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月份伤寒护理查房教学提纲

5月份伤寒护理查房教学提纲

5月份伤寒护理查房教学提纲
5月份伤寒护理查房教学提纲

5月份伤寒护理查房

2016年5月份护理业务查房

—伤寒病人的护理时间:2016年5月23日下午16:00分

地点:感染科护士站

主持人:聂琴琴(护士长)记录人:韦丽红(护士)

参加人员:

聂琴琴(护士长):伤寒(Typhoid) 是由伤寒杆菌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WHO把伤寒作为一个全球性卫生问题。世界上总的发病趋势是下降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日本等的发病率已降到0.4~3.7/10万,重点在输入病例的控制。WHO估计,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可高达540/10万。

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μm,宽约0.4~0.9μ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

生存能力: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耐低温,在水面中可存活1-3周,在粪便中可存活1-2月,在牛奶、肉类、蛋类中可生存数月,对阳光、热、干燥、及酸敏感,阳光直射数小时死亡,60度水中10余分钟或煮沸可灭菌。

伤寒的病理变化:其病理组织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增生性反应,尤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典型伤寒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全身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为主要的传染源。病人从潜伏期即可从粪便排菌,一般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经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其以病程的第2~4周内传染性最大。少数病人可成为长期或终生带菌者。

2、传播途径

(1)直接传播:病原体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后,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可造成直接传播。

(2)间接传播:经过手和苍蝇、蟑螂等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等可造成间接传播。

其中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食物污染也可引起本病的暴发和流行,而散发病例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为主。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

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遍布于全世界各地,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见。饮食饮水条件差的地区可引起流行。我国以散发为主,但有的地区时有暴发流行,其中以水型暴发为主,食物型暴发约10~15%

2、时间分布:季节:终年可见,以夏秋季居多。

3、人群分布:男女发病率无差别;儿童及青壮年居多,暴发疫情中也以青壮年居多。

临床表现:

初期:缓慢起病,体温阶梯上升,可有全身不适,酸痛,乏力,5-7天体温达到39-40度。

极期:2、3病周出现典型伤寒临床表现。

1. 持续高热;

2. 相对缓脉;

3.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4. 玫瑰疹

5. 肝脾肿大

缓解期:第四病周,体温呈弛张热,逐渐下降,病情开始好转,患者消瘦虚弱,同时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恢复期:4、5病周,细菌被消灭,症状逐渐消失,组织逐步修复。1个月左右完全恢复。

并发症:

1. 肠出血;最常见

2. 肠穿孔;最严重,突发右下腹剧痛,伴腹膜炎、休克体征

3. 中毒性心肌炎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减少,少于5000/dl,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