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上4.1从问题到方程2

七上4.1从问题到方程2

七上4.1从问题到方程2
七上4.1从问题到方程2

4.1从问题到方程(2)

班级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方程进行描述,进而让学生初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模型。

2. 通过观察所列的方程的特点,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识别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4.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甲、乙两城市间的铁路经过技术改造,列车在甲乙两城市间的运行速度从80千米/时提高到100千米/时,运行时间缩短了3小时.甲、乙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変式1: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変式2:甲、乙两列车都从A市驶向B市,甲车用了3小时,乙车用了2小时。已知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少40千米,A、B两城市间的路程是多少?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小明用50 元钱购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邮票共30张,他买了多少张面值为1元的邮票?

如果设面值为1元的邮票买了x 张,那么面值为2元的邮票买了_______张.

买面值为1元的邮票的钱+买面值为2元的邮票的钱=50元.

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三: 某通讯公司有两种手机话费付费方式:第一种方式不交月租费,每分钟付话费0.6元;第二种方式每月交月租费50元,每分钟付话费0.2元.一个月通话多少分钟时,两种付费方式费用相同?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1、学生自主归纳:如何从问题到方程?

2、自主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本文节选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704008442.html, )

四、巩固练习: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1. 甲车的速度为60km/h,乙车的速度80km/h,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反向而行,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280km?

2 .小丽花50元钱买了面值为1元和2元的两种邮票,如果面值为2元的邮票比面值为1元的邮票少5张,那么,这两种面值的邮票各买了多少张?

3.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周长是300m,它的长比宽多30m,求这个足球场的长.

五、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2、列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课后作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

1.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02=+x x

B. 0=-y x

C. 02=-y

D.

011=-x

2. 根据下列条件能列出方程的是( )

A. 一个数的31与另一个数的21

的和 B. a 与1的差的4倍是8

C. b a ,和的60%

D. 甲的3倍与乙的差的2倍

3.七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人,问七年级二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设七年级二班男生有男生x 人,则下列方程中错误的是( )

A. 48)2(=++x x

B. 2248=-x

C. x 2248=-

D.482=+-x x

4.课外兴趣小组的女生人数占全组人数的3

1 ,再加入6名女生后,女生人数就占原来人数的一半,课外兴趣小组原有多少人?若设原有x 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x x 21

31

= B. x x 21

631

=+ C. 621

31

+=x x D.x =+)631(21 二、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列出方程

5.根据“x 的5倍比它的35%少28”列出方程为________ .

6.一年三班55人,一年八班29人,因植树需要从三班中抽出x 人到八班,使得两班人

数相同,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

7.一个足球场的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8.甲、乙两队开展足球对抗赛,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甲队与乙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了不败记录,一共得了22分。甲队胜了多少场?平了多少场?

9. 三个连续奇数的和为57,求这三个数。

10.一位教师和一群学生一起去看足球赛,教师门票按全票价每人70元,学生只收半价。

如果门票总价910元,那么学生有多少人?

11.某班学生39人到公园划船,共租用9艘船,每艘大船可坐5人,每艘小船可坐3人,

每艘船都坐满.问大船、小船各租了多少艘?

12.议一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的速度为4 千米/小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队出发1小时后,后队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小时。

问题1:后队追上前队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2: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

问题3:联络员第一次追上前队时用了多长时间?

问题4:当后队追上前队时,他们已经行进了多少路程?

你能根据题意再提出两个问题吗?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薛俊龙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掌握整式的基本性质以后,本章利用整式的性质和基本运算对方程求解,建立方程模型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从算数到方程正是本章第一节,它是本章的一个窗口,理解方程的列法及列方程的必要性是本节的一个重点。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时期,从算式到方程正好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另外,学生有求知的需求,有独立思考,协作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来合理的引导,并且开发、利用学生的思维特点。 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问题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上述问题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二、师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问题2 一辆汽车匀速行驶,途中经王家庄、青山、秀水三地的时间和王家庄、青山、秀水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通过“列算式”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方程是应用广泛的数学工具; 3.初步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渗透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树立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同学们,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说过儿歌吧?那么这一首儿歌你一定说过(屏幕出示):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说儿歌”(屏幕出示)。要求是:以这样的速度说(师说一段),不能说错或停顿,如果停顿或者说错了就立即停止。规则是:每一大组各派一名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好;第一大组,谁来?其他同学可听仔细了。(进行比赛)我们知道,这是一首永远也说不完的儿歌,你能不能想个方法用一句话把这首儿歌说完呢(屏幕出示)?(根据学生回答,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x声扑通跳下水”)(屏幕出示) 这样,我们用字母x代替了具体的数,就用一句话代表了所有情况,使问题变得方便、简捷。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挺喜欢吃巧克力吧!假如你妈妈从县城买了42颗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你准备怎么处理呢? 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对吧?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一人一半,你分得多少呢?我们也不能忘了孝敬长辈,假如分给奶奶的是分给你的2倍,那么你分了多少颗? 如果还要分给爷爷,且分给奶奶的不变,还是你的2倍,分给爷爷的比分给你的1.5倍少3个。此时你又分得多少颗?(让学生自己回答出两种解法——代数方法和算术方法) 2、刚才解决这个问题时,两位同学一人用了列算式的方法,一人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屏幕出示)。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2.1节从算式到方程”。 3、什么是方程?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大家回忆一下。、 4、刚才的问题是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的请举手。 确实,方程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巧克力问题,1、让学生认识到列方程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甚至有时比算术方法要简单,2、引出方程的概念) 三、呈现问题,自主探索

初一含参方程组专项练习

初一含参方程组专项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参数一般是指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除了x 与y 之外,其它用字母表示的数。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参数问题怎样求解呢?下面本文将结合例题介绍三种常见的重要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 变参为主法: 即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参数当作主要未知数来处理,建立新的关于此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的方法。 例1:关于x 与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k y x k y x 95=-=+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 632=+y x 的解,则k 的值是______ 例2:若二元一次方程组 1 23 23=+=+ay x y x 中的x 与y 互为相反数,则=a ______ 例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 1235 4=-=+y x y x 和 1 3 =-=+ny mx ny mx 有相同的解,则 =m ______,=n ______ 例4:若二元一次方程组 42652-=--=+by ax y x 和 8 36 5-=+=-ay y x 有相同的解,求 2010)2(b a +的值。 例5:甲乙两个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216 =-=+by cx by ,甲正确地解出 2 16- ==y x ,乙因为把c 看错而得到的解是 7 .16 .7-==y x ,求c b a ,,的值。 小结:变参为主法是处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参数问题的重要工具。像例1——例3结合题意,直接利用变参为主法,把有关参数问题转化为解关于此参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从而快速得到答案;而例4和例5则结合等价转化思想,先通过重组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出此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然后利用变参为主法把有关参数问题转化为解关于此参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从而把参数问题简单化。 二 整体化参法: 即结合所要求解的目标参数式的特点,利用转化思想,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参数作整体化处理的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去括号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去括号 【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过程与方法】 经过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uh,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u-0.5)h,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ukm,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u-0.5)km,因此,这段铁路全长(单位:km)是 100u+120(u-0.5)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u-120(u-0.5)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u+120(u-0.5)=100u+120u+120×(-0.5)=220u-60; 100u-120(u-0.5)=100u-120u-120×(-0.5)=-20u+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u-0.5)=+120u-60 ③ -120(u-0.5)=-120u+60 ④ 比较③、④两式,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上一栏目中问题,应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板书(或用屏幕)展示. 【归纳结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特别地,+(x-3)与-(x-3)可以分别看作1与-1分别乘(x-3).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得: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 -(x-3)=-x+3(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每一项都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化简下列各式:(教材第66页例4)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一次方程与方程组知识点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21,314223 x x x x --=+=-) 特点:①等号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次数都为1. 判断方法:首先要将整式方程化简,然后再判断是否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点。 知识点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 b =,那么ac bc =, (0)a b c c c =≠; 3.对称性:如果a b =,那么b a =; 4.传递性: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移项法则 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法则。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它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④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变成(0)ax b a =≠的形式 ⑤系数华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b x a =。 知识点4:(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如:1,323, 32 m x y x y n +=-=+=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如:2324 x y x y +=??-=?) 知识点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知识点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用代入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步骤: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②将变形后的关系式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或y )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变形后的关系式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把求得的x 、y 的值用“{”联立起来,就是方程组的解。 (2)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步骤:①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即不互为相反数又不相等,那么就用适当的数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相反数或相等; ②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 (或y )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意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 值,并把求得的两个未知数的值用符号“{”联立起来。 知识点7:用一次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①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涉及的量有路程、平均速度、时间。它们之 间的关系是: 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2 整式的加减 第2课时 去括号 1、根据去括号法则,在横线上填上“+”或“-” (1)()c b a c b a +-=+-______ (2)()d c b a d c b a ++-=--______ (3)()()x y x y x 33_____32-=-+- (4)()()[]p m p n m n m -=+-+2______ 2、化简:()[]_________1253=---a a a 3、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___________21=-+-a a a 4、化简()y x y x +--的最后结果是( ) A .0 B .x 2 C .y 2- D .y x 22- 5、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 A .()1212-+-=-+-y x x y x x B .()6336332 2--=+-x x x x C .()()d c b a a d c b a a +---=----+23523522 D .()[]11---=+--z y x x y x 6、已知52=+-y x , 那么()()6023252 ----y x y x 的值为( ) A .80 B .10 C .210 D .40

7、减去x 32-等于8362--x x 的代数式是( ) A .()1062--x x B .1062-x C .662-x D .() 162--x x 8、化简: (1)()()()y x y x y x 3242332+--+-- (2)()()43537422+-----x x x x (3)()[]()3226320518++-----n m n m n m (4)()[]{}y x x y x --+--3432 9、先化简,再求值。 (1)()() xy y x y x 745352222+++-其中 .2,1=-=y x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

从算式到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4.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5.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对于复杂一点的方程,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需要多次的尝试,也需要一定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问题1:树林中有杨树124棵,比柳树的棵数的2倍少1吨,树林中有柳树多少棵? 示意图: 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必要时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四地的排列顺序等方面去考虑.)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王家庄到翠湖的距离吗?(当学生列出不同算式时,应让他们说明每个式子的含义.)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列出算式:×(13?10)+50 如果设王家庄到翠湖的路程为x千米,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①题目中的“汽车匀速行驶”是什么意思? ②汽车在王家庄至青山这段路上行驶的速度该怎样表示?你能表示其他各段路程的车速吗? ③根据车速相等,你能列出方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如: 依据“王家庄至青山路段的车速=王家庄至秀水路段的车速”可列方程: 方程中,的意义是从王家庄到青山的车速,的意义是从王家庄 到秀水的车速 二、例题讲解:

4.练习: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x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大5,周长为36,求长方形的宽。 以上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归纳: 而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当我们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也就是要求出未知数的值.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三、课堂小结: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习了方程、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以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练习题.

去括号、添括号 1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 2. 去括号: (1)a+(-b+c-d); (2)a-(-b+c-d) ; (3)-(p+q)+(m-n); (4)(r+s)-(p-q). 3.下列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改正: (1)a2-(2a-b+c) (2)-(x-y)+(xy-1) =a2-2a-b+c; =-x-y+xy-1. (3)(y-x) 2 =(x-y) 2 (4) (-y-x) 2 =(x+y) 2 (5) (y-x)3 =(x-y) 3 4.化简: (1)(2x-3y)+(5x+4y); (2)(8a-7b)-(4a-5b); (3)a-(2a+b)+2(a-2b); (4)3(5x+4)-(3x-5); (5)(8x-3y)-(4x+3y-z)+2z; (6)-5x2+(5x-8x2)-(-12x2+4x)+2; (7)2-(1+x)+(1+x+x2-x2); (8)3a2+a2-(2a2-2a)+(3a-a2)。 1.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1) a___(-b+c)=a-b+c; (2)a___(b-c-d)=a-b+c+d; (3)___(a-b)___(c+d)=c+d-a+b 2.已知x+y=2,则x+y+3= ,5-x-y= . 3.去括号: (1)a+3(2b+c-d); (2)3x-2(3y+2z). (3)3a+4b-(2b+4a); (4)(2x-3y)-3(4x-2y).

4.化简: (1)2a-3b+[4a-(3a-b)]; (2)3b-2c-[-4a+(c+3b)]+c. C 1. 化简2-[2(x+3y)-3(x-2y)]的结果是( ). A .x+2; B .x-12y+2; C .-5x+12y+2; D .2-5x. 2. 已知:1-x +2-x =3,求{x-[x 2-(1-x)]}-1的值. 第7课时 去括号(1) 1.下列各式中,与a -b -c 的值不相等的是 ( ) A .a -(b +c) B .a -(b -c) C .(a -b)+(-c) D .(-c)+(-b +a) 2.化简-[0-(2p -q)]的结果是 ( ) A .-2p -q B .-2p +q C .2p -q D .2p +q 3.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 ) A .a -(2b -3c)=a -2b -3c B .x 3-(3x 2+2x -1)=x 3-3x 2-2x -1 C .2y 2+(-2y +1)=2y 2-2y +1 D .-(2x -y)-(-x 2+y 2)=-2x +y +x 2+y 2 4.去括号: a +( b -c)= ; (a -b)+(- c -d)= ; -(a -b)-(-c -d)= ; 5x 3-[3x 2-(x -1)]= . 5.判断题. (1)x -(y -z)=x -y -z ( ) (2)-(x -y +z)=-x +y -z ( ) (3)x -2(y -z)=x -2y +z ( ) (4)-(a -b)+(-c -d)=-a +b +c +d ( ) (5) ( ) 6.去括号: -(2m -3); n -3(4-2m); (1) 16a -8(3b +4c); (2) -12(x +y)+14 (p +q);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知识点

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如:21,314223 x x x x --=+=-) 特点:①等号两边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次数都为1. 判断方法:首先要将整式方程化简,然后再判断是否满足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特点。 知识点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 b =,那么ac bc =, (0)a b c c c =≠; 3.对称性:如果a b =,那么b a =; 4.传递性:如果a b =,b c =,那么a c =。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移项法则 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法则。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②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③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它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④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变成(0)ax b a =≠的形式 ⑤系数华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b x a =。 知识点4:(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如:1,323,32 m x y x y n +=-=+=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如:2324x y x y +=?? -=?) 知识点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知识点6: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用代入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步骤:①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从算式到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授课教师: 金树芊 指导教师:张义民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前面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要优于算式方法,也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做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建模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初中数学学习过程。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本节课《从算式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教材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自己设计了许多“做数学”的内容,让学生经历和体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从而体现本套教材“做数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简单方程已经有所认识,教学时要注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淡化概念教学。课上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体验从算式到方程的优越性,不多作理论讲授,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够体验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3、能够利用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简单方程. 四、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际问题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六、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课我采取了“引导发现法和启发讲授法相结合”教学模式,从问题提出到问题解决都竭力把参与认知过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真正确立其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及时地给以引导、点拨、纠正. 七、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曾经年轻过,上初一时是13岁,你们现在多大呀? 生:13岁,12岁,….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现在的年龄吗? 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算一下老师的年龄. 问题1. 老师的年龄减去10再除以2就是小明的年龄13 岁.你能求出老师的年龄吗? 生:36岁. 师:怎么算的? 生:13×2+10=36(岁). 师:没错,老师的年龄是36岁,大家算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再计算一个问题,想想怎样解决? 问题2.小明今年13岁,老师今年36岁.请问几年后小明的年龄是老师年龄的二分之一?师:(稍加停顿)不如上个问题好算吧,没关系,本章学习后老师相信大家也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简单方法. 师:板书课题3.1从算式到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 问题1用算术解法较容易解决,但问题2却不容易解决,这样产生新旧知识上

人教初中数学七上《去括号与去分母》教案_7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 [教学目标]1、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 (1、会抓住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用分配律、去括号法则解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重点难点]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重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是难点。〔教学方法〕指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来解一元一次方程,但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出的方程也会较复杂,解方程的步骤也相应更多些,如下面的问题。 二、探索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某加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0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上半年用电度数+下半年用电度数=1500000。 设去年上半年平均用电x度,那么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上半年共用电多少度?下半年共用电多少度? 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 x度;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由此可得方程: 6 x+6(x-2000)=1500000 这个方程中含有括号,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熟悉的形式呢? 去括号。 去括号,得6 x+6x-12000=1500000 解得 x=13500 所以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思考:你还有其它的解法吗? 设去年下半年平均用电x度,则 6x+6(x+2000)=1500000 解之,得x=11500 所以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1500+2000=13500度。 三、例题 例1 解方程:3x-7(x-1)=3-2(x+3) 解:去括号,得 3x-7x+7=3-2x-6 合并,得-4x+7=-2x-3 移项,得-4x+2x =-3-7 -2x =-10 ∴x =5 注意:括号外面是负号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积都要变号。 四、五分钟测试 1、课本97面(1)、(2)。

从算式到方程教学设计及专家点评(获奖版)

3.1.1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1.教学内容 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模型。 2.内容解析 方程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算术法到代数法思维转变的重要标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方程的出现是实践的需要,它使得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与未知数通过等式连接起来。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解方程使问题中的未知数转化为确定的解,这种以方程为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整式方程,是后续所学其他方程的基础,后续学习的任何一个方程(组)最终都要划归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具备“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三个特征。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将相等关系“翻译”成方程,进而找出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落实了数学抽象、数学建模这一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用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及其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经历列方程的过程,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的意义,体会由算式到方程的进步,从而体会方程思想。 2.目标解析 达成(1)的目标是,学生能识别出方程,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准确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达成(2)的目标是,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全过程,从中体会方程模型的现实意义,逐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三、学生学情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过用算术法和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算术法的运用更是娴熟,但是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难度并不大,数量关系并不复杂,用算术法更容易解决。因此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从算术法过渡到方程法,有一定的困难;同时学生能从给定的式子中找出方程,但如何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共同特征,学生第一次接触,尽管可以借鉴第二章的单项式、多项式等概念的抽象过程,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找出“相等关系”后再列出方程,这一思路与小学不同,学生不熟悉,有困难。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列算式到列方程的思维转变,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如何通过“找共性”归纳得出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用举反例的方法,通过“对比”逐步引导学生从未知数的个数、次数等基本要素入

七年级数学试卷一次方程与方程组试卷

七年级数学试卷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 A.x 2 -4x=3 B.3x-1= 2 x C. x+2y=1 D.xy-3=5 2.下列方程中,以x =-1为解的方程是 ( ) A.22213-=+ x x B.7(x -1)=0 C.4x -7=5x +7 D.3 1 x =-3 3.下列变形中正确的是( ) A.由25-=x 得25--=x B.由05=y 得5 1 =y C.由23-=x 得2 3 - =x D.由532+=x x 得x x 235-=- 4.如果2(x +3)与3(1-x )互为相反数,那么x 的值是( ) A.-8 B.8 C.-9 D.9 5.解方程1432 x x --- =1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2(x-1)-3(4x-1)=1 B .2x-1-12+x=1 C .2(x-1)-3(4-x )=6 D .2x-2-12-3x=6 6.小丽在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24239x y x y -=??+=?① ② 时,利用a b ?+?①②消去x ,则a 、b 的值可能是( ) A .2a =,5b = B .3a =,2b = C .3a =-,2b = D .2a =,5b =- 7.如果x a y b =??=? 是方程x﹣3y=﹣3的一组解,那么代数式5﹣a+3b 的值是﹣ ﹣ A .8 B .5 C .2 D .0 8.《九章算术》有一道阐述“盈不足术”的问题,原文如下:今有人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 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文:现有一些人共买一个物品,每人出8元,还盈余3元,每人出7元,还 差4元,人数和价格各是多少?若设有x 人,物品价格是y 元,则所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 A .8374x y x y +=?? -=? B .8374x y x y -=?? +=? C .8473x y x y +=?? -=? D .8473x y x y -=?? +=? 9.若2x +1=4,则4x +1等于 ( ) A.6 B.7 C.8 D.9 10.甲比乙大15岁,5年前甲的年龄是乙的年龄的两倍,则现在乙的年龄为( ) A.35 B.30 C.20 D.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方程 423 2 =-x 的解是__________ 12.如果方程2x m -1+6=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 13.轮船沿江从A 港顺流行驶到B 港,比从B 港返回少用3h.若船速为26km/h ,水速为2km/h ,则A 港和B 港相距______km. 14.若2x -3=0且|3y -2|=0,则xy = 。 15.在有理数范围内定义运算“△”,其规则为a△b=ab+1,则方程(3△4)△x=2的解为x=_______.. 16.当x = 时,3x +4与4x +6的值相等。 17.如果单项式32 14b a x +与4352 1 --y b a 可以合并为一项,那么x 与y 的值应分别为 。 18.关于x 的两个方程5x -3=4x 与ax -12=0的解相同,则a =_______. 19.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p 的绝对值等于2,则关于x 的方程 (a +b )x 2+3cd?x -p 2 =0的解为________. 20.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75,这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 三、解方程(每小题6分,共24分,解方程要写出具体过程。) 21.解下列方程 (1)2x+5=3(x -1) (2) (3) 211 236 x x +--= (4)12x +2????54x +1=8+x . 列方程解应用(共56分). 22.(本小题9分)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白铁皮可制作盒身16个或盒底43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去括号》教案

第2课时去括号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重点) 2.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还记得用火柴棒像如图那样搭x个正方形时,怎样计算火柴的根数吗? 方法1:第一个正方形用四根,以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火柴棒就增加三根,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根. 方法2:把每个正方形都看成是用四根火柴棒搭成的,然后再减多余的根数,那么搭x个正方形需要火柴棒________根. 方法3:第一个正方形可以看成是一根火柴棒加3根火柴棒搭成的,此后每增加一个正方形就增加3根,搭x个正方形共需____________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去括号 下列去括号正确吗?如有错误,请改正. (1)+(-a-b)=a-b; (2)5x-(2x-1)-xy=5x-2x+1+xy; (3)3xy-2(xy-y)=3xy-2xy-2y; (4)(a+b)-3(2a-3b)=a+b-6a+3b. 解析:先判断括号外面的符号,再根据去括号法则选用适当的方法去括号. 解:(1)错误,括号外面是“+”号,括号内不变号,应该是:+(-a-b)=-a-b; (2)错误,-xy没在括号内,不应变号,应该是:5x-(2x-1)-xy=5x-2x+1-xy; (3)错误,括号外是“-”号,括号内应该变号,应该是:3xy-2(xy-y)=3xy-2xy+2y; (4)错误,有乘法的分配律使用错误,应该是:(a+b)-3(2a-3b)=a+b-6a+9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去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时,运用乘法的分配律,先把括号前的数字与括号里各项相乘,再运用括号前是“+”,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

初中数学 3.1 从算式到方程 教案

友情提示:七年级落实基础更为重要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 一、对课本和学生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的主要内容: 1、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定义、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定义;等式的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本章知识结构图: (1)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本章知识安排的前后顺序 二、教学分析 课时安排:一元一次方程预设课时18节

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和定义,等式性质: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4课时; 含字母系数、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2课时;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7课时; 汇总或验收:3课时。 具体教学建议: 这部分知识在07年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方程的解: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运用方程的解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感受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思想,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过程,理解解法中各个步骤的依据,能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会求含有字母系数(无需讨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课程学习目标: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见上图),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方程的定义、等式性质: 课时安排给了2节。重点是对方程的认识,等式性质对等式变形时的作用。 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引入课本上是由实际问题入手,实际上课本对整章内容都是将方程的

七年级数学一次方程与方程组同步测试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一次方程与方程组同步测试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方程2(x+1)=4x-8的解是() A.B.-3C.5D.-5 2.方程2-x3-x-14=5的解是() A.5 B.-5 C.7 D.-7 3.把方程去分母后,正确的结果是() A.B. C.D. 4.用加减法解方程组中,消x用法,消y用法() A.加,加 B.加,减 C.减,加 D.减,减 5.若方程组的解与的和为0,则的值为() A.-2 B.0 C.2 D.4 6.若关于x的方程2x-4=3m和x+2=m有相同的根,则m的值是() A.10 B.-8 C.-10 D.8 7.代数式2k-13与代数式14k+3的值相等时,k的值为() A.7 B.8 C.9 D.10 8.由方程组可得出与的关系是() A.B.C.D. 9.如果中的解x、y相同,则m的值是() A.1 B.-1 C.2 D.-2 10.足球比赛的记分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队打了14场比赛,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A.3场 B.4场 C.5场 D.6场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已知方程4x+5y=8,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__________。 12.关于的方程的解是3,则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3,=2是方程的.解,则=__________________。

14.若5x-5的值与2x-9的值互为相反数,则x=__________________。 15.方程组的解是,则a+b=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70分) 16.已知与是同类项,求、的值。 19.车间里有名工人,每人每天能生产螺母个或螺栓个,若一个螺栓配两个螺母,那么应分 配多少人生产螺栓,多少人生产螺母才能使螺栓和螺母正好配套? 20.若方程组与方程组的解相同,求、的值。 21.如图,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个长方形,每块长方形地砖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现在请你设未知数列方程组来解决这个问题。 22.某校七(2)班40名同学为“希望工程”捐款,共捐款100元。捐款情况如下表: 捐款(元)1 234 人数67 表格中捐款2元和3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看不清楚,不过应用方程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设捐款2元的有名同学,捐款3元的有名同学,请你列方程组并解出方程组。 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D 4、C 5、C 6、B 7、B 8、C 9、B10、C 二、填空题 11.;12.4;13.7;14.2;15.3。 三、解答题 16.,。 17.⑴;⑵。 18.⑴;⑵。 19.设应分配人生产螺栓,人生产螺母,则解得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去括号法则

2.2.3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学习目标: 1、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去括号法则准确、熟练的去括号; 2、能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1、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一、自学质疑 引入: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阅读课本6567p -回答下列问题: 1. 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 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 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 全长为 100120(0.5)t t +- 千米 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120(0.5)t t --千米 ② 要将上式①、②进行化简,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把括号去掉,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去括号法则: (提示: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 (1)计算下列各式 = = = = (2)类比上述计算过程,计算下列各式: 6(2)a b ?- , 6(2)a b ?-+ , 6(2)a b -?-,6(2)a b -?-+ 通过上述计算过程,你能发现去括号时符号变化的规律吗? 归纳去括号的法则: 法则1: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法则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简记为: ,要变全都变 二、师生交流 范例学习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2(5)a b a b ++-; 2(2)(53)3(2)a b a b --- )32(6-?)32(6+-?)32(6-?-) 32(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