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遗传育种复习题解-2007级讲解

遗传育种复习题解-2007级讲解

遗传育种复习题解-2007级讲解
遗传育种复习题解-2007级讲解

微生物育种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成潇龙:有些我直接在答题上改了,也没有做标记。还有些希望你们自己去补充,说实话你们还是以考试为出发的复习,很多还是不用心。哎,理解吧。

微生物育种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遗传与变异

遗传(Inheritance)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生物繁殖过程中,子代与亲代在各方面的相似现象)

变异(Variation)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的差异。(子代个体发生了改变,在某些方面不同于原来亲代的现象)

2.GMOs: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 modification organisms, GMOs),经外源基因导入并因此发生遗传整合和性状改变的生物体。

3.表型和基因型

表型:细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的一些实际的,已表达的特性。分子的角度讲,一个微生物的表现型是它的蛋白质的总和。例如:微生物完成一个特殊化学反应的能力。

基因型:由它的遗传信息组成,它编码微生物的所有特性,基因型代表潜在的特性,并不是特性本身。分子角度讲,一个微生物的基因型是它所有基因的总和。

二、问答题

1.工业微生物菌种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非致病性;适合大规模培养工艺要求;利于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

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简述其证明实验。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结论: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为DNA。

2、噬菌体感染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病毒重建实验结论:HR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结论: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在绝大多数生物中是DNA,在少数病毒中是RNA。

3.简述遗传物质在各种微生物中的存在状态及复制方式。

多数生物中DNA为遗传物质的存在状态:细菌核DNA(拟核)细菌质粒真核细胞染色体,少数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中存在

遗传物质的复制方式:

1、DNA的半保留复制模型

2、DNA的二向复制模型(θ模型)

3、DNA的滚环复制模型

第二章基因突变及其机制

1.突变(Mutation):遗传物质核酸(DNA或病毒中的RNA)中的核苷酸序列突然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

2.突变型:由于突变体中DNA碱基序列的改变,所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及新的表现型称为突变型。

3.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多数是染色体或染色单体遭到巨大损伤产生断裂,而断裂的数目、位置、断裂端连接方式等造成不同的突变。包括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涉及到DNA分子上较大范围的变化,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基因。

4.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包括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缺失、插入或置换,分为碱基置换(转换和颠换)和移码突变。

转换transition:DNA链中一个嘌呤(嘧啶)被另一个嘌呤(嘧啶)所置换。

颠换transversion:DNA链中一个嘌呤(嘧啶)被一个嘧啶(嘌呤)所置换。

5.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由于突变后的密码子代表另一种氨基酸,从而造成个别碱基的改变导致多肽链上某个氨基酸为另一种氨基酸所取代。

6.同义突变: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突变后的密码子编码的仍是同一种氨基酸。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的隐蔽突变。

7.无义突变:突变后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是一类是引起遗传性状改变的突变。8.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在DNA序列中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而使其后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移动,进而引起转录和转译错误的突变叫移码突变。一般只引起一个基因的表达出现错误。

9.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

如:温度敏感突变型。

10.回复突变:突变基因通过再次突变回复到野生型基因的表型性状。

11.沉默突变:表型不发生改变的基因突变,包括同义突变和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而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错义突变。

12.突变率(mutation rate):每个细胞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概率。突变率也可以用某一群体在每一世代(即分裂1次)中产生突变株的数目来表示。

13.转座因子:细胞基因组中能够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一段DNA序列,包括原核生物中的插入序列、转座子以及转座噬菌体(如E. coli的Mu噬菌体)等。几乎所以生物都有转座因子存在。

14.诱变剂mutagen:凡是能诱发生物基因突变,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率的物理因子或化学物质。诱变剂分为化学诱变剂、物理诱变剂和生物诱变剂三类。

15.光复活或光修复(light repair):把经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在可见光下时,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其本质是一种酶促反应,在可见光(300~500nm波长)的活化下,由光复活酶催化嘧啶二聚体分解成为单体。几乎所有的生物细胞中都已发现光复活酶。

16.切除修复:是生物体内进行DNA修复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多步骤的酶反应过程,发生在DNA复制之前,是对模板的修复。在限制性内切酶、核酸外切酶、DNA聚合酶以及连接酶的协同作用下将嘧啶二聚体酶切除去,继而重新合成一段正常的DNA链以填补

酶切所留下的缺口,使损伤的DNA分子恢复正常的修复方式。

17.重组修复:是一种越过损伤而进行的修复,不将模板上损伤碱基除去,而是通过复制后,由Rec系统经染色体交换,使子链上的空隙部位不再正对T=T,而是面对正常的单链。

留在模板链上的二聚体可被切除修复加以除去,或经细胞分裂而稀释。

18.SOS修复:在正常细胞中被关闭,仅在细胞受到重大损伤时激活的一种旁路修复系统,是唯一导致突变的修复。SOS修复系统松懈DNA复制校对系统,允许新生DNA链越过T=T而延伸,不去管双螺旋结构的变形,导致错误的碱基出现在生长链的任何位置,数量太大,错配修复和切除修复系统纠正一些,仍留有很多错配碱基,从而造成突变。

SOS修复系统的介入是紫外线诱发突变的主要原因。

19.表型延迟(phenotype lag):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突变的现象。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的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的繁殖复制。按照原因分为分离性表型延迟(segregational lag)和生理性表型延迟(physiological lag)。

二、突变的表现型有哪些?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1形态突变型:引起细胞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发生改变的突变型。是一种可见突变。

2营养缺陷型:由于代谢过程的缺陷而不能合成某种与合成初级代谢物有关的基因产物的缺陷型。

3抗性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种化学药物、致死物理因子或噬菌体具有抗性的变异菌株。

4致死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造成个体死亡的突变型。杂合状态的显性致死和纯合状态的隐性致死都导致个体的死亡

5 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

如:温度敏感突变型

6. 调节突变型:丧失对某一基因或操纵子表达能力调节的突变型。

7. 产量突变型:所产生的代谢产物的产量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称产量突变型

基因突变遵循以下的一般规律(特点),即突变具有自发性,稀有性,随机性,独立性,可诱发性,可遗传性,可逆性。

四、自发性:突变可自发产生,突变的微生物与所处的环境因素没有对应关系。

四、稀有性:突变的稀有性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突变发生的频率往往很低。

四、随机性:基因突变的发生从时间、个体、位点和所产生的表型变化等方面都带有比较明

显的随机性。突变总是以一定的频率在群体中发生。

四、独立性:

四、可诱发性:

四、可遗传性:

四、可逆性:

三、如何从突变的分子机制来解释突变的自发性和随机性?

突变的自发性和随机性是指突变可自发产生,基因突变的发生从时间、个体、位点和所产生的表型变化等方面都带有比较明显的随机性。

1、转座因子的作用:具有转座作用的DNA序列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是自发和

不确定的。

2、DNA分子的运动:包括环出效应和碱基的互变异构作用造成复制过程中的碱基配对

的错误引起自发突变。

3、DNA分子自发的化学变化,例如自发脱氨氧化作用:胞嘧啶C氧化脱氨基自发地变

成尿嘧啶U而形成错配的碱基对,5m C同样易于自发脱氨基转变为胸腺嘧啶T,子代DNA发生GC→AT的突变。

4、DNA的复制差错:在DNA复制过程中源于DNA聚合酶产生的错误,DNA分子运

动而造成碱基配对错误,修复系统的各种缺陷所导致的结果。

在任何一瞬间,DNA分子中的局部构型的变化、碱基的结构(酮式或烯醇式,氨基式或亚氨基式)、某个碱基是否发生自发的化学变化、具有转座作用的DNA序列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外的位置等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任何时间任何一个基因都可能发生突变,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基因将发生突变却是无法预见的。从而表现出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随机性。

四、试述各种诱变剂的作用机制。

五、根据你所学的诱发突变的知识,你认为能否找到一种仅仅对某一基因具有特异性诱变

作用的化学诱变剂?为什么?

答:不能找到具有特异性诱变作用的化学诱变剂,因为对于一般的化学诱变剂:碱基类似物、碱基修饰剂、移码突变剂,均不具有特异性。

六、D NA链上发生的损伤是否一定发生表型的改变?尽你所能说出理由。

答:不一定,前突变的可能结果有三种:细胞正常、细胞死亡和细胞基因突变,只有基因发生突变的细胞才可能发生表型的改变。而基因型的改变不一定引起表型的改变,

突变——(修复作用)——突变基因——(转录、翻译)——表型(二倍体显隐性、环境)DNA的结构发生改变后,经过多种修复作用后前突变有三种可能结果:1. 由于损伤未

修复导致细胞死亡,不会产生表型;2. 通过错误的修复而固定损伤,细胞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也可能是致死的),有可能产生表型改变;3. 通过正确修复而恢复原序列,不产生表型改变。

七、紫外线引起的胸腺嘧啶二聚体对微生物有何影响?哪些修复系统可对此进行修复,其

结果如何?

答:通常T=T是在DNA链上相邻的嘧啶之间交联而成的。这个二聚体对热和酸都稳定,因为这时两条链的相应部分已由化学键代替了原来的氢键,使得连接更为牢固。在DNA复制时,两条链之间的二聚体会阻碍双链的分开和复制,而在同一链上二聚体的形成则会阻碍碱基的正常配对。在正常情况下T与A配对,若二聚体形成,就要破坏A的正常掺入,复制就会在这一点上突然停止或错误进行,以至在新形成的链上有了一个改变了的碱基序列。对DNA分子中的胸腺嘧啶二聚体主要有五种修复途径:光复活、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以及二聚体糖基酶修复机制。

①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ation):是一种高度专一的修复方式,只作用于由紫外线引起的DNA嘧啶二聚体的修复

②切除修复:发生在DNA复制之前,是对模板的修复,如大肠杆菌中的Uvr修复系统,负责切除大量的胸腺嘧啶二聚体

③重组修复系统:不将损伤碱基除去,而是通过复制后,经染色体交换,使子链上的空隙部位不再正对T=T,而是面对正常的单链。其中Rec系统负责消除那些没有被切除修复系统所切除的T=T可能造成的可怕的后果。

④SOS修复系统:松懈DNA复制校对系统,允许新生DNA链越过T=T而延伸,不去管双螺旋结构的变形,导致错误的碱基出现在生长链的任何位置,数量太大,错配修复和切除修复系统纠正一些,仍留有很多错配碱基,从而造成突变。

⑤二聚体糖基酶修复:在复制过程中或复制完成后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具有内在的AP限制性内切酶活性的嘧啶二聚体糖基酶专一识别T=T,并切除错误碱基实现模板的修复。

光复活、切除修复和二聚体糖苷酶修复都是修复模板链,而重组修复是形成一条新的模板链,SOS是产生连续的子链。SOS修复是唯一导致突变的修复,其余的修复机制都是将DNA损伤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或产生与亲本完成相同的子代DNA。

八、突变后其基因型是否会很快表现?为什么?

答: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的改变,即表型延迟,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的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的繁殖复制。

表型延迟的原因有两种:分别是分离性表型延迟和生理性表型延迟。分离性表型延迟(segregational lag)是突变基因由杂合状态到纯合状态所造成的表型迟延。生理性表型延迟(physiological lag)是由于基因产物的“稀释”过程所造成的表型迟延。

九、基因型的变异在表现型上有哪些可能的类型?

沉默突变、产生表型突变(形态突变型、营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条件致死

突变型、产量突变型)

第三章突变的应用

一、试述高产突变株诱变育种的一般步骤及每部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1.出发菌株的选择目的:选择既往诱变史少的高产菌株纯系菌株和对诱变剂敏感菌种

2诱变菌株的培养前培养目的,将诱变细胞的生理状态调整到处于同步生长状态的旺盛的对数生长期而细胞内又含丰富的内源性碱基。

3诱变菌悬液制备目的:使细胞处于良好的分散状态。调节适当的细胞或孢子密度。

4诱变处理目的用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诱发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5后培养诱变处理后,立即将处理过的细胞转移到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突变基因稳定,纯合并表达,而且有利于消除表型延迟

6 高产突变株的分离与筛选经过分离和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

二、何谓营养缺陷型?举例说明其在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中应用

营养缺陷型:是指丧失了合成一种或者多种必需的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他们不能再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上才能正常生长。

应用:(1)阻断代谢途径,积累中间代谢产物

(2)阻断分支代谢,改变代谢流向,积累另一端代谢产物

(3)解除反馈抑制,积累代谢产物

(4)利用渗漏缺陷型进行代谢调控育种

三、试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选育的一般步骤及每步的目的注意事项

(1)诱变处理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诱发遗传物质改变(选择高剂量)

(2)后培养使突变基因稳定,纯合并表达,而且有利于消除表型延迟

(3)淘汰野生型为了检出方便,大量淘汰野生型细胞,起到“浓缩”缺陷型作用

(4)检出缺陷型将缺陷型从群体中检出分离

(5)营养缺陷型鉴定确定该菌株是何种生长因子缺陷型

(6)生产性能检测及高产菌株筛选:对所得到的菌株进行生产性能的测试,从中选出高产突变株

四、在营养缺陷型突变选育中,有哪些方法用于淘汰野生型?方法及对象。

1.热差别杀菌法:利用芽孢或者孢子比营养细胞更加耐热的特点,将诱变处理细菌形成芽孢,吧芽孢在基本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加热杀死营养体。由于野生型芽孢能萌发所以被杀死,而营养缺陷型不能萌发,不能被杀死。

---适用于产芽孢细菌,产其他孢子微生物

2抗生素法:饥饿培养(耗尽细胞内氮源,防止加抗生素后误杀)

加入抗生素处理

-----青霉素法用于细菌营养缺陷型浓缩,制霉菌素法用于酵母营养缺陷型浓缩

3菌丝过滤法:野生型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萌发生成菌丝体而营养缺陷型孢子则不能萌发通过过滤而除去菌丝体,剩余多为缺陷型孢子

---适用于产孢子的丝状微生物

4饥饿处理法:某些条件下浓缩双缺陷突变株

五、何谓抗反馈调节突变型?如何筛选?

抗反馈突变型:解除了反馈调节的突变株。包括抗反馈抑制突变型和抗反馈阻遏突变型。

抗反馈抑制突变是指解除了反馈抑制的突变株,可能由两种机制产生。一种是变构酶的调节中心经突变后发生构象的改变,造成其与变构效应物(终产物)的结合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当终产物合成过量时,不再能和变构酶结合,从而无法抑制变构酶的活力。另一种机制是变构酶的其它位点发生变化,造成其构象改变,但并未影响其酶活性。这种突变的酶即使调节中心结合了效应物,其构象也不再发生足以造成酶活性下降或丧失的改变。

抗反馈阻遏突变则可以通过以下原因形成。一是相应的调节基因发生突变,所合成的阻遏蛋白不再能和辅阻遏物(终产物)结合,从而不能生成有活性的阻遏蛋白。或者突变后的阻遏蛋白即使能和辅阻遏物结合,也不能形成有活性的阻遏蛋白。二是操纵子中对应的操纵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其和阻遏蛋白的结合能力下降,或者完全丧失结合能力,从而也可以造成过量的辅阻遏物(终产物)不能关闭相关基因的转录与酶合成。

抗反馈调节突变株可以通过筛选抗结构类似物突变和通过回复突变两种方法筛选获得。

通过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筛选抗反馈调节突变株:

通过回复突变筛选抗反馈调节突变株:通过“原养型---营养缺陷型---原养型”选育途径进行,营养缺陷型回复突变株的筛选方法是首先将野生型菌株通过诱变处理,筛选代谢终产物的缺陷型突变株,然后,再对该突变株进行诱变处理,用基本培养基筛选原养型回复突变,然后从这些原养型回复突变株中分离筛选能过量积累代谢终产物的突变株。

六、简述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过量积累代谢产物的原因?

由于结构类似物和代谢终产物在结构上相似,它们和代谢终产物一样,能够与变构酶的调节中心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或可以作为辅助阻遏物激活阻遏蛋白,从而终止合成途径中酶的合成。因此,可以起到代谢产物所具有的反馈调节作用。但是,结构类似物不能像代谢产物那样用于合成生物大分子,掺入细胞结构,因而在细胞中的浓度是不变的,其反馈调节作用不能被解除。因此,在含有结构类似物的基本培养基中,由于结构类似物的存在,代谢终产物的合成被抑制。由于这种代谢产物是生长必需的,野生型细胞必然不能生长。而那些能在含有结构类似物的基本培养基中能够生长的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之所以能够生长,是因为它们解除了反馈调节。

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可能是抗反馈抑制突变株。由于酶的结构基因的突变,新合成的酶的调节中心不再与结构类似物结合,使结构类似物失去了对该酶的反馈抑制作用,细胞在突变酶的催化下合成代谢终产物供细胞生长所需,因此,能在结构类似物存在的情况下生长。

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也可能是解除了终产物对代谢途径酶的反馈阻遏作用。调节基因突变后不能合成阻遏物蛋白或合成的阻遏物蛋白不再与结构类似物结合,操纵基因突变后不再与阻遏物蛋白-结构类似物复合物结合,都可以解除结构类似物的阻遏作用。

抗结构类似物突变的实质是解除了反馈抑制或反馈阻遏,因此在这类突变株中,合成代谢途径也不再受代谢终产物的反馈调节,能够在终产物过量积累的情况下还不断合成该产物,从而可以大大提高终产物的合成量。

7、简述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筛选的一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筛选方法

⑴一次性筛选法:将经过诱变后培养的细胞直接涂布在含有一定浓度结构类似物的基本培

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即为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药物不很贵);

⑵梯度平板法:将经过后培养的细胞涂布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在平板的中央加少量结构

类似物,在抑菌圈内长出的个别菌落即为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注意的问题

⑴如果是协同反馈抑制,则要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起协同反馈抑制作用的代谢产物或其结

构类似物

⑵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是数量性状,可通过逐渐提高结构类似物的浓度使产物的积累水平逐

渐提高

⑶抗结构类似物突变和营养缺陷型突变等共同使用,提高产量的效果会更好。

8、何为组成型突变?如何进行筛选?

组成型突变株:原先只有在存在诱导底物时才能合成的诱导酶经突变后,调节基因发生突变,不产生有活性的阻遏蛋白,或者操纵基因发生突变不再能与阻遏物相结合,从而成为在没有诱导底物存在时也能产生大量诱导酶的突变株。

筛选方法:

⑴创造一种有利于组成型菌株生长而不利于诱导型菌株生长的培养条件,造成对组成型突变株的选择优势;

①限量诱导物恒化培养法

控制低于诱导浓度的诱导物作碳源进行恒化连续培养。诱导型菌株生长极弱,而变异株由于能产分解底物的酶而得以生长。通过连续不断加入新鲜基质,野生型就会被“洗出”,组成型突变株就被不断“浓缩”,最后达到能分离的浓度。

②循环培养法

在一个不含诱导物培养基上和一个含诱导物作唯一碳源或氮源的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培养时,就能使组成型突变株在生长上占优势,而予以选出。

③诱导抑制剂法

诱导物作唯一碳源或氮源,添加诱导抑制剂,只有变异株能合成酶利用底物进行生长

④低诱导能力底物培养法

利用诱导能力很低但能作为良好碳源的底物作为唯一碳源对诱导后的菌液进行培养,组成型突变株由于能合成分解该底物的酶,因此能生长;而需要诱导的野生型菌则不能生长,从而可以筛选出组成型突变株。

⑵选择适当的鉴别培养基,直接在平板上识别两类菌落,从而把组成型突变株选择出来。

①平板菌落识别法

利用在鉴别培养基平板上,两种类型的突变株可以形成不同颜色的菌落,可以直接挑选出组成型突变株。

9、何为抗降解代谢物阻遏突变型?如何进行筛选?

在微生物代谢中,一些易分解利用的碳源或氮源及其降解代谢产物阻遏与较难分解的碳氮源利用相关的酶的合成,称为降解代谢物阻遏效应。

筛选方法

(1) 抗碳源降解代谢物阻遏突变株的筛选

常常采用选育抗葡萄糖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方法筛选抗碳源降解代谢物阻遏突变型。(2) 抗氮源降解代谢物阻遏突变株的筛选

氮源降解代谢物阻遏主要是指分解含氮底物的酶受快速利用氮源的阻遏。

解除这种阻遏的方法是筛选氨结构类似物和氨基酸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株,甲胺是最常用的氨结构类似物。

10 、细胞膜透性突变型在菌种选育中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如何筛选?

意义(优点)

⑴使胞内产物浓度维持较低的水平,有利于酶促反应的进行,提高产物的生成量

⑵使胞内产物浓度维持低于发生反馈抑制或阻遏的程度,以积累过量的产物

举例说明

⑴利用生物素营养缺陷型改变细胞膜透性

生物素参与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磷脂的合成和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所以在发酵过程中添加生物素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⑵利用油酸营养缺陷型改变细胞膜透性

油酸是细胞膜主要成分物质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油酸的缺陷型将因为失去合成油酸的能力而不能合成磷脂,进而将影响细胞的完整性和通透性

⑶利用甘油营养缺陷型改变细胞膜透性

甘油的缺陷型将因为失去合成甘油的能力而不能合成磷脂,进而将影响细胞通透性

⑷利用温度敏感突变株改变细胞膜透性

温度敏感突变株是一种条件致死突变株,其中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缺损就是形成温度敏感突变株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选育因细胞膜结构或功能而形成的温度敏感突变株,在生长阶段结束后通过调节发酵温度来控制细胞膜透性,从而增加产物的产量。

⑸利用溶菌酶敏感突变株提高细胞膜透性

对溶菌酶敏感的菌株往往是细胞膜结构不完整的突变细胞,因此可以选育对溶菌酶敏感突变株提高细胞膜透性

⑹其它

11 、何谓菌种退化?试述其表现、原因、防治方法如何?

⑴菌种退化是指生产菌种、优良菌种或典型菌种经传代或保藏后,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

而使其群体中原有的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减退或消失的现象。

⑵菌种退化的表现:原有的典型性状变得不典型;生长速度缓慢,产孢子越来越少;代谢

产物生产能力下降;抗不良环境条件(抗噬菌体,抗低温)能力减弱;致病性下降;遗传标记丢失

⑶菌种退化的原因

①基因突变是引起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

②诱变后菌株本身不纯;

③传代次数是加速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④不适宜的培养条件和保藏条件是加速退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⑷防治方法

①从菌种选育方法上考虑

a进行充分的后培养及分离纯化

b增加突变位点,减少基因回复突变的几率:

②从菌种保藏方式上考虑

a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b创造适宜的培养条件;

c利用不易退化的细胞传代;

d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③从菌种管理的措施上考虑:复壮

a定期对保藏菌种分离纯化,淘汰已退化细胞;

b定期对发酵液进行分离筛选,选取自发性突变的细胞—生产育种

12、何谓菌种复壮?如何进行?

狭义复壮定义:在菌种已经发生退化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筛选,从已经退化的的群体中选出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回复原株固有性状的措施。

广义复壮定义: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退化前,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筛选,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突变个体或淘汰掉少量已退化的个体。

如何进行?

复壮工作主要是纯种分离和筛选两部分操作,确定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这种复壮工作以及需要分离筛选多少菌株。

纯种分离方法有四种,即涂布平板分离,倾注平板分离,平板划线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筛选即对分离获得的纯培养菌株进行生产能力的测定,从中选择出适合生产要求的菌株。筛选工作一般分为初筛和复筛,初筛以量为主,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略粗放的生产性能测试,选出其中10%~20%生产潜力较大菌株。复筛以质为主,对初筛获得的菌株进行较精确生产性能测试,考察产量稳定性,从中选出10%~20%的优秀菌株在此进行复筛,复筛课重复多次直至选出最优秀的几个菌株。

第四章基因重组育种

一、名词解释

1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裸露的外源DNA并与其自身遗传物质发生重组的过程。

2感受态:细胞能从周围环境中吸取DNA的一种生理状态。

3转化子:经转化得到的重组子。

4转导:以噬菌体作媒介,将一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5普遍性转导:能传递供体细菌染色体上任何基因的转导。

6局限性转导:只能传递染色体上原噬菌体特定位点附近少数基因的转导。

7转导颗粒:在噬菌体成熟阶段,负责包装噬菌体DNA的酶偶尔误将宿主DNA片段包装进噬菌体头部,由此形成转导颗粒。转导颗粒既可以通过溶源性细菌的诱导,也可以通过裂解反应得到。

8转导噬菌体:切离的噬菌体DNA正常地复制与包装成噬菌体颗粒,由此形成了局限性转导噬菌体。能进行局限性转导的噬菌体为温和性噬菌体。转导噬菌体只能通过诱导溶源性得

到。

9转导子:被转导的宿主细胞叫作转导子。

10流产转导:经转导颗粒引入的野生型供体基因,在受体细胞内既不进行交换、整合和复制,也不迅速消失,而是仅表现为稳定的转录、翻译和性状表达。

11转染:专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

12接合: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直接接触后,质粒从供体细胞向受体细胞转移的过程。

13异核体:并存有两个不同遗传性状的核细胞。

14体细胞交换: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交换,从而导致部分基因的纯合化。15单元化过程: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再发生染色体不分开行为从而形成单倍体的过程。二、何谓基因重组?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基因重组形式?

基因重组(遗传重组):指遗传物质从一个细胞向另一个细胞传递并导致DNA交换和重排的过程。

基因重组形式微生物类别供体菌DNA进入受体的途径重组涉及的范围

有性生殖真菌有性孢子的接合整个染色体组

准性生殖真菌体细胞的接合整个染色体组

细菌接合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间暂时沟通部分染色体

F因子转导大肠杆菌等细菌细胞间暂时沟通,F因子介导个别或少数基因

放线菌接合天蓝色链霉菌等放线菌菌丝间连接部分染色体

转导原核微生物细胞间不接触,噬菌体介导个别或少数基因

转化原核微生物细胞间不接触,吸收游离DNA片段个别或少数基因

原生质体融合所有微生物原生质体间的融合整个染色体组

三、何谓Hfr×F-和F+× F-杂交?

当Hfr细胞和F-细胞发生结合作用时,整合有F因子的Hfr细胞染色体进行复制,并将一条染色体母链转移至受体细胞。Hfr染色体复制的起始位点位于已整合因子中部,小片段F因子可引导染色体基因向受体细胞转移。染色体通常在转移完成前发生断裂。供体细胞DNA一旦到达受体细胞内,就能利用受体细胞DNA进行重组。因此,通过与Hfr细胞结合,F-细胞可获得来自于供体的新的染色体基因型。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受体细胞不能接受完整的F因子,所以重组细胞仍是F-性质。

在F+与F-菌株的结合过程中,F因子能在细胞间传递。供体细胞将携带的F因子传递给受体细胞,使其转变为F+细胞。整合过程可分为两步:①结合配对的形成:由供体(F+)细胞表面性纤毛的游离端与受体细胞(F-)接触,性纤毛可能通过解聚作用和再溶解作用进行收缩,从而使供体和受体细胞紧密相连形成细胞质桥。②F质粒DNA的转移:traYΙ编码的螺旋酶识别oriT位点,并将其中的一条链切开,F因子通过滚环复制并以5’末端为首通过细胞质桥通道进入受体F-。进入受体菌细胞单链DNA合成互补链形成双链,并通过环

化形成环状F因子。

四、试区别真菌的有性杂交与准性杂交。

五、试述普遍性转导中转导颗粒和转导子的形成机制

普遍性转导是转导的一种,它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可将供体细胞染色体上任何基因传递给受体细胞的过程。其形成机制可分为转导颗粒的形成和转导子的形成。

(1)转导颗粒的形成---噬菌体(包括温和性和烈性)侵染宿主细胞,噬菌体DNA进入宿主内后,在噬菌体进入营养态(包括烈性噬菌体的直接裂解及原噬菌体被激活)时,噬菌体DNA大量复制并且宿主(供体)细胞DNA被水解成小片段。在噬菌体成熟阶段,负责包装噬菌体DNA的酶偶尔误将宿主DNA片段包进噬菌体头部,这样就得到了转导颗粒。

(2)转导子的形成—转导颗粒随着宿主的裂解被释放出来。它仍然具有感染性。当其感染受体细胞时,将其DNA(供体DNA)注入受体中。这样受体中就有了供体的DNA,即转导子。若其中供体DNA不整合、不交换、不复制,但可转录,翻译,则得到流产转导子。若导入DNA与受体DNA发生重组,交换,则得完全转导子。

六、试述局限性转导噬菌体和转导子的形成机制

局限性转导是以温和性噬菌体为介导的,仅能将原噬菌体特定位点附近的少数基因传递给受体细胞的转导方式。它可分为转导噬菌体的形成和转导子的形成两个阶段。

(1)转导噬菌体的形成机制—溶原性细菌被某些条件诱导,使原噬菌体进入营养态。在原噬菌体由细菌DNA切离时,偶尔发生不正常切离,即原噬菌体位点附近的细菌DNA随其一起切离。同时其部分DNA片段留在细菌DNA上,然后不正常的噬菌体DNA被包装进噬菌体头部,这样就形成了转导噬菌体。

(2)转导子的形成机制—转导噬菌体感染体细胞时,将缺陷并带有供体DNA的DNA注入受体中。这样就形成了转导子。若其发生溶原化,从而整合到受体DNA上,则形成不稳定的转导子。若其与受体DNA重组交换,则形成稳定的转导子。

七、试述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特点及步骤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是人工制备亲株原生质体,再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使亲株原生质体融合并进行染色体交换,重组,从而获得融合子的育种手段。它具有一些传统育种所没有的优势。

特点:1.重组频率高2.重组亲本范围扩大,可实现远缘亲株重组3遗传物质传递更完整4处理过程需高渗环境5往往要加入促融剂6比诱变育种更有方向性

步骤:

1选择合适的亲本:亲本性质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要有不同的遗传标记,最好亲缘近一点2.制备原声质体:选择合适的酶与酶的浓度。在高渗,ph,温度适当的条件下,处理对数期细胞,菌体最好要进行预处理

3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在一定的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下(如PEG,电场)诱导亲株原生质体融合

4再生融合的原生质体:选择适当的渗透压,再生培养基,培养条件

5筛选融合子:进行数代培养,根据亲本的遗传标记筛选融合子第五章基因工程育种一.何为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主要操作步骤?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将不同生物的基因在体外人工剪切组合,并和载体(治理、噬菌体、病毒)DNA连接,然后转入微生物或细胞中,进行扩增,并使转入的基因在

细胞内表达,产生所需要的蛋白质

主要操作步骤:1、分离或合成基因

2、通过体外重组将基因插入载体

3、将重组DNA导入细胞

4、扩增克隆的基因

5、筛选重组体克隆

6、对克隆的基因进行鉴定或测序

7、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

得到基因产物或转基因动物、转基因植物

二、何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II型限制性核算内切酶有何特点?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苷酸限制性内切酶

II型限制性核算内切酶有何特点:(1)识别序列:一般4-8bp,具有二重旋转对称轴,序列

呈回文结构

(2)切割:产生平末端:Smal

产生3’-OH单链粘性末端:PstI

产生5’-P单链粘性末端:EcoRI

三、克隆载体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1、具有单独复制能力

2、具备多个限制酶的识别位点

3、具有遗传表型或筛选标记

4、有足够的容量以容纳外源DNA片段

5、可导入受体细胞

四、质粒的表型效应、分类、命名

表型效应:性别:F,SCP1

抗生素类物质合成:SCP1,Col

抗药性:R

分解性质粒:CAM(樟脑),TOL(甲苯)

酶的合成:Rye13

隐蔽性质粒(cryptic plasmid):2m

分类:分子量:大型质粒:MW>40*106d

小型质粒:MW<10*106d

复制类型:严紧型质粒:1-3copies/cell

松弛型质粒:10-60,or more

命名:(1)质粒名以三个英文字母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pUC19

p:plasmid

U:发现者或实验室名

数字:编号

(2)为了说明质粒的来源,性质,有时需要标出缺失,插入等

五、目的基因的获得途径。

1、从供体细胞的DNA中分离

步骤:(1)提取DNA

(2)酶解

(3)电泳分离

(4)与载体连接

(5)导入宿主细胞

(6)筛选阳性克隆

2、从mRNA合成cDNA

步骤:(1)提取mRNA

(2)合成cDNA的第一条链

(3)合成cDNA的第二条链

(4)与载体连接

(5)导入宿主细胞

(6)筛选阳性克隆

3、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

PCR的组成:含目的DNA序列的模板DNA

寡核苷酸引物

DNA聚合酶:Taq

dNTPs

PCR的过程:变性:90℃以上

退火:40-60℃

延伸:72℃

20-40个循环

名词解释:基因文库、cDNA文库、PCR、质粒不亲和性

基因文库:生物染色体基因组各DNA片段的克隆总体

cDNA文库:所谓cDNA文库是指生物体全部mRNA的cDNA克隆总体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用于体外扩增位于两段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

质粒不亲和性: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情况下,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够同一个宿主细胞稳定共存的现象。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 一、考纲性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研究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对园林植物品质进行改良的一门科学。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及农学、工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研究生必考专业课。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 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两门课程内容。 (一)《园林植物遗传学》 绪论: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1.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理解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的种类、基本过程和遗传学意义;掌握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2.分离定律 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掌握相关基本概念。 3.自由组合定律 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学会对多基因分离和组合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解基因互作的机理。 4.连锁遗传和染色体作图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连锁和交换的相关概念。学会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5.数量性状的遗传 理解数量性状的特点和及其遗传机理,理解微效多基因假说,掌握对数量性状

进行遗传分析的方法,掌握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 6.细胞质遗传 掌握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相关概念和遗传规律,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掌握利用雄性不育现象制种的原理和方法。 7.遗传物质的改变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及其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数量的变异的概念、途径、种类和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分子基础和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8.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和中心法则。掌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了解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和基因的分子进化原理。 9.群体遗传学基础 掌握理想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的概念、遗传平衡定律以及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理解栽培群体的遗传变异规律,了解群体进化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理论。 10.花色的遗传 掌握影响花色形成的化学物质、影响花色变异生物学过程、花色遗传调控的机理。 11.彩斑、花叶和嵌和体的遗传 掌握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的种类、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不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 11.花朵大小的遗传 理解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掌握影响花朵直径变化的微效多基因系统及微效多基因系统的作用机理。 12.花发育和重瓣性的遗传 掌握花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了解花被发生的过程和进化趋势;掌握重瓣花的起源方式和遗传过程;了解花型的发展和进化趋势。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生考试历年真题全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是沟通生物体上下代之间遗传信息的物质载体。 RNA:核糖核酸,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由至少几十个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一类核酸。 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组: 表型模写: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某些基因引起的变化很相似,这种现象叫做表型模写或称饰变。 分离现象:F1的红花植株自花授粉,所得的种子和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叫作子二代(F2)。F2中除红花植株外,又出现了白花植株,这种白花植株和亲代的白花植株是一样的。在F2中,隐性的白花性状又出现了,这种现象叫作分离。 纯合子(纯合体):等位基因座上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成对的基因都是一样的。 测交:杂交产生的F1个体与其纯合隐性亲本进行交配的方式。 表现型(表型):遗传基础得到必需的环境条件发育成具体的性状称为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出的性状。它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的具体表现。) 基因型:通常把生物体内具有发育成性状潜在能力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称为遗传基础,为便于分析,一般称为遗传型或基因型。(生物体的遗传组成。是生物体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发育成特殊性状的潜在能力。) 基因型频率: 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功能的特定核苷酸顺序的DNA片段,是贮存遗传信息的功能单位,基因可以突变,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超显性:在超显性的情况下,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乎两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共显性(并显性):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叫做并显性遗传。杂种优势:在超显性的情况下,杂种的表现型并不是介乎两亲本之间,而是超过任何一个亲本。这种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复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占据某同源染色体同一座位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定义为复等位基因。 连锁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组成一个连锁群。一般细胞中有几对染色体就有几个连锁群。 染色体图:依据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或重组值)确定连锁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绘制出来的简单线性示意图称为染色体图,又称基因连锁图或遗传图,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对距离的数量单位称为图距。交换值去掉百分数的数值定义为一个图距单位。 数量性状:是植物遗传性状的连续变异,在性状的表现程度上有一系列的中间过渡类型,不易区别分明,这类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断裂基因: 移动基因: 结构基因: 基因组: 基因突变: 基因工程: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遗传:

《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老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从中有些心得体会,今天写下来与各位老师共同学习。 天下没有笨的学生,学生的心灵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犹豫地爱我的学生,不管这个学生是谁,不管这个学生成绩如何,不管这个学生长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爱他们。为什么呢?当我心得体会自己是一个学生的时候,我深知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总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师忽视、遗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证明给大家看,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热爱工作,热爱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讨厌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讨厌这个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大量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 怎样让自己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上我觉得应该思索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难接受的是什么?”“我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应该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试题B

概念 1杂种优势育种: 利用植物的杂种优势,选育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品种的过程,简称优势育种。 2一般配合力: 又称普通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在所有杂交组合中杂种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常用离均差表示。 3化学诱变育种: 利用化学物质诱发植物发生遗传突变,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4半致死剂量(LD50): 使被照射材料成活率为对照50%的辐射剂量。 5品种登录:发表育种成果 品种审定:鉴定新品种的各种性状 品种保护:保护育种者的权益 简答 一、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有哪些异同? 相同:都需要选择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不同:1 .遗传理论上 常规杂交:利用加性效应+部分上位效应 优势育种:利用显性效应+上位性效应 2 .育种程序上 常规杂交:先杂后纯(杂交--自交分离选择) 优势育种:先纯后杂(自交系--杂交种品种) 3 .种子生产上 常规杂交:简单,直接在生产田、种子田收种 优势育种:需专设亲本繁殖区和生产用种地 二、如何对多倍体材料进行鉴定和选择? 鉴定多倍体的方法有: 形态比较气孔鉴定花粉鉴定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鉴定染色体计数法 ①形态特征与生长特性的比较 多倍体通常具有根茎粗壮、叶片肥厚、色绿、锯齿明显、长宽比变小、叶柄变宽、花器、果实、种子变大等形态特征;四倍体往往表现出生长迟缓、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分枝能力减弱、生育期延迟等生长特性。 ②气孔大小、密度及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目 多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气孔体积增大、数目减少、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增多等特点。 ③花粉粒的形态、大小及萌发孔数目的多少 多倍体多表现为花粉粒大,萌发孔数目多,花粉粒形状变化明显。④梢端组织发生层细胞鉴定,采用组织切片方法观察 ⑤染色体计数法 三.影响辐射敏感性的因素 1 )遗传因素:不同的科、属、种及品种,敏感性有差异。 2 )器官或组织的差异:分化程度越低,对辐射越敏感 3 )发育阶段及生理状况的差异 4 )外界环境条件氧气:有氧> 无氧; (其它因子)温度:温度降低,敏感性减弱 含水量:含水量越低,敏感性越高 培养基的成分:缺素比正常敏感 四、诱变材料的选择原则有哪些? 1 .选用综合性状优良、个别性状需改良的品种或类型 2 .选择基因型杂合度高的材料 3 .尽可能选用单细胞或单倍体的植物材料。 4 .处理材料的类型应多样化 5. 诱变材料再处理变异率高,优良突变产生也较多 论述: 生产F1杂种的方法有哪些?F1代杂种种子生产过程中,有 哪些注意事项? 方法: 1、天然杂交制种 2、人工去雄制种 3、化学去雄制种 4、利用苗期标记性状制种 5、利用单性株制种 6、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7、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 注意事项: ①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肥力均匀、灌溉条件良好的地 方,制种区与亲本区要进行安全隔离。 ②在制种区内,父母本分行相间种植,在保证有足够父本 花粉提供的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数,必须保证父母 本花期相遇。 ③制种区要采用先进的栽培管理措施 ④对父母本要认真去杂去劣,严格套袋去雄。 ⑤采用相应的去雄方法,做到去雄及时、干净,授粉良好。 ⑥可适当采用自交系内姊妹株间杂交以增强其活力。 ⑦对不饱满的果实或种子要及时去掉,种子成熟后要及时 采收。 ⑧严格防止病虫害及其他生活无危害的发生。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案、实验指导、练习

园林植物育种学(园林专业用) 园艺园林学院

绪论 教学目的、要求: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植物(园林植物、蔬菜和园林观赏植物)育种学的基本任务及品种的概念及其特性;育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要求学生对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性质、范围和基本任务的相关概况有一个基本认识。 课时安排:3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基本内容: 一.园林植物范围 园林植物包括蔬菜、园林植物和观赏植物,有时也将茶叶、经济植物和芳香植物等列入其中。 二.变异、遗传和选择 达尔文义认为所有生物,包括野生植物和植物的进化决定于三个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和选择;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自然进化是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的进化,自然选择的进化。 三.品种概念及其特性 1.品种(cultivar,简作cv.)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物学特性符合生产的消费要求,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依据形态学、细胞学、化学等特异性可以和其他群体相区别,个体间的主要性状相对相似,以适当的繁殖主式(有性或无性)能保持其重要特性的一个栽培植物群体。 2.品种:都具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地区性和时间性等特性。

品种特异性:品种特异性是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辩认的标志性状。 品种一致性:品种一致性是指采用适于该类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除可以预见的变异外,经过繁殖,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一致。 品种稳定性:品种稳定性是指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或者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品种地区性:品种的地区性是指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的要求。 品种也有一定的时间性。一定时期内在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主要经济性状上符合生产和消费市场的需要。 3.园林植物良种的作用 园林植物良种是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应产品的品种。 它在下列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A.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改进产品品质 C.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污染 D.增强适应性和抗逆性,节约能源 F.延长产品的供应和利用时期 G.适应集约化管理、节约劳力 四.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任务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园林植物育种学从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等园林植物的育种特性的角度阐述园林植物、蔬菜及园林观赏植物的引种、选种、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与方法、诱变育种的理论与应用、良种繁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 现代园林植物育种已不仅限于单纯利用自然界现有变异选育优良品种,而且还将根据需要,利用品种间杂交、远缘杂交、优势杂交、人工诱变、离体组织培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一书,对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认识,使我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困惑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多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式比之霍姆林斯基所写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没有过时,它仍像一场及进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书中的建议如同一条条观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当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和注意力集中”对我启发很大,把控位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应”,孩子刚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交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者,做到注意力集中,

从而轻松学习,在书中霍姆林斯讲过,“只有当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相结合时”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只要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支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读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时,有很多的观点、理念深深的触动了我,也启发了我使我在教育教学中,有了奋斗的目标和指挥棒,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读完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的教育经典,是因为作者是一位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最基层教育岗位的教育工作者,书中的内容是他从教中酸甜苦辣的真实记录,他从自身的深切体验出发,发掘出对于人们有着广泛指导意义的哲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是为了孩子。多么实实在在的思想。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到一个问题,这中间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用他富有艺术的语言向我们娓娓

医学统计学体会与建议

医学统计学体会与建议 统计学个人心得 12级会计7班 321xx244 谢翠欣 在学习统计学之前,谈起统计我脑袋中就浮现出计数,一大堆枯燥的数字,还有一长串的数学计算式。在我眼中,统计学是一门非常枯燥非常单调的学科,它不像数学那样强调严密的推理和逻辑,而是仅仅需要搜集原始资料,套用数学公式而已,我甚至不是很喜欢这门课程。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统计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统计学在学术研究中,在公司决策中,在国家制定方针政策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开始了解到统计学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非常具有实践性,统计的原始资料全部实际生活。统计学也是一种成熟的学科,它有它独立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它是相当科学的,它是以数学作为它的基本工具,但它有比数学更有实际用途,它可以对生活中大量的无序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从而为研究、决策提供基本的依据,它是其他学科的一切理论的基础和。 期末,老师布置了分组调查问题的任务,我们小组分工地完成了大学生男女婚恋观的差异,通过一整套的调查流程,从问卷设计、寻

找答卷人、调查结果对比以及综合分析,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得出结论,是一件很意义的事情。 因为要考试,所以花几天时间,整体复习了一遍统计学,准确的来说是从第一页开始较为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统计学》这本教科书。随后统计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重新思考这门让我痛苦了一个学期的课程。至此统计学不再仅仅是一些无数抽象公式的代名词,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科学。 总论和统计数据的内容比较简单,引出概念,复习以往学习过的知识。理论上来说假设检验与方差分析的内容要难于抽样估计。但是个人觉得《抽样估计的行文并不像假设检验》那么好理解。统计学这本书喜欢先向学生介绍很多概念和公式,再将公式引用到例子中来解决问题。然而在介绍公式的同时,学生往往不了解这些公式真正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单纯的死记硬背效率颇低。拿抽样估计来说,计算抽样平均误差的公式之多,方法之众,让同学们的脑袋混沌了好久。大家私下交流,混沌的原因在于不知道这些公式 __,只将条件带入相应的公式计算答案的方法是以前没有经历过的,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相关与回归分析同样吸引人。因为之前我片面的认为相关关系没有确切的规律可循,更不容说计算出事物的内在联系了。然而科学证明,不但相关系数可以计算出来,回归方程也可以用来做分析预测。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练习试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词2.5分,共25分) 1.缺体 2.基因 3.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 5.驯化 6.选择育种 7.杂交育种 8.外照射 9.分子育种 10.生物学混杂 答: 1.缺体——比正常的二倍体少了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物种; 2.基因——DNA分子上能够被转录为RNA或翻译成多肽连的特定区段。 3.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mRNA---> 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D--->DNA 的复制过程,叫中心法则 4.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叫做细胞质遗传。 5.驯化——只有采取人工措施改变引种植物的遗传特性,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引种,称为驯化。 6.选择育种——是指从自然界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以改进园林植物群体的遗传组成或从中选出营养系品种。 7.杂交育种——对杂交所获得的杂种进行培育选择以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就叫做杂交育种。 8.外照射——是指被照射的种子、球茎、鳞茎、块茎、插穗、花粉、植株等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的某一辐射源。 9.分子育种——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

筛选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10.生物学混杂——是指由于品种间或种间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造成了一种品种(种)的遗传组成内混入了另一些品种(种)的遗传物质,使原品种(种)不能表现固有种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长臂、短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和 ___________。 2、一个卵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___________个卵细胞,一个花 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___________个花粉粒。 3、某DNA分子上有这样一段信息,5`—ACGATT—3`,以此为模板 转录的mRNA为__________。 4、同源多倍体是否可以正常繁殖后代,______________。 5、考虑到细胞质遗传时,F1代一般只表现______________本的性状。 6、花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样的环境下有利于长期 储藏。 7、以_________组织进行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答: 1.着丝点 2.一,四 3.3`—TGCTAA—5` 4.否 5.母 6.低温、干燥、黑暗 7.花药或花粉粒 三、简答题:(45分) 1、试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说明如何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0 分) 2、基因突变有何特点?(5分) 3、什么是哈迪——魏伯格定律?影响基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10 分) 4、引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10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适用园林、药用植物高职班 学校:楚雄农校 任课教师:罗春梅 二OO六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篇园林植物遗传学 第1章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计划学时:2学时属累计学时:1-2学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和关系,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分离规律的实质。 教学方法:理论讲解 教学过程:[A]组织教学 [B]讲授新课 第一节遗传、变异和环境 一、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科学。即是一门研究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和继承的科学。 如:为什么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现象,这些都属于遗传学解决的问题。 二、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关系 (一)遗传 1、概念:指亲代的性状又在子代出现的现象。 2、原因:是由于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了子代,使得子代按照遗传物质的规定,发育成了与亲代相似的各种性状。 3、遗传物质:指生物体的细胞内部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能自我复制。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其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就是遗传物质。少数病毒不含DNA,其遗传物质是RNA(核糖核酸)。 4、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基本单位。它是DNA分子链中各个微小的区段。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某个或某些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变异 1、概念: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或同一亲本的子代个体之间,有些性状彼此不同的现象。 2、变异的类型

生物的变异是很复杂的,在农业生产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在田间选择穗大粒多的变异植株为亲本,把它们的种子种下去后,在子代中有的保持了亲代穗大粒多的性状,有的却不能。这就说明,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能遗传。我们把能遗传的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称为不遗传的变异。 (1)不遗传的变异 指生物性状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子代。 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的环境条件而引起,即环境条件仅能使生物的某些外部性状发生变异,而遗传物质并未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 指能够遗传的变异。 原因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故所产生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3)两种变异的区分及其重要性 两种变异主要根据其变异性状能否遗传来进行区分,这两种变异有时容易分清楚,而有时不易分清。例如:象植物的花冠颜色、形状及籽粒颜色、穗色、芒的长短、茸毛的有无等这些性状,往往受环境影响较小,若发生变异,一般是可以遗传的。如:长芒小麦后代中产生无芒的变异,红粒高粱后代中出现白粒变异单株等。类似这样的性状变异,一般是能够遗传的。 而有些性状如穗子大小、植株高矮、叶色的深浅等,往往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类似这里边些性状发生就异,可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造成,也可能是由于地力肥瘦不同造成,或者是由于两种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育种工作来讲,能够遗传的就异是遗传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只有从可遗传的变异中才能选育出新品种。 三、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两者是生命运动中的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而又统一的,正是由于这对矛盾的不断运动才使生物界生生不息、世代留传和更新发展,不断进化。 遗传使生物性状得到相对稳定,但这种不变是相对的,通过变异使得这种稳定性遭到破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差异,产生新的性状,使生物

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的心得体会 在农村从教已有九年的时间了,可网络走进我的生活就是这几年,后来我进入了教育在线,发现这里正在开发新教育精神园地,我也就在这里安了家,建了博。常常在一些论坛中大发论调,也得到了好多同行的支持,也从中认识了一批在教学上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多年的网友。他们在解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建议》,吸取苏氏的教育思想,从而在实际教学上运用苏氏的教育实践。苏联虽然在历史上存在了70多年而解体了,这不能说明苏联教育的失败,因为教育任何时候都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的。而恰恰相反的是,苏联的教育在好多一批批著名的教育家的指导下,建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制度,在很短的时间内普及了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素质,也及时地粉碎了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应该说苏联70多年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出于这样的心理需要,还有目前中国的教育形势,在我的脑海中,慢慢地产生了这样一个念头,渴望阅读这部教育经典。那是一个晚上,在温州闲得无事,逛逛温州书城,无意中发现了《给教师的建议》,象是久违的朋友一样,便把它请回了家,天天阅读之。第一次读这本书,竟然有点看不懂,时而读之,时而弃之,都说这本书是教育

名著,我当时以为会很快地会吸引我,想不到渐渐地对这本书失去了兴趣。后来,在教育在线的论坛中,发现与我有相同的体会也有好多的人,原来这本书要细读慢嚼的,抱着心急的态度,是读不懂的,网上发起了共读《建议》的专贴。就这样我又重新捧起这本书,慢慢地细读起来,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里,读书是一个重复次数最多的词语,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没有书,便没有了教育;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他认为教育应从阅读开始,会阅读的人也是会学习的人,他强调边阅读边思考,这一点我现在很有体会,读书使我告别了过去哪些浮躁的生活,渐渐地心也静了,思想也成熟了,读书能使人明理,读书能使人聪明。不过苏氏所说的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而是教科书以外的影响师生成长的各方面的书籍。发现苏霍姆林斯基对“阅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教学生涯中,如果说学生第一,那么阅读则数第二了。同时苏氏在书中从各方面论述了读书的作用。 关于教师读书,苏老说,这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基础,也是教师幸福工作的保证。他说,要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教学变成单调乏味的事,就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

预防医学与医学统计学总结

绪论 一.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 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二.预防医学特点: 1.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2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但更侧重于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的关系; 3.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应。 三.健康决定因素:指决定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2、物质环境 3.个人因素。 4 卫生服务。 四.三级预防策略: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防止疾病的发生。 2.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起发现、早期诊断、早起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 展和恶化。 3.第三级预防: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延长生命。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 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定义内涵: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时人群。 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 状况。 3.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是:(1)揭示现象(2)找出原因(3)评价效果。 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 2.病因论。3.健康-疾病连续带。4预防控制理论(三级 预防理论) 5.数理模型。 6.流行病学的几个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核心)( 4)代表性原则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的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流行病学分支。 第二章疾病分布 一.疾病的分布:即疾病的群体现象或称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间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1 年)特定群中某病新病例二.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 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与发病率一样,也是测量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使用与小范围、短时间内 疾病频率的测量(日、周、旬、月),常用于疾病暴发或流行时的调查。 3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 比例。患病率 =发病率 * 病程。 4 续发率: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 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5.死亡率:指在一定时间期间(通常为1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 率。死亡率是测量入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三.疾病的分布形式(“三间分布” ) 1.地区分布:疾病的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无需从外地输入, 只存在于某一地区,或在某一地区的发病率水平总是较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地方性。 2.时间分布 3.人群分布:出生队列分析:将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划归为一组称为一个出生队列,对其随访 观察若干年,观察死亡等情况。 4.判断疾病地方性的依据:(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群组中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诱变育种 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 3.体细胞杂交1 4.实生选种1 5.选择育种 二、单项选择题 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 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 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 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 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 A. M0 B. M1 C. M2 D. M1和M2 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 .2 C 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 A. 适当提早播种 B. 适当延期播种 C. 适当疏植 D. 补光延长日照 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 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 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 C. F1用于生产 D. F1用于留种 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 B. 育种 C. 选种 D.留种 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 A. 引种 B. 诱变 C. 选择 D.杂交 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 A. 种间 B. 属间 C. 品种间 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 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 A. 银杏 B. 水杉 C. 珙桐 D.鸡蛋花 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 梅花 B. 牡丹 C. 芍药 D.水仙 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独立的育种手段 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 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 D.物种进化 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 A.很少产生嵌合体 B.便于运输和贮藏 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 D.可诱发孤雌生殖 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 A.可让其自交 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 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 D.不利用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9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9篇) 潜心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受益匪浅。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的经验积累,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文化中有一个词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不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吗?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和自主改革教学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

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教师应该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教师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他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佳途。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我们所教的学科里教科书所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医学统计学 第一章 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1 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 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数值变量),计数资料(无序分类),等 变异(variation):在同质的基础上被观察个体的差异。级分组资料(有序分类)。 3 同质(homogeneity):对研究指标有影响的非实验因素相同。 4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对象称总体 。 样本(sample):根据随机化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出有代表性的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的子集称样本。 5 参数(parameter):总体的设计指标称为参数。 统计量(statistic):样本的统计指标称为统计量。 6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的特征或指标称为变量,测量的结果即为变量值。 7 概率(probability):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一个量度,其概率介于0与1之间。 第二章 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一 算术均法(mean)简称为均数,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一)直接法 X n x n X X X n ∑= +?++= 21 (二)加权法(针对频数表)n fx n x f f f X k k ∑= +++= (21) 二 几何均数(geometic mean,G)适用于倍数关系变化,经对数转换后呈正态分布(如:抗体滴度, 血清凝集效价,细菌计数,某些物质浓度等) G= n n X X X ?21 为了计算方便,常改用对数的形式计算,即=G lg 1 -( n X ∑lg ) 对于频数表资料,可用公式 G=lg 1 -( n x f ∑lg ) 三 中位数(M)与百分位数 中位数: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末端无确切数值的资料及分布情况不确定 公式:M=L+( M L f f n -5.0) M i L,M i ,M f 分别为M 所在组段的下限,组距与频数,L f 为M 所在组段之前各组数的累积频数。 百分位数:用符号X P 表示,x 即百分位 公式:x P =L+( x L f f x n -%·)x i 式中L,x i ,x f 分别为x P 所在组段的下限,组距与频数,L f 为x P 所在组段之前各组段的累积频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简答

二、问答题 1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2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3园林植物育种学与遗传学、栽培学有何关系? 4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 5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6简述园林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7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 8试分析目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 9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0简述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1种质资源考察应注意哪些问题? 12如何建立园林植物的核心种质? 13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与各自的特点。 14如何理解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15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16简述选择标准的制定原则。 17试述实生选种的一般程序以及各个程序的作用与要求。18单株选择法与混合选择法各有何优缺点? 19如何加速实生选种的进程?

20芽变有何特点? 21简述嵌合体的形成过程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22芽变选种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应注意些什么问题?23如何区分引种中出现的饰变与形变? 24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引种成功? 25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26试述引种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7引种驯化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28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29杂交的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0杂交育种中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31如何解决杂交中自然花期不遇的问题? 32采用不同繁殖方式的园林植物杂种后代的选择有何不同?33远缘杂交有何意义? 34与近缘杂交相比,远缘杂交有何特点? 35试述远缘杂交不亲和的表现及解决方法? 36如何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和难稔性? 37简述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 38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有哪些?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名词解释 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 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和自带不同个体间性状的相异性 2、简述遗传学的发展 3、园林植物育种在园林生产中的作用 4、目前国内外园林育种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第一章园林植物的细胞学基础 1、名词解释 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核细胞,其遗传物质分散于整个细胞或集中于某一区域形成拟核。如:细菌、蓝藻等。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完整细胞核结构的细胞。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及真菌类。单细胞动物多属于这类细胞。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线形结构。在原核细胞内,是指裸露的环状DNA分子。 染色单体:由超螺线体折叠和螺旋化形成的染色质的四级结构,长度约为2~10微米,它是超螺线体压缩约5倍的结果。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是由两个染色单体组成的,两个染色单体在对应的空间位置上以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着丝点:着丝粒两侧的具有三层盘状或球状结构的蛋白 同源染色体: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他们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不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凝集成染色体、复制的姐妹染色单体在纺锤丝的牵拉下分向两极,从而产生两个染色体数和遗传性相同的子细胞核的一种细胞分裂类型减数分裂: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联会:减数分裂前期Ⅰ偶线期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侧向靠紧,像拉链似的并排配对现象。 受精:雄配子(精子)与雌配子(卵细胞)融合为1个合子过程。 双受精: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n),将来发育成胚乳的过程。 2、植物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重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细胞核的构造如何? 线粒体;质体(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微体;液泡;细胞骨架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场所。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1 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我 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 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 它又好像是我慈 祥师长,不断地给初入教师岗位的处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师的形象虽然模糊,但大师的指引却是那么具体。如何在教师岗位上能够将工作做好,如何能让自己在这份事业上有所发展,我从中总结出几个我首先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一、读书,读好书有句话我一直非常喜欢:“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这在我们教育事业中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 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 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 、“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

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 百本书。” 二、关心学生其一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建立师生友谊。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花费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建立跟学生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昵关系,而这对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耐心、细致地辅导,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相信我们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洒下的甘霖总会浇灌出灿烂的花朵。 三、赏识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