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游客缘何青睐日本药

中国游客缘何青睐日本药

中国游客缘何青睐日本药
中国游客缘何青睐日本药

中国游客缘何青睐日本药

“人性化”特征招揽中国游客买买买

一说到去日本抢购药物,恐怕不少人会觉得国人买的是在国内买不到的“高精尖”药物。这样想很自然,因为国内的新药引进和开发相对滞后,很多治疗疑难杂症的高级药要么稀缺要么很贵。不过,中国大众去日本抢购的可不是这些,国人最爱的是治疗头疼脑热、蚊虫叮咬的大众药,单价在几十块人民币左右。在互联网上流传着一个清单,叫作“去日本不得不买的12种神药!”,这其中包括眼药水、创可贴等等。细看这些药品的种类和用途,真的都是药品界的“家常菜”,非常地大众化,家家户户的药箱里总得备点同类用途的药品。

尽管日语中存在不少汉字,可要看懂一份药物说明书也挺不容易。国人到底为何这么喜欢买看不太懂说明书的日本药?不可否认,觉得日本药更安全是一大原因,不过不是根本。这里就得分析一下消费者的心理了。来看两个例子:例一:“去日本不得不买的12种神药”帖里对液体创口贴非常推崇,其中一句介绍是这么写的――(比起普通创口贴)干净又卫生,再也不担心创口贴沾水发炎了呢!

例二:一位常买日本药品的妈妈这么形容一款儿童感冒药――“最关键,吃药对宝宝们来说,变成一件乐事,而不会连哄带骗,哇哇大哭。”因为这款止咳糖浆有草莓、蜜桃等不同口味,并且连包装都非常可爱,是一个“面包超人”的卡通形象,所以孩子不会拒绝。而对于家长来说,这款药很省心,带有一个刻着四种尺度的量杯,并且瓶盖有特殊设计,防止孩子自己打开来乱喝。

液体创口贴和水果味的卡通止咳糖浆代表了一个很多

日本家常药都具有的重要特征――用现在时髦的词汇来说

是“微创新”。再进一步分析,这样的创新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特别生活化、人性化,完全消费者体验至上。这一点,中国产家庭药确实只能自叹不如。难怪,尽管把这些普遍单价在几十块钱的药品给背回国来很占旅行箱地方,中国游客还是乐此不疲。总之,虽然品质、安全等指标是重要考量因素,不过许多中国人这么喜欢日本药,最根本的一点还是三个字――“人性化”,或者六个字――“消费者体验好”。

最大限度地创造非常好的用户体验

中国人在日本抢购的家庭药由大量非处方药和部分健

康保健药品组成。既然是家庭药,当然强调安全性,换句话说,这些药品已经在实践中被检视过多次了(大部分的非处方药是由处方药转化而来),安全、副作用小、普通人能够简单明白地服用使用是它们的特征。

包括日本厚生省在内的发达国家管理药品的行政机构,在审批家庭药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审视普通人的使用体验――包括普通人能否看懂标签,普通人能否熟练地掌握服用、使用方法等等。毕竟,普通大众不是受过训练的药剂师,能够对专业的药品知识非常清楚。越是这样,越发地需要用户体验好,最好是“傻瓜”得不得了。

总之,家庭药是药品,也是化妆品这样的快速消费品,非常强调用户价值和体验。而中国的家庭药说明书非常死板,很容易把人绕晕。更重要的是,在中国,除了家庭药的安全性而外,人们很少提家庭药的其它相关概念(查专业论文都很少查到),更不用说“人性化”这几个字。对于家庭药的附加值挖掘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而日本的家庭药却一直在进步,甚至已经在计划怎么打动外国人了。前几天,日本家庭药协会(一个由众多日本制药公司组成的医药行业组织)表示,该组织计划今年夏天将推出一个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网站,中国消费者们能够自如地查到畅销药的中文说明书。

家庭药既是药品也是消费品,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更讲究舒服、友好、用户体验佳。日本家庭药的“人性化”和马桶盖等热销品是一脉相承的――最大限度地为用户创造了价值。家庭药和马桶盖这样的热销品本质上是相通的,都属于大众需要的工业制造品。吃穿住行治病等大众日常生

活行为中,往往有着许多值得洞察的需求,发掘并且最大限度回应这些需求就是“人性化”的创新。

从今年春节开始,许多中国人就在研究日本马桶盖。一位叫李永晶的大学学者分析了日本制造为什么强,他发表在澎湃新闻的文章写道:日本企业的经营理念表现在让“最挑剔的消费者满意”上。一件工业制品在外观设计与工艺上让人赏心悦目,在功能使用上让人轻松愉快,甚至乐此不疲,这可以说是对消费者尊严的究极尊重。这种想法并非有何高妙而言,仅仅意味着它对人性的顺应而已。

其实说顺应人性还不足以概括,用深入“挖掘价值”更适合。比如液体创口贴,人们有使用清洁、透气好的创口贴的需求,不过并没有明确的形态概念。而液体创口贴深入地针对了这部分需求而横空出世,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了用户自己的想象和期待。

陷入“忙盲”之中的产业链何谈“人性化”

许多日本药品不光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更是去发掘了连客户都不明确、却确实存在的需求盲点,创造出解决方案。要做到这份“人性化”,中国家庭药的差距并非一点半点。整个产业链陷入粗放的“忙与盲”之中,谈“人性化”显得奢侈。

家庭药产业主要是非处方药。厂商忙着做营销,非处方药面向的是广大家庭使用者,当然要用广告来吸引人买。

2011年,媒体曝光哈药集团污染排放超标,没有钱治污,每年却花好几个亿在广告上。这倒是充分地体现了“快速消费品”的属性。可是空有广告架子,不注重产品品质没什么用。

整个产业更是“盲”。非处方药审批和处方药一样复杂,没有什么简易程序。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一些药企老板也在公开批评,认为机构、程序的冗杂阻挠了创新。不过,就算方便之门大开,注册新的家庭药很容易,只怕最后还是维持现状。因为中国的家庭药产业也没有什么清晰的方向。一般来说,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泾渭分明”的两种药,可是在中国市场上还有第三种“双跨药”(既是处方药又是非处方药),数量庞大的该类药物存在本身就是“奇葩”。回溯过往,一些报道显示,很多企业既想要进入医保目录,从而不愁销量;又要打入市场,从而获得高价。这种不清晰的定位让许多行业从业者都很“迷茫”,更不用提什么创新、细节、人性化了。而这种“双跨药”不仅帮不到消费者,还常常让他们感到非常困惑,明明是同样的药品,颜色不一样,说明书也不一样。是的,都人为制造障碍了,还谈什么人性化呢?

一位叫罗志华的医生在《健康报》上写道:“在包装、用药指导以及个性化开发、服药的舒适度等方面,日本的精细也展现无遗。虽然这样的差异,并不能说明日本药品在性能、疗效等整体质量上优于我国,但日本在药品生产方面体现出的人本思想,无疑值得国内厂家学习和借鉴。”

国人的消费意识在提高,药品什么时候能跟上这份需求呢?反思“日本扫货药品居首”,难道不应该认识到,国内粗放式开发与生产药品方式改革已然是当务之急!(据《今日话题》)

中国近现代史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 程 论 文 学号: 2015年11月25日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国和日本都地处亚洲东部;中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巨大,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日本为中国之东邻,隔海相望,有史以来,日本即以吸取中华文化作为自己生长的活力,从而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因而中日两国的交往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代中日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事件开始,距今已有2000多年。 在中日关系史上,既有2000多年的中日两国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的友好交往史,也有70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付出沉重代价的不幸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2年日本独立,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成为两国正式开始平等交往的新起点。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发展潜力的源泉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从古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可以划分为3个历史时期:一

是在2000多年中占主流地位的中日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时期;二是近代日本侵华70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三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行来时期。 (一)古代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 古代的中国文明不仅仅是东亚的文明中心,在近代西方文明兴起之前,也是世界上最先进且具有影响力的文明。作为近邻,日本曾经不断接受中国文明的洗礼。很早以前就有徐福东渡的古老传说,据考古发现,远在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中日两国已有交往的关系,这都说明中日两国人民交往历史的悠久。 在约2000年间,日本需将学习中国的政治与文化列为国家事业。尤其隋、唐时代。中日往来比较频繁,日本不断向中国派“遗隋使”“迢唐使”、学问僧等到中国学习,从中国吸收、引进了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甚至中国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制度、规章,亦被日本照搬、借用或参考、借鉴。此后,宋、明时代,中日两国的通商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日两国互相借鉴,共同进步,截至现代西方文明进军亚洲前,日本一方面从属于中国的文明圈,另一方面,又作为岛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二)近代时期日本的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标志着两国的历史进入以发展资本主义为内容的近代史时期。近代发端,中日两国有着几乎相同的命运。但是由于西方帝国主义侵略重点不同,由于中日两国的当政者面对西方侵略的措施有异,两国的发展道路却截然相反,中日两国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巨大变化。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2)甲午战争后日本成为列强的重要成员之一,妄图灭亡并独吞中国。 (3)抗战胜利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闰,中日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三)20世纪50年代至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和平往来 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逐渐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后,进行了历史性的民主改革,特别是制定了和平宪法,保证了日本的和平发展。中国的变化亦翻天覆地,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宣

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女孩儿--光脚去旅游的小羽

一个生活在日本的中国女孩儿--光脚去旅游的小羽 小羽出生在东京,除去小时候在杭州爷爷奶奶家待的九个多月,一岁半开始,白天上保育园,其它时间基本都和爸妈一起生活。小羽性格很阳光,一阳光就得瑟,总跟别人炫耀:“我会三国语言”,因为除了会说普通话和日语,还参加英语兴趣班。这话讲得多了,不但小羽自己信,她爸妈也“信”了。去儿子家过春节,节后,儿子让我们参加当地旅游团去北海道旅游。我们犹豫,儿媳说,让小羽带你们去,她不总说“我会三国语言”嘛。爷爷问,行吗?小羽不说行也不说不行,轻描淡写:“好吧!” 出发那天早晨,小羽是在睡梦中被她爸用被子裹上车的,“让她再睡会儿,等醒了再给她穿戴,我们出门玩常那样”儿子挺把握。可出门没多远,囧事儿来了,别的出门的东西倒什么都备好了,但谁也没想到裹在被窝里的小羽是没穿鞋的。虽然出门不久,儿子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但调头回家肯定是来不及了,GPS导航显示去羽田机场的路塞车。儿子在高速高架上左冲右突,见缝插针,在事事守规矩的日本人眼,这家伙太什么了。进了航站楼,小羽袜子当鞋,和爷爷奶奶一路小跑,到登机口时,已无其他旅客,他们已经登机了,真是惊险啊!年轻人做事就那么不留余地。 穿上新鞋的小羽在扎幌广场上的雪地玩儿 飞机降落在北海道的首府扎幌,旅程的第一站应该是小樽—一个怀旧气氛浓重的古老海港小城,我们去不了,在要去买鞋。街上冰雪还没融尽,有点湿滑,小羽骑在爷爷脖子上,地位很高,回头率同样也很高。一对不会日语的老外,带一个只穿袜子的小女孩儿来买鞋,把商场里售货的大姐逗得直乐,用现今网上的话说够“奇葩”了。 不知是否在等旅游大巴来接我们那段时间室外雪地里玩得太久,晚上小羽发烧了,将近39度,把爷爷奶奶吓够呛,吃了点自己带的药,没想到,第二天竟没事儿了,小丫头身体真棒! 北海道棕熊很多,途经的饭店里就有两只标本,小羽得意地摆个POSE 旅游大巴上就小羽一个小孩儿,又特别能搭讪,看她跟邻座一下就混熟了,“扣尼基哇卡哇依”地与别人聊天,我们以为,到一地儿,导游讲怎么用餐、几点集合之类的话她肯定会翻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人会做饭不会吃饭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作者:斋藤淳子 作为日本人,我完全同意“食在中国”的说法,我这么多年留在中国的最大理由之一就是为了吃。 比如,夏天的露天烤羊肉串配上啤酒,永远是那个季节最美味的选择。到了寒冷的冬天,涮涮肉味香浓的手切羊肉,再蘸上中国风味的芝麻酱,真是香啊,连最后的羊肉汤也不能错过。 中国各地的香肠也是天下绝品。地道的四川农村麻辣香肠如果跟啤酒或红葡萄酒搭配,也是美味极了。还有烧饼,从外面咬下去层层脆,真的可以跟著名的法国牛角面包一比高下。 对了,中国街头随处可见的手擀面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奢侈品。在日本,手擀面必须去高档专卖店才能吃到,价格也很不便宜。 但让我纳闷的是,很多中国人并不是真的“会吃”——在日常生活里,中国人不太重视吃的情境安排,不给日常吃饭以应有的社会地位。 而在日本(包括我所了解的西方),大家都很重视吃饭时间。吃饭既是享受的过程,也是家庭和朋友交流的场合。 在日本,晚饭是家庭的中心活动,而且吃饭必须是有始有终的。无论多忙,大家都会先坐下来一起说一句“itadaki-masu(谢谢!我要吃了)”才能开动筷子。然后再好好欣赏热乎乎的菜,夸一夸妈妈的好手艺,再聊一聊今天过得如何。在所有人都吃完之前,谁都不可以离开饭桌,最后要一起说一句“gochiso-sama(真是个佳肴!谢谢)”,大家才站起来,收拾桌子并准备饭后的茶、甜点和水果。 而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虽然餐桌上的菜都做得很丰富很美味,却缺乏一种“欣赏”吃饭的气氛。好像对忙碌的中国人来说,吃饭唯一、或许最大的目的就是赶快把胃填满,完成这个任务。每个人吃完了立刻站起来离开饭桌,似乎只是一件无头无尾的生活小事。对我来说这样的吃法好像只有在军队里或监狱里才会发生,与高质量的中国菜太不匹配了。 中国人对日常吃饭不重视的习惯,一直延伸到了学校里。最近我心疼地发现,我上小学的孩子每天中午就花10分钟的时间看着同学的后背吃饭,而且被严格禁止聊天。难怪他们不爱学校的饭。 而在日本,吃饭是小学生们迫不及待的黄金时间。学校午饭时间是45分钟,接下来还有二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每个学校都有厨房,能供应热乎乎的饭菜。饭点一到,当天的值日生会穿戴上纯白的围裙、口罩、帽子,把大桶拿到教室里,并把食物盛在每个同学的碗里。 吃法也有学问,不能偏食和剩饭。吃饭时为了方便同学之间说话,会把课桌重新拼成五六人一起面对面的样子。大家坐好后,会一起高兴地喊一声“itadaki-masu”后一起开动,有时还会先介绍一下当天的菜谱或应时蔬菜。吃完饭也跟家里的规矩一样,必须等到“gochiso-sama”后才开始收盘。 在我的记忆中,学校午饭时间是一天中最轻松、最快乐的美好时光。从教育的角度讲,这样的午饭安排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用正确的态度吃饭,学会感激四季的自然恩惠,了解饮食文化,并培养自理劳动的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是大有益处的。 现在,很多中国人开始说,生活应该慢下来。我想,也许中国人可以先从慢下来吃饭开始。有这么多足以傲视全球的美食,为什么不好好享受呢?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 国 和 日 本 的 比 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中国媒体上的日本和中日关系 ------冷战结束前后《人民日报》日本报道分析 新闻媒体在政治生活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新闻媒体,国际事务尤其如此,因为很多东西不是普通人所能亲历的。人们生活的“世界”,除了自己所在地之外,相当一大部分都在报纸上、广播电视里、互联网中。新闻报道不仅具有信息功能,还具有舆论功能。新闻舆论态度鲜明或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舆论,所以媒体的国际报道又影响受众心目中他国的形象。同时,媒体也反映所在国公众的情绪。此外,新闻报道往往产生“设定议程“的作用------新闻话题很快成为公众舆论乃至政府决策者关注的重点。最后,经验表明,媒体既能够对决策的过程施加压力,也常常被官员们用来试探风向、释放烟幕、诱导舆论。总之,新闻媒体是信息的提供者、舆论的制造者、议程的设定者和政策的参与者。虽然受到政治体制、新闻观念、文化背景的影响,各国媒体的运作存在差异,但上述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得以表现。 本文试图对《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进行分析。《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中国政治新闻报道最严肃、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报纸,并且对其它媒体具有引导作用。本文假设,在中国的政治和新闻体制下,媒体国际报道的取向从整体上和《人民日报》具有一致性。这是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的理由。作者在此将选取《人民日报》2001年1-6月的有关报道作为分析对象,这些报道可以被认为反映了本世纪初中国对日本的关注点和态度。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会对比同时期《人民日报》对其它两个与中国有着重要关系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的报道,还会对比1996年、1991年、1986年同期《人民日报》的日本报道,希望以此找出横向和纵向的异同。1996、1991和1986年分别是以5年为间隔期确定的;1996年可以代表90年代中期,1991年可以代表冷战刚刚结束的年代,1986年则可以代表80年代中期;而且它们避开了特殊的年份(即中日战争爆发和结束的重大纪念年份)。本文的资料全部来源于《人民日报索引》和《人民日报缩印本》。 《人民日报》的国际报道按照其索引中的分类,可以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中国外交/对外关系中,有中国-日本、中国-美国、中国-俄罗斯等,主要报道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另一类是国别与地区,主要报道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外交等各方面,并发表评论、感想等。本文的统计就是按照这些分类进行的。由于新闻报道具有较大的事件引导性,所以本文的分析最能适用于报道所产生的时段,尽管它们对于其他时段的报道可能也具有启发意义。

旅游客源国概况-----日本

旅游客源国概况-----日本 从这个讲座开始,我们将进入中国客源国之旅,那么第一站就是东亚太地区,也是世界 最主要的客源国,我们的近邻日本。 对于每一个国家,我们主要都是从以下这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2.1 日本的自然环境 2.2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2.3 日本旅游业的发展 2.4 日本的旅华市场 2-2-2 1、太平洋上的群岛国家: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是一个群岛国家,从地图上可看出,包 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四个主要岛屿和7000多个沿海小岛,包括远离本土的西南 角的冲绳。 2、 70%为山地,大面积森林覆盖,多山峰: 3、世界有名的地震区: 4、地热资源丰富,温泉遍及全国:日本常被称为“火山、地震之国”,“温泉之国”。 5、水力资源丰富: 6、地处温带,四季分明: 2-2-3 2.2 日本的社会与文化特征

国名:日本,日本国,“日本”,“日出之国”。“太阳升起的地方”。取自圣德太子呈递给 中国隋朝的国书中提到的“日出处天子”。 国旗:日之丸旗 国花:樱花 国歌:“君之代” 国鸟:绿稚 2-2-4 2.2.1 历史与文化 1、“无土器文化——绳文式文化”石器时代: 2、大和国——奴隶社会: 3、“镰仓幕府” ——军事封建社会: 4、“明治维新” ——近代资本主义时期: 5、二次世界大战: 2-2-5 2.2.2 经济 1、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近年来经济低迷 2、工业高度发达,由于资源贫乏,对外依存度高 3、森林、近海渔业资源丰富 2-2-6 2.2.3 政治 1、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2、天皇是国家的象征,无实权 3、近年来,积极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制造业差距

日本人眼中的中日制造业差距 作者:〔日〕唐津一 徐朝龙/译 在日本“理所当然”的,在中国还难以办到 在日本很幸运的是,不管是零部件和原材料,还是生产设备,都可以获得一级品。可是这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人们从战后废墟上开始制造业,并持续不断努力积累到今天才有可能的。在海外从事过制造业的人就知道,采购的零部件不能按期交货;即便交了货,也是次品很多,不经挑选就不能用,这样的情况一年到头都在发生。其原因有很多,出现遗漏;信息传达有误;因为误会;习惯上的差异等等。然而,有一点很明显的是,在国外无法确保日本这样严整的从事制造业的环境。 在日本,不管你需要任何零部件,打一个电话,厂家的人就会立刻跑上门来。这是一个很不得了的事情。能够这样对应的,在世界上也只有日本。最典型的例子是东京都大田区的中小企业群,我把它们称为“随叫随到工厂”。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订货,它们都可以立刻制造出需要的产品来。客户的订货很快就会发生变化。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而让客户总是等待,那么就不能实现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及时付诸行动的经营。正因为有大田区的随叫随到工厂那样的姿态,日本的制造业才能紧跟时代变化并迅速取得进步。 日本人因为处在同质的文化中,在作为文化背景的习惯和常识方面,也没有很大的差别。这在制造业上也是同样的,即便是汽车、家电以及半导体等行业,虽然制造的产品不同,但是,在日本从事制造业的人们之间,彼此都可以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对话。由于在质量检验活动中,对自己没有接触过的部门的情况也有所掌握,对自己的工作能够放在制造业这个大环境中去考虑,所以,对于制造产品所必需的要素,大家都是作为一般性常识来理解的。然而,这样的情况从世界范围来看,却不能不说是一种特异现象。国外的工人们只知道自己每天从事的工作,或许甚至他们有可能连隔壁的车间是干什么的都不清楚。这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有必要去了解与自己职务无关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工人,如果你按照对日本员工一样的感觉去下指示,那就会引起大问题。要么会遭到各种各样不停的提问,要么则是不懂装懂结果什么都没有理解。所以,如果不牢记“以心传心”是只有日本才能行得通的概念,那么在海外从事工作,就要吃苦头了。 本来不过是记号的语言,之所以能够向对方传达一些很形象的内容,是因为彼此都拥有一些共同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即便是语言上理解了,意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论中国与日本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要: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隋朝,日本派遣“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大量的“遣唐使”,意味学习中国文化。但是在唐朝经历了两国第一次战争“白江之战”后,两国关系就开始有了变化,在后来发生了元日战争(1274年和1281年)、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和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到20世纪30年代。中日关系 已经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但在建国初期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之后中日关系就如同现在一样,摩擦不断。 关键词:中日邻国摩擦主权和平 从古代来思考中日 中日交流,在汉代就有,只是那时候的日本尚未完成统一。在公元三世纪,日本兴起了一个以大和为中心的大国,史称大和国。当时时值我国南北朝时期,大和国兴起以后,曾先后13次向东晋,宋梁等国遣使朝贡,请求册封,应该说在这个时候,中日就已经形成朝贡关系。 统一后的日本,在隋朝,日本就派遣“隋使”来隋朝的首都长安学习,,后来唐朝建立,日本又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唐朝时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密切的原因就是,日本为了学习唐王朝先进的政治模式、经济文化、生产技术等。邦交最高最密切的时期是隋唐时期。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公元7世纪至9世纪的隋唐时期,以日本官方派出20余次遣隋唐使为表征,两国的交往出现一个高潮.日 本派出"遣隋唐使"的动机不排除学习隋唐先进文化的因素,但从理性的角度深层 次地分析思考,日本"遣隋唐使"是岛国心态的日本为了打破封闭和孤寂,发展本土 文化、扩展生存空间和加强对外联系方面需要的物化表现形式. 明朝时期,双方交流更为频繁,设计面更光。出科学文化外,还有民间交流和经济交流。 中日战争,在公元659年,中日因为朝鲜半岛三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爆发了第一次战争,之后虽然唐朝始终与当时的倭国保持联系,但密切程度已经低于圣德太子起至孝德天皇这段期间与中国隋唐两朝的关系。日本方面担心唐朝对日用兵,未能主动发起大规模的与唐朝密切联系。本天武天皇登基后派遣规模更遣唐使,中日两国历史上最友好和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时期终于开启。公元16世纪末,日本由丰臣秀吉统一,统一后他妄自尊大,竟要求朝鲜臣服(朝鲜一直为中国藩国)。于是中日在朝鲜展开了一系列会战。后来德川幕府建立后,中日又重现开始建交,而由于中国闭关锁国的关系,中日交往逐渐中断。 到了后来,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而中国仍然在封建主义踏步,日本开始了侵略中国的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包括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的关系已经是你死我活。而中日关系也是有如万年玄冰,万年不化。 中日的发展心态 在中日两国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中,既有密切的现实联系,又有历史的恩怨,两国关系中的曲折变迁对各自国运兴衰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都证明了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首先我们应正视中日关系。自古

日本人眼中的冰心

日本关西大学汉学家萩野脩二: 日本人眼中的冰心 正在进行的“全国冰心文学系列讲座”中,有一位主讲人是来自日本关西大学的汉学家――萩野脩二。正是萩野先生的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了冰心写于日本的《纯白的婚礼》这一批佚文。今年,这批佚文的“回国”曾轰动一时。 萩野先生曾经研究过赵树理,翻译过巴金的作品。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冰心,研究冰心,已经成为冰心文学在日本的权威研究者。11日,他在福建省图书馆内,向冰心的家乡人展示了冰心在日本的生活轨迹,以及日本人眼中的冰心,冰心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向战后日本介绍中国 冰心是先行者 萩野脩二谈到,冰心曾9次逗留和旅居日本。第4次是1945年。其时冰心丈夫吴文藻担任中国驻日军事代表团的政治组长和盟国委员会中国代表顾问。冰心携9岁的吴青作为眷属,在日本渡过长达5年的岁月。 在此期间,冰心作了数次演讲,因为日本的年轻人想了解新中国的文学到底是怎样的。为了回答日本年轻人关注的这一问题,冰心尽最大的努力向他们传达了新中国文学的“崭新”之处。她曾在东京大学受仓石武四郎教授的邀请作了5次演讲。这些演讲经翻译,于1949年9月在日本出版发行。同时由于仓石先生的力荐,冰心成为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系最初的女性讲师。 日版《寄小读者》至今仍出名 在萩野脩二先生的研究中,他认为最初把冰心介绍到日本的是周作人。但是真正译介冰心的作品并产生影响,是从饭冢朗翻译的《繁星》开始。这本书1939年由伊藤书店出版。 萩野脩二先生考证冰心多次赴日,并与许多日本作家有过交流,比如井上靖、有吉佐和子、水上勉、濑户内寂听(晴美)等日本一流作家。 在饭冢先生之后,花费大量心血向日本人介绍冰心的是仓石武四朗。他强调并称赞冰心语言为“优雅”。仓石先生为《寄小读者》的内容所感动,于是将它翻译成了日文。这本书成为了日本非常有名的译著,至今仍出名。战后不久,冰心在日本成为一位很受欢迎的作家,许多日本学生都以冰心为研究对象,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 冰心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 在面对日本青年而创作的《怎样欣赏中国文学》中,冰心提出:“男女之爱,最重要的是恋爱结婚,没有恋爱的结婚是不道德的。男女之地位是平等的,贞操的问题也是平等的,所以表彰贞妇烈女的文章也是片面的。中国妇女运动有过标语…打倒贤妻良母?。我们并不是不要贤妻良母,可是同时也要贤夫良父。贤和良不应该只是一方面的义务。” 萩野脩二先生认为,这样的观点不仅在当时非常激进,而且对于日本人“也是一种崭新的见解”。 不过《陶奇的暑期日记》出版后,冰心也被局限为儿童文学作家,导致了日本人把冰心看作是一位不从有关生活立场和人生立场等当时的社会问题出发而提问的作家,持一种“虽然她的文采很好,但其作品内容仅读一遍便足已”的态度。 萩野脩二先生最后说到,就是他自己,对冰心的看法也经历过一个重新认识和改变陈见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了解她对社会的积极反应,“她的思想近似于梁启超。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宽广的人性和深刻性才是它的生命力。”他打了一个诗意的比喻:“她那富有深意的作品以及对人类的一种侧面进行的仔细洞察,就像…小桔灯?一样赋予我们以温暖心房的光芒。”

日本与中国发展的历史关系概要

日本与中国发展的历史关系概要 钓鱼岛事件从去年的九月份发生到现在大半年的时间,这短短的一个时间区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的曲曲折折,作为在亚洲一个区域发展的两个国家,未来的发展究竟什么才是它的主题或者说是主流呢?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要对一个事物未来的发展脉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明白事物发展的趋向,就需要了解一个事物发展的来龙及其现在的状态.在这样一个理论建立的前提上,事物是历史的一种联系的关系,现在的决定未来,过去的决定现在,也就是因果论,也就是说,事物发展是在绵延在因因果果之间的横向联系之中.当然,特殊因素的介入,是否会是事物的发展脱离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是否这样地规律就是正确的,这也同样是一个疑问,可是我们姑且假设认为这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论述有什么价值呢,是不是臆想主义呢?可我相信,有人会明白这样事物存在的价值,当然这是题外话。下面我们进入主题。笔者从中日之间历史探究某种事物存在的联系,为了探究影响中日两国之间关系的因素,也许笔者不会遵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发生的时间。当然即使这样,你也会发现我们所论述的主线在哪,只是不太明显罢了. 中国经历了战国时期的孕育,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由秦统一纷争格局的局面,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时代.经过当政者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社会已经初步具备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而同时期的日本处于怎么样的一种社会状态呢?从历史教课书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是在大化革新之后,应该是在中国唐玄宗时期,正逢中国社会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 那么我们就推测日本诸岛正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各地区之间正处于纷乱的战争状态.从中日历史上来看,秦汉时期,由于使用工具的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虽然有,但毕竟不太频繁,因此隔海相望的中日之间发生发生深刻的联系,两个社会群体之间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经济甚者是制度上的交流是不现实的,仅仅出现了’徐福东渡扶桑”的传说故事. 也就是说,在政治制度上,中国比日本先进很多,同时也以为着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上也远远领先于日本.为什么要论述这样的一个问题呢?笔者想要表达的是一个地区政治的组织形式代表着本地区社会生产调整的状态的最佳模式,请大家记住这个观点,后面笔者还会再次论述这样的一个问题.进入唐朝时期的中国,在法律儒家化上达到了技术了思想体系的成熟,并且这样的成熟不仅仅体现在对人们思想道德观念上的影响,而且对人们日常的经济生活的行为方式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乃至整个国家机器及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统治思想也深受其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威力.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的力量的变革完全源自于内部力量的发展推动的结果,中国社会是一个内源性的社会.从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孕育,从秦汉封建制度的建立,到隋唐封建制度的全面完善,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政治制度的全面地成熟完善的内源性发展模式,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笔者再次考察基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从荷兰第一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启蒙,到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制度全面建立,或者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全方位推广,也经历了五百年的时间,当然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文明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的多元多样化,是在封建社会无法比拟的.笔者再次比较英美的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是一个内源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从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世界建立世界霸权,用了也近两百多年的时间.而美国来说,我们从制度起源来说,美国应该是一个外源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不是靠本身地区力量发展成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的国家,其实依靠英国的制度移民,参考法国资本主义学家的理论建立的一个国家,它的政治制度的行为模式的开端沿袭了英国的传统,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学说来设计自己政治模式,所以美国是一个外源性的国家.从英国和美国的发展史来看,外源性和内源型的国家究竟是否会强大,是不是内源性的依靠本土力量发展起来的政治制度就会有越于外源性靠移植它国政治制度的国家呢?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搞明白,因为它在研究中日之间关

中国游客海外“爆买清单”及其背后原因分析

中国游客海外“爆买清单”及其背后原因分析 作者:邱书钦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6年第7期 邱书钦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海外旅游、 海外消费的热潮持续升温,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消费国。如果说国内旅游是 以休闲娱乐为主,那么出境游不管是商务旅行,还是购物消费,都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买买买!全球到处闪现中国游客“扫货”的壮观场面,这样的场面也一次次的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刷新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购买力的不断外流,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 反思。 一、中国游客爆买全球的表现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2亿人次,旅游消费支出超过1万 亿人民币。2016年猴年春节期间中国公民出境游达到600万人次,人均消费达到1.5万元,中 国游客境外消费达到900亿元的新记录。以日本为例,每逢中国假日,在日本的各大超市卖场内,都会涌入大量的中国游客,各种免税店里面密密麻麻都是中国游客。2015年全年中国内地 游客为日本经济贡献了将近800亿元的消费额。虽然中国游客不到访日外国游客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消费额却占据了一半,人均消费达到了1.6万元人民币,比其他国家游客在日平均消费 高出5590元,高居购物消费榜首。中国游客在日本疯狂购物的现象,也频频成为日媒报道的热点。在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上,中国游客疯狂购物的照片也频频“刷屏”,还出现了一个专 门针对中国游客的新词“爆买”。事实上中国游客“爆买”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日本,中国游客 正在“爆买”全球,韩国、美国、阿联酋、澳大利亚、英国、法国都留下了中国游客疯狂抢购 的场面。 中国游客海外“爆买”的现象已经成为全球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国家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欢迎中国人去旅游,争先恐后抢夺商机。在美国,中国游客去得多的大型超市和卖场都配 备华人导购,就算是“老美”偶尔也会来几句中文;为了吸引中国游客,商家推出各种刷卡返 现的促销活动,优惠幅度从五十美元到一百美元不等;在日本,各大商家甚至纷纷打出“庆中秋”、“喜迎国庆”、“欢度春节”的中文招牌,不少商场也配备了懂汉语的导购,有的商场 还支持微信支付;在韩国,设立中国游客欢迎日,确定每年的10月6日为“中国游客欢迎日”;在英国,各大卖场针对中国的春节推出特有的优惠措施,各种奢侈品,比如名牌的皮包、珠宝 首饰等售价只有平时的七折到八折;在西班牙,为了中国游客的方便,大部分旅游景点的星级 酒店都布置带有中文的标志和说明,考虑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还特意推出鸡肉面等中式餐饮,考虑的可谓细致入微。在泰国,旅游局高官在机场专门迎候来自中国的游客。在尼泊尔,为了 吸引中国游客,到处都布置带有中国元素的横幅和标语,例如“保证不坑爹”、“保证正宗”、“绝对心动”。 从海外游客“爆买清单”来看,位于榜单中的热卖商品也在发生悄然改变。早期,海外 “爆买”产品主要集中在奢侈品和高档家电。各种各样的世界名牌,比如路易威登、卡地亚、 蒂芙尼、香奈儿等成为大家热买的对象;电饭煲、智能马桶盖、空气净化器等高端耐用商品也 是抢购的对象,甚至出现有的游客一次性带回四五个电饭煲、四五个马桶盖之类的“血拼”盛况,很多高档商品时常因为中国游客的“爆买”而断货的事情。现在海外“爆买清单”上,虽 然还是会适度关注奢侈品和高档电器,但是“爆买清单”主角已经转到了性价比较高的生活用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论中国与日本的关系 纵观历史,中国与日本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双方关系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其摆动幅度之大世界少有。近代中国与日本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南京大屠杀,371毒气,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事件使得中国人对日本人恨得是咬牙切齿,但随着事件的推移,中国对日本的关系缓和了不少,不过中国人对日本的仇恨是不可磨灭的。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越来越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维系的底部。 当今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可谓复杂之极,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垂涎中国的资源和领土,用他的鼠目寸光发动了侵华战争,犯下了种种罪行,导致了中华民族难以释怀的仇日情节。但是笔者在此认为,事实就是事实,已无法改变,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于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虽然说经济上的合作拉近了两国的关系,但理由一还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日本在政治对中国的态度是极其强硬的,使得中国人对日本的反感越来越大。近几年中日两国的首脑一直没有实现互访,虽然说距离不是问题,不过这对于两个尽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经济上的往来这只是利益上的需要,政治上的问题才是中日关系的关键。而且政治上的不和睦将会导致以后几十年甚至永远中国和日本是敌对的关系。所以政治上的改革才能给中日关系带来希望。 历史问题迄今已只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障碍。日本不能在彻底深刻的反省,总结近代侵华战争的前提下早日面向未来,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大憾事。现在日本的政策决定了他是亲西方的,这也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日本不会永远亲西方,因为日本继承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日本骨子里一直流淌着中华的血液,日本的野心是由于日本客观的自然条件决定的,日本面对的民族存亡与中华民族很相似 也许未来日本与中国会爆发战争,笔者认为战争的发动取决于日本,因为中国无意日本狭小的领土和匮乏的资源,而中国的领土和资源也许是日本垂涎若渴的,如果日本的决策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应该能认识到发动侵华战争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但受到损害最大的是日本自己。这成为日本与周边国家建立互信的一条鸿沟,也使日本在成为“普通国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在世界上发挥其与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等问题上无法取得中韩等国的由衷支持。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 其程度之深,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岐。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今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事件等等。 中国和日本在近年来崛起是比较迅速的,两强并起。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上面已经提到日本跟中国文化相似,没有被西方所同化,而中国无意与日本为敌,虽然历史造成的痛苦无法抹去。但双方同时向前看才是最重要的,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可以帮助中国富裕起来。而中国可以促进日本的高技术产品的消费以及基本产品的供应。中日两国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动漫字幕组

[转]日本人眼中的中国动漫字幕组...+日文原文···【向中文字幕组团队致敬】 今天帮朋友找关于日文演讲稿论文的时候,发现的一篇关于日本人看待字幕组的文章,感触颇深!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动漫字幕组,所以就花点时间,把它翻译成中文,给大家看看,日本人眼中的“动漫字幕组”。 2007年5月,在中国第一次购买了日本动漫的盗版,看了一个又一个的时候,突然发现件有趣的事情。 在中国流通的日本动漫盗版软件,是日本电视台播放的或者是刻录好的原封不动拷贝下来的东西。配音也是原来的日语,所以当然做了中文的字幕。虽然说是盗版,但字幕还是需要制作者自己原创的。 因此做这个应该是需要很高的日语语言水平的,但是一听到盗版,很自然就会想到黑手党呀暴力组织(项脊轩注:我是只会想到那些偷偷摸摸,胆战心惊买卖碟的人-__-!!)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组织里面有语言能力那么高的。要真是这样的话,我想会是他们雇用了懂日语的专家吧。 但是,我想错了。偶然间我发现了件不得了的事情。 某个盗版动漫播放时候的事。 我的眼睛盯在了电脑屏幕上,在动漫的开头有“字幕组”的字样显现出来。将日语翻译成中文字幕的制作组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画面的最上方。同时画面的下侧出现了中文简体字。于是将声音化成中文记载的“字幕”登场了。尽管是盗版,再怎么周到,也不会堂而皇之地把翻译组介绍出来吧。 如果是黑手党那些非法组织的话,应该不敢明目张胆地报上姓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不,等等,字幕组…… 这个名称感觉看过,这个所谓的“字幕组”应该和大学里面动漫爱好者协会有关系,也应该被叫做“汉化组”。 我急匆匆地去找了在北京的几个大学里面动漫爱好者协会确认。一问原来这些协会也有人作为志愿者参加过“字幕组”的经历。于是向他们问了如何制作字幕组的方法。一听我便下了一跳,他们原来通过电脑上网简单地就可以制作带有中文字幕的日本动漫。 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在日本有一些人负责录日本动漫,同伴在网上收到动漫录像的数据,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动漫出现在大量的网站上,并且这些网站自身也不是见不得的黑网站,好像堂堂正正地打出广告。因为使用了叫做“P2P”的文件共享技术,动漫呀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速度

一个日本人眼中的中国速度 中国正在向全世界销售使用了日本新干线技术的高速铁路。中国从日本企业购买车辆及技术并开始运用还是仅仅数年前的事情。而现在已经能够向海外销售“中国造新干线”了。虽然日本有人指责盗用了日本的技术,但对中国来说如同耳旁风。中国向全世界强调,开发出了比日本的新干线速度更快的技术。 这种做法尽管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还有待探讨,但对于日本人来说,这种做法有值得学习之处。那就是在中国市场上的工作要讲究速度。只要在中国工作,所到之处都会听到“快一点”这句话。无论什么事都要赶快做,这已经是中国式商务的“常识”。 日企评价不断下降 遗憾的是,笔者不得不说,目前中国企业对日本企业的评价每日俱下。之所以会这样,最大的理由是,不了解在中国式商务中工作速度的重要性、或者轻视了这种重要性的日本企业太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背景,是因为日本式商务“常识”与中国式大相径庭。在日本企业里,员工被严格灌输在质量、成本、交货期三者中“最重要的是质量”这样的观念。当笔者还是一名新员工时,上司就用下面这段话教育过我。 “成本以及交货期可以用数字提供给客户看。但是,质量无法明确地用数值来体现,所以最终全看与客户的信赖关系如何。无视质量,就等于无视双方的信赖关系。这样做,公司就无法生存。” 笔者并不认为这番教导不正确,但至少这在中国市场上不成立。在中国市场上开展业务时,笔者曾这样教育部下:“在质量、成本、交货期这三者中没有第一和第二之分。重要的是如何取得这三者之间的平衡”。笔者并不是说可以轻视质量。如果过分重视质量,会导致成本过高。但是,反过来如果偏重成本,质量上又会出现问题。所以,笔者一直教育部下要在三者之间保持均衡。 然而近年来,这种平衡开始崩溃。因为现在许多中国企业明显地将交货期、也就是速度放在了最优先的位置上(图1)。这是因为,中国市场上的客户对于“(厂商能够保证客户)在想要的时候马上能获得”这一点给予最高评价的结果。即便因质量及成本产品出现问题,只要迅速对应就能过关。售后服务也全看对应的速度快慢。也就是说,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上,能够获得客户信赖的关键是速度。

日本与中国习俗的异同

日本中国习俗的异同 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因为日本人认为每个人喜欢的香烟品牌、品味都不尽相同,不必强迫别人吸自己喜欢的烟。 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书法篆刻,因而中国人常常将一些古朴的篆刻印章做为礼品赠送日本朋友。但要切记,在他们的习俗观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的。 日本人也讲黄道吉日,日本的日历上在日期旁常印有大安、友引、先胜、赤口、先负、佛灭的字样,表示吉凶日,称其为六曜。其中大安即为黄道吉日,日本人入学考试、结婚、出门旅行多选此日。而友引却是火葬场休息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火化,死者会将其友一起引到阴间去。先胜意为先到者胜,所以这一天,人们干什么都加快速度。而先负则正相反,这一天干什么都力争慢半拍。日本人常对动作迟缓的人开玩笑说:您的日历今天是先负吧。赤口之日一早一晚为凶,而从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为吉。佛灭则为大凶之日,在日本,如无特别紧要之事,一般不要选择佛灭之日办理重要事宜。 日本人的生活习俗虽与中国的习俗有许多相近之处,但也有不少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到日本后,千万不要按中国的某些习俗去想当然办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乡随俗。否则,将会因不合习俗而造成一些别扭和误会。 日本人爱喝酒,常常也同中国一样无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却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为敬。日本人则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断地为对方斟满酒,他却不喝。而且为了表示诚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头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对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国人一样爱喝茶。但他们饮茶从不直接将茶叶放入茶杯中冲,而是放在一个带过滤网的小茶壶里。斟茶时不像中国那样一次斟满,而是以半杯为敬,并且一般不再续茶。这常使喝惯大碗茶的中 国人感到难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对赠梳子有忌讳,在较为豪华的饭店客房里,也很少有摆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动要,你千万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用。 日本人睡觉的朝向是很有讲究的,最忌头朝北睡,因为死人停尸时都是头朝北的。所以,当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铺时,一定不要将枕头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烟,从来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国的烟民,喜欢互相敬烟。因为日本人认为每

近邻的日本与中国的关系

近邻的?异化? 曾经,我们一直用?一衣带水?这样诗意的词语形容中日关系。的确,中日地理距离相近。在近现代历史上,中日交流的历史内容丰富。 然而,?近?未必意味着?亲?。这取决于国家战略的定位。当近代日本以岛国资源基础希望寻求大国地位的时候,已然为两国关系埋下伏笔。 以一点为例。资料显示,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除煤、锌有一定储量外,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进口。主要资源依赖进口的程度为:煤95.2%,石油99.7%,天然气96.4%,铁矿石100%,铜99.8%,铝矾土100%,铅矿石94.9%,镍矿石100%,磷矿石100%,锌矿石85.2%。这些资源都是一国发展所必需的。因此,无论陆地资源-如当年占朝鲜、建立伪满洲国,到海洋资源与航路资源-如现在的钓鱼岛,这些已经不仅仅是日本政客对内权术的需要,更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驱动。 日本,这个中国近邻在国家定位的变化,让地理位臵的相近反而成为两国交恶的根源之一。 危险的现状:日本右转 对于日本这样曾经挑起二战的国家来说,其军力发展虽令人警惕,但未必是重新走向对外扩展最危险信号,整个国

家政治的集体右转,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情。 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及两国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一直存在一种要搅乱中日关系的右翼势力。但最终能够让中日关系进入停滞的,该是现在由日本地方大员、进入国会的议员组成的新右翼。 在国会一直炒作与中国对立的石原慎太郎议员,早已经在十年前离开国会,改在东京都任地方长官,保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文学家出身的石原,比其他政治家更能够敏锐地感触到了日本民众的失落、沮丧,感觉需要用一种新的反华形式,把日本民众聚集起来。他找到了能让民众共鸣的途径。 这便是钓鱼岛问题。在北面与俄国,西面与韩国的领土争端中,日本不能沾到半点便宜的时候,石原要在日本西南炒作钓鱼岛问题。石原选择在美国宣布动员广大民众捐钱购买钓鱼岛。买岛的捐款不在多少,在于能用这种方式能让?买岛?与?捍卫国家主权?结合起来,通过日本《读卖新闻》等保守媒体添油加醋的报道,让民众具有新的反华目标。 有《读卖新闻》这家发行量超过千万份的大报的竭力宣传,日本民众开始在?买岛?问题上持支持态度。执政三年来一直未能获得民意支持的民主党政权,此时热切地需要利用这个问题,通过自己的对华强硬外交,来巧取民意。而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