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人识人用人13法

观人识人用人13法

观人识人用人13法
观人识人用人13法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观人·识人·用人13法

2013-04-15

治理之道,就是善于用人之所长,避人之所短,也就是使人人各得所宜,而都能各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识别人才,考核才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在很早年间,古人就提出:为治以知人为取,其任,非善任不能谓知之。这很富有哲理的良言告诉世人,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没有很好地使用人就是因为没有了解人。所以,得人之道,在于识人。而识人之前,重在观人。观人重在言与行,识人重在德与能,不细观则不能明识,不明识则不能善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因为对一个人了解得越深刻,便用起来就越得当。历来人们都认为,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也就是说,帝王的作用,没有比识人更重要的了。如果一个国君,有贤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这是一个国家三种不祥之兆的表现。所以,作为一个明君,最大的隐患就在于不能知道和识别人才。若不能识人,势必不能用人。一旦知道和识别到人才,又不及时地推荐和提拔使用,则为失才的表现;同样,一旦了解和识别的人既缺德又缺才,而又不及时地从其现任的位

置上撤职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罢免,继续将其留用,这必然是国家之祸,使人民受害,后患将是无穷的。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对识人的重要性都看得非常清楚,他们产生了极为相近的一种共识:要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善,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总之,国家兴亡,务在得人、用人。得其人任用之则存,失其人未任用则亡。何世无才,患在不识。

知人善用,择贤而任。要做到知人善用,所谓知人,就是考察选准人才;所谓善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人才。要做到择贤而任,所谓择贤,就是要选择那些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所谓而任,就是将具有德、才、能三才兼备的善良者任用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去,发挥他们应有的智慧与才能。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能力如何及其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呢?

其实,标准很多,方法也很多。在此,笔者提出一个全面衡量人才的10项标准,以供明君参考:一、品德;二、能力;三、学识;四、交际;五、目的:六、行为;七、志向;八、专长;九、发展;十、成就。

举凡对那些品德高尚、能力突出、学识渊博、交际广泛、目的纯正、行为端庄、志向远大、专长精熟、发展全面、成就卓越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上上之才;而对那此品德恶劣、能力平平、学识粗浅、交际凡泛、目的不纯、行为不端、志向渺小、专长全无、发展没有、成就归零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下流之徒;再对那些具备10项标准中一两条或三四条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平庸之辈,或是一般性人才,

对那些已具备10项标准中五六项或七八项的人来讲,我们可认定他为中才,或确定其为上等人才。衡量一个人的全面并定义一个人才的水准,是应有所变动的,因为人本身是无时无刻都在变化与发展之中的,坏的人也可能变好,好的人也可能变坏。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用客观真实的眼光审视人,用全面公正的眼光定义人。观人要由表及里、注重表里如一,识人贵新不贵陈,用人须鉴古察今。以史为镜,明兴衰;以经为镜,通事理;以人为镜,知得失。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的是一个人才和贤良,其方法举不胜举。下面,笔者就庄子和诸葛亮提出的一些观人、识人、用人的方法,再结合本人对观人、识人、用人总结出的一些浅显方法与见识,提出观人、识人、用人26法。特陈述如下,以供圣明的领导参考。

1、近使之而观其敬

他是否尊敬,将其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得知所谓“近使之而观其敬”,就是指将所要识别的对象安排到自己身边工作,因为天天在一起相见容易相熟,久而久之就会没有拘束,这样就便于考察他的恭敬行为如何。也就是观察他(这个人)在与人相交往的过程中是如何对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

古人云:“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即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当然,“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怯,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如果一个人不知礼节,虽然态度恭敬,却不免劳顿;虽然行为谨慎,却不免胆怯;虽然性情勇敢,却不免莽撞;虽然性格直率,却不免急切。这些是对一个人在待人处世的态度、行为、性情

及性格上的要求。那么,一个人在做人及为人上,如果能做到谦虚谨慎,人们就会心悦诚服;做到诚恳老实,事情就每每成功。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察其德。”做事谨慎,就能使自己的志向更坚定;说话谨慎,就能使自己的德行更崇高。说明人应该言行谨慎,不乱说乱动。如果在自己身边工作的人因相处比较熟了,而放松对自身的谨慎,这是会出问题的。如同在平坦道路上行走的人放纵自己而脚下不留意,这样走快了就会摔跤;在艰险的道路上行走的人有所戒备而出脚很小心,因此走得很慢,反而跌不了跟头。这就指出了越是平易的地方,越是要谨慎。同理,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员越要谨慎。

常言道,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尤其在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应该自律、自重、自爱、自尊、自励、自强,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不做有损身份的事,这样才能经受住近使之而观其敬的考验。

2、远使之而观其忠

他是否忠诚,将其指派到远方工作一段时期后,就会从一些事实和侧面的反映中得以验证。所谓“远使之而观其忠”,就是指将所要识别的对象指派到远方去工作,因为相距很远而不能在一起,所以一个人在远方是办理正务还是胡作非为,就能够从其具体工作表现及侧面反映上了解到他是否真的忠诚。这样的做法就是要考察他的忠诚度如何。也就是通过他在任职期间内的一些具体表现和侧面反映中观察出一个人的

本质好坏,究竟是忠与不忠,乃至于是一般性的忠诚抑或是绝对忠诚。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远使之而观其忠”这样的必要。因为在一些人看来,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工作,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

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甚至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顾,目中无法,搞钱权交易、钱钱交易、权力交易、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吃喝玩乐,真可谓“五毒俱全”。在远离国家中央政府(或公司总部)的地方工作,上级难管到,群众(或员工)管不了,这样就给一些心存私欲的人提供了可以胡作非为的可能和机会。

为什么在远离领导的地方工作,有的人就干得很出色,有的人就干得很糟呢?关键就在于是否忠诚。心存歪念的人总是当着领导的面前拼命干,领导不在时就不干;领导在场时总是规规矩矩,领导不在时就为所欲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更多的人是领导在场与不在场都是一样工作,尤其是领导不在场时,工作照样干得很出色。

3、烦使之而观其能

他是否有吃力,将复杂的局面和频繁的事务交由其处理和完成,就会检验出真实的能力。所谓“烦使之而观其能”,即指在情况复杂时派他去工作,或是频繁地交给他一些工作并要求他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从而考察他完成的过程和结果怎样,由此可看出他的能力如何。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在一般情况下是难以区分出来的。只有通过派给他(她)很多的事务和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出现时,让其所识别的对象去独立处理,经过他(她)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才能辨别其能力的高低、大小。

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善,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砚其所受,*则观其所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

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这就是说,凡是要考察一个人,当他仕途顺利时就看他所尊敬的是什么人,当他显贵时就看他所任用的是什么人,当他富有时就看他所养的是什么人,听了他的言论就看他怎么做,当他空闲时就看他的爱好是什么,当和他熟悉了之后就看他的语言是否端正,当他失意时就看他是否有所不受,当他贫*时就看他是否有所不为。要

使他欢喜以考验他是否不失常态,使他快乐以考验他是否放纵,使他发怒以考验他是否能够自我约束,使他恐惧以考验他是否能够自恃,使他悲哀以考验他是否能够自制,使他困苦以考验他是否不改变其志向。

凡是要选用将帅,必须先考察他的品德才能,然后向他交代方略任务,让他自己估量能否胜任,进而让他谈自己的设想,包括要使用哪一种盔甲兵器〔工具〕,需什么人做参谋、副手,要多少兵马〔人员及装备〕,用多少钱粮〔资源〕,在那里置营〔选择地点〕,何时成功(时间安排),自始至终的重要事项,都让他们自己筹划安排。“察能而授官者,成功

之君也。”所以,我们先考察一个人的能力,然后才授予官职,这便是

成功的国君。这也是我们“烦使之而观其能”的目的所在。

4、卒能问焉而观其知

他是否有智慧,在仓促和紧迫的情况下突然地询问他,就会发现其

智慧体现的真实水平。“卒能问焉而观其知”,指在匆忙和仓促的情况下突然询问他,看他的智慧如何。这是一种识人的方法。在应急情况下,料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如何处理好这突如其来的事情,通常的人往往是束手无策,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状态。而对于智商高、反映灵敏的

人来说,即便遇到料想不到的问题像还珠炮地向他扑来,他也会从容不迫,遇险不惊、有条不紊地给以恰如其分的回答。

当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然提出的问题,要想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或对答如流地将问题一一分别做出相应的回答,这种智慧一般的人难以做到。只有学识十分丰富,经验十分成热,智商较高,天资十分聪明,反应能力比较灵敏的人才能做到。尤其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时代发展如此迅速的信息社会中,事物发展的迅速性,更需要思维敏捷的人才,解决和回答现实中许多迫切需要立即解决而仍未解决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要识别这样的人才,应“卒能问焉而观其知”,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举。

在实际生活中,有答记者提问式的新闻发布会,有在学校上课的课堂上、学生突然向老师提出事先没有料想到的各种问题,有在政府谈判、商业谈判桌上的一方突然要求另一方立即回答事先未想到的问题,有在辩论会上十分激烈时各自向对方提出必须立即回答的千奇百怪的各种

问题,从中可以识别出智慧高的人和智慧一般的人。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

他是否守信,在事态紧迫的情况下求其帮助、和其相约,就会在其赴约或不赴约中得以验证。“急与之期而观其信”,是庄子提出的一种识人方法。其意思是,在紧迫的情况下和他相约,看他是否守信。“信”,是为人之道。常言道:言必行,行必果,果必真。“信”,就是要守信承诺,说到做到。其实,这也是做人的一顶基本要求。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就是指一个人如果缺乏诚信,那么他就难以得到正面的评价。由此可见,坚持守信对做人是多么重要。

古代案例:战国时,泰国商鞅〔即公孙鞅〕,在国王的支持下,准各变法革新,为了获得平民百姓的支待,商鞅在首都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贴出告示:“将木杆移置北门者,给予黄金三百两。”“老百姓不知其中缘由底细,没有人敢去搬,一天后,商鞅增加赏额至一千两黄金。这时,一个胆大的人决心去搬这根木头。他费了半天工夫,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将木杆移到了北门。商鞅当即指示,给他一千两黄金。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秦国城乡,老百姓都认为,商鞅言而有信,说出来的话必定能够实行。这样,商鞅即将推出的改革就有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信”往往是不容易做到的。有的人对下属、朋友、同事许下诺言,可是过一阵子就忘了。何况“急与之期而观其信”,这样的守信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正因为如此,所以,“急与之期而观共信”作为识人的一种方法就更难能可贵了。

考察一个人的途径有很多,方法也很多,但是考察一个人应该首先考察他的“信”却是最先一步和最重要的。守信的人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很好的正面评价,反之,就会受到诋毁和抨击。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他是否仁义,将钱财托付其管理和使用,通过观察其对钱财的态度和对钱财的运用,就能得出结论。“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即指在考察识别人才时,通过托付给被考察对象以钱财而观察他的廉洁情况如何。

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人绝不会是廉洁奉公的。相反,只要是真正的廉洁奉公的人,绝不会损公肥私去争不义之财。

贪为私动,贿随权集。对钱财看得太重的人,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拉拢贿赂一些有权有势的人来做他们的保护伞和摇钱树。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从钱财来识别每个人是不是仁者,就是看他对钱财采取什么样的志度。为私而贪者为不仁,为公而见钱廉洁者为仁者。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应有的财物。所以,古人云:“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即指官吏廉洁奉公,就是老百姓的表率:官吏贪赃枉法,就是残害老百姓的强盗。纵观古今中外仁者,他们共同的优点就是不贪不义之财。

贪夫徇财,其害无穷。明代有位官员.因贪赃受贿,事发后跳井自杀。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对群臣说:“彼知利之好,而不知利之害,徒知爱利,而不知爱身,人之愚孰有甚于此?”他进一步发挥说:“君子闻义则喜,见利则耻,小人见利则喜,闻义则不从,是故君子舍生取义,小人则舍生为利,所为相反。今其人死不足恤。”礼部尚书就此议论说:“其事可为世之贪污者戒。”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他是否有气节,当危难来临时让其处置,就会检验出他的节操。“告之以危而观基节”,就是指在识人时,告诉给你所要识别的对象出现了危难的情况让他处置,从他处理危难的情况来观察其节操。节操,既指气节情操,就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立场和道德方面的坚定性。

古人讲得好:“将受命之日刚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抱鼓之急则忘其身。”表现在人生道德情操方面,就是思想情感的正义性——勇于坚持真理,凛然伸张正义,绝不献媚争宠,始终正大光明,保持高风亮节,珍重国格人格。

范仲淹曾以直言而遭三贬,三起三落都不改其志,他为国为民,敢言敢谏,始终如一。他先忧后乐的精神,仁人志士的节操,对时人后人的影响都很大。正因为范仲淹重气节,其用人必然是多取有气节的人。这些有气节的人大都是敢于直言不讳,从而得罪了当权者,他们往往是以细故而被否认其大节,因而“不幸陷于吏议”,且这些正直之士,大多是有真才实学者,他们被降职不用,实是国家的损失。因此,范仲淹在他身为边帅掌握实权时,力之所及,任用他们为国效力。也使贤才不致埋没成为废人。如他重用的孙盛敏,才勇过人,议论刚直,三知庆州,人服其能,曾与狄青共率兵破平依智高。而腾达道这人有文武全才,曾被贬低,范仲淹素重其人而重用之。事实也证明,范仲淹善于知贤才,他任边帅期间因用的气节中人,边城无虞,西夏不敢入侵;而经他荐拔的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

气节中人必然赏识气节中人。范仲淹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一个人在危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果敢坚毅地堆护国家〔或是公司〕的利益、人民〔或是员工〕的利益,并能够把事态控制在最有利的一面上,既保护了国家(或是公司)又抑制了事态的恶性发展,这其中必然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和能力。那么,这样的人才就是被重用的对象。

8、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他是否有德,用酒将其灌醉,就会在其是否有失态的言语和举止中得到证实。“醉之以酒而观其态”,就是把要考察的人用酒灌醉来了解其变化的形态,从而如其修善的程度。酒本来就是使人狂放不羁之物,请人喝酒,又要苛求人不要酒后失态,就太难了。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醉之以酒而观其德,此法甚好。人虽有德,醉后则不能自持,此亦白璧之瑕也。这就是说,酒醉后可以看出其德行,人虽有德行,酒醉后往往不能自我控制,这也是白玉之微瑕也。意思是指通过观察人的行动来识别人。

一个人在醒时“有德”是理所当然的,那么,一个人在醉后就“无德”了这也是不可以原谅的。“酒后有德”与“酒后无德”的差别就在于一个人对自身控制能力修炼的程度如何。一个修炼有素的人在任何场合及任何条件下都会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而对于一个平时懒散、随欲而为、无心修炼的人来说,往往会在酒醉后更加放肆和大胆,甚至干出的丑恶行为连他自己在酒醒后都不敢相信。

同样是酒,伟人会喝得精彩,蠢人会喝得愚笨;大诗人会喝得豪气冲天,小混混会喝得东例西歪;英雄会喝得胆力过人,懦夫会喝得意志颓废;聪明人会喝得友情长存,“傻瓜”则会喝得无亲无友。

“酒后做傻事!”就是说给那些曾经在酒醉后做出了很多让大家非常气愤的事而他却似乎完全不自知的人的。

喜时喝酒是助兴,悲时喝酒是浇愁。多数人在不悲也不喜时喝酒,没别的什么原因,就是嗜好。少许饮酒能助益,过量饮酒会误事。酒是人

在工作和交际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如运用恰当则会一帆风顺,如运用错误也可能会变成“毒药”而造成悔之晚矣的严重后果。

同样喝酒,一定要喝出一些意义来。感情酒、庆功酒、礼仪酒、进步酒、婚宴酒、送行酒等可以去喝,但也要适量;而寂寞酒、无聊酒、空虚酒、伤感酒、堕落酒则最好是以不去和不喝为好。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他是否好色,将共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就会检验出来。“杂之以处而观其色”,就是将考察对象放在男女杂处的环境里,看他是否好色。色这里专指漂亮的女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陷入“温柔乡”而不能自拔,就会造成于国于公于家于身都不利。声色犬马,皆人之欲,声则为首。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悦耳的声音不仅对心理,而且对生理都会带来益处。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老少皆知。但历史上的唐明皇、陈后主却“因声误国”,最后落得个“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下场。究其原因,是他们过分沉溺于女色的靡靡之音中,从而不理国事的结果。常言通:英雄难过美人关。人生中总会要经过几道关,什么金钱关、权力关等,而美色关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否过好这些关,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及品性如何。品德高尚的人,索质较好的人,一般来说都能过好金钱关、权力关和美色关等;但也有一些意志薄弱的人,思想素质较差的人,一般来说是难过这些关的。我们不反对男女之间的正常来往和正常相处,同时,我们也反对那种只要把男女放在一起就视其为关系不正常的偏见。

关于欲念上的事,一个人绝对不要跌入其中,否则,一味贪图享乐,便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不能自拔。一个人应该有自制能力,抗拒欲念的诱惑。

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是有一定界限的,一旦超过了正常的界限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如有妇之夫、有夫之妇的男女,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出现丁婚外情、外遇等现象就是不正常的关系。尤其那些好色之徒、色狠或卖淫嫖*者,更是思想品德败坏的人。如果把这样的人将其男女杂之以处,就一下子可看出他好色的本性。对于那些思想品德好的人来说,把他们放到这样的环境中,他所反映出来的是能够很恰当地和谐地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正常关系,他们绝不会因“好色”而自毁前程、重重地摔一跤的。所以,识人,采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是为上策。

10、促脸交谈而观其心

他是否诚心,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心,也会从其言语和举止的表露中反映出很多真实而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指把要考察的人放在最近的距离内进行谈话,从而从对方的言谈中、眼睛里、表情上、动作等方面来观察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所在。促膝谈心,大多是体现在情人之间,或是用在感情极为密切的人身上。听其言,观其行,是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和举上中看出其内心世界的。说假话的人,他再做一些掩饰,在最近的距离内也是可以看出一些“破绽”来的。而讲真话的人,也可以通过该话内容中的各个方面反映出他的才智,从其表象的举止中,观察出他内心的虔诚度。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出其缺点和不足。

常言道:言为心声。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多多少少总会反映出其内心的一些活动。如:他(她)向往的是什么,他(她)需要的是什么,他(她)追求的是什么,他(她)喜欢的是什么,他(她)爱好的是什么,他(她)注意的是什么,他(她)学习的是什么,他(她)联络的是什么,他〔她〕评价的是什么,他(她)议论的是什么,他(她)倾向的是什么,他(她)述说的是什么等。这些通过语言上的表述都可以准确地反映出他(她)内心世界的真实想法和用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假话和谎言。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发现并识破其内心中的阴谋诡计,那就可能被说假话和谎言的人所欺骗。轻则使我们损失钱财,重就会让我们蒙受冤屈,从而失去最珍贵的友情和爱情。

人心难测,不可不防。我们听到和看到过有太多的人曾经被欺骗的

故事发生,甚至在你的身上就发生过被人不止一次地欺骗过的事实。难道,我们就甘心情愿再被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所欺骗吗?我想,你的回

答是肯定的:我们绝对不需要再欺骗了!但是,在现实的工作与生活中,你可能还会遭到那些“坏人”的不止一次的欺骗。究其原因,是你需要掌握一种识别这种人的方法。“促膝交谈而观其心”,是可以帮助困惑的你累积许多经验,从而识破假话和谎言的。

牢记住:我们千万不要再被一些甜言蜜语或表象繁荣的假象所迷感了。睁开你的“火眼金睛”吧,把那些具有阴谋诡计的“骗子”识破,就让他们

的“骗术”无所用途吧。

11、观其好恶而知短长

他的长处和短处都在那些方面,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来了解其爱好和厌恶、就会发现其优劣。“观其好恶而知短长”,是指根据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来判断和考察他的特长及短处。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人们总是在选择自己新的行为方向,或始终保持一个如一的行为习惯与行为定势。通过观察一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些选择,就可以发现他(她)的喜好与厌恶。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有取有舍。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自己很喜欢或比较喜欢的事物来进行操作和把玩。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表现,他们可能是物品或人物,也可能是某种行为成习惯(比如有的人就特别喜欢清洁,甚至达到了洁癖的程度)。玩物会丧志,赌博变质,抽烟、喝酒伤身;爱学习会使人进步,爱工作会便人勤奋,爱思考会使人有成,爱他人会使人有情,爱江山会使人有感等,不一而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与爱好:有的喜欢经商赚钱,有的喜欢从政当官,有的(还是大多数)喜好抽烟、喝酒,有的爱好下棋、打牌,有的喜欢上网、聊天,有的喜欢跳舞、唱歌,有的喜欢写作、思考,有的喜欢看球、参赛,有的喜欢远行、旅游等。人类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喜欢与爱好。当然,事物的发展总是两方面的,人类的习惯与爱好也是同样,当人们有喜好一面的时候,也会有他厌恶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就是不愿意学习,有的人就是讨厌工作,有的人就是憎恨赌博,有的人就是害怕锻炼等,人在厌恶的方面也是很多很多的。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喜好与厌恶,也就可以从中判断出他的专长、优

点,同时可以看出他的短处及缺点。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自然显本性嘛。“观其好恶而知短长”,实际上就是根据人的习惯行为、嗜好特点来判断一个人的真正专长及短处。

喜欢与爱好是有其程度区分的。喜欢与爱好,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一个人的嗜好。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别的比嗜好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了。嗜好,不必考虑别人的眼色,不受他人或法津的制约,他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所以,也就最能暴露出一个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了。嗜好的范围几乎完全是自我的孤独领城,它是不能强加于人的,由此也就可以证明嗜好是人的潜意识的最好流露。

玩物与嗜好所告诉你的,可以说是这个人的一切。从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嗜好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其中的一些奥妙,井能得出一些结论。一个出色的人类学家(或是上等人才),每到一地,就可以立刻发现当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取向与行为类型,由此,他就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拍案称奇的结论。实际上,为人们所称道的福尔摩斯,就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

12、观其交游而知贤肖

他是否贤良,通过观察和了解其结交的都是哪类朋友,就可以断定其是好人或坏人了。古人云:“审其好恶,则其长短可知也;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这就是说,看看他所喜爱的和厌恶的,他的长处和短处也就可以知道了;观察他交往的朋友,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也就可以判断了。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的行为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人与人之间总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情绪、兴趣、爱好、性格相互融洽者常常结为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是因为志趣相投,井且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有的人是为了一个相同的事业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着一个共同创业进步的伟大目标;而有的人纯粹是为了吃喝玩乐而走在一起的,他们有的只是在一起赌博、胡闹的随意性,而最可憎的应该是那些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走在一起的,他们内外勾结、狠狈为 *。正是根据不同人所交结的朋友不同,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一点来认识所考察的人是贤才,还是不肖的坏人。

知人看交结,识人看处事。人们常说,知人难,知人心更难。只要看其交友,知人也就不难。人都是有朋友的,要想了解一个人,只要看一看他结交的、经常在一起的朋友都是什么样的人,自然就会明白他的人品是好还是不好。鱼交鱼、虾交虾,蛤蟆找的是蛙亲家。赌博的人周围都是赌徒,好色的人喜欢和女人打交道,搬弄是非的人经常与长嘴舌在一起,忠厚老实的人一定不会和诡计多端的人交结。

所以,欲知其人,不必费劲明察暗访,弄清他与谁交往也就够了

13、观其穿截而知雅俗

他是否高雅,通过观察其穿戴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否适宜其自身的素质,就可以判断和确定了。“观其穿戴而知雅俗”,是指通过其所要考察对象的穿着打扮来判定他(她)是雅或俗。人的穿戴主要是反

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修养、风度,同时也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身份、富有或贫困。当然,穿戴中反映出的雅俗并不是单*其钱多钱少就可以判定的。殊不知,穿金戴银、满身名牌的人就一定是“雅”的人,而穿着简朴、没有装饰的人就一定是“俗”的人,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人的雅俗绝对不是以衣饰的贵重与否就可以轻易判定的。满身名牌的人,可能会俗不可耐;而穿戴简朴的人,可能是学识丰富、素养极高的人。“莫以两眼看花俏,而要真心待学问。”

常言道:佛*金装,人*衣裳。这说明衣着穿戴对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一些重要的场合就更强调一个人的穿戴的重要性。如:参加朋友的婚礼或宴会、参与国际商贸的谈判、代表公司参加重要的会议并讲话、出席亲朋好友的送殡和葬礼等,都需要我们极其认真地对待自己的穿戴。在平时应该穿什么,一般没育太多的要求,而在参加或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就有着很多的严格要求和注意事项。如果在非常特殊的场合穿戴错误,不仅会使自己陷入尴尬、丢失身份,同时还会遭受别人的极度蔑视、愤慨和不满,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能是轻则失去朋友、丢己脸面,重则会使谈判失败、名誉扫地.

穿衣截帽,各好一套。中国民间的这一说法充分体现了人在穿戴上的区分。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从而形成了地域和民俗上的巨大差别。从民族的服饰上就可以看出各个民族的文化和本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服饰基本上有着属于自己本民族的传统和特色;而对占中国人口总数最多的汉人来说,穿戴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和特点。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世界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民交往越来

越多,交际范围不断扩大,那么,对我们穿戴上的要求也几乎越来越倾向于一致了。比如,参加重要的场合,一般都是西装革履;而外出旅游,则比较随意休闲。

结构思维PDP识人用人术

【结构思维干货】PDP识人用人术!! 首先,有朋友一定会问什么是PDP,PDP是Professional Dynametric Programs的英文缩写,它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和克拉多拉大学的研究所的40位博士在研究了100万个案例的基础上,在1978年共同发明的专利。它可以直接测量出个人的基本行为,对环境的反应,以及可预测的行为模式,因此这30多年来广泛应用在企业的招聘,组织领导开发,沟通、人力资源开发、诊断的各个领域都有特别棒的应用。那么我跟PDP这个工具的结缘是来自于2003年底,那个时候,我一直想要探索一个法,就是怎样帮助企业去识别人才,应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所以那年我就非常有幸地引进和接触到了曼玲老师的系统PDP这个工具,在同时了解了MBPI , 九型人格等等的基础上,我发现PDP是别的工具都不具备的这么系统,这么精准,这么全面,这么清晰的信息,它令我在很短的时间,了解了自己的天赋特质,了解了身边最亲的人,及我的团队、我的员工,每个人的优势,这十多年来一直用它来分析人,识别人,优化团队,然后做教练,然后给企业做针对性的团队优化和咨询。 都知道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德克先生说的一句话,管理最难的就是对人的决策和人才的决策,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人才的决策是带给管理者每天最苦恼,最复杂,最繁琐的。迄

今为止,我们服务的客户他们也感觉到最难的就是对人的价值和人的了解。因此PDP是一个很好的法,帮助我们在非常快的时间了解人的天赋和能力。打个比我们从到北京,我们可以有很多交通工具可以选择,飞机、火车、自行车、徒步,会发现飞机的时间是最短的,当然如果你不恐机的话。我们了解人同样也是,我们可以花上三天、三年甚至是十年去了解一个人的全面,我们会看到企业主最大的一个困扰是,我怎么能快速识别一个人才,我怎样能把他用好,我姑且去观察他三个月,这样子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企业主、企业人力资源经理的时间,我们很难在短时间识别对的天赋和才能,PDP 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效的视角,让我们在最快时间了解一个人在学历以外的天赋特质,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图表: 我们看这冰山形态的图标,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天赋很容易被洞察就是他工作的经验、技能、能力,但是我们很难去看到他的个性态度、他的工作意愿,他的天赋特质,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如果他的学经历吻合,但是他又作不出业绩,是什么原因呢?比说我们招一个市场口的人来,我最近辅导了一家中小企业的业主,他招了15个人来做市场的工作,他没有事先告诉我他是招了以后,让我来做评估,这15个人里面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学市场营销专业,但是他们的特质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李世民如何组建管理团队 王凤翔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 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度,与唐太宗的治国用人之术及其组建的管理团队是分不开的。那么唐太宗是如何在开国登基不久,将天下人才为己所用,组建成一支高效合理的管理团队的呢? 任官惟贤才 自古管理即以人为本。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才用人,提出了“治天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招揽人才,选贤用能看作治国第一要务。他认为争天下的关键是有争天下的人才。因此,李世民早在即位之前的秦王时期,就广纳贤士,文有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等“秦王府十八学士”,武有程知节、秦琼、尉迟敬德等一干猛将。为世艳羡的秦王府臣正是李世民为收人心、组团队建立的人才库。这些人才都成为他日后发动玄武门之变,夺权登基的骨干力量,为大唐创业直至贞观盛世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基础。 李世民以知人善任著称,自有识人用人之道。首先,内选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贞观外臣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妻长孙皇后的哥哥,唐太宗评价他“善于躲避嫌疑,待人接物聪明敏捷,处理事务古人不及”,准备授其高位,但有人以“外戚位三公,嫌议者谓天子以私后家”进行劝阻,连长孙皇后也不同意。唐太宗仍坚持拜其为相,终襄大业。屈突通、尉迟敬德曾为沙场敌将,李世民却能倾心结纳,用之不疑,二人终究效其心膂,立下殊功。魏征早年追随过李密、窦建德,入唐后又成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在宫廷斗争激化时,他多次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本应杀之为后快的唐太宗却被魏征“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气节所感动,毅然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 其次,任人唯贤,不限出身门第。贞观名臣中,即有杜如晦、高士廉、崔仁师等世家大族,又有寒门子弟的刘洎、马周、张亮等,甚至还有出身奴隶而被提拔为大将的钱三陇、马三宝。马周,本一寒门布衣,困顿流落京师后,靠给中郎将常何做门客糊口度日。因偶替常

面相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面相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人力马夫 07年我在杭州有幸聆听了由刘玉圣老师(又名刘易佛)所讲的“面相学与企业管理”,一天的课程,需要搞清楚《易经》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不容易。但是通过一天的学习,我虽然悟性不高,但也知道了一点学习易经的“大道至简”的道理。 学习《易经》,不是为了未来成为什么玄师,或者是去占卜忽悠,而是作为人力资源工作者,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一些历史,掌握并传承一些菁华的东西,在工作中去感悟与分享并运用。 学习易经还在于对佛法的笃信与礼拜,知道学佛是通往觉悟的唯一道路,自感悟性残缺,佛缘不深,作为对智商的补习与深造。 最近,在义乌HR协会新人培训班上课时,大家都希望我能讲讲面相学,作为HR协会会长,只有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了。说实话,这样的命题对我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一直都在学习和研究,但造诣不深,一知半解,为了让自己能更好的了解这门艺术,给自己再学习的一次机会,如是答应大家的要求,开始备课和寻找这方面的资料。现将所学之心得分享,仅供参考。 事情都要由人来做

易经有个观点:即事情都要由人来做,做好是人做的,做坏也是由人做的,“我是一切的根源”。所以看一个企业是否有发展,或者说能发展多远,关键看这个企业的高管人才如何?团队建设、人心人气是否符合个体的命局。大家知道太级八卦图,伏羲画八卦时代大约比有文字记载时代早了3000年,他们开慧后认识到科学技术到最后归纳为几何数学,如果用文字描写,反而会词不答意,给你一张无所不包的图,让你去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的层次越高,智慧越深,给你的启示也就越大。 大道至简告诉我们,宇宙大道都是简洁的,企业所遇到的事情又能复杂到什么地方去。在管理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搞不清楚,停下来换一种思路,往简单处想想,很多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海尔的张瑞敏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为海尔带来的最本质最核心、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什么?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我以为就是四个字-------观念革命。就是观念思维方式的彻底全新的改革。” 不易、变易、简易 “不易、变易与简易”是易经的三大原则,不易告诉我们宇宙间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的,宇宙间不存在没有规律的,用“不易”来看,人的一生是有命运的,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分析,一个知道自已人生轨迹,又能适时改变、创造新机掌握命动的人才是具有潜力的人才。 变易告诉我们,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的,而这变化不是乱变的,而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当然,这种变化又与人有关,那就是变好、变坏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以及由此态度而产生的行为。变易启示我们,昨天与今天的你并产代表未来的你,关健在于你当下的态度与行为。

从古人智慧看识人、用人之道

从古人智慧看识人、用人之道 刘敏杰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其实这一点我们的老祖宗早已对此有深刻的认识。 燕昭王问为国。郭隗曰:“帝者之臣,师也;王者之臣,友也;伯者之臣,宾也;危国之臣,虏也。唯王所择。”(译文:燕昭王(战国时燕王)问郭隗(战国时燕人)如何使国家强盛。郭隗说:“三皇五帝将大臣当做老师一样看待,将臣子当做朋友一般交往;霸王对待大臣如同宾客;只有七国之君才会将臣下视同罪虏。成败之道在此,希望大王有所拣择。”) “帝者之臣,师也”,这大概是尊重人的最高典范了。比郭隗更早些时候姜太公对以人为本也为极精辟的论述: 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鹿,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以启之,无有闭之也。译文:为天下人谋利的,天下人支持他,为害于天下人的,天下人摒弃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夺得天下的情势,就好比众人猎逐野鹿一样,因为天下人都有想分取鹿肉的欲望。就像同舟渡河一样,渡过了河大家就都受益,没有渡过河大家就都要受到损害。 对于选择人控才的标准,姜太公讲有六个标准:“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 文王曰:“慎择六守者何?” 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断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 (译文:太公说:“一是仁,二是义,三曰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就是六种应该信守的品德。” 文王说:怎么能谨慎地选择具有“六守”的臣子呢? 太公说:使他富贵看他是否恃才而逾越本分;让他地位显贵,看他是否自满放纵;交付他权力,看他是否仗权专断;派他作为使节出使看他是否有所隐瞒;使他处于危险境遇看他是否临危不惧;让他处理繁琐的大事看他是否方略无穷。让他富贵而他没有逾越本分,那就是仁;使他地位显贵而他没有娇贵放纵,那就是义;交付权力而他没有仗权专断,那就是忠;让他作为使节出使而他没有隐瞒,那就是信;让他处于危险之中而他没有惊慌失措,那就是勇;让他处理繁琐的大事而没有穷尽计谋,那就是谋。) 而用人的最高境界应该如姜太公所言: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动之则浊,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译文:天下百姓就有如流水一般,阻碍它就会停止流动,疏导它就会川流不息;搅动它就变得浑浊不堪,不去触碰它就可以说清澈明净。哎呀,多么奇妙啊!圣人看到它的开始,就已经推知它的结局了。)因势利导,才能发掘其潜力,才能充分利用优势,正所谓“介虫之捍也,必以其坚厚;螫虫之动也,必以毒螫。故禽兽知用其所长”(译文:甲虫防卫,是用它坚硬的甲壳;必定用它毒的螫子,所以就

九型人格与识人用人课程大纲

九型人格与识人用人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 第一讲:古老而常新的“读心术”----九型人格概述 一、我是谁 1.谁在决定我们的行为? 2.什么是性格?性格是如何形成的? 3.意识与肉体关系,意识与性格的关系。 4.九型人格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5.九型人格与其他性格工具的关系; 6.九型人格的应用领域; 第二讲:解读神奇的“人性地图”——九型人格解析 1.各型号的代表动物 2.各型号的典型特征(体型、气场、眼神、能量) 3.各项号的性格优势以及性格局限 4.各型号代表人物分析(照片) 案例:各型号代表人物视频剪辑 第三讲:通过望、闻、问、切,快速识人技巧 一、通过望、闻、问、切快速认识(识人) 1.如何识别一个人是外向还是内向? 2.如何识别一个人的能量?(高、中、低) 课堂练习:练习用肉眼判断他是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二、现场学员性格判断 1.通过体型来识别; 2.通过眼神来识别; 3.通过能量来识别; 4.通过排除法来识别。 第四讲:九型人格在高效沟通中的应用实践研讨 三、应用九型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1.各型号性格的擅长领域 案例分析:分公司的设立 四、应用九型人格搭建最合理的领导班子 1.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最优搭档、最激烈的搭档 3.如何取长补短? 案例分析:《西游记》团队人物分析 五、应用九型人格进行个性化的有效沟通 1.各型号的沟通特点 课堂练习: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六、应用九型人格用人、留人 1.各型号属下的核心需求 2.各型号下属的有效激励方法; 课堂练习:小李的生日 七、九型人格与领导力提升 1.各型号的领导力的盲区、优势区; 2.各型号学习的对象及成长方向; 课程背景: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意义就是利用好“人”这个资源,从选、育、用、留四个模块上,让“人”这个资源发挥最大化。但企业中常出现如下现象: 在招聘面试过程中,对应聘人员的判断和岗位安排不甚准确,只有在试用期做鉴别;有些员工不热爱本职工作,工作不快乐,在本岗位上无法发挥其最大长处; 企业对员工缺乏了解,对其个人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育; 企业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个性化,找不到最有效的激励点; 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化,造成沟通协调上的障碍; 团队成员之间缺乏相互接纳和欣赏,产生冲突,造成内耗;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企业的目标靠团队来实现。靠每个人在其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所长,靠团队相互欣赏和支持,靠个性化的沟通和激励,这些就是九型人格所能解决的问题。 九型人格已成为欧美企业实用有效的管理工具,被广泛推广到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

牛势领导要做的78件事_第二章 做该做的事牛势领导应该做什么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首领,是一个组织的灵魂。他们所干的不应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关乎团队生存与发展的大事。 做好了这些大事,他就是一个牛势的领导者。就能统筹全局议大事,集中精力抓关键,积聚力量攻重点,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 牛势领导要做的第23件事会识人,善用人 知人善任、用人得法,人才就会知恩图报、群策群力,这是一个领导者缔造丰功伟业的根基。 领导的职责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想要成为一个牛势领导必须会用人。 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自己能够统一天下,并做到先前帝王们不能做到的事,即使西北和北方的少数民族臣服,原因有五条:过去的帝王常常妒忌贤才,而我却喜欢有品德才能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完美,我总是采用别人的长处,避开他的短处;我发现一个人才就敬重他,发现有缺点的人就怜悯他,使他们各得其所;明杀暗害有才能的人,历代都有这种现象,我当皇帝以来,却从未加害过一人。过去的帝王以中华为贵,以少数民族为贱,我独不持这偏见,像爱汉人一样爱少数民族,因此境外部落都归顺于大唐。不难看出,李世民所说的这五条中,前四条都是关于用人之道的。难怪李世民自己也感慨道:要想天下安定,必须会使用人才。 一个领导者即使再能干,能力也是有限的,因为他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完。成就大事业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共性,就是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关于人才的重要性,有句话最为经典,就是得人者兴,失人者亡。这是自古以来所有成就事业的牛势领导们都有所共识的一条真理。 在中国历代的成功帝王里,刘邦不但谋略最差,而且还是一个十足的无赖。他从小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喜欢下地劳动,又不如哥哥会经营,还好酒色,骗吃骗喝是常事,所以被乡亲称为流氓,被其父亲训斥为无赖。但刘邦有一项别人所不能企及的优点,那就是善于用人。 为刘邦打下江山的人才,除了张良、韩信、萧何、陈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之外,还有很多值得提及的人: 杀狗为职业的樊哙,屡建战功,救驾鸿门;沛县尉马车驾驶员夏侯婴,能征善战,曾救下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编席兼吹鼓手周勃,勇冠三军,屡立战功,在刘邦死后平定诸吕,安定了汉朝江山;山大王英布,先跟着项羽灭秦,后来叛楚归汉,成为刘邦三大主将之一;酒鬼郦食其投靠刘邦以后,凭三寸不烂之舌,屡建奇功;落魄书生叔孙通在刘邦得天下后,制定朝仪,让刘邦过足了皇帝瘾……以及陆贾、随何、魏无知、郦商、张苍、娄敬等众多来自三教九流的人才,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为刘邦流了汗,洒了血,出了力。正是由于刘邦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了一个团队优势,因此他夺得天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领导者与下属不同在哪里呢?一般下属以其能力强弱来衡量才干,而领导者却是以能否任用人才作为其能力的依据。领导成就事业的杀手锏就是深谙用人之道。也就是说,除了领导者

论唐太宗举贤 -

论唐太宗举贤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贤明的君主之一,他的用人之道和从政之道盛传至今,当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就如《太宗举贤》中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说的正是唐太宗的举贤之道! 知人善任,举贤荐才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唐太宗举贤就是用人之长,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担心的只是自己不能识人,也不能说今世没有能人。的确,作为一个领导者,需要的不仅是领导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发掘人才,懂得用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的人才来帮助你。懂得用人才也是人生的一种艺术,因为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有特长总会也有缺点,要运用它们,就必须做到不拘一格,用我所用,只要是有能力的,可以胜任的,都要人尽其才。 纵观历史,一直以来都有争论到举贤避不避亲的问题,不避亲又怕别人说是靠关系的,如果避亲了又怕无法用到真正的人才,但其实关键的问题是举荐的人到底是不是可用之才,如果可用,又用得着去避亲吗?只要有所贡献,事实会说明一切,而且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人会怀疑一个有能力的人,因此,举贤不仅是一种胆识也是一种艺术。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上,举贤不避亲就会变得十分的敏感。比如前段时间的25岁的女镇长,媒体报道说她有个“官爸爸”,是干部的子女,有违规提升的嫌疑,

不久25岁的女镇长就辞职了。为什么她会被怀疑呢?难道干部子女就不能升吗?如果因为她是干部子女而浪费了一个人才,那是多么的可惜啊,年轻的女镇长确实缺少了点经验,但她可是社会的新力军啊,更何况能力才是判断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结合今天,唐太宗举贤就是要告诉我们在选人才的时候不能对其苛刻要求,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而不是要别人样样都精通,学会发现长处才不会埋没人才。 当前,中国正在处于伟大的民族复兴中,对人才的需求是那么的迫切。对于有才能的人,我们要用尽其才,更要制定完善的社会制度,完善的法律规范,吸引更多的人才,防止人才大量地流向海外,扭转局势,加强社会的舆论,这样才能做到用尽其才。反观唐太宗举贤,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更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一切都离不开唐太宗的举贤之道、用人之道。我也相信,到了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的时候,就是中国民族繁荣强盛的时候!

九型人格之识人用人之道

九型人格之管理者识人用人之道 课程前言: 1.根据权威管理机构统计:在企业中高管用人中存在「平均打击率」即三三率,三分之一正确;三分之一差强人意;三分之一错得离谱。 2.根据罗老师的研究:性格相近的用的正确,性格有些差异的差强人意、性格差距很大的错得离谱。 3.九型性格是西方企业最流行的管理心理学课程,能使管理者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变化,高度地感知团队成员的心理感受,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个性化地提高每个成员的执行力。 课程特色: 化繁就简,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生动鲜活的课程;重点突出,从每种性格最强项入手,揭示每种性格的生命光辉;简便实用,四种管理应用,立刻见到效果。 课程目的: 系统学习九型人格的理论,掌握识别自己个性和他人个性的方法,了解性格对事业的影响,学习个性的沟通、激励技巧,挖掘自身个性优势,学习在工作中使用九型人格的技巧。 课程目标: 1.如何识别下属的优势和不足; 2.如何根据下属的优势安排最适合其发挥的岗位; 3.如何搭配优势互补的管理团队; 4.如何培养下属克服不足; 5.如何消除团队中的紧张关系; 6.如何帮助下属度过事业高原期; 课程对象:尚未系统学习过九型人格的企业管理者。

课程时数:两天,共12小时 课程人数:最多不超过60人 课程风格:风趣幽默,旁征博引,课堂氛围活泼热烈 课程提纲: 第一部分:管理者如何用人 1、企业家团队应有什么人组成 2、审视你的团队成员,他们能帮你做什么?有什么长处和不足? 3、什么是高执行力的团队,性格与心理对执行力的影响。 4、案例讨论 第二部分:知己篇:识别九种不同智慧的人才 1、心理学与性格的关系 2、性格的产生 3、性格与工作环境的影响 4、工作压力下的性格变化 5、自我认识自我调试自我成长 6、九型性格描述 ◆标准型 ◆助人型 ◆成就型 ◆创意型 ◆理智型 ◆警觉型 ◆活跃型 ◆领袖型 ◆和谐型 7、九型性格的心理分析: ◆每种性格的主要价值取向

贞观之治对中国梦的启迪

“贞观之治”对实现中国梦具启迪 作者:胡冰 [国家信访局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其时,社会呈现出政治清明、重视民生、广开言路、倡廉用贤、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的安定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个皇帝,曾饱尝战乱之苦,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楚深有感触,故其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把百姓安定、四境安宁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资治通鉴·唐纪》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治国之道等,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历史上,历朝历代君主登基后,最大的愿望和追求是江山稳固。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极其困难。正如侍御史马周上书李世民所言:“三代(夏商周)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其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贞观二年,李世民读《隋炀帝集》后,对大臣说,我发现炀帝亦崇尧、舜而诋桀、纣。魏征说,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李世民听罢道:“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后妃徐惠曾上书李世民,“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原因是“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

利忘害,肆情而纵欲”。对此,李世民深以为然。他说,“齐后主、周天元皆重敛百姓,厚自奉养,力竭而亡。譬如馋人自啖其肉,肉尽而毙,何其愚也”;“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由此看来,对执政者来说,居安思危须日慎一日。 李世民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世民及其臣僚的上述论述表明,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真正强盛起来,必须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世民十分重视广开言路。他曾召见给事中张玄素,问以治道。张玄素答:“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李世民认为,张玄素所言非常重要,故“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并专设谏官一职。其时,李世民从谏如流,大臣进谏蔚然成风。魏征等一批忠直之臣,对李世民的过失,直言规劝谏诤。比如,李世民的长女长乐公主出嫁时,因其是长孙皇后所生,便令人以厚礼相送。魏征得知后,上谏阻止。当李世民把魏征谏言传给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说:“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诚然,李世民亦有按捺不住的时候。魏征曾当庭面折李世民。李世民罢朝后,气愤地对长孙皇后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魏征每廷辱我!”然

管理者用人之道

管理者用人之道:物尽其责 选人用人之道,博大精深,是所有想在领导职位上呆得长久的人、所有立志于凝聚人心、干一番事业的人必须练就的本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领导者,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必须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正确识人、择人、用人,为自己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 最高的管理者莫过于一个国家的领袖,从我国历代优秀的领袖身上可以看到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管理艺术,纵观中国历代君王,具有管理才能的人众多,如姬发、刘秀、李世民、康熙等,有人认为,其中最具管理才能及深谙用人之道的当属刘备。 从几次大的战役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相当强的作战指挥能力,但刘备清楚自己的谋略不如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人,于是很少发表自己的主张,更很少一意孤行,只是通过发问、求教来鼓励那些比自己能力卓越的人出谋划策。从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可以看出刘备的武功也不弱,但刘备很清楚,自己的武功远不及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所以除虎牢关外,自己从不冲锋陷阵,依然是通过激赏有能力的下属去为自己卖命。 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即是如何选人、用人,刘备看人的眼光很准确,下属能力超群,且都忠心耿耿,刘备更是亲贤臣,远小人,使组织形成了强大的核心凝聚力。刘备不仅善于识人,用人,更懂得如何让这些能人为自己所用。最初清楚自己能力不足,通过结拜得到了关、张两位武艺超群,对刘备不离不弃的好帮手,又以茅庐三顾感动了诸葛亮,此时刘备已拥有了三国时期顶尖的谋士与武将,后又通过礼贤下士,收买人心等手段,网络了大量的人才,使自己迅速从无寸土安身之地,到后来的三分天下之势。 刘备深谙人才是立足、之本,人和可创造天时、地利的道理,而用兵、谋略、势力等综合实力强过刘备的曹操在管理、用人方面却显得多疑无常,刚愎自用,对下属授权不足,凡是攻于心计,缺少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宽厚仁德与更加宽广的视野。且事必躬亲,从多次亲自挂帅出征即可看出,相比之下就没有刘备那么悠闲轻松了,曹操虽然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并未统一天下。 管理者如何用人?先看一个小故事:用人之道

跟孝庄太后学习企业管理识人用人之道

跟孝庄太后学习企业管理“识人用人”之道! 清代太宗皇太极妃。谥号孝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女。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颇受关注的人物。孝庄皇后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在明末东北各族各部的混战中,她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摘自百度百科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令人谈为乐道的女性来说,当属武则天、孝庄和慈禧三人了。对于古代的三从四德的封建思想来说,这三个女性彻底颠覆了“男为尊”的理论。武则天一统天下,独掌为尊;而慈禧垂帘听政,败国丧权。相对之下,武则天为得皇位害女杀子,过于血腥,而慈禧却割地卖国,为千古罪人。对于孝庄太后来说,则多了几分亲切和好感。毕竟历经三朝皇帝,大清得以延续,也是因为依附于孝庄的聪明才智。(易发传真个人评价,不做其他用处)

最近又迷上了《康熙王朝》(又名“康熙帝国”)这部电视剧。二月河的诸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就数这本书了,而经过导演和各位演员的高超演术,更是让这部戏成为诸多热爱清朝历史的典范。昨天正好看到吴三桂因康熙撤藩而在云南举旗造反。大清王朝岌岌可危,察哈尔王叛军也离朝廷不足百里。当朝廷无兵可抗时,康熙皇帝说:孝庄太后袖管中还有上万铁军。于是乎便有了孝庄太后宴请进关后以前的各位奴才之事。 这是这篇博文中的重点,孝庄的宴请中却让我真正的明白到孝庄的驭人之道,更是让我佩服不已。其实孝庄太后的用人之道在我看来简单的说可以归纳成两个字:恩和威,正所谓恩威并用。首先孝庄为了得到奴才的忠心,在入关后大量提拔先前曾伺候过他的奴才,正如孝庄太后所说:很多以前的奴才成了主子,就连奴才的奴才也成了主子,还有周培公在训兵时斩因喝酒迟到的二等候,一个仅仅是为孝庄梳头的宫女的儿子竟然已经成为二等候,可见孝庄的恩情有多大。所以很多人都是因为受到孝庄的恩情后感激不尽,才原为孝庄太后效鞍马之劳。而当听说到孝庄太后说要他们的家眷、壮丁、帮工来打退察哈尔王叛军时,很多人都静了下来。因为毕竟都是他们的家眷,他们的疑惑和思考也是应该的。此时孝庄太后便运用了第二个法宝:威。孝庄看到大家都在沉默,于是便说道:大家跟随我已经多年,如果大家觉得为难,那孝庄也不会记怪大家,喝了这碗茶后孝庄与大家恩怨两决

陈芙蓉《识人有“型”----九型人格识人用人术》

九型人格之识人用人术 课程背景: 在这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弱和经济发展的快慢、一个组织的兴衰成败,越来越取决于对知识的创新和应用的能力与效益,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取决于人的素质,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 古人言:“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唯用者,识必先”。只有对人分析了解,你才能挑选出你需要收纳任用的人,只有对人能分析透彻,你才能让你任用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的才能。 我们应当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合理开发与运用。然而,当今社会上“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的情况比比皆是。许多单位正是因为不能慧眼识才、量才而用而直接导致了员工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要改变这种局面,当务之急就是找到在识别与运用人才方面的偏差,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 九型人格识人用人术,可以帮到您!相信通过九型人格的测评和分析,贵公司能培养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从而能让贵公司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课程收益: 1.运用九型人格学问,了解企业需要何种人才; 2.运用九型人格学问,掌握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3.运用九型人格学问,科学的识人用人; 4.运用九型人格学问,对现有人员给出提升建议。 课程方式: 善于采用互动方式与学员进行沟通与连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视频播放、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授课直观形象,启迪思维,指导实践。与时俱进地将心理学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以及现代先进文化、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员深入思考,获得专业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提升内在素质与修养水平,并能自如地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课室要求: 1.封闭式教室,课桌呈“U”摆设,无须课桌,方便学员讨论。

为帅之道

为帅之道 中国有句古话:“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睿智者治法。”治人,管理人,要求的指挥要更为高超,这叫“上智者”,比“上智”还要再高一个层次的叫“睿智者”,这个层次的人可能是制定治国大纲、思想体系、法律制度的人才,这是人的三个层次。 刘邦曾问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啊?”韩信说:“陛下大概带几万兵吧。”刘邦就追问韩信:“那么你能带多少?”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后来韩信被刘邦抓住了,他说:“陛下您跟我不一样,我不过是善将兵,你是善将将。” 帅者:将将之人也。 为帅之道有六个层面: 一是修身历练之道, 二是理性智谋之道, 三为识人用人之道, 四是刚柔并济之道, 五“造钟”规制之道, 六是进退全身之道: 一.修身历练之道 钱钟书先在《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里面有一个说法:世道不好了,坏到连魔鬼都失业的程度了,大家琢磨这话,很有意思。魔鬼的职业是干什么的?是专门干坏事的,他为什么失业了?因为坏事被人干了,所以他就失业了。庄子说:“终身役役而不知其所归。”终身被功名所束缚而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本意应该归结到何处。高人重道,常人重术,没有哪一代中国人像我们这一代人这样把追求财富的手段发展到无以复加,然而注重钻营之“术”,而不修身养性,我们的企业就会被“物欲”所控制。庄子说“物物而不为物所物”,要控制功名利禄,不要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把自己的本性都失去了,把良心都弄丢了。作为另外思想家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君子虽然追求功名,但是不被功名所束缚。日本有个人叫涩泽荣一,参加过明治维新,后来觉得自己不适合从政,改为经商,一生当中创办了一百五十多家银行和企业,是日本劝业银行的创办人之一。他一生以论语作为自己的经商之道,而且还到处宣讲,被日本人视为“经营之神”、“经营之父”。他到了八十多岁退休时和朋友办了一个书院,继续宣讲论语的伦理道德,也写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叫做《论语加算盘》,论语讲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算盘代表追求经济利益,他把两者结合起来。按照我们传统的说法,这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涩泽荣一觉得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起来。

识人三十六术,相人之术

识人三十六术,相人之术 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哪种腿型的女人最好命? 夏季是个露腿的季节,白花花的大腿在夏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是从审美层次上来说的;那么,你知道人们可以根据人的腿型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以及拥有这些腿型对待感情的态度。不妨随小编一起去识人三十六术看看吧。萝卜腿指的那些脚脖子很细,小腿肚却很大,不成比...【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之二:耳朵 小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大人们说耳垂肥厚的人命好,懵懵懂懂的年纪对大人们的话半懂半不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似乎大人们说的似乎是对的,那些肥头大耳的人似乎命都不错,那么从耳朵可以看出什么面相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1、大耳:稳重谨慎头脑清醒耳大耳门亦大,耳...【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之一:眼睛 大眼睛开朗活泼有一双又明又亮的大眼睛是每个人的愿望,特别是女性,其原因就是因为大眼睛者性格开朗、活泼可爱,这种人一般心胸比较开阔,不计较小节,善与人相处。大眼睛的男人一般都比较灵活大胆,具有多方面的才能,语言水平高,办事速度快,他们的眼睛会说话,...【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之三:鼻子

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之所以我们说从外貌观察人,因为人的外貌的健康程度和特征可以反映人的内在品质。鼻子同样也是这个作用。鼻子可以预示一个人的财运和能力,信不信由你,但还是先看看,你(或你的另一半)的鼻子大小在面相中是属于小鼻还是大鼻呢? 1. 孤峰独耸鼻...【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之四:眉毛 粗眉的人较男性化,性情积极而好冲动;细眉的人比较女性化,性情消极,优柔寡断。新月眉看起来漂亮,但若是男性长了这种眉毛,他的性格一定比较懦弱。此外,粗眉的人往往会得到双亲的庇护。眉梢比外眼角长的人,会体谅别人并具有雅量,经济上比较充裕。眉毛短的人与双...【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之五:下巴 脸颊和下巴是人面部的根基部位。面相学上认为人的脸颊和下巴主导人的荣华富贵,对否暂且不论,这两个部位的配合的确给人与众不同的感受。通常下巴突出的人,具有丰厚的爱情欲望,而下巴凹陷的人,对爱情则十分冷淡,或者爱情不专一。下巴发育良好的人,其精力绝伦,常...【识人三十六术】识人三十六术之六:头发 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东西多多少少会透露人的内在信息;头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装饰品,从中可以看出人的性格趋向。头发粗直、硬度高的人为人豪爽,行侠仗义,不拘小节,对朋友总是以其当先,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浅析唐太宗的用人之道 摘要: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唐代最有作为的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究其出现的原因,与唐太宗善于识人、用人密切相关。唐太宗用人之道的特点主要有:一、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二、知人善任,洞人不疑;三、科举取士,广揽人才;四、严以律己,虚心纳谏。 关键词:唐太宗;用人之道;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生于开皇十八年,武德九年继承皇位,卒于贞观二十三年。庙号“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唐王朝的实际奠基人。他在位期间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民族融合,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前无古人的盛世局面,其原因可能与唐太宗李世民高超的识人、用人之道密不可分。他的识人、用人思想丰富而系统,细腻而远见,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份光彩夺目的珍品。时至今日,对我们如何识人、用人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意义。 一、唯才是举,不拘一格 人才是事业之本,如何选拔和任用人才是关系到兴邦强国的大事,李世民深知此理。所以,唐太宗主张贤人政治,认为治国必先得人。他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①贞观年间涌现出大批治国贤才,如李勣、魏征,张亮、戴胄、侯君集、张行成、马周等。参与朝政的大臣来自社会各阶层,如关陇贵族有长孙无忌、杜如晦;江东世族有萧瑀、虞世南、褚遂良;士族有高士廉、房玄龄、王珪;山东庶族有程知节、马周等。各地人才风云聚会,同心协力为唐太宗的统治献言献策,形成了人才辈出的局面。 “唯才是举”是李世民选人用人的基本标准,即只要有才能就加以任用。做官是凭本领的大小,要的是真才实学,而不凭亲疏远近,不论门第的高低。他不仅从亲人、旧人中筛选贤能,加以任用,而且从疏人、新人甚至敌人中选出不少文武奇才,大胆提拔。他对古人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用人原则大为赞赏,主张任用官员只用贤能的人,不计资历,不看世族庶民,一概以贤才取用。 (一)不计出身门第,士庶并用 君主选用士族地主,魏晋以来殊为多见,甚至形成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以致竟成为禁锢人才发展的一项弊政。唐太宗力整前朝用人之过失,把眼光转向广大的庶族地主,同时也不放过有才能的士族地主,采取了士庶并举的方针。如他早在藩府时,就注意物色有才能的庶族地主房玄龄、张亮、侯君集等人;同时也信用士族地主高士廉、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人。继位后,选拔士庶地主的条件更为优越了,王珪、韦挺、魏征、马周均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例如:马周,出身贫寒,当时是中郎将常何家中的一名门客。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让朝臣上书议论朝政得失,中郎将常何不识字,但是所上二十多条竟条条辩理精辟。李世民惊奇地追问常何,常何说是家里门客马周所作。李世民觉得他是个人才,立即召他进宫,但马周却迟迟不来,李世民不厌其烦的四次派人去请。李世民召见后,当场拜为监察御史,再迁中书令。马周为官时处事公正,清正廉洁,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解析识人用人之道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 达即文章”,人生“千难万难”莫如“人心隔肚皮”哪!可见“人心不古”、“人心高深”、“人心难测”; 对人心的识别,是“横看秦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一印象可识别人心:从对方的举止容貌可识人心;从对方的眼神可识人心; 从面部表情的变化可识人心;从对方的体型坐相可识人心;从对方的衣着服饰 可识人心。言语心声可识别人心:闻其声可知其人,从声音的清浊可识人心;从语言的风格可识人心;从言辞的锋芒犀利可识人心;从笑声中可识人心;从 谎言中可识人心,还可以识别什么是假言假语,什么是花言巧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识别小人:识别出什么是阿谀奉承之人;什么是落井下石之人;什 么是好拍马屁之人;什么是好耍阴谋诡计之人。识了小人还要识能人:什么是专才;什么是全才;什么是精才;什么是帅才;什么是最需要的人才;什么才 是“国际型人才”。 识人须有识,这是不容怀疑的公理。所谓识,就是指见识、胆识,或者叫远见 卓识,主要是能够把事物发展规律,给予恰当处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的创新。具体讲,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战略眼光和预见性,能看准时代前进的方向,善于驾驭各种坏境,即 所谓"识时备者为俊杰"; 二是在工作上能发现和解决关键问题,抓住突破口,找开新局面; 三是对事物具有一定深度和独到的见解,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的判断力。识人需要有胆有识,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力和判断力。识人需要有胆有识,无胆无识是决不能发现人才的。清代诗歌理论家叶燮将诗歌所表现的客观现实 概括为:理、事、情;把诗人主观能动性地反映现实在内在因素归纳为:才、胆、识、力。他讲的识,指的是辨别能力,认为才、胆、识、才四者交互作用,四者这间,识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惟有识,则有非明","识明则胆张","人惟中藏无识,则理、事、情错陈于前,而浑然茫然,是非可否……" "且夫胸中地无识之人,即终日勤于学,而亦无益,俗谚谓为" 两脚书橱".记诵日多,多益为累。及伸纸落笔时,胸如乱丝,头绪既纷,无从 割择。中且馁而胆愈怯,欲言而不能言。"叶燮还指出:"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卤莽、为无知,其言背理背道".也就是说,无识之人,写诗是注定写不好的。

浅谈唐太宗用人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浅谈唐太宗用人的科学性与适应性 “仁人如巧匠之制木,值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值长短,各种所施。明主之仁人也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将无弃才,明主无弃士。”唐太宗的这段话放到今天,简单地说就是世上没有无能之辈,只有放错了位置的人,做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只有容纳不同的个性与特点,针对不同个性与特点的人进行区别对待,量才使用,才能做到人尽其才。 从古到今,许多的先贤圣哲都有过这样对用人方面的阐述,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天下是没有绝对的完人的,一个人即使在这里是一个完人,换一个地方就可能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在这个地方是个了不起的人,到了另一个地方可能是个无用的人。对事物与人的认知必须先把时间、空间、立场、条件、环境、背景、角度等等考虑清楚之后,才会有一个比较真实的效果。在现代企业中也流行这样一句话:“识人才能用人”。人海茫茫,你怎样才能识人?一些人除了自负冷漠之外,还存在其它原因。识人的客观障碍有:人不能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试验。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外有所感于物虽同,内有所触于心则异;人的表里未必如一,因为人心不同,就像人的外貌不同一样;人的内心活动,未必就流露出来。所以孔子曾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汉高祖刘邦也跟他的群臣说过这样的话:我何故能得天下?而项羽又何故不能得天下?他自己这样说,论运筹帷握,我不及张良,论政策、供应与保障,我不及萧何,论打仗攻取,我不及韩信,他们三人是当世豪杰,我能依仗他们;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用,故我能能得天下耳! 诸葛亮在识人用人上也与唐太宗的用人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说:“烦使之而观其能,卒能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态,观其好恶而知短长,观其交友而知贤肖,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举其所美观其所终,远使之而观其终,近使之而观其敬,屈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如果想成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必须懂得人是有个性、有特征的,只有了解人的个性特点,才能够真正领导好自己的部下。

《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与识人用人之道 ——“心”领导力系列培训课程 课程背景: 清代学者魏源曰: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用人成事! 随着我国企业变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在人才招聘方面出现了激烈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在这种经济浪潮下,企业对中高层领导者的识人用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拓宽人才进入途径,如何进行不同性质团队的搭建,如何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如何有针对不同特质的人进行组织培养,如何实现企业对人才的选、育、用、留的最优化。 本课程将使用PD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通过科学的测评及解读,借你一双慧眼,掌握快速识人用人的方法,实现企业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发展目标,用先进理念和技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真正做到适人适岗,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从而达到强化企业人才的目的,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取生存和发展环境。 课程目标: ●找到快速识人用人的方法,使人力资源管理更科学,更有针对性 ●轻松认识自我、突破自我,,开启个人天赋领导力 ●获取快速了解他人、结识他人、影响他人的交际法宝 ●运用天赋领导力带领成员完成目标、达成绩效 ●科学化分析组织成员,有效使组织成员达成共识 ●建立人才管理标准化,降低组织内部的冲突与危机 授课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业老总、HR、企业中高层管理干部及优秀管理干部、后备干部 授课方式:演讲+体验+案例+视频+互动=生动形象+寓教于乐 课程大纲 第一讲:PDP优势理论——理论篇 一、管理者面临的四大挑战——选、育、用、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