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

第4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4页练习九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

2.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经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出得数。

2.谈话: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同学们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二、探究新知

1.走迷宫。用投影出示教材练习九第5题。

谈话:同学们玩过迷宫吗,今天我们一起完成教材练习九第5题的“走迷宫”。从入口出发,写出每道算式的得数,看看自己能不能顺利地走出迷宫。

2.过桥。(完成教材练习九第7题。)

出示题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答案是,让学生说说相应的乘法口诀。

3.完成教材练习九第8题。

比一比,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让学生都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师巡视,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读“价目表”。

解决问题:我们有18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碰碰车一辆坐几人。)

表示什么?(18里面有几个3)怎样列式?(18÷3=6(辆))

(2)根据这些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2.完成教材练习九第9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解决2个问题。(现在每个多少元?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3.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九后面的思考题。

提示: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己说说体会和收获。

二年级数学下册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公开课) 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案 教学设计思想: 1.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剪纸艺术动物、植物、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认识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改变.由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该考虑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收集材料、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察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画出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情境导入。 课件演示对称的剪纸艺术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那些剪纸作品漂亮吗? 生:漂亮。 教师:那老师也来动手,剪个礼物送给大家,好不好? 生:好。 师:看一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呢? 生:心形。 师:打开来看看,猜对的小朋友举手。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它有什么特点? 你说。 生:它两边是对称的。 师:哦,它的两边是对称的。还有谁来说一说?它有什么样的特点?你说。 生: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个图形呢两边都是一样的,而且它是对称的。板书(对称)。对称呢是创造一些作品的重要方法,也是自然界一种普遍的现象。你看,不少的动物、植物都有这种对称的形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通过让学生欣赏剪纸艺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对称图形导入新课,既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有余数除法试卷讲评设计讲评课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设计 教学内容:有余数除法课型:讲评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析题改错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梳理知识前后联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典型错题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正。 教学难点:把握典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法:点拨法 学法:合作探究、相互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剖析试卷 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单元测试,通过检测;老师发现同学们做得不错,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灵活,下来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讲评。 二、例题精讲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 抽生说明图意,并列式。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课件出示) (1)小组讨论,汇报。 (2)教师点拨,总结。 3、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教师板书:(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大家还有哪个题需要解决? 40÷7=? ......?读作:() ?÷?=?.......7除数最小是() (学生交流,教师讲解) 5、巩固练习。 (1)黑板出示例题。(竖式计算) 37÷4= 50÷7= (2)抽生板演。 (3)师生共评。 小结:不管是计算什么样的有余数的除法,做完以后一定要注意一点,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自我改正 谈话:同学们,试卷中的问题自己可以解决了吗?请大家自己把错题改正过来好吗?

学生独立改正错题,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检测巩固拓展 1、列竖式计算。 30÷4= 23÷3= 28÷5=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3 17>﹙﹚×3 4×﹙﹚<29 50>7×﹙﹚32>﹙﹚×6 ﹙﹚×8<34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同学们找出了自己学习的漏洞并能及时弥补,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试卷讲评 20÷6=3 (2) 3 20 6 (1)相同数位要对齐 1 8 (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魔尺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 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 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 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百变魔尺—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一百变一魔尺—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测试讲评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测试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认数课型:讲评课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错误的剖析,矫正,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重点:指导学生认真做题,提高正确率。 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法:指导、点拨。 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剖析试卷 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认数》的单元测试通过测试,老师发现同学们做的不错,其中有16人得了优,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灵活,下来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讲评。(设计意图,试卷讲评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简单总结,对学生解决问题中的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高学生试卷讲评课的学习热情) 二、自查自改分析错因 课前,老师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要求同学们们自查、自改、自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1)把自己解决的问题以及错误原因分析给小组同学听。(2)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解决。(3)小组长把你们小组错的较多的题目记下来。 三、典型试题讲评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学生交流。 (2)教师点拨。 (3)总结方法。 ①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 ②两个数的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数相同,就比下一位,或者找一个标准数,用两个数分别与标准数比较,从而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连一连。 要求:以后作此类型题借助小尺或三角板,这样试卷显得既清楚又美观。 3、还有哪个题需要帮助解决?(抽生说) 按规律填写: 919、828、737、646、——、——、—— 108、207、306、405、——、——、——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是按怎样的规律填写。 巩固练习: a、180、270、360、——、—— b、250、350、——、550、—— 小结:同学们,1—5题是千以内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千以内数的组成、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结合图形加深对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并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剪纸,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小人、半个小人的错误画法;整副的2个、4个、8个小人;一张彩纸;《某班剪纸欣赏》。 学具:剪刀;每人一张小纸;信封里:每人三张大纸;两人一张示范图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漂亮的剪纸作品。你以前剪过吗?剪过的请举手。谁来说说看,你剪了什么?(问3个学生) 二、探究新知 A.单一对称小人的剪法。 师:这里有个小人,你会剪吗?该怎么剪? 师:刚才小朋友都认为先对折(演示:纸对折),把纸分成了这样的……两块(慢,让学生跟说),在其中一块上像这样(演示:画半个小人)画上半个小人,剪下来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师:拿好桌上的纸,做好准备。(有些人还没准备好哦,听老师的口令。)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剪,教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作品,再一次性投影出作品进行讲评。)

讲评:这是几个小朋友刚才剪的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有的剪的很成功,有的有些缺点。但是,他们都剪出了完整的小人。 为什么只画半个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呢?你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吗?原来,是对称的原因啊。是不是只画半个,就一定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呢?为什么? 师:这里也只画了半个,老师把它剪下来,你们看。(边说边演示教具:错误画法导致剪出不完整的小人) 师:怎么这样了?(让一个学生对师演示的发表看法) 师:(切换到媒体上的半个小人),在画半个小人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这一边(鼠标指一指)相当于这个轴对称小人的什么?(生说出对称轴则不问。) 师小结:(教具出示半个小人)看来,我们都认为先对折(演示纸对折),把纸折成了这样的两块,再其中一块上找准对称轴,沿着对称轴的这边(手指)画上半个小人。这样,就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小人。 1.尝试讨论: 师:老师这里也只画了半个,你知道剪出什么了吗?看,老师剪出了2个、4个、8个,甚至更多的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黑板整副出示教具:2个、4个、8个的小人) 师:你会吗?有什么方法? 师:多折几下,真能剪出这样一串串手拉手的小人吗?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剪! 请四人小组长发一张纸给你的组员。准备好了吗?(有几个小朋友还没准备好哦,赶紧了。)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尝试,教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 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 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2 课时 2.练习..................... 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例1 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 种颜色,出示例1 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师: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生: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生: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师: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师: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师: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 、" ○"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师: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 、整理数据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二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

表内乘法二单元试卷讲评 刘颖教学目标: 1、通过试卷讲评,让学生查漏补缺,正视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析错改错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输理知识的前后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典型错误出错原因的剖析与纠错,典型题目解题思路探究与解题方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表内乘法的单元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己: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二、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表内乘法二单元检测,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其中有37人得了优,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马龙龙、李承恩、赵舒婷、赵佳琪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三、试卷讲评: 1、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易质疑。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要求同学们自查、自改、自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1)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错误原因分析给小组同学听。(2)自己独立解决不料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解决。

(3)小组长把你们小组出错较多的题目记下来。 2.组间交流,师生互动解难释疑。 (1)谈话:让我们一起来看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让学生展示方法,教师点拨、总结方法,同样适用试 谈话:乘法的竖式计算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数位对齐。 谈话:记住这条,同样可以判断别人做的对不对。以第一 个为例,展示学生的做法。 (2)谈话:连一连,要求以后做连一连的题借助小尺和三角板,这样试卷显得既清楚又美观。 (3)谈话:还有哪个题需要帮助解决? 学生自己介绍解题的方法。 巩固练习2个题,集体展示交流。 (4)教师强调:不管是哪种类型的题目,作完之后一定要停下看看,进行检查,这是同学们必须要养成的习惯。(5)小结:同学们,题型怎么变换,做完后,我们都要停下来认真检查,检查什么?学生交流。 (6)谈话: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也可以用有乘法来解决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交流4、5题,通过展示交流,总结出:在解决乘法的实际生活问题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用心分析最后的结果。 3.反思总结,自我改正。 谈话:问题解决了,试卷中的问题现在自己能解决了吗?请你把试卷中的问题改正过来好吗? 学生独立改正错题。 4、巩固拓展,适时反馈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考一考自己吧! 5、课后分析,自我反思: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平移》教案》公开课教案

平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4~6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能根据平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3.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平移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观察法与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游乐场里,除了有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外,还有很多的游乐项目。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书第30页。 2、你看到了哪些游乐项目?(学生汇报)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不同)。 3、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4、教师小结。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观光梯、高空缆车、小火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平移现象。 (1)、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2)、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

同学们说得真棒,瞧,观光梯是沿着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高空缆车是沿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推拉门是沿着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的。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特点?(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运动的,物体本身的方向不发生变化)(3)、认识平移。 像缆车、观光梯、推拉门这样的运动现象,无论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还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物体本身的方向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称为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4)、学生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后教师小结。 是呀,生活中平移现象很多,如电梯的升降、滑滑梯上小朋友的移动……都是平移。当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运动,而本身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平移。平移有这样的特征: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本身的位置改变了。 2、判断平移后的图形。教学教材P30页的例2:移一移。 (1)、亲身体验平移现象。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生说怎么做的)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移一移。出示例2,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2)、分析题意。 要知道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先要根据平移的特征去判断。平移时,可以一次平移,也可以两次平移。 (3)先观察,再判断。 ①给每座小房子编号后,学生先观察,再交流。 ②汇报,评价。 你认为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你是怎样想的?哪几座小房子通过平移不能相互重合?为什么? 从左往右看,小房子的房顶都朝上的三座房子(编号分别是①④⑥的)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比如:图①可以先向右平移,再向下平移或先向下平移,再向右平移到图⑥的位置与图⑥重合;图①可以先向上平移,再向右平移或先向右

试卷讲评课教案二年级一班

讲评课教案 洪 州 小 学 二年级一班 刘桂珍

讲评课教案 教学内容:试卷中的典型错题以及针对性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中的典型错题,寻找错误的原因。 2、针对错题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查找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自身错误的原因和不足。分析学生错误原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介绍本次练习的整体情况 我们进行了期中测试,我们班的整体情况是这样的:优秀的有15人,良好的有18人,其中很不理想的有5位同学。自己在心里估算一下,我大概在班里的什么位置。好的同学还需精益求精,课后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没考好的也别灰心,想想自己错的原因在哪儿,查漏补缺,下次注意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就行了。 二、自我分析试卷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张试卷。 1、首先自己先看一下试卷,看看哪几题是自己能做却失分的?自己先订正一下试卷上会订正的的错题,不会订正的放着,一会我们一起来帮助你,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想一想我们这张试卷可以分为几个板块?

2、学生交流反馈:三个: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和写话部分。 3、小组合作讨论你还没解决的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把会订正的订正好了,那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会订正的呢?(指名回答)我们一一来解决。 三、典型错题讲评 (一)、让学生找出哪道题最容易出错。 (二)、请做全对的同学说说当时做这道题是你是怎么想的?(让对的学生说说做的好方法) (三)、举一反三,讲解相应的习题 (四)、基础部分典型错题 第六题。选词填空。 在再 (1)让学生说说是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在哪里。 (2)在试卷上自行订正这道题,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补充课外练习: (五)、阅读部分。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复习课程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 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角》 城关小学杨改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形,给所看到的图形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形和分类的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角》 城关小学杨改连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发展创新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仓U设情境,弓I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一友它看都是谁 师出示课件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你会成样说朋这样分的理由。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学生观察图形,给所看到的图形分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课的形和分类的知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氛围。)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一一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请学生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讲评教案

箐脚小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 课题:期中讲评教案 拟写人:李霞教学内容: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学生知识巩固。 2、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手里拿着的是本学期期中考试的测试题。也就是这个月的月考试卷,这张试卷对于计算不是很难,但是有些同学考的不是很理想,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题内容全面包含了小学数学小考试题教学检测题,从整体上来看,本次命题基本上能立足小学数学课本,重视对学生“双基”的理解和掌握。试卷大版块,本次月考试卷分为两个部分共六大题,100分:试卷难易程度总体适中,基础题考核面全,呈现的基础性强,后部分应用题,稍有偏难,二年级部分学生达不到那种审题能力。本次检测分成五个部分:本次检测分成分六道大题(一)认真读题,谨慎填空(二)对的打“√”,错的打“×”(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四)操作题(五)辨识方向(六)活用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对这张试卷进行讲评,希望同学对没有掌握的知识通过这堂课有所补充。 二、讲评: (一)试卷整体分析 1、打分 同学们请根据试卷的对错,自己打分。 2、讲评 (二)分析试卷: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师电子备课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科:数学 册数:二年级下册 教师姓名: 任教班级: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

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完整word版,二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试卷讲评课教案 教学内容:数学二测试卷 执教时间:2015年5月4日 教学目标: 1、查漏补缺,解决疑难和遗忘知识。 2、进一步梳理知识,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3、提高审题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考试中的错误题型。 4、理性看待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查漏补缺,解决疑难和遗忘知识。 2、进一步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 难点: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和提高数学综合素质,使学生解题规范化,做到会做题得满分,不会题也力争得分。 教学方法: 1.评(评错误原因,评优秀解法,评新题生题)、议、练结合。 2. 整理升华,总结提高。 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难度不大,考察学生能力的题较多,对于素质不高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答题却是感到了困难,所以这些学生成绩不太理想。 二、答题分析 1、存在问题:从评卷情况看,学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学生审题不清,造成错误。 (2)学习知识不够灵活,解决问题能力欠佳。 (3)对部分概念模糊,造成填空、选择题丢分。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卷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记: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设计意图: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查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也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地不错,其中有24人得了优秀,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些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设计意图:试卷讲评课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通过简单总结,对学生解决问题中的好的方面给予肯定,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学生试卷讲评课的学习热情。) (三)试卷讲评: 1、小组合作交流,生生互助解难质疑。 谈话:课前,老师已经把试卷发到同学们手中,要求同学们自查、自改、自记,同学们都完成了吗?下面我们小组交流,听清楚要求:(1)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错误原因分析给小组同学听。 (2)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忙解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