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12-07-12T10:06:49.533Z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方慧

[导读] 规定参加标准,根据学生的爱好和水平,有选择地吸收学生参加的。

方慧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以“健康第一”为主要目标,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作者从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入手,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相比,体育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依据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规律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的教学样式,体育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即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结合体。一般而言,体育教学模式结构的组成要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所赖以成立的理论基础,它使我们能够了解教学模式的来龙去脉。如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图构建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的课程结构,它融合了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2.体育教学的预期目标。

教学模式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因素,它决定着模式的操作程序和策略等诸多方面。例如,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得到部分或全面的发展。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二、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教学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基本上没有脱离凯夫体育教育理论的框架。从整体上说,体育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并不明显,仍存在许多弊端。

1.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目标缺乏体育终身化意识

社会对现代化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要有敢于拼搏和创新的精神。现代人才若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环境,则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作为立足社会的基础和保证。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必须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主线。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几乎仍停留在以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层面上,而对大学生体育终身化意识方面重视不够,造成许多大学生离开高校后便与体育无缘,进而使许多人才精英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便英年早逝,由此给国家和个人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2.陈旧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过程的具体化和实际化,是联系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和纽带。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系统学习教学模式建立的,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构建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定性的形式将教学内容灌输式的教授给学生,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三基的学习与掌握,这种模式强调基础而不是选择,重秩序而不是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课程体系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以及保健课几种类型,注重大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需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忽视了体育人文学及与体育锻炼有关的人体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长远性,过分强调体育运动项目的知识、技能,造成学习内容过多,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

4.对于学生的主体认识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体育实际需要与具体要求对于教学的主导性;二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虽然我们强调应以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这样的思想并未能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地得到体现,以至于一些高校无论在体育理论教学中,还是在运动教学中,实际上都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的问题。从体育理论教学来看,教材建设仍然以传统的体育思想和认识为主导,因循传统的理论体系和教材结构的模式,缺乏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结构到内容等整体突破。

5.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一般把学生身体素质能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作为衡量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唯一标准,能达到《标准》的学生就视为合格,反之就是不合格。还有部分院校至今仍把《标准》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唯《标准》至上。这样往往导致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偏移。三、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愿望也进一步地提高。目前,在体育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体育俱乐部的运作形式也已经进入高校,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一)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构建形式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具有不同的构建形式。按照组织形式的不同,划分为以下五种:(1)由体育部组织,它主要面向全体学生或高水平运动员。(2)由学生团体或社会团体组织,它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安排的团体体育活动。(3)由体育教师个人组织,它是按学生的需求而组建的。(4)由爱好者自由组合,它是学生根据不同的爱好自行组合的。(5)由社会单位与个人组织,它是社会根据部分学生的要求,租用学校的场地组建的。按照练习形式的不同,划分为以下三种:(1)学校指派教师指导;(2)体育教师自我组织练

第六章 体育教学模式

第六章体育教学模式 第一节体育教学模式概述 导入:请学生回答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采取了那种教学形式?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和意义 (一)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理论界引进了苏联的教育理论,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巩固、运用4个基本阶段,这个教学过程反映在体育课上就是以掌握运动技能的顺序为主线设计的体育课堂教学程序,即“开始阶段(课堂常规、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等)---基本部分(技能练习和课课练等)----结束部分(放松练习和讲评)”的教学程序,它也被称为“三段制”或“四段制”教学程序。上述这种教学程序比较能够发挥教师的教学作用,也有利于比较系统的运动技术传授和运动技能习得,并有利于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也得到相应的身体锻炼,因此这种模式从新中国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一段时期一直占了主导地位,形成一种惯例性的教学程序,以至于有人称这种教学程序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或“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传习式”与“师徒式”有什么区别?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的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方法以及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非常活跃,最终形成了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热潮。随着教育改革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体育教学第一线,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成为最热的研究课题,广大体育教师依据各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结合面前的体育教学问

题,不断寻求新的体育教程和体育教法,对各种有特色的教学模式进行思考、构思、实验和理论总结,各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报告层出不穷。

(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当前,中国体育教学的目标(为什么教的问题)业已明确,概括地说就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但是内容(教什么)的问题、教材(用什么教)的问题、课程(教多少)的问题、方法(怎么教)的问题等等则是体育教学改革深化中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是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材编排以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的问题,是承上启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略的问题,因此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2.有利于简化教学问题 模式的研究是现代科学方法论中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排除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抓住事物主要的、本质的部分进行研究。因此,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简化复杂的体育教学过程,将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突出出来,便于我们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概括的观察、总结和模仿。 教师:请举例说明简化教学? 3.有利于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体育教学模式研究涉及的教学因素非常广泛,包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体育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等。从体育教学理论上来看,体育教学模式可以从动态上把握体育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重视各个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从体育教学实际上看,体育教学模式既是体育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体育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体魄,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体育课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要求学生在大学初级阶段选修体育课.而体育课的主要目的是在传授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最终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健康状况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趋于稳定,在这阶段加强体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 然而,我国教育体制长期忽视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从小学到大学的应试教育,导致大家对理论文化知识的偏执追求,把体育锻炼当成小事,长期如此,就形成了忽视逃避体育锻炼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难免依旧忽视体育的重要性.并且,高校体育教育大多继续沿用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一环.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不够,热情较低一项针对大学男女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进行体育锻炼的频次非常低,对体育课更是提不起兴趣来,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调查显示,慢跑是大学男女生都比较经常选择的体育运动,其中男生占45%,女生占60%,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次之.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平时 比较偏爱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而没有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多种体育技能,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够高.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学生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但很少有人来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心里健康及社会性健康的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这表明,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停留在技能层面上,没有上升到文化层面,这可能是受我国偏重竞技体育的影响.其实,体育是一种文化,不但在学校,在社会在人的一生中都是如此,加强体育锻炼时对生命的一种尊重.由此可见,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文化的传播. 另外,大学生对课堂上可供选择的体育项目比较不满,他们大都希望学习一些对生活甚至以后的工作比较有用的运动,比如健身操、国标舞、网球、台球等等,对传统的体育项目热情则比较低.1.2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1.2.1 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放到学生教育的次要位 置,高校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和重视不足,导致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热情不足.高校在体育教学上,大都沿用传统的技能训练的观念,只专注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训练和考核,而没有注意到对体育文化的宣传.这造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将体育锻炼看成是短期投入,只要成绩合格就可以,而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其实是一项长期工作,是终身都要养成的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孙殿恩 (德州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摘 要:高校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也 备受关注.当前,我们倡导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观念,希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满足社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期望,培养出更加优秀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6-0168-03 Vol.28No.6 Ju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6期(下) 2012年6月168--

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措施

初三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与措施 一、教学现状分析: 初三这级学生从体育成绩来看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从平时的上课就能试出来,他们的素质特别差,平时练习的少,没有掌握运动技能等方面。体育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我们应及时对教学过程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学生共振效益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等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加工,使经过反思充分加工的精华经验系统化在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例如课堂中穿插一些游戏,这一下子就提高了学生浓厚的课堂气氛,特别是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本身就爱好上体育课并且特别喜欢做游戏,所以我在课中穿插游戏,这样能够提高课堂气氛,并为下一步的练习奠定基础。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正朝着情境教学发展与定式,教学方法也有不同的形式的改变,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在体现我是主人的课堂气氛中快乐学习。 二、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各个环节衔接要紧密,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不断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和方法,及时对学生在课中的反应,分析其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真正实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如,学生普遍对耐久跑教学不感兴趣枯燥无味,我就试着把耐久跑的教学溶入游戏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玩”中学,又在“玩”中进行了耐久跑,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适当的采用分班选项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在下一步的教学中,真情实感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驾驭教学情境发展走向,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

初三体育教学反思 一提到初三体育马上就能联想到体育中考,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这已成了检验初三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回顾我校历年来的体育中考成绩,应该说比较理想,但每次考试总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这里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师因素。无论哪一门课程,学生成绩的好坏肯定与指导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体育也不利外。教师的因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敬业程度、课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从我校的初三体育教师情况来看,以上几方面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我校的教师都很敬业,几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不但在课上精心组织教学,竭力督促每个学生去练习,课外拼命挤时间去指导学生练习,哪怕是星期天;教师组内经常相互探讨交流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我们的教师在初三体育教学上是尽心尽职的,况且不计任何报酬,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作风。 二、学生因素。所谓教学就包括“教”和“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校的初三体育教学就存在“一头热而一头冷”的现象普遍,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这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是“摁着牛头吃草”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以本届初三为例,五个快班和五个平行班,快班的成绩明显比平行班的成绩要好,这能说明快班学生的成绩比慢班好吗?事实并非如此,两者并不存在差异性。最终问题很简单,就是学生“要”和“不要”的问题,而且快班的教学要比慢班轻松的多。在快班上课,教师可以“引着牛头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壮;慢班上课必须是“摁着牛头吃草”,何况“牛”太多,手只有两只,有时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若是班上有“疯牛病”的,那不是个人能治理得了的。那么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的不良的厌学之风呢?…… 三、班主任。班主任在一个班级的教学影响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犹如一把手柁引领着班级的航向。因此,如何与班主任协作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过多的依赖班主任,夸大班主任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耻辱!其实我认为两者好比是“录音机”和“功放”的关系,怎样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首先两者都必须相互密切的沟通、同心协力。要调动班主任的责任心光靠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的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奖励措施才能保证“功放”的优良性能。许多成绩优异的学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确实比我校的要强,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与体育教师要有密切的合作,随时掌握班上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有相关的针对措施,充分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几点,班上90%的优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四、学校考核机制。个人而言,我校的考核机制确实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顾及结果。在本届初三学生考试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班主任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总是抱以一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缺乏工作压力和热情,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

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主体型课堂教学模式阐述 (征求意见稿) 一、理论依据 1、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般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其本质是对人的关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和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能得到承认,其潜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助于张扬个性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感到学须有信心;合作学习活动能使学生体会到相互间的关心和帮助,使师生在多维互动、相互砥砺、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在和谐中进取的境界。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有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态度。 2、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运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运动环境,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合作学习,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交流与协作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给我国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理念. 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价值的体育教学模式理论体系。体育课堂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是集互动条件的共同利益与群体智力的合作和情感连锁反应.任何形式的体育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都是有具体的、明确的小组和个人学习目标的,都是为完成集体和个人目标而设定的,也都是围绕着各类目标的达成而展开的。 二、教学目标 1、增强学生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操作程序 流程:导入激趣—建立表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总结评价 (一)导入激趣 作为课的开始部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必须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入手,寻找切入点。 低年级,运用游戏法或创设简单情景,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动作,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运用一些情景道具,如身上的小饰物,活动器材的装饰,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情景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中年级,运用创设情景和直接导入学习内容相结合,通过创设比赛,童话或者战斗场面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针对跳高跳远等技术性比较强的项目则采用直接导入法,出示分解图,展示动作全过程。 高年级,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通过问题情景,语言描述一个比赛场景,带领学生回忆比赛,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到本课学习的一个内容,或通过一个标准的动作示范,向学生展示体育的“美”,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学习欲望。 (二)建立表象 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影响,通过图示,分解示范,帮学生建立初步印象,展示图片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指导学生看身体形态和动作的要点,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分解动作的练习,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动作,能对动作进行模仿,从分解动作到串联动作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内容: 该课题是研究职业院校课堂低效和学生学习效率低的现状以及各种因素如何影响课堂教学低效的,如何切实有效的建立起较为稳定的以高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优化课堂教学,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为最高目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理论上研究为什么需要针对性进行“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第二个层次,从操作层面研究怎样具体实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1、分析我国各职业院校的实际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从实证的角度论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国外不同区域的课堂教学经验,阐述我国“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3、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思想。 第二个层次的支撑内容有四个:操作层面的研究是

在总体预设高效课堂教学要素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各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创新“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机构的构建四个方面。 (二)研究思路: 本课题是在了解国内外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和高效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并考察二者的关系,探讨即“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的建立途径和方法。具体研究思路为:问卷调查――现状分析――制订本教学模式的雏形、形成假设――具体实施――阶段总结――修正假设、完善教学模式――再次实施――成熟“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总结――推广应用。 在当今压力剧增的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提出更高要求。于是,针对学生的具备高技能、高理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课堂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重中之重。开展“做学教赛”四位一体高效教学模式,“赛”贯穿于“做学教”增强课堂活力,才能为学生个人自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这将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保证,研究并实践“做学教赛”四位一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高质、教学提质,利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等

十种体育教学模式

一、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此模式也经常被称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受到前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比较注重系统的运动技能传授,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以系统教学理论为基础,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教学的单元设计是以某一项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线,以一定难度的到达标准来判断单元规模的,多采用中大型单元,单元内的排列主要以技术的难易度不顺序。教学课的设计以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为主线,注重对技能掌握效果的评价,有人也称这种教学过程为“三段制”教学过程。 操作程序:经教师引导后,学生明确了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形成视觉表象,进行模仿练习和表象练习,再经过实际练习和教师指导,建立动觉表象和正确的肌肉感觉,形成动作技能,在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引起教学反馈的作用。 一般操作程序如下: 引发动机——明确目标——讲解示范——练习指导——总结评价。 师生关系:总体来看,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和支配作用,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由教师设定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等,学生依赖于老师,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进行学习活动。 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按体育学科的逻辑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体育技术技能,也能保持较高的教学效率。 缺点在于:不易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较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易做到区别对待,容易出现“注入式”教学法。 教学条件:该模式运用效果主要决定于教师的技能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体育基础、教学法方法手段、学生的身体条件等五个因素。 3、具体案例:如:教师进行初一男生跨栏跑教学,单元由5课时组成,内容按课题难度依次排列;每次上课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项的准备活动,然后进行对跨栏技术要领的讲解。随后是练习与中间讲解,最后进行技能学习情况总结和放松活动后下课。 二、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 1、含义及教学指导思想:也经常被称为“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是近年在国内外的快乐体育思想下形成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是主张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到运动的各种乐趣,并通过对运动乐趣的体验逐步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该教学模式主要是遵循运动情感变化规律来设计单元和教学课的。 2、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由于运动的乐趣来源于多方面,因此使学生体验乐趣的教学途径也比较多样,类似的教学模式也比较多。但其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一个或几个体验运动乐趣的环节,有时这些环节互相连接、层层递进,使学生能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这类教学模式多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群体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与传统学习过程的比较:传统的学习过程:在进行学习过程之前,先有了一个为使某种运动达到一定水平的目标,而这一学习过程的终点则是达到某种水平的运动,然后再考虑利用什么方法来达到它。 进行指导使某项运动达到某种水平——分解这项运动,分成A1、A2、A3三个部分(分成部分来学习就较容易)——学习A1,然后学习A2,再学习A3,最后统一,A始学习完成。 方法1:A1——A2——A3——A1 A2 A3 方法2:A1——A`——A2——A``——A3——A```。

也谈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也谈快乐体育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16-10-11T10:00:06.47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作者:李博 [导读] 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太和县民族中心校 论文摘要: 本文从何为快乐体育教学、“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化、“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原则三方面来谈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打破传统了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 关键词: 快乐体育、模式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解师范,学生模仿练习,产生错误动作后教师给予纠正,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由教师给予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地位,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课内却变的死气沉沉,甚至出现厌课、逃课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基本特征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合适宜了,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 一、何为快乐体育教学 快乐体育指的是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立足尊重学生的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快乐,有吸引力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快乐的参与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或学会一种新的技术而获得的"成就感"的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基本思想。 快乐体育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整个体育的改革和发展紧密联系的,是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某些僵死、被动以及缺少乐趣的反思。当前的学校体育不在重视传统的老观念,老框框的教学模式,而注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轻松的学会基本技术和技能。但有许多人将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简单错误地理解为是迁就学生的个体需要,或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玩为主,嘻嘻哈哈,轻松轻松。例如以往的"放羊式"教学,以至出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却厌倦上体育课畸形的现象。 二、“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主体化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渠道,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培养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育素养的最有效手段。我们构建的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试图通过独具特色的快乐体育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让每个学生能在不同的水平上从事学习和运动,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愉悦感和成功感;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教学内容从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 1、普及化 竞技运动项目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以参加为要旨,以群众性的提高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逐步改变过于竞技化和成人化的运动项目。如最普及的篮球运动,以往我们在教学时追求标准化,其实这是不适合学生的,如果我们把篮圈的高度降一点,运动的场地小一点,学生就会非常喜欢,因为他们也可以模仿心目中的明星——姚明进行扣篮了。 2、简单化 我们要把活动方法和活动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活动的方法,从而在同学之间能进行活动和比赛。如还是上述的篮球运动,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先简化活动方法和规则,让学生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把球投进篮框就算得分。没有了走步、没有了双手拍球、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规则限制,学生的心理约束全都解放了,活动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彻底激发了。 3、趣味化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的,在校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兴奋和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容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和集中都较弱。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造竞技运动项目时要努力使原本枯燥单调的竞技项目趣味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给他的欢乐。如在平时教学中,短跑是属于既累又单调的运动项目,如果让学生在跑道上单调地一趟趟地跑,学生的练习热情肯定不高。反之,我们如果把短跑和各种接力游戏结合起来,那学生的上课情景一定会大不一样。 4、生活化 竞技运动中有不少项目都是源于生活,它们可以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动作挂上钩。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把一些项目的活动方法和规则进行合理的修改,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那对学生来说肯定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力量项目,如果单纯地按照竞技比赛的要求让学生进行练习,非但收不到好的效果,而且还有困难造成学生的身体伤害。反之,我们把它进行生活化改造后,让它融入到游戏中,如“抢救伤员”、“猪八戒背媳妇”等游戏,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会完全不同。 三、“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原则 1、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从平等尊重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相信他们,努力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友好关系,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平等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启发,认真倾听,了解对方存在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学会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传统那种权威的、单向的交流,而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教师在交谈中不宜用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应该多用商量交谈的语气。 教育学指出,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理智的、普遍的和稳定的时候,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友好、亲近、依赖、共鸣的效应,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待,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

_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_情况简介

“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情况简介 大庆市二十五中学 随着油田教育中心队我校的不断投入,我们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也在逐步上升,但由于办学思想、课堂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性转变,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不是很到位,教育教学质量还不是很理想。一是课堂教学依然是“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教,忽视了学生怎样学;二是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偏低;外来人口和单亲家庭的学生占到了近50%,学生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也不高,学生的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学习困难学生较多,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导致了学生不同程度的厌学、甚至辍学。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举步惟艰,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觉得我们的学生虽然整体学情比较差,但他们也有着强烈的主体要求、他们同样能成为课堂主人,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自我建构知识同样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因此,我们从课堂改革入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得到充分发展,进而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效率。如何从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如何为课堂教学建立了一个宽松、民主、平等、自由表达的环境;如何把学生表达的权利和自由还原给,促进学生综合年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以及如何关注学生情感、意志、欲望、能力等非语言因素的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要解决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走出传统教学的桎梏,走出一条教师有效施教,学生有效学习的路子,结合我校参与的“初中学生发展性评价”这一国家级科研课题,遵循我校“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我校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展了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快乐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快乐教育”简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就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本人在实践中总结了“快乐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现介绍如下,与同仁共勉。 1、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体育教学的场地便是学生的课堂,因此,要不置的赏心悦目,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新选的感觉,喜欢上体育课。同时,从组织学生进入课堂到教师讲解,从教师示范到学生练习,都可播放音乐,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的愉悦气氛,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 2、游戏法。游戏是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但经常做一种游戏,学生会感到乏味和厌倦。所以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好新的心理,设计饶有趣味的游戏。如“投掷”游戏,可利用垒球作“炮弹”,设计模拟“敌人”的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奋勇歼“敌”,训练结束比战绩。学生在这种“战斗”情景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既寓教于乐,也提高了投掷能力。 3、巧喻法。体育课大部分在场外进行的,因此,组织教学历来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小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站在队列中常你推我挤,吵吵嚷嚷,对有去趣的活动争先恐后,对不感兴趣的活动则一个劲的推别的同学上场。针对这种情况,单凭训斥,指责是难以奏效的。教师可巧打比方,接物喻理。如以守纪律的雁群,听指挥的鸭子、按顺

序走的驼队作为比喻,并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逼真的动作,使学生进入角色,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4、模拟法。模拟表演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教学时可训练学生用前脚掌先着地跑,或模拟企鹅走路的样子,或模拟骑马的动作。这样,在有趣的模拟表演中,学生就掌握了要领。 5、表现法。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如体育教材中的体操、跑、跳、投、游戏等重要教学内容,无不起源于生活。因此可将体育活动设计成生活中的原形活动。如给自行车打气、工人拿锤子打石头、搬运工人推板车、司机握方向盘等日常劳动生活中的原型动作练习,学生特别感兴趣,活动中他们情绪高涨,不但注意动作的节奏,还会十分形象的加以表演,教学效果很好。 6、假想法。小学生想象力丰富。体育教学不能单纯进行技能训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因此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如田径赛中体力不支的时候,可假想后面有人追赶,或提醒自己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 7、争胜法。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又一天性。体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不甘落后的心理,运用争强法进行教学。如可模拟爬上登顶夺红旗、追赶“逃敌”等。 另外,课前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也是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情景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生很容易为一些新奇的刺激而兴奋起来,如果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 前言 高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须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作保障,高校体育场馆其基本功能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服务。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高校的主要建筑物,往往代表一个学校的形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因此,一个合理健全的管理与运营模式对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使用寿命,也关系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前提下,如何发挥高校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优势,并让这些场馆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健全的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1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群体的主要特征 1.1 大学生体育爱好者 大学生是高校体育场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层面,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身心发展还处于不成熟期,他们对体育活动都很感兴趣,由于自身不够成熟、缺乏社会阅历等局限性。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和他们原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进入大学后所处群体的体育态度,所学专业等息息相关,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相比,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就少,项目也较单一。 1.2 教职员工体育爱好者 高校的教职员工是现代大学中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他们大都具有较高的学历,他们的荣誉感和自尊心特强,他们和其他社会成员比更需要精神满足,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大部分人尚未具有主动参加锻炼的体育意识,他们的活动大多只限于轻便的晨练慢跑和徒手操等,他们中间参加体育场馆活动的以年轻人为主。对这部分人要逐步引导他们参加一些适度的、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使他们感觉到体育活动的益处和乐趣。场馆管理人员要理解、尊重和爱护他们,对他们不能言辞过激。 1.3 校外体育爱好者 每个高校都不会独立于社会而单独存在,它们必然和周边社区息息相关,高校体育场馆为他们提供了锻炼、娱乐场所,他们也给体育场馆带来了一定的收入。这部分人的数量和素质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人口越密集地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越多。周边人文环境越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综合素质越高。此外场馆设施的好坏、收费的高低也是吸引他们参加活动的重要因素[2]。 2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与运营现状 2.1 高校体育场馆的性质 高校体育场馆是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运动锻炼的场所,其主要任务是增强高校师生的体质水平,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同家对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增加,作为高校硬件设施的体育场馆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也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演变,因此,过去的福利性、行政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体育场馆的管理需求。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让这些场地和设施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吸引更多的学生到课外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已成了高校体育竞争中又一突出的问题和体育教师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由于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体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校园体育,高知识人群对体育的需求日渐增强。随着体育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也逐步参与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学生体育协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其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8T09:44:26.22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4月总第175期作者:罗永文 [导读] 初中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我国教育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作用。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南涧镇中学675700 摘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体育学科一直被当作“副科”而受到学校和教师的轻视。虽然体育课被安排得很好,但是,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屡见不鲜;体育课上,教师的教学、训练内容只针对中考体育加试的项目。体育教学这些现状不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改变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提升体育教学实效,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初中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足。我国教育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作用。很多学校将文化知识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认为体育是副科。受学校政策的影响,在教师层面上也产生了地位的不同,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直线下降,这样严重挫伤了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学生层面上由于要应付各科考试尤其是重要的中考,因而也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化科目的学习上,对体育课不够用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去上体育课。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体育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造成了初中“分数第一”的观念占主导,导致体育的作用难以真正发挥。 2.现代化的体育教育设施不足。由于资金短缺,造成很多初中的体育教学设施比较缺乏基本的教学场地不足,无法满足教师开展体育教学的需要,缺乏,基本的教学器材阻碍了正常的体育课程的进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经过调查发现:一些偏远地区的初中连基本的篮球、足球场地都没有,体育器材严重短缺,而且很多学校课程安排得非常集中,很多班级往往挤在一起上体育课,这样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也有一些中学虽然购置了基本的体育器材但是却经常处于闲置状态,很少或从来没有使用过,出现了浪费体育资源的现象。还有的学校对体育器材的保管不到位,竟然出现了体育器材人为损坏和丢失的现象。 3.教学形式化。过去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学生是学习的客体,主体地位没能落实好。现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表面上的主体、形式化的主体,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1)我们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主体去进行教学设计;(2)要把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追求,作为一切教学活动、手段、方法运用的前提。我们不能舍弃根本而追求形式化的东西。我们要讲有效教学,要把新的理念融入到有效教学策略中,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既学到东西,又学得高兴,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转变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策略 1.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作为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活动,要认识到新形势下,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必须要推行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素质教育的实现必须要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重视文化课以外的课程教育,如体育教育。学校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体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而学生只有身体强壮了,学生才能有效学习,才能获得完善发展,体育教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能状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体育活动开展得好,能够有效活跃孩子的性格,完善学生的个性,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活动对于现代教育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学校要重视体育教育活动。学校重视体育教育活动,就会加强对体育教育活动管理,加强对体育教研活动的监督检测,就会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通过有效途径,引导教师进行学习深造,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学校重视体育教育活动,必定会影响到体育教师本人,体育教师也会重视自己工作,从而有效搞好体育教学。只有学校教师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活力,获得发展。 2.制作简易器材,并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其一,应发挥体育场地器材“一物多用”功能。体育场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另外,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别出心裁地利用于体育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可利用空饮料塑料瓶装满沙土制成沙瓶,将其用作轻器械进行沙瓶操练习,用作标志物摆出“瓶道”让学生进行奔跑及跳跃练习;用作投掷物、用作接力棒等。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有利资源,为体育教学创造条件。可以说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肯开动脑筋,就能将一些废旧物利用起来,制作各种有利于上好体育课的小器材,并发挥其多种功能。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经费,又能培养学生勤动脑筋、勤动手的创新意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3.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生是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主体。他们对体育新课标的认知程度、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与推广。建议学校和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意义、作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石正伟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运用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6)。 [2]王常龙苑立军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现状及改进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1)。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的差异 体育教学方法是师生共同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所采用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创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挖掘学生的潜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这就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精确度、速度、高度、远度,教学过程总是从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开始,然后再进行辅助练习、分解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练习和反复练习直至掌握动作要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示范法、分解教学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保护与帮助法等。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传统体育教学只注重传授技术而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是他们兴趣的需要,是一种“灌输式”的指导者的角色。 新课程赋予运动技能教学新的内涵,体育教学是一门以适量身体运动增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养成学生锻炼习惯、基本掌握简单运动技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必修课,不是以培养运动员、运动健

将为目的的。强调运动技能的内容要有所选择,不求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运动技能的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科学性,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要重视育人功能。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修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常用的方法有探究性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发现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等。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传统的体育课一直沿用“四段式”教学,即一节课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传统的体育课每课必坚持列队练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特征 1.强调学生的创新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而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这是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最重要的特征。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现代教育必须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浓厚的创新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各个方面去发展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奠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如果淡漠创新能力,就压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只会刻板地复制教师的知识,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过程所产生的问题的讨论、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阐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学设计近年来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考察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对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率将有莫大的启发。 一、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的现状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或从改变教学媒体、方法,或从精选教学内容,或从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同时他们又感到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 1.学设计的概念 什么是教学设计?为了更清楚的理解这个概念,让我们先了解什么是教学和设计。美国的教育学家史密斯(P.L. Smith )和拉根(T. J.Ragan)认为,教学就是信息的传递及促进学生达到预定、专门学习目标的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包含了学习、训练和讲授等活动。所谓设计,是指在进行某件事之前所作的有系统的计划过程或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实施的计划,它可以从精确性、细致性、系统性等方面去判断其效果的好坏。设计者必须以高度的精确和谨慎态度,具有系统计划一个方案的才能进行设计,否则,会导致时间的误用、资源的浪费甚至无效、沉闷和缺乏动机的学习。因此,设计应考虑许多可能影响实施计划或受计划实施所影响的因素。如,设计者要考虑可能影响教学成功的因素,通过上课,把预先设计好的视觉、听觉及其他传递形式的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教学设计的特点除上面谈到的精确、细致和系统之外,还应有形象性、创造性、工艺性、扩展性和自然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具体来说,一方面它象工程那样需要以过去成功的原理为基础来计划他们的工作,不仅在功能方面,而且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方式来设计事情或活动,建立用以指导他们决策、解决问题的程序。另一方面,这个系统过程是以一种书面的形式把将要完成的事情或活动的结果写下来,而不是变成实际的产品或结果。因此,当教学媒体不仅仅是教师时,系统的计划就显得尤其重要。好的教师有能力根据学生的需要马上调节教学。但当教学媒体不能迅速加以调节时(如印刷体的材料、录像材料、以电脑为基础的教学),以教学原理为基础的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所以,教学设计过程主要依据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教学的目标是什么?第二,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有哪些?第三,我们如何检验所达到的结果?如何评价和修改教学材料? 韦斯特(Charles K. West )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它也是指教师的行动、实践或职业活动。设计是计划或布局安排的意思,是指用某种媒介形成某件事情的结构方式。所以教学设计的研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人们需要学会如何学习。这种需要大大地扩大了教学的目标,它应该包括学习者将能够了解并适当地运用认知策略;(2 )教学设计应该使用认知策略作为教学的手段;(3 )教师将充当教学传递活动中运用认知策略和奖励认知策略运用的模范;(4)把认知策略的知识、适当的应用以及对认知策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