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考试应知应会50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考试应知应会50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考试应知应会50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考试应知应会50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考试应知应会50题

一、填空题

1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2、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3、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密切联系、体现的实践性课程。

4、综合实践活动以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

6、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

7、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

8、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

9、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

10、综合实践活动是由设置、由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

11、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的学习活动。

1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13、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14、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

15、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又是活动方案的。

16、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7、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

1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

19、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并在小学生阶段即开始对团队合作精神予以启蒙和培养,在小学通常鼓励以为单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各小学要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在保证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总数的前提下给予小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进度,保证小学生活动的。

21、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22、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组织形式,包括中展开的合作研究等等。

23、小学研究性学习展开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24、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

25、小学3-6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为主。

26、小学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等方面。

2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场所必须从,学习内容的载体也必须从。

二、简答题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4、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哪些?

7、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是什么?

8、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9、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10、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内容是如何选择的?1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一般程序是什么?13、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理念

14、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标是什么?15、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三、论述题

1、结合自已的实际教学谈谈如何选好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

2、谈谈你在综合实践课中是如何转变角色的

3、谈谈教师在综合活动教学中提升教育品质,更新理念的重要性

4、谈谈你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

5、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6、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加强学习,理解课程体系目标的重要性

7、谈谈目前综合实践的教学现状及观念更新,课堂教学结构改变的方向8、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创设氛围,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标准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15162 更新时间:2016/6/19

Ⅰ.总体概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初中阶段(7—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也具有整体性,文化的不同构成——科学、艺术、道德也是彼此交融的。人的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烩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是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

“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昂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

具体地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创意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方式的关键阶段,是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阶段,他们不满足于单纯的书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且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学校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生活方式变革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克服片面的书本教育的弊端,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以适应学习化时代、信息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及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的实践能力。

当前,在中小学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其针对性之一就在于,变革学生在教育情景乃至在一般的生活情景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时空,由学生自主地、创新性地展开学习活动。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把学生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必经途径。基础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出发

点,因而其根本的课程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综合实践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这无疑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的课程价值。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还表现在,优化中小学课程结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与制度的创新。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它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取向,即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着眼于学生实践意识的养成,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指向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取向对超越我国注重"坐而论道"、忽视技术文化和操作能力的

教育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3.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生活于自然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育不能让学生远离现实世界,课程不能成为隔离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屏障。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学生在体验与探究自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不断完善。谋求学生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追求。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较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形成初步的环境保护能力

(二)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

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

题进行深度探究

·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主要领域。另外,为了充分体现学校特色,学校可把班级活动、团活动、校传统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来加以开发和实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本身应成为一个整体,追求活动内容的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既对学生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应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应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应以综合主题方式,将研究性学习渗透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之中,或由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统摄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亦可从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领域切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四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整合。

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从开展关于环境问题的探究活动开始,使学生认识到人们生活环境中的问题,提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策略。再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环境治理的社会考察活动、社会宣传活动,进行环境治理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并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的生产劳动和技术实践。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求面面俱到,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体现综合性和整体性。但活动主题和活动方式不求面面俱到。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也可以相对独立地来设计,但应具有一定的深度,让初中生通过走入自然,走进社会,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丰富的体验。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整合,要充分开发与利用学校、社区和地方的课程资源,渗透信息技术教育,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各学校应该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城镇和农村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初中生的兴趣、需要和活动能力,密切联系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渗透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开发和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课程资

源。

(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内容。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组织,要贴近学生

的生活领域,围绕以下问题来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

l.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初中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的问题,该类问题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与人的生存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问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可围绕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活动主题,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气候问题、能源研究、环境保护等等.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引导学生自主地从自然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观测、考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获得丰富的体验。

2.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

要增进学生的社会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走入社会,通过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提出关于人与社会问题的活动主题。使初中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考察、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和探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3、学生与自我的关系领域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可引导学生反思自我,研究和探究自我和同伴的生活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使初中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探究等活动,提高自我认识,反省自己的能力、兴趣、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发展生存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自信、自尊、自立等良好的品质。

六、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应注意:

1.拓展初中学生的生活空间和学习途径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必须超越单一的书本学习,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的联系,让初中学生接触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他们通过对自然现象和自然问题的观察、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调查与考察,自主地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和研究的课题,以及活动主题,形成初中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参与意识和实践意识与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成为探究者、活动者:教师成为课题研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师生是合作者.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从活动主题或项目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具体实施,学生应成为全过程的主体。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中,都要合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提出活动问题或活动主题,并在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的实施过程、活动的总结与评价等环节,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防止包办代替。

3、学校和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的系列计划,形成学生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深度的系列活动主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有同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方差异、城乡差异极大,因而,在设计与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地方差异、社区课程资源和学校传统等基本因素。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客观地要求不同地方和社区的学校,优化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重新组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中进行,要引导学生向社会地延伸、向社区延伸,优化组合学校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有:

1.地方和社区的自然因素及其状况,如水土、气候、植被,以及综合环境。这些因素都与学生进行的关于自然问题的探究有关,诸如水资源状况的调查研究、水土保持研究、垃圾问题等,都因地不同,城乡中学在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探究方面,具体选题就有明显的差异。

2.地方和社区的社会因素及其历史与现实状况,如工农业生产、交通、文化遗产、社区经济生活、社区文化生活、政府与社会机构等等。因而,不同地方的学校可结合地方差异及其社会因素方面的课程资源,开展多样化的社会问题探究、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3.地方或社区社会活动,如宣传、服务、文体等方面的活动等。

4.社区和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校传统。我国拥有漫长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多民族、多种民族文化是我国宝贵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

实施,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对文化传统的体验,使学生获得民族文化传统的熏陶。

5.图书馆、博物馆、革命圣地、历史遗迹、政府与社会机构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可就地方浓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展开系列的调查和考察研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还可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化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6.城镇初中应开设劳动场所,建立劳动教室、劳动基地、劳动工厂等,还可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和相应的条件,建立稳定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

7.全球化问题和国际背景。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和活动领域的设计,还可结合全球背景,并关注全球性的问题,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使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项目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

(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7—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两种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初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2.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允许初中学生独立进行的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分配

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一个学期为单位,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是每周3课时,各初中可以将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上予以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采取活动项目的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根据研究课题的难易程度,安排不同的课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进行2—3次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从评价对象上可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不同类型;从

评价主体上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不同类型;从评价内容上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等类型。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评价的重点应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社会成员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实践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考试与观测、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会、竞赛等。通过各种途径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

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要作为初中生毕业和升学的考试与评价的一部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将初中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考试和评价体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贯彻和落实。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一节课程的本质与定位 一、课程的本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超越了学科领域的框架,且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将儿童本位教育与社会本位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综合体为学习对象,以“问题学习”、“履历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柔韧学习”等为基本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课题、自主探究课题、综合解决问题的精神、资质和能力为宗旨,经过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将教与学、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活动、个体与群体、课内与课外、自然性和社会性、科学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积累和丰富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定位。 1、它与学科课程并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它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在学习系统结构、实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着与学科课程质的不同。 2、它与学科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能相互替代。 在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教学活动游离于学科理性,而步入学习的经验主义误区;又要防止学科的知识和系统教学活动的束缚,而局限在简单层次上的学科教学的重复和凑合。要及时补足学科教学的缺损。 第二节课程开发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原理 1、教育学原理 ①大教育学原理。大教育观依据社会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向,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的、开放的、综合的大系统。当今知识“爆炸”,并且“日新

月异”,因此教育应当时间长、空间广、内容多、效率高。时间长,空间广。是强调实行终身教育并发展各类教育。而内容多是强调发展xx教育,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种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效率高则是指教育不但要为儿童未来的社会实践与文化创造作文化知识的准备,更要作学力发展的准备。强调使学生掌握具有“生成性”的各种方法性知识。这些方法性知识包括信息收集和交流的方法、调查与访问的方法、统计测量的方法、发表和讨论的方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法等等。基于以上认识,本课程努力拓展教育时空,使学习与学校外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课程教材在开发时注意内容的引伸性,教育途径上想方设法与广播、电视、戏剧、报刊、图书、讲座等社会教育进行有效的链接。其次,本课程致力于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以及单一学习向综合学习的转变。? ②情境教学原理。情境包含主观情境和客观情境。主观情境即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或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场景,所创造的一种“亲、助、乐”的xx人际情境和“xx、智、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儿童以最佳情绪状态,主动投入、参与到学习当中,获得主动发展。客观情境是指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在客观情境中,由于每一个真实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得到学习者经验背景的支持,也需要运用多种概念、原理。因此,本教材力求弱化或打破不同学科间的界限,强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整合。其次,客观情境中的各种事件与问题是学生要完成的“真实性任务”,由于这些事件和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他们永远处于一个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因此,教师和学生在对事件和问题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问题情境,即新生出许多潜在的学习机会,使自己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于是,教学内部和进程就变固定不变的静态的教育载体为不断变化的动态的有机的整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新型的家庭绿化 适用中年级综合实践三年级一活动目的1. 通过活动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校园,走进家庭,开展各种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以此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实现绿色新生活。2.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绿化对我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家庭的绿化情况。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3. 通过活动,让学生调查各自家庭的绿化情况,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精神。并提出合理规划自己家庭的建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4.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活动内容1. 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了解家庭绿化的概念。

2. 填写一份调查表,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收集家庭绿化目前的状况。 3. 组织一次以学生主持,家长聆听的讲座。进行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小手牵大手,共建绿色家庭,实现绿色新生活。 5.以家庭为单位设计一份新型的家庭绿化方案。 6.出一期以家庭绿化为主题的黑板报。三活动过程本活动分三个过程实施。第一个过程:调查过程 1.资料的搜集阶段: a.组织学生通过上网,看报,调查的形式查阅家庭绿化的相关知识。 b.调动全员参与调查各自家庭。 c.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 2.组织实施阶段: a. 全体成员以手抄报的形式,将自己收集到的知识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b. 填写一份调查表,让学生调查自己的家庭绿化的情况。了解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的家庭绿化的形式。

c. 组织学生走访几家市内有名家庭装潢公司,让学生了解家庭绿化的趋势。和他们一起结合目前家庭的情况研究科学的绿化方案,提出更合理的建议。 d.开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对目前家庭绿化的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3.整理总结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将看法和建议用小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第二过程:设计过程 1.准备阶段: a.请小组长将前期的调查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聘请一两名专家作讲座。 c.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 2.实施阶段: a. 全员共同参与,以小组讨论,再总结的形式将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整理成发言稿。 b. 组织举行一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座谈会推选四名组长发言,讲讲前期调查的家庭绿化的情况。请苏州理工学院生化系的教授,家庭绿化装潢的设计师讲述现代家庭绿化的理念,发展趋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梁山县马营乡赵坝小学郭庆强 教材说明:包饺子是一项家务劳动。本课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面、拌馅和擀饺子皮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属于包饺子内容的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欣赏、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实践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 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实践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一个,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湿巾、盛饺子的食品袋(或盛物盘)。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课,揭示课题(3—5分钟)

1、播放《饺子歌》,烘托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1—2分钟) 师:多么优美、动听的一首歌曲呀!正如歌词中说的那样,几千年来,我们中华儿女每逢过大年时,都以张贴对联,吃年夜饭等形式来辞旧迎新。而在丰盛的年夜饭餐桌上,都少不了“饺子”这一贺岁食品。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没有饺子不过年”!尤其是在社会进步、经济生活富足的今天,饺子更成了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代表更多的是喜庆、团圆。(板书:饺子) 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出示饺子图片) 师问:同学们知道“饺子”的象征意义吗? 老师讲解吃饺子的意义(新春佳节饺子作为贺岁食品,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而在平时则多是代表团圆、喜庆。) 师问:我们当中有哪些同学会包饺子呀?(会包的请举手) 2、介绍经验 那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 师:说得很不错!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大家会包饺子了吗?想不想学习包饺子呀? 好,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如何包饺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板书“包”,进而完成课题板书“包饺子”) 3、检查准备工作

共产党员应知应会50题

1、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间建立的? 答:1921年7月 2、党的性质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的内容是什么? 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5、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 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8、四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10、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倡导的“两个务必”是什么? 答: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1、党的宗旨是什么? 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3、预备党员的权利与正式党员的权利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预备党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4、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什么时间算起? 答: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15、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多长时间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答:六个月。 16、“三会一课”是指什么? 答: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 17、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是什么? 答:民主集中制。 1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几年举行一次? 答:五年。 19、党选拔干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德才兼备原则。 20、党的干部政策的“四化”方针是什么? 答: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21、党的纪律处分有哪些? 答: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查看、开除党籍。 22、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24、“三讲”的内容是什么? 答: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25、“三个文明”是指什么? 答: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它具有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实践性的特点,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然而它作为一个新的稚生事物,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教师理解偏差,课堂观念陈旧、结构老化,缺少教学内容等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反思,边探索边总结,努力开创新局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兴趣,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新课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向学生介绍读书的好处,讲鲁迅等名人读书的故事,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结合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活动中,进行诵读古诗词或交流名著赏读,推荐经典的名句或心得。通过摘抄成语、名言、佳句等方式做读书笔记和阶段性地制作图文并茂的手抄报或小书签、剪贴报,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需,并用于布置教室,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二、各组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随着活动的开展,须不断修正方案,调整活动方式,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要及时将所调查访问到的内容集中起来,并进行分类处理,准备在交流。如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开展对“走近生命之源——水”的探究实践活动时,发给学生“自我评价表”。各小组通过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丰富知识,为汇报展示作准备。 三行展示会进行活动成果展示提高素养。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全人的教育。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生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通常有压力就有动力,有检查就有促进。在开展“乐阅千卷,悦纳百家,健康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时,为了推动学生读更多的书,活动中充分利用班级墙报,及时将学生的读书笔记展示出来,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同时,每学期评比两次“阅读之星”。平时,对读书摘录做得好的同学奖励小红花,评比班级“百花少年”。活动中通过举办“我读书我快乐”、“古诗朗 诵会”“故事会”等读书交流活动,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书,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 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而且通过练笔写读书笔记,汇报对所读过的书的认识,让学生在评比优秀读书笔记中,感受到读书的了处,提高综合能力。在教学“走近生命之源——水”时,各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探究,学生对水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对资料整理分析,通过展示会分组展示成果,通过交流,学生对水有了一定的全面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潜能。 四、活动评价促成长。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学生、家长等评价者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形式及效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启发引领学生及时交流并记录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促进活动更好地完成。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扩充个体信息容量,促进主体充分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它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鼓励社区人士、学生家长和其他人员共同参与,消除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长、知识与实践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信的精神。 我们经过充分思考和讨论,确立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为我校的校本课程。 社区教育是我校的一大办学特色,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被市委宣传 部命名为“社区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十二年的实践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得到了专家的热情指导,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凸显学校特色。它的确立与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本理念 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形成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课程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深切体验,从生活和所处的周围社会中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1.生活理念。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以活动形态开展,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教,在教和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动画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当今动画片制作飞速发展,制作精美、情节精彩、语言有魅力、音乐有感召力、动感效果强的动画片特别吸引小学生,小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很多学生对很多动画片耳熟能详,对很多动画角色崇拜至极,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片段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动画片?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小学生与动画片?》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动画片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展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从业人员安全系统生产应知应会精彩试题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应知应会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将正确的选项代号填入括号,否则不得分) 1.车间每月至少召开( A )次安全生产专题会,通报公司及本单位安全生产动态,研究本车间安全生产现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A.1 B.2 C.4 2.我国法定职业病有十大类( C )种。 A. 99 B. 105 C. 115 3.新砂轮装入磨头后,应该( B )来检查砂轮是否振动和运转正常。 A.正常转速运转 B.点动或低速运转 C.高速运转 4.职工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 A )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30 B. 60 C. 90 5.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格局是( B ) A.企业负责,行业管理,政府监管,群众监督 B. 国家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C. 国家领导,政府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 6.对伤亡事故的处理,必须遵守( C )原则。 A.从重处罚 B. 重教育,轻处罚 C. “四不放过” 7.消防工作方针是( B )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C. 预防为主,防火第 8.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有效期为( C )年。 A. 1 B. 2 C. 3 9.企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应达到( C )。 A. 85% B. 95% C. 100% 10.《安全生产法》是( C )起施行的。 A. 2002年6月29日 B. 2002年10月1日 C. 2002年11月1日 11.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后,企业负责人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B )小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范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周庄子中心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经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她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她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进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为红领巾添光彩 三(2)班队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进一步落实《小学生一日常规》,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加强少先队文化建设,规范少先队礼仪常规。 3、激发队员热爱少先队组织的思想,提高队员为红领巾增添光彩的意识。 二、活动过程: (1)学一学:组织队员再学一学《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 (2)唱一唱:认真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整一整:将红领巾和校徽认真地佩戴好;队员之间可以互相整一整。 队员间行队礼,互相整一整。 (4)照一照:让学生带几面小镜子来,对着镜子把红领巾和校徽戴清楚。 (5)练一练:组织队员进行队活动仪式的学习,并练一练。 附注: 红领巾佩戴要求:“三要三不要” “三要”:1、每天睡觉前要将红领巾折叠放好,第二天早上戴好红领巾来上学;2、要折工整再戴,有衣领的要挂在领子里;3、红领巾脏了要及时洗,保持红领巾的整洁。 “三不要”:1、不要到校门口再来戴红领巾;2、不要为了应付检查而戴红领巾;3、不要将红领巾另作他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一活动主题 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

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却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垃圾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傀儡,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今年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三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初步安排下,准备围绕着自己的居住环境,开展实践调查活动。调查什么呢?还是先问问同学们吧。来到教室,当同学们听说又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个个别提有多高兴了。随后,我把学校的初步想法告诉了他们,但主要调查什么还需要他们来定。这时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闹翻了天,意见不一致。为了选个好主题,大家搅尽了脑汁,最后以投票的形式暂时结束。回去看看同学们的投票,有的想调查居住地区的人口数量,有的是想调查家庭收入,最多的要数环境污染,以46%票胜出。最后,征得大家同意后,我们就锁定了环境污染,准备开展调查。 二活动目标 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各组在不同的地点展开调查,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首先,学会调查了解,运用采访、搜集等形式开展调查,并学会记录整理资料,养成遇到困难自觉想办法克服、解决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与积极的态度。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说话的技巧;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其次,通过调查,使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50题试卷A4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50题试卷 单位名称:老厂发电部 姓名:岗位:分数: 一、填空:(每题2分,共100分) 1.不准靠近或接触有电设备,严禁用去触摸电源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 2.任何电气设备或裸露的电线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严禁盲目触碰。 3.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不高于V。 4.设备不停电时,人员在10kV及以下现场的安全距离是m。 5.电流通过人体途径不同对人体伤害程度不同。其中,到脚的途径对人体伤害较为严重。 6.使用工具时必须同时使用漏电保安器,并对漏电保安器定期检查。 7.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使用中不准拆除或对其进行工作。 8.遇有发电机、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干式或六氟丙烷灭火器灭火。 9.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应几次,拔出保险销离着火点3-4m由近而远将火扑灭。 10.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时,扑救人员应使用。 11.灭火中,扑救人员应站在火场的风向,并保持与火焰的距离。 12.在风力超过级或雨雪天气时,禁止露天进行焊接或气割工作。 13.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垂直放置并固定,两者间距离不得小于m。 14.存气瓶的仓库内,必须备有消防用具,并应采用照明,室内通风应良好。 15.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工作,在拆下的油管焊接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16.机器的转动部分必须装有或其他防护设备(如栅栏),以防绞卷衣服。 17.不论停电与否,禁止在皮带上、越过、爬过及传递各种用具。 18.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 19.工作场所井、坑、孔、洞或沟道检修中如需将盖板取下, 必须设有牢固的。 20.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设不低于mm高的栏杆。 21.凡在离坠落基准面m及以上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22.高度超过m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23.搭、拆脚手架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标

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地形成与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重在为学生构建社会化、生活化、活动化、主体式、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义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进取心、责任心、共生心,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 (1)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地域面貌和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获得积极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7)培养学生使用学习工具、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8)对人类的起源充满好奇,关心人的生理、心理奥妙,提高学生对人类生活、生命和心理的理解力。 (9)对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如神奇的中草药、海市蜃楼,循环往复的食物链等充满好奇,并具有探究的欲望。领悟到这些大自然之谜和人类对大自然之谜的不懈探求构成了大自然的永恒魅力。 (10)热爱大自然,努力拓宽渠道、创造机会领略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向往绿色生活。 (11)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视作生命,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的自然事物,能领略到来自动植物的智慧、情感、幽默、思想…… (12)初步感知各种地域风貌和民俗风情的美学特征,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13)了解并积极关注现实中的各种环境问题问题,身体力行,把保护环境的承诺付诸行动,并积极作好环保宣传。 2、阶段目标 中段(3-4年级): (1)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关系、生活常识、健康的休闲方式和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能力。 (2)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的地域风情和习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和人间亲情,培育学生的生活热情和爱美情趣。 (3)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发展历史、现代生活常识、文化艺术活动和人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认识生活、认识人类自身(4)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勇于的积极态度和情绪,提高学生的求知欲。(5)初步培养学生使用文本、超文本学习工具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收集信息、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6)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7)使学生初步获得参与探究的学习生活体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零食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膳食模式和饮食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儿童吃零食的现象也变得十分普遍。健康的零食行为可以在正餐之余为儿童少年提供一定的营养补充;不健康的零食行为则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肥胖、龋齿和营养缺乏,还可能为将来的健康埋下隐患,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了解明学龄儿童的零食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零食行为。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吃零食?因为这是一个接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正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课题. 我们准备这样来引导学生开展这个课题的研究,在综合实践课上,我们先播放很多学生喜欢的零食广告给学生吃,然后问学生你们喜欢吗你们还喜欢那些食品,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食品,经常吃吗?为什么?激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思考.然后建议:我们以《我与零食》为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好吗探究零食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如何选择健康的零食、如何健康食用、它对我们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二、设计理念 1.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这次主题的选择,完全是学生喜欢的,在活动中,让学生们自己去收集,自己去展现,自己去发现,由于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喜好不同,性别不同,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多方位的展现自己的风采. 2.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次活动中,我们本着以学生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展开,如一开始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活动目标和讨论确定探究的方向和方法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拉进了学生与探究主题的距离. 3.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辨别是非的能力,合作进取的能力,社会交际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我展示的能力等等;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三、活动的目标 活动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我们和学生一起制定本次活动的目标: 情感目标 1.通过合作课题小组的集体探究,培养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享受探究,合作,成功的喜悦, 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搜集信息,培养查找,搜集并简单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与社会接触,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知识目标 1.知道小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零食。 2.从多个角度认识、分析为什么零食会如此受小学生欢迎。

中学生应知应会健康知识50题

公民应知应会健康知识 1、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 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情绪乐观、稳定,能保持心理平衡; (2) 适应环境变化; (3)乐于工作,热爱生活; (4)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5)意志坚强,有较好的自控能力; (6)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3、“九不”规范 (1) 不随地吐痰(2) 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3) 不乱倒垃圾、建筑杂土(4) 不占道经营、乱堆乱放(5) 不准损坏公共设施(6) 不乱贴、乱挂、乱写、乱画(7) 不违反交通规则(8)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9) 不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 4、环境污染主要指哪几方面的污染? (1)大气污染;(2)水源污染;(3)土壤污染;(4)噪声污染。 5、什么是“四害”? “四害”是指苍蝇、老鼠、蚊子、蟑螂。 6、绿化对保护环境有什么作用? (1)绿化美化环境;(2)产生氧气;(3)有的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4)吸收噪声;(5)调节气候。 7、人体七大营养素? (1)蛋白质;(2)脂类(脂肪);(3)碳水化合物(糖类);(4)矿物质(无机盐);(5)维生素;(6)水;(7)膳食纤维(纤维素)。 8、正常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体温:正常是腋下摄氏36-37.4度之间,超过37.5-38度为低热,39度以上为高热脉搏:正常成人每分钟60-80次,少于60次是心动过缓,超过100次心动过速。 呼吸:正常成人每分钟16-20次 血压:正常成人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 9、体重胖瘦测定?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体重指数: 18.5以下体重偏低;18.5-23.9健康体重;24-27.9超重;28以上肥胖。 我国成年人的体重一般按: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如身高170cm,体重应为170-105=65公斤。超过或低于正常体重20%者为肥胖或瘦弱型。 10、我国“膳食指南”的膳食原则? (1)食物要多样(2)食盐要限量 (3) 饥饱要适当 (4)甜食要少吃 (5) 油脂要适量 (6)饮酒要节制 (7) 粗细要搭配 (8) 三餐要合理11、什么是毒品?毒品有哪些危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它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都有不同程序的损害,使许多人吸毒后不久身体就垮了,骨瘦如柴、精神颓废、形同废人,可见毒品不仅危害自己,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12、个人卫生行为十条 (1) 饭前便后洗手; (2) 每天早晚刷牙; (3) 定期洗澡、理发、剪指甲;

安全生产应知应会考试题(50道)

新学员安全生产知识应知应会考试卷 姓名:岗位:分数: 1.不准靠近或接触有电设备,严禁用去触摸电源开关以及其他电气设备。 2.任何电气设备或裸露的电线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严禁盲目触碰。 3.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不高于 V。 4.设备不停电时,人员在10kV及以下现场的安全距离是 m。 5.电流通过人体途径不同对人体伤害程度不同。其中,到脚的途径对人体伤害较为严重。 6.使用工具时必须同时使用漏电保安器,并对漏电保安器定期检查。 7.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均应有良好的,使用中不准拆除或对其进行工作。 8.遇有发电机、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着火,应使用、干式或六氟丙烷灭火器灭火。 9.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应几次,拔出保险销离着火点3-4m由近而远将火扑灭。 10.扑救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火灾(如电缆着火)时,扑救人员应使用。 11.灭火中,扑救人员应站在火场的风向,并保持与火焰的距离。 12.在风力超过级或雨雪天气时,禁止露天进行焊接或气割工作。 13.使用中的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垂直放置并固定,两者间距离不得小于 m。 14.存气瓶的仓库内,必须备有消防用具,并应采用照明,室内通风应良好。 15.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工作,在拆下的油管焊接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16.机器的转动部分必须装有或其他防护设备(如栅栏),以防绞卷衣服。 17.不论停电与否,禁止在皮带上、越过、爬过及传递各种用具。 18.工作场所的井、坑、孔、洞或沟道必须覆以与地面齐平的坚固的。 19.工作场所井、坑、孔、洞或沟道检修中如需将盖板取下, 必须设有牢固的。 20.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设不低于 mm高的栏杆。 21.凡在离坠落基准面 m及以上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 22.高度超过 m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23.搭、拆脚手架时,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 24.梯子上工作时,梯子与地面倾斜角度为左右,并登在距梯顶不少于1m梯蹬上。 25.厂房外墙设置的固定爬梯高出地面2.4m以上部分的应设有。 26.在坝顶、陡坡、屋顶及其它危险边沿工作时,临空一面应装设或防护栏杆。 27.在级及以上大风或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

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如下基本理念: (一)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