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
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

(一)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有形的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具体可感。

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生动。

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

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闲愁”。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1)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中,虚,是指图画中笔

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

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

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

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

歌的“虚”,是指直觉

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

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

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西上莲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轼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

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

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

(2)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

方。而在诗歌中,“实”

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

实象、实事、实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化实为虚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记叙文笔法出新常用方法之一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这是一种基本作文笔法。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以虚写实”的经典,“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把现实问题及个人见解融在了具体的故事中,寄托在具体人物身上,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有无尽的艺术魅力。 何为实写?素材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客观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何为虚写?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虚构。例如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因此,虚构是作家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照搬进作品,这是犯了“自然主义”的错误,文学创作中是不提倡的。因为它一般是不能动人、不耐咀嚼的。于是就需要加以“虚构”,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典型化。学生在写作文学作品类文章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原理,大胆地用虚设、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虚构人物和故事,写景可“幻景”,写人可“合成”,记事可“造事”。但是,“虚构”不是凭空捏造;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虚构与想象都有原型,都要源于生活,“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用“艺术真实”代替了“生活真实”,作品所概括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就深广得多了。 虚题实写,可以扩展题意,拓展思路,挖掘题目的现实意义;实材虚写,可以陈材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展现艺术性。 城市羔羊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就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 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现出犬牙参差的楼厦以及纵横交错的车流。起初,她似闯入一条不曾啃过野草的峡谷,环视这样的悬崖,顾盼这样的溪水,颈上的两个小铃铛欢快地碰来碰去,还甜甜地叫唤两声,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试着走到草坪边缘,探头嗅嗅来去匆匆的车影,仿佛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爱的模样。然而她渐渐发现这里的草干枯单调,又短又碎,也没有花朵,连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来无滋无味,山坡上的草叶多鲜美啊!这里的声音杂乱,山坡上的声音多悦耳啊!山坡上的风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样,越吹越白越洁净,而这里的风恰恰相反,而且没有憩息的树阴……同时,她感到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学生

2016高中作文化虚为实训练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表现事物,化为,化抽象为具体。 附:化虚为实思路拓展树: 材料 实自然界植物 动物 山水风景 历史人物 家庭 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学校 未来社会 下面采用多种手法,化虚为实,使作文灵动有文采。 1.化为具体的人物 【示例1】将下面一句话化为形象表达。 许多古代女子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改写如下: 她们是轻舞团扇的貂蝉,是面对漠漠黄沙的出塞昭君,是在马嵬坡自缢的玉环,是坠湖的西子,是悲吟葬花的黛玉,是一腔怨愤感天动地的窦娥…… 【示例2】借具体的人物表达你对“语文”丰富内涵的理解。 改写如下: 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 (高考满分作文《冷香飞上语文》) 2.化为生活细节。 示例3: 一碗蛋炒饭,平凡,但在我饥饿时能抚慰我辘辘饥肠;一张面巾纸,真实,但在我伤心时能拭干我晶莹的泪水;一杯白开水,无味,但在我口干时能滋润我灼热的喉咙;一块口香糖,甜味由浓变淡,但在要吐掉时,才发现它已伴你那么久长;一团棉花糖,还未全入口,它就融进了你的心田:一块牛排,炖得越久,它就越香气逼人;一瓶老酒,存得越久它就越醇。--这就是亲情,除了有爱情的坚贞不渝,友情的天长地久,也有它们没有的:蛋炒饭的平凡,面巾纸的真实,白开水的无味,口香糖的持久,棉花糖的温柔。它是牛排,是老酒,时间是它们的最好的凝固剂。记住,人可以没有爱情,甚至可以没有友情,但绝对少不了亲情。 示例3: 幼稚的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天真的少年时代也快结束了。当我临近高考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我已经开始走向青年。 改写如下: 咬着奶嘴傻笑的幼年早已被收进妈妈的记忆;戴着红领巾欢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日子,也已成了相册里发黄的照片。需要办理高考准考证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已到了领身份证的年龄,脸上长青春痘的苦恼将要同如花的季节一起离我而去了。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作文笔法出新

优秀资料欢迎下载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记叙文笔法出新常用方法之一 “化实为虚,以虚写实”这是一种基本作文笔法。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以虚写实”的经典,“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他把现实问题及个人见解融在了具体的故事中,寄托在具体人物身上,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有无尽的艺术魅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温酒斩华雄》、《上帝创造母亲时》等文章也是“以虚写实”的典范。 何为实写?素材是具体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和情理,实写重在刻画事物客观形象,或正面描写,或直接记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写。 何为虚写?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实录,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改造、掺入想象与虚构的产物。其中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虚构。因此,虚构是作家概括生活、塑造形象、突出主题的一种手法。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才能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照搬进作品,这是犯了“自然主义”的错误,文学创作中是不提倡的。因为它一般是不能动人、不耐咀嚼的。于是就需要加以“虚构”,使人物和事件集中、典型化。高中生在写作文学作品类文章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虚实结合”的原理,大胆地用虚设、幻想、夸张、拟人等手法来虚构人物和故事,写景可“幻景”,写人可“合成”,记事可“造事”。但是,“虚构”不是凭空捏造;想象,也不是胡思乱想。虚构与想象都有原型,都要源于生活,“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用“艺术真实”代替了“生活真实”,作品所概括的内容和揭示的意义就深广得多了。如柳永《雨霖铃》的下阕。 虚题实写,可以扩展题意,拓展思路,挖掘题目的现实意义;实材虚写,可以陈材出新,化腐朽为神奇,展现艺术性。 当然,虚实艺术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范畴,表现形式有很多。实写和虚写的结合的形式主要有:先实后虚,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先虚后实,如朱以撒的《在风中长大》;实虚交错,如马笑泉的《谒从文墓》《忧与爱·车子未载客》……所以有人说,虚实艺术是写作之关键学问之一。 仇恨 【美】威廉·房龙 战争戛然而止,抓到希特勒后立刻将他押解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军事法庭判他死刑,但怎样处死他,意见有很大分歧。枪毙他吧,让他上绞刑架吧,都未免死的太快,那太便宜他了。后来有人说除了大家的心声:这个恶魔带来的灾难惨绝人寰,烧死他才可解恨。 “但是,”一个法官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阿姆斯特丹最大的广场只能容纳一万人,行刑时,我们荷兰男女老少700万之众,谁不想到刑场去诅咒他一番呢?” 之后另一位法官出了一个点子。希特勒应被绑在木桩上烧死,但木柴应由火药爆炸后点燃,火药的引线应该从鹿特丹开始点燃,沿着主要大道途经代尔夫特、海牙、莱顿、哈勒姆,一直烧到阿姆斯特丹。这样,数以百万的群众拥上连接着这些城市的宽阔大道后,都可以亲眼目睹这根引线向北一路烧去,直到把烧死希特勒的柴堆点燃。 这种惩罚方式是否最大快人心,人们进行了全民公决,4981076票赞成,1票反对。提出反对的人认为,希特勒应该被五马分尸。 最后,这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来临了。死刑在6月的一天早晨4点开始。引线由一位母亲点燃,她的3个儿子由于一次莫须有的“蓄意破坏行动”而被纳粹分子枪决。同时,唱诗班唱起了一首庄严的感恩赞美诗,接着人群里爆发出一阵胜利的欢呼声。 火慢慢地从鹿特丹向代尔夫特烧去,一直烧到了阿姆斯特丹的大广场。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还专门为老人、有残疾的人以及被害人的亲属准备了座位。 希特勒穿着一件黄色的衬衣,已经被用链子锁在了木桩上了。他故作一副泰然处之的样子,直到有个男孩爬到围着这位前元首的柴火堆上,在上面放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鄙人乃盖世魔头。希特勒一股闷火喷发出来,他凶相毕露,破口大骂。 观众都傻了眼:这个阶下囚竟敢大放厥词,活像在给他的党羽训话,真是一大奇观,荒谬至极。接着观众吼声震天,嘲笑声四起,把他吓住了。 最扣人心弦的时间到了。大约下午3点,火花到达阿姆斯特丹的郊区。霎时间鼓声震天,接着,人们唱起了国歌。希特勒此时面如死灰,拽着身上的锁链,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国歌唱毕,火花离火药只有几米了,5分钟之后希特勒将会在恐惧中死去。人们仇恨心切,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吼声响彻云霄。一分钟,两分钟……就在此时,怪事出现了。 一个干瘪的小老头,拐弯抹角地混过执行警戒的士兵队列,来到希特勒面前。没有人不认识他。他有两个儿子,被伞兵部队用机枪扫射而死,妻子与3个女儿在鹿特丹大屠杀中殉难。从那时起,这个可怜的人一直精神错乱,他到处游荡,全靠人们的善心供养着,见到他,无人不心存怜悯。 但他眼下的举动触犯了众怒,大家气得脸发白。他竟然故意跑去踩那根引线,把火踩熄了。 “杀了他!杀了他!”群情激愤。只见老人面对杀气腾腾的人群,从容不迫。他缓缓地朝天举起双臂,然后,怒吼一声: “咱们再从头点起!”

化大为小 化虚为实——“话题作文”导写示例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话题作文导写示例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话题作文导写示例 [写作导引] 话题作文是我们平时作文练习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近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和写作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在结构和形式上有以下特点:话题作文在结构上一般由话题、提示语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话题作文的形式有直白式、材料式和提示式三种。 话题作文写作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为两化,即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所谓化大为小就是通过对话题的整体思考,从宽泛的话题中演绎成一个小角度,从一人一事,一斑一点,一枝一叶,片言只语落笔,联想生发,洞隐烛幽,深入发掘,大题小做,以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透过平凡的现象挖出不平凡的本质,在叙事或写景中透视深刻的人生哲理。所谓化虚为实就是对那些比较抽象、含蓄或主观性较强的话题或命题,由此及彼,展开联想,通过具体的叙述或描写来揭示话题的本质或意义,诠释话题内蕴,让读者感悟或领悟写对话题的独到见解和思想。运用这两种技法,话题作文能写出真情实感,富于表现力与感染力,有着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写话题作文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什么是话题作文的个性化呢?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的写作。所以,话题作文常有四自的要求,即自拟题目,自选题材,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话题作文,学生要用自己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看法,用自己的思考探讨人生的真谛,用自己的情感书写对生存环境的。这样写出的文章,思想感情是真实的,表达方式是新颖的,文章内容是丰满的,语言风格是独特的,这就是作文的个性化。这不仅是话题作文,也是所有作文写作的最高境界。 [话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后面的要求作文。 在巴勒斯坦,约旦河流人伽里里海,海里有鱼儿游弋,人们在河边居住,鸟类在茂密的枝叶间筑巢,每种生物都因这个海而幸福。 约旦河流入另一个海。这里没有鱼儿欢跃,没有树木,没有鸟类,也没有儿童的欢笑。 这两个海彼此相临,又为何如此不同? 原来伽里里海接受约旦河,但决不把持不放,每流人一滴水,就有另一滴水流出,接受与给予同在。另一个海则精明得厉害,它吝啬地收藏每一笔收入,决不向慷慨的冲动让步,每滴水它都只进不出。 伽里里海乐善好施,生气勃勃。另外那个则从不付出,它就是死海。 巴勒斯坦有两个海,世上有两种人。 请以接受和付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以内。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话题解析] 写这个话题作文,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审题。接受与付出是一对相反相对的概念,命题者把它们集中到一个话题里,用意就是要我们通过恰当的方式把二者有机勾连起来。比如,通过一分为二的分析,辨明那些时候、那些事物可以接受,那些时候、那些东西应该付出;通过写二者的互相化,揭示出一定的哲理;通过质疑传统观点,提出新的见解,等等。由于材料的指向性很鲜明,强调应该付出,可能会有同学把文章的立意锁定于此。这样的文章,如果能将付出和接受进行比较也算扣题。但是,如果只字不提接受,那就是片面地理解了话题,不符合要求了。 接受与付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写作的策略应是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可以通过生活中的

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

(一)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就是作者把心绪﹑情感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将无形的“愁”物化为“东流”的“一江春水”,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愁”的绵绵不绝。又如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形容汪伦的深情厚谊,形象而生动。诗人还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形容内心的思想情感,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诗中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喻愁之深广,以“梅子黄时雨”喻愁之绵绵不绝,用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无限“闲愁”。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写作时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使我们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 有时作者要表达主观性很强的内容,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由虚而实,突出了诗人对秋的独到见解。尤其一“胜”字,笔力千钧,堪称诗眼。第三句描写辽阔的晴空下一鹤排云而上的壮景,更是将诗歌引入高潮。这既是实景,也是不甘沉沦,昂然不屈的诗人形象的真实写照,可谓实中有虚,虚中寓实。而“诗情”本是抽象的,诗人用一“引”字,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二)化实为虚 《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热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姑举其所选一二云:“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于四实也。(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 “泉声”二句,深山恒境每每如此。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僻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是矣。或谓上一句喻心境之空灵动宕,下一句喻心境之恬淡清凉,则未免求深反谬耳。(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过香积寺》注) 这里指出怎样化景物为情思,就是注意运用谓词,通过谓词把作者的情思表达出来。就这里举的例子说,要是说生活过得很单调很寂寞,这话就抽象,虚而不实,不成为诗。刘长卿《新年作》,“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说从早到晚同我作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这就具体,并从中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来,用“同”和“共”两个谓坷,化实为虚。要是说生活很单调很简陋,显得抽象;说成醒来听见猿声才知道后半

谈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化虚为实

谈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化虚为实 宋人范晞文《对床夜话》卷二引文:“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感情,“实”是指景物形象。如果只在诗中写“虚”,干巴巴地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所谓将心情物化,就是将无形的抽象的心理状态,用有形的景物状态去加以表现。 譬如人内心的愁苦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反应,这种无形的心理活动如用诗歌来表达,诗人往往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把内心的愁苦加以“物化”。北朝诗人庾信写了一篇《愁赋》,其中说: 攻许愁城终不破,荡许愁门终不开! 何物煮愁能得熟?何物烧愁能得燃? 闭户欲推愁,愁终不肯去; 深藏欲避愁,愁已知人处。将“愁苦”比作城池城门,又将“愁苦”比作能煮能燃之物,更有趣的是把“愁苦”写成推不走、躲不开的精灵。隋代释真观也有一篇《愁赋》写道:“不遣唤而自来,未相留而却住;虽割截而不断,乃驱逐而不去。”“愁苦”成了不招自来、驱之不去之物。 宋人徐俯《卜算子》词云:“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宋人薛季宣《春愁诗效玉川子》:“逃形人冥室,关闭一已牢。周遮四壁间,罗幕密以绸。愁来无际畔,还能为我添幽忧。”写愁苦是无远不至,无隙亦人的。另外,许多诗人把愁苦比拟为一个有形的物体,如: 谁知一寸心,乃有万斛愁。(庾信) 明夜扁舟去,和月栽离愁。(辛弃疾) 心中得胜暂抛愁,醉卧凉风拂簟秋。(雍陶)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韩偓)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刘子翚) 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郑谷)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 一曲清歌一杯酒,君洗尽古今愁。(刘秉中)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

作文语言训练之化虚为实,化意为象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换句话说,就是要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当作文的立意是一个抽象的的命题,一种朦胧的情感,一个无形的概念,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围绕话题反复空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怎样打开思路,剖析话题,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就至关重要了。 纵观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无论是常规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散文,都有一个化虚为实的构思过程。题目给我们的是“虚”的概念,我们怎样避免泛泛空谈呢?那就得着眼于生活的“实”。 “实”并不是一个不可捉摸的概念,自然万物,人类历史、现实和未来就是我们作文的着眼点。而自然界又可分为植物、动物和山水风景;人类社会可分为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历史阶段,也可分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生活范畴。而这些就是我们写作思路拓展的方向,就形成了一棵思维拓展的树状结构。而在考场中,如果能沿着这棵思维树的方向打开自己的思维,就能迅速地确定自己写作的范围,这样既能避免自己面对话题无从着手的窘态,也能避免文章空洞浮泛的缺陷。 附:化虚为实思路拓展树: 话题 自然界植物 动物 山水风景 历史人物(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等) 虚家庭(亲情,个人) 人类社会现实生活学校(学习,个人思想) 未来社会(人生感悟,世间百态) 话题作文最大的优势,就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创造天地,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唱虫鸣,虎吼熊吟,都可以撷取入文。自然万物本无情无知,但因为有了我们的想象,它们可以具有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思维,它们可以成为现实生活的代言人,可以成为人们生存状态的缩影。将动植物和山水风景赋予人的情感,往往能使文风活泼,使主题含蓄而深刻,使文章灵动而耐人寻味。 下面从语言的角度以“亲情”为话题,采用多种手法,化虚为实,化意为象,使作文语言灵动有文采。1.用生活细节和比喻使之形象化。 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情的船要靠在爱的港湾,亲情的楼要建在爱的基石;亲情的泉要流在爱的大地,亲情的星要亮在爱的苍穹,亲情的花要开在爱的园圃。 2.用自然景观和比喻使之形象化。 亲情是长白山顶的积雪,简洁却永恒;亲情是底格里斯河的流水,轻柔却又悠长;亲情是西西里岛的那轮落日,缠绵却又绚烂;亲情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碑文,模糊却又隽永。亲情,亲情!亲情超越了时空,编织了人生最美丽的彩虹。 3.借历史事件形象表达出来。 因为亲情,才有木兰替父从军的壮举;因为亲情,才有孟母三迁教子的坚决;因为亲情,才有沉香劈山救母的勇毅,因为亲情,才有孔融四岁让梨的孝悌。 4.化为古典诗词 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琦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是“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书信,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问候,是“相顾无言,惟有泪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执笔人:王伟整理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 实题虚写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 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 判断下面题目就是化实为虚还就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肩膀 3、拥有阳光 4、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她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与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与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您对题目的独到见解与思想。 例如“回家”,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1、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2、“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瞧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例题分析: ?1、“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2、“实题虚写” ,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化实为虚方法】 (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与作用入手, 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 例如1、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 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路口 本意特点:路口”就是选择,转弯,一般都就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 立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教师版)

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抽象概念类作文的主体段的展开从概念表达的内容上看,主要分为具体概念、抽象概念。 一、【典型例题】 2017全国1卷。 在12个关键词中”一带一路、中华美食、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移动支付”为抽象概念;“大熊猫、广场舞、、长城、共享单车、京剧、高铁”为具体概念。 抽象概念的缺点是不具体,让人觉得空洞,无从下手。面对一个抽象概念,该如何下手? 如写中华美食,请比对以下两个例子: 学生习作(主体段)例1: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吃”的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食文化”。长期以来,各地由于选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配料,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因而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味和不同的菜系。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烩、熘、敦、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等近百种,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千差万别、风味各异的菜系,如川、粤、苏、湘、闽、徽、浙、鲁等八大菜系指。 在中国,具可以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全国各地的饭店、酒家、餐馆、食摊比比皆是。即使在国外,中式餐馆也是很多,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学生习作(主体段)例2: 如果你曾到过中国,相信你不会忘记那些令你难忘的美食。中国人爱吃,并且吃出了文化。我不会忘记读汪曾祺先生之感受,玉林米线,黄焖鸡,金华火腿,高邮鸭蛋以及最普通的黄油烙饼。中国人讲究吃,每一道菜的背后都有着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你吃油焖大虾,可我能和三五知己边吃小龙虾边畅谈人生;你吃法式鹅肝,可我用最平常的食材做出一道你永生难忘的蛋炒饭;你吃昂贵的鱼籽酱,可我能尝到秘制多年的雷山鱼酱。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或许让你更理解中国烹饪的核心,不是食材而是我放盐时想起你最近生病而需少放一点的关心。让你欲罢不能的不是厨艺技巧,而是生活中点滴感悟。中国人吃的是菜,吃到的则是人生感悟。 请你点评:上面两个关键词的展开,例1与例2相比较,例2写得更具体,容易理解。 ★方法1:化大为小—将概念具体化 2018佛山一模 对于中国人而言,很多人认为,传统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背景、学历、资源、机遇、经验;而当下奋斗的五大关键词为:知识、创新、实干、个性、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上述变化?请从传统与当下奋斗关键词中选择两三个,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10个关键词都是抽象概念,又该如何下手? 如写创新,请比对以下两个例子: 学生习作(主体段)例1: 创新往往是奋斗过程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上,创新能给人带来财富,也能给人带来希望。特别是在城市里,创新往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要素。不少人从黑暗中看到希望,靠着创新来重新找到光明,获得新的生活。但是,不是有了创新那你就一定能成功的,有了创新,还要实干,好好的把握,那么你才能获得成功,才能重新找到光明!所以身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拥有创新精神,在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许多传统落后的技术产业都被新兴技术与行业所取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如果我们依然用别人的昨天来书写自己的明天,那么等待我们的将会是被淘汰的下场 学生习作(主体段)例2: 当下奋斗,不是靠拼背景来换取成功,而是创新与实干。马云没有高学历的背景,依旧可以靠创新和无数昼夜的汗水拼搏成就人生。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出身平凡,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参加天眼的建设,在艰苦条件下,南仁东凭借他的创新与实际行动,二十多年的实地考察,不辞辛苦,建成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于当代的中国人而言,背景已不再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创新与实干才是助力青年年走向成功的关键。如果港珠澳大桥只存活于“声称”中,没有众工程师的创新,没有众多工人的齐力疏通,排水掘泥,何来最长跨海大桥的叹为观止?让我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上,用创新,用实干共同演绎精彩的奋斗人生。

作文写作 化实为虚

写作指导篇 化实为虚——以具体事物为话题的作文写作技巧 以某一具体事物为话题的作文,如“网”、“门”、“风”、“墙”、“台阶”、“舞台”等等,选材的空间是巨大的,既可写某一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按其象征义或比喻义行文,但最好是化实为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比如以“伞”为话题,我们可以写一个与“伞”有关的感人故事,也可以从“伞”的为人遮阳挡雨赞扬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还可以从“伞”的变迁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果你从“伞”想到伞的保护作用,进而想到“保护伞”,那你思维的空间会更大,你可以提醒年轻人应该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你也可以以反腐为题材,揭露“保护伞”在纵容腐败上的罪恶。 再比如以“桥”为话题,可以写成一篇说明文,向人们介绍桥的组成、种类、历史等,可从中选取一两种有代表性的桥如赵州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加以重点说明。也可以桥为线索,以桥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来写社会的进步。如古代社会是石桥、木桥等,当今社会是钢筋水泥桥,是斜拉索桥等。也可以写与桥有关的故事,如故乡的小桥下边儿时的友情,他乡桥边与老友的相逢,异国桥头对家乡的思念等等,以桥为背景,寄寓各种情感。我们更可以从有形的桥想到无形的桥,我们可以以桥喻人生,我们目前的生活是现实,我们的理想在河的彼岸,只有以奋斗为桥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桥的作用在于沟通,由“沟通”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有哪些方面需要沟通,通过什么方式沟通,采取什么行为沟通。这样想来,我们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请看下面这篇以《桥》为题的优秀之作: 桥 ①有这样一种东西,在面临悬崖绝壁时,我们渴望能借助它横跨天险;在面临急流险滩时,我们盼望能借助它顺利到达彼岸;甚而至于,当我们被失败困扰而不得解脱时,当我们面临残酷的厄运而开始怯懦时,当我们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而驻足不前时,我们更需要它,需要它在我们“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让我们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景。它,便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桥”。 (用排比引出所写之物“桥”,注意作者的排比内容:实——虚,使后文承接桥的“虚”——内在的象征意义展开抒情议论顺理成章) ②母亲是桥,母亲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从一个特殊的细胞,到一个完整的生命,母亲用她的躯体、她的营养,为我们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走过这座桥,我们便走向生命,走向一个全新的世界,走向生活的起点、命运的开端。(总——分结构)

化实为虚:探究诗歌深刻意蕴的必备思维

化实为虚:探究诗歌深刻意蕴的必备思维 高考语文中的诗歌鉴赏是学生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应该说高中三年对于诗歌鉴赏的训练也不少,但成效甚微。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领会诗歌的深刻意蕴。想要真正读懂诗歌,在把握诗歌具体内容的同时,还得学会化实为虚,探究其具体内容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一、诗歌中的虚实 众所周知,“实”即为眼前的实实在在的物或景,而“虚”即为过去的、将来的或梦中情景。但本文所要论述的“虚”是指作者通过诗歌具体事物或景物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诗歌语言含蓄凝练,诗人要在几十个汉字中完成一篇散文所要表述的内容,难度可想而知。诗人长期造就的这种“浓缩”的思维所创造的诗歌,再多的内容也会受字数的限制,使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不仅要启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更要调动全部的知识积累。教师在引领学生阅读诗歌时,要想真正弄懂作者的心思,平时就得多积累文化知识。那么,阅读诗歌时该如何“化实为虚”呢? 二、化实为虚的技巧 (一)在意象中化虚为实 对于一些特殊意象所蕴含的特定情愫的知识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

1.“芭蕉”,蕴含着孤独忧愁、离情别绪的凄凉哀伤之情。葛胜冲的《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静听雨打芭蕉传出的丝丝凉意,梦中追逐芭蕉叶上的雨听,更添凄凉哀婉。如果不知道芭蕉的蕴意,就很难深刻体会其中“愁”之深,伤之切。 2.“蝉”不仅有品行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之意,还有悲凉凄切(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和人生短暂、怜惜生命(元稹《送卢戡诗》:“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之意。对于这些有多重意蕴的意象,如果积累太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会影响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3.“白衣苍狗”(白云苍狗),用变幻莫测的浮云来比喻世事变化无常(杜甫《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学生经过长期的积累,会了解很多意象及其特定意蕴,但是如果见到陌生的意象可以联系前后文的内容进行猜测,决不能停留在意象的表面,否则不仅不能准确把握表达技巧,更不会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二)在典故中化实为虚 古诗词中会有很多典故,即作者引用故事或经传词句来委婉地表达自己不能明说的情感。这类诗词下一般会有相关注释,如果遇到没有注释的诗歌,且不了解其中的典故,就不能明白作者的意蕴。 1.文下有注释的诗歌,就要详细阅读注解中的内容,还要多

中考作文写作技法之化虚为实

化虚为实化意为象 一.定义:化意为象,是古人倡导的一种突出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即借用身边熟悉的客观物象表情达意。如:《心中有歌,四季如春》开头借用一组物象表达话题“音乐与人生”的内涵。举例: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睛空,那么音乐就是一弯美丽的彩虹; 如果说人生是一汪深邃的大海,那么音乐就是朵朵微笑的浪花; 如是说人生是一只远航的帆船,那么音乐就是迎风扬起的白帆; 没有音乐的伴奏,怎会有人生的激情与辉煌。 这是较为常见的比兴式开头,先后用了三组六种物象揭示了“音乐与人生”的内涵。意象清新鲜活,充分展示了作者思维的活性。 总之,文采不只是语言的华丽,也不仅是修辞的铺张,文采是形象与说理的并具,是想象与情感的皆备,是文化与思维的兼顾。 二.技巧 第一招:化为具体人物第二招:化为生活细节 第三招:化为自然景观第四招:化为历史事件 第五招:化为古典诗词第六招:运用修辞方式 三.举例 第一招:化为具体的人物(历史名人,文学人物……) 1.感悟:将下面一句话化为形象: 原句:许多古代女子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改写如下:她们是轻舞团扇的貂禅,是面对漠漠黄沙的出塞昭君,是在马嵬坡自缢的玉环,是坠湖的西子,是悲吟葬花的黛玉,是一腔怨愤感天动地的窦娥…… 2.练习:借具体的人物表达你对“语文”丰富内涵的理解。 参考: 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 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 第二招:化为具体的细节 1、感悟 (1)原句:梦里,你坐在那间房子里,每天总要翻那本食谱,自言自语说:“小丫头正发育,

我得给她弄点有营养又好吃的。” 改写如下:梦里,你依旧坐在那间朝阳的房子里,背对着阳光,戴着老花镜,倚在躺椅上,花白的头发在阳光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泽。一本普通的食谱你每天总要翻上一遍,嘴里喃喃自语,:“小丫头正发育,我得给她弄点有营养又好吃的。”老式的收音机在床头柜上沙哑的唱着,那幅画面定格在我的梦中…… (2)原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一个花骨朵,绿叶包裹着它,我很多次想帮它剥开,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到了花的盛开,它开始舒张,里面的蕊,它们束在一起,忽然,“啪”的一声就这样弹开,就这样一根、又一根……整个过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感到震动和欣喜。如果它本来就自由,那它散开到脱落的过程该是多么无趣啊! 改写如下: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青涩的骨朵,一层厚重的绿叶包裹着它,显得痛苦而艰难,我真的很多次想帮它剥开厚重的绿“壳”。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到了花的盛开,它真的一叶一叶地开始舒张,最神奇的是里面的蕊,它们紧紧地被束在一起,一点一点微微颤动,忽然,“啪”的一声,一根蕊弹开,就这样弹开,从一种束缚中挣脱开来,满是成熟的自信与美丽,就这样一根、又一根……整个过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全然忘记,而那种震动和欣喜却使人难以忘记。天啊,若让她一早就获得自由,那平静地散开至脱落的过程,将会何等黯然!原来生命的灿烂与绚丽正源于这样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2. 练习:将下段化为生活细节。 原句:幼稚的童年时代早已远去,天真的少年时代也快结束了。当我临近高考的时候,我猛然发现,我已经开始走向青年。 改写参考:咬着奶嘴傻笑的幼年早已被收进妈妈的记忆;戴着红领巾欢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日子,也已成了相册里发黄的照片。当我领到高考准考证时,我猛然发现,自己已到了领身份证的年龄,脸上长青春痘的苦恼将要同如花的季节一起离我而去了。 3. 练习:将“亲情”化为生活细节和比喻。 亲情就是父亲扬起的手掌,颤动的双唇和恨铁不成钢的怒容;亲情就是母亲灼灼的泪水,柔情的呼唤,和温暖舒适的怀抱;亲情就是子女肯定的目光,尊敬的语言,和一份小小的礼物。亲情的船要靠在爱的港湾,亲情的楼要建在爱的基石;亲情的泉要流在爱的大地,亲情的星要亮在爱的苍穹,亲情的花要开在爱的园圃。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创新——由表及里,化实为虚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创新——由表及里,化实为虚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审题创新——由表及里,化实为虚 【解题方法指导】 (一)要看懂字面义。准确理解题目的字面含义,是领悟题旨的第一步。 例:(2006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要吃透深层义。深层义是蕴含在题目里面的,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才能准确感知。 例:(2007年安徽卷)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典型例题】 例一、(2008年安徽卷)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例二、(2008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过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例三、(2007年上海卷)作文: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范文分析】 带着感动出发 2008年安徽考生 第一声炸开的春雷送来的是春的消息。坚强的树干啊!你承受了一冬的风霜雨雪,磨砺了一季的艰难困苦,只为了孕育新叶的成长。于是那嫩绿的叶儿挂着初春的雨珠,带着感动的泪花开始抽芽、长大,去为人们奉献一片浓荫,去为山河增添一份景色。 第一块融化的冰雪预示着溪流开始汇聚。高大的山峰啊!你收集了一冬的雨雪,不怕寒,不畏冷,为的是留住这宝贵的水资源,为的是把它融化去滋润希望的田野。于是小溪便吟着欢快的歌,更是感动的歌,开始奔流,去吻绿田野,去温暖农民的心。

化实为虚写作指导

化实为虚与化虚为实 ——作文之审题立意 执笔人:王伟整理人:高二语文组使用时间: 2016-06-26 审题立意有三种途径: 实题实写(先不讲)实题虚写虚题实写 【虚:主观的,抽象的,远处的,隐藏的,含蓄的,历史的。实:客观的,具体的,眼前的,直露的,明朗的,现实的。】 判断下面题目是化实为虚还是化虚为实 1、带着梦想前进 2 、肩膀 3、拥有阳光 4 、倒掉鞋里的沙子 5、为生活加点糖 6 、他们 7、“网”、“门”、“风”、“墙”、“台阶”、“舞台” 一、化实为虚(实题虚写) “实题”若一味求“实”,直接而又具体地写,就会流于呆板,过于平面化,既不能“精骛八极,神驰千仞”地驰骋联想和想象,又不能写出深度地思想和见解,使文章意蕴表面化。“实题”要“虚”写。“实题虚写”,即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分析诠释,拓展升华,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虚指的现实意义,让读者感悟或领悟你对题目的独到见解和思想。 例如“回家” , 判断哪一种写法更好。 1. 从外面回到身体憩息的“家”,体会“温暖”、感受“亲情”、享受“安逸”、得到“自由”。 2. “家”另一种含义,把“回家”虚化,写回到心灵的纯真净土、生活的自然之境(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 例题分析: 1. “实题实写”,会出现选材千人一面、乏味雷同的情况。 2. “实题虚写”,比较新颖,能吸引别人的眼球。 【化实为虚方法】(1)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比喻义、象征义。(要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入手,快速定位,找出它的比喻义——象征的精神品质或哲理意蕴)例如1. 桥 本意特点:原本相隔的事物之间沟通连接的纽带。立意:增进了解,加强合作 2. 路口本意特点:路口”是选择,转弯,一般都是迷茫、彷徨、徘徊时出现立 意:人生关键时刻,要做出正确的选择 2)立足现实,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 例如:色彩实在的、可视的,有形的各种颜色。通过联想、虚拟去写无形的“色彩。如环保主题:“绿——生命的色彩”。爱国主题:“红色,我们的国色”。民族主题:

怎样让作文有文采:化虚为实,化意为象

怎样让作文有文采:化虚为实化意为象 一.定义:化意为象,是古人倡导的一种突出形象思维的表现手法,即借用身边熟悉的客观物象表情达意。如:《心中有歌,四季如春》开头借用一组物象表达话题“音乐与人生”的内涵。举例: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睛空,那么音乐就是一弯美丽的彩虹; 如果说人生是一汪深邃的大海,那么音乐就是朵朵微笑的浪花; 如是说人生是一只远航的帆船,那么音乐就是迎风扬起的白帆; 没有音乐的伴奏,怎会有人生的激情与辉煌。 这是较为常见的比兴式开头,先后用了三组六种物象揭示了“音乐与人生”的内涵。意象清新鲜活,充分展示了作者思维的活性。 总之,文采不只是语言的华丽,也不仅是修辞的铺张,文采是形象与说理的并具,是想象与情感的皆备,是文化与思维的兼顾。 二.技巧 第一招:化为具体人物 第二招:化为生活细节 第三招:化为自然景观 第四招:化为历史事件 第五招:化为古典诗词 第六招:运用修辞方式 三.举例 第一招:化为具体的人物(历史名人,文学人物……) 1.感悟:将下面一句话化为形象: 原句:许多古代女子的命运是很悲惨的。 改写如下:她们是轻舞团扇的貂禅,是面对漠漠黄沙的出塞昭君,是在马嵬坡自缢的玉环,是坠湖的西子,是悲吟葬花的黛玉,是一腔怨愤感天动地的窦娥…… 2.练习:借具体的人物表达你对“语文”丰富内涵的理解。 参考: 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 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的琴弦上回荡。 第二招:化为具体的细节 1.感悟 (1)原句:梦里,你坐在那间房子里,每天总要翻那本食谱,自言自语说:“小丫头正发育,我得给她弄点有营养又好吃的。” 改写如下:梦里,你依旧坐在那间朝阳的房子里,背对着阳光,戴着老花镜,倚在躺椅上,花白的头发在阳光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泽。一本普通的食谱你每天总要翻上一遍,嘴里喃喃自语,:“小丫头正发育,我得给她弄点有营养又好吃的。”老式的收音机在床头柜上沙哑的唱着,那幅画面定格在我的梦中…… (2)原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一个花骨朵,绿叶包裹着它,我很多次想帮它剥开,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到了花的盛开,它开始舒张,里面的蕊,它们束在一起,忽然,“啪”的一声就这样弹开,就这样一根、又一根……整个过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感到震动和欣喜。如果它本来就自由,那它散开到脱落的过程该是多么无趣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