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 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I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4.2 评价工作等级

4.3 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4.5 评价范围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6 源项分析

6.1分析内容

6.2分析方法

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 后果计算

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8.1风险值

8.2风险评价原则

8.3风险计算

8.4风险评价

9 风险管理

II

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GB/T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218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 5084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TJ 36-79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或健康)的危害程度,用风险值R表征,其定义为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用R表示,即: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3.2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3.3 最大可信事故

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3.4 重大事故

指导致有毒有害物泄漏的火灾、爆炸和有毒有害物泄漏事故,给公众带来严重危害,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

毒性,使其具有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6 功能单元

至少应包括一个(套)危险物质的主要生产装置、设施(贮存容器、管道等)及环保处理设施,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每一个功能单元要有边界和特定的功能,在泄漏事故中能有与其它单元分割开的地方。

3.7 重大危险源

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

3.8 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功能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9池火

可燃液体泄漏后流到地面形成液池,或流到水面并覆盖水面,遇到火源燃烧而形成池火。

3.10 喷射火

加压的可燃物质泄漏时形成射流,在泄漏口处点燃,由此形成喷射火。

3.11 火球和气爆

由于火种作用于容器,过热的容器导致低温可燃液体沸腾,使容器的内压加大,致使容器外壳强度减弱,直至爆炸,内容物释放并被点燃,形成火球。

3.12 突发火

泄漏的可燃气体、液体蒸发的蒸汽在空气中扩散,遇到火源发生突然燃烧而没有爆炸,不造成冲击波损害,但弥散气雾的延迟燃烧造成伤害。

3.13 化学爆炸

物质由于化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

量并对外作功,引起的爆炸。分散的可燃性蒸气的突然或缓慢燃烧形成的气雾爆炸;在有限空间内混合可燃气体爆炸;反应失控或其他工艺反常所造成压力容器爆炸;不稳定的固体或液体爆炸,均属化学爆炸。

3.14 急性中毒

发生在短时间毒物高浓度情况下,引起人体机体发生某种损伤。

刺激:毒物影响呼吸系统、皮肤、眼睛。

麻醉:毒物影响人们的神经反射系统,使人反应迟钝。

窒息:因毒物使人体缺氧,身体氧化作用受损的病理状态。

3.15 慢性中毒

在较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毒物,引起人体机体发生某种损伤。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利用安全评价数据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的主要区别是:环境风险评价关注点是事故对厂(场)界外环境的影响。

4.2 评价工作等级

4.2.1 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将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一、二级。

4.2.2 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中涉及的1--3个主要化学品,按附录A.1,进行物质危险性判定。

4.2.2.1 凡符合附录A.1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为1、2的物质,属于剧毒物质;符合有毒物质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

4.2.2.2 凡符合附录A.1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4.2.2.3 敏感区系指《建设项目管理名录》中规定的需特殊保护地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及社会关注区。具体敏感区应根据建设项目和危险物质涉及的环境确定。

4.2.3 根据建设项目初步工程分析,划分功能单元。凡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性物质,且危险性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物名称及临界量见附录A.1。

4.2.3 1 评价工作级别,按表1划分。

4.2.3.2 一级评价应按本标准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

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2.3.3 二级评价可参照本标准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4.3 评价工作程序

见图1。

步骤对象方法目标

原料、辅料、中间检查表法,评分确定危险因素

和最终产品、工厂法,概率评价法和风险类型

评价系统综合评价法

类比法

定性

加权法

已识别的危险因

和风险类型

量 事故树法

最大可信事故 大气

扩散计算 确定危害程度

水体扩散计算危

害范围

综合损害计算

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外推法

确定风险值和

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等级评价法可接受水平

可接受风险水平代价利益分析确定减少风险

不可接受风险水平

措施

事故现场类比法事故损失

周围影响区模拟减至最少

图1 环境风险评价流程框图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1) 风险识别

(2) 源项分析

(3) 后果计算

(4) 风险计算和评价

(5) 风险管理

二级评价可选择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故及源项、风险管理及减缓风险措施等项,进行评价。

4.5 评价范围

对危险化学品按其伤害阈和GBZ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及敏感区位置,确定影响评价范围。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5公里;二级评价范围,距离源点不低于3公里范围。地面水和海洋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规定执行。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1.1 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5.1.1.1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

5.1.1.2 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5.1.2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5.2.1 资料收集和准备

5.2.1.1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5.2.1.2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5.2.1.3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5.2.2 物质危险性识别

按附录A.1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

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5.2.3 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

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A.1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6 源项分析

6.1 分析内容

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6.2 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类比法,加权法和因素图分析法(参见附录B )。

定量分析法:概率法和指数法(参见附录B )。

6.3 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方法

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类比法(参见附录B )。

6.4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6.4.1 确定泄漏时间,估算泄漏速率。

6.4.2泄漏量计算包括液体泄漏速率、气体泄漏速率、两相流泄漏、泄漏液体蒸发量计算,计算方法见附录A.2。 7 后果计算

7.1 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1.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采用多烟团模式或分段烟羽模式、重气体扩散模式等计算。按一年气象资料逐时滑移或按天气取样规范取样,计算各网格点和关心点浓度值,然后对浓度值由小到大排序,取其累积概率水平为95%的值,作为各网格点和关心点的浓度代表值进行评价。

7.1.2 多烟团模式

在事故后果评价中采用下列烟团公式:

()()()????????--=222/32exp 22,,x o z y x x x Q o y x C σσσσπ()??????-???

?????--22222ex p 2ex p z o y o z y y σσ

(7.1)

式中:

C ()o y x ..--下风向地面()y x ,坐标处的空气中污染物浓度(mg.m -3);

o o o z y x ,,--烟团中心坐标;

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

σX 、、σy 、σz ——为X 、Y 、Z 方向的扩散参数(m )。常取σX =σy

对于瞬时或短时间事故,可采用下述变天条件下多烟团模式:

()()2223/2222,,,,,,()()2,,,exp()exp 2222i i i

e w w w w x ef

f x eff y eff x eff y eff z eff H x x y y Q C x y o t σσσπσσσ??'

--??=---??????

(7.2)

式中:

(),,,i w w C x y o t --第i 个烟团在w t 时刻(即第w 时段)在

点(x,y,0)产生的地面浓度; Q ' --烟团排放量(mg ),Q t Q Q ;?='为释放率

(mg.s -1),t ?为时段长度(s );

eff x ,σ、eff y ,σ、eff z ,σ--烟团在w 时段沿x 、y 和z 方向

的等效扩散参数(m ),可由下式估算: ),,(12

,2

,z y x j w k k

j eff j ==∑=σσ

(7.3)

式中:

2

22,,,1()()j k j k k j k k t t σσσ-=-

(7.4)

i w x 和i w y --第w 时段结束时第i 烟团质心的x 和y 坐标,

由下述两式计算: )()(111,1,--=--+-=∑k k w k k x w w x i

w

t t u t t u x

(7.5)

)()(111,1,--=--+-=∑k k w k k y w w y i

w

t t u t t u y

(7.6)

各个烟团对某个关心点t 小时的浓度贡献,按下式计算:

1

(,,0,)(,,0,)n i i C x y t C x y t ==∑ (7.7) 式中n 为需要跟踪的烟团数,可由下式确定:

11

(,,0,)(,,0,)n n i i C x y t f C x y t +=≤∑ (7.8) 式中,f 为小于1的系数,可根据计算要求确定。

7.1.3 分段烟羽模式

当事故排放源项持续时间较长时(几小时至几天),可采用高斯烟羽公式计算,:

????????????????+?+-+??????-?+--=2222222)(exp 2)(exp )2exp(2z r s z r s y r z y z h z z h z y u Q C σσσσσπ

(7.9)

式中,C--位于S(0,0,Zs)的点源在接受点r(xr,yr,zr)产生的浓度。

短期扩散因子(C/Q )可表示为:

)

11.7(2)(exp 2)(exp )2exp(21)/(222222????????????????+?+-+??????-?+--=z r s z r s y r z y z h z z h z y u Q C σσσσσπ式中:

Q--污染物释放率

)(1-?s mg ; h ?--烟羽抬升高度;

y σ、z σ--下风距离)(m x r 处的水平风向扩散参数和垂直方向扩散参数,扩散参数按(7.4)计算。

7.1.4 重气体扩散模式

重气体扩散采用Cox 和Carpenter 稠密气体扩散模式,计算稳定连续释放和瞬时释放后不同时间时的气团扩散。气团扩散按下式计算:

在重力作用下的扩散:

[]212)1(-=ρKgh dt dR

(7.11)

在空气的夹卷作用下扩散:

dt dR

Q e γ=(从烟雾的四周夹卷)

(7.12)

Ri au U e 1

= (从烟雾的顶部夹卷)

(7.13)

式中:

R--瞬间泄漏的烟云形成半径;

h--圆柱体的高;

γ--边缘夹卷系数,取0.6;

a--顶部夹卷系数,取0.1;

u 1--风速,m/s ;

K--试验值,一般取1;

R i --Richardon 数,由下式得出:

()

()21,1U gl Ri c -=αρ

(7.15)

α--经验常数,取0.1;

U 1--轴向紊流速度;

l--紊流长度;

7.2 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7.2.1 有毒物质在河流中的扩散预测

采用HJ/T2.3 推荐的地表水扩散数学模式。

7.2.2 有毒物质在湖泊中的扩散预测

采用HJ/T2.3 推荐的湖泊扩散数学模式。

7.2.3 油在海湾、河口的扩散模式

7.2.3.1 油(乳化油)的浓度计算模型

突发性事故泄露形成的油膜(或油块),在波浪的作用下也会破碎乳化溶于水中,可与事故排放含油污水一样,均按对流扩散方程计算,其基本方程为:

f C K y C H E y x C H E x H y C V x u t C y x +-?????????? ??????+??? ??????=??+???+??11

(7.15) 式中:H C q f ??=0

0--源强;

Δ--三角形有污染面的面积;

H--油膜混合的深度;

7.2.3.2 油膜扩展计算公式

突发事故溢油的油膜计算采用P ,C,Blokker 公式。 假设油膜在无风条件下呈圆形扩展,采用下式: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要求与培训内容简介 1.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2. 考试内容(2013版大纲) 2.1 环境标准体系 2.1.1 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1.2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2.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2.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1)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方法;掌握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2)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熟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的内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与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就是分析与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与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与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与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与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与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与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与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与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与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与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与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与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资料

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 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93)是由国家环境保 护局1993年发布并于1994年4月1日起实施的。2021年由环境保护 部修订并发布,并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自修订后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T2.1—93)废止。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J2.1-2021)规定了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及要求,适用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 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篇二】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 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1.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内容。接受环境影响 评价委托后,首先是研究国家和地方相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文件,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在研究相关技 术文件和其他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实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同时展开初 步的环境状况调查及公众意见调查。结合初步工程分析结果和环境现 状资料,能够识别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秦,筛选主要的环境影响评 价因子,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标准,最后制订工作方案。

2.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工程分析,实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展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之后根据污染源强和环境现状资料实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并展开公众意见调查。若建设项目需要实行多个厂址的比选,则需要对各个厂址分别实行预测和评价,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推荐厂址方案;如果对原选厂址得出了否定的结论,则需要对新选厂址重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第三阶段,其主要工作是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的各种资料、数据,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的要求以及公众的意愿,提出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的环境管理措施和工程措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给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进一步减缓环境影响的建议,并最终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的编制。 【篇三】202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复习资料: 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科学发展的要求,遵循以下原则展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依法评价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政策、资源能源利用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等相关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并注重国家或地方在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及相关主体功能区划等方面的新动向。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65

[模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65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在确定建设项目生态影响性质时,应尤其注意( )。 A.不可逆影响 B.潜在影响 C.累积影响 D.项目施工与运行诱发的生态体系功能变化问题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所述各方法中,不属于风险识别工作所采用的方法的是( )。 A.检查表法 B.评分法 C.事故树法 D.概率评价法 参考答案:C 第3题: 与水文调查同步进行的水文测量,原则上( )进行。 A.只在一个时期内进行 B.必须分期执行 C.分期执行时必须是连续的两个时期 D.根据丰水期、枯水期等的不同而不同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场址选择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 )以外。 A.500m B.600m C.800m

D.1000m 参考答案:A 第5题: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 )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 A.为零 B.大于1 C.不为零 D.大于或等于1 参考答案:C 第6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列出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其中推荐模式原则上采取( )形式发布。 A.通知 B.公告 C.报纸 D.互联网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一般情况下,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应在( )进行。 A.枯水期 B.平水期 C.丰水期 D.根据污染现状而定 参考答案:A 第8题: 我国现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不同类别噪声标准昼间标准级差为( )dB。

A.3 B.5 C.10 D.不等 参考答案:B 第9题: 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对地下水质量单项组分进行评价时,按本标准所列的分类指标,划分为五类,若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应采取的做法是( )。 A.从优不从劣 B.从劣不从优 C.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决定 D.其他 参考答案:A 第10题: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是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 )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A.生态环境影响 B.环境影响 C.区域经济影响 D.环境功能影响 参考答案:B 第11题: 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Ⅱ类水的氨氮标准限值为( )。 A.≤0.15mg/L B.≤0.5mg/L C.≤1.0mg/L D.≤1.5mg/L 参考答案:B

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最新)

此资料是本人用了一个月时间,对照网校讲义及教材整理出来的,全面而精简,重点突出。学友们可以结合此资料复习,节约大量时间来复习实务,本次上传只是一部分,完整版共68页。需要的同学请QQ39704807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环境标准体系 环境保护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地方环境保护标准 ?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自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a.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于国家环境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 ?环境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环境空气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二类区。 ?标准分级;一类区适适一级浓度标准;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分类和标准值 ?功能区分类:Ⅰ、Ⅱ、Ⅲ、Ⅳ、Ⅴ类。?标准分级:五类。 ?声环境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值 ?功能区分类:0—4类。?标准分级:五类。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三个阶段,即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附件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组 二○○九年十一月

目 录 1 项目背景 (3) 1.1任务来源 (3) 1.2工作过程 (3) 2 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3) 3 标准编制的依据与原则 (4) 4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4) 4.1标准适用范围 (4) 4.2标准结构框架 (4) 4.3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划分问题 (5) 4.4物质危险性识别 (5) 4.5风险识别对象和风险类型 (5) 4.6生产过程危险性识别 (5) 4.7重大危险源辨识 (5) 4.8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原则 (6) 4.9关于建设项目周界问题 (6) 4.10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6) 4.11风险管理 (6) 4.12附录D的使用 (6) 5 对实施本标准的建议 (6) 5.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不确定性问题 (6) 5.2安全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关系问题 (6) 5.3环境评价的研究 (7)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1)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落实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和《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要求,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以《关于开展200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8〕44号)文下达了标准修订任务,项目统一编号:663.4; (2)标准承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1.2工作过程 (1)《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在未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前,就启动了修订工作。2006年1月进行了修订工作的讨论,并征求了使用单位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 (2)2006年1月11日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召开了标准修订讨论会,明确了标准修订方向。在广泛征求修订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了2次统稿和讨论。 (3)2008年环境保护部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正式列入2008年年度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由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承担标准修订任务。2008年10月22日在北京召开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修订)开题讨论会,进一步明确了标准修订的方向。 (4)经调研、内部研论,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环评单位意见,编制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2标准制(修)订的必要性分析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提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质量,2004年12月11日原国家环保总局以环发〔2004〕174号文颁布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指导和规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标准仍然不尽完善,尚存在不足之处。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成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风险评价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评价单位应能基本上按标准规定的程序完成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另一方面标准应该是评价结果检验的尺度,以标准规定的基本内容要求去评估评价工作成果。标准的目的是规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提高环境风险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使之能更有效地防范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原标准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评价单位的使用情况调查说明,原标准可操作性相对差一些,对标准的可操作性应该予以加强。 2005年11月13日吉化双苯厂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一方面暴露出企业和政府在环境风险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方面存在严重疏漏,另一方面也引起对《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能否满足当前环境保护需要的反思。 原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包括: (1)原标准的评价等级仅分为一级和二级两个等级,不够细化,且缺乏判断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数据,如恶臭物质等;缺少事故的伴生/次生有毒有害物判据;环境敏感判据未量化等。 (2)原标准的评价范围仅确定了大气、地表水和海洋评价范围,不够细化和全面,未按环境要素列表细化事故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技术导则与标准_0

环境影响评价师题-技术导则与标准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A.依法评价 B.早期介入 C.科学评价 D.突出重点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工作内容的是() 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监测 C.环境影响预测 D.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 A.评价工作等级 B.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制约因素 D.评价标准

4、根据《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中污染源源强核算内容不包括() A.有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B.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C.事故状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D.非正常工况下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不包括() A.区域污染源调查 B.环境保护目标调查 C.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D.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大气污染源中,属于体源的是() A.锅炉烟囱 B.化学品储罐 C.车间屋顶天窗 D.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源

7、某建设项目大气污染源距离一类环境空气质最功能区 2.1km,经估算模式计算,各污染物最大地而质量浓度占标率最大值为 5.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 B.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 C.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 D.评价工作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改、扩建项日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削减量,并计算最终排放量 B.现有工程在大于75%生产负荷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污染物排放量 C.对于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算其正常、非正常排放量 D.对于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通过设计资料确定 B.新建项目的污染源调查,可直接引用同类项目资料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用讲义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应用要点说明

目录 1.概论 2.评价工作等和范围 3.风险识别 4.源项分析 5.后果计算 6.风险计算和评价 7.风险管理 8.评价结论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 ?评价工作等级、程序、内容、范围?风险识别 ?源项分析 ?后果计算 ?风险计算和评价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应急预案

1.概论 1.1环境风险界定 突发性灾难事故对环境造成的风险*-*-*-* 环境危害: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慢性累积 环境风险:以人为本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判定条件:存在重大危险源

1.2法律依据 ?●国家环保局1990第057号文 要求: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进行 环境风险评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 ?第五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调查重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环发〔2005〕152)号 ?深刻总结松花江污染事件经验教训 ?严把环境影响评价关 ?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 ?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新开发区巳建化工区 ?严格审批,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新建项目改扩项目 ?全面排查、补充完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开展环境风险后评价

最新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准试题

窗体顶端 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准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第1题 4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B。 A. 70,55 B. 65 ,55 C. 70 ,60 D. 60 ' 50 正确答案:A, 第2题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文化娱乐设施拟建在物流中心内,则该文化娱乐设施执行的昼夜噪声排放限值分别是()dB o A. 55 ' 45 B. 50 , 40 C. 60 , 50 D. 65, 55 正确答案:D, 第3题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TSP和PM110日平均值监测数据,每日至少的采样时间为()h o A. 18 B. 15 C. 12 D. 5 正确答案:C, 第4题 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m以下,否则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

A. 1 B. 3 C. 5 D. 6 正确答案:B, 第5题 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为( )。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最大预测值 正确答案:C, 第6题 运行期声源为流动声源时,应将()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时段。 A.工程预测的代表性时段 B.工程预测的运行近期时段 C.工程预测的运行中期时段 D.工程预测的运行远期时段 正确答案:A,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下允许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釆样的污染物是()。 A.总汞 B.总铜 C.总镍 D.总银 正确答案:B, 第8题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某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测量值为65.4 dB (A),背景噪声值为57.1 dB (A),则噪声测量值修正后为( )。 A. 62.4dB (A) B. 64dB (A) C. 63.4 dB (A) D. 64.4 dB (A) 正确答案:D, 第9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TSP的二级标准的1h平均浓度限值是() mg/m3。 A. 0.50 B. 0.30 C. 0.20 D.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必须监测的项目是()° A.二氧化硫 B.挥发酚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技术导则

附件2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技术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预警的主体责任,提高环境风险预警能力,规范和指导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以下简称预警体系)的建设行为,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环境风险评估、预警站网建设、预警平台建设、配套制度建设等预警体系建设的技术要求。 预警体系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实用可靠原则,满足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快速响应的要求。

1.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气体生产、使用、储存等的企事业单位,及所在化工园区管理机构开展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导则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 GB12358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GBZ2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T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HG/T20507自动化仪表选型设计规范 HG/T23006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及检验方法 HJ2.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55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 HJ16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212污染物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460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

施工现场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试用版) 第一章概述 一、评估目的 查找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分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现有应对措施的有效性,确定风险等级,提出处置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和属地消防支队针对性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估依据 (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专题研究报告; (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三)《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公消【2011】65号)。 三、评估对象 全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

第二章风险识别 一、施工现场火灾特性分析 可燃物、助燃剂(主要是氧气)和火源是物质燃烧三个要素。火灾是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而造成的灾害。因此,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和空间是火灾的五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简要地进行表示。 在这五个要素之中,只要中断其中一个环节,就能达到防火或灭火的目的。因此,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围绕这五个要素进行控制。控制可分为两类:对于存在生产生活用燃烧的场所,将燃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对象是时间和空间;对于除此之外的任何场所,控制的对象是燃烧三要素。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一)违章使用电气焊引燃可燃物; (二)违章进行防水作业喷灯引燃可燃物; (三)切割作业引燃可燃物; (四)吸烟引燃可燃物;

(五)劣质电线插座短路; (六)违章使用电热器具; (七)电气设备故障。 由此可以看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点火源较多,可燃物较多,火灾发生的三要素集聚于施工现场,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二、引发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火灾的因素分析 (一)可燃物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可燃物较多,主要分布于三大区域。 1、建设工程主体内部。 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基础施工、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装修等阶段,其中结构施工、机电设备安装、装修阶段可燃物增长明显,分析如下: (1)结构施工:聚苯乙烯泡沫板等可燃、易燃外保温材料; (2)机电设备安装:设备的外包装材料、加工设备润滑油、管道保温材料、管道用稀料等; (3)装修阶段:装修材料。 2、宿舍区域。 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大量劳动力,同时需要临时办公场所,多数在主体工程附近设置民工生活区和现场办公区,可燃物主要包括被褥等生活用品、临时建筑结构内填充材料、液化气、办公用品等。 3、堆料及加工场所:木材、稀料、保温材料等。

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附件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 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 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TMR 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 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

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 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 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在物料累积最大时,体系能够达到的最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大纲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大纲 考试目的 通过本科目考试,检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了解、熟悉、掌握的程度和在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中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正确选择环境影响评价有关标准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环境标准体系 (一)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我国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二)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3)了解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1.总则 (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原则; (3)掌握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4)掌握环境合理性分析的内容; (5)掌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的原则; (6)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和调整原则; (7)熟悉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原则; (8)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原则; (9)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要求。 2.工程分析 (1)掌握工程分析的基本要求; (2)熟悉工程分析的方法; (3)熟悉工程分析的内容。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掌握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2)熟悉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3)熟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熟悉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2)掌握常用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3)熟悉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的内容; 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1)熟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的内容; (2)了解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要求; (3)了解社会环境影响分析的要求。 6.公众参与 (1)熟悉公众参与的要求、对象和形式; (2)了解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3)熟悉公众反馈意见的出来要求。 7.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熟悉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社会论证的要求。 8.环境管理与监测 了解环境管理与监测的主要内容 9.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 (1)熟悉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 (2)了解循环经济分析的内容。 10.污染物总量控制 (1)了解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的原则; (2)熟悉提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的要求。 11.方案比较 (1)熟悉同一建设项目多个建设方案比选的要求; (2)熟悉方案比选的重点; (3)了解不同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评价的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总体要求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的总体要求。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 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I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4.2 评价工作等级 4.3 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4.5 评价范围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6 源项分析 6.1分析内容 6.2分析方法 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 后果计算 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8.1风险值 8.2风险评价原则 8.3风险计算 8.4风险评价 9 风险管理 II

9.1 风险防范措施9.2 应急预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

公司风险评估的管理规定

制度索引号:SFJD-FD-AQ-C2/2017-024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工作规索引 1.外部规 (1)《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版) (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家能源局2014年) (3)《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第二版) (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GB26164.1-2010》 (5)《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GB 26860-2011)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 (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8)《风险管理术语》(GB/T 23694—2009) (9)《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 27921—2011) 2.部规 (1)《发电企业风险综合分析方法使用导则》(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4修订版) (12) 本单位机组设计标准

公司风险评估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明确和规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生产业务运营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管理工作,促进评估方法的有效运用,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和方案,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有效监控危险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规定了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评估的程序及管理要求。 第三条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一)危害因素(简称“危害”):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伤害、损失、不良影响等发生的条件或行为。 (二)危害识别: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三)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 (四)风险评估:是指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在的全部过程。 (五)外因综合风险分析法:包含设备故障风险评估、生产区域风险评估和工作任务风险评估三种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第一章环保标准体系 熟悉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1、环境标准分类:国家环境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标准。 1-1、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一定时期内衡量环境优劣程度的标准;是环境质量的目标标准。 1-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1-3、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1-4、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制定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在环境管理中起着甄别的作用:可用来评价分析仪器、鉴别其灵敏度;评价分析者的技术,使操作技术规范化。 1-5、国家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作中,对(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图形、指南、导则、量纲单位、信息编码)等作的统一规定。 1-6、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作规定的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1-7、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熟悉我国现行的环评技术导则的体系构成及其应用范围: 2-1、环评技术导则组成:规划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导则(总纲、专项…、行业…)。 2-2、专项环评技术导则两种形式:环境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生态环环评技术导则)、专题(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2-3、环评技术导则应用范围:《总纲》规定了建设项目环评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程程序、方法及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不适用于(核建设项目);《规划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环评;《开发区区域环评技术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11页word文档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 J/T169-201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19-12-11发布2019-12-11实施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19年12月11日批准,2019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系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名录》中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炼制、信息化学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采掘业、建材等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风险评价篇章的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即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HJ/T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HJ/T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GB/T19485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第 1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