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是指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对事物奇迹属性作出抽象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思维形式是指不同的思想内容中所共同具有的结构方式。

(1)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

(2)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的。

用符号表示:“所有S都是P”

其中,“所有”,“都是”称为逻辑常项,“S”,“P”称为逻辑变项。

(1)所有法律都是强制性的,有的行为规范是法律,所有,有的行为规范是强制性的。用符号表示:所有M都是P,有的S是M,所以有的S是P。

逻辑规律分为基本的逻辑规律与非基本的逻辑规律。

基本的逻辑规律是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非基本的逻辑规律是指存在于脱离论证中等特定思维形式中的特殊规律,常被称为逻辑规则。如三段论的规则,论证与反驳的规则等。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准确地,严密地表述和论证思想。

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揭露诡辩,反驳谬误。

诡辩是指似是而非的辩论。

谬误是指思维认识上的错误。

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其他各门学科知识。

三,法律逻辑学的含义: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具有特殊性的逻辑学应用学科。一方面,它将逻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应用于法律和司法活动过程,从未探讨涉法思维活动的一般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另一方面,它要结合法律与司法活动的特殊性,研究设法思维活动的特殊思维形式及其合理性规则。

第二章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二,概念与语词:

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2,区别: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1)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3)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用来表达多个不同的概念。

3,法律概念的特征:

(1)法律概念具有明确性。如“人犯”和“罪犯”

“人犯”是指触犯了刑法并依法应对其采取强制措施或已采取强制措施但未被判决的刑事案件被告人。

“罪犯”是指触犯了刑法且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了刑罚的人。

(2)法律概念具有可操作性。

对法律概念不仅要抽象层次上对其进行界定,而且还要从经验层次上,即可用感知的,可观

察的,可量度的事物和显示对其进行说明。

如“同居”,广东法院界定其是指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共同生活,关系相对稳定,且共同生活的时间达到3个月以上的。又如“消费者”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包容于概念中的被指称的那类具有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客观世界中具有内涵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内一个对象。它表明概念指称的对象范围。

内涵,外延成反比关系,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少,内海越少外延就越多。

四,概念的种类:

(1)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所谓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专有名词表达单独概念。

所谓普遍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普通名词表达普遍概念。

(2)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外延是指称的对象都是集合体,而非集合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则不是集合体,而是各个个体或个体具有的某种性质。

集合体是指由若干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

(3)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指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

负概念是指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

五,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

1,相容关系:

概念的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间存在重和部分,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全同关系:

如果S,P两概念间的外延完全重合,则S,P两概念的外延是全同关系。

(2)真包含关系:

如果S概念的外延大于并包含了P概念的全部外延,则S,P两概念是真包含关系。如“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法院”与“基层法院”。

(3)真包含于关系:

如果S概念的外延小于并包含于p概念的外延,则s,p两概念是真包含于关系。如“动物”与“生物”,“盗窃罪”与“侵犯财产罪”。

(4)交叉关系:

如果s,p两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则s,p两概念是交叉关系。如:“律师”与“妇女”,“法官”与“法学家”。

2,不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狮子吼s,p两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如“合法”与“非法”,“法院”与“律师”。

不相容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两种。

(1)矛盾关系:

如果s,p两个不相容概念包含于同一属概念中,并且s,p两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s,p两概念是矛盾关系。如:“争议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2)反对关系:

如果是s,p两个不相容概念包含于同属概念中,并且s,p两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s,p两概念是反对概念。如“大学生”与“小学生”,“受贿罪”与“盗窃罪”。

1,定义是以简明的方式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任何一个定义都由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其他词语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通常用“Ds”表示。

定义项就是用来联结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词项,通常用“Dp”表示。

定义联项就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概念,现代汉语中常常用“是”,“即”,“所谓···就是···”等来表示。定义的一般形式为:

Ds就是Dp。

2,下定义的方法:

(1)属加种差含义:

即通过揭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和种差来下定义的方法,其形式为:

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定义项

3,定义的规则:

(1)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所谓定义必须相应相称,就是指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

违反这一规则,如果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就会犯“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外延小于被定义项的外延,就会犯“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

违反这一原则,如果定义项中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即简单重复被定义项的语词,就会犯“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如果定义项中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即定义项还需要被定义项来说明,就会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同语反复直接包含循环定义间接包含

(3)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词项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定义否定”的逻辑错误。

(4)定义须简洁确切

下定义必须以简洁的语句,确切地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表达定义的语句不应冗长,含混的,也不应使用比喻。

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作定义”的逻辑错误。

七,划分:

1,什么是划分:

划分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

划分的母项是被划分的属词项;划分的子项后得到的种词项;划分的根据是作为划分标准的属性。

2,划分的规则:

(1)划分必须相应相称

划分相应相称就是指划分后得到的各个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违反这一规则,如果子项的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就是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果子项的外延之后小于母项的外延,就是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2)划分标准必须同一:

划分标准同一就是说在每一层次的划分中,有且只有一个标准。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混淆标准”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子项不能相容:

子项不得相容就是说划分出的各子项之间应是全异关系。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

(4)划分与分解:

划分是对有属种关系的概念进行的,分解是对单独概念进行的,属种关系概念是彼此独立的,划分后的子项都具有母项的属性,但分解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分解后的部分不具有整体概念的属性。

第三章判断(命题)

一,判断的涵义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如: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二,判断的特征

1,判断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即对思维对象进行肯定或否定。

2,判定有真假之分。

三,判断与语句

1,联系:

语句是判断的表现形式,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

2,区别:

①所有的判断都由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陈述句:表达判断

疑问句:一般疑问句不表示判断;反诘疑问句和复杂问句都表达判断。复杂问句是指预设有前提的问句。

祈使句,感叹句都不表达判断。(充满太多个人意思和情感)

一般疑问句:今天谈起好吗?

反诘问句:难道,莫非,岂有此理

复杂问句:预设前提你是否已经停止打你父亲?

②同一语气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如:李律师是位老律师。老:年龄,资历

③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四,简单判断:

1,简单判断的涵义

简单判断是指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即它本身在结构上不能在分解除其他判断的判断。2,性质判断

(1)性质判断的涵义:

性质判断是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如:所有在座的人都是学法律的。

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犯罪。

(2)性质判断的构成

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四个部分组成。

量项只针对主项,而不针对谓项。

所有人是动物

量项主项联项谓项

(3)性质判断的种类

性质判断从质上可以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如s是p,s不是p。

从量上可以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如所有s都是p,有些s是p,这个s是p。

特称判断:几乎全部绝大多数大多数多数半数少数极少数几乎没有

质和量的结合可以组成六类性质的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都是p,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都不是p

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是p

特定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

单称肯定判断:这个s是p

单称否定判断:这个s不是p

以上六种可以简化为一下四种: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s都是p,符号sap,简称a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s都不是p,符号sep,简称e

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是p,符号sip,简称i

特称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符号sop,简称为o

(单称归入全称)

(4)性质判断间的真假关系

①反对关系,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可以同假,指A、E关系。

逻辑方阵

A真,E假;A假,E真假不定

②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假,可以同真,指I、O关系。

I假O真;I真O真假不定

③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不能同假,指A、O,E、I之间的关系。否定A(O)推出O(A)否定E(I)推出I(E)

④差等关系,具有差等关系的两个判断可以同真,可以同假,指A、I,E、O之间的关系,即全程判断真,特称判断也真,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特称判断假,全称判断也假,特称判断真,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A真,I一定真;A假,I真或假

I假,A一定假;I真,A真假不定

(5)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

周延性主要考察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外延被断定情况,如果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被断定了,那么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否则就是不周延的。

性质判断的周延规则:

①全称判断的主项周延;

②特称判断的主项周延;

③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

3,关系判断

(1)关系判断的含义

关系判断是断定事物与事物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的判断。

关系判断由关系者项,关系项组成。用a,b分别表示关系者项,用R表示关系项,则两项关系判断的逻辑形式为aRb。

(2)关系的性质

①关系的对称性

A对称性关系

如果a,b有R的关系,b,a也有R的关系,则a,b之间是对称性关系。

aRb 成立,bRa也成立

B反对称性关系

如果a,b有R的关系,b,a不一定有R的关系,则a,b之间是反对称性关系。

aRb 成立,bRa不成立

C非对称性关系

如果a,b有R的关系,b,a不一定有R的关系,则a,b之间是非对称性关系。

aRb 成立,bRa不一定成立

②关系的传递性

A传递性关系

如果a,b有R的关系,b和c有R的关系,a和c也有R的关系,则a,b,c之间是传递性关系。

aRbbRcaRc成立

B反传递性关系

如果a,b有R的关系,b和c有R的关系,a和c没有R的关系,则a,b,c之间是反传递性关系。

aRbbRcaRc不成立

C非传递性关系

如果a,b有R的关系,b和c有R的关系,a和c不一定有R的关系,则a,b,c之间是非传递性关系。

aRbbRcaRc不一定成立

第四章符合判断

一,复合判断的含义

复合判断是指其自身能分解出其他判断的判断,如: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他就应当受到惩罚。他是教师,或是公务员。

二,联言判断:

1,联言判断的含义:

断定若干事物同时存在的判断是联言判断。

如,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且承担民事义务。

常用“并且”,“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作逻辑联结词,用符号表示为p并且q,数理逻辑符号为p∧q,读作p合取q。

2,联言判断种类:

(1)并列关系联言判断,经常用“并且”“和”表示,支判断可以互换。

如:今天刮风并且下雨。

(2)递进关系联言判断,经常用“不但···而且”表示。如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转折关系联言判断,经常用“虽然···但是”表示。如

虽然某人还是缺点,但他有一定得成绩。

此上三种均表达了p和q同时存在的意思,可用p并且q表示,但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注意支判断不同位置所体现的意思区别。

3,联言判断的真假情况:

联言判断的真假情况可以用真值表表示:

三,选言判断:

1,选言判断的含义:

选言判断是指反映若干事物情况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判断。如:

某甲伤人或者是故意的,或者是过失的。

2,选言判断的种类:

(1)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是指判断可以同时攒在,用”或者“作逻辑联结词,p或者q,数理符号为p∨q,读作p析取q,如:

他或者是教师,或者是作家。

(2)不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是指支判断不能同时存在,用“要么”作逻辑联结词,p要么q,数理符号为p (x)q,如:

他要么在教室,要么在寝室。

3,选言判断的真假情况:

选言支穷尽的选言判断肯定是真的,选言支没有穷尽的宣言判断或真或假,现实交际中,常常不能穷尽所有选言支,所以应尽量选择可能性较大的选言支,但同时必须注意,“故意遗漏选言支”的逻辑错误。

四,假言判断:

1,充分调价假言判断:

(1)充分调价假言判断的含义:

“假言判断”是指判断前件与后件存在条件关系的判断。

“充分条件”是指有p必有q的条件关系。

如:如果该嫌疑人参与作案,那么他一定有作案时间。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用“如果···那么”表示,如果p,那么q,p→q,读作p蕴含q,有时也会用“只要···就”,“一旦···就”来表示。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假关系

用真值表表示

(3)“蕴涵怪论”

蕴涵怪论是指从前件为假的判断可以推出任何判断,即假命题蕴涵任何命题。

如:如果2+2=5,那么我是教皇。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必要条件涵义

必要条件是指无前件必无后件。

“必须···才”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联结词常常用“只有···才”表示,也常用“除非···不”,

表示。如

只有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才构成受贿罪。

逻辑符号为:只有p才q。

数理逻辑符号为p←q,读作p逆蕴涵q。

3,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要条件涵义

充要条件是指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逻辑联结词为“当且仅当”,“如果···那么”也常常表达充要条件。

如:如果某一三角形十分等角三角形,那么它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逻辑符号为p当且仅当q,p?q

五,负判断:

1,负判断的涵义:

负判断是否定一个判断的判断,常用“并非”表示

如: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逻辑符号为并非p

数理符号为?p

2,负判断的真假情况

3,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A ?O

?E ?I

?I ?E

?O ?A

?﹙p∧q﹚? ?p∨?q

?﹙p∨q﹚? ?p∧?q

?﹙p→q﹚?p∧?q

?﹙p←q﹚? ?p∧q

第五章推理

一,推理的涵义

推理是指一个会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出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

如:有些合同时有效合同,所以,有些合同时非有效合同。

犯抢劫罪应判处三年志十年有期徒刑,黄某犯抢劫罪,黄某应判处三年至十年的有期徒刑。二,直接推理

1,直言判断对当关系推理

(1)根据矛盾关系的推理

SAP→?SOP ?SAP →SOP

SEP→?SIP ?SEP→SIP

SOP→?SAP ?SIP→SEP

?SOP→SAP SIP→?SEP

(2)根据反对关系的推理

SAP→?SEP

SEP→?SAP

(3)根据下反对关系的推理

?SIP→SOP

?SOP→SIP

(4)根据差等关系的推理

SAP→SIP

?SIP→?SAP

SEP→SOP

?SOP→?SEP

2,直言判断的变形推理

(1)换质法

①换质法的涵义:

改变一个直言判断的质,从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哦按短的推理成为换质法。

如:有些犯罪不是故意的,所以,有些犯罪时非故意的。

②换质法的基本规则

A改变判断的质,即把联项内否定改为肯定或者由肯定改为否定。

B谓项改为与原概念相矛盾的概念。

③换质法的推理形式

SAP→SE?P

SEP→SA?P

SIP→SO?P

SOP→SI?P

(2)换位法

①含义

通过互换直言判断主,谓项的位置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判断的推理,称为换位法。

如:有些法官是法学博士,所以,有些法学博士是法官。

②基本规则

A只改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判断的质。

B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③推理形式

SAP→PIS

SEP→PES

SIP→PIS

SOP不能换位因为周延问题

(3)换质位法

换质法与换位法的结合先换质再换位,再换质再换位

SAP→SE?P→?PES→?PA?S→?SI?P→?SOP

人是动物有些人是非动物

(SA?P→SEP→PES→PA?S 该来的没来来的是不该来的)

SEP→SA?P→?PIS→?PO?S

SIP→SO?P

SOP→SI?P→?PI?S→?PO?S

三,三段论

1,涵义

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判断作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判断作为结论的推理。

如:所有无效合同(M)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P),大前提

所有违法的合同(S)都是无效合同(M)小前提

所以,所有违法的合同(S)都是没有法律约束力(P)的结论

M中项P 大项S小项

逻辑形式:所有的M都是P,

所有S都是M,

所以,所有S都是P。

2,三段论的规则

(1)一个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

违反该原则,要犯“四项错误”

如:精通国际法的法官(集合概念)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某甲是精通国际法的法官(非集合概念),

所以,某甲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2)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

违反该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如:有的法律是程序法。

宪法是法律。

所以,宪法是程序法。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违法这一原则就会犯“大项扩大”或“小项扩大”的逻辑错误。

如,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依法服兵役不是依法纳税。

所以,依法服兵役不是公民的义务。

政治学是有阶级性的。

政治学是科学,

所以,科学是有阶级性的。

(4)从两个否定的前提得出结论

如:鲸鱼不是鱼

这东西不是鲸鱼

所以,这东西不是鱼。

鲸鱼不是鱼

这东西不是鲸鱼

所以,这东西是鱼。

(5)如果一个前提是否定的,那么结论比否定

如:盗窃罪是故意犯罪

某被告的行为不是故意行为

所以,某被告的行为不是盗窃罪。

(6)两个特称的前提得不出结论。

(7)如果前提之一特称,则结论必特称。

四,复合推理

1,联言推理

联言推理就是前提或结论中包含着联言判断,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2,选言推理

(一)相容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是包含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并已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为依据进行推演的推理。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必须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以上推理规则决定了相容选言推理的有效式只有一个即否定肯定式。

本案的作案人或是李山或王石,现在已查明,李山没有参与作案,因此,本案的作案人是王石。

P或者q

? P

所以q →﹙p∨q﹚∧? p→q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

不相容选言推理包含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并以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为依据进行推演的推理。

(1)否定除了一个意外的子判断,就必须肯定那个未被肯定的子判断;

(2)肯定一个子判断,必须否定其余所有子判断。

以上推理规则决定了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个有效式:

(1)否定肯定式:

某甲的收入要么是合法的,要么是违法的;现查明,某甲的收入不是违法的,所以,某甲的收入是合法的。

P要么q

? p

Q →﹙pXq﹚∧? q→q

2,肯定否定式

某甲的收入要么是合法的,要么是违法的;现查明,某甲的收入是合法的,所以,某甲的收入不是违法的。

P要么q

P

? Q →﹙pXq﹚∧p→? q

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前提中包含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依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后件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

推理规则:

(1)肯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否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3)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4)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1,肯定前件式:

肯定前件是说,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一个前提,另一个前提肯定其前件,结论就是肯定其后件。

2,否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是说,以充分假言判断为一个前提,另一前提否定其后件,结论就是否定其前件。另两种形式是错误的: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

如: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息我对你爱情的火。

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嘛?不行。

所以,我并不爱你。

(三)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是以两个假言判断和一个选言判断为前提,并根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

1,简单构成式

简单构成式的假言前提的前件不同,后件相同,选言前提肯定假言前提的前件,结论肯定其后件。

如果是犯罪嫌疑人,他肯定否定自己犯罪,如果不是犯罪嫌疑人,他也否认自己犯罪。

某人或是犯罪嫌疑人,或不是犯罪嫌疑人,

总值,他都不会承认自己犯罪。

p→r

q→r

p∨q

r

总之,r

2,复杂构成式

复杂构成式的假言命题前提的前件不同,后件也不相同,选言命题前提肯定假言命题中不同的前件,结论肯定其不同的后件。

如果是谎话,那么给我一半江山

如果是真话,那么给我一斗金子

或者是谎话,或者是真话

所以,或者给我一半江山,或者给我一斗金子

推理形式:

p→r

q→s

p∨q

r∨s

﹙﹙p→r﹚∧﹙q→s﹚﹙p∨q﹚﹚→﹙r∨s﹚

3,简单破坏式

p→r

q→s

? r∨? s

? p

﹙﹙p→r﹚∧﹙q→s﹚∧﹙? r∨? s﹚﹚→? p

如果一个人想统治世界,他就要有独霸天下的武力,如果一个人想统治世界,他就有能力说服全世界

一个人呢不能有独霸天下的武力,或不能有舒服全世界的能力

所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统治全世界

4,复杂破坏式

p→r

q→s

? r∨? s

? p∨? q

﹙﹙p→r﹚∧﹙q→s﹚∧﹙? r∨? s﹚﹚→﹙? p∨? q﹚

5,二难推理的破解

(1)揭露前提的虚假

如果其他书与古兰经的较易相同,那么有古兰经就可以了,其他书可以烧掉

如果其他书与古兰经教义不同,那是异端邪说,必须烧掉

或与古兰经教义相同,或与古兰经教义不同

其他书必须烧掉

(2)构造反驳法

如果一个人有学问,那么他就不必学习

如果一个人没有学问,那么他就无法学习

一个人或有学问,或没有学问

总值,他不必学习。

(3)回避法

第六章逻辑规律

一,同一律

1,同一律的涵义: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与自身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如果A,那么A。AA

A为任一概念或判断。

“同一思维过程”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而言,一般式指一篇文章,一次谈话,一场辩论等。

“每一思想必须与其社会上通用的意义保持一致”指的是:

(1)所表达的思想与社会上通用的意义保持一致;

(2)与自己的同一思维过程的思想保持一致;

2,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一般有:

(1)混淆概念。指无意中把表面相似而实质不同的两个概念当做一个概念使用。

如“被告”与“罪犯”,“从轻处罚”与“减轻处罚”等

(2)偷换概念。指故意把两个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个概念使用,或用一个概念偷换称另一个概念。

如“推翻政府”与“推翻政权”,“皮箱”与“皮做的箱子”等

(3)转移论题。指无意识地离开原论题而去谈论其他论题。

(4)偷换论题。指故意用一个相类似的或根本不同的判断来代替原来的判断。

二,矛盾律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同同时为真。

公式:并非(A并且非A)

如:同时断定“张三是法官”和“张三不是法官”,同时断定“这朵花是红色”和“这朵花的是绿色的”。

2,违法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称为“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分为显性的自相矛盾和隐性的自相矛盾。

如: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信念的

只有傻瓜才会明确断定一件事情,聪明人对任何事情都抱怀疑态度的。

公诉人指控的基本上都正确。

辩护人已讲的很全面了,我只补充两点。

3,悖论

(1)悖论的涵义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从一个判断的真可以推出它的假,以它的假推出它的真。如:所有克里特岛人都是说谎者。问题是,说这话的人是克里特岛人。

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我说的这句话是谎话。

罗素悖论:我只给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

“我到这里来时来吊死的。”

(2)悖论的成因

①自我涉及:即语义与语用相互缠绕

②否定:即任一悖论中都有否定。

(3)北路的解决

①运用人工语言

②区分语义与语用的的不同层次。

③超协调逻辑

三,排中律

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

公式:A或者非A。

2,排中律与矛盾律的区别

(1)范围不同

矛盾律适用于两个互相或互相反对的判断,排中律只适用于互相矛盾的判断,而不适用于互相反对的判断。

(2)要求不同

矛盾律要求思维具有首尾一致性,排中律要求思维具有确定性(

(3)表现不同

矛盾律表现为多两个矛盾或反对的判断的肯定,排中律为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的否定。(4)逻辑错误不同

矛盾律的逻辑错误为“自相矛盾”,拍中论的逻辑错误为“模棱两可”。

3,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

称为“模棱两可”

如:认为某种行为违法,是说不过去的,而断定该行为不违法也是说不过去的。

四,充足理由律

1,充足理由律的基本内容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真实的思想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公式:B∧﹙B→A﹚→A

2,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

违法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称为“推不出”。

主要表现:理由虚假,预期理由,循环论证,无关论证,以人为据,诉诸感情等。

第七章论证

一,什么事论证

论证时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二,论证的结构

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组成。

论题是通过论证要确定其真实性的命题。

论据是被用来证明论题真实性根据的命题。

论证方式是把论题和论据联系起来的形式。

三,论证的规则。

1,论题应当清楚确切,不应含糊其辞,不应该有歧义。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论题不清”。

2,论题应当保持同一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偷换论题”,比较典型的是“证明过多”和“证明过少”。3,论据应当是真实命题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论据虚假”和“与其理由”

4,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论题的真实性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循环论证

5,从论据中应能推出论题

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叫“推不出”,比较典型的有“论题与证据不相干”和“论据不足”。

四,反驳

1,什么叫反驳

反驳就是同一个或有些真实命题确定某一论题或证据虚假,或确定某一论证的论证方式不正确的思维过程。

2,反驳方法

(1)反驳论题:以对方论证中的论题作为反驳对象而展开的思维活动。

(2)反驳论据:以对方论证中的论据作为反驳对象而展开的思维活动。

(3)反驳论证方式:以对方论证中的论据同论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反驳对象而展开的思维活动。

(4)归谬法:

先假定被反驳的论题真实,由此引出新的推断,再以被反驳的论题作为前件,引申出的推断作为后件,形成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然后用证据证明引申出的推断假,或引申出的推断明显荒谬,从而推断出被反驳论题虚假的反驳方法。

法律逻辑学1

文法教研室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的前件p是假的,而后件q 是真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2.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 才q”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3.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的。 4.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关系或关系的判断假。 5.在三段论第三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主项。其具体规则为:小前提必须是肯定判断;结论必须是。 6.如果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p,那么q”是假的,则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前件p一定是的,而后件q一定是的。 7.如果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只有p,才q”的前件p和后件q都是假的,则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一定是的。 8.根据差等关系,SIP真,则SAP 。 9.在三段论第二格中,中项M是大、小前提中的项。其具体规则为:大前提必须是;两个前提中必有一个是否定判断。 二、单项选择题 1.“大学生“与“共青团员学生”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2.“党员审判员”与“司法干部”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是()。 A、交叉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3.在审判工作中参照典型案例量刑,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4.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逻辑学中()的具体运用。 A、归纳推理 B、回溯推理 C、类比推理 D、模态推理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法直接推理,其结论是()。 A、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不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D、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6.“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我是人民”这两个判断中的“人民”()。 A、都是集合概念 B、都是非集合概念 C、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 D、前者是非集合概念,后者是集合概念 7.下列各组概念按箭头所示方向属于正确限制的有() A、法官→青年法官→女青年法官 B、女青年法官→青年法官→法官 C、法官→青年→党员 D、党员→青年→法官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法律逻辑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A) 一、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每小题 2分,共20分) 1、思维的形式结构由 和 构成。 2、表示对象不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概念,称为 。 3、由“q p ?→”为假,可知p 为 ,q 为 。 4、对一真值形式的判定,就是确定它属于 、 还是 。 5、直言命题的 和 通称为词项。 6、一个直言命题的谓项周延,其质是 。 7、如果把“新闻系毕业的学生不都当记者”整理成I 命题,则其谓项是 。 8、如果SOP 为假,则S 与P 的外延间具有 关系和 关系。 9、“地球磁场发生磁暴的周期性经常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一致。随着太阳上黑子数目的 增加,磁暴的强烈程度也增高。当太阳黑子数目减少时,磁暴的强烈程度也随之降 低。所以,太阳黑子的出现可能是磁暴的原因。”这是运用了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 法中的 。 10、证明是根据已知为 的命题,来确定某一命题 的思维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不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q p ∧”与“s r ∨”这两个命题形式含有 ( ) A 、相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B 、不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C 、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 D 、相同的逻辑常项,不同的变项 2、在下列语句中,在集合意义下使用语词“人”的是 ( ) A 、人是有思维能力的 B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 、人贵有自知之明 D 、人是世间万物中第一个可宝贵的 3、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正确的是 ( ) A 、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 、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 、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名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 、概念分为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正概念 4、正确表示 “中国”、“亚洲国家”、“发展中国家”三个概念外延间关系的图形是 ( ) A 、 B 、 C 、 D 5、当p 真、q ?也真时,下列为真的公式是 ( ) A 、q p ∧ B 、q p ∨ C 、q p → D 、q p ? 6、和“并非: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物美”相等值的命题是 ( ) A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物也不美 B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廉但物不美 C 、这个商店的商品价不廉,或物不美 D 、这个商店的商品物美但价不廉

法律逻辑学[1]

是非判断题 1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2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3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内涵以扩大外延的逻辑方法。() 4 “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单纯的概念。() 5 “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一语境中,“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集合概念。() 6 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与否由量项决定,谓项周延与否是联项决定。 7 只要逻辑形式有效,结论就必然真实。() 8 通过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SOP 可简单换位为POS 2 综合分析题 指出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写出它的推理形式毛病分析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需说明理由。 1、并非所有的放火罪都是过失犯罪,所以,所有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 2、精神上缺陷的人不能做证人,所以,有的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是能做证人的。 3 、本案被告人李X 不能从轻处罚,因为,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而李X 不是犯罪以后自由的。 是非判断题 1 概念通过语词来表达,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错) 2 根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对) 3 概念的概括就是减少内涵以扩大外延的逻辑方法。(对) 4 “唐朝第一位皇帝”是单纯的概念。(对,单纯?估计是“单独”) 5 “北京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这一语境中,“北京大学的学生”是集合概念。(对) 6 直言命题的主项周延与否由量项决定,谓项周延与否是联项决定。(对) 7 只要逻辑形式有效,结论就必然真实。(错) 8 通过直言命题的变形推理,SOP 可简单换位为POS (错) 2 综合分析题指出下列推理属于何种类型的推理?写出它的推理形式毛病分析其是否有效,如果无效需说明理由。 1、并非所有的放火罪都是过失犯罪,所以,所有放火罪都不是过失犯罪。形式为对当关系推理,无效,由 E 命题假不能退出 A 命题真。 2、精神上缺陷的人不能做证人,所以,有的精神上没有缺陷的人是能做证人的。 命题变形推理,有效。换质位推理:sap--se(非p)--(非p)es--(非p) a (非s)-- (非s) I (非p )。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

法律与逻辑的关系 1、法学离不开逻辑,逻辑是法学的基础。 无论立法、司法、法治的实现,还是法学研究、法律教学都离不开逻辑。 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的最根本区别是思维是否具有逻辑性。思维逻辑性,就是思维活动遵循逻辑规律,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做出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论证。 在法治社会中,违反逻辑的法律必将导致法律体系混乱,从而导致社会的混乱。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律应更集中体现人类的理性,体现理性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人类理性最重要的支柱性学科之一。 2、逻辑也要借助于法律的推动得以发展。 逻辑的诞生,除了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产生的推动力外,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造就的辩论风气(如议会辩论、法庭辩论等),特别是辩论中对谬误的驳斥和对有效论证的追求,为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动力。 课程内容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第三章命题(一) ——简单命题 第四章命题(二) ——复合命题 第五章规范命题及推理(自学) 第六章演绎推理(一) ——简单命题推理 第七章演绎推理(二) ——复合命题推理 第八章归纳推理 第九章类比推理 第十章假说与侦查假说(自学) 第十一章论证(自学) 第十二章逻辑学基本规律(自学)

第一章引论 本章要求: 明确法律逻辑学的定义、法律逻辑学研究的对象 第一节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1、“逻辑”一词的来源 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λoyos(逻各斯)。 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逻各斯”看作是“顷刻也不能离开的那个东西”,“是指导一切的东西”。古罗马更多的用“论辩术”(dialectica)表示逻辑科学。 日本学者把“逻辑”思想译为“论理学”。中国学者把研究论辩的学问(逻辑)称为“名学”、“辩学”、“理则学”等;17世纪明末李之藻与葡萄牙传教士合作,将葡萄牙大学逻辑讲义《亚里士多德论辩学概论》译为《名理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思想家严复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他把英国逻辑学家穆勒的《逻辑体系:归纳与演绎》译为《穆勒名学》,仍用“名学”代替“逻辑”命名其书籍。孙中山先生把logic意译为理则学,即“思想之门径,诸学之规则”。20世纪30-40年代,“逻辑”的译名才逐渐被我国逻辑学界接受并使用。 2、“逻辑”的一般含义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 一般指如下四种含义: (1)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 (3)指人们思维的规律、规则; (4)指一门研究特定对象的科学, 即逻辑学。 二、逻辑学及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逻辑学的产生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2000多年历史;源于当时论辩风气的盛行和科学的发展。三个发源地:中国、印度和希腊。 1、中国 春秋战国时代逻辑思想大为发展。出现了:惠施、公孙龙、墨子、韩非子、荀况等逻辑学家。以《墨经》对逻辑学的贡献最为卓著。 墨子:(公元前479-前381年) 2、印度 印度逻辑学称为“因明”。主要著作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 3、古希腊 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对逻辑做了最全面的研究——最有建树的是亚里士多德,其著作《工具论》。被尊称为“逻辑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渊博的学者。

2019年电大《法律逻辑学》机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2019年电大《法律逻辑学》机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 A.反证法——间接证明 B.定义项——定义 C.山脉——山 D.大项——三段论 2.“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D)。 A.企业 B.动产 C.土地 D.财产 3.“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D)。 A.负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普遍概念 D.集合概念 4."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A.正确的划分 B.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C.错误的划分 D.分类 5."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B)。 A.集合概念 B.普遍概念 C.单独概念 D.负概念 6.“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 A.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C.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D.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7.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C)。 A.全异关系 B.真包含于关系 C.交叉关系 D.同一关系 8.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A.划分 B.定义 C.分类

D.限制 9.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A)。 A.矛盾关系 B.下反对关系 C.差等关系 D.反对关系 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A) A.逻辑常项 B.语言表达形式 C.变项 D.思维的内容 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一定义是(D)。 A.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B.犯了"定义含混"的逻辑错误 C.正确的定义 D.犯了"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B)。 A.普遍概念 B.单独概念 C.负概念 D.正概念

法律逻辑学试题与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 分)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 ,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 C )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 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 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2.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D )。 A.主项和谓项 B. 主项和量项 C. 谓项和联项 D. 量项和联项 3.“正当防卫不是犯罪行为”这个判断的主、谓周延情况是( A )。 A. 主、谓项都周延 B. 主、谓项都不周延 C. 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D.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4.运用换质法和换位法推理,由SEP可以推出(D )。 A. AS B. E C. E D. IS 5.与“并非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等值的判断是( A )。 A.所有贪污罪都是故意犯罪 B. 所有贪污罪都不是故意犯罪 C. 有些贪污罪是故意犯罪 D. 有些贪污罪不是故意犯罪 6.“并非某甲或某乙有罪”等值的判断是( D )。 A.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 某甲或某乙有罪 D. 某甲或某乙无罪 7.若“某甲必然不是凶手”为真,则( C )为真。 A. 某甲必然是凶手 B. 某甲可能是凶手 C. 某甲可能不是凶手 D. 某甲不必然不是凶手 8.类比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相同点是( D )。 A. 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B. 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C. 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D. 或然性推理 9.“ 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C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 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10.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 C )的逻辑错误。 A.虚假论据 B.预期理由 C.循环论证 D.推不出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1 一、填空题 1, 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 (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 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只有当前件 (真)而后件(假)_时, 它才是假的 ;在其它情况下 ,它都是真的 . 3,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 (同一律 ),( 不矛盾律 )和(排中排 ). 4, 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这一定义中 ,被定义项是 (刑法), 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 , 邻近属概念是 ( 法律 ). 二 , 单项选择题 1, " 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 "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定义过宽 (2) 定义过窄 (3) 定义用否定联项 (4) 以比喻代定义 2, 下列判断形式中 ,主, 谓项都周延的是 (2 ) (1) 所有的 S 是 P (2) 所有 S 不是 P ⑶有S 是P ⑷有S 不是P 3, "p T q"负判断是(4) (1) P A g (2) p V q ⑶p V g (4) _p 真且q 假 ________ p t 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 可能非 P (3) 必然非 P 5," 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 (2) 可能 P (4) 不可能非 P 就是说 , 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 ." 这段议论 (1 ) (1) 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3) 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2) 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4) 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 "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 (2 ) 8, "p V g"的等值判断(3 ) (1) p t g (2) p V g (3) p A g (4) p t g 9, 当:"所有S 是P"与"有的S 是P"均是假时,则S 与P 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 反对关系 (2) 差等关系 (3)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10, 当p 假q 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 A q (2) p V q (3) p t q (4) p A q 三 , 问答题 1, 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 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 , 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 普通逻辑所说的 "同一思维过程 ", 是指同一时间 ,同一关系 , 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 "三同一 "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 :A 是 A. "A" 表示任何一个思想 , 它可以是概念 , 也可以是判断 .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 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 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 , 又有区别 .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 . 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 , 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 ,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 提, 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6," 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1) 反对关系 (3) 差等关系 7, " 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 (2) 矛盾关系 (4) 下反对关系 ; 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 , 所以, 这个行为是贪污罪 ." 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3 ) (1) 大项不当周延 (3) 中项不周延 (2) 不项不当周延 (4) 两否定推结论

法律逻辑学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B

《法律逻辑学》复习纲要B 一、单项选择题 1.“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2.下列对概念的限制中错误的是()。 A、把“北京市”限制为“西城区” B、把“书籍”限制为“《法律逻辑学》” C、把“黄山”限制为“风景秀丽的黄山” D、把“数学家”限制为“陈景润” 3.属于联言判断的语言表述形式中合主联谓式的是()。 A、刑法和民法都是法律专业应该学习的课程 B、小张和小王都是法律专业毕业生,并且都是律师 C、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 D、马寅初和孙爷芳都是经济学家 4.根据规范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由“允许非P”可以推出()。 A、禁止P B、允许P C、必须非P D、不必须P 5.若两个直言命题变项都相同,而常项都不同,则这两个命题对当关系是()。 A、差等关系 B、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下反对关系 6.同时肯定“所有的人都会犯错误”与“有的人不会犯错误”这两个命题会违反()。 A、同一律 B、矛盾律 C、排中律 D、充足理由律 7.既断定SAP假,又断定SEP假,则()。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不矛盾律 C、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 D、违反排中律 8.“P∧q”的等值判断是()。 A、P→q B、P∨q C、P∧q D、P←q 9.断定“这个S是P”与“这个S不是P”同真,则()。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10 “甲与乙是同案犯”这一判断是()。 A、性质判断 B、联言判断 C、选言判断 D、关系判断 11.当“SAP”与“SIP”均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 D、真包含关系 12.“圆是平面上的点对一个中心保持相等距离所形成的封闭的曲线。”这个定义是()。 A、语词定义 B、发生定义 C、功用定义 D、关系定义

法律逻辑学 山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多选题(36分) 1、如果A与B是单独概念,则A与B之间的外延关系不可能是()A、全同关系;B、交叉关系;C、全异关系;D、从属关系 学生回答是:BD 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与这一命题具有相同形式的有。 A、如果你有空,请立即回信。 B、只要寒潮一来,气温就会下降。 C、理论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D、只有讲究科学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绩。 学生回答是:ABC 3、下面关于同项的A、E、l、O命题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有.()A、A与E为反对关系;B、非A与0是等值关系;C、1与E为矛盾关系;D、A与1为全容关系。 学生回答是:ABCD 4、下面关于法律规则的分解与合并,说法正确的有. A、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合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B、具有相同法律后果、不同法定条件的规则可以通过法定条件的析取合并为一个法律规则。 C、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析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析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D、如果一个法律规则的条件由几个合取肢构成,那么该法律规则可以拆分为几个不同的由合取肢作为条件的法律规则。 学生回答是:BC 5、下面关于法律三段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所有的法律演绎推理都是法律三段论;B、所有的法律三段论都是法律演绎推理;C、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D、法律三段论是法律推理的核心。 学生回答是:BD 6、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但是有的原因没有结果。 以下哪项为真,则该命题为假?() A、有的结果没有原因; B、所有原因有结果; C、有的结果没有原因,或者所有原因都有结果; D、有的原因有结果。 学生回答是:ABC 7、“X能波2整除”和“X能被4整除”之间是什么关系?() A、前者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B、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C、后者是前者的充分条件; D、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法律逻辑学作业一 1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浏览器请采用兼容模式。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总分30.00)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 B )。(1.00分) A. 集合概念 B. 普遍概念 C. 单独概念 D. 负概念 2. “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是(C) (1.00分) A. 所有M不是P,S是M,所以S不是P B. M是P,S不是M,所以S不是P C. 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 D. 有些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S不是P 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延关系是( C )。(1.00分) A. 全异关系 B. 真包含于关系 C. 交叉关系 D. 同一关系 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D )。(1.00分) A. 划分 B. 定义 C. 分类 D. 限制 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断之间的关系是( A )。(1.00分)

A. 矛盾关系 B. 下反对关系 C. 差等关系 D. 反对关系 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A)(1.00分) A. 反证法——间接证明 B. 定义项——定义 C. 山脉——山 D. 大项——三段论 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 D )。(1.00分) A. 企业 B. 动产 C. 土地 D. 财产 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人”这一概念属于( D )。(1.00分) A. 负概念 B. 非集合概念 C. 普遍概念 D. 集合概念 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C )。(1.00分) A. 正确的划分 B. 犯了"子项不全"的逻辑错误 C. 错误的划分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卷号:6122《法律逻辑学》试题(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主项与谓项均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 SEP 、主项与谓项均不周延的性质判断的逻辑形式是SIP 。 2、如果一个归纳推理的前提是假的,则其结论一定是假 的。 3、根据不矛盾律,可以由一个判断真,推出与其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判断假。 4、“如果某甲犯了杀人罪,则其应受法律制裁”这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如果P那么q或p→q ,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 p、q 。 5、选言判断可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两种。 6、“如果毕业论文不及格,那么他就无法按时毕业。”这个判断的逻辑形式为p→q或如果p,那么q,其中,逻辑常项是如果、那么,逻辑变项是p和q。 7、某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MOP.小前提应为MAS,结论应为SOP 。 8、任何概念都有两个逻辑特征,即(内涵)和(外延)。 9、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 假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杭州人是讲卫生的”这一判断中,“杭州人”是( A ) A、集合概念 B、非集合概念 C、负概念 D、单独概念 2、如果A、B两个判断不同真,可同假,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C ) A、差等关系 B、矛盾关系 C、反对关系 D、下反对关系 3、正确进行充分条件假言直言推理,应当(C ) A、否定前件就是否定后件 B、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C、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 D、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4、“所有的S是P”与“没有S是P”之间具有( A ) A、反对关系 B、矛盾关系 C、差等关系 D、下反对关系 5、同时否定SAP与SOP则( C ) A、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B、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C、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D、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全称否定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B ) A、SAP B、SIP C、SOP D、SEP 7、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C )

法律逻辑学 (第二版)主编陈金钊熊明辉知识点

法律逻辑学 (第二版) 主编陈金钊 熊明辉 目录 第一章法治与法律逻辑 第二章法律思维、语言与逻辑 第三章概念与法律概念 第四章判断与法律判断 第五章推理与法律推理 第六章论证与法律论证 第七章大前提的建构(一):法律发现 第八章大前提的建构(二):法律解释 第九章小前提的建构:法律事实的认定 第十章法律论证评价与谬误 第十一章道义逻辑 第一章法治与法律逻辑 第一节法律逻辑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法律逻辑简史 逻辑学通常被认为产生于古希腊,其始祖就是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在古希腊,逻辑学的产生被认为有两大动因:一是公共演讲,二是法庭辩论。由此可见,逻辑学一开始就与法律是分不开的,法律与逻辑之关联有着悠久的历史。 二、我国法律逻辑简史 第一阶段是传统逻辑研究方法阶段。 第二阶段是现代逻辑研究方法阶段。 第三阶段是法理学研究方法阶段。 第四阶段是非形式逻辑研究方法。 第一章法治与法律逻辑 三、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在古希腊时代,逻辑学是应民主和法治的需要而产生的,其目的是找到一种评判决断的理性工具。自从亚里士多德确定了逻辑学在理性评判中的不可替代地位之后,逻辑学就成为维护与实现法治的基础性工具。如前所述,弗劳斯已把法律与逻辑看成是最亲密的朋友,而霍姆斯曾指出:“法律人的训练主要是逻辑训练,司法裁决的语言主要是逻辑语言。” 第一章法治与法律逻辑 四、法律逻辑学的主要内容 从宏观的角度看,法律逻辑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从微观的甚至是核心的内容来看,法律逻辑学主要是研究法律推理与论证方法的学问。五、法律逻辑的特征与功能 (一)逻辑学角度的特征 1.法律逻辑首先必须是逻辑。 2.法律逻辑是一门应用逻辑。 3.法律逻辑是一种语用逻辑。 第一章法治与法律逻辑 (二)法学角度的特征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有的犯罪不是故意的"这一性质判断中的逻辑常项是(有的……不是……),逻辑变项是(犯罪,故意). 2,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_时,它才是假的;在其它情况下,它都是真的. 3,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有(同一律),( 不矛盾律)和(排中排). 4,在"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这一定义中,被定义项是(刑法),种差是(规定犯罪和刑罚) ,邻近属概念是(法律). 二,单项选择题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断是( 4) (1) p∧g (2) p∨q (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 p→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 (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 _______ 8,"p∨g"的等值判断(3 ) _______ ______ (1) p→g (2) p∨g _ _ _ _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最新河南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法学专科法律逻辑学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5春开始河南电大把《法律逻辑学》纳入“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一单选题: 1."集合概念"这个概念属于(普遍概念) 2.“任何改革者不是思想僵化的,有些干部是改革者, 所以有些干部不是思想僵化的”。此推理的逻辑形式 是(所有M不是P,有些S是M,所以有些S不是P)3.如果有的A是B,并且有的A不是B,则A于B的外 延关系是(交叉关系) 4.下列依据属种关系概念间内涵与外延来明确概念的 逻辑方法是(限制) 5.主谓项相同,而量项与联项均不相同的两个性质判 断之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 6.下列对概念的概括正确的是(反证法——间接证 明) 7.“不动产”这一负概念的论域是(财产) 8.“中国人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中的“中国 人”这一概念属于(集合概念) 9."树分为树枝、树叶、树根、树茎"这一划分是(错 误的划分) 10.思维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逻辑常项) 11."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这一定义是(犯了"以比喻代 定义"的逻辑错误) 12.如果A是划分母项,则根据划分规则,A不可以是 (单独概念) 13.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 然的) 1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这句话作为定义的错误是 (以比喻代定义) 15.若"有A是B"、"有A不是B"、"有B是A"、"有B 不是A"均真,则A与B(交叉关系) 16.“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那么对于教 唆犯,可以从轻处罚”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7.普通逻辑研究推理,主要研究(前提与结论间的形 式联系) 18.将“母项”概括为“划分”、限制为“子项”,则(概 括和限制都错) 19.“这个抢劫犯一定是李鹏”是(必然肯定判断) 20.“甲某可能不是盗窃犯”是(可能否定判断) 21.求同法的特点是(去异求同) 22."重工业是生产重工业产品的工业"这一定义是(犯 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3.如果(A与B交叉),那么有的A是B,并且有的A 不是B 24.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属性"来考虑概 念所属种类,"无产阶级"是(正概念) 25."犯罪的不都是青少年" 这一判断可以理解为(有 的犯罪的不是青少年) 26.“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是一个(选言判断) 27."在若干要求离婚的案件中,情况各不相同,但双方 感情破裂是共同的,可以推知,双方感情破裂是要 求离婚的主要目的。"这段话运用的是(求同法)28.“他不但口才好,而且充当辩护人辩护得也好”是 一个(联言判断) 29.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含义是(没有前件,就没有后 件) 30.在"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和"小王是中国人"中," 中国人"(前者是集合概念后者是非集合概念)31.动物学家用一种苍蝇(猩猩蝇)做实验。如果在猩 猩蝇生长期内给予全日光照,猩猩蝇经过208小时 成熟。如果给予半日光照,则猩猩蝇需要212小时 才能生长成熟。如果在生长期内无光照,则要219 小时内才能成熟。可见,光照时间长短是猩猩蝇成 熟期长短的原因。该实验运用的寻求因果联系的方 法是(共变法) 32.甲说:“根据该被告犯罪的情况,不应从重处罚。” 乙说: “那就应从轻处罚。”甲说: “也不应从轻处罚。” 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甲说的话(不违反逻辑规律)33."我既肯定有人不是好的,又肯定所有人是好的"犯 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34.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 论题的真实性来论证”的规则,就会犯(循环论证)的逻辑错误。 35.某甲说:“要说必然会胜诉是不对的,谁能担保必然 会胜诉呢?要说可能不会胜诉也是不对的,怎么可 能不会胜诉呢?”。从逻辑基本规律分析,某甲说的 话(违反排中律) 36..前年引进美国大片《廊桥遗梦》,仅仅在滨州市放 映一周时间,各影剧院的总票房收入就达到800万 元。这一次滨州市又引进《泰坦尼克号》,准备连续 放映10天,1000万元的票房收入应该能够突破。 根据这些信息,分析上述推断最可能隐含以下哪项 假设(这两部片子都是艺术精品,预计每天的上座 率、票价等非常类似)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法律逻辑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法学理论学时:___32____ 实践学时:__ 4___ 一、课程说明 1、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开课意义】 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法学与逻辑学存在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如法律的制定或执行、法律的研究和运用,无不广泛地涉及逻辑问题;因此,学习法律逻辑对从事法学或法律工作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本科法学专业的专业选修必修课程。 【目的与任务】 法律逻辑学是一门应用性质的形式逻辑分支学科。法律逻辑的工具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特别强调掌握、运用逻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法律逻辑学是培养法学工作者和司法工作者逻辑思维、思辨能力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使学生掌握法律逻辑思维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素质,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逻辑学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教学目标】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律逻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力量;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教学要求】 通过学习,学生应全面了解逻辑学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逻辑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词项逻辑、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归纳逻辑及逻辑基本规律等内容。同时,学生还应该了解侦查逻辑、法律规范逻辑、法律论辩逻辑等特殊的法律逻辑问题,并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法律逻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因此,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法学专业基础课程,尤其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4 二、大纲本文(小四宋体加粗) (一)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1、学习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搞清学习法律逻辑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

法律逻辑学

法律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 (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2)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指研究思维的结构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 (4)指某种特殊的观点、方法 2.法律逻辑学特点 (1)介绍一般的逻辑理论 (2)介绍和研究涉法思维活动中特殊的形式与规律的逻辑理论 3.法律逻辑学的意义 (1)是推进法律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2)有助于提高立法工作的水平 (3)有助于提高法学研究和依法办案的能力 4.什么是命题 命题是表达思维对象的情况并具有真假之分的语句 5.命题的逻辑特征 (1)命题总是对思维对象的情况有所断定 (2)命题最基本的逻辑特征有真假之分 6.命题与语句的关系 (1)命题与语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命题要通过语句来表达,语句是命题的表现形式(2)命题与语句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 a.命题与语句因其各自的特点不同,分别成为不同学科的科研对象 b.并非任何语句都直接表达命题 c.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 d.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7.复合命题可分为? 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负命题 8.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它是以主谓式语句表达的命题。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 9.直言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 (1)全称命题的主项周延 (2)特称命题的主项不周延 (3)肯定命题的谓项不周延 (4)否定命题的谓项周延 10.换位法 通过交换直言命题主、谓项的位置而推出另一个直言命题的推理,称为换位法 11.换位法必遵守的规则 (1)只改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命题的质 (2)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周延 12.三段论 三段论是由包含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作为结论的推理

法律逻辑学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 3、定义都由(被定义项)、(定义项) 和定义联项 三部分组成。4、划分都由(母项)、(子项)和划分的根据(或标准)三部分组成。5、模态命题是指包含有各种(各种模态词)的命题6、模态命题就是断定事物(可能性或必然性)的命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定义透过列出一个事件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述或规范一个词或一个概念的意义、2.划分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3、选言推理:根据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而进行的推理。选言命题有相容与不相容之分,相应地,选言推理分为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两种4、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 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5.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很特殊的情况发生,比如地理环境中发生了什么异常使得兔子必以撞树为快.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划分的概念和应当遵循的规则P27-29 2、简述定义的概念和 应当遵循的规则P22-25 3、简述三段论的格与式P90-92 五、论述题(20分)试述三段论的规则和谬误 三段论谬误是存在形式上的,所以称之为形式谬误。(与第四章的非形式谬误相对照)规则1.避免四项. 结论只断定了两项,主项(小项)和谓项(大项)。这两项要分别与中项联系,结论才能是合理的。这三 项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三段论就都是无效的。这种谬误通常称为四项谬误。这种谬误常源于语词歧义, 中项的语词发生歧义。与大项联系的是一种意思,而与小项联系的则是另外一种意思。 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甲与乙是同案犯”。这属于关系判断中何关系?(1)①对称2、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特称判断,则其小前提应是??(3)③MAS 3、“你有义务作证,因为你知道案情”。这段话作为三段论,省略了?(4 )④大前提4、如一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为 否定判断,则其大前提应是?(3 )③PAM5、中项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皆作为谓项。这是三段论的??(2 )②第二格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2、矛盾律的公式是:(A不是非A) 3、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4、充足理由律可以表述为:( 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5、科学假设的的建立一般要经过初建阶段、推演阶段和验证阶段三个阶段。 6、论证一般是由论题、论据、论证联项三个要素组成。

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1,"犯罪不是合法的行为"这一定义的逻辑错误是(3 ) (1)定义过宽(2)定义过窄 (3)定义用否定联项 (4)以比喻代定义 2,下列判断形式中,主,谓项都周延的是(2 ) (1)所有的S是P (2)所有S不是P (3)有S是P (4)有S不是P 3,"p→q"负判断是( 4) (1) p∧g (2) p∨q (3) p∨g (4) _p真且q假______ p→g 4,与"不必然P"等值的判断是(1 ) (1)可能非P (2)可能P (3)必然非P (4)不可能非P 5,"现在不是强调法治吗就是说,强调让法院的人来治理社会治安."这段议论(1 ) (1)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2)违反不矛盾律的要求 (3)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4)不违反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要求 6,"所有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与"有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这两个性质判断具有(2 ) (1)反对关系 (2)矛盾关系 (3)差等关系 (4)下反对关系 7,"凡贪污罪都是故意犯;这个行为是故意犯罪,所以,这个行为是贪污罪."这个三段论所犯的逻辑错误是(3 ) (1)大项不当周延 (2)不项不当周延(3)中项不周延 (4)两否定推结论 8,"p∨g"的等值判断(3 ) (1) p→g (2) p∨g (3) p∧g (4) p→g 9,当:"所有S是P"与"有的S是P"均是假时,则S与P在外延上的关系是(2 ) (1)反对关系 (2)差等关系 (3)矛盾关系 (4)下反对关系 10,当p假q假时,下列判断形式为真的是(3 ) (1)p∧q (2) p∨q (3) p→q (4) p∧q 三,问答题 1,同一律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 普通逻辑所说的"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的思维过程。 同一律的公式:A是A. "A"表示任何一个思想,它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判断. 同一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A必须保持自我的同一性和确定性。 2,推理与论证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论证与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论证与推理是紧密联系的.论题大体相当于推理的结论,论据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前提,论证方式大体相当于推理的形式。 论证和推理的区别主要是: 第一,思维的程序不同; 第二,要求的重点不同; 第三,逻辑结构的繁简不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