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氧气的制法

氧气的制法

氧气的制法
氧气的制法

课题3 制取氧气

一、药品和方法: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为无色液体,加水可配成过氧化氢溶液,常保存在棕色瓶中,过氧化氢溶液又叫“双氧水”。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2、加热氯酸钾(常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氯酸钾是白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3、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是紫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探究

问题:(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不加入二氧化锰能产生氧气吗?

探究一: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步骤一: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燃烧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放出氧气少。

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结论:常温下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加热氯酸钾,不加二氧化锰能产生氧气吗?

探究二: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3)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着什么作用?

4、催化剂:

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概括为:“一变,二不变”

一变:二不变:

催化剂的阐述:

(1)催化剂分为正、负催化剂

正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在化学反应里,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 此说法是否正确?

(2)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A :1g 氯酸钾

B : 1g 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同时加热A 和B , 谁的反应速率快?谁产生的氧气多?

(3)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如果取出,还能再用,这说明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还可用它来加快反应速率

上接探究一

步骤三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

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 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结 论:二氧化锰仍然在起作用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4)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氯酸钾的催化剂

催化剂具有专一性,专门用来催化某一类反应,二氧化锰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一个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有多种。

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减慢物质的反应速度

B.加入二氧化锰可使过氧化氢产生更多的氧气

C.催化剂加快物质的反应

D.二氧化锰可以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改变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产生氧气 B.催化剂能加快物质的反应速率

C.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D.加入二氧化锰可使氯酸钾产生更多的氧气

二、原理

(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表达式: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表达式:

(3)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表达式:

三、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总结:“一变多”

化合反应:“多变一”

如:碱式碳酸铜

铜+二氧化碳+氧气+水

四、装置的选择

一套制取气体的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一)发生装置

1、固固加热型

药品(反应物):固体

要求 条件:加热

加热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固液常温型

药品:固 + 液

要求

条件:常温

(二)收集装置

1、排水集气法

要求:所收集的气体(不、不易、难)溶于水、和水不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3、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注:①排气法要求所收集的气体不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反应

②导管要尽量通入瓶底,以便将空气排尽

(三)万能装置

图2此装置可用于排气法收集气体: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 气体从( ) 口进,

空气从()口出。-----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气体从( ) 口进,

空气从()口出。-----向下排空气法

图3此装置可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从()口进,水从()口出。

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原理: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药品及仪器:高锰酸钾(紫黑色晶体)

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胶塞的导管、集气瓶、水槽、脱脂棉、玻璃片等。

实验步骤

查:连接好仪器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定:从下而上,从左到右固定装置

点:点燃酒精灯

收:收集气体

离:把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操作注意事项:

(1)发生装置:

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冷凝水回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②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气管;

③停止加热时,要先将导管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先熄灭酒精灯,会

使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④导管伸入试管不宜太长,稍伸出胶塞即可,否则不利于气体的导出。

(2)排水法收集氧气:

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为试管中原有的受热膨胀的空气。

(3)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应将导管尽量的伸入瓶底,以将空气充分的排出。

(4)检验和验满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说明该气体为氧气。

验满: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验满: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已收集满。

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四、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原理:

药品和仪器: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橡胶塞、导管、集气瓶、水槽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下

端管口,若漏斗中液面最终不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注意: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氧气从漏斗中逸出。

③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优点:

过氧化氢分解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方便,且可以通过漏斗控制反应速率。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分数与一位小数的基础上编排,主要内容是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是系统教学小数知识的开始。结合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还要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数和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求小数的近似数等内容。全单元编排九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 例2小数的计数单位 例3小数的计数方法、数位顺序、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例4、例5小数的性质 例6应用小数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 例7比较小数的大小 例8把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 例9取小数的近似数 单元整理与练习 小数的意义是全单元的教学重点。从认识整数到认识小数是认数范围的一次了不起的扩展,不仅增加了数的知识,而且增强了应用数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小数以后,计量、测量物体的长度或质量,如果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就可以用小数表示。认识小数首先是理解它的意义,只有建立小数的概念,才能陆续掌握小数的其他知识。本单元里不安排小数点移动位置和名数改写等内容,是为了集中精力教学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这是抽象的数概念。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中的零散经验和对小数的初步认识,但仍然需要大量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并通过抽象与概括逐渐构建完善的小数概念。还需要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思考,逐步理解小数的本质属性。 小数的基本性质也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理解小数性质需要以小数意义为基础。明白了小数的计数方法,掌握了小数的组成,理解小数性质就不难了。 (一)以两位小数和三位小数的意义为重点,教学小数的概念和计数方法 十进分数除了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形式外,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即小数。具体地说,分母是1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教学小数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关系,这就是需要建立的小数概念。 教学小数的概念编排三道例题,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和渐进性。例1联系具体数量回忆

基础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准备】 药品: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 仪器、材料:铁架台、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燃烧匙、火柴、酒精灯、烧杯、木条、木块、纸片、砂纸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 [问]哪一瓶是氧气?如何检验? [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哪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用一种方法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并验证它的性质并思考[问题与交流]。 [注意事项]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1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理解和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抽象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 )分之一。 0.7里有( )个0.1。 (2)10个0.1是( )。 10个0.01是( )。 (3) 写成小数是( )。写成小数是( )。 (4)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教学小数的产生 (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的宽度,发现了什么? (2)请同学们口答下面的题:(用整数表示结果) 1000÷10= 100÷10= 10÷10= 1÷10=

(3)总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也常用小数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从而产生了小数。 3.教学小数的意义 (1)填写 ①投影出示:在图中填出分数和小数。 学生填完结果并订正 ②启发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导学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还可写成0.1米?(板书: ④总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一位小数) (2)出示米尺教具 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据以上学习你能知道什么?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由于对一位小数有了一定的理解,在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言,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 (3)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是多少? 学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图 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1毫米,并说明理由。启发学生明确:1毫米 提问: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几位小数?(板书:三位小数) (4)抽象、概括小数的意义 ①把1米看成一个整体,如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表示?引导学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 这样的分数写成小数时,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 ③什么叫小数?引导学生讨论。 ④师生共同概括: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一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与作业

第二章第1节性质活泼的氧气要点 一、氧气的性质:(主要存在于空气中,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的气体。液氧、固态氧为淡蓝色. 2.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 (1)、氧气跟金属反应:与镁、铁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与磷、硫、碳等反应(详见知识点二) (3)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二、用途: ? 1.支持燃烧(助燃) 2.供给呼吸 三、氧气的制法: (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沸点不同,属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法: 1.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 (1).药品:、高锰酸钾 (2)原理: )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 2KMnO4K2MnO4 + MnO2 + O2↑ (3)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连接装置)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 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 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 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 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 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⑤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原因:氧气难或不易溶于水;特点:纯净但不干燥。)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原因:氧气密度比空气稍大;特点:干燥但不纯净。)。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⑦再停止加热 ⑧整理器材。 ! 注意事项: 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在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微粒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4.1 200多年前,_________提出了“没有人能够将_________再分”的论断。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_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_________提出了一个原子模型:原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的。 答案:道尔顿原子汤姆生电子卢瑟福原子核核外电子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解决问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3、“做一做”及第47页练习十一第6~9题。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整十整百人民币的兑换。 2.在学习使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兑换人民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能兑换整十整百数人民币。 2.提高学生迁移的思考能力、小组合作的学习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元、10元、100元人民币、1美元钞票。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xx同学准备去美国旅游。旅游总要买点东西,需要用当地的钱。那么我们就要用中国的钱兑换美国的钱,也就是用人民币换美元,同学们看图。(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图上有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师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交流。 概括:1.我知道了一元人民币可以换0.1563元美元,也就是1元人民币和0.1563元美元一样多。我们的钱在美国买东西不方便,需要换成美元。 2.我们需要兑换1万元人民币。 3.问题是:1万元可以兑换多少美元?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大家分小组交流一下吧。(要注意的是让平时少发言的学生先说。)【新课讲授】 1.师生交流兑换的方法。 提问:谁说说怎么兑换呢? 学生交流发言。 可能是:(1)1万元人民币就相当于1元人民币×10000,所以能换的美元也就是0.1563元×10000。 (2)也就是把0.1563扩大到10000倍。 (3)这个用乘法我知道,但是怎么算呢? (4)可以根据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乘10000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 (5)老师补充,得数就是1563美元。 提问:同学们说得对,说明在小组交流时你们“动口动脑动笔”这“三动”做得很好。那如果实际只兑换出156.3美元的话,那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是只兑换1000元人民币。0.156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就是156.3,说明扩大到1000倍,是兑换了1000元人民币的结果。 提问:还有办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 归纳:1万元人民币可以兑换美元1563元,如果这是对的话,1元人民币可以换1563的万分之一,就是把1563缩小到万分之一。用算式是1563÷10000,我们把1563的小数点

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学案

年级初三教师时间星期学科化学课型实验课课题3 氧气的制法与性质 教学目标1、练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学习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2、通过实验,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教学 重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练习基本实验操作。 课前检测 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D.氧气不易溶于水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A.木炭B.硫C.铁丝D.磷 3、下列药品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高锰酸钾C.氯酸钾和二氧化锰D.氯酸钾和高锰酸钾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不需要的仪器是 A.单孔塞B.酒精灯C.试管D.长颈漏斗 5、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增加氧气的产量B.提高氧气的纯度 C.使氯酸钾在较低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D.干燥生成的氧气 学习新知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名称高锰酸钾 化学式 药品色态 反应原理 (2)发生装置及注意事项: 根据所用药品的状态及反应条件,实验室制氧气应选用下列装置中的型。 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如上图,标有序号的部位应注意如下事项: ①处:试管口应倾斜;②处:试管内导气管口应; ③处:铁夹夹应夹在试管;④处:应用酒精灯的进行加热。注意:若用第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导气管口应放少量的。(3)收集装置:方法:、。 注意事项: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管口应接近;如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时,当气泡出现时才可开始收集气体。(4)检验和验满: 检验氧气的方法:。 验满氧气的方法:。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将药品(约占试管容积1/5)装入试管内(用高锰酸钾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固定仪器→加热(加热前,应做好收集准备)→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再。 2、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色味的体,其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①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步骤: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烧红后,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由瓶口缓慢插入);待反应完毕,取出坩埚钳,往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好玻璃片,振荡。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发出,放出,生成一种。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实验步骤:取几根细铁丝,用砂纸打亮,拧成一束,呈螺旋形绕在一根火柴上,点燃火柴,待火柴将烧完时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瓶中装有少量水)中。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生成。 做这个实验时,集气瓶中应预先放少量水或沙子,其目的是。 反馈 检测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 ___; 其中用法收集的氧气更纯,用此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 ①把药品装入试管中并固定仪器②加热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 水法收集气体⑤停止加热⑥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A、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B、其中,⑤和⑥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其原因是。 C、在步骤①中,试管口应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处。 D、在步骤④中,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 作业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构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原子的结构 (1)卢瑟福推测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电子在______外“很大”的空间内运动。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______和不带电的______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______,都比电子的质量______,因此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______上。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方便简明地表示______。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①圆圈表示______,②圈内的数字表示______,③弧线表示______,④弧线上面的数字表示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的______作为基准,计算出其他原子的______,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计算公式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其单位是1,一般省略不写。相对原子质量还近似的等于______之和。 3.离子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多数______ 原子;有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______电荷的______,如许多______原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核是______的。有的原子既不易失去电子,也不易得到电子,如______ 的原子。 4.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是由______构成的;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______。 m,则实际质量为g n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g ______。若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核内中子数为N,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6.已知溴的元素符号为Br,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20201109223249)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 1 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2.出示小石块和 1 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2.讲述量筒(或量杯)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 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 凸面平。) (3)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 -V1 ,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1.学生分组实验:测石块的密度提问: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1)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2)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策略 3.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方法(包括药品、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初步学会气体制备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引导设计实验装置。 2、在阅读交流中总结化学知识,掌握操作要点。 3.、视频欣赏培养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体验,激发探究的兴趣 2、通过阅读归纳培养自学能力。 3、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意识。 4、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设计及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制取氧气的操作。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学生;学案指引学生;自学阅读训练学生;实验操作锻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课堂阅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讲义汇编

例题1、1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3分米呢?你是怎样想的?说一说,填一填。 1分米=() () 米=()米 3分米= () () 米=()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想一想,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是几分之几米? 1米=100厘米,1厘米是1米的1 100。1厘米=1 100 米。 1 100 米写成小数是0.01米。0.01读作零点零一。 那么请问4厘米、12厘米各是1米的几分之几?各是几分之几米? 4厘米是1米的4 100,4厘米=4 100 米。 12厘米是1米的12 100,12厘米=12 100 米。 4 100 米写成小数是0.04米。0.04读作零点零四。 12 100 米写成小数是0.12米。0.12读作零点一二。 例题2:把7厘米和9厘米写成分数和小数各是多少? () ()米 () () 米 () () 米 0.01米 ( )米 ( )米

1毫米等于几分之几米?40毫米、105毫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我们可以这样想:1米=1000毫米,1毫米= 1 1000 米 40毫米是1米的 40 1000 ,40毫米= 40 1000 米 105毫米是1米的105 1000 ,105毫米= 105 1000 米 1 1000 米写成小数是0.001米。0.001读作零点零零一。 40 1000 米写成小数是0.040米。0.040读作零点零四零。 105 1000 米写成小数是0.105米。0.105读作零点一零五。3毫米、86毫米、160毫米各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3毫米= () () 米,写成小数是()米。 86毫米= () () 米,写成小数是()米。 160毫米= () () 米,写成小数是()米。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都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试一试】 1分是() () 元,写成小数是()元。 5分是() () 元,写成小数是()元。 7角3分是() () 元,写成小数是()元。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2

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沪科版 初 二)2 弓丨例: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 防护漆的前提下鉴不 出它们吗? 智能提要 概念、公式、单位 运算质量 运算体积 鉴不物质 咨询:如何样正确明白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辨论认的一种性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 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形下, 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 或者讲相同质量情形下, 不同的物质 的体积不同的性质。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样不同。物质的 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因此讲,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 的体积成反比。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 体积成反比?即当 八一定时, 匹 . m 2 V 2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形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 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定时,凹」. m 2 2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形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 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即当 m —定时,V1 —. V 2 2 测量 原理、仪器、方法、步骤 密 度的应用 咨询:如何明白得密度公式 V 的物理意义? 答:关于公式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明白得: 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

咨询:如何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m 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 和体积V,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关于规那么的几何体, 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 宽、高等 有关数据,依照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关于不规那么形状的固体, 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纳排液法 测出体积。 但关于不规那么且不沉于水的固体可用沉锤法, 如测石蜡的体积,方法有二: 〔1〕在量筒〔杯〕中放适量水 V I ,用大头针压着石蜡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 V 2, 那么V 2 — V 确实是蜡体积; 〔2〕在盛水的量筒〔杯〕中放入一铁块,读出体积 V ,然后取出铁块并用细线与石蜡 拴在一起,沉入量筒〔杯〕中,读出体积 V 2,那么V — V 确实是石蜡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 用此法测固体的体积,该固体必须是不溶于水的。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前应观看所用量筒 〔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杯〕。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2 ?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假设仰视,读数偏低, 假设俯视,读数会偏 高。假设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假设液面为凹 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智能拓展 天体的密度。 经天文学家的努力,差不多搞清了许多天体的密度:水星的平均密度是 5.46g/cm 3,金 星是 5.26g/cm 3,火星 3.96g/cm 3, 土星 0.70g/cm 3,太阳 1.409g/cm 3,月球 3.341g/cm 3。它 都比不上地球,地球的平均密度是 5.52g/cm 3。 冬天的傍晚,能够在东南天空看到一颗专门亮的星一一天狼星。 天文学家专门早就认真 观测天狼星了,同时发觉天狼星旁边还有一颗不太亮的星, 人们就叫它”天狼伴星〃。 天文 学家惊奇地发觉,天狼伴星的质量比太阳还大,它的半径却又比地球还小,它的密度高达 3800000g/cm 3,也确实是每立方厘米有 3.8吨! 天文学家差不多发觉了 100多个象天狼伴星那样密度的恒星, 这类星就叫白矮星。 密度 最大的白矮星,每立方厘米要有 200吨呢! 1967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又发觉了一种天体一一中子星。这种天体的直径仅 有十几千米,它的质量 却和庞大的太阳差不多。 中子星表面层密度大到每立方厘米 10万?1 亿吨,中心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 10亿吨。科学家认为,那儿的物质处于一种专门的”中子 态〃,假如从中子星那儿取下火柴头那么大的物质, 能够和一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差不多。 要 是拿中子星物质造一枚壹分硬币情形会如何样呢?咱们假定壹分硬币的体积是 10mm 吧〔实 际比这大〕,它的质量确实是1000万吨。把它放在地球上,几百个火车火拖不动它;要是装 船,能够压沉十几艘当今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智能归例 题型一 明白得密度的概念,明白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例1关于密度的概念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答:依照密度公式 厂利用此法测固体' 丿体积时,必须将 J 待测固体浸没在.

氧气的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氧气的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主讲: 黄冈优秀化学教师程为民 知识强化 一、知识概述 1、常握氧气的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2、常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用途;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制大量的氧气,主要是通过使空气液化,再分离液态空气而制得,这是物理方法,其主要过程为: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O 4) ( K 2 MnO 4 ) (MnO 2 ) (O 2 )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H 2O 2 ) (H 2 O) (O 2 ) 氧气的制法和氧气的性质

2、实验装置:(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如图所示) 3、操作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用高锰酸钾作反应物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③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集气瓶装满水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④点燃酒精灯,加热药品。 ⑤收集气体。 ⑥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水面。 ⑦熄灭酒精灯。 4、收集方法: ①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操作要点:把盛满水的集气瓶(无泡)倒立在水中,排水充气,取出放置。 ②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操作要点:使导气管尽量伸入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 5、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气体是氧气。 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验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时,取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 7、放置: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应正放在桌面上。 8、注意事项:

九年级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练习题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密度 目标导航 1.掌握密度的定义,密度的计算方法。 2.知道用求物质密度的方法判别不同的物质 3.利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 星级提速★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 2.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同种物质,在一定的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的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密度的单位有:或。 3.一杯盐水,现在用掉半杯,那么剩下的半杯盐水()A.其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其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其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其质量、体积、密度均减半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给定的一种物质,它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B.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它的体积与密度成正比 D.体积一定的不同物体,它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5.制作飞机应尽可能的选用密度的材料,制造电风扇底座应尽可能选用密度 的材料。 6.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37g,体积是30 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kg/m3,这种金属是。若将这块金属切成两半,则其中一半的密度是kg/m3。 7.单位换算: (1)30ml= cm3= m3 (2)5.5g/ cm3= kg/ m3 (3)7.9×103kg/ m3= g/ cm3 星级提速★★ 1.查表分析: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铜块的体积铝块的体积,因为铜块的密度铝块的密度。体积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的质量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甲、乙两个实心球,体积之比是2:3,质量之比是5:2,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 ()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小数的产生。 2.理解小数的意义。 3. 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力。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观点、实践第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直尺、方格纸、课件等。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整数外,你还知道哪些数你能举一个我们学过的小数的例子,并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 预设:我还知道有小数,比如,。表示1/10,表示4/10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组一位小数:1/10;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集体交流。 预设:都有小数点,小数点后面都有一位小数。 教师引导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2.谈话:看来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作为奖励,老师带来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本课是在学习了一位小数和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再带领学生欣赏信息窗1,引入新知,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二、新课学习 1.学习小数的读写。 谈话: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1)根据以前的知识,请你把两种蛋的数据试着把它们读或写在练习本上。 (2)全班交流订正。 (3)教师根据学生的读、写情况引导学生概括小数读、写的基本方法。 谈话:对于这些小数,你还想了解它们哪些知识 预设:表示什么意思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千克中的表示什么意思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千克中的表示什么,首先要弄清表示什么。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谈话:如果正方形纸片用“1”表示,那么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 预设:平均分成10份,每份表示1/10;平均分成100份,表示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 谈话:我们知道了就是1/100,那么你能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吗它表示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就是5/100,也就是5个1/100。) 板书: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5/100 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猜想:那么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学

氧气的制法教案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的 知识: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 教学用具 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 仪器:铁架台(带铁夹)、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氯酸钾氯化钾 高锰酸钾锰酸钾

附1:课堂练习一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空气(D)氧化镁 2.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A)用火柴去点(B)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气体 (C)用鼻子去嗅气味(D)用天平称量 3.下列有关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酸钾受热熔化后,也不放出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保持不变 (D)二氧化锰是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4.同时加热下列物质,最易放出氧气的是() (A)纯净的氯酸钾(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纯净的二氧化锰(D)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附2:课堂练习二 5.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装药品的大试管口应() (A)朝下(B)朝上(C)略向下倾斜(D)略向上倾斜 6.实验室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需将导气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这个操作应在()(A)加热固体药品前(B)与加热固体药品同时 (C)开始有气泡放出时(D)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 7.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C)蜡烛燃烧(D)粗盐提纯 8.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所用主要仪器名称是:、、、、、。 9.实验室制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至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作物有 。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 剩余物有。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氯酸钾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教案(第二课时)

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重点、难点 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 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选择 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 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 ●教学流程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师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 学生练习———————————巩固相对原子只哦量的意义和计算对全节进行总结巩固———————————掌握分子、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1.什么是原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 2.原子有哪些性质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设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质量,那么原子的质量有多大呢? 【讲述】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 [学生]体会原子的质量很小,猜想能否换一种表示方法。 [教师]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应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三、相对原子质量 【投影】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计算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原子的真实质量,加深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是原子质量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加深对相对质量的理解. [教师]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 [讲解并投影]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SI 单位是一,符号是1(单位一般不写出)。 [学生]领悟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的区别。 [教师]精确的相对原子质量有效数字可达八位,一般的化学计算多采用它的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可从书后附录Ⅲ中查到。 [学生]阅读书后附录Ⅲ: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师]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主持测定了铟、锑、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1995年精确测定了和的相对原子质量,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

氧气的制法(教案)

孙青云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年级:九教师: 周素进科目: 化学 班主任:张老师日期: 2013/8/27 时段: 13:00-15:00 课题氧气的制法 教学目标1.掌握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及其注意点,学会氧气的检验及验满 2.掌握双氧水制氧气的步骤及其注意点,掌握催化剂的定义 重难点两种制氧气的方法 考点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 知识点剖析 序号知识点预估时间掌握情况 1 高锰酸钾制氧气60 min 2 双氧水制氧气60 min 今日授课●新课○复习课知识点难易度○难○较难●简单 学员课堂表现理解程度及互动亮点 精神状态及配合程度 下次课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 氧气的制法 1. 高锰酸钾制氧气 药品:高锰酸钾 发生装置:课本P35图2-8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反应原理:氧气二氧化锰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 22424O MnO MnO K KMnO ++?→??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操作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收集不到气体 装入药品 将高锰酸钾粉末铺在试管底部,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固定试管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 加热 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收集的气体不纯 先将导气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 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回流到热 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注意点: (1)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或用酒精灯微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端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较差。 (2)伸入试管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排不尽试管内的空气,使得收集的氧气不纯。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2. 双氧水制氧气 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 发生装置:课本P36图2-9 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或 排水法 反应原理:氧气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22222H O O H O MnO +??→? 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水,打开分液 漏斗活塞,谁不能持续滴下,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较差) (2)先装二氧化锰 (3)塞好活塞,向分液漏斗中加入双氧水 (4)固定锥形瓶 (5)收集 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做催化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例1: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根据图形回答有关问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