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重点复习

哲学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一,存在和思维,何者为世界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列宁 马克思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的这一定义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也把唯物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地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鱼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

3.运动 静止 关系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关系。

3.时间 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至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

6.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第一,意识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时间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8.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 在的结构性。

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再次,联系具有多样性。直接&间接,内部&外部,本质&非本质,必然&偶然。

最后,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9.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不可战胜:

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二,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合理的、仍然适应新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新内容。

10.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相互贯通(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实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地位会有所不同,

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真正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

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普遍性即共性,特殊性即个性;

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与个性之中。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11.量变 质变 关系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关系: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质变不会发生)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引起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12.辩证否定观

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1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4.认识的本质和路线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路线:一,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二,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15.从实践到认识

!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低级阶段)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

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二,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制作加工。

15.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真理的内同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性: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度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在真理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中的表现。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属性。

16.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1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8.社会存在

!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其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

"人口因素: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

#物质生产方式:即劳动方式,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19.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根据社会意识的主体不同:个体意识&群体意识

按照不同层次:社会心理(低层次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反映经济阶级关系) 非意识形态: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不具有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 性质,不反映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不服务于特定经济政治 制度和特定阶级)

2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二,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有求,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有求,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20.5.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内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类型,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推动,不适合——阻碍)

%经济基础: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

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进步力量;反之亦然) 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再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最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2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跟流域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 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社会形态更替归根结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2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表现为群众史观与英雄史观的对立。

23.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经济部分

24.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由商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商品的价值和实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生产一定实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5.价值规律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

26.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二,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三,阻碍技术的进步。

27.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一,劳动者是自由人;

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8.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一,维持劳动者被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二,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资本是增值的价值,它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Pm

G——W P W’——G’

A

29.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

所谓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补偿这个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有雇佣工人的价值劳动创造的。

30.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内容和意义

依据:根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来区分。

内容: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原材料、燃料、机器、厂房)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把部分资本

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率 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1.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32.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33.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本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34.资本的循环周转

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

一,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二,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实践上继起——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实践上的依次连续性。

资本循环与周转规律作用的发挥,必然受到经济制度因素的制约

35.社会再生产

社会生产是连续不断的进行的,这种连续不断重复的生产就是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事物补偿问题。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有较社会总价值。

36.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利润。

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

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利润=m(P)/C+V 剩余价值=m/V

电力系统分析总结(复习资料)

1、由发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各类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各种类型的用电器组成的整体,对电能进行不间断的生产和分配,称为电力系统。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成为电力网络。 2、额定频率指按国家标准规定,我国所有交流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50Hz。 3、按电压等级的高低,电力网可分为:1低压网络(<1kV)2中亚电网(1-10kV)3高压电网(35-220kV) 4、超高压电网(330-750kV) 5、特高压电网(>1000kV) 4、用电设备容许电压偏移一般为±5%;沿线路的电压降落一般为10%;;在额定负荷下,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落约为5%。 5、负荷的分类:1按物理性能分:有功负荷、无功负荷2按电力生产与销售过程分: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和用电负荷3按用户性质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用电负荷4按负荷供电的可靠性分: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6、我过电力系统常用的4种接地方式:1中性点不接地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中性点直接接地4中性点经电阻和电抗接地小电流接地方式:优点:①可靠性能高②单相接地时,不易造成人身或轻微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缺点:经济性差、容易引起谐振,危机电网的安全运行大接地电流接地方式:优点:①能快速的切除故障、安全性能好②经济性好。缺点: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差(任何一处故障全跳)。 7、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单相接地时,可以线圈的电流Il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消除接地的不利影响。补偿方式:①全补偿:Ik=Il时,Ie=0.容易发生谐振,一般不用②负补偿,IlIk时,Ie为纯感性,一般采用过补偿方法。 8、发电机组的数学模型:发电机组在约束的上、下限运行。通常以两个变量表示,即发出的有功功率和端电压的大小或者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大小。 9、架空线的组成:①导线②避雷线③杆塔④绝缘子⑤金具 10、电力网的参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元件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参数,称为网络参数,如R、G、L等;另一类是系统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参数,称为运行参数,如I、V、P等。 11、分裂导线用在什么场合,有什么用处?一般用在大于350kv的架空线路中。可避免电晕的产生和增大传输容量。 12、导线是用来反映的架空线路的泄漏电流和电晕所引起的有功损耗的参数。 13、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排列方式:①中、低、高②低、中、高排列方式的原则是为了绝缘结构的合理,一般的是将低压、中压绕组排在最里面,高压绕组必须在最外面。 14、标幺值:是指实际有名值与基准值的比值。优点: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缺点:同一实际值可能对应着多个不同的标幺值。基准值的选取原则:①基准值的单位应与有名值的单位相同 ②所选取的基准值物理量之间应符合电路的基本关系 15、短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的或相与地之间的通路。三相系统中发生的短路有四种基本类型: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接地短路。短路的主要原因:是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载流导体的绝缘损坏。 16、短路计算的任务:在选择电气设备时,要保证电气设备有足够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都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装置,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③在设计发电厂的变电所的主接线时,需要对各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便确定最优设计方案,这也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④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也包含一些电流计算的内容。 17、无穷大电源:是一种为了理论上简化分析的需要,所假定的可以输出无穷大功率的电源。无穷大电源是一种理想电源,它的特点:①电源功率为无穷大;无限大功率电源的频率是恒定的,端电压也是恒定的。②电源的内阻为零。 18、短路要做的假设:①由无穷大电源供电②短路前处于稳态③电路三相对称。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完美版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完美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 流体静力学 二、 流体动力学 三、 流体流动现象 四、 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 一、流体静力学: 压力的表征:静止流体中,在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静压力,简称压力,俗称压强。 表压强(力)=绝对压强(力)-大气压强(力)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 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力(或真空度)之间的关系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应用: 压力形式 )(2112z z g p p -+=ρ 备注:1)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 能量形式 g z p g z p 22 11 += +ρ ρ 水平面上各点压力都相等。 此方程式只适用于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应用: U 型压差计 gR p p )(021ρρ-=- 倾斜液柱压差计 微差压差计 二、流体动力学 流量 质量流量 m S kg/s m S =V S ρ 体积流量 V S m 3/s 质量流速 G kg/m 2s (平均)流速 u m/s G=u ρ 连续性方程及重要引论: 一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及应用(例题作业题)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f e W p u g z W p u g z ∑+++=+++ρ ρ2222121121 21 J/kg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f e h g p u g z H g p u g z ∑+++=+++ ρρ222212112121 J/N=m 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 e s e W m N = 输送机械的轴功率: η e N N = (运算效率进行简单数学变换) m S =GA=π/4d 2 G V S =uA=π/4d 2 u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指导 第四部分机械制造工艺 知识容(摘自考核说明) 涵盖第十章夹具、第十一章机械加工质量和第十二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的教学容 重点: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及作用、定位原理和定位类型、工件的夹紧机械加工精度、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夹紧机构的概念和功能。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 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 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 在生产中影响机械加工的精度的主要因素。 复习知识要点 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为了保证工件加工精度,使之占有确定位置以接受加工或检测的工艺装备统称。 六点定位原理(原则):用合理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沿 x、 、轴的转动自由度)的方法,使工件 y y z x、 、轴线方向的移动自由度;称为绕z 在夹具中的位置完全确定。应理解教材中图10-2 工件的六点定位的解释。 夹具设计的核心元件:用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的元件定位元件。 工件定位中的几种情况: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当工件在x、 、三个坐标方向上均有尺寸要求或位置精度要求时采用这种定位方式。如图y z 10-3所示。 ?不完全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对某些并不需要限制工件的自由度进行定位。在保证加工要求情况下的不完全定位是合理的定位方式。 ?欠定位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被限制的定位。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过定位同一个自由度被几个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也称重复定位、超定

位)。当以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很低的面作为工件定位基准时,不允许出现过定位;对精度较高的面作为定位基准时,为提高工件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允许采用过定位。 夹紧的基本要求: 必须的要求:夹紧既不应破坏工件的定位,又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同时又不应产生过大的夹紧变形,不允许产生振动和损伤工件表面。对于手动夹紧机构要有可靠的自锁性;机动夹紧装置要统筹考虑其自锁性和稳定的原动力。 还要尽量满足1.夹紧动作迅速,操作方便、安全省力。2.结构应尽量简单紧凑,工艺性要好。 夹紧力的确定:夹紧力包括方向、作用点、大小三个要素。 ?夹紧力的方向:夹紧力的方向应朝向主要限位面,以保证工件的定位精度。夹紧力的方向应有利于减小夹紧力。夹紧力的方向应使工件变形尽可能小。 ?夹紧力的作用点:夹紧力作用点应正对定位元件或落在定位元件的承围,以保证工件的定位不变。夹紧力的作用点应处在工件刚性较好部位,以减小夹紧变形。夹紧力应尽可能靠近加工表面。 ?夹紧力的大小的略计算:以主切削力为依据与夹紧力建立静平衡方程式,解此方程来求夹紧力大小。 基准:零件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的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为基准。在图纸上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的基准,称设计基准。。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测量、装配等工艺过程中所使用的基准统称为工艺基准。工艺基准可分为: 1 装配基准在零件或部件装配时用以确定它在部件或机器中相对位置的基准。 2 测量基准用以测量工件已加工表面所依据的基准。 3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位置所依据的基准。所标注的加工面的位置尺寸称工序尺寸。 4 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在生产中,通常是以工件上的几个表面同时作为定位基准,采取组合定位方式。最常用的就是以“一面两孔”作为定位基准,相应的定位元件是支承板和两定位销(或其中一个为削边销),俗称“一面两销”定位,。 定位误差:包括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而造成的加工误差。 ?基准位移误差:由于定位元件的制造公差和最小间隙的影响,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能重合,导致的误差。 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机械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

电力系统分析要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电力系统的综合用电负荷加上网络中的功率损耗称为(D)D、供电负荷2)电力网某条线路的额定电压为Un=110kV,则这个电压表示的是(C、线电压 3)以下(A)不是常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A、中性点通过电容接地 4)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频率为(C)C、50Hz 5)目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占最大比例的发电厂为(B)B、火力发电厂 6)以下(D)不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D、电力网各节点电压相等7)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B、水力发电成本比较大 8)当传输的功率(单位时间传输的能量)一定时,(A) A、输电的压越高,则传输的电流越小 9)对(A)负荷停电会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或造成人身事故A、一级负荷 10)一般用电设备满足(C)C、当端电压增加时,吸收的有功功率增加 第二章 1)电力系统采用有名制计算时,三相对称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的关系表达式为(A)A.S=3UI 2)下列参数中与电抗单位相同的是(B)B、电阻 3)三绕组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装在(B)B、高压绕组和中压绕组

4)双绕组变压器,Γ型等效电路中的导纳为(A)A.G T-jB T 5)电力系统分析常用的五个量的基准值可以先任意选取两个,其余三个量可以由其求出,一般选取的这两个基准值是(D)D.线电压、三相功率 6)额定电压等级为500KV的电力线路的平均额定电压为(C) C. 525kV 7)已知某段10kV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的电抗X=50Ω,若取S B=100MVA,UB=10kV,则这段电力线路的电抗标幺值为(B)A、X*=50ΩB、X*=50 C、X*=0.5 D、X*=5 8)若已知变压器的容量为S N,两端的电压比为110/11kV。则归算到高端压,变压器的电抗为(C)C.X T=U K%/100 X 1102/S N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D.电阻标幺值的单位是Ω 10)对于架空电力线路的电抗,一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B.与电力网的频率有关第三章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主要求取的物流量是(A)A.U*,S~ B.U*;I* C.I*;S~ D Z ,I* 2)电力线路等效参数中消耗有功功率的是(C)A.电纳B.电感C.电阻D .电容3)电力线路首末端点电压的向量差称为(C)C.电压降落 4)电力线路主要是用来传输(C)C.有功功率 5)电力系统某点传输的复功率定义为(D)A.UI B.U。I。 C.U*I。D.U。I*(点米) 6)设流过复阻抗Z=R+jX的线路电流为I,线路两端的电压为U,则线路消耗的有功功率为(A)A.P=I2R B.P=I2|Z | C.U2/|Z| D.P=UI 7)当有功分点和无功分点为同一节点时,该节点电压是网络中的 B.最低电压8)变压器的励磁损耗(铁损)一般由等效电路中(C)确定C.接地支路的导纳9)电力线路等效电路的电纳是()的,变压器的电纳是(B)的。

考博必看--电力系统分析上册(诸骏伟)-课程总结

第一章能量管理系统 1.EMS的含义和作用 1).EMS 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是预测、计划、控制和 培训的工具。 2).EMS 主要针对发电和输电系统,用于大区级电网和省级电网的调度中心。 3).EMS 涉及计算机硬软件的各个方面。它最终是通过EMS 应用软件来实现对电力系统 的监视、控制和管理。 2.EMS的主要内容 数据收集级(SCADA) ,能量管理级(GMS&OPS) 包括实时发电控制,系统负荷预测,发 电计划(火电调度计划),机组经济组合,水电计划(水火电协调计划),交换功率计划,燃料调度计划,机组检修计划. 网络分析级(NAS)包括实时网络状态分析,网络 结线分析,母线负荷预测,潮流,网络等值,网络状态监视,预想故障分析,安全约束调度,无功优化,最优潮流,短路电流计算,电压稳定分析,暂态分析.培训模拟级。 3.现有EMS存在的问题 1).EMS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只停留在分布式独立计算分析阶段,多数高级应用 软件都需要人工调用,然后由调度员进行综合决策。2).在电网事故状态下,没有良好的事故分析、定位和恢复手段.3)电力改革使得情况更加复杂。 4.EMS的发展趋势 针对现有的EMS存在的问题,需加入决策系统,增强、扩充了网络分析功能,未来向着调度机器人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1.潮流计算的定义 2.各种潮流计算的模型和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 高斯——塞德尔迭代法 该算法具有存储量小,程序设计简单的优点。 但收敛速度慢,阶梯式逼近时台阶的高度越来越小,以至于迭代次数过多。 算法特点: 1)在系统病态的情况下(重负荷节点负电抗支路较长辐射型线路长短线路接在同一节点上,且长短线路的比值很大),收敛困难。计算速度缓慢每次迭代速度很快,但由于结构松散耦合,节点间相互影响太小,造成迭代次数增加,收敛缓慢。 2)程序编制简便灵活 (二)、牛顿——拉夫逊迭代法(N_L)算法特点 1)平方收敛,开始时收敛比较慢,在几次迭代后,收敛得非常快,其迭代次数和系统的规模关系不大,如果程序设计良好,每次迭代的计算量仅与节点数成正比。 2)对初值很敏感,有时需要其他算法为其提供初值。 3)对函数的平滑性敏感,所处理的函数越接近线性,收敛性越好,为改善功率方程的非线性,实用中可以通过限制修正量的幅度来达到目的。但幅度不能太小。 4)对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的G_S法呈病态的系统,N_L法一般都能可靠收敛。牛顿迭代法有明显的几何解释:收敛速度:平方收敛收敛性:局部收敛 (三)、PQ分解法潮流 N_L法的J阵在每次迭代的过程中都要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形成和求解,这占据了N_L法的大部分计算时间,这也是N_L法速度不能提高的原因。 可能性:N_L法可以简化成为定雅可比矩阵法,如果固定的迭代矩阵构造得当,定雅可比矩阵法可以收敛,但只有线性收敛速度。 算法特点 1)用两个阶数几乎减半的方程组代替原方程组,显著减少了内存量和计算量 2)迭代矩阵为常数阵,只需形成求解一次,大大缩短每次迭代所需时间 3)迭代矩阵对称,可上(下)三角存储,减少内存量和计算量 4)基于以上原因,该算法内存需要量为N_L法的60%,每次迭代所需时间为N_L 法的1/5。5)线性收敛,收敛次数多于N_L法,但总的计算速度任能大幅度提高。 6)对R/X过大的病态条件以及线路特别重载的情况下,可能不收敛,一般适用于110kv及以上的电网。 7)由于算法的精确程度取决于 ,P-Q分解法的近似处理只影响计算过程,并不影响结果的精度。 3.影响潮流收敛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改善潮流计算的收敛性。 (如果计算潮流不收敛,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改进) 云杰的答案:主要是看潮流方程组本身是否有解,当方程组有解或者无实数解,或者方程组

化工单元操作--总复习

总复习 流体流动 重点:柏努利方程 ∑+++=+++f e E P u gz W P u gz ρρ22 22121122 Kg J / ∑+++=+++f e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22 2212 1122 m N J =/ 压强降)(2222 2212 11f f e p E P u gz W P u gz ?+++ =+++ ∑ρρρρρρ Pa m J =3 / 一、位能z/gz/ρgz z 是相对值,是相对于所取水平面的垂直高度。 二、动能(两个知识点:连续性方程,流量计) 1、连续性方程 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 定态流动时对所有流体有:常数====n n n A u A u A u ρρρ 322111 对不可压缩流体有:常数====n n A u A u A u 2211 对圆管有:2 12 2212 21 22 14 4d d d d A A u u == =ππ 2、流量计 孔板、文丘里、转子三种,利用V=uA 来测量。 孔板、文丘里:A 一定,Δu 与ΔP 根据柏努利方程成一定关系,而ΔP 由压差计测得。故该两种流量计由孔板或文氏管与压差计相连组成。 V S 增大,Δu 增大,ΔP 增大,A 不变。 转子:f f f f A gV gV P ρρ-= ? V S 增大,转子上移,A 增大,Δu 不变,ΔP 不变。 三、静压能(两个知识点:静力学基本方程,密度ρ) 1、静力学基本方程 ①压强单位及换算: O mH mmHg at Pa atm 2533.10760033.110013.11===?= ②压强表示法 表压强=绝对压强-大气压强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强 真空度= -表压强 ③表达式:gh P P ρ+=0或)(2112z z g P P -+=ρ ④等压面:等高、静止、连通、同一流体(分液器)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1.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2.铸件毛坯制造中,其制造方法有封闭性、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等。 3.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中基准電合原则是指应尽可能选择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 4.某孔尺寸为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049.982J0-036mm。 5.工艺基准包括:定位基准、工序、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6.切削液的作用主要冇冷却、润滑、清洗、防锈等。 7.进行夹具的定位设计时,首先考虑保证空间位置精度,再考虑保证尺寸 精度。 8.精加工巾的切削用量选取,应采用高切削速度,较小进给量和较小竹吃刀量。 9.由机床、刀具、工件和夹具组成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10.零件的生产纲领是包拈备品和废品在内的零件的年产量。 11.工件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他、先面后孔。 12.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疲劳强度冇影响,表面层A残余压应力可提高疲劳强 度,表面M内为残余拉应力可降低疲劳强度。 13.工艺上的6 o原则是指有99. 73%的工件尺寸落在了±3o 范围内。 14.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15.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冇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16.防转回转钉应远离回转中心布置。 17.表而质量屮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而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18.机床主轴的冋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19.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冇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仿形法 20.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21.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重合基准,统一基准,自为基准,互为基准 22.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23.定位是使工件在夹具中占宥准确位置的动作过程。 24.应用点阁进行误差分析时和K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复习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期末复习大纲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方式2?闭卷考试。3.试题类型及结构 考试题型:一、填空题(30分);二、判断题(10分);三、选择题(10 分);四、简答题(20分);五、作图题(9分);六、计算题(21分)。 3.考试时请带计算器以及三角板,铅笔等必备工具。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动力系统、电力系统、电力网的概念;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能质量的指标。 2.电力系统中性点概念;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和优缺点;及其各自适用范围。 3.电力系统负荷、负荷类型、负荷曲线的概念; 4.掌握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和具体数值;掌握电力系统平均额定电压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掌握变压器实际变比、额定变比、平均额定电压比的概念。 5.架空电力线路电阻、电抗、电导、电纳分别用来反映什么?

6.短短线路和中等长度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 7.掌握双绕组、三绕组变压器的参数计算、计算这些参数所依据的变压器名牌参数的意义和变压器等值电路;掌握负荷用功率和阻抗表示方法。 8.掌握标么值的概念、电气量的基准值选取法和标么值计算;不同基准值间标幺值的换算。 第二章简单电力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1.电力系统的潮流值得是什么? 2.掌握电力线路及变压器的串联支路和并联支路的功率损耗。 3.电压降落、电压损耗、电压偏移分别指什么? 4.简单闭式网主要有几种类型?简述期潮流计算的主要步骤。 5.什么叫功率分点?如何分类? 6.初步功率分布,自然功率分布,经济功率分布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7.电力系统中如何实现潮流控制? 第四章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负荷变动有哪三种形式?其对应的调频措施分别为什么? 2.KLD KG KS 3的含义?KG和3两者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无差调节?如何实现? 4.掌握一次、二次调频及互联电力系统的计算。 第五章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 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电源和无功功率负荷分别有哪些? 2.电力系统中枢点的调压方式,各自电压的变动范围是什么?

化工原理知识点总结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流体流动 一、 流体静力学 二、 流体动力学 三、 流体流动现象 四、 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 一、流体静力学: ● 压力的表征:静止流体中,在某一点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称为静压力,简称压力,俗称 压强。 表压强(力)=绝对压强(力)-大气压强(力) 真空度=大气压强-绝对压 大气压力、绝对压力、表压力(或真空度)之间的关系 ● 流体静力学方程式及应用: 压力形式 )(2112z z g p p -+=ρ 备注:1)在静止的、连续的同一液体内,处于同一 能量形式 g z p g z p 22 11 += +ρ ρ 水平面上各点压力都相等。 此方程式只适用于静止的连通着的同一种连续的流体。 应用: U 型压差计 gR p p )(021ρρ-=- 倾斜液柱压差计 微差压差计 二、流体动力学 ● 流量 质量流量 m S kg/s m S =V S ρ 体积流量 V S m 3/s 质量流速 G kg/m 2s (平均)流速 u m/s G=u ρ ● 连续性方程及重要引论: ● 一实际流体的柏努利方程及应用(例题作业题) 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f e W p u g z W p u g z ∑+++=+++ ρ ρ222212112121 J/kg 以单位重量流体为基准:f e h g p u g z H g p u g z ∑+++=+++ ρρ222212112121 J/N=m 输送机械的有效功率: e s e W m N = 输送机械的轴功率: η e N N = (运算效率进行简单数学变换) 应用解题要点:

1、 作图与确定衡算范围:指明流体流动方向,定出上、下游界面; 2、 截面的选取:两截面均应与流动方向垂直; 3、 基准水平面的选取:任意选取,必须与地面平行,用于确定流体位能的大小; 4、 两截面上的压力:单位一致、表示方法一致; 5、 单位必须一致:有关物理量的单位必须一致相匹配。 三、流体流动现象: ● 流体流动类型及雷诺准数: (1)层流区 Re<2000 (2)过渡区 2000< Re<4000 (3)湍流区 Re>4000 本质区别:(质点运动及能量损失区别)层流与端流的区分不仅在于各有不同的Re 值,更重要的是两种流型的质点运动方式有本质区别。 流体在管内作层流流动时,其质点沿管轴作有规则的平行运动,各质点互不碰撞,互不混合 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其质点作不规则的杂乱运动并相互碰撞,产生大大小小的旋涡。由于质点碰撞而产生的附加阻力较自黏性所产生的阻力大得多,所以碰撞将使流体前进阻力急剧加大。 管截面速度大小分布: 无论是层流或揣流,在管道任意截面上,流体质点的速度均沿管径而变化,管壁处速度为零,离开管壁以后速度渐增,到管中心处速度最大。 层流:1、呈抛物线分布;2、管中心最大速度为平均速度的2倍。 湍流:1、层流内层;2、过渡区或缓冲区;3、湍流主体 湍流时管壁处的速度也等于零,靠近管壁的流体仍作层流流动,这-作层流流动的流体薄层称为层流内层或层流底层。自层流内层往管中心推移,速度逐渐增大,出现了既非层流流动亦非完全端流流动的区域,这区域称为缓冲层或过渡层,再往中心才是揣流主体。层流内层的厚度随 Re 值的增加而减小。 层流时的速度分布 max 2 1 u u = 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max 8.0u u ≈ 四、流动阻力、复杂管路、流量计: ● 计算管道阻力的通式:(伯努利方程损失能) 范宁公式的几种形式: 圆直管道 2 2u d l h f λ= 非圆直管道 22 u d l W p f f ρλρ==? 运算时,关键是找出λ值,一般题目会告诉,仅用于期末考试,考研需扩充 ● 非圆管当量直径: 当量直径:e d e d =4H r (4倍水力半径) 水力半径:H r = Π A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题_2708145930156736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 的括号内。 1、以下哪种加工,前角应选大些。() A.加工脆性材料B. 工件材料硬度高;C. 加工塑性材料 ; D. 脆性或塑性材料。 2、以下哪种磨削,选用软的砂轮。() A. 磨削硬材料;B.磨削软材料; C . 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3、粗加工选择切削用量的基本原则是()。 A.选取大的切削深度;B.在单位时间内切除尽量少的加工余量; C.选取小的切削深度;D.选取大的切削速度。 4、精加工时,应选用哪种切削液。() A . 水溶液;B.乳化液; C . 切削油 ;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5、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 A.端面中凸形;B.腰鼓形; C.锥度;D.腰鼓形和锥度。 6、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 ()误差。 A . 轴线歪斜;B.锥度; C . 轴线歪斜和锥度;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7、加工一个窄长平面如图 1 所示,精度为IT9,Ra≤6 . 3 um,应选用()。

A.铣削;B.磨削;C . 刨 削; D. 车削。 图1 8 、主要用于连接的螺纹是() A. 三角螺纹;B.梯形螺纹; C. 方牙螺纹;D. 三角螺纹和梯形螺纹; 9 、在安排零件的切削加工工序时,常遵循的原则是()。 A.先加工基准面,后加工其它表面;B.先加工加工其它表面,后加工基准面; C.先精加工,后粗加工;D.先安排次要表面的加工,穿插加工主要表面。 10 、孔的作用尺寸是在配合面的全长上()。 A、与实际轴外接的最小理想孔的尺寸;B、 孔的最大实体尺寸; C、与实际孔内接的最大理想轴的尺寸; D、孔的最小实体尺寸。 11 、当两要素在 0 ~ 90 之间的某一角度时,用()公差控制被测要素对基准的方向误差。。 A . 倾斜度;B . 垂直度; C . 平行度;D位置度。 12、轴承的配合的基本尺寸是()。 A .轴承的内径和宽度;B . 轴承的外径和宽度; C .轴承的内径和外径; D.轴承的宽度; 13、机床主轴齿轮,()要求高些。 A . 传递运动的准确性;B . 传动的平稳性;

期中复习课_电力系统分析

期中复习课_电力系统分析 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 第1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重点——重要概念、原理、性质、步骤等 1、电能质量的指标:频率、电压、交流电的波形。P5 2、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指标:煤耗、网损率、厂用电率。P5 3、什么是煤耗、网损率、厂用电率?P5 4、接线方式有哪些?P9 5、什么是无备用接线,包括哪些方式?P9 6、什么是有备用接线,包括哪些方式?P9 7、架空线路由哪些组成?P10 8、识别架空线路导线的型号。P11 重点——作业题 【作业题-1】课本P15 1.1 什么是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解答:P4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 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它包括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直到用电的全过程。 电力系统加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就称为动力系统。 1.2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什么? 解答:P5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1)保证安全可靠地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系。 1.3 为什么要规定额定电压等级?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解答:P6-7 规定额定电压的原因:为了使电力设备生产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方便运行、维修,各种电力设备都规定有额定电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的确定方法: (1)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又称为网络的额定电压,它和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相等。 (2)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网络的额定电压高5%。 (3)变压器具有发电机和用电设备的两重性。一次侧的电网接受电能,相当于用电设备,二次侧供出电能,相当于发电机。规定: ①一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与网络额定电压相等,但直接与发电机相连时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等; ②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定义为空载时的电压,比网络额定电压高10%,但阻抗小于7.5%的小型变压器和二次侧直接(包括通过短距离线路)与用电设备相连的变压器,其额定电压比网络额定电压高5%。 1.4 电力系统接线图如题1.4图所示,标出图中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额定电压。(课本P15,图略) 解析: 双绕组变压器:一次侧/二次侧。 三绕组变压器:①一次侧低压时:低压侧/中压测/高压测;②一次侧高压时:高压侧/中压侧/低压测)。 解答: G:10.5kV T1:10.5/242 kV,T2:220/38.5/6.6 kV,T3:35/6.3 kV,T4:10.5/3.15 kV,T5:220/38.5 kV M1:3 kV,M2:6 kV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总结报告 学院(部):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2014年 6 月 28 日

目录 1电力系统概述和基本概念 (1) 1.1电力系统概述 (1) 1.2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3) 2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3) 2.1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4) 2.2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4) 2.3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5 2.4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5 3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 6 3.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 6 3.2开式网络的潮流计算 .................................................................... 7 3.3环形网络的潮流分布 .................................................................... 7 4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 ................................................................... 7 4.1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 8 4.2等值变压器模型及其应用 .. (8) 4.3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和修改 (8) 4.4功率方程和变量及节点分类 (9) 4.5高斯-塞德尔法潮流计算 (9) 4.6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 (9) 4.7P-Q 分解法潮流计算 (9) 5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和频率调整 (10) 5.1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0) 5.2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1) 6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 (11) 6.1电力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 (12) 6.2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 (12) 6.3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 (13) 6.4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3) 7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 (14) ???????????????????????????大电流接地方式中性点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方式(需要断路器遮断单 相接地故障电 流(单相接地电弧能够瞬间熄灭的)

化工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环境工程原理)化工原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流体流动 各种压强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种流态下,摩擦系数λ的影响因素 牛顿粘性定律的表达式 柏努利方程式中各项含义及应用,涉及的相关公式。 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 测量管路中流体的流量仪器 层流与湍流是如何定义的? 层流流动时的速度分布 流体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大小,在实际生产中有何意义?第二章流体输送设备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曲线及其描述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必须灌水排气 启动离心泵前及停泵前应做哪些工作? 能否在正常工作的离心泵进口管设置阀门,为什么? 第三章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影响固体颗粒沉降速度的因素,

斯托克斯区沉降及计算 降尘室优点及降尘室相关计算 离心分离设备的分离因数 旋风分离器性能 旋风分离器中沉降计算 第四章传热 热传递的基本方式 各种传热系数的单位 物质导热系数的顺序 平壁传热计算 对流传热的类型 流体与固体壁面间对流传热的热阻分析 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 牛顿冷却定律及热量衡算方程的应用 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计算。 湍流强制对流传热,其准数关联式,定性温度和特性尺寸换热器设计中,流体流径的选择

在一套管换热器中,若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不变,应选择并流换热还是逆流换热?为什么? 流体与固体壁面间对流传热的热阻主要集中在何处? 本套管传热实验中,为什么可将α≈K ? 为蒸汽管道中为什么要装不凝性气体排出阀? 如何强化传热?请结合本实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五章蒸馏(只对环境专业有要求) 蒸馏的概念,为什么能分离液相组成。 t-x-y图的各种含义及概念 回流比的上下限 画出平衡蒸馏示意图,与简单蒸馏比较来说明其分离效果。 画出简单蒸馏示意图,与平衡蒸馏比较来说明其分离效果。 若汽化率相同,简装蒸馏较平衡蒸馏可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即馏出液的组成更高:若要求两种蒸馏保持相同的分离程度,则简单蒸馏的汽化率较平衡蒸馏时的大)。 识图要求 写出流体阻力实验装置流程图中各标号相应的附件。 写出套管传热实验装置流程图中各标号相应的附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精-(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机械0821)※内部使用※ 第一章 工艺过程的组成:工序,安装,工位,工步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零件年生产纲领N=Qn (1+a%)(1+b%) 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工件的定位:空间有6个自由度,沿三轴移动或转动。不允许出现欠定位的情况。 过定位:几个定位元件重复限制某一自由度的现象。 定位基准: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依据的基准。 第二章金属切削过程 切削三要素:1,切削速度2,进给量3,背吃刀量 切削层参数:1,切削层公称厚度2,切削层公称宽度3,切削层公称横截面积 刀具标注角度:1,前角2,后角3,主偏角4,副偏角5,刃倾角6,副后角 剪切角Φ:平均摩擦因数: 常用道具材料:高速钢、硬质合金、工具钢、陶瓷、立方氮化硼和金刚石(硬度越大,韧度越差) 积屑瘤:中速产生--避免积屑瘤产生的常用的方法有: ?(1) 选择低速或高速加工,避开容易产生积屑瘤的切削速度区间。例如,高速钢刀具采用低速宽刀加工,硬质合金刀具采用高速精加工; ?(2) 采用冷却性和润滑性好的切削液,减小刀具前刀面的粗糙度等; ?(3) 增大刀具前角,减小前刀面上的正压力; ?(4) 采用预先热处理,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硬度、降低塑性,减小工件材料的加工硬化倾向。 积屑瘤对切屑过程的影响:使刀具前角变大、使切屑厚度变化、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对刀具寿命影响。控制措施:正确选用切削速度、使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增大刀具前角、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硬度,减小加工硬化方向。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1,工件材料2,刀具前角3,切削速度4,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屑的类型:1,带状切屑2,节状切屑3,粒状切屑4,崩碎切屑 切削力:Fp平行于基面,并与进给方向相垂直,称为背向力。 Ff平行于基面,并与进给方向平行,称为进给力。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1,工件材料的影响2,切削用量的影响3,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4,刀具磨损5,切削液6,刀具材料 外圆车刀参考系图解 影响切削温度的注意因素:1,切削用量对切削温度的影2,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温度的影响3,工件 材料对切削温度的影响4,刀具磨损对切削温度的影响5,切削液对切削温 度的影响 刀具磨损的形态:前刀面磨损(月牙洼磨损)、后刀面磨损、边界磨损 刀具磨损机制:1,硬质点划痕2,冷焊粘结3,扩散磨损4,化学磨损 以1/2背吃刀量处后刀面上测量的磨损带宽度VB作为刀具的磨顿标准。 刀具的寿命: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顿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削时间,称为刀具的寿命。 刀具的破损形式:1,脆性破损2,崩刃3,碎断4,裂纹破损 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用:1,背吃刀量2,进给量3,切削速度 磨削过程中,磨粒对工件的作用包括:1,滑擦阶段2,耕犁阶段3,形成切屑三个阶段 影响磨削温度的影响:1,砂轮速度2,工件速度3,径向进给量4,工件材料5,砂轮特性

最新电力系统分析总结(复习资料)

1、有发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各类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各种类型的用电器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2、按电压等级的高低,电力网可分为:1低压电网(<1kv)2中低电网(11000kv) 3、负荷的分类:1.按物理性能分: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2.按电力生产与销售过程分:发电负荷、供电负荷、和用电负荷 3.按用户性质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用电负荷 4.按负荷对供电的可靠性分: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4、我国电力系统常用的4种接地方式:1.中性点接地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中性点直接接地 4.中性点经电阻的电抗接地小电流接地方式:(1.2)优点:①可靠性能高②单相接地时,不易造成人身或轻微轻微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缺点:经济性差、容易引起谐振,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大接地电流方式:(3.4)优点:①能快速的切除故障、安全性能好②经济性好。缺点:系统供电可靠性差(任何一处故障全跳) 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在单相接地时,可以线圈的电流Il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消除接地的不利影响补偿方式:①全补偿:Ik=Il时,Ie=0.容易发生谐振,一般不用②负补偿,Il< Ik时,Ie为纯容性,易产生谐振过电压③过补偿:Il>Ik时,Ie为纯感性,一般都采用过电压法。 6、架空线路的组成:①导线、②避雷线、③杆塔、④绝缘子、⑤金具 7、电力网的参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元件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参数,称为网络参数,如R、G、L等;另一类是系统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参数,称为运行参数,如I、V、P等。 8、分裂导线用在什么场合,有什么用处?一般用在大于350kv的架空线路中。可避免电晕的产生和增大传输容量。 9、导线是用来反映的架空线路的泄漏电流和电晕所引起的有功损耗的参数。 10、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排列方式:①中、高、低②低、中、高排列原则:①高压绕组电压高,故绝缘要求也高,一般在最外层、②升压变压器一般采用:---- 1、标么值:是指实际有名值与基准值得的比值。优点:可以用来简化计算缺点:同一实际值可能对应着多个不同的标么值。基准值的选取:①基准值的单位应与有名值的单位相同、②所选取的基准值物理量之间应符合电路的基本关系、③P33 12、短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的或相与地面之间的通路。形式: ①三相电路、②单相短路接地、③两相短路、④两相短路接地。 13、短路计算的任务; ①在选择电气设备时,要保证电气设备要有足够的动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都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②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装,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③在设计发电厂的变电所的主接线时,需要对各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便确定最优设计方案,这也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④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也包含一些电流计算的内容。 14、无穷大电源:是一种为了理论上简化分析的需要,所假定的可以输出无穷大的功率的电源。特点:①电源频率和电压保持不变、②电源的内阻为零。 15、短路要做的假设:①由无穷大电源供电、②短路前处于稳态、③电路三相对称。16、短路电流实际上包括两个分量:①是周期性分量,即稳态短路电流,它是短路电流中的强迫分量,其幅值Im取决于电源电动势的幅值和电路参数。 ②是非周期分量,它是短路电流中的自由分量,按指数形式衰减。17、 短路冲击电流:是指短路电流中最大可能的瞬时值,同非周期分量有关。18、对称分量法:是将一组不对称的三相量看成三组不同的对称三相量之和。三相量为:①正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互之间有120°的相位,且与系统在正常对称运行下的相序相同。Ib1=Ia1?e-j120、Ic1= Ia1?ej120; ②负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互之间有120°的相位差但与正常运行时的相许相反,以A相为基准相,有Ib2=Ia2?ej120、Ic2=Ia2?ej-120;③零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位相同,也即Ia0=Ib0=Ic0。19、力系统元件的序参数: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阻抗:正序电抗、负序电抗、零序电抗。20、电网中各发电机之间合并的条件:①发电机的特性(类型、参数等)是否大致相同,②发电机到短路点的电气距离是否大致相等。 21、短路功率主要用来校验断路器的切断能力。22、不对称故障:①纵向故障:指的是网络中的两个相邻节点k和k′之间出现不正常的断开或三相阻抗不相等的情况。②横向故障:23、非全相断线:是指一相断线和两相断线的非全线断线形式。非全相断线的运行是在故障口出现了某种不对称状态,系统的其余某部分的参数还是三相对称的,可以运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24、潮流计算的几个量:①电压降落:指供电支路首末端电压的相位差; ②电压损耗:指供电支路首末端两端电压的数量差,即为(U1-U2);③电压偏移:指电网中某点的实际电压U与其额定电压UN之差,有时用百分数表示,即:电压偏移=(U-Un)/Un*100% ; ④电压调整:指线路末端在空载时的电压U20与负载时的电压U2的数量差。由于输电线路的电容效应,特别是超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容效应,在空载时线路末端电压值上升较大。25、电源输出的功率由两部分组成:①一部分与负荷和线路阻抗有关、②第二部分与负荷无关,只与两端电源的电压差和线路阻抗有关,称为循环功率。 26、通过对负荷节点的功率流向的分析会发现:①有的负荷只需要单方向提供电力就能满足负荷供电的要求,②而有的负荷必须从两个方向或两个以上方向同时同时提供电力才能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这种必须同时从两个方向或以上提供电力才能满足负荷供电要求的负荷节点,称为功率分点。27、闭式网络中电压最低点的判断:功率分点就是整个电力网电压的最低点。①在较高电压级的电网中,由于X>>R,此时电压最低点往往是无功功率分点。②在较低电压级的电网中,由于R>>X,此时电压最低点往往是有功功率分点。28、潮流计算的主要内容:①电流和分布的计算、②节点电压和电压损耗的计算、③功率损耗的计算。29、对每个节点i来讲,通常有四个变量:①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②电压幅值和相位30、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条件,一般将节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PQ节点:这类节点P和Q是给定的,节点电压(幅值、相位)是待求量。电力系统中的绝大多数节点属于这一类型。②PU 节点:这类节点是P和U是给定的,节点的Q和电压的相位待求。③平衡节点:平衡节点只有一个,它的电压幅值U和相位已给定,P和Q为待求量。31、 ①平衡节点:在潮流分布算出之,网络中的功率损耗是未知的。因此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节点的P不能给定,这个节点承担了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故称为平衡节点。②基准节点:必须选定一个节点,指定电压相位为0,作为计算各点电压相位的参考。这个节点称为基准节点。习惯上把基准节点和平衡节点选为同一点,称为平衡节点。32、高斯—塞得尔潮流计算步骤:P130 功率因数:cos@=Pmax/Sn 33、每一次选代中,对于PU节点,必须作以下几项计算:①修正节点电压、②计算节点无功功率、③无功功率超限检查。 34、几种常见的无功功率电源:①同步发电机、②同步调相机及同步电动机、③并联电容器、④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svc、⑤高压输电线的充电功率。 35、中枢点电压的调节方式:①逆调压:对于中枢点至各负荷点的供电线路较长,各负荷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且负荷波动较大的网络中,在最大负荷时,线路上电压损耗增大,适当提高中枢电压以抵偿增大的电压损耗防止负荷点的电压过低;在最小负荷时,线路上电压损耗减小,适当降低中枢点电压以防止负荷点的电压过高。这种在最大负荷时提高中枢电压,在最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的调压方式i,称为逆调压。②顺调压:对于负荷变化较小哦,线路不长的网络,在允许电压偏移范围内,最大负荷时,电压可以低一些;最小负荷时,电压可以搞一些,这种方式称为顺调节。③恒调压:对于负荷变动较小,供电线路上电压损耗也较小的电力网络,无论是最大负荷还是最小负荷,只要中枢点电压维持在允许电压偏移范围内的某一个或较小范围内,就是可以保证各负荷点的电压质量。36、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设在高压和中压绕组上。对于63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中,高压侧有三个分接头。每个分接头可使电压变化5%,各分接头电压分别为:0.95Un、Un、1.05Un。对于容量为8000kv?A 及以上的变压器,高压侧有5个分接头。各分接头电压分别为:0.95Un、0.975Un、Un、1.025Un、1.05Un,记为:Un(+/-)2*2.5% 37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除高压侧有分接头外,一般中压侧也有分接头可供选择。首先根据低压侧母线的调压要求,在高—低压绕组之间进行计算,选取高压侧的分接头电压,即变比Uth/Un;然后根据中压侧母线的调压要求及选取的高压侧分接头电压Uth在高—中压侧绕组之间进行计算,选取中压侧的分接头电压Utm。确定变比为Uth/Utm/Un1 38、频率的一次调整:当负荷波动时,将引起频率的变化。这时发电机组的出力在调速器的作用下,也将作适当的调整;负荷从系统中吸收的实际功率也将作一定调整,从而在新的频率下,达到新的功率平衡。 39、频率的二次调整:一次调整是由调速器来调节,其结果是发电机增加的输入功率小于实际增加的负荷功率,此时频率仍旧小于fn。为了使系统稳定运行在fn下,此时用自动调频装置去调整,使发电机的静态曲线向上平移,直至系统发电机组的输入功率能符合负荷功率的增长的需要使系统频率运行于fn 上。序参数:对称的三相电路中流过不同序列的电流时,所遇到的阻抗是不同的,然而同一相序的电压和电流间仍符合欧姆定律。40、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①提高用户处的功率因数,避免无功功率还距离传送;②在闭式网络中实行功率经济分布;③组织变压器经济运行; ④合理组织各发电厂经济运行; ⑤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积;⑥调整用户的负荷曲线,调峰节电。⑦合理安排检修计划;⑧适当提高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41、等微增率准则:就是运行的发电机组按微增率相等的原则来分配负荷,这样就是使系统总的燃料消耗 为最小,从而是最经济的。42、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①减小元件 的电抗、②采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③改善系统的结构和采用中间补偿设备。 1、有发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各类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各种类型的用电器组成 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2、按电压等级的高低,电力网可分为:1低压电网 (<1kv)2中低电网(11000kv)3、负荷的分类:1.按物理性能 分: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2.按电力生产与销售过程分:发电负荷、供电负荷、 和用电负荷 3.按用户性质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用电负荷 4. 按负荷对供电的可靠性分:一级、二级、三级负荷4、我国电力系统常用 的4种接地方式:1.中性点接地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中性点直接接地 4. 中性点经电阻的电抗接地小电流接地方式:(1.2)优点:①可靠性能 高②单相接地时,不易造成人身或轻微轻微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缺点:经济 性差、容易引起谐振,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大接地电流方式:(3.4)优 点:①能快速的切除故障、安全性能好②经济性好。缺点:系统供电可靠性 差(任何一处故障全跳)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在单相接地时,可 以线圈的电流Il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消除接地的不利影响补偿方式:①全 补偿:Ik=Il时,Ie=0.容易发生谐振,一般不用②负补偿,Il< Ik时,Ie为纯容 性,易产生谐振过电压③过补偿:Il>Ik时,Ie为纯感性,一般都采用过电压法。 6、架空线路的组成:①导线、②避雷线、③杆塔、④绝缘子、⑤金具 7、 电力网的参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元件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参数,称为网络 参数,如R、G、L等;另一类是系统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参数,称为运行参数, 如I、V、P等。8、分裂导线用在什么场合,有什么用处?一般用在大于 350kv的架空线路中。可避免电晕的产生和增大传输容量。9、导线是用来反映 的架空线路的泄漏电流和电晕所引起的有功损耗的参数。 10、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排列方式:①中、高、低②低、中、高排列原 则:①高压绕组电压高,故绝缘要求也高,一般在最外层、②升压变压器一般 采用:---- 1、标么值:是指实际有名值与基准值得的比值。优点:可以用来简 化计算缺点:同一实际值可能对应着多个不同的标么值。基准值的选取:①基 准值的单位应与有名值的单位相同、②所选取的基准值物理量之间应符合电路的 基本关系、③P33 12、短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的或相与地面之间的通路。形式: ①三相电路、②单相短路接地、③两相短路、④两相短路接地。 13、短路计算的任务; ①在选择电气设备时,要保证电气设备要有足够的动 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都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②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 装,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③在设计发电厂的变电所的 主接线时,需要对各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便确定最优 设计方案,这也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④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也包含 一些电流计算的内容。 14、无穷大电源:是一种为了理论上简化分析的需要,所假定的可以输出 无穷大的功率的电源。特点:①电源频率和电压保持不变、②电源的内阻为零。 15、短路要做的假设:①由无穷大电源供电、②短路前处于稳态、③电路三相对 称。16、短路电流实际上包括两个分量:①是周期性分量,即稳态短路电流, 它是短路电流中的强迫分量,其幅值Im取决于电源电动势的幅值和电路参数。 ②是非周期分量,它是短路电流中的自由分量,按指数形式衰减。17、 短路冲击电流:是指短路电流中最大可能的瞬时值,同非周期分量有 关。18、对称分量法:是将一组不对称的三相量看成三组不同的对称三相量之 和。三相量为:①正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互之间有120°的相位, 且与系统在正常对称运行下的相序相同。Ib1=Ia1?e-j120、Ic1= Ia1?ej120; ②负 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互之间有120°的相位差但与正常运行时的相 许相反,以A相为基准相,有Ib2=Ia2?ej120、Ic2=Ia2?ej-120;③零序分量:各 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位相同,也即Ia0=Ib0=Ic0。19、力系统元件的序参数: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阻抗:正序电抗、负序电抗、零序电抗。20、电网中 各发电机之间合并的条件:①发电机的特性(类型、参数等)是否大致相同,② 发电机到短路点的电气距离是否大致相等。 21、短路功率主要用来校验断路器的切断能力。22、不对称故 障:①纵向故障:指的是网络中的两个相邻节点k和k′之间出现不正常的断开 或三相阻抗不相等的情况。②横向故障:23、非全相断线:是指一相断线和两 相断线的非全线断线形式。非全相断线的运行是在故障口出现了某种不对称状 态,系统的其余某部分的参数还是三相对称的,可以运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24、潮流计算的几个量:①电压降落:指供电支路首末端电压的相位差; ②电压损耗:指供电支路首末端两端电压的数量差,即为(U1-U2);③电压偏 移:指电网中某点的实际电压U与其额定电压UN之差,有时用百分数表示, 即:电压偏移=(U-Un)/Un*100% ; ④电压调整:指线路末端在空载时的电压 U20与负载时的电压U2的数量差。由于输电线路的电容效应,特别是超高压输 电线路的电容效应,在空载时线路末端电压值上升较大。25、电源输出的 功率由两部分组成:①一部分与负荷和线路阻抗有关、②第二部分与负荷无关, 只与两端电源的电压差和线路阻抗有关,称为循环功率。 26、通过对负荷节点的功率流向的分析会发现:①有的负荷只需要单方向 提供电力就能满足负荷供电的要求,②而有的负荷必须从两个方向或两个以上方 向同时同时提供电力才能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这种必须同时从两个方向或以上 提供电力才能满足负荷供电要求的负荷节点,称为功率分点。27、闭式网络中 电压最低点的判断:功率分点就是整个电力网电压的最低点。①在较高电压级的 电网中,由于X>>R,此时电压最低点往往是无功功率分点。②在较低电压级的 电网中,由于R>>X,此时电压最低点往往是有功功率分点。28、潮流计算的 主要内容:①电流和分布的计算、②节点电压和电压损耗的计算、③功率损耗的 计算。29、对每个节点i来讲,通常有四个变量:①发电机发出的有功 功率和无功功率、②电压幅值和相位30、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条件, 一般将节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PQ节点:这类节点P和Q是给定的,节点电 压(幅值、相位)是待求量。电力系统中的绝大多数节点属于这一类型。②PU 节点:这类节点是P和U是给定的,节点的Q和电压的相位待求。③平衡节点: 平衡节点只有一个,它的电压幅值U和相位已给定,P和Q为待求量。31、 ①平衡节点:在潮流分布算出之,网络中的功率损耗是未知的。因此 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节点的P不能给定,这个节点承担了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故称为平衡节点。②基准节点:必须选定一个节点,指定电压相位为0,作为计 算各点电压相位的参考。这个节点称为基准节点。习惯上把基准节点和平衡节点 选为同一点,称为平衡节点。32、高斯—塞得尔潮流计算步骤:P130 功 率因数:cos@=Pmax/Sn 33、每一次选代中,对于PU节点,必须作以下几项 计算:①修正节点电压、②计算节点无功功率、③无功功率超限检查。 34、几种常见的无功功率电源:①同步发电机、②同步调相机及同步电动 机、③并联电容器、④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svc、⑤高压输电线的充电功率。 35、中枢点电压的调节方式:①逆调压:对于中枢点至各负荷点的供电线 路较长,各负荷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且负荷波动较大的网络中,在最大负荷时, 线路上电压损耗增大,适当提高中枢电压以抵偿增大的电压损耗防止负荷点的电 压过低;在最小负荷时,线路上电压损耗减小,适当降低中枢点电压以防止负荷 点的电压过高。这种在最大负荷时提高中枢电压,在最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的 调压方式i,称为逆调压。②顺调压:对于负荷变化较小哦,线路不长的网络, 在允许电压偏移范围内,最大负荷时,电压可以低一些;最小负荷时,电压可以 搞一些,这种方式称为顺调节。③恒调压:对于负荷变动较小,供电线路上电压 损耗也较小的电力网络,无论是最大负荷还是最小负荷,只要中枢点电压维持在 允许电压偏移范围内的某一个或较小范围内,就是可以保证各负荷点的电压质 量。36、变压器的分接头:一般设在高压和中压绕组上。对于6300kv?A 及以 下的变压器中,高压侧有三个分接头。每个分接头可使电压变化5%,各分接头 电压分别为:0.95Un、Un、1.05Un。对于容量为8000kv?A 及以上的变压器, 高压侧有5个分接头。各分接头电压分别为:0.95Un、0.975Un、Un、1.025Un、 1.05Un,记为:Un(+/-)2* 2.5% 37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除高压侧有分 接头外,一般中压侧也有分接头可供选择。首先根据低压侧母线的调压要求,在 高—低压绕组之间进行计算,选取高压侧的分接头电压,即变比Uth/Un;然后根 据中压侧母线的调压要求及选取的高压侧分接头电压Uth在高—中压侧绕组之 间进行计算,选取中压侧的分接头电压Utm。确定变比为Uth/Utm/Un1 38、频率的一次调整:当负荷波动时,将引起频率的变化。这时发电机组 的出力在调速器的作用下,也将作适当的调整;负荷从系统中吸收的实际功率也 将作一定调整,从而在新的频率下,达到新的功率平衡。 39、频率的二次调整:一次调整是由调速器来调节,其结果是发电机增加 的输入功率小于实际增加的负荷功率,此时频率仍旧小于fn。为了使系统稳定 运行在fn下,此时用自动调频装置去调整,使发电机的静态曲线向上平移,直 至系统发电机组的输入功率能符合负荷功率的增长的需要使系统频率运行于fn 上。序参数:对称的三相电路中流过不同序列的电流时,所遇到的阻抗是不 同的,然而同一相序的电压和电流间仍符合欧姆定律。40、降低网损的 技术措施:①提高用户处的功率因数,避免无功功率还距离传送;②在闭式网络 中实行功率经济分布;③组织变压器经济运行; ④合理组织各发电厂经济运行; ⑤合理选择导线的截面积;⑥调整用户的负荷曲线,调峰节电。⑦合理安排检修 计划;⑧适当提高电力网的运行电压水平。41、等微增率准则:就是 运行的发电机组按微增率相等的原则来分配负荷,这样就是使系统总的燃料消耗 为最小,从而是最经济的。42、提高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措施:①减小元件 的电抗、②采用自动调节励磁装置、③改善系统的结构和采用中间补偿设备。 1、有发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各类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各种类型的用电器组成 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2、按电压等级的高低,电力网可分为:1低压电网 (<1kv)2中低电网(11000kv)3、负荷的分类:1.按物理性能 分:有功负荷、无功负荷 2.按电力生产与销售过程分:发电负荷、供电负荷、 和用电负荷 3.按用户性质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人民生活用电负荷 4. 按负荷对供电的可靠性分:一级、二级、三级负荷4、我国电力系统常用 的4种接地方式:1.中性点接地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3.中性点直接接地 4. 中性点经电阻的电抗接地小电流接地方式:(1.2)优点:①可靠性能 高②单相接地时,不易造成人身或轻微轻微的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缺点:经济 性差、容易引起谐振,危及电网的安全运行。大接地电流方式:(3.4)优 点:①能快速的切除故障、安全性能好②经济性好。缺点:系统供电可靠性 差(任何一处故障全跳)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在单相接地时,可 以线圈的电流Il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消除接地的不利影响补偿方式:①全 补偿:Ik=Il时,Ie=0.容易发生谐振,一般不用②负补偿,Il< Ik时,Ie为纯容 性,易产生谐振过电压③过补偿:Il>Ik时,Ie为纯感性,一般都采用过电压法。 6、架空线路的组成:①导线、②避雷线、③杆塔、④绝缘子、⑤金具 7、 电力网的参数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元件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参数,称为网络 参数,如R、G、L等;另一类是系统的运行状态所决定的参数,称为运行参数, 如I、V、P等。8、分裂导线用在什么场合,有什么用处?一般用在大于 350kv的架空线路中。可避免电晕的产生和增大传输容量。9、导线是用来反映 的架空线路的泄漏电流和电晕所引起的有功损耗的参数。 10、三绕组变压器的绕组排列方式:①中、高、低②低、中、高排列原 则:①高压绕组电压高,故绝缘要求也高,一般在最外层、②升压变压器一般 采用:---- 1、标么值:是指实际有名值与基准值得的比值。优点:可以用来简 化计算缺点:同一实际值可能对应着多个不同的标么值。基准值的选取:①基 准值的单位应与有名值的单位相同、②所选取的基准值物理量之间应符合电路的 基本关系、③P33 12、短路:指一切不正常的相与相之间的或相与地面之间的通路。形式: ①三相电路、②单相短路接地、③两相短路、④两相短路接地。 13、短路计算的任务; ①在选择电气设备时,要保证电气设备要有足够的动 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都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②为了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 装,并正确整定其参数,必须进行短路电流的计算。③在设计发电厂的变电所的 主接线时,需要对各种可能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便确定最优 设计方案,这也要以短路计算为依据。④进行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计算,也包含 一些电流计算的内容。 14、无穷大电源:是一种为了理论上简化分析的需要,所假定的可以输出 无穷大的功率的电源。特点:①电源频率和电压保持不变、②电源的内阻为零。 15、短路要做的假设:①由无穷大电源供电、②短路前处于稳态、③电路三相对 称。16、短路电流实际上包括两个分量:①是周期性分量,即稳态短路电流, 它是短路电流中的强迫分量,其幅值Im取决于电源电动势的幅值和电路参数。 ②是非周期分量,它是短路电流中的自由分量,按指数形式衰减。17、 短路冲击电流:是指短路电流中最大可能的瞬时值,同非周期分量有 关。18、对称分量法:是将一组不对称的三相量看成三组不同的对称三相量之 和。三相量为:①正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互之间有120°的相位, 且与系统在正常对称运行下的相序相同。Ib1=Ia1?e-j120、Ic1= Ia1?ej120; ②负 序分量:各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互之间有120°的相位差但与正常运行时的相 许相反,以A相为基准相,有Ib2=Ia2?ej120、Ic2=Ia2?ej-120;③零序分量:各 相量的绝对值相等,相位相同,也即Ia0=Ib0=Ic0。19、力系统元件的序参数: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和零序阻抗:正序电抗、负序电抗、零序电抗。20、电网中 各发电机之间合并的条件:①发电机的特性(类型、参数等)是否大致相同,② 发电机到短路点的电气距离是否大致相等。 21、短路功率主要用来校验断路器的切断能力。22、不对称故 障:①纵向故障:指的是网络中的两个相邻节点k和k′之间出现不正常的断开 或三相阻抗不相等的情况。②横向故障:23、非全相断线:是指一相断线和两 相断线的非全线断线形式。非全相断线的运行是在故障口出现了某种不对称状 态,系统的其余某部分的参数还是三相对称的,可以运用对称分量法进行分析。 24、潮流计算的几个量:①电压降落:指供电支路首末端电压的相位差; ②电压损耗:指供电支路首末端两端电压的数量差,即为(U1-U2);③电压偏 移:指电网中某点的实际电压U与其额定电压UN之差,有时用百分数表示, 即:电压偏移=(U-Un)/Un*100% ; ④电压调整:指线路末端在空载时的电压 U20与负载时的电压U2的数量差。由于输电线路的电容效应,特别是超高压输 电线路的电容效应,在空载时线路末端电压值上升较大。25、电源输出的 功率由两部分组成:①一部分与负荷和线路阻抗有关、②第二部分与负荷无关, 只与两端电源的电压差和线路阻抗有关,称为循环功率。 26、通过对负荷节点的功率流向的分析会发现:①有的负荷只需要单方向 提供电力就能满足负荷供电的要求,②而有的负荷必须从两个方向或两个以上方 向同时同时提供电力才能满足负荷的供电要求。这种必须同时从两个方向或以上 提供电力才能满足负荷供电要求的负荷节点,称为功率分点。27、闭式网络中 电压最低点的判断:功率分点就是整个电力网电压的最低点。①在较高电压级的 电网中,由于X>>R,此时电压最低点往往是无功功率分点。②在较低电压级的 电网中,由于R>>X,此时电压最低点往往是有功功率分点。28、潮流计算的 主要内容:①电流和分布的计算、②节点电压和电压损耗的计算、③功率损耗的 计算。29、对每个节点i来讲,通常有四个变量:①发电机发出的有功 功率和无功功率、②电压幅值和相位30、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条件, 一般将节点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PQ节点:这类节点P和Q是给定的,节点电 压(幅值、相位)是待求量。电力系统中的绝大多数节点属于这一类型。②PU 节点:这类节点是P和U是给定的,节点的Q和电压的相位待求。③平衡节点: 平衡节点只有一个,它的电压幅值U和相位已给定,P和Q为待求量。31、 ①平衡节点:在潮流分布算出之,网络中的功率损耗是未知的。因此 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节点的P不能给定,这个节点承担了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 故称为平衡节点。②基准节点:必须选定一个节点,指定电压相位为0,作为计 算各点电压相位的参考。这个节点称为基准节点。习惯上把基准节点和平衡节点 选为同一点,称为平衡节点。32、高斯—塞得尔潮流计算步骤:P130 功 率因数:cos@=Pmax/Sn 33、每一次选代中,对于PU节点,必须作以下几项 计算:①修正节点电压、②计算节点无功功率、③无功功率超限检查。 34、几种常见的无功功率电源:①同步发电机、②同步调相机及同步电动 机、③并联电容器、④静止无功功率补偿器svc、⑤高压输电线的充电功率。 35、中枢点电压的调节方式:①逆调压:对于中枢点至各负荷点的供电线 路较长,各负荷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且负荷波动较大的网络中,在最大负荷时, 线路上电压损耗增大,适当提高中枢电压以抵偿增大的电压损耗防止负荷点的电 压过低;在最小负荷时,线路上电压损耗减小,适当降低中枢点电压以防止负荷 点的电压过高。这种在最大负荷时提高中枢电压,在最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的 调压方式i,称为逆调压。②顺调压:对于负荷变化较小哦,线路不长的网络, 在允许电压偏移范围内,最大负荷时,电压可以低一些;最小负荷时,电压可以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