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外幼儿教育史》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蒙特梭利教育法评价(60分)
蒙台梭利和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体系的比较:
1.福禄倍尔是近代古曲幼儿教育体系的介始人,蒙台梭利则是国际认为的进步幼儿教育的先驱。
2.“蒙台梭利影响广泛,几乎遍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及其幼儿教育。”她的影响也是持久的,从20世纪2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但这咱情况是曲折的,经历了兴、衰、复兴的地程。
3.蒙台梭利的教育学法具有简单明了、材料具体、范围明确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因而对于从事实际工作的教师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蒙台梭利的影响下,教师们更多地注意对他们所教的儿童进行观察和研究,将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儿童。
二、简述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特点。(40分)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对儿童实行公有公育,教育无阶级性,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权;2.为社会关系的需要和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培养儿童,始终保持学用结合;
3.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在一般社会实践中附带进行教育;4.教育的内容在简陋、粗率的形式中具有多方面性。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论述中国学前教育制度演变与发展的历程。(50分)
考核知识点:蒙养院、蒙养园、幼稚园,参见《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P61—81
二、蒙养院
学制将整个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共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三级;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只有中学堂(五年)一级;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三年至四年)和通儒院(五年)。儿童从七岁入初等小学至通儒院毕业,共计26学年。
学制中没有女子受教育的地位。

按癸卯学制的规定,蒙养院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向有组织的社会教育过渡。
 三、蒙养园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按这个系统,将整个教育期限定为17-18年。共分三段四级,其中小学一段二级,中学、大学各一段一级。初小四年,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入高等小学或师范、实业学校。中学四年,毕业后人大学预科或高等学校、高等实业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本科三年或四年。这个学制系统,称“壬子学制”。不久,教育部又陆续颁布各种学校令,与这个学制略有出入,后将二者结合,成“壬子癸丑学制”(见壬子癸丑学制系统图)。这个学制实行的时间较长,直至1922年学制产生以前,变化不大。这个学制与清末“癸卯学制”相比,有优点三

:第一,总修业年限缩短了三年;第二,在相当程度上废除了男女两性受教育的差别,女子不但进小学和师范,而且可进中学、高等师范学校;第三,废除读经、讲经和毕业给科举出身,学制在形式上是平等的。
按这个学制体系,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有关蒙养园的规定如下:
在下面有蒙养园,在上面有大学院,不计年限。”
“女子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蒙养园,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附属女子中学校,并设蒙养园。”
从这些规定看,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除(即现研究生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学制系统中的一级,它的建置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附属在小学(国民学校也属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内。它虽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但已不设于育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了真正的教育机构之中。应该说,这正是学前教育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辛亥革命后不久,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上掀起了一股复辟封建主义教育的逆流,学校中“尊孔”、“读经”的活动又恢复了。辛亥革命后的七年中,竟先后发生了以袁世凯、张勋、段琪瑞为首的三次复古运动,每复古一次,学校中“尊孔”、“读经”就要重复一次。袁世凯曾亲自强令恢复中小学读经科,并把“法孔孟”订入教育宗旨之中。学校不但加强了封建性,而且还恢复了等级性,把小学分成实施义务教育的“国民学校”和以升学为教育对象的“预备学校”。这是一种教育上的倒退。在这种形势下,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学前教育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保教内容、方法许多仍沿袭清末效法日本的模式。明确了蒙养园设在国民学校内。规定:“国民学校得附设蒙养园”。1916年在政府颁定的改订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里,还没有把蒙养园列入学校系统。只在细则第六章提及关于蒙养园的一些法规,现举下列数条:
“蒙养院以保育三周岁至入国民学校年青之幼儿为目的;
四、幼稚园
1922年学制改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成果的集中表现,结束了辛亥革命以后教育上出现的混乱状况。缩短了小学年限,延长中学年限,中学阶段加强了职业训练和增加职业科。大、中学采用学分制、选科制,注意了青年的不同需要与个性,学制上再没有男女差别。学制构成也比较简明。在实行中,后来除综合中学制和中学选科制以外,这个学制基本上延用下来。缺点是有盲目搬用美国经验的倾向。

就学前教育来讲,幼稚园教育,在学制上确定了独立的地位,幼儿教育的地位提高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是新

学制的一大贡献。以后的几年发展仍比较缓慢。但也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新气象。
二、简述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及其特点。 (50分)
考核知识点:外国近代学前教育思想,参见《外国学前教育史》P134—185
一、洛克的学前教育思想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思想家,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之一。1692年出版的《教育漫话》,系统表述了新兴资产阶级在教育方面的要求。洛克在《人类理解论》(1690年)中阐述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是他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和教育问题的理论基础。
从“白板说”出发,洛克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作用。在他看来,幼童好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
洛克把培养“绅士”作为教育的目的。绅士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人才。
洛克重视体育的意义。首先,他反对娇生惯养,强调及早锻炼。其次,多运动,多睡眠。最后,儿童的食物要清淡、简单,除了饥饿以外不用别的调味品。
经验论与功利主义是洛克道德观的基础。他认为,善恶观念是后天的。人的本性就在于追求幸福。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因此,在绅士所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中,德行应是第一位的。
洛克为绅士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阅读、书写、绘画、本族语、法语、拉丁语、地理、算术、几何、天文学、年代学、伦理学、历史、法律和簿记等。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积极、正确的主张。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的种种方法教儿童认识字母、学习阅读等。洛克指出,教师的重大作用和技巧就在尽力使得一切事情变得容易。
二、卢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世界观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没有进过什么学校,靠自学成才。1749年因撰写《论科学与艺术》一文获奖而赢得了极大声誉。以后,相继发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3年)、《新爱洛绮丝》(1761年)、《社会契约论》(1762年)和《爱弥儿》(1762年)等。

 卢梭基本上是一位自然神论都。一方面,卢梭承认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另一方面,他认为由于上帝的恩赐,人生而秉有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
(二)自然主义教育观 1.自然教育的涵义与近代儿童观的确立
“回归自然”既是卢梭政治、宗教和化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根据。从性善的观点出发,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原则作为批判旧教育和建树

新教育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类的教育来源于三个方面:自然、人和事物。他要求教育适应人的内在自然发展的要求,促进人的身心的自然发展。他呼吁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强调充分度过儿童时代的重要意义,并要求教育者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以及性别特征。
2.教育的培养目标
 卢梭在《爱弥儿》是提出了通过家庭教育或自然教育培养“自然人”的设想。他所要培养的“自然人”不是封建国家的公民或国民,不是局限于某种阶级和某种职业的人,也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独的野蛮人,而是一个“有见识、有性格、身体和头脑都健康的人”。
3.教育的基本要求
(1)自由教育 卢梭认为人具有自由的天性。他所说的自由,指的是由人的意志产生的自动的动。既然自由是人的天性,那么自然教育的首要要求就是自由教育。
(2)消极教育
卢梭把从出生到12岁称作“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他要求教育者或采取自己不教也不让别人教的方针,或只锻炼他的身体、器官、感觉和体力,而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要放任无为方可一切有为。
(3)身心调和发展
卢梭认为,教育的最大的秘书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4)活动教育
卢梭指出,上赋予人以活动的自发性。他强调教育者必须为儿童提供活动的机会和自由。只要他想做什么,就应该让他做什么。
(5)行动多于口训
卢梭认为:“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口训而在于实行。”在任何事情上,我们的教育都应该是行动多于口训。
卢梭的教育思想充满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精神。他抨击封建制度,对于封建教育给予沉重的打击。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具有解放人们思想的重要意义。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正确性、深刻性与偏激性和片面性共存。
三、裴斯泰洛齐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裴斯泰洛齐是瑞士教育家,生于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1768年,裴斯泰洛齐在家乡开办名为“新庄”的示范性农庄,他在新庄创办孤儿院。1780~1978年主要从事写作,发表了大量关于社会和教育问题的文章和著作。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987年)使他一举成名。
(二)教育基本理论
1.教学心理化与要素教育
教学心理化是裴斯泰洛齐新式教学的总的原则。他认为,只有使教学过程本身与儿童的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及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裴斯泰洛齐认为,在一切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

的“要素”。教育过程应从一些最简单的、能为儿童所理解和接受的要素开始,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经过研究与思考,裴斯泰洛齐发现使一切通过感觉印象而获得的认识得以清晰的手段,来自数、形和词。而在数、形、词中还有更简单的要素。如数的要素是“1”,形的要素是“直线”,词的要素是“音”。由此出发,他循着由简及繁、由易到难的路线,建立起初等分科教学法的体系。
裴斯泰洛齐是前幼儿园时期家庭学前教育理论的重要代表,在促使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过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以母爱为依托、以感觉和心灵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学前儿童教育体系。他以和谐发展的理论及要素教育方法为依据,详细研究了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强调直观、语言和活动在儿童智力发展中的意义,并把游戏作为教育幼儿的重要方法。
四、欧文的学前教育思想 欧文是19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教育改革家。他以性格形成说为基础,欧文重视教育,尤其强调早年教育对人的性格形成的重要作用。为此,他创立了幼儿学校,并提出了一整套幼儿学校理论。
 (一)生平和教育活动
欧文出生于英国北威尔士蒙马利郡纽汤镇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四五岁进小学,9岁离开学校自谋生计。他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并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1816年元旦,欧文在新拉纳克成立“性格形成新学园”,其中包括为1~6岁儿童创办的“幼儿学校”。1824年,他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创建体现共产主义思想的“新和谐村”,为2~5岁儿童设立幼儿学校,并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尝试。
欧文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下列作品中:《新社会观》(1813~1816年)、《1816年元旦在新拉纳克性格陶冶馆开幕典礼上的致辞》(1816年)、《致拉纳克郡报告》(1820年)、《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和《自传》等。
(二)性格形成说
在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关于“人是环境的产物”观点的影响下,欧文认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他所说的这种外力包括遗传和社会环境。
(三)论幼儿学校
1.论设立幼儿学校的必要性
欧文认为,设立幼儿学校是性格形成和性格教育的需要。设立幼儿学校有助于改善工人幼小子女的悲惨处境。设立幼儿学校也是实行儿童公育制度的需要。设立幼儿学校是建立新社会

的第一个重要步骤。
2.幼儿学校的设施和管理
欧文理想中的幼儿学校应当是供膳宿的,尽管在实践中受条件的限制他尚无法做到这一点。幼儿学校的重要设施之一是游戏场,供儿童在户外新鲜空气中玩耍。
3.幼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智育 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是欧文智育思想的基本原则。为要切实做到以科学代替宗教迷信,欧文主张把整个教育制度建立在使儿童认识各种事实的基础上,为此必须把直观教学原则放在智育方法的首位。
(2)体育、音乐和舞蹈 欧文认为,要使孩子们有强壮的身体,就必须尽量使他们呆在室外。欧文还认为,无论男孩或女孩都应学习舞蹈,声音悦耳的孩子将学习唱歌。
(3)德育 幼儿学校德育的首要原则是使儿童自幼养成社会合群精神或集体主义精神。欧文强调德育的方法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
(四)对幼儿学校教师的要求
从性格形成说出发,欧文重视教师的榜样和教导对幼儿产生的深刻影响,认为教师应首先受到良好教育,教师决不可以责打、辱骂幼儿,也不允许在言语或行动上有任何威胁的表示。相反,教师应和颜悦色地同儿童谈话,多叮嘱幼儿,进行正面教育。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
一、评析陶行知幼儿教育观。陶行知(1891-1946),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危难,对改革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新教育,进行了不懈的实践和探索。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仅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中的一小部分。
一、生平和幼儿教育实践
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知行,最后改名行知。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家境清寒,天资聪颖。1914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获政治硕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获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和教育系主任、南京安徽公学校长等职。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后与朱其慧等人发起组织中华平民促进会。他还曾担任《新教育》和《新教育评论》杂志的主编。
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晓庄学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开展乡村教育运动,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这一年11月,他在陈鹤琴、张宗麟的协助下,办起了我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以后,又办了晓庄

幼儿、和平门幼儿园、迈皋桥幼儿园、新安幼儿园等。
二、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发挥了我国古代“教儿婴孩”的传统,指出:
 “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三、“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在清末产生以后,多分布在大城市,为上层社会服务。陶行知认为必须改变这种状况,使幼儿教育为劳动民众服务。
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2.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3.解放小孩子的眼睛。 4.解放小孩子的嘴。5.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五、论幼儿师资的培养——艺友制师范教育的实施
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
二、论述文艺复兴时期幼儿教育一般特征及其意义。(50分)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由封建教育向资本主义教育转化和发展,表现在强调发展个性,培养生气蓬勃、身体健壮、知识丰富和积极参加日常生活的人(不是僧侣和骑士),以发展人格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对儿童的注意加强了,认为儿童是正在发展着的人,反对对儿童施行体罚。
体育:恢复了古代(希腊)体育,重视学生身体的健康;并采用种种方法来发展健全了体格。
美育:美育也重新受到重视,图画、音乐、诗歌等形式。
智育:学校教学科目扩充了,增加了好些新的学科,特别是自然学科,而且传统的“七艺”也发生了变化。希腊文、拉丁文及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占了极重要地位,这是跟以前不同的。学校教学改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学校教学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盲诵枯记,主张直观教学,并保证学生自觉地领会知识。这一时期学校的数量增加了,有初等学校也有中等学校,有男子学校也有女子学校,大学的数量也大大地增加了。教会学校的势力已大大削弱。
人文主义思想基本上是反映资产阶级的特性和本阶级的利益的。
意义:以人文主义作指导,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和思想家,批判了性恶论的儿童观,反对把儿童看成被“原罪”污染的有待赎罪的羔羊;认为儿童是自然的生物,应当得到成人的悉心关怀、照顾。他们重新提出了身心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和塑造新人的教育理想,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注意到儿童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个别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重要意义。他们都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儿童虽然以7岁入学

为宜,但在入学之前,儿童应该在家庭中受到良好的预备教育,尤其是道德行为与语言文字方面的教育;他们重视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要求父母、教师或保育人员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表率:在教育方法上,他们要求取消体罚,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代替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手段; 在教学工作上,他们注意到儿童的兴趣与积极性的启发等。

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使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相对于中世纪前期的家庭教育,不舍于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并深刻地影响到后来的家庭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