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在下个世纪中叶前,用20—30年的时间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以港口、商贸为主体特色的沿海开放型新城区,有效指导全区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合理的发展,对上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适时进行的调整规划进行修订。

第二条规划依据: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⒋《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通知》国发(1996)18号文

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⒍《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

⒏《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

第三条指导思想

1.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总目标,按照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和城市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主体功能等城市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要素,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辐射能力。

2.以港口为依托、保税区为先导,重化工基地建设为契机,薛家岛旅游区为起点,按照突出

区域特色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重点安排城市总体功能的各项要素。

3.以构筑合理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为目标,按照适度分散、相对集中的原则,优化城市布局,调整用地结构,节约土地资源,处理好地上、地下、近景海域的城市主体空间关系,提高规划弹性和宏观调控能力。

4.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为目标,按照城市发展基础先行的原则,高度重视交通、能源、水源等制约影响城市发展因素的工程规划。

5.以大力促进社会文明,提高社会水准为目标,按照社会事业全面优化发展的原则,为建设既有现代化功能,又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城市创造条件。

6.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城市发展与环境改善同步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构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四条规划期限为1995年至201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至2000年,远期规划考虑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城市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规划区的范围确定为黄岛行政区,规划区面积为217.3平方公里,红石崖镇、灵山卫镇等用地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用地。

第六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由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

第二章城市性质、主导功能与发展目标

第七条规划城市性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是青岛市的辅城,是以现代化国际港口为主体、以重石化工业、国际贸易、旅游度假为主要特色的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第八条规划城市主导功能:以港口为主的国际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大型临港工业基地、综合重化工基地;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国际贸易、信息交流中心;旅游、度假文化娱

乐中心;办公、金融、商贸中心。

第九条城市发展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新城区为城市发展总目标,“九五”期间及至下个世纪前十年,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建设成为以港口为依托的口岸先进地区、国际贸易活跃的外向型经济先进地区,产业优势突出的工业先进地区、质量好水平高的城市生活先进地区。

第十条城市发展分目标

●经济目标

按1990年不变价格预算,至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万元;至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亿至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9万元以上。

●生活目标

规划期内,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居住条件,人均居住面积2000年达到20平方米,2010年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99%。完善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立充足的城市供应基地,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休憩城市空间。

●环境目标

改善城市空间环境、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保护好城市面貌,建城区绿地率到2000年达35%,2010年达40%。

●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各类社会事业的建设水平,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科、教、文、卫、体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的城市社会事业服务网络和体系。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十一条人口规模:规划期内全区人口总量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市吸引辐射能力的不断增强和重大建设基础上的引进等因素,采用系数增长,产值需求和综合平衡等多种方法预测,至2000年人口在30万人,2010年人口规模在60万人(包括城市暂住人口)。

第十二条用地规模:根据国家城市用地标准和黄岛新区建设用地构成的特点,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紧凑集约发展的原则,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00年控制在40平方公里,2010年控制在5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0平方米。

第四章城市总体结构

第十三条城市总体布局结构规划由六大功能区组成,即:行政商务中心区、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重化工业区、临港区工业、综合旅游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

⑴行政商务中心区:用地以原开发区向西南延伸至灵山卫镇,向东延伸到薛家岛凤凰园小区。规划建设面积22平方公里,分布人口25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为行政、商贸、金融、信息、文化、居住等综合性的中心区域。

⑵国际商贸仓储加工区:位于中心区以北,现保税区范围。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利用保税区的政策和临港优势,规划主体功能为国际贸易,仓储及加工工业。

⑶综合旅游区:位于薛家岛风景旅游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2平方公里,分布人口2-3万人。规划主体功能旅游、度假、居住及海上娱乐。

⑷大型临港工业区:位于辛安街道办事处辖区内。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分布人口11.5万人,依托前湾港建设,规划主体功能为全区重要的工业基地、机械、电子工业区。

⑸重化工区:铁路以东,黄辛路以北。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13平方公里,分布人口8-10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为重化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对外交通枢纽。

⑹农副产品加工区: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内,规划用地面积2 平方公里,人口3万人。规划主体功能以林果、蔬菜、养殖业的深加工为主,形成全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区,农副产品生产向现代化工业化、专业化发展。

第五章城市用地布局

第十四条城市中心规划以公共建筑为主体组成,形成一个主中心和两个次中心,作为均衡用地布局、人口分布、方便居民生活的城市发展核心区。

①沿长沙江路形成以行政办公、商务、商贸为主的“城市主中心”,并形成全区的中心商务区。

②在崇明岛路中部形成以商业及综合服务业为主的次中心。

③在黄河中路西段、辛安办事处驻地形成以行政办公、商贸、文化、体育等次中心。

第十五条商业服务设施规划适应全区用地结构特点,形成现代化新城区需要的中心商业区、区级商业中心、社区商业服务中心三级城市商业服务体系。到2010年,规划商业服务设施总建设达到200万平方米。

⑴在城市行政商务中心建设一个区级商贸中心。

⑵黄岛东北部次中心、辛安中部次中心建设两个分区级商贸区。

⑶结合居住区详细规划布置建设社区级商业服务中心,按照居住区建设标准,配套完善现有居住区级商业中心,加强居住区集贸市场的规划布局,保证市民日常生活要求。

⑷商品市场体系按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资料市场两大类进行建设。生产资料市场以建设批发市场为主体,规划在辛安北部一带结合公路枢纽集中建设。生活资料市场规划在井岗山路形成区级综合性商业区。在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内规划电子产品市场。

第十六条金融设施形成区、分区和社区三个等级,主要布局为:在商务中心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由国内外金融机构组成;在黄岛、辛安、保税区、香江路建设分区级金融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行政办公规划形成区、办事处两个等级。区级行政办公区在长江江路以北,办事处结合旧城改建中布置。

第十八条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区级文化中心和文化广场,为市民提供艺术、文化、科技交流的场所,形成宁静、优美的文化氛围。结合文化遗址、旅游景点建设专业系列博物馆和美

术馆,在行政商务中心区建立大型图书馆。各分区,结合居住区建设居住区级文化俱乐部、图书室,老、少年活动中心。在城市中心建设影视中心。辛安、黄岛各建设多功能影剧院一处;完善重新现有文化的设施不得挤占挪用在文化设施场所。

第十九条体育设施形成区、分区、社区三个等级,主要布局为:在昆仑山南路东侧新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体育运动场馆,逐步改造、完善各区级体育设施用地和现有体育场馆设施。在唐岛湾北侧结合航海活动建立分区体育中心,完善黄岛有有体育场;在薛家岛、辛安、柳花泊形成四处社区级体育活动中心;在薛家岛旅游区建设沙滩体育活动中心。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设施规划主要结合人口分布和居住区布局配套建设。规划在城市中心区的西部新一所大型区级综合医院;在薛家岛新建一所现代化的医学科研中心;完善急救中心设施网络,改建扩建黄岛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辛安医院、开发区医院为分区的综合医院,床位200至300床,结合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建设辛安北、辛安南、辛庄、柳花泊、旅游区等社区的医院,结合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居住区级医疗、防治和保健中心,建立区级、分区两级康复医疗和老年病防治机构。

第二十一条教育设施用地规划,初步完成薛家岛高教区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设施布局,增加各类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机构用地。在江山路集中设职业教育区。中小学用地按照国家颁布的GB5018-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合理布置。对现有不符合标准的学校应逐步改造达标,严禁占用教育设施用地建设其它项目。

第二十二条科技设施用地规划建立“一区、两街”的科技体系布局,保证充足的科技设施建设用地。在国家高新技术试验区内建设科技试验区,在薛家岛高教区内分别建设科技贸易街。

第二十三条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新建居住区主要集中在辛安北部和城市中心区东西两翼。全区自然村改造本着节约用地原则,分级控制,相对集中改造。至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2010年达到25平方米。

第二十四条工业区规划以适应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建立良好的分工协作关系为原则,规划布局为:在黄辛路以北,铁路以东以炼油为基础形成重石化工业基地,在北部预留发展用地;在前湾港路西侧,建设临港工业区,

逐步调整为无污染的二、三类工业区;在高新技术产业试验区布置高新技术产业;在薛家岛湾布置修造船等工业。

第二十五条仓储规划主要结合工业生产、生活供应和对外交通设施进行布置。在黄岛北部结合油港布置油库区;在前湾港北部和西部布置临港仓储区;在保税区布置保税仓库。

第六章城市海岸带功能规划

第二十六条海岸带功能规划的依据和原则:

1.城市海岸带及邻近海域的开发利用应以《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为主要依据。

2.在风貌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内,严禁填海造地,在其他功能区内的填海造地工程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沿南海岸线第一条城市道路以南的地段为城市公共绿地,可建设少量旅游服务的范围之内。

第二十七条岸线规划:

1.红石崖至大石头工业及仓储岸线及部分生活岸线。其滩涂及浅海可作为海产养殖区。该岸段临环胶公路,需注意防止海岸冲刷后退而及公路安全,必须加强岸堤保护。

2.大石头至黄岛油码头应通过围填,改造成人工岸线,作为未来石油城的工业及仓储岸线。

3.黄岛油码头至后湾西岸油港使用岸线。

4.后湾西南至黄岛船厂工业使用岸线。

5.前湾沿岸(船厂与电厂间)生活岸线

6.黄岛电厂西南至显浪咀前湾港及港口发展备用岸线

7.显浪咀至薛家岛安子码头工业使用岸线建港施工基地、北海船厂

8.薛家岛安子码头附近岸线客运码头扩建备用岸线

9.薛家岛安子码头至小岔湾水域造船工业岸线

10.石岔山码头至后岔湾村北生活岸线

11.窟窿山北至鱼鸣咀旅游及生活岸线,其中:

(1)南屯至象脖子(金沙滩)公共海水浴场使用岸线

(2)象脖子至石岭子(银沙滩)专用海水浴场备用岸线。

(3)甘水湾、绿岛姿两侧,连三岛以西专用海水浴场备用岸线

(4)绿岛咀至南屯近期为水产养殖岸线,远期为养殖岸线

12.鱼鸣咀至刘家岛西(唐岛湾北,西岸)近期为养殖岸线,今后可作为城市生活备用岸线

13.刘家岛至兰东至牛岛(唐岛湾北、西岸)近期为养殖岸线,同时可逐步围填改造为城市生活岸线

14.牛岛至唐岛至丁家咀小型船石及专用码头使用线

第七章城市绿化

第二十八条城市公共绿地规划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9平方米,总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形成“三区、六带、一线”的布局结构。

1.“三区”指全区徐山、黄山、烟固墩山三处较大绿地。重点以丘陵山头公园为主体进行集生态环境、文化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有突出主题的公园建设。

2.“六带”由城市内镰湾河、辛安前河、辛安后河、南辛安河、岔河、丁家河六条主要河道两侧的绿化带组成。规划形成联系城市公共绿地、美化城市景观、防护隔离的绿化网络。

3.“一线”指海岸线的绿化。规划以滨海公园、游园和山林为绿化主体,以主题绿化、观赏性绿化为特色进行绿化建设。沿海岸线500米内的建设用地绿地率不低于50%.主干道、生活性

道路两侧加强绿化带建设。

4.生产绿地规划充分利用大环境绿化环、防护林地和待开发的沿海园林绿化带,开辟新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和城市大环境绿化环,分别建设50公顷的花卉生产基地和100公顷的苗森生产基地。

第八章城市风貌规划

第三十条城市风貌规划主要从风貌特色、高层建筑布局、视线通廊、街景对景、建筑造型、城市雕塑与小品几个方面进行规定:

⑴风貌特色规划主要指在城市重点控制区,重点地段的城市规划建设。风貌区内的建筑应充分吸收青岛市特有的建筑与山海有机结合的城市设计手法,结合不同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市风貌。

⑵规划高层公共建筑在城市中心的商务区和分区中心的商业区内。高层居住建筑应在区内基础设施容量相对较大的地段集中布置。

⑶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分区中心、文化中心、体系中心配套建设开放式的城市主题广场。

⑷规划视线通廊以观山和观海为主要方向,山体周围和沿海岸线的建筑不得对山海形成遮挡,山海周围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视线景观分析。

⑸规划确定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旅游线路两侧和公共活动较集中的道路两侧的建筑,必须按照城市设计要求,创造具有观赏价值的街景效果。

⑹在城市重要地段应规划设计对景点,位于对景点上的建筑必须具有较高的建筑造型艺术。

⑺结合城市广场、对景点、公共绿地等布置建设城市雕塑和小品。

第九章居住建设与自然村改造

第三十一条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符合国家GB5018-93《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并注重与住宅建设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高

度重视居住区环境的整体设计,为市民创造舒适、卫生、方便、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

第三十二条在开发建设新区的同时,应及时进行自然村改造建设,旧村改造应按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街、村规划和建设用地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分级控制,按照“提高环境质量,优化用地结构,均衡人口分布”的原则,逐步将建成区内的自然村和旧居民点改造为现代化化的城市居住区。

第三十三条自然村改造按三级控制

⑴在规划建成区内的村庄,按照现代化城区的居住区改造,严禁建设平房。

⑵在规划建成区边沿的村庄,近期适当按规划建设少量平房,远期按规划统一建设楼房。

⑶在规划建成区外的村庄,按照村庄规划,适当建设平房,鼓励建设以二层为主的农民新村适当建设平房。

第三十四条居住区建设规划建设黄岛、辛安、长江路、薛家岛4个中心居住区和24个居住小区,其中建成区12个,为十字路园小区、新街口小区、抬头小区、港头陈居住区、柳花泊居住区、扒山小区、戴戈庄小区、薛辛庄居住区、于家河居住小区、江山路小区、南营小区、烟台前小区。

第十章对外交通

第三十五条对外交通系统规划由海港、铁路、公路和管道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形成以国际海港为主体的高效现代化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十六条海港规划以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为中心形成多功能的港口。近期完成前湾港二期工程和矿石码头,开工建设前湾港三期工程和煤码头二期工程;完善改造油码头,远期逐步扩大前湾港区规模,完善黄岛油港布局。

第三十七条铁路规划: 近期完善胶黄铁路货运通车后的功能,并开通客运线,远期修建胶黄铁路复线和黄岛区至日照港铁路(国家铁路南北第五通道)。规划预留铁路用地,在辛庄西规

划一大型客运站场,在红石崖南规划一大型工业编制组站。

第三十八条公路规划,近期建设青日高速公路,远期完善泰薛公路,柳花泊至薛家庄公路,增加对外出口。

在辛安一带建设全区公路主枢纽,形成由组织管理中心和客运站场,货运站场系统组成的“一个中心,两个系统”的布局网络,规划组织管理中心设在前湾港路与昆仑山路交叉口西北角。客运中心站设在火车站附近,并在黄岛、轮渡站附近(原黄岛汽车站处)设附属发车点。在城区西南角的焦家庄处设一客运站,货运中心设在辛安办事处的大泊子村北,并在其附近建设集装箱中转站。

第三十九条管道运输规划建设山西煤炭给潍坊至黄岛的输煤管道,年运量700万吨;根据需要加强输油管道和天然气输运管道。

第十章城市道路与交通

第四十条城市主干路的规划布局结构为“二纵六横”,通过跨(穿)胶州湾的“一环、一桥、一隧”与主城的道路系统相连接。

规划道路网密度为2.97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4.10%,预测至2010年,区内机动车拥用量达到8万辆。

第四十一条规划城市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个等级。

1.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主要用于中长距离跨分区交通与城市外部相联系交通以及疏港交通,采用封闭式全立交的道路系统,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红线宽度50-60米。主要为江山路、昆仓山路、青黄跨海大桥延伸线、嘉陵江路、长江西路。

2.城市主干路

主干路主要用于相邻分区之间的交通以及进出快速走廓系统的集散交通,与快速路一起构成

城市内部联系的主骨架,城市主干路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40-50米,道路间距800-1000米。主要有太行山路、黄王路、灵山岛街(路)、滨河路、钱塘江路等。

3.城市次干路

次干路主要承担分区内部,居住区之间的客货流量,并兼作主要交通走廓之间的联络线。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24-40米,道路间距300-500米。

4.城市支路

支路为工业区、居住区等区街的内部交通服务,并兼作城市干路系统的辅助集散系统,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道路红线宽度16-24米。

第四十二条城市道路交叉口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流特征确定相应的形式,应设置立体交叉的路口,如不具备建设条件而采用平面交叉时,次等级道路只能采用右转方式进出高等级道路。

第四十三条城市广场及公共停车场

1城市广场规划分为交通集散广场和游憩集会广场。规划交通集散广场3处,面积2万平方米;规划市民游憩集会广场3处,用地3万平方米;区级广场2处,用地2万平方米。

2.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分为外地机动车、市内机动车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

①外地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设置在城市的出入口道路,主要停放外来和过境的货运车辆。规划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4处,用地2.4万平方米,停车泊位800位。

②区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为23处,停车泊位5850个。

③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规划:公共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应按规范设置自行车停车场,居住区应按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自行车停车棚。

第四十四条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按照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多种客运效能的原则,使公共交通负担的出行量比重占70%。公共交通方式以分共汽车、小公共汽车、出租车为

主,地面公共交通线路网划分为快速大站线、干线和支线三个等级规划,新建公共汽车保养场2处,枢纽站5座,规划新辟薛家岛至青岛的海上轮渡客运航线,薛家岛至主城区燕儿岛高速额艇航线,远期预留主城区团岛至规划黄岛铁路客运站的地铁线路及站场。

第十一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四十五条给水规划

一、规划需水量预测:

①规划2000年城市人口人均生活用水采用190升/日,暂住及城市流动人口采用140升/人.日.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23吨.规划2000年平均日需水量9.54万吨/日。

②2010年城市人口人均生活用水采用310升/人.日,暂住及城市流动人口采用190升/人.日,工业万元产值年耗水量采用19吨,规划2010年平均日需水量42万吨/日。

二、水源及系统配置规划:

近期加强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现有水源及设施进行挖潜改造,增加蓄水能力,兴建引黄济黄,棘洪滩水库引水工程,规划10万吨/日。

远期考虑酝酿国家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在红石崖增设净水厂,平均日供水能力25万吨/日,利用水厂周围的水库作为用水调蓄。

配套建设相应的城市给水管网系统,对原有的管网进行挖潜改造,并逐步敷设新的管道,形成“二纵五横”的供水骨架系统。

三、城市工业发展要以优化结构和规模经济为目标,对引进的大项目要做好需水量的预测,并提出切实可行供水方案切实搞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不断加强节水意识,加大海水利用、原水利用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大污水回收利用率,建立中水利用系统。

第四十六条排水工程规划

一、污水

生活污水排除率按给水量的85%计

工业污水排除率按给水量的75%计

2000年污水量为7.54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50%,工业有害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90%,2010年污水量为33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工业有害废水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规划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方式,把全区划分为二大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

⑴辛安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包括重石化工业区、临港工业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污水通入泵站汇入此区,规划在镰湾河下游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9万吨,占地面积15公顷,二级处理后再进一步进行口水标准处理,然后供给部分工矿企业及城市居民生活建筑施工,城市绿化等行业用水,配套建设提升及转输泵站5座(其中现状4座)及管道系统。

⑵薛家岛污水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范围包括中心区,综合旅游开发区和灵山卫镇等。规划在泥布湾建设污水处理厂,远期处理能力10万吨/日,占地面积10公顷,一期二级处理2.5万吨/日。配套建设泵站9座(其中现状1座)及污水管道系统。

⑶污水不能纳入城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可自行建立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雨水排除规划标准:

1.经流系数采用=0.4—0.65

2.根据自然地形将全区分成若干个排水区,每个分区的雨水通过自然河道和排水管渠汇入大海或水库等。

重石化工业区、红石崖、前湾港、油港等雨水,分别排入胶州湾和前海湾港海域。

农副产品加工区的雨水可统一排入小珠山水库。

临港工业区的雨水分别排入辛安前河、南辛安河、辛安后河,汇入镰湾河后,排入前湾港海

中心区及旅游开发区的雨水分别由马濠运河、丁家河水库汇洪渠,岔河及规划管渠就近排入前湾港、唐岛湾、薛家岛湾等。

3.逐步完善雨水排除系统,提高排除能力,对原有的河沟、渠道砌筑加固,疏通淤积。

第四十七条供热工程

采取多种供热方式发展集中供热。以热电站供热为骨干,积极发展集中锅炉房供热及利用工业余热供热尽量减少和控制分散,小型的燃煤锅炉供热,以减少大气污染。

逐步提高民用供热比重,力争使新建居住区、工业密集区、大中型公建集中区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到2000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率达30%以上,到2010年城区集中供热面积率达50%以上。

近期2000年按30%的供热面积率计,需蒸汽负荷286吨/小时。2010年按50%的供热面积率计需蒸汽负荷1759吨/小时。

规划近期:

①完成黄岛电厂老机组的改造工程及管网配套工程,规划规模450吨/小时,解决重石化工业区黄岛部分的供热。

②建设热电公司二期工程,规划450吨/小时(一期60吨/小时)及相应的配套工程,远期增加三期工程,规划260吨/小时,最终规模770吨/小时,解决行政商务中心区及部分临港工业区的供热。

③完善新街口供热站及其配套工程,规模2*20吨/小时,解决新街口工业区的供热.

④规划在重石化工业区建一热电站,规模540吨/小时,解决临港工业区重石化区等的供热。

第四十八条燃气工程规划

首先保证居民及第三产业用气,其次是工业原料及工艺用气。气源规划近期以石油液化气和人工煤气为主,远期以天然气和管道液化气为主。近期城区居民气化率达95%,远期达10

近期利用液化气码头进口液化气,在东山(长白山路东)及西泊子村北建立大型液化气贮罐站,采用瓶装和管道两种供应方式。供气站规模50007000户。气化站规模30005000户。在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建液化气气化站及相配套的管网系统,并为远期天然气的引进留有发展余地。

远期通过大炼油项目的建设,增加液化气供应量,力争引进天然气。在灵山卫镇建设大型液化天然气码头,并配套建设贮罐区,气化设施及相应的输配管道。

第四十九条电力规划

规划用电负荷2000年为24.3万千瓦,2010年为44.4万千瓦。

结合青岛电网电源的建设,规划新建辛安、重石化工业区220千伏变电站2座,规划临港工业区、高合、薛家岛办事处、保税区、黄山等五座110千伏变电站。加强110千伏电网的网架结构,提高110千伏电网的可靠性,使110千伏电网覆盖全区,到2010年全部实现双回供电,建成区内10千伏线路,基本实现地下化。

第五十条邮电规划

⑴电讯规划以发展电讯业务和非电讯业务为主线,提高全区电信网的综合通信能力,建成具有现代技术装备,多种通信网。

2000年建成并完善以光纤、数字微波和程控交换为主体的电信网,增加邮电局所5处,增加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0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60%,相应建设电信主干线和配线。

逐步建成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广播、电视并重,城市乡村协调发展,节目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体系。采用光纤技术,实现广播电视共网传输,广播电视同网混合覆盖,覆盖率达到98%以上。至2010年使城市居民入网率达到98%以上,服务性行业入网率达到95%以上,规划区内的所有有线电视线路全部转入地下化,提高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建立国际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节点,结合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并入青岛市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统一的与国际计算机信息网络接口的“信息高速公路”管理中心。为用户开通视频点播,数据传输,机算计联网、可视电话等双向业务。

⑵邮政规划

在新街口北部和长江中路南侧规划两处大型邮政支局,在社区和居住区内根据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设立相应的邮电局、所。

第五十一条环卫规划

为适应现代化城市对市容环境卫生的要求环境卫生的规划目标是城市垃圾全面实行袋装化和密闭式收集方式,分类收集率达到50%,垃圾粪便清运率和机械化程度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70%,特种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100%。形成合理的环卫设施布局和管理服务体系。

1.规划建设一座垃圾填埋场。

2.规划按照商业街50米,生活性干道80米,一般道路100米的间距设置废物箱。

3.规划逐步取消垃圾方箱,建立袋装化垃圾收集系统,特种垃圾采用设有识别标志的密闭容器收集。

4.公共厕所:规划按规范标准确定合理间距和密度。大型公共建筑、主要街道两侧的商场应建设部分附属式公共厕所。新建公共厕所不得低于二类标准,在主要交通干道、繁华地区和公共场所设置部分无障碍厕所。

5.车辆冲洗站:规划与公共厕所、环卫车辆停放点、加油站等设施结合建造,冲洗站应设污水沉淀池,沉淀上清水循环使用。规划建设车辆冲洗站3座。

6.环卫清扫保洁工作息场:规划结合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每1-5万居民建设一处,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规划新建作息场10处。

第十二章城市环境

第五十二条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到2000年,控制住环境污染加剧发展的势头,保持城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2010年使全市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全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基本做到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生态良性循环。

1.环境保护加强工业污染的防治,以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重点,兼顾固体废物、噪声和其他污染,对污染严重不具备改造治理条件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到2000年,工业废气处理率达到95%,废水处理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2010年达到100%和80%。

2.加强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调整全区的产业布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力和燃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积极发展城市集中供热,严格控制经营和燃用散煤;全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2000年降至0.12毫克/标立方米,2010年降至0.08毫克/标立方米,大气总悬浮微粒2000年降至0.28毫克/标立方米。

3.加强全区污水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全区河道污染和海域水环境得到控制。

4.强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控制新增噪声源和社会生活噪声的增加。2000年环境噪声达标面积率达到90%,2010年达到100%。

5.提高城市垃圾的清运和处理能力,2000年使垃圾清运和处理能力达到100%,2010年继续保持100%。

6.加强水资源保护,重点抓小珠山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农副产品加工区污水实行集中收集,由泵站排入辛安污水处理厂,以保证小珠山水库水源地的水质要求。

第十三章城市防灾体系

第五十三条消防规划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远近结合”的方针,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给水、消防车通道和消防通讯网。

1.完善现有的消防站,规划新建地区消火栓的间距不超过120米,加强企事业单位场地内的

室外消火栓的建设.市区人武部形成环形成环状供水,输水管道直径不小于300毫米,最不利点的水压不小于0.2兆帕。在沿海岸线一带结合道路堤坝建设设置一用于消防的海水取水口,以便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2.提高道路等级,确保消防道路的间距不大于160米,提高消防执勤车辆的通过能力。旧区改建和新区建设时,每隔一定的距离设置一处街心公园作为城市火灾的避难场所。

第五十四条人防规划按照国家确定的一类人防重点城市的标准和“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总方针,新建项目应按规定设置人防地下室,规划形成市、区、街道三级指挥通信中心、线、面结合的十二年战斗片和战时交通医护、消防、防化、储备系统。

第五十五条规划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港口组成抗震疏散救助通道,抗震通道两侧的建设必须满足抗震规范要求,消除现有的影响防灾的障碍物。以居住区的公共绿地、中、小学操场、集贸市场和相近的人防工程为近地疏散场所,以城市公园山头绿地、体育场、城市广场和地下人防工程为分流疏散场所。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

第五十六条防洪治涝规划:城市防灾、治涝规划,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并与景观美化相结合。防洪治涝重点地区是河道两侧,及城市低洼地区。

第五十七条防风暴潮工程规划:设计高低水位,分别和高潮累积频率10%(或历时累频率1%)的潮位和低潮累积频率90%(或历时累积频率98%)的潮位。

第十四章近期建设

第五十七条近期建设规划主要结合《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项目,按照城市总体战略目标与发展构想,科学合理的逐步高速完善城市各项功能用地布局,提高城市各项设施的水平,为把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奠定基础。

第五十八条规划近期重点建设地区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纲要文本

规划项目名称:敦化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项目设计编号:规设2009—01—02 规划委托单位:敦化市人民政府 规划编制单位: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张晓艳研究员国家注册咨询师 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总规划师:王斯伟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所长: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规划师:李冬雪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所主任工程师:鞠慧岩研究员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负责人:王伟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项目参编人员:鞠慧岩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赵峻峰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闫瑾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袁野工程师硕士 张伟工程师硕士 柳秋英工程师硕士 陆春雷工程师 张子峥工程师 芦麒元工程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市域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三章规划区规划 (23) 第四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27) 第五章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28) 第六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30) 第七章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0) 第八章中心城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32) 第九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33) 第十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37)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9)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7) 第十三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48)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旧区更新规划 (52) 第十五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52)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53) 第十七章附则 (54) 附表 (55)

第一章总则 第1条编制目的 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的相关要求,实现敦化市经济和 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 动,促进敦化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指导《敦化市城市总体 规划(2010—2030年)》的成果编制,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2条适用范围 在敦化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审批建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进行 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建设活动;在敦化市城市规划区范 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 规定执行本规划纲要。 第3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 《延边州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延边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敦化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敦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4条规划层次与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规划区和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包括敦化市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 东部至大石头镇规划区边界; 南部经珲乌高速公路向西,以东兴隆河村、西吉祥村、山头村、万福村、江沿 村南边界为界,到达牡丹江后向西以西黄泥河为界; 西部至鹤大高速公路; 北部经车站村、太平岭村、站北村、中石村北边界后向东以珲乌高速公路为界; 总面积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规划 包括三个部分: 老城区:东至302绕越线、物流大街和302国道;南至南边道、滨江一路和3305 厂南边界;西至铁西五街和铁西三街;北至北山公园北边界和小石河南岸护堤; 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青海省西宁市民和县城市总体规划-中规院-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第八章开发强度导向 土地开发强度作为城市政府科学、合理管理城市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城市开发强度应依据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产业、交通等因素的具体要求,以“科学用地、节约用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前提。综合考虑各类土地的使用性质、区域位置、周围的基础设施条件及空间环境条件等。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在宏观层面上,确定城市开发总量和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在中观层面上,建立城市开发强度分区的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进行各类主要用地的开发强度分配;在微观层面上,以街区作为容量控制单元,制定地块开发强度细分的原则。 一、宏观层面——城市整体开发强度 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为土地供求关系提供了基本参考。根据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经验的类比分析,可以推测各类建筑的需求数量以及占城市建筑总量的比例。 在许多情况下,基于环境标准所确定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和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确定的城市建筑总量之间并不完全一致,需要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的综合权衡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上限方案能够提供较为充足的建筑总量,但由此带来环境标准的明显下降;城市整体开发强度的下限方案能够确保较为理想的环境标准,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建筑总量需求相距甚远;最终选择的城市整体开发强度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和可接受的环境标准之间的综合权衡。 对于民和城市实际情况来说,考虑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其环境容量应保证一定的限度从而确保在生态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土地开发强度具体量化指标应是介于一定的范围之间而不是具体的数值,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以及相关经验数据各类用地开发强度具体如下表: 表8-1 城市建设用地整体开发强度控制表 序号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 (%) 建筑限高 (m) 绿地率 (%) 1 居住用地**~3.0 20~45 75 ≥30 2 公共设施用地**~5.0 15~50 99 ≥20 3 工业用地**~1.2 30~45 25 ≥20 4 绿地———≥75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 理的意见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宁发[2007]11号 【发布部门】西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07.27 【实施日期】2007.07.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意见 (宁发[2007]11号) 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现就加强我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领导,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西宁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把西宁规划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越的创业城市,舒适休闲的宜居城市,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山清水秀、文明开放、人民富裕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各

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建设水平,实现城市建设新突破。 2、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加快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扩市提位”战略。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功能更加健全,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改善,文明程度更加提高。 3、加强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科学规范的规划决策、审批、执行体系,深入推进规划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审核城市规划建设重大方案,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4、积极推进城市规划与建设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设立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聘请专家担任顾问、咨询委员。发挥城市规划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城市规划草案、待定重大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和审议,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5、建设高素质的规划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委托学科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专业院系和科研机构进行定期轮训,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著名高等学府、科研机构进修深造,外出参观考察、挂职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开阔规划管理专业人员的视野,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规划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6、明确城市规划管理职责。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监察工作。区(县)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本区域违法建筑的控制与查处,并参与本区域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其他重要规划事项的研究、论证、决策,支持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各项工作。

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

xxxx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招标公告 本招标项目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由永发改审批(2019)165号文件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永吉县双河镇人民政府,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项目出资比例为100%,已落实。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本项目共分为双河镇内街区道路、双河大街人行道方砖铺装、街区供热管线、街区雨水管线及街区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落地共5项目内容的建设,详见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2.2招标范围:工程量清单全范围内容施工招标; 2.3工程建设地点为: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内; 2.4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20年5月18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20年10月30日,共165日历天; 2.5工程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相关标准的合格工程; 2.6最高投标限价:13,597,825.00元;投标人经复核认为招标人公布的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未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的,应在最高投标限价公布5天内向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提交书面投诉申请。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施工投标人须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并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近三年(2017年-2019年)同类类似工程业绩须符合《吉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标业绩认定暂行规定》吉建招〔2017〕6号、吉建招〔2017〕9号文件的规定,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

3.2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经理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贰级建造师及以上注册执业资格;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不得担任其它在施建设工程项目; 3.3投标企业(含本地、外埠投标企业)需提供投标人自行出具的企业诚信证明承诺和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无在建承诺;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中标后需到本项目招投标监督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3.4投标单位拟派往本项目的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须为本企业在职职工并缴纳社会保险; 3.5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6外省入吉建筑企业在我市参加投标,执行吉建管(2018)12号文件,在吉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登记,未登记的外省建筑企业不得参加投标; 3.7凡在《吉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管理平台》查询不到企业和管理人员,不得参与投标报名; 3.8开标现场的投标代表必须是本公司在职人员(需提供社保证明),经核查并确认存在授权本公司以外人员投标的将对其做限制投标或停止投标处理。 3.9在“信用中国”网站(略)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投标,须提供“失信被执行人查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查询”、“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此三个查询项的截图证明; 3.10投标人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略)自行查询本公司行贿犯罪记录,且提供查询页面截图并加盖公章作为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 3.11拒绝列入政府不良行为记录并取消投标资格期间的企业或个人投标。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参与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项目的投标人,一律在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略)上下载招标文件,其他途径获取的招标文件开标时一律按无

东阿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 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 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 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 第十五章附则 (10) 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 附表 (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 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 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 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2、镇区:平阴县东阿镇镇政府驻地。 3、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东阿镇城镇发展总目标:2030年把东阿镇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古镇及平阴县西南部次中心。 第7条城镇发展分目标: ①经济目标 发展成为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的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市运作机制。 ②生活目标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城镇交通服务系统,建立充足的城镇供应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憩的城镇生活空间。 ③环境目标 逐步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第8条量化指标体系: 分 类 目标名称单位2030年发展目标 山东省2010 年城市现代 化发展目标 济南市“十一五” 期间小城镇建设 指导性标准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4(年递增8%计)- - 一、二、三产业比重- 20:45:35 - -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 (试行) 青岛市规划局 2010年5月

青岛市规划局 关于发布施行《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 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编制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于2010年5月10日施行。凡青岛市市区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的编制,以及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应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试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编制说明 青岛市规划局曾于2007年编制了《青岛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试行)》,并作为控规及相关规划编制、管理的参考资料,对强化新区、特别是新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控制和配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方面,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更加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不断推进,民生问题获得广泛关注;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省、市又不断出台了一些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范、标准、规定等。为了使全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更加合理、系统、均衡,更加符合青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市规划局对现行相关标准、规划进行了综合研究,编制完成《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以国家、省、市和部门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情况及城市发展要求,并参考国内相关城市做法研究制定。本标准由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笔起草。在起草和修改完善过程中,市规划局多次邀请相关专家参与研讨、论证,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并认真研究汲纳这些意见和建议,使本标准在合法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实用。 本标准自2010年5月10日起施行。在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修改意见、建议或疑问,请及时向青岛市规划局反映。市规划局将适时组织对本标准实施情况的评价,不断加强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进一步优化完善本标准。 本标准包括条文及条文说明两部分,均由青岛市规划局负责解释。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 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 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

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西宁市市域城市化水平2005年达到55%,2010年达到60%,2020年达到65%—7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西宁市区、鲁沙尔镇、甘河滩镇、多巴镇为点,以宁果公路、鲁多公路、109国道为线,组成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核心区;以环状核心区作为市域中心,以315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宁张线等为辐射轴,逐步形成大通桥头、湟源城关等市域次级发展极核;分别以大通桥头、湟源城关为中心,形成众镇拱卫的态势。 西宁市市域形成三大城镇经济区:西宁市—鲁沙尔—甘河滩—多巴,形成环状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区,范围包括西宁市区、湟中与平安两县,以商贸、旅游、康体休闲、工业、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工业为主;以大通桥头为中心北部次级城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长春市未来十年总体规划(2011-2020)

概要: 目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内容概要 (征求意见稿)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突出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公平,让全体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发展。 2、坚持统筹城乡。优化人口、城镇、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郊区城镇在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集聚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 3、坚持生态优先。统筹考虑生产、生活需求与资源承载和生态环境保护,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适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4、坚持集约发展。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城市各类资源要素配臵,调整、提升老城区功能,有序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构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 5、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立足于山东半岛、沿黄流域乃至黄海西岸与东北亚等更广阔区域,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增强集聚辐射效应,实现共赢发展。 二、城市性质 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三、城市职能 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四、城市发展目标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将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经济发展目标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度高、信息通畅、服务便捷、辐射力强、城市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成为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吸引力、最有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以富民和谐为主线,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文化强市”战略,优化公共资源配臵,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质量,建设滨海宜居城市。 以培育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为重点,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特色化,加快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增强城市创新活力。加强基础与应用研究,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重视并加强行业关键性核心技术科技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 建立完善城市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现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基本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 积极构筑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调整完善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建立事业单位全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加快社会福利和救助事业发展。 构筑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

青海省西宁市2030年城市空间总体发展规划报告.doc

致全市人民的公丵开信 亲爱的市民朋友: 西宁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拓展,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特色日益彰显。围绕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以及青藏铁路扩能改造、兰新二线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对西宁发展提出的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西宁市在科学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了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为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历史机遇,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科学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决策。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本次规划将提升区域地位、强化服务功能、突出高原特色、建设宜居城市作为重点,将城市发展战略转向加强与兰州和海东区域协作以及城市功能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格局重构方面,力求通过努力,到规划期末,把西宁建成带动区域发展的西北经济高地,自然人文有机融合的区域服务中心,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原旅游名城,宜居宜业、保障完善的生活之城和幸福之城。 各位市民,本次规划对于保证未来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敢懈怠。恳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宜居、宜业、宜游、宜人的生活之城和充满活力、体现实力、彰显魅力、富有亲和力的幸福之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报批稿)目 录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二、规划重点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2、城市性质 3、城市规模 4、区域协调发展 5、市域城镇发展 6、规划区发展规划 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 8、公共设施规划 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 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综合交通规划 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 15、近期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752.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其中市区人口360.8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8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1.9亿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8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376.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 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等为长春市在区域协调、空间结构、产业发展、职能定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伴随东北地区和吉林省中部地区合作的不断增强,必将对长春市的城市结构、交通及基础设施布局等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经济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春市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1995-2008年间,长春市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4.9%,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最高时接近1/2。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产

青岛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附件2: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文本主要内容摘选 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的拓展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按照全域统筹、海陆统筹、城乡一体、集约紧凑发展的要求,实现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1.市域:青岛市行政区范围,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胶州市、即墨市、莱西市和平度市,陆域面积1128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240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指市区的环胶州湾沿岸地区,包括胶州湾东岸的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崂山区,胶州湾北岸的城阳区和红岛经济区,

胶州湾西岸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城区面积为1408平方公里,其中胶州湾东岸面积为581平方公里,胶州湾北岸面积为553平方公里,胶州湾西岸面积为27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6143平方公里,包括陆域面积436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面积1783平方公里。陆域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面积为3230平方公里;鳌山卫街道办事处、温泉街道办事处、田横镇、金口镇,面积为510平方公里;胶州市毗邻胶州湾的九龙街道办事处相应区域,面积为50平方公里;胶东街道办事处、李哥庄镇(青岛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大沽河地下水源地保护区,面积为420平方公里。近岸海域包括:胶州湾,面积365平方公里;自海岸线向海15米水深线所围合的区域,面积1418平方公里。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城市发展目标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围绕实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发展战略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6289499.html, 《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市场研究及运营战略一体化服务商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CHINA MACHINERY MARKETING ACADEMY 官方网站:产业规划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6289499.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6289499.html,

官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6289499.html, 州作为西北地区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增强对人口的吸引力,努力将兰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兰州新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 发挥兰州新区产业转移承接大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枢纽、西向南向开放大门户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精细化工、大数据、现代农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及国际产能合作、生产加工贸易、服务外包等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人才集聚、资源集聚、要素集聚,打造支撑兰州—西宁城市群乃至甘青两省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及中新南向通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开放平台。 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促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发挥产业、技术、人才、资源等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产业品质提升、人才资源集聚、产业合作发展为重点,实施重大创新工程,深化与中科院系统在兰院所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支持重离子加速器大科学工程等国家战略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大科学工程民用领域装置开发及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推动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创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