阳气血失调的原则是什么?

10.举例说明三因制宜是如何指导临床治疗的?

六、论述题

1.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试举例说明病证急重时,治疗中标本如何取舍?

3.试举例说明病证缓和时,治疗中标本如何取舍?

4.列举临床出现哪些症状时应运用先治其标的原则?为什么?

5.扶正祛邪临床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6.调整阴阳的治则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病证?

7.为什么临床上强调三因制宜?

8.为什么说实则泻腑、虚则补脏?试举例说明。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E

2.A

3.E

4.D

5.A

6.D

7.A

8.C

9.A 10.B

11.D 12.C 13.A 14.E 15.D 16.B 17.C 18.D 19.B 20.D

21.B 22.C 23.C 24.B 25.E 26.E 27.D 28.D 29.C 30.C

(二)B型题

1.C

2.A

3.C

4.D

5.A

6.D

7.C

8.D

9.B 10.E

11.A 12.E 13.B 14.C 15.C 16.D 17.E 18.B 19.C 20.C

21.D 22.B 23.B 24.E 25.A 26.B 27.A 28.B 29.B 30.D

31.A 32.D 33.C 34.B 35.C 36.D 37.A 38.E 39.B 40.C

(三)D型题

1.AD

2.BC

3.DE

4.BD

(四)X型题

1.ABCDE

2.ABDE

3.ABCDE

4.CE

5.BE

6.AB

7.CDE

8.ABCE

9.BE 10.AD 11.CD 12.BC 13.ABDE 14.AD 15.BD 16.BDE 17.ABCDE 18.DE 19.ABCDE 20.ABCDE 21.CD 22.ABC 23.ABCE 24.ABDE

25.CD 26.CD 27.AC

二、填空题

1.阳阴

2.避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

3.注意饮食宜忌药膳保健

4.肾中精气的盛衰脾胃功能状态

5.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

6.炼意(调神)炼气(调气)炼形(调身)

7.补益扶正调补肾脾

8.辨证施术

9.辨证

10.原则灵活

1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2.治疗原则

13.太阳病卫分证

14.本质治病求本

15.逆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16.从治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17.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18.虚证“虚则补之” 实证“实则泻之”

19.脾胃脾胃

20.补气调理气机

21.脾胃胃胆膀胱

22.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23.寒凉寒凉

24.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

25.益气回阳固脱益气救阴固脱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28.×29.×

四、名词术语解释

1.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即调摄保养生命之义。

2.指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法则。

3.指在一定治则指导下制订的针对疾病证候的具体治疗大法及治疗方法。

4.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

5.指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适应。

6.是指在疾病发生的初期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把疾病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止其深入传变或危变。

7.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出疾病的本质,并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

8.指逆疾病的临床表现性质而治的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法则,即采用与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一种治则。

9.指顺从疾病外在表现的假象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它所采用的方药性质与疾病证候中假象的性质相同。

10.指寒性病证表现寒象,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11.指热性病证表现热象,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来治疗。

12.指虚损病证表现虚候,用补益功用的方药来治疗。

13.指邪实病证表现实证的征象,采用攻邪泻实的方药来治疗。

14.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症证,又称以寒治寒。适用于真热假寒证。

15.指用温热性质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病证,又称以热治热。适用于真寒假热证。

16.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实证,又简称为以通治通。

17.指用补益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又简称为以补开塞。

18.是扶助机体的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抗病及康复能力的一种治疗原则。

19.是祛除邪气,排除或削弱病邪侵袭和损害,抑制亢奋有余的病理反应。

20.系指纠正疾病过程中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损其有余而补其不足,恢复和重建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21.指根据不同季节的天时气候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等的治疗原则。

22.指根据不同的地域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和方药等的治疗原则。

23.指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订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等的治疗原则。

五、简答题

1.二者都包含着防治疾病、增进人类健康臻于长寿的理论与方法。预防包含着对疾病的有效预防活动;治则治法的确立和方药及其它治疗手段的实施,促进了疾病治愈和机体康复,有利于预防目标的实现。

2.其一避其邪气,其二是药物预防等两个方面。

3.一要注意避免来自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二要提高自身心理调摄能力。

4.治则是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治法是在一定治则指导下,针对具体证候所制订的具体治疗方法。治法较具体,灵活多样。但治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治疗原则,治则与治法同样体现了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的法则。

5.相同点:两者都是针对其疾病的真象本质而治的法则。故原则上均属于“治病求本”的范畴。不同点:正治是逆其疾病征象而治;反治是从其疾病假象而治,故在方法上有逆从之分。

6.因为疾病在发病过程中,其象(症状、体征等)表现得极为复杂,求本就是通过复杂的表现来探求疾病的本质,针对其本质治疗就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亦会随之而解。

7.扶正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有:益气、滋阴、养血、温阳以及脏腑补法等。祛邪治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有:

发汗、涌吐、攻下、清热、利湿、逐水、消导、祛痰、活血化瘀等。

8.应注意掌握补泻之缓峻,药量之轻重,以适合病情为度。因病重药轻,则不能胜病;药过病所,则可酿成“药害”致病。

9.奇恒之腑的病变,多从五脏论治。骨与髓之病多从肾论治;脑之病常从肾、脾或心论治;女子胞之病,多从肾、肝、脾和心论治;脉之病从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论治;胆之病证根据其病机特点,采用不同方法调整;如胆腑湿热宜清热利湿通腑;胆气郁滞宜疏肝利胆;胆郁痰扰则宜清热化痰解郁等。

10.“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便是因时制宜的体现;江南及两广一带,温暖潮湿,外感常用桑、菊、薄荷之类,西北地区,天寒地燥,外感常用麻黄、桂枝之类,这是因地制宜的体现;老弱幼,其用药量有异,妇女经带胎产尤应考虑,这是因人制宜的体现。

六、论述题

1.①顺应自然:要掌握自然变化规律,主动地采用各种养生措施适应其变化;②养性调神:要避免不良刺激和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③护肾保精,房事有节:性生活必须有节制;④体魄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适量;

⑤调摄饮食:应根据体质不同辨饮食之宜忌,以及药膳保健;⑥针灸、推拿、药物调养;⑦防止病邪侵害:除避“虚邪贼风”和“毒气”之外,还应包括实施药物的预防。

2.病证急重时的标本取舍原则是标病急重,则当先治,急治其标。标急的情况多出现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急重甚或危重症状,或卒病病情非常严重时。如病因明确的剧痛,可先缓急止痛,痛止再图其本。又如肝病已发展成臌胀,肝病为本,腹水为标,腹水证急,在病人诸多症状中,腹水的消退是病情能否好转的关键,故宜先化瘀利水,待腹水减退,病情稳定后,再治其肝病。

3.病证缓和时,则先治其本。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的情况下,必须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如痨病肺肾阴虚之咳嗽,肺肾阴虚是本,咳嗽是标,应先滋养肺肾以治本,本病得愈,咳嗽自消。

4.在疾病发展阶段中出现若干危重症状,如高热、剧烈呕吐、剧痛、大出血、尿闭、抽搐、喘促、昏迷、虚脱等,应先治其标。因为这些症状虽属标,但若不及时治疗或解救,就会使疾病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均应先治、急治。另外,在先病为本而后病为标的关系中,有时虽标病不危及,若不先治,将影响本病整个治疗方案的实施时,也当先治其标病。如心脏病患者,又患感冒,在治疗心脏病时,当先治疗感冒。

5.①虚证宜扶正,实证宜祛邪。②应根据邪正盛衰及其在疾病过程中矛盾斗争的地位,决定其运用方式先后与主次。

③应注意扶正不留(助)邪,祛邪勿伤正。

6.调整阴阳治则有: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和损益兼用等。①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适用于阴或阳一方偏盛有余,相对一方未虚的病证。②补其不足,适用于阴或阳偏衰不足的病证。阴阳互制之调补阴阳,阴阳互济之调补阴阳,阴阳并补,回阳救逆。另外,还有阴阳格拒的治疗亦属此例。

7.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由于天时气候因素,地域环境因素,患病个体的性别、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归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治疗疾病时,应全面地看问题,把这些因素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结合起来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从而制订出适宜的治法与方药等,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疾病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才能提高诊疗水平。因而,临床上强调三因制宜这一基本治则。

8.由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特性不同。五脏主藏精气而不泻,以藏为贵。邪客于五脏,祛邪泻实,须经腑而去,邪方有去路。六腑主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如六腑病属虚证,则又不宜通泻,当着眼于补脏。另外,脏腑病情属性各有特点:外邪多病有余,故阳、热、实证常系于六腑;内伤多伤及脏而不足,故阴、寒、虚证多关乎五脏。例如:中焦脾胃阳热实证,常宜清胃泻胃;中焦脾胃虚寒,温补脾阳,则胃阳亦复;膀胱虚寒证,温补肾阳则虚寒自除。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2.防治原则是、、、、、等的治疗总则。 3.养生又称为,即是和的意思。 4.八法包括、、、、、、、等。 5.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而治的,同属于的范畴。 6.治则与治法不同,治则是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治法是治则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表示) 1.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 3.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 4.由于疾病变化的复杂性,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5.损其偏盛,主要是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治法。如用滋阴以制阳法,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则。() 6.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7.因人制宜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8.使用汗法时,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2.患者久咳,兼有便溏、乏力,医用六君子汤,属于()治法 A.治病求本 B.益火消阴 标本兼治C.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其母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考点 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 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 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扶正祛邪 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 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 E实热证用寒药 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

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E加强锻炼 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 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扶正 E扶正与祛邪 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 E邪正俱盛 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E寒因寒用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 A大出血B阴虚内热 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 E阳虚外寒 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 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 E原因与结果 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 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 E以上都不是 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用茵陈、栀子等预防,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

安全生产试题-第九章-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

第九章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B)正式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2、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 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3、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C)。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4、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C)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 病危害因素。 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 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5、(B)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职业病病人 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6、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A)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7、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C)。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A)。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C、警示说明和警示语言 9、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B)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不定期 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如实告知劳动 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11、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C)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学)-防治原则(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学)-防治原则 1、气虚感冒患者,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E.先祛邪后扶正 2、二便不利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E.先祛邪后扶正 3、寒病见寒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4、寒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5、痰涎壅塞的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6、里热极盛,反见四肢发凉,其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7、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8、正虚邪实而正虚为主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9、妇女因血虚而致月经闭止,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标本兼治 10、湿热痢疾初期,出现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应采用的治则治法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标本兼治 11、”寒者热之”所属的治法是 A.治标 B.正治 C.反治 D.补其偏衰 E.因人制宜 12、”热因热用”所属的治法是 A.治标 B.正治 C.反治 D.补其偏衰 E.因人制宜 13、结合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确定的治则治法所属的

疼痛的评定方法及中医治疗方法与原则

疼痛的评定方法及中医治疗方法与原则 1疼痛的评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1视觉模拟评分法 视觉比类量表(VRS):通常采用10cm的直线,两端分别表示“无痛”和“想象中剧烈疼痛”,被测者可根据其疼痛感受,在直线相应位置做标记,“无痛”端至记号的距离即痛觉评分。此法最常用,且有敏感、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 1.2口述描绘评分法 该法是说明疼痛性质强度的方法。将描述疼痛的102个词分成三类16组: 1.2.1感觉类包括疼痛的时间、空间、压力、温度等特点。 1.2.2情感类包括描述与疼痛有关的紧张、自主感受和恐惧等。 1.2.3评价类包括一组评价疼痛程度的词语。 1.3数字评分法 该法就是对口述描绘法的总结与简化,具体操作如下表,根据描述的疼痛感觉,对疼痛等级做出判断。 无痛的轻度中度严重跳动的0)——1)——2)——3)——射穿的0)——1)——2)——3)——刺伤的0)——1)——2)——3)——锐利的0)——1)——2)——3)——痉挛的0)——1)——2)——3)——剧痛的0)——1)——2)——3)——热-烧灼的0)——1)——2)——3)——隐痛的0)——1)——2)——3)——沉痛的0)——1)——2)——3)——触痛的0)——1)——2)——3)——分裂通的0)——1)——2) ——3)——疲劳的-精疲力尽0)——1)——2)——3)——令人厌恶的0)——1)——2)——3)——可怕的0)——1)——2)——3)——惩罚的-令人痛苦的0)——1)——2)——3)—— 1.4行为疼痛测定法 该法是对疼痛引起的行为变化做定量测定的有效方法,通过观察患者身体行为,功能损伤,疼痛表情等方面,间接评价患者当时的疼痛程度。对骨伤科一些疾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此方法将10种疼痛行为按严重程度和出现的时间作3组评分(0,0.5,1),患者的各项行为指标的总积分即为其疼痛行为得分。 评分1.发音性主诉,语言性的无0 偶尔0.5 经常 1 2.发音性主诉,非语言的(呻吟、喘气)无0 偶尔0.5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九章防治原则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A.肾中精气的盛衰 B.心肺的功能状态 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 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 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 2.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顺应四时调摄 D.昼夜晨昏调养 E.起居有常 3.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 A.药膳保健 B.注意饮食卫生 C.提倡饮食有节 D.克服饮食偏嗜 E.强调高营养饮食 4.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A.提高治愈率 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 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E.以上均不是 5.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 A.人工免疫 B.早期诊断 C.早期治疗 D.先安未受邪之地 E.阻截病传途径 6.不属于治则的是: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理气血 D.活血化瘀 E.调治脏腑 7.“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 A.早治防变 B.治病求本 C.调理脏腑 D.调理气血 E.三因制宜 8.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寒者热之 D.因人制宜 E.寒因寒用 9.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 A.热因热用 B.寒者热之 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10.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 ) A.实则泻之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培土生金 E.滋水涵木 11.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 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通因通用 D.热者寒之 E.寒因寒用 1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 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 E.以上皆是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治寒以热 14.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 A.虚证 B.真实假虚证 C.实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夹杂证 15.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祛邪兼扶正 B.扶正兼祛邪 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 16.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单独祛邪 B.单独扶正 C.先扶正后祛邪 D.扶正兼祛邪 E.祛邪扶正并重 1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E.寒湿泄泻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 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 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 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扶正祛邪 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 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 E实热证用寒药 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 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E加强锻炼 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Axx为主B先xx后祛邪 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xx Exx与祛邪 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 E邪正俱盛 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A大出血Bxx热

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 Exx外寒 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 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 E原因与结果 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 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 E以上都不是 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E寒因寒用 C扶正祛邪D调治脏腑 E调理气血 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 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主讲人:杨楠3月日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 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 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客观性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表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是判断疾病、进行辩证的主要而原始的依据。”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①证 ②症 ③病 ④辩证 【答案】② 2、“邪气盛”的病人适宜哪种治法?() ①扶正 ②祛邪 ③扶正与祛邪并用 ④先祛邪后扶正 【答案】② 3、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①三因制宜 ②因时制宜 ③因地制宜 ④因人制宜 【答案】②

4、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是一种什么治法?() ①寒者热之 ②热者寒之 ③实者泻之 ④虚者补之 【答案】② 5、阳热之体慎用温热药是一种什么治法?() ①热者寒之 ②缓则治其本 ③先祛邪后扶下 ④因人制宜 【答案】④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分别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 1、辩证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辩证性 ②整体性 ③复杂性 ④原则性 ⑤灵活性 【答案】②③④⑤ 2、下列哪些属于正治法?()()()()() ①虚则补之 ②实由泻之 ③寒因寒用 ④热因热用 ⑤热者寒之

【题解】正治是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和药物来进行治疗,具体措施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由泻之 【答案】①②⑤ 3、下列哪此些是反治方法?()()()()() ①异病同治 ②寒因寒用 ③热因热用 ④塞因塞用 ⑤通因通用 【题解】反治是采用一些与表症状(假象)性质相同的药物来治疗,具体内容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答案】②③④⑤ 4、下列哪些属于标本治法的具体内容?()()()( )() ①急则治标 ②缓则治本 ③标本兼顾 ④先治本后治标 ⑤先治标后治本 【题解】标本治疗法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临床应用或治本,或治标,或先治标后治本,或标本兼治,或先治本后治标,主要是视病情变化适当掌握,但根本问题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 【答案】①②③④⑤ 5、下列哪些是泻以祛邪的方法?()()()()() ①发表 ②渗湿 ③温阳 ④行气 ⑤化瘀

中医治疗肿瘤的四个原则

中医在两千年以前对肿瘤就有了一定的认识,甲骨文就有"瘤"字的记载,散见于文献中的舌菌、失荣、噎膈、返胃、乳岩、肺积、翻花疮等名称都是对现代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的描述。《黄帝内经》对前人的记载进行了总结,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肿瘤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创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我们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肿瘤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它的发生、发展、转移等都是人体正气(抗癌能力)不足所致;在治疗上既注意消除外在致病因素,又注意调节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抗癌能力。建国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更是集中西医优势于一身,综合各种手段,以病人为中心,从整体出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治疗肿瘤的系统工程。 纵观中医对肿瘤病因的认识主要有正气虚损、气滞血瘀、热毒积聚、痰凝湿阻等。我们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现代医学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研究,研制出了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治则的抗癌良药。 1.扶正培本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正气虚损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分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个抗癌系统:一是抗癌细胞系统,包括NK细胞群、K细胞群、T细胞群、LAK细胞群、巨噬细胞群等;二是抗癌细胞素系统:干扰素、白介-2、白介-6、肿瘤坏死因子等;三是抗癌基因系统,基因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现已证明Rb、P53基因等均有抗肿瘤方面的作用。这些抗癌系统的功能表现都是指中医学的正气,这些功能低下就可能造成癌症的发生。 根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在传统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药单体药理研究和人体正气的研究把扶正培本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一原则。 2.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血瘀是肿瘤发病的又一主要病机,传统理论研究,现代医学及药理学研究和我们自己的临床实践都认为血瘀对肿瘤的发生起很大的作用,故以活血化瘀为治疗脑部肿瘤的第二大原则。 3.抗癌解毒 中医学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内的毒邪有关,尤其是痰凝湿阻、郁久化火、火毒内蕴、凝滞不化,渐成肿块。另外认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有邪毒在体内郁滞不能外达。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肿瘤发生时往往是某些外因激活了体内致癌毒素,从而造成人体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理论、实践和实验都证实解毒药物都有肯定的抗癌作用,所以我们把抗癌解毒作为治疗脑部肿瘤的又一大治则。 4.辩证施治 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有着共同的病因病机,治疗上采用相同的治则,但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它也有其不同之处,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系统,不同的部位都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机变化,所以我们以扶正培本、活血化淤、抗癌解毒为主要治则,结合不同部位和不同病种进行加减,研制成治疗各种脑部肿瘤的一系列药物。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处理方式及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或者被其污染过的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⑤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⑵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

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⑶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 ①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②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③针刺和切割伤: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④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⑤衣物污染: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⑥重大事故是指严重损伤或暴露,应有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 ⑦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 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并防止人员再进入;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痹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痹病的中医治疗原则 2012-09-11 14:07 【大中小】【我要纠错】 本病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祛邪活络、缓急止痛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因邪气杂至,祛风、散寒、除湿、清热、祛痰、化瘀通络等治法应相互兼顾,因邪气有偏胜,祛邪通络又各有重点。正气不足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久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者,应扶正祛邪,且扶正有助祛邪。风邪胜者或久病人络者,应佐养血之品,正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寒邪胜者,应佐助阳之品,使其阳气旺盛,则寒散络通;湿邪胜者,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使其脾旺能胜湿;热邪胜者,佐以凉血养阴之晶,以防热灼营阴而病深 难解。益气养血、滋补肝肾是虚证、顽痹的重要治法。 关键词】痹病;临床;中医;治疗 痹病与现在提出的风寒湿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寒湿阻络证、瘀痰阻络证非常相似,现将其特点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1 特点及病因 痹病起病缓慢,反复迁延不愈;以全身关节肌肉疼痛、肿胀、晨僵为特点。病因是各种原因所致人体虚损,在较长期感受风寒湿邪侵袭人体留于关节、肌肉,以致气滞血凝、血脉挛急,致使关节、肌肉气血痹阻而反复发作。 中医对痹病的认识是在《黄帝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黄帝内经》的观点,凡是寒冷湿的因素作用于人体都可引起血脉、肢体、皮肤、肌肉的收缩挛急,而热的因素则造成松弛、伸张。《内经》认为风寒湿之邪外袭人体,可以导致血气凝结,外邪与凝结的血气相搏结,就会导致寒性关节痛的发作;说明外邪是发病条件,关键还在于患者经常感受风寒湿邪,不能及时祛除外邪,为外邪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这种观点已经与今天的西医学观点接近。 2 临床表现 初期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好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中期病久受累,关节呈梭形肿胀,压痛拒按,活动时疼痛;后期关节变形僵直,周围肌肉萎缩,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3 辅助检查 类风湿因子阳性;病变发作期血沉加快;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骨刺改变等。 4 中医治疗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1.何为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义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痰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被传染的感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3.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用品、帽子、鞋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的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 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4.何为手卫生?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之间的主要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室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爆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5.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什么? 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6.如何正确的洗手?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去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 推拿的治疗原则是推拿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临床工作中,必须因人、因病、因时、因地,采用和组合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但推拿的具体治疗方法,是在推拿的治疗原则下制定的,这些原则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 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也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机体与自然界统一性的思想,贯穿在中医生理、病理、诊法、辩证、治疗等各个方面。整体观念的原则,在推拿临床中,既要体现在分析局部症状时,要注意机体整体对局部的影响;又要在处理局部症状时,重视机体整体的调整。 辩证论治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然而,在临床推拿工作中,辩证论治具体表现为辩证施术,即根据辩证的结果确立治疗法则,选择手法的操作方法、穴位和部位,进行具体的操作治疗。对按照现代医学分类的疾病的推拿治疗,辩证施术的原则表现了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是以病机的异同为依据的治疗原则,同疾异治,即同一疾病采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因其具体的病机不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选用的推拿手法及

穴位、部位就因之而异。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采用相同的的推拿手法治疗。某些疾病,病变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因其主要病机相同,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可以选用相同的推拿手法及穴位、部位。 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表现出来,但这些症状只是疾病的现象,并不都反应疾病的本质,有的甚至是假象。只有在充分了解疾病的各个方面,包括症状表现在内的全部情况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确定何者为标,何者为本。 由于推拿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指导下,应该标本同治、缓急兼顾。既要针对疾病的主要矛盾治疗,又要注重疾病次要矛盾的处理;既要积极治疗疾病的急性发作,又要兼顾疾病慢性症状的处理。同时,在推拿临床中,正确地应用标本同治、缓急兼顾的治疗原则,不仅要制定推拿本身具体的治疗方法,还应该依据这一原则与其他治疗方法合理结合。 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推拿治疗,是一种运动疗法。不论手法对机体的作用方式,还是指导病员所进行的功法训练,都是在运动。推拿“以动为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手法操作时,或指导病员进行功法锻练时,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病理状况,确定其作用力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动作的徐疾和活动幅度的大小。适宜的运动方式,是取得理想疗效的关键。同时,推拿治疗在“以动为主”时,也必须注意“动静结合”,一是在手法操作时,要求医务人员和病员都应该情志安静,思想集中,动中有静;二是推拿治疗及功法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常见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常见防治措施 刘明辉(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本文就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诱发因素;防治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异常艰巨。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仅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382起,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其中滑坡22329起,是地质灾害种类中最多的地质灾害之一。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 1.滑坡易发生的地段及主要诱发因素 总体上来说,滑坡一般多发于岩、土体比较破碎、疏松,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一些山区丘陵和工程建设活动、矿石开发剧烈的地区,通常也是滑坡多发地带。 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1)降雨因素:大雨、暴雨和长时段的连续降雨等使地表水渗入坡体,既软化了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面,削弱阻滑力,又附加了坡体自重,极易诱发滑坡。 (2)地震动效应: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也易引发滑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作用:河流、湖泊等水体不断冲刷、浸泡坡脚,削弱坡体的支撑力或软化岩土降低其强度,也可能会促使滑坡发生。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爆破、切坡加载、地下采空、水库蓄(泄)水、引水渠渗漏、施工机械强烈振动等人类活动均会改变坡体的原始平衡状态,可能会诱发滑坡。 2.滑坡防治原则 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预防”是针对尚未产生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产生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预防滑坡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前期地质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使其不再发生。要保证做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时,滑坡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措施、政策法规措施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 3.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根据滑坡防治原则,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的一般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 ②降低滑坡体的下滑力和提高滑坡体的抗滑力;③保护附近建筑物的防御措施。 ㈠、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因素 这项措施是指在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地段,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主导因素的措施。可分为以下两类: 1、针对改变斜坡形态的因素的措施为了使斜坡不受地表水流冲刷,防止海、湖、水库波浪的冲蚀和磨蚀,可修筑导流堤(顺坝或丁坝)、水下防波堤,也可在斜坡坡脚砌石护坡,或采用预制混凝土沉排等。 2、针对使斜坡岩土体强度降低的因素的措施 (1)防止风化 为了防止软弱岩石风化,可在人工边坡形成后,用灰浆护面,或者在坡面上砌筑一层浆砌片石,并在坡脚设置排水设施,排除坡体内的积水。对于膨胀性较

1骨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骨病中医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四大基本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2关节强硬、强直、僵硬、挛缩的区别。 关节强硬:骨性连接,丝毫不动。 关节强直:纤维连接,微小运动。 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动后好转。 关节挛缩:摸得顺毛,禁止捋毛! 3骨病中医治疗的基本方法。 内治——解毒法活血法通络法补益法 外治——药物外治;按摩推拿;针灸治疗;物理疗法;练功疗法; 手术治疗。 4Brown-Sequard综合征、Hoffmann征及临床意义。Hoffmann征:医者一手握患者手部,使腕部轻度背伸,另一手食、中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用拇指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如引起患者其他手指掌屈反射,即为阳性,见于椎体束损害。 断。 先天性斜颈临床表现以及诊断 1难产 2出生后7~14天,胸锁乳突肌中下部有肿块,有压痛,2~3周后更显著,2月后消失。 3头倾向患侧,下颌向健侧。 4面部发育不对称。 5临床检查患侧可扪及条索状胸锁乳突肌。 6颈部X线无发育异常。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诊断: 症状及体征 1走路前不容易发现,新生儿的检查是关键。 2髋关节外展受限,臀褶高,患侧大腿短。 3走路的时间晚,步态异常。“鸭步”。 4患侧臀部扁宽,臀下皱襞变浅;臀部突出,腰前突加大。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判断。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选择: 先天性髋关节是各种先天性畸形最多见,而且比较难处理的疾病。治疗上应考虑不同年龄、不同变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通常治疗以年龄划分: 0-6月;6-18月;18-36月;3-8岁;8岁以上 0-6个月婴儿常用方法为Rosen支架与Pavlik吊带。 6-18个月婴儿: 1常用方法为手法复位+内收肌切断+蛙式石膏固定。 2如果手法复位失败,可以考虑手术。手术的目标是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复位。 18-36个月阶段: 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仍然是主要方法。 22-24个月患儿失败率逐渐上升。 如果伴有髋臼、股骨头、股骨颈的变化,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改善髋关节力线。 3-8岁: 因为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挛缩和髋臼结构畸形,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股骨缩短;前倾角纠正;髋关节负重而扩大;造架;髋臼成形。 8岁以上: 此期治疗十分棘手。 目前治疗仍然存在争论。 可以采用髋臼加盖或造架等姑息性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如何判断手法效果? 1患者足尖内侧渐渐向外转,内侧韧带松弛可以有5°-10°活动。表明继续手法治疗有效。 2 若患者整个足似已冻僵而无改善迹象,手法作用不大。1先天性斜颈的最初表现有什么? 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检查方法及治疗选择。 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法治疗顺序及固定注意事项。 ①屈膝90°,足马蹄位,用大拇指与食指抓住第一跖骨头与足拇趾,直线向前牵引,纠正大母趾内收。 ②将牵引中的母趾向外展,并向外旋转即外翻足底。 ③用手掌托住足底。大拇指压住足母趾内侧,向上背伸。 ④以上手法每日进行3-4次,每次3个动作各30遍。 ⑤疗程1个月,若效果不大???,考虑石膏纠正。 病因病理 1风寒湿邪侵袭机体。 §风寒湿痹阻经络,留于关节,气血痹阻而为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