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

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

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
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

爆破

1)工业炸药基本要求:1、具有足够的爆炸能量2、具有合适的感度,保证使用、运输、搬运等环节的安全,并能被8号雷管或其他引爆体直接引爆3、具有一定的化学安定性,在储存中不变质、老化、失效、甚至爆炸,具有一定的存储期4、爆炸生成的有毒气体少5、原材料来源广,成本低廉,便于生产加工。 2)铵梯炸药成分:1、硝酸铵作氧化剂2、梯恩梯作还原剂3、木粉起疏松作用,可以阻止硝酸铵颗粒之间的粘结4、石蜡作防潮剂 3)乳化炸药(油包水型结构)主要成分:1、氧化剂水溶液2、燃料油3、乳化剂4、敏化剂5,稳定剂6,高热剂 4)最大安全电流: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直流电,5min内不致引爆雷管的电流最大值,叫做最大安全电流,又称工作电流。 5)最小发火电流:给电雷管通以恒定的直流电,能准确地引爆雷管的最小电流值,称为电雷管的最小发火电流,一般不大于0.7A。 6)电雷管的反应时间:电雷管从通入最低准爆电流开始到引火头点燃的这一时间,称为电雷管的点燃时间tB,从引火头点燃开始到雷管爆炸的这一时间,称为传导时间θB,tB与θB 之和称为电雷管的反应时间。 7)电力起爆法优点:1、在准备到整个施工过程中,从挑选雷管到连接起爆网路等所有工序,都能用仪表进行检查;并能按设计计算数据,即使发现施工和网路连接中的质量和错误,从而保证了爆破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能在安全隐蔽的地点远距离起爆药包群,使爆破工作在安全条件下顺利进行。3、能准确地控制起爆时间和药包群之间的爆炸顺序,因而可保证良好的爆破效果。4、可同时起爆大量雷管等。 电力起爆法缺点:1、普通电雷管不具备抗杂散电流和抗静电的能力。所以,在有杂散电流的地点或露天爆破遇有雷电时,危险性较大,此时应避免使用普通电雷管。2、电力起爆准备工作量大,操作复杂,作业时间较长。3、电爆网路的设计计算,敷设和连接要求较高,操作人员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4、需要可靠的电源和必要的仪表设备等。 8)导爆管起爆法优点:操作简单轻便,使用安全、准确、可靠;能抗杂散电流、静电和雷电;原料是塑料,金属和棉纱的用量少;导爆管运输安全。缺点:不能用仪表检测网路连接质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不适用于有瓦斯与矿尘爆炸危险的矿山。 1)爆炸:爆炸是物质系统一种极迅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瞬间放出其内含能量,并借助系统内原有气体或爆炸生成气体的膨胀,对系统周围介质做功,是之发生巨大的破坏效应,并伴随有强烈的发光和声响。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2)炸药: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生成气体产物,并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炸药是主要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炸药特点:平常条件下,炸药是比较安定的物质,但一旦外界给予足够的活化能,使炸药内各种分子的运动速度和相互碰撞力增加,是之发生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丧失安定性,引起炸药爆炸。需要指出,炸药爆炸通常是从局部分子被活化、分解开始的,其反应热又使周围炸药分子被活化、分解,如此循环下去,直至全部炸药反应完毕。 3)爆炸三要素:反应的放热性、生成气体产物(必须借助气体介质才能转化为机械功)、化学反应和传播的高速性(由冲击波所激起) 4)炸药化学变化形式:1、缓慢分解(特点:炸药内个点温度相同;在全部炸药内反应同时进行,没有集中的反应区;分解时,既可以吸热,也可以放热,决定于炸药类型和环境温度)2、燃烧(特点:炸药的燃烧过程只是在炸药的局部区域(即反应区)内进行并在炸药内一层层地传播。)3、爆轰(特点:是借助于冲击波对炸药一层层的强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699-80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 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xx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

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xx 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xx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xx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 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爆破工程-知识点知识讲解

●爆破工程特点: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爆破作业人员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爆破方法:(1)按药包形状:集中、平面、延长药包法,异性药包。 (2)按装药方式和装药空间形状不同:药室、药壶、炮孔、裸露药包法。 (3)按爆破技术:定向,预裂、光面,微差爆破;其他特殊条件下爆破技术。 ●浅孔:孔径<50mm,孔深≥3~5m ●深孔:孔径≥80mm,孔深>12~15mm ●钻孔方法:冲击式、旋转式、旋转冲击式、滚压式。 ●潜孔钻机:工作方式属于风动冲击式凿岩,穿孔过程中风动冲击器跟钻头一起潜入孔内。 ●潜孔钻机优点:(1)其冲击器活塞直接撞击在钻头上,能量损失少,穿孔速度受孔深影 响少,因此能穿凿出直径较大和较深的炮孔。(2)冲击器潜入孔内工作,噪声小。(3)冲击器排出的飞起可用来排碴,节省动力。(4)冲击力传递简单,钻杆使用寿命长。 (5)与牙轮钻机相比,钻孔结果好,购置费用低。 ●潜孔钻机缺点:(1)冲击器的气缸直径受钻孔直径限制,孔径愈小,穿孔速度愈低。(2) 当孔径在200mm以上时,穿孔速度没有牙轮款,而动力消耗更多。 ●工业炸药:指用于矿山、铁道、水利、建材等部门的民用炸药。 ●工业炸药的基本要求:(1)有足够的爆炸能量。(2)有合适的感度。(3)有一定的 化学安定性。(4)爆炸生成的有毒气体少。(5)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廉,便于生产。 ●工业炸药分类:(1)按主要化学成分:硝胺类、硝化甘油类、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 液氧炸药。(2)按使用条件:准许在一切地下和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包括有瓦斯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矿山;准许在(同上),但不包括(同上);只准许在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 ●起爆药:雷汞(不铝),氮化铅(二氧化碳湿不铜),二硝基重氮酚(常用)。 ●单质炸药(加强药):梯恩梯(TNT),黑索金(RDX),泰安(PETN)。 ●混合炸药:(1)铵梯炸药:岩石、露天、煤矿、高威力硝铵炸药。(2)铵油炸药。(3) 铵松蜡炸药。(4)含水炸药:浆状、水胶、乳化炸药。(5)煤矿许用炸药:粉状硝酸铵类、许用含水、离子交换、被筒炸药。 ●起爆器材:雷管、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继爆管、起爆药柱。 ●电雷管:瞬发、秒延期、毫秒延期、抗杂散电流、安全电雷管,无起爆药雷管。 ●电雷管性能参数:电雷管全电阻,最大安全电流,最小发火电流,6ms发火电流,100ms 发火电流,电雷管的反应时间,发火冲能。 ●电雷管全电阻:每发电雷管的桥丝电阻和脚丝电阻之和。 ●导火索检验:外观检查、喷火强度试验、耐水性能试验、燃速测定。 ●导爆索:药芯白色,表面鲜红色,以黑索金或泰安做药芯,以棉麻线做覆盖材料的传递 爆轰波的一种索状起爆器材。 ●导爆管性能:起爆感度,传爆速度,传爆性能,耐火性能,抗冲击性能,抗水性能,抗 电性能,破坏性能,强度性能。 ●起爆方法:电力、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起爆法。 ●电力起爆法:利用电雷管通电后起爆产生的爆炸能引起爆炸炸药的方法。优点:(1)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能用仪表进行检查,并能按设计计算数据,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和错误,保证了爆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能在安全隐蔽的地点远距离起爆药包群,使爆破工作安全顺利进行。(3)能准确控制起爆时间和爆炸顺序,因而保证良好爆破效果。(4)可同时起爆大量雷管等。 缺点:(1)普通电雷管不具备抗杂散电流和抗静电的能力。(2)电力起爆准备工作量大,操作复杂,作业时间较长。(3)电爆网络的设计计算、敷设和连接要求较高。(4)需要可靠的电源和必要的仪表设备等。

岩石破坏机理及节理裂隙分布尺度效应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应用

第24卷第22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V ol.24 No.22 2005年11月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Nov.,2005 岩石破坏机理及节理裂隙分布尺度效应的非线性 动力学分析与应用 刘传孝 (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通过MTS系统、扫描电镜和光学电子显微镜等岩石力学实验研究,抽象出砂岩全应力–应变实验曲线的3种典型形态,从断裂损伤角度探讨了岩石节理裂隙微观、细观和宏观破坏的机理联系。提出了圆与正方形相耦合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和相空间重构时滞判定的功率谱分析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岩石节理裂隙分布尺度效应研究和混沌动力学评价TDS准则的建立;同时,补充了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运用分形理论分析砂岩跨越尺度界限的微、细、宏观节理裂隙分布特征,得到了砂岩节理裂隙分布的无标度区域,为解决岩石断裂机理的尺度效应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在无标度区域建立了定量描述岩体结构的节理裂隙分布(条数)预测模型,并将该预测模型应用于岩石破坏机理的离散单元法研究。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建立了混沌动力学评价岩石节理裂隙系统破坏的TDS准则数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Wolf方法判定混沌动力学指标鲁棒性较差的局限。提出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二分法原则,应用混沌动力学评价TDS准则定性研究了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段特征,运用Kolmogorov熵理论实现了岩石节理裂隙贯通与否的定量判别,并尝试应用于岩石强度准则的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及能量余法建立坚硬顶板及三维顺层滑坡系统的运动方程,运用混沌动力学评价TDS 准则分析运动方程的稳定性,得到了资源开采活动对坚硬顶板系统稳定性的扰动规律和三维顺层滑坡体阻尼敏感的系统效应。混沌动力学理论与3DEC反演建模相结合,研究坚硬顶板运动的阶段特征,由此可以控制坚硬顶板从冲击性整体运动向周期性分段运动转化,并实现对其运动状态的短时预测。将混沌动力学评价TDS准则应用于现场顺层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得到阶段Kolmogorov熵值的升高是滑坡体稳定性状态突变时机及临界状态预测的关键,证明了从能量角度分析与预测滑坡系统运动状态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岩石力学;破坏机理;节理裂隙;尺度效应;非线性动力学;分形;混沌;3DEC 中图分类号:TU 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22–4202–01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ROCK DAMAGE MECHANISM AND SCALE EFFECT ON JOINTS DISTRIBUTION WITH NONLINEAR DYNAMICS LIU Chuan-xiao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266510,China) 收稿日期:2005–09–12 作者简介:刘传孝(1970–),男,2005年于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蒋金泉教授,现为副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动力学、计算力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lchuanx@https://www.wendangku.net/doc/737918472.html,。

浅谈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题目:浅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指导教师:李华东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 西南交通大学 网络教育学院 2013年03月29日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年级201009 学号10924408 姓名黎省 学习中心南充奥鹏指导教师李华东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指导教师 评语 是否同意答辩过程分(满分20) 指导教师(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签章) 成绩 答辩组组长(签章) 年月日

毕业论文任务书 班级201009 学生姓名黎省学号10924408 开题日期:2013年03 月20 日完成日期:2013年03月29 日 题目浅析滑坡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1、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 第一步:在全面掌握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着手收集资料,拟定该论文大纲; 第二步:依据指导老师修改后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 第三步:向指导老师提交论文初稿; 第四步:依据老师的指导对论文进行反复修改; 第五步:论文定稿并对论文进行装订; 第六步:对论文答辩进行准备。 2、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10 周) 第一部分完成开题( 1 周) 周) 3 周) 第四部分滑坡发生时的应对措施( 2 周) 第五部分结束语( 1周) 评阅或答辩( 1 周) 3、参考文献 [1] 张浩、李东哲,1987,滑坡与泥石流,地质出版社。 [2] 张永年,1990,环境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1991,中国滑坡分布,成都地图出 版社。 [4] 地质矿产部等,1991,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出版社。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某滑坡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 介绍了某滑坡的特征,分析了滑坡区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对该滑坡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分析表明:人为活动和地形地貌是滑坡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降雨诱发、岩层产状等因素是造成滑坡发生滑动和进一步破坏的诱发因素。 标签:滑坡变形破坏诱发因素 1概述 塔山滑坡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长沙区平岗村塔山开元塔底。由于建设工程的需要,在塔山的东南侧进行采石,采用放炮等土石法,致使塔山南侧岩石大量开采形成陡崖,并使周边岩土体产生裂缝,之后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塔山南侧裂缝逐渐扩大,至90年代,开始形成滑坡。1999~2001年,在修建塔山公园公路时对山体坡脚进行开挖,在公路北侧形成高约10~17m,坡度约35~45°的高陡边坡,滑坡距公路最近的平岗村居民区约22m,山坡坡脚距公路最近仅2m左右。2004年和2005年雨季,由于连降暴雨,滑坡有活动下滑的趋势,滑坡体前缘公路路面隆起,最高处隆起约40cm,隆起部分面积约有20~30m2,公路北侧排水沟产生变形歪斜,部分已经破坏,水沟上方在雨水后有地下水浸出,形成间歇性下降泉,平岗村内部分房屋墙面产生裂痕,进出塔山公园的公路曾数次被塔山山坡上崩塌的土体破坏。 2滑坡变形形态特征 X 根据实地踏勘,除滑坡体后壁出现较大裂缝外,滑坡周界及滑坡体底部也有约13处裂缝,现将裂缝走向一致的裂缝分为一组,共五组裂缝(表1)。 3滑坡体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塔山滑坡滑坡体主要由第四系坡积土层、风化残积土层、侏罗系中上统百足山群、全风化、强风化、少量中风化基岩组成(见图1)。滑坡体中上部为残积土层,主要由粉土、粉质粘性土组成,呈可塑状或松散状,含较多的碎石和砂、砾石,透水性较好;风化残积土层主要由粉质粘性土,含少量碎石和砂砾石组成,局部夹有全风化、强风化岩,其透水性较差;基岩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含少量强、中风化岩块,其透水性较好;滑床基本处在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岩石呈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局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 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土层、残坡积土层中的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相邻含水层之间的侧向补给。

隧道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也称冲击地压,它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轻微的岩爆仅有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烈度达7一8度,使地面建筑遭受破坏,并伴有很大的声响。岩爆可瞬间突然发生,也可以持续几天到几个月。发生岩爆的条件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在这种条件下,一旦由于地下工程活动破坏了岩体原有的平衡状态,岩体中积聚的能量导致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 发生原因 发生条件:在硬脆岩体高地应力地区,硐室开挖过程中发生岩爆。 发生原因:围岩强度适应不了集中的过高应力而突发的失稳破坏。 防治措施:应力解除、注水软化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防爆支护等。[1] 基本解释 岩爆是岩石工程中围岩体的突然破坏,并伴随着岩体中应变能的突然释放,是一种岩石破裂过程失稳现象。 岩爆-简介 岩爆是深埋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动力破坏现象,当岩体中聚积的高弹性应变能大于岩石破坏所消耗的能量时,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平衡,多余的能量导致岩石爆裂,使岩石碎片从岩体中剥离、崩出。 岩爆往往造成开挖工作面的严重破坏、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已成为岩石地下工程和岩石力学领域的世界性难题。轻微的岩爆仅剥落岩片,无弹射现象。严重的可测到4.6级的震级,一般持续几天或几个月。发生岩爆的原因是岩体中有较高的地应力,并且超过了岩石本身的强度,同时岩石具有较高的脆性度和弹性。这时一旦地下工程破坏了岩体的平衡,强大的能量把岩石破坏,并将破碎岩石抛出。预防岩爆的方法是应力解除法、注水软化法和使用锚栓-钢丝网-混凝土支护。岩爆-产生的条件 1.近代构造活动山体内地应力较高,岩体内储存着很大的应变能,当该部分能量超过了硬岩石自身的强度时; 2.围岩坚硬新鲜完整,裂隙极少或仅有隐裂隙,且具有较高的脆性和弹性,能够储存能量,而其变形特性属于脆性破坏类型,当应力解除后,回弹变形很小; 3.埋深较大(一般埋藏深度多大于200m)且远离沟谷切割的卸荷裂隙带; 4.地下水较少,岩体干燥; 5.开挖断面形状不规则,大型洞室群岔洞较多的地下工程,或断面变化造成局部应力集中的地带。 地质构造

岩爆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岩爆发生机理与治理措施 摘要:岩爆是深埋长大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目前基于岩爆发生机理和治理方式国内外专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方法,但用于生产实践时都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笔者通过两年多来在岩爆洞段的 施工经验,并查阅国对岩爆的发生机理和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深埋长隧道断裂型岩爆应力型岩爆水胀式锚杆爆破应力释放孔1、岩爆发生机理 岩爆是高地应力地区岩石地下工程中的一种常见灾害。它常常表现为声响、片状剥落、严重照片帮和岩爆性的坍塌,有的伴的声响及岩片弹射、能量猛烈释放、洞室豁然破坏,往往给人员、机械设备和建筑的安全带画巨大的损失。在地下洞室的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使地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应力集中,在洞壁平行于最大初始应力σ1的部位,切向应力梯度显著增大,洞壁受压导致垂直洞壁方向产生张应力。这种应力的作用不断增强,首先产生环向的张裂或劈裂,进而发生剪切破坏。一旦岩块被剪断,且又具有较高的剩余能量时,致使岩块发生弹射,完成弹性势能到动能的转换,形成岩爆。岩爆的发生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其外因在于:岩体中蓄存有高地应力,特别是地下洞室的开挖改变了岩体内存的力学环境,其内因是岩石矿物结构密度、坚硬度较高,一般发生岩爆的岩石单轴搞压强度均在120Mpa以上,内因和外因同时成立是即发生岩爆。 2、岩爆的分类 根据对辅助洞1000多米的岩爆洞段的观察分析,可将岩爆划分为应力型岩爆和断裂型岩爆,应力型岩爆主要发生在围岩结构完整,无贯穿性结构面的岩层中,岩石的主应力达到40%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以上,岩爆表现形式以片状剥落为主,并伴有声响及岩片弹射,一般破坏性不大;断裂型岩爆主要发生在岩石结构完整,并伴有贯穿性结构面或断层的岩体中,岩体的应力主要集中在贯穿性结构面附近,往往岩体内的最大主应力大于或接近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主要表现形式为突发性的震动,并伴有强烈的响声,在有相交结构面的围岩中往往还因岩爆震动引起大规模的坍塌,破坏性较大。对辅助洞施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的极强岩爆多属于断裂型岩爆,从本质上讲,岩爆的发生并不是洞周高应力直接作用结果,而是开挖面附近某一范围内存在的断裂构造在高应力作用下发生破坏(如错动),

隧道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原理是什么

隧道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原理是什么?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两者有何区别?答:1.光面爆破作用原理:光面爆破的破岩机理十分复杂,目前仍在探索中。尽管在理论上还很成熟,但在定性分析方面已有共识。一般认为炸药起爆时,对岩体产生两种效应,主要是爆炸气体膨胀做功所起的作用。光面爆破是周边眼同时起爆,各炮眼的冲击波向四周作径向传播,相邻炮眼的冲击相遇,产生应力波德叠加,并产生切向拉力,拉力的最大值发生在相邻炮眼中心连线的中点,当岩体的极限抗拉强度小于此拉力时,岩体便被拉裂,在炮眼中心连线上形成裂缝,随后,爆炸气的膨胀令裂缝进一步扩展,形成平整的爆裂面。 预裂爆破作原理:主要指预裂爆破成缝机理。为了保证预裂爆破成功,首要的条件是不压坏预裂孔壁,其次是沿预孔连线方向成缝。当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压力和高压气体的作用,将会使孔壁产生剧烈破坏。要想不压坏孔壁必须采用不偶令装药法,即药包直径小于钻孔直径。试验发现,当药包与孔壁之间存在空气间隙时,由于空气的缓冲作用,使孔壁所受压力大大降低。试验得出,当不偶令系数M=2.5时,作用在炮孔内壁的最大切向应力只相当于不偶令系数为1时的大约1/16。因此,完全有可能利用现有的常用炸药,用不偶令装药来降低孔壁压力,把几万个大气压降到每平方厘米只有几千或几百会斤的压力值。当降低的压力值小于或极接近于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时,便可使孔壁不受爆破压缩破坏或者只受少量的振动。在利用不偶令装药保证孔壁不受破坏的前提下,第二个条件就是怎样保证在预定的方向成缝。实践经验证明,只需要调整相邻炮孔的距离或孔内装药量便可达到成缝的目的。 2.光面爆破的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定周边眼的间距和最小抵抗线,尽最大努力提高钻眼质量。 (2).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将药量沿眼大均匀分布。 (3).周边眼宜使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猛度、低爆速的炸药。为满足装药结构要求,可借助导爆索(传爆线)来实现客气间隔装药。 (4).采用毫秒微差有序起爆。要安排好开挖程序,使光面爆破具有良好的临空面。 (5).边孔直径小于等于50mm。 预裂爆破主要措施如下: (1)炮孔直径一般为50-200mm,对深孔宜采用较大的直径。 (2)炮孔间距宜为孔径的8-12倍,坚硬岩石取小值。 (3).不耦令系数(炮孔直径d与药卷直径d的比值)建议取2-4,坚硬岩石取小值。 (4).线装药密度一般取250-400g/m。 (5).药包结构形式,目前较多的是将药卷分散绑扎在传爆线上。分散药卷的相邻间距不宜大于50cm和不大于药卷的殉爆距离。考虑到孔底的夹制作用较大,底部药包应加强,约为线装药密度的2-5倍。 (6).装药时距孔口1m左右的深度内不要装药,可用粗砂填塞段过短,容易形成 漏头过长则不能出现裂缝。 3两者有区别: 1.概念方面区别:光面爆破是先爆除主体开挖部位的岩体,然后再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周边孔药包,将光爆层炸除,形式一个平整的开挖;预裂爆破是先起爆布置在设计轮廓线上的预裂破孔药包,形成一条沿设计轮廓线贯穿的裂缝,再在该人工裂缝的屏蔽下进行主体开挖部位的爆破,保证保留岩体免遭破坏。 2.起爆方法的区别:由于光面爆破孔是最后起爆,导爆索有可能遭受超前破坏,为了保证周边孔准爆,对光面爆破孔采用高段延期雷管与导爆索的双重起爆法。预裂孔若与主爆区爆孔组成同一网络起爆,则预裂孔应超前第一排爆孔75-100ms起爆。 3.主要技术措施要求的区别:(见第二问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主要措施)。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摘要:平原地区发育的滑坡通常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好。崔庄乡周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西北部,属丘陵区。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充分认识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在天然和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情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的方式进行防治。 关键词: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变形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 崔庄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距南召县城约为6km,滑坡区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有乡村公路经过,总体上交通较为便利。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为了便于分析该地区该类型滑坡灾害的性质,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1]。论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2-10],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1滑坡区地质条件 1.1 气象水文条件 崔庄乡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寒。年均气温14.8~13℃,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51.9mm 左右,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 m、328.9 mm。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降雨条件下,区内冲沟产生的地表径流。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伏基岩裂隙排泄。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具有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点,其含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排泄。但是基岩含有大量泥岩层,故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量很小,一般小于0.5L/S。 1.2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工作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区,滑坡区高程为310~360m,为山地到平原过渡带。冈峦起伏,整体坡度约为17°,丘陵山顶多为圆状,坡积层发育,坡体局部见基

无梁楼盖倒塌事故原因及破坏机理分析

一“直冲”破坏 1从外行的角度谈谈子弹射击玻璃的破坏现象,当高速子弹射到四边嵌固的平板玻璃上, 在冲击波与子弹冲量作用下,玻璃将被直穿出一个孔,此可称为“直冲”,这大概是冲 击波速远大于玻璃的应力波速度而造成上述的所谓“直冲”破坏;当一位大力士用尖头 锤击玻璃,在猛烈的敲击下,玻璃将会产生钉锤下的小孔及其沿小孔周边呈局部的放射 状的裂缝,这样的破坏现象很类似我们钢筋混凝土板发生的受冲切承载力破坏,故可称 之为“冲切”;如果对该平板玻璃施加一个居中的集中荷载,按静力加荷方式直至玻璃 破坏,此时会发现平板玻璃的跨厚比较大的情况下,会出现类似数条大裂缝而迅即脆性 破坏,这属玻璃特性,但在此拟其为呈平板结构的受弯状破坏,或者此拟为钢筋混凝土 平板呈双向板塑性铰线似的破坏。 2对金属板产生“直冲”破坏的典型例子是:冲床冲孔,其孔必然是垂直的。 3发生“直冲”破坏的条件是:被“直冲”破坏的板类部件本身要具备足够的刚性和整体 承载力,才能实现局部的“直冲”破坏;局部的“直冲”承载力将会受到周边结构部位 的约束,其“直冲”能力将会有较大提高,这里可能会涉及双向或三向的强度问题。 4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直冲”的试验研究,据我的估计是极少的,在六十余载从事钢筋 混凝土研究中,甚少见到这方面的论文可供参照。我个人曾在下放到预制构件厂工作时,模拟杯口基础底板冲切试验,但发现破坏均呈“冲切”的喇叭口状,如下列图示;对于 素混凝土板进行“直冲”试验,按我的想象,可按下列图示来做: (a)素混凝土“冲切”试验(b)素混凝土“直冲”试验 素混凝土板试验 从上述两种破坏图示意中可知,两种试验的承载力值必定是: 实际冲切锥呈喇叭状破坏面上主要靠混凝土抗拉强度来抵抗破坏面上的主拉应力(概念 表述,并不准确);而在“直冲”试验中,“直冲柱体”受到周边混凝土块体的约束, 沿破坏面上的压剪强度会有较大提高。 因此,不能简单地看到柱头顶穿楼板呈“直冲柱体”状的破坏面,就认为是“直冲”破坏。 二“直剪”破坏

岩爆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岩爆发生的规律: 岩爆发生在质地坚硬、强度高、干燥无水、高应力区的脆性岩体中。在隧道开挖形成的新临空面附近。初始应力由原来的三向状态转变为两向应力状态,并在开挖壁上局部应力集中,若壁面集中的最大切向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应力时,岩爆灾害才会发生。因此,可以说工程施工是岩爆发生的诱发条件。不同的开挖方法,造成的壁面局部应力集中的程度和部位不同,所以不同的岩爆特征及危害程度也是不同的。 岩爆发生有以下几个规律: 1、岩爆最强部位是距掌子面1-3B(B为硐径)。发生岩爆要比开挖落后,岩爆发生时,就发出“啪-啪-”的或撕裂的声音,随后是片状岩块爆落下来,并有不同程度的弹射,弹射距离与岩爆等级有关,从1-2M甚至超过20M,岩爆岩块多呈片状、透镜状、棱块状,少数为板状,块体大小一般为0.15-0.3M,宽0.1-0.2M,厚0.05-0.1M,大的岩块可长达 1.0-1.5M,宽0.5-0.7M,厚0.1-0.2M。 2、岩爆发生一般分期发生,其特点分别为:岩爆严重期。暴裂后2-4小时,开始在掌子面岩爆发生频繁,经常有薄片状、透镜状、的岩块清脆的剥落声,若岩性致密时,会出现闷雷声,这种现象4小时至开挖后一周内出现。延缓期:一个星期至八个星期为延缓期。岩爆不定期发生,没有规律可循,这个时期对隧道的影响很大,防不胜防,经常发生掉块坍方向现象,所以把这段时间称为破坏期。 稳定期:八个月至一年之后为稳定期,但是在稳定期期间,一旦有扰动,仍有可能发生岩爆。

3、通过对岩爆坑的察看可知,岩爆爆裂面整体呈阶梯状V形断面,爆裂面以新鲜破裂面为主,少数迁就原生节理面,破裂面主要沿两个方向发生,一组破裂面与开挖洞壁面平行,破裂角0~5度,另一组破裂角与洞壁斜交,夹角为20~25度,在新鲜的破裂面上可见定向排列的破裂纹,他与隧道切向应力方向大致平行。 4、通过对有些隧道岩爆的岩体破坏特征与室内试件受压时的破坏特征对比分析表明,岩爆破坏特征与室内有端面约束的轴向变形或荷载控制下岩石试件受压破坏特征十分相似。因此,硬脆岩石中的岩爆属于劈裂(或涨裂)。其形成发生过程为逐渐破坏过程,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劈裂成板阶段:储存有较高弹性应变能的脆性岩体,由于隧道开挖使初始应力场发生重分布,形成二次应力场。此时在开挖工作面附近由于原来的三向应力状态转变为二向应力状态。距开挖工作面后方约一倍洞径外的应力集中系数最大,理论分析认为,洞壁附近的最大应力可达3б1—б3,出现在洞壁与б1方向相切处,使洞壁附近的岩体受压,导致垂直洞壁方向上张应力作用,使岩体在平行最大切向应力方向产生劈裂,随应力增大,不断扩大,相互贯通,并在洞壁以里一定深度形成板状劈裂。板面平直,无明显擦痕,劈裂成板阶段,围岩消耗一部分弹性能,在初始应力相对较小,围岩中弹性应变能储备较小的情况下,这种劈裂破坏不再继续发展,仅在劈裂剥落。此时因无弹射现象,仅属静态下的破坏,一般不属于岩爆破坏,此时,则可将劈裂看作岩爆的初级破坏阶段。 (2)、剪断成块阶段:切向应力在平行破裂板面方向上继续对其作用,产生切向压缩变形的同时,径向变形愈加明显,越靠近洞壁变形越大,板内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 措施(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46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新版)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时空分布 0引言 中国是滑坡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国家。据初步调查,全国大约有中型以上灾害点3万处,小型灾害点多达数十万甚至100多万处。1949一2009年的45年间,共发生破坏较灾害6000多次,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灾害事件至少有1200次。崩滑流灾害分布十分广泛。在

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中.除上海等个别省自治区3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而最近,2009年6月5日下午,重启市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发生重大山体滑坡事件,据2009年6月15日网上最新报道,事故发现9具遗体,另外有63人失踪,2008年9月8日,发生山西襄汾新塔矿业公司的“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已确认262人遇难,……,所有这些,都无不表明,研究滑坡形成机理及做好其安全防护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滑坡形成机理 1.1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冲击地压是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中发生的爆炸事故。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冲击地压具有突发性、发生条件复杂性的特点。 新城煤矿开采至今无冲击地压现象发生,但根据临矿(城山煤矿)以前25#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及我矿部分采区开采深度已经达到-580水平,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矿山压力显现日趋明显,为做好矿井冲击地压预测和预防工作,防止冲击地压危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规定及法律法规,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如下: 一、管理机构 组长:王连军 副组长:杨庆胜谢学文沈广东王杰黄万胜 金邵柱 成员:生产科机电科地测科安监处供应科 运输区通风区调度室 二、抢险准备工作 1、全矿各单位人员、工种,必须熟知矿井冲击地压灾害基本知识,掌握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预兆、影响因素及危害,以便及时采取相应

的救援措施。 2、根据矿井冲击地压事故的特点,必须提前准备好各类技术装备,以便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液压起重器、大绳、矿工斧、镐、刀锯、两用锹、担架、检测仪器、苏生器、生命探测仪等) 3、生产科负责编制并贯彻落实施工措施,确保抢险施工安全进行。 4、机电科负责抢险期间机电设备及供电系统的安装使用,并在事故发生第一时间,停止矿井生产电源。 5、地测科负责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及存在的威胁。 6、安监处负责现场监督抢险过程的安全情况,杜绝二次事故的发生。 7、供应科负责准备抢险期间需要的所有工具并保证其安全质量。8、运输区负责各类材料、工具、空重车皮的运输,确保各类材 料、工具车皮及时达到作业地点。 9、通风区负责通风系统的巡查、调风、风机安设等工作,确保 井下无串联风、微风、无风等现象。 10、调度室负责联系组织各单位抢险工作,并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通知矿井所有人员进入新鲜风流中躲避。 三、技术管理 1、要对各开采煤层进行煤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并认真做好待采区段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 2、编制防治冲击地压专门设计。评价为有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区段,采

爆炸的动静作用破岩与动态裂纹扩展机理研究

爆炸的动静作用破岩与动态裂纹扩展机理研究岩石的爆破理论包括两部分:一是爆炸应力波的动态作用,二是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目前我们认为岩石的爆炸破岩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在不同的爆破参数和装药条件下两者各自的作用程度不同而已。 因此,在研究岩石爆破破岩机理时必须同时考虑到两者对岩石破碎的不同贡献,提高精细化控制爆破效果,深化爆破理论。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单独分别对爆炸应力波的动作用和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进行试验研究,同时结合DLSM数值模拟,对动态裂纹的扩展过程进行分析。 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为定向断裂控制爆破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NSCB测试方法,利用霍普金森杆试验系统,同时结合高速摄影、DLSM数值分析、SEM电镜扫描、P波波速测量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砂岩等几种典型岩石类材料的在常规及特殊状态下的动态断裂韧度,发现:岩石类材料的动态断裂韧度表现出明显的加载率依赖性,随着加载率的增大,岩石的动态断裂韧度呈逐渐增大的趋势。 试验中发现,相同加载率的条件下,花岗岩的断裂韧度最高,煤的断裂韧度最低,砂岩和泥岩较为接近,有机玻璃的断裂韧度低于3种岩石但高于煤。DLSM数值分析也得到与试验类似的结果,但加载面对测试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理想的线性加载并不适用于岩石类材料动态断裂韧度测试研究,自由面加载和5mm面加载时的数值计算结果能够与试验较好的吻合。 同时,底端支座的约束条件也会对测试产生影响。高温处理后砂岩的断裂韧度测试中发现,在同一个热处理温度时,断裂韧度随加载率的变化成线性增加的趋势。

特别的,加载率较低时,各个热处理温度时的断裂韧度值较为接近,但加载率较高时,断裂韧度值则有较大差别,断裂韧度-加载率曲线的斜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含层理煤的动态断裂韧度测试发现,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动态断裂韧度”有减小的趋势,但并不是呈线性递减的关系。 天然的层理结构分布并不均匀,其赋存状态及其矿物构成不一,这些都会对测试结果带来影响。2.利用数字激光动态焦散线试验方法(DLDC),进行了不同装药结构切缝药包爆破试验,揭示切缝药包不耦合装药爆破爆生气体准静态作用机理,同时利用显式动力分析程序LS-DYNA模拟切缝药包爆炸以及初始裂纹形成的早期过程,并对不耦合系数与爆破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不耦合系数对爆生裂纹扩展有显著的影响。不耦合系数α1为1.67时,主裂纹扩展长度和裂纹数目最佳。 爆炸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对裂纹的扩展产生了影响。不耦合装药使得应力波的幅值降低,爆生气体的准静态作用加强。 在以橡皮泥为介质的试验中,应力强度因子和速度的变化幅度较小。橡皮泥介质作为炸药爆炸产物与炮孔壁间的缓冲层,使得能量传递增加,应力波的作用时间延长,爆炸的作用范围加大。 次裂纹尖端的动态能量释放率数值整体上小于两条主裂纹。能量沿切缝药包壁的切缝方向优先释放,促使炮孔切缝方向的径向裂纹受到强烈的拉应力而快速扩展,从而抑制非切缝方向裂纹的扩展。 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空气不耦合装药时,在固体介质中产生的高强压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就会在炮孔壁上形成粉碎区,其面积虽小,但耗能很大。为了避免粉碎区的形成,使爆炸产生的能量更多的用于切缝方向裂纹的扩展,从改善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编号:TQC/K394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完整版 Through the proposed method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common types such as planning scheme, design scheme, construction scheme, the essence is to build accessible bridge between people and products, realize matching problems, correct problems. 【适用制定规则/统一目标/规范行为/增强沟通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坡的形成机理与其安全防护措施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合用于解决各类问题场景,通过提出的方法与对策来应付,常见种类如计划方案、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本质是人和产品之间建立可触达的桥梁,实现匹配问题,修正问题,预防未来出现同类问题。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本文就滑坡的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地震;地质构造;

岩爆的防治措施

岩爆防治措施 本施工管段毛坡良隧道及平导、李贵街隧道,主要岩质为花岗岩,且埋深较厚,形成岩爆发生条件。现平导已有发生岩爆的现象。为确保施工安全,现对岩爆的防治措施交底如下。 一、岩爆基本特点: 1、岩爆在发生前,并无明显的预兆,虽然经过仔细找顶,并无空响声,一般认为不会掉落石块的地方,也会突然发生岩石爆裂声响,石块有时应声而下,有时暂不坠下。在没有支护的情况下,对施工安全威胁极大。 2、岩爆时,石块由母岩弹出,呈现中间厚、周边薄、不规则的片状。 3、岩爆发生的地点,多在新开挖工作面及其附近,个别距开挖工作面较远;岩爆发生的时间,多在爆破后2~3小时内,有的部位还可产生二次岩爆,一般在爆破后10~12小时内。 二、处理岩爆的基本原则:先防后治 一般情况下,对隧道岩爆应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岩爆的发生机率,减小岩爆强度。对于岩爆较严重的部位,要先处理后施工,确保施工安全。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 1、岩爆的预防措施 1)切实提高光面爆破效果,保证洞室轮廓规则圆顺,避免应力集中;并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围岩的影响。 2)爆破后立即对围岩喷洒高压水,软化岩石,减弱岩爆强度。 3)加强机械找顶和人工来回找顶。 4)选用预先释放部分能量的办法,如松动爆破法、超前钻孔预爆法、超前小导坑掘进法、打应力释放孔等方法,将岩石原始应力释

放。 2、岩爆的处理措施 1)对岩爆部位加强找顶工作,只有当找顶彻底后,方能进行下一步的测量画弧和钻眼作业。 2)加强对岩爆部位的支护,必须先打安全锚杆(必要时再挂网),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喷浆封闭,再进行开挖作业,这样才能使锚杆在爆破前有充分的凝固时间和防止石块掉落。在锚杆安装好后再在锚杆之间钻适量的空眼,以减小岩爆二次发生的机率和强度。 3)岩爆严重时,台车上的人员要及时撤离到安全地点,然后由有经验的人在有人陪同下对岩爆部位进行找顶处理。找顶从上而下,上层找好铺完架子后再进行下层找顶。一定要等找顶工作彻底后,所有人员才能进入掌子面进行作业。同时各作业人员要注意做好自我防护,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切忌盲目作业。 4)对于岩爆特别严重的部位,在最短的时间内要对围岩进行锚喷网支护,防止作业时落石伤人,待二次岩爆过后,采用钢格栅支护,用Φ22mm螺纹钢与锚杆焊接成网状,然后及时进行二次喷浆支护;钻眼前并先打超前锚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