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变革的思考

组织变革的思考

组织变革的思考
组织变革的思考

谈组织变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有五湖四海的人,自然就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喜好和亲疏之别。一个公司就是一个江湖,如何把各种各样的人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公司里最小单位组织是人,掌控公司,其实就是对人的掌控,企业规模小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人治来管控,但到了一定规模,组织体量变大,山头林立,派别层生,互相不服,我们需要的是机制与文化。

当公司小的时候,企业自由生长,老板依靠信誉和情感掌控周围的人,围系企业发展,人的表现是忠诚的,这个时候对公司的掌控也是简单的、直接的,组织氛围以一股清流为主,因为只有一个中心,大家更容易走到一起,凝具力更强。

等企业发展到了中等规模,我们会突然意识到,人治管理已经行不通了,基于员工数量增长,经营业绩增长,组织规模扩大,这个时侯,更多是通过制度、标准、流程来掌控组织的有效运行和人员的管理。

当企业规模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组织机制和文化引领变成为了老板掌控企业的法宝,当然对关键人员的掌控,放入合适的位置,也是老板要思考的问题。这里有一个词叫做组织力,表现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做出合适的事情。

基于以上,可以联想到《水浒传》中梁山团队的成长发展,其实就是一部组织变革史。

梁山初期,以老板王伦为中心的领导下,在业界小有名望,虽无长远大志,但在其治理下,过着小富即安的生活。此时,王伦掌控梁山的手段是以金钱笼络,如手下杜迁、宋万、朱贵等部门长,老板的掌控力是单一的,也是充满危机的。没有组织发展的长远打算,没有人才规划的谋略和控制,闭山锁水,迟早会走向灭亡或者被取代,这一切源于林冲的到来,源于老板对人的失控。

梁山成长期,晁盖时代,在夺取梁山公司控制权后,对公司发展和组织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晁盖提出这一时期的核心思想“义”字精神,建立聚义亭,吸引天下英雄,各路人才,推行“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的激励政策,这是老板晁盖对企业的掌控手段。这一时期,老板凭个人声望实现对组织和

人的掌控,组织效能不断提升,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江湖地位不断提高,看似一派兴隆,但实质没有解决走向那里去的问题,组织目标焕散、不清晰。

梁山发展期,进入宋江时代,宋江做上梁山最高长官后,对梁山公司的长期发展做了规划,制订战略奋斗目标“招安”,进入体制内。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宋江主要动作有,制作“替天行道”杏黄大旗并不断传播,打造和改善自我品牌;收服各个山头、聚集人才,壮大自我实力,增加与政府谈判筹码;纳降有政府背景的人才,如关胜、呼延灼等,打造体制内专业化人才的储备;平衡梁山内部各山头利益,关键人才放入合适位置,进行英雄排名;以上系列动作是宋江实现对梁山掌控的手段,组织变革、机制引领、文化凝具,让一支游击队转变成了极具战斗力的正规军。

综上所述,当思维不改变、组织体系不改变的时候,再找几个牛人、能人过来还不如用普通人,因为比较牛气的人都比较傲气,谁也不服谁,如果组织力不行,那么就会争斗内耗,让公司耗散更快。

华为、阿里都是组织管理顶尖企业,持续的组织活力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组织没有活力就会走向死亡,这种企业不能长期为客户创造价值。

最后,老板靠什么掌控公司?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信誉、人才、组织、机制、文化都是关键要素。

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杜邦公司的组织变革 公司介绍 杜邦公司是美国大型化学公司。1802年由法国移民E.I.杜邦在美国特拉华州威尔明顿附近建立,以制造火药为主。20世纪,开始转入产品和投资多样化,经营范围涉及军工、农业、化工、石油、煤炭、建筑、电子、食品、家具、纺织、冷冻和运输等20多个行业,在美国本土和世界近50个国家与地区设有200多个子公司和经营机构,生产石油化工、日用化学品、医药、涂料、农药以及各种聚合物等 1700个门类,20000多个品种。1983年总营业额达353.78亿美元,居世界化学公司年销售额之首。 变革过程 在19世纪,杜邦公司是一个家族公司,基本上实行个人决策式经营,总管理者亨利在公司任职的40年中,挥动军人严厉粗暴的铁腕统治着公司。公司的主要决策和许多细微决策都要由他亲自制定,所有支票都得由他亲自开,所有契约也都由他签订。他一人决定利润的分配,亲自周游全国,监督公司的数百家经销商。他全力加速回收账款,严格支付条件,促进交货流畅,努力降低价格。亨利接任时,公司负债高达50多万,但亨利后来却使公司成为火药制造业的领头羊。 亨利的侄子尤金作为公司的第三代继承人,试图承袭其伯父的经营作风,也采取绝对的控制,亲自处理细微末节,亲自拆信复函,但他终于陷入公司错综复杂的矛盾之中。1902年,尤金去世,合伙者也都心力交瘁,两位副董事长和秘书兼财务长也相继累死。 正当公司濒临危机、无人敢接重任、家族拟将公司出卖给别人的时候,三位堂兄弟出来廉价买下了公司,并果断地抛弃了亨利的那种单枪匹马的管理方式,精心地设计了一个集团式经营的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权力高度集中,实行统一指挥、垂直领导和专业分工的原则,所以秩序井然,职责清楚,效率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杜邦公司的发展,公司的资产到1918年增加到3亿美元。 可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幅度扩展,以及逐步走向多角化经营,使组织机构遇到了严重问题。每次收买其他公司后,杜邦公司都因多角化经营而严重亏损。 杜邦公司经过周密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创造了一个多分部的组织结构。新分权化的组织使杜邦公司很快成为一个具有效能的集团,所有单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公司组织具有很大的弹性,能适应市场需要而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接二连三地遇到了难题,许多产品的专利权纷纷满期,在市场上受到日益增多的竞争者的挑战,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危机重重。为了摆脱危机,杜邦公司除了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外,还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1967年底,科普兰把总经理一职史无前例地让给了非杜邦家族的马可,财务委员会议议长也让别人担任,自己专任董事长一职,从而形成了一个“三驾马车式”的体制。在新的体制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变革的动力来自各方面,不仅来自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且来自组织内部。组织变革的动力 (一)目标和价值观 很多人记得IBM发明了PC,但很少人知道,IBM自创立以来,曾两次改变了它的价值观。 20世纪中期,“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成为IBM的价值观。当时正处于大型机时代,IBM依靠大型主机技术方面的领先技术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赢得大量客户,很快成为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领航企业。但到了20世纪末,通用计算机小型机和PC市场兴起,而IBM依然专注于大型通用机的生产,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决策,开始走向低谷。 这时郭士纳临危受命,他提出了“Win”、“Execute”和“Team”三条新的企业核心价值,并对IBM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整,重新塑造了IBM的竞争力。 当新任CEO彭明盛上任时,IBM已经摆脱了困境。他发动32万名员工一起探讨什么是IBM的核心价值,怎样才能让公司运作得

更好。经过讨论,员工们一致认为“创新为要”、“成就客户”和“诚信负责”这三个要素应该上升成为IBM新的核心价值观。 三种价值观,两次变革,一个传奇。每次组织价值观的变化都伴随着一个商业奇迹的诞生。IBM的实例证明,组织价值观引导企业内部成员达成一种共识,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达到既定目标。 (二)组织环境的变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动荡和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产业开始寻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期减低危机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此前不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向政府得出破产保护的申请,该典型案例表明,即使是这样一家具有百年历史、机构和业务极其庞杂的企业而言,如何降低组织结构成本,实现收支平衡也是其目前和未来必须认真面对的和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对于风光不再的通用汽车公司而言,通过组织机构精简和变革,重建核心竞争力也许是确保其继续生存下去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为了保持企业领先位置,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组织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是当今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东软,中国最大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十分重视IT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并关注不同领域客户业务的发展,通过将IT技术与客户业务的完美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适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构造复杂解决方案的技术综合能力,解决方案的快速构造和应客户需求

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 什么是组织变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关注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 一般来说,组织结构变革的原因在于: 1.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诸如国名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2.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3.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组织变革的征兆 一般来说,企业中的组织变革是一项“软任务”,即有时候组织结构不改变,企业仿佛也能运转下去,但如果要等到企业无法运转时再进行组织结构的变革就为时已晚了。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抓住组织变革的征兆,及时进行组织变革。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征兆有: (1)企业经营成绩的下降,如市场占有率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消耗和浪费严重,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等。 (2)企业生产经营缺乏创新,如企业缺乏新的战略和适应性措施,缺乏新的产品和技术更新,没有新的管理办法或新的管理办法推行起来困难等。 (3)组织机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如决策迟缓,指挥不灵,信息交流不畅,机构臃肿,职责重叠,管理幅度过大,扯皮增多,人事纠纷增多,管理效率下降等。 (4)职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如管理人员离职率增加,员工旷工率,病、事假率增加等。 当一个企业出现以上征兆时,应及时进行组织诊断,用以判定企业组织结构是否有加以变革的必要。 组织变革的策略

IBM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摘要 组织结构变革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企业受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同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同样,企业管理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为能适应当今时代与日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组织结构作为企业资源和权利分配的载体,企业很多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来反映和推进。本文选取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组织结构变革的案例,分析了组织结构变革与企业环境,企业战略的辩证关系。案例分析,一方面,是对理论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事实认识的深化。但是,没有普遍使用的组织结构,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都应在组织理论指导下,参考行业经验,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创新。结构要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这是检验组织结构优劣的唯一标准

目录 1.IBM公司背景介绍 (3) 2. IBM目前的市场形势分析 (4) 2.1外部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 (一)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 Factors (4) (二)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4) (三)社会文化环境Sociocultural Fators (4)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5) 2.2 行业分析 (5) 2.2.1行业增长状况 (5) 2.2.2行业竞争状况 (10) 2.2.3行业五种力量对比模型分析(波特5力模型分析) (12) 2.3竞争对手概况 (15) 2.3.1甲骨文公司目前的战略分析 (15) 2.3.2甲骨文公司未来战略 (17) 2.3.3甲骨文优劣势分析和评估 (17) 2.4顾客分析 (18) 2.5 IBM内部分析(swot分析) (19) 2.5.1 搜集信息,调查分析竞争环境因素 (19) 2.5.2基于环境因素分析,构造SWOT矩阵及形成战略对策 (20) 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分析 (21) 3.1分析IBM组织变革的动因 (21) 3.1.1外部环境因素 (21) 3.1.2内部环境的因素 (22) 3.2 分析IBM组织变革的过程 (22) 3.2.1IBM组织变革的战略目标和总过程 (22) 3.2.2第一阶段 (23) 3.2.3第二阶段 (24) 3.2.4第三阶段 (25) 3.3 IBM80年代组织结构变革的成效和不足 (25) 4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 (26) 4.1 组织变革的动因 (26) 4.2 组织变革的过程 (27) 4.2.1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战略目标 (27) 4.2.2 2008年系统与科技事业部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 (28) 5分析变革中遇到的阻力及管理对策: (31) 5.1 对IBM组织变革的总结 (31) 5.2 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32)

组织变革的有效途径

浅谈企业组织变革成功的有效途径 摘要:组织变革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很多企业为之陷入困境,我有义务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和对企业管理的感悟和理解,帮助广大企业寻求组织变革成功之道,相信这些研究对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组织变革流程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文化 组织变革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它是一个严谨的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组织只有不断变革才能成长壮大。遗憾的是,不少企业为了扭转危机盲目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组织变革中,其结果却非常惨痛。据统计,企业组织变革的成功率远远低于失败的比例,很多企业家对组织变革缺乏正确的认知,风险意识淡漠,准备不充分,变革失败,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组织变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企业如何实践变革,才能在未来顺势而为,而不被消灭,这就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紧要问题。 组织变革是对组织功能和运作方式的转换或调整,它是以组织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具体来讲是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

的权利结构、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组织变革的结果会使得原系统平衡遭到破坏,从而达到另一个目标平衡点。 1.明确组织变革的目标和核心 组织变革所追求的总目标是降低组织运营成本,提高组织运营效率。我们进一步将这一总目标细划为五个小目标:第一、强化责任;第二、简化工作流程;第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四、促进信息交流;第五、培养人才。 组织变革的根本或者核心是流程变革,具体讲就是以顾客为导向,从职能式管理向流程式管理过渡。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所面临的是非常残酷的市场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力又集中体现在对顾客的争取上,企业只有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满意,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基础上进行流程管理,流程管理的对象是业务流程,主要是指企业价值链中的主导业务流程。所谓流程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这些行为可以共同将企业输入转化为输出,并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就是要围绕这个流程来设计,通过业务重组来优化业务流程,并提高对质量管理环节的监控能力,改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组织变革的核心就是使企业的组织管理从过去的职能式管理转变为流程式管理,因为业务模式变革以后,

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发展 第一部分:本章概要 1.1 重点概念 1.组织变革(organazational change):组织主动地、自觉地因条件变化而做出的相对反应,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的目标,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对组织现状主动地进行修正、改变和创新的过程。 2.组织发展(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研究和理论的、有计划的、系统的组织变革过程,它是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变革的一种长期的、系统的、约定俗成的方法,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改进和更新组织,以求达到最佳化和高效化。 1.2 关键知识点 1.组织变革的动因 组织的变革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政策、社会、文化、人口、市场和竞争、技术、外部利益相关者、物质资源、自然环境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都既可能成为推动组织变革的强大力量,也可能成为阻碍组织变革的强大阻力,对组织发展都有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另一类是组织内部因素的变化;从组织内部来看,促使组织变革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组织经营状况不佳、组织结构的缺陷、组织战略改变、组织规模扩大、人力资源变化。 2.组织变革阻力来源 组织变革的阻力的根源分为个体阻力源和组织阻力源两个方面,个体的阻力源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如知觉、个性和需要,主要包括:习惯、安全、经济因素、对未知的恐惧、选择性信息加工;抵制变革的组织阻力主要包括:结构惯性、有限的变革点、群体惯性、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的权力关系的威胁、对已有的资源分配的威胁,除此之外,组织文化、资源的有限性、固定投资以及组织间协议等组织因素也会对变革产生不同程度的抵制。 3.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 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策略有7种: 1)沟通,这种策略假设:产生阻力的原因在于信息失真或沟通不良。通过与员工进行沟通, 使他们充分了解客观情况,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从而减少变革的阻力; 2)说服教育,通过交流和解释使员工正确理解变革的原因和变革策略的科学性,转变认识, 消除异议,克服变革阻力; 3)参与,让员工直接参与变革的决策过程,能够改善变革决策的质量; 4)促进与支持,采取一系列帮助性、支持性的措施,从心理上和技能上帮助那些受到变革 影响的员工; 5)谈判,当阻力来源于某些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个人和部门时,可以通过谈判,给予这些个 人和部门一定的补偿以换取他们对变革的支持,至少换取他们不反对变革的承诺。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组织行为学论文)

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企业组织的稳定与变革之间,管理者会不会陷入无所适从的状况?因为管理者如果极力维护组织的稳定就有可能导致组织的僵化,如果积极推进组织的变革,又有可能造成组织不稳定和人心涣散。管理者盲目地推行变革也同样会使组织消亡,甚至会使组织消亡得更快。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推动组织变革时要非常谨慎,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的变革已经是非常必要的,才能展开变革的进程。在组织的变革中,还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就是说,必须根据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趋势,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组织进行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的变革获得成功,才能使组织得到生存和发展,反之则会使组织倒退或消亡。 一、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 组织变革是指对组织结构、组织关系、职权层次、指挥和信息系统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组织建立起来,是为实现管理目标服务的,当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组织也需要通过变革自身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的要求。 发展是哲学术语,指事物有小到大,有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有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既事物的内因。所以组织发展的概念是“组织的自我更新和开发”。它是组织应付外界环境变化的产物,将外界压力转化为组织内部的应变力及解决问题能力,以改善组织效能。在人力资源方面,它能通过参与,增加成员的激励水平,提高士气和满意度。二、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一) 组织发展思路与方法的演变 组织发展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演变而来,一是对工业组织运用了实验室训练方法;二是用调查反馈方法了解并改进企业和组织成员的态度。 (1)实验室训练方法。这个方法主要从1940年代开始运用,采用群体讨论和案例研讨等方式,认识和改变各个管理层次的工作行为。例如,举办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班,逐步发展成了“群体训练实验室”,从事群体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成为组织发展的基本手段之一。 (2)调查反馈方法。组织发展的另一来源,是在群体人际关系训练的同时,运用态度调查和结果反馈方法,进行详细的多层次态度调查,然后对所搜集和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并把结果反馈给参加训练的人。 从上述两个方面,逐步发展成目前的系统多样的组织发展技术,迅速而广泛地在各类企业和组织中应用。 (二)组织发展的基本特征 组织发展是提高全体员工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手段,也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途径。组织发展有几个显著的基本特征。 (1)组织发展包含深层次的变革,包含高度的价值导向。组织发展意味着需要深层次和长期性的组织变革。例如,许多企业为了获取新的竞争优势,计划在组织文化的层次实施新的组织变革,这就需要采用组织发展模型与方法。由于组织发展涉及人员、群体和组织文化,这里包含着明显的价值导向,特别是注重合作协调而不是冲突对抗,强调自我监控而不是规章控制,鼓励民主参与管理而不是集权管理。 (2)组织发展是一个诊断──改进周期。组织发展的思路是对企业进行“多层诊断”、

历数苏宁重大战略转型中地组织变革

历数苏宁重大战略转型中的组织变革 2014-06-27 2013年,苏宁以1092.52亿元销售额再次蝉联中国连锁百强第一名,但同时,苏宁也因利润大幅下降而备受质疑。在传统零售企业艰难转型的当口,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传统零售企业,敢于“高速路上换轮胎”,其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正受到空前关注。 其实,在创立后的二十多年间,苏宁已历过多次重大的战略转型和组织变革。每一次转型,都将苏宁带入新的境界和高度。当我们梳理苏宁曾经走过的路,相信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 苏宁的组织变革回顾 在20多年发展历程中,苏宁经历了多次规模不等的调整和变革,但影响最深远的重大战略调整和组织变革大体上有三次:第一次:从“批发—零售”的组织变革 创立于1990年的苏宁是一家小型空调销售店,1995年成立空调专营批发部,除了零售和工程销售之外,主要从事空调批发业务,一方面连接空调厂商,一方面连接空调经销商。这种战略选择决定了苏宁最初的组织结构是批发型,到1994年的组织结构特征为:以南京为大本营,向苏南、苏北、安徽、浙江、上海、广东等地区延伸,建立了辐射全国的、包含有4000多家经销商的批发网络,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空调销售企业。 1996年后,随着空调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逆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使产品利润率下降,导致批发环节的毛利也越来越低,同

时市场空间也受到了上游厂商“渠道扁平化”策略的挤压(许多空调厂家直接延伸到零售终端),很多批发商因此转行或是倒闭。此时,苏宁开始了第一次重大的战略转型——从以批发为主转向零售为主、从单一品种经营(空调)转向多品种经营(综合家电)。1997年,苏宁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合肥、徐州、常州、无锡、镇江等地区,发展了30多家空调店铺。1999年尝试开设综合电器商店,解决了单独经营空调的季节性风险。 为此,苏宁对内部组织做了大幅度调整:总公司工作重点转移至零售方面,总部设立相关零售管理部门,改变各地办事处的职能和工作重心,将建立在批发模式基础上的分销网络转变为以零售模式为主的网络,大幅压缩批发业务,将人、财、物等内部资源向零售业务倾斜。 直到1999年,这次变革才基本完成,它使苏宁从一家批发商转变为家电零售商。 第二次:从“分店—连锁”的组织变革 就在苏宁战略由“批发转型零售”后不久,国内家电市场再次发生重大变化,“渠道为王”的态势日益凸显,谁掌握了零售渠道,谁就能扼住市场的咽喉。为此,2000年,苏宁确定了面向全国市场的连锁经营发展战略,开始建设覆盖全国的零售终端,同时改变过去分店自主运营的体制,纳入整个连锁经营体系之中。这意味着,苏宁必须建立能支撑连锁新战略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然而,与许多高速成长的民营企业一样,经过10年的爆发式增

组织变革

?1、杜邦公司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因是什么(结合组织理论和组织变革理论及变革实践),这个案例对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及其他企业的的组织变革有什么启示。 变革的原因 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 诸如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产品和工艺的变革等。企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组织结构做出适应性的调整。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 企业内部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 (1)技术条件的变化,如企业实行技术改造,引进新的设备要求技术服务部门的加强以及技术、生产、营销等部门的调整。 (2)人员条件的变化,如人员结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等。 (3)管理条件的变化,如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实行优化组合等。 企业本身成长的要求 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时对组织结构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小企业成长为中型或大型企业,单一品种企业成长为多品种企业,单厂企业成为企业集团等。 1、组织文化和员工素质 例如,企业员工结构改变;员工素质及理念的改变,如:学历、经验、技能、工作态度、作风、期望值、价值观等发生变化;人员数量、规模的增减等都会是企业组织变革的动因 2、决策层的变化 如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决策层的人事变动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更而导致的管理方式的改变,新的决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势必会对组织进行调整。 3、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使用和升级,企业就必须调整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处理流程。 4、战略需求 企业战略调整和新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和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正所谓战略决定结构。 5企业自身成长的需要。 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在创建后,由于外部及本身的原因,企业必然要争取成长壮大,企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企业生理周期的变迁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需要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之相配套。 到了1974年在杜邦公司的董事会中,只有5个人和杜邦家族有血缘关系,而整个董事会有24名成员。家族成员也对公司将自己的财产集

组织变革与发展 (1)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转型与创新 —组织变革与发展 黄培伦主讲 □学习目标 ?认识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的异同 ?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 ?了解组织变革的方式 ?认识组织变革的阻力 ?掌握克服组织变革的方法 ?了解组织发展的趋势 概念 辨析 有效的组织体现稳定与变革、维持与发展的统一。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 Change, OC) —狭义仅限正式结构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行为、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组织发展(Organization Develop, OD) —狭义指成员行为的改变; —广义还包括结构、技术等方面的改变。 两者狭义有别,广义相通,统称组织变革与发展( OC & OD ) 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L) 组织学习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一过程,组织成员能够对组织、环境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获得一致的认识,使组织能够更好地行动,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组织转型,实现组织绩效的提高。 组织转型(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 OT) 组织转型强调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的重构和再造,注重组织的流程化、团队化、网络化、虚拟化。面向整个业务流程,体现集中与机动、集权与分权并重,动态、扁平的网状组织模式。 内容 主要为三大方面的改革 结构改革

组织设计 行为改革 培训和激励 技术改革 技术进步 包括:技术选择、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 模式 系统模型(图6-1) 过程 卢因模式() 解冻(unfreezing) —创造变革的动力 机制1:必须确定地否定目前的行为或态度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强化或肯定; 机制2:这种否定必须建立足够的、能产生变革的迫切感; 机制3:通过减少变革的障碍,或通过减少对失败恐惧感来创造心理上的安全感。 变革(changing) —指明改变的方向,实施变革,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和行为 机制1: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即学习一种新的观点,或确立一种新的态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观看其他人是如何做的,并以这个人作为自己形成新态度或新行为的榜样; 机制2: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多种信息加以选择,并在复杂的环境中筛选出有关自己特殊问题的信息。 再冻结(refreezing) —稳定变革 机制1:让成员有机会来检验新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成员一开始对角色模型的认同可能很小,应当用鼓励的办法使之保持持久; 机制2:让成员有机会检验与他有重要关系的其他人是否接受和肯定新的态度。群体成员彼此强化新的态度和行为,个人的新态度和新行为可以保持更持久些。 吉普森模式()

组织变革与发展

组织变革与发展

2.组织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变革概述 1.组织变革的含义 组织受到外在环境的冲击,并配合内在环境的需要,而调整其内部的若干状况,以维持本身的均衡。 ①变革是组织实施动态平衡的手段。 ②变革的目的是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的稳定和平衡。 ③管理者应当把组织的变动性和稳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组织变革的原因 ⑴外部条件的变化-①劳动力性质变化; -②技术水平提高; -③资源的变化; -④市场的冲击; -⑤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变化。 ⑵内部条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期

件的变化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化与 组织目标、组织结构、权力系统不 相适应。 外部因素的变化一般会引起组织大的变动,内部因素的变化一般引起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局部变动。 3.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结构变革:改变组织命令链结构、部门划分、岗位职权关系、协调机制、集权与分权程度、工作职责等; ②技术变革:改变组织正在使用的工作过程、生产方法和设备、信息系统及研发模式等。 ③人员变革:改变员工的工作观念、认知、员工态度、行为模式与领导技能等。 二.组织变革模型与理论 1.组织变革的权变模型P240-241 理论提出者:纳德勒、图曼斯

①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②有两类组织结构模式供采用:稳定、机械式的组织模式;灵活、有机式的组织模式; ③变革的类型:结构变革、技术变革、工作环境变革、人员变革; ④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激进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2.组织变革的程序理论 勒温的三步骤 组织变革程序 ①解冻;②变革;③冻结。 卡斯特的六步 骤程序对组织及其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缺陷进行回顾、反省和检查,并对组织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识进行组织变革的必要性;找出现有状态和希望状态的差距;确定变革方法;实行变革;检查变革成果,进行反馈,并找出以后改革的途径。 唐纳斯的八步认清变革力量;认识变革需要;分析判断问题,弄清变革的内容

【企业变革】组织变革案例分析》(DOC 32页)

长虹营销组织机构变革案例分析 长虹营销组织变革案例分析 引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A股简称“四川长虹”,600839),中国著名的家电品牌企业。公司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1997年经营到达巅峰时期,实现主业收入156.73亿元,净利润26.1亿元。自1998年开始,长虹开始出现持续的业绩滑坡。2000年,长虹老帅倪润峰暂时隐退,原副总经理赵勇出任总经理,在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协助下,针对长虹的痼疾,提出了在内部实施组织机构和经营机制改革的方案,即实施“新政”。但旋即倪润峰复出,赵勇去职,新政不了了之。时至2004年,长虹的经营状况不仅没有改变,还陷入了巨大的国际债务纠纷中。随着倪润峰的黯然退休,2004年7月赵勇的复出,让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长虹。 有媒体报道称:“赵勇复出后,将自己一篇写于2001年5月的对长虹战略的思考文章原封不动地下发给公司中层干部。文中把企业描述为一个三层组织:第一层为产权结构,它决定了企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层含企业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构架、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的制度保证;第三层包含生产、销售、采购、技术开发等,它决定了企业基本价值取向实现的具体途径和方式。”赵勇这篇堪称是启动改革宣言的文章,揭开了2004长虹又一次变革的序幕。随后,曾经在2000年协助赵勇新政的罗兰贝格进驻长虹。 9月20日,长虹全体领导和中层干部参加了公司经营机制改革启动会,改革方案正式进入运作实施阶段。 本次改革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长虹将所有的机构分为三类:总部职能机构、各产业公司群和服务平台。总部职能机构包括战略发展体系(规划发展部、资本运作部)、综合管理体系(经营管理部、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审计法务部、财务部)、职能服务平台(企业策划部、物资部、质量部)和销售管理体系(海外营销部、对外经营部和营销管理部),这些职能机构将和公司领导层一起成为公司总部。公司总部将退出具体的产品经营,由过程管理转向目标管理,各职能部门也将以规划、监控、服务为重点。各产业公司又分为前端公司和终端公司,

《组织行为学二》之 专题九 组织变革

专题九组织变革 共四页 第一节变革的本质 1.组织变革:是指为适应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面对企业的组织结构所进行的调整和改革。企业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 只有随着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革企业才能顺利地 成长和发展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性课 题。 2. 变革的原因:中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将带来组织的变革。这些变化的环境可 以概括为(1)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 (4)技术环境等方面. 3.政治法律环境:是指政府的方针政策、经济体制和法律法规等因素的总称,政府的法令政策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着 企业的行为动向。经济环境:是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经济 政策居民收支结构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的总称。经济环境的 变化主要表现到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生态化两个方面。 4.经济环境变化分为:(1)经济全球化(2)发展生态化 5.经济全球化:指生产、交换等经济活动不在局限于一国而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这样一种态势。 6.发展生态化:是指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为指导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7.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用人理念和人口素质等因素的总称。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最 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用人理念的变化即“用人知识化”理念的形成 用人知识化是指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一种用人观念。 8.技术环境:是指技术装备水平和技术应用水平的总称。 9.技术环境变化分为:(1)信息网络化(2)技术自动化 10.信息网络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技术基础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模式。 11.技术自动化:是指由机器设备自动完成作业几乎不需要人直接干预的一种发展趋势。 12.变革的动机(动力):(1)劳动力性质的变化(2)技术水平

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员工激励策略

近年来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更为快捷、多样化,组织变革越来越成为企业组织理论研究与组织实践的焦点。Kotter(1995)在描述当前市场环境正在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后,分析了这些变化对市场所带来的技术上的与全球化的机会和冲击,提出了企业组织必须变革才能生存发展。新战略、看待客户的新途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管理系统在不连续的环境变动中不断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推动组织进行成功的组织变革就成为当前大部分企业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为此,本文将在对组织变革的不确定性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分析指出组织变革过程中员工的变革投入对于组织变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员工的心理授权的角度,提出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对于员工的激励策略,以促进组织变革中的员工创新行动并推动成功的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不确定性及其影响 1.组织变革的不确定性 组织变革可以理解为组织的活动和任务的改变。这些改变的范围可以是从流程或操作上的小改变到根本的变革。Buchanan (1992)认为,组织变革是企业生命的本质,其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工作流程以及新的组织形态,其目的是为有效适应日趋激烈竞争环境及对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Van de Ven(1995)在对大量的组织变革文献并进行概括整理后,把这些理论按照变革涉及的单位以及变革发生的模式二个维度划分成了四个类型的学派:生命周期理论、目标论、辩证论和进化论。综合它们的思想,这些解释组织发展与变革的理论都是对组织变革过程的线性的解释,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认为变化都是持续不断进行的,而变化意味着不确定。因此,组织变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不确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组织变革中所面临问题不清晰、动态变化,并与其他一系列的变革问题相互影响,并因此导致信息收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为了适应组织变革的要求,组织中原有的员工职责、角色重新界定,导致变革过程中员工的角色模糊、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确; 组织变革中大量的组织活动过程缺乏明确的规定与清晰的指导,任务过程中频繁会有意外事件,需要依赖于活动过程中的执行者个人主动识别与处理; 由于组织变革对原有的经验和流程进行更改,使得组织任务的绩效标准体系缺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依赖于个体以及专业技能对任务的成果进行评价。 因此,所有这些不确定性意味着组织原有的组织、流程以及行动方案都面临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而如何对组织变革的过程进行管理,以不断识别与解决组织变革过程的不确定性,就成为组织变革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 2.不确定情境下员工心理授权的意义 作为组织的长期的持续的变革活动,员工总是最接近组织的问题所在的人,并且他们在变革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自我解决问题、自我决策,以克服组织变革过程的不确定性。变革过程的组织领导会促进员工的内驱力,鼓励员工在长期的组织工作过程中努力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持续的为组织工作努力。这种情况下,领导阶层的授权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由于组织变革的持续性和漫长性,而不是一次性的短期内的激烈变革,使得对于员工自身的努力和能力发挥有重要的依赖。通过授权可个以使得员工自己决定采取怎么样的变革与创造行为去提高工作绩效,为组织做贡献。 Fleidner等(1997)研究了领导和员工间的角色的变化,指出组织必须认识到领导-员工的角色正在变化,当今的员工是更为知识导向的,他们需要知道组织的使命愿景,并需要使他们参与到实现组织愿景的过程中来。研究指出,强烈的组织使命感能够统一组织成员的行为,促使他们支持和参与组织的变革,以共同实现组织的成功。组织的使命能够通过制度化形式,比如组织结构、绩效管理制度和员工激励的方式来强化员工的使命感。 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改变组织原有的文化、惯例、组织结构等等,能够为员工带来对于自身工作的主动性意识。然而,要在组织中成功实现员工的心理授权并非易事,如果在变革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员工所需要的组织支持和组织资源,会导致员工的消极情绪,特别是,这些消极认知会引起员工在工作中的压力。Bowen等(1992)指出组织变革中如果不能为员工提供适当的组织支持和组织资源,不会给员工带来授权的感知。反之,在组织变革当中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变革支持环境,会使得员工缺乏激励,显示消极现象,不利于管理者对于变革实施的控制。 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员工激励策略 涂辉文1谢枫2 (1.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2.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员工作为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关键参与者,对于组织变革的成功举足轻重。本文首先提出了企业组织变革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而分析了员工心理授权对于解决组织变革不确定性的价值。之后在对心理授权的内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从心理授权的角度对组织变革中的员工进行激励的策略。 关键词:组织变革;不确定性;心理授权;员工激励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编号:Y6090471)阶段性成果。 涂辉文、谢枫: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员工激励策略 46 ··

组织变革战略

组织变革战略 第一部分“新”的公司组织模型 (模块8和模块1) 一、新组织形式 1.隐喻与新组织描述 ①概述 商业刊物上到处都是对正在出现的新组织形式的描述,不过都是些隐喻。因为隐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形象描述一种新的和人们不熟悉的组织特征。但隐喻有很大的局限性,它们不能帮助我们对新组织中确实发生了什么进行深入研究。 ②组织诊断与隐喻 管理者的两个重要技能是:理解作为组织运营和设计基础的隐喻;辨认其他人所使用的隐喻。管理者头脑中若存在着错误的隐喻,无论是含蓄的还是明确的,都会妨碍变量。 ③管理者的独特任务: 学习商业报刊中所描述的新组织形式;创造性地思考怎样用隐喻来描述旧的和新的组织 形式;理解隐喻的思想价值和局限;表达并分享关于新组织形式的信息;以一种既丰富又简明的方式描述我们在组织中所看到的东西。 2.用隐喻去思考组织形式 ①对旧组织的隐喻 “一部精心组合的机器”;“一个活的、具有一个细胞核和渗透性边界的有机体”;“一座金字塔”;“大染缸”…… ②对新组织的隐喻 “网络”;“虚拟组织”;“协会”、“连锁”…… ③来自不同学科的隐喻 控制论;松散组合系统;人口生态学;戏剧;建筑;生物学;……

3.对于新组织形式的新隐喻 象一个大脑的组织;神经网络;分化与整合;军蚁:集体智慧;团队:棒球队、足球队、网球双打小组;巨型科层制,超级高速公路…… 二、变化着的公司模型 1.二十一世纪的新组织模型 ①过去十年,公司结构和管理系统正经历革命性变革,并形成新的公司组织模型 ②新组织的关键特征: 精干、扁平、灵活,以团队为基础,与顾客和供应商结成紧密网络,重视质量、取向 和运作具有全球性 ③争论:三派看法 ④意义:新组织模型对公司和经理有巨大影响 2.组织的关键特征 ①马克斯·韦伯和他的组织研究 ②科层制的古典模型 a、特征; b、优势; c、劣势 3.新组织模型的分析 ①网络性 a、旧组织与新组织的对比 b、新组织的次级特点 c、组织与环境 d、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新特征 ②扁平性 a、为什么出现这一特征 b、该特征对管理人员的影响 c、新特征的生命力 ③灵活性(弹性) a、旧组织与新组织的比较

三星的组织变革

案例分析:三星的组织变革 三星公司的概况如下: 三星电子成立于1969年,初期业务主要以生产廉价产品为主,1980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业务,其后逐渐向高端产品业务发展。至21世纪,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半导体、数字媒体、通讯网络及数字应用业务。 以Intel为主要竞争对手的半导体是三星的核心业务,三星主要集中在内存市场发展。1980年代,三星以发展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RAM)为主要业务,现已扩展到静态随机存取内存(SRAM)、闪存、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及移动数码产品。三星于DRAM业务中的市场占有率过去10年有不俗成绩,稳占第一,而闪存的市场占有率亦达到全球首位。 在数字媒体业务方面,三星以发展电视、DVD 播放器为主,产品包括等离子及液晶显示屏,薄膜晶体管液晶(TFT-LCD)显示器等,主要竞争对手有夏普、索尼和LG。 三星亦发展通讯网络业务及数字应用业务,三星是手机第三大厂商,仅次于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亦是CDMA手机全球第一大厂商。数字应用业务则以发展高端家庭电器为主,产品有冰箱、冷气机、洗衣机、微波炉。 三星的技术变革情况如下: 科技公司在发展初期,一切研发项目都只能从零做起(阶段0)。可是,因“阶段0”的研发需要不断尝试及不断从错误中改良,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亦因而大大提高。 三星电子的研发方向正相反。李健熙曾说:“如果付出1亿韩元,就能以一周的时间获得技术;硬要投入10亿、20亿韩元,还必须经过3-5年的开发,那是一种浪费。付5%的技术费用没关系,只要能获得Know-how,获得10%的利益就好了。” 作为一家迟来的科技公司,三星明白自己首要的工作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缩短与同行先发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距离。因此,三星在研发技术中采取了一种与别人不同的研发方向--“反向工程”。通过支付专利金引入技术,然后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他人的技术,再改造成适合三星使用的研发方向,这正是“反向工程”的要点所在。三星就是以购入专利及模仿技术去取代所需成本及研发时间较长的“阶段0”研发,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技术领先者的距离。 三星技术变革的成果如下: 半导体是三星最早获得世界领先称号的产品。在最初缺乏半导体核心技术的阶段,三星派出7名高级技术人员向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先后两次要求授权技术,以支付专利金的代价引进美光的半导体技术,其后经过不断的技术钻研,三星半导体由推出64Kb动态内存技术(落后4年)到64Mb动态内存技术(与美、日同步)以至256Mb动态内存技术(世界领先),前后只用了6年的时间。 液晶显示器是三星第二个创造先进的产品。与半导体一样,三星在最初阶段都是以支付专利金的方式,取得美国国家半导体生产液晶体芯片的授权,解决缺乏核心技术的问题。在加入自己行业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及低振幅差动讯号传输(RSDS)互联技术后,元器件数量减少了一半,大大降低了成本。最后在主动拉低液晶显示器价格的策略下,三星成功取得全球第一的市场占有率。 三星的手机在短时间内成功进入三大手机生产商行列,除了三星手机在市场上花了不少功夫外,CDMA的发展亦十分重要。在与美国高通合作取得当时不

组织变革的设计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41297838.html, 组织变革的设计方法 作者:陆建熙石教立 来源:《销售与管理》2016年第02期 商业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钱德勒在1962年提出“结构跟随战略”。他观察到,那些成功的公司的组织架构都是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变化。钱德勒的关于组织通过演进来支持战略的洞见至今依然适用。但挑战却更为复杂,因为组织必须设计成用于支持更多增长的途径,包括新产品,价值链的新步骤,新地域,新细分顾客以及新渠道。 贝恩在项目实践中发现,组织通常会犯两个错误: ·错误之一是组织演进速度不够快,无法适应战略的转移。 ·错误之二是全新的组织设计与业务创造价值的方式不相匹配。 因此组织如何避免这些错误,来确保战略和组织之间的有效匹配呢?贝恩公司给出的方法是,需要超越组织架构来定义整体的运营模式,定义蓝图来看资源如何组织运营,以此来达成战略。 运营模式中的所有元素——结构、可信度、治理、必要的行为以及员工、流程和技术整合实现关键能力的方式——必须加以清晰设计。有了这种高水准的蓝图定义,更为细致的组织设计才能跟进。 设计一个正确的运营模式的关键第一步是把战略转化为一组设计原则——简单但特定的说明用来定义组织必须做什么以使得战略得以执行。一个仔细起草的设计原则通常有7-15条说明,帮助领导团队围绕客观标准来设计运营模式。 定义关键点 设计原则详细说明了运营模式必须加以支持的战略需求,也同样指出组织中需要加以保留的优势以及有碍未来的战略实施。 设计原则可以覆盖很多范围,但通常需要强调与业务最相关的一些领域的组合。 ·专注于业务中特殊资源的价值。 ·召集关键决策。 ·正确地界定商业边界和范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