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融合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融合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融合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融合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融合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012年10月22日运城新闻网-运城日报

——成都市城市发展调研报告(上)

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健康

编者按这是一篇极具战略价值的调研报告,指导性很强,文笔也很生动,建议各级领导干部都能认真一读。同时相信,该文也一定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因为整篇文字所传递出的思想理念、经验信息和决策建议,都与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本文的作者是副市长王健康同志。今年4月,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王健康赴成都市龙泉驿区挂职学习。挂职初期,他写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面旗帜——成都市龙泉驿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重点推介了龙泉驿区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具体做法、实践成果和工作经验,并联系我市实际,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战略建议。该文于6月19日和20日在本报分上下两篇刊发,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几个月后,王建康同志又拿出了一篇更有分量的调研文章《融合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成都市城市发展调研报告》。作者在文章中提出,成都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是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最新模式,与近期我市提出的“融合式发展”不谋而合,对运城市乃至更大区域里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考察和对比,他认为成都市的做法即“产城一体化”,更具有前瞻性和彻底性。作者通过厚重的篇幅,把成都城市发展的战略创意、战略设计和实践路径、发展模式及其产业功能、生态功能等,做了整体性的解读和描述。

作者在启示与建议中,就生态问题明确提出,按照城市规划“限定发展边界”和“生态规划优先”两个先进理念,用生态框定中心城区边界,进行生态隔离,“从根本上改变运城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格局,形成先进的城市形态”。就招商引资战略,文章提出举全市之力加快“专业招商”和“精细招商”进程,建立统筹、协调、高效的“招商体系”。这些新理念、新概念,读来让人很受启迪。

本报今起分3期刊发这篇调研报告,敬请关注。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挂职学习期间,我对成都市的城市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发现成都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与近期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融合式发展”不谋而合,是目前国内城市发展的最新模式。

一、成都市城市发展的主要做法

成都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面积1.24万平方公里,人口1400万,下辖9区4市6县。2011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6854.6亿元,财政总收入2269.6亿元。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3951.4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成渝经济区,这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环渤海城市群之后设立的又一重要区域经济板块。作为成渝经济板块的中心城市,成都市围绕“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的五大兴市战略[1]。其中的“立城优城”战略,就是成都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立城”就是以天府新区[2]为代表的新城建设,“优城”就是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老城优化。在实施“立城优城”战略过程中,该市以“产城一体”的全新理念,“两城互动”的发展模式,实现宜居宜商宜业的“三宜”目标,开启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一)“产城一体”

过去的城市建设,商业区、行政区、居住区、开发区等功能单一,区内交通、商业、教育、娱乐等设施不配套,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的过度集中,引发了水电紧张、交通拥堵、生态恶化、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城市病”。特别是工业园区往往选择城郊,只注重厂房、污水处理等生产要素的建设,而忽略了教育、医疗、购物、娱乐等

生活要素配套。白天上班时工业园区热闹如市,城镇却沦为空城;晚上下班后,城镇变成“睡城”,工业园区毫无人气。成都在城市发展中,则是把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把城市作为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按“产城一体”理念进行规划布局。每个区域都由若干个“产城一体单元”组成。每个单元规模大致20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容纳20万~30万人,单元内60%以上就业人口在单元内居住,市民出门500米见绿,工作出行距离不大于6公里,出行时间不大于30分钟,具备“职住平衡、功能复合、配套完善、绿色交通、布局融合”五大特征。例如,双流县现代高端服务业聚集区项目,集聚了医疗、文化、教育、创新产业等五大功能区。在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9万人口,昼间人口14万左右。其中,超过一半的居民可在本区域内就业,实现居住就业一体。这种“产城一体”发展模式让城市在较小区域承载较多功能,居民不走远路就能享受到各种社会服务,成为目前国内最实用、最科学的城市发展模式。

(二)“两城互动”

成都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新城区和老城区的产业错位与功能互补,实现“两城互动”发展。10年前,成都对东郊工业区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调整(简称“东调”),先后分12批,把川旅(现在的丰田)、无缝钢管厂、发动机公司、量具刃具厂、成都热电厂、宏明、新星、锦江等一批电子、机械、冶金等行业的1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330亿工业资产进行大转移。根据产业布局,把冶金、化工类企业迁入青白江区,把机械制造类企业迁入新都区和龙泉驿区。这些企业不仅使新城区的产业特色更加突出,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攀成钢用原老厂区2200亩土地置换出20亿元资金,引进世界先进生产线,很快就抢占市场,销售过百亿,还为青白江区解决了近千人就业。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该市对老城区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也进行调整搬迁。比如,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旧院位于中央商务区规划圈内,周边是商业步行街,交通拥堵十分严重,迁到高新南区后,不仅缓解了老城区的拥堵问题,还弥补了新城区公共资源的缺失。

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建成了公园、公共绿地、城市道路、商业设施和各类住宅,配套了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等,不仅使老城区城市功能发生了嬗变,还提升了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例如,东郊企业最集中的成华区,搬迁后,工业企业虽然少了,但第三产业却发展迅速,企业的研发、销售中心留了下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得到长足发展,全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110亿元增长到现在的460亿元。在搬迁过程中,东郊把府青路上的“俄式红楼”、沙河畔的“红光楼”等具有历史价值的老仓库、老厂房、老专家楼等都保留下来,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成都宏明厂机修车间改造成东郊工业文明博物馆,以另一种方式和姿态诠释了新的精神。

10年前的“东调”,是成都“两城互动”的一项大举措,今年启动的北城改造(简称“北改”)是“两城互动”的又一大手笔。此次“北改”,涉及金牛、成华、新都三个区,面积212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投资高达3300亿元。根据“北改”规划的八个“产城一体”单元的各自功能定位,他们将金牛区川陕路两侧11家大型货运场站,成华区海丰、天健、将军碑、鑫驷马桥、西北等一批停车场全部搬迁;将驷马桥片区果品批发市场、金牛区的鑫精石材城、金府石材城、金府钢材物流等一批专业市场也进行了搬迁;对原来部分行政办公、大型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步搬迁。搬迁走的货运场站和专业市场,迁入新区后,提升打造成为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航空港物流园区、新都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园区,推进了产业聚集,壮大了产业规模,增强了产业配套,使新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搬迁后腾出的空间,他们植入现代商贸、文化演艺、总部经济等服务产业。比如金牛区引进了成都国际商贸、三秦电子、中房集团、新加坡康福德高等现代服务和楼宇项目;成华区引进了成都RBD、万科钻石广场、招商东城国际、协信中心广场等一批高新产业项目;新都区引进了北欧管理学院、国际物联港、婺商商会总部、中石油家益生活广场、信基润茂国际酒店用品博览城和普洛斯电子商务等高端产业项目。

为实现老城区和新城区的交通网络和生态网络、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态的有机融合,今年年初,该市启动了“198”生态功能区项目(简称“198”)。“198”是指沿环城高速路两侧各设置500米生态绿地,占地198平方公里,是连接11个区(县)的环绕中心城区的大公园、绿色生态圈。其中,生态用地145平方公里,用于建设森林、草地、花卉、水体和生态农业等项目,塑造成都的都市大景观;建设用地只占1/4,用于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娱乐、

旅游、商务、住宅等项目,完善成都市的现代服务业功能。“198”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中心城区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生态控制,通过人大立法让这条中心城区“翡翠项链”世代传承,从城市形态上杜绝了“摊大饼”;二是通过这一生态环廊,把老城区和新城区自然衔接起来,实现全域协调发展。

(三)“三宜目标”

无论是老城区的改造,还是新城区的建设,成都市始终以“四态合一”[3]的原则,统揽城市规划和建设,把宜居、宜商和宜业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追求。

1.宜居。一是大手笔恢复生态。先后投入27亿元对市中心人口最密集、污染最严重的府南河15公里河段进行整治;投资20亿元对沙河进行综合整治,在沿河地区规划建设了水源保护区和城市滨水绿化景区及北湖凝翠、麻石烟云、三洞古桥等开放式主题公园;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城市绿化覆盖率已达39.43%、绿地率为36.1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21平方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去年提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后,着手打造“百里城市生态中轴”和“八十公里环城绿廊”。建设19个市政公园和3000多块公共绿地,让市民500米见绿。在天府新区,依托山形、水势、林盘巧妙设置,开发“三山六河一湖”,凸显自然之美,体现“城在田中、园在城中、城田相融”的特点。让市民走出家门就能听到虫、鸟的天籁之音,就能欣赏到大自然的无限美景,沉醉在田园城市的绿色氛围。二是全方位构筑交通。在外部交通上,围绕建设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三大交通枢纽”,抓好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在内部交通上,按照“半小时通达”的理念,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重点建好“市域半小时快速路网”、“市区半小时快速路网”、“全覆盖公共交通网”三个交通网[4]。各组团之间采取地铁和无红灯快速通道连接,今年开通两条地铁专线,2015年开通五条地铁专线。三是特色化培育文态。在城市建设中,积极凸显成都文化特色,注重保护人文信息丰富、地域特征鲜明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和人文古迹,着力打造展示中国气派、巴蜀风格、川西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景观廊道,让成都的历史和记忆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成都的宽窄巷,是清朝遗留下来的一条古街道。原来的老房子没有排污系统,隔几天一次的“收马桶”搞得巷子恶臭不堪,加之房子年久失修,经常出现损坏伤人事故,宽窄巷文化正在消失。2003年,成都市对宽窄巷进行全面改造,对“只迁不拆”的“整旧如旧”,对拆除新建的“整新如旧”,将原有的单一居住功能转化为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的综合功能。宽巷子是“闲生活”区,以旅游休闲为主题,再现成都民俗生活场景;窄巷子是“慢生活”区,以品牌商业为主题,品味缓慢的购物休闲;井巷子是“新生活”区,以时尚年轻为主题,是成都夜晚最热闹的地方。目前,宽窄巷已成为成都的新十景,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锦里古街,原是成都武侯祠旁一条名为“曹营坝”的小巷,到处是建筑垃圾。该市借西蜀历史上锦里(锦官城)的名称,以清末民初仿古建筑为风貌,以三国文化和巴蜀民俗文化为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打造出一条步行商业街,让昔日难以涉足的建筑垃圾堆变成如今寸土寸金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5年,锦里古街被评为“全国十大商业步行街之一”,与北京王府井、武汉江汉路、重庆解放碑、天津和平路等老牌街市齐名,成为西蜀第一街。四是人性化设计城市。按照“产城一体、更加宜人”的取向,优化细化城市设计、立面设计和环境设计方案,在适度空间实现宜业宜商宜居的多元需求,构建现代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坚持便捷化、人性化等原则,使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布局完整、功能完备,构建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形态;为了避免道路反复开拉链,该市在大区域上设置公共廊道,集成输水管、高压气管、电力线等主干管道,在市政管网密集地区建设共同沟,放置各种市政管线。

2.宜商。一是先进的生产服务。近年来,成都市聚集发展了一批金融保险、软件与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成为中西部最具辐射带动能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心。以会展业为例,该市先后出台了《推动会展业发展的政策》、《会展业发展管理办法》、《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意见》,建成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华博国际会展中心等一批大型会展中心。春季全国糖酒会、全球汽车论坛、体博会、电子展、医药展等纷纷落户成都。2010年,该市举办会展活动382个,收入32.39亿元;2011年,会展活动

398个,收入39.69亿元,年增速超过20%。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29.7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1344.4亿元,年均增速20.5%,超过上海等一线城市。二是高端的生活服务。成都现有四川国际、成都观岭、青城山等8个高尔夫球场(有两个是用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和15个练习场。先后引进了乐盟国际等一批国际学校。与德瑞集团合作的成都外国语学校,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有72名、42名、76名特优生被保送到清华、北大,数十位同学被哈佛、耶鲁等世界名校录取,升学率100%;2012年,该省文理科状元均出自该校。今年,备受关注的牛津国际学校即将建成,该校总投资1.84亿元,是一所由外籍教师任教,只招收外籍人员子女的国际学校。同时,还引进了麓山(4300亩)和中海(1986亩)等一批国际社区。目前,成都拥有天堂洲际、海悦花园、香格里拉、加州花园、索菲特万达等28家五星级酒店,到2015年预计建成投入运行的五星级酒店将超过50家。投资20多亿元的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豪华客房560间,大床及双床豪华房492间,超豪华套房68间,总统套房面积高达1670平方米,还拥有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娇子国际会议中心。特别是正在建设的新世纪环球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占地1300亩,高100米,长500米,宽400米,是一个集游艺、展览、商务、传媒、购物、酒店于一体的超大城市综合体。该中心拥有25万平方米的天堂岛海洋乐园、30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72万平方米的商务城、1000余间客房的洲际假日酒店、容纳2000人的大剧院、容纳1000人的大剧场、容纳1000人的音乐厅、8000平方米的会议厅、1.2万平方米的展示厅和3万平方米的艺术馆。其中,艺术中心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设计,让世界级的艺术建筑植根成都,使人过目不忘。这些高端生活服务设施,使成都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交往门户,不仅招来了商,而且留住了商。三是良好的政务环境。2001年,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全市各部门内设行政审批机构由原来的179个减少到现在的48个;2004年建成了全国首家省、市同址办公的政务服务中心,实现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办理;2007年进行行政审批“二次革命”,实现“一窗式并联审批”;2010年“网上政务大厅”开通运行,建成服务无处不在的政府。良好的政务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2011年,该市引进重大项目429个,实际利用外资80亿美元,新引进1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07家。

3.宜业。一是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成都国内和国际通航城市126个,国际直飞航线13条,国道主干线和干线8条,综合交通枢纽西部第一;集装箱中心站总投资81.62亿元,占地1.23万亩,年吞吐量30万标准箱,亚洲最大;有美国、德国、法国等9个外国领馆,数量中西部第一;2011年进出口总额397.1亿美元,同比增长53.9%,在11个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13家外资银行设立办事机构,数量居中西部第一;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数量等都是西部第一。这些都为在成都创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强大的人才支撑。目前,成都拥有各类人才230万人,政府所属人才公共服务机构21家,民营机构146家,重点实验室15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3个,让各行各业都能在成都找到创业人才。三是充足的劳动力储备。从2003年开始,成都抓住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政策机遇,构建城乡一体管理机制,消除城乡分离的障碍,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把160万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转移到工业生产和服务业中,为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障。同时,加强对二代农民工教育培训。2011年,培训农民工12.5万人,完成创业培训6366人,培训合格率达95%;民办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者10万人,平均就业率80%以上。四是富裕的就业岗位。2005年以来,成都市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6家,吸纳约50万人就业。仅富士康生产基地及TFT—LCD项目就为当地新增至少10万人的就业岗位。特

别是2011年,随着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成都,新增用工需求更是高达40万余个,就业岗位呈现刚性扩张的态势。

二、龙泉驿区城市发展的具体实践

龙泉驿区是成都市九区之一,距市中心12.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28公里,国土面积556平方公里,辖4个办事处8个乡镇,有58万人。2003年,该地区生产总值仅71亿元,财政总收入仅5.8亿元;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就增加到460亿元,增长近7倍,财政总收入达110亿元,增长19倍。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企业利税、国税收入指标在四川省都是第一,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4年居全省“十强县”第二位。今年上半年,在全国经济总体下行、增长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该地区生产总值253.46亿元,同比增长16.3%,比成都市高3个百分点,增速在该市各区(市、县)位列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3.13亿元,同比增长20.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95亿元,同比增长30.2%;财政总收入58.35亿元,同比增长4.1%;引进到位省外资金93.17亿元,同比增长24.5%。

龙泉驿区扼蓉城门户,居川渝要津,是成都天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成都高端制造业基地,其汽车制造产业是天府新区的八大产业区之一,对天府新区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的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该区围绕汽车制造这个主导产业,一任接着一任干,年年都有新目标,汽车产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样、由低端向高端快速崛起。目前,已聚集了汽车制造及装备工业项目364个。其中,中国一汽、德国大众、日本丰田、日本神钢、美国江森、法国佛吉亚、加拿大麦格纳、澳大利亚BHP等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吉利集团、五粮液、中达、云内动力、深赤湾等上市公司43家。拥有17个汽车整车机项目,180余个关键零部件项目。谁能想到,在2003年,汽车产业在龙泉驿还仅仅只是个名词,但2011年整车生产就达15万辆,销售收入600亿;今年,龙泉驿区计划生产整车35万辆,销售收入过千亿。龙泉驿区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实现突飞猛进发展,关键在于他们紧紧扭住汽车产业这个龙头,高起点抓规划、整链条建产业、大力度促招商、全方位搞服务。

(一)高起点抓规划.把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龙头是龙泉驿区各级领导的一致共识。区规划局有7个高级工程师、1个博士、7个硕士、3个注册规划师,规划团队一流;该局坚持“全域覆盖、三规合一、相互衔接[1]”的原则,先后编制了龙泉片区控规和18平方公里新编控规、龙泉片区120平方公里整体城市设计及3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片区详细城市设计、龙泉分区规划修编、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产城单元规划、城市道路规划、供排水及环境评价规划、汽车产业功能区战略发展规划、现代汽车产业及休闲旅游示范线和汽车娱乐产业发展规划等多个规划,形成了理念先进、指向鲜明、布局精细、功能齐全、具有世界水准、彰显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他们编制规划,总是聘请国内外一流的编制单位。在今年4月召开的“洛带湿地风景区”规划论证会上,我对这一点感受很深。为把洛带古镇打造成“现代田园城镇、中国艺术重镇、客家文化古镇、生态湿地新镇”,他们聘请位居全国设计排行第三的杭州汉嘉设计集团(曾规划设计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立足世界眼光和现代水准,对洛带古镇进行设计和规划。今年年初,四川旅游发展集团与龙泉驿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5年内投资50亿元完成洛带古镇综合开发。

(二)整链条建产业.龙泉驿按照“南造、北贸、东娱、西创、中服”的总体产业布局,抓住“东调”时一汽丰田落户之机,迅速在南片区聚集了一汽大众、沃尔沃、川汽、吉利、大运等10个整车及神钢、卡特彼勒、成都南车、普什重机等7个国内外著名的整机制造企业,形成了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专用车等车型、年产百万台的“十车七机”整车产业体系。同时,成链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汇集了博世、玛格纳、富奥江森、一汽富维、云内动力、丰田纺、天兴山田等180余家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可配套生产后桥、汽车电子、内外饰件、发动机、减震器、电机、电喷装置、仪表盘、模塑、冲压件等近千个零部件,奠定了国际汽车城的“骨架”。在此基础上,该区进一步延伸、发展汽车贸易、汽车文化娱乐等产业链,直奔汽车后时代[2]产业高端,囊括了汽车研发设计、汽车物流、汽车文化运动与休闲娱乐,形成一个多层级的产业链。在北部片区规划30平方公里,发展汽车贸易产业,建设汽车博览新城,已有四川九峰、银河汽贸、吉利超市、帅车集团、聚商等汽车商贸投资商、运营商入驻,形成集汽车整车和零部件销售、4S 店集群、汽车博览、汽车超市、二手车市场、摩托车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贸易物流集中区。在东部片区规划100平方公里,打造美式赛车、欧式赛车、摩托车赛、越野车赛、汽车拉力赛、卡车大赛等多种主题的汽车娱乐体验基地。如投资40亿元的九峰国际超大汽车零部件采购中心;总投资25亿元的中国长安成都汽车营销服务综合体;总投资10亿元的成都万友汽车营销服务综合体;总投资38亿元的中信昊园全球汽车创意网络中心项目;总投资5500万美元的嘉民集团龙泉物流基地项目也相继进驻。在西部片区重点发展汽车研发创意及总部经济。如哈曼国际中国西部研发中心,沃尔沃西部研发中心,川汽电动出租车、华川电装、天兴仪表汽车研发设计等项目正在建设。还计划引入德国邮政敦豪、德讯物流等一批国际物流企业。到2015年,龙泉驿区将形成集造、贸、研、娱、服于一体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整车产量将达60万辆,整车销售收入达1200亿元,汽车贸易博览经营收入达600亿元,汽车娱乐及增值服务经营收入达230亿元,成为“中国具有竞争力的轿车产业基地、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全国第一的高端商务车制造基地、全国一流的汽车贸易基地、国内先进的汽车产品研发基地、西部地区辐射力最广的汽车娱乐业基地”。

(三)大力度促招商.龙泉驿将招商局改为投资促进办,以专业招商的原则,按照专业分类分成几个“招商局”,如汽车产业投资局只做汽车招商;工业投资局,负责工程机械招商;还有项目建设服务局、企业发展服务局、统筹发展局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如汽车产业投资局又分设了整车处、零部件处、仪器局、电子局等。而且招商团队年轻化、学历高、专业强,汽车产业投资局有19人,40岁以下就占到77.3%,研究生学历占到73.7%,管理类专业占到52.7%,工程机械等专业占到31.6%。他们3年前就从“全民招商”转变为“专业招商”,目前因为土地紧张等因素,他们由“粗放招商”变为“理性招商”,根据企业实力和项目优劣去招商选商。在招商中,该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智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德国博世产品拥有全球最先进的ABS、ESP及胎压监测传感设备,主要为宝马、奔驰、奥迪等高端品牌服务。该项目的入驻,对龙泉驿实现“西部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汽车城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对方在长春、沈阳、郑州、武汉、长沙、重庆、西安和成都8个城市进行选择,龙泉驿排在倒数第二。为此,该区组织了由书记任组长、各部门业务精英组成的博世项目招商团队,面对全英文的三四千个问题,一步步通过了6轮全面、严格的指标评分,得到了对方的高度认可。最后,四川省委书记亲自带队去德国谈判,最终促成与博世集团的合作。近年来,龙泉驿区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培养锻炼、考察识别、选拔使用干部的主战场,先后选派100余名干部,

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一线培养锻炼,一大批干部因招商引资实绩突出受到提拔使用。其中,1人由副处级提拔为副厅级,8人由副处级提拔为正处级,1人由正科级提拔为正处级,两人由正科级提拔为副处级。由于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干部和人才,该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2008年,引进到位内资101.34亿元,引进外资19144万美元;2009年,引进到位内资75.4亿元,引进外资25738万美元;2010年,引进到位内资115.1亿元,引进外资31030万美元;2011年,引进到位内资152亿元,引进外资40144万美元。

(四)全方位搞服务

一是落实领导分工责任。把所有的项目分解落实到每一位区级领导,确保人人有项目、人人有指标。要求把项目的引进、落地、建设、投产一包到底,确保项目“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办完一切事”,真正实现保姆式服务;二是落实领导推动责任。成立了9个项目建设推进组,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周周有进展、月月有变化;三是落实领导解难责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现场研判形式、现场解决问题、现场推动工作”,深入一线及时掌握企业(项目)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约,全力予以解决,千方百计让项目快落地、早开工、快投产、早见效。如总投资8.8亿元的博世底盘西部生产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67天,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23亿元、利税2.8亿元。总投资30亿元的吉利高原汽车项目,从项目签约、动工到2009年10月整车下线,仅用了181天时间,去年生产SUV-GX718汽车3000辆,今年预计生产3万辆,可实现产值140亿元、利税8亿元。总投资近150亿元的一汽大众项目,一期2005年5月签约并开工,2007年7月投产,实现产能5万辆;二期2008年10月签约,2009年5月开工,2011年10月投产,产能达到35万辆;三期扩能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45天,计划今年年底投产,2015年产能将达到45万辆,实现年产值600亿元。这个项目的推进和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今年国内汽车销售处于低迷状态,但龙泉的汽车却产销两旺,今年1月—8月,全区整车机生产21.2万辆,同比增长121.3%;实现销售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3.1%。

张艺谋曾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几个月来,我在成都龙泉驿挂职,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成都不但气候温润、物产丰富、适合居家过日子,好吃、好玩、好乐更是成都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爱“耍”会“耍”的成都人,无时无刻不在找乐子。他们不满足于在城里泡茶馆、泡酒吧,节假日还经常举家去附近山间河边农家乐玩。开奥迪的和开奥拓的能够在一起吃饭摆龙门阵,老年人时常在河堤树下品茶听川戏。我对成都人的休闲心态琢磨了好长时间,一直没有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真正原因。在一次干部大会上,当地的一位领导说的“要让百姓休闲,干部就不能得闲;要让百姓幸福,干部就要下苦”这句话让我找到了答案。早在2004年,成都市就刮起的一场自上而下官员“问责风暴”,市、区的主要领导经常不事先打招呼就进行随机检查,发现管理缺位、工作不力、执行不力、影响一方发展的干部,坚决予以“下课”。比如,一名曾任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党委书记的干部因对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总体部署一问三不知被就地免职,还有类似的16名干部因工作“不在状态”被免职或停职。今年7月,成都市双流县教育局因在高档酒店开会,副县长被记大过,局长被免职。严格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使干部的精神状态非常高,每个干部对当地的战略目标都理解透彻,谈起工作来头头是道,都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要干什么、如何干。正因为有这样一支干部队伍,老百姓才得以如此休闲。

三、对运城城市发展的几点启示

2010年6月,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要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建成黄河金三角地区有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明星城市和先锋城市;2012年5月,运城被列入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晋陕豫黄河金

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当年7月,市委、市政府就城市发展提出“融合式发展”等一系列新要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要在山西发展中肩负起大通道和桥头堡的重任,在综改试验区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宜业宜居的新目标,我们除了在区位和交通上还有些优势,在城市形态、业态、生态和文态上还有一定差距。成都的实践对笔者有以下几点启示。

启示一:做好中心城区规划,在城市形态上实现突破。

省委书记袁纯清提出,要把运城建设成为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建成黄河金三角地区有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的明星城市和先锋城市。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一圈一圈地往外拓展,中心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必将形成交通拥挤、生态恶化、基础设施难以承载等城市通病。按照城市规划“限定发展边界”和“生态规划优先”两个先进理念,笔者建议:一是围绕东、南、北高速公路和西边大渠路两侧各设立200米绿化带,用生态框定中心城区边界,限制发展规模。二是在框定区域内,利用东部樊村、安邑、八一3个水库周边及盐池北坡进行绿化,形成生态隔离带,对东部新区、运城经济开发区和老城区现有位置进行生态隔离。三是利用苦池滞洪区和樊村水库高点,结合小浪底引水工程,恢复传统水道,形成自流水系。四是建设由东向西(机场路——工农街)、由南向北(学苑路)的快速通道。五是利用生态隔离带和快速通道,在区域内形成几个城市组团,按照产城一体单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从根本上改变运城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格局,形成先进的城市形态。

启示二:明确全市产业布局,在城市业态上实现突破。

产业是立城之基、兴市之本。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工业强市动员会上提出,要做强大产业、培育大企业、发展大集群、狠抓大项目、推进大招商。我市目前产业分布还不尽合理,区域主导产业不太明晰,新老城区城市功能混杂。老城区因其产业的自由扩张,导致城市生产力空间布局缺乏系统性;新城区因各类产业混杂,难以形成聚集效应,特别是区域之间恶性竞争、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笔者建议:一是明确落实各区域的主导产业,中心城区要强化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布置商业、信息业、金融业、休闲娱乐业等集约型经济产业;开发区则应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区域间产业错位、功能互补的良性发展。二是严格按照科学规划的产业布局,举全市之力加快专业招商和精细招商的进程,建立全市统筹、协调、高效的招商体系。招商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今天的招商规模,影响明天经济发展的规模;今天的招商质量,决定明天经济运行的质量。我们的招商可结合成都的办法,从全民招商转化为专业招商,从粗放招商转为精细招商。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做强大产业,发展大集群,形成现代的城市业态。

启示三:打造南山百里绿廊,在城市生态上实现突破。

南山是大自然赐予运城独特的生态资源。在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运城拥有470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本底独一无二,拥有池神庙、盐池禁墙、关帝家庙、关帝祖茔、虞坂古道等丰富的人文资源独一无二,拥有死海漂浮、黑泥养生独一无二,拥有水面、湿地、山麓、坡地多样性自然景观独一无二。南山的开发建设对建设向东向西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完成综改中心城市目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南山的开发建设迫在眉睫。明确区域界定,建立独立的、统一集中的人财物开发管理机构,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南山开发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打造南山“百里生态绿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

启示四:凸显关公文化品牌,在城市文态上实现突破。

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强市动员会上提出,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在重点项目建设上有大作为,围绕“十大工程”做大文章。关公的“忠义仁勇”是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旗帜,在海内外有着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是运城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金名片和通行证。关帝庙景区改造工程作为文化强市的十大工程之一。笔者建议:结合成都宽窄巷和锦里的模式,对关帝庙景区进行大规模、全方位提升打造。一是在庙前绿化、庙后治水,恢复历史最

大面积;二是把关帝庙景区改造和解州镇改造结合起来,大手笔统一进行建设开发;三是聘请世界一流高手,策划关公文化活动,开发关公文化产品,做大关公文化产业,凸显特色的城市文态。

运城地处内陆,城市建设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但内陆区位不可怕,可怕的是内陆心态;越是处于内陆,越要改革开放。后发是劣势,意味发展有差距,但更是优势,蕴含着高点起步、高位切入、少走弯路的可能。越是处在后发态势,越能谋求领先发展。发展的困难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是在面对困难时,我们要比别人更不怕难。越是面对困难局面,越要砥砺奋进。我相信,只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扑下身子,扎实苦干,通过3年到3年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运城打造成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建成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明星城市和先锋城市。

注释

[1]成都“五大兴市战略”: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其中,交通先行是要首攻交通、大兴交通,加快建设地理贯通、信息联通、要素畅通的综合性经济动能传输系统,努力把成都建成西部地区融入全国、连接世界的中枢节点和战略通道。产业倍增是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当前成都产业经济的“源”和“纲”,联动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在五六年内实现工业率先倍增、服务业尽快倍增,为全市经济提前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立城优城是要做优做美中心城区,做强做大天府新区,形成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承载能力和竞争优势、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三圈一体是要大力解决市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成都各区(市、县)在以往发展中形成了位于中心城区、区位条件好、发展起步早的一圈层,中心城区周边、区位条件适宜、发展势头强劲的二圈层,区位条件较差、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三圈层。通过统筹谋划和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调整,成都要把市域经济的“三圈”融为完整的“一体”,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的整体水平。全域开放是要围绕“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加快产业领域和市域空间的全面开放,努力把成都建成西部地区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建成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2]天府新区: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要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2011年11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并原则同意《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天府新区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在天府新区,建设用地为650平方公里,占40%,剩余60%为生态用地。在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占50%,各项基础配套为50%。天府新区与我国的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其他国家级新区在规划理念上有很大不同,在规划上,它提出了产城融合、集约、高效、智能、环保。天府新区的总体发展定位是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到2015年,天府新区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0亿元;在2020年全面铺开,形成框架,以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现代产业高地基本形成,实现总产值6500亿元以上,再造一个产业成都;203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3]四态合一:成都在城市发展中,着力塑造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是要按照国际大都市的标准,科学谋划未来城市布局,加快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城镇体系。高端化的城市业态,是要明确树立“产业立城”理念,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快布局一批国际化、世界级的产业基地,依托产业竞争优势塑造成都经济的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和西部高端优势。特色化的城市文态,是要在城市建设中注重传承和利用好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精心打造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广泛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既让成都的历史和文化更多地以实体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又让成都市民享有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文化生活。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是要依托成都平原“山、水、田、林”的自然

本底,切实抓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和滨水空间打造,用全面贯穿的绿道体系覆盖全域,努力实现“城区500米见绿、有条件地区千米见水”的生态建设目标。

[4]三个交通网:一是“市域半小时快速路网”。加快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建设,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区(市、县)的城区“快速连通”、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连通。同时,科学改造和利用现有铁路资源,尽快实现“县县通快铁”,构建“市域半小时快铁交通圈”。二是“市区半小时快速路网”。在“十二五”期间建成290公里城市快速路网,形成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半小时到达和快速出城的道路条件。实施二环路整治,争取全线取消红绿灯。三是打造全面覆盖的“公共交通网”。全面加快地铁建设进度,力争“十二五”末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50公里。高度重视常规公交发展,2012年新增公交车2000辆,到2015年年底计划新增公交车8000标台,力争构建起城区公交专用道超过1000公里、日均载客能力600万人次的现代城市公交体系。

注释

[1]全域覆盖、三规合一、相互衔接:是现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全域覆盖是指改变过去规划重城市轻农村、城市与农村发展规划分割的状况,全面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积极探索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三规合一是指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相互衔接是指在区域具体规划中,要建立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

[2]汽车后时代:是指在汽车销售环节之后,包括汽车的美容、维修、配件、改装等与汽车有关的广阔市场,也称为汽车后市场。

第五单元 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第五单元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 1.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可以传承的文化包括 ( ) ①远古的神话、史话②文明古迹③生活方式④人生态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一个国家或民族要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②只有发展民族文化,才能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③只有发展民族文化,才能为世界所尊重④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是一样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与亚洲人有很大不同,这归根到底是决定的。 ( ) A.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B.人种的区别 C.历史的差异 D.居住的环境 4.每个民族都有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这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 ( ) ①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②使世界文化变得多姿多彩 ③是世界文化冲突的原因④是由该民族的生活环境决定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蒙特卡洛的投票结果,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城市(上海),以一个合适的主题举办世博会。这个城市选择的合适主题是 ( ) A.城市,远离硝烟 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D.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6.世界文化发展的动力是 ( ) A.文化的单一性 B.文化的多样性 C.文化的继承性 D.文化的融合性 7.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雅典奥运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向世界展示了古代希腊文化和现代希腊的风采。这告诉我们 ( ) ①奥运会不仅是金牌的竞争,更是“文化”的竞争 ②一个国家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③应该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全面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④只要有灿烂的文化,奥运会的举办就能获得成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温家宝总理曾说:“不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其合理内核往往是相同的,总能为人类所传承”,因此“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说明( ) ①各国文化应该是有差异的②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差异会引起冲突④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借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从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的人体模型解剖、彗星入水、崇尚运动、追求创新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极大不同。我们的文化不讲解剖——科学精神的体现,而是讲究整体认知;我们不认为彗星是吉祥之物,而是认为它是不祥之物。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是( ) ①居住的环境不同②生产活动方式不同③社会组织形式不同④人生态度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上海“申博”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 ( ) A.上海城市规模比其它城市大 B.上海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C.上海的经济比其它城市发达 D.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1.探戈舞原由阿根廷创造,传到欧洲变成上流社会的舞蹈,后又传回阿根廷变成适合普通人的舞蹈。这说明 ( ) A.不同文化会产生对立 B.全球化趋势使一些民族文化消亡 C.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强化民族传统 D.探戈舞经过传播已失去其本质 12.《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中国美丽的爱情传说,经过艺术家用小提琴协奏曲、芭蕾舞等不同形式的演绎,已走向世界。这告诉我们( ) ①中外文化可以相互交融②中外文化的碰撞可以产生崭新的艺术 ③中外文化在交流中前进④文化交流将使一些民族文化失去特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以下反映多元文化交流的事件有 ( ) ①“中国功夫”在国外受到欢迎②奥斯卡影片评选中,多部外国影片获奖 ③在奥运会上,不同肤色、语言的运动员同场竞技 ④2004年,“中国文化节”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举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现今,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化趋势 ( ) ①使文化越来越走向统一②是不同文化共同生存、共享文化成就的过程 ③使文化产品流动越来越快捷④推动各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2005年晚会节目的其中一个亮点是魔术《丹尼斯梦幻》,外国人表演艺术家首次参加中国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这说明 ( ) ①中国文化已愈来愈开放②中国文化已经与世界文化交融与沟通 ③中国人更喜欢外国艺术④春节晚会是外国人的舞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6.继2003年10月至2004年7月在法国成功举办“中国文化年”之后,10月10日“法国文化年”活动在中国隆重拉开帷幕。中法互办文化年,是因为 ( ) ①人类文明彼此存在差异②中法两国文化已融为一体 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能博采众长④我国文化发展离不开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近几年,京剧界一直没有停止过改革,也涌现过—批优秀剧目,但不少改革者在鼓吹“艺术创新”时,迫不及待地将西洋艺术嫁接到京剧中来,结果造成了“奢华的滑稽”。出现以上情形的原因是( ) A.忘记了艺术继承传统的重要性 B.不能把西方的文化吸收到中国 C.不同的文化不能相互借鉴 D.不能搞艺术创新 18.日剧、韩剧,加上美国当红肥皂剧风靡中国城市,青少年、白领人人争睹……;演出界热炒“西方名团”、异国风情,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快成了明日黄花……。这说明 ( ) A.外国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 B.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低 C.我国应加强文化建设,重视发扬传统文化 D.我国应积极引进外国文化

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风险规避研究

我国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的风险规避研究 ——以“绿城?温州鹿城广场项目”为例 一.大型城市综合体在我国的发展 1.激变时代我国城市建设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从18.96%将提高到45%以上,这一迅猛进程使城市建设开发进入一个激变时代,要求紧凑型、节约型城市的合理解决方案,涵盖房地产全部开发链的城市综合体业态(City Mall)正是这一发展阶段的特定产物。它实现了将城市运营、区域运营与泛地产有机结合的区域性综合,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开发的重要趋势之一。 城市综合体,具体指都市中的居住、商务办公、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种城市物业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空间的高度集约型街区群体。它通过街区实现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并与交通系统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城市的空间价值。 2.当前我国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风险 (1)我国城市综合体项目发展的两面性 十多年来,我国城市综合体项目对带动城市经济和提升城市的形象品质起到一定作用,香港铜锣湾时代广场、北京华茂中心、深圳的华润万象城、上海恒隆广场等地标项目已成为一张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然而并非所有的城市综合体都能带动区域经济。作为一种城市价值系统的运营模式,大型城市综合体资源配置的综合性,开发技术和投资决策的复杂性远远高于单纯地产或房产开发,意味着综合体开发必然承受巨大风险。区域经济环境把握不到位、行业市场环境巨变、项目规划定位失误、资金链断裂、开发商经营操盘能力不足、后期运营不利……,诸如此类等等因素造成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综合体的失败案例。综合体开发对区域资源的配置具有不可逆性;因此失败造成的不仅仅是项目本身的损失和开发企业的重创,而且影响到整个区域系统发展的进程和秩序,很多城市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影响我国综合体项目开发的重要风险因素 影响综合体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风险因素来自于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区域环境开发条件的要求,包括城市综合经济能力、地段、交通、商圈等;另一方面是对开发商的要求,包括资金实力、开发节奏、配套资源、人才团队、经营能力以及项目风险承受能力等。 当前,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城市综合体发展日臻成熟。但是对于其他城市而言这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初探龚伟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 —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城”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万达广场、华润万象城等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综合体的来源 城市综合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一般认为,城市综合体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所谓“城市综合体”简单讲就是“城中之城”,它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工业革命前,主要生产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各生产者之间为了互通有无渐渐形成了“集市”;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资本和劳动力源源不断涌进城市,城市的政治优势也逐渐被商业、交通、信息优势所取代,一个商业中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于是大城市的商业区以城市中心为原点逐渐向四周扩散,这样在非城市中心区就形成了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商业、生产及生活中心,有的甚至发展为相当规模的卫星城,于是作为“城中之城”的城市综合体概念也就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慢慢形成了。 城市综合体开发作为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简言之,就是开发企业不再满足于住宅或者商业的单一功能的开发建设,而是通过整体规划、综合设计建造一座集购物、居住、工作以及休闲等于一体的“新城市”。笔者认为,城市综合体开发除具备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就业、拉动投资等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的优势以外,至少还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一是,城市综合体开发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合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竞争力。传统的开发模式由于每个项目的功能都相对单一,需要若干个项目相互配合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若干个项目又不可能同时规划设计、同时开发建设,因此在传统开发模式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规划、设计方面的混乱,而城市综合体开发中,在通盘考虑了开发项目的各种配套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对周边的辐射能力后,才做出整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故恰好能弥补传统开发模式的不足。 二是,城市综合体开发有利于迅速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综合体开发一般采取商业房产为基础,带动住宅、公寓、商务办公,辐射交通、通讯、技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往往在规划之始就确定了综合体项目的商业特色,细分了市场客户群体。因此,城市综合体开发完成之后很容易就迅速成为城市的新地标。例如,广州的万达广场、深圳的华润万象城等,一投入使用就迅速成为了该城市的新地标。 三是,城市综合体开发还有利于缓解城市 的

城市综合体开发的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速以及自2010年开始的住宅政策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使更多的房地产商将开发的重点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移,其中的城市综合体无疑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一、城市综合体及其特点 所谓城市综合体,还有许多别的称呼,如:商业综合体、城市融合体、CBD综合体等。目前,并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等对此进行明确的定义。根据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一般理解,城市综合体简称HOPSCA,即将酒店(Hotel)、写字楼(Office)、公园(Park)、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会展中心/会议中心(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等多种都市功能集合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的建筑群落。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综合体至少组合了上述功能中三种,并且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形式存在。 城市综合体是一个集聚各种城市功能的建筑集合体,各种功能之间互相联系,互为补充,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将城市综合体各部分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下特点:(1)容量巨大性。(2)规划设计复杂性。(3)物业形态众多。(4)投资资金大且收益回收周期长。(5)建设周期长。(6)运营管理复杂。(7)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众多而且之间相互交织。 二、我国 2009年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不动产专业委员会对我国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进行了一次普查和调研,指出了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情况如下: 1. 大型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主要指100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一线城市,体量大、规模大,基本上是国内、香港等有品牌影响力、有资

金实力和开发经验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其规划和开发的项目能完整地体现城市综合体的含义。 2. 杭州、合肥、沈阳、无锡等二线城市的综合体,主要面积在50万至80万平方米左右,主要根据各城市目前市场容量和需求所开发。其房产商主要包括本土房产商、香港房产商和中国品牌房产商。他们一般都属于连锁开发企业,很多本土房产商也进入外地连锁开发行业。业态主要以住宅和购物中心为主。 3. 面积在50万平方米以下的城市综合体,主要位于东部三线城市和中西部部分省会城市和市级市,业态主要以普通住宅和购物中心为主。 4. 外行进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成为城市综合体开发的一股潮流。主要指大型品牌零售商,大型综合商业市场管理等,他们依靠自己的资金实力和行业优势,通过并购、拍卖、合作等模式开发城市综合体。其项目主要以商业为主,零星配套写字楼和住宅。 5.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的北京和天津,中南地区的广东和西南地区的重庆和成都。还有一个主要的特点,除了华东地区江苏的苏州和无锡外,城市综合体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各省会具有一定消费实力的二线城市。 6. 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基本成为众多品牌实力房产商的主流开发模式。除了一直以房产商业地产闻名的万达,近来,保利、万科、金地等知名房产商均高调宣布进军城市综合体的开发。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过程中易产生的法律风险类型 1. 宏观调控政策的风险。宏观调控政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利用行政或经济政策对某些过热的市场进行干涉的方法从而使这类市场内的投资风险增加。比较常见的行政调控手段有交易限制和行业准入。比如,国家各机关及各地政府最近针对住宅类房屋的买卖采取的各种限制性措施和手段。由于城市综合体物业形态众多的特点,决定了无论投资、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21287312.html,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怀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本文基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丰台河西地区基本特征和突出优势,提出台河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空间布局和建设构想。 关键词:产城融合;丰台河西;空间布局;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病”日益突出。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亟需尽快解决。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新一轮城镇化拉开序幕。“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对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缓解交通拥堵、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绝不仅是城镇范围扩大、“只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便捷,可以享有现代城市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重点是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现代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新型城镇为载体,通过产业聚集人,产业服务人,提升土地、农民等要素生产率,保证农民在不丧失土地的前提下持续分享产业化收益,实现人的全面城镇化。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它将居民的居住、工作、生活聚集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减少奔波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对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解决大城市病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的将城市建设成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载体,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为农民生活、居住市民化提供支撑;完善现代城镇功能,重点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三个“三位一体”: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过程分析

理论探讨 随着时代前进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已由原来的简单聚集、粗略规划、简单分散的建设模式,转向有序规划、产业聚合、功能互补的综合模式[1]。亦即集多种城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又称HOPSCA,是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功能之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与城市的交通、环境、发展相协调的一种开发模式。可以说,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西方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一)城市综合体的起源:建筑综合群 从城市产生之时起,城市化进程就已经开始。然而,农耕时代的本质决定了早期的城市主要是小商小农和少数的手工业者在城市空间的聚集,导致城市产业结构简单,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城市性质、功能单一,对外辐射能力较弱,人口聚集能力不快。在早期城市化进程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仅在某些较为先进的大城市,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现代都市综合体的建筑群,如古希腊的阿索斯广场、古罗马的卡拉卡拉浴场。 (二)现代城市综合体的雏形:单功能综合体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工业化所要求的人力、资本、技术的聚合,使城市这种最适合的发展模式脱颖而出。至此,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被打破,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同时,由于城市中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社会服务保障制度,较高的薪金待遇,这一切都吸引着来自乡村的农民大量涌进城市寻找机会,随之而来的便是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由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被称之为“城市病”的问题开始浮现。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20年代,在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7]。 城市开始出现功能分区的综合体: (1)大型公寓或住宅区的出现。由于城市的扩张速度远远赶不上城市居民的增加速度,人们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再加上当时功能主义形体规划观为主流思潮的影响,西方社会开始出现“邻里单位模式”,以改变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挤、恶劣的居住环境,典型如法国马赛公寓。 (2)工业办公区的出现。这是由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工厂数量的需求增加导致的,以芝加哥的办公区为典型。这种办公综合体多是大楼的底层和裙楼做商业零售,塔楼部分是宾馆和办公用房,将多种功能和形式结合在一栋建筑中,满足市中心工作人员和游客的购物、餐饮和住宿等要求。 功能分区原则虽然能很好地协调各部分的比例,防止城市功能的混乱,却易使城市发展偏向单一化,导致了当时城市发展计划中贬低“高密度、传统街坊和开发空间的混合使用”,从而破坏了城市的多样性。不同空间的单一化分割,相互间缺少内在的必要联系,不但没有创造出新的城市空间秩序,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市整体的混乱,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自我更新产生严重制约。 (三)二战结束后城市综合体的缓慢发展 1945年二次大战后,由于工业化和商业的迅速发展,相应的城市化速度也日益加快,许多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达60%以上。“城市病”更加严重,市中心区聚集了大量的低收入者,人们开始认为城市特别是市中心区不再适合居住。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中产阶级普遍拥有私人汽车,大量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使驾车出行十分方便快捷。同时婴儿潮也使得人口迅速增加,人们不得不到城市中心区之外寻找新的居住地点,这时环境幽雅开阔、空气清新、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成为首选。西方许多大城市开始出现郊区化趋势。 郊区化趋势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如大批企业开始到郊区投资建厂、零售业外迁、城市空心化现象等,但最主要的还是开始出现了商住结合型综合体,由于中产阶级搬到郊区居住后,强烈要求从各方面提高生活舒适度,城市郊区的综合体开始与步行商业街结合起来,如美国的休斯顿长廊(The Galleria Huston)。 然而,由于大量的城市高收入人口外流,分散到城市周边,却并没有形成一个中心区或城市新区,同时还带走了城市的商业和服务业,城区中主要居住者都是低收入阶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致使了城市的衰落,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 另外,“邻里单位模式”也开始出现弊端。这种模式虽然简化了居住空间的组织要素,抽取了组织结构中最有效的表象成分,却忽略或舍弃了与人的居住生活对应的含混复杂的内在机理[6]。当社会从满足量的需求转变为提高质的水平时,这种简化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就鲜明地显现出来。因此,1960年以来,西方学者不断反思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背景下产生的诸多理念,并进而倡导以社区理论取代邻里单位模式作为居住空间塑造的理论依据。社会开始出现了顺应人生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讲求城市结构的多重性、功能的复合性、适当的高密度和功能混合等思潮。 总之,这个阶段的经济发展、建筑成熟、价值思考为城市综合体后来发展的盛行奠定了基础。 (四)现代城市综合体的盛行:20世纪70年代至今 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发了西方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多方面新的矛盾与冲突。人们开始反思城市复兴与城市中心区的价值。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出现了多样性城市回归的潮流,主要形式如购物中心、早期历史建筑的改建开发、组合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城市区域的重新规划等。许多城市的中产阶级也开始重新回到市中心。城市对繁荣与活力的追求,成为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的催化剂。 另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使得劳动密集型生产逐渐被知识密集型生产所代替,这为城市生产、生活、居住的空间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市中心大量集中的第三产业人口为城市综合体提供了持久的支持力。 与此同时,技术的进步也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将人们从长时间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现代人由此获得了较过去高2-3倍的闲暇时间。因此,人们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游憩空间及内容,如求知型的图书馆、业余学校,娱乐型的影剧院、音乐厅、体育场,服务型的商场、餐馆、美容室,休闲型的公园、画廊等。这也为城市综合体的出现提出了客观要求。 居住空间的构建模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外大城市中大量出现了混合居住区、整体式小区等,即在居住空间中融入多种城市职能,比如办公、小型工业、多种服务设施,同时将多种功能立体化地进行组织。 城市综合体开始在西方国家大量兴起,例如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加拿大多伦多的伊顿中心、日本东京的六本木等。 二、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发展 按照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城市化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4]: (1)1949年前。我国城镇体系职能组合结构自古是以行政中心城市为基础,另外,几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决定了此时期的中国只能是缓慢的城市化。 (2)1949年至1978年,中国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和农村集镇发展萎缩。 (3)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乡户籍制度等政策的调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吸纳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带动了小城镇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4)2000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并成为带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动力,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接近46%。 然而,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的缓慢,城市综合体的出现大大晚于西方发达国家。 (一)中国早期的建筑综合体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过程分析 曾 月 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摘 要】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来,城市综合体已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开始盛行。本文以城市化历程作为背景,分别追溯了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城市综合体的起源和发展,揭示了产业革命、城市化和城市综合体之间的逻辑发展关系,以及城市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城市化 发展过程 2011. 01241

城市综合体及其开发模式

【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及其开发模式 城市综合体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而逐步产生的,一般认为,城市综合体起源于上世纪 70年代的美国。 所谓“城市综合体”简单讲就是“城中之城”,是指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等城市生活的三项以上功能在空间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补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 促成因素 1.旧城改造(a.商圈扩大与再生 b.城中村改造) 2.城市框架拉大 3.交通体系完善 4.土地价值上涨 5.城市居民需求 产品构成 从综合体HOPSCA的英文字面表现来看,产品构成主要包含H-hotel(酒店)、O-office (写字楼)、P-park(生态公园)、parking(停车场)、S-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club(会所)、couvention(展览)、A-apartment(公寓)等,各产品间互动、互助、互补。 功能组合 包括商业、办公、居住、酒店、展览、餐饮、文化、娱乐、交通、健康、旅游、休闲、科技、教育培训、商务、会议等多重功能。 项目类型 按位置划分为:商圈型、CBD型、邻里型、新区型、交通型、城郊型;

按规模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 按形状划分为:点式、线式、板式; 按品种划分为:商业为主体、办公为主体、住宅为主体、酒店为主体、多元型主体、均衡型; 开发要求 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集公园、公寓、商场、写字楼、餐饮、休闲、娱乐、会所于一体,其开发要求相对比较严格。 首先,它属于综合性物业,由于对其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有特定的要求,所以一般分布于城市中心或次中心地区,这样才能获得足够大的开发地块,以保证有足够的空间实现低密度的建筑模式。 其次,大型城市综合体必须拥有大面积的绿化作为其营造园林景观的基础。 再者,城市综合体与城市的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切都需要与城市其他区域之间有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作为纽带,保证在综合体内的办公人员、居民、消费者的便利性。最后,为满足城市精英阶层的居住。、消费、休闲、娱乐、社交等多种形态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大型城市综合体建筑必须拥有齐备的生活系统,其中一般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购物中心、星级酒店与国际化写字楼。 属性空间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投资模型,其自身拥有四重主要的属性空间: 1.可售部分可回收现金流 2.持有部分拥有稳定的租金回报、收益 3.若企业开发多个综合体项目,当租金回报达到一定水平,资产包达20-30亿,即可作为上市IPO借壳上市 4.资产可作为银行的贷款抵押 开发模式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大致可分为四类: 模式一:酒店、写字楼、商场、公寓等各种功能均衡发展的模式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试卷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 一. 选择题(40分) 1.重新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于960年建立的王朝是 ( ) A.隋 B.唐 C.北宋 D.南宋 2.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 ) (1)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2)宋辽之间维持了长达百年的相对和 平关系 (3)宋辽之间开展了边界贸易 (4)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1)(2)(3) B.(1)(3)(4) C.(2)(3)(4) D. (1)(2)(3)(4) 3.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有 ( ) (1)受汉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 (2)曾与宋政权 并立 (3)曾与北宋达成和议 (4)被蒙古政权所灭亡 A.(1)(2)(3) B.(1)(3)(4) C.(2)(3)(4) D. (1)(2)(3)(4) 4.率领军队作战勇敢、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 百姓爱戴的抗金将领是 ( ) A.李纲 B.寇准 C.岳飞 D.韩世忠 5.1271年,建立了元朝的是 (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元昊 6.今天的江南被人称为“鱼米之乡”,其实早在南宋就流传着“苏湖 熟,天下足”的谚语,那么这一谚语反映的是 ( ) (1)当时北方劳动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2)南方经济取得了重大成 就 (3)当时江南地区出现了农业高产区 (4)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A.(1)(2)(3) B.(1)(3)(4) C.(2)(3)(4) D. (1)(2)(3)(4) 7.宋朝时从越南引进的农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这个新品种 是 ( ) A.胡萝卜 B.占城稻 C.粟 D.葡萄 8.北宋兴起的( ),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 ) A.乌泥泾 B.长安 C.东京 D.景德镇 9. 北宋汴京建立了世界城市史上最早的专业 ( ) A.建筑队 B.卫生队 C.消防队 D.救助队 10.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达高峰是在

开发城市综合体的流程

【专题9-2】开发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流程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过程中,受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规模大、投资大,而且涉及专业众多的影响,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开发经营较普通项目要求更高。因此其开发与经营过程中也与一般房地产项目开发迥然不同。 一、城市商业综合体定位定位是项目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城市综合体专案,它决定项目的发展方向、开发模式、开发节奏、营销策略、效益水平,为项目的规划设计、开发策略、资源整合、营销规划工作提供依据。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位与**单体项目不同,主要包括整体项目的定位与各功能物业的分项定位两大部分。 例如,英国伦敦码头区再造项目所处城市伦敦,是国际大都市,在国际金融业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码头区再造项目定位为国际金融、商务商业区。在城市商业综合体整体定位的前提下,开展综合体项目内各类物业的分项定位。 1.项目的整体定位 项目的整体定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项目发展面临的城市背景、区域背景、行业背景、文化背景、项目本身先天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其结果与项目团队整体管理运作水平密切相关。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定位时需要重点强调项目的主题理念,独特的主题理念是城市商业综合体项目的灵魂。在信息化社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在一个集商务、休闲、购物等多功能的项目内,个性化与情感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因此,根据不同物业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消费心理特点、区域文化及不同功能物业的发展趋势,还需要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确定一个整体主题形象定位。在统一的形象定位中,在空间处理、环境塑造、形象定位、与城市商业综合体内外的有机联系方式等方面对城市商业综合体进行一致性表 现,使其真正起到都市文化中心的作用。 2.城市商业综合体分项定位 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分项定位中最重要的是体量(规模)研究与商业研究。 1)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量研究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量研究主要是研究不同物业的体量与规模。其主要物业通常包括:商务物业、零售商业、娱乐休闲、居住物业及公共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城市商业综

产城融合案例

(一)产城融合 1.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没有活力。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且产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以产业为保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健康、可持续、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具体意义体现在: 1、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 2、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 3、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 4、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2.产城融合的方式 有产城融合发展需求的区域可归纳为两大类: (1)有产无“城” 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例如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开发区等原以生产

为主导的区域,这类区域受制于土地成本和交通需求,一般处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城市边缘。因前期多以通过链家的土地和劳动成本吸引企业入驻,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规划缺少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功能相对单一。但由于多年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人口基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单一的居住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职住严重失衡,潮汐交通压力大,交通拥堵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通勤的时间距离,并将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 这类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在产业、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难点在于人口基数有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使得配套设施的健康运行面临挑战。 图:潮汐交通 (2)有城无“产” 城市在过去依托某种大型产业已发展成熟,但过去的产业(例如炼钢厂、纺织厂、废弃铁路站场等)模式已被产业链淘汰或者面临严

全国与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趋势特点

全国与宁波城市综合体发展的趋势特 点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11-01 点击数:1405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城市综合体是指具有商贸、商务、居住、酒店、展览、会议、休闲、娱乐、文教、交通、产业等城市功能三项以上,各功能之间有机联系、相互助益,规模体量大、交通衔接好,且保持一定比例物业统一经营和整体管理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从缘起来看,这一城市建设开发方式起源于西方国家,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呈现出大规模开发建设、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和态势。 一、全国城市综合体发展的基本状况与趋势特点 (一)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国外的发展实践表明,当城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城市综合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而达到或超过1万美元时则是城市综合体快速发展并逐步成熟阶段。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已经达到城市综合体起步或快速发展阶段的要求,城市综合体开发越来越受到各地城市管理者和地产开发商的青睐,许多大中城市甚至是一些三、四线城市都在积极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如杭州、济南、合肥等城市政府就明确提出未来要以城市综合体开发为主来推动都市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而且,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三线、四线城市甚至是县城加入到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浪潮中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国的城市发展已进入到城市综合体“唱主角”的时代。 (二)从实践进展来看,我国城市综合体发展水平的层次性比较明显根据《2009年中国城市综合体开发调研报告》和《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体专业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走向成熟型。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综合体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它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建起了国内第一批城市综合体,如北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10年珠海市普通高中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2010.5 本试卷共12页,41小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笔记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题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炫图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有人自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个人品德的养成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以下各项是这句话的概括,其中其恰当的是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B.广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14.观察下面反映中西政治体制的图示,对其异同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城市综合体开发与运营》

【城市综合体开发与运营】读书报告 简要说明:通过课堂对城市开发的学习,课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背景、发展历程、开发要素以及国内几个典型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心得体会: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为题,写如下报告。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 【摘要】伴随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房地产开发模式——城市综合体开发悄然兴起。虽然城市综合体开发是以“造成”的方式进行房地产综合开发,改变了传统或住宅或商业的单一开发形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但从多个城市综合体开发项目的成功案例中,不难预见,城市综合体开发将会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商业地产的逐渐升温,城市综合体开发在一些大中城市正如火如荼。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出现了这种综合了住宅和商业的新型地产开发模式,华润、万达、新世界等知名地产企业也纷纷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在一些大中城市布局建设。本文对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模式以及风险控制进行粗浅探析,以期促进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一、城市综合体市场要素分析 城市综合体一般由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酒店式公寓、大型综合购物中心、独立商铺、街区、休闲广场及大型高尚居住社区等组成。在国外,城市综合体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商业地产模式。目前的城市综合体按所处位置分为城市成熟中心区、新中心区、卫星城的综合体;按土地性质分为旧城改造、带特定条件的产业园区综合体;按综合体内各物业比例分为以商业为核心的综合体、以商务

为核心的综合体、商业商务双核心综合体、一般住宅综合体;按综合体配套的优势分为地铁概念综合体、CBD概念综合体、产业概念综合体。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城市综合体,都具备以下典型特征,即超大的空间尺度,立体的交通体系,现代的景观设计,智能化的配套设施等。因此,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必须具备特定要素。 1.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强 城市综合体作为集商场、酒店、写字楼、公寓、购物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体,一般建筑规模都在数十万平方米以上。如此大规模的商业集群要求所在城市经济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相伴生的,城市的经济水平要能够支撑高集约度的商务办公、酒店消费、休闲购物以及高档居住等终端消费,同时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要达到一定指标才能使城市综合体实现良性运营。从目前国内开发城市综合体的城市来看,都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可见,城市综合体与所在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要相匹配才具备开发条件。 2.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突出 由于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代表的城市群的聚集效应日益显著,“城市———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为城市空间多中心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增加了各个城市或区域中心对城市综合体的市场需求。作为城市功能集中体现的城市综合体,对区域经济具有标识性、对城市中心具有强化作用。如东莞第一国际,不仅作为东莞CBD 的财富中心,成为东莞城市的象征而且作为华南地区“世界加工厂”的城市定位,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标签。 3.项目选址的要求高 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对项目选址的要求非常高,从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来看,几乎所有的城市综合体都建在地段优越、交通畅达、商圈繁荣的地方。首先,城市综合体一般选址于城市中心、交通枢纽地段或城郊大型居住区,区域内要有足够的消费人群;其次,城市综合体要求周边交通便利,保证综合体与城市保持快捷的联系,为综合体的商业、办公、居住等各种活动提供四通八达的交通组织;再次,城市综合体要处于城市的主力商圈,其中的大型购物中心需要以城市消费力做支撑,否则购物中心的经营就会存在问题。因此,城市综合体的选址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地段、交通、商圈等因素。 4.开发商要有雄厚实力和操作经验 从建筑规模上看,城市综合体小则二三十万平方米,大则百万平方米左右,而且物业类型主要是管理难度较大的五星级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及高档住宅;从投资周期看,购物中心和酒店通常要长期持有,只有住宅、写字楼可以开发后快速变现。所以,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

丁兰智慧小镇:打造“美丽杭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丁兰智慧小镇:打造“美丽杭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谈起丁兰,老底子杭州人记忆中浮现出遍布印染、机械加工等传统工业,然而,如今这里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身丁兰智慧小镇。本期,我们对话江干区副区长、丁兰智慧小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欣浩,带领大家来领略丁兰魅力。1.问:丁兰智慧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唯一的街镇级试点,丁兰也有自己的目标,要形成“小镇大产业、小镇大景区、小镇大服务”的发展新局面。对于这样的定位,丁兰有什么样的优势呢?答:丁兰智慧小镇是浙江省首批37家省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江干区唯一一家。小镇内有国家级4A皋亭山景区,环境优美、“孝”文化历史人文底蕴丰富。交通条件完善:亚洲最大的高铁枢纽杭州火车东站、杭州北高速口、秋石高架比邻,贯穿小镇的地铁3号线明年开建。同时,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截至目前,丁兰街道规划的教育机构有39所,涉及中学、小学及幼儿园等:生活配套逐渐成熟。丁兰弘通广场、新城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容纳超市、影院、宾馆、餐饮、娱乐等设施;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杭州中医院丁桥分院(三甲)、城北文体中心等近两年建成。充足的土地资源:主城区少有的土地存量,有利于整体项目规划和建设。2.问:丁兰智慧小镇走的是一条充满智慧的创新之路——坚持产业、社区、文化、

旅游“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在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社区上,小镇又是如何打造的呢?答:根据规划,丁兰智慧小镇位于杭州江干北部,核心约3.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2682亩,规划建筑体量达100万平方米。小镇将围绕江干区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引进和扶持信息服务业、金融产业、文创产业、休闲旅游业,提出“一带三园三联动”的发展规划。“一带”:即一条临丁路沿线的配套服务产业带。“三园”:智慧园区。即一条临丁路沿线的配套服务产业带,坚持“三核(杭锅智慧产业园、智慧企业总部园及长睦产业园)+多点”智慧经济空间布局。智慧景区。以智慧景区管理、智慧旅游产品、智慧旅游营销为支撑的“北游模式”基本形成。智慧社区。包括智慧家庭、智慧楼道、智慧社工管理和智慧小区。“三联动”:三块联动区域(城北商业区、皋亭山景区、智慧居住区),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推动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问:小镇筑巢引凤,让智慧产业聚集,目前小镇有腾讯、华数、西子联合、东部软件园等龙头企业,到底是什么让企业愿意在丁兰落地生根?答:江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镇的发展,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截至目前,丁兰小镇已经吸引700家企业集聚并在不断增加。小镇出台系列企业、楼宇、人才创新等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地区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发展。同时小镇不断推进科技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优化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