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平台规划方案

云平台规划方案

云平台规划方案
云平台规划方案

云平台规划方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目录

1方案整体规划

1.1整体拓扑

方案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线路接入区:包含互联网线路,市局、各委办局、采集点等专线接入

网络纵深防御区:包含各种网络安全、审计设备,符合等保3级规范要求

核心交换区:包含万兆核心交换集群及汇聚交换设备

网管、客服区:包含网管平台及客户终端

计算、存储区:包含云计算机平台和分布式存储系统。

1.2设计依据

传统计算中心观念是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实现对应的硬件功能盒子堆砌而构建的,这非常类似于传统软件开发的组件堆砌,被已经证明为是一种较低效率的资源调用方式,而如果能够将整个网络的构建看成是由封装完好、相互耦合松散、但能够被标准化和统一调度的“服务”组成,那么业务层面的变更、物理资源的复用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提出支撑业务运行的底层基础设

施也应当向“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转变,构造“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Service Oriented Data Center SODC)。

具体而言SODC,应形成这样的资源调用方式:底层资源对于上层应用就像由服务构成的“资源池”,需要什么服务就自动的会由网络调用相关物理资源来实现,管理员和业务用户不需要或几乎可以看不见物理设备的相互架构关系以及具体存在方式。SODC的框架原型如下所示:

在图中,隔在基础架构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服务层”实现了向上提供服务、向下屏蔽复杂的物理结构的作用,使得网络使用者看到的网络不是由复杂的基础物理功能实体构成的,而是一个个智能服务——安全服务、移动服务、计算弹性服务、分布式存储服务等,至于这些服务是由哪些实际存在的物理资源所提供,管理员和上层业务都无需关心,交互服务层解决了一切资源的调度和高效复用问题。

SODC构成的数据中心IT架构必将是整个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实现真正理想的SODC融合的架构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但在向该融合框架迈进的每一步实际上都将会形成对网络灵活性、网络维护、资源利用效率、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因此本次数据中心的建设规划,要求尽可能的遵循如上所述的新一代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设计框架。

在基于SODC的设计框架下,规划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应实现如下设计原则:简化管理:

使上层业务的变更作用于物理设施的复杂度降低,能够最低限度的减少了物理资源的直接调度,使维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大大降低。

高效复用:

使得物理资源可以按需调度,横向无限扩展,物理资源得以最大限度的重用,减少建设成本,提高使用效率。即能够实现总硬件资源占用量降低了,而每个业务得到的服务反而更有充分的资源保证了。

策略一致:

降低具体设备个体的策略复杂性,最大程度的在设备层面以上建立统一、抽象的服务,每一个被充分抽象的服务都按找上层调用的目标进行统一。

1.3方案描述

SODC架构是一种资源调度的全新方式,资源被调用方式是面向服务而非像以前一样面向复杂的物理底层设施进行设计的,而其中交互服务层是基于服务调用的关键环节。

网络整合

SODC要求将数据中心所需的各种资源实现基于网络的整合,这是后续上层业务能看到底层网络提供各类SODC服务的基础。

数据中心网络所必须提供的资源包括:

智能业务网络所必须的智能功能,比如高可靠性、多台交换设备虚机化、安全访问控制、设备智能管理等等;

统一整合数据中心的三大资源网络:高性能计算网络;存储交换网络;数据应用网络。这三类资源的整合将是检验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SODC能力的重要标准。

因此本方案中的“核心交换区“是由两台高端核心交换设备,虚机为一台交换设备,统一对外提供数据交换、存储交换接入能力。

计算、存储整合

SODC要求将数据中心所需的各种计算、存储实现统一整合和交付,上层业务不需考虑底层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物理结构。只需根据业务系统划拨使用,底层计算和存储动态实现资源按需使用,动态扩展,数据安全等。

本方案中的“计算、存储区“是由统一整合计算和存储的云平台来实现,云平台由多台高端定制化的硬件服务器配合云系统来实现:

集中管理:云平台提供了集中管理能力,从而对计算、存储资源的统一化及动态化分配和管理。

高度可扩展能力: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水平扩展能力,没有中心节点,集群的规模可以以数千台服务器为单位。可以按需增加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单个云平台可以管理到超过6万台虚机,从而满足各种规模中心发展的需要。

最可靠的平台:云平台从底层就提供了数据的多副本,当服务器出现硬件故障时,云平台可以将该服务器上的负载自动迁移到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保障应用负载在硬件失败时自动恢复。平台内部的物理网络都是双冗余配置,以确保物理网络连接的高可用。云计算平台还使用SDN等网络虚拟化技术,构建高可用的虚拟用户网络。云平台通过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构建统一的存储池,提供包括实时异地多副本和硬盘快照等功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可靠。在应用服务方面,云平台提供虚拟的负载均衡器。负载均衡器把用户请求转发到多台应用服务器上,一旦某台应用服务器失败,负载均衡器可以把失败的应用服务器隔离,但对用户请求仍然可以由其他的应用服务器提供。·达到高可用性、负载平衡的运行环境。

动态资源调整:云平台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的物理位置及底层的基础架构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和不相关的。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硬件资源的整合池化,云平台所分配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都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从而达到整个云计算平台资源的平衡,最合理地利用硬件计算资源,提高IT资源的整体使用率。

易用性:云平台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易用的访问门户以及手机客户端,用户在云平台上申请自己所需的服务(功能)与所需的硬件资源。直观的访问界面和操作提示减少用户培训时间,减少了二次学习时间。

安全的平台: 云平台从多角度提供了数据安全,不仅是私有网络的二层隔离,角色授权、操作日志、访问日志等机制全方位保护云平台的安全性。更和业界领先的云安全厂商合作,整合更专业的安全组件。

2网络部分规划

2.1网络拓扑

核心交换集群:采用两台高端交换设备进行虚机化集群,由两台交换机虚机为一台高性能、高可用性、高负载能力交换机对象,提供万兆网络和存储接入服务。汇聚交换机和云平台节点服务器均使用10G光纤链接核心交换集群。

2.2设计依据

数据中心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和技术成熟度(包括网络技术,节能技术和行业标准等)因素。

?客户需求

数据中心的客户需求包括客户的业务战略需求,应用部署需求,网络管理需求和成本需求等多方面。

业务战略需求:包含客户业务发展战略对数据中心网络的需

求,如未来几年内随着业务发展,对网络的容量、性能及功

能产生的新需求。

应用部署需求:包含应用软件系统、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对网

络性能和功能的需求。

网络管理需求:数据中心网络除了支持自身的管理外,还是

服务器、存储盘阵和其他应用系统的管理运行平台。各系统

的日常管理、控制指令都需要通过网络提供的管理平台发布

和执行。

成本需求:数据中心网络规划应充分考虑机房环境,投资回

报和维护成本问题。在综合布线,供电和制冷规划时参照绿

色节能的理念,降低数据中心整体能耗,提高能源效率。

?技术趋势

近两年随着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下图为目前数据中心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设计趋势挑战

性能与容量快

速增长整合阶段虚拟化阶段云计算阶段

网络高性能网络性能有限网络能力高性能高性能,高密度收敛比较高-适中适中较低-无阻塞环路范围xSTP技术破坏无环无环

数据中心规模中小中大超大

IT资源虚拟化

网络

虚拟化

业务策略固定,无迁移少量迁移虚拟交换和迁移

IT资源调度方

手动维护统一维护自动化IT资源部署物理划分逻辑划分多租户、按需

网络资源整合与共享网络

融合

存储、计算、

数据网络融合

分层独立,无融合分区划分,局部融合融合网络网络资源共享业务独立,无共享一虚多,多虚一共享全面共享

运维管理复杂统一

运维

业务管理

IT&IP业务分别管

IT&IP业务统一管理统一运维,智能化能耗管理弱较强强

数据中心网络所处的整合、虚拟化和云计算三个阶段相互区别,但并非简单换代关系。

整合阶段:本阶段偏重资源整合,网络性能要求低,业务分

区物理独立,业务较固定。

虚拟化阶段:该阶段的网络设计承前启后,能够提供较好的

业务灵活性,使传统数据中心结构得以延续。

云计算阶段:该阶段数据中心的网络设计要求资源能够灵活

调度,性能高,物理和逻辑分区界限模糊化且资源灵活按需

使用。

数据中心网络规划设计应该以现有网络架构为基础采用阶段化策略,逐步建立稳健、可持续运行的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

数据中心机房的物理布局:包括基础设施配备限制,物理空

间使用,机房部署和布线空间等制约条件。

数据中心现有网络的现状:通常现有的网络是根据实际情况

发展出来的,必须对网络现状进行具体分析,才能设计规划

出适合的数据中心网络。如某些专有系统对网络有特殊要

求,数据中心网络必须满足,有些系统运行管理流程的要

求,数据中心网络也必须满足。

数据中心的行业标准:设计数据中心网络时必须支持相关的

行业标准,如TIA942布线标准、IEEE的各种接口标准,网络

距离限制都需要尽量满足,以适应未来数据中心的运行管理

和业务扩展。

?设计原则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发展阶段

目前的建设阶段为“云平台”建设。

模块化

考虑到业务的调整及发展,网络结构和系统结构设计模块化、

易于扩展。

高可靠

网络设计中采用冗余网络设计,实现关键设备、链路冗余;关

键设备选用高可靠性产品,可实现单板、模块热拔插、控制模

块设计冗余、电源冗余;减少网络层级,简化网络结构,从网

络架构上提高可靠性。

安全隔离

数据中心网络应具备有效的安全控制。按业务、按权限进行分

区逻辑隔离,对特别重要的业务采取物理隔离。

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业务、IP存储备份、管理网络等多个网络进

行逻辑隔离,管理网络采取物理隔离。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

网络应当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为了便于维护,应尽可能选取

集成度高、模块可通用的产品。

2.3方案描述

2.3.1物理交换网

核心交换集群:采用两台高端交换设备进行虚机化集群,由两台交换机虚机为一台高性能、高可用性、高负载能力交换机对象,提供万兆网络和存储接入服务。汇聚交换机和云平台节点服务器均使用10G光纤链接核心交换集群。

2.3.2云平台虚机网络

网络虚拟化以软件方式完整再现了物理网络。虚拟网络不仅可以提供与物理网络相同的功能特性和性能保证,而且还具有虚拟化的运维优势和硬件独立性,包括快速调配、无中断部署、自动维护等。网络虚拟化将逻辑网络连接设备和服务(逻辑端口、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平衡器和VPN等)提供给已连接的工作负载。应用在虚拟网络上的运行与在物理网络上完全相同。使用SDN技术,实现网络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的分离,由此提供更友善、更强大的网络配置和控制能力。

云平台通过网络软件定义(SDN)技术实现虚拟网络的编程控制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云平台提供了两种组网方式:基础网络和私有网络。前者是一个由QCMS维护的全局网络,后者是基于VXLAN协议由用户自行管理和定义的网络。

2.3.2.1私有网络

虚拟私有网络(VPC)是云平台环境内可以为用户预配置出的一个专属的大型网络。在VPC网络内,您可以自定义IP地址范围、创建子网,并在子网内创建主机/数据库/大数据等各种云资源。私有网络之间是100%隔离的,以满足对安全的100%追求。

私有网络类似物理世界中使用虚拟交换机(L2 Switch)将多台服务器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局域网。虚拟路由器用于多个受管私有网络之间互联,并提供多项附加功能:DHCP、端口转发、VPN、隧道服务和访问控制,涵盖了常用的网络配置与管理工作。当用户使用多台主机工作时,通常会让不同功能的主机分布在不同的子网里,例如:Web服务器和DB服务器因为访问要求的不同而被分配在不同的子网里。提供的私有网络功能帮助用户轻松完成组网工作,针对上述案例,只需将Web服务的主机和DB服务的主机放置在不同的私有网络里即可。

私有网络的节点通讯从传统树形结构变成网状结构,所有节点之间进行点对点直接通讯,提高了节点间通讯的性能。私有网络之间的通讯不在依赖单个虚拟路由器,而是通过分布式网关实现。提高了私有网络之间通讯的效率,也提高了单个路由器可以接驳的私有网络数目。

一个私有网络可以连接254个子网(Vxnet),且最多可以容纳60,000台虚拟主机。通过分布式路由器和虚拟直连技术,云平台的VPC网络可以在大规模部署的情况下,保障网络集群的高性能和高可用。VPC网络也可以实现和公网Internet的高效互通,任意一台VPC网络管理的主机都可以直接绑定EIP;同时,负载均衡器也可以直接连接VPC网络内的主机。

在VPC网络里,管理路由器只负责VPN/隧道/DNS/端口转发等管理功能,以及这些管理流量的转发和路由,不再处理子网之间的转发流量。VPC网络内的主机可以绑定自己的EIP;设置专属的防火墙,这些IP、防火墙与管理路由器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3.2.2自管网络

如果云提供的路由器功能无法满足您对网络管理的需求,您可以创建自管私有网络,以自行配置和管理该网络。

一个云主机可以加入多个自管网络,每个自管网络对应云主机的一块虚拟网卡:

从操作系统角度可以看到系统有4个网卡,eth0对应到受管网络,eth1~3对应到3个自管网络smn1,smn3和smn2。手工可以修改自管网络的网络配置。如eth1被修改为。

此时如有其它云主机也加入到smn1自管网络且设置ip到同一个网络,则两个云主机可以相互ping通。

2.3.2.3网络功能虚拟化

通过软件定义网络实现了网络功能虚拟化,提供了虚拟负载均衡、虚拟防火墙功能。

虚拟负载均衡器可以将来自多个EIP地址的访问流量分发到多台主机上,

并支持自动检测并隔离不可用的主机,从而提高业务的服务能力和可用性。同时,你还可以随时通过添加或删减主机来调整你的服务能力,而且这些操作不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访问。负载均衡器支持HTTP/HTTPS/TCP 三种监听模式,并支持透明代理,可以让后端主机不做任何更改,直接获取客户端真实IP。另外,负载均衡器还支持灵活配置多种转发策略,实现高级的自定义转发控制功能。

同时,提供的虚拟防火墙来保护网络的访问。云的虚拟防火墙采用的是分布式防火墙技术,就是利用每个计算节点物理主机的IPTABLES,把所有计算节点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防火墙。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缺省防火墙,我们也可以自建更多的防火墙。不同的云服务器可以被设置不同的防火墙策略。

2.3.2.4物理组网

由于不仅需要支持虚拟机之间高速的通信,还要支撑完成多份实时副本的工作,为保证整个平台的性能,我们规划云平台的支撑网络应该规划为万兆(10Gb/s)网络,。

在云计算管理平台对于网络设备的使用都只当为二层(链路层)设备来使用,物理网络设备只是解决连通性问题,无需使用任何三层(网络层)的协议。这样的好处是在确保性能最优的前提下,无需复杂的配置,无论是工程实施,还是后期维护,工作量都大大减少了;同时系统的构建不用依赖任何厂家的网络产品,再也没有厂商锁定的困扰。

3计算及存储规划

3.1平台拓扑

整个云平台由:控制节点、对象存储网关节点、计算、分布式存储节点、对象存储节点构成。

3.2设计依据

从技术架构来看,云计算出现之前的数据中心大多采用“竖井式”的应用开发部署方式,无论是机房基础设施,还是网络资源、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等都采用专业化维度的部署管理,对于应用软件投产、数据分布及备份采用按应用系统“一事一议”的方式部署。这种各个系统部件、应用紧耦合的维护、变更模式流程较为复杂。数据中心普遍通过在ServiceDesk中采用专门的变更、

问题流程管理功能协调各专业部门的工作流。随着业务的发展,数据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IT资源局部富余但整体紧张的现象。

数据中心为了更好的管理既有业务系统,同时提升IT系统的运行效率,规划采用云数据中心方式对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IT能力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考虑到数据中心未来长期的云计算平台建设策略,建议规划整体的云计算建设路线图,并对当前的基础架构云进行详细设计。

云数据中心平台的建设,应该考虑到的设计原则为:

可管理性原则

系统架构中应提供集成、统一的软硬件管理功能,满足各种日常的管理需求,适应新一代数据中心管理快捷、方便的特点

开放性原则

架构必须能够满足自身的稳定性,同时具有集成的异构兼容性,在满足新的业务需求同时不需要对架构进行重新设计或对现有架构重大修改。

可扩展性原则

可扩展性是指未来应用系统的业务量增加时,资源能够自动扩展以适应更多用户、更多的业务处理及存储能力。

安全性原则

系统架构必须是能够提供认证、访问控制能力的环境,以确保业务关键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

适度性原则

结合自身需求,资源以满足目前要求为基准,并适度前瞻。

持续性原则

IT架构设计应该具有持续性,满足目前要求并可持续扩展,持续优化。

3.3方案描述

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是分阶段、分步来实施的,并且伴随业务访问量和对存储空间、存储性能的要求,还可对本项目云平台进行水平扩展,本项目规划由:控制节点、对象存储网关节点、计算分布式存储节点、对象存储节点构成。本次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云的建设可达成以下预期目标:

3.3.1弹性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

通过建设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实现能以按需方式,通过网络,方便的访问数据中心的可配置计算资源共享池(比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和服务) 。同时以最少的管理开销,完成自动化迅速配置提供或释放资源,应对不确定以及海量的访问压力时提供足够的计算资源。

3.3.2按需服务,平台交付

统一便捷的服务提供能力与集成能力,为资源使用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目录与资源申请、管理平台,使其可以方便的连接到云计算平台,申请所需服务与资源,并便捷的进行管理。降低对于人工配置和流程的依赖,在满足总体管理需求的前提下提升服务水平。

3.3.3敏捷的IT服务水平

不仅满足服务器资源池化的需求,同时对存储、网络、数据库、缓存等关键组件都实现软件定义和标准的服务提供能力,将物理资源转化为逻辑资源,利用模版化、API、秒级交付、批量构建等手段,加速IT资源的供给速度,提高服务水平。

3.3.4简化管理,智能统一运维

通过云计算管理平台,实现对资源的统一化及动态化分配和管理。将多组服务器、网络和存储通过软件定义技术,将其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的集群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对其进行资源的动态分配和调整及回收,提高管理效率,并通过安全设置可以保证虚拟资源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3.3.5硬件故障无害化,保障业务连续

通过其高可用设计,可以实现最可靠的运算平台。将任何一台服务器的失败,云计算管理平台都可以自动发现,并把失败的服务器从可用服务器列表中剔除,从而保证任意时间用户请求的计算资源都是建立的可用的服务器之上。同时,将该服务器上的负载自动迁移到其他可用的服务器上,保障应用负载在硬件失败时自动恢复。

同时方案提供各种应用、数据的备份机制(高连续性服务),可实现应用层面的多节点负载、快照、HA,数据节点的3副本的备份机制,提供多种安全保障功能,解决业务的意外中断和数据丢失困扰。

同时实现网络的冗余配置,以确保物理网络连接的高可用。使用SDN等网络虚拟化技术,构建高可用的虚拟用户网络。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构建统一的存储池,提供包括实时异地多副本和硬盘快照等功能,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可靠。在应用服务方面,提供虚拟的负载均衡器,把用户请求转发到多台不同物理宿主的应用服务器上,一旦某台应用服务器失败,负载均衡器可以把失败的应用服务器隔离,但对用户来讲,其请求仍然可以由其他的应用服务器提供。达到高可用性、负载平衡的运行环境,保障业务连续。

3.3.6计算虚拟化需求

计算虚拟化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一台物理计算机虚拟为多台逻辑计算机。在一台物理计算机上同时运行多个逻辑计算机,每个逻辑计算机可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着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虚拟化使用软件的方法重新定义划分IT资源,可以实现IT资源的动态分配、灵活调度、跨域共享,提高IT资源利用率,使IT资源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服务于各行各业中灵活多变的应用需求。

计算虚拟化的功能及技术需求如下:

?采用目前主流的KVM全虚拟化技术,应支持不重启主机动态升级KVM版本;

?支持计算资源虚拟化,形成分布式计算资源池。虚拟化效率不小于%;

?支持计算设备“一虚多”。同一台物理主机上同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或是相同操作系统的不同版本。分区与分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

响;

?支持资源的动态调配与弹性可伸缩。资源池具备各级资源的按需获取功能,提高资源消费者的可用性、容错与扩展能力。资源响应的速度应

达到秒级。

?支持虚拟机的在线和离线迁移;

?支持虚拟机系统自动批量部署,一次同时部署的规模能达到200台虚拟机。

3.3.7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传统的网络存储系统采用集中的存储服务器存放所有数据,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点,不能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要。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分布式存储系统不仅为虚拟主机提供块存储也为对象存储提供存储能力。同时分布式存储系统提供数据的多(3)个实时副本,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

分布式存储系统的功能及技术需求如下:

支持增量扩容和自动数据平衡能力,允许用户定制数据分布策

略;

架构避免固定的集中控制点,且各节点能自动进行故障监测、切

换以及数据迁移;

具备高可扩展性,可支持上亿个文件和PB以上量级的文件存储;

支持不重启系统,增加物理服务器后自动扩容;

在不依赖SAN&NAS等特殊硬件设备的条件下,提供高可用性和高

可靠性;

提供至少3份数据实时副本,且保证至少有一份跨机架的数据副

本;

服务可用性要高于%;数据可靠性要高于%;

基于SAS硬盘的虚拟存储IO性能不小于120MB/s,, 基于SSD硬

盘的虚拟存储IO性能不小于300MB/s。

应采用Shared-nothing架构设计,支持1万以上用户并发读写,

支持1000台以上物理服务器集群。

3.3.8网络虚拟化(SDN)

网络虚拟化完整再现了物理网络。虚拟网络不仅可以提供与物理网络相同的功能特性和性能保证,而且还具有虚拟化的运维优势和硬件独立性,包括快速调配、无中断部署、自动维护等。网络虚拟化将逻辑网络连接设备和服务(逻辑端口、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负载平衡器和VPN等)提供给已连接的工作负载。应用在虚拟网络上的运行与在物理网络上完全相同。使用SDN技术,实现网络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的分离,由此提供更友善、更强大的网络配置和控制能力。

网络虚拟化和SDN的功能及技术需求如下:

采用软件+硬件方式,通过软硬件集成实现SDN,灵活调度与管理

虚拟网络,并实现已应用为中心的基础架构;

通过SDN技术实现网络虚拟化,构建网络资源池;

支持虚拟私有网络,私有网络间要100%二层网络隔离,支持不同

用户自由使用网络资源;

支持虚拟路由器,虚拟交换机,虚拟防火墙,虚拟负载均衡器,

可以按需配置网络逻辑拓扑;

通过SDN实现DHCP,端口转发,隧道服务,VPN接入服务和过滤

控制服务;

支持通过SDN功能实现机房间通过网络安全隧道(IP-Sec)联

通。

4网络安全规划

4.1方案目标

充分解读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和标准,全面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应对新威胁、新应用下的安全威胁,利用云端安全服务、云防护的创新技术理念与技术落地,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智能统一管理,并达到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与要求。

4.2设计依据

中办[2003]2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的意见》

四部委于2004年9月15日发布公通字[2004]66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工作的实施意见》

四部委2007年06月17日发布(2007)公通字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

护管理办法》

GB/T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

要求

GB/T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2部分:云计算安

全扩展要求

GB/T 31167-2014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

GB/T 31168-2014 信息安全技术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

4.3等保要求

对标新等保的第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物理和环境要求”不在本方案的撰写范畴。

网络和通信安全网络架构链路负载

防火墙

数据库审计

运维审计堡垒机

WEB防火墙

漏洞扫描

抗DDOS攻击

通信传输防火墙

边界防护防火墙

运维审计堡垒机

访问控制防火墙

入侵防范IPS

数据库审计

WEB防火墙

抗DDOS攻击

恶意代码防范防火墙

防病毒网关

安全审计防火墙

数据库审计

运维审计堡垒机

日志审计

WEB防火墙

漏洞扫描

抗DDOS攻击

集中管控防火墙

漏洞扫描

抗DDOS攻击

设备和计算安全身份鉴别防火墙

虚拟化安全

数据库审计

运维审计堡垒机

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v06

物联网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1.“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的意义 已有的物联网相关示范或应用通常借用电信业的“竖井式”的系统设计规划理念(如图1所示),即不同行业和领域独立研究应用需求、独立设计系统特征、独立运营服务,物联网应用系统间无技术、设备、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因此”竖井式”系统无法实现行业间系统信息共享,切割了物联网产业规模、限制了物联网的快速大规模发展。 图1. 物联网应用的“竖井式“系统规划设计理念 从物联网产业长远发展趋势看,未来的物联网应用将同时覆盖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竖井式”系统为各种用户同时接受多种应用带来了终端、服务和业务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障碍。从产业本身看,“竖井式”模式在成本、可复制性、兼容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克服传统的“竖井式”模式给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带来的禁锢,消除行业部门间、行业部门与公众用户、电信业与制造业间的壁垒。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的意义在于, ?减少各行业和领域应用部署的重复建设,降低各行业和领域应用的投资体量及风险 ?挖掘和培育出物联网产业中的大体量环节,吸引和集聚产业资源,推动物联网大规模产业化 ?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应用子集的快速研发、部署及服务,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和新服务面市周期 ?提高各行业和领域共性平台产业环节的参与方体量,规避由于个别行业或领域需求波动导致的产业发展风险 ?以专业化、职业化、标准化的共性平台为支撑,打破应用子集环节的发展瓶颈,推动应用子集环节的快速成熟 2.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内涵 推行“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必须注意的是:首先,不同行业或领域应用的应用需求不同,反应为系统技术特征不同,例如传感器型号性能的差异、采集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另外,行业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行业信息的公众发布必须以保证行业信息的安全性为前提,在“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发展模式下必须给与行业部门信息给与足够的重视,提供合理的、有保障的信息安全处理机制。 针对感知目标和感知环境的差异化、以及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物联网业务使用需求的差异化,“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提取不同物联网业务和系统的共性元素,提供共性元素的技术特征分类,以模块化方式实现共性元素子类。根据具体物

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教育云平台建设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北京达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2016 年04 月29 日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1) 1.3面临的问题 (2) 1.4建设目标 (3) 1.5所解决的问题 (3) 第2章设计方案 (5) 2.1设计原则 (5) 2.2总体架构 (5) 2.2.1 逻辑架构 (5) 2.2.2 技术架构 (7) 2.2.3 部署架构 (9) 2.2.4 方案优势 (9) 2.3总体性能要求 (11) 2.3.1 存储容量要求 (11) 2.3.2 计算资源要求 (11) 第3章基础设施层 (12) 3.1总体方案拓扑 (12) 3.1.1 逻辑架构 (12) 3.1.2 组成 (12) 3.2虚拟化云平台建设 (13) 3.2.1 系统特性 (14) 3.2.2 虚拟化系统硬件构建选型 (18) 3.3集群存储系统建设 (19) 3.3.1 系统组成 (20) 3.3.2 系统特性 (21) 3.4云平台网络系统建设 (27) 第4章设备配置 (29)

第1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近年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内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中明确提出了“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采用云计算技术,形成资源配置与服务的集约化发展途径,构建稳定可靠、低成本的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 2012年9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1.2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当前,从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进程来看,有以下一些基本趋势。 (1)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正从普及期走向整合期,如何将日益广泛存在的硬件设施、海量的数字化资源、各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整合和应用到广大一线教师的例常化教学行为中,推进信息化教学方式,并深刻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使得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向常规化方向发展。 (2)自2005年以来,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有效性已清晰地演化成两个发展重点:一是高可用性的区域级信息化支撑基础平台/设施/环境;二是广大教师及学生群体的个体化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深,上述环节的作用正日益凸现。 (3)从信息技术和教育系统耦合的整体要素来看,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正成为深化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重要突破点,而打造在线

XXX云平台规划方案

目录 1方案整体规划 1.1整体拓扑 方案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线路接入区:包含互联网线路,市局、各委办局、采集点等专线接入 网络纵深防御区:包含各种网络安全、审计设备,符合等保3级规范要求

核心交换区:包含万兆核心交换集群及汇聚交换设备 网管、客服区:包含网管平台及客户终端 计算、存储区:包含云计算机平台和分布式存储系统。 1.2设计依据 传统计算中心观念是根据功能需求的变化实现对应的硬件功能盒子堆砌而构建的,这非常类似于传统软件开发的组件堆砌,被已经证明为是一种较低效率的资源调用方式,而如果能够将整个网络的构建看成是由封装完好、相互耦合松散、但能够被标准化和统一调度的“服务”组成,那么业务层面的变更、物理资源的复用都将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提出支撑业务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也应当向“面向服务”的设计思想转变,构造“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ServiceOrientedDataCenterSODC)。 具体而言SODC,应形成这样的资源调用方式:底层资源对于上层应用就像由服务构成的“资源池”,需要什么服务就自动的会由网络调用相关物理资源来实现,管理员和业务用户不需要或几乎可以看不见物理设备的相互架构关系以及具体存在方式。SODC的框架原型如下所示: 在图中,隔在基础架构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服务层”实现了向上提供服务、向下屏蔽复杂的物理结构的作用,使得网络使用者看到的网络不是由复杂的基础物理功能实体构成的,而是一个个智能服务——安全服务、移动服务、计算弹性服务、分布式存储服务等,至于这些服务是由哪些实际存在的物理资源所提供,管理员和上层业务都无需关心,交互服务层解决了一切资源的调度和高效复用问题。 SODC构成的数据中心IT架构必将是整个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趋势,虽然实现真正理想的SODC融合的架构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但在向该融合框架迈进的每一步实际上都将会形成对网络灵活性、网络维护、资源利用效率、投资效益等方面的巨大改

中石化云计算平台建设总体技术方案

中石化 云计算平台工程技术方案 二O一六年四月

目录第1章.基本情况6 1.1.项目名称6 1.2.业主单位6 1.3.项目背景6 1.3.1.XX技术发展方向6 1.3. 2.有关XX公开的相关要求7 1.4.建设规模7 1.5.投资概算10 1.6.设计依据10 1.7.设计范围10 1.8.设计分工11 第2章.现状及需求分析11 2.1.项目意义及建设必要性11 2.2.现状分析13 2.3.需求分析13 2.3.1.长期需求13 2.3.2.本期需求14 第3章.总体设计16 3.1.建设目标16 3.1.1.预期总目标16 3.1.2.阶段性目标17

3.2.建设内容18 3.3.系统的总体结构18 3.3.1.设计原则18 3.3.2.XX本土化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3.3.建设思路20 3.3. 4.总体拓扑结构22 3.4.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25 3.5.质量保证体系26 第4章.建设方案27 4.1.网络资源池28 4.1.1.组网物理拓扑图28 4.1.2.网络负载均衡设计30 4.1.3.网络虚拟化设计32 4.1.4.IP地址及DNS规划36 4.1. 5.网络端口资源估算41 4.2.计算资源池41 4.2.1.计算资源池架构41 4.2.2.应用系统分析42 4.2.3.计算资源池建议配置与选型建议44 4.2.4.计算资源池部署47 4.2. 5.虚拟化软件选型分析48 4.3.云计算管理平台51

4.3.1.云资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52 4.3.2.云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61 4.4.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71 4.4.1.云计算平台安全威胁71 4.4.2.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目标73 4.4.3.云计算平台安全架构74 4.4.4.IaaS层安全74 4.4. 5.PaaS层安全89 4.4.6.SaaS层安全90 4.4.7.公共安全92 4.4.8.安全管理制度98 4.4.9.云安全服务100 4.5.机房方案100 4.5.1.机房设备集中管理100 4.5.2.布线系统101 4.5.3.机房系统102 4.5.4.UPS配置方案104 4.6.标准化工作109 4.6.1.标准规范建设的原则109 4.6.2.标准规范的总体框架110 第5章.设备配置要求112 第6章.项目实施与运行维护117

云平台实施方案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 6、开放接口 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通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 7、绿色节能 节能减排是目前网络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之一,从网络机房的整体能耗来看,it设备运占到30%,空调等制冷系统约占45%,ups、照明等辅助系统约占25%。所以作为it设备的节能,不仅要考虑本身能耗比较低,而且要考虑其热量对空调散热系统的影响。应采用低功耗的绿色网络设备,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系统功耗。 云平台建设目标 1、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保障访问高速、安全 2、完善的容灾备份机制 3、提供完整的故障预警和处理机制

最新版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云计算平台系统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1.1设计方案 1.1.1平台架构设计 **高新区云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等关键设备按照需要实现的功能划分为两个层面,分别对应业务层和计算平台层。 业务层中,功能区域的划分一般都是根据安全和管理需求进行划分,各个部门可能有所不同,云数据中心中一般有公共信息服务区(DMZ区)、运行管理区、等保二级业务区、等保三级业务区、开发测试区等功能区域,实际划分可以根据业务情况进行调整,总的原则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统一管理。 计算平台层中分为计算服务区和存储服务区,其中计算服务区为三层架构。计算服务区部署主要考虑三层架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同时考虑物理和虚拟部署。存储服务区主要分为IPSAN、FCSAN、NAS 和虚拟化存储。 云计算平台中计算和存储支持的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

图云计算平台整体架构 图平台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他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他们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和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和自动化部署等功能,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和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和管理。 按需服务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

2018年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建设规划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第1章平台建设背景 1.1现代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1、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理念是集群 集群是由相互密切联系的企业、材料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产业公司,以及其他有关机构在特定领域组成的有机整体。集群在地理上高度集中,相互之间既合作又竞争。物流园区集群理念的发展在德国催生了像DGG这样的物流园区联盟。DGG现有23个成员,是作为独立的公司成立的。DGG作为物流园区的代表,与政府进行沟通协商,联合园区企业,解决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且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协调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规划。 2、产业物流与物流园区发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物流园区是产业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物流园区的发展也是可以促进产业物流发展。不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农业,只有在其产业物流达到一定规模,在同一区域内,物流企业到达一定数量时,物流园区作为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和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集中场所才会应运而生。 3、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运营的物流园区创新赢利模式

以物流信息化平台为核心运营纽带和依托,基于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支撑构建物流园区新的运营服务体系,通过整合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创新业务模式而挖掘多项赢利点,如会员服务、管理输出、承接大企业物流项目分包给园区入驻企业服务等赢利点,从而形成园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4、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本行业内能够掌握、配置核心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质高效的服务;二是综合联动的信息系统;三是在关键的物流节点有竞争力。建设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一是政府指导与企业运作的关系;二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关系;三是产业发展与物流服务的关系;四是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五是物流节点、网络间的关系;六是物流人才开发和物流振兴的关系;七是信息化建设与物流转型的关系;八是处理好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物流发展的关系。 为了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的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物流园区服务模式的变革。 1.2智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思路

云平台建设方案报告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1. 云平台总体设计 (1) 1.1总体设计方案 (1) 1.1.1 设计原则 (1) 1.1.2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2) 1.1.3 支撑平台网络拓扑设计 (4) 1.1.4 通过云操作系统实现云计算中心运营管理 (5) 1.1.5 层次清晰的云计算中心部署架构设计 (6) 1.2项目技术路线 (7) 1.2.1 X86系统架构 (7) 1.2.2 资源池化 (10) 1.2.3 弹性扩展 (12) 1.2.4 智能化云管理 (14) 1.2.5 充分考虑利旧 (15) 1.3云项目建设成功案例 (16) 1.3.1 中国银联离线交易数据处理云平台 (16) 1.3.2 新疆公安云 (17) 1.3.3 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平台 (18)

1.云平台总体设计 1.1总体设计方案 1.1.1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

政府应急平台建设规划方案1.政府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背景

1.1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公共安全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益性事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公共安全最核心的问题,随着其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的扩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重要的和长远的基本事务。 日趋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带来严峻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使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方面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公共安全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公共安全问题发生频度将大大增加,我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200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到: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攻关和应用力度,不断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保障水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信息平台”,“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 1.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在中央的大力推动和社会经济建设牵引的双重需求下,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平台的建设。多个城市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比较突出的有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南宁模式等。各部门也分别对自身垂直机构的应急平台建设进行了规划,如安监总局下发

的“企业安全应急平台建设指南”,水利部下发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指南”等。 1.3政府在应急处置中的领导作用 由于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实行属地为主分级管理,只有政府才能够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内部以及全社会的人力、财力和物资,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因此政府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管理主体。 应急平台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行使职能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装备。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国家应急预案体系有效实施和不断完善的重要保证。应急平台及其支撑体系的建设、运行能够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应急平台的概念和定位 2.1突发公共事件对应急平台的需求 在洪水、台风、地震、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交通事故、放射源泄露、禽流感、食物中毒、恐怖袭击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实现全面监测监控,并快速、动态地全面了解现场状况?如何科学预测其发展趋势、后果并快速预警?如何科学决策、综合协调和高效处置?如何根据现场实时情况,疏散人群、组织救援、调集救灾物资、提供应急保障?都是摆在政府应急指挥员面前的重大问题。 建设应急平台可为政府领导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有力工具,提高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应急平台能够解决下列问题: (1)准确及时地获得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现场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及时性

云平台规划方案

目录 1.1整体拓扑 ................................................... 1.2设计依据 ................................................... 1.3方案描述 ................................................... 2网络部分规划..................................................... 2.1网络拓扑 ................................................... 2.2设计依据 ................................................... 2.3方案描述 ................................................... 2.3.1物理交换网............................................ 2.3.2云平台虚机网络........................................ 3计算及存储规划................................................... 3.1平台拓扑 ................................................... 3.2设计依据 ................................................... 3.3方案描述 ................................................... 3.3.1弹性与自动化的基础设施................................ 3.3.2按需服务,平台交付.................................... 3.3.3敏捷的IT服务水平..................................... 3.3.4简化管理,智能统一运维................................ 3.3.5硬件故障无害化,保障业务连续.......................... 3.3.6计算虚拟化需求........................................ 3.3.7分布式存储............................................ 3.3.8网络虚拟化(SDN)..................................... 4网络安全规划..................................................... 4.1方案目标 ................................................... 4.2设计依据 ................................................... 4.3等保要求 ................................................... 4.4方案拓扑 ................................................... 4.5功能描述 ................................................... 5运维管理规划..................................................... 5.1设计依据 ................................................... 5.2方案描述 ................................................... 6附件:功能参数................................................... 1方案整体规划 1.1整体拓扑 方案划分为五个功能区: 线路接入区:包含互联网线路,市局、各委办局、采集点等专线接入 网络纵深防御区:包含各种网络安全、审计设备,符合等保3级规范要求

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目标 (2) 1.3建设内容 (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3) 2.1信息化现状 (3) 2.2存在的问题 (4) 2.2.1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4) 2.2.2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4) 2.2.3管理运维问题 (5) 3方案总体设计 (6) 3.1设计原则 (6) 3.2总体架构设计 (7) 3.3实施思路 (7) 4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10) 5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11) 6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13) 6.1架构设计 (13) 6.2业务系统应急 (14) 6.3数据保障 (15) 6.4运维迁移 (15) 7项目实施计划 (16) 8项目组织保障 (17) 8.1工作领导小组 (17) 8.2项目专家小组 (17) 8.3项目技术小组 (1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1〕33号)和《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465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青岛市国土房管局xxx 分局拟开展xxx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建设,为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搭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局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目标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加强对业务内网、办公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实现生产数据和涉密信息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2)通过为32个乡镇国土所提供云端虚拟桌面服务,保障数据不在国土所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数据及业务应用的便捷接入,有效促进业务协 同; (3)通过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为全区国土资源用户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扩展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停机,全面支持国土全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4)通过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实现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1.3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平台建设方案流程简版

平台建设方案(简版) 一、平台方向及规划 1、平台方向 根据网贷平台目前可能存在的政策风险及业务风险,公司及平台的发展要符合法律法规绝不触碰红线,确定平台的方向以中介的性质去发展,附加第三方资金托管、以及担保和保险公司的介入增加用户资金安全; 2、平台规划 平台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理财用户入口 A.产品功能上实现理财用户产品的选择、投资、赎回等; B.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公司洽谈资金托管业务,规避政策风险; C.通过与全国各大线下小额贷款、担保、金融投资等公司合作、推荐资质较好 的标的、公司内部审核后提供给投资用户购买; 第二阶段:自建贷款通道 A.产品开发贷款通道功能,需求用户在线可申请贷款; B.需求用户最终的需求落地在前期通过洽谈合作的形式提供给全国线下机构

审核放款;平台本身前期不参与需求用户的审核,只针对合作的线下机构去做审核; C.建立风控团队,建立风控机制(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及其他征信公司系统); 寻求多维度、完善的风控体系; 第三阶段:理财与贷款通道的融合 A.平台自身开始操作地区性贷款业务;地区的选择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及贷款 用户群体和风控体系的完善程度来选择; B.第三阶段中注重加强不良资产的处置,建立不良资产处置团队,可与全国较 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合作; C.完善运营团队、建立有效的活动方案、提高平台业务收入; 3、流程简图 二、平台搭建方案 业务流程及方向确定后,各团队按照流程节点、时间节点完成所负责的任务节点; 前台页面展现:移动端和pc端(待定)

二、平台研发 1、前台研发 制定功能点流程及规则、页面展现方式、移动端及pc端(待定)开发; 2、后台管理系统 制定后台管理系统功能开发(包括机构使用后台)如:理财客户管理、借款客户管理、统计管理、广告营销系统、财务管理、机构合作管理、风控系统等其他功能及二级功能开发; 三、推广方式 1、与其他网站建立合作,广告、会员共享,活动联合推广等方式合作 2、短信、邮件等低成本方式推广APP用户下载; 3、通过软文、SEO优化、百度google竞价等方式提高整体用户访问量及成交量; 4、印制带有二维码的传单通过业务人员发放,给用户提供手机终端或web页面访问入口; 5、在新浪、腾讯建立微博、实时推送产品信息(设立微信服务号,进行微信用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招标编号:豫财招标采购-2015-112) 云计算平台设计方案 二〇一五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与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现状与需求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各业务系统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本期项目主要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设计原则与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建设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质监云计算平台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总体设计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总体架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计算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网络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存储虚拟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云资源自动调度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技术方案

云计算平台建设项目 技术方案 1

目录 1.术语定义 (6) 1.1.IaaS (6) 1.2.PaaS (6) 1.3.SaaS (7) 1.4.云OS (7) 1.5.OpenStack (7) 1.6.CloudStack (8) 1.7.Hyper-V (8) 1.8.VMWare (8) 1.9.KVM (8) 2.项目概述 (9) 2.1.项目名称 (9) 2.2.项目背景 (9) 2.3.项目目标 (9) 2.4.项目需求 (10) 2.4.1.云平台总体架构要求 (10) 2.4.2.云服务门户 (10) 2.4.3.资源管理门户 (11) 2.4.4.云服务目录 (12) 2.4.5.流程编排 (12) 2.4.6.统一适配接口层 (13) 2.4.7.自动化引擎 (13) 2.4.8.周边系统集成 (13) 2.4.9.其他要求 (14) 2.4.10.潜在需求 (14) 3.建设方案 (15) 3.1.系统建设原则 (15) 1

3.1.1.先进性原则 (15) 3.1.2.实用性原则 (16) 3.1.3.安全性原则 (16) 3.1.4.可靠性原则 (17) 3.1.5.可操作性 (17) 3.1.6.灵活性原则 (17) 3.1.7.信息准确和及时性 (17) 3.1.8.开放性原则 (18) 3.1.9.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 (19) 3.1.10.系统性原则 (19) 3.1.11.成熟性原则 (19) 3.2.建设思路 (19) 3.2.1.标准云平台产品 (20) 3.2.2.建设方法 (22) 3.3.建设内容 (23) 3.3.1.云服务门户 (23) 3.3.2.资源管理门户 (25) 3.3.3.云服务目录管理 (26) 3.3.4.流程编排能力 (26) 3.3.5.统一适配能力 (27) 3.3.6.自动化部署能力 (27) 3.3.7.周边系统集成能力 (28) 3.3.8.安全防护体系 (28) 4.总体架构 (30) 4.1.云服务门户 (32) 4.1.1.用户 (33) 4.1.2.服务管理员 (40) 4.2.资源管理门户 (47) 4.3.服务总线 (52) 1

企业云计算平台中长期发展规划

云计算咨询项目 云计算平台中长期发展规划

目录 一. 导言 (4) 1.1 目的 (4) 1.2 文档范围 (4) 1.3 文档阅读对象 (4) 1.4 关键术语 (4) 二. 云计算发展规划的方法论 (6) 2.1 前言 (6) 2.2 云计算战略的层次 (6) 2.3 用ITSA方法论规划云计算架构 (7) 2.4 企业云战略 (9) 2.5 云服务成熟度框架模型 (10) 2.6 承载平台(IT)整合路线和阶段方法论 (13) 2.6.1 阶段1:策略 (13) 2.6.2 阶段2:设计 (14) 2.6.3 阶段3:过渡 (15) 2.6.4 阶段4:操作维护 (15) 2.6.5 阶段5:持续改进 (16) 2.7 融合基础设施的理念及架构 (16) 三. 企业云计算发展规划综述 (21) 3.1 发展规划综述 (21) 3.2 企业云规划思路 (22) 3.3 企业云计算基本规划方法 (22) 四. 企业云的发展规划 (24) 4.1 近期规划 (24) 4.1.1 时间点 (24) 4.1.2 目标 (24) 4.1.3 主要工作 (24) 4.1.4 IaaS (25) 4.1.5 VDI (30) 4.1.6 PaaS (34) 4.1.7 SaaS (34) 4.1.8 企业IT整体发展配合 (34) 4.2 中期发展阶段 (34) 4.2.1 时间点 (34) 4.2.2 目标 (35) 4.2.3 主要工作 (35) 4.2.4 IaaS (35) 4.2.5 VDI (39) 4.2.6 PaaS (39) 4.2.7 SaaS (42)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XXXX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规划方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 1.1建设目标 (1) 1.2建设必要性 (1) 1.3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 (2) 1.4建设意义 (3) 第2部分需求分析 (6) 2.1业务需求分析 (6) 2.2基础资源需求 (8) 第3部分总体规划 (10) 3.1指导思想 (10) 3.2基本原则 (10) 3.3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10) 3.4总体架构 (11) 第4部分建设内容 (15) 4.1基础设施 (15) 4.2数据资源库 (16) 4.3应用支撑 (18) 4.4业务应用 (18) 4.5安全保障 (28) 4.6运维服务 (29) 4.7统一门户网站 (29) 第5部分实施计划 (31) 第6部分投资估算 (32) 第7部分效益分析 (33)

7.1社会效益 (33) 7.2经济效益 (33)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1建设目标 按照XXXX委、市政府《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的文件精神,结合XXXX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响应市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XXXX科技局于2011年3月5日召开的“XXXX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汇报会”的会议要求,通过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为XXXX九大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对相关行业和各 部门科技创新业务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对完整的支撑,即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紧紧围绕XXXX优势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链,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金融等各类资源的结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创新人才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实现宝鸡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建设必要性 第一,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XXXX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XXXX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建 设了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和金属交易服务平台等,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 合利用,提高宝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XXXX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 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 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政府、企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