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_陈钧浩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_陈钧浩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_陈钧浩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_陈钧浩

第22卷 第3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 Vol. 22 No.3 2009年5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May 2009

—————————————— 收稿日期:2008 - 06 - 12

作者简介:陈钧浩(1974 -),男,浙江余姚人,宁波大学商学院讲师。

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

陈钧浩

(宁波大学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宁波谋求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发展水平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必须着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在发

展高端服务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发达、制造业密集、中小企业

众多、高新技术区块兴起等特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努力发展贸易、金融、会展、物流等现代高端服务

业,着力推进研发、设计、创意等生产性高端服务业集聚性发展。

关键词:高端服务业;宁波;必要性;有利条件;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09)03 - 0107 - 05

深圳市政府在2007年一号文件中率先提出高端服务业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 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能耗、低污染等特征。杜人淮认为高端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和公共性服务为主的,处于服务业高端部分的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聚集性和高产业带动力等特点。[1]

高端服务业是服务业范畴中的新概念,是现代服务业概念的延伸和提炼,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实际的前瞻性提法。既符合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实现持续发展和优化发展的实际,又符合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实质性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实际,也符合迎接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实际。同时,高端服务业是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要产业基础,是体现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它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宁波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宁波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贡献率正处于徘徊上升期,但服务业增速已领先于第一、第二产业多年,增长处于一个良好的上升期。显示出宁波服务业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基础。 服务业较快发展,服务业发展领域迅速扩展,是当前宁波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商品交易市场的发达,促进了相关的托运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开发业、租赁业、旅馆业、餐饮业、电信业等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对各类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一些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如房地产经纪与代理业、物业管理业、旅游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家政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得到迅速发展。据历年宁波市统计年鉴,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比2004年提高4.4个百分点。2007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82.07亿元,在服务业中所占份额达13.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4.9%。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教育培训、动漫、创意等需求潜力大的各种新型业态层出不穷,提升了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特别是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但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等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不过所占份额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二、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

(一)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对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有力的推动。宁波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

108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2009

转型的时期,产业结构呈现典型的“二、三、一”特征,工业基础雄厚,但第三产业比重处于徘徊状态,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特征比较明显,存在投入产出效益不高、大企业关联效应不强等问题。发展高端服务业,将产业链纵向拓展、横向联结,能为宁波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和价值分配份额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成为吸引高质量FDI和高层次跨国公司的引擎,并通过FDI带来先进的理念、管理模式与运作机制,通过跨国企业带来国际化的人才以及相应的服务需求,形成优质资本和优秀人才的汇集,从而提高宁波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二)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宁波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需要

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对宁波城市发展水平形成有力的拉动。城市是高端服务业的汇聚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在带来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同时,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形成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宁波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高端服务业企业的引进落户,国际高级人才的交流加大,必将促进城市国际化水平,符合宁波建设国际化港口城市发展目标。与高端服务业共生发展的总部企业集聚落户,宁波城市经济的辐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必将提升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经济能级,促进宁波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

(三)发展高端服务业是宁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需要

发展高端服务业,将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形成有力的支撑。高端服务业不但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而且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当制造业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时候,服务业将为其进一步走向先进性和高技术领域提供基础。[2]未来第一、第二产业逐步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而高端服务业因其所具有的“五高”特征,必将显示出在自主创新领域中的重要性。宁波目前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通过发展高端服务业,引进发展与本地制造业关联度高的研发、设计、创意等产业,配以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知识、技术市场化的培育,将使宁波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得以激发,城市整体的创新氛围得以形成,创新动力得以有力加强。

三、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有利条件

(一)区位优势明显

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和南翼经济中心,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宁波拥有独特的港口资源优势,宁波港已成为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年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四位,基本形成了由仓储、货运、保险、金融、航运等组成的港航产业链。宁波多年来通过海陆空大交通建设,已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同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参与长三角区域协作和与省内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极大拓展了宁波经济及港口发展的腹地,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优越的区位优势可以为高端服务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参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产业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

(二)产业基础雄厚

2007年,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 43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 000美元。经济总量名列全国城市第15位,副省级城市第6位,全省第2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工业为主体,服务业加快发展,农业稳定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机械基础件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石化、钢铁等为主的临港大工业和以新材料、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为港口服务、为先进制造业服务和为城乡居民服务的“三位一体”服务业综合发展格局。同时,石化、光电、修造船三大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产业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重点园区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到43%。块状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宁波中心城区已基本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形态,市内各区域块状特色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3期陈钧浩: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109

(三)对外开放度高

宁波经济外向度已超过130%,开放程度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中排名第7,[3](93)表明宁波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宁波制造”分布在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外贸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居36 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第10位。外贸结构进一步提升,2007年,海关总署发布了“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排行榜”,宁波凭借外贸主体、出口产品和市场格局等优势,居全国城市外贸结构竞争力第一位。引进外资不断扩大,2007年宁波合同利用外资45.0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5 亿美元,均居全省前列。同时,外资质量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利用外资不断取得突破。至今共有38 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宁波投资66个项目,总投资已超过35亿美元,遍及轻纺、化工、机械、冶金、修造船、汽车零配件、工业原材料等十多个领域。这些跨国公司针对中国或东亚市场研发、生产,把加工制造中心渐渐转移到宁波。服务业外资巨头正在加速进入宁波,主要集中在商业流通、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宁波已全面启动构建一个综合展示、展览、采购、配送、金融、信息、物流、研发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综合平台。此外,宁波对境外投资和参展力度不断加大,已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在境外设立企业最多的城市。

(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宁波已基本形成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周边城市2小时、市域1小时、都市区30分钟、“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宁波通达全省、辐射长三角的交通体系已初具规模。信息网络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评测,宁波信息化水平名列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第8名。已形成覆盖全市的高速城域宽带网,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宁波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加快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先后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宁波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五)创新资源和能力不断增强

宁波高等教育稳步扩容,毛入学率达到45%,博士点实现了零的突破,服务型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总量已突破60万,其中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超过万人,高级职称人才2万余人,同时引才和育才的力度和步伐不断加快。科研资源也获得了快速集聚,宁波已引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大院大所10家,引进共建了高水平技术开发机构170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宁波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研发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科技投入与产出不断增长,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快速增长。自主创新成果增长态势良好。2007年的专利授权量达 8 845件,比2006年猛增46.1%,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跃居第二位。有多项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宁波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综合评价居全省首位,被科技部列入首批国家火炬创新试验城市,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

但也应该看到,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还存在着土地等要素资源紧缺、商务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上海等周边城市的竞争压力等方面的不利因素。

四、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总体思路

(一)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定位

高端服务业的培育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城市区位功能优势和产业基础特点,立足于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区位优势、港口优势和块状经济发达、制造业密集、中小企业众多、高新技术区块兴起的特点。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区位优势带来的是区域金融、商务、科技、人才、信息的资源集聚效应;港口优势带来的是临港大工业集聚和物流体系相对完备;块状经济发达和制造业密集带来的是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和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产业带;中小企业众多带来的是机制灵活和经济活力;高新技术区块兴起带来的是高层次人才和科技资源的集聚效应。同时,充分注意到总部产业属于高端服务业,[4]总部经济是高端服务经济,[5]总部集聚能够产生强大

110 宁 波 大 学 学 报(人 文 科 学 版)2009

的服务需求,[3](26)发展总部经济将对高端服务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应同步推进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

(二)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基本原则

1. 坚持与产业基础相融合的原则。立足于宁波现有的产业基础,根据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特点,引进与产业基础相融合的高端服务业经济形态,如利用宁波塑料、模具、家电、微型轴承、服装、文具、针纺、海洋经济等特色产业集群发达的优势,形成相关行业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引进与上述产业相配套的国内外大型企业或机构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采购中心等高端服务业机构,形成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以产业资源支撑高端服务业,以高端服务业提升、改进产业结构和形态。

2. 坚持与城市功能相匹配的原则。紧密结合宁波的城市功能,基于宁波国际化港口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区位特点来确定高端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发展战略,使之可持续发展。应利用宁波港口城市功能、保税港区的区位及政策、商贸基础条件比较优越的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商贸产业,引进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商贸企业机构。同时,注重宁波相对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比较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的竞争优势。

3. 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的原则。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引进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与总部经济机构,又要注重培育和提升本地企业或机构,引导它们向高端服务业与总部经济形态转化,从而拓宽来源渠道。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科教资源、高新技术园区、产业基础,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或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协作共建的方式,培育制造业研发机构基地;利用本地中小企业众多、块状经济发达的优势,培育和提升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其向总部经济形态转化。通过“山海协作”、参与“长三角”区域协作引进市域周边地区物流、商贸类大型企业总部,跨国公司现代服务业企业中国总部或地区总部来宁波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打造多元化国际采购链窗口城市,成为国际营销、国际采购企业或机构转移的目的地。

4.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应该是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协作者、监管者、规划的制定者、投资环境的改善者、某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实行财政、金融、人才、土地等优惠政策及改进对高端服务业企业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统筹制定市域高端服务业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加大对城市商务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改善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城市基础条件。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健全市域一体的市场体系,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本地大型企业开展国内外产业协作,实现“以企引企、以资引资”;培育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内生性带动效应。

5. 坚持集聚化发展的原则。要素资源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长期瓶颈制约,土地集约、资源集成、产业集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端服务业也必须坚持走集聚化发展道路。市域高端服务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统筹实施,保证市域高端服务业资源的集成化建设、集约化利用。根据各类高端服务业形态不同特性、层次对区位及配套设施的特殊要求,以特色园区为载体,鼓励引导同类高端服务业向一定地域集中,达到外部规模效应。

(三)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基本方向

1. 提升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区位优势,成为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地区分支机构基地。

2. 借助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比较优势,成为国内外工业企业总部集聚地之一。

3. 充分利用现有的港口、制造业、保税区等基础优势,向多元化、国际采购链窗口城市发展,打造跨国公司采购基地、物流配送基地、营销团队等转移目的地,成为企业销售总部基地、国际采购基地、国际保税配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4. 扶持、引导众多中小企业向产业集群演变,进而支持产业集群业态向总部经济转化,营造民营企业总部基地。

5. 大力发展和培育高端服务业特色区块,逐渐形成高端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

第3期陈钧浩:宁波发展高端服务业研究111

参考文献

[1]杜人淮.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17 - 21.

[2]陈自芳.促进自主创新与高端服务业的紧密互动[J].浙江经济,2008(13):42 – 43.

[3]赵弘.2007 - 2008年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4]余钟夫.总部产业属于高端服务业[J].四川经济研究,2006(8):7.

[5]陈淮.总部经济是高端服务经济[J].四川经济研究,2006(8):7.

On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s in Ningbo

CHEN Jun-hao

(Faculty of Business,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To pursu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the level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Ningbo must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services.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its regional advantages, the port advantages,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tens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great number of SMEs, the rise of high-tech zones, and exert great efforts in developing Headquarters Economy, as well as tr-ade, finance, exhibition, logistics and other modern high-end service sector, and promoting R&D, design and creative industry and others featuring high-end services.

Key Words:high-end services; ningbo; necessity; advantage condition; developing Stratagem

(责任编辑 骆良钢)??????????????????????????????????????????????????????????(上接第73页)

[7]刘邦谟,王好善.宝坻政书:第4卷·乡饮酒礼[M]// 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48·史部·政书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346.

[8]李东阳.大明会典:卷79·礼部:37·乡饮酒礼[M].申时行,重修.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1 251.

[9]沈榜.宛署杂记:第15卷·报字·经费下·杂费[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170 – 171.

[10]贾淇,章时鸾,冯惟敏.保定府志:卷19·户役志[M].王国桢,增修.王政熙,补纂//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2册.北京:中国书店,1992:834.

[11]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阿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2]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孝宗实录:卷153[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

On Local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Northern Zhili in the Ming Dynasty

——Jisi and Xiangyinjiuli

CHENG Li-y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He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Abstract:The Northern Zhili government of the Ming Dynasty spent a lot on various sacrifice ceremonies, such as temple sacr-ifices and Shejitan sacrifice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were mainly from the daiyuj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the Northern Zhili levied different amount of dayujin.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sacrifices and Xiangyinjiuli posed a grave burden to the people.

Key Words:Ming Dynasty; Northern Zhili; the local finance expenditure; sacrifice offering; the Xiangyinjiuli

(责任编辑 王 抒)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报告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实施评估(批前公示) 一、评估的目的意义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以下简称现版《总规》)2006年8月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是指导宁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自2004年编制完成后,《总规》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等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通过本次总规实施评估研究,系统、全面地分析城市规划实施的成效,分析城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背后的原因,有利于全面客观的认识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找准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中需要调整的方向,为新形势下的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二、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 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试行)》的要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布局评估 (1)城市发展方向评估 根据现版《总规》,三江片的发展重点是近期向东,中远期向北。从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实际的发展方向有所变化。由于南部地区(鄞州中心区)与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其用地增量大大高过东部新城建设,使整个三江片的近期发展方向显现为以向南、向西发展为重点。现版总规提出的“中远期重点发展北部”的要求也由于庄桥机场尚未搬迁的现实受到制约。而镇海片、北仑片沿海岸线发展的态势十分明显。 (2)空间布局评估 现版总规提出了“两带三片双心”组团式的结构。从《总规》实施情况来看,整体空间结构与《总规》的要求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镇海新城南区及北仑西片区的发展建设,三江片、北仑片与镇海片在原来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呈现相向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沿甬江、宁镇公路、通途路一带,连片发展的趋势明显,这也使得组团间生态绿地的保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双心结构随着东部新城门户区、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逐步形成之中。 2、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 (1)近期规划目标实施情况评估

宁波市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发展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宁波市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宁波以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物流量急剧增加,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的出现正好可以满足物流量增加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要求,可以逐渐缓解江北地区出现的瓶颈问题。江北陆港物流中心作为城市货运车辆集散中心,可以进一步优化宁波市物流中心的布局,并提高宁波市物流中心供给能力。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不仅会成为江北区的支柱产业带动江北及宁波的经济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而且会在改善江北区的投资环境的同时提高江北区经济整体竞争力。所以,对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预期目标: 通过分析对比宁波市物流需求和江北陆港物流中心货运处理量说明陆港物流中心的建设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江北陆港物流中心发展模式为促进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的发展提供参考,使江北陆港物流中心真正成为宁波依托干线公路和铁路的内外衔接物流枢纽,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现代物流系统主框架的重要节点,宁波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物流中心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完善的一种先进的流通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市场大流通的必然产物。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物流中心也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事物。美国和日本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中心。我国学术界的学者和业内人士从八十年代末开始探索,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也产生了一批数量不多的物流中心。所以目前国内对物流中心的研究还比较粗浅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物流中心的发展起步较早,且近些年发展态势良好。 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物流中心概念方面的研究情况看,物流中心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界定。在日本物流中心被称为“物流团地”(Distribution Park),在德国被称为“货运村”(Freight Village)。在国内有的被称为“物流基地”,如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有的被称为“物流中心”,如大连国际物流中心、深圳华南国际物流中心;还有的称“物流园区”,如北京通州物流园区、宁波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等等。2001年,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最新)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方案 为推动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与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商贸活区”发展战略,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为着力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实施资源整合、要素重组、规模集聚和产业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高效、优质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发展目标。 到“x”末,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x年的26%增加到28%;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建成5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安居房和12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60%以上。 二、总体思路 (三)根据我区总体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抓住国家对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统筹规划工业与服务业、城市发展与配套服务业,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功能布局,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

业四大区域板块,即以传统专业市场、饮食、大型超市为主的老城商业板块;以金融服务、交通服务、房地产开发、宾馆会所为主的北部新城板块;以现代家具展示、商务服务、旅游休闲为主的园区与城区结合部新型功能板块;以火车站为中心的仓储物流板块。 三、主要任务 (四)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与现代物流业。整合现有零散的物流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培育商贸龙头企业,壮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建成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五)稳步发展房地产产业。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宅,建设一批房地产开发重点项目、精品项目,提高我区房地产业水平。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六)加快金融和保险服务业发展步伐。重点引进金融业法人机构,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业,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业,不断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七)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引进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中介机构信用信息库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提升我区商务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八)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移动通讯网、数字有线电视网、无线宽带网络为载体的新型服务业。广泛开发和利用信用信息资源,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资源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X省“X”服务业发展规划》《X市“X”规划纲要》,牢牢抓住“X”服务业发展良好机遇,不断挖掘服务业发展潜能,有效解决影响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目的意义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服务业发展,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但还存在发展整体规模不大、内部结构不优、有效供给不足、投资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在破解各种因素制约中加快发展,使服务业在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同时,支撑全市追赶超越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三个X”建设。充分发挥X区位交通、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历史人文等优

势,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拓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坚持集聚发展、项目带动、品牌引领、产城融合,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进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品质提升,在打造经济升级版中实现服务业提档升级,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质高效的服务业发展体系。 (二)目标任务。扩大总量。“X”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长13%以上,到X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优化结构。到X年,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全域旅游、健康养老、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显著提高。集聚发展。培育建设一批具备较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把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品牌。切实发挥优势,着力将X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国内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养生胜地,打造X 休闲之都品牌。 三、突出重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 “X”期间,服务业发展要牢牢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挖掘

2018-2019-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用word文档 (5页)

2018-2019-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河南省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五,已经成为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的经济大省。但是,制造业产业基础 薄弱、创新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及政策环境亟待改善等一系 列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河南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和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因此,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升级,完 善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及政策环境,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能力, 已成为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突出问题;对策措施 全球经济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向服务业的加速渗透, 使服务业不断衍伸出全新的发展方式,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 座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 生产者提供服务,代表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服务部门和行业。它不仅包括 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而且也包括现 阶段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居于较大比重从而具有“现代”意义的服务业,如金 融保险、专业化商务服务等,同时还包括被信息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 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各种咨询业务、现代物流服务业等。 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服务业经历了“循序渐进”的制度变革过程,从放宽相 关服务行业的价格管制,到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特定服务行业领域,再到完 成国有服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拉动 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一)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攀升 1992年以来,随着服务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其增加值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首先,现代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从总量上看,现代服务业逐年上升,特别是201X年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其增加值增长迅猛,从201X 年的886.76亿元增长到201X年的4 705.86亿元;从结构上看,在GDP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1X年的8.38%和27.22%分别上升到201X年的

第五篇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五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把旅游和文化产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壮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服务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的融合与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服务业总量、质量和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吸纳就业能力。 第二十章大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围绕提升工业竞争力和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城乡居民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第一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重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网络节点,以中心城市和工业聚集区为重点,整合资源,优化要素配置,着力构建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服务业的新兴支柱产业。重点把贵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把遵义、六盘水、毕节等打造成为省域重要物流中心,把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发展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和工矿区发展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推进全国性物流示范城市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加强物流业新技术开发利用,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积极发展金融业。完善经济金融互动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政银企合作。继续推进“引银入黔”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贵州省落户;积极吸引国内有实力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到贵州省发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支持做大做强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增强地方金融机构竞争力。积极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城乡金融业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资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doc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年)(20xx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宁波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实施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做好宁波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要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建设水平,逐步把宁波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重点加强中心城及外围组团的规划统筹,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56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进一步加强与上海、杭州、舟山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做好市域城乡空间管控,加强对所属县、市的规划引导。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统筹规划,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到20xx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9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20平方公里以内。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

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严禁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要加快港口、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统筹规划建设城市供水水源、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划定基础设施黄线保护范围,预留好各类设施用地并加强规划控制,保障建设实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重点提高城市应对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要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发展。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绿色生态城区、绿色住区建设,强化工业、交通和建筑节能,引导城市转型发展。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划定城市蓝线保护范围,结合水域自然形态进行保护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设节水型城市。 六、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要在市域范围内加强各类生态功能区的分级分区保护,构筑"连山、串城、面海"网络化的整体生态安全格

宁波市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研究

宁波市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研究 宁波市智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研究 摘要:在全球信息协同化的大背景下,会展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增强,智能信息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变革的促进力量。本文首先对智慧会展进行了探索性界定,分析了国内外智慧会展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及对宁波的借鉴,并提出了宁波智慧会展产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关键词:智慧会展政府主导发展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独树一帜的新兴现代服务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会展能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会对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在全球信息协同化的大背景下,会展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增强。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进步,智能信息化已经成为会展业变革的促进力量。 一、智慧会展概念界定 会展的本质是提供平台、挖掘和整合信息、促成贸易,故会展是一个大信息流、庞大数据流的行业,其理应是一个对信息化管理和网络信息平台需求很高的行业,但是由于会展的发展历史导致的传统惯用方法和展会营运商之间资源保护壁垒,目前会展的信息化使用和网络信息化应用效率很低。在全球信息协同化大背景下,展会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强烈。目前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网络信息化的使用不足,已经严重局限了展会的贸易效力发挥。发达国家的展会信息化管理已经日渐完善并开始大量使用新技术,开始网络商务平台和网络展会的各种尝试,我国的展会信息化管理使用仍未普及,更谈不到网络信息化整合和新技术使用。 现有展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只能满足单个展会管理,不能满足众多展览会对于管理链和资源整合的需求。在展会的管理链上对于每个展会而言,很多环节是重叠的,如展馆、服务商等,所以整合展会管理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精编资料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信息技术和高 新科技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了衡量 一个...[6]陈雪.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 究[J].中国商界.2009,(7).[7]蔡四青.国 外... 发展研究 目录 一、引言 .................................................. 1 二、主要评估方法简介 ..................................... 3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 ........................ 3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 3 ,三,多元回归模型的参数估 计 ............................ 4 ,四,、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评 价 (4) 1.拟合优度检验 (4)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5) 三、模型建立与结论分析 ................................... 6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与分析 (6) 1.模型建立 (6) 2.模型分析 (8)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二,贡献率的运用与分析 ................................. 9 四、结论总结与对策建议 .................................. 10 参考文献:.. (12) 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各国的现代服务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并且成为国内生 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者。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的初级阶段~江苏省作为 我国的经济大省~工业化水平已经步入了中后期阶段~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处 于初级阶段~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江苏省主要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江苏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及其相关项做多 元统计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价值。其次~通过对 服务业内各行服务业的发展贡献率研究~发现传统服务业仍然处于主体地位。由 此~江苏省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集合自身优势从多方面入手~让现代服务业的发 展逐步成为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江苏省,多元线性回归,贡献率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Modern Service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 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

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_崔世君

第18卷第3期宁波工程学院学报V o l.18N o.3 2006年9月J O U R N A LO FN I N G B O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S e p.2006 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崔世君1,陈志刚2 (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2.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016) 摘要:随着人民群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有望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根据抽样调查并结合实地考察分析的基础上,从宁波体育产业状况及主要特征入手,分析了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宁波市;体育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06)03-0042-04 目前,我国已基本上进入了小康阶段的初始水平。如果按G D P年均增长7%测算,我国人均G D P 到2018年将达到2516美元,完成工业化任务;到2030年,人口将达到峰值15.5亿人,人均G D P将达到5400美元左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40左右进入富裕国家行列。根据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新世纪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体育走向市场化、产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延伸,是经济市场化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体育发展的客观要求。体育产业作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已被当今诸多经济界和理论界看作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具有发展前景好、领域广、关联度高、潜力大的朝阳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对宁波市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宁波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一)宁波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2005年,宁波市继续积极落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精神,全市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根据调查显示,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5.51亿元,较2004年增加3.01亿元,增长24.03%,高于同年G D P增幅8.53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 D P的比重为0.75%,比2004年的比重高0.04%,依然保持稳定的发展水平。其中,体育制造业增加值为8.87亿元,较上年增长24.88%,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重为57.21%;体育批零贸易业创造增加值2.57亿元,较上年增长29.62%,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值为16.56%;体育服务业创造增加值为4.07亿元,较上年增长19.03%,占全市体育产业的比重为26.25%。(详见表1) 表1 2005年宁波市体育产业主要指标单位:亿元 行业分类2004年增加值2005年增加值增幅(%) 体育制造业7.108.8724.88 体育批零业1.982.5729.62 体育服务业3.424.0719.03 合计12.5015.2124.03 资料来源:宁波市体育产业调查分析报告,2003-2005 全市被调查的体育产业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3.28万人,比上年增长9.6%。其中体育服务业从业人员3225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9.8%;体育制造业从业人员26422人,占体育产业从业人 收稿日期:2006-04-29 作者简介:崔世君,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05年宁波市体育局、教育局立项课题(甬体[2005]110号)

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XXX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现代服务业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XXX区作为核心城区,如何利用全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服务业的基本含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将服务业视同为第三产业,即将服务业定义为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而现代服务业,国家统计局还未明确界定标准。理论界普遍认为,它是与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仓储、邮电等传统服务业相区别的一个概念,是在工业产品进入大规模消费阶段时,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理念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以及部分改造后的“再现活力”的传统服务业。 二、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根据现代服务业的定义,在参考其他地区分类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初步对全区的现代服务业单位进行了梳理归类,详见附表1。

附表1: 说明:1、按行业分类梳理后,由于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异,而增加值是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方案核算的,因此表中所示部分行业增加值为推算数。 2、由于第三产业的统计中,只有限上批发零售业、限上住宿餐饮业和房地产业有较系统的统计制度,而其他服务业统计目前仅针对限额以上的盈利性服务业企业进行,且各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资料不全,因此较难全面反映各行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从上表数据显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特点主要有: 1、从单位数看,XXXX年,全区共有各类服务业单位1588个,其中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单位有711个,占服务业单位总数的44.77%。 2、从增加值看,XXXX年,全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为46.97亿元,占GDP的31.97%,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7.5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79.92%,占GDP的25.55%。 3、从贡献率看,XXXX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为34.1%,其中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服务业的平均贡献率2.2个百分

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关系研究

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 关系研究 一、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内涵 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现代服务业的部分业务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定义,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都没有绝对的定论。一下是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几种主要的定义: 现代服务业主要指那些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部门。【1】 现代服务业指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当密集的服务部门。主要有两大块:第一是现代化新技术、新流程、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提升后的传统服务业;第二是伴随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以及为满足生产者新需求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2】 现代服务业又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从传统制造业的部分环节中分化形成的,是现代生产过程服务的生产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指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而非直接为最终消费者提供的服务。(郑吉昌、夏晴、来有为,2004)。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或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 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孙晓峰, 2004 ; 周振华, 常修泽, 2005)。 现代服务业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 是第三产业的延伸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是一种类别, 即第三产业可划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区分, 广义的现代服务业包括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和新型的服务业。狭义的现代服务业主要指依托信息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技能发展起来的, 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刘重, 2005) 现代服务业是指与现代技术密集、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相伴的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但主要是为生产者服务的商业服务业。【3】 从这些定义我们可以提取出学术界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共同内涵: 1、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 2、服务依托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 3、服务具有极高的密集性和科技含量。 4、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理念的提升而变化。 综合这些内涵,我认为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发展,并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它包括商业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基础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四大类。 二、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现代服务业明显具有一下特征: 1、从业人员素质高。现代服务业产品中知识含量高,它们的运作经营需要有专门的人才来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概要(2004-2020) 发布日期: 2006-8-21 中心城总体规划图 一、基本情况 1、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下辖6区5县(市),市域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总人口660.86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560平方公里,人口291.87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46.4亿元,财政收入46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7亿吨,居全国第二,集装箱吞吐量520.8万标箱。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城市空间由河口向滨海演进,形成了三江、镇海、北仑三片临江、滨海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首批文明城市。 区位图 2、宁波社会经济及城市发展的趋势与要求 “十五”时期是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稳步推进和长三角区域格局重组的大背景下,宁波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首先,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了新的要求。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城市化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建设几个具有国际性功能、跨省域影响力与较强创新能力

的城市,以强化我省在全国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据此,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拥有深水港优势,将大力发展港口海运业、临港型工业和出口加工业,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辐射与集聚功能。 其次,《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对宁波都市区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国务院批准的《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三个都市区的目标,其中宁波都市区由宁波市区、舟山市区、奉化市区组成,实现甬—舟港口整体开发。由此,宁波城市将突破现有的城市格局框架和城市形态,城市规划要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内考虑设施的配置、交通的联系和产业的联动。 第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宁波区位条件,进一步强化宁波在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杭州湾跨海大桥、沿海国道主干线、沿海铁路、甬金高速公路、甬金铁路的建设将使宁波由一个交通末端城市变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特别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给宁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影响宁波城市发展的格局,强化宁波中心城市地位。 第四,宁波城市自身功能提升、港口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完善也给宁波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进一步改善;另一方面北仑港口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努力实现国务院提出的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的目标,已成为我市港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此外,鄞县行政区划的调整,也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宁波整体的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特点 本次规划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现代化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三、规划主要内容 1、城市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地位牢固确立。力争在2020年前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社会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社会风尚良好、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保健全、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文明城市,确立浙江省高教和科研副中心的地位,更好地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 建设发展目标: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形成完善的城镇体系结构,拥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管理规范有序。通过20年左右时间,把宁波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兼具国际港口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2、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职能: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对外贸易口岸;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

宁波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分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经济学 宁波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外研究动态 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地区多形式、多层次、多门类、多渠道的合作企业和个体企业的统称,乡镇企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它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被其他各国所关注。 美国:霍兰德在《中小企业的未来》一书中得出的中小企业存在结论是:(1)整个经济的发展、企业数和国民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国民总生产得到发展,企业数就增加,因而中小企业也增加。随着景气的循环,观察企业人口的增减。整个经济的发展,能增加经济的幅度、深度和富裕程度,能决定市场,给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机会。整个经济的发展,能提高收入的水平,增加个人储蓄,能供应中小企业的开业资金。(2)技术的发展越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机会越多。中小企业对技术发明有很大的作用。技术的发展呈波浪式的形式,扩大着中小企业的范围和数量。在新产品或新产业的初期阶段,中小企业能制造零部件,在成熟阶段,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门化生产的机会。在销售和服务业中,由于受规模利益的限制,因而中小企业的销售、服务的机会是很多的。(3)在融资方面虽然中小企业有困难,但如果有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中小企业就可以通过投资公司、银行等部门的关心来融通资金。(4)联邦税的影响,也对中小企业不利。因此在税收上的改善,中小企业的地位会得到加强。(5)对中小企业的保护,表现在政府的一连串的反垄断政策里。(6)政府对中小企业产品的购买量的增加,也给中小企业更多的发展机会。(7)城市化的进展,进一步扩大了市场,越来越吸引更大市场要求的工厂离开原料供应地,引起了许多差别化或极端专门化的商品生产的中小规模工厂的出现。 日本:日本经济学家、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末松玄六在他的《中小企业经营战略》一书序言中对中小企业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许多人信奉“大量生产原则”、“大规模经济效益”的说教,而他却认为规模越小的企业,利润率、投资效益等生产率越高。由于大企业控制市场和系列化,有人主张中小企业应该资本集约化、设备现代化、大量生产化,并寻求经济联合才能生存下去。而他则认为,中小企业应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劳动、知识熟练集约化、服务差别化上下功夫,才是确保生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他认为中小企业是独立自主的企业,在经济发展上起到巨大作用,是大企业的支柱,完全可以自主经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